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深度

2024-09-01

拓展深度(精选7篇)

拓展深度 篇1

摘要: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 提倡技能教育就是提高学生就业率。微机技能考核制度, 使之成为“三证制”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为学生就业铺就坦途。学校教学条件是后天成长的土壤、肥料。丰富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则是成长途中的园艺工程师, 教与学的有机统一, 才能成就学生的就业宏图。就如何提高学生技能进行了肤浅探讨, 在技能掌握、技能拓展、技能提升三步过程中, 探讨一些教育方法。在学生掌握基础之上, 扩张宽度, 挖掘深度达到教育目的, 开辟就业坦途。

关键词:职业教育,就业教育,技能掌握,技能拓展

职业学校提倡“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 技能教育则是职业学校的出路所在。职业学校出来的学生, 不单是有一身力气的劳动者, 而应是掌握劳动技能的技术工人, 他们是实际岗位上的有一技之长, 繁重岗位上游刃有余的出色工作者, 在自己岗位上能创造出精品的有用人才。现在应明白企业急缺的是精通型综合技术人才。学生就业时好多企业都要看学生的简历, 对电脑技能主要看学生三个方面: (1) 有没有证书。 (2) 工作经验。 (3) 会哪些具体的东西。他们自身价值能否体现, 一靠先天条件, 二靠后天努力。那么在校期间的培养就是后天成长的土壤、肥料。电脑是高技术层面的应用型技能, 而且学电脑的方向也比较多, 比如学电脑艺术设计, 将来可以从事设计师工作。还可以学信息技术, 将来可以做信息管理员。还可以学习网络技术, 成为网络工程师等等。由于用人单位普遍使用微机办公, 为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校领导重拳出击, 提出了微机技能考核制度, 使之成为“三证制”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为学生就业铺就坦途。首先, 学校投资数万元新建高标准现代化机房两个, 投资数万元升级改造旧机房, 使机房和设备最大程度的满足教学的要求。第二, 加强微机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 认识到微机教学的重要性, 几次充实微机专业教师队伍, 同时加强微机专业教师的素质建设。第三, 增加微机教学的课时数, 由原来的一学期改为开两个学期, 同时全部改为上机课, 更加注重实际操作。第四, 精选教材, 制定技能考核标准。为更好地强化技能, 摒弃了原来微机教学中“大而全”的陈旧模式, 采取了“少而精”的新方法, 精选出在日常办公中应用最多的知识点, 制定出切实符合每个专业学生的计算机技能考核标准。任课教师在教学中侧重考核标准的内容对学生进行技能强化, 力争让学生目标明确、重点突出, 技能扎实。学好电脑, 工作好找, 工作环境好, 薪资待遇好, 提升的机会也比较多。学校教学环境有了, 如何出效果, 就如何在有限的在校教育中, 让学生成为技能型人才, 成为每科教师思考和考虑的问题。在《计算机应用》教学中, 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 围绕培养学生技能, 对学生技能掌握、拓展、提升三步曲, 进行教学阐述:

一、技能掌握阶段

迄今为止, IT类行业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比较少, 特别是电脑应用型人才, 这类岗位不但没减少反而在增多。面对金融危机的冲击, 我们是否更应该学习电脑知识, 掌握电脑技能, 从而加强我们的就业能力呢?首先学习要有目标, 教学理念要创新, 教学注重实践, 体现教育的时代特征。在该阶段:

1. 学习达到的目的:

对于非计算机专业, 例如我校的通信专业, 电器维修专业, 市场营销专业通过学习, 学生能够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 熟练掌握办公软件的使用, 了解计算机软硬件特性, 掌握网络基本知识, 熟悉网络协议, 了解网络发展动态。

2. 教学过程方法:

目标明确之后, 就需要师生共同完成, 有目的, 有组织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变枯燥无味的理论练习为兴趣盎然的应用。掌握技能必须先学理论, 理论知识枯燥而乏味, 他们既不会也没兴趣, 在上机操作过程中发现, 对QQ聊天软件情有独钟, 不用教都会, 上实践课时很多学生不练学习内容, 而偷着QQ, 关键是兴趣, 所以如何激发学生兴趣是讲课方法所在。我在微机教学中, 区别于传统的灌输式, 采用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 例如, “抛锚”教学法的运用和“范例”教学模式的运用引入新知识, 上机操作时练习软件乏味了, 好咱们聊一聊, QQ必需用五笔, 聊天过程中发现五笔应用的很多字的个别输入方法, 从而提高打字速度、在Internet上发送电子邮件可利用QQ邮箱, 在学校微机室局域网中, 学生用机没有硬盘, 学生练习大型综合题时一次课做不完, 可利用QQ邮箱发送到教师机上保存下来。同时利用学校现有的多媒体设备、课件教学演示讲解。用模拟工程实例等引导式教学, 作网页采用项目教学, 用几种不同的软件, 互相补充制, 查资料自学、分组作业和项目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多维互动, 向科学的教学模式要效率。

二、技能拓展阶段

对微机技能的掌握不能停留在课本上, 有了很好的理论与视觉效果与自己亲手操作融为一体, 将掌握的基本技能拓展开来, 把抽象的东西具体化, 才能变成自己的财富。在该阶段:

1. 学习达到的目的:

能够进行简单的软件安装和系统维护, 熟练组装计算机, 能够进行计算机故障的初步诊断和板卡级维护。能够进行简单的Windows平台下的网络组网方法。

2. 教学过程方法:

为达到以上目的, 注重手脑并重, 从在多媒体演示为主转向学生独立操作, 以一定的教学情境为引导, 采用实地考查、项目教学与案例教学相结合的方法, 启发学生对大量直观现象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和概括, 并使学生能够独立的加以操作, 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 还能很好的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通过学习学精学透, 上机操作、查资料自学、具备一定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技能提升阶段

在掌握了基本技能, 并且在拓展了宽度之后, 就要在深度上有所提升。在加强理论武装、增加知识储备、实现工作创新等环节, 不断提升能力, 固牢基石, 要在增加知识储备中, 实现工作创新中提高自身能力。其中勇于实践的能力是能力提升的关键, 行动才是提高能力的最佳途径, 在实践中只要做到:专注于目标、空杯的心态、了解大势、选定并完善平台、汇集并锤炼团队, 则不但事业能够成功, 而且能力也会提升。在该阶段:

1. 学习达到的目的:

具有之能独立操作并及时独立处理事务的能力, 独立电脑维修, 高效的完成日常办公文档的编辑工作。计算机基本操作, 计算机应用能力初级, 计算机应用能力中级, 能够独立完成一些综合设计, 能够独立完成网站整体设计与制作, 掌握动画制作。熟悉网络营销模式, 能够在进行网上交易与管理工作。

2. 教学过程方法:

操作层面可粗略将能力分为四方面:技巧、技能、知识、信息。现在工程, 建筑设计要求, 应变能力、适应能力强、学习能力强, 专业知识扎实。在此探讨提升能力的基本路径:开设计算机独立实验课, 计算机独立实验课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造就应用型人才的有利措施;采用市场调研、设计采购方案、分组实践、分组作业和项目教学相结合的方式。例如, 在弱电、网络、防雷、监控安全等方面设置故障等方法进行教学。让学生亲临现场, 动手动脑, 身体力行, 达到实践出真知的效果。总之, 在金融危机的现在, 我们的学生如果想脱颖而出的话, 须在校期间师生共同付出努力, 满足劳动力过剩的时代要求。

拓展深度 篇2

———五论认真学习贯彻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完善体制和优化环境为重点,确保改革开放向广度和深度拓展,是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立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统筹内外形势作出的科学判断和战略部署,对于做好明年经济工作,努力实现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确保改革开放向广度和深度拓展,是增强发展活力、提高发展质量的根本途径。30多年来我们取得的一切成就,关键是靠改革开放;我们要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河北特点的发展路子,归根到底还要靠改革开放。当前,各地都在加速转型升级、抢占发展先机,竞争日趋激烈,哪里的体制活、环境好、开放度高,生产要素就会向哪里聚集。而要做到“体制活、环境好、开放度高”,就必须继续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把我们的资源、区位优势以及难得机遇充分转化为发展优势,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新动力、新空间。

确保改革开放向广度和深度拓展,是破解矛盾和问题,开拓发展新天地的必然要求。目前,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矛盾仍然突出,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躲不开、绕不过。不深化改革就没有出路,不扩大开放就抓不住机遇。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推进改革开放的紧迫感和自觉性,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迎难而上、开拓创新,充分调动和发挥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

确保改革开放向广度和深度拓展,要坚持不懈地解放思想。对我省来说,彻底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是关键中的关键。我们必须准确把握时代发展的趋势,善于用改革的办法破解前进道路上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善于用开放的思路谋划和推动工作,特别是要善于抄近道、迈大步,借船出海、借梯上楼、借鸡下蛋,实现“三级跳”,使河北发展的活力更足、步伐更快。确保改革开放向广度和深度拓展,改革要有新突破。在抓好国有企业改革、财税体制改革、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同时,下大力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围绕投资、社会事业、非行政许可三个重点领域,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规范审批程序,精简审批项目,减少审批环节,提高办事效率,消除阻碍市场要素自由流动的门槛,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运行的干预,同时深入推进农村领域改革。

确保改革开放向广度和深度拓展,开放要有新进展。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加快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新格局。要大力度地引进资金、项目、技术、人才和先进的经营理念、管理经验。发挥国家和省级开发区及各类园区的作用,推动招商引资的聚集发展。要改进招商方式,提高招商质量,增强招商实效。

确保改革开放向广度和深度拓展,发展民营经济要有新成效。要抓好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降低民营经济的“进入”门槛,最大程度地放开放宽放活。建立完善融资担保、人才培训、科技信息、创业辅导等服务平台,解决中小微企业资金短缺、人才不足、科技力量薄弱等实际问题,支持有实力的民营企业在国内外资本市场上市。深入推动全民创业,激发各方面的创业热情和发展活力。

确保改革开放向广度和深度拓展,环境要有新改善。围绕营造优质高效的政务环境、公正廉洁的法治环境、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诚实守信的人文环境,全方位做好各项工作,增强河北的信誉度和美誉度。抓经济、上项目,一定要有长远的眼光和宽阔的胸怀,充分考虑投资者合法利益。要采取坚决措施,严厉打击在重大工程建设和开发项目中设置障碍、百般刁难、敲竹杠等恶劣行为。

拓展深度 篇3

最好的时代,最坏的时代

总编辑汪修荣是在江苏文艺社恢复建制后不久(1987年)来到社里的。用他自己的话说,在近二十年的从业经历中,他“经历了最好的读书时代,也经历了最坏的读书时代”。

刚到出版社时,全民阅读的热潮正兴,书是最好的求知媒介,“那时候我们出版的纪实文学丛书在全国独领风骚,像《秘密战争中的女性》《中国西部大监狱》《中国的乞丐群落》等书的印数从几十万到上百万册,畅销全国。”毫不夸张地说,在纪实文学领域,江苏文艺社真正是开国内出版的风气之先。

八十年代末,中国社会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纪实文学式微,江苏文艺社也随之调整方向,努力寻求新的出版市场。汪修荣介绍说,江苏文艺社在九十年代开始逐步开拓出版领域,其中有两套书颇具代表性,一套是从台湾引进的席绢言情小说,书中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受到众多青年读者的追捧,迅速风靡全国,每本都发行数十万册,后来许多网络言情小说作者都是看席绢小说长大的,可以说影响了一代年轻女性读者;另一套是青年作家文集,其中收录了包括池莉、苏童、铁凝、舒婷、林白、迟子建等二十多位一流青年作家的文集,产生了巨大反响,影响广远。

转企改制后,江苏文艺社直接面临市场带来的巨大竞争。与此同时,数字化阅读的兴起,也极大改变了阅读环境。汪修荣说,“我们针对读者兴趣的变化和生活节奏加快的特点,有意识地在名家散文领域发力,先后开发出了‘大家散文文存’‘百合文丛’‘茅盾文学奖获奖者散文丛书’‘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散文丛书’等多套散文丛书”,这些作品都取得了不俗的市场业绩,至今仍是江苏文艺社的主打品种。

目前江苏文艺社内设立有三个编辑室,分别负责文学、文化、生活、儿童动漫网游等图书出版业务,并以文学为核心。此外,江苏文艺社也紧跟市场潮流,在数字出版、网站建设、微博微信营销方面投入精力。多年来扎根文艺出版,深度经营的同时适度拓展,江苏文艺社逐步积累了优势,形成了独有的品牌和影响力。

坚守长篇小说出版阵地

出版数字化带来了阅读习惯的变化,人们的日常娱乐项目也越来越多样化,这些都极大冲击了传统图书出版,其中以长篇小说为甚。因此,许多出版社都逐渐退出了长篇小说的出版领域。说起个中缘由,汪修荣说,“生活节奏的加快使长篇小说不再成为阅读主流,与此同时,长篇小说尤其纯文学长篇小说质量的下降也影响了读者的阅读兴趣。此外,名家的长篇小说要价越来越高,而市场销售却日益萎缩,这也影响了出版者的出版意愿。”

然而,这些困难并没有动摇江苏文艺社在出版长篇小说上的坚守。“近十年来,能每年坚持出版纯文学长篇小说的出版社屈指可数,我们是其中之一,而且坚持以丛书的形式出版,这在国内出版社中也是很少见的。”江苏文艺社出版的长篇小说丛书中,“凤凰长篇小说丛书”和“原创中国长篇小说丛书”颇具代表性,其中包括毕飞宇的《平原》、范小青的《香火》、李锐的《张马丁的第八天》等,都在市场中引起了广泛关注,在文坛也产生了较大反响。汪修荣说,这两套丛书分别是江苏文艺社在“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间出版的,通常每年出版二三种,题材不限,强调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统一。

坚守长篇小说阵地,除了作为一家业内有影响的文艺出版社所应尽的责任和担当之外,江苏文艺社也有对于发展的长远考虑,“作为一家大众出版社,出版长篇小说也是扩大自身文化影响力的一个重要标志;优秀的长篇小说虽然未必赢利,但是以社会影响为目的,对提高出版社的整体竞争力不无裨益。从出版本身来说,长篇小说也是重要的原创资源,具有潜在的开发效益。”

除了纯文学作品之外,传记纪实文学作为江苏文艺社曾经的拳头产品,虽然如今出版规模有所减少,但依然是一个重要的板块。与其他文学作品不同的是,传记纪实文学在编辑过程中会加入更多照片,增加视觉冲击力,“这满足了读图时代,读者对传统出版物求新求变的需求”。同时在此类图书中,编辑发挥了更大的作用,“编辑的创造性劳动和编辑含量都有所加大,比如在目录、版式、纸张、开本、封面广告语,甚至照片使用等方面,都会做出创作性的加工。”汪修荣介绍,有的选题在撰写阶段,编辑就会前提介入,和作者一起确定选题,“比如有些传记和纪实题材是出版社为作者确定的,相当于是命题作文”;在具体写作阶段,因为编辑比作者更了解市场,所以也能提供更专业的意见;编辑还会针对结构、篇名、书名等方面提出建议,使文本更适合读者的阅读需求。

在出版社和作者的共同努力下,一批优秀的纪实文学作品应运而生:《狂雪》《血泪忆衡阳》是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而出版的;《小康之路》《留学美国》《平视美国》《中国诚信报告》《我带着偷拍机》《艾滋病离我们有多远》等作品,因为紧扣各种社会热点问题,贴近现实,贴近生活,贴近读者,因而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

提供优质服务,维系作家资源

关注中青年作家作品,作为江苏文艺社的一个重点出版方向被保留至今,优秀的中青年作家也是江苏文艺社非常重视的资源。虽然文学出版较受冷遇,但江苏文艺社始终坚持文学的出版格调和品味,这为其赢得了业内的口碑以及作家的尊重和信任,许多作家都愿意将自己的作品交给江苏文艺社出版。此外,江苏文艺社也通过提供优质的服务,满足作者多方面的需求,来赢得作家的信任。

对于作品本身,江苏文艺社的编辑会提出专业的修改意见,确保编校质量。同时在图书包装上不断精益求精,令作者耳目一新。针对不同的作者,出版社也会提供不同的宣传营销方案,包括请评论家撰写书评、评论,在相关媒体上做立体宣传,实行全方位营销,以求实现图书的效益最大化。有时,江苏文艺社还会满足个别作者的特殊需求,“比如出版精装本、毛边书等等”,“我们会尽可能满足作者的需求,通过人性化的服务,使作者成为出版社的朋友和合作伙伴。”

在维持与一流名家的传统合作的同时,江苏文艺社也注重不断发掘有潜力的文学新人,培养有潜力的年轻作者,“我们发掘新人的途径有很多,包括各种专业、非专业媒体提供的作者信息,作家、朋友甚至读者的介绍推荐,或者是编辑通过网络阅读以及自然来稿来发现新的作者资源。”比如近年推出的青年作家陈庆港,就是江苏文艺社从自然来稿中发现的新人,出版社为其出版了多部长篇纪实作品,如《真相》《十四家》等,都收获了不错的市场成绩。

关注大众读者

音乐与影视艺术图书作为江苏文艺社的传统出版方向,多年来培养起了一定的优势,拥有特定的阅读人群。在汪修荣看来,音乐类图书相对而言受到数字化的冲击较小,“人们会在网上听歌,但是看歌谱学钢琴,还是需要纸质图书的。”入选国家重点工程的《江南丝竹音乐大成》,以及从德国引进的“朔特”和“骑熊人”公司的钢琴琴谱就是江苏文艺社在音乐图书出版方面的成功之作。而影视类图书则更有其特殊性。因为影视剧本身具有巨大的影响和号召力,能够极大地拉动同名影视图书的销售,这在出版业界是不争的事实,“我们希望借助走红的影视剧作,提高同名小说的关注度”。

在大众出版的方向上,江苏文艺社也努力尝试更多领域,比如生活类图书、女性读物、儿童文学、军事文学,以及具有畅销潜质的名人作品等。汪修荣认为,“大众出版的魅力,相当一部分来自于畅销书”,因此以大众出版社为自我定位的江苏文艺社,自然也对畅销书的打造投以相当的关注,“我社的畅销书,近年来主要集中在动漫网游图书上”。与此同时,也会在名家散文、中外文学名著、文化经典等领域努力打造长销书。

拓展深度 篇4

日前, 中国银联与上海东方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SMG) 在上海宣布, 将联合相关机构, 共同打造智能电视支付系统, 为持卡人提供新的支付渠道选择。该智能电视支付系统主要提供金融支付、银行卡和金融增值三大服务。

在具体应用层面, 该银行卡电视支付产品推出后, 用户即可通过电视终端进行付费点播、电视购物等业务的在线支付。该产品不仅会涉及金融便民支付, 如水电煤缴费、火车票、飞机票以及银行卡业务, 而且还将支持互联网支付和IC卡支付两种模式, 适用的终端涵盖了互联网电视、IPTV、手机电视等多种智能电视平台。

业内人士指出, 一旦解决了支付环节的问题, 更多的应用内容提供商便会关注和进入这个崭新的交互式销售平台, 进而繁荣电视平台的应用服务市场。

拓展深度 篇5

教师对教材的使用、学生对教材的解悟,本质上是一种对于真善美的再创造,在再创造的过程中丰润和重塑自己的人格精神。真正的语文教材是一幅国画:在精心的勾勒、皴染的同时,会在读、思、练、解、行诸方面都给师生留下巨大的留白。语文课堂也如此。善画者必善留白,善主导课堂的良师亦如此。课堂留白,就是对人文创造演绎空间的预留。

克罗齐说:“所有的历史都是当代史。”语文教师也可以说:所有课堂上对文学文本的解读演绎,都是当代师生心灵的投射。这是审美再创造中作为审美主体的个性所决定的。从长远看,引导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学习探求,是对下一代人格的预设性建构,可见青少年人文教育的重要。

课改以来,许多语文教师在不同学校面向不同层次的学生尝试过多种方法对教材文本进行了演绎:自读查阅、设问启发、强化工具性基础训练、审美熏陶、人文素养的拓展,但往往顾此失彼,难以兼顾工具性和人文性,未能实现三维价值观在教材不同文本中的恰当显隐、圆融互摄,“尽兴”地达到师生真正意义上的心心相印,教材、编者、教者、学者四心契合,在传承中保持新颖,在熏陶中浸润青春心灵。

从2005年开始,我激情涌动,豁然贯通,依据人教版、苏教版这两种通行的中学主流语文教材,在课堂教学基础上陆续独立开发出系列师生通用的原创性“第二教材”。这套书三本共60多万字,以教材文本三维价值观为指南,以人文精神个性化写作演绎为主线,出入教材,谙合时代阳光人文价值观,“第二教材”选取人教版、苏教版高中、初中教材文本为蓝本,进行了系统的二次开发,多所重点中学推荐作为语文教师进修的阅读书目。

语文学科,是课内学习知识,考课外应用,迁移能力、应变能力和创作能力十分重要,仅读死书是不行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个性化理解和表现,要求语文课堂充满独立思想的馨香。相对不变的文本、与时俱进的人文理念、学生五彩缤纷的青春之眼、教师不同的知识背景和教学个性,要在课堂上通过对文本的演绎达到契合共鸣,才是语文课堂的美好境界。

选入语文教材的文本,天然地具有塑造真善美的德育功能和帮助解析人性、认识社会的示范功能,初中教材中《散步》《斑羚飞渡》中的伦理光辉讨论、《老王》《信客》中的平等人性的美好,高中教材中涉及的美善道德、伦理人格、做人处事、社会发展、自然风物等因素更多更复杂,也更丰富深邃。仅仅靠主题中心、段落大意的综合总结,学生的理解是肤浅的,并且也只能得到一些概念化的抽象结论。理性概念的识记,不是语文学习的内核,语文学科的特点和优势是形象、生动中求得人格的圆融和语言的深刻。所以,对于语文学科而言,最终必须通过语言文字表达出来,而不能把概念拿来生吞活剥地直接输送给学生,或者仅仅在课堂上设计一些非常表面的活动、程式,从而演变成浓厚八股味的形形色色的所谓“课改模式”。课改先行者和成功者只能提供借鉴的经验参考,没有可以照搬的模式,“克隆”不符合现代语文课堂形色各异的审美需求和个性表达。

一、中学语文教育,要与课文内容说再见

2010年12月30日,在上海师范大学举行的教育部“国培计划”语文学科实施经验交流会上,专家们一致认为,语文教育者急需“回炉”。“过去,大部分的语文老师都把精力都花在课文分析上,忽略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长期研究小学语文教育的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吴忠豪认为,真正的语文教育,应该与课文内容说再见。上海师范大学教授王荣生则表示,要解决当前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改善语文课堂教学,归根结底要依赖于语文课程的改革、语文教材编制的完善。这就要求语文教师需要从“资格型”向“智能型”和“智慧型”转变,用语文教育来带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从前,语文教师们都觉得鲁迅《纪念刘和珍君》一课很难上得精彩,人物背景、社会背景十分纠结复杂,占用了大量的课堂时间。鲁迅通过一个自己并不十分熟悉的学生刘和珍之死想说什么呢?这才是文本的关键所在,所以《纪念刘和珍君》一文被学生记住的是“沉默啊,沉默啊,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等几段名言警句,而不是某个人。今日的时代背景,已与那个北洋军阀的黑暗越来越远,课堂学生没有必要、也很难与鲁迅的隐晦表达共鸣,教师不如削繁就简,采用遗貌取神的方法,从课文引申设计一个或多个与学生相契合的人文共同点作为话题,深掘妙议,采生活、知识的华彩入文,达到一微尘中见大千的目的。又比如鲁迅的《祝福》一文,我示例写作了《苦难的人最需要祝福》为引子并作为教课文的切入点和归结点,出入教材文本,在理解祥林嫂的不幸命运的同时,体验和比较不同时代的苦难,培养社会爱心,教学效果很好。

教材文本是相对固定的,而时代精神在不断演变,所以语文教师不仅要传承传统的精华,更要不断寻找与青春的人文契合点,才能达到师生共同嘤嘤和鸣、“咏而归”的课堂效果。

二、激发思想与体验的绽放,让情感、态度、价值感变得圆融一体

教学三维目标本质上只有一个原点,那就是追求人类文明发展和个体生活幸福的思想原动力。在此基础上衍生出诸多理念原则、探索方法和行动与表达方式。把这个教育的原点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演变成无限的个性化文本,构成师生的共同话题,是语文学科教与学的起点与归宿。语文教师应追根溯源,出入教材,融通经典与生活,发掘自我,才能使每个学生在写作应用中把握教材的知识点和人文情趣,从而使写作内涵变得丰满厚重,语言形象生动,富有语文味,任何逻辑的准确清晰、多媒体的形象直观、设问讨论的热闹、口号的响亮喧嚣,都不能取代语言文字学科本身的深邃美丽和智慧。

人,生而具有语言才能,并在生活中逐步学习语言的使用,我们学习语文的深层目的何在?除了系统地掌握语言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使语言能够洋溢美善的光辉、变得优美而具有好的接受度、更能恰当地彰显自我个性价值。在这个漫长的语言和人格建构过程中,对教材经典文本的反复咀嚼、引申、演绎是必须,语文教师的率先垂范、亲手示例,亦更能体现出语文学科本质上是形象的、以悟性为主的学科特点,语文与理性的逻辑学科有着本质的区别,从入门到训练到成果。语文的学习过程应该是轻松愉快、个性本真的,表达天然地充满个性、潜藏着创新元素。

三、分段切块的逻辑思维不符合语文学科的特点,培养活泼的表达灵机和愉悦,是语文教育的重要目的之一

一位南京大学获法律外语双学位的家长告诉我:对语言文字的精深悟解,能够深层次开发一个人的智慧,所以她希望自己的女儿学好语文。这是有识之士对语文学科的睿智理解。

古往今来,人类的文明主要都是通过凝固于文字来传承。现代影视多媒体固然使用方便,但更多的是浅层次的悦人耳目,对于开发智慧这一点目前仍力不能及,相反,大量沉溺于网络游戏的青少年案例反而证明了其害处。汉字性表意文字,本身就暗含华夏民族先哲对于造化与人生的思考,健康的文字必然是开卷有益。

人文学科与科技革命相比,在思维方式和训练方式上都有着巨大的不同,不能相互替代。在文本的阅读与写作中,三维价值观是隐显互彰的,在经典文本中圆融一体的,要深层次地理解、掌握、运用,在技术上必须循阅读、悟解、写作合一的方向,教师应率先融通、并进行二次创造,口头和书面的写作的综合示例必不可少,师生的二次创造和表达体现出语文“起于文本阅读、归于文本表达”的学科目的。

教师示例本身应包含教师对人文精神、教材文本具有个性的深度理解,是一种真正能体现出师生平等下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原则,并且天然地训练了学生的作文能力和思维综合能力。语文学科课堂教学阅读检测、感悟所得、多种训练,最后都归结为各种各样的文体表达。

规范的写作得力于模仿、熏陶,提升生活的体验。仅仅是对教材经典文本进行手术式的解剖分析,不能让学生对语文教材中的人文美善元素达到很好的悟、解、行。基于教材文本式上的写作,正是要凝固每个师生对教材文本的悟解程度和激发思维新颖度。真善美,表达方式千差万别。

语文课上讲故事、天马行空的思想漫谈等,只要得当,能够贴近教材文本和学生实际,也是语文课堂的一部分,泰戈尔就是这样在草地上课的。从经典课文衍生出的美文更是美的延伸。理性讲述、生活体验都是对语文教材的处理要素,最终目的是要涵育美善的情怀、开发青春的性灵、培养学生闻一知百的感性灵机和个性化真性情的灵秀文字。

把自然、社会、教材文本、自我心灵揉为一体,从而通过写作的方式生出千姿百态,达到对教材经典的深度理解把握,苟如此,语文课堂才会呈现生机和自由,才会富有挑战性。教师的行文风格、对生活的感悟方式、对教材的理解,都会通过写作影响、启迪学生。

教材是镜子,同一面镜子,不同的映像,对教材的深入发掘,启迪师生的思维,提升师生的写作能力。高中语文学习阶段,学生的基础知识已基本具备,思想空间的拓展、人文情怀的涵育,逐渐上升为语文学习主要任务。

四、自由、灵机、价值取向,共同驱动创新思维的车轮,师生基于教材人文意蕴的二次开发是深度阳光

“一纲多本”是目前语文教育的使用现状。但课堂上的主流现状仍然是依据教材中的文本内容进行阐释、推演,表演做秀、生硬理解和套用课改概念现象普遍存在,为新课改进行种种所谓的“建模”是一种时髦。人为地设置一些隔靴搔痒的问题,有的问题明显是为凑合“问”这个教学环节而设置的“伪”问题。课外阅读作为任务下达,学生一天天在海量信息面前变得茫然,逐渐失去自我寻找和自我思考的生命内驱力。

钱学森之问,把六十年前那个贫穷匮乏的时代与一个物质条件丰裕的时代剪辑在一起,引发有识者无限的思索。教育离本真精神越远,生命内驱力越弱,创新能力必然越弱;而物质条件的优厚不能弥补生命激情的缺失。创造,是精神、思维升华,不是物质的堆垒。

好的语文教学方法可以贯通课改理念,从而把新课程理念在课堂上圆融地示现出来,同时要求能够根植于时代、根植于生活、根植于传统。提取与表达、继承与溶解,会伴语文教师的职业生涯而无限延伸,也会激发不同学生的不同审美情趣,当自己的学生普遍有了自主的、渴望表达的诉求,就是一个语文教师的极大成功。深圳一位初中学生看了我的教学系列文章,点燃了创作的激情,该生托她的博士妈妈告诉我:“很喜欢看龚老师这些对课文的解读拓展,但这是龚老师的,我自己也有自己的解读”,可见教师从课文直接引申出来的人文示例写作具有特别功效。

我们有共同的教材课文文本,教师有关于教材的比较完善的知识、成熟的人生阅历和体验,学生有洋溢灵气和充满创新精神的青春性灵之美,双方同唱一首歌,能不阳光而优美吗?

(作者单位:广东深圳第二外国语学校)

拓展深度 篇6

“三个平面”是“three dimensions”的汉译。《新英汉词典》(上海译文出版社,增补本)中“dimension”的第二义项是“[数]维(数),度(数),元:of one~一度的;浅性的/of two~s二度的;平面的/of three`~s(长、宽、高)三度的;立体的”。因此,准确地说,“three dimensions”应译为“三维”。“汉语语法分析的三个平面的理论”应为“汉语语法分析的三维理论”,即从句法、语义和语用三个角度对语法进行分析和研究,句法、语义和语用既相互区别又紧密相连。

一、句法平面

三个平面理论中的“句法平面”的内容更接近于传统语法教学的内容,包括词的功能类别、词语组合关系和层次切分以及语型、句型等。学习句法平面的理论知识和分析方法至少有助于中学生解决两类实际问题:一是辨析和修改病句,规范地使用现代汉语的口语和书面语;二是辨别和分析文言特殊句式,更好地理解和翻译文言字句。

在各级各类的语文考试中,试卷的基础知识部分都会出现辨析病句的题目,学生在阅读和写作的过程中,也在所难免地遇到辨析和修改病句的情况,这时就需要教师和学生了解和把握句法平面的理论知识和分析方法,从而解决语病类的问题。例如,下面的题目:

例1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D)

A.由于患者可以将医生开具的处方带出医院自行买药,引发了市场的药品价格战,平价大药房里部分药品的价格甚至成倍下降。

B.去年以来,由于日方在对历史的认识和在钓鱼岛问题上的错误举措,使中日关系正常发展受到严重干扰。

C.巨大的神女石像,静静地仰卧在山顶,凝望着山脚的子女们创造美好的生活。

D.枭龙FC-型飞机,是针对21世纪作战环境,由中国和巴基斯坦共同投资开发的多用途轻型战斗机。

解决上面题目,要依靠句法平面的知识和基本的逻辑知识。A项数量表达混乱,用倍数作比较,只能用于增加、扩大,而不能修饰下降、缩减;B项成分残缺,“由于”这一介词的存在,使句子缺少主语,可以去掉“由于”;C项不合逻辑。

例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A.南京郊外的阳山,有三块经人工雕琢、长达40米的巨大石头,专家认为这是朱棣为给朱元璋修建神功圣德碑的碑材。

B.该集团的资金大都是外界筹措,利息之高令人难以想象,然而高额利息使该集团在资金运转上所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

C.疫苗的研制是工程浩大的题目,耗时数年的潜心研究不可或缺,而且绝不是一个人的战斗,而是一场指向整个人类的战斗。

D.朝夕相处,谁也不能保证不发生矛盾,但一发矛盾,就各执己见,争吵不休,互不通融,这其实是一种最愚蠢的见解。

做病句类的题目,在具有语法句法平面相关知识的基础上,我们还要注重答题方法。可以用压缩主干法分析解答上面的题目。B选项有歧义:“利息”的含义不明确,可改为“贷款利息”,“利息之高令人难以想象”与后文重复,可以去掉;C选项的后一分句暗换主语或谓语中心语残缺,可以在“耗时”前加“需要”,并去掉“不可或缺”;D选项表意不明:“这”指代的内容不明确,如果指“不能发生矛盾”尚可,指“发生矛盾后就各执己见”就不妥了。

学好句法平面相关的语法知识,可以解决大部分病句问题(作文中的病句、考试中的修改病句)。病句主要有两类,一类是语法错误,一类是逻辑问题,而前者占了大部分,如句子成分残缺或赘余、词语搭配不当等,出现这类语病的原因主要是学生对句子结构认识不清,对词语的性质和语法功能不了解。学好句法知识,可以从根本上解决这类问题。

只有熟练地把握句法平面的成分分析方法,才能辨别和分析文言特殊句式,更好地理解和翻译文言字句。比如下面例句,如果没有相关的语法知识做支撑的话,很难做出正确的理解。

例3晋灵公不君。(《晋灵公不君》)(“君”名词作动词,行君道)

例4秦师遂东。(《左传·僖公三十年》)(“东”名词作动词,向东行进)

例5夫子加齐之卿相,得行道焉,虽由此霸王,不异矣。(《孟子·公孙丑上》)(“异”形容词用作意动,感到奇怪)

例6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郑伯克段于鄢》)(被动句,“蔓草”被“除”)

因此,可以说学习必要的句法平面的语法知识和分析方法是我们进行文言文学习、阅读和翻译的必要条件。文言学习中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如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名词作状语等)和文言句式(如宾语前置、省略句等)等等,要学好这些内容,都需要句法知识的支撑。

此外,学习必要的句法平面的理论知识和分析方法,还有助于提高学生仿写句子的能力、段落分析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综合的语文素质和素养等。

二、语义平面

语文是一个整体,要学好语文就应该掌握语法知识。语法是全面提高语文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句法平面、语义平面和语用平面既相互独立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句法平面是语义平面和语用平面的依托,语义平面和语用平面又是句法平面的拓展。语义平面研究符号与内容之间的关系,即研究词语与客观事物之间的关系。深入地研究语义平面可以一定程度地摆脱句法平面的形式主义,深入地认识词语与内容之间的联系与差别。

语义平面是讲深层结构的,主要研究谓核结构中谓词的语义特征及其所支配的语义成分(施事、系事、受事、与事、工具、处所、时间),研究词语、成分所表现出的语义指向和语义制约、歧义以及语模、句模等。语义平面的“语义”有别于词义,它是一种语法意义,只有在短语或句子中才能获得。语义平面主要研究的有:谓核结构、动词的“向”、名词的“格”、语义指向、词的语义特征、语义的选择限制等等。

谓核结构是语义平面的基本结构,是生成句子的基础。这种隐性的、深层的语义结构关系,必须通过表层的句法结构显示出来。同一谓核结构可以用不同的句法结构表示。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渗透谓核结构的知识,有助于学生分析、对比不同的表达句子的优点和缺点,从而在日常生活中使自己的表达更精密。例如:

王老师批评了李霞同学。(主动句)

王老师把李霞同学批评了。(把字句)

李霞同学被王老师批评了。(被字句)

名词的“格”是指名词跟动词组成语义结构时所担当的语义角色,因此也叫“语义格”,如施事、受事、与事、系事、工具、处所、时间等。例如:

小李买了本书。(施事)

图书馆有四五十万册书。(处所)

语义指向指的是句子里的词语在语义平面上支配或说明的方向。动词有动作方向问题。定语、状语、补语也有语义指向的问题。例如:

我找不着老师教。(“教”的受事是“我”)

酽酽的沏上一杯茶。(“酽酽的”指向“茶”)

词的语义特征反映某一类词和某一类客观事物之间的关系,也反映一类词和另一类词的搭配关系。例如:

交、送、卖(外向的)/接、受、买(内向的)交钱、送花、卖菜/接人、受罪、买饭

放、摆、挂(+附着)/唱、演、吃(-附着)放上、摆上、挂上/你唱、我演、她吃

语义选择限制是指:句法上能结合的词语,不见得在语义上都能搭配,因为词与词的搭配在语义上有限制。例如:

动词+名词=动宾短语

喝水(√)/喝饭(×)/喝大杯(√)

吃饭(√)/吃饭碗(×)/吃大碗(√)

学习语义平面的语义特征和语义搭配,有助于了解词语的组织规律,有利于学生更深入地细致地、精密地、把握语言和运用语言,进行日常的听、说、读、写。教师的任务是在具体的、恰当的教学情境中渗透语义平面的思维和语义的分析方法,使学生对母语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从而更好地把握和运用汉语进行交际。

三、语用平面

语用平面是指对句子进行语用分析,即分析句子中词语与使用者(符号与人)之间的关系。语用平面是讲句子中静态结构之外的动态因素及句法结构在表达中的应用与变化的,主要研究主题、述题、重点、焦点、语气、口气、增添、倒装、省略、句类以及句型或句式的语用价值等。

主题—述题结构是语用结构。主题是说明的对象,一般是已知的信息;述题是对主题进行说明的部分,是对主题作叙述、描写、解释、评议、提问、请求、命令、致谢、道歉、祝贺、惊叹等,一般是未知信息。学习主题和述题有助于了解句子所表达的旧信息和新信息,知道说话人关心的是什么。

今天,王老师有课。(“今天”是主题,“王老师有课”是述题)

三月八日放假半天。(“三月八日”是主题,“放假半天”是述题)

表达重心是指句法结构中由于表达需要而着重说明的成分。一般来说,非结构中心(定语、状语、宾语、补语)在具体的句子中,往往是表达的重心。例如:

他是语文教师。(“语文”是重心)

你什么时候走?(“什么时候”是重心)

预设指的是一个判断能够成立所具备的条件。焦点是评论中的重点,是新信息中着重说明的部分。

差点考上了(预设:希望考上;焦点:没考上)

差点没考上(预设:希望考上;焦点:考上了)

句子都有一定的语气。语气能反映句子的表达用途,可以表示陈述、疑问、祈使、感叹等。按照语气给句子分类,得出不同的句类。按照句子的结构分,得出的是句型。句类和句型属于不同平面的两个概念,同一句类可以有不同的句型,不同的句类可以是同一种句型。例如:

他聪明吗?(句类:疑问句;句型:形容词谓语句)

他聪明。(句类:陈述句;句型:形容词谓语句)

语用平面是研究特定语境中如何理解运用语言的,只有把语言放在动态的语境中,才能准确地体现语言的真正功用。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我们更多的是要让学生在动态的语境中真切地感受到语言运用的准确和表情达意关系,从而体会语言的魅力。我们尝试从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词语的选用锤炼、句式的选择变化和日常口语交际中所要遵循的言语会话原则三个角度阐发语用平面的具体实践。

例7那人一只大手,向他摊着;一只手却撮着一个鲜红的馒头,那红的还是一点一点的往下滴。老栓慌忙摸出洋钱,抖抖的想交给他,却又不敢去接他的东西。那人便焦急起来,嚷道:“怕什么?怎么不拿!”老栓还踌躇着;那人便抢过灯笼,一把扯下纸罩,裹了馒头,塞与老栓;一手抓过洋钱,捏一捏,转身去了。(鲁迅《药》)

鲁迅在这里一连用了10多个意义相近的动词,它们大多数都可以用“拿”来替换,但这样就会使生动的文字黯然失色。这些精心选用的动词细微地刻画了人物的举止神态和相互关系。把刽子手康大叔贪婪凶悍、老栓胆怯疑虑的形象表现得栩栩如生。

例8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朱自清《荷塘月色》)

这里选用了“泻”而没有用“照”,是照顾到语用环境和词语的准确性,情景语境的要求使“泻”这个动词的语义在这里变得富有朦胧和凝重的视觉美感与诗意。因此,用“泻”好,切合语言环境。

句式的选择与变化是一种语用手段。汉语句子的常规顺序是:主语在前,谓语在后;定语在前,主语或宾语在后;句中状语在谓语之前;偏正复句的偏句在前,正句在后。在语言具体的运用过程中,不同的意思自然可以用不同的句式来表达,但大致相同的意思也可以用不同的句式来表达。人们在言语运用过程中对句式进行选择和调整,目的是突出强调重点,适应上下文需要,使句子气势畅通,表现力增强。变式句的运用也是为了强调突出句子的移位成分或分句,来满足表达上的需要。

例9水生笑了一下。女人看出他笑的不像平常。“怎么了,你?”(孙犁《荷花淀》)

水生嫂的问话采用主谓倒装的变式句,正常的应该是“你怎么了”。采用这样的主谓倒装的变式句表达效果更好,“怎么了,你?”重在突出女人对丈夫异常表现的关切,也写出了女人的细心、温柔,更强调了“怎么了”,表现急切、关心、细心等多种情感和内容。

例10我喜欢这绚丽灿烂的秋色,因为它表示着成熟和繁荣,也意味着愉快和欢乐。(峻青《秋色赋》)

偏句后置的变式句。因果复句的因句“因为它表示着成熟和繁荣,也意味着愉快和欢乐”倒置,引起人们对原因的寻求,在获得合乎逻辑的解答后获得满足。

综上所述,语言就是生活,就是思想。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语文教师,要不断地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语言现象的习惯,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和语文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左思民.汉语语用学[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0.

[2]杨润陆,周一民.现代汉语[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岑运强.语言学基础理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4]邵敬敏.汉语语法的立体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5]索振羽.语用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6]陆俭明.汉语和汉语研究十五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7]范开泰.张亚军.现代汉语语法分析[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拓展深度 篇7

对太极拳理论的研究应该是全方位的研究,不能仅限于对太极拳拳理和技术动作的范围研究,而是应该拓展到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人类社会、自然界物质运动形式、医疗保健功能等领域的研究。因为太极拳是集宗教、哲学、医学、军事、文学、艺术、伦理、民俗、娱乐等于一身的一个武术拳种,将民族特色的文化展示的淋漓尽致,包含有丰富的文化、自然规律、人的行为规则等内容。有人形容太极拳不仅仅是一门武学,更是一门人学,她可以强健人的身体,防身技击,更能够改善人的思维方式,一定程度地修补人的性格缺陷,使人不仅能够在身体方面适应自然界,还可以使人能够更好地融入到社会生活之中,因此对太极拳理论的研究只有不断地向广度和深度拓展,才能使太极拳的理论和技术水平进一步地发扬光大。

1 太极拳发源于中国,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结晶

在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长河中,我们曾经为古代的四大发明(造纸术、火药、罗盘针、活字印刷)为人类社会做出的贡献而感动骄傲,时常自豪地回忆起我们的祖先。但是我国在历史上由于长期受封建体制的束缚,封关锁国,观念和经济的落后,曾经一时,西方列强用我国的“发明”来侵略和掠夺我们。现在,我们的国家在日益繁荣昌盛,逐步强大,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文化的需求也不断增强,我们有理由,也有能力将太极拳理论的研究工作向广度和深度进一步拓展,以使太极拳更好更快地走向世界,为人类社会所享用,造福于全世界,使太极拳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中华民族为人类社会的“第五大发明”。

2 太极拳理论的研究应紧密结合对太极文化的理解和研究而开展

太极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上,曾经出现过四大文明古国(中国、印度、埃及、古巴比伦),均形成了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文化,时至今日,其它的三个文明古国都没有完整地将本民族的文化保留下来,只有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不仅完整地传承下来了,而且还在不断地被发扬光大,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有学者研究,究其原因,一是自古以来中华民族文化对外不具有扩张性,不把本民族的文化强加于他人,尊重其它民族的文化,同其它民族和睦相处。二是对内不走极端,推崇“中庸之道”。宋代著名理学大师朱熹对“中庸之道”作了这样的诠释:“‘中’者,无过无不及之名也;‘庸’,平常也”;而同时代的另一位著名理学大师程颐则解释为:“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国人视“中”为重道上德和终生为人处世务须“笃行之”的规范和准则,以致我们历史悠久,文明璀璨的祖国选名定号,不秉他词别语而单选一个“中”字为其名号,称“中国”。中国文化所说的“中”是不多不少、不偏不倚、不即不离、不紧不慢的恰到好处。而太极拳就是在这样的一个文化底蕴的基础上产生的一个拳种,其内涵统满了一种文化,我们称之为“太极文化”。太极拳拳理要求:立身中正,阴阳互体,刚柔相济,动静结合,快慢相间,高低起伏,舒展紧凑,收放自如,身形兼备等,无处不与中国的传统文化紧密相连。

3 对太极拳在强身健体、医疗保健和防身技击的理论研究方面,不能只局限在物理运动的范畴

对太极拳在强身健体、医疗保健和防身技击的理论研究方面,目前只是局限于物理运动的范畴。我们知道,在自然界的物质世界中,运动是永恒的,是形式多样的,是极其复杂的。但归纳起来,无外乎就是物理运动、化学运动和生物运动这三种运动形式。物理运动是物质运动的简单运动形式,即直线运动变旋转运动;化学运动是物质的复杂运动形式,即产生化合反应的运动过程;生物运动是物质运动的高级运动形式,是物质运动形式的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运动的新陈代谢过程。人作为一种高级动物的生命体,集三种运动形式于一身,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物质运动体系。而目前在太极拳理论研究方面,说到太极拳的强身健体功能时,就会谈到:“通过练太极拳,使人体的肌肉、骨骼得到锻炼,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在松、柔有氧的基础上通过练习太极拳,可以有效地调节人体的内分泌系统;由人体的直线运动变旋转运动,利用人体力学的原理,可以在技击方面引进落空,四两拨千斤等。”往往都是概念性的和定性方面的词句,缺乏定量方面的具体数据和说服力。实践证明,人通过正确地习练太极拳不仅仅是肢体的肌肉骨骼通过物理运动形式得到了锻炼,身体的各种分泌功能也会不同程度地通过化学运动形式产生化合良性反应得到改善,从而使人体整个生物系统得到有效地调节。但是目前我们国家的太极拳界乃至武术界对这方面的研究是欠缺的。据说国外的太极拳界对太极拳理论的研究已经向化学运动形式开始进行探索。

4 太极拳的理论研究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相关部门的支持和全社会的广泛参与

首先要营造一个广泛开展太极拳理论研究的氛围。目前,我国太极拳界的现状是:一方面有些技术水平高的习练者缺乏理论研究的能力,这些人从幼年就开始在名师的指导下练拳,文化基础差,虽然练就了一身的太极功夫,但只是就“拳”说“拳”,知识面窄,思路不开阔,文字语言能力差,有话说不出,更是达不到触类旁通的境界,这个人群被称之为太极拳界的“实力派”。另一方面是受过高等教育的武术专业人员,文化程度高,文字能力强,但缺乏太极拳名师指导,很难领悟到太极拳真谛,切身感受不到太极拳奥妙。理论来源于实践,他们在实践中得不到体验,自然就无法在理论上深入地开展研究工作,这些人群被称为太极拳界的“学院派”。因此,就需政府的相关部门和团体牵头,将太极拳的“实力派”和“学院派”进行有机地整合,融合在一起,为理论研究工作打下良好的组织基础。还应组织协调相关的科研、医疗等部门参与和支持,划拨专项经费,对习练太极拳的人群和非习练人群开展跟踪调查活动,获取科研数据,为理论研究工作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

5 结语

综上所述,对太极拳理论的研究,亟需要向广度和深度拓展,这是现实赋予广大太极拳理论研究者的责任,要承担并完成好这一艰巨的任务需要政府的支持和社会各界广泛参与,更需要从事太极拳理论研究的工作者长期不懈地努力。

参考文献

[1]孙惠芳.浅谈太极拳健身[J].搏击·武术科学,2009(3):36-37.

[2]高丽.太极拳的文化内涵[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8(5):141-143.

[3]支川.太极拳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与发展[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8(5):48-49.

[4]沈寿.太极拳文集[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7-65.

[5]余功保.中国太极拳辞典[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6:302-341.

上一篇:企业财会制度下一篇:国土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