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模式

2024-05-25

深度模式(共12篇)

深度模式 篇1

网络新闻深度报道的特点

与传统媒体一样,网络深度报道强调在解释新闻事件的过程和联系中具备全面与深刻的意义。它依托于新媒体平台化的大趋势,借助了其综合性强、立体开放的特性而全面丰富地展示事件的前因后果,并最终揭示事件或人物深层次的社会影响。从某种程度上来上讲, 这是一种更为高级、更能深入人心的深度报道形式。

1.多维度

传统媒体的深度报道采用单一的媒介表达方式,不同于此,网络新闻的深度采写是对传统表现手法的全方位综合,它不仅采用文字、图像,甚至也借助到视频动画的配合来充分地展示新闻事件全貌。在遵循合理性的前提下,打破了传统媒体单一的表现手法,即凭借文字、声音、图像等独立手段来组织深度新闻报道的方式,而创造了一种多维度、多方面融合的重要形式。

2.动态性

网络深度报道对于事件的不断跟踪呈现了比传统媒体更加全面、迅捷的态势。如新浪新闻以“责任的力量”为主题对于2012年两会的专题报道,分动态、策划、访谈与互动四个频道,对于两会各个时段的信息进行了详细而全面的报道与分析,并随着两会召开的不同时段进行实时更新。通过深度报道,受众看到的是一个全部事件的连续性过程,包括事件的背景即现象背后的本质真相。最终而攫取到对这一事件全面、动态、生动的了解。事件本身最具力量,而动态的事件是这种力量的绽放。

3.开放性

受众在网络新闻的深度报道下,成为可以自主选择报道内容的主体。他们主动对于信息真伪进行辨识,较之于传统媒体的受众更具有广泛的参与性。而实际上,受众的参与内容是对报道主旨的一种新型解读。这种开放性是对传统新闻模式的延展,它号召更多的声音、力量推进整个事件的进程,影响乃至促进事件的发展与结果。这种开放性,是在当今“急流转弯”式媒介融合局势里新闻报道不可或缺的条件。

网络新闻深度报道的改革策略

为了增强网络新闻报道的权威性与客观公正性,应当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首先,在策划一个网络新闻专题时,应当给予版面清晰而生动的表达。这就需要网络编辑对于设置专题的导航系统, 具有清晰而条理的逻辑思维,追求真善美、新闻客观规律以及事件发展动向的理念,以及强烈的新闻敏感思维。举例来讲,运用制作好的导航图,丰富了页面的可看性、逻辑性,也能更好的引领受众,传递新闻网站的信息要旨。

其次,重视与受众的互动。比如评论,通过客观评论,我们对事件的跟进将产生更加深刻的剖析,值得思考的是,很多评论群中的网友评论只限于“网友”本身的互动交流,只是单一地借助了新闻媒体所提供的狭隘的意见表达平台,而在交流上给予的关注更少。忽视了最终对于新闻事件的反馈。很多有价值的意见被淹没在编辑的梳理和后来居上的评论。削弱了网民提供的反馈 意见的有效性。这其实要求编辑的组织以及时反馈和回应,从而形成传媒和受众的有效互动

再次,增强与传统媒体的互动, 学习传统媒介的深度报道经验。传统媒体的优势在于其权威性,尤其做到了新闻观点和立场的不偏不倚、公正中立。网络深度报道基于以上考虑,要更多的与传统媒体互动,利用传播空间的延展性,更多地嫁接传统媒体的内容。将传统媒体的优势转化为新媒体的声音与力度,这样,有利于将自身所持有的观点与传统媒体的深度解答达成一致,在避免观点偏激的同时尽可能拓展的新闻视角。具体操作在于:将纸质媒体关于某个新闻报道的网络版或将广播电视关于这条新闻的音频和视频用超级链接安排在页面上。可操作性很强,一方面是对新媒体信息整合能力的体现,同时也提高了新闻的权威性和公正性,有效掩盖了新媒体因时效性过强而导致深度客观不足的弊病。

通过本文的简要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随着网络媒体在社会生活与新闻报道中扮演着日趋重要的一环,它尚且需进一步提高新闻传播的质量,在追求技术优势的同时而不忘对于内容深度性的探索与改进,也从更加人文的角度来重视受众对新闻产品的深层次需求。提升新闻媒体竞争力与品牌影响力。我们企盼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新 闻媒体觉悟的进一步提升,网络深度报道这种对新闻内容深度加工的报道模式,必将成为网络媒体在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砝码。

摘要:“网络新闻”,简言之,以网络为载体的新闻。伴随1994年4月中国接入互联网,杂志《神州学人》成为中国首家网络媒体。网络新闻时效性强、多维度、互动性强等特点,早已在很大程度上突破传统意义的传播模式,让受众在短时间内获取大量信息。而它的深度报道在不断吸取传统新闻业务经验的同时,也在逐渐形成自己别样的风格与特色。

深度模式 篇2

多年来,软件学院充分利用软件园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不断探讨应用型大学的教育特点,与周边企业深度合作,专业渗透,研究和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教学改革,强化学生岗位技能和职业素质的培养,以“让IT专业学生有尊严地就业”为底限,努力推动学生高质量就业。目前我系已有东软睿道、日立华胜、纬库软件、潍科软件、环球软件等稳定、紧密的学生实训基地十四个,基地基本满足各专业的实训要求。现将近期校企合作工作总结如下:

一、结合专业建设,选择对口优秀企业进行合作。

在合作企业的选择上,我系就学生近五年就业单位所在地域和生源地地域进行调研,将合作企业选定落实在以济南、青岛、潍坊等地为主的知名企业上,展开了一系列的长期、紧密合作。下一步我们将就惠普-济宁国际软件人才及产业基地建设问题,针对我系鲁西南学生居多的现状,提前开展活动,及早打开局面。

二、校企深度合作,共同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

1、IT技术发展迅速,人才培养方案必须每年都得调整一次,而在IT行业,新技术的应用往往首先是在企业,基本上是“企业拉动高校”。所以我们今年在修订人才培养计划的时候,先后到东软睿道、日立华胜、潍科软件、环球软件、纬库软件等多家企业与一线工程师、人力总监进行座谈,了解目前行业发展动态、技术架构等等全方位的信息,然后由系部专业老师进行人才方案的修定,最后再由企业一线工程师进行审核、把关,好的人才方案就是在这样的不断修改与审核的过程中形成的。

2、每学期的开始,在核心专业课程的教学上,我们都会组织任课教师与企业一线工程师进行“思想碰撞”,就一线开发所需的核心技术点进行指导,并于每学期开设课程设计,以企业的实战项目为载体,以企业工程师为主,系部专业老师为辅共同指导学生完成。

3、得益于寿光软件园的便利条件,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上,安排老师利用空余时间到潍科软件、环球软件、潍大软件等合作企业进行挂职锻炼,参与企业实际项目的研发,进行课题研究,加速了“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挂职锻炼的老师也将ISO9001及CMMI管理理念有效地融入到教学管理中,也将企业一线的研发经验带到了课堂,丰富了课堂教学,让学生在教室也能了解行业前沿知识。

4、充分与企业合作,与企业共建实验室,组建学生”创新创业创意”团队和数字媒体团队。目前我系与工信部软促中心共建物联网实验室工作进展顺利;与潍科软件、环球软件共建的数字媒体等创意团队已投入工作,选拔了最优秀的企业工程师、最优秀的专业老师和最优秀的学生三方共同组成,努力打造“精品工程团队”,瞄准国内、省内大学生高水平学科竞赛,力求取得佳绩。

5、与企业的合作上,我系加强学习、思考、时间和总结,充分借鉴青岛理工大学、山东师范大学等优秀学院的合作经验,通过与东软睿道等知名企业合作,充分借助“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内容,将校企合作深入到教学中,目前已形成了基本的定式:

大一企业认知:学生到潍科软件、环球软件、潍大软件等企业进行实地参观,了解企业文化;系部邀请企业工程师、老总到系部讲座,让学生了解行业现状,专业前沿知识,并对学生进行生涯规划,指导学生就业创业。

大二技能强化:大二开始每学期都会邀请企业工程师到学校对学生进行为期两周左右的专项培训和课程设计指导。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短期实训,目前我系大二本科的多名学生通过实训,已经能独立完成四五千块钱的网站制作,受益良多。大三大四阶段实训实习就业:学生实习学年,我们通过各种渠道,推动学生高质量就业,并邀请企业工程师参与指导学生毕业设计,邀请企业人力总监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

6、充分与合作单位沟通,在系部设立“纬库奖学金”用来帮助家庭困难学习优秀的学生,同时各合作单位也多次冠名、赞助学院、系部社团活动。邀请了潍科软件李有志等三名项目经理对系部学生就APP、Java、NET三个方向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免费培训。邀请了东软睿道工程师和环球软件工程师免费对学生进行为期两周的课程设计指导,效果良好。

三、积极联系用人单位,多渠道推动学生高质量就业

学生实习年,系部积极与合作单位沟通,“走出去,请进来”,与省内外相关企业联系,邀请企业到系部进行专项见面会,努力为学生提供就业岗位,2014年的目标就是为学生提供200%的就业岗位,保证学生高质量就业,同时严格校企合作质量保证体系,力推学生到国内外大型IT公司就业,到500强企业、知名网站就业。

消费金融模式及风险深度报告 篇3

中国人民银行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消费性贷款规模为10.44万亿元,2013年为12.98万亿元,2014年则达到15.38万亿元,2015年达18.96万亿元,约占中国整体信贷规模的18%。

在过去的5年中,消费贷款以平均每年20%以上的速度递增。按照最保守的假设,未来至2020年,若以年均10%的增速增长,消费贷款总规模会达到30.53万亿元。

假设房贷维持2015年占比75%不变,则房贷贷款规模将从2015年的14.22万亿元增长至27.48万亿元,而其他消费贷款规模则将从4.74万亿元增长至7.63万亿元,增量达2.89万亿元。

这近3万亿元的增量市场将是消费金融公司、互联网金融公司以及传统信用卡机构争相抢占的巨大蛋糕。我们再保守假设25%的市场会由互联网金融公司分得,那么则会有近7500亿元的增量市场被上述选手收入囊中。

台湾、韩国消费金融崩盘警示

第一个警示来自韩国信用卡风波。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韩国政府力推国内经济结构调整,由出口导向型经济转为内需驱动调整型经济。在该政策的影响下,韩国政府从1999年开始大力推动信用卡产业的发展,以此带动消费(此状况与国内当下相似)。

经过三年,韩国成为亚洲最大的信用卡市场,发卡总量突破1亿张,15岁以上人口人均拥有4张信用卡,信用卡债务总额膨胀到国内生产总值的14%。发卡机构同质化竞争,竞相提供无息分期付款服务,降低申请者信用审核门槛,甚至到了无门槛的程度。据调查,韩国有27.4%的无家可归者拥有各种信用卡。

在如此病态的增长中,信用卡的确推动了韩国经济的发展,2001年韩国消费内需占总需求的75%,比1998年的20%提高了55个百分点。但好景不长,2001年开始,韩国信用卡逾期率大幅上升,从2001年的3.8%上升到了2003年1月末的11.1%。最终,信用卡市场崩溃,韩国最大的信用卡公司——LG集团下的LG信用卡公司资金链断裂,接受了16家银行45亿元的救援及母集团的3.2亿美元注资才避免破产。包括LG、三星、友利银行在内的韩国8家主要信用卡公司,总共亏损34.6亿美元。据估算,韩国信用卡的呆账高达54.8亿美元,有382万人被列入信用不良者名单。

第二个警示是中国台湾的双卡风暴。台湾的消费金融市场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迅速增长。从1987年到2006年,台湾信用卡流通卡数量每年以27.85%的速度快速增长。2005年8月,流通卡数量最高曾经达到4566万张:按台湾2300万人口计,人均持卡1.7张;按有持卡资格的1100万人计,人均持卡3.6张;按900多万持卡人计,则人均持卡4.4张。

信用卡授信金额也在迅速膨胀。从1998年到2005年,循环信用余额年平均增长速度达到21.73%,其中最高峰的2005年11月曾经达到4953亿元新台币。然而,2005年开始,台湾爆发卡债危机,不良比率从2005年年末开始上升,由2.22%上升至2006年5月最高峰的4.98%。

2006年,台湾45家信用卡发行机构的信用卡收入为772亿元新台币,冲销坏账金额达1163亿元新台币,这意味着当年信用卡收入不足以对风险进行补偿。

一个国家或地区,如果消费金融行业发展迅速,到达一定阶段后——一般是信用卡占比经济规模10%以上,持卡人士人均持有4张信用卡,同业竞争恶劣导致门槛放松等——会有很大概率出现信用卡危机。重则大小信用卡机构洗牌清盘,剩下背景雄厚的信用卡公司;轻则全行业亏损,小型公司出局。

由此参照中国大陆,2015年消费信贷规模为18.96万亿,约占GDP(67.67万亿)的28%,人均持卡0.4张。北京、上海信用卡人均拥有量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分别达到1.70张和1.33张,离危险的水平还有很大距离。

但如果出现国家性大力推动消费金融发展、中小银行放开信用卡业务、人群准入放宽、同业竞争恶劣等情况,中国消费金融崩盘的风险将有可能提前到来。

哪些互联网消费金融公司在抢占市场

1.掌握亿量级用户消费场景的公司

如淘宝/天猫、京东、携程、去哪儿和唯品会等。它们无一例外地把控了上亿量级用户的消费场景交易,如果决定开展自己的消费金融业务,只需要增加白条支付功能即可。

它们的竞争优势十分明显:可计算为零的获客成本;用户基数大,能低成本地迅速上十亿级贷款余额规模;独特历史数据源,样本大,可用机器模型做风控,风控成本低;可控制交易支付环节,抵御信用卡等竞争对手;集团资金,信用足,资金成本低;业务本身可以不盈利,可促进主营业务增长;金融产品空间大,未来也许也能发虚拟信用卡。

2.大用户量的支付公司

第一梯队是微信支付和支付宝,第二梯队是百度钱包以及未来的华为支付、小米支付等手机支付。

它们都为覆盖千万级别以上用户量的支付应用,贷款规模容易上量,有独特的用户数据源可机器建模风控,还有集团低成本资金支持以及发虚拟信用卡的想象空间。但是大用户量的支付公司控制不了交易环节,需要与其他支付公司或者信用卡直接竞争,其获客成本也会相应增加,需要主动去激活用户使用其金融产品。

在这类公司里面,微信支付和支付宝是所有消费金融公司都必须要面对的竞争对手。如果未来政策放开信用卡业务,微信及支付宝会迅速成为发卡量过亿的最大信用卡/消费金融公司,将在分期业务及现金贷业务领域直接占据最大的竞争优势。

3.特定场景的分期电商

nlc202309091549

最显著的代表为分期乐、趣分期等,以分期服务切入特定的人群或场景,核心点在于是否有足够大的客群迅速支持其做大贷款规模,以及未来能否控制交易场景,抵御其他竞争对手。

以切入学校的这几家公司为例,它们可以避免信用卡竞争。原因有三:政策限制银行信用卡对学生发放;学生无收入及信用数据,银行信用卡模型无法直接应用;可以争抢成为最大的学生电商。

但这类电商做大后还会面临盈利问题。其风控及催收体系偏线下,风控成本比纯线上机器模型高不少;同类竞争对手之间存在价格竞争,坏账较高,供应链管控及资金成本较高。这些因素都可能导致其不盈利,最后能存活的必然是同类竞争后整体效率较高者,甚至是行业内合并后形成的寡头。

4.B2B2C模式的分期公司

这类公司的共同特点是需要招揽渠道商家,通过商家向终端消费者推广其分期服务。这里面的创业公司十分之多,竞争也最激烈。

线下3C产品分期,如捷信、买单侠等。其难点在于线下商户体系的发展与风控,以及后台筛选用户以及定价的风控实力,缺一不可。

教育/医疗/旅游等服务类分期,比如旅游分期里面的呼哧旅行、首付游,教育分期的蜡笔分期、学好贷,医疗领域的美分期,综合多品类如米么金服。目前为止,还没有单一服务类分期公司能跑起量。相比3C标准品,在教育/医疗/旅游领域,每家商家提供的服务都是非标准化的,需要针对不同商家不同服务逐一开发定制分期方案,开拓商家的速度较慢,服务型商家还有卷款跑路的风险,市场不如3C普及和高频,行业毛利高低也会影响分期业务的开展。

住房分期,如斑马、房司令等。租房分期市场只集中在一、二线城市,而3C分期可以覆盖全国,市场相对小不少。此外一、二线城市的租房中介高度集中,租房中介对最终选用哪家分期公司有着极大的话语权。渠道商户对分期公司的议价权比起3C分期高很多,大部分的利润甚至要被租房中介拿走。因而在住房分期领域,除了要面对同行的竞争外,迅速地绑定大型中介公司的合作关系也显得尤其重要。

装修分期,相比其他分期公司单均价基本在1万元以内,装修分期的均单价会在10万元左右,本质上更偏向大额信贷而不是一般消费信贷。

纯线上自获客的贷款业务,比如手机贷模式(小额现金贷),萨摩耶金服所做的信用卡代偿。这类公司,除了用户规模大、贷款规模能迅速做大外,必须是自身各个环节实力都极其强大的团队才能在最后生存下来。

通过掌控人群核心信息/现金流做金融服务的公司,有微知(人事外包服务商)和工付宝(建筑工人工资发放服务商),但两家还在早期阶段。除了能以较低的成本精准接触到客户的普遍优势外,能掌握工资现金流的企业会有最大的竞争优势去开展消费金融服务,因为它们能直接划扣人群的第一还款来源,保证还款。

农业相关分期,如农分期和什马金融。前者模式较重,重视自身对农户的直接风控体系;后者比较轻,重视对经销商的间接风控体系。

消费金融的四个主要评判条件

综合以上分析,消费金融类创业公司有四个要点。首先是足够大的细分领域,因为从长远看,大部分消费金融市场都是薄利市场,如果资产规模无法做到百亿级别,是很难出来足够大的企业的。

其次是能构建自身壁垒,抵御消费金融巨头及互联网巨头的入侵。

再次是能掌握独特的场景,或者独特的风控元素,相对于其他消费金融公司能有本质上的风控区别,能针对该场景或人群做出最精细的风险定价。

最后大家要思考一个问题:假设中国也发生了类似韩国的信用卡风暴,这家公司能否抵御类似的系统性还款能力风险?

四环节深度校本研修模式初探 篇4

一、案例背景

有效教学是当前教育领域的一个热点和难点问题,语文教研组的教师对此有着深切的体会和急迫的需求。为此,在学期初他们就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的研究”确定为语文教研组的年度研究主题,并以小学语文第六册第25课《埃及金字塔》作为研究课并进行研讨活动。

二、研究过程

1. 第一轮研究

第一环节:群体研究,确定研究点

教研组全体教师首先对教材进行了深入解读,大家认为:丰富、生动的教学素材对说明文教学起着关键性作用,可以帮助教师有效突破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经过群体讨论,最终确立了本次活动的研究点:教学素材的合理呈现和应用。

第二环节:协商确定观察点,开展课堂观察

在确定研究点后,语文教研组邀请了教育科室的专家为全体教师开展了一个关于“课堂观察”的专题讲座。随后,在专家的指导下,经过进一步归纳和提炼,大家一致认为围绕“教学素材的合理呈现和应用”这一个研究点,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观察,即教学素材本身的适切性、教学素材应用的方法、教学效果的具体体现。为了提高观察效率,教研组还进行了分工,对各个观察点安排了不同的人员行观察。

第三环节:群体诊断确定反思点

课上完后,上课教师首先进行了自我反思。随后,研修组教师根据课前各自的观察点,配合录像,对刚才的课堂教学过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讨论,并得出了三个反思点:一是呈现的教学素材脱离学生的生活经验,教师指导不到位;二是动画演示体现了复杂的语言情境,造成了学生在复述时语言不够准确;三是学生消极参与占大多数,教师应及时发现问题,找准对策,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第四环节:群体指导下个体明确发展点

针对上述问题,研修组经过进一步的讨论,提出了一些改进的建议:一是执教教师要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让学生能正确运用数据把句子说具体,说正确;二是教师要关注学生对文本的熟悉程度,不能忽略文本的朗读,确保学生复述时,能合理应用教学素材,提高所用语言的有效性;三是从学生参与度体现出的课堂教学效果上,教师要考虑使用更好的方法提示学生进行复述。执教教师根据以上建议明确了课例研究的发展点。

2. 第二、第三轮研究

研讨结束后,执教者根据上述发展点中的操作建议,及时调整了自己的教学设计,并准备第二次课堂教学实践。教研组也据此开展了第二轮和第三轮的研究活动。这三轮研究的焦点越来越细,每一轮的教学实践又都围绕“研究点、观察点、反思点、发展点”进行,因此,整个教研组的课例研究活动是一个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过程。

深度营销模式对管理与流程的挑战 篇5

上下同步 管理流程相应变更

深度营销带来的转型往往是来自上下两个方面、互相推动的:营销组织的转型压力来自于一线,而管理模式的转型压力则来自于公司总部,市场环境的变化和竞争的格局的变化要求许多公司必须进行深度营销来开拓市场,市场的开拓则需要一线营销组织转型;随着营销组织的转型,公司的管理模式面临着压力,势必产生公司总部管理的转型,公司总部管理模式的转型则进一步强制一线营销组织的管理转型、最终相应带动基层业务工作流程的转型。

一元化组织向多层化的演变

目前,大部分公司的基层营销组织是这样的:在一个省会城市设立办事处,或分公司;在地级市已经没有“组织”了,只有一个业务员在全权负责,业务员的工作地有两个:业务对象处(如超市)、业务合作伙伴处(如经销商)。

这种基本上处于“跑单帮”的、远离组织的业务形式,随着深度营销的开展,必将逐渐被贴近市场、反应迅速、专业分工与整体协调的基层组织所代替。基层组织的增设成为必然,因为深度营销意味着作业流水线的延长和工作重心的转移。以往那种“一个人跑一个地区、七八杆枪打一个省”的基层营销组织已经满足不了深度营销工作的需要。销售一线组织将随着深度营销的发展,逐渐由简单的一级组织向复杂的多层级组织演变。例如:以前的单一组织是省会城市设办事处,今后逐渐演变成为:省会的办事处-地级市的联络处,甚至是:省会的办事处-地级市的办事处-县级市的联络处(站)。并以此为基础,逐渐走向“专业人做专业事、系统协调、分工配合”。

深度营销的要义有两个:一是把销售网络进一步延伸到县城、乡镇;二是直接将市场推广工作下沉到最基层,更加紧贴于销售网络和目标顾客,

因此,基层组织的建设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

基层组织设置到哪一个级别的市场?根据深度营销的“深度”来评估,是把营销工作开展到广大的农村市场,直到乡镇?还是基本上满足于县城?这种地域上的深入往往带来工作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企业应当把握其中的分寸。有两个相反的案例可以给我们带来思考。可口可乐以直营控制市场而名扬营销界,前后,为了抢占县城及乡镇市场,在浙江一省就设立了30个县级销售分公司以便于进行深度营销,但是短短数年后,大部分县级分公司被撤销,其根本原因是:在许多市场规模不大的县级城市和乡镇进行深度营销,投入和产出远远不成比例。权衡其中的利弊得失后,可口可乐又不得不将许多县级市场的销售交给当地经销商,当年深入县级市场的营销举措成了反面“教材”。但数年前,顶新(康师傅)集团的“通路精耕”,直接将营销组织下沉到县级城市,并提出消灭大户(经销商年度销售额超500万元的区域必须进一步分割)口号,却成为快速消费品公司营销组织深入基层并最终牢牢掌控通路和市场的成功典范之一。

基层组织设置什么样的功能?这需要根据公司总部的工作安排和要求。有的要求基层大量地开展推广、促销等工作,还有的要具有采购、运输功能等。一般而言,基层组织往往更重要的是服务性和推广性的工作,例如设置推广专员、促销督导、统计员等。

基层组织的管理经济性。基层组织的增加势必带来管理上的难度,带来管理成本和经营成本的提高,因此要考虑基层组织设置的必要性,应当本着节约、规范、必要的精神来考虑基层组织的设置。

基于校企深度融合的合作模式探究 篇6

【关键词】职业师范 自动化专业 校企合作模式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12.187

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2010-2020年)指出“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坚持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全日制与非全日制并重。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和实训基地建设,提升职业教育基础能力。”

在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人才竞争就是各个院校的教学质量的竞争,各个院校都有各自的特点和优势,如何发挥各自的优势,办出具有本校特色适应社会发展的专业课程是急需研究的课题。我们自动化专业积极以纲要为指导,以校企合作为平台,为提高教学质量不断进行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深化改革。

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是一种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综合应用能力和就业竞争力的模式。它使具有不同教育资源的学校和企业合作,将课堂教学与企业实践教学有机结合,以达到培养适合不同企业及职校需要的具有创新能力的综合素质高的教育模式。校企合作教育模式已经被国外高校认为是培养技能应用型人才的成功的教学模式,在我国也被广泛关注,被越来越多的职业培养院校和应用型高校所认可并效仿。校企合作模式使学生的职业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实现毕业生由学生向社会人角色的快速转变。校企合作教育模式作为各院校谋求自身发展、实现与市场接轨、大力提高育人质量、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培养一线实用型技术人才的重要举措,各院校基于各自的定位方向也正在寻求适合本校发展,具有本校特色的校企合作模式。

一、以学校为主的校企合作模式

这种合作模式是指以学生在校学习为主,企业实习为辅的一种模式,主要是工学交替式合作模式。学生学习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理论后,根据教学计划需要及学校的自身定位向企业提出要求由企业辅助完成培养任务,如带领学生到企业参观进行认识实习,以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感性认识,及了解认识企业的工艺流程经营理念等,这属于浅层次的校企合作模式;再如带领学生到企业参加生产实习,深入了解企业文化不但提高了学生将来作为教师的“双师型”素质还能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这属于深层次的校企合作模式。

二、以企业为主的校企合作模式

这种合作模式是指以企业为主的合作模式,主要包括“订单”式合作模式和顶岗实习式合作模式。

“订单”式合作模式是学校与企业签订联合培养协议,学校与学生签订委培用工协议,企业与学生签订用工协议,即学校按照企业需求培养学生,企业包分配的合作模式,三者都是在平等自愿的条件下完成合作的,这样培养的学生对于知识掌握的针对性强,企业需要什么,学校就教什么,毕业后学生即参加工作,这样更有利于企业根据需要选拔人才,各种定向委培班和企业“冠名”班等联合培养也属于这种合作模式。

顶岗实习式合作模式是指学生在学校利用2年或者3年的时间完成理论知识的学习,然后根据所学专业利用最后1年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要求顶岗实习的学生全面熟悉并且履行全部岗位职责,是一种带薪实习,顶岗实习之后,回到学校准备毕业就业。这是一种符合教育规律的模式,在校期间完成所有基础与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在最后一年参加顶岗实习,将所学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达到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的目的。顶岗实习要求所选企业要与学生所学专业对口,企业要真正以培养学生的技能为出发点,学校和企业建立长效机制实现双方共赢。

三、校企权重均衡的校企合作模式

这种合作模式是指学校和企业根据需要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和培训计划等的合作模式。目前工科院校存在的普遍问题是理论与实践相脱节,教学与工厂相脱节,教学内容严重落后于工厂技术,学生缺乏对项目的实际开发和流程了解,这样必然导致毕业生不能胜任企业的工作,为解决这一问题,学校和若干企业共同合作,根据不同专业由企业提出人才培养的目标,然后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教学大纲,开发课程和教材、共同实施教学、共同评价教育效果。把企业的项目直接拿到课堂上,进行拆分,经过教学化处理后,准备好基础的专业知识点,由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能力查找资料,在同学的配合和教师的协同下完成项目的构建,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无缝链接,做到理论中有实践,实践中有理论,这样学生从一开始就知道自己需要做什么,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不再盲目,关键是能够对企业的项目具有完整的设计思路,完成由学生到工程师角色的完美转型,既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缩短了企业及用人单位培养人才的周期。

四、以政府牵头的校企合作模式

这种合作模式是政府组织建立深层次校企合作的模式。校企合作模式是培养高素质技术人才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是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内容项目化的重要前提,校企合作中学校和企业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是共赢的目的使二者实现了合作,但是二者属于不同的系统,学校属于教育系统,企业属于行业系统,二者的社会责任和价值取向以及任务目标都不同,难免在合作的过程中存在差异甚至矛盾,这时仅靠学校和企业还解决问题是很难办到也是不现实的,而政府是国家公共管理部门,有能力通过宏观调控来建立学校和企业之间的互利关系,构建校企合作的动力机制和运行机制,使校企合作得以深入持久地开展。

五、结语

作为职业师范类本科院校,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我们在不断探究校企深度融合的模式,以便更好地培养职业院校毕业生,为中高职学校输送了更优秀的师资力量。

参考文献

1.张长发.基于项目驱动式特征的教学质量评估系统设计与实现.硕士论文.2011.9

2. “校企合作、校产合作、校地合作”模式如何落地——访辽宁省大学生就业指导局局长、研究员刘铸.http://job.chsi.com.cn.2011年10月27日14:38来源:《中国大学生就业》.

深度模式 篇7

一、职教集团的作用

职教集团跳出“就职教论职教”的小圈子, 重点加强了校际合作, 促进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加大与企业的合作, 有效地推进了校企合作、产教结合。

1. 以城带乡, 城乡联动, 推动农村职教教育发展。

职教集团牵头学校是城市骨干职业学校, 成员学校大多是农村职业学校。通过组建职教集团这种方式, 可以充分发挥城市学校优质教育资源优势, 带动农村职业学校的办学水平。城市职业学校通过师资培训、设备援助等方式服务, 提升了农村职业学校的办学水平。

2. 实行“订单教育”, 促进人才培养与企业岗位“零距离”对接。

各职教集团密切学校与行业、企业及劳动、人事等部门的联系, 千方百计搭建就业平台, 全方位实施“订单教育”解决了学生的就业问题, 实现了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目标。

3. 提供实践平台, 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农业机械应用技术专业实施工学交替“两轮实践”人才培养模式, 是建立在于凯斯·纽荷兰拖拉机有限公司和大型国营农场合作的基础上的。学生通过这种模式的培养, 实践技能得到大幅度提高, 达到应职岗位要求, 毕业生适应性明显增强。

4. 推进产学研结合, 实现校企互利双赢。

学校利用企业的先进设备, 发挥自身的人才和专业技术优势, 开展产学研合作, 为企业进行技术革新, 为教师提供科研平台, 实现人才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提升。

5. 积极引入企业资本, 加快学校发展步伐。

在职教集团的办学模式中, 集团中的企业、行业为合作院校提供资金, 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 使校中有厂、厂中有校, 实现了在做中学、学中做的教育思想, 促进了职业院校的发展。

二、职教集团的特点

1. 政府参与, 互惠双赢。

政府行为的参与, 能有力的促进企业参与职教集团的积极性, 通过集团的组建, 促进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之间更紧密地联合, 共享教育培训条件、实训岗位和教育培训师资等资源, 形成校企双方人才资源优化和集聚机制;加强学校与行业企业之间科研和产品开发等方面的合作, 加快实现科技成果转化, 提高职业院校和行业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2. 联合招生, 优势互补。

自2010年以来, 各学校的生源逐渐减少, 学校的生存问题, 将是学校面临的主要困难。职教集团的建立, 可充分实现优势互补, 增加各院校的竞争力, 实现院校联合招生, 扩大招生规模和范围, 有利于学院将来的生存和发展。

3. 自愿结盟, 资源共享, 重点发展。

各院校在自愿、平等、互利的条件下, 加入职教集团, 学生可以实现跨校培养, 打破条块分割, 实现资源共享, 有力缓解了不同院校、不同专业的基础条件不足问题。这样, 不同学校可根据自己的优势, 进行重点建设、重点发展, 突出特色, 避免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不同学校争办一个专业的资源浪费现象, 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同时, 职教集团的建立能充分发挥示范院校的辐射带动作用, 使集团内院校共同发展、共同提高。

4. 社会服务, 提升能力。

集团内学校可与行业和大型企业集团合作组建培训中心, 根据企业人力资源培训方案, 实施“菜单式”培训, 为企业技能型人才的开发、培训、再培训提供一体化的多层次、综合型的服务, 为其企业员工提供在岗、转岗和创业教育等培训服务, 全面提升学院的社会服务能力和教师的实践能力。

三、关于职教集团建设的建议

组建职教集团是职业教育走规模化、集团化、连锁化办学新路的可行途径, 是新形势下促进职业学校与学校之间、学校与企业之间资源共享、共同发展的有效模式之一。欲如何做大做强是我们研究的首要问题。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加强引导、支持、扶持力度。

省教育厅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加强我省职教集团建设的相关政策, 研究制定我省职教集团建设发展规划, 协调财政、发改等部门, 争取职教集团建设项目和资金支持。成立由政府相关部门和行业协会负责人为成员的职教集团联席会议, 商讨解决集团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重要问题, 协调各方共同为职教集团建设提供支持。

2. 加强职教集团研究。

教育部门、集团成员单位及有意组建职教集团的职业院校, 要加强对职教集团的研究。特别要研究职教集团的组织架构、运行机制、合作办法、运作方式和专业建设等, 为职教集团建设提供理论指导。已建职教集团要总结成功经验, 查找不足之处, 不断完善, 并为其他职业院校提供参考。

3. 增强职业院校集团化办学意识。

职业院校要有条件组建职教集团的职业院校, 特别是高职院校要积极行动, 抓紧研究, 主动同相关专业职业院校、行业企业联系, 制定方案, 着手组建。

4. 加强校校、校企深度合作。

已组建的职教集团, 各成员单位不能只停留在表面形式的合作, 要通过资源共享、专业建设、合作培养等途径, 加强深层合作。校校之间要共同制定教学计划和实施教学改革, 进行教学、师资交流, 研究专业发展方向等。校企之间要加强产学研的深层合作, 学校参加企业产品研发、策略制定、培训员工, 企业为学校提供实习实训设备, 为学生提供顶岗实习和就业岗位, 为专业教师提供实践岗位, 向学校提供专业技术人员指导专业教学和实训, 与学校共同制定培养目标、开发专业、设置教学内容等。

5. 加大职教集团宣传力度。

运用报刊、电视、网络等媒体宣传职教集团, 提高相关部门、职业院校、行业企业对职教集团的认识, 了解集团化办学有利于提高办学质量, 有利于校企合作互赢, 营造职业院校、行业企业积极参与职教集团建设的良好氛围。

深度模式 篇8

概念银行迭起从深度触网到模式再造

说起概念银行, 最新开展动作的当属中信银行。近日, 中信银行整合原有的交易银行业务, 推出“交易+”品牌, 旗下涵盖e收付、e财资、e贸融、e电商、e托管、e渠道六大子品牌和16个特色产品, 在对公业务领域深度进行互联网化。而不久之前, 中信银行刚刚与BAT之一的百度合作推出百信银行, 加强零售业务的“触网”程度。

此外, 另一家股份制银行恒丰银行近期提出了3.0版转型的说法, 创新设立M-Bank板块, 从而实现网点的革命。根据该行目前的设想, “在M-Bank之下, 今后银行的物理网点不会大量铺设, 线下网点将是完全智能化的网点, 更多的业务要依靠线上, 依靠中后台的科技支撑来做, 银行因此也能减少大量的人力成本。”恒丰银行董事长蔡国华表示。

事实上, 这波概念银行风头的兴起, 源于工商银行今年3月推出的e-ICBC。面对互联网金融的冲击, 这家宇宙级银行率先推出了自己的互联网金融战略, 其中包括3个平台级产品融e购、融e联和融e行。随后, 工行又推出了“三平台、一中心”的e-ICBC 2.0版本, 新增加的“一中心”就是9月底挂牌的网络融资中心。根据工行行长易会满的介绍, 目前工行网络融资总规模约4500亿元, 今年底前的目标是突破5000亿元大关, 五年后则将实现网络融资总额达3万亿元、客户3000万的目标。届时, 工行将成为全球第一网络融资银行。

而据北京商报记者获悉, 目前仍有银行正在筹备推出旗下的互联网银行品牌, 促进业务的深度互联网化。

从上述情形不难看出, 目前概念银行的推出多是以“深度触网”作为主题, 而这不仅仅是将业务搬上互联网这么简单, 背后反映的是银行经营模式、思维模式的转变。

以最新面世的中信银行“交易+”为例, 在以往的银行经营模式下, 产品是业务开展的导向, 银行的思路是按产品条线进行产品开发、设置组织架构、配置人员费用等资源, 而交易银行则是以客户为中心的业务模式, 银行将更容易挖掘存量客户需求, 通过多种业务的交叉销售, 甚至是机构之间的合作, 获得新业务的增长点。

工行的网络融资中心同样是对银行原有信贷模式的改造。根据易会满的介绍, 工行将把信贷业务分为专业化和标准化两大体系。对于一些大企业、大项目融资和个性化、综合化的金融服务需求, 工行将主要靠专业化的融资经理团队来服务;对于贷款额度较小、信息对称、适合标准化的信贷服务, 银行会运用互联网与大数据建立风险控制模型, 实现线上自助操作、业务自动处理、风险精准监控。

概念的背后业绩压力迫使银行转型

在概念银行频出的背后, 其实是银行黄金时代的远去。不良贷款上涨、利润增长直线下降, 令银行员工收入大幅减少, 银行高管纷纷跳槽, 基层员工排队辞职, 都表明现在银行的日子并不好过, 而这种日子将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数据显示, 截至2015年9月末, 16家上市银行不良贷款余额达9079.79亿元, 较年初新增2396.44亿元, 已经接近2014年全年新增量。不良资产进一步恶化的趋势难以逆转。在利润方面, 16家上市银行中, 仅有北京银行、南京银行、宁波银行以及平安银行4家利润增速仍保持在两位数;工、农、中、建、交五大国有银行前三季度的利润增速均跌落至1%以下;其他银行中, 利润增速超过5%的仅有4家;甚至有银行出现了单季利润增速为负的情况。

一位中小银行员工透露, 现在银行的工作很不好干, 由于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 现在信用风险扩散蔓延有所加快, 许多贷款无法收回, 存款、理财产品等业绩考核压力有增无减, 而且上升通道太窄看不到升职的希望, 工资福利也比以前要低, 很多同事都在给自己找退路。

在分析人士看来, 互联网金融、利率市场化的冲击加快了传统银行转型的进程。许多银行开始将原有的业务进行改造升级, 通过业务创新、产品创新、服务创新, 挖掘自有用户的潜在需求。

成效待考概念银行不能只是概念

在转型压力下, 概念银行的频繁推出固然能为银行整合、梳理、完善业务条线, 但能否实现真正融合、推进业务发展还要看各家银行的功力如何。

北京商报记者获悉, 目前中信银行与百度合作推出的百信银行正在申请直销银行牌照, 而且人员搭建也尚未完成。从纯互联网银行微众银行的过往发展来看, 传统银行业人才与IT技术人才的观念、风格均有明显不同, 以创新为主导的互联网思维、以风险为先的商业银行思维的磨合并非易事, 因此也导致了微众银行高管层相继出走。百信银行未来也将面临同样的问题。

众所周知, 在互联网金融领域, 通过“爆款”打天下的案例屡见不鲜。例如蚂蚁金服的余额宝、腾讯的微信红包, 都是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关注, 进而带动其他业务发展。而工行的e-ICBC战略发布半年多以来, 并未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融e购试水跨境电商, 相继上线韩国馆、新加坡馆和加拿大馆;手机银行全面升级, 对工行和非工行客户全面开放。虽然各个项目有条不紊地进行拓展、场景叠加, 但预期中的“爆款”仍未出现。

一位银行从业人员表示, 银行业转型的关键, 与改革意识、创新体制机制、提升信息化水平、加强人才储备等因素都有关系。例如之前银行业蜂拥推出的直销银行, 就显然不是一项成功的产品, 这其中固然有可销售产品较少、很难形成客户黏度的因素在, 更核心的是直销银行并未实现法人化, 许多银行的直销银行是隶属于网络金融部或电子银行部, 最好的也不过是事业部, 独立法人直销银行, 但没有成立独立法人, 就意味着没有自主权, 难以打破银行固有的管理体制。

深度模式 篇9

一、PPP模式的定义与分类

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即公私合作模式,是指政府公共部门与私营部门合作过程中,让非公共部门所掌握的资源参与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从而实现合作各方达到比预期单独行动更为有利的结果。然而各国对于PPP的理解和实践都有出入,我们根据其内涵做了一个简单的归类(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PPP中有许多发展模式,随着私有化程度的提高,项目所需的投资量也逐渐增加。在已有基础的设施和项目上进行发展的PPP模式往往投入资本的量较小,而需要重新建设的设施和项目则需要较多的资本。如果从投入资本量大小的标准来划分PPP模式的发展,我们可以将PPP模式分为投入资本量小的模式:MC、O&M、TOT、ROT;投入资本量大的模式:BOT、BOOT、BOO。不同的PPP模式适合去发展不同类型的国防项目,按照上面的基础标准,我们可以将PPP模式适用的国防项目作以下归类。

投资量较小的模式(MC、O&M、TOT、ROT)适合发展的项目:一是军转民项目,例如北斗系统应用于民用导航、资源勘测、电子信息技术、光机电一体化技术、新材料技术。二是民转军项目,例如节能减排技术、新能源技术。三是向私营企业购买服务和技术。

投资量较大的模式(BOT、BOOT、BOO)适合发展的项目:一是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或改造,例如建设港口、机场。二是军民融合创新区的建立。三是重点领域建设的项目,如太空发展、海洋勘测、信息建设。

二、PPP在国外国防项目建设上的应用

PPP模式通过吸引民间资本进入国防项目的建设,可以把军队不擅长、难做好的任务交给更专业的私人部门,以突出核心军事能力建设,把军队的资源更有效率地投向核心战斗力生成上。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PPP在英美等国的国防部门广泛应用于装备生产维修、教学训练、设施建设,甚至是航空探索的领域,效益十分明显。当时这些国家的国防需求日益增加,而预算约束不断趋紧,除非是关键项目,否则都会被迫削减资金或者延期保障。为了使许多仍具有价值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相关技术、服务的开放引进项目能顺利进行,国防部门不得不在传统议会全额拨款保障模式之外,探索其他的资金来源渠道,其中应用最广泛的就是PPP。

作为一种新的资金保障模式,PPP模式能给许多有潜力的大型国防项目融入资本。以美国的太空战略建设为例,在经费严重不足,研发持续低迷的状况下,NASA不得不考虑改革,在1994年推出了“技术转移计划”,并慷慨地拿出了每年预算的20%用来支持商业合作伙伴协助研发新技术。①其中包括可以重复使用的航天器方案,降低进入太空的成本。在“技术转移计划”当中,波音公司和洛马公司都是NASA的长期外包单位,拥有50多年的航天发射经验和实力。两家航天公司主要设计了两种用途类似但是结构不同的进化性一次性运载火箭,这不仅为NASA节省了一大笔研发费用,还大大提高了美国在火箭发射上的水平。美国通过鼓励私营企业自由进驻航天探索,不仅让美国在太空探索领域以较低的成本领先世界,扩大了美国在太空战略上的优势,为未来的空天战斗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也让参与到航天计划中的商业企业凭借技术优势成长为行业领袖,形成了国防太空战略发展与商业公司共赢的良性循环。这个例子说明美国政府通过PPP模式中的BOO(建设-拥有-经营)的模式,即私人部门投资,建设并永久拥有和经营该基础设施或技术服务,接受政府监督的模式,在国防领域运用中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作为一种新的资金保障模式,PPP模式还能够提供稳定可靠的物资和服务供应商。以英国直升机机组模拟训练设施项目为例,合同规定在项目运营期内国防部无需承担项目运行与维护费用,但承诺会达到一定的设施使用强度,根据具体使用的时间来确定支付给私人承包商的费用。在项目前20年运营结束后国防部对该设施重新进行价值评估,可继续签订租赁合同或选择退出,不用支付任何费用。这个例子说明英国政府通过PPP模式中的O&M(委托运营)模式,签订合同将运营的成本和风险交给了私人承包商,同时获得了稳定可靠的服务以及资金的灵活性。

三、PPP模式运用到我国国防项目的构想

1、PPP模式下国防项目建设的运作机制

军民融合背景下的PPP项目模式运作中,利益主体包括军方、私营企业、军地融合平台、金融机构、个人资本、运营机构等。BOOT通常涉及到最多的利益主体,因此以PPP模式中最为复杂的BOOT为例(见图1),构想BOOT模式下国防项目建设的运作机制。

在PPP模式下的军民融合项目建设下,军方在法律上既不拥有项目,也不经营项目,而是通过给予项目某些特许经营权和给予项目一定数额的补贴作为项目建设、开发和融资安排的支持。军方需要对项目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并组织项目招标,对投标的私营企业进行综合权衡,确定最终的项目开发主体。因为PPP项目的资金规模非常巨大,花费的时间长,私营企业必须具备雄厚的资金实力和良好的信誉。私营企业和军方合作成立军地融合平台,该平台是为PPP项目的建设以及运营而专门设立的平台,类似于PPP项目发展的项目公司,其作为PPP模式在国防项目运用上最关键的一个机构,最主要的作用是实现军方和私营企业的风险公担,更好地吸收民间资本。军地融合平台是PPP项目的实施者,从军方获得建设和经营项目的特许权,负责项目从融资、设计、建设和运营直至项目最后的移交等全过程的运作。军地融合平台正式成立后,负责整个项目的运作,私营企业为军队融合平台提供资金和技术服务,银行等金融机构作为PPP项目另一个融资渠道,为其提供资金的借贷以及项目的证券化,个人资本通过购买金融机构将项目证券化的产品为国防项目提供资金。

2、PPP在国防项目的具体应用

(1)BOT模式运用于投资量大的国防基础设施项目。军方与私营企业成立军地融合平台,平台从军方获得建设和经营项目的特许权,负责项目从融资、设计、建设和运营直至项目最后的移交等全过程的运作。通常这类型项目需要的资金很大,银行等金融机构可以提供更多的资金,保障项目的顺利完成。私营企业拥有按照军事需求建设好的基础设施使用权、收益权以及军队给予的特殊补贴。在特许经营期到期后,平台将其所有权交还给军方。

(2)BOOT模式运用于投资量大的太空运载项目。军方与私营企业成立军民融合平台,平台从军队获得建设和经营项目的特许权,负责项目从融资、设计、建设和运营直至项目最后的移交等全过程的运作。平台的融资渠道可以多样化,比如向银行和保险公司借款、将国防项目设计成金融产品交给金融机构发行从而吸收个人资本。私营企业拥有建设完成后的太空运载项目的使用权、收益权以及军方给予的特殊补贴。私营企业可以将这项技术运用于商业太空旅游获得收益。一系列的收益最终由私营企业和个人资本按照合同以及相关规定分配。军方可以以低成本借助私营企业建设好的发射平台和运载火箭进行太空战略的建设。在特许经营期到期后,平台将其所有权交还给军方。

四、PPP模式促进国防项目建设的配套措施

1、促进国防项目的法律法规完善

当前财政部和发改委都制订和完善了相应的法律法规,鼓励支持政府私人合作模式在基础设施方面的建设。十八届五中全会的报告以及军队改革委员会议的精神都强调了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要深度发展融合。这些都为PPP模式在军民融合背景下的发展提供了政策指向和保障。但是,有关于民间资本在国防领域基础设施建设的具体法规仍然是空白。PPP模式的发展需要在有明确法律规定下才能健康正常发展,这既符合我国依法治国的社会建设主题,也有利于保障PPP参与各方的利益,充分吸引民间资本通过市场流向国防领域的建设。

2、成立相应的PPP军民融合管理部门

在英国,政府商务办公负责制定整体PPP项目实施政策和策略,研究制定PPP项目实施及合同管理作业程序,提供地方政府PPP模式的实施策略等。我国并没有设置推动PPP项目实施政策的部门,建议在国家发改委设立专门负责PPP项目的部门,并在该部门下设专门负责军方PPP项目建设的部门,接受军方和发改委共同管理。

3、对军民融合项目进行风险管理

PPP项目能否顺利实施,需要双方对项目中的风险进行合理的分担。采取合理的风险分担方式,从项目整体风险管理的角度,遵循合理分担的原则,共同应对风险。在国防项目建设当中,通常会伴随着许多风险,例如军事资产的贬值,项目管理的风险,通货膨胀带来预算增加等风险。因此,项目参与方应根据项目实施过程中诸多的风险问题,采取合理的风险分担方式,积极应对措施,最大限度地化解项目风险,并按照风险分配的原则,对比分析军队及私营企业的风险分担偏好和实际风险分担。

参考文献

[1]冯辉锋、王哲:借鉴PPP模式应用经验促进军民融合深入发展[J].军事经济研究,2013(12).

[2]柯永建、王守清、陈炳泉:激励私营部门参与基础设施PPP项目的措施[J].清华大学学报,2009(9).

深度模式 篇10

关键词:三六模式,工作方式,个人素质,发行政策

“三六模式”中的“三”, 是指发行工作的三个方面, 缺一不可, 即个人素质、工作方式和政策管理。这三个方面是相互关联的, 三者的关系如图示:

政策管理 (指导) →← (实践) 工作方式

(要求) ↘↖ (接受) (基础) ↗↙ (体现)

个人素质

首先, 发行政策以及管理机制是对发行员全年工作、目标的一个宏观性、整体性的指导, 对发行员的个人素质提出了明确要求。其次, 发行员的工作方式既是对发行政策的直接实践, 同时又是个人素质的充分体现。第三, 个人素质从根本上决定了对发行政策与管理机制的理解程度、接受水平, 还是发行工作方能否有效运行的基础。

一、个人素质方面

这方面包括六项内容, 即营销能力、文化修养、学习能力、沟通能力、职业化程度、工作态度。其中营销能力和职业化程度尤为重要。

(一) 营销能力的不断提升

施行有效的图书发行不仅要依赖于对市场和出版物有充分的了解, 还要依赖于深入、细致地调查研究并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我们认为, 图书行业的营销应当包含以下含义: (1) 图书发行应当以市场为导向, 而不是以产品为导向; (2) 图书发行应当制定较为长远的规划, 需要进行深入的调查分析; (3) 充分利用出版社的所有资源, 包括行政资源在内; (4) 密切关注市场的变化, 关注阅读习惯的变化; (5) 图书发行有赖于良好关系的不断维护; (6) 谋而后定, 行且坚毅。此语出自《曾国藩家书》, 本意是谋定之后, 要坚毅地执行到位。做任何的事情都要三思而后行, 不可以武断, 更不可以悬而不决。在某些时候, 不做决定比做一个错误的决定更可怕。因为机会往往是一次性的, 失去了就再也不会再来一次。由此, 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的结论:谋在先, 行在后, 详谋而力行, 这是完成一个项目 (现在最流行的说法) 的最核心指导思想。谋是方向, 行是路径, 两者互为条件和前提。

(二) 职业化程度的不断完善

现在的发行工作方式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工作方式已经大相径庭, 不再是“酒量换码洋、酒量换回款”。作为一个职业化的图书发行员, 应当具备以下的职业化素质:通过产品

责任编辑:张丽

寻找合适的读者群, 制定相应的营销计划, 采取合理的发行措施, 在适当的时机选择重要的销售网点“造势” (如签名售书、讲座等) , 进一步营造图书发行的氛围。当然, 上述的部分工作需要责任编辑的大力配合, 以及上级领导的充分重视。

二、工作方式方面

这方面包括六项内容, 即发货码洋、发货时效、发货分众性、持续发货、情感沟通、媒体推动。其中发货码洋、发货时效、持续发货、情感沟通属于老生常谈, 重点在于分众化和媒体推动。

(一) 发货分众性

分众化——这一借鉴现代企业STP营销的词汇, 成了全球最热门的词汇之一。作为顺应市场分流、以读者信息需求差异为变量对市场进行细分的一种营销手段, 在给我们提供量身定做的信息。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消费选择不断扩大, 生活方式及意识形态呈现更加多样化的趋向。传统观念中利用人口统计特征进行分类已很难把握愈加捉摸不定的受众市场, 即使是年龄、教育、收入基本相同的消费阶层内部也可能由于态度观念的不同, 呈现出逐步分化离散的“碎片化”状态, 拥有相似生活形态的受众逐渐重新聚集, 最终形成分众群体。[2]

在这一形势下, 图书出版、发行分众化势在必行。通过分众化出版, 可以优化信息、规避信息同质化、实现有效发行最大化;通过分众化发行, 以特定的渠道把产品传播到目标人群中, 充分满足受众的需要, 从而实现效果最大化。分众化出版, 应该做到“顾客现在需要或将来需要的, 并且一旦他们得知其在售信息时立刻去购买”, “一本书稿应该不断地精练直到满足这个标准为止”。[3]分众化发行, 应该做到: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 针对不同的销售网点或代理商, 制定不同的销售策略, 明晰其销售的重点方向、高峰时段、产品类别, 规划整理成“秘笈”, 每当有新品上市, 都可以在“秘笈”中找到“良方”。如下表:

上述表格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改良或细化。

(二) 媒体推动的深远影响

媒体推动工作涉及到出版社的许多部门的协同, 其中作为发行一线的工作人员, 必须要熟练掌握以下内容:这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它的作用是什么?它的阅读对象是谁?与之相关的还有什么新信息?它是否能满足新发现的或重新发现的市场的需求?它将与什么产品展开竞争?它的优势是什么?它的成本是多少?利润空间有多少?所指定的营销计划是否能够满足代理商的需要, 从而提高他们的销售热情?媒体经常关注的是作者或责任编辑, 而作为一名发行员, 如果能把以上问题做到烂熟于胸、有问必答的话, 将大大提升产品的销售势能, 同时也展现了自己精准的职业化水平。

三、发行管理和政策

这方面包括六项内容, 即激励政策、约束机制、团队精神、业务培训、信息反馈、政策执行力。团队精神和信息反馈应该是最为重要的两个方面。

(一) 团队精神的坚持

在专业分工越来越细、图书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前提下, 单打独斗的时代已经过去, 合作变得越来越重要, 时代呼唤团队合作精神。团队精神强调团队内部各个成员为了团队的共同利益而紧密协作, 从而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整体战斗力, 最终实现团队目标。另外, 团队精神强调团队内部成员的全面进步和综合完善:只有团队成员都具备团队合作的能力, 团队精神才能得以形成。任何一个成员的落伍掉队都极有可能使一个整体团队面临分崩离析的危险。

对于出版社而言, 要在发行团队的内部培育相互信任、相互鼓励、轻松协调的工作氛围。针对发行员而言, 则是员工之间应表现出足够的信任度, 这种信任不仅包括对个人品质素质的信任, 而且包含对专业能力的信任。现代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团队间的竞争, 就是团队协作作战能力的竞争。在市场经济条件和积极参与国际竞争的背景下, 出版发行业保持强大的生命力与竞争力, 其根源不在于某个员工个人能力的超群, 而是在于其员工整体“团队合力”的强大, 其中起关键作用的是那种弥漫于企业的无处不在的“团队精神”。可以说, 精诚合作的团队合作精神是在商业战场上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 是走向辉煌的最有力保障。

(二) 信息反馈的及时

信息反馈就是指由控制系统把信输送出去, 又把其作用结果返送回来, 并对信息的再输出发生影响, 起到控制的作用, 以达到预定的目的。信息反馈中的“信息”, 是一个一般意义上的词汇, 即简单的信息包括能量的机械传递、电子脉冲、神经冲动、化学反应、文字或口头的消息以及能够借以传递“消息”的任何其他手段。[4]信息反馈具有以下特点: (1) 针对性; (2) 及时性; (3) 连续性。对于发行员来说, 在完成市场销售的同时, 认真、负责地做好信息反馈才是真正完成了营销工作, 这是因为信息反馈不同于一般的反映情况, 它不是被动反映, 而是主动收集, 有很强的针对性;同时信息工作要讲究时效, 信息反馈更要及时, 以便及早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第三, 对产品销售活动的情况进行连续、有层次的反馈, 更有助于产品后续开发的深度执行。此外, 对于信息反馈应当做到:尽量准确真实、尽量缩短反馈时间、尽量广泛全面。

当然, 面对纷繁复杂的图书市场, 不能武断地说, 某一种发行模式是有效的、万能的, 但是通过上述的分析与阐释, 我们真切地希望能够为众多的发行界的同仁找到某种较为科学、有效的“捷径”, 哪怕只做到了“抛砖引玉”, 也是为图书发行行业的繁荣发展尽了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要力石 (著) .畅销书策划88法.北京:新华出版社, 2009年8月, 第181页.[1]要力石 (著) .畅销书策划88法.北京:新华出版社, 2009年8月, 第181页.

[2]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212345245.html[2]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212345245.html

[3] (英) 艾莉森·贝弗斯托克 (著) , 张美娟等 (译) .图书营销 (第三版) .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4年8月, 第51页.[3] (英) 艾莉森·贝弗斯托克 (著) , 张美娟等 (译) .图书营销 (第三版) .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4年8月, 第51页.

深度模式 篇11

关键词: 高职教育 校企合作 平等互利 共同发展

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对于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应用技能型高级人才的使命,而应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必须贴近社会经济发展实际。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弊端,培养出的人才与社会实际需求相脱节。学生熟练的技能和相关职业素质的获得,取决于理论和实践的高度结合,其实训教学离不开企业的真实环境,教学内容必须和企业技术改革及产品更新实时联系在一起。近年来,校企合作已经成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向,不少职业院校在校企合作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并取得了宝贵经验,但距离真正意义的校企合作模式还有差距,因此,高职教育建立深度融合的校企合作模式,是提高高等职业教育质量,保障职业教育培养高级技能型人才的必由之路。本文从校企合作的现状、深化校企合作的措施和深度融合的校企合作模式等方面谈了自己的想法。

1.校企合作的现状

校企合作是目前高等职业院校积极探索的一个热点课题,但在校企合作中普遍存在学校“一头热”的状况。学校对校企合作意愿强烈,但是企业却明显缺乏热情,校企合作实质性进展比较缓慢,校企合作“叫得响、落不实”;企业为高职院校设立奖学金、赠送实训设备的个案虽有存在,但是企业参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程度不高依然具有普遍性,校企合作普遍处于“认知实习、生产实习”等简单协作状态,企业全程参与教育不够,达不到“校企共育人才”的要求;政府在校企合作中角色定位不明确,组织协调职能发挥不到位,校企合作缺乏激励政策和法律保障;高职院校主动服务企业的意识淡薄,行动不到位,加之自身科技服务能力有限,企业与高职院校之间的校企合作普遍缺乏动力。

2.深化校企合作的措施

2.1政府充分发挥组织职能,通过立法,提供校企合作机制保障。

在目前校企合作状态下,我国政府应当充分发挥行政职能,加大对校企合作教育的支持力度,通过立法、政府补贴等形式,积极为高职院校与企业的合作搭建平台,把参与教育作为评估企业资质的法律指标和税收依据,为深度融合校企合作提供法律的机制保障。

2.2校、企共同担当人才培养职能,拓展互利共赢合作新途径。

高职院校应充分发挥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育方面的主动性,积极探索与本校、本地区发展需要相结合的校企合作的教育模式,增强办学实力,多出科技成果,拓宽学生就业渠道。生产企业通过与高职院校的深入合作,可以吸引更多高素质人才加入企业工作,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奠定人才基础,利用学校的科研资源,为企业的设备改造升级、为新产品的研发寻求更多专业技术支持。只有校企双方都深刻认识到校企合作的意义,才能开展广泛深入的实质性的合作活动,承担起共同为社会发展培养各类合格人才的社会责任和使命,达到互利共赢的合作局面。

2.3深入挖掘高职院校服务企业的潜能,主动为企业创造价值。

校企合作时,学校要站在主动为企业创造价值的角度,从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设置、教学内容、实践技能训练等各方面都要充分考虑社会和企业的需求,深入挖掘服务企业潜能,强化服务企业能力,主动为企业创造价值。

3.深度融合校企合作的模式

3.1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目标。

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必须根据企业对人才的知识、技能的需求为依据,充分发挥学校和企业各自的优势共同培养学生,使毕业生进入企业后做到“上手快、悟性强、后劲足”。

3.2要与企业共同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专业与企业岗位对接。

学校要面向市场和面向就业,与企业共同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专业设置、教学内容、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等方面与企业需求对接,培养学生从事某一职业或职业群所需要的应用知识和专业技能,实现专业与企业岗位对接。

3.3校企紧密结合,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突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开放性。

学校要推行“双证书”制度,实现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引入企业新技术、新工艺,校企合作共同开发专业课程和教学资源,继续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增加实践教学比重,积极试行多学期、分段式等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将学校的教学过程和企业的生产过程紧密结合,校企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开放性。

3.4推动教学改革,深化校企合作。

系统设计、实施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探索建立“校中厂”、“厂中校”等形式的实践教学基地,推动教学改革。强化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鼓励学校提供场地和管理,企业提供设备、技术和师资,校企联合组织实训,为校内实训提供真实的岗位训练、营造职场氛围和企业文化;鼓励将课堂建到产业园区、企业车间等生产一线,在实践教学方案设计与实施、指导教师配备、协同管理等方面与企业密切合作,增强教学效果。搭建校企互动信息化教学平台,探索将企业的生产过程、工作流程等信息实时传送到学校课堂和企业兼职教师在生产现场远程开展专业教学的改革。在实践教学中,学校老师和企业技术人员要合作教学,大力提倡和实施启发式教学、自学辅导式教学、师生互动式教学及情景式教学,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着重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思维方法和创造精神。

3.5加快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

加快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聘任(聘用)一批具有行业影响力的专家作为专业带头人,一批企业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作为兼职教师,使专业建设紧跟产业发展,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符合职业岗位要求。支持兼职教师或合作企业牵头申报教学研究项目、教学改革成果,吸引企业的技术骨干参与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

总之,我们要积极探索以学校和企业合作为平台,以培养目标为导向,以教学内容为依托,以学校和企业资源共享为支柱,以育人道路、培养方法为实现形式,深化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参考文献:

[1]杨金土.加强校企合作办出高职特色[J].职教通讯,2002(1):23-24.

[2]黄慧民.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形式与实践[J].高等教育研究,2000,(3).

[3]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Z].2005-11-10.

[4]李芹,谭辉平.政府在高职产学合作教育中的角色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06(2):58-59.

[5]壮国桢.发达国家高职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的基本经验及启示[J].河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6):42-44.

[6]杨金土.加强校企合作办出高职特色[J].职教通讯,2002(1):23-24.

深度模式 篇12

“德国制造”世界闻名,高职教育需借鉴德国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经验,注重优势和特色,促进我国高职教育改革发展,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发展[1,2]。学习和运用德国职业教育的特色和成功经验,培养目标要面向实际、面向应用,对接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人才需求;人才培养方案要构建自己特有的知识体系、课程模式和教学内容,彰显高职教育的内涵和特色。

1教学特色

2008年开始,常州机电职业学院与德国博世力士乐有限公司进行深度的校企合作———博世力士乐订单班的开发与实施,充分发挥校企优势资源开展融知识、技术、技能于一体的合作教学,联合培养应用型高级技能人才。通过近五年来的探索与实践,这种联合培养模式已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校企合作深度融合,注重实效

校企合作之所以成为全世界职业教育界的典范,与其悠久的行业协会传统制度是分不开的。行会传统使学徒培训的企业负责制一直保持在德国企业自我负责的精神与相应的制度中。企业是学校生存的依靠、发展的源泉;学校则是企业发展的人才库、技术革新的思想库。

在推进校企合作进程中:

首先,严把招生准入关。学生是双身份、既是学生又是“准员工”。为了确保学员质量,我们根据学生高考成绩、博世力士乐公司提出的标准及考生志愿,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新生中挑选30~40名优秀高中毕业生组成“博世力士乐班”,为了能使“博世力士乐班”的学员能够满足博世力士乐有限公司的需要,我们在与博世力士乐有限公司共同协商的基础上为学员制订了详细的教学计划,做到了严格筛选、精心组班。

其次,企业全程参与专业建设与教学实施。校企双方共同成立专业委员会,博世力士乐有限公司直接参与专业建设,和学校共同制定教学计划、课程标准、毕业考核等。同时博世力士乐有限公司全程参与教学过程:(1)第一年,企业派德国教学人员全程参与教学;(2)博世力士乐有限公司定期开展技术讲座(每学期3~4次);(3)学员全部在博世力士乐有限公司进行顶岗实习,就业100%在该企业;(4)博世力士乐有限公司提供全生产过程轮岗实习,最后根据企业岗位需求结合学生个人兴趣确定最终工作岗位;(5)博世力士乐订单班学员的毕业设计题目由该企业提供(真实生产所需)、学生选择,校企共同派指导教师,2011年获省级毕业设计优秀团队;(6)企业设置奖学金奖励博世力士乐订单班优秀学员。

最后,校企双方通过双元制模式紧密融合、休戚与共。(1)校企共同组建实验实训室,校企双方通力合作把“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博世力士乐气液电创新实验中心”建设成为在校学生的实验实训中心,从业人员的培训中心和职业资格鉴定中心,教师的技术研究中心和社会服务中心。首期共建三个实验室和一个体验中心:液压技术实验室,气动技术实验室和MTX Micro数控技术实验室,博世力士乐产品展示及E-learning体验中心,首期学院投入82万美元,企业提供83.7万美元。(2)相互开展员工与师资培训,企业为学院教师提供960人的国内技术培训,每年3人到德国参加半个月师资培训。学院为博世力士乐(常州)有限公司安排的每年两次以上的客户培训,同时为江苏及长三角地区其他企业及院校提供液压、气动、机电等方面多层次的技术培训,为地方经济服务。

1.2形成了以“三合一、订单班”为过程,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探索并实践“三合一、全过程”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三合一:学生员工身份合一、学做合一、课堂车间合一;全过程:专业设置、课程开发、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等各个环节。从培养适用对路人才、实现高质量就业出发,充分发挥校企合作在人才培养全过程的重要作用,利用德国博世力士乐有限公司工程现场做课堂,聘请其优秀的工程技术人员做教师,构建校企深度融合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探索“订单培养、工学交替、顶岗实习、产教结合”等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人才培养长效机制。努力实现了“毕业即就业,就业即上岗,上岗即顶岗”的零距离人才培养目标。

1.3构建了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的项目课程体系

突出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主线,以德国博世力士乐有限公司为平台,科学系统重构课程体系,开发基于工作任务、以三递进职业能力项目课程体系为主体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课程体系开发贯彻“以职业能力为主线,以职业生涯为背景,以职业岗位需求为依据,以工作结构为框架,以工作情境为支撑,以工作过程为基础”的理念,课程体系由学科体系向工作体系转变,创新课程体系结构;以应用实践为明线、理论为暗线、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来重新组织课程内容,实现课程内部结构由学科结构向工作结构转变,创新课程内容结构;贯彻“源于企业实践,高于实践”原则,兼顾“实用性、典型性、综合性、覆盖性、趣味性、挑战性、可行性”等要素科学选择设计学习项目载体,创新项目设计。

“以工作任务为中心”,即:整合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根据不同的专业特点,以任务相关性为逻辑基础,选择典型工作任务,整合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形成以工作任务为中心、实践知识为焦点、理论知识为背景的教学内容关系结构;“以工作任务为中心”,即:以典型工艺、典型技术、典型生产过程为主线,序化课程体系;以项目(或模块)为单元、以典型零件为载体,序化课程教学内容。

1.4师资团队建设,注重理论与实践统一

通过与德国博世力士乐有限公司的战略联盟,人员互动,打造一支专兼结合、双师结构的教学团队。一是,实施双师素质教师培养工程:通过建立“双师素质教师培养基地”、实施“假日工程师行动计划”、安排专业教师参加德国博世力士乐有限公司培训等相关措施,加强专业教师的双师素质培养。二是,实施兼职教师培养工程:明确兼职教师的聘任条件和工作职责,聘请德国博世力士乐有限公司的优秀的工程技术人员做教师,同时规范兼职教师的聘任和考核,并开展兼职教师教学业务培训。

1.5博世力士乐订单班的培养模式对学院其他专业的牵引辐射

“订单式”培养实现学校开门搞教学,企业进门培养员工,实现“多赢”的目标:第一,学生安心,家长舒心。学生毕业就可以到公司工作,没有了就业的烦恼,便可以旁无他顾地投入到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中去。第二,企业开心。订单班培养了一批毕业对接“零距离”员工,收获了实用的专业性人才,另一方面又减少了招聘成本,还培养了大量的技术骨干。第三,学校顺心。缓解部分学生的就业压力,通过高就业率也提升学院的竞争力。因此学院结合博世订单班,先后与卡尔迈耶(中国)有限公司、利优比压铸(常州)有限公司等10多企业开展订单班。对学院其他专业起到牵引辐射作用。

2面临问题

同时通过近五年来实践,常州机电职业学院的这种联合培养模式在改革推进过程中也面临一些现实问题[3]。

第一,是驱使动力的局限性。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企业,如果面对没有利益驱动的合作,是很难接受校企深度合作条件的。比如德国政府设立“产业合作委员会”,对企业和学校双方进行监控,对与学校合作的企业给予一定的财政补偿。德国明确规定企业接受学生实习的,可免交部分国税。

第二,是政策的局限性。我国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虽然在宏观上不乏国家政策,但缺乏具体指引和鼓励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支持职业教育的政策导向,尤其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这些关键环节上缺乏具体化的引导和约束机制。

3结语

校企深度合作是校企双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培养应用性高技能人才的重要举措,是提升高职院校内涵,凸显高职院校特色,推动高职教育发展的重要途径,是实现政府、学校、企业各方利益共享的一种先进的办学模式。

摘要:基于“中德深度校企合作”高职办学模式,充分发挥校企优势资源开展融知识、技术、技能于一体的合作教学,联合培养应用型高级技能人才。实现了注重实效的校企合作深度融合;形成了以“三合一、订单班”为过程,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的项目课程体系;建成了注重理论与实践统一的师资团队。

关键词:校企合作,办学模式,课程体系,师资团队

参考文献

[1]石丽敏.国外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分析与研究[J].北京:高等农业教育,2006.

[2]胡艳曦.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J].广东:高教探索,2009(1).

【深度模式】推荐阅读:

深度服务05-09

深度覆盖05-12

课程深度05-13

深度预测05-14

不同深度05-16

深度融合05-17

深度测量05-18

深度影响05-26

图像深度05-30

麻醉深度06-30

上一篇:针灸学下一篇:USB设备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