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材料自己整理 - A

2024-07-07

《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材料自己整理 - A(共2篇)

《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材料自己整理 - A 篇1

第一章环境与环境保护概论

1.我们《环境保护法》是如何定义环境的? P1环境有哪些特征? P2-3 环境的定义: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环境的特征:1环境的整体性2环境的区域性3环境的有限性4环境的多变性和稳定性

2.什么是环境要素?其主要包括哪些种类?P4 环境要素又称环境基质,是指构成人类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的而又服从整体演化规律的基本要素。

环境要素分为自然环境要素和人工环境要素两大类。3.什么是环境质量?什么是环境容量?P5 所谓环境质量,是指一个特定的、具体的环境,或者构成该环境的某些要素,对人群生存、繁衍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适宜程度,是反映人群具体要求而形成的对环境评定的一种概念。

环境容量,又称环境负载容量,是指在人类在人类生存和自然不致受害的前提下,某一环境所能容纳的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 4.什么是环境污染?P6环境污染源主要有哪些?P7污染物迁移和转化的方式主要有哪些?P8 环境污染,是指人类直接或间接地向环境排放超过其自净能力的物质或能量,从而使环境的质量降低,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生态系统和财产造成不利影响的现象。环境污染源主要有1〕工厂排出的废烟、废气、废水、废渣和噪音;2〕人们生活排出的废烟、废气、噪音、脏水、垃圾;3〕交通工具(所有的燃油车辆、轮船、飞机等〕排出的废气和噪音;4〕大量使用化肥、杀虫剂、除草剂等化学物质的农田灌溉后流出的水;5〕矿山废水、废渣。6〕机器噪音,电磁辐射,二氧化碳污染等。

污染物迁移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物理迁移、化学迁和生物迁移。污染物的转化可分为物理转化、化学转化和生物化学转化。

5.当前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主要有哪些?P9-14 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或酸性降水、有害有毒废弃物的越境转移和扩散、生物多样性锐减、热带雨林减少、沙漠化、发展中国家人口及贫困问题等以及由上述问题带来的能源、资源、饮水、住房、灾害等一系列问题。

6.我国存在哪些突出的环境问题?P14-19 1〕大气污染严重2〕水污染问题严重3〕土壤污染日益严重4〕农村环境形势严峻5〕环境风险不断凸显

7.什么是雾霾?二者有什么区别?P14

雾霾是雾和霾的统称。雾是由大量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气溶胶系统;雾是近地面层空气中水汽凝结(或凝华)的产物,出现时空气很潮湿,一天内会随气温不同出现明显变化;霾则是由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组成的气溶胶系统;霾则是大量极微细尘粒、烟粒浮游在空中的产物,出现时空气相对干燥,日变化一般不明显,持续出现时间较长,有时可持续10天以上。

8.什么是PM2.5?其来源有哪些?P15

PM2.5也称为可吸入肺颗粒物,或细颗粒物,是指大气中直径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

PM2.5来源可分为自然源和人为源,自然源包括风扬尘土、火山灰、森林火灾、海盐等;人为源包括一次颗粒物和二次颗粒物。一次颗粒物由燃煤烟尘、工业粉尘、机动车排气、建筑及道路扬尘等污染源直接排放;二次颗粒物由排放到大气中硫氧化物、氮氧化物、氨、挥发性有机物等通过发生复杂的化学反应而产生,是大气中PM2.5的主要来源。

9.我国雾霾天气频显的主要原因是什么?P15

一是全国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大,远超出环境承载力。二是区域性大气污染问题日趋明显,京津冀、长三角等重点区域单位面积污染物排放强度是全国平均水平的5倍以上。三是机动车污染问题更加凸显,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机动车对PM2.5的贡献率达20%~25%。四是受近地面静稳天气控制,不利气象条件导致污染物持续累积。

10.简述人类认识和解决环境问题的历程。P19-22

1〕人类认识和解决环境问题经历了“沉痛的代价、富贵的觉醒、奋起的飞跃”三个阶段2〕人类正确处理环境与经济大致分为三个类型:一是绝处逢生型二是奋起直追型三是跨越发展型3〕发达国家环境保护进程中的经验教训。

11.简述发达国家环境保护进程中的经验教训。P22 主要教训是发达国家曾走过了“先污染后治理、牺牲环境换取经济增长”的老路,我国不能重蹈覆辙,必须努力避免,积极探索环境保护新路。

12.简述我们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历程。P23-25

1〕第一阶段:从20世纪70年代初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2〕第二阶段: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1992年3〕第三阶段:从1992年到2002年4〕第四阶段:从2002年到2012年5〕第五阶段:党的十八大以来

第二章可持续发展战略及其实施

1.什么是可持续发展?P34其战略目标P38和指标体系P39有哪些?

可持续发展定义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是:1)恢复增长,改变增长的质量2)满足就业、粮食、能源、水和卫生的基本需要3)保证人口的可持续水平4)保护和加强资源基础5)重新调整技术和控制危险6)在环境和经济纳入到决策中。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由驱动力指标、状态指标、响应指标构成。

2.简述中国对全球推进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立场。P40 1)坚持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三大支柱统筹原则。2)坚持发展模式多样化原则。3)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等里约热内卢环发大会各项原则。3.简述中国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指导思想。P40-41 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发展经济为第一要务,以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和发展能力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开放、科技创新为动力,全面推进经济绿色发展,社会和谐进步。4.简述中国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总体目标。P41 人口总量得到有效控制、素质明显提高,科技教育水平明显提升,人民生活持续改善,资源能源开发利用更趋合理,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持续提升,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局面基本形成。5.简述中国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的主要做法。P42-431)坚持政府引导,注重市场调节作用 2)坚持完善政策法规,强化能力建设 3)坚持试点示范,积极探索可持续发展模式 4)坚持务实合作,共享可持续发展经验。6.什么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P44 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在社会生产、流通、消费的各个领域,通过采取综合性措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收益,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发展模式。

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指以环境友好的方式推进经济增长,以对生态环境无害的方式进行社会生产与生活,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消耗,并对消耗资源产生的废弃物进行再利用和循环利用。

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其目的在于追求更少资源消耗、更低环境污染、更大经济和社会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就是要以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遵循自然规律为核心,以绿色科技为动力,倡导环境文化和生态文明,构建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社会体系。二者有机结合,各有侧重,互为补充,完整地涵盖了社会经济系统中物质流、能量流、废弃物流等物质代谢的全过程。

7.简述我们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提出过程。P44-461992年联合国里约环发大会通过的《21世纪议程》中,200多处提及包含环境友好涵义的“无害环境的”概念,并正式提出了“环境友好的”理念。2002年召开的世界可持续发展首脑会议所通过的“约翰内斯堡实施计划”多次提及环境友好材料、产品与服务等概念。2004年,日本政府在其《环境保护白皮书》中提出,要建立环境友好型社会。2005年3月12日,胡锦涛同志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进一步明确提出,“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2005年10月11日,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2006年3月,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确定为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的一项重要内容和战略目标。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等发展目标。2011年3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提出,加快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生态文明水平。2012年12月,十八大报告在生态文明建设目标中增加:“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初步建立。

8.简述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意义。P46-471.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可持续发展的需要2.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和谐发展的需要3.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

9.简述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途径。P47-481.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2.大力发展循环经济3.加大环境保护力度4.切实保护好自然生态

10.简述无锡市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主要任务。P49-521.积极构建两型产业体系1)做大新兴产业体系2)发展现代服务业3)发展现代农业4)加大环保科技创新5)推进各类示范工程建设2.积极推进集约节约利用体制机制改革1)发展循环经济2)调整能源结构3)健全土地节约机制4)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5)推行建筑节能3.积极推进环境综合治理体制机制改革1)实施以太湖为重点的水环境综合治理2)推进节能解排3)加快淘汰落后产能4)实话“蓝天工程”5)规范工业固体废物处置6)发展绿色低碳交通4.积极健全公众参与制度体系1)加强“两型社会”建设宣传教育2)建立资源环境信息公开制度3)建立绿色采购、绿色信贷、绿色消费机制4)健全公众参与监督机制5.积极完善两型制度政策体系1)建立两型科学决策评估制度2)建立两型扶持制度3)完善两型试点示范项目推进机制4)健全环境保护倒逼机制 第三章生态文明及其制度体系建设

1.简述生态文明的概念和特征。P58 生态文明是指人类为建设美好生态环境而取得的物质成果、精神成果和制度成果的总和。

生态文明理念及建设实践具有鲜明的特征:1)在价值观念上,强调以平等态度和充分的人文关怀关注和尊重生态环境,使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2)在实现路径上,走出一条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新道路,倡导和推行自觉自律的生产生活方式,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全面推进经济社会的绿色繁荣。3)在目标追求上,注重增进公众的经济福利和环境权益,促进社会和谐。4)在时间跨度上,是长期艰巨的建设过程,既要补上工业文明的课,又要走好生态文明的路。2.简述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要求。P59-61 第一,作出生态文明建设总体部署。第二,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第三,牢固树立生态红线观念。第四,探索环境保护新路。第五,着力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第六,完善生态文明建设制度体系。3.简述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主要任务。P63-64 1)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2)划定生态保护红线3)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4)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4.简述“三同步,三统一”方针。P73 “三同步,三统一”方针的具体内容为:经济建设、城乡建设、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的统一。“三同步”的前提是同步规划,实际上是“预防为主”思想的具体体现。“三同步”的关键是同步实施。“三同步”的目的是同步发展。

5.简述我们环境保护三项基本政策。P74-75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政策“谁污染谁治理”政策和“强化环境管理”政策简称为环境保护的“三大政策”

6.简述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度的主要内容。P82 首先,它明确了保护环境的主要责任者、责任目标和责任范围,解决了“谁对环境质量负责”的这一首要问题。其次,责任制容量很大,各地可以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确定责任制的指标体系和考核办法。第三,责任制的各项指标可以层层分解,使保护环境的任务落实到方方面面、各行各业,调动全社会参与保护环境的积极性。

7.简述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内容。P84 1)环境影响评价的确立2)环境影响评价的委托3)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4)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的审批等内容。

8.简述“三同时”制度的内容。P88

三同时”制度内容:是指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和技术改造项目以及区域性开发建设项目的污染治理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的制度。9.简述排污许可证制度的主要内容。P91

排污许可证制度,是以改善环境质量为目标,以污染总量控制为基础,规定排污单位许可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数量、浓度、方式等的一项新的环境管理制度。我国现有的排污许可证管理制度包括水污染物排放许可证制度和物排大气污染物许可证等。

10.简述排污收费制度的内容。P96-97

1)排污即收费2)强制征收排污费3)属地分级征收4)征收程序法定化5)排污费“收支两条线”6)核定收缴制7)实行公告制8)征收时限固定9)专款专用10)缴纳排污费不免除其它法律责任 补充1.P58(多选题)

建设生态文明①以把握自然规律、尊重和维护自然为前提②以人与自然、环境与经济、人与社会和谐共生为宗旨③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 补充2.32字方针。P72 1972年提出,“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的方针,简称“32字方针”

第四章自然资源保护欲可持续利用

1.什么是自然资源?P104,其有哪些特征? P104-106 1)自然资源的概念是指可以被人类利用的自然状态的物质和能量。狭义的理解,资源仅指自然资源,即可以被人类利用的自然状态的物质和能量。2)自然资源的特征(1)天然性;(2)可用性;(3)有限性;(4)整体性;(5)区域性;(6)多宜性;(7)社会性;(8)可塑性。

2.简述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现状及存在的问题。P107-110

基本现状 1)资源总量大,种类齐全; 2)人均占有资源量少,资源相对紧缺,生存空间狭小; 3)资源质量相差悬殊,低劣资源比重偏大; 4)资源地区分布不平衡,组合错位; 5)资源开发强度大,后备资源普遍不足。

主要问题 1)出现大量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2)浪费和破坏资源的不良后果;3)没有正确核算自然资源; 4)自然资源不能统筹进行保护和利用。3.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途径有哪些?P111-112

1)大力发展生态产业体系;2)综合开发资源,加强资源开发管理;3)提高可更新资源的生产力;4)大力发展不可再生资源的课替代资源;5)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质量;6)加强国际交流合作。

4.水危机产生的原因有哪些?P114-115 1)自然条件影响;2)城市与工业区集中发展;3)水体污染;4)用水浪费;5)盲目开发地下水。

5.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水资源的措施有哪些?P116-118 1)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开辟第二水源;2)调节水源流量,增加可靠供水;3)加强水资源管理;4)增加下水道建设,发展城市污水处理厂。

6.无锡市可持续利用水资源的措施有哪些?P118-121 1)加强饮用水源保护;2)控制工业点源污染;3)加快污水厂和污水管网建设;4)强化农村生活污水处理; 5)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6)实施调水引流和生态清淤;7)生态防护林和湿地建设;8)河道环境整治。7.我国土地资源有哪些特点?开发利用中存在哪些问题?P124, P125 特点1)土地资源绝对数量多,但人均占有量少;2)土地类型多样,山地面积大;3)土地资源分布不平衡,且生产力的地域差异很大;4)后备耕地资源不足。存在的问题1)盲目扩大耕地面积促使土地资源退化;2)土地沙化严重;3)土壤次生盐渍化严重;4)土壤污染 8.森林有哪些重要功能?森林资源破坏对环境有哪些影响?P129-130, P130 重要功能1)森林是木材产品和林副产品的生产基地; 2)森林是地球的“肺”;3)森林具有综合的环境效益;4)森林是生物多样性资源库。

影响1)环境质量退化;2)给野生动植物种带来不利的影响;3)引起气候变化、增加自然灾害的发生频率; 4)对热带森林的破坏,加剧了大气温室效应的严重性。9.我国森林资源有哪些特点?保护森林资源有哪些措施?P130,P132 特点1)森林资源丰富;2)人均森林资源少,覆盖率低; 3)森林资源分布不均;4)森林结构不合理;5)森林地生产力低

保护措施1)对森林实行限额采伐,鼓励植树造林,封山育林,扩大森林覆盖面积;2)做好森林火灾的预防和补救工作,组织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3)禁止毁林开荒和毁林采石、采沙、采土及其他毁林行为;4)禁止在幼林地和特种用途林内砍柴、放牧;5)对自然保护区以外的珍贵树木和林区内具有特殊价值的植物资源,应当认真保护,未经批准不得采伐和采集。10.我国的物种资源有哪些特点?我们物种资源保护对策有哪些?P133-134 特点1)生态系统多样性;2)物种多样性;3)遗传资源多样性。

保护对策1)查明现状,制定保护规划;2)加强法制管理;3)加强保护生物资源的科学研究;4)建立保护区;5)加强国际间的合作。

11.什么是外来物种入侵?防止外来物种入侵的措施有哪些?P135, P136 定义:是指生物物种由原产地通过自然或人为的途径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的过程。

措施 1)建立健全相关法规,加强对无意引进和有意引进外来入侵物种的安全管理;2)开展全国范围的外来入侵物种调查,查明我国外来物种的种类、数量、分布和作用,建立外来物种数据库; 3)分析外来物种对我国生态系统和我中的影响,建立对生态系统、环境或物种构成威胁的外来物种风险评价指标体系、风险评价方法和风险管理程序;4)逐步建立健全精干高效的外来入侵物种监测系统;5)加强对外来入侵物种危害性的宣传教育,提高对外来入侵物种的防范意识;6)加强对外来入侵物种识别、防治技术、风险评估技术、风险管理措施的培训。

12.建立自然保护区有什么意义和作用?P137

1)保护生物多样性 2)为人类探索自然规律提供依据和场所;3)维护生态系统平衡;4)巨大的经济效益 补充1.(判断题)P104

自然资源与自然环境虽然具体对象和范围是统一的客体,却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补充2.自然资源的分类方法?P106-107

1)按照资源的地理学性质可将资源分为水利资源(含淡水资源)、土地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和海洋资源。2)按资源在不同产业部门中所占的主导地位分类,可分为农业资源、工业资源、能源、旅游景观资源、医药卫生资源、水产资源等等。3)按资源产生的渊源和可利用性分类,自然资源分为:原生性自然资源和次生性自然资源。补充3.水循环P112

地球表面的水在太阳辐射能和地心引力的相互作用下,不断地蒸发和蒸腾到大气中,并在空中形成云,在大气环流的作用下传播到不同的地域,再以降雨或降雪的形式回到海洋或陆地的表面。补充3.水资源的重要作用P114

1)调节气候2)水磨塑着地球表面的形态3)水具有物质运输的功能4)水是一切生物必不可少的物质5)水是人类赖以生存和生产的最基本的物质基础。补充4 我国水资源的主要问题P116

1)我国水资源人均和亩均水量少2)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匀,水土资源组合不平衡3)水土流失严重,许多河流含沙量大4)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各地很不平衡。补充5 土地和土地资源P121

土地是指上自大气的对流层的下部,下至地壳一定深度的风化壳空间内的有关自然要素与人类劳动成果的综合体。土地资源是指在一定技术条件和一定时间内可以为人类利用的土地。

补充5 土地资源的特点和土地资源的分类P122-124 特点:1)数量的有限性2)位置的固定性3)土地利用的永续性4)土地的双重性分类:耕地、林地、草地、水域(水面)、未利用土地、建设用地、工矿用地、交通用地。

第五章环境污染防治与应对气候变化 1.《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确定了哪些具体措施?P140-152 1)加大综合治理力度,减少多污染物排放;2)调整优化产业机构,推动产业转型升级;3)加快技术改造,提高科技创新能力;4)加快调整能源结构,增加清洁能源供应;5)严格节能环保准入,优化产业空间布局; 6)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完善环境经济政策;7)健全法律法规体系,严格依法监督管理;8)建立区域协作机制,统筹区域环境治理;9)建立监督预警应急体系,妥善应对重污染天气;10)明确政府企业和社会的责任,动员全民参与环境保护。

2.水污染防治的对策措施有哪些? P157-158 1)减少耗水量;2)建立城市污水处理系统;3)产业结构调整;4)控制农业面源污染;5)开发新水源;6)加强水资源的规划管理。

3.城市生活垃圾有哪些危害?P165-166 1)占用大量耕地,污染土壤2)影响城市景观3)污染水体4)污染大气5)火灾隐患6)有害生物的巢穴。4.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方法有哪些?各有什么优点与缺点?P167-169 1)填埋法 优点:工艺简单、处理量大,灵活性强,运行管理简单,适用范围广,投资及运行费用较低。

缺点:选址较困难、减容效果差、占地面积大、对周围环境及长远的绿色生态环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填埋的垃圾并没有进行无害化处理,残留着大量的细菌、病毒;

其垃圾渗漏液还会长久地污染地下水资源,不仅没有实现垃圾的资源化处理,还占用了大量土地。2)焚烧法 优点:焚烧法一般可使垃圾大幅度减容,大大减少占地,并能回收热能用于生活取暖和发电。

垃圾焚烧处理后,垃圾中的病原休被彻底消灭,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有毒有害气体和烟尘经处理达标后排放,无害化程度高。

垃圾焚烧厂占地面积小,尾气经净化处理后污染较小,可以靠近市区建厂。

可全天候操作,不易受天气影响。缺点:焚烧法投资大,占用资金周期长。

焚烧对垃圾的热值有一定要求,一般不能低于5000kJ/kg,限制了它的应用范围。

焚烧过程中产生的“二恶英”问题,需要投入一定的资金进行处理。3)堆肥法

优点:投资较低,技术简单、有机物分解后可作为肥料再利用从而达到资源的循环利用,垃圾减量明显。缺点:对垃圾分类要求高、有氧分解过程中产生的臭味会污染环境,堆肥成本过高或质量不佳影响堆肥产品销售。

4)综合利用法。

优点:能产生多种产品,经济效益不错,无二次污染.废水不外排,气体可回收制沼气,沼气烧红砖,烧锅炉或作为民用燃料,还可解决部分下岗人员的就业问题,总之能使资源得到循环利用。

缺点: 技术还不够成熟,不能大规模的投入使用。

5.简述城市生活垃圾的分类方法,及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的必要性。P166-167,P169-170 第一种分类法: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第二种分类法:有害垃圾;有机垃圾;无机垃圾。

必要性1)垃圾混置是垃圾,垃圾分类是资源;2)将垃圾分类收集,能有效减少垃圾总量;3)垃圾分类收集能提升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6.气候变化对中国有哪些影响?P173-175 1)对农牧业的影响2)对森林和其他生态系统的影响3)对水资源的影响4)对海岸带的影响5)对其他领域的影响。

7.中国应对气候变化面临哪些挑战?P175-178

1)对中国现有发展模式提出了重大的挑战2)对中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提出了巨大的挑战3)对中国能源技术自主创新提出了严峻的挑战4)对中国森林资源保护和发展提出了诸多挑战5)对中国农业领域适应气候变化提出了长期的挑战6)对中国水资源开发和保护领域适应气候变化提出了新的挑战7)对中国沿海地区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提出了现实的挑战。

8.简述中国应对气候变化若干问题的基本立场、指导思想与原则。P178-181

基本立场1)减缓温室气体排放2)适应气候变化3)技术合作与技术转让4)切实履行《气候公约》和《京都议定书》的义务5)气候变化区域合作。

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以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目标,以保障经济发展为核心,以节约能源、优化能源结构、加强生态保护和建设为重点,以科学进步为支撑,不断提高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为保护全球气候做出新的贡献。坚持原则: 1)在可持续发展框架下应对气候变化的原则2)遵循《气候公约》规定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3)减缓与适应并重的原则4)将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其他相关政策有机结合的原则5)依靠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的原则6)积极参与、广泛合作的原则。9.简述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措施。P181-184

1)控制温室气体排放2)增强适应气候变化能力3)加强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4)加强应对气候变化宣传,提高公众意识5)加强应对气候变化机构和体制建设。

第六章循环经济 1.什么是循环经济?循环经济有什么特征?P187,P188 定义:是一种以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特征:新系统观;新经济观;新价值观;新生产观;新消费观。

2.什么是“3R原则”?P189 减量化原则;再使用原则;再循环原则 3.简述发展循环经济的意义。P191-193 1)发展循环经济是缓解资源约束矛盾的根本出路2)发展循环经济是从根本上减轻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3)发展循环经济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4)发展循环经济是应对新贸易保护主义的迫切需要5)发展循环经济是以人为本、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本质要求。4.简述发展循环经济的途径。P193 从资源流动的组织层面来看,主要是从企业小循环、区域中循环和社会大循环三个层面来展开;从资源利用的技术层面来看,主要是从资源的高效利用、循环利用和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三条技术路径去实现。

5.简述我国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措施。P198-200 1)转变观念,宣传教育2)搞好规划,调整结构3)健全法制,完善政策4)加强领导,强化管理5)依靠科技,示范推广。

6.战略性新兴产业包括哪些?P201 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七个产业领域。7.简述清洁生产的内容。P207 清洁生产是指产品从摇篮到坟墓的全过程污染控制。清洁的能源;清洁的生产过程;清洁的产品。8.简述推行清洁生产的措施。P208 1)调整产品结构2)调整原料结构3)调整企业技术结构4)设计物料闭路循环,开展“三废”综合利用5)强化企业工业生产管理6)采用低费用、高效能的净化处理设备设备

9.什么是生态工业园?P208 是以生态工业理论为指导,着力于园区内生态链和生态网的建设,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利用率,从工业源头上将污染物排放量减至最低,实现区域清洁生产的循环经济模式,是继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之后我国的第三代产业园区。10.什么是生态农业?P210 是指在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的思想指导下,总结吸收各种农业方式的成功经验,按生态学原理,应用系统工程方法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农业体系。

11.简述优先发展循环型服务业的内容。P218-219 以推进服务业实现生态化发展为目标,以生态旅游业、生态物流业、生态商贸餐饮业、生态信息服务业、环境服务业为重点,以资源共享为基础,将循环经济理念贯穿于服务业发展的各个环节,实现资源利用优先、环境

污染轻、重复利用高的服务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12.简述无锡市“十二五”循环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P222

总体目标:到2015年,基本建立我市循环经济发展的运行机制和支撑保障体系,重大支柱产业的发展充分体现循环经济的理念和要求,循环经济观念深入人心,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在全省领先、在全国有特色,经济发展方式发生根本性转变,基本形成以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为特征的循环经济体系,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全面建立循环经济的生态保障体系,城乡环境污染得到根本治理,水环境和生态质量得到改善,有效解决能源、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矛盾,实现人与自然、环境与发展、经济发展速度与效益的良性互动,将无锡建成循环型、节约型、生态型城市。补充1节能环保产业?P201

节能环保产业是指为节约能源资源、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环境提供技术基础装备保障的产业,主要包括节能产业、资源循环产业和环保装备产业,涉及节能环保技术与装备、节能产品和服务等。

第七章低碳建设

1.什么是温室气体?《京都协定书》中控制的温室气体有几种?P226,P227

温室气体,是指能透过太阳短波辐射而使地球表面升温,同时又阻挡地球表面向宇宙空间发射长波辐射而使大气增温的一些气体。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氧化亚氮(N2O)、氢氟碳化物(HFCs)、全氟化碳(PFCs)、六氟化硫(SF6)2.什么是碳源?什么是碳汇?什么是碳足迹?P227 碳源:指产生二氧化碳之源。

碳汇:指从空气中清除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机制,主要是指森林吸收并储存二氧化碳的能力。碳足迹:指企业机构、活动、产品或个人通过交通运输、食品生产和消费以及各类生产过程等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的集合。

3.什么是低碳?什么是低碳经济?其包括哪些内容?P228

低碳指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排放。.低碳经济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

低碳经济的内容包括低碳能源系统、低碳技术、低碳产业体系。

4.简述《京都议定书》建立的碳交易机制。P237 碳交易机制是规范国际碳交易市场的一种制度。《京都协议书》建立的碳交易机制包括:清洁发展机制(CMD)、排放贸易(ET)和联合履约(JI)。5.简述推进低碳经济转型的措施。P238

1)构建低碳产业体系2)发展低碳能源3)大力促进节能减碳。

6.简述发展低碳交通的措施。P238

1)大力发展低碳公共交通2)提高交通管理水平3)促进交通节能减排4)加快发展新能源交通工具。7.简述建设节水型社会的措施。P240 1)推进节水型社会2)推进中水回用3)积极利用雨水。8.简述健全废弃物再生利用体系的措施。P241-242 1)提高垃圾收集利用水平2)推进废旧物质的回收利用3)推进工业固体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4)安全处置危险废物。

9.简述绿色行为方式的内容。P242-244 1)激励绿色消费模式2)提倡低碳生活方式3)推行绿色出行方式。

10.简述打造低碳人居环境的措施。P245-247 1)优化城市空间布局2)加强生态功能区建设和保护3)完善人居基础设施4)完善城乡人居环境建设。补充1.低碳P225名词解释

英文为low carbon,意指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排放,旨在倡导一种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减少有害气体排放。补充2.碳排放P227单选题

碳排放是指向大气中排放温室气体。二氧化碳是温室气体中最主要的气体,所以将温室气体排放简称为碳排放。补充3.判断题P228 碳足迹标示一个人或者团体的碳耗用量。

补充4.我国政府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措施有哪些?P229 1)制定并实施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方案2)着力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经济结构的调整3)将单位GDP能耗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十二五”规划。4)建立了地方、企业节能减排责任制,逐步进行考核。5)通过加大政策引导和企业参与、资金投入,大力发展水能、核能、太阳能、农村沼气等低碳能源。6)深化能源资源领域价格和财税体制改革。

第八章节能减排

1.什么是节能减排?我国节能减排存在哪些问题?P252

节能减排的概念是指节约能源、降低能源消耗以及减少污染物排放。

主要问题1)对节能减排的紧迫性和艰巨性认识不足,不能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节能减排的关系,存在思想认识不深入、政策措施不落实、监督检查不力、激励约束不强等问题2)产业结构调整进展缓慢3)能源利用效率总体偏低4)政策机制不完善5)基础工作薄弱。2.简述我国节能减排的基本原则。P254

1)强化约束,推动转型2)控制增量,优化存量3)完善机制,创新驱动4)分类指导,突出重点。3.简述我国节能减排的主要任务。P252-260

1)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抑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过快增长;淘汰落后产能;促进传统产业优化升级;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推动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2)推动能效水平提高加强工业节能电力、煤炭、钢铁、有色金属、石油化工、化工、建材;强化建筑节能强化新建建筑节能、加大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力度;推进交通运输节能铁路运输、公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城市交通;推进农业和农村节能完善农业机械节能标准体系;推进节能型农宅建设,结合农村危房改造加大建筑节能示范力度;因地制宜、多能互补发展小水电、风能、太阳能和秸秆综合利用;强化商用和民用节能;实施公共机构节能。

3)强化主要污染物减排加强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加强重点行业污染物减排加强重点行业污染预防、加大工业废水治理力度、推进电力行业脱硫脱硝、加强非电行业脱硫脱硝;开展农业源污染防治加强农村污染治理、推进畜禽清洁养殖、推行水产健康养殖;控制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提高机动车污染物排放准入门槛、推进报废农用车换购载货汽车工作、全面提升车用燃油品质;推进大气中细颗粒污染物(PM2.5)治理。

4.简述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重点领域。P264-271

1)能源生产和转换制定和实施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制度创新和机制建设;强化能源供应行业的相关政策措施;加大先进适用技术开发和推广力度。

2)提高能源效率与节约能源加快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加强制度创新和机制建设;强化相关政策措施;强化重点行业的节能技术开发和推广;进一步落实《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提出的十大重点节能工程。

3)其他领域工业生产过程;农业;林业;城市废弃物。5.简述我国节能减排重点工程。P271

我国节能减排重点工程积极推进燃煤工业锅炉(窑炉)改造、区域热电联产、余热余压利用、节约和替代石油、电机系统节能、能量系统优化、建筑节能、绿色照明、政府机构节能、节能监测和技术服务体系建设等十大重点节能工程的实施,确保工程实施的进度和效果,尽快形成稳定的节能能力。

6.简述我国节能减排的保障措施。P275-278

1)坚持绿色低碳发展2)强化目标责任评价考核3)加强用能节能管理4)健全节能环保法律、法规和标准5)完善节能减排投入机制6)完善促进节能减排的经济政策7)推广节能减排的市场机制8)深入实施节能减排科技专项行动9)强化节能减排监督检查和能力建设10)开展节能减排全民行动。

补充1.我国节能解排的总体目标P254 到2015年,全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到0.869吨标准煤(按2005年价格计算),比2010年的1.034吨标准煤下降16%(比2005年的1.276吨标准煤下降32%)。

“十二五”期间,实现节约能源6.7亿吨标准煤。2015年,全国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分别控制在2347.6万吨、2086.4万吨,比2010年的2551.7万吨、2267.8万吨分别下降8%,分别新增消减能力601万吨;全国氨氮和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分别控制在238.0万吨、2046.2万吨,比2010年的264.4万吨、2273.6万吨分别下降10%,分别新增削减能力69万吨、794万吨。

第九章农村城镇化与环境保护

1.简述我国农村城镇化的成就。P281-282 农村城镇化,是指在推动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工业化的同时,参照城市先进的经济技术社会标准,在广大农村建设中小城镇。

在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城镇人口只有5000万,占总人口的10%,1978年我国城镇人口为1.72亿,城镇化率为17.92%,有城市191个、镇2100多个。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各地政府就逐步加大了当地农村城镇化建设的力度,使得过去一度发展停滞的城镇建设日趋活跃。进入21世纪,特别是“十一五”期间,明确提出大城市群政策,给予了城市,特别是大城市发展的机会。过去被抑制的城镇化能量由此井喷,成就了中国在世界经济低迷中的崛起。中国的城镇化无论是从规模还是速度上来讲,都是令世界瞩目的。数以亿计的人口从农村涌入城市,城市的扩张和新城的建设在全国如雨后春笋,成就了中国在世界经济低迷中的崛起。2012年,我国城镇化率达到了52.57%,有城市665人、城镇34000多个。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京津冀地区,正在形成巨大的城市群,引领中国经济持续发展。2.农村城镇化为什么会产生生态环境问题?P282 1)人口聚集所引起的有机物生态循环系统的改变2)农村工业生产活动的集中所引起的外部性。

3.我国农村城镇化过程中产生了哪些环境问题?P283-287

1)城镇人口增长过快,超过城镇承载能力2)高速城镇化加剧了生态环境恶化3)大规模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影响生态环境4)大量农田被侵占和毁坏5)乡镇工业污染不断加剧6)城镇污染向农村转移与扩散增加了农村环境污染7)城镇周边农村及农业污染严重8)城镇周围生物多样性减少。

4.简述城镇污染向农村转移与扩散的方式。P286

1)污染企业向农村转移2)污染物向农村转移与扩散。5.我国农村城镇化过程中环境恶化的原因有哪些?P287-289

1)缺失环保理念2)当前城市发展模式存在弊端3)资源价格管理机制的缺失4)缺乏科学合理的城镇规划5)城镇环境保护方面的投入不足6)城镇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滞后7)环境监控能力薄弱。

6.协调农村城镇化与环境保护的对策有哪些?P289-295 1)建设生态型城镇2)建设宜居型城镇3)建设集约型城镇4)建设智能化城镇5)建设“绿色”城镇6)建设“低碳”城镇7)大力发展循环经济8)大力推广和发展生态农业9)遏制城镇污染向农村扩散。

第十章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1.谈谈如何践行低碳生活。P302-305

践行低碳生活从衣、食、住、行等生活细节去践行。2.谈谈如何转变消费方式。P306 1)反对浪费型消费2)反对劣质消费3)反对奢侈消费。3.谈谈如何自觉维护社会公德和公共利益。P307

1)不乱丢垃圾,不随地吐痰2)不在公共场合吸烟3)不损害公益设施、践踏城市绿地、攀摘花草树木4)不干扰野生动物的自由生活,不破坏生态5)做环保志愿者6)积极参加公益活动7)任何时候,都不要因物品免费而多取用8)办公室内节约用纸、用电、用水。4.谈谈如何培养环保意识、养成环保习惯。P307-309 1)垃圾分类回收2)节约水资源3)多用肥皂,少用洗涤剂4)拒绝“白色垃圾”5)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 6)拒绝过分包装7)珍惜纸张8)优先购买绿色产品9)尽量购买本地产品10)少吃肉,多吃菜。

某某县草原生态保护建设汇报材料 篇2

“十二五”以来,我县草原生态保护建设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业务部门的支持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有关草原保护的各项方针政策,围绕草原补奖政策、草原普查、草产业发展、草原鼠虫害防治、草原监理、草原防火等重点工作,因地制宜、开拓创新、扎实推进,使草原生态状况得到了好转,草原植被得到了恢复,现将工作开展情况、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汇报如下:

一、全面落实国家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

为加强草原生态保护和建设,促进草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我县自**年全面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通过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制定方案办法、落实目标管理责任制,实行草原承包、兑付草原部将资金等方式,落实国家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

1.基础工作完成情况

全县完成基本草原划定**万亩,其中:人工草地**万亩,天然可利用草原

**万亩;落实草原承包面积**万亩,其中:农户分户承包**万亩,黄香沟牧场承包**万亩;共签订和发放草原承包经营合同**套,签发草原承包经营权证**本,草原使用权证单位**个。编绘了县乡两级基本草原分布图、草原承包分布图、草原禁牧分布图、人工草地分布图;发布了《**县基本草原划定公告》、《**县草原禁牧令》;制定了《**县草原禁牧实施方案》、《**县草畜平衡实施方案》,将禁牧和平衡任务落实到乡、村、户并签订了责任书;根据草原生产能力核定载畜量,完成了**年信息录入系统基础数据采集和录入,共录入草原承包补贴信息农户**户;对各类文件和资料进行了整理和归档,全县草原补奖档案资料实现了电子化管理。

2.补奖资金管理情况

制定了《**县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资金管理办法》,县财政局和各乡镇财政所设立专帐和分项明细账户,建立了资金发放村级公示制度,在核实造册、张榜公示的基础上,将草原补奖资金按照补贴标准,通过惠农财政补贴“一册明一折统”的方式进行发放,每年发放资金**万元,**年累计发放资金**万元。

3.牧草良种补贴落实情况

制定了《**县牧草良种补贴实施方案》,制定了项目管理和实施方案技术规程,省上统一招标采购苜蓿种子和化肥,**年改良人工草地**万亩。

二、积极争取草原保护与建设项目

争取退耕还林、秸秆饲料化利用项目、优质苜蓿种植基地示范项目、现代农业扶持肉羊产业发展项目等草原保护与建设项目,总投资**万元,增加牧草种植面积**亩,秸秆饲料化利用率达到**以上,发展肉羊养殖企业**个,通过项目的实施带动,发展设施养殖,减轻天然草原压力,保护草原生态环境,促进农牧民增收,草原保护建设取得了较好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

三、开展草原资源普查

为全面掌握草原资源现状,为科学制定草原保护建设政策和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依据;进一步落实基本草原保护、禁牧休牧和草畜平衡等草原保护制度,加强草原管理夯实基础;解决上一轮草原普查存在的问题,促进草原补奖政策和各项草原保护建设工程顺利实施提供科学依据和信息资源。根据《**省第二次草原资源普查大纲》、《**省第二次草原资源普查技术规程》等文件精神及要求,我县从**年*月开始进行第二次草原资源普查工作。现已全部外业调查工作,共确定样地**个,设置样方**个(其中频度样方320个),采集标本**份,拍摄样地景观照**张,样方俯视照**张,拍摄植物特征照**张。下一步将查漏补缺,转入内业工作,对外业调查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录入数据,图斑勾绘,编制调查报告等工作。掌握全县天然草原、人工草地及饲草料地的类型、等级、面积、分布、产量;计算草原合理载畜能力,利用现状和草原优良牧草资源状况和草原退化类型,退化草原分布、面积、程度以及除气候变迁以外的退化原因、了解危害草原的主要生物种类及发生规律。加强了技术人员在草原管理、监测评估以及新技术应用方面的能力,为以后草原保护与建设工作的奠定基础。

三、开展草原征占用情况调查

对**等草原征占用情况进行调查,引洮工程**亩温性草原,**占用温性草原570亩,兰海高速占用温性草原**亩草甸草场**亩,灌丛草场**亩,采砂沙场占用温性草原**亩,砖厂占用温性草原**亩,旅游点建设占用草甸草原**亩,县乡公路建设占用温性草原**亩。加强草原征占用的监督管理,严格按规定权限办理,认真做好征占用草原上报材料的组织审核及现场勘验工作,加强对草原植被恢复费征收使用情况的摸底调查,保护草原资源和环境。

四、开展草原生态监测

根据《**省草原监测与评价实施方案》和《**省草原监测技术操作手册》,确定了**5个草原非围栏固定生态监测样地,在黄香沟牧场围栏固定监测样地一处,对草原生物量、高度、盖度、密度、频度、“三化”及鼠虫害情况、家畜补饲情况进行全面监测,全县草原生态环境加速恶化的势头得以遏制,草畜平衡区草原植被覆盖度达到**%以上,草畜平衡区植被高度较上年提高**%,盖度较上年提高**(%),产草量较上年提高**%;禁牧区草原植被覆盖度达到**%以上,禁牧区植被高度较上年提高**%,盖度较上年提高**(%),产草量较上年提高**%。为推进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的落实,实现对草原资源与生态现状的科学评价,有效减少工作盲目性,提高了决策的科学性、实效性。

五、开展草原防火工作

为了加强草原防火工作,预防和扑救草原火灾,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保护草地资源,我县积极开展草原防火工作。一是加强组织领导。认真贯彻《草原防火条例》、《**省草原防火办法》,成立了**县草原防火指挥部和乡镇草原防火工作领导小组;县草原防火指挥部和各乡镇签订了草原防火责任书,明确了草原防火控制目标、管理目标、隐患排查目标和乡镇草原防火机构的责任;在防火期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制度,确保草原防火做到领导在岗、值班人员在位;形成政府全面负责、部门齐抓共管、群众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二是强化监测预警。对工程实施区域、旅游景点和黄香沟牧场等单位进行草原防火法律法规和政策贯彻执行情况进行检查,排查火灾隐患;检查有关单位防火组织机构成立情况、火源管理制度制定情况、报告制度是否切实有效、火情监测制度是否安排到位、责任追究制度是否健全、防火巡查制度是否落实、防火器械是否按要求贮备充足、防火隔离带建设等情况。三是提升应急处置能力。修订了《**县草原火灾应急预案》,积极开展草原防火演练活动,将扑火组织指挥、扑火技战术、紧急避险、灭火机具使用等作为培训演练的重点内容,切实增强防扑火队伍的指挥作战能力和应急工作水平。四是做好草原火灾统计分析工作。做好草原防火总结评估,基础数据统计报告工作,做到每个季度都有阶段性总结和下阶段趋势预测及工作计划。

六、开展草原灾害防治

建立健全了指挥机构,制定和修订了《**县草原有害生物灾害应急预案》《**县草原虫灾应急预案》,完善了草原灾害预警规范、防治标准和技术规程。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提高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能力,及时控防草原有害生物灾害和草原虫灾的蔓延,预防草原有害生物灾害的发生,切实保护草原和生态建设成果,最大限度地降低损失。每年对草原鼠虫害、病害进行预测预报,分析发生趋势,确保近年来没有重大生物灾害事故发生。

七、存在的问题

1.机构设置不健全。

**县草原监理站成立于**年**月,与种草饲料站合署办公,股级建制,编制**名,由于草场勘界确权及开展草原监理执法工作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草原工作任务重、范围广,草原执法队伍力量薄弱,技术力量缺乏,草原保护与建设工作难度大。

2.执法难度大。由于人员少、执法力量弱,经费紧缺,基础设施落后,草原执法工作难度大。如各类项目建设占用草原**多亩,除省草原监督管理总局帮助**草原植被恢复费已经收缴外,其他征占用草原的项目植被恢复费收缴困难,为了恢复草原植被,保护生态环境,县草原监理站多次和征占用单位进行了衔接,但由于执法力量薄弱,草原植被恢复费收缴困难,非法征占用草原的事故得不到有效整治。

3.草原监测工作难度大。由于监测经费不足,技术人员紧缺,开展草原监测的设备欠缺,基础设施跟不上,致使草原监测工作难度大,不能全面监测草原植被变化、生物灾害发生和预测等,为草原保护与建设提供科学决策的依据。

八、建议

1.增加草原监理和技术推广人员编制,配备专职的草原监理人员和技术推广人员,建立草原执法和技术推广的专业化队伍,开展草原保护、监理和执法工作。

2.将草原保护与建设项目列入省级生态保护规划,发展草食畜牧业,减轻天然草原的压力,促进草原植被的恢复和生态环境的好转。

上一篇:呼和浩特石化公司企业文化下一篇:移动室分协议 2014年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