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法建筑(精选9篇)
违法建筑 篇1
2013年末, 全国第二次“清剿火患”战役开始, 其中一个主要任务就是集中摸排本地区未经消防行政许可擅自投入使用的违法建筑, 集中排查居民楼、棚户区、城乡结合部、“城中村”以及物流仓储、商贸市场、“三合一”场所等集中区域, 彻底查清违法建筑底数, 逐一登记造册, 建立工作台账, 依法处罚, 限期整改。全国近期发生的几起大火, 很多都是未经消防设计审核、验收的违法工程。如何加强对违法建筑的消防监督管理, 笔者结合三亚市违法建筑的情况, 作了一些调研和探索, 供参考借鉴。
1 违法建筑的界定和形式
违法建筑是指违反土地管理法、城乡规划法、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以及消防法等有关行政许可的规定, 或虽经许可但不按许可条件建造的建筑及设施。按《海南省查处违法建筑若干规定》 (海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105 号) 和《三亚市违法建筑管控办法》, 违法建筑包括城镇违法建筑和乡村违法建筑。城镇违法建筑是指城市、镇、特定地区规划区范围内未取得建设工程许可证、临时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者未按照许可的内容进行建设的建筑物、构筑物;乡村违法建筑是指乡、村庄规划区范围内应当取得而未取得乡村建设规划许可、临时乡村规划许可或者未按照许可的内容进行建设的建筑物、构筑物。
违法建筑的形式主要包括: (1) 未申请或申请未获得批准, 并且未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建筑物; (2) 擅自改变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规定建成的建筑物; (3) 擅自改变使用性质建成的建筑物; (4) 临时建筑建设后超过有效期未拆除成为永久性建筑的建筑物; (5) 通过伪造相关材料向主管部门骗取许可证建成的建筑物; (6) 未经消防设计审核、消防验收的建筑物。三亚市政府将在建设项目用地范围内抢建房屋、非法买卖土地建设房屋、在农用地上建设房屋这3种情形之一的违法建筑均定义为违法建筑。
2 三亚市违法建筑的现状
据不完全统计, 三亚目前有违法建筑6 000多栋, 面积400万m2, 相当于三亚年新房销售面积的4倍;主要类型是小产权商住小区、家庭旅馆、出租屋 (含仓储类、员工集体宿舍等住宿类及各类商业用途) 等;主要分布在重点项目建设规划区, 农村、农场等监管难的边远区域。三亚市政府2008年就出台了《关于坚决打击违法建设行为的决定》, 决定年内全部完成对所有违法建筑的强制拆除。违法抢建的违法建筑, 在城市建设和征地拆迁时不予赔 (补) 偿、不予安置。对于参与建设违法建筑的企业, 除了按照规定予以罚款、对违法建筑进行拆除外, 还将禁止企业3年内在三亚市报建任何项目, 并开展了一系列“铁锤行动”、“打非治违”行动。但受利益驱使, 三亚市的违法建筑屡禁不止, 部分由城乡居民违法兴建, 部分是三亚一些村委会、社区居委会等基层组织非法出售集体土地给外来人员违法建设。
其特点:一是成片。违法建筑一般成片抢建, 未经规划部门审批, 建筑高度密集, 区域内普遍无消防车通道、无市政消防水源, 周边建筑防火间距过小, 无登高车扑救作业面, 片区火灾隐患突出, 一旦发生火灾易造成火烧连营。二是过高。因土地资源有限, 抢建的单位或个人为实现建筑的最大利用价值, 增加建筑高度, 大多数违法建筑都是高层建筑, 一旦发生火灾扑救困难。三是管理混乱。因违章作业、赶工期及逃避执法部门责任追究, 违法建筑施工现场大多无人负责监管, 没有结合施工进度配置相应的消防设施, 施工人员集体宿舍用火用电安全管理不规范, 明火作业未经审批, 极易引发施工现场火灾事故。四是人流、物流过密。违法建筑主要用于仓储及员工集体宿舍类等出租屋, 单幢建筑、成片区域都表现出人流、物流超出正常范畴的现象, 加之建筑一般集中在城郊结合部及城中村区域, 处于监管部门管理的边缘地带, 易因小场所引发大火灾。
3 违法建筑存在的消防违法行为和火灾隐患
违法建筑的功能主要体现在商住型、家庭旅馆等类型, 其中商住型又以农垦系统用地类违法建筑较为突出。
3.1 农垦系统商住型违法建筑
据统计, 目前三亚市有南滨、南新、立才、南田等4个农场160项建设工程, 按建设进度和使用情况分为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的、在建正在施工和在建停止施工三大类。其中, 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建设工程80项, 占总数的50%;在建正在施工建设工程62项, 占总数的38.75%;在建现已停止施工建设工程18项, 占总数的11.25%。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的建设工程按使用性质分为住宅类、邻街铺面类和改变用途作为人员密集场所类 (含公众聚集场所) 。其中, 住宅类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建设工程48项, 占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建设工程总数的60%;邻街铺面类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建设工程27项, 占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建设工程总数的33.75%;改变用途作为人员密集场所类 (含公众聚集场所) 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建设工程5项, 占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建设工程总数的6.25%。
(1) 已建成的违法建筑。一是未办理相关消防审批、备案手续, 擅自施工、投入使用、营业;二是存在先天性火灾隐患, 如安全出口数量不足, 防火间距、消防车道不符合规范要求, 消防设施、器材未配置或配置不全, 设置铁栅门、防盗网等阻碍疏散的障碍物, 电气线路敷设、电器设备安装不符合规定, 采用易燃、可燃材料装修;三是使用人未依法履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以下简称《消防法》) 规定的消防安全职责。
(2) 在建的违法建筑。一是未办理相关消防审批、备案手续, 擅自施工;二是施工工地管理低端, 在尚未竣工的建筑物内设置员工宿舍, 未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 未明确消防安全管理人, 未制定相应的消防安全制度、消防安全操作规程和灭火应急疏散预案并予以实施落实, 未落实防火巡 (检) 查并记录备查;三是施工现场与作业区防火间距不足, 未设置临时消防车通道、人员疏散通道、消防水源以及临时消火栓系统等, 工棚等区域未配置灭火器材等装备, 缺少最基本的安全保障;四是未对施工人员进行岗前消防安全培训, 电焊、气焊施工人员无证上岗, 违规作业。
3.2 家庭旅馆型违法建筑
从排查统计的情况看, 三亚市家庭旅馆共700多家, 层数从4~12层不等, 面积从300~5 000m2不等。
一是此类旅馆未办理相关消防审批、备案手续, 擅自施工, 投入使用、营业;二是此类旅馆存在先天性火灾隐患, 如只有一个安全出口, 防火间距、消防车道不符合规范标准要求, 消防设施、器材应配未配或配置不全, 设置铁栅门、防盗网等障碍物, 电气线路敷设、电器设备安装规范, 采用易燃、可燃材料装修;三是此类旅馆普遍未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基础薄弱甚至空白;四是除上述单体式家庭旅馆的通病外, 部分旅馆尚附设在商住小区建筑中, 俗称为附设式家庭旅馆, 所在的同一单体建筑内由两个以上单位管理或者使用, 未明确并落实各自的消防安全责任。
4 消防监督执法的难点
(1) 消防部门不是违法建筑的主要监管部门。按《海南省查处违法建筑若干规定》, 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负责全省违法建筑的查处工作, 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机关, 按照各自的职责, 负责查处城镇违法建筑, 乡镇人民政府负责查处乡村违法建筑, 公安、消防等部门只按各自职责, 做好查处违法建筑的相关工作。
(2) 消防监管滞后, 无法从源头上控制火灾隐患。按《消防法》和《建设工程消防监督管理规定》 (公安部令第119号) , 公安机关消防机构依法实施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核、消防验收和备案、抽查, 对建设工程进行消防监督。建设工程在申报消防部门审批时, 建设单位应当提供建设工程规划许可或相关的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批准的证明文件, 建设单位应当在取得施工许可、工程竣工验收合格后备案。实践中发现, 消防部门监管滞后, 无法从源头上控制先天性火灾隐患。
(3) 消防处罚难以一步到位。按《消防法》规定, 依法应当经公安机关消防机构进行许可的, 未经许可擅自施工或投入使用的, 责令停止施工、停止使用或者停产停业, 并处三万元以上三十万元以下罚款。实践中, 违法建筑复杂多样, 数量多、规模大, 且责任主体不明。由于未依法办理相关部门的行政审批手续, 未按照有关建设工程国家消防技术标准进行设计, 违法建筑火灾隐患突出, 消防监管难度很大, 处罚难以一步到位。
5 建议和措施
5.1 农垦系统商住型违法建筑
对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的住宅类建设工程, 由政府责成各农场依照城市规划和三亚市住宅规划报建审批程序, 督促建设单位或个人补充申报办理规划行政审批手续, 解决住宅类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建设工程的合法性问题。对于取得规划许可依法建设的, 由消防部门依法指导辖区派出所和村 (居) 委会将其纳入消防安全监管范围;对于未取得规划许可的或超建部分未取得规划许可的, 建议市政府组织农场、综合执法等相关部门依法查处并根据实际情况统筹安排拆除。对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的邻街铺面类建设工程, 由政府责成各农场依照城市规划报建审批程序, 督促建设单位或个人补充申报办理规划行政审批手续, 解决临街铺面类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建设工程的合法性问题 (其中, 在住宅内设置的小于300 m2的邻街铺面所在主体可允许其建筑规划性质为住宅, 附设在住宅内的邻街铺面大于300m2的住宅需变更使用性质为商住楼) 。对于取得规划许可的, 由消防部门进行设计备案和竣工验收备案检查;对于未取得规划许可的, 建议市政府组织农场、综合执法等相关部门联合查处并根据实际情况统筹安排取缔和拆除。
同时, 对消防违法建设工程建议政府责成各农场和垦区派出所进行严格监管, 严禁经营、储存物品场所与居住场所设置在同一建筑物内。对已建成投入使用并改变作为人员密集场所类 (含公众聚集场所) 建设工程, 尤其是医院、学校和幼儿园等涉及民生的建设工程, 建议由政府组织国土、规划和住建部门本着尊重事实、解决民生的出发点解决此类建筑的规划行政许可问题。对于取得规划许可的, 消防部门将依法纳入消防监督管理范围, 办理相关消防行政许可;对于未能取得规划许可的, 建议政府组织农场、综合执法予以取缔和拆除, 同时要求辖区公安派出所、工商所予以取缔。
5.2 家庭旅馆型违法建筑
(1) 组织政府层面的专项整治。以当前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消防工作意见》文件精神为契机, 按照《海南省经济特区旅馆业管理规定》和《三亚市家庭旅馆管理办法》的规定, 组织旅游、公安、消防、工商、综合执法等部门全面开展家庭旅馆联合整治。对未办理相关行政审批手续的, 由各政府职能部门依法立案查处, 加大处罚力度;尤其对海坡村等地区违法违章的旅馆通报综合执法部门强制拆除。
(2) 合规引导转变, 探索消防监管新模式。全市仍有大量家庭旅馆未办理消防审批手续, 通过政策宣贯及技术帮扶, 对拥有合法房产证明且建筑规模符合要求的独栋式家庭旅馆办理消防法律手续, 从严审批附设式家庭旅馆。同时, 以消防安全委员会的名义公告已办理消防安全合格证的家庭旅馆名单, 引导不具备办理消防法律手续或未办理相关手续的家庭旅馆向出租屋过渡并进行登记发证, 同时配套出台《三亚市出租屋消防安全管理规定》, 探索消防监管新模式。
(3) 强化联合执法, 坚决取缔证照不全及无证无照经营场所。经公告, 对仍未进行出租屋登记的无证无照违法经营的家庭旅馆或证照不全的家庭旅馆, 依照《三亚市家庭旅馆管理办法》规定程序, 实行末端取缔制, 即对每一家家庭旅馆依次顺序办理消防、卫生、特行、工商的证照进行检查, 凡属无证无照的家庭旅馆, 由工商行政部门进行取缔, 公安部门配合对相关责任人行政拘留;凡证照未办理至哪个部门的, 由该部门依照职权查处, 该部门无取缔职权的, 通报下一环节的部门查处;凡确认为违法建筑的, 通报综合行政执法部门查处。
(4) 规范管理标准, 提高场所消防安全管理水平。针对新申报审批的家庭旅馆, 相关部门要严格执行《海南省经济特区旅馆业管理规定》及《三亚市家庭旅馆管理办法》、《三亚市家庭旅馆布点规划》等规范性文件, 落实消防技术标准, 从源头把好准入关。结合《海南省家庭旅馆业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规定》, 综合三亚家庭旅馆消防安全管理试点一条街的经验做法, 制定符合三亚实际的《三亚市家庭旅馆业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规定》, 实行年度消防安全等级考评, 分等级出具考评报告, 考评结果作为工商营业执照年检的必备条件。同时, 考评结果通报旅游部门, 作为旅游部门家庭旅馆等级管理、等级评定、等级收费的重要依据。协调市旅游委在酒店管理协会下设立家庭旅馆行业协会, 依照酒店业做法, 促进信息公开。
6 结束语
三亚市先后开展了多次消防违法建筑整治战役, 阻力重重, 效果一般。从2013年起, 逐步改变工作思路, 一切围绕不发生亡人火灾为根本目的, 建筑不论是否违法违章, 一律纳入消防监管视线, 全面排查并将情况上报市政府, 同时抄报市旅游委、市公安局、市综合执法局等职能部门;全面摸排消防安全状况, 如有火灾隐患突出的建筑, 一律实施临时查封。两个一律, 客观上消除了大量火灾隐患, 保证了违法建筑规范监管过渡期的消防安全。
摘要:分析三亚市违法建筑存在的消防安全违法行为和火灾隐患, 主要包括农垦商住型违法建筑和家庭旅馆型违法建筑, 探讨消防监督执法难点, 并提出加强消防监督工作的建议和措施, 如探讨消防监管的新模式、强化各部门联合执法、规范管理等。
关键词:违法建筑,消防监督,家庭旅馆
参考文献
[1]司戈.改革建筑工程消防监督审核管理运行机制的研究[J].消防科学与技术, 2002, 21 (6) :65-68.
[2]元浩.浅析高层居民建筑消防监督工作遇到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公共安全 (学术版) , 2011, (2) :72-74.
[3]沈晖, 陈瑶.境外治理违法建筑的经验和启示[J].湖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2, (6) :138-142.
[4]张大棣, 王明华.消防违法建筑的治理及预防[J].上海消防, 2001, (10) :85-86.
违法建筑 篇2
近来,随着电视,新闻上对各种违法违章建筑的曝光,我想借此机会,来提一点我小小的看法。
北京是一个现代都市,十分的繁华,可中间却有着一小部分建筑是不合法的。在我身边,有一个餐馆,它在海淀区马连洼街道办事处管辖范围内,名为“三正”。据我观察,这家企业开张以来占用了许多土地,在街道对面扩建停车场,在小区旁边盖起了所谓的“员工宿舍”与小区居委会还签订了借用条约与保证书,现在将废弃许久的公交站改建为自己的会所……它就像气球一样,“地盘”越来越大。尽管居民反映很大,多次提出抗议,却收效甚微。这是为什么呢?
中国是一个坐落在亚洲的一个大国,它拥有着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以上所述仅是我生活中的随意一瞥,而这种“分裂”似的建筑有多少呢?它们会影响土地的规划。我不能说它一定是违章建筑,但我希望有关部门的叔叔阿姨们能加强这方面的管理,并能对此事进行排查,维护土地的正当权益!
(以上均为个人意见)
建言者:贺相程
违法建筑存在的原因及解决对策 篇3
【摘 要】近年来,对城市管理造成一定困扰的重要问题则是城市违法建筑,由于城市违法建筑物会对城市的市容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还会给城市日后的管理带来相应的困难。近年来,经过城管部门的执法力度的不断增加,对违法建筑的发展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但仍然未能从根本进行铲除。本文主要从违法建筑的现状及存在原因进行着手,主要对解决违法建筑的措施进行了详细探讨。
【关键词】违法建筑;现状;存在问题;解决措施
1.违法建筑的现状分析
违法建筑发展给城市建设带来一定程度的苦难,在各类工业区中存在着此类现象:人们在已规划的空地上进行乱搭乱建,对房前屋后的空地及公共用地、对河道及耕地进行占用。违法建筑的类型主要包括新建、翻建及扩建三种。对于多数违法建筑的使用目的不是用于居住,而是在简单结构、质量不高,且费用较低的状况下进行建设。为了提升违法建筑的建设速度,出现违建户采用支付费用的方式来交以施工人员进行建设。
2.违法建筑的成因
(1)经济利益驱动。一是拆迁谋利。随着旧城改造和基础设施建设及房地产开发的项目建设,主城区内的拆迁户获得相当数额的征迁补偿。一部分违建户也获得了不应得的利益,诱发了一些待迁户以房生财的念头。于是违法建筑建在政府已出让的或规划出让的房地产开发用地及工业区征迁地块内,按规定违法建筑是禁止给予拆迁补偿的,但由于开发商和有关部门为了加快开发进度,大多采取息事宁人的态度给予高额补偿。由此导致了其他村民纷纷抢占集体土地违法搭建、扩建、翻建房屋,以最低的成本获取高额利润。二是赚取租金。农民大量进城,民房租赁形成了很大的市场。“城中村”的一些村民为增加收入来源,利用区域优势和外来人员租房需求量大的特点,纷纷抢占地皮违法搭建、扩建、翻建房屋,以赚取租金。三是跟风违建。部分群众看见别人违建怕在日后拆迁过程中“吃亏”,便跟风违法建设。
(2)私人建房的审批或拆迁重建的不及时。由于城市发展具有一定程度的规划,给私自建房的规划造成一定程度的滞后。由于有的房屋年数已久,需要翻建;有的家里子女需要成家扩户,需要扩建;有的经济条件提升了想要对原有房屋进行改建。因此出现了能否自己自主建房及该去哪个区域进行建房成立问题,规划不能也不能给予明确答案。由于对以上需求建房的人员不能及时进行处理,造成擅自强行建设,最终形成违法建筑。随着城市的市政工程及招商引资项目的不断开展,要对大量群众进行拆迁安置,会出现由于安置不及时,而出现还建户也步入违法建筑行业。
(3)规划及政策限制。为了适应城市化、工业化发展的需要,从不影响城市形象和降低以后发展成本等方面考虑,相继出台了一些控制城镇居民和城郊结合部农民建房的政策,对这部分人的建房进行了规划控制,由于这些控制和制约,又未采取相应的配套措施进行疏导,导致规划控制区内一些符合建房条件的特别是家庭人口多且无法分户的和住房困难户无法申请建房用地,而这些人往往又无实力购商品房,于是迫于无奈违章占地建房,其他居民就纷纷效仿。
(4)有关部门的配合不当。当某个地方出现严重的乱搭乱建现象时,其关键在于相关部门未能对问题的发生进行及时的控制。整治出现纵容违法建设的现象发生。造成越来越多的群众纷纷效仿,促使居民无法控制,给日后的规划带来一定困难。
(5)法律意识相对薄弱。由于多数人们未能对国家城市规划的法律及法规得到了解,以为在自己原有的土地上进行建设是不违法的,对认为自己的土地进行为所欲为的搭建。及时有的人了解相关法律法规,但是会觉得建设审批程序相对复杂且费用交工,为了方便起见,不愿意去办理规划审批手续,并心存侥幸的进行建设。
3.对策与措施
违法建设的形成情况复杂,又涉及当事人的切身利益,查处阻力大。因此宜采用堵疏结合的办法,既要开展综合整治,出重拳打击顶风违建之风,同时又要实事求是地处理存量违法建设,一定要把新产生违法建设制止在基础。
(1)加大宣传力度,对举报渠道进行扩宽。相关部门应加大对《城乡规划法》等力度的宣传,促使城市对建设法律法规进行了解,避免出现在进行违章建筑的同时还宣称自己没有犯法。加大举报的途径使居民掌握举报的途径,便于在违法的萌芽状态被遏制。
(2)对各项职能进行统筹安排。在对违法建筑进行拆除时,政府部门要采用“无缝对接”的方式,将违法建筑的拆除工作与校方安全隐患、重点工程建设及美化作用相结合,对城市环境进行全面改善,有效的提升城市形象;对拆除以后的管理机制进行完善,对城市建设与管理水平得到有效的提升。
(3)首先,要建立健全违法建筑工作的长效管理机制。违法建筑之所以屡禁不止,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执法不到位,城市管理没有及时跟上城市建设发展的需要。要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各乡镇、街道、社区要把制止违法建设列入班子考核内容,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健全管理网络,做到守土有责。对于确定的违法建设,应予坚决的制止,态度明确,旗臶鲜明。但是由于不少违法建设问题出现在社区内,而且涉及社区管理以及复杂的社会关系,不适宜在一开始就采取强硬的手段进行治理,在具体执法的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依法行政与维护稳定关系,通过调查情况、宣传教育、协调关系等方法尽可能的减少各方的争端,在必要时也可以通过有关部门采取强硬手段解决问题做到依法无情“拆违”,有情操作。同时要加强对广大群众的法制教育,在全社会广泛开展宣传《城市规划法》、《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活动,增强广大县民的规划意识、法制意识和城市意识,让老百姓能自觉地依法依规搞建设。
(4)处理历史存量违法建设,对历史存量违法建设鼓励自拆,适当给予自拆补助。严肃房屋拆迁补偿政策,对违法建筑强拆时一律不予补偿,谁补偿追究谁的责任。
4.对现有违法建筑的处理措施
(1)手续的补办。对于符合规划、用地性质符合审批条件,且具备环保、消防、安全、同福及采光等都能达到相关标准的建筑,允许其进行相关手续的补办。
(2)拆除暂缓。对于不在控制区域范围内、不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未对城市的市容及人民生活造成影响且不具备审批条件的违法建筑,可以通过申请的方式向上级部门进行审批,由相关部门审核完善以后给予签署经过层层批复并由建设方做出承诺,可在日后规划时对该建筑进行无条件拆除,并得不到任何补偿。
(3)依法拆除。在控制区域内,对于具有严重安全隐患、影响市容市貌对人们生活造成影响的违法建筑进行拆除。
5.结语
综上所述,违法建筑于法无据,于情无理,于民无益,应采用重拳出击的方式,对违法建筑进行依法打击,要求相关部门必须将思想得到统一,采用坚决的态度、强硬的措施及快速的行动来对违法建筑进行处理,对违见人员应进行处罚,促使此类恶劣现在在一定程度上得到遏制。
【参考文献】
[1]韩苏冬.论违章建筑[J].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04).
[2]石明胜,贾龙波.农村违章建筑成因及对策分析——以浙江省浦江县为例[J].小城镇建设,2007(09).
[3]徐玲.违法建筑治理法律对策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0.
[4]许云峰.浅议城市违章建筑的危害[J].山西建筑,2004(21).
[5]孙健.城市违法建设治理问题的对策分析[D].山东师范大学,2008.
违法建筑 篇4
8月4日, 住建部出台《建筑工程施工转包违法分包等违法行为认定查处管理办法 (试行) 》, 将严惩重罚建筑工程施工违法发包、转包、违法分包及挂靠等违法行为。该办法自2014年10月1日起施行。
该办法明确了违法发包、转包、违法分包及挂靠等违法行为的认定办法, 要求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加大执法力度, 对在实施建筑市场和施工现场监督管理等工作中发现的违法行为, 依法进行调查、认定, 并依法予以行政处罚。对认定有违法行为的企业, 责令其改正, 并处以相应的罚金罚款;可以责令停业整顿, 降低资质等级;情节严重的, 吊销资质证书;有违法所得的, 予以没收;全部或者部分使用国有资金的项目, 可以暂停项目执行或者暂停资金拨付。
发现问题除了加大处罚力度之外, 涉及企业将限期不准参加违法行为发生地的招投标活动、承揽新的工程项目;个人将被停止甚至是吊销职业资格。
违法建筑 篇5
反馈意见的整改回复
工程名称:致德园公租房小区 施工单位:湖南经远建筑有限公司 负责人:刘业宏
1、我单位已对劳务分包合同工种单价进行了明确,农民工工资已直接发放至农民工手中。
2、已提供材料、设备采购或租凭合同款项的支付凭证。
3、已根据湘建价(2008)2号《关于工程主要材料价格调整的通知》规定调整了施工总承包合同中材料涨幅调整范围。
4、钢材已严格按进场批次及规范要求进行复检;剪力墙暗柱单肢箍已按设计及规范要求设置到位,暗柱主筋搭接处箍筋已进行加密,对暗柱根部采用钢筋点焊作为支模支撑及有拆模过早现象,现已对施工班组进行技术交底,对以后的施工进行复检;对3#栋二层伸缩缝房间砖砌体承重墙水平开裂严重的情况,我施工提出整改措施经监理、设计、建设单位审核通过整改方案,现已进行整改,并整改到位。
违法建筑 篇6
关键词:违法转包;违法分包;法律规制
0 引言
工程项目建设中出现质量安全事故,其主要原因是工程项目存在违法发包、分包及转包的现象。产生违法发包、分包及转包的原因很多,通过分析建设单位违法发包、施工单位违法分包和转包产生的原因以及其所采取的形式,提出相应的防范对策和建议,以维护建筑市场秩序,确保工程质量与安全。
1 建筑市场违法发包、分包与转包的现状
由于建筑市场违法发包、分包与转包比较隐蔽,其背后隐藏着权利、金钱和利益,因此也埋下了质量安全隐患。当工程中出现违法发包、分包与转包后,建设工程项目中的部分资金就会被转走,实际负责工程质量安全的管理技术人员也会发生变化,建设项目的资金投入、技术管理得不到保证,发生质量安全事故就在所难免。根据市场情况,住建部采取了强有力的行动和措施。
2014年9月4日,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印发了《工程质量治理两年行动方案》和《建筑工程施工转包违法分包等违法行为认定查处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2014年9月5日印发了《关于开展工程质量治理两年行动督查工作的通知》,2014年9月9日发出《关于开展严厉打击建筑施工转包违法分包行为工作的通知》。显然,政府加大了治理建筑市场违法违规行为的力度,也查处了一些违法违规现象。
“2015年2月全国各地共排查建筑工程项目26307个,涉及19357家建设单位、20946家施工企业。经查,共有493个项目存在各类市场违法行为。其中,存在违法发包行为的项目69个,存在转包行为的项目24个,存在违法分包行为的项目56个,存在挂靠行为的项目34个,存在其它各类市场违法行为的项目310个”。各违法行为比例情况如图1。从图1可以看出,2015年2月份,全国建筑市场违法行为中,违法发包、分包与转包所占比例达30.2%。
2 对非法转包与违法分包者进行法律规制
2.1按照实际施工人的施工成本计价结算
根据最高法院《关于审理建设工程合同纠纷案件的暂行意见》,对于非法转包、违法分包合同无效后,给予工程价款的折价标准是:无资质实际施工人的主张工程款的范围应当只包括施工成本,如果实际施工人是包工头,则只能主张工程直接费用。
综合各方利益衡量,对于非法转包或违法分包者,不应参照有效合同履行,而应当在工程竣工验收合格后,扣掉其管理费、利润与税金,按非等级资质结算工程款,这样可以从经济后果上减弱其非法转包或违法分包的逐利动力。最高法院的施工合同司法解释“无效合同、有效处理”的规则适用,导致建设单位的利益受损,非法转包与违法分包者谋取非法利益,而实际施工人谋取了法外利益。因此,建议对施工合同解释的“参照有效合同处理”的理解,按照其施工成本的计算标准与方式理解与适用,剥夺违法者的违法利润。
2.2没收违法所得
我国《合同法》第五十八条规定,合同无效或者被撤销后,因该合同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施工合同解释》第二条规定: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无效,但建设工程经竣工验收合格,承包人请求参照合同约定支付工程价款的,应予支持。《施工合同解释》第四条规定:承包人非法转包、违法分包建设工程或者没有资质的实际施工人借用有资质的建筑施工企业名义与他人签订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行为无效。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四条规定,收缴当事人已经取得的非法所得。如前所述,实务中,并没有法律规定启动没收程序的主管部门是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还是法院,更没与规定相应的处理方式,导致非法所得往往被非法转包或违法分包者取得。如果严格执行没收的规定,违法者无利可图,自然会丧失违法的经济驱动力。
2.3推广使用合同管理信息系统
建设工程合同种类繁多,关系错综复杂,应当使用管理信息系统,对建设工程合同管理统一实行网上操作,包括:招投标合同的签订、专业分包合同、劳务分包合同、材料采购与设备供应合同、租赁合同等,从合同签订到履行付款等环节全部实行网上联合控制,减少人为因素的干扰,有效控制工程项目合同的送审与报批,降低非法转包与违法分包等法律风险发生的概率,切实防控并减少因此给建设单位与社会经济秩序导致的风险。
2.4依法加强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建设
由于我国当前正处于建设高峰时期,建筑市场的发育尚不完善,体制和机制还未完全理顺,综合执法体系有待强化,市场主体缺乏信用意识、履约意识较为薄弱,加上建筑市场供求失衡等原因,致使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建设明显滞后。主要表现为:一些建设单位不按建设程序办事,强行要求垫资承包,肢解工程发包,明招暗定,拖欠工程款;一些承包企业层层转包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偷工减料,导致工程出现安全、质量问题;一些招标代理、监理、造价咨询等中介机构办事不公正,扰乱市场秩序。
3 结束语
工程建设的违法发包、分包及转包造成建设资金的浪费,损害了投资人的利益,带来了质量安全隐患,不利于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建筑工程的法律准绳和规范依据,必须完整反映当前时代发展的要求,体现建筑工程质量中的国家和公共利益的意志。这就要求相关法律、法规、强制性技术标准的建立、实施都必须适应时代的要求,反应建筑业的技术进步和社会进步。
参考文献:
[1]黄建成.工程“挂靠、非法转包、违法分包”的危害与对策[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27):231.
违法建筑 篇7
一、违法建筑概述
所谓违法建筑, 是指不符合城乡整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或者未办理或超越建设用地规划许可、建筑工程规划许可进行建设而处于不合法状态的建筑。违法建筑所违之“法”, 应为公法, 主要是涉及土地利用管理、城乡规划和建设秩序管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规。
违法建筑的违法性表现在两方面:一是, 建设行为的违法性, 又称程序违法, 即违法建筑的建设行为未获得相关行政主管部门的审批、许可, 或未严格按照主管部门的审批、许可进行建设。二是, 建筑物本身的违法性, 又称实质违法, 即违反相关法律法规中的义务性或者禁止性规定。违法建筑违反了《土地管理法》、《城乡规划法》、《建筑法》等法律法规中的禁止性规定, 如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的实施等。
二、违法建筑利用的现实意义
我国现存的大量违法建筑中, 有相当多的违法建筑并非必须要立即拆除。例如, 有的建筑用地虽属农用地, 但符合未来用地规划, 经征收后可以转化为建设用地;有的建筑物虽属于违反城乡规划, 但并不妨碍当前的城乡规划或者近期的城乡规划;有的建筑物属于程序性违法, 即没有办理建设工程规划手续, 但工程本身实际上并不违反城乡规划, 如能完善相关手续, 还可以转化为合法建筑。上述种种违法建筑, 作为人类创造的现实财富, 客观上并不会因为其先天违法性而被闲置, 相反, 他们已经并且还将服务于人们的生产、生活[1]。
三、违法建筑买卖的法律效力
建筑人建造违法建筑一般是为了自己使用, 但是也有将其出售获取利益的。随着我国房地产市场的高速发展, 商品房价格不断攀升, 人们对于住房的需求, 与高房价之间的矛盾日益加深。作为对现实状况的某种回应, 全国各地产生了大量在集体土地上兴建房屋向城市居民进行销售的现象, 虽然这些房屋多属于违法建筑, 无法获得法律的认可, 但是相较于合法商品房的高额价格而言, 这些房屋受到了市场的广泛欢迎, 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实现居者有其屋的一个有效途径。这就是近年来炒得沸沸扬扬的所谓“小产权房”现象。因违法建筑引发的民事纠纷日益增多, 如备受关注的北京宋庄画家房屋买卖纠纷案。
负担行为是指使一个人相对于另外一个人 (或若干人) 承担为或不为一定行为义务的法律行为。处分行为是指直接作用于某项现存权利的法律行为, 如变更、转让某项权利、在某项权利上设定负担和取消某项权利等[2]。负担行为是产生请求权的法律行为, 而处分行为是产生支配权的行为。买卖的过程存在两个法律事实:一是作为物权变动原因的买卖合同, 二是作为这一原因的结果的所有权转移。订立买卖合同的行为, 在当事人之间设立债权债务关系, 是物权变动的原因行为, 买卖合同是给双方当事人设定了负担的行为, 因此被称为负担行为。转移所有权的行为是物权变动的结果行为, 是直接处分所有权的行为, 因此被称为处分行为。
在任一种以物权的设立、转移、变更为目的的交易中, 如果能够顺利完成, 就会产生负担行为, 也会产生处分行为。其中负担行为是这一交易的原因, 所以这一行为又被称为原因行为或者基础行为;而后来发生的物权实际设立转移变更的行为是交易的结果, 所以它又被称为结果行为。在依据法律行为发生物权变动时, 物权变动的原因与物权变动的结果作为两个法律事实, 它们的成立生效依据不同的法律根据, 即所谓的“区分原则”[3]。我国《物权法》第15条中已明确规定了物权设立、变更、转移、消灭的负担行为与处分行为的效力相区分的原则。根据“区分原则”, 作为原因行为的负担行为与作为结果行为的处分行为依不同的法律根据生效, 因此违法建筑买卖的债权效力与物权效力应当依不同的法律根据而生效。
违法建筑买卖的债权效力能否生效, 取决于订立该买卖合同的负担行为的效力。违法建筑买卖合同不同与一般买卖合同的特殊之处就在于其标的物的违法性, 因违法建筑无法初始登记产生无法办理产权过户登记等法律问题。违法建筑买卖的标的物具有先天违法性, 但标的物的违法性不能等同于法律行为的违法性。正如有学者所言“标的物违法是指标的物的产生不符合法定的程序或法定的方式或其他法律禁止性规定, 而法律行为违法是指该行为有损私人利益或社会公共利益, 故该行为可能会被宣布无效或被撤销。真正影响法律行为效力的并非是标的物的违法性, 而是法律行为的违法性。”[4]违法建筑虽具有先天违法性, 但是以其为标的物的买卖行为的效力并不因此而必然违法。违法建筑的利用具有现实意义, 违法建筑的买卖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可以做到物尽其用、促进商品流通, 且目前我国法律也无将违法建筑买卖行为认定为无效行为的规定。因此, 违法建筑的违法性不能阻却买卖合同的有效成立。
违法建筑无法初始登记导致无法办理产权过户登记, 亦不能影响买卖合同的效力。负担行为 (原因行为) 只能按照负担行为的生效要件判断其是否生效, 物权是否发生变动不是该行为的生效要件。如果该行为是一项债权关系的约定, 那么该行为的成立与生效都应该按照债权关系法律行为的判断标准确定[5]。建筑人出卖违法建筑, 违法建筑因无法初始登记导致无法办理产权过户登记, 不能发生建筑物所有权转移的物权效力, 买受人不能取得建筑物的所有权, 即违法建筑买卖的结果行为不生效。但结果行为不生效并不意味着物权变动的原因行为不生效, 因此, 违法建筑买卖不发生物权变动效力, 并不影响买卖合同的债权效力。违法建筑买卖合同产生债权效力, 建筑人作为出卖方, 依合同负有交付违法建筑的义务, 买受人得依买卖合同而占有违法建筑, 并可以为使用和收益。
违法建筑买卖的物权效力, 取决于建筑人出卖建筑物的处分行为的效力。根据物权法原理, 不动产买卖若要发生物权变动的效力, 必须进行不动产物权变动登记, 即所谓的不动产物权变动登记生效主义。对此, 我国《物权法》第9条已经明确作出规定。因此, 不动产物权的转让, 必须依法进行登记才发生物权转移的效力, 受让人才能取得该物权;相反, 若未经登记, 纵使买卖合同有效, 也无法发生物权转移的效力, 受让人无法取得该物权。违法建筑由于其先天违法性, 无法进行产权初始登记, 也就无法办理过户登记, 即违法建筑买卖无法进行不动产转让登记。通过以上分析可知, 违法建筑买卖由于违法建筑的违法性无法进行所有权转移登记, 即建筑人出卖建筑物的处分行为不产生物权变动的效力, 买受人不能取得建筑物的所有权。
综上所述, 违法建筑买卖的法律效力是: (1) 只要订立买卖合同的行为符合法律行为的有效要件, 则发生债权效力。建筑人作为出卖人依合同负有交付违法建筑的义务, 买受人可依买卖合同而占有违法建筑, 并可以为使用和收益。 (2) 违法建筑买卖不发生物权变动的效力。即出卖人虽转移建筑物的占有, 但是并不发生所有权转移的法律效果。出卖人亦不得以此为由要求买受人返还建筑物, 买受人对于建筑物的占有受法律保护。
四、违法建筑租赁的法律效力
目前, 建筑人将违法建筑出租给承租人获取租金收益的现象广泛存在, 尤其是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如沿海发达城市中大量出现并长期存在的“城中村”、“农民房”等多属于违法建筑, 建筑人将这些违法建筑出租, 既是自己活动租金收益, 又满足了人们基本的居住需求。那么违法建筑租赁的法律效力究竟如何?
建筑人因其建造行为而取得对建筑物的占有利益, 违法建筑的先天违法性不能影响建造人对建筑物的占有、使用、收益。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第58条及《合同法》第52条的规定, 认定合同无效的标准是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可见, 合同是否无效的关键是考察合同是否违反了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通过的法律或国务院通过的行政法规, 其他诸如地方性法规、规章等的规定均不足以作为认定合同无效的依据。因此, 违法建筑租赁合同的效力取决于其是否违反了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我国现行的法律体系中, 关于违法建筑不得出租的规定[6], 多出现于地方性法规、部门规章、政府规章及规范性文件中, 而法律、行政法规中尚未有此类规定。所以, 违法建筑租赁合同的标的物虽然具有违法性, 但是租赁合同尚不构成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违法建筑租赁尽管标的物违法, 但是不影响合同效力, 只要符合法律行为的生效要件, 合同即有效, 产生债权效力。建筑人依合同将违法建筑转移给承租人占有、使用, 承租人依合同向建筑人支付租金。
五、违法建筑抵押的法律效力
抵押是指:“债务人或第三人不转移担保物之占有, 将该财产作为债权之担保, 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 债权人有权以该财产折价或以拍卖、变卖该财产的价款优先受偿”[7]。违法建筑抵押即是以违法建筑作为抵押物设定抵押, 担保债权的实现。
我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46条规定, 房地产抵押, 是指抵押人以其合法的房地产以不转移占有的方式向抵押权人提供债务履行担保的行为。因此, 房地产抵押的标的物必须是合法的房地产, 即作为抵押物的房地产必须是取得房地产权证的合法房地产。违法建筑无论实质违法还是程序违法, 在法律属性上都构成违法, 不具有合法性, 因此无法以违法建筑作为抵押物来设定抵押。同时, 我国《物权法》第184条及《担保法》第37条均规定, 所有权不明或者有争议的财产不得抵押。建筑人对违法建筑并不拥有法律上的所有权, 只是一种占有的事实状态, 只享有占有的利益[8], 故违法建筑不具有明确的所有权, 无法设定抵押。
我国《物权法》第187条规定, 以建筑物为抵押物设定抵押权的, 应当办理抵押登记, 抵押权自登记时设立。可见, 我国物权立法中对于建筑物抵押的设定采取的是登记生效主义, 只有依法办理了登记的建筑物抵押才生效, 抵押权才产生;而未经登记的建筑物抵押则不生效, 抵押权不产生。因此, 房地产抵押须依法办理抵押登记, 否则, 该抵押无效。违法建筑因其违法性, 无法办理初始登记, 进而也无法以其作为抵押物办理抵押登记。
违法建筑因其违法性, 不能作为合法的抵押物, 也不能依法办理抵押登记, 因此违法建筑抵押无效。
六、附有违法建筑的房屋利用
近年来, 在已交付使用的住宅小区内出现了大量违法搭建的行为。建筑人在现有房屋的四周、院落、屋顶、阳台等擅自搭建建筑物。通过违法搭建行为建成的违法建筑, 有的与原有商品房结构相连依附于原有房屋, 有的独立于原有房屋但是位于原有房屋自用土地范围内, 原合法商品房即成为附有违法建筑的房屋。
附有违法建筑的房屋在法律性质上具有双重性, 其原有房屋性质为合法建筑;未经建设工程规划许可审批而擅自搭建形成的建筑物不具有合法性, 属于违法建筑。因而, 建筑人对于附有违法建筑的房屋所拥有的权利应当有所区分, 即合法部分依法享有所有权, 而违法部分不享有法律上的权利, 只是一种占有的事实状态。
由于附有违法建筑的房屋的双重法律属性, 对该类房屋的利用上产生巨大争议。我国一些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中, 对于附有违法建筑的房屋的利用上做了明确的限制[9], 如附有违法建筑的房屋不得进行抵押登记, 不能办理过户登记等等。附有违法建筑的房屋, 法律属性上是部分合法、部分违法, 因其附有违法建筑而直接限制了房屋的转让、抵押等, 实质上是基于部分违法而限制了原有的合法房屋所有权的行使。所有权是完全物权, 所有权人对于标的物具有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等权能, 所有权的特性就在于其直接支配性。对此我国《物权法》第39条有明确规定, 所有权人对自己的不动产依法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近现代以来, 民法从“个人本位”的权利观发展至“社会本位”的权利观, 从所有权绝对的原则发展至所有权限制的原则。但是, 不可否认的是, 对于所有权的限制无一不是明确规定于相关法律之中的, 除此以外所有权的行使别无其他限制。同时, 按照物权法定原则, 不单是物权的种类由法律规定, 物权的内容也由法律规定, 即所谓的“物权的内容法定”[10]。作为公民基本财产权利的物权, 其内容只能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通过的法律加以规定, 其他诸如行政法规、地方法规、规章之类均不能对此做出规定。因此, 附有违法建筑的房屋, 其合法部分的所有权的行使不因附有违法建筑而受限制。所以, 附有违法建筑的房屋, 其合法房屋仍然享有完全物权, 得充分行使所有权的各项权能, 可以进行抵押、转让等处分。相应地, 对不合法部分的违法建筑, 建筑人只是一种占有的事实状态, 其所产生的民事法律问题, 依前文所述的规则来处理。
参考文献
[1]刘武元.违法建筑在私法上的地位[J].现代法学, 2001, (4) .
[2][德]卡尔.拉伦茨.德国民法通论 (下册) [M].王晓晔, 邵建东等译, 谢怀栻校.法律出版社, 2003.435.
[3]孙宪忠.中国物权法总论[M].法律出版社, 2009.248-257.
[4]杨延超.违法建筑之私法问题研究[J].现代法学, 2004, (2) .
[5]孙宪忠.中国物权法总论[M].法律出版社, 2009.263.
[6]如建设部《城市房屋租赁管理办法》第6条、《上海市房屋租赁条例》第8条、《上海市拆除违法建筑若干规定》第17条.
[7]孙鹏, 肖厚国.担保法律制度研究[M].法律出版社, 1998.137.
[8]刘宗胜, 乔旭升.论违章建筑侵害赔偿[J].学术交流, 2006, (3) .
[9]如建设部《房屋登记办法》第22条、《上海市房地产登记条例》第20条、21条、31条、36条、46条、49条.
违法建筑 篇8
“我对不起组织的培养, 对不起父母、妻儿, 我认罪!”为违法建设提供便利、收受贿赂, 车城街办两名干部面对法官和百余名前来旁听的基层干部、当地居民, 当庭悔罪。
该案是湖北省十堰市集中开展“三违” (违法用地、违法开山、违法建设) 治理以来刑事案件第一案。此次公审, 标志着该市“三违”治理正由集中拆违阶段向分类处理阶段强力推进。
来自十堰市“三违”治理办公室的消息, 该市针对城市建设与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去年11月底掀起“三违”治理风暴, 到目前已经拆除违法建筑932起, 面积达52万多平方米;清查一户一基和小产权开发9284户;侦办“三违”案件76件, 涉案88人, 批准逮捕47人。
“三违”之乱与城市之患
电缆光缆纵横交织乱如蛛网, 巷子院子连为一体阴暗拥挤……车辆从十堰经济技术开发区白浪路进入两边的背街小巷、城乡结合部, 可以看到一幢幢高矮不一、风格迥异、横七竖八排列的建筑, 非常刺眼。
这些建筑绝大多数没有考虑过市政规划、绿化、消防, 更无人监管工程质量。有的是未批先建、批了超建的“楼加加”, 有的属于“房顶无钢、地上无桩、砖缝无浆”的“楼脆脆”。
“白浪的‘种房’乱象, 只是冰山一角。这几年, 十堰城区外来人口逐年增多, 住房需求量剧增。一些人瞅准‘商机’, 疯狂抢建违法建筑, 并从城乡结合部逐步向中心城区蔓延。”提起“种房”乱象, 十堰市住建委城建科负责人眉头紧锁。
三层小楼, 只有一层、130平方米是合法建筑, 房主却要求三层、400余平方米的建筑均按照1∶2的比例还房, 致使十堰城区坡沟巷棚户区改造项目迟迟没有进展, 已经搬迁出去的百余户不能如期住新房, 集体上访求助;
十堰城区五堰京东路工程, 因19户居民对自己的违法建筑漫天要价, 拒不搬迁, 工期延长3个月;
城市中心区三堰郑家巷一民房燃起熊熊大火, 数十户居民安全受到威胁。消防出动的5台消防车, 却因违建挡道难派用场;
郧阳路改造、红卫经济适用房项目、发展大道修建、刘家沟棚户区改造……城市建设中, 违法建设成了极不和谐的音符。
见缝插针, 见空“种房”。违法开山, 违法用地, 进而进行违法建设, 渣土车昼夜飞驰。十堰这座山清水秀的山城, 一度被网友戏称为“光灰城市”。
“三违”不仅破坏了土地管理、城市规划、城市建设秩序和城市形象, 而且, 还积累大量信访矛盾, 破坏了城市法治环境, 浪费社会资源, 侵蚀公共利益, 对城区的生活环境、安全环境、生态环境、治安环境、社会环境都产生了很大的不良影响。
“‘种房’集中地, 物业跟不上, 容易产生供电、供水、通讯问题;由于居住的多是低收入人群和外来流动人口, 容易‘藏污纳垢’, 滋生各类违法犯罪现象。”采访中, 十堰市治安支队副支队长张浩说, “治理‘三违’, 有利于建设法治十堰、打造平安十堰。”
治违之难与突围之策
“巴掌大的空地就有人盯着想下基, 几十平米的楼顶都有人想加层。执法工作, 常常是按住葫芦浮起瓢。”十堰市城建监察支队支队长孙凤智如此形容十堰“三违”治理行动开展前的严峻形势。
“一线城管最难, 执法前是猫, 执法中就成了弱势的老鼠。拆违就像割韭菜, 城管反复拆, 违建者反复建, 治而不绝”。回忆治违经历, 这个当过兵、做过警察的硬汉长叹一口气。他说, 违建几乎成了不敢轻易动刀的毒瘤。违建者法律意识差, 勾结各种势力阻碍执法。百姓不配合, 处理不好极易引发群体性事件。
茅箭区城管执法局局长郑长青介绍, 2011年以来, 辖区就发生顶风抢建250余起。“面对遍地开花的违建, 执法工作一度非常被动。我们白天拆一层, 违建者晚上盖两层。一线城管常遭打骂, 猖狂的违建者甚至持刀追赶执法人员, 威胁其家人, 执法队员精神压力很大。”
2011年9月17日, 十堰市政府曾发布公告, 要求对违法建设进行清理整治。可公告发布之后, 违法建设上演“最后的疯狂”, 新增482起20多万平方米。
治违何其难!
十堰这一次的“三违”治理, 决策层思想高度统一。他们决意迎难而上, 提出凡违必处, 不达目的决不收兵。
十堰市四大家领导分头调研, 市委书记周霁多次赴现场“督战”, 市长张维国担任“三违”治理工作领导小组组长;
2013年1月22日上午, 茅箭区武当街办堰口桥村四组一栋7层、3150平方米的违法建筑被拆除。 (张启国摄)
违法建筑被拆除后, 裸露的山体将很快得到治理, 重新披上绿衣。 (张启国摄)
形式多样的“三违”治理宣传, 做到了家喻户晓。 (纪枫波摄)
市纪委、市委组织部、市监察局联合出台责任追究办法, 明确治理中失职、渎职3类22种情形将被追责;市政法委、纪委监察部门提前介入, 为“三违”治理清除“路障”。
从市直各部门抽调50余人, 成立“三违”治理办公室, 区、街办、村 (居委会) 成立相应组织体系, 四级联动, 明确12类治理对象、治理措施、治理重点, 排出治违时间表;
“三违”治理工作方案、“三违”处理意见、“三违”分类处理实施意见……一系列操作性强的文件相继出台;
对执法人员进行半军事化训练, 统一进行法律法规、执法培训;
主流媒体持续聚焦、户外宣传铺天盖地、流动宣传车穿梭街区, 治违宣传到村到户, 法治意识深入人心。一时间, “三违”成了过街老鼠;
入户摸底、规范建档、调查举证、实地测量、执法取证、违建清理、后勤保障……各个环节, 专人专班, 步步为营, 扎实推进。
去年11月20日, 十堰市砸下“三违”治理后的大型拆违第一锤, 柯家垭7层违法建筑被推倒;
去年12月17日, 十堰首次拆除单位大型违建, 李家边社区居委会一栋5层违建轰然倒下;
今年1月25日, 柏林镇一天拆违1.5万余平方米, 创下十堰单日拆违之最;
3月26日, 顾家村一栋7676.5平方米、70多套房、价值千万的违建被一次性拆除, 成为十堰开展“三违”整治以来拆除单体面积最大的违法建筑……
“三违”治理风暴启动仅仅半年时间, 十堰市拆除违法建筑932起, 52万多平方米, 相当于之前城管部门至少5年的违建拆除量。而且, 自打这次行动开始, 城区再也没有新增“三违”案例。孙凤智不无感触地说, 拆违难, 但再难的事只要动了真格, 敢于碰硬, 没有办不成的。
“‘三违’治理带来的效果, 老百姓也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五堰街办党委书记李飓说, 辖区以前受制于违法建筑的京东路修建以及赵家沟、三邦巷等旧城改造项目, 目前正在顺利推进。
“无情”推进与“有情”操作
一栋违法建筑的建设投入, 少则几万十几万, 多则数百万甚至上千万。“三违”治理, 拆除违建, 简直就是在违建者身上割肉, 阻力之大可想而知。十堰市拆除50多万平方米违建, 令人欣慰的是, 未发生一起上访、伤亡、暴力抗法事件。
十堰“三违”治理, 如何做到了“治而不乱”?十堰市“三违”治理办相关负责人许若飞介绍, 除了领导高度重视、部门通力协作、组织体系健全、制度措施得力外, 得益于“无情”推进和“有情”操作。
“无情”推进, 即法不容情, 凡违必处。所有涉违案件均将依法依规, 迅速、坚决、果断处理。同时做到违法面积、认定标准、处理结果“三公开”, 接受社会监督。坚持违建“零补偿”、分级处理、查事与查人相结合, 同时严格责任追究, 实行“不拆违就摘帽”, 做到“苍蝇老虎一起打”。
“有情”操作, 即不同类型, 区别对待。坚持“三先三后”原则, 先治理群众反映强烈、负面影响较大的, 后全面推开;先治理必须拆除的“三违”项目, 后治理通过处理后可补办有关手续的“三违”项目;先治理党员干部、国家公职人员、村组干部的违法违规行为, 后治理一般群众的“三违”行为。对“三违”认定和处理决定不服的, 约请当事人召开听证会;执法过程中全程录像, 确保文明执法;对违规开发小产权、农村一户一基超建等分类处理, 坚持“以人为本、无偿拆违、有情救助”……
工作落实在一线, 矛盾消除在基层。强力措施, 加上周密细致的思想工作, 使违建者化解了怨气, 消除了怒气, 最后达到心里服气。据了解, 一半左右的违法建筑都是违建者自己主动拆除的。
十堰“三违”治理即将进入收官阶段, 据园林部门的同志介绍, 再过一段时间, 那些违建倒下的地方, 将被一片片绿地、一个个街头小游园所取代, 那些因违建而裸露的山体, 也将再次披上绿装。
计算“违法”并非坏事 篇9
一、“由加变乘”是好事
低年级学生学习了加法、减法和乘法运算后, 遇到“小红有7支铅笔, 小刚有5支铅笔。两人共有多少支铅笔”这样的问题, 有学生列出下列算式:7×2-2=12 (支) 。 (1)
这种“由加变乘”的算法与教师期望的答案“7+5=12 (支) ”不同。这样的算法经常会被认为是错误的。理由可以概括为以下两条:第一, 这道题应该用加法计算, 而学生用的是乘法和减法, 所以不对;第二, 题目已知条件中出现的数字是“7”和“5”, 而学生的列式中没有用到“5”, 还出现了已知条件中没有出现的数字“2”, 所以错误。
事实上, 这两条理由都不成立。经过访谈可以发现, 学生是为了求出小红和小刚共有多少支铅笔, 首先给小刚的5支铅笔补上2支成为7支, 与小红的铅笔同样多, 利用乘法“7×2”求出总量后, 再减去补上的2支就得到了本题答案。用算式表达出来就是:
这样就可以明显看出学生做法的合理性与正确性。“7×2-2”是学生经过一系列思考从“7+5”推理出来的结果, 其中的数字“2”是为了凑出与“7”相等的数而添加上去的, 添加的目的是为了将加法转化为乘法。这样不仅沟通了加法与乘法之间的联系, 而且用到了数学中应用广泛的方法, 不妨叫做“无中生有”。
这种方法在今后的数学学习中会经常使用。比如, 在对类似于“99×3”这样的问题进行简便计算的时候, 通常是先给99增加1变成100, 然后再从“100×3”中减去增加的“3”, 这里增加的“1”就是“无中生有”。再如, 在解决“鸡兔同笼”问题时, 如果假设所有的鸡都是兔, 实质上就是给2条腿的鸡添加了原本没有的2条腿, 也是“无中生有”。
在中学乃至大学的数学中, 经常需要对类似于的分式进行化简, 也就是通过恒等变形把这个分式分子中变量的最高次数, 变成低于分母中变量的最高次数。为了这一目的, 就需要把分子“x2”变成“ (x2-1) +1”, 其中的数字“1”就是为了约分的目的添加上去的。 (2) 再如, 在解决几何问题时所添加的“辅助线”, 就是原本没有的线段, 需要解题者依据某种目的添加上去的。
鉴于此, 当遇到类似的“违法”计算时, 教师不仅不应当视其为错误, 还应该给予充分的鼓励, 并将此与其他学生进行分享。教师还可以启发学生运用类似思路得出下面算法:
这种方法是将“7支铅笔”减去2支, 凑成“5支铅笔”, 也是将加法转变为乘法, 与“7×2-2”的算法具有对称性。长此以往, 这无疑对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是有益的。
以上案例透视出数学教育研究需要回答的两个问题, 第一是如何理解“算法多样性”?第二是当学生出现与教师预设的标准方法不同时, 该如何辨别其正确与否?
二、同样“违法”, 正误有别
不可否认, 学生的“违法”计算有时正确, 有时错误, 其共同特征是与标准算法不同。如学生学习了“两位数乘法”这一内容, 在计算“114×21”时出现如下算法:
这两种算法都与课本中的标准算法 (见图3) 不同。
教师对上述两种“违法”算法都采取否定态度, 并圈出其中的错误。事实上, 图1和图2显示出的两种算法有本质差别。图2的算法显然沿袭了已经熟悉的“114×20”的书写格式。 (见图4)
这无疑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即“影响学生学习的最大因素是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但违背了乘法的算理。图3标准算法中显示出的算理可以归结为如下两条命题:
(1) “114×21”表示21个114相加;
(2) 21个“114”相加的结果等于20个“114”相加的和与1个“114”的和。用算式表达就是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114×21=114×20+114×1。
而图2算法的结果是“20个114相加的和加上1”, 违背了“20个114相加的和与1个114的和”的算理。所以, 图2算法错误。由此还可以发现学生“出错”一种可能的原因, 就是受已有同类知识和经验的干扰。
图1算法也是受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影响, 即“114×20”的算法 (见图4) 。首先算出“20个114的和”, 然后用这个结果与“114”相加。这与图3标准算法的算理一致, 只是运算的顺序不一样, 根据加法交换律, 即114×20+114×1=114×1+114×20。因此, 学生的这种算法并不违背计算规律。
数学知识一般来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规律性知识”, 这类知识是对数学中客观规律的描述。比如“加法交换律”, 只要加法的概念一旦确定, 交换律自然成立, 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规律性知识的客观性使得这类知识具有“确定性”和“唯一性”, 一旦违背往往就会出现错误。另一类可以叫做“规则性知识”, 具有较强的主观性。如“算法”, 也就是计算方法, 包括计算工具、计算程序、计算方式等, 是依据人的某种需要而人为规定或约定俗成的。正是这样的主观特征使得规则性知识具有“可变性”和“多样性”。如果是违背“规则”而不违背规律, 那就不应当视为错误。图1的算法并没有违背运算的规律, 仅仅是与课本中约定俗成的书写格式和操作程序不同, 所以应当认为是正确的。这一论点还可以从算法的历史演变得到证实。
三、从算法的历史看“算法多样性”
从古至今对于计算方法, 人们追求的是“快捷”和“省力”。为了这样的目的, 就要使得计算过程“机械化 (Mechanical) ”。最初作为计算工具的电子计算机 (器) , 就是快捷和省力的产物。机械化的特征是“程序化”, 现在小学数学课程中用于计算的“竖式”, 实际上也是长期以来人们为了减轻计算过程中的思维负担, 使得计算过程程序化的产物。比如, 按照史书记载, 为了计算“2985×317”, 对数发明者纳皮尔 (John Napier, 1550-1617) 在17世纪就设计了如下的程序: (3)
第一步:列出一位数的乘法表 (见图5) :
第二步:通过查阅表格写出“2985×7”的竖式:
第三步:用类似第二步的方法求出“2985×1”和“2985×3”的结果。
第四步:将前面的结果用下面的形式写出并算出最后结果:
因此, 纳皮尔被誉为将计算过程“机械化”的先驱。类似这样的计算程序历史上还有很多。经过长期的研究与发展, 人们逐渐简化其表达方式, 尽可能使得书写格式和操作程序简洁规范, 才逐步形成了现在数学课程中的标准算法。这种算法的可变性和多样性还可以从除法竖式看出来, 历史上的除法竖式并不是像现在这样把商写在被除数上方, 而是写在被除数右侧。比如“36326599÷1342”的竖式计算, 在19世纪英国著名数学家德摩根 (Augustus De Morgan, 1806-1871) 所著的《算术原理》 (4) 中就写成如上形式 (见图8) 。
而且, 为了使得除法过程清晰, 还经常把商的各个数位的数字用“位值制” (5) 分开来写, 图8算式的商是“27069”, 在竖式中写为“20000+7000+60+9”, 与现在课本中除法竖式的标准形式有较大差别。
综上所述, 作为数学教师, 应当认识到这样的事实, 算法主要包括书写格式和操作程序, 并不是唯一确定的。面对学生的“违法”计算, 首先应当视为一种创造, 是好事而不是坏事。对于其正误的辨别要看这种“违法”是否违背“算理”, 是否违背客观规律。如果是“违法”但不“背理”的算法通常是正确的, 是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产物, 需要鼓励并与他人分享。
(1) 注释:此案例是北京市顺义区空港小学贾庆燕老师提供。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2) 注释:具体过程为:这样的方法在高等数学的积分运算中经常使用。
(3) 参见:W.W.Rouse Ball.A Short Account of the History of Mathematics.P157-158.Dover Publication.1960.下文中的图5、图6和图7均直接从此文献第157页和第158页中扫描。
(4) 参见:Augustus De Morgan.The Elements of Arithmetic[M].P43.London:Printed By Thomas Davison, Whitefriars.下文中图8扫描于此文献第43页。
(5) 注释:“位值制”指的是表达数的方法, 是“Place Value”的译名。意思是说每个数字所在的位置表达了相应的数值。不同的位值制, 这个对应的数值就是不一样的。比如, 在“十进制”的位值制中, 111中最左边的“1”所在位置表示100, 即102;如果是“二进制”, 这个位置就表示4, 即“22”。
参考文献
[3]参见:W.W.Rouse Ball.A Short Account of the History of Mathematics.P157-158.Dover Publication.1960.下文中的图5、图6和图7均直接从此文献第157页和第158页中扫描。
【违法建筑】推荐阅读:
查处违法建筑11-06
违法建筑管理系统05-23
违法建筑拆除的答辩06-01
打击违法建筑工作方案06-06
对拆除违法建筑的思考05-14
违法建筑治理检查汇报材料06-07
违法建筑整治经验和做法10-21
浅论城乡违法建筑的拆除08-12
云南省违法建筑处置规定10-25
重庆市查处违法建筑若干规定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