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何体结构素描教案

2024-07-30

几何体结构素描教案(通用10篇)

几何体结构素描教案 篇1

石膏体结构素描

教学目标:要求学生掌握物体的基本造型个性、理解物体的结构和基本透视。

重点:物体的形状个性、结构、透视

难点:物体的分面、透视

教学方法:观察法、对比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

结构素描的特点是以线条为主要表现手段,可不施明暗没有光影变化或也可适当参插一些明暗关系,而强调突出物象的结构特征。它除了画出看得见的外观物象,还画出了看不见的内在连贯的结构以及看不见的外部轮廓。

为什么结构素描舍弃光影变化的刻画,而刻意强调物象本质的结构特征呢?这是由它的训练目的决定的。我们知道,绘画素描是培养造型能力,训练正确的观察能力和在平面上描绘立体形象的能力,用艺术语言再现物体的形象为目的。而结构素描除了培养造型能力外,最终目的在于训练设计者用立体的思维去看待和理解设计对象。如画一个产品时,首先要对该产品进行全方位观察,甚至把它拆开来研究,这样就会对该产品有一个立体的空间概念。只有对所有的面进行观察,才能理解其结构,从而能够达到离开具体物象,从各种设想角度去描绘和把握对象或者进行重新的设计组合。这就是结构素描的训练目的。这种学习过程,不受光影变化的影响,只与结构特征有关。因此结构素描学习干脆舍弃光影因素,强调本质结构特征,更能表达其设计辅助功能。就结构素描训练的本质来说,仍然是为了提高美术造型能力,达到不仅能熟练地写生,而且能把设计师创造思维过程中形成的形象用结构素描方式表达出来。

结构素描教学中,除了培养学生准确的描绘能力,结构的分析能力和塑造能力外,更重要的是培养眼(观察)、心(理解)、手(表现)的协调能力,通过素描认识自然,发现设计能力。逐步掌握准确表达自己设计意图的方法,对自己的设计构想设计意象进行直观的形象表达。这种训练在表现手段上与明暗素描训练有较大的区别。而对形体、透视、比例等要求则与明暗素描差不多。

石膏几何体结构素描的画法:

1、观察对象,在画面上定好构图形式:三角形。

2、定出形体的大的比例,画出物体的内部结构,通过此来检查物体的形体和透视准确性。

3、保留起稿时的线条,作为辅助线,逐步地画出物体的形体起伏变化。

4、用粗线条来示物体的空间位置,注意线条的虚实变化。画面主要的地方,可画得实一点,次要的地方可画得虚一点。

石膏几何体素描教案 篇2

角度选择和构图是一幅优秀作品的关键,所以,必须要多思考、多学习,掌握构图的原则,构图的方法,基本型所带给画面的美感。

一、素描的观察方法

1、整体观察

就是排除局部信息,抓取石膏的整体印象。

2、相互比较 把物体与物体之间相互比较,观察其造型特点,确切位置,色调分寸,质感特色等,将对象的每一个视觉信息都纳入一个观察系统中,而不是孤立片面地理解对象。

3、由表及里 表既物体的外部现象和形态,里既物体的内部构造,表面的东西总有其内部缘由,而内部的构造又总是呈现出某种种表面的特征。这是一个分析理解的问题。这种态度对我们掌握造型规律是至关重要的。

二、素描造型的基本要素

1、形与体---形既物体的平面形状,体既物体的体积。

2、线与面 相生相依的关系。

3、结构与形体 结构是形体的内在本质,形体是结构的外部呈现。

4、明暗调子

三、写生的方法步骤

1、起稿:用铅笔把石膏的轮廓及明暗关系勾画出。

2、塑造形体:应在整体—局部—整体的循环中把握调整大的形体关系。

3、深入刻画与整体调整:局部的深入刻画可训练敏锐的观察力和细腻的表现力。整体调整是保持画面即有丰富的层次变化又不零碎,虚实强弱有序。

四、作业练习学生练习圆柱体

要求:表现出石膏的空间感和体积感。

五、作业展评

小学美术几何素描教案 篇3

目的:

学会一些素描的基础知识,能够利用素描的表现方法描绘简单的物体。

上课班级:

9年级

课时:

预计2-3周

准备:

石膏几何体、画板、画架、素描纸、铅笔、橡皮等。

重点:

形体的把握。

难点:

用对比的方法造型和表现光照产生的影像变化。

过程:

整个教学过程由3个大的方面组成:一是讲解和范画,让学生有初步的感性体验。二是石膏球体的写生练习。三是简单物体的组合写生。这个过程是学生练习的过程,教师进行个别指导或者范画,帮助学生解决练习中遇到的问题。

一、提出本学期要求,本学期以练习素描基本功为主,然后涉及色彩和速写,准备毕业后的.升学考试。

二、根据石膏球,讲解物体的明暗变化。素描是通过单色铅笔或者炭笔、钢笔等,对物体的造型或明暗变化加以描绘,从而塑造形象的画种。常作为绘画基本功的练习。

在石膏球上,物体由于受到光照的作用,产生了亮部和暗部两大部分。受到光线照射的地方叫亮部,没有光线照射的地方是暗部。在亮部和暗部之间有明暗交界线,是亮部和暗部的交界处,一般是最暗的地方。应该作为重点来突出,这样才能突出物体的明暗层次,画出它的立体感。

画法:1、在纸上正确安排好空间,一般左右留边均衡,上下留边为下大上小,这样便于突出物体在环境中的纵深关系,有利于空间感的表现.

2、确定上、下、左、右的边界,用直线画出球体的方位。

3、根据球体的特点,用直线造型,逐渐切出球体的圆形。

4、修整。通过反复观察比较,调整圆形中不协调的地方。

5、找出明暗交界线,从明暗交界线开始,给暗部上调子,把整个暗部连同投影都统一起来。

6、从画面最暗的地方开始画起,注意通过比较来确定每个部分的色调在全部画面中的地位。注意应该通过互相比较,弄清楚各色调之间的关系,逐步加深。不要一次性画到很重的色调,这样会很孤立,缺少了色调之间的平衡关系。

2.小学美术怎么教

小学的美术主要不是教他怎么画画

主要是培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嘛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培养了兴趣对一生的艺术创作都有好处

要是以后他们真的是想一直搞艺术搞下去

就教素描啊

打好基础是关键啊

小学考初中的美术也是要考素描的

从基本的几何体教起(三角体 长方体 圆`````)

培养他们的空间感

再教下透视

还可以教下卡通 小孩子比较喜欢的 也可以培养兴趣 也可以培养速写能力

其实小学不是准备以后搞艺术的

也学不到什么

以后准备搞艺术的

就是打基础

不要学难的

把基本的几何体搞的一清二楚就很不错了

祝你的学生能很开心的画好画

你能很开心的当好老师

关于书的问题 你自己不是学过美术的嘛

把自己知道的基本素描方法教好就可以了

素描石膏几何体——球体课件 篇4

学生层次:素描新生班(9岁以上)

教学目标:学习球体的画法;学习并掌握球体明暗素描的三大面和五大调子;找准明暗交界线和投影,能较好地表现球体的明暗关系。

教学重点:球体三大面和五大调子的理解和表现。教学难点:

1、形体的准确性及形体的塑造。

2、明暗交界线和投影的确定与表现。教学工具:画板、素描纸、铅笔、橡皮、石膏球体范画

教学过程:

1、画球体先画好正方形,然后在切去四个角。

注意:切去的四个角要一样大,否则画出的圆形就不准了。切去四个角后形成八边形,八条边要一样长。

2、将八边形再一次切角,然后将直线改成圆线,画出明暗交界线和投影。从明暗交界线处画明暗。注意:中间略深,两头略淡。在画上投影,球体的底部要留出反光。从明暗交界线处开始,越靠近受光面越淡。光线的变化要匀称自然,不能深一块浅一块。

素描几何形体说课稿 篇5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所选用的教材是吉林美术出本社出版的《百图百解素描石膏几何形体》该书是从多方面基础教学内容出发,对其中呈现的众多要点、难点问题细致分析、详细解读。

(二)教学目标:

美术绘画课教学的目的是通过美术绘画基础知识的传授,使学生学会运用绘画的理论,进而培养学生动手绘画创作的能力。根据中职学生心理、智力发展水平以及当前美术教学的实际情况,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目标:

(1)学习石膏几何体素描写生的三大面和五大调子。

(2)学会透视在绘画中的应用,石膏几何体写生的三大面和五大调子的学习。2.过程方法:

(1)培养观察和动手能力。

(2)培养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3.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和探索新知识的兴趣(2)培养学生以审美之心来感受生活,创造生活 4.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明暗关系(三大面和五大调子)写生步骤。教学难点:三大面和五大调子,透视的应用,写生步骤。5.教师准备: 石膏几何形体。

6.学生准备: 画板,画纸,本子,书籍,笔,橡皮擦等一些学习用品

二、说教法学法:

本课的教学过程主要强调师生的互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作为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因此本节课的基本设计思路就是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探究知识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保持高度的探索欲、尝试欲,并通过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更多地体验一种成就感,进一步激发他们强烈的创造欲望,绘画欲望。

为了结合我校大力倡导的翻转课堂和任务驱动,我还特意将本课内容加以变动,将以往的先讲后画再画的枯燥环节变成先画后讲再PK的办法,来打破枯燥僵硬的环节,使 课堂更有趣味性让气氛变活。

素描眼睛结构组成 篇6

用笔尖精确体现双眼的概括和交叉联系,抠出上眼睑的眼线,尤其是掌握双眼皮的交叉联系。

二、正面双眼写生

从正面视点看,眼眶的概括根本型为不规则的四边形,眼球是眶内的一个半杰出的活动球体,被上下眼睑包裹着。

用笔尖精确体现双眼的概括和交叉联系,抠出上眼睑的眼线,尤其是掌握双眼皮的交叉联系。

描写下眼睑的明暗时,要注重体现出厚度感。

注重两个内眼角和鼻根、鼻梁的联系改变。

要联系眼部画出眉毛的外形,注重其走向和散布。

三、素描眼睛的详细写生步骤 1、先整体调查双眼和眉毛的方位、长短,用短线条悄然画出归纳。

细心调查双眼的规划特征,用笔悄然勾勒出双眼大的归纳,注重眼球与上下眼睑之间的规划穿插。

三、素描眼睛的详细写生步骤

1、先整体调查双眼和眉毛的方位、长短,用短线条悄然画出归纳。

细心调查双眼的规划特征,用笔悄然勾勒出双眼大的归纳,注重眼球与上下眼睑之间的规划穿插。

2、比拟上下眼睑的弧度巨细,调整好与眼球之间的联接联系,一起还要掌握好透视联系。

从双眼的最深处开端上调子,眼球上的线条不要涂死接近上眼睑的有些色彩要加剧。

3、抓住眼部整体的明暗关系,加强眉弓与内眼角的明暗对比,从眉弓往暗面投影处铺设。

4、加强眉弓与内眼角的明暗对比,包括双眼皮细小的明暗过度,把整个画面的对比拉开。

眼球上的高光及眼睑上较亮的局部位置,需要用橡皮轻轻地擦出来。

几何体结构素描教案 篇7

——陈勇军

内容摘要:

一、帮助理解对象。真正要画好素描就要从理解开始,从结构起步。这实际上是一个积极的理性思维过程,只有在形体、结构准确的前提下才有进一步的研究光影、质感、明暗调子的可能性和必要性。结构观念的建立是通往成功道路上的第一步!

二、解决“形”画不准。理解了物体结构可以帮助画准对象形体。

三、在“散光”情况下可以画出对象体积。素描基础训练的目的并不只是学习表现物象的技巧,更重要的是要学会正确地观察和理解物象的造型特征,把握物象的本质结构和普遍的造型规律,这实际上是一个积极的理性思维过程,只有在形体、结构准确的前提下才有进一步研究光影、质感、明暗调子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在高考美术教学中,由于很多学生进入高中后才开始学习素描,甚至不少到高二才开始学习,造成学习时间短,学习仓促,在素描学习中像赶鸭子上架似的,被迫就针对考试内容就进行强化式的练习。还有虽然学生学习时间充分,但因为不少老师忽视素描教学中素描结构训练。结构训练练习量很少,或者干脆不练习,直接进行明暗素描的临摹和写生,急功近利,意图一气呵成。其实这样忽视了素描教学中结构训练会给学生绘画留下不少的缺陷,特别是在对结构的理解和表现上容易表面化,难以把握素描的“内在骨架”。所以进行素描结构训练是学生素描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项练习。即使学生参加美术高考学习时间较迟,仍然要以结构训练为基石。

在美术基础阶段的教学过程中,习惯性的素描练习从表现技法上大体可分两类:以线造型为手段,着重研究对象的形体结构关系的结构素描;以明暗调子为手段,着重表现光影、空间、质感等关系的全调素描。结构素描是以概括、简练的线条为基本语言,相对忽略明暗、光影变化及质感,着重研究对象造型、空间及内部结构的一种绘画方法。在结构素描的绘画中,要求用理性的态度来理解和分析对象。这就要求作画者对所画对象的观察不能停留在表面上,要由表及里、去伪存真,理性分析形体结构特征,挖掘内在相关要素。罗马尼亚著名画家巴鲁曾讲过一句精辟的话:“画素描呈从我们看不见的东西开始,而以看见的东西结束。”为了不机械地摹仿形状和外貌,所以我们对物体的结构要有精深的理解,才能画好素描。

素描结构训练在素描学习中具体作用表现为:

一、帮助理解对象。

很多初学者在作画时更多的是去“临摹”对象,看到黑的地方就涂黑,亮的地方就留亮,对一个物体上的明暗不加选择的全部描绘下来,但对于形成明暗的原因却不加深入理解,以至于被动临摹,不能主动表现。这就是典型的不能理解描绘对象,不能真正的用艺术手法表现对象。真正要画好素描就要从理解开始,从结构起步。素描基础训练目的并不只是在技巧如何表现物象,更重要的是要学会正确的观察和理解物象的造型特征,把握物象的本质结构和普遍的造型规律,这实际上是一个积极的理性思维过程,只有在形体、结构准确的前提下才有进一步的研究光影、质感、明暗调子的可能性和必要性。结构观念的建立是通往成功道路上的第一步!培养和建立造型上的结构观念,加深对所描绘物象在解剖结构上的研究与理解,这对每一位初学美术的同学来讲都是在素描基础训练中有待解决的课题。这关系到初学者在习画过程中能否获得正确的理性思维方式和深入观察形态内在结构的能力,我们应通过这方面的训练,让初学者尽快走出摹仿客观表象的误区,在造型上得到理性的深化和创造性的升华。这也说明了,画画不仅用手,更是用脑去画画!

二、解决“形”画不准

在学生练习和考试中,有很多形把握不准,偏差很大的情况,一方面是其造型能力弱,练习不扎实造成的,究其更深原因也是对对象结构理解不够,缺少结构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理解。形状与结构是物体在空间中存在形式的客观反应,他们互相依存,共同支配着物体的形态特征和结构特征,因此,对象形体准确是画准结构的关键,同时理解了物体结构可以帮助画准对象形体。为了画准对象的形体,我们必须掌握一套正确实用的观察方法,了解一些认识对象的基本原则,并在大量的训练中逐步熟练掌握,从而达到造型准确的目的。其中包括理解、概括、比较等方法。例如:素描学习中,由于大量的头像练习都是平视,多注重几分之几侧面,这些动态学生大多能够画好,但是一旦让学生画俯视或仰视的动态,许多学生即使看着模特也有很多画不准,甚至画不起来的情况,这些都是教学中很容易碰到的问题,原因主要还是学生对头部结构,五官结构理解不够的原因,如果学生的头脑里有头部空间形态结构,而五官是分布于头部这一球体之上的,那么在头俯下或上仰的动态中五官之间的空间关系,位置关系,透视关系,就能较准确的把握了,学生作画时观察也就有了结构观念的理论指导,练习效果会大不一样。

三、在“散光”情况下可以画出对象体积

在美术高考中经常有这样的情况:在考试中所画对象一般是不打灯光的,面对所描绘的物体,考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往往集中在物象吸引人的某些细节上或明暗变化丰富的光影上,并不加选择地试图把这些客观因素表观出来,虽然花费了很大精力,结果却事倍功半,要么画面仅有肖似的轮廓和浮华的外表,缺少有支撑作用的“内在骨架”:要么画面整体上缺少必要的联系,形象单薄、内容空泛,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固然有考生技巧不熟练的因素,但究其根本原因是结构造型观念淡薄,缺乏对物象在结构本质上的深入观察和深刻理解。由于那种急功近利的学习恋度和盲目摹仿客观表象的习画方法导致考试成绩不理想,而致考试失败。遇到这样的情况,完全可以在平时训练中抛开物体表面的明暗光影,直接分析所画物体中内在的结构线,通过线条来描绘对象的体积,这样不管光线多散也可以很好的表现出来,即使仅仅以表现结构为主,也不失为一张优秀的答卷。最主要的是通过结构素描的练习加深了对物体内在结构的理解和剖析,这样在对对象进行表现刻画时才能深入其“内在骨架”,不泛泛其表。在进行默写时才能井井有条,逐步深入刻画,充分表现。

综上所述,我们已明确素描基础训练的目的并不只是学习表现物象的技巧,更重要的是要学会正确地观察和理解物象的造型特征,把握物象的本质结构和普遍的造型规律,这实际上是一个积极的理性思维过程,只有在形体、结构准确的前提下才有进一步研究光影、质感、明暗调子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因此结构观念的建立是学生学画通往成功道路上的重要基础。在高考素描教学中必须很好的有效的进行练习,建立结构观念。

教学范画二幅 作者:陈勇军 均两课时

素描基础教案 篇8

第一章 结构素描 教学目的和任务:

通过对几何形体、静物的研究和写生,使学生理解体积的构成原理、透视变化和光线在物体表面散布的一般规律;初步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和表现方法,能运用线条和明暗调子较准确地表现对象的形体、结构、比例、透视、明暗、空间等关系。教学重点:、素描的概念、素描艺术发展概况。安排往往从几何石膏形体入手。石膏几何体所具有的色调单一,静止不动的特点,便于学生更好地观察研究形体,因此石膏几何体写生训练成为众多初学画者的必修课。

2、有序地组织画面。

运用归纳法,整体地去观察和认识客观自然世界,从自然法则中用几何形式去发现有序结构的绘画形式。素描训练的第一步往往是从静物写生人手,通过这一训练可以使我们对周围现实中一切形体的多样性有所了解.素描画表现物体有空间,形体,体积,结构,光影等内容.教学过程:

结构素描的特点是以线条为主要表现手段,可不施明暗没有光影变化或也可适当参插一些明暗关系,而强调突出物象的结构特征。它除了画出看得见的外观物象,还画出了看不见的内在连贯的结构以及看不见的外部轮廓。

为什么结构素描舍弃光影变化的刻画,而刻意强调物象本质的结构特征呢?这是由它的训练目的决定的。我们知道,绘画素描是培养造型能力,训练正确的观察能力和在平面上描绘立体形象的能力,用艺术语言再现物体的形象为目的。而结构素描除了培养造型能力外,最终目的在于训练画者用立体的思维去看待和理解设计对象。

结构素描教学中,除了培养学生准确的描绘能力,结构的分析能力和塑造能力外,更重要的是培养眼(观察)、心(理解)、手(表现)的协调能力,通过素描认识自然,发现设计能力。这种训练在表现手段上与明暗素描训练有较大的区别。而对形体、透视、比例等要求则与明暗素描差不多。石膏几何体结构素描的画法:

观察对象,在画面上定好构图形式:三角形。

定出形体的大的比例,画出物体的内部结构,通过此来检查物体的形体和透视准确性。

保留起稿时的线条,作为辅助线,逐步地画出物体的形体起伏变化。

用粗线条来示物体的空间位置,注意线条的虚实变化。画面主要的地方,可画得实一点,次要的地方可画得虚一点。

反复地用线表现你的形体,直到近似为止,注意线条在空间上比较,以加强空间感。

6、从整体出发,调整画面 第二节 静物结构素描

教学目标:要求学生从整体观察与掌握物体的造型、理解物体的结构和基本透视。

重点:物体的各部位的形状、比例、结构与透视 难点:物体的形体归纳、分面、透视 教学方法:观察法、对比法、归纳法

二、分阶段教学: 1.物体造形阶段

用长线、直线构图,用水平线、垂直线比较,画出物体形状大小,物体也有它自身的性格,需留意它们的不同形状并要求用直线画出物体的外轮廓线。通过直线的对比,理解形体的比例。2.物体的结构透视阶段:理解形体的体积、结构等因素。在面与面的转接上要有交代,一般是在转接的地方分面。根据物体的结构透视线分面,随着透视结构线的旋转,透视面积逐渐变窄。3.局部深入阶段

抓住主体局部深入,先从前面物体分面,越前面的物体,分面越详细(前实后虚,从而推出画面的空间感)4.根据画面反复调整前面阶段1、2、3、4点,要明确

前实后虚。

第二章 明暗素描

教学目标:要求学生掌握物体的光影效果、理解物体结构和基本透视。重点:物体光影的表现与质感表现 难点:对画面的整体把握,避免“灰”、“花”、“脏” 教学方法:理论讲授与实践指导 教学过程: 素描的观察方法 形体观察

现实生活中的物体都有自己的特征和形态、质地、重量及空间。但我们通过观察、概括,可以发现他们不外乎都是由方形和圆形组成的。所以在观察任何物体时,都必须把它概括成最简单的基本形。通过透视规律后,就可以用这些简单的基本形把十分复杂的形体表现出来。在形体观察阶段,学生对物体的形基本都能做到归纳概括。形体结构

物体都有自己的外形和内部构造,在写生中不能只注意外形的变化,在素描训练中,强调结构十分重要。在一般情况下,物体的内部结构关系是不会变化的,无论环境光线如何变化,都只能引起明暗色调的变化,其本身的结构并不会因为环境光线的因素而有所改变。因此只有熟悉理解了写生对象的形体和结构关系才能准确地塑造物体。

在进行全因素素描前有必要作一两幅结构素描练习。

3、形体比例

写生过程中,必须强调比例关系的准确。要做到比例关系的准确性,就必须在观察阶段就要整体观察、整体比较、整体表现,切不可局部观察和绘画。确定比例关系的方法是:从整体到局部,先确定大的全局比例关系,如最高最低,最左最右,在图中的位置最大物体中间的最小物体等,然后再确定从大到小的局部的比例关系。其中的局部比例关系一定 要服从整体的比例关系,要不断在画面上下左右,利用水平线、垂直线、斜线和虚的辅助线反复比较,以检查比例的准确性。

4、形体与明暗

形体造型准确后,明暗光影就是素描造型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了。

由于物体质地所吸收和反射光的强弱有所差别,就形成了明暗光影的不同。另外光照的角度和强弱也使得物体的明暗层次更加丰富和复杂。大多数学生都对“三大面”“五大调子”有所了解,但在运用到写生过程中,却常常表现得不够充分。

所谓三大面指的是;亮面、灰面和暗面;五大调子则是 亮面、灰面、明暗交界、暗面反光及投影。

在写生中,主要出现的问题有两种:一种是灰面的层次表现得不够丰富,使画面仅仅区别了亮面和暗面,没有表现出亮灰、暗灰、环境以及反光对物体复杂的影响。另一种是灰面过多,而亮面、暗面区分不明确,使得整幅画缺少重点强调的部分,都很平均,也就是所说的“画灰”了。

因此,作画中必须反复比较亮部、暗部以及其它中间层次,在统一中求变化,在强调差别时又要注意画面整体性。

另外,还有少数学生杜宇明暗交界线和投影还有些问题。明暗交界线是区分出亮面和暗面的一个交界的线形,它一般沿着物体造型结构的走势出现在受光面和背光面之间,而不是自身形成的不与物体造型相干的部分。投影一般是字铺大调子是和物体的暗面一同铺的,投影的形状也是依据物体造型的不同而不同,而且投影月靠近物体的部分越黑,反之越远越亮。

5、质感、亮感与空间感 控制准确的明暗反差和掌握表现方法及灵活的笔法对表现物体的质感、亮感十分重要。

一般,光滑的物体明暗反差较大,毛糙的物体明暗反差较小,光滑的物体受环境和反光的影响明显,毛糙的物体受固有色的影响,明暗反差弱。软物体用笔轻松,坚硬物体用笔肯定。

在表现空间感方面,要首先确定画面的主体。从而作画时心里清楚哪些要画得清楚、强烈、具体,哪些要模糊简略。一般情况下,前面的物体清楚,后面的物体模糊,强光下明暗对比强,弱光下明暗对比弱,对比强就往前突出,对比弱就往后退。

可概括为:亮面实,暗面虚,前面实,后面虚,中间实,边上虚,主体实,背面虚

明暗素描是通过光与影在物体上的变化,体现对象丰富的明暗层次。明暗是表现物象立体感、空间感的有力阶段,对其真实地表现对象具有重要的作用。明暗素描适宜于立体地表现光线照射下物象的形体结构、物体各种不同的质感和色度、物象的空间距离感等等,使画面形象更加具体,有较强的直觉效果。在早期的绘画中,就有人不同程度地采用了这种手段。到了文艺复兴时期,随着科学的发展,促进了这种手段的成熟,形成了明暗造型的科学法则。这时期的三杰:达·芬奇、米开郎基罗、拉斐尔等艺术大师的研究实践把前人的经验,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初学者在开始学习时,最好采用灯光下的几何体来练习,它能帮助你认识物体在光源下的明暗变化;接着再结合静物进行练习,进一步了解光源在复杂形体的明

暗变化,以更深一步了解和掌握光源的变化及对象所表现的立体感、质感、明暗、空间关系等。在调子素描的训练中,应加强光影与黑白意识,关注明暗变化的节奏规律,以及增强立体观念与空间意识。

1、光影与黑白意识。

光的照射产生明暗调子,明暗构成黑白,它是构成完整视觉表现形式的重要因素。明暗是光线照射下物体形体结构的反映,物体本质结构,决定了物体明暗的变化,而物体的形状和它本质结构又不随光线的变动而变化。由明暗而产生黑与白,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关注物体与背景的空间关系,以及物体明暗生成画面的黑白灰关系。

2、明暗变化的节奏规律。

在作画过程中我们知道整体地观察与表现应贯穿于作画的始终。在进行画面深入的过程中,应该让同学们深刻地认识到亮部与亮部之间、暗部与暗部之间、中间色之间有节奏的渐变规律,也就是说物体最亮、最暗只有一处,其他是次亮、再次亮,依次递减,从而产生明暗调子有秩序的变化规律。

3、立体观念与空间意识。

体积感与空间感,是整个素描训练过程的追求目标之一,也是素描观念的直接体现。既要有整体的体积,又要有细节的体积。作画前,首先要分析形与体的关系,关注形体结构线,转折点,注意形体的起伏变化;外形与明暗交界线的变化,与形体的起伏变化都有着直接的关系。

三、调整阶段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表现物体的质感。质感是物体本身的材质所形成的物理表象,如玻璃制品、金属器皿、木材、皮毛、粗陶、花卉等制品,在视觉和触觉之间形成平滑或粗糙、坚硬或松软、干涩或湿润各自不同的视觉感受。如何表现观者内心感受呢,要观察物体纹理的规则:是紊乱的、粗糙的还是细腻的。通过线条有序地排列,或揉擦或涂抹,或点、刮等多种手段去表现纹理的质感,从而达到视觉的真实感。

2、加强对比效果。线条本身的粗细、长短、曲折、图形的大小、方圆、明暗的黑白、强弱,以及物质材料所形成的坚硬与松软、平滑与粗糙、干涩与湿润,等等,均会产生强力的对比。对比形成反差,反差生成视觉冲击力。在静物素描教学训练中,运用反差对比,可达到生动、活泼、丰富、强烈的视觉效果和审美感受。

3、进行艺术处理。整个素描过程都是以形象思维规律去观察美、发现美,发现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因素。教学中,要求把对形象的认识提高到艺术形式美的高度来观察,发现其中的形式美感、形的力度感深厚感、节奏感和秩序感,积极主动地通过点、线、面、黑、白、灰等造型因素的运用,有效地表现对象,表现对物体感受。课堂答疑记录

问:为什么画出了投影的效果,画面仍然没有光影的效果,并且显得有些灰与脏?

答:画光影素描并不是把投影效果表现出来就可以了,并且各物体表面上的明暗面的对比更应该强烈一些,光感在自然光状态和灯光状态是不同的。自然光下物体各部分对比,具有非常丰富的灰度层次。而灯光下的物体,因光线集中照射,其两面与暗面的色调拉得很开,两面较亮,而背光面则显得很暗,中间过度的会面很少。所以,在画光影时,因为一方面观察不整齐,看见哪黑就画哪,没有从整体上进行分析与归纳,使物体花了。应该是找到物体的亮暗面分界线,将明暗区分开,才能表现出光影;另一方面是由于归纳地不够,看见一些灰面就画,使其过度面的灰过多了,就削弱了光影的效果。问:玻璃的质感应该怎样表现?玻璃的投影应该怎样画?

答:玻璃是透明的,所以,在画出玻璃的基本造型后,可先从背景的物体开始画起。但在画时随时要注意透过玻璃所产生的亮暗面的对比。在刻画玻璃时,要注意因而它是光滑的,所以高光很明显,而暗部在对比之下显得较暗,因此黑白对比越强,其高光也就越亮越明显。另外玻璃的构造是杯底较厚,而杯口部或薄或厚都有些厚度,而厚度中又由于光在玻璃中产生的折射而产生很多小的黑白对比。象这一部分就要用稍硬一点的铅笔进行深入的刻画将厚度表现出来。导 入:在学习素描之前,我们必须要了解透视。

一、首先我们要知道透视的三个构成因素。就是:眼、物、画面。属于眼的有:

视点:即眼球瞳孔所在一点。

视线:视点与可视物体之间可相连成的假设线即视线。中视线:自瞳孔发出的无数视线中,与瞳孔平面垂直的一条视线。

视角:任两条视线与视点可成一夹角,即视角。

余点:方形物体的两组水平平行线向左右两边分别聚集并在视平线上消失的两个点

透视画面上的一些点和线我们要了解:

心点:中视线与画面垂直相交的点。它反映了视点的高低和左右位置。在画面上心点只有一个。

视平线:自心点做水平线即视平线。它也反映了视点的高低位置。

余点:位于心点两侧的视平线上,是成角变线的灭点。要避免所画物体因透视产生变形,两个余点不能同时存在在画面里,一般是一个在画外一个在画面里或两个都在画面外。灭点:又称消失点,它是消失线的汇集点。天点:凡在画面上处于视平线以上部分的点。地点:凡在画面上处于视平线以下部分的点。

二、透视的基本规律:

1、近大远小

2、垂直大平行小

3、近者清晰远者模糊

三、常见的三种透视现象:

平行透视:又称为一点透视。正立方体的正面与画面平行,正立方体最少只看见一个面,最多看见三个面,与画面成直角的线都消失于心点。

一点透视、一点透视物体直立面呈垂直状态,所有透视线均消失于一点。一点透视画面比较平稳

两点透视:在绘画中用得较多的一种透视方法,两点透视在视觉上有变化,较为美观

成角透视:正立方体一面与画面平行,其余两个角与画面成一定角度,又称为余角透视、两点透视。直立面上下两条边线分别消失于心点两侧的余点。

倾斜透视:有两种情况下出现倾斜透视。一种情况是物体本身与画面或地面成倾斜角度;另一种情况是视点离写生对象较近形成俯视或仰视的透视效果。三点透视:三点透视是在两点透视的基础上,加上消失于地平线上方或下方的另一消失点。三点透视的立体感最为真实,三點透視又稱為斜角透視,是在畫面中有三個消失點的透視。此種透視的形成,是因為景物沒有任何一條邊緣或面塊與畫面平行,相對於畫面,景物是傾斜的。當物體與視線形成角度時,因立體的特性,會呈現往長、闊、高,三重空間延伸的塊面,並消失於三個不同空間的消失點上。

人像素描写生教案 篇9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像素描写生》,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具准备、教学过程四个方面对这堂课的教学设计进行讲述。

一、教材分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及前后联系

本课是人教版高中绘画第四课第四节,是继《光线与明暗》一节的拓展学习课程,本课是以“造型•表现”为主,并结合作品欣赏的综合课型。教材从人像素描写生的基本知识(头部骨骼和肌肉)、基本步骤和基本技法等方面介绍了这门单纯丰富造型艺术,目的是使学生对人像素描写生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和了解,能够欣赏人像素描写生的作品及其在欣赏和动手绘画练习中感受单纯(素描)带来的特殊魅力。

2、教学目标 :

根据高中学生心理、智力发展水平以及教材所处的位置和知识点的实际情况,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1)知识目标:

掌握素描的基础知识,理解头部的结构和比例。(2)能力目标:

掌握人像素描写生的基本步骤,能用素描的形式表现人像形态特征。

(3)发展目标:

通过素描写生练习,体会素描与速写及其绘画形式的共性。

(4)情感目标:

A.培养学生认真学习和科学观察的精神。

B.培养学生以审美之心来观察人物,感受人类之美。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头部的结构比例和人像素描写生步骤。

攻破这一重点,主要利用多媒体展示结构与比例图片,让学生观察、探究、总结等方法。

教学难点 :如何用素描的形式刻画人物,表现处人像形态特征。

攻破这一难点,在教学中我运用多种方式讲解,运用多媒体手段对人像头部骨骼、肌肉和面部特征等方面讲解和演示,目的是使学生对人像形态特征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和了解。

4、课时安排:2个课时

二、教学方法

通过以上教材分析,为使学生达到教学目标 ,我准备用下列教法和学法:(1)讲授法。(2)观察法。(3)演示法。(4)练习法。

三、教具准备

多媒体,多媒体课件,人像素描画数张,素描纸,铅笔等

四、教学过程

生:初步感知(欣赏作品)——乐中体验(人像结构素描)——讨论探究(自评)——知识扩展(为画一幅自己的肖像素描)

师:引导观察——演示步骤——启发点拨——汇总归纳

1、通过欣赏静物素描和人物速写导入新课。

2、介绍头部的结构和比例。

3、讲授、演示人像素描写生的基本步骤。

观察(整体观察、特征观察),取景(大小),构图(画面的饱满程度、透视),刻画(明暗关系、面部特征),调整(画面总体效果)。

4、课堂练习

1、临摹课本上的示范图。

2、作业要求:

(1)、20分钟完成。

(2)、构图完整。

(3)、结构、比例准确。

3.工具材料:铅笔、橡皮、白纸等。

5、归纳总结

展示学生作品,学生自评、互评,教师总结。

素描 教案 篇10

教学方法:讲授、示范、课堂作业评解与逐一辅导。教学目的和任务:

通过对几何形体透视素描课程的讲解,使学生了解素描的基本知识,深入理解体积的构成原理、透视变化和光影黑白灰的色调规律以及在画面中的具体表现;初步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和表现方法,能运用线条和明暗调子较准确地表现对象的形体、结构、比例、明暗、空间以及透视等关系。教学重点:

1、素描的概念、素描艺术发展概况、素描的工具材料。

2、几何形体研究和学习的目的意义,以及素描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3、几何形体的基本透视原理。教学难点:

1、构图的基本规律,透视关系、明暗变化的基本规律。

2、正确的观察方法的培养,正确的作画方法步骤的训练。

3、线条的表现和明暗色调的处理手法。(线带调子式、体面结构式、光影式)教学内容:

1、什么是素描? a、素描的基本概念

由木炭,铅笔,钢笔等,以线条来画出物象明暗的单色画,称做素描。素描是一切绘画的基础,这是研究的过程中所必须经过的一个阶段。

轮廓和线条是素描的一般称谓。素描具备了自然律动感,观者从欣赏过程中可感受这一点。不同的笔触营造出不同的线条及横切关系,并包括节奏,主动与被动的周围环境,平面,体积,色调,及质感。

素描是一种正式的艺术创作,以单色线条来表现直观世界中的事物,亦可以表达 思想、概念、态度、感情、幻想、象征甚至抽象形式。它不像绘画那样重视总体和彩色,而是着重结构和形式。

素描是西方最早独立的一种绘画形式,它是艺术家最原始,最真实,最深刻的思想火花的形象表现。b、素描的工具材料

素描的工具材料:铅笔、炭笔、木炭条、素描纸、橡皮、画板、定画液等。*素描用笔:HB B 2B(用于画亮面及高光部分),3B 4B(用于画灰面及暗部阴影部分),5B 6B(用于刻画明暗交接线以及暗部阴影)c、素描的注意事项

*姿势:姿势要保持正常,手要基本伸直,画板要与眼睛视线成直角。距离:画板要与景物垂直摆放,与描写对象的距离一般是它的宽度或高度的两倍半以上。太远了看不清楚物象的细部,太近容易由于透视原因引起变形。*执笔法:画素描一般不用平常写字的执笔法,通常用铅笔不穿过虎口而置于掌下的横握的素描执笔方法,画出的线条平直、流畅,还由于腕力与肘力得到发挥,线条也显得格外有力。初学者开始时会不习惯这样执笔,习惯了就会感到自然。*线条:铅笔画的线条有长短、粗细、泶淡、疏密,交叉等变化。一般来说,画背景和大件物体用长线条,前景和细节用短线条;次要物和暗部用粗线条和浓线条,主要物和亮部用较细和较淡的线条。铅笔画常用交叉线条作画,交叉以顺手随意为度,切不可十字交叉。平时要多作线条的练习,使线条自然流畅,疏密有致,浓淡适宜和层次清楚。*橡皮用法:使用橡皮时要保持橡皮清洁,用后要用布或细砂纸擦干净,否则再用时会弄脏画面。画中细部闪亮部分可用切成三角状的橡皮尖端擦出。有经验的画家除了用橡皮修正画面错误外,还将橡皮当作“白色的笔”使用,以擦出这光、边光等。角度选择:画画要选择理想的角度。初学时不要选取缺乏暗部表达的完全受光面,也不要选取没有亮部,缺管立体感的全背光画,不要坐在太低的位置上画画,视平线低于果面时画出来的画容易缺乏空间感。

2、几何形体的研究和学习

几何体的构成是万物复杂形体的基本元素,几何体所具有的色调单一,静止不动的特点,便于学生更好地观察研究形体,因此从几何体入手进行素描教学相对容易些。在表现技法方面,先对学生进行线结构素描训练,让学生学会用线条的方式观察和表现几何体的结构特征,对几何体内在构造上加以理性分析,以达到更深刻的认识;进而从形体结构中感悟骨架结构、空间构成,提炼线条自身的美感形式。在线结构素描课程中侧重于对构图的基本原理、透视的基本规律以及明暗表现技法的讲解。

*构图的基本规律:构图即“经营位置”,是通过对几何体的结构、轮廓、透视、比例、调子、色彩等造型因素的构思,在画面上进行合理的布局和组织,达到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在画几何形体素描中,学生应该注意:首先,摆放几何形体时,应把构图内容考虑在其中,如个人所处的位置,角度不同,那么几何形体的高、宽比例各不相同。学生要掌握构图的第一个内容,就是应该将素描纸竖幅画好,还是横幅画好?这只要教给学生依“黄金分割率”作一个取景框就解决了。当写生的整体形象宽长于高时适用横幅画面构图觉得优美,高长于宽的适合竖幅画面显得高大,高宽比例接近时适宜用方幅画面表现,画出来感觉饱满。写

用线方法图示 生开始时,画面整体形象构图,不要过高、过低、过左、过右、过大或过小等。画面整体形象的最佳位置:通常画面上下左右所留空间要有变化而不雷同。画几何形体构图要饱满点,画面下放的空间比上面要留的宽一些,以防止重感而下沉。还有,几何形体写生在构图形式上多数采用立三角形,它有稳定、牢固、永恒之感。另外,写日期、签名、题字等,也是构图形式的组成部分,位置得当可以弥补构图中的不足或增强画面形式的多样统一。

*注意:在构图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依靠自己的眼睛来比较和判断,从几何体本身中找到比例关系检查比例的准确,运用空间内的垂直线、水平线、斜线,以及几何体各点连接成的形体等,来检查自己画面形体与写生对象的比例是否比例准确无误。

3、几何形体的基本透视原理 a、透视规律的掌握:

其重点是使学生明白透视关系的基本规律,通过对几何体的反复对比和描摹加以理解,理解物体的线与线、面与面、体与体之间的关系,从而锻炼观察物体的准确性、敏锐性。b、透视有关名词:

1视平线:就是与画者眼睛平行的水平线。2心点:就是画者眼睛正对着视平线上的一点。3视点:就是画者眼睛的位置。

4视中线:就是视点与心点相连,与视平线成直角的线。

5消失点:就是与画面不平行的成角物体,在透视中伸远到视平线心点两旁的消失点。

6天点:就是近高远低的倾斜物体(房子房盖的前面),消失在视平线以上的点。7地点:就是近高远低的倾斜物休(房子房盖的后面),消失在视平线以下的点。8平行透视:就是有一面与画面成平行的正方形或长方形物体的透视。这种透视有整齐、平展、稳定、庄严的感觉。

9成角透视:就是任何一面都不与平行的正方形成长方形的物体透视。这种透视能使构图较有变化。c、透视的画法:

在素描中最基本的几何形体是立方体。素描时,大多是以对三个面所进行的观察方法来决定立方体的表现。另外,利用面与面的分界线所造成的角度,也能暗示出物体的深度,这就涉及到透视规律。透视分一点透视(又称平行透视),两点透视(又称成角透视)及三点透视(又称倾斜透视)三类。

一点透视就是说立方体放在一个水平面上,前方的面(正面)的四边分别与画纸四边平行时,上部朝纵深的平行直线与眼睛的高度一致,消失成为一点,而正面则为正方形。两点透视就是把立方体画到画面上,立方体的四个面相对于画面倾斜成一定角度时,往纵深平行的直线产生了两个消失点。在这种情况下,与上下两个水平面相垂直的平行线也产生了长度的缩小,但是不带有消失点。

三点透视就是立方体相对于画面,其面及棱线都不平行时,面的边线可以延伸为三个消失点,用俯视或仰视等去看立方体就会形成三点透视。

*出示步骤图讲授透视图的画法:

d、透视的基本规律:

1、近大远小:凡大小相同的物体,距离近者看起来越大,反之越小。

2、垂直大平行小:同大的平面或等长的直线,若与视平线接近垂直,看起来较大;若与视平线接近平行,则看起来较小。

3、近实远虚:近者清晰远者模糊。透视口诀:

二维纸面三维画,形体在高、宽、深中有变化。

弄清形体位置和角度,透视变化特别大。

近大远小画深度,近实远虚不可少。

高度、宽度莫轻视,离视平线、正中线远近做根据。

近窄远宽画正方,近扁远圆画圆形。

死记为了要用活,死去活来画中出。

4、几何形体透视素描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a、确立构图:推敲构图的安排,使画面上物体主次得当,构图均衡而又有变化,避免散、乱、空、塞等弊病。(注意构图的基本规律)

b、画出大的形体结构:用长直线画出物体的形体结构(物体看不见部分也要轻轻画出),要求物体的形状、比例、结构关系准确。再画出各个明暗层次(高光、亮部、中间色、暗部,投影以及明暗交接线)的形状位置。(注意透视的基本规律)c、逐步深入塑造:通过对形体明暗的描绘(从整体到局部,从大到小)逐步深入塑造对象的体积感。对主要的、关键性的细节要精心刻划。前面的、较近的东西,都应表现得强烈而明确;后面的、较远的东西,都应表现得柔弱而模糊。d、调整完成:深入刻划时难免忽视整体及局部间相互关系。这时要全面予以调整(主要指形体结构还包括色调、质感、空间、主次等等),做到有所取舍、突出主体。(注意用线的基本方法)

*注意:素描是一种用线与面的表现方式来表达的,每一个物体在光照下都有亮灰暗三部分,从最深到最亮依次是:明暗交界线、暗、反光、灰部、亮部。在作画时,亮部要尽量避免脏,暗部要尽量避免闷(即由于线条太多而没有空隙与反光)。

课堂作业:

几何体写生:(正方体、圆柱体、球体等)

要求:

1、以线为表现手段的结构素描(形体素描)—短期的理解性辅助练习

2、传统的明暗素描(全因素素描)—长期的表现性练习

上一篇:残疾人工作联络员如何发挥作用下一篇:我的渴望小学生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