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违法建设查处办法

2024-07-16

茂名违法建设查处办法(精选6篇)

茂名违法建设查处办法 篇1

茂名市违法建设查处办法

(征求意见稿)

第一条【制定目的和依据】 为加强我市城乡规划管理,维护城乡建设秩序,及时有效制止和查处违法建设,改善人居发展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广东省城乡规划条例》等法律、法规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适用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茂名市全市域范围。第三条 【违法建设定义】本办法所称违法建设是指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应依法取得土地使用证明、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等许可证件但未取得的,或者未按照行政许可规定事项建设,以及其他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建设行为。

违法建筑物、构筑物违反国土管理、城乡规划的事实持续存在的,属于违法建设的继续状态。

第四条【基本工作原则】 对违法建设的监督管理实行各区(县级市、经济功能区)为主,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突出重点,控制源头,快速处置,协作配合,实施综合治理和长效管理。

第五条【建立健全工作机制】 各级党(工)委、政府(管委会)应当建立健全违法建设查处工作责任制、行政问责制和考核制,将违法建设查处工作作为各级党(工)委、政府(管委会)目标考核、绩效考核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各地建立长效机制)

第六条【有关执法部门的宣传、教育义务】 各级人民政府(管委会)和有关执法部门应当组织开展查处违法建设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工作,增强全社会遵守城乡规划的意识。

【建立违法建设查处信息互通共享机制】 国土、住建、规划、城管、交通、水务、林业、卫计、文广新、消防、工商、房产等部门应当建立违法建设查处信息互通共享机制,及时通过基础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提供规划、用地、施工、卫生、消防、文化经营、工商登记、房屋租赁等信息。

第七条【工作经费保障】 各级人民政府(管委会)应当保障违法建设查处工作经费,并将其纳入本级财政预算。

第八条【成立各级违法建设查处工作领导小组】 市、区(县级市、经济功能区)、镇(街道)分别成立违法建设查处工作领导小组。市违法建设查处工作领导小组,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市委副书记和市政府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市组织、宣传部门分管领导,各区(县级市、经济功能区)政府(管委会)和市规划、国土、交通、城管、公安、水利、林业、住建等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领

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以下简称“市查违办”),设在市城乡规划局。市政府协管此项工作的副秘书长任办公室主任,市城乡规划局局长任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市规划、国土、交通、城管、公安、水利、林业、住建等部门分管此项工作的领导任办公室副主任,工作人员从相关部门抽调。

市查违办工作履行下列职责:

(一)建立市、区(县级市、经济功能区)、镇(街道)违法建设查处工作信息互通平台;

(二)负责收集、整理、通报相关信息;

(三)负责跟踪、落实、督办违法建设查处工作;

(四)督促完成目标任务并向领导小组定期报告工作进展情况;

(五)每季度对各地的查处工作开展一次明查暗访,并将情况报市委、市政府后进行通报;

(六)向市委、市政府或纪检监察部门提请对相关责任人进行通报批评或问责;

(七)完成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工作。

各区(县级市、经济功能区)、镇(街道)参照市的做法,建立相应的领导协调机制。

第九条【区级党委、政府职责】各区(县级市、经济功能区)党(工)委、政府(管委会)是本辖区控制和查处违法建设工作的责

任主体,对辖区内违法建设查处工作负总责,要建立和完善违法建设查处联动机制,全面负责组织领导本辖区内违法建设查处相关工作。主要职责是:

(一)明确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和所属相关部门查处违法建设工作责任,确定本辖区和管理范围内查处违法建设的工作目标;

(二)督促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和所属相关部门制定查违巡查控管方案、健全查违网络、落实查违责任,对辖区内查违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对上级督办、群众举报、日常巡查发现的违法建设责成相关部门依法及时采取查封施工现场、强制拆除等措施;

(三)处理因查处违法建设引发的影响社会稳定和社会治安等问题;

(四)完成市委、市政府交办的违法建设查处工作。第十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职责】设巡查控管工作责任主体,主要职责是:

(一)建立巡查控管机制,制定巡查控管方案,认真开展日常例行巡查控管工作,建立台账,并向所属区(县级市、经济功能区)查违办报告责任区域每日巡查情况;

(二)及时拆除查处巡查发现、上级督办、下级报告、群众举报的在建违法建设。

街道办事处是其授权范围内违法建设巡查控管工作责任主体,主要职责是:

(一)建立巡查控管机制,制定巡查控管方案,认真开展日常例行巡查控管工作,建立台账,并向所属区(县级市、经济功能区)查违办报告责任区域每日巡查情况;

(二)制止本区域内违法建设行为,及时配合区(县级市、经济功能区)有关部门拆除巡查发现、上级督办、下级报告、群众举报的在建违法建设。

第十一条【村民委员会、社区居民委员会职责】 村民委员会、社区居民委员会负责本区域内巡查工作,主要职责是:

(一)开展每日例行巡查工作(含节假日);

(二)对发现的违法建设行为予以劝阻,并在发现当日向街道办事处、镇政府或者有关执法部门报告;

(三)积极配合有关执法主体和拆除实施主体对区域内违法建设进行查处、拆除。

第十二条【各违法建设查处部门职责】 市直部门应当依法履行下列制止或查处违法建设的职责:

(一)国土部门负责监督、检查、指导各地违法用地的查处工作;

(二)城乡规划部门负责监督、检查、指导各地违法建设的查处工作;

(三)交通部门负责监督、检查、指导各地公路两侧规定范围内违法建设的查处工作;

(四)水务部门负责监督、检查、指导各地河道堤防两侧规定范围内违法建设的查处工作;

(五)林业部门负责监督、检查、指导各地违法使用林地的查处工作;

(六)住建部门负责监督、检查、指导各地未依法取得施工许可证擅自施工的违法建设查处工作;

(七)城管部门负责监督、检查、指导各地涉及中心城区市容市貌、园林绿化、城市道路、广告设施等违法建设的查处工作。

前款规定的相关行政管理部门和管理机构应当在各自管理职能范围内制订巡查控管方案,明确责任人、责任区域、巡查时段和巡查重点。

第十三条【各有关职能部门配合职责】公安机关接到警情后应依据出警规则,迅速指派相应警力赶到查封施工现场、强制拆除现场依法处置,及时制止和查处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违法行为。必要时依法实行交通管制、现场管制,对严重破坏治安秩序的违法行为人依法予以带离现场,并依法予以处罚。

工商、税务、卫生、公安、食品药品监管、质监、文化、环保、安监等部门在核发有关许可证(照)时,应当依照有关法律

法规的规定,对行政许可中设置有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前置条件的进行严格审核。对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者擅自改变城乡规划确定的建筑物、构筑物用途的,不得核发有关许可证(照);已经核发的,应当及时依法撤销或注销。同时,应当统一在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中,公示经营主体登记、许可和监督管理信息,并依法履行后续监管职责。

相关职能部门接到违法建设查处部门的协查通知书后,应及时停止办理整体建筑竣工验收,产权登记与变更、转让,核发许可证(照)等手续。待接到该部门出具的当事人按要求整改完毕的证明后,方可办理后续手续。

第十四条【相关单位义务】相关单位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供水、供电、供气等企业在受理用水、用电、用气报装申请时,应当按照行业规定的条件严格审核,对不能提供建设项目土地使用和规划建设许可证件的,不得办理报装手续。按照拆除实施主体要求及时对在建的违法建设停止供应水源、电源、气源;

(二)广播、电视、报刊、网站等新闻媒体应当配合相关部门做好查处违法建设的宣传工作,对不能提供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和商品房预售许可证的项目不予发布售房、宣传广告;

(三)建筑施工单位、工程监理单位不得承建或者监理未取得或者未按照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建设的建设项目;

(四)出售预拌混凝土的单位不得向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的建设项目(依法不需要办理施工许可证的建设项目除外)出售预拌混凝土;

(五)征地拆迁安置、房屋征收责任单位应当对拆迁、征收安置项目的违法建设行为履行监管职责。

第十五条【纪检监察机关职责】 纪检监察机关严肃查处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规参与违法建设的行为,对在控制和查处违法建设工作中失职、渎职、玩忽职守等行为按干部管理权限进行追责。

第十六条【法制、信访部门职责】 政府法制部门负责对违法建设查处工作提供法律咨询服务和指导。信访部门负责对相关部门遏制违法建设行为所采用的措施进行信访评估和预警。

第十七条【有关单位配合调查取证、送达的义务】 违法建设当事人所在单位、社区(村)居民委员会应当积极配合行政执法人员调查取证和执法文书送达工作。

第十八条【对违法建设举报的处理】 各地查违办和各有关违法建设查处部门应建立违法建设举报制度,公布举报电话,设立举报信箱,做到有报必记、有记必查、有查必处、有案必结,将处理情况反馈给举报人,并为举报人保密。

各地查违办在接到相关职能部门报告或群众举报后2个工作日内,应当到现场核查、取证,并根据调查情况确定违法建设

查处部门后移交有关调查资料。查处部门为镇政府的,由区(县级市、经济功能区)查违办移交。市信访局等单位以及“12345”热线在接到群众违法建设投诉后,要及时将投诉件转交相应的违法建设查处主体进行处置。

鼓励全社会通过举报电话等各种方式举报违法建设,倡导和营造全民自觉抵制各类违法建设的良好氛围,形成对违法建设群防群治态势。对经查证属实的违法建设举报,按规定给予举报人奖励。

第十九条【对移交的违法建设的处理】 违法建设查处部门对各地查违办移交的违法建设有关调查资料应及时立案,不得再自行移交。经核查不属于本部门职责范围或者执法管辖不明的,应当在2个工作日内向作出移交的查违办书面申请按法定程序处理。在查处部门未确定之前,原查处部门不得停止对违法建设的控管措施。

第二十条【建立违法建设查处信息平台】 各地查违办应当建立违法建设查处信息平台,负责收集、整理和通报有关信息。相关部门和单位应当配合做好违法建设信息的收集工作,及时报送有关信息资料。

第二十一条【违法建设查处部门发现违法建设后如何处置】 凡发现违反土地、规划、交通、水利、林业、建设等法律法规规定实施建设的行为,相关违法建设查处部门应当在各自职责范围内,依法制订巡查、处置办法,及时采取责令立即停止违法建设、查封施工现场、扣押施工工具、依法拆除等合法有效措施制止和查处违法建设,并将处理结果及时反馈给市查违办。

第二十二条【对抢建的违法建设的处置】各地查违办交办查处的正在抢建的违法建设,各有关行政执法主体和实施主体应当在限定的期限内予以拆除。

第二十三条【查封施工现场的程序】 接到停止违法建设通知书后,当事人拒不停止施工的,相关违法建设查处部门应当及时报告同级查违办,并按程序申请依法采取查封施工现场等强制措施。经批准后,由违法建设所在地辖区(县级市、经济功能区)政府(管委会)依法组织实施。必要时,通知供电、供水、供气企业按照有关规定停止违法建设施工用水、用电、用气。因违法建设造成的停工损失和费用等由违法建设当事人自行承担。

第二十四条【查封施工现场后的监管】 依法查封施工现场以后,相关违法建设查处部门、巡查责任单位应当明确专人实施跟踪监督检查,实时监控,防止发生抢建行为。

第二十五条【强制拆除的程序】 对应当拆除的违法建筑物、构筑物,相关违法建设查处部门作出限期拆除的决定后,当事人在规定期限内未自行拆除的,经法定程序批准后,由违法建设所在地的政府、管委会依法组织实施强制拆除或者申请人民法院强

制执行。违法建设当事人应当承担强制拆除费用,拒不支付的,依法予以追缴。

第二十六条【强制拆除现场物品的登记】 强制拆除违法建构筑物、构筑物应当制订工作方案,对其物品逐一登记造册,并由相关部门和违法建设当事人签名确认。当事人拒绝签字确认或者不能签名的,应当注明原因,并邀请有关镇政府、街道办事处、社区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代表到场见证,由见证人和行政执法人员签名。对移挪他处封存保留物品,当事人无正当理由逾期不领取的,损失由其自行负责。

第二十七条【行政处罚决定的执行】 违法建设当事人对相关违法建设查处部门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在行政复议或者行政诉讼期间,不停止对行政处罚决定的执行,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二十八条【对征地拆迁、房屋征收中的违法建设不予补偿】 在农村集体土地征地拆迁、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过程中,对违法建设一律不予补偿。

第二十九条【问责】 对新出现的违法建设查处不力的,对责任单位的责任人实行问责。具体问责工作由市查违办提请,由纪检监察机关按程序实施。

(一)出现一宗新的违法建设,不采取措施也不汇报的,对各区(县级市、经济功能区)违法建设查处部门、各镇政府(街道办)直接责任人实行先停职后问责。

(二)发现违法建设一个星期后未组织查处(拆除)的,对各区(县级市、经济功能区)违法建设查处部门、各镇政府(街道办)相关分管领导实行先停职后问责。

(三)出现五宗以上新的违法建设,对各区(县级市、经济功能区)分管领导及执法部门主要领导、各镇政府(街道办)主要领导实行先停职后问责。

(四)因违法建设巡查和查处工作组织不力致使辖区内违法建设现象严重的,对各区(县级市、经济功能区)政府(管委会)主要领导实行先停职后问责。

第三十条【行政处分】 因控制和查处违法建设不力造成严重社会影响,或者发生安全事故造成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损失的,对相关责任人按照《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给予记过、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

第三十一条【对参与违法建设活动的国家公职人员的处理】 对参与违法建设活动的国家公职人员,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追究其行政或法律责任。

第三十二条【施行日期】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法律、法规、规章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茂名违法建设查处办法 篇2

8月4日, 住建部出台《建筑工程施工转包违法分包等违法行为认定查处管理办法 (试行) 》, 将严惩重罚建筑工程施工违法发包、转包、违法分包及挂靠等违法行为。该办法自2014年10月1日起施行。

该办法明确了违法发包、转包、违法分包及挂靠等违法行为的认定办法, 要求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加大执法力度, 对在实施建筑市场和施工现场监督管理等工作中发现的违法行为, 依法进行调查、认定, 并依法予以行政处罚。对认定有违法行为的企业, 责令其改正, 并处以相应的罚金罚款;可以责令停业整顿, 降低资质等级;情节严重的, 吊销资质证书;有违法所得的, 予以没收;全部或者部分使用国有资金的项目, 可以暂停项目执行或者暂停资金拨付。

发现问题除了加大处罚力度之外, 涉及企业将限期不准参加违法行为发生地的招投标活动、承揽新的工程项目;个人将被停止甚至是吊销职业资格。

茂名违法建设查处办法 篇3

关键词:卫生行政执法;卫生监督;处方管理办法;事实认定;法律适用

一、《处方管理办法》颁布的背景

《处方管理办法》是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于2007年颁布的部门规章,在该规章出台之前,卫生部曾数次对它进行修改,在这段时间里,随着我国的经济和医疗卫生工作改革不断的深入,卫生事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同时也暴露出临床用药体制和用药理念上存在的巨大不足。

在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管理中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就是不合理的用药较为严重,比如处方药的书写不规范,容易造成用药的失误和滥用,此外,在促进处方药的合理使用过程中,医师、药师、护士三方的联动制约机制尚未形成。为此,因为当时的《处方制度》已经不适应当时的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形势,前卫生部组织专家对《处方制度》进行了修改,通过几年间召开会议,学术讨论,数次易稿,最终于2007年2月14日公布了现在使用的《处方管理办法》。

二、立法依据和思路

在《处方管理办法》中提到的法律法规总共有三部:《医疗机构管理条例》,《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分别在第五十四条,第五十五条和第五十七条中进行引用,这三部法律法规分别是管理医疗机构、药品使用和执业医师的基本法律法规,因此可以看出《处方管理办法》这部规章的拟定也是跟这三者发生联系的。

三、违法行为的认定

《处方管理办法》第五条规定:处方标准由卫生部统一制定,处方格式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统一制定,处方由医疗机构按照规定的标准和格式印制。卫生部在《处方管理办法》附件中对处方的格式进行了规定,但目前部分医疗机构却并未使用这种标准格式的处纸,而是以药品单的形式开具处方。医师的这种行为属于违规开具处方的行为,应当依据《处方管理办法》第五十七条第(二)项的规定:未按照本办法规定开具药品处方的,按照《执业医师法》第三十七条规定,由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给予警告或者责令暂停六个月以上一年以下执业活动。一般来说这类行为如果没有造成严重后果,给予警告是较为合适的。

《处方管理办法》第十条规定:医师应当在注册的医疗机构签名留样或者专用签章备案后,方可开具处方。开具处方为医师依法执业的基本行为,依法具有法律效力,对伪造、篡改处方的违法行为应当严惩,因此对于医师签名及专用签章应当备案。医师对于自己的签名及专用签章也应当重视,严格按照规定使用签名及专用签章也成为了执业医师应尽的义务。对于医师未在医疗机构签名留样或专用签章备案的情况下开具处方的,应当依据《处方管理办法》第五十七条第(三)项的规定:医师违反本条其他规定的,由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给予警告或者责令暂停六个月以上一年以下执业活动。一般来说这类行为如果没有造成严重后果,给予警告是较为合适的,如果已经造成了严重后果,例如因为被伪造、篡改处方对患者造成伤害等,则应当裁量暂停执业活动六个月以上一年以下。

《处方管理办法》第四十七条规定:未取得处方权的人员及被取消处方权的医师不得开具处方。医疗机构使用未取得处方权的医师开具处方,应当按照五十四条第(一)项的规定,即医疗机构使用未取得处方权的人员、被取消处方权的医师开具处方的由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按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第四十八条的规定,责令限期改正,并可处以5000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这一条款予以处罚。根据情节,如果发现医疗机构存在使用未注册在该机构的执业医师开具处方,或者使用执业助理医师单独执业开具处方的行为,应当由卫生行政部门对医疗机构予以行政处罚。此外对于违规操作的医师,同时应当按照第五十七条的规定予以处罚,办案人员应根据实际情节考虑给予警告或者暂停执业的行政处罚。

《处方管理办法》第四十七条规定:未取得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资格的医师不得开具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第四十八条规定:除治疗需要外,医师不得开具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和放射性药品处方。当发现医师在未取得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资格的情况下,擅自开具上述类型的处方,或者取得上述处方资格的执业医师,违规开具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应当依据《处方管理办法》第五十六条规定:医师和药师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按照《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第七十三条的规定予以处罚:(一)未取得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资格的医师擅自开具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的;(二)具有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医师未按照规定开具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或者未按照卫生部制定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使用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的;(三)药师未按照规定调剂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处方的,参考《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第七十三条的规定:具有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资格的执业医师,违反本条例的规定开具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或者未按照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要求使用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的,由其所在医疗机构取消其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资格;造成严重后果的,由原发证部门吊销其执业证书。执业医师未按照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要求使用第二类精神药品或者未使用专用处方开具第二类精神药品,造成严重后果的,由原发证部门吊销其执业证书。未取得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资格的执业医师擅自开具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给予警告,暂停其执业活动;造成严重后果的,吊销其执业证书;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由卫生行政部门可以根据情节依次给予警告,暂停执业甚至吊销《执业医师资格证书》的行政处罚。

四、总结

总体来看,《处方管理办法》这部卫生部部门规章的出台,对于执业医师规范执业行为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目前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对于执业医师在开处方执业的过程中,缺乏一些细节性的规定,对于违法行为的裁量也稍缺乏梯度,造成了出现轻微情节予以警告,情节稍重就吊销行政许可的情况。因此,执法部门在运用《处方管理办法》的时候,应当多加思考,使得执法过程更加公开透明完善。

茂名违法建设查处办法 篇4

(夏政规[2009]1号)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城乡规划、土地和建设管理,及时有效地控制和查处各类违法建设行为,促进城乡经济和社会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和《武汉市控制和查处违法建设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结合本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区城乡违法建设行为的控制和查处工作。

本办法所称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地区,是指纸坊街道、庙山开发区、藏龙岛开发区和大桥新区。

本办法所称违法建设,是指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者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用地许可证和与建设有关的行政许可证件或者未按照以上行政许可证件的规定建设的建筑物、构筑物或其它设施。

第三条 控制和查处违法建设工作实行绩效目标管理制度。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金水办事处、开发区办事处(统称办事处,下同),梁子湖风景区管理委员会(简称风景区管委会,下同)和区人民政府有关部门要分解并落实区人民政府下达的绩效考核目标。

第四条 区人民政府控制和查处违法建设工作协调机构具体负责组织、实施、协调、考核等控制和查处违法建设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和区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按照本办法和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做好本辖区控制和查处违法建设工作。

办事处、风景区管委会对本辖区的建设项目进行管理和巡查,严格控制违法建设行为。

第二章 职 责

第五条 区人民政府控制和查处违法建设工作协调机构的主要职责:

(一)制订全区控制和查处违法建设目标管理工作责任制;

(二)受理单位和个人有关违法建设的报告及举报信;

(三)组织协调有关部门查封施工现场、强制拆除违法建设工作;

(四)管辖区域或者管理职责不明确的,指定有关行政机关履行职责;

(五)协调处理查处违法建设中出现的重大、突出问题和跨区域违法建设的控制及查处工作;

(六)采取多种形式开展规划、土地、建设管理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的宣传与教育;

(七)完成上级人民政府下达的控制和查处违法建设的绩效考核目标;

(八)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有关控制和查处违法建设行为的事项。

第六条 乡镇人民政府负责对本辖区内下列情形进行控制和查处:

(一)未依法取得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建设的;

(二)未按照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的规定建设的;

(三)未经批准,临时建设的;

乡镇人民政府发现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者未按照建设工程规划可证的规定建设的,按照本办法第二十条第一款的规定办理。

办事处、风景区管委会对本条第一、二款所列情形进行严格控制,并报区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查处。

第七条

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对全区城乡规划区内下列情形进行控制和查处:

(一)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设的;

(二)未按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规定建设的;

(三)取得D级房屋安全鉴定书和危险房屋通知书,但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拆除重建的;

(四)以欺骗或者以其他不正当手段取得D级房屋安全鉴定书和危险房屋通知书,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

(五)未经批准临时建设的;

(六)未按照批准内容临时建设的;

(七)临时建设超过批准期限不拆除的。

本条第一款

(一)、(三)、(五)项所列情形,在城市管理实行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地区除外。

第八条 区城管执法部门对城市管理实行相对集中行政处 罚权地区的下列情形进行控制和查处:

(一)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设的;

(二)取得房屋安全鉴定书和危险房屋通知书,但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拆除重建的;

(三)未经批准临时建设的;

(四)建设工程或者临时建设规划验收之后,在同一建设项目或者建筑物、构筑物上有新的违法建设行为的。

第九条 区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对下列情形进行控制和查处:

(一)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擅自将农用改为建设用地的;

(二)擅自在耕地上建房,破坏种植条件的;

(三)未经批准或者采取欺骗手段骗取批准,非法占用土地建设的;

(四)建设工程用地超过批准的数量,多占用土地建设的;

(五)农村村民未经批准或者采取欺骗手段骗取批准,非法占用土地建住宅的;

(六)农村村民建房占用土地面积超过本区规定标准的;

(七)在临时使用的土地上作永久性建设的。

第十条 区林业主管部门对下列情形列进行控制和查处:

(一)未经同意,擅自改变林地用途建设的;

(二)未经批准,临时占用林地建设的;

(三)临时建设占用林地,逾期不归还的。

第十一条 区水务部门对下列情形进行控制和查处:

(一)在河道管理范围内作妨碍行洪建设的;

(二)未经同意,擅自临河建设的;

(三)虽经同意,但未按照要求临河建设的;

(四)违法在湖泊水域范围内建设或者填湖建设的。

(五)在坝体、溢洪道、输水设施上建设的。

第十二条 区房产主管部门对下列情形进行控制和查处:

(一)擅自拆改房屋主体结构或明显加大荷载的;

(二)房屋安全管理和鉴定人员玩忽职守、徇私舞弊出具虚假房屋安全鉴定书和危险房屋通知书或者虚假危险等级,造成建设后果的;

(三)属于违章建筑、临时建筑或者证件、资料不全又不能提交证明,要求房产权登记的。

第十三条

区建设主管部门对未取得施工许可证或者开工报告未经批准擅自动工的情形进行控制和查处。

第十四条 区交通主管部门对在公路两侧建筑控制区内建设的情形进行控制和查处。

第十五条 区文物主管部门对擅自在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内建设的情形进行控制和查处。第十六条 区公安部门负责依法维护拆除违法建设现场秩序,及时制止和查处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公务等违法行为。

第十七条

区监察部门依法调查处理行政过错责任案件和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等监察对象参与违法建设案件。

第十八条 区供电、供水、供气(燃气,下同)等单位在控制和查处违法建设工作中,应当积极配合做好下列工作:

(一)建设审批手续不全的,不予办理供电、供水、供气报装手续;

(二)建设人擅自安装供电、供水、供气设施的,按有关规定予以拆除。

第十九条 村民委员会、社区居民委员会对下列情形有权进行劝阻,有义务向当地人民政府、办事处、管委会报告:

(一)未经村民委员会或者社区居民委员会同意报批建设的;

(二)未取得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或者未按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的规定建设的。

协助和见证行政机关给建设人送达执法文书。

第二十条 在控制和查处违法建过程中,发现不属于本机关(机构)控制和查处的违法建设行为,应当自发现或立案之日起2日内将本单位的调查、取证资料移送区人民政府控制和查处违法建设工作协调机构或者有权控制和查处违法建设的行政机关。

有权控制和查处违法建设的行政机关自收到移送案件材料或者办事处、风景区管委会的报告之日起2日内,按照本办法第二十五条规定的程序立案查处。对移送案件的管辖或者职责有异议的,可以按照本办法第五条

(三)项的规定提请指定管辖或者明确职责。

第二十一条 依法应当由区、乡镇人民政府和区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履行的控制和查处违法建设的其他职责。

第三章 巡 查

第二十二条 乡镇人民政府、办事处、风景区管委会组织有关机构、村民委员会、社区居民委员会对本辖区的建设情况进行日常性巡查,对下列区域实行重点巡查:

(一)城镇、集镇、乡、村庄规划区内;

(二)江河、湖泊周边地区;

(三)国家重点工程项目、开发区和院校及其周边地区;

(四)乡镇人民政府、办事处、管委会认为需要重点巡查的区域。第二十三条

区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按照本办法规定的职责,对全区实行经常性巡查,对下列区域实行重点巡查:

(一)区规划、国土资源、建设等部门对城镇、开发区、风景区的规划区和国家重点工程项目、院校及其周边地区进行巡查;

(二)区城市管理执法部门对实施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地区进行巡查;

(三)区林业主管部门对生态林地、经济林地、湿地保护区进行巡查;

(四)区水务部门对江河、湖泊、防洪泄洪垸、堤防、水库等区域进行巡查;

(五)区交通主管部门对公路沿线进行巡查;

(六)区文物主管部门对龙泉明楚王墓群、湖泗窑址群遗址等文物保护区进行巡查。

第二十四条 巡查单位指定专人负责填写巡查工作日志,汇总和上报月、季、年巡查情况。

第四章 查处程序

第二十五条 建立健全控制和查处违法建设办案制度,发现违法建设行为,严格按下列程序和要求办理违法建设案件:

(一)发现违法建设,对建设现场和周边环境、特征、有关建设与施工人员进行摄像、照相和勘验取证;向建设人下达责令停止建设告知书,告知其违法事实和法律依据。

(二)根据初步调查取证情况报批立案。

(三)对建设人、施工人进行询问和调查,并做好笔录或公开录音,准确地记载:建设人、施工人名称或姓名,建设时间、占地面积、建筑面积、层数、结构类型(框架、砖混等),建设和用地审批手续,施工合同,建筑造价等情况。

(四)办案机构或者工作人员根据调查取证情况,起草调查终结报告,并依法对违法建设行为提出处置意见,供本机关领导集体审议决定。做到适用依据正确、处置适当。

(五)向建设人下达处置告知书,告知其违法事实、处置依据、处置内容,并告知其享有陈述、申辩的权利。涉及重大行政处罚的,应当告知其享有要求听证的权利。

(六)向建设人下达处置决定书,决定书载明违法事实、处置依据、处置内容等,并告知其享有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和承担拆除违法建设费用的责任。处置决定书由本机关负责人签发。

询问笔录、调查笔录、现场勘验笔录、陈述申辩笔录等须经当事人签字。

送达告知书、通知书、决定书、移送案件函、解除停止建设通知书等执法文书,受送达人或者法律规定的有义务签收的人应当在送达回证上签名;拒不签名的,可以由违法建设在所在地的村民委员会或者社区居民委员会工作人员或者其他现场见证人签名见证拒收和留置送达,或者采取邮寄等方式送达。

第二十六条 责令停止建设告知书下达后,经查证,不属于违法建设行为的,应当及时向建设人下达解除停止建设通知书。

第二十七条 违法建设人拒不履行自行拆除违法建设处置决定的,依法实施强制拆除。组织实施强制拆除的行政机关应当制作执行笔录。

第五章 处 置

第二十八条 乡镇人民政府对本办法第六条所列情形之一,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处置:

(一)属本办法第六条

(一)、(二)项所列情形之一,责令停止建设、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可以拆除。

(二)属本办法第六条

(三)项所列情形,责令限期拆除,并可处以罚款。

第二十九条 区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对本办法第七条所列情形之一,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处置:

(一)属本办法第七条

(一)、(二)、(三)、(四)项所列情形之一,由区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责令停止建设;尚可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对规划实施的影响的,限期改正,处建设工程造价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十以下的罚款;无法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影响的,限期拆除,不能拆除的,没收实物或者违法收入,可以并处罚款。

(二)属本办法第七条

(五)、(六)、(七)项所列情形之一,由区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拆除,可以并处罚款。

未按照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规定建设的建筑物、构筑物和其它设施,是否可以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对规划实施的影响,区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从严审核,并报区人民政府同意。

建设人不停止建设或者逾期不自行拆除的,由区城乡规划主管部门采取查封施工现场、强制拆除等措施。

第三十条 区城管执法部门对本办法第八条第一款

(一)、(二)、(三)、(四)项所列情形之一,责令违法建设人立即停止施工,在规定期限内自行拆除。逾期不自行拆除的,由区城管执法部门采取查封施工现场、强制拆除等措施。不能拆除的,没收实物或者违法收入,可以并处罚款。

第三十一条 区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对本办法第九条所列情形之一,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处置:

(一)属本办法第九条

(一)项所列情形,限期拆除在非法转让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恢复土地原状,对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没收在非法转让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可以并处罚款。

(二)属本办法第九条

(二)项所列情形,责令改正或者治理,可以并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三)属本办法第九条

(三)、(四)项所列情形之一,责令退还非法占用的土地,对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擅自将农用地改为建设用地的,限期拆除在非法占用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恢复土地原状,对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没收在非法占用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可以并处罚款;对非法占用土地单位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四)属本办法第九条

(五)、(六)项所列情形之一,责令退还非法占用的土地、限期拆除在非法占用的土地上新建的房屋。

(五)属本办法第九条

(七)项所列情形,责令限期拆除。责令限期拆除在非法占用的土地上的违法建设,建设人必须立即停止施工,自行拆除;对继续施工的,区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有权制止。第三十二条 区林业主管部门对本办法第十条所列情况之一,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处置:

(一)属本办法第十条

(一)、(二)项所列情形之一,责令限期恢复原状,并处罚款;

(二)属本办法第十条

(三)项所列情形,责令其限期补办手续外,并处罚款。

第三十三条 区水务主管部门对本办法第十一条所列情形,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处置:

(一)属本办法第十一条

(一)项所列情形,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拆除违法建设,恢复原状;逾期不拆除、不恢复原状的,强行拆除,并处罚款。

(二)属本办法第十一条

(二)项所列情形,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补办有关手续;逾期不补办或者补办未被批准的,责令限期拆除违法建设;逾期不拆除的,强行拆除,并处罚款。

(三)属本办法第十一条

(三)项所列情形,责令限期改正,按照情节轻重,处以罚款。

(四)属本办法第十一条

(四)项所列情形,责令停止违法建设,限期自行拆除;逾期不拆除的,强行拆除,并处罚款。

(五)属本办法第十一条

(五)项所列情形,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采取补救措施,可并处罚款。

第三十四条 区房产主管部门对本办法第十二条所列情形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处置:

(一)属本办法第十二条

(一)项所列情形,处以罚款,并责令修复或赔偿;

(二)属本办法第十二条

(二)项所列情形,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提请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二)属本办法第十二条

(三)项所列情形,不予办理房屋所有权登记或者他项权利登记。

第三十五条 区建设主管部门对本办法第十三条所列情形,责令停止施工,限期改正,处以罚款。

第三十六条 区交通主管部门对本办法第十四条所列情形,责令限期拆除,并可以处以罚款;逾期不拆除的,由交通主管部门拆除。

第三十七条 区文物主管部门对本办法第十五条所列情形,责令改正,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以罚款。

第三十八条 作出处置决定的行政机关可以书面通知供电、供水、供气单位停止向违法建设供电、供水、供气或者切断供应源,供电、供水、供气单位应当提供协作和配合。

第三十九条 区安全生产监督部门对违法建设发生安全事故,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及时组织力量进行处置,并向区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报告;依法对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进行处理。

第四十条 区公安部门对屡拆屡建或者有组织地实施违法建设的行为依法从重处理;对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等违法犯罪行为,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处罚法》的有关规定处理;涉嫌犯罪的,交由司法机关处理 第四十一条 区监察部门对本办法第十七条所列案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等有关规定作出处理决定。

第四十二条 依法责令违法建设人自行拆除的时限,视违法建设的体量而定,一般为3至15天。

行政机关实施强制拆除的期限如下:

(一)违法建设建至一层尚未盖顶的,1至3日内拆除完毕;

(二)违法建设建至一层至二层的,3至6日内拆除完毕;

(三)违法建设建至二层以上的,6至10日内拆除完毕。因特殊情况不能在规定的期限内强制拆除完毕的,经区人民政府控制和查处违法建设工作协调机构批准,可适当延长。

第四十三条 在建设人自拆期限内,作出处置决定的行政机关应当明确专人进行跟踪监督检查,实施监控;对抢建行为,可立即组织强制拆除。

第四十四条 依法强制拆除违法建设的费用由建设人承担;拒不承担的,由作出处置决定的行政机关申请人民法院执法。

第四十五条 在征地拆迁中,对违法建设一律不予补偿。

第六章 责任追究

第四十六条 乡镇人民政府、办事处、风景区管委会和区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在控制和查处违法建设绩效考核中属下列情形之一的,追究责任:

(一)1年内累计2次月度绩效考核不达标的,对分管领导予以诫勉谈话;

(二)1年内累计3次月度绩效考核不达标的,对单位予以通报批评,并对主要领导、分管领导给予组织处理或者行政警告处分;

(三)1年内累计4次月度绩效考核不达标的,取消单位绩效考核评先资格,对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给予行政警告或者记过处分。

第四十七条 不按照本办法有关规定协助、配合控制和查处违法建设工作,不制定巡查控管方案和处置办法的,对单位予以通报批评;1年内受到3次通报批评的,取消单位当年绩效考核评先资格。

第四十八条 区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按照《武汉市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行政过错责任追究试行办法》的规定,单独或者合并给予责令作出书面检查、通报批评、取消当年评优评先资格、扣发奖金、诫勉谈话等组织处理;对造成严重后果的,给予降级及以下行政处分:

(一)违法审批、越权审批、违法办理权属登记或者出具虚假危房安全鉴定证明的;

(二)不按规定巡查的;

(三)对于举报或者巡查发现的违法建设,不按照规定报告、制止、移送或者立案查处的;

(四)谎报、眶报、拒报违法建设信息的;

(五)玩忽职守、滥用职权的;

(六)对违法建设涉及的其他违法行为,未依法查处的。对受到警告以上处分的人员,可以同时调离审批或者执法岗位。第四十九条 违法建设行政过错责任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应当从重处理:

(一)1年内出现2次以上应予追究行政过错情形的;

(二)干扰、阻碍、不配合对其行政过错行为进行调查的;

(三)对申诉人、控告人、检举人或者责任追究承办人员进行打击报复的;

(四)在履行职责过程中有徇私舞弊行为或者收受建设人财物、接受建设人宴请、参加建设人提供的旅游或者娱乐活动的;

(五)其他严重的行政过错行为。

第五十条 因控制和查处违法建设不力造成严重社会影响,或者发生安全事故造成生命财产损失的,对责任单位的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按照有关规定给予组织处理;情节较重的,给予行政警告、记过、记大过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行政降级、撤职、开除处分。

第五十一条 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实施、参与、包庇违法建设,阻挠违法建设查处工作的,由控制和查处违法建设的行政机关建议由其所在单位、上级主管部门或者行政监察机关给予行政警告、记过或者行政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行政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

第五十二条 在控制和查处违法建设工作中,供水、供电、供气单位应当提供协作和配合而不提供的,对单位予以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取消文明单位评选资格并追究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第五十三条 本办法所涉及的行政过错责任追究,依照人事管理权限和行政处分审批权限等有关规定,追究行政过责任人的责任;对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七章 附 则

安全生产非法违法行为查处办法 篇5

安监总政法〔2011〕158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各省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

为了严厉打击安全生产非法违法行为,维护安全生产法治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等法律、行政法规和规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制定了《安全生产非法违法行为查处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二〇一一年十月十四日

安全生产非法违法行为查处办法

第一条 为了严厉打击安全生产非法违法行为,维护安全生产法治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等法律、行政法规和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煤矿安全监察机构(以下统称安全监管监察部门)依法查处安全生产非法违法行为,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安全生产非法行为,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未依法取得安全监管监察部门负责的行政许可,擅自从事生产经营建设活动的行为,或者行政许可已经失效,继续从事生产经营建设活动的行为。

本办法所称安全生产违法行为,是指生产经营单位及其从业人员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强制性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规定,从事生产经营建设活动的行为。

第三条 安全监管监察部门依法查处安全生产非法违法行为,实行查处与引导相结合、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督促引导生产经营单位依法办理相应行政许可手续,合法从事生产经营建设活动。

第四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不得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和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并对本单位安全生产非法违法行为承担法律责任;公民个人对自已的安全生产非法违法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第五条 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应当制订并实施安全监管监察执法工作计划,依照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职责、程序和要求,对发现和被举报的安全生产非法违法行为予以查处。

第六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均有权向安全监管监察部门举报安全生产非法违法行为。举报人故意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诬告或者陷害他人的,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七条 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应当建立健全举报制度,对举报人的有关情况予以保密,不得泄露举报人身份或者将举报材料、举报人情况透露给被举报单位、被举报人;对举报有功人员,应当按照有关规定给予奖励。

第八条 安全监管监察部门接到举报后,能够当场答复是否受理的,应当当场答复;不能当场答复的,应当自收到举报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书面告知举报人是否受理。但举报人的姓名(名称)、住址或者其他联系方式不清的除外。

对于不属于本部门受理范围的举报,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应当告知举报人向有处理权的单位反映,或者将举报材料移送有处理权的单位,并书面告知实名举报人。

第九条 对已经受理的举报,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应当依照下列规定处理:

(一)对实名举报的,立即组织核查。安全监管监察部门认为举报内容不清的,可以请举报人补充情况;

(二)对匿名举报的,根据举报具体情况决定是否进行核查。有具体的单位、安全生产非法违法事实、联系方式等线索的,立即组织核实;

(三)举报事项经核查属查的,依法予以处理;

(四)举报事项经核查不属实的,以适当方式在一定范围内予以澄清,并依法保护被举报人的合法权益。

安全监管监察部门核查安全生产非法违法行为确有困难的,可以提请本级人民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共同核查。

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对举报的处理情况,应当在办结的同时书面答复实名举报人,但举报人的姓名(名称)、住址或者其他联系方式不清的除外。

第十条 对安全生产非法违法行为造成的一般、较大、重大生产安全事故,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委会应当按照规定对事故查处情况实施挂牌督办,有关人民政府安委会办公室(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具体承担督办事项。

负责督办的人民政府安委会办公室应当在当地主要新闻媒体或者本单位网站上公开督办信息,接受社会监督。

负责督办的人民政府安委会办公室应当加强对督办事项的指导、协调和监督,及时掌握安全生产非法违法事故查处的进展情况;必要时,应当派出工作组进行现场督办,并对安全生产非法违法行为查处中存在的问题责令有关单位予以纠正。第十一条 安全监管监察部门查处安全生产非法违法行为,有权依法采取下列行政强制措施:

(一)对有根据认为不符合安全生产的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在用设施、设备、器材,予以查封或者扣押,并应当在作出查封、扣押决定之日起15日内依法作出处理决定;

(二)查封违法生产、储存、使用、经营危险化学品的场所,扣押违法生产、储存、使用、经营、运输的危险化学品以及用于违法生产、使用、运输危险化学品的原材料、设备;

(三)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行政强制措施。

安全监管监察部门查处安全生产非法违法行为时,可以会同有关部门实施联合执法,必要时可以提请本级人民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共同查处。

第十二条 安全监管监察部门查处安全生产非法行为,对有关单位和责任人,应当依照相关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上限予以处罚。

安全监管监察部门查处其他安全生产违法行为,对有关单位和责任人,应当依照《安全生产行政处罚自由裁量适用规则》、《安全生产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标准》或者《煤矿安全监察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实施标准》确定的处罚种类和幅度进行处罚。

第十三条 当事人逾期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的,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可以采取下列措施:

(一)到期不缴纳罚款的,每日按罚款数额的3%加处罚款;

(二)根据法律规定,将查封、扣押的设施、设备、器材拍卖所得价款抵缴罚款;

(三)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十四条 对跨区域从事生产经营建设活动的生产经营单位及其相关人员的安全生产非法违法行为,应当依法给予重大行政处罚的,安全生产非法违法行为发生地负责查处的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应当书面邀请生产经营单位注册地有关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参与查处。

第十五条 对跨区域从事生产经营建设活动的生产经营单位不履行负责查处的安全监管监察部门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的,生产经营单位注册地有关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应当配合负责查处的安全监管监察部门采取本办法第十三条规定的措施。对跨区域从事生产经营建设活动的生产经营单位及其相关人员的安全生产非法违法行为,应当给予暂扣或者吊销安全生产许可证、安全资格证处罚的,安全生产非法违法行为发生地负责查处的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应当提出暂扣或者吊销安全生产许可证、安全资格证的建议,并移送负责安全生产许可证、安全资格证颁发管理的安全监管监察部门调查处理,接受移送的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应当依法予以处理;接受移送的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对前述行政处罚建议有异议的,应当报请共同的上级安全监管监察部门作出裁决。

第十六条 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在安全生产监管监察中,发现不属于职责范围的下列非法违法行为的,应当移送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其他负责相关许可证或者批准文件的颁发管理部门处理:

(一)未依法取得营业执照、其他相关许可证或者批准文件,擅自从事生产经营建设活动的行为;

(二)已经办理注销登记或者被吊销营业执照,以及营业执照有效期届满后未按照规定重新办理登记手续,擅自继续从事生产经营建设活动的行为;

(三)其他相关许可证或者批准文件有效期届满后,擅自继续从事生产经营建设活动的行为;

(四)超出核准登记经营范围、其他相关许可证或者批准文件核准范围的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

第十七条 拒绝、阻碍安全监管监察部门依法查处安全生产非法违法行为,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应当移送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予以处罚;涉嫌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八条 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应当将安全生产非法行为的查处情况,自查处结案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在当地有关媒体或者安全监管监察部门网站上予以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对安全生产非法违法事故查处情况实施挂牌督办的有关人民政府安委会办公室,应当在督办有关措施和处罚事项全部落实后解除督办,并在解除督办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在当地主要媒体和本单位网站上予以公告,接受社会监督。

第十九条 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应当建立完善安全生产非法违法行为记录和查询系统,记载安全生产非法违法行为及其处理结果。

生产经营单位因非法违法行为造成重大、特别重大生产安全事故或者一年内发生2次以上较大生产安全责任事故并负主要责任,以及存在重大隐患整改不力的,省级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应当会同有关行业主管部门向社会公告,并向投资、国土

资源、建设、银行、证券等主管部门通报,作为一年内严格限制其新增的项目核准、用地审批、证券融资、银行贷款等的重要参考依据。

第二十条 安全监管监察部门查处安全生产非法行为,应当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将行政处罚决定书及相关证据材料报上一级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备案。

安全生产监管监察部门查处其他安全生产违法行为,应当依照《安全生产违法行为行政处罚办法》第六十二条、第六十三条、第六十四条的规定,将行政处罚决定书报上一级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备案。

第二十一条 县(市、区)、乡(镇)人民政府对群众举报、上级督办、日常检查发现的所辖区域的非法生产企业(单位)没有采取有效措施予以查处,致使非法生产企业(单位)存在的,对县(市、区)、乡(镇)人民政府主要领导以及相关责任人,依照国家有关规定予以纪律处分;涉嫌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县(市、区)、乡(镇)人民政府所辖区域存在非法煤矿的,依据《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理。

第二十二条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参与安全生产非法违法行为的,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纪律处分规定由监察机关或者任免机关按照干部管理权限予以处理;涉嫌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三条 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工作人员对发现或者接到举报的安全生产非法违法行为,未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本办法规定予以查处的,由任免机关按照干部管理权限予以处理;涉嫌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茂名违法建设查处办法 篇6

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建筑工程施工转包违法分包等违法行为认名称:

定查处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号: 建市[2014]118号

主题信息: 建筑市场

生成日期: 2014年08月04日

有 效 期: 2014年10月01日主 题 词:

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建筑工程施工转包违法分包等违法行为认定查处管理办法

(试行)》的通知

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直辖市建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局:

了规范建筑工程施工承发包活动,保证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有效遏制违法发包、转包、违法分包及挂靠等违法行市场秩序和建设工程主要参与方的合法权益,我部制定了《建筑工程施工转包违法分包等违法行为认定查处管理办,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在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请及时报我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2014年8月4日

建筑工程施工转包违法分包等违法行为认定查处管理办法(试行)

一条 为了规范建筑工程施工承发包活动,保证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有效遏制违法发包、转包、违法分包及挂靠维护建筑市场秩序和建设工程主要参与方的合法权益,根据《建筑法》、《招标投标法》、《合同法》以及《建设条例》、《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建筑活动实践,制定本办法二条 本办法所称建筑工程,是指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

三条 住房城乡建设部负责统一监督管理全国建筑工程违法发包、转包、违法分包及挂靠等违法行为的认定查处工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建筑工程违法发包、转包、违法分包及挂靠等违法行工作。

四条 本办法所称违法发包,是指建设单位将工程发包给不具有相应资质条件的单位或个人,或者肢解发包等违反的行为。

五条 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违法发包: 一)建设单位将工程发包给个人的;

二)建设单位将工程发包给不具有相应资质或安全生产许可的施工单位的;

三)未履行法定发包程序,包括应当依法进行招标未招标,应当申请直接发包未申请或申请未核准的; 四)建设单位设置不合理的招投标条件,限制、排斥潜在投标人或者投标人的;

五)建设单位将一个单位工程的施工分解成若干部分发包给不同的施工总承包或专业承包单位的; 六)建设单位将施工合同范围内的单位工程或分部分项工程又另行发包的;

七)建设单位违反施工合同约定,通过各种形式要求承包单位选择其指定分包单位的; 八)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违法发包行为。六条 本办法所称转包,是指施工单位承包工程后,不履行合同约定的责任和义务,将其承包的全部工程或者将其程肢解后以分包的名义分别转给其他单位或个人施工的行为。七条 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转包:

一)施工单位将其承包的全部工程转给其他单位或个人施工的;

二)施工总承包单位或专业承包单位将其承包的全部工程肢解以后,以分包的名义分别转给其他单位或个人施工的三)施工总承包单位或专业承包单位未在施工现场设立项目管理机构或未派驻项目负责人、技术负责人、质量管理负理负责人等主要管理人员,不履行管理义务,未对该工程的施工活动进行组织管理的;

四)施工总承包单位或专业承包单位不履行管理义务,只向实际施工单位收取费用,主要建筑材料、构配件及工程其他单位或个人实施的;

五)劳务分包单位承包的范围是施工总承包单位或专业承包单位承包的全部工程,劳务分包单位计取的是除上缴给位或专业承包单位“管理费”之外的全部工程价款的;

六)施工总承包单位或专业承包单位通过采取合作、联营、个人承包等形式或名义,直接或变相的将其承包的全部单位或个人施工的;

七)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转包行为。

八条 本办法所称违法分包,是指施工单位承包工程后违反法律法规规定或者施工合同关于工程分包的约定,把单分项工程分包给其他单位或个人施工的行为。九条 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违法分包: 一)施工单位将工程分包给个人的;

二)施工单位将工程分包给不具备相应资质或安全生产许可的单位的;

三)施工合同中没有约定,又未经建设单位认可,施工单位将其承包的部分工程交由其他单位施工的; 四)施工总承包单位将房屋建筑工程的主体结构的施工分包给其他单位的,钢结构工程除外; 五)专业分包单位将其承包的专业工程中非劳务作业部分再分包的; 六)劳务分包单位将其承包的劳务再分包的;

七)劳务分包单位除计取劳务作业费用外,还计取主要建筑材料款、周转材料款和大中型施工机械设备费用的; 八)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违法分包行为。

十条 本办法所称挂靠,是指单位或个人以其他有资质的施工单位的名义,承揽工程的行为。款所称承揽工程,包括参与投标、订立合同、办理有关施工手续、从事施工等活动。十一条 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挂靠:

一)没有资质的单位或个人借用其他施工单位的资质承揽工程的;

二)有资质的施工单位相互借用资质承揽工程的,包括资质等级低的借用资质等级高的,资质等级高的借用资质等级质等级相互借用的;

三)专业分包的发包单位不是该工程的施工总承包或专业承包单位的,但建设单位依约作为发包单位的除外; 四)劳务分包的发包单位不是该工程的施工总承包、专业承包单位或专业分包单位的;

五)施工单位在施工现场派驻的项目负责人、技术负责人、质量管理负责人、安全管理负责人中一人以上与施工单动合同,或没有建立劳动工资或社会养老保险关系的;

六)实际施工总承包单位或专业承包单位与建设单位之间没有工程款收付关系,或者工程款支付凭证上载明的单位载明的承包单位不一致,又不能进行合理解释并提供材料证明的;

七)合同约定由施工总承包单位或专业承包单位负责采购或租赁的主要建筑材料、构配件及工程设备或租赁的施工其他单位或个人采购、租赁,或者施工单位不能提供有关采购、租赁合同及发票等证明,又不能进行合理解释并提;

八)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挂靠行为。

十二条 建设单位及监理单位发现施工单位有转包、违法分包及挂靠等违法行为的,应及时向工程所在地的县级以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报告。

工总承包单位或专业承包单位发现分包单位有违法分包及挂靠等违法行为,应及时向建设单位和工程所在地的县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报告;发现建设单位有违法发包行为的,应及时向工程所在地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住房城乡报告。

他单位和个人发现违法发包、转包、违法分包及挂靠等违法行为的,均可向工程所在地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住房城门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或线索。

到举报的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应当依法受理、调查、认定和处理,除无法告知举报人的情况外,应当及时将查处人。

十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要加大执法力度,对在实施建筑市场和施工现场监督管理等工作发包、转包、违法分包及挂靠等违法行为,应当依法进行调查,按照本办法进行认定,并依法予以行政处罚。

一)对建设单位将工程发包给不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施工单位的,依据《建筑法》第六十五条和《建设工程质量管理四条规定,责令其改正,处以5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罚款。对建设单位将建设工程肢解发包的,依据《建筑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五十五条规定,责令其改正,处工程合同价款0.5%以上1%以下的罚款;对全部或者资金的项目,并可以暂停项目执行或者暂停资金拨付。

二)对认定有转包、违法分包违法行为的施工单位,依据《建筑法》第六十七条和《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六责令其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工程合同价款0.5%以上1%以下的罚款;可以责令停业整顿,降低资质等级;情销资质证书。

三)对认定有挂靠行为的施工单位或个人,依据《建筑法》第六十五条和《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六十条规定位资质等级承揽工程的施工单位,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并处工程合同价款2%以上4%以下的罚款;可以责令停业整等级;情节严重的,吊销资质证书;有违法所得的,予以没收。对未取得资质证书承揽工程的单位和个人,予以取合同价款2%以上4%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予以没收。对其他借用资质承揽工程的施工单位,按照超越本单揽工程予以处罚。

四)对认定有转让、出借资质证书或者以其他方式允许他人以本单位的名义承揽工程的施工单位,依据《建筑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六十一条规定,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工程合同价款2%以上4%以下的罚款业整顿,降低资质等级;情节严重的,吊销资质证书。

五)对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给予单位罚款处罚的,依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七十三条规定,对单位直接负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单位罚款数额5%以上10%以下的罚款。

六)对注册执业人员未执行法律法规的,依据《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第五十八条规定,责令其停止执业3以下;情节严重的,吊销执业资格证书,5年内不予注册;造成重大安全事故的,终身不予注册;构成犯罪的,依照追究刑事责任。对注册执业人员违反法律法规规定,因过错造成质量事故的,依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七责令停止执业1年;造成重大质量事故的,吊销执业资格证书,5年内不予注册;情节特别恶劣的,终身不予注册。十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对有违法发包、转包、违法分包及挂靠等违法行为的单位和个人办法第十三条规定予以相应行政处罚外,还可以采取以下行政管理措施:

一)建设单位违法发包,拒不整改或者整改仍达不到要求的,致使施工合同无效的,不予办理质量监督、施工许可等或部分使用国有资金的项目,同时将建设单位违法发包的行为告知其上级主管部门及纪检监察部门,并建议对建设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相应的行政处分。

二)对认定有转包、违法分包、挂靠、转让出借资质证书或者以其他方式允许他人以本单位的名义承揽工程等违法位,可依法限制其在3个月内不得参加违法行为发生地的招标投标活动、承揽新的工程项目,并对其企业资质是否条件进行核查,对达不到资质标准要求的限期整改,整改仍达不到要求的,资质审批机关撤回其资质证书。

2年内发生2次转包、违法分包、挂靠、转让出借资质证书或者以其他方式允许他人以本单位的名义承揽工程的施工停业整顿6个月以上,停业整顿期间,不得承揽新的工程项目。

2年内发生3次以上转包、违法分包、挂靠、转让出借资质证书或者以其他方式允许他人以本单位的名义承揽工程资质审批机关降低其资质等级。

三)注册执业人员未执行法律法规,在认定有转包行为的项目中担任施工单位项目负责人的,吊销其执业资格证书,册,且不得再担任施工单位项目负责人。

认定有挂靠行为的个人,不得再担任该项目施工单位项目负责人;有执业资格证书的吊销其执业资格证书,5年内不册;造成重大质量安全事故的,吊销其执业资格证书,终身不予注册。

十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应将查处的违法发包、转包、违法分包、挂靠等违法行为和处罚或个人信用档案,同时向社会公示,并逐级上报至住房城乡建设部,在全国建筑市场监管与诚信信息发布平台公示十六条 建筑工程以外的其他专业工程参照本办法执行。省级人民政府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可结合本地实际,依相应实施细则。

十七条 本办法由住房城乡建设部负责解释。

上一篇:四年级作文指导及训练下一篇:台安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