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读成都北改工程(精选2篇)
深度解读成都北改工程 篇1
规划快讯
美欲建造地下公园 阳光充足可种花草树木
综合国外媒体2月28日的消息,来自纽约市的两名建筑师丹·巴拉施和詹姆斯·拉姆塞向该网站递交了一份计划书,他们将公园的地址选在下东区威廉斯堡大桥附近一个废弃的电车终点站,预计公园面积约为6万平方英尺(约为5574平方米)。
为了建造这个公园,巴拉施和拉姆塞二人计划采用自行设计的日光收集系统,这种被称为日光分散器的设备会将地面的阳光分散开来照亮地下,还可以同时过滤掉会对皮肤造成伤害的紫外线。设计师计划在地下公园里铺设大面积的绿地,因此可以在里面种植花草树木,日光收集系统为园内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提供了足够的日光。未来在这个地下公园,当地的小贩可以售卖新鲜的农产品和美食,艺术社团可以举行展览、音乐会和其他类型的表演,纽约居民和游客则可以体验在地下逛公园的奇妙感受。 韩国开建“隐形塔”
近日,GDS建筑事务所发表声明称,他们将使用最前沿的视觉科技,在韩国仁川的青罗市建造一座特立独行的高塔。青罗城市塔的奇妙之处在于,从远处看,它只是一座造型前卫的高塔;而一旦你进入塔楼的内部,由于高塔表层覆盖的无数镜头会捕捉到反方向的场景,并折射到自身表层,所以你会觉得整座塔都消失了,感觉自己就像凌空站在半空中一样。
青罗城市塔高450米,造型就像一支插入天际的冰锥,它将毫无疑问地成为当地一个热门的地标建筑。底层的原始地基面积将超过14万平方米,包括了文化公园、表演中心、室内水上公园、儿童活动中心、零售商店、博物馆、体育场、健身中心等,而这所有的东西都将与青罗市风景秀丽的运河相连接。
在这座塔的设计中,设计者提出了教育同体验相结合的理念:游客在电梯的上升过程中,到达不同的高度时,周围的墙体转变成相应高度的世界上不同的建筑景观,游客似乎置身于真实的景观中。这并不是要代替真实的体验,而是激发人们去参观这些著名的景观,去体验其他地区的文化。
成都“北改”工程简介
一、改造区域
集中改造“四轴四片” 金牛区、成华区是重点
北改工程的规划区域为:东起新成华大道,西至西大街-金牛大道(老成灌路),南抵一环路(局部至府河),北至绕城高速金牛、成华北边界,总面积约195平方公里(含绕城高速内新都区部分区域),其中要集中对总面积约104平方公里“四轴四片”中金牛、成华区的重点区域实施改造。涉及新都区的北改工程范围,由新都区按“统规自建”的方式进行改造。
“四轴”是指金牛大道(即老成灌路,一环路至绕城高速段)、沙西线(一环路至绕城高速段)、川陕路(新华路口至绕城高速段)、新成华大道(一环路至绕城高速段)4条道路及两侧各200米的范围;“四片”是指凤凰山片区、大熊猫生态片区、火车北站片区、曹家巷片区。
二、投资计划
今年启动约200项目 总投资逾1500亿 初步统计,北改工程项目约360个,总投资约3300亿元。作为北改工程启动年,2012年成都市拟启动实施的项目约200个,总投资约1507.54亿元,计划投资200多亿元。其中,交通基础设施43个,总投资约138.34亿元;旧城改造项目14个,总投资约472.07亿元;城中村项目4个,总投资约138.4亿元;棚户区项目1个,总投资约40亿元;公建配套项目50个,总投资约104.34亿元;生态景观项目8个,总投资约28.46亿元;新建项目6个,总投资134.2亿元;其他项目74个,总投资约451.73亿元。
成都还确定了今年北改工程五大重点任务,包括北城规划、重点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旧城片区拆迁改造、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实施重大产业项目建设、加快生态环境和文态建设等。据了解,成都市将加快编制北城新一轮全面规划及产业发展规划,2月底前要完成北城基本情况的调查摸底,界定“新建区”“优化区”和“整治区”,分类制定“建新”“更新”“改旧”三种模式的改造方案。2月底前,还要完成北部城区发展规划,3月底前完成详细规划、城市设计以及城区交通、产业、文化、生态等专题内容。
三、基础设施建设
今年约建46.5公里道路 新建北站汽车客运站
北改工程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速度将加快。按照“8横10纵”的骨干路网规划,完善路网结构。2012年要启动总长约46.5公里、总投资约79亿元的道路、立交桥等基础设施建设。
这些项目包括:建设货运大道(沙西线至绕城高速,含货运大道下穿宝成铁路隧道、绕城高速与货运大道互通立交桥)、建设北路北延线(蜀龙五期,含三环路蜀龙路立交)、商贸大道北延线、绕城高速与沙西线互通立交等项目。
改造解放北路、老成灌路、交大路(含三环路交大立交)、熊猫大道、万石路(含万石路下穿宝成铁路隧道、万石路下穿绕城高速隧道)、二环路快速路、火车北站片区配套道路及节点等项目。
梳理并打通一批区域范围内的断头路,尽快完成2.5环金牛、成华段项目。
关闭荷花池汽车站,整合城北、五块石汽车站,新建北站汽车客运站。按照规划,尽快实施一批医院、学校、农贸市场等公建配套设施建设。
四、旧城改造
火车北站、曹家巷片区 大单位自主改造示范带动
在旧城片区拆迁改造上,北改工程将以成都铁路局、中铁二局、木综厂、五冶及省林业厅等大单位自主改造工程为带动示范项目,加快火车北站片区的改造进程;以华西集团自主改造、八里庄、二仙桥旧城改造为重点,加快曹家巷片区的改造进程;加快天回镇、洞子口的旧城改造工作,结合凤凰山机场的搬迁工作,推动凤凰山片区的旧场镇、旧街道、旧院落的整治工作。
五、产业升级
商品市场调迁3年见成效 绕城内不再布局任何批发市场
今年要启动商品市场、货运场站、物流服务站、仓储企业搬迁工作,对商品市场按照“绕城高速内不再布局任何批发市场”和“统筹规划、集中集约、引导外移、提档升级”的既定原则,实施“关闭一批”“改造提升一批”“转型一批”的模式进行调迁,把北改工程区域打造成中西部的商品批发物流高地、国际商贸物流中心、综合商社(会)和贸易总部聚集区、电子商务创新基地和特色商品价格发现中心。
商品市场调迁将以荷花池片区、火车北站片区、五块石片区、驷马桥片区、八里庄片区、川陕路、老成灌路沿线市场为先期调迁重点,力争3年见成效。同时,在新建区和改旧区,按照城市功能规划,聚集一批高端商业和现代服务业,初步形成北部城市级商业中心、火车北站商圈、各城市组团或板块的商业商务中心。
六、生态文态建设 打造最大都市绿岛 天回镇建文化地标 在北改工程生态环境方面,成都市将加快以凤凰山、天回山、虎头山为重点的北部“198”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充分利用该区域特有的山地、河流、湖泊、田园等自然景观和植物园、熊猫基地、北湖、保利198公园等主题公园,以及文化底蕴深厚、景观丰富、生物多样等特点,以健康绿道体系建设为抓手,连片打造山体、湿地、湖泊等城市生态空间,形成城市最大的都市绿岛,为全面建成“198”生态公园树立样板和标杆。此外,成都还将建成东风渠、沙河、三环路、熊猫大道生态休闲绿带,打造北城独特的亲水生态环境。
充分挖掘天回镇历史文化内涵,将天回场镇打造成集传统历史文化、民俗商贸为一体的文化旅游片区,形成具有川西特色的文化地标。运用昭觉寺丰富禅文化、茶文化底蕴,结合驷马桥、三洞古桥的历史典故,提升打造驷马桥片区的文化元素。运用大熊猫稀缺文化优势,打造国际大熊猫文化品牌。此外还要继续扩大欢乐谷、东区音乐公园等项目现代文化娱乐效应,努力为居民、消费者提供丰富的文化娱乐产品。
附件一:各区规划重点 金牛区:四轴八片
金牛区是成都北改工程的主要承载地。目前初步明确了推进北改工程的重点区域,具体为“四轴八片”。“四轴”为:川陕路、北新干道、沙西线、老成灌路四大发展轴;“八片”为:旧城改造五大重点片区(人民北路—火车北站片区、解放路—曹家巷驷马桥片区、沙湾路—铁二局西南交大片区、金牛大道—茶店子金牛宾馆片区、川陕路—天回旧场镇片区)和新区开发(北新干道—凤凰山片区、北新干道—国际商贸城片区、沙西线“198”片区)。
金牛区称,要把北城打造成为宜业宜商宜居更加宜人的现代化城区。该区要以打通断头路为突破,确保2.5环黄忠大道茶店子段今年6月底前全线贯通;积极促进人民北路直通连接三环路工程方案确定,尽快打通人民北路这一全市最大断头路。力争年内完成羊西线、解放北路、金牛大道综合整治改造工程,提升道路及沿线街区城市形象。 成华区:两区五轴七片
成华区北改工程东起新成华大道,南抵锦江府河段,西、北至金牛区交界,幅员约55.35平方公里。
“两区五轴七片”是成华区北改工程重点实施区域。“两区”,即沿地铁及出城通道沿线规划建设两个产业功能区。依托地铁1、3、7号线和火车北站等轨道交通优势,昭觉寺禅文化、茶文化和驷马桥、三洞古桥历史文化优势,以及熊猫基地、动物园、北湖、升仙湖等休闲旅游资源优势,打造红花堰昭觉寺文化旅游商贸功能区。依托地铁7号线、8号线和新成华大道等交通优势,成都理工大学、电子科技大学人才、科技和创新资源优势,以及成都东区音乐公园文化创意产业聚集效应,打造八里庄二仙桥创意总部商务功能区。
“五轴”即北部出城的五条主干道,分别是北新干道、川陕路、府青路-成绵高速、建设北路-蜀龙路、新成华大道。“七片”即重点实施的七大片区,分别是昭觉寺片区、红花堰片区、驷马桥片区、李家沱片区、八里庄二仙桥片区、猛追湾片区、凤凰山白莲池片区。 新都区:两廊两带三片多点
新都区北改工程重点区规划结构为“两廊两带三片多点”,将建立“一主四廊三轨”的空间布局和产业体系。
“两廊两带三片多点”,即北新“现代商贸”发展走廊、蜀龙“四态融合”发展走廊;毗河生态带、“198”生态带;大丰片区、北部商城片区、新都区“198”片区;多点则为重点项目、特色项目。新都将对接中心城区规划,以点串线、以线带面,重点沿“两廊两带”展开,建设好“三片区多点”。
“一主四廊三轨”中,一主为北部新城城市重点发展区,即新都老城、新城、北部商城和“198”四大片区;四廊为成彭“品牌提升”发展走廊、北新“现代商贸”发展走廊、蜀龙“四态融合”发展走廊、成青“两化互动”发展走廊;三轨则以延伸至新都的地铁1号、3号、5号线站点,建设大型城市综合体。 郫县:四轴三片
郫县“北改”范围西起老成灌路,东至郫县安靖镇东边界,北至绕城高速,南至金牛区北边界,面积约25平方公里,涉及人口约20万人。改造重点为“四轴三片”。四轴指老成灌路(金牛边界至绕城高速段)、校园路及校园路南延线(规划)、沙西线和金粮路及道路两侧邻近街区,三大片区指龙梓万片区、双铁站点片区以及安靖片区。
交通优先推动“一轨两路一点”建设。“一轨”:积极推动地铁6号线郫县延伸线建设工程,力争实现地铁进入郫县县城带动郫县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两路”:贯通校园路,直通3.5环,新增郫县进出城通道;打通金粮路,对接沙西线、增强横向联系。“一点”:启动沙西线与绕城高速互通立交建设。优化提升红光、犀浦、安靖片区对外交通承载能力与服务水平,进一步增强该区域交通可达性,提升交通区位竞争力。
产业倍增 强化“TOD站点经济”。强化“TOD站点经济”,加快双铁(成灌快铁、地铁二号线)站区综合开发建设。以犀浦双铁站点为中心,强化“TOD站点经济”发展模式,引进社会资金建设以站点为中心,集商业、办公、休闲、居住为一体的复合型城市综合体。
附件二:城北发展历程
2003年,北部新城的规划出台,城北在市民心中的形象曾经一度提升。但是整体城北的区域价值和定位却在8年的时间内被反复争论、迟疑甚至误读。
2003年 根据成都市城市绿地规划,城北拟打造成总面积15平方公里的国际休闲生态度假区。
2004年 “北部新城”规划正式提出和公开,城北新都将与青白江共同构成93平方公里、100万人的成都市“北部新城”。
2004年政府对沙河的改造结束后,沙河源已成为整个成都都极其罕见的适合居家的纯生态“新大陆”。
北新干道,这条跨越城北“天堑”的快速通道,2004年开建。
2005年 成都市政府正式批准成立城北家具产业园区,总投资100多亿,规划占地面积6平方公里。
2006年 蓝光、华宇、仁恒、万科纷纷在城北拿地开发,城北在售和在建楼盘总开发量已超过4000亩。
2006年,成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城乡统筹规划《成都市“198”地区控制规划》开始启动。
自2006年起,凤凰山片区划改造就被列入了议事日程。根据规划,凤凰山将整理出上万亩优质土地,建成一个可以容纳5万户的生态新城。
2007年 投资10亿元的成都北新大道正式通车,从一环路到北部新城区域驾车只需要十几分钟。
2007年,成都被批准设立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新都区抢抓这一机遇,按照“全域成都”的理念――全力打造北部新城、成都新区。
2008年,占地6500亩的保利·公园198布局城北,项目规划有2200亩郁金香公园、国际高尔夫场和五星级酒店,总建筑面积在200万平米以上。
2008年2月20日,成都市就已全面启动了包括北部新城的四大新城的建设,北部新城的轮廓也日渐清晰,财富城北成为人们持续关注的焦点。
2008年成都国际商贸城开工建设,建成后将成为中西部最大的现代化综合型商业流动中心。
2009年 万达集团与成都市金牛方面签订《成都金牛万达广场投资协议书》,该项目占地204亩,总建筑面积120万平方米。
2009年7月23日,成都蜀龙路。在隆重的仪式之后,蜀龙路四期正式通车。
凤凰山公园从2009年3月开建。
2010年 在城北2.5环区域,103亩、119亩、184亩的土地分别被中国铁建、华润置地、招商地产纳入囊中。
2010年,北部商贸城开建,城北专业市场外迁已提上议事日程,一些市场已经在规划市场集中发展区主动找地;亚洲最大的铁路集装箱中心站落户城北,在万科、保利、富力等大开发商先期进入后,龙湖、华润、绿地、瑞安、万达更是蜂拥而至。
2010年年底,2000余亩凤凰山公园竣工。
2011年 投入超过70亿的成都火车北站扩能改造工程进入实质施工阶段,预计在2013年建成后整体规模将扩大一倍。
2011年,城市中调战略进入实施期。作为成都崭新规划的13个城市功能区中唯一的商贸功能区。
2012年 成都“北改”启动。工程对东起新成华大道,西至西大街—金牛大道(老成灌路),南抵一环路(局部至府河),北至绕城高速金牛、成华北边界,总面积约195平方公里(含绕城高速内新都区部分区域)的区域进行统一规划,集中对总面积约104平方公里“四轴四片”中金牛、成华区的重点区域实施改造。
成都“北改”力争“一年出形象,三年见成效,五年大变化”,使城北区域产业现代化、形态国际化、环境生态化,还城北市民一个通畅城北、安居城北、宜人城北。
深度解读成都北改工程 篇2
1 第4章智能化集成系统
1.1 本章内容与2003版本的主要变化
(1)本章内容位置提前到了所有子系统的第一部分,体现了智能化集成系统(以下简称集成系统)在智能化系统体系中的总领性和重要性。本系统与设计标准中系统排序是一致的。
(2)本次修编把集成系统分为设备、软件、接口三个部分,并按照第三章中对软件、硬件、接口的进场检验规定分别进行进场检验。
(3)很多集成系统最终没能完成,其主要原因是接口功能没有实现,本次修编尤其强调了接口部分的检测和验收,为接口的实施质量提供了验收标准。
(4)集成系统功能检测分为主控项和一般项。主控项内容主要包括目前大部分实际工程的集成系统能实现的基本功能,比如数据监视、数据显示、数据存储、报警显示、报表处理以及联动控制功能等。
(5)在功能检测内容中对具体抽检比例和抽检点数做了详细的量化规定。
1.2 重点内容
1.2.1 接口的规定
接口可以按照成品方式提供,也可以针对项目编制。接口按照提供者分为被集成系统和集成系统提供的接口。
接口的检测分几个步骤,首先是在进场检验时要求按照第3.2.11条规定进行方式的接口(包括被集成系统和集成系统提供的接口)的质量控制;其次是检测各被集成系统(包括检测其提供的接口功能是否合格),检测合格后才能检测集成系统。最后还要按照第4.0.4条检测整体接口功能。所有检测都是需要依据接口技术文件和接口测试文件的规定来进行的。
第3.3.5条还规定了被集成系统接口检测不合格直接导致被集成系统和集成系统都不合格。不允许被集成系统忽略集成功能自主检测过关的现象发生。对集成系统本身也有检测要求,不要把自身原因推诿给被集成系统。这样将各自的责任分清,确保集成系统的功能最终实现。
这些内容都强调了被集成系统接口检测验收的重要性。
1.2.2 集中监视、储存和统计功能规定
此项功能是集成系统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项功能,详细规定了抽检比例和抽检数。
以大型公共建筑的智能化集成系统进行测算。大型公共建筑一般指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以上的办公建筑、商业建筑、旅游建筑、科教文卫建筑、通信建筑以及交通运输用房。对于2万平方米的公共建筑,被集成系统通常包括: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安全技术防范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公共广播系统、综合布线系统等。集成的信息包括数值、语音和图像等,总信息点数约为2000(不同功能建筑的系统配置会有不同),按5%比例的抽检点数约为100点,考虑到每个被集成系统都要抽检,规定每个被集成系统的抽检点数下限为20点。
20万平方米的大型公共建筑或集成信息点为2万的集成系统抽检总点数约为1000点,已涵盖绝大多数实际工程的使用范围,而且考虑到系统检测的周期和经费等问题,推荐抽检总点数不超过1000点。
1.2.3 报警监视及处理功能规定
考虑到报警信息比较重要而且报警点也相对较少,抽检比例比第4.0.5条的规定增加一倍。响应时间参数直接影响到报警及处理效果,因此在本次修编中提出,希望能够引起大家重视。
1.2.4 控制和调节功能规定
考虑到控制和调节信息点相对较少且功能非常重要,因此规定进行全检。响应时间这个参数直接影响到调节及控制效果,因此在本次修编中提出,希望能够引起大家重视。
1.2.5 联动配置及管理功能
与第4.0.7条类似,联动控制信息点相对较少且功能非常重要,因此规定进行全检。
2 第7章综合布线系统
2.1主要更改内容
考虑到国家标准的要求不应高于地方标准和行业标准,取消2003版《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中对质量要求高于GB 50312-2007《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的部分。另外,根据总体修编的要求,取消施工安装过程的规定。例如原第9.2.7条:9.2.7机柜、机架、配线架安装,除应符合GB/T 50312第4.0.1条的规定外,还应符合以下要求:
(1)机柜不应直接安装在活动地板上,应按设备的底平面尺寸制作底座,底座直接与地面固定,机柜固定在底座上,底座高度与活动地板高度相同,然后铺设活动地板,底座水平误差每平方米不应大于2mm(综合布线机柜重量一般满足地板载荷1000kg/m2)。
(2)安装机架面板,架前应预留有800mm空间,机架背面离墙距离应大于600mm (建筑物弱电间形式多种多样)。
2.2 链路和信道
在工程实践中,发现很多从事建筑智能化设计和施工的人员不清楚链路和信道的区别,特说明如下:
链路:主要是布线时完成的电信间配线架到房间插座的那一部分。
信道:最终用户使用的完整链路称为信道。
CP点:为了适应今后经常性地移动、增加和变更信息点,而又无须重新布设连至楼层配线架(FD)的所有水平线缆,我们可以在水平子系统(GB/T 50311-2007中也称配线子系统)内设置一个靠近办公区域的集合点(CP点),给重新配置信息点带来更多的便利。
综合布线系统铜线缆的信道:综合布线系统铜线缆的信道最长为100m,配线(水平)缆线最长为90m,跳线最长为10m。布线连接方式分为信道和永久链路。信道和永久链路划分如图1所示。
2.3 检测合格判据
本章与其他章节的最大不同之处在于自检合格能否判定为合格,本章与国家标准GB 50312-2007《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的规定是协调统一的。补充说明如下:
(1)综合布线系统验收前应自检完毕,检测全部合格为自检合格;若自检后无法修复的链路、信道或不合格线对数量有一项及以上超过被测总数的1%的,或有一条及以上光纤链路、或信道无法修复的,应判为自检不合格;整改后重新自检。
(2)考虑到一般工程综合布线点位较多,检测的费用较高,若自检合格,业主和监理认为自检结果真实可靠,不强制规定抽检,可认为系统合格。
(3)业主和监理认为有必要抽检的,抽检比例应大于10%。被抽样检测点(线对)不合格比例不大于被测总数1%的,抽样检测应判为合格,且不合格点(线对)应予以修复并复检;被抽样检测点(线对)不合格比例大于1%的,应判为一次抽样检测不合格,并应进行加倍抽样,加倍抽样不合格比例不大于1%的,抽样检测应判为合格;不合格比例仍大于1%的,抽样检测应判为不合格,且应进行全部检测,并按全部检测要求进行判定。
3 第11章有线电视及卫星电视接收系统
3.1 系统介绍
有线电视传输网络目前已广泛采用光纤同轴电缆混合(HFC)网络结构。根据我国广播电视数字化、网络化发展的需要,考虑到国内急剧增长的数据业务推动下的社会信息化发展,有线电视HFC网络应实施升级改造以适应由模拟向数字技术体制的过渡、单向广播向双向传输方式的转变及单一业务向多业务功能的拓展要求。
有线电视系统的分类方法如下:
(1)按系统规模大小分类,可分为:
A类:用户数10000户以上,传输距离1000m;
B类:用户数2000~10000户,传输距离500~1000m以上;
C类:用户数300~2000户以上,传输距离500m以下;
D类:用户数300户以下,单幢楼无干线系统。
(2)按频道范围分类,可分为:
VHF频段共享天线电视系统,仅限于VHF频段1~12频道间隔传输;
全频道共享天线电视系统,仅限于VHF、UHF频段内的电视信号传输;
300MHz内邻频传输系统,仅限于VHF频段内1~12频道邻频传输;
300MHz内增补频道传输系统,增补A、B两个波段;
860MHz邻频传输系统。
(3)按传输方式分类,可分为:
A:同轴电缆单向传输;
B:同轴电缆双向传输,
C:用光缆传输信号。
(4)按传输网络结构分类,可分为:
A:按树枝形结构布线,连接用户方便,较经济;
B:按星形结构布线,由中心向四方传输,有利于计算机控制。星形结构一般采用光纤传输,而且双向传输提供了更大的灵活性;
C:按树一星混合结构布线,既考虑了目前正在建设的电缆电视系统的需要,同时也为今后更新改建为光缆传输、双向传输、数据传输提供方便,今后若需改建,只要更换某一段干线就可以了。
3.2 工程实施中的要点和说明
根据第3.2.1条对于工程实施过程的质量控制,主要是对填报工程资料的检查,因此要求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对于工程资料的填写要及时准确,便于记录工程实施过程。
第11.0.1条提出对于有线电视及卫星电视接收系统工程设备及器材的进场验收应按本规范第3.3.4和3.3.5条的规定执行,并应检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或有资质检测机构颁发的有效认定标识。
相关的主要材料及器材要求应执行《广播电视设备器材入网认定管理办法(2004年)》的规定,包括下列器材:有线电视系统前端设备器材;有线电视干线传输设备器材;用户分配网络的各种设备器材;广播电视中心节目制作和播出设备器材;广播电视信号无线发射与传输设备器材;广播电视信号加解扰、加解密设备器材;卫星广播设备器材;广播电视系统专用电源产品;广播电视监测、监控设备器材;其他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进行入网认定的设备器材。另外,有线电视设备也应属于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强制入网认证的广播电视设备。
3.3 系统检测
系统检测条件应符合第3.3.2条的记录齐全且合格。在系统检测前,应根据第11.0.2条把标准测试点选好。
11.0.2对有线电视及卫星电视接收系统进行主观评价和客观测试时,应选用标准测试点,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系统的输出端口数量小于1000时,测试点不得少于2个;系统的输出端口数量大于等于1000时,每1000点应选取(2~3)个测试点;
(2)对于基于HFC或同轴传输的双向数字电视系统,主观评价的测试点数应符合本条第1款规定,客观测试点的数量不应少于系统输出端口数量的5%,测试点数不应少于20个;
(3)测试点应至少有一个是位于系统中主干线的最后一个分配放大器之后的点。
系统检测时,应按照附表C.0.6有线电视及卫星电视接收系统子分部工程检测记录进行相关功能的检测,并按要求将记录填写入该表。具体的相关系统检测的要求和判断依据,执行相关的规范条文。
3.4 竣工验收
有线电视及卫星电视接收系统竣工验收时,应按照第3.4 节分部(子分部)工程验收程序进行。
4 第12章公共广播系统
4.1 系统介绍
根据国家标准GB 50526-2010《公共广播系统工程技术规范》的规定,公共广播包括业务广播、背景广播和紧急广播。业务广播是指公共广播系统向服务区播送的、需要被全部或部分听众收听的日常广播,包括发布通知、新闻、信息、语声文件、寻呼、报时等。背景广播是指公共广播系统向其服务区播送渲染环境气氛的广播,包括背景音乐和各种场合的背景音响(包括环境模拟声)等。紧急广播是指公共广播系统为应对突发公共事件而向其服务区发布的广播,包括警报信号、指导公众疏散的信息和有关部门进行现场指挥的命令等。
公共广播系统要以设计的具体分类和设计要求为依据进行相关的检测和验收。
4.2 工程实施中的要点和说明
根据第3.2.1条对工程实施过程进行质量控制。本章中还专门设置了强制性条文第12.2.4条。
12.2.4当紧急广播系统具有火灾应急广播功能时,应检查传输线缆、槽盒和导管的防火保护措施。
[条文说明]
为保证火灾发生初期火灾应急广播系统的线路不被破坏,能够正常向相关防火分区播放警示信号(含警笛)、警报语声文件或实时指挥语声,协助人员逃生而制定本条文。否则,火灾发生时,火灾应急广播系统的线路烧毁,不能利用火灾应急广播有效疏导人流,直接危及火灾现场人员生命。
GB 50526-2010《公共广播系统工程技术规范》中第3.5.6条和GB 50606-2010《智能建筑工程施工规范》第9.2.1条第3款均为强制性条款,对火灾应急广播系统传输线缆、槽盒和导管的选材及施工做出了规定,本规范强调的是其检验。
[技术要点]
在施工验收过程中,为保证火灾应急广播系统传输线路可靠、安全,该传输线路应采取防火保护措施。防火保护措施包括传输线路中线缆、槽盒和导管的选材及安装等。
[实施与检查]
火灾应急广播系统传输线路应满足火灾前期连续工作的需要,实施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明敷时(包括敷设在吊顶内)应穿金属导管或金属槽盒,并在金属管或金属槽盒上涂防火涂料进行保护;
(2)暗敷时应穿导管,并应敷设在不燃烧体结构内且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30mm;
(3)当采用阻燃或耐火电缆时,敷设在电缆井、电缆沟内,可不采取防火保护措施。
4.3 系统检测
系统检测条件应符合第3.3.2条的“记录齐全且合格”。本系统检测时,还要依据第12.0.3条的要求进行测量,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性。
12.0.3公共广播系统检测时,应打开广播分区的全部广播扬声器,测量点宜均匀布置,且不应在广播扬声器附近和其声辐射轴线上。
系统检测时,应按照附表C.0.7公共广播系统子分部工程检测记录进行相关功能的检测,并按要求将记录填写入该表。具体的相关系统检测的要求和判断依据,执行相关的规范条文。
4.4 竣工验收
公共广播系统竣工验收时,应按照第3.4节分部(子分部)工程验收程序进行。
5 第13章会议系统
5.1 新增系统介绍
第13章会议系统为新增章节。
随着社会发展进步,人们对开会的形式和效果要求越来越高,多媒体会议系统逐渐成为智能建筑中一个重要的子系统,且工程额度较大。会议系统专业性较强,涉及声学、光学、建筑材料学等多种技术融合,因此该系统的建设和检测都相当复杂,2003版标准中无《会议系统》章节,缺乏对会议系统验收工作的指导与约束。
增加本章节的意义在于:与GB 50314标准保持一致的同时,规范目前多媒体会议系统的检测环节,保障会议系统的工程质量。
会议系统的范围包括会议扩声系统、会议视频显示系统、会议灯光系统、会议同声传译系统、会议讨论系统、会议电视系统、会议表决系统、会议集中控制系统、会议摄像系统、会议录播系统和会议签到管理系统等。
5.2 重点内容
5.2.1 系统检测前的规定
本章规定会议系统检测前要先进行电源检测和建声检测。
电源检测:会议系统的音源和视频源的质量决定了会议系统的效果,微小的干扰都会降低音质和画质,而音视频信号都是易受到电源干扰的信号,所以会议系统务必要保证电源质量。
建声检测:建声环境指标对会议系统的影响有时候是致命的。建筑设计有缺陷的话,就会造成声场的缺失、声音的浑浊不清等结果。所以在会议系统的电声检测之前,要先检测建声环境符合要求。
此条内容强调了会议系统检测前要先进行电源检测和建声检测的重要性。在实际的会议工程项目中,因建声设计失败而导致会议系统工程效果较差的例子非常多,因为建筑结构和材料对会场的音效有非常大的影响,一旦存在建声设计缺陷,是无法通过电声设计来弥补的。
5.2.2 系统检测规定
(1)检测内容的规定
会议系统的检测分为功能检测和性能检测两类,需根据设计要求进行逐项检测,确保功能项和系统性能都能满足设计要求。
(2)检测方法的规定
系统性能检测有两种方法:客观测量和主观评价,客观测量采用的是专业测量仪器工具,主观评价以人们现场感觉来评价,语言信息靠人耳试听、图像信息靠视觉感知、整体效果需通过试运行来综合评判,具体采用哪种检测方法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选择。
音视频的检测允许采用客观测量或主观评价两种方式,因为客观测量需要非常专业的测试工具和测试人员,所以在本标准中并不强制客观检测,如果主观评价音视频的效果符合设计要求的话,也是可以作为检测结论的。
5.2.3 本章编制基本思想
由于会议系统的专业性较强,需要专业的检测工具和检测方法,GB 50339-2013中主要对会议系统应检测的内容进行规定,而检测方法与合格判据则以会议系统的相关专业国家标准为遵循标准。引用的标准有:GB/T4959《厅堂扩声特性测量方法》、GB/T 50525《视频显示系统工程测量规范》、GB 50524-2010《红外线同声传译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6 第14章信息导引及发布系统
6.1 系统介绍
随着现代科技不断发展,数字显示技术应用将无处不在,信息导引及发布系统的应用范围广阔。在公共广场、飞机场、火车站、港口码头、工厂、会展中心、会议中心、写字楼、金融机构、商业零售场所及学校等都广泛应用。对相关的需要应把相关信息传递给受众,使人们能够及时准确地了解相关的信息。信息导引及发布系统由播控设备、传输网络、信息显示屏(信息标识牌)和信息导引设施或查询终端等组成。信息导引及发布系统的检测和验收要根据设计要求进行。
6.2 工程实施中的要点和说明
根据第3.2.1条对工程实施过程进行质量控制。
6.3 系统检测
系统检测条件应符合第3.3.2条的记录齐全且合格。本系统检测时,要依据第14.0.2条的要求进行测量和主观评价,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性。
14.0.2信息导引及发布系统检测应以系统功能检测为主,图像质量主观评价为辅。
在信息导引及发布系统检测时,系统设计的的功能检测是客观的和主要的,图像的质量主观评价为辅。
系统检测时,应按照附表C.0.9信息导引及发布系统子分部工程检测记录进行相关功能的检测,并按要求将记录填写入该表。具体的相关系统检测的要求和判断依据,执行相关的规范条文。
6.4 竣工验收
信息导引及发布系统竣工验收时,应按照第3.4节分部(子分部)工程验收程序进行。
【深度解读成都北改工程】推荐阅读:
文本解读要有深度09-01
市场营销专业深度解读07-26
国考行测备考:副省级常识判断深度解读10-09
深度渗透10-14
深度服务05-09
深度覆盖05-12
课程深度05-13
深度预测05-14
不同深度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