违法建设工作总结

2024-05-09

违法建设工作总结(精选8篇)

违法建设工作总结 篇1

打击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工作汇报

严厉打击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工作汇报

为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行为,遏制违法、违规用地和建设蔓延的势头,昨日,我市专门下发了《******市城区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集中整治活动实施方案》和《关于加强城区规划土地综合执法工作的通知》,将依法采取有力措施,严打重管,对城区内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案件进行集中整治,同时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进一步加强城区规划土地管理工作。

一、综合执法领导小组成立,19宗违法案件被重点督办

近年来,我市各城区私搭乱建、非法买卖转让集体土地、擅自改变土地用途等“双违”现象愈演愈烈。为加强和规范城区(含******新区)规划土地管理工作,我市决定成立由市委副书记、市长张文深任组长的市城区制止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综合执法领导小组,同时抽调市城乡规划、国土资源、城管、住建局、中级法院、供电公司等部门和单位的人员成立综合执法大队,各城区政府、******新区管委会也将成立相应组织结构和人员相对固定并不少于30人的执法队伍。

21日,市城区制止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综合执法领导小组通报了市区19宗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案件,分别涉及解放区、山阳区、中站区、马村区、******新区。综合执法领导小组将对该19宗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案件进行重点督办,要求相关辖区政府按照属地管理要求,对违法建筑物、构筑物、设施等予以公告,限期当事人自行拆除,当事人逾期不拆除的,辖区政府要依法组织强拆。

二、完善奖惩问责等机制,坚决遏制“双违”蔓延

《关于加强城区规划土地综合执法工作的通知》不仅对违法建设、违法用地进行界定,进一步明确各相关部门的职责,还建立完善了市、区、乡镇办事处三级巡查报告机制和拆除、考评考核、媒体曝光等一系列机制。

建立堵疏结合机制。我市规定按照城市总体规划,凡确属住房困难的城乡居民,由行政村、社区和乡镇办事处依照法定程序进行上报,经审批优先安排保障性住房;对经有关部门鉴定属危房、险房的个别村(居)民房屋,由乡镇办事处经城区、******新区城乡规划部门报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允许原址加固维修,但不允许扩大建筑面积。对列入城中村改造的行政村、社区,坚决制止违法建设行为,一经发现,立即拆除。

建立考评考核机制。我市将制定制止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行为查处工作考核实施细则,将查处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行为工作情况列入综合目标考核,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相关部门每季度对城区“双违”的存量和增量情况进行汇总,未完成拆除任务又新增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的,将被取消评优评先资格,相关责任人一年内不得提拔使用。

建立奖惩机制。市政府对每半年考评在前2名的城区,按拆除面积每平方米300元的标准奖励,并奖励一定数量的建设用地指标。对违法违规用地宗数最多或面积最大的,市政府将扣减其下一定数量的建设用地指标。领导小组办公室每半年对各乡镇办事处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项目宗数和面积进行排名,排名后三位的乡镇办事处党政正职一年内不得提拔使用。同时,建立妨害城市建设经济补偿金制度和“黑名单”管理制度。各类违法违规用地单位和个人被列入“黑名单”后,三年内不得在本行政区域内参加土地购置活动,已取得的土地使用权不予办理抵押登记手续;>房地产开发公司及建筑施工企业被列入“黑名单”后,属于本地的建筑施工企业,半年内不得参与工程建设招投标活动,外地企业将被清出******建设市场。

严厉打击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工作汇报

为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行为,遏制违法、违规用地和建设蔓延的势头,昨日,我市专门下发了《******市城区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集中整治活动实施方案》和《关于加强城区规划土地综合执法工作的通知》,将依法采取有力措施,严打重管,对城区内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案件进行集中整治,同时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进一步加强城区规划土地管理工作。

一、综合执法领导小组成立,19宗违法案件被重点督办

近年来,我市各城区私搭乱建、非法买卖转让集体土地、擅自改变土地用途等“双违”现象愈演愈烈。为加强和规范城区(含******新区)规划土地管理工作,我市决定成立由市委副书记、市长张文深任组长的市城区制止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综合执法领导小组,同时抽调市城乡规划、国土资源、城管、住建局、中级法院、供电公司等部门和单位的人员成立综合执法大队,各城区政府、******新区管委会也将成立相应组织结构和人员相对固定并不少于30人的执法队伍。

21日,市城区制止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综合执法领导小组通报了市区19宗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案件,分别涉及解放区、山阳区、中站区、马村区、******新区。综合执法领导小组将对该19宗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案件进行重点督办,要求相关辖区政府按照属地管理要求,对违法建筑物、构筑物、设施等予以公告,限期当事人自行拆除,当事人逾期不拆除的,辖区政府要依法组织强拆。

二、完善奖惩问责等机制,坚决遏制“双违”蔓延

《关于加强城区规划土地综合执法工作的通知》不仅对违法建设、违法用地进行界定,进一步明确各相关部门的职责,还建立完善了市、区、乡镇办事处三级巡查报告机制和拆除、考评考核、媒体曝光等一系列机制。

建立堵疏结合机制。我市规定按照城市总体规划,凡确属住房困难的城乡居民,由行政村、社区和乡镇办事处依照法定程序进行上报,经审批优先安排保障性住房;对经有关部门鉴定属危房、险房的个别村(居)民房屋,由乡镇办事处经城区、******新区城乡规划部门报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允许原址加固维修,但不允许扩大建筑面积。对列入城中村改造的行政村、社区,坚决制止违法建设行为,一经发现,立即拆除。

建立考评考核机制。我市将制定制止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行为查处工作考核实施细则,将查处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行为工作情况列入综合目标考核,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相关部门每季度对城区“双违”的存量和增量情况进行汇总,未完成拆除任务又新增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的,将被取消评优评先资格,相关责任人一年内不得提拔使用。

建立奖惩机制。市政府对每半年考评在前2名的城区,按拆除面积每平方米300元的标准奖励,并奖励一定数量的建设用地指标。对违法违规用地宗数最多或面积最大的,市政府将扣减其下一定数量的建设用地指标。领导小组办公室每半年对各乡镇办事处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项目宗数和面积进行排名,排名后三位的乡镇办事处党政正职一年内不得提拔使用。同时,建立妨害城市建设经济补偿金制度和“黑名单”管理制度。各类违法违规用地单位和个人被列入“黑名单”后,三年内不得在本行政区域内参加土地购置活动,已取得的土地使用权不予办理抵押登记手续;房地产开发公司及建筑施工企业被列入“黑名单”后,属于本地的建筑施工企业,半年内不得参与工程建设招投标活动,外地企业将被清出******建设市场。

建立问责机制。各城区未能按照要求期限组织拆除违法建设项目,每月累计出现3起的,由市监察部门对责任单位及其人员进行行政过错问责。城区办事处当年新增违法建筑超过2000平方米,涉农办事处、乡镇当年新增违法建筑超过3000平方米或者违法占用基本农田5亩或耕地10亩以上或占用其他土地20亩以上的,市监察部门将依据法规对有关责任人进行责任追究,情节严重的,依法依纪追究有关责任人的失职、渎职责任。

建立媒体曝光和投诉举报机制。新闻媒体将开辟专栏,设立曝光台,对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及制止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不力的典型予以曝光。依据每月考评结果,由排名末位的乡镇办事处主要领导要在媒体表态。设立市、区、乡镇办事处三级举报电话,接受社会监督。

三、开展集中整治,全面清理整治双违现象

根据《******市城区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集中政治活动实施方案》,从现在开始至今年12月,我市将全面清理城区(含******新区)范围内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违背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产业布局规划,未经城乡规划、国土资源、住房和城乡建设等职能部门许可或超越许可规定擅自建造的建筑物、构筑物、设施等。

在宣传发动、调查摸底后,我市将从今年8月开始进入集中整治阶段。8月5日前,各城区向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的单位和个人下达自行拆除通知书,同时组织人员现场督促自拆。对在8月15日前,未自行拆除的违法用地及违法建设项目,各城区将根据所辖区域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特点制定强制拆除方案,并于11月30日前完成强制拆除任务。

。城区办事处当年新增违法建筑超过2000平方米,涉农办事处、乡镇当年新增违法建筑超过3000平方米或者违法占用基本农田5亩或耕地10亩以上或占用其他土地20亩以上的,市监察部门将依据法规对有关责任人进行责任追究,情节严重的,依法依纪追究有关责任人的失职、渎职责任。

建立媒体曝光和投诉举报机制。新闻媒体将开辟专栏,设立曝光台,对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及制止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不力的典型予以曝光。依据每月考评结果,由排名末位的乡镇办事处主要领导要在媒体表态。设立市、区、乡镇办事处三级举报电话,接受社会监督。

三、开展集中整治,全面清理整治双违现象

根据《******市城区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集中政治活动实施方案》,从现在开始至今年12月,我市将全面清理城区(含******新区)范围内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违背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产业布局规划,未经城乡规划、国土资源、住房和城乡建设等职能部门许可或超越许可规定擅自建造的建筑物、构筑物、设施等。

在宣传发动、调查摸底后,我市将从今年8月开始进入集中整治阶段。8月5日前,各城区向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的单位和个人下达自行拆除通知书,同时组织人员现场督促自拆。对在8月15日前,未自行拆除的违法用地及违法建设项目,各城区将根据所辖区域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特点制定强制拆除方案,并于11月30日前完成强制拆除任务。

违法建设工作总结 篇2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要求,稽查执法工作要紧紧围绕住房城乡建设系统中心工作,将稽查执法工作与行政监管有效衔接,覆盖住房城乡建设主要业务领域。要进一步强化预防为主的理念,从注重法律法规制定向法律法规制定和执法监督并重转变,从注重对违法违规行为的事后查处向注重事前预防、事中监督、事后纠偏转变,实现全过程协同执法和闭合管理,将建设活动主体行为纳入法制化轨道,有效预防和遏制违法违规行为,维护法律法规的严肃性。

此次下发的意见就加强稽查执法工作提出了10条具体要求:

一是加强对稽查执法工作的组织领导。各地要将加强稽查执法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已建立稽查执法制度的,要进一步完善职能和工作机制,不断推进稽查执法工作;暂未建立稽查执法制度的,要积极争取当地政府和编办、人事、财政等部门的支持,确立稽查执法工作机构和人员,落实稽查执法工作责任。

二是强化稽查执法制度建设。各地要结合本地实际制定稽查执法工作制度,保障稽查执法工作的全面开展。

三是建立协同预防工作机制。要围绕中心任务强化预防和监督,通过稽查执法工作体制机制创新,实现关口前移。

四是严格案件稽查和专项检查。各地要通过领导批办、相关部门和单位移送、受理投诉举报和直接发现线索等途径,认真做好案件稽查。组织或参与对住房保障、城乡规划、节能减排、住房公积金、市场秩序等方面违法违规行为的专项检查。

五是建立集体研判工作机制。对违法违规行为的定性要会同有关业务主管部门进行集体研究,综合分析案件发生的背景和因素,在充分听取有关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后,运用行政许可、行政审批、行政处罚等手段进行依法惩治,对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六是强化违法违规警示震慑作用。要加强与有关人民政府、执纪执法机关、组织人事部门、国有资产监管机构以及新闻媒体的信息交流,强化部门联动,形成对市场行为、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的工作合力。

七是建立违法违规预警预报制度。要定期逐级上报稽查执法工作动态、重大违法违规案件的稽查处理情况、投诉举报受理和处理情况等,建立全国稽查执法信息共享机制。

八是加强稽查执法工作研究。

九是加强稽查执法队伍建设。

违法建设新旧法律的界定 篇3

一、对《城市规划法》有关规定的探讨

《城市规划法》第四十条规定“在城市规划区内,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件或者违反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件的规定进行建设,严重影响城市规划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建设,限期拆除或者没收违法建筑物、构筑物或者其他设施;影响城市规划,尚可采取改正措施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处罚款。”

根据此法条规定我们可知,违反城市规划的行为,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尚可采取改正措施的,一种是无法采取改正措施的。所谓的“严重影响城市规划”,是指违反城市规划且无法采取改正措施的情况。规划部门控制的内容包括规划用地性质和规划控制技术指标。建设行为是否符合规划用地性质,属于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调整的范围;规划控制技术指标属于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调整范围。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在进行城市规划管理行政监管时主要是对违反“建设工程规划许可”的行为展开的,即《城市规划法》中所讲,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及违反建设工程规划许可的规定进行建设“严重影响城市规划和影响城市规划”的行为。对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行为,必须已取得合法的建设用地使用权,未办理建设规划许可证进行建设的行为,才是规划管理行政执法的管辖内容。工程规划许可证的发放旨在根据城市总体规划、详细规划的规定来限定工程建设活动。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而进行的建设活动,是一种由建设者根据自己的要求和目的进行的建设,势必与城市规划发生冲突,打乱整个区域的规划布局,严重影响区域城市规划的实施。

对于严重影响城市规划的建设,《城市规划法》中有明确禁止的规定,如第三十五条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占用道路、广场、绿地、高压供电走廊和压占地下管线进行建设。”该情形就属于违反规划用地性质的行为。建设行为如果不符合用地规划用地性质,就是不可采取改正措施的,当然属于严重影响城市规划的行为。又如第三十三条第二款规定:“禁止在批准临时使用的土地上建设永久性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设施。”

这样界定的法律支撑如下:1995年11月14日,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就曾经针对吉林省高级人民法院的请示作出[1995]法行字第15号答复便属于此例。因此,根据现行城市规划框架体系与违法建设实情相结合的方式去界定“严重影响城市规划违法建设行为”是可行的。

综上所述,建设活动“严重影响城市规划”的范围可以概括为:(1)在城市规划区内取得建设用地使用权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擅自建设的行为;(2)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工程建设项目中违反强制性规定不可以改正或在规定期限内没有改正的部分的建设行为;(3)违反《城市规划法》第三十五条规定的建设行为;(4)超过土地临时使用期限的土地上的建筑物、构筑物和其它设施。

二、对《城乡规划法》有关规定的探讨

2008年1月1日实施的《城乡规划法》第六十四条的规定“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者未按照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规定进行建设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责令停止建设;尚可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对规划实施的影响的,限期改正,处建设工程造价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十以下的罚款;无法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影响的,限期拆除,不能拆除的,没收实物或者违法收入,可以并处建设工程造价百分之十以下的罚款。”该条款的规定与《城市规划法》第四十条相比,更具有执法操作性。

对于违反建设规划许可证的强制性规定建设的行为,如果是可以改正,必须在规定的期限内改正以达到规划许可证规定的标准范围。对于违反强制性规定而又无法改正的或在规定的期限内没有改正的,应作严重影响城市规划行为处理。

《城乡规划法》第六十四条分“尚可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对规划实施的影响的”和“无法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影响的”两种情况,分别规定了违法建设的法律责任。有些情形属于尚可采取改正措施的,有些情形属于无法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影响,主要情形包括:

(1)擅自占压城市道路、广场、绿地、河湖水面、高压供电走廊、地下工程、轨道交通设施、通讯设施、城市管线、永久性测量标志或者占用各级方物保护范围用地的;

(2)与城市环境保护不符,严重影响城市环境和市容市貌,社会影响恶劣的;

(3)违反国家相关标准或控制性详细规划确定的强制性内容的;

(4)擅自在城市水源保护区范围内进行建设的;

(5)在临时用地上修建永久性建筑物、构筑物或者其它设施的;

(6)影响相邻建筑日照、采光、通风、消防、卫生防疫等危机公共安全,引起严重相邻权纠纷的;

(7)擅自占用居住区内公共道路、绿地、公共场地进行建设的;

(8)其他妨碍城市发展、影响城市功能协调,后果严重,无法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影响的。

综上所述,《城乡规划法》第六十四条规定,对违法建设责令停止建设;尚可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对规划实施的影响的,限期改正,处建设工程造价5%以上、10%以下的罚款;无法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影响的,限期拆除,不能拆除的,没收实物或者违法收入,可以并处建设工程造价10%以下的罚款。应该说,与《城市规划法》对应条款相比,《城乡规划法》第六十四条的规定罚款幅度明确,表述更具体,操作性更强。

(责任编辑:骆小平)

制止违法建设工作汇报总结 篇4

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上午好!今天,我代表**就辖区制止违法建设工作,向各位领导做汇报。

制止违法建设一直是一项常抓不懈的工作。去年,街道以创城迎审为契机,打响“违建拆除攻坚战”,共拆除违法建设57万平方。今年以来,我们坚持制止违法建设,集中时间、集中力量开展查违、控违、拆违专项整治行动,切实加大辖区违法建设打击力度,初步实现违法建设“存量递减,增量为零”的整治目标,发现并及时监控、处理违建*余户,控制新建违建*处,成立案件*件,目前联合拆除*处,*余平方,自拆*处,*平方,辖区违法建设新增数量明显下降,制违防控效果良好。

一、健全组织机构,加强巡查机制,严密防控违法建设。街道高度重视制止违法建设工作,组建了大城管办公室,配备充足的人力物力资源。城管办综合执法中队严格落实拆违控违“零增长”,强化巡查机制,专门成立规划执法巡查组,负责辖区内违法建设的每日巡查、案件跟进,确保第一时间发现违法建设。同时配备专人负责规划执法案卷制作、档案保管、巡查记录等,及时完成每一起违法建设案卷的制作整理,完善规划执法程序,实现事前、事中、事后全方位跟踪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制止,让违法建设消失在萌芽状态。

街道始终保持对辖区新增违法建筑“零容忍”的态度,不断加强巡查力度,巡查组早中晚各时段全方位不间断巡查,严格落 实“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同时注重后续的思想沟通,做好拆后回访,打消群众再次违建念头,防止出现违建“拆了建、建了拆”的恶性循环。

二、建立网格层级,强化精细管理,实现全面高效制违。

在工作实践中,我们逐步形成了常态化的长效管理机制。通过资源整合,设立统一指挥平台,鉴于辖区在城市定位上“城乡结合”的特殊性,建立区、街道、村(社区)三级管理平台,实现区、街道、村(社区)、网格“四个层级”管理。将网格精细化管理融入规划执法工作中。严格落实责任,建立“划片包包责任制”,形成“领导干部包村、村两委成员包片、网格员包网格”的工作格局。辖区划分为108个网格,每个网格明确2名管理员,将责任落实到每个点及个人。通过日常巡查,第一时间发现违建情况,及时上报。通过精细网格化管理,真正消除违法建设的死角盲点以及萌芽态势,做到“积极制止,全力防控”。充分利用好四个层级管理“直达通道”,做到“时间上快速,行动上迅速”,筑牢防违控违的巡查防线,切实做到“早发现,早制止”,实现更加高效的调度,进而大大提高了制违案件的处理成效。

三、树立法律意识,加强理论学习,做到科学规范执法。

街道积极开展理论知识的学习,城管中队每周组织队员学习规范执法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同时,邀请律师事务所专家以及市区两级业务指导部门相关领导前辈,就规划执法展开专业理论的指导,在授课的同时分享典型案例分析,给予队员们潜移默化的有效指导。通过培训学习,提高了队员们的法律素养,进一步规 范了执法程序,使队员更好地做到依法行政。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违法建设调查工作进展汇报 篇5

1.全区控违拆违工作进展情况

全区控违拆违工作有序开展

各街镇上报重大违章建筑,府山两处违章建筑已全部拆除,鉴湖镇四处已拆除三处,还有一处已限期自拆,塔山两处已拆除一处,北海一处已拆除完毕。各区直机关已完成党员干部自查工作80%。

2.下步控违拆违工作打算和工作部署

查处违法建设近期工作计划 篇6

为进一步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严厉打击违法建设行为,经县查处县城违法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研究决定,在确保白天和夜间的日常巡查不间断不留死角,发现问题能够及时处理的情况下,近期工作如下安排:

1、10月22日-到10月24日,由水湖镇网格组和村居干部全面排查找出纯属开发正在建设的违法建筑,报水湖镇党委、政府研究确定确需拆除的违法建筑,并将研究结果上报县查处县城违法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

2、10月24日-28日,综合执法大队根据水湖镇上报情况,全面核实当事人、相关手续、建筑年代、位置、层数、面积、结构、居住情况等,制定完善的法律文书。

南通市城市违法建设治理问题探讨 篇7

南通作为“中国近代第一城”, 丰厚的历史底蕴配合独具城抱水、水拥城的绚丽风貌, 形成了较好的城市面貌。但城市违法建设问题普遍存在, 成为破坏市容市貌的顽症, 导致了城市文化的丧失, 城市的形象和品位得不到提高。在当前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积极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背景下, 为维护公平正义和保障人民生活水平, 城市违法建设问题的科学有效治理势在必行。

1 南通市城市违法建设问题的现状分析

1.1 南通市城市违法建设问题的现状特征

据实地调查, 南通市违法建设的表现形式、存在类型、用途性质各有不同。

主城区的违建主要类型为:屋顶搭建住房、厨房等生活设施;在底层封闭围墙内或利用原房屋凹陷部位, 搭建、拼接、建造住房、厨房等生活设施;企业厂区内未经批准建设的各类用房屋等等。以上违建多数分布在城区老住宅小区以及尚未改造、改建的旧城地带。这些违建除企业、社区等法人集体用于生产经营外, 多数为个人因生活困难、住房紧张而搭建。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也出现了一些新的违建类型:新建别墅拼接、改造、擅自扩大建筑面积;利用屋顶、露台、退台搭建书房、健身房、花房、观景房等生活、观赏设施;破墙、破门、破窗改建或增扩原房面积。以上违建除破墙、破门、破窗行为多发生在老市区沿街住宅底层, 用于开店赢利外, 其他均有向新建别墅、高档住宅区发展、延伸的趋势。

城郊结合部、农村的违法建设问题更为严重, 始终在违建—拆除—再违建中循环往复。其主要类型有:建新不拆旧;原址加层或拼接扩面;以危房名义翻建或推倒重建;未批异地新建;企业以招商引资名义利用原房屋擅自扩面改建等等。以上违建多数集中在城郊经济相对繁荣的区域, 集镇、集市、市场周边更为突出, 并呈现向更大范围扩散、蔓延的势头。

南通市违法建设情况的特征可用“多、快、乱”来形容。一是“多”, 擅自将平房改建楼房、将二楼翻建三楼甚至更高;有的占用屋前、屋后空地等。二是“快”, 大多数违法建筑属于个体行为, 设计结构简单, 建造成本低廉, 加上建筑材料运输快捷, 施工质量不高, 往往几天之内就可建成, 且多利用双休日、节假日突击行动, 令有关部门防不胜防。三是“乱”, 根据自身需要随心所欲搭建, 目的多为出租、开店、等待拆迁, 根本不顾技术规范和环境要求, 杂乱无章。

1.2 南通市违法建设问题的原因分析

1.2.1 经济利益的驱动

寻求利益最大化是人的普遍追求。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企业、组织和个人等市场主体都具有趋利性。作为经济、社会和物质的空间聚集体, 城市既是经济最为活跃的场所, 又是土地最为稀缺的地区, 加上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地能生财”思想观念, 巨大的违法收益远远高于较低的违建成本, 所以违法建设应运而生。企图以最低的成本抢占城市土地, 尽可能加大开发强度, 增加占有量;或一些拆迁地段的居民擅自突击搭建, 企图增加拆迁补偿;开发商擅自牺牲绿化、广场、停车场等公用配套设施来增加销售面积;城乡结合部自行搭建大量简易房来用于出租或经营等现象不足为怪;而且, 越是区位条件优越, 越是容易获得经济利益的地区, 违法建设就越容易滋生。

1.2.2 规划控制的力度不够

规划是政府管理、调控和指导城市建设的重要依据和手段, 应当具有超前性与长远性。由于地方经济发展迅速, 城市建设不断扩张,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的供应量远远不能满足建设需求, 规划往往赶不上发展变化, 规划滞后或规划调整过于频繁, 以及还有规划没有覆盖到的地区, 导致规划实施的效果并不理想, 极易给违反规划建设钻空子。比如老城区的规划改造滞后, 城市功能配套不完备等弊端日渐凸显, 导致市民擅自搭建车库、杂物间等以满足生活需要。有些建设单位为了追求市场的快速, 不能等待审批程序的完成, 就会出现“先建后报”, “边建边报”甚至“干脆不报”的行为。同时, 规划部门审批程序繁琐、审批时限过长、基础资料不全、联合审查制度不健全等。这是违法建设行为屡禁不止的专业因素之一。

1.2.3 行政管理的欠缺

基于局部利益或者政绩考量, 一些行政管理部门采用无动于衷式的沉默状态或者以消极的不作为姿态逃避责任, 同时一些违法建设得利者、利益集团采取不正当的手段, 使得某些行政管理部门人员滥用权力纵容违法建设, 导致拆除和处理违法建设存在一定的难度。而且整治违法建设没有长效机制, 抓创建时紧一阵, 过后便松下来, 致使违法建设难以根治。

违法建设行为可能涉及违反多部法律, 涉及多个管理部门。政出多门, 管理权限交叉、重叠, 难以协调各种执法力量, 造成整治配合不力。

1.2.4 监察机制的不足

近几年城市建设热潮迭起, 不仅建设项目数量高速增长, 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也使建设工程完成速度日益加快, 掌握每个建设项目的完全信息极其困难。同时各行政主管部门未实行责任机制, 没有分区包干分解责任, 监察人员数量有限且素质不一, 呈现违法建设名目繁多, 出现真空监察的状况。

1.2.5 现实情况的困难

调研发现, 现实生活中的弱势群体违建的比重不少。尤其是老城区下岗、失业、残疾、老弱等家庭, 这部分人大多存在生活、住房等实际困难。在崇川、港闸等城区老住宅区内, 都有因为生活、居住条件低下而在楼房底层围墙内搭建厨房、卧房、厕所等情况。甚至还有3代同堂8口人, 挤住在20世纪70年代建造的30平方米老住房内的情形。这些群体的违建, 一方面确实违反法律规定, 破坏城市形象。一方面当事人困难属实, 拆与不拆, 处理起来很困难。考虑到历史遗留、现实情况和以人为本的原则, 往往放宽政策, 手下留情, 使这类违法建设暂时保留。

2 南通市违法建设问题的治理对策探讨

2.1 统一思想, 提升理念

(1) 要树立预防为主意识和依法行政意识, 重视违法建设问题治理工作的法律法规以及行政行为规范性研究, 真正从法律上、制度上寻求解决防违、拆违工作新途径, 做到各项工作有法可依, 有规可循。

(2) 要树立长期、有序、平稳、有效的工作理念。违法建设会伴随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长期存在, 还会呈现更加复杂、激烈、艰巨的状态, 要做到长期监督、巡查与突击专项检查相结合, 防止反复和回潮, 控管新生违法建设问题。

(3) 要树立疏堵结合的工作理念, 光堵不疏只会导致群众的信任危机和恐慌心理, 产生逆反情绪, 结果引发群起抢建和扩散蔓延态势。应多与群众沟通交流, 了解群众的实际问题, 缓解群众的矛盾心理, 并及时出台配套政策, 在政策到位和充分信任的基础上, 建立严格的管理机制, 使群众心服口服, 心态平和。

2.2 突出规划管理, 完善审批制度

(1) 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各类建设用地和建设活动应全部纳入城市的统一规划, 实行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要根据城市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 适度超前规划, 抓紧制定和完善主要街道、公共活动场所、城乡结合部的控制性详细规划, 为建设管理提供科学的依据。

(2) 完善规划审批制度, 精简报建手续, 缩短审批时间。建立和步完善联合审批制度, 集中进行建设项目的规划审批和核发“一书两证”。在办理报建审批手续过程中, 要尽量使用现代化手段代替手工操作, 做到既严格审批程序, 又提高办事效率。同时规划执法监督要贯穿从项目报建审批、建设用地审批、建设工程放线验线、建设施工检查、到项目竣工验收全过程。

(3) 利用GPS (全球卫星定位系统) 、GIS (地理信息系统) 、RS (遥感信息系统) 、CORS (厘米级城市坐标连续运行参考站服务系统) 等高新技术, 建立数字规划系统, 并保持更新。对各类建设实行事前、事中、事后全方位的监督检查, 及时发现问题并立即纠正。

2.3 建立快速反应机制, 形成管理合力

(1) 建立健全纵向到底 (从市行政主管部门到每个巡查人员) , 横向到边 (从市、区政府到行政村) 的监督、管理责任制。规划、国土、城管、公安建设等各部门联动, 条块结合, 定期会商、及时协调执法行动, 提高综合执法效能。

(2) 建立快速反应机制, 处理违法建设。各有关部门要向社会公开举报电话, 设立规划110, 鼓励群众举报投诉违法建设。首接违法建设举报投诉的部门和单位, 在接到举报后规定的时限内到达现场进行调查处理, 属于自己职责范围的应当认真组织查处, 不得推诿, 涉及其他职能部门的或及时转交或配合做好查处工作。

2.4 完善监察制度, 实行工作考评奖惩

(1) 充实规划执法监察队伍, 保证执法监察工作所必须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建立巡查报告机制, 由街道、乡镇聘请一定数量的专职巡查人员, 建立巡查大队及各中队, 增强执法力量, 分片包干巡查区域。执法监察人员要加强学习, 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做到服务与管理并重, 在查处违法建设时按章操作、依法办事, 教育与处罚结合。

(2) 有关部门对整治违法建设工作开展得好的单位和有功人员, 要给予表彰奖励, 并树立典型传授经验;对思想不重视、监管不到位、查处不得力的, 要予以通报批评;对违反规定为违法建设办理相关批准手续、发放相关证照的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 要依法追究行政责任。将整治违法建设问题的工作效能加入到年度目标考核和政风行风测评中去。

2.5 加大宣传教育, 强化舆论监督

(1) 建议宣传部门研究开设《拆违专栏》或《关注拆违》等专题栏目, 并采取宣传车、黑板报、横幅、标语以及娱乐节目等多种形式和手段, 大力宣传国土管理、城市规划以及南通市有关农村私人建房、危房修缮以及拆迁补偿等法律、法规和政策常识, 表扬正面典型, 建立诚信名单, 宏扬社会正气, 营造良好氛围。

(2) 在政府网站上公布违建单位及个人名单, 起到警示教育的作用。加大公众监督力度, 追踪热点违建案件, 剖析典型违建案例, 曝光重点违建内幕, 形成强大的舆论攻势, 促进治理违法建设工作不断深入。

3 结语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 人们对城市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 它不仅是人们居家定所的地方, 更是承载文明, 传播科技文化, 提供追求和享受的容所。而违法建设的治理效果直接关系到城市的健康有序, 关系到人民的安居乐业, 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美好。相信通过建立健全法规, 突出规划管理, 完善监察制度, 形成管理的合力, 疏堵结合、标本兼治, 城市违法建设问题一定能得到科学有效地治理!

摘要:南通作为“中国近代第一城”, 城市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违法建设问题普遍存在, 成为破坏市容市貌的顽症, 城市的形象和品位得不到提高。本文对南通城市违法建设问题的现状进行深层次分析, 探讨了科学有效治理城市违法建设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南通,违法建设,现状分析,治理对策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S].2007-10-2 8.

[2]王国恩.城市规划管理与法规[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3.

[3]黄草平.违法建设的成因及预防控制的对策[J].小城镇建设, 2005 (7) :86~87.

[4]南通市政府文件.南通市人民政府关于建立长效管理机制综合整治城市违法建设的意见, 2006.

[5]刘维宁.违法建设与规划管理审批[J].北京规划建设, 2000 (3) :42~43.

[6]司秋风.关于城市违法建设的法律思考[J].淮海论坛, 2007 (1) :46~47, 29.

[7]周三多.管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8]赵锦辉.西方城市管理理论:起源、发展及其应用[J].渤海大学学报, 2008 (5) :112~117.

[9]张晨良, 石运峰, 李煜华.对城乡结合部违法建设问题的对策研究[J].城建档案, 2007 (7) :44~47.

[10]成洪潮.违法建设成因分析及拆违对策探讨[J].城市管理, 2006, 10.

深化社区建设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 篇8

【关键词】深化社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与进步,青少年健康成长和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越来越受到社会广泛关注。社区作为青少年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之一,是开展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的重要阵地,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一、健全工作体系,夯实社区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的组织基础

健全组织架构和工作机制,是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取得实效的基础。

(1)统一工作组织架构。由于历史原因,各街道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或由综治部门牵头,或由团工委牵头,但由于各牵头部门隶属不同部门,存在一些信息传导不及时、组织架构不统一的情况。针对这一问题,各社区应成立由党支部书记任组长,团干部、综治干部等为成员,日常工作由团干部或综治干部牵头的工作组,为进一步做好社区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夯实组织基础。

(2)完善区、街、社区三级联动机制。区专项组统筹协调全区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的开展,定期组织工商、文化、卫生等部门开展专项治理行动,对社区周边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场所进行集中整治,组织市、区两级优秀青少年维权岗进社区,为社区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提供专业性支持。各街预防青少年犯罪专项组重点做好对社区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的指导,每年定期组织各社区开展系列活动。各社区在对辖区内青少年状况排查摸底的基础上,建立动态信息管理系统,随时掌握青少年的成长、流动情况,并记录在册。

二、提高工作标准,不断完善社区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

社区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是否贴近青年,形式是否丰富多样,效果是否扎实有效,是衡量工作效果的重要标准。

(1)突出一个“实”字,扎实开展青少年教育活动。发挥社区“五老”、大学生志愿者、专业司法工作人员、社会爱心人士的作用,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确保各类知识入脑入心,活动取得实效。通过开展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主题活动,让广大青少年在娱乐中受教育、受引领,切实解决青少年成长过程中遇到期困难和问题。

(2)突出一个“细”字,做好重点青少年群体工作。针对有严重不良行为、家庭生活困难、没有稳定学业和固定职业、随父母刚刚来到城市生活等重点对象,进行排查摸底、登记造册,并建立动态跟踪机制,随时掌握情况变化,用细致入微的帮教工作,规范青少年的行为。

(3)突出一个“恒”字,形成动态化管理机制。对青少年的帮助不可能一劳永逸,如果不能持之以恒,会给青少年造成很大失落感,反而不利于其成长。所以,从发现青少上有不良行为的苗头开始,就要主动介入,持续帮助,直到他们步入大学校园或步入社会工作。

三、把握关键环节,实现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的有效推进

围绕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把握重要时间节点,整合各类资源,有效推进工作。

(1)坚持目标导向,在疏堵结合上做文章。始终围绕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促进青少上健康成长的工作目标,做到疏堵结合。“疏”就是做好青少年心理的疏导和思想的引导。在“疏”的过程中,对于一般青少年的心理波动,社区工作者主动介入,予以辅导;对于心理波动较大的青少年,可以开通“知心”热线,咨询机构也可以及时介入,为青少年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保证“疏”的效果。“堵”就是让一切侵犯青少年合法权益、诱使青少年走向违法犯罪的因素远离青少年。净化社区及周边环境,加强对社区周边网吧等经营场所的治理,提高青少年法律维权和自我保护意识,自觉远离和防范危害。

(2)把握重要环节,有针对性地开展青少年教育活动。青少年在社区时间主要集中在“放学后”和“节假日”两个时间节点。对于放学事不能即刻回家的青少年,社区积极利用青少年活动阵地,为他们提供学习和娱乐的便利。在节假日,社区主要通过组织各种活动,确保青少年“离校不离教”。

(3)整合各种资源,推动社区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多元化。在用好社区自有资源上下功夫。各社区都活跃着由“老干部、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等老人员组成的“关心下一代”志愿者队伍,定期为社区青少的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注重发挥自身特色资源优势做好工作。

(4)实施专项行动,做好重点青少年群体的帮扶工作。一是针对有不良或严重不良行为的青少年实施挽救行动。整合街道社区服务管理中心、社区社会服务管理站等基层工作平台,发挥这些组织在第一线接触、联系青少年的优势,依托社会专业力量和爱心志愿者开展教育、感化等帮扶工作,使他们重新走向正途。

二是针对闲散青少年实施引导行动。针对闲散青少年,尤其是已完成义务教育但工作和收入来源不稳定、专业技能匮乏的青少年,通过组织培训、招聘等活动把他们引导到积极向上的生活道路上来,让他们树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

三是针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实施融入行动。让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融入社区是让他们融入社会最直接的途径。社区在做好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生活困难帮扶工作的同时,积极组织协调社会各方力量,帮助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融入社区生活、融入城市生活。

四是针对困难残疾青少年实施救助行动。针对困难残疾青少年家庭生活窘困、心理发展亟需呵护的情况,开展多种形式的公益帮扶活动。由爱心企业为他们进行免费的家居装修和家具更换,改善困难青少年的生活、学习环境。

四、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的几点思考

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在推进社会治理创新、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只有在各级党组织的领导下,实行对青少年犯罪预防的综合治理,才能达到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的目的。

一是必须坚持在党委领导下形成工作合力。必须发挥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才能为工作健康开展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是突出社区的主阵地作用。加强阵地建设和管理是实现社区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常态化验室根本保障,只有夯实阵地,才能为开展工作提供平台和载体,把工作落实在实处。

三是必须融入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体系之中。注重处理好学校、家庭、社会的关系,始终与学校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保持一致,充分发挥学校的主渠道作用,及时发现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问题家庭,协助家庭做好青少年教育。充分发挥社区能够全面、准确、及时地掌握青少年情况的优势,有针对性地对重点青少年群体开展帮扶,进行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工作。

四是必须调动全社会各方面力量积极参与。社区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茧自缚开展与社会各界广泛参与是分不开的。只有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汇聚爱的力量,才能形成工作的正能量。只有让更多的青少年对象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才能促使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回报社会,服务社会,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上一篇:玛曲县招商引资优惠政策下一篇:六年级英语上册知识点总结及重难点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