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建筑工程违法建设处罚规定-2014版

2024-10-19

成都市建筑工程违法建设处罚规定-2014版(通用2篇)

成都市建筑工程违法建设处罚规定-2014版 篇1

成都市建筑工程违法建设处罚规定

时间:2014-01-27 14:59:25 [小 中 大(双击滚屏)] 点击数:1612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目的与依据)

为进一步加大违法建设处罚力度,规范行政处罚行为和处罚标准,维护城乡规划的严肃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四川省城乡规划条例》、《成都市城乡规划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适用范围)

本市中心城区及天府新区成都片区直管区内违法建设的行政处罚,适用本规定。

中心城区及天府新区成都片区直管区外的各区(市)县违法建设的行政处罚,可参照本规定执行。

第三条(术语含义)

本规定所称违法建设是指未按照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规定进行建设的或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进行建设但具备补办规划审批手续的。

第四条(基本原则)

违法建设行政处罚应当符合程序合法,认定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适用法律准确,遵循从严、公正、公开的原则。

第五条(管理部门)

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所管辖区域内违法建设的行政处罚。

第二章 违法建设的处罚标准

第六条(未按照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规定进行建设的违法建设的处理)

市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在进行竣工规划核实时,对于未按照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规定进行建设的建筑项目,处理规则如下:

(一)建筑平面尺寸、层数、高度等实体建设符合规划要求,实际计入容积率建筑面积(以下简称“实际计容面积”)超出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及其附图、附件确定的计入容积率建筑面积(以下简称“规划许可计容面积”)的处理规则。

1.2008年9月1日前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建筑项目,实际计容面积超出规划许可计容面积的比例大于3%小于等于5%的,按照超出规划许可计容面积的建设工程造价的10%处以罚款;实际计容面积超出规划许可计容面积的比例大于5%的,按照违法建设工程造价的10%处以罚款;

2.2008年9月1日至2010年9月1日期间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建筑项目,实际计容面积超出规划许可计容面积的比例大于3%的,按照违法建设工程造价的10%处以罚款;

3.2010年9月1日前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建筑项目,实际计容面积超出规划许可计容面积的比例小于等于3%的,按照下列规则处理:

(1)实际计容面积超出规划许可计容面积小于等于300㎡的,不予罚款;

(2)实际计容面积超出规划许可计容面积大于300㎡小于等于600㎡的,按照超出规划许可计容面积的建设工程造价的5%处以罚款;

(3)实际计容面积超出规划许可计容面积大于600㎡小于等于900㎡的,按照超出规划许可计容面积的建设工程造价的7%处以罚款;

(4)实际计容面积超出规划许可计容面积大于900㎡的,按照超出规划许可计容面积的建设工程造价的10%处以罚款。

4.2010年9月1日(含9月1日)后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建筑项目,实际计容面积超出规划许可计容面积,已经销售的,按照销售收入处以罚款;未销售的,由房地产评估机构进行评估,按照评估价处以罚款。

(二)建筑平面尺寸、层数、高度等实体建设符合规划要求,地下实际建筑面积超出规划许可建筑面积,超出部分为住宅、商业、办公、酒店,按照下列规则处理:

1.2010年9月1日前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建筑项目,按照超出规划许可建筑面积的建设工程造价的10%处以罚款;

2.2010年9月1日(含9月1日)后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建筑项目,实际建筑面积超出规划许可建筑面积,已经销售的,按照销售收入处以罚款;未销售的,由房地产评估机构进行评估,按照评估价处以罚款。

(三)建筑平面尺寸、层数、高度等实体建设符合规划要求,地下实际建筑面积小于规划许可建筑面积且无整改条件,减少的建筑面积为地下机动车库、非机动车库建筑面积的,在保证停车位数量满足规划要求的前提下,按照减少部分的建筑面积的建设工程造价的10%处以罚款。

(四)地下室外轮廓尺寸与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及其附图、附件不一致的,按照下列规则处理:

1.地下室实际建筑面积超出规划许可建筑面积,超出部分为住宅、非住宅(商业、办公、酒店、其他用房),已经销售的,按照销售收入处以罚款;未销售的,由房地产评估机构进行评估,按照评估价处以罚款。超出部分属配套设施用房的,按照超出部分的建设工程造价的10%处以罚款;

2.地下室实际建筑面积小于规划许可建筑面积且无整改条件,按照减少部分的建设工程造价的10%处以罚款;减少的建筑面积为地下机动车库、非机动车库建筑面积的,须保证停车位数量满足规划要求。

(五)实际建筑层数符合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及其附图、附件要求,但实际建筑高度不符合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及其附图、附件要求的建筑项目,按照下列规则处理:

1.实际建筑高度超出(或低于)规划许可建筑高度的数值小于等于15厘米的,不予罚款;

2.实际建筑高度低于规划许可建筑高度的数值大于15厘米,当实际建筑高度低于规划许可建筑高度不足标准层高1/2的,按标准层的1/2建筑面积的建设工程造价的10%处以罚款;当实际建筑高度低于规划许可建筑高度介于标准层高1/2至1的,按标准层建筑面积的建设工程造价的10%处以罚款;其余依次类推;

3.实际建筑高度超出规划许可建筑高度的数值大于15厘米,不满足航空限高要求的,须予以整改;满足航空限高要求但不满足规划限高要求且无整改条件的,实际建筑高度超出规划许可建筑高度不足标准层高1/2的,按标准层的1/2建筑面积的建设工程造价的10%处以罚款;实际建筑高度超出规划许可建筑高度介于标准层高1/2至1的,按标准层建筑面积的建设工程造价的10%处以罚款;其余依次类推;

(六)改变建筑平面尺寸,误差值大于5厘米,超出或减少部分竖向总建筑面积,已经销售的,按照销售收入处以罚款;未销售的,由房地产评估机构进行评估,按照评估价处以罚款。

(七)建筑间距、建筑退界不满足成都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最小值且误差值大于5厘米,超出或减少部分竖向总建筑面积,已经销售的,按照销售收入处以罚款;未销售的,由房地产评估机构进行评估,按照评估价处以罚款。

(八)增加建筑层数,增加部分的建筑面积,已经销售的,按照销售收入处以罚款;未销售的,由房地产评估机构进行评估,按照评估价处以罚款。

(九)物管用房、社区服务中心、社区用房、文化活动中心、体育活动用房、公厕、垃圾房、门卫等配套设施,实际建筑面积符合规划条件、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及其附图、附件要求,涉及位置调整的,按照配套设施建筑面积的建设工程造价的10%处以罚款。

(十)其他违反规划许可要求的,如擅自增设门卫室、门厅等,按下列规则处理:

1.2010年9月1日前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建筑项目,按照增设建筑面积的建设工程造价的10%处以罚款;

2.2010年9月1日(含9月1日)后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建筑项目,增设部分为门卫室等配套设施的,按配套设施建筑面积的建设工程造价的10%处以罚款;增设部分为门厅等非配套设施,已经销售的,按照销售收入处以罚款;未销售的,由房地产评估机构进行评估,按照评估价处以罚款。

(十一)未按照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规定进行建设,经依法处理处罚后,直接办理《建设工程规划合格证》。

第七条(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进行建设的违法建设的处理)

对于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进行建设但具备补办规划审批手续的建筑工程,按照违法建设工程造价的5%至10%处以罚款。

第八条(其他违法建设工程的处理)

对其他违法建设按相关规定进行行政处罚。

第九条(工程造价的核定)

建设工程造价按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备案的建筑工程施工合同造价核定;若备案合同造价低于市建设工程造价管理站公布的房屋建筑工程建安造价最低控制指标的,其建设工程造价按房屋建筑工程建安造价最低控制指标执行。

第十条(评估等相关规定)

销售收入即销售均价乘以超出规划许可计容面积或建筑面积,销售均价按市房产管理部门提供的销售均价予以执行;评估价格包括相应的土地价格、建安成本、利润等。

房地产评估机构采取资质入围,随机抽取的方式确定。

第十一条(诚信管理)

凡被行政处罚的建筑项目,纳入城乡规划信用信息管理,按照《成都市规划管理局城乡规划信用管理规定》要求,对建设单位和建筑设计单位作出相应处理,并抄告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市工商行政主管部门。

第三章 违法建设处理处罚程序

第十二条(启动处理程序)

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发现建设单位涉嫌违法建设时,应当启动立案调查处理程序,自立案至处理完毕所需时间不计算在规划核实期限内。

第十三条(执法人员准则)

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在对违法建设进行调查时,应当指派两名以上执法人员。

规划管理执法人员受指派对违法建设进行调查时,应当向被调查人出示执法证件表明身份。

第十四条(回避)

承办案件的执法人员是当事人,或者是当事人的近亲属及与当事人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

当事人提出要承办该案的执法人员回避的,应当书面说明理由。经审查,确需回避的,应当调换执法人员。

第十五条(立案)

凡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违法建设,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作出立案决定:

(一)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四川省城乡规划条例》、《成都市城乡规划条例》及有关法律、法规的;

(二)属于城乡规划管理实施行政处罚的范围;

(三)属于本行政机关管辖的范围。

第十六条(调查、取证)

对于已立案查处的违法建设,承办人员应当进行现场调查,收集违法建设相关资料,做到认定违法事实清楚、证据确凿。

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在调查时,有权要求当事人及有关人员提供证明材料和涉嫌与违法建设有关的其他资料。

第十七条(询问笔录)

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及时通知违法建设法定代表人或者负责人到指定地点接受询问调查,法定代表人或者负责人可以书面委托有关人员接受询问调查。

询问笔录应当由被询问人复核并签字或盖章进行确认,并由参加询问调查人员签字或盖章。

被询问人无正当理由拒不接受调查询问或接受调查询问后拒不签字的,以及被询问人无法通知到的,执法人员应当在询问笔录上注明情况,视为调查询问结束。

第十八条(陈述权)

违法当事人对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调查的事实有陈述权,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听取当事人对事实的陈述,拒绝听取当事人陈述或听取了陈述但对陈述的重要事实情节及理由、依据不进行研究处理的,行政处罚决定不能成立。

当事人被告知陈述权后七日内,不向城乡规划主管部门陈述的,视为放弃陈述权。

第十九条(证据种类)

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实施行政处罚的证据有下列七种:

(一)书证。指用记载的文字或图画等来反应违法建设情况的材料,包括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规划条件、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及其附图、附件、房屋竣工规划测绘图、房屋竣工面积测绘成果报告等有关文件和图纸等;

(二)物证。指能够证明违法建设实施的物品或痕迹;

(三)证人证言。指证人就违法建设有关的事实情况所作的陈述和制作的询问笔录;

(四)现场勘查资料。指以现场踏勘、拍照、视频等方法录制的图像或者用电子计算机储存的资料用来证明违法建设事实的证明材料;

(五)当事人的陈述。指违法当事人就违法建设事实向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所作的陈述;

(六)鉴定结论。指相关技术鉴定部门运用专门知识、利用专门的设备和材料,对违法建设涉及的专门问题所作出的结论性意见;

(七)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调查取证的其他资料。

第二十条(处罚告知、听证告知)

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前,应当向当事人送达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告知当事人作出行政处罚的事实、理由、依据、具体处罚内容,并告知当事人享有的申辩权;依法需要告知听证权利的,应当送达行政处罚听证告知书或进行公告。

第二十一条(申辩权)

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对当事人的申辩理由进行认真复核,不得因为当事人申辩而加重处罚。拒绝听取当事人申辩的或听取了当事人申辩但不做研究处理的,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的行政处罚决定不能成立。

当事人对处罚决定有异议的,应当在三日内向本机关进行申辩或者提出申请听证。逾期不申请,视为放弃申辩或听证权利。本机关将依法作出行政处罚决定。

第二十二条(行政处罚决定)

当事人没提出异议的,违法建设事实清楚,根据影响城乡规划情节轻重及具体情况,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制作违法建设行政处罚决定书,行政文书应盖有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印章。

第二十三条(送达回证)

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在7日内将违法建设行政处罚决定书送达违法当事人。

第二十四条(行政处罚的执行)

违法建设行政处罚决定书依法送达当事人后,当事人自收到本处罚决定书之日起六十日内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的,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在行政处罚决定书法定起诉期限届满之日起三个月内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当事人到期不缴纳罚款的,每日按罚款数额的百分之三加处罚款。

第二十五条(结案与归档)

行政处罚决定执行完毕后,承办人员应当制作结案报告,经批准后结案,结案后整理资料归档。

第四章 附 则

第二十六条(解释)

本规定由成都市规划管理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七条(其他)

本市中心城区及天府新区成都片区直管区区域内公共管理、公共服务设施、市政交通公用设施、保障性住房项目和生产性工业项目的行政处罚,不适用于本规定。

第二十八条(实施)

本规定自2014年1月26日公布,公布30日后施行,有效期3年。原《成都市违法建设工程罚款暂行规定》(成规管[2006]74号)、《成都市规划管理局关于进一步规范建筑项目规划核实行政处罚的通知》(成规管(2012)54号)自本规定施行之日起废止。

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释义 篇2

本条规定了《实施办法》的立法目的和立法依据。

(一)立法目的

1.有效实施价格行政处罚。制定实施办法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要提高惩处价格违法行为的有效性。制定《实施》是从加大执法力度,提高处罚效率,扩大执法效果,震慑违法行为,防止事态迅速蔓延的需要出发,实现维护市场价格秩序、保持社会稳定的执法效果。

2.及时平抑市场价格异常波动。根据市场价格波动爆发快、波动时间短、有阶段性的特点,《实施办法》着重在平抑时常价格波动的及时性上作出规定。一是细化价格违法行为,为及时准确对价格违法行为判断、定性提供具体依据;二是简化行政处罚程序以体现从快原则;三是在法定处罚的行为、种类和幅度范围内作出从重适用的规定,极少制止违法行为,震慑和打击违法行为。

3.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稳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推动经济运行的力量是利益驱动,各种经济主体之间的利益得到充分尊重,是保持社会稳定的物质条件和前提。依法维护公共利益不受侵害,保持人民生活安定和社会稳定,是价格主管部门有效实施价格行政处罚的目的和必然要求。

(二)立法依据

《实施办法》的立法依据是《价格法》、《行政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等法律、法规,其法律位阶是部门规章。

第二条【释义】

本条规定了哄抬价格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是对《价格法》第十四条第(三)项的细化。

(一)哄抬价格行为

1.捏造、散步涨价信息,大幅度提高价格。以人为编造并且扩散虚假的涨价信息,导致市场价格信号导向错误,故意引起社会恐慌,推动商品和服务价格大幅度上涨的行为。

2.生产成本或进货成本没有发生明显变化,以牟取暴利为目的,大幅度提高价格。在短时间内以过高的价格获取明显高于社会平均利润,侵害其他生产者、经营中和消费者利益,以牟取暴利为目的,大幅度提高价格的行为。

3.在一些地区或行业率先的幅度提高价格。率先大幅度提高价格的特征是,带头推动商品和服务价格过度上涨,引导其他商品和服务价格的连锁响应,导致价格大幅度上涨。大幅度提高价格既反映在某一个或某一些经营者销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务的行为上,也反映在一些地区或一些行业中的商品和服务上。

4.囤积居奇,导致商品供不应求而出现价格大幅度上涨。经营者为了等待时机高价出售而故意把市场上比较稀缺的商品储存起来,破坏商品流通正常秩序导致商品供应短缺,推动商品价格大幅度上涨的行为。

(二)构成哄抬价格行为的具体提价或涨价幅度

《实施办法》规定由省级价格主管部门根据当地具体情况提出,并报请省级人民政府批准确定。这样规定能比较好体现对哄抬价格行为的定性和查处的及时性,照顾了各地具体情况。各省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作出决策,也与《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界定哄抬价格违法行为有关问题的复函》(发改价格135号)的规定保持衔接。同时,这个文件是征得全国人大法工委、最高人民法院和国务院法制办同意,并在实践中执行过的,所以,比较稳妥。

(三)法律责任

经营者哄抬价格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按照《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第五条的规定由价格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违法所得五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给予警告,可以并处2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或者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吊销营业执照。

第三条【释义】

本条是对《价格法》第十四条第(六)项变相提高价格行为的细化。

(一)变相提高价格违法行为

1.抬高等级销售商品或者收取费用。经营者将低等级商品和服务冒充高等级价格销售或者提供服务,实质是变相涨价行为。这种行为违反了按质论价、分等定价、优质优价、低质低价的定价原则。

2.以假充真,以次充好,降低质量。经营者将伪劣、过时商品或不符合国家标准的商品充当真的、应时的和符合国家标准的商品销售或提供服务,以降低商品质量或服务质量变相提高价格的行为。

3.偷工减料,短尺少秤,减少数量。经营者采取减少工艺和用工数量,减少商品有效成分和制造材料,短缺度量衡单位变相提高价格的行为。

4.变相提高价格的其他行为。有关法律、法规有规定,本办法没有列举的行为。

(二)法律责任

《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第六条规定,经营者变相提高价格的.,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违法所得5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给予警告,可以并处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或者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吊销营业执照。

第四条【释义】

本条规定是对《价格法》第四十五条的细化。

(一)地方政府和政府部门违反《价格法》的行为

1.超越定价权限和范围擅自制定、调整价格。根据《价格法》规定,地方政府和政府部门(包括国务院各部门)定调价格必须按照中央和地方定价目录为依据,重要的商品和服务价格报国务院批准。如果超越权限和范围擅自制定、调整价格,就属于价格违法行为。

2.不执行法定的价格干预措施、紧急措施。地方政府或政府部门如果不执行国务院或者省级人民政府依法采取的价格干预措施、紧急措施,属于价格违法行为。

(二)追究地方政府或政府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行政责任的主体

《实施办法》明确规定了上级政府或者政府价格主管部门是负责追究地方政府或有关部门违反《价格法》行为行政责任的主体;上级政府价格主管部门是负责提请有权机关给予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行政处分的主体。

(三)法律责任

1.地方政府和政府部门违反《价格法》应当承担的行政责任。《实施办法》规定追究行政责任由上级政府或者政府价格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并可以通报批评。责令改正违法行为,并通报批评属于声誉罚,对政府或者政府部门的声誉造成的影响通常比财产罚产生的后果更为严厉。

2.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应当承担的行政责任。由上级政府价格主管部门提请有权机关对违反法律和职务职责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给予行政处分。

第五条【释义】

本条规定是对《价格法》的第十七条规定的细化。

(一)行业组织应当接受政府价格主管部门的指导

行业组织是指经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同意,政府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机关登记管理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根据《价格法》规定,行业组织在进行行业内部价格管理时,应当带头遵守价格法律、法规和政策,加强价格自律,接受政府价格主管部门的指导。

(二)法律责任

《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国务院第250号令)第三十四条的规定“社会团体的活动违反其他法律、法规的,由有关国家机关依法处理;有关国家机关认为应当撤消登记的,由登记管理机关撤消登记”。《全国人大法工委关于请明确社会团体违反规定收费处罚权问题的意见》(法公字办〔〕1号)也明确,除会费以外,社会团体“构成价格违法行为的,依照价格法的规定处罚”。因此,行业组织有价格违法行为且情节严重的,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可以提请登记管理机关撤消登记。

第六条【释义】

本条规定本办法第七条、第八条、第九条、第十条到适用条件。

本条的立法依据是《价格法》第三十条和第三十一条。

第七条【释义】

本条主要解决应对价格突发事件的从重处罚问题。

(一)从重处罚的情形

本条的立法依据是《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第十五条。该条规定,经营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从重处罚:(1)价格违法行为严重或者社会影响较大的;(2)屡查屡犯的;(3)伪造、涂改或者转移、销毁证据的;(4)转移与价格违法行为有关的资金或者商品的;(5)应予从重处罚的其他价格违法行为。

(二)法律责任

依据《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第八条,经营者不执行法定的价格干预措施、紧急措施的,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违法所得5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可以处4万元以上4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

(三)从重处罚的原则

有三条:(1)在法定罚款幅度内应当从高适用;(2)行政处罚种类在两个以上的应当从重适用;(3)可以并处的应当并处。

(四)适用范围

适用范围即纳入价格干预措施或紧急措施范围的商品和服务,以及可能波及的相关商品和服务的价格违法行为。这样规定与《非常时期落实价格干预措施和紧急措施暂行办法》(国家发展改革委5号令)是一致的。5号令第七条规定“价格主管部门对纳入价格干预措施或者紧急措施范围的商品和服务,以及可能波及的相关商品和服务,应当加强市场供求情况和价格监测,”“市场价格可能出现异常波动时,要及时做出预警。”

第八条【释义】

本条主要解决应对价格突发事件的从快处罚问题。

依据《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程序规定》(国家计委令第13号),价格主管部门进行调查或者检查前,应当事先向当事人送达《检查通知书》;立案应当填写《立案呈批表》,同时附上相关材料,并由价格主管部门负责人审批;调主或者检查时,应当制作《检查登记表》;调查终结,执法人员应当提交《调查终结报告》;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前应当向当事人送达《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对情节复杂或者重大价格违法行为给予较重的行政处罚,应当由价格主管部门案件审理委员会集体讨论决定。

本条规定在不违反《行政处罚法》规定的前提下,对价格行政处罚程序作了最大限度的简化。《行政处罚法》关于行政处罚的程序规定主要有:行政机关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向当事人告知(第三十一条),但并没有规定必须书面告知;行政机关执法人员询问或者检查应当制作笔录,但没有规定必须制作格式文书(第三十七条);调主终结,一般案件由行政机关负责人作出决定,情节复杂或者重大违法行为给予较重行政处罚的案件由行政机关的负责人集体讨论决定,不存在包括行政机关内设处室负责人参加的案件审理委员会讨论决定(第三十八条)。

所以,根据本条简化规定,在出台价格干预措施、紧急措施时,对有关商品和服务价格进行监督检查,价格行政执法人员只要两人执法,出示证件,就可以进行调查、检查,发现问题当场立案,并口头履行告知程序。调查终结,对一般案件,价格主管部门负责人立即审查,及时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复杂、重大案件,由几个主要负责人集体讨论决定。

本条中“可以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是指依据《行政处罚法》第三十三条,违法事实确凿并有法定依据,对公民处以五十元以下、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处以一千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的行政处罚案件。“不当场收缴事后难以执行的”,是依据《行政处罚法》第四十七条规定。不当场收缴事后难以执行的情形,本办法没有作具体规定,有待将来根据立法实践予以细化。

第九条【释义】

本条规定的目的也是为了在保障落实价格干预措施、紧急措施时,从快实施行政处罚,迅速平抑市场价格异常波动。

本条第(一)、(二)、(三)项字面意思明确,易于理解。第(四)项“多收价款全部退还的”,是指经营者将因价格违法行为致使消费者或其他经营者多付的价款全部退还后,政府价格主管部门按照《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对其价格违法行为可以按没有违法所得予以处罚。

本条规定的是“可以”适用,不是“应当”适用。所以,它是一种行政应急性规定。目前本办法这条规定在常态下不能适用,在非常态下应当慎重适用。

第十条【释义】

本条规定主要是将责令限期退还程序与公告查找程序合并。

本条规定适用在非常实事求是体现从快实施行政处罚,在遵循“先退还后没收”的基本原则和必经程序的前提下,将责令退还与公告退还的程序合并。这样规定可以最大限度地缩短退还与没收之间的时间期限,使责令限期退还更具有强制性,既保证了行政执法履行了法定的程序,也实现了从快实施行政处罚的效果。

第十一条【释义】

本条规定了价格行政执法人员的法律责任。

对价格行政执法人员应当从快而不从快,应当从种而不丛重处罚以及滥用行政执法权力造成损害的行为,应当承担法律责任。体现了权力由法律规定,行使权力应当遵守法律,违法行使权力应当承担法律责任,有权必有责,权责必统一。这样规定对于促进行政执法人员依法行政,防止以权谋私,提高行政执法水平是十分必要的。

第十二条【释义】

本条规定了《实施办法》的解释权。

《规章制定程序条例》(国务院322号令)第三十三条规定“规章解释权属于制定规章的机关”、“规章的解释同规章具有同等效力”。本办法由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人办公会议讨论通过,由马凯主任签署第14号令。因此,本办法解释权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第十三条【释义】

本条是对实施办法施行时间的规定。

上一篇:煤矿风险分析研判报告下一篇:读《冬天里的春天》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