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与材料

2024-09-06

环境与材料(精选8篇)

环境与材料 篇1

材料科学与人类文明论文

车辆21 吕展博

2120105014

2013.11.23

材料与环境材料

摘要:

材料(materials)是人类文明和科学技术进步的标志,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壮大的重要物质基础,新型材料的研发和使用甚至可以带动一个领域的变革和发展。材料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材料的种类多不胜数,不同材料的性能更是千奇百样。环境材料便是科学家们在众多材料中的研究之一。而对于研究材料的科学我们称之为材料科学,这实际是科学技术发展的结,它无疑对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和科学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相信不久的将来,无论是环境材料还是其他类别的材料的研究,必将有着中的的突破。

关键字: 材料、类、材料科学、环境材料 正文:

材料的定义:生活中,材料无处不在,大至航天飞机,小至简单的曲别针,都是由材料制成的,对于材料简单的定义是:材料就是可以制造有用物件的物质,或者可以说材料是我们用来制造物品器件等一切可以满足需要的物质。其现代的定义是:材料是为人类社会接受的、经济地制造有用器件的物质。

材料的判据:材料是物质没错,但不是所有的物质都被称作材料,就像不是所有的知识分子都是人才、所有带翅膀的都是鸟儿一样。根据现代定义,材料的生产和科研需由五个判据来判定,分别为:

(1)资源判据:各国根据自己资源情况,颁布政策引导材料的生产和科研;(2)能源判据:因能源供应较为紧张,材料的生产和使用需考虑能耗问题;(3)环保判据:材料的生产和使用,需重视生态平衡等环境问题;

(4)质量判据:物质能否用于制造有用器件,是物质是否为材料的重要判据,材料的质量是是否能制造有用器件的先决条件;

(5)经济判据:材料的生产和科研,须进行成本分析和经济核算,从而计算经济效果。

在材料领域研究工作,即综合考虑这五个判据,去研究和生产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型材料,当然,某些项目的研究也会有其自己的侧重点。

材料的分类:对于普通大众来说,他们已知的材料就已经种类繁多,性能千差万别了,这算是冰山一角,就更别说应用于各个高端领域的技术材料了。而随着材料科学与技术的发展,材料的种类只会日益繁多。资料表明到20世纪末材料的种类已然超过40万种,如此多种类的材料,如果没有分类,使用起来想来也是头痛之至。不同情况分类的方法是不同的,下图是一种比较常见的:

金属材料

无机非金属材料

按化学组成分类

有机高分子材料

复合材料

按来源分类

天然材料

人工材料

结构材料

材功能材料

料 的 气态材料 类别 液态材料

固态材料

按结晶状态分类

信息材料、能源材料、按使用领域分类

建筑材料、航空航天材料、生物医学材料、超导材料、电子材料、耐酸耐碱材料等

材料的分类

材料科学:材料科学(materials science)是20世纪60年代初由美国提出的并于之后兴起的重要学科,其内涵是:由物理、化学、冶金、生物、陶瓷、计算数学多学科交叉与结合形成,通过基础学科已有知识知道研制出具有一定成分、结构和性能的各类材料(如合金)、他通过试验对成分、结构、性能及其相互关系进行检测、表征,指导工程材料成功应用的全过程。又由于材料的获得、质量的改进和器件的形成都离不开工程知识,所以“材料科学”与“工程”往往同时出现共同作用,人们即而称之“材料科学与工程”(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MSE),其特点便是:

(1)材料科学是多学科交叉的新兴学科

没有固定边界,研究范围会不断变化,研究对象内涵也会不断深化。

(2)材料科学与工程技术有不可分割的凉席

材料科学与工程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辅相成的关系,不能独其一而发展。

(3)材料科学与工程有很强的应用目的和明确的应用背景

其目的便在于发展新型材料提供新的途径和新技术、新方法和新流程。

每当我们谈到上古时代,我们就会想到“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在这些时代,划分的界限无疑就是该时代人类使用的材料了。不难看出,使用的材料越先进、时代的文明也就越是进步的,直到如今,一个国家使用的材料品种和数量已经成为衡量这个国家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了。材料科学的研究前景是广阔的,材料科学的发展也已经刻不容缓,我们也不能落后了,落后就要挨打!

环境材料:材料在给人类带来物质财富并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同时,也带来了由其开发与生产引来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等负面危害。21世纪是可持续发展的世纪,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应以自然为基,与环境承载力相协调。但材料的加工制备使用及废弃对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全球环境污染日益严重,面对如此局面,环境材料的研究应运而生。

环境材料(ecomaterials)又名生态材料、生态环境材料,是环境科学与材料科学相结合形成的一门新的交叉学科。作为材料,环境材料是对环境友好的材料,它不会给环境带来太多的负面作用,更甚能良性循环以净化环境减轻污染。

环境材料当然有其自己的特征,从循环的角度来看是,它是从原料开采、制造、使用至废弃的整个寿命周期中,对资源和能源消耗最少、生态环境影响最小、再生循环利用率最高,或可分解使用。在这一特征概念的指导下,人们便把该新型材料归结于三大特征:功能性、经济性及环境协调性。

环境材料的分类:环境材料是一门刚兴起的学科和新概念的材料,故目前还没有一个固定统一的分类法。若按四大材料的分类法分为金属环境材料、无机非金属环境材料、高分子环境材料、复合环境材料。据其功能可分为低消耗材料、环境净化材料、可降解材料、环境修复材料、环境替代材料、吸波材料、生物及医疗功能材料、传感材料、抗辐射材料、相容性材料、吸附催化材料等。现粗略说明其中的几种。

(1)环境降解材料

一般指可被自然吸收、消化或分解,从而不产生固体废弃物的材料。譬如一些木材、竹材和其他天然材料加工而成的材料。

(2)环境净化材料

指能够控制污染物排放,使大气、水体、环境空间等免遭污染、保持清洁的材料。常用的环境净化材料有大气污染控制材料、水污染控制材料、噪声污染控制材料和辐射控制材料等。其每一种材料又可向下分级分类。

(3)环境修复材料

指对已被破坏的环境进行治疗,恢复其原有环境状态的材料。这类材料有水体的修复材料、受污染室内空气的修复材料、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材料等,各种材料都有其独特的性能。

(4)环境替代材料

指能够代替高环境负担性的材料的地环境负担性材料。对于资源和能源消耗高、污染危害大、污染不易控制、不易修复的材料,用不污染环境甚至有利于改善环境的其他材料代替。如用环戊烷丙烷、异丁烷、氟代乙烷等不含氯原子的物质代替氟利昂制冷,以减轻对臭氧层的破坏。

材料科学的发展,环境材料的进步,推动了整个人类文明的进程。不久的将来,我们的物质生活会因材料科学的研究而上一个台阶。但是,环境的保护并不取决于环境材料的不断突破,更取决于我们对待生态的态度。在其它领域也同样如此。

参考文献:王修至

神奇的新材料(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7年4月第一版)

徐晓红

材料概论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年5月第一版)

环境与材料 篇2

人类通过冶金、化工、建材、机械、电力、矿业等行业, 从自然界获取水、木材、煤、石油、天然气、矿物等资源, 经过传统的加工提炼后, 直接将不需要的“废物”返还给自然界, 也就是人们现在熟知的“三废”:废渣、废液、废气。这种不负责任的做法终于招致了大自然的惩罚, 温室效应、酸雨酸雾、臭氧层破坏、水源污染等环境问题向人类敲响了警钟。20世纪以前, 环境问题只是行业性的、局部性的, 问题未能引起人们的重视。进入20世纪,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推进, 煤炭、石油被大量的开采和使用, 森林、植被大面积减少, 环境问题日趋严重。仅二氧化碳一项, 1957~1987年30年间, 人为排放二氧化碳就增加了30倍。预计2030年, 由于温室效应, 全球气温将上升1.5~4.5℃, 全球海平面将提升20~140cm, 这将造成陆地淹没与气候异常。而二氧化碳排放最多的部门是就是电力、冶金、建材、机械、化工、轻工及生活燃煤。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 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参与国签署了《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与《生物多样性公约》, 通过了《里约环境发展宣言》, 其中, 规定的27条内容, 可概括为三条总的原则即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共同性原则。其中, 持续性原则是指经济、社会、人口应与资源协调发展, 而不能超越资源与环境的承载能力。人类与自然应友好相处, 积极处理好人类面临的废弃物剧增、气温上升、食物短缺、矿物资源枯竭、石油与天然气枯竭、人口爆炸、环境恶化、生存受到严重威胁等诸多问题[1]。

我国的古老文明传承中, “天人合一”的理念源远流长。自然界的物质本无有用无用之分, 只在不同观念、技术水平的人们面前区分为生产资源与废弃物。仅对建筑材料而言, 其生产利用的理想状态应是生产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程度轻微, 排放的废弃物可循环利用, 拆除的构筑物、建筑物料可回收, 形成一个环状的应用路线, 而不应是一条从自然界攫取矿物等资源, 生产加工过程向自然界排放废渣、废液、废气, 产品到了使用期限后成为“废品”直接弃置自然界的单向线路。然而, 现实的工业生产情况却恰恰是后者。我国建材工业几十年走的是一条高能耗、高资源消耗、高污染的道路, 是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破坏较大的行业之一。例如[2], 传统水泥生产时, 原生资源耗量大, 废气、粉尘排放量大。烧成1吨水泥熟料要排放1吨C O2、30kg粉尘, 制成1吨建筑石灰要排放1.18吨CO2。1999年我国的水泥产量是5.75亿吨, 占世界水泥总产量的22.2%, 仅CO2一项的排放量就将近6亿吨, 加上生产玻璃、陶瓷、砖瓦等产生的废气, 全国建材生产排放CO2达8亿吨以上。中国1999年建材年产量已达45~50亿吨, 生产能耗占全国能耗总量的17%, 年消耗煤2.2亿吨。世界水泥年产总量13亿吨, 中国占5.7亿吨。表1.1为1吨水泥资源消耗及污染物排放情况。表1.2为1999年中国主要材料的产量与所占比例。而2004年我国水泥产量达到8.65亿吨, 占世界总产量一半以上, 其对环境的影响更为严重。由此可见传统建材存在的问题, 主要是耗能大、资源浪费大, 以及对大气污染严重。持续性原则在工业生产上的引申即是绿色生产, 在建材工业上的应用也就是所谓的绿色建材。传统建材工业生产显然不符合持续性要求。进入21世纪, “绿色”已成为工业生产追求的方向, 诸如“生态”、“低环境负荷”等概念成为科研工作的热点之一[3]。

2 绿色材料

1 9 8 8年第一届国际材料科学研究会上, 首次提出了“绿色材料”的概念。绿色材料、绿色产业、绿色产品中的绿色, 是指以“绿色度”表明其对环境的贡献程度, 并指出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和可行性, 绿色已成为人类环保愿望的标志。1992年, 国际学术界明确提出绿色材料的定义:绿色材料指在原料采取、产品制造、使用或者再循环以及废料处理等环节中对地球负荷最小和利于人类健康的材料, 亦称之为“环境调和材料”。人们终于认识到传统工业生产的单向性, 与环境协调的工业生产方式方法成为研究的热点。绿色建材又称为生态建材、环保建材或健康建材, 是采用清洁生产技术, 少用天然资源和能源, 大量使用工业或城市固态废弃物生产的无毒害、无污染、无放射性并有利于环境保护和人体健康的建筑材料[1]~[4]。与传统建材相比, 绿色建材具有以下5个方面的基本特征:

⑴其生产所用原材料尽可能少用天然资源, 大量使用尾矿、废渣、垃圾等废弃物;

⑵采用低能耗制造工艺和无污染环境的生产技术;

⑶在产品配制或生产过程中, 不得使用甲醛、卤化物溶剂或芳香族碳氢化合物;产品中不得含有汞及其化合物;不得用铅、镉、铬及其化合物的颜料和添加剂;

⑷产品的设计是以改善生产环境、提高生活质量为宗旨, 即产品不仅不损害人体健康, 而应有益人体健康, 产品具有多功能化, 如抗菌、灭菌、防霉、除臭、隔热、防火、调温、调湿、消磁、防射线、抗静电;

⑸产品可循环或回收再利用, 无污染环境的废弃物, 绿色建材满足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做到发展与环境的统一, 当今与长远的结合。

绿色建材按其材料自身的特色, 可分为如下类型:

⑴天然型建材:

以天然成分为主要原料而不破坏自然与环境的生态平衡, 且对使用环境与人畜无害的一类自然材料及其制品。它包括无有害挥发物的有机材料。有机类的如:木材、竹材、各种植物材料。除具备良好的力学性、功能性外, 它们的大部份在经一定阶段使用后, 可再加工或可为微生物降解。无机类的如各类天然石材, 但选材以无放射性、无污染、节能、降负、环境效益良好的材料为对象。

⑵节能型生态建材:

其生产过程采用清洁生产, 而能耗低的一类建材。如新型的免烧、低温快烧、利用余热或潜能、利用化学反应生产的各类胶凝材料及其制品。

⑶利废环保型生态建材:

是指以生产、生活废弃物为主要原料, 既节能, 又对环境无害的一类新材料及制品, 生产时采用新工艺、新设备、清洁生产等方法所制备的材料与制品。如以粉煤灰、矿渣、钢渣、有色金属渣、各类人工、天然火山灰为主要原料制备的各种胶凝材料、掺合料、制品, 在能满足各项功能指标要求的同时, 符合环境材料性能指标的要求。

⑷专项功能与多功能的生态建材:

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或具有高性能、多功能的一类环境材料。如具备轻质高强、良好的保温、隔热、隔声、调湿、防水、防火等性能。

⑸健康舒适型生态材料:

以保健与舒适性为主要功能的生态建材及制品。如在具备常备的使用功能的同时, 可促进人体健康, 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与舒适性。如能除臭、清洁空气与水、灭菌、消毒、防霉、能吸附或能处理有害气体C O、C O2、NXO、挥发甲醛、酮、悬浮物、屏蔽电磁波及射线的辐射、可替代石棉纤维一类的高性能纤维材料及制品, 对健康有益的生态建材及制品。

⑹特殊或专用生态建材:

以改善特殊环境条件下的生态环境或专门用途为目的的生态建材。如以污染的水体治理或改善富营养化的水体为目的的各类净化用的环境材料, 用于温泉水、强化学腐蚀条件下的材料, 用于固砂、固水、防治沙漠化的各类建材, 海水除盐、淡化新 (膜) 材料, 严酷条件下的长寿命、高耐久性材料, 多用途、多功能、可回收再循环利用的多孔质人造硅酸钙材料, 能替代有毒、有害于生态物质、有益于臭氧层修复恢复的建材与制品。

环境负荷是指材料在其生产、使用、消费或再生过程中耗用的自然资源数量和能源数量以及向环境体系中排放的各种气、固、液等废弃物的多少。因此, 近些年来, 材料的环境负荷降低方法以及废弃物的资源化研究成了热门研究, 为降低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有机材料、复合材料等的环境负荷研究投入增加, 建材、混凝土、水泥部门也结合环境降负, 对不少企业进行了关、停、并、转。如重庆近些年来就关闭了200多家小水泥厂。节能、降耗、高附加值、环保成为时髦语。降低建材环境负荷的最有效手段之一就是减少水泥的使用量, 甚至于不使用传统烧制的水泥, 而是使用各种固体废弃物, 通过化学手段制成新型“水泥”, 这不仅减少了建材中最大宗的材料水泥的使用量, 既大大降低了水泥工业对自然资源及环境的负荷, 也消耗了大量的工业垃圾。我国工业废渣2000年排放量累计达66亿吨, 其中, 火力发电厂产生粉煤灰1.5亿吨, 水淬矿渣产出8000万吨, 金属矿山尾矿产出5亿吨。这些废弃物的堆放占用了大量的土地资源, 并污染了周围环境, 由此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300亿元, 且其严重性还在继续发展。利用工业废渣生产绿色建材, 部分替代传统水泥, 既减少了能耗, 充分利用了资源, 还提高了经济效益, 保护了环境。

摘要:本文主要通过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三废”的产生对自然造成的危害形式和类型, 阐述了建筑材料发展过程中绿色材料的概念、基本特征和意义。

关键词:三废,低环境负荷,绿色材料

参考文献

[1]陈剑雄.绿色生态建筑材料与材料科学及工程进展.自编教材.2004.11

[2]马云萍.利用废弃物生产绿色建筑材料.广东建材.2003 (6)

[3]吴中伟.绿色高性能混凝土与科技创新.建筑材料学报.1998 (1) :1~7

环境与材料 篇3

关键词 环境材料概论 教学方法 教学效果 教学模式

1 环境材料概论的课程简介

环境材料的英文名称Ecomaterial,它是Environment Conscious Material的缩写,也就是说这种材料是具有环境意识、考虑环境、考虑生态学的材料。它在生产的过程中对资源和能源的消耗量比较少,废弃后能够回收再生利用的可能性比较大,其从生产使用到回收的全过程对周围的生态环境的影响也最小。因而它可以称为“绿色材料”或者“生态材料”。环境材料是未来新材料的一个重要方向,更是人类保护生存环境、实现材料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开发既有良好的使用性能、又具有较高的资源利用率,且对生态环境无副作用的新材料及其制品已经成为现实的一种迫切需要。

环境材料概论是无机非金属材料、再生资源科学与技术等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内容涉及材料产业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材料科学的基本知识、材料的环境协调性评价、材料的生态设计与理论、材料的环境友好加工及制备、环境治理功能材料与技术等,是重要的专业先导课程。

2 课程教学特点

2.1 是环境科学与材料科学的交叉学科

该课程是90年代初才发展起来的新课程,内容广泛,涉及环境科学和材料科学,且发展迅速,文字叙述多,大部分是概念知识,计算内容偏少,从材料科学的基本知识到环境材料的设计、制备加工,再到各种环境材料的介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记忆的知识太多,且各种自成体系,学生会学起来抓不住重点,容易感到枯燥无趣,学习难度加大。

2.2 课程的专业要求不同

不同专业的学生学习这门课程时侧重点也有所不同,例如,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重点要讲解材料的基本知识及材料的生态设计、生态功能材料等,而再生资源科学与工程则重点讲解环境材料治理技术及环境生物材料、复合材料的生态化等。这就要求任课教师根据各个专业的培养目标,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课时分配,以提高教学实效。

2.3 与实际工程密切相关

环境材料是一种概念材料,且发展迅速。若选择不当,会直接影响到工程的使用功能。所以需要教师在讲授课本知识的同时,还要引用工程实例,来获得材料的重要信息。

3 课程教学方法及模式

3.1 培养学生兴趣以提高教学成果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成果。笔者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案例式教学方法,在第一节课绪论里,为了让学生全面了解环境材料的重要性,借用一个20分钟的环境科教片来调动学生,不但让学生知道环境材料在未来发展的重要性,而且让学生知道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在学生观看完之后,给学生5分钟的时间来进行课程讨论,彼此交流心得体会。可谓一举多得。再比如,在讲到生命周期评价时,利用问题驱动式教学来启发学生,在讲到生命周期评价时,“是一次性还是可重复使用型的婴儿尿布更符合环保要求”?这个问题看似简单,但是答案却是不一定。因为要根据地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曾经在美国的某个州,公众认为一次性的婴儿尿布浪费资源,且加重了垃圾填埋场的压力,所以州议会在公众压力下颁布禁止使用一次性婴儿尿布的法令。但是随后的事实证明,大量的使用可重复利用的婴儿尿布导致了用水量的急剧增加,而当地恰是美国最干旱的州之一,用水非常紧张。而当地幅员辽阔,垃圾填埋场不存在任何压力。所以当初的禁令是错误的,该州又恢复了一次性婴儿尿布。由此可见,在进行生命周期评价时,对于选择系统边界时,对于环境问题的分析必须考虑到本地的实际情况,再做出正确的判断。

3.2 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

环境材料概论课程中包含了众多工程知识,许多材料的性能难以用语言来描述,得通过试验来表达,而现实条件做很多试验又不可能。这时采用多媒体课件显得尤为重要,我学校几乎所有的教师都有多媒体可以利用,这为教学提供了极大的方便。而且多媒体教学可以通过图片、影像、动画等手段来描述材料特征及试验方法,不但增加了学生的感性认识,而且可以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3 充分且有效利用网络资源

如今,随着科技的发展,互联网已经遍及了在各个高校, 教师和学生都可以方便地使用互联网来工作学习,在环境材料概论课程教学中,利用互联网可以获取各种环境材料的新标准及新的试验方法,以弥补教学的局限性。

3.4 以教材为本,不断补充新内容

材料与科技的发展是互动的。科技发展带动了材料的发展,材料的发展也直接影响的科技的进程,因此,教材必须保持一种动态状态,时常更新。就我国目前情况,时常更新教材有点困难,所以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经验,以一本教材为基础不断补充,不断地扩展内容,再加上现在互联网的资源,完全可以实现不断获取环境材料新的知识。

3.5 考核内容多样化

目前,很多课程的考试,都是采取期末考试来评定。而这就造成了学生采取的策略都是考前突击和死记硬背,更有效客观的考核应该是对学生掌握知识的综合评判。考试的卷面成绩不足以全面反映学生对该课程的综合掌握,应该再加上平时的表现,为此,对于环境材料概论,笔者采取总成绩=平时成绩(10%)+期末成绩(90%)来综合评定,会更为公正。

4 结语

在深入分析环境材料概论课程特点后,从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深入,提出了自己的教学方法,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随着新的环境材料的不断出现,教学将面临新的问题,新的挑战,将在今后的教学中再探讨。

参考文献

[1] 尹健,李益进.《建筑材料》教学改革实践[J].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9(5):47-49.

[2] 贾福根.《建筑材料》课的教学体会[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9(1):68-70.

[3] 安玲.对《建筑材料》课程的教学探讨[J].甘肃科技,2003.19(6):108-109.

[4] 康全礼,陆小华,熊光晶.CDIO 大纲与工程创新型人才培养[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8.31(4):15-18.

[5] 欧俭平,马爱纯,蒋绍坚.工程案例教学法在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课教学改革中的实践[J].高教论坛,2006(5):131-132,135.

[6] 杨富廷,陈力军,董和梅.莱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研究与发展方向[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08(26):39-41.

环境友好材料与可持续发展论文 篇4

摘要:本文对环境友好材料——可降解塑料的概念进行了阐释,介绍了目前塑料的优点与缺点,以及其现在所造成的危害。从而引出可降解塑料的概念以及出现的意义。接着介绍可降解塑料的种类,每一种可降解塑料的大致定义、原理、降解机制、缺点,以及对可降解塑料的应用,现在所具有的的问题,未来的发展趋势,以及出现的意义。

关键字:塑料,可降解塑料,降解机制,分类,相应的缺点,趋势,意义。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飞跃,社会的各行各业都在迅速发展时,我们可以看到对环境的破坏越来越严重。从而有人认为现在经济的发展是以环境的破坏为代价的。人民对环境的破坏不仅仅是大量的掠夺式的利用各种资源,还包括将使用过后的废弃物随意丢弃。由于自然环境的逐渐恶劣,环境问题的日益凸显人们越来越体会到环境保护的主要性。大家都知道“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特别是国家的“限塑令”的政策的颁布,是大家更加重视日益严重的废弃物污染特别是塑料制品废弃物污染问题。从而科技人员发明了一类新型的环境友好型材料——可降解材料。

为了更了解可降解材料的可贵性,我们来说说塑料材料的危害。塑料的以下优点: 1.大部分塑料的抗腐蚀能力强,不与酸、碱反应。2.塑料制造成本低。3.耐用、防水、质轻。4.容易被塑制成不同形状。5.是良好的绝缘体。6.塑料可以用于制备燃料油和燃料气,可以降低原油消耗„„塑料材料被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在短短的几十年里,塑料工业得以迅速发展,尤其是一次性使用的塑料制品,如食品包装袋、饮料瓶、农用薄膜等的广泛使用,但与此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其所具有的的缺点有:1.回收利用废弃塑料时,分类十分困难,而且经济上不合算。2.塑料容易燃烧,燃烧时产生有毒气体。例如聚苯乙烯燃烧时产生甲苯,这种物质少量会导致失明,吸入有呕吐等症状,PVC燃烧也会产生氯化氢有毒气体,除了燃烧,就是高温环境,会导致塑料分解出有毒成分,例如苯等。3.塑料是由石油炼制的产品制成的,石油资源是有限的。4.塑料埋在地底下几百年、几千年甚至几万年也不会腐烂。从而大量使用的的塑料废弃物不易分解,而其残留在公共场所和海洋中,或残留在耕地的土层中,严重污染人类的生存环境,成为了世界性公害。5.塑料的耐热性能等较差,易于老化。由于大量使用的的塑料废弃物不易分解,从而其残留在公共场所和海洋中,或残留在耕地的土层中,严重污染人类的生存环境,成为了世界性公害。随着塑料的越来越大的使用量,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可降解塑料的重要性。

环境可降解材料一般是指被环境自然吸收,消化,分解,从而不产生固体废弃物的一类材料。到目前为止,根据降解方式不同,可将降解塑料分为三类:光降解塑料、生物降解塑料、光-生物双降解塑料。(1)光降解塑料

光降解塑料是指该塑料在日光照射下发生裂化分解反应,使材料于日光照射后一段时间内失去机械强度,达到分解的目的。

光降解塑料分为共聚型和添加型两类,前者是用一氧化碳或含碳单体与乙烯或其他烯烃单体合成的共聚物组成的塑料。后者是在通用的塑料基材中加入如二苯甲酮、对苯醌等光敏剂后制得,制造技术简单。但其缺点是降解时间因日照和气候变化难以预测,因而无法控制降解时间。

光降解塑料的降解机制:1.塑料材料在日光照射下发生裂化分解反应,或使材料在日光照射一段时间后失去机械强度,达到分解目的。2.常用的塑料,如聚乙烯(PE)等受光照不能发生分解。这是因为照射到地球表面的波长为300~400nm的近紫外光的光能比共价键的解离能小得多。但如果某种塑料含有醛、酮等羰基以及双键,就能吸收光能,进而引起降解。3.聚乙烯发生降解,可在聚乙烯基材中添加光敏剂,由光敏剂吸收更大的光能后产生自由基,然后促使其发生氧化反应而降解。

光降解塑料的缺点有:其生产技术在20世纪80年代已经成熟,但因为此类塑料只适用于日照时间长,光照充足的地区使用,应用范围狭窄;另一方面,光降解塑料的主要成分是难以完全降解的聚烯烃类树脂,且一些光敏剂为重金属物质,很难达到环保要求。因此,从上世纪90年代起,单纯的光降解塑料的产量逐渐下降。(2)生物降解塑料

生物降解塑料是指一类由自然界存在的微生物如细菌、霉菌(真菌)和藻类的作用而引起降解的塑料。理想的生物降解塑料是一种具有优良的使用性能、废弃后可被环境微生物完全分解、最终被无机化而成为自然界中碳素循环的一个组成部分的高分子材料。

生物降解塑料可分为完全生物降解塑料和生物破坏性塑料(也称之为不完全生物降解塑料)两类。完全生物降解塑料:完全生物降解塑料主要是由天然高分子(如淀粉、纤维素、甲壳质),或农副产品经微生物发酵或合成具有生物降解性的高分子制得,如热塑性淀粉塑料、脂肪族聚酯、聚乳酸、淀粉/聚乙烯醇等均属这类塑料。破坏型生物降解塑料:主要是由天然高分子原料与通用合成树脂通过共混或共聚方法制成的。

生物降解的降解机制大致可分为如下三种作用阶段:生物的物理作用阶段,由于微生物的增长而使塑料发生机械性的破坏。;生物化学阶段,微生物对聚合物的作用而产生新的物质;酶的直接作用,微生物侵蚀导致塑料分裂或氧化崩裂。

生物降解塑料的缺点(1)可降解塑料袋承重能力低,不能满足顾客多装东西和反复使用的要求;(2)可降解塑料袋色泽暗淡发黄,透明度低,给人一种不够清洁和难看之感,用起来不放心;(3)价格偏高,由于商家是免费赠送,所以成本难以接受。

生物降解的影响因素:1.物质的化学结构,生物降解有机物的难易程度首先取决于生物本身的特性,同时也与有机物的结构特征有关。2.共代谢作用,环境中的污染物常通过共代谢而获降解;尤其对一些结构复杂的有机污染物更是如此。3.环境物理化学因素 包括微生物生长所需的营养元素、通气情况、酸碱度、温度、水分、光照和毒物等,均会影响微生物对污染物降解的范围与速度。

(3)光/生物全面降解性塑料

光-生物降解塑料是一种复合塑料。它是结合光氧与生物全面降解作用,以达到完全降解的目的。而其之所以能够双降解,关键决定于它的整体材料中加有两种诱发剂,即在材料中掺混有生物降解剂淀粉,还掺有诱发光化学反应的可控光降解的光敏剂或被人们称之为“定时器”的复配光敏剂以及自动氧化剂等助降解剂。

光-生物降解塑料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淀粉添加型光—生物降解塑料,另一类是采用金属鳌合物作光敏剂,其光降解产物最终能生物降解。光—生物降解塑料实际上是光降解塑料的改进型,其应用领域与光降解塑料大体相同。此外不同的分类法中还有水降解塑料、氧化降解塑料等。

光-生物共降解机制是塑料先通过自然日光的作用发生光氧化降解,并在光降解达到衰变期后可继续被微生物降解,最终变成二氧化碳、水及一些低分子化合物,参与大自然的循环过程中。

这种方法不仅克服了无光或者光照不足是不易降解或者降解不彻底的缺陷,还克服了生物降解塑料加工复杂,成本太高不易推广的弊端。但是目前这类降解塑料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光和生物降解两者的有机结合尚不够理想,有待进一步开发。

降解塑料的应用:降解塑料是新型的功能性材料,它可以用来解决废弃塑料的处理和消除其对环境的白色污染问题,因此发达国家已将降解塑料用于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1.工农业生产资料。有农业薄膜,如林业木材、土壤、沙漠绿化保水材料;水产用材,如渔具、渔网;建筑薄膜;纸代用品,如纸张薄膜;农药、化肥缓释性材料。2.生活领域。用来制作包装袋、包装箱、饮料瓶、休闲用品(野外旅游用品等)。3.医用材料。作为医用材料,主要包括手术缝合线、外用脱脂棉、绷带、骨科用固定材料、生理卫生用品、药品缓释控制材料等。例如,PHBV和PLA可用在医药上。

问题:可降解塑料现在所存在的问题:①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的价格高,要高于通用塑料5~10倍,不易推广使用;②降解高分子材料的降解控制问题有待于解决,如医学上应用要求降解比较快,而作为包装等材料要求有一定的使用期;③高分子材料的生物降解性评价方法有待完善;④降解高分子材料的使用会影响高分子材料的回收利用。

未来发展趋势:可降解塑料的未来发展趋势:

未来高分子材料的降解工作将会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利用分子设计,精细合成技术合成生物降解塑料;

2、采用生物基因工程,利用绿色天然物质制造降解高分子材料;

3、通过微生物的培养获得生物降解塑料;

4、提高材料生物降解性和降低材料的成本;

5、建立降解高分子材料的统一评价方法,搞清降解机理;

6、降解速度的控制研究。

意义:可降解塑料的意义:可降解塑料的出现,不仅扩大了塑料功能,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可缓解和抑制环境矛盾,对石油资源是一个补充,而且从合成技术上展示了生物技术和合金化技术在塑料材料领域中的威力和前景,它的发展已经成为世界研究开发的热点。随着降解技术的完善,降解性能在不断提高而成本在不断降低,可降解塑料正在逐步进入实用化、产业化,在治理塑料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中起着积极的作用。我们有理由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曾经让我们忧虑的“白色污染”会逐渐从环境中消失,更多环境友好的产品将涌入我们的生活。我们相信,这些绿色化学技术将为人与自然的真正和谐作出巨大的贡献。参考文献

1、《环境材料》,孙胜龙编著,化学工业出版社

2、《环境材料学》,翁端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3、百度百科:环境材料,生物降解材料等版块。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materials

环境与材料 篇5

——小班室内运动趣味性材料与情境性环境创设

黄伟

由于特殊的气候和环境原因,雨季、雾霾常常让幼儿无法进行户外活动。于是,我们将室外运动改成了丰富多彩的室内运动。室内运动,顾名思义是指室内开展的体育活动。我们要根据一定的活动目标在室内创设一定的活动条件,选择合适的活动器械,让幼儿通过表现性、创造性的身体运动,达到锻炼的目的。

兴趣是孩子游戏的出发点,因此,在小班体育活动中培养孩子对体育游戏的兴趣及积极主动的参与态度非常重要。我们首先要从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与认知程度出发,抓住他们对小动物的浓厚兴趣的特点,创造开展《狼和小兔》、《小马过河》的角色体育游戏,由于游戏中的动物角色是孩子们所熟知的,形态迥异的动物形象,是孩子们所喜爱并乐于扮演的,更容易让孩子们放松心情自然的融入到游戏之中。比如:在开展的《狼和小兔》中我让孩子们自由的选择自己喜爱的头饰,扮演不同的小动物,这时我发现不爱参与活动的超超小朋友也来了,他先是拿着两个头饰,一个“小兔”一个“老狼”,他反复地看着思量着,最后还是恋恋不舍的把“老狼”的头饰放下。超超是个性格极其内向的孩子,很少在老师和同伴的面前积极主动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一直是个安静的孩子。然而游戏时丰富多样的动物角色头饰却吸引着他的注意,在他看来,“老狼”的形象可能不适合,然而在内心中他又渴望去尝试,看出超超的心理后我带上了“老狼”的头饰,对大家说:“等下狼和小兔换角色的哦!”大家都欣然的接受了,超超脸上露出了笑脸。

室内运动的空间受场地的限制,有的情景创设了不能完整地设计出来,受到场地的局限。在与搭班老师一起研讨和协商后,我们前后对场地做了多次的调整。在教室外面的走廊下安排了骑车,我们让孩子从走廊一直骑到大门口再转弯,并在门口安放了一只小动物,孩子们可以每次骑着自行车拿上礼物在走廊里穿梭着。在创设狼和小羊的情境中,发现场地上的布局有点小,由于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较弱,情绪和行为易受游戏情节的影响,会在运动中出现争抢、碰撞等行为。加上室内运动空间较小会受到场地一定的限制,因此在开展室内运动时要充分考虑到因地制宜,孩子在运动中存在安全性,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利用了我们的午睡间,运动的情景加长了,孩子的兴趣高了,场地的安全性解决了。拓展空间能给孩子留有较大的空间,便于我们孩子活动。

环境与材料 篇6

我部上场以来,结合大广高速公路S01标的工程特点及实际,成立了以项目经理、项目书记为组长,项目总工程师与分管环保的副经理为副组长各职能部门为成员的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领导小组,负责本标段的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管理工作并做好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工作。现就有关工作汇报如下:

一、环境保护领导小组组织机构及职责

结合大广高速公路S01标的工程特点及实际,成立了以项目经理、项目书记为组长,项目总工程师和分管环保的副经理为副组长,安全质量环保部、工程部、综合办公室、物资部、试验室及各工区负责人为成员的环境保护领导小组,负责本标段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管理工作,环境保护领导小组具体如下:

组 长:宋曰建 朱安邦 副组长:曹 寅 庄佳宁

成 员:陈支明 李全民 高中良 陈寿波 万崇峰 杜乐乐 樊 帅 杨圣瑞 伊 亮 蒋艳君

安全质量环保部负责本标段环境保护日常管理工作。项目部设专职环保工程师1名,各施工队设环保员1名。

项目经理部各部室环保与水土保持工作职责:

安全质量环保部:组织进行环境因素调查和评价,确定重大因素和管理方案,制定施工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管理办法,并督促落实。督促指导各工区制定施工环保与水土保持措施,组织现场环保与水土保持工作和内业资料的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指出并督促整改。

综合办公室:具体负责项目经理部驻地的环境卫生和绿化工作。工程部:负责正式工程中涉及环保与水土保持措施的组织实施。物资部:负责材料运输过程中的环保管理工作。

工区与试验室:负责本管段施工现场具体环保与水土保持。

二、施工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管理制度建设

我部结合有关管理办法及制度,建立健全了环境保护体系,贯彻国家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坚持施工过程中对环保与水土保持工作的持续监督检查,切实做好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工作。

㈠ 环境保护工作目标

节约施工临时用地,降低材料和能源消耗,严格按设计要求作好施工弃碴清运整理,及时作好施工生活垃圾和生产生活废(污)水的收集处理,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周围环境的破坏和污染,保护森林资源和地表植被,防止水土流失。

㈡ 施工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有关管理制度

1、施工中,严格执行“三同时”、“两不”原则,即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和工程建设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交付使用,不留后患、不留尾巴。

2、严格执行有关环保的国家法律、法规和招标文件关于环境保护的强制性条款。

3、建立“三级”检查落实制度,即领导层抓全面,管理层抓重点,实施层抓具体落实。

4、内部建立“包保责任制”,运用行政和经济手段,加强环保与水土保持工作的落实。

5、实行“环保否决制”,即施工作业活动不符合环保及水土保持要求的项目不得开工,具有强制否决权。

6、严格落实“无条件服从制”,即无条件地接受环境保护监测单位的指导和监督,必须无条件遵守建设单位与环保部门签订的环保与水土保持的协议条款。

7、向建设单位有关部门和当地政府环保部门等征求意见及时制定整改措施,同时加强培训教育工作,做到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工作人人有责,把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8、施工中建立以下检查制度:水土保持制度;生态环境保护和检查制度等。定期或不定期进行环保与水土保持检查,及时查处违章事宜。

三、施工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工作日常管理 ㈠ 培训教育工作

进场以来及施工中坚持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环保培训教育及技术交底制度,宣传有关环保及水土保持的国家法律、法规和招标文件关于环境保护的强制性条款,并结合本标段的工程特点,依据环境保护及水土保持实施方案,就施工应注意的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的事项进行了培训和技术交底,提高了管理及施工人员的环保与水土保持意识,做到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工作人人有责,把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㈡ 施工中采取的水土保持措施

1、项目施工前依据工程特点及有关工作量,统筹考虑,合理制定土石方调配方案,充分利用弃碴并减少工程弃碴。按设计要求依法征用土地,避免浪费。当设计的取(弃)碴场位置或容量发生变化或与实际及环保水利部门要求不符时,按程序进行变更并手续齐全。

2、临时用地依据现场实际进行了统一规划,按程序进行了报批并手续齐全。施工中在核准的用地界和经相关部门批准的临时用地范围内开展施工作业活动,绝不随意开挖、碾压界外土地。临时用地使用完后必须进行恢复。

3、临时工程设施(如砼拌和站、钢筋加工厂、生活与生产房屋等)选址在地表植被稀少、易于恢复的地方。T梁预制场直接建在已完工的路基上,尽量减少土地使用量。临时工程设施修建不切割、阻挡地表径流的排泄,不在附近形成新的积水洼地或负地形。

4、临时防护工程措施主要有:便道跨河均设置了小桥一座,以免河道边坡滑塌或缩小过水断面造成河道堵塞和水流不畅;对隧道洞口边仰坡除按设计要求进行了防护外,对其它受水流冲刷易发生水土流失或滑塌的地段进行了挂网喷锚防护,必要时在坡脚设置了挡土墙,同时修建了临时排水沟,并与既有排水系统相顺接,确保排水畅通无阻。

5、弃碴场采取的水土保持措施

本标段施工废碴主要包括隧道弃碴、桩基弃渣、冲洗拌合站及沉淀池中的废碴,处理方案为集中弃往设计指定的弃碴场。

弃碴场在弃碴前按设计要求对坡脚进行了工程挡护和碴底排水系统的设置。在弃碴完成后需对碴顶进行平整,用表层土恢复植被,并做好排水,防止雨季冲刷漫流造成水污染或水土流失。

6、施工排水及生活废水净化处理及保护地下水资源措施 洞内、搅拌站等的施工废水经排水沟排到沉淀池进行沉淀处理,达标后,用于场地清洗,便道洒水,以免污染周围水环境。施工营地的生活污水经生化处理达到排放标准后排入不外流的地表水体,与地方排污系统连接,严禁将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流和渠道,且不在在营地附近形成新的积水洼地。

在施工中采取了在冲沟附近修建临时水渠、水沟、水管、拦碴坝等措施,对天然的排水系统加以保护,不得随意改变,并经常进行疏导确保水流畅通。

在断层、岩体破碎带内的施工中严格注浆施工工艺,保证堵水效果,防止了地下水流失影响生态环境。

7、依据工程施工进展情况,及早安排裸露地表的工程或植被覆盖。对合同规定的施工界限内、外的植物、树木等尽力维持原状;砍除树木时应事先征得所有者和业主的批示同意,严禁超范围砍伐,最大限度地减少水土流失。

㈢ 在施工中依据有关环保及水土保持的法律、法规和招标文件关于环境保护的强制性条款和本标段环境保护及水土保持实施方案,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环保与水土保持检查,及时查处违章事宜,把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一年来,全体参建员工秉承打造 “生态路、环保路、精品路”的信念,把水保工程建设与水保方案的实施要求作为自己肩上的已任,竭尽全力开展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一些困难。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振奋精神、再接再厉、扬长避短,全面贯彻落实《水土保持法》,为建设人水和谐的生态大广作出建设者应有的贡献。

附件:写实照片

中铁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 大广高速公路(粤境段)S01项目经理部

二○一三年十月十日附件一

图一 泥浆定点排放并及时处理

二、钻孔桩泥浆经晾晒后运转弃渣场附件

二、图

三、污水处理三级沉淀池

四、弃渣场下游排水拦淤坝 附件三

五、弃渣场挡墙

六、便道边坡防护 附件四

七、路基防护已经开始施工

建筑材料与人居环境的关系 篇7

材料既是人类文明、文化进步的产物, 又是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标志。大自然中存在的草、木、石、土等天然材料, 为人类提供了最早期的建筑材料。从公元前2500年古埃及人用巨大的石材建造了金字塔开始, 人类在地球这颗行星上就开始建造了许多建筑物和构筑物。进入近代社会, 建筑有了飞跃性的发展, 人们建造了大量比过去规模大、样式新、功能性强的建筑物。从这些平地而起的高楼、耸入云端的高塔、横跨海洋的大桥、穿越高山和海底的隧道, 是人类现代物质文明的标志。利用这些社会基础设施, 人们今天的生活和行动达到了空前的舒适和便利, 人类居住的地球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而建造这些大型、现代化设施的物质基础是以钢材、水泥、混凝土为主的建筑材料。可以说人类文化, 历史和现代的物质文明在相当程度上是建筑在材料这个基础之上的。而建筑又是人类文明的一面镜子,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科学技术的发展, 学科的交叉及多元化产生了新的技术和工艺。这些前沿的技术、工艺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建筑材料的研制开发, 使得建筑材料的发展日新月异。不仅材料原有的性能, 如耐久性能、力学性能等得到了提高, 而且实现了建筑材料在强度、节能、隔音、防水、美观等方面多功能。未来大量绿色、科技、智能建筑物的建设将给新型建材的发展提供很大的发展空间和良好的机遇。

2 建筑材料与建筑结构的关系

建筑材料的性能和质量, 直接影响建筑物或构筑物的安全性、耐久性、使用功能、舒适性、健康性和美观性。国际上称之为健康建材、绿色建材、生态建材的新型建材, 主要包括新型墙体材料、新型防水密封材料、新型保温隔热材料、装饰装修材料、无机非金属新材料等。和传统建材相比, 不仅可以降低自然资源的消耗和能耗, 而且能使大量的工业废弃物得到合理的开发与利用。新型建材不会对人类的生存环境造成污染而是有益于人体的健康, 有助于改善建筑功能, 起到防霉、隔音、隔热、杀菌、调温、调湿、调光、阻燃、除臭、防射线、抗静电、抗震等作用。制造新型建材不仅可以采用不对环境造成污染的生产技术, 而且在产品结束使用寿命后, 还可以作为再生资源加以利用, 不会形成新的废弃物。建筑材料的更新是新型结构出现与发展的基础。近年来, 全国新型建材企业像雨后春笋般的兴起。在广阔的市场需求下, 已经形成了全国范围的建材流通网。新的轻质高强材料的不断涌现, 为结构向大跨度、轻型化和新型结构形式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要合理地选用材料, 就必须对不同材料进行比较, 了解各种材料的特性, 包括强度与破坏特性、变形性能、耐久性能等多方面。

但是, 现代建筑已经不能仅仅满足居住的功能了, 现代建筑是人类技术进步的象征。除了住人、保温这些功能要求之外, 还有隔音、防水、防火、采光、装饰性以及利于快速装配化施工等等其他重要要求向建筑材料提出来。建筑物的冬季采暖给环境造成的污染, 夏季制冷由于建筑物隔热不良造成能源的浪费, 室内建筑材料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的伤害, 以及通风、采光不好造成室内空气品质劣化等等问题, 都引起了重视。因此, 现代新型建筑材料首先就必须具备时代价值, 必须适合现代建筑的要求以及现代人类的审美观。现代建筑材料以不同方式进行组合, 复合后可以达到比原来更好的性能, 更加适用于现代化建筑的要求。纵观历史, 建筑物的形式和内容都是在不断改变着过去。

3 建筑材料与人居环境的关系

“人居环境”是人类社会发展到20世纪中后期才开始提出的概念, 是指人类生存、从事生产、进行各种社会活动所在的环境。建筑材料是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的重要媒介, 建筑材料的性能和质量直接影响建筑物和构筑物的安全性、耐久性、使用功能、舒适性、健康性和美观性, 直接影响人类的生活与社会环境。人类大量建造的基础设施对生存环境发挥着巨大的积极作用, 同时也带来不容忽视的消极作用, 即不可再生资源大量地消失和能源的过量开发, 在相当程度上污染了自然环境和破坏生态平衡。从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前景出发, 建筑材料也要注意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住宅作为人类居住生活的物质载体, 具有居住性、舒适性、耐久性、经济性等基本要求, 方便、舒适、和谐是构建21世纪未来住区的主题。人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为新世纪的人居环境建设的重点, 可持续发展的人类住区是人们所渴望的。在享受现代物质文明的同时, 却不得不面临着一个严峻的事实:资源短缺、能源耗竭、环境恶化等问题正日益威胁着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环境破坏的罪恶之源不仅仅是工业污染, 更严重的是建筑方面的污染。建筑物在建造和运行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和能源, 并对环境产生很大程度的影响, 而建筑材料是建筑的灵魂。而建筑材料作为能耗高, 资源消耗大, 污染严重的工业产业, 在改善人居住环境的同时, 对人类的环境污染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在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链条上, 像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人均能源占有量少、生态环境脆弱、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国家, 合理运用建筑材料, 在保护环境、节约能源、缓解水资源短缺等方面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随着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及人们对健康人居环境的要求, 运用绿色的设计、绿色的建材营造绿色健康的人居环境已经是全球建筑界的共同选择, 成为不可阻挡的世界性潮流。因而, 如何减轻建筑材料的环境负荷, 实现建筑材料的环保化, 成为21世纪建材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

4 未来建筑材料的发展趋势

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 使人们在享受当代文明的同时, 忽视了自然环境的保护。致使环境不断恶化:土地严重沙化、空气质量下降、自然灾害频发、温室效应、淡水资源日见枯竭等。人类居住环境的健康问题引起了全世界居住者和舆论的关注, 人们越来越迫切地追求拥有健康的人居环境。建筑材料生产和使用过程中造成大量的环境污染, 还会产生噪声污染、水污染、矿渣岩石的放射性污染、化学建材的化学污染, 建筑物拆除后的建筑垃圾等多种环境问题。在日益发达的物质社会里, 新型建筑材料的生态环保考虑显得尤其重要。当然建筑材料与环境之间也有着某种程度的协调性。许多建筑材料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环保性, 例如抗菌建材、空气净化建材、绿色建材等。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对健康生活的日益重视, 传统的建筑材料已不能满足现代人们的要求, 人们对传统的建筑材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建筑材料不仅应具有基本性能, 还应具备节能、保温、防污等特殊的功能, 使人们的生存环境更加舒适、健康。随着我国和国际社会的全面接轨, 大量国际先进技术的引进, 绿色建筑将成为未来建筑发展的主导趋势, 发展绿色建筑会逐步被大家认识和理解。在未来我们需要加强科技创新, 尽可能使用可再生资源与原料的建材、使用具有长期耐久性的建材和可以再利用、再循环的建材, 实现建材的可持续发展。

5 结束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 人类越来越追求舒适、美好的生活环境。各种社会基础设施的建设规模日趋庞大, 建筑材料作为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媒介、土木建筑活动的物质基础, 材料的性能和质量决定了施工水平、结构形式和建筑物的性能, 直接影响人类的居住环境、工作环境和城市景观。建筑材料与人居环境的质量, 与土木建筑活动的可持续发展性密切相关, 新型建筑材料发展也有了广阔的天空。只有开发和掌握并使用新型建筑材料, 人们才能安全、舒适地生活, 才能实现“与自然协调, 与环境共生”。

参考文献

[1]杨静.建筑材料与人居环境.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1.

[2]吴广芬.建筑材料与人居环境的关系.烟台大学学报, 2007, 33 (6)

[3]李崇智, 周文娟, 王林.建筑材料.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9

环境与材料 篇8

一、利用家长资源,进行废旧材料收集活动

《纲要》中指出教育活动内容要体现“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经验与视野”的原则。在幼儿的周围环境中,有各种废旧材料,如饮料瓶、牛奶盒、纸箱、布头、毛线等等,应有尽有,这些都是幼儿耳闻目染,非常熟悉的材料,通过收集生活中的这些废旧材料,来让孩子亲身体会、直接感知、直接参与创设,激发幼儿的创作灵感,更重要的是让孩子们知道了生活中的废旧物品经过加工、装饰,可以变得好看、好玩,从而更有意义。

由于废旧材料品种繁多,为了便于收集并归类,我们充分利用家长资源为创设木偶特色环境提供丰富的物质基础。因为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所以我们的工作首先要得到家长的认可。首先,老师们从自身做起,遍寻家中、身边所有“可用之材”,小到线头瓶罐,大到纸箱布匹等。然后再发动家长来收集各种废旧材料,刚开始家长对我们将这些平时随便弃之的废旧当作宝贝一样收集起来的做法,表现出不理解,觉得这些看起来又脏又旧的废弃品没有利用的价值。为了使家长亲自见证这些废旧物品的价值,我们和孩子利用废旧材料制作了一些木偶成品,如:纸杯制作的娃娃、各种瓶罐制作的小动物、牛奶盒子制作的机器人,将它们布置在幼儿园的走廊的展柜里,并运用到幼儿的游戏中。让家长通过活动了解到原来废物也能变成宝,家长的观念都有了很大的改变,他们开始主动、热心地搜集各类材料,洗干净后带到幼儿园的废旧物品收集箱里。幼儿也在通过认识废旧物品—收集废旧物品—利用废旧物品进行创造的过程中,明白了废旧物品的可利用性,环保意识明显提高了,动手制作能力提高了,通过制作的木偶与周围环境互动的能力也增强了。

二、利用废旧材料,制作具有特色的教玩具

幼儿的认识和学习都是在通过自身对物体的操作过程中建构的,我们注重为他们投放丰富的材料,并有意识的以材料引起幼儿的注意和兴趣,激发幼儿主动探索,鼓励幼儿尽情的创造、发挥,肯定每位幼儿的艺术创作,使幼儿通过创作体验成功感、愉悦感,使其主动热情地参与创造,让废旧材料就成为一把开启幼儿潜能的金钥匙。

然而制作木偶特色的教玩具,更具有挑战性,为了激发幼儿对木偶制作活动的兴趣,调动幼儿进行木偶创作的积极性。我们利用废旧的物品,采用拼接、粘贴、剪折、装饰等手法,大胆想象,精心创作,变成另外一个崭新的东西,在制作的过程中,需要教师创设良好宽松的氛围及不断的激趣,比如:“你设计的木偶娃娃真独特”“你的想法真了不起,给大家介绍一下好吗……”教师给予幼儿的肯定,就是对幼儿作品的一种鼓励,一种承认,使幼儿在快乐的成功感上更加喜欢木偶创作活动。同时,引导幼儿利用废旧材料进行制作对促进幼儿的手眼协调,头脑开发起到很大的作用。

同时我们还开展了亲子制作活动。我们邀请家长和孩子共同利用废旧物品制作玩具,如用各种纸箱做机器人;用牙膏盒子做长颈鹿;用空油桶子做奶牛等,家长们在通过利用废旧物品制作玩具的过程中,发现了废旧物品对孩子的教育价值。它既培养了孩子的动手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又让孩子获得与父母感情的交流和体现自我的价值和机会,使亲子关系更加亲密。

三、利用自制玩具,打造幼儿园的特色环境

陈鹤琴先生曾经提出:凡是儿童自己能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这就要提供给幼儿一个自我发展的空间,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为了使幼儿真正与环境的互动,教师除了积极鼓励幼儿收集身边废旧材料,制成教玩具,创设木偶特色环境,同时还将幼儿制作的各式木偶融入幼儿活动的各个环节之中。如:幼儿的晨间活动材料,我们用纸箱、纸盒制作成大嘴巴小猪,孩子们站圈外把纸球当作食物“喂小猪”,锻炼孩子的投掷技能;用饮料瓶制作各种小动物偶,玩套套乐的游戏等等。通过各种废旧材料制作木偶器械,激发了孩子们运动的兴趣。用旧毛线、手套制作成可爱的“手套偶”为大班的早操道具,让幼儿在欢快的音乐声中尽情演绎木偶滑稽、有趣的动作;用碎布头、小篓子制作成形象生动,夸张有趣的 “篓子玩偶”为中班的早操道具,让孩子们游戏、互动;小班早操器械的巧妙利用,使得一张废旧的纸板摇身一变,成了可爱的木偶娃娃脸,游戏情境浓郁,孩子们乐在其中。

我们还将师幼们利用废旧材料共同制作形态各异的木偶,融入幼儿园的社团活动、区域游戏、故事表演等集体活动中去,利用这些木偶激发孩子对活动的兴趣,满足孩子活动的需要,提高幼儿游戏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上一篇:峨眉山的导游词怎么写下一篇:小学教师读书活动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