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发的岗位职责

2024-09-16

收发的岗位职责(通用13篇)

收发的岗位职责 篇1

收发室主任(收发员)岗位职责

1.主要任务

(1)收发主任(收发员)要对到库的货物组织人员按时进行验收、录入、自编码并及时分发到门市部。

(2)对验收发现问题的货物及时做好查询工作。

(3)收发主任要做好商品的进、销、存、调等各个工作环节的进帐、销帐、核帐、报帐工作,确保帐务工作合乎规范,做到及时对帐,日清月结,杜绝错帐、漏帐、假帐现象发生,对本部门在经营活动中产生的各种帐务的合法性、有效性进行监督。

(4)做好门市部的货物收、退数据录入、打单工作。

(5)收发主任每周召开本部门的收退、录入、美工宣传工作例会。

(6)做好本货物进、销、调、存各环节的帐单处理,每月5日前向本部门经理、分管副总经理、总经理室和计财科提交上月本部货物帐务处理报表(报告),年终按时提交本人述职报告。

2.工作关系

(1)受部门经理和分管副总经理的直接领导。

(2)接受本店计财科监督。

(3)检查指导本部门货物的到货、分配、销售、盘库、清退货的帐务处理工作。

(4)与其他部门为平行、协作关系。

3.岗位责任

(1)对帐单报表的合法、准确性、合理性负责。

(2)对到货物品及时开包、录入准确、按时分发负责。

(3)对验收发现问题的货物及时做好查询工作。

(4)对总经理室、部门和计财科负责。

收发的岗位职责 篇2

在磁盘文件中读写数据是最基本的程序功能,本文提到的FSO对象是VB中具有灵活而强大功能的对象模型,它是File System Object的英文缩写,解释为文件系统对象。这种对象模型在文件操作中得到广泛应用,它可以通过调用object.method方法,将一系列对文件和文件夹的操作通过设置对象本身的属性直接实现。FSO对象模型不仅可以象使用传统文件操作语句那样实现文件的创建、改变、移动和删除,而且还可以获取关于文件和文件夹的信息,而以前要获取这些信息必须通过调用Windows API函数集中的相应函数才能实现。其实我们也可以在VFP中使用FSO对象,从而提高VFP的文件处理能力。在上机实验中,教师需要把所布置作业对应的文件在教师服务器和学生客户机之间传送。本文特意介绍了一种在VFP中利用文件系统对象FSO,实现基于局域网的作业收发的方法。实践证明,这种方法简单有效,实用可行。

2. 相关设置

2.1 教师服务器

(1)操作系统Windows 2003

(2)作业文件存放位置server作业$(共享、只读)

上机实验开始前,教师把实验文件复制到服务器"作业$"对应的文件夹中。实验开始后,学生运行客户机上的接收作业程序把作业文件复制本机硬盘上。共享文件夹“作业$”在共享名后添加一个“$”,其作用是在局域网上把该共享文件夹隐藏,可以避免通过网络邻居直接访问该文件夹,起到了一定的保密作用。

(3)操作结果存放位置server结果$(共享、可写)

学生实验结束后,直接运行客户机上的提交作业程序把本机硬盘上的操作结果文件复制到服务器"结果$"的对应文件夹中。为了区分学生的操作结果,每个学生的目标文件夹由学生的学号、机号组合而成,如02130101.601。

2.2 学生客户机

(1)操作系统Windows XP

(2)开发工具Visual Foxpro 6.0

(3)C盘中存放接收作业和提交作业的应用程序,其中使用了文件系统对象实现作业文件及学生操作结果文件在教师服务器和学生客户机之间的传送。

(4)E盘作为专用盘,在实验过程中将用于存放学生的作业文件及操作结果。

3. 作业收发

3.1 接收作业

(程序界面如下图)

根据学生输入的学号、机号把服务器上对应作业的文件复制到E盘上,在复制前把E盘上所有文件删除,同时创建学号文件,记录学生输入的学号、机号,该学号文件以后将用于提交作业,为避免被学生修改或删除,需将其属性设为隐藏、只读。

get_from_folder="Server作业$"&&定义作业文件存放位置

put_to_folder="E:"&&定义复制作业目标文件夹

xh_dat=put_to_folder+"xh.dat"&&定义学号文件

fs=Create Object("Scripting.File System Object")&&创建文件系统对象

If fs.File Exists(xh_dat)

If Message Box("你的作业已经发送,再次发送将覆盖原有作业",1+48,"提示")=2

For Each fil In fld.Files&&删除目标文件夹下所有文件

If Upper(fil.Name)<>"WIN386.SWP"

fs.Delete File(fil.Path,.T.)

End If

End For

For Each fil In fld.Sub Folders&&删除目标文件夹下所有子文件夹

ts=fs.Open Text File(xh_dat,2,.T.)&&生成学号文件

ts.Write Line(Thisform.Text1.value+"."+Thisform.Text2.value)

&&在学号文件中写入学号、机号

fs.Copy File(fil.Path,put_to_folder,.T.)&&复制作业至目标文件夹

fil.Attributes=1+2&&设置学号文件属性为只读和隐藏

fs=Null

3.2 提交作业

根据学号文件中所记录考生输入的学号、机号,组合成服务器上具有特定名称的文件夹,并把学生的操作结果复制到该文件夹中。为了避免学生的操作结果遗留在机器的硬盘上,在提交作业的同时把E盘清空。

put_to_folder=put_to_folder+xh+"."+jh&&以学号、机号生成目标文件夹

If fs.Folder Exists(put_to_folder)

If Message Box("目标作业文件夹已存在,是否重新提交?",1+48,"提示")=2

fs.Copy File(fil.Path,put_to_folder)&&复制结果至目标文件夹

4. 结束语

利用文件系统对象FSO实现基于局域网的作业收发,由于整个操作过程学生直接在计算机的硬盘上进行操作,读写速度快。即使在操作过程中出现死机现象,不会对学生的操作结果产生影响,只需重新开机即可继续操作。整个作业收发的细节对学生而言都是透明的,效率较高,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戴仕明,王映龙.Visual FoxPro程序设计与应用开发[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双工滤波收发装置的研究与应用 篇3

中海油南海海上油气田微波项目在建设过程中遇到了以下问题:

南海油气田约占中海油的40%,且绝大部分离陆地距离超过100公里。

陆地基站干扰严重,链路稳定性无法保障。

油田的数字化和信息化建设对平台的骨干链路提出了扩容需求。

针对以上问题,迫切需要对现有的微波系统基础上进行研发,开发出一套适合中海油特殊应用需求的微波系统。为了节约成本和控制项目进度,在原有微波系统基础上进行二次研发,开发一套双工滤波收发装置,提高信号强度的同时抑制噪声,可以很好的满足项目需求。

二、项目研究内容

根据项目需求,分四个阶段实施:

2014年1月-3月:项目前期论证,收集已开通微波站点数据统计信息,包括电平、丢包率、海况等综合信息;

2014年4月-6月:完成微波功放的优化及高增益天线的研发,完成微波功放、天线和微波设备之间兼容性的测试与改良,提高微波设备信号实际外输的功率,提高微波设备实际接收电平,以满足增加带宽后的链路冗余,所研发成果在实验室进行测试;

2014年7月-9月:在已建成的微波站点对新研究出来的功放以及天线等设备进行测试,通过实际测试的结果发现,研制出来的微波功放效果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各项技术指标提高不大,再次返回实验室对微波功放进一步的优化;

2014年10月-12月:将设备进一步的优化及完善,再次在文昌油田群海域进行了测试,整体的测试结果比前期测试的要更加理想,在关键的参数及指标上有明显的提高,达到项目研究的要求;此外,还完成了相应的科研成果报告的提交。

技术背景

在微波传输过程中,需要通过微波天线将微波信号进行传输和接收,目前现有的微波系统只能完成0-40KM之间的距离传输工作,对于长距离的传输,由于空气对微波信号的衰减,现有天线的无法实现传输。另外,现有的微波传输设备只能实现微波信号的单向传输,双向传输必须设置两套设备,一套负责输出,另外一套负责输入,造成设备传输的安装较为复杂。

技术方案

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双工滤波收发装置,由信号发射器、双工器、功率放大器、隔离器、低噪声放大器滤波器和天线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发射器的输出端通过射频电缆连接双工器一,双工器一的两个端口分别连接功率放大器的输入端和低噪声放大器的输出端,功率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隔离器,隔离器的另一端连接双工器二;低噪声放大器的输入端连接有滤波器,滤波器的另一端连接双工器二;双工器二的另一端连接有微波天线。有益效果在于:两个双工器配合功率放大器和低噪声放大器及滤波器工作,实现了信号收发在同一设备内完成。实现微波信号的长距离传输功能。

两个双工器配合功率放大器和低噪声放大器及滤波器工作,在同一端口将频率A的微波信号放大并发射出去,同时可在同一端口将频率为B的信号接收并放大传入设备中。实现了信号收发在同一设备内完成。实现微波信号的长距离传输功能,可实现80KM以上的传输距离。

三、实际应用效果

双工滤波收发装置首次应用于文昌13-6平台与陆地的数据传输,数据带宽双向20M。

站点信息

文昌市铜鼓岭基站(陆地站),基站海波高度330米,天线安装高度335米。

海上端站为文昌13-6平台,天线安装高度约48m,平台有足够空间可安装天线,同时,现场供电、电缆敷设条件也符合安装条件。

站点距离信息

文昌铜鼓岭基站与文昌13-6平台相对位置如下图,根据经纬度通过google earth软件计算距离为115.36公里,微波设备自带软件显示链路距离115.3公里,两者基本一致。

测试方案

采取MOTO PTP 58600系统+双工滤波收发装置作为核心解决方案,在文昌13-6平台和文昌铜鼓岭基站建设一条长距离微波链路,传输距离约115公里。该方案中采取1.5米微波天线,天线增益38db。

测试结果

本次微波测试在文昌铜鼓岭基站上安装1面1.5米的双极化天线,安装高度330米,文昌13-6平台安装1面1.5米双极化天线,天线安装高度48米,微波链路顺利开通,链路带宽达到20M以上,通过链路观察,链路带宽基本可以满足20M以上传输要求。

接收电平分析

设备自动监视15天的接收电平,电平稳定在-61dbm左右,接收电平平稳(最大值-57.2db,最小-66.3db,平均值-61.1db,工作状态非常稳定)。

微波链路统计情况

统计系统15天工作状态:链路的工作在人为限定的QPSK 0.87(single)的调制方式下,信道的带宽为15M,目前的链路的可用率99.7617%,误码率为1.660E-5,数据带宽为17.25Mbps(由于只开通10M,把带宽限制小点,可提高链路的稳定性,实际的带宽超过55Mbps);

传输时延

通过IP 包测试,传输时延5ms左右。

将测试包增大到3000,传输时延增大到15ms,基本在正常范围之内。

Reply from 169.254.1.1: bytes=3000 time=15ms TTL=255

Reply from 169.254.1.1: bytes=3000 time=15ms TTL=255

Reply from 169.254.1.1: bytes=3000 time=15ms TTL=255

Reply from 169.254.1.1: bytes=3000 time=17ms TTL=255

nlc202309040513

Reply from 169.254.1.1: bytes=3000 time=15ms TTL=255

Reply from 169.254.1.1: bytes=3000 time=15ms TTL=255

Reply from 169.254.1.1: bytes=3000 time=15ms TTL=255

Reply from 169.254.1.1: bytes=3000 time=16ms TTL=255

Reply from 169.254.1.1: bytes=3000 time=15ms TTL=255

Reply from 169.254.1.1: bytes=3000

Ping statistics for 169.254.1.1:

Packets: Sent = 197, Received = 196, Lost = 1 (0% loss),

time=15ms Approximate round trip times in milli-seconds:

Minimum = 15ms, Maximum = 20ms, Average = 15ms

TTL=255

传输时延基本稳定,很少有丢包。

链路速率测试结果(采用第三方软件比对)

通过第三方软件IPerf与MOTO设备自身监测的比对,第三方软件速率与MOTO自测带宽基本相等,表明MOTO自测的速率真实可靠。MOTO设备自带软件上显示的速率可以理解为实际速率。

支持的业务种类

数据交互业务

数据业务包括:网络咨询浏览、电子邮件发送、电子文件发送、消息发送和文件共享等。

语音通信类

语音通信类包括:网络电话、电话会议、集团移动电话等。

业务可靠性分析

该微波链路传输采用IP传输,IP传输的TCP协议具备确认和重传机制,即使有少量丢包,重传机制也可以保证数据的可靠到达,目前微波链路具备20M以上的可用带宽,传输时延7ms,可以保证上层应用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可以保证VoIP、视频、互联网等业务的高质量应用。

测试总结

测试结论:

本次测试结果表明,此链路完全可用,带宽可稳定在20M以上,从数据带宽及技术标方面对平台侧和陆地侧进行双向分析,无线信号稳定,接收电平平稳,无线电干扰对链路的工作影响几乎忽略不计,链路能够稳定运行,完全可以满足微波链路开通需求。

关于链路稳定性的分析

从目前测试情况来看,链路稳定可靠,具体分析如下:

从本次测试情况来看,由于两端的安装高度限制,信号只被小部分遮挡,没有对链路的稳定性造成任何影响。

针对文昌13-6平台至文昌铜鼓岭基站微波链路信号被小部分遮挡的情况,可目前已通过本次研制的微波功放加以弥补,抵消信号被小部分遮挡的影响,基本保持链路处于正常的工作状态。

微波链路使用建议

由于海上长距离海上微波传输的特殊性,受不确定因素影响较多,在其它条件一致的情况下(天线安装高度、天线口径、天线增益、海面状况等),链路的稳定性与带宽的大小成反比,带宽越大,链路的稳定性越差,带宽越小,链路的稳定性越好。

四、推广应用价值

该成果国内首创,海油范围内首次应用,已应用于环海南岛微波一期和二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和用户的一致好评,乐东气田迁址和文昌微波项目,如果没有该项技术的支持就无法实施,对于其它微波链路,该成果为链路扩容提供了技术支持。

报刊邮件收发员岗位职责 篇4

一、坚守岗位,严守保密制度,不得私拆及丢失邮件。

二、接收挂号信函、包裹、汇款单、特快等给据邮件时要严格按规定和接收程序办理,逐件登记,交接双方确认签字。

三、发放挂号信函、包裹、汇款单、特快等给据邮件时要严格按规定和程序办理,确认后并经收件人或代收人签字,才能发放邮件。

四、对一般挂号信函、包裹、汇款单、特快等给据邮件在收发员接收后要电话通知或直接发放通知给收件人(科室)。重要的办公、私人信函等给据邮件接收后要立即通知收件人(科室)或代收人(科室)来取,特殊情况下可直接送收件人(科室)或代收人(科室)。

五、日常接收报纸、杂志时要认真清对种类及份数,发现误差及时与投递人员或投递单位联系予以改正,日常投放报纸、杂志要及时准确不得有丢失现象。

收发室职责 篇5

1、收发员负责仪器、样品登记收发管理及证书、报告的发放工作。

2、严格按程序要求填写或录入各种数据,做到工作细致认真、不出差错。

3、收发员应及时把仪器、样品和传递卡交与各所。做好交接工作。

4、做好咨询服务和来电登记工作。对客户反映的意见、要求和建议要做好记录,并及时反馈给相关领导。

5、工作要主动热情、礼貌待客、服务周到,树立对外窗口的良好形象。

6、做好统计汇总工作,并按照规定时间及时做好报送工作。

7、严格考勤制度,坚守岗位,遵守办公制度。

无线收发系统的抗干扰研究 篇6

关键词:抗干扰,冗余技术,软件陷阱技术,中值滤波算法

对于检测系统而言, 可靠性是一个重要标准。可靠性即是系统最终显示的结果是否能够正确反应被测对象的真实性。工业系统中的干扰是指在设备工作过程中出现的并不代表有用信号且对设备性能或信号传输有害的电气变化现象。这些电气变化现象迫使有用信号的数据发生变化, 增大误差, 甚至使系统发生失误和故障。因此为提高系统的稳定性以及信号传输的可靠性, 必须从硬件和软件上提高系统的抗干扰性。在这里主要研究无线收发系统的软件抗干扰措施。

1 冗余技术

1.1 指令冗余指令技术

CPU执行程序的过程也就是逐条执行指令的过程, 而执行指令的过程又分为取操作码, 取操作数和执行三个阶段。当CPU受到干扰后, 会脱离预定的顺序而出现“跑飞”, 此时程序执行就会产生混乱。为了避免这种现象发生, 常在程序的一些关键部位插入几个NOP指令, 或将有效单字节指令重复书写, 这就称指令冗余。

最常用的做法是在双字节或三字节指令之前插入2条NOP指令, 则这条指令就不会被前面的失控程序拆散, 并将被完整执行, 从而使程序的执行走上正轨。也常在一些对程序走向起决定作用的指令之前插入2条NOP指令, 以保证CPU“跑飞”后能迅速走上正轨。此类指令有:RET, RETI, LCALL, SJMP, CJNE等。但须注意的是, 不宜加入太多的冗余指令, 否则会降低程序的运行效率。

1.2 循环冗余码差错控制技术——CRC

无线传输过程中, 数字信号完全暴露在环境中, 传输过程中的误码是不可避免的, 因此, 在接收端必须进行差错检测。鉴于通讯双方PC机和电脑均具有很强的软件编程功能, 这就为实施软件差错检测提供了前提条件。软件差错检测具有经济实用不增加硬件开销的优点, 这里订介绍一种软件差错检测方案--循环冗余码差错检测法 (CRC) 。

1.2.1 CRC法的原理

CRC的计算通常是采用多段移位寄存器实施的, 每个移位寄存器的输出送入异或门, 其中有一个异或门的输出反馈送入位于各段移位寄存器之间的异或门。

1.2.2 CRC法的数学模型

假设有一个 (n, k) 循环码, 它有2k个码字, 根据循环码的特点, 它的任一个码字的每一次移位得到的是本空间的另一个码字, 从中取一个前k-1位为零的码字以g (x) 表示。则g (x) , xg (x) , ……xk-1g (x) 都是码字, 且这k个码字显然都是独立的, 故可作为码的一组生成基底。除全是零的码字外, 其它码字中不可能找到连续k位均为零的码字, 即连续为零的长度只有k-1位, 至少g (x) 的首项和常数项的这两项系数必定为1。也就是说, g (x) 是常数项不为零的n-k次式项式。更为重要的是, g (x) 是码中次数为n-k的唯一的一个多项式。因为如果有两个的话, 则把这两个码字相加也应是一个码字, 而此码字的多项式的次数将小于n-k次。一旦确定了g (x) , 则整个 (n, k) 循环码就被确定了。码的生成矩阵G (x) 的k行可以用g (x) 的循环移位构成, 即:

因此, 所有用G (x) 生成的码字都是g (x) 的倍式。换言之, 凡是码多项式都可被g (x) 除尽。这些码等效于如下编码, 若用多项式m (x) 表示信息组, 次数小于k, 则xn-km (x) 的次数就小于n。用g (x) 去除xn-kk (x) , 得到余式r (x) , 其次数小于n-k, 把此余式作为校验码元附加在信息组后面, 就得到一个必能被g (x) 除尽的多项式, 故必是码字多项式。这可由下式表示:

用这种方法所编出的码字, 前面是原来未变的k个信息码元, 后面为r个检验码元。

1.2.3 CRC法在收/发双方的软件实现

根据前面所得的数学模型, 可以编制CRC程序, 需要发送的数据信息为8位 (即信息组m (x) 为8位) , 选用CRC多项式g (x) =x5+x2+1。实际上CRC程序的关键在于求余式r (x) (即求冗余校验码元) 。

假设需发送的数据为1 1 1 0 1 1 1 0, 则m (x) =m (x) =x7+x6+x5+x3+x2+x

则数据和校验码的完整的多项式为:

先将校验码均设为零, 则与xn-km (x) 对应的二进制数为1 1 1 0 1 1 1 0 0 0 0 0, 相当于将数据信息左移了n-k位, (n-k=r就是校验位数, 这里g (x) 是5次幂, 故r=5) , 根据上式将数据代入得:

则实际要发送的整个信息为:

G (x) =x5+r (x) →1 1 1 0 1 1 1 0 0 1 0 1 1, 如果在传输过程中没有发生差错, G (x) 一定能被接收方的g (x) 整除。若不能除尽, 则表示发生差错。

用CRC法进行差错检测的问题, 接收方如果发现错误, 则回一信息, 通知发送端该数据以前的信息均正确收到, 要求重发该数据及其之后的信息;若没有发现错误, 则不回送信息。由此可以提高收发效率。实践证明CRC法在无线通讯的差错检测中应用是非常有效的。

2 软件陷阱技术

指令冗余不能完全解决程序“跑飞”的问题。若“跑飞”后产生的新执行点没有落到程序区时, 指令冗余就无法再使程序的执行步入正规。对于这种情况, 可以用设置软件陷阱的方法来解决。所谓“软件陷阱”, 就是一段引导程序, 该程序能将捕获的程序引向错误处理程序或复位地址0OOOH, 使CPU能提示错误或重新执行任务。例如:把错误处理程序的入口地址记为ERROR, 则“软件陷阱”程序段为:

软件陷阱通常安排在程序中以下位置:

2.1 系统中空的ROM区。

将未用的ROM区域都写上软件陷阱程序, 只要程序执行点落入该区域, CPU就会被引入正轨或自动重新运行。

2.2 表格的头、尾处。

由于表格数据是无序的“指令”代码, 在其头、尾设置软件陷阱可以使程序执行点落入数据表格区后也能被引入正轨。

2.3 程序中没有使用的中断向量处。

“跑飞”的程序可能意外地开启了已关闭的中断, 若在未用的中断向量处设置软件陷阱可以控制这种现象发生。

2.4 程序体内的“断裂处”。

所谓“断裂处”是指程序中跳转指令之后, 下一新的程序段之前的位置。在此设置软件陷阱, 可以保证程序不顺序向下执行。

3 数据格式的抗干扰措施

由于在无信号输出时, 串口输出是随机数据, 所以在所发送的数据前加“0x FF00”, 后面加“dddd”作为标识符, 在接收数据时, 控制机首先检测数据前后是否有“0x FF00”、“dddd”的标识符, 若含有则认为所接收的数据为正确数据, 否则认为此组数据无效, 舍弃数据, 继续接收下组数据。

4 中值滤波算法

中值滤波方法对缓慢变化的信号中由于偶然因素引起的脉冲干扰具有良好的滤波效果。其原理是:对信号连续进行次采样, 然后对采样值排序, 并取序列中位值作为采样有效值, 采样次数一般取为大于3的奇数。在实际应用中可编制中值滤波程序, 把干扰滤掉。例如:连续三次采样, 并对这三次采样值进行比较, 去掉最大的和最小的, 留中间值作为采样值, 这样就把许多干扰和偶然因素滤掉。

无线收发系统的软件抗干扰措施很多, 这里只介绍几种, 通过这些措施, 能提高系统的抗干扰能力, 增加了系统的可靠性。

参考文献

[1]王幸之, 王雷等.单片机应用系统抗干扰技术[J].

收发的岗位职责 篇7

关键词 PC-104 FPGA 429编码 信息处理 电平转换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由于芯片和外围设备的成本不断下降,专用于某一领域的嵌入式平台逐渐被计算机体系结构所使用。设计成本、维护成本的低廉,使得其生产和应用得到广泛普及。PC-104总线是嵌入式计算机的总线标准之一。由于这种超小型PC机体积小、结构紧凑,在硬件和软件上与PC总线完全兼容,主要是嵌入各种仪器设备、军用电子设备和机器人等之中。目前使用PC-104总线的嵌入式PC机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很多厂家都生产了系列化的功能模块。

本文介绍的就是一种基于PC-104总线的编码发送电路。其通过PC-104总线接受PC机的要发送到某设备的信息,建立发送任务队列。实现发送次数、发送间隔及波特率的可调。设计中采用了XILINX公司的SpartanⅡ系列大规模现场可编程阵列芯片(FPGA)XC2S100,使得系统设计几乎在一块芯片上完成,保证了系统简单、稳定、可修改和可维护。鉴于此嵌入式系统采用了DOS操作系统,设计中PC的控制界面使用Turbo C 2.0编译环境进行界面程序代码的编写。简洁实用的界面设计,人机交互性较为友好,可方便的进行发送信息、发送间隔、波特率等参数的修改,给整个系统的后期调试以及系统的操作使用提供了便利。

1系统工作原理

系统原理框图如下:

由框图可以看出系统包括三个部分:计算机与FPGA通过429总线的通信;FPGA信息处理;电平转换。

系统工作原理:计算机与FPGA通过429总线进行通信。FPAG把计算机送来的符合数据(429地址、信息、发送次数、发送间隔、波特率等)进行处理(包括建立任务队列、串并转换、数据校验等)转换为两路差分输出,最后经过电平转换电路把两路差分信号转换为+12V~-12V的输出。

2 PC机与FPGA通过429总线的通信

系统设计中用到的PC104总线信号有:10根地址线A9 ~ A0、DMA控制AEN;IO读信号IOR、IO写信号IOW、双向数据总线D7 ~ D0。对双方传输信号字节进行编址,对应地址定义如下:

429 Label0x300

Message(Low Byte)0x301

Message(Mid Byte)0x302

Message(High Byte)0x303

Cycles(Low Byte) 0x305

Cycles(High Byte) 0x304

*Caption 0x306

* Caption包括波特率选择位(2Bits)和发送间隔(6 Bits)

PC机通过查询方式读取FPGA内部缓存的状态标志位(FULL):若FULL=0,说明计算机可以对缓存进行写操作,计算机把429通道地址、信息、发送次数、波特率和发送间隔按照对应地址通过总线依次写入FPGA;若FULL=1,说明FPGA内部缓存已满,计算机暂时不能对缓存进行写操作,需等待缓存中数据被取走后才可进行写操作。FPGA对计算机传输来的数据进行处理:按照Label中的数据把Messages及Cycles写入内部RAM的相应地址中,同时置缓存状态位(FULL)以便计算机读取。

3 FPGA信息处理

FPGA内部框图如图2所示。FPGA的数据接收缓存为7字节,任务队列为16字节,数据存储双口RAM为80字节。 PC104的数据和地址信号送入FPGA,FPGA按照地址信号的不同把数据放入接收缓存的相应字节,同时判断RAM的狀态:如果CAN_WRITE_FLAG为真,说明RAM可以写入数据,则把数据信息、发送字数和Label分别写入RAM和任务队列。在发送端请求发送信号REQURST有效时,数据从RAM中读出至发送寄存器。数据在DATA_CLK的时钟移位形成串行信号A,A取反形成串行信号B。A、B分别和DATA_CLK相与,产生差分信号送至外部电平转换电路。

4 HS3182电平转换

电平转换电路是通过429电平转换芯片HS3182完成的。该芯片把FPGA输出的A、B两路差分信号(TTL)转换成-2VREF~+2VREF的差分信号输出。

5 FPGA外部电路的设计

(1)电源电路:采用LM317电源芯片产生3.3V和2.5V给FPGA供电。

(2)系统时钟:主芯片时钟由外部提供,由晶振提供40MHz频率的时钟源,接入芯片全局时钟引脚。

(3)FPGA下载配置:由于FPGA在断电后程序会自动丢失,设计采用了EPROM以存储上电后加载到FPGA上的程序。EPROM器件为XILINX公司的XC18V04,该器件可在系统上电后自动把程序加载到FPGA。通过并行电缆与计算机进行连接,下载配置FPGA。配置方式有多种,可使用串行主模式,串行从模式和JTAG方式等。另外还可以通过专用电缆进行快速并行加载。在使用并行电缆加载时,加载方式的选择可通过一个4位的DIP开关来实现。

6 FPGA内部设计

(1)429总线译码电路:429总线的十位地址线A9-A0、DMA控制信号AEN通过译码产生7个地址300-306(十六进制)供接收缓存各字节使用。

nlc202309020039

(2)时钟:全局时钟GCK0来自40M时钟输入。通过分频产生36k、48k和50k的数据发送时钟。

(3)接收缓存:接收缓存的长度为56比特。包括1字节的目标地址,3字节的发送信息,2字节的发送次数和1字节的属性信息。其中目标地址是要存入任务队列,发送信息和发送字数存入RAM,属性信息控制发送模块的移位始终和帧间的发送间隔。目标地址的范围是201-216(十进制),发送信息的最后一位为奇偶校验位;发送次数的范围为0-65535;波特率有36k、48k和50kbps;发送间隔为4-32个发送时钟。

(4)任务队列:任务队列的设计是整个系统设计的重点。其主体为一个深度为16的堆栈,所完成的功能是:当接收缓存接收到一帧(32位)数据时,判断Label的值是否已存在于栈里,如果栈中没有和此次接受到的Label相同,则把此Label压入栈,并把缓存中的Label+Messages+Cycles(共6 Bytes)写入RAM中相应的位置;如果栈中有和此次接受到Label相同,则产生标志RENEW=1,不把Label压入栈,只把缓存中的Label+Messages+Cycles(共6 Bytes)寫入RAM中相应的位置即可。任务队列中的任务依次发送,如某任务已经发送到Cycles中的次数,则从栈中清除此任务,位于其后的任务依次向栈底移动一个字节。

(5)双口RAM:设计中利用FPGA的Block Ram存储数据,调用IP Core Dual Port Block Memory,从而可以节省FPGA的许多资源,读写数据宽度均为48bit,深度为16。由于对RAM有两个读操作和一个写操作,同时三个操作是异步的,故采用双口RAM。PortA为只写属性,在ClkA下降沿写入数据;PortB为只读属性,在ClkB下降沿输出数据。端口操作与通常所用存储器读写操作类似。在EN有效且WEN无效时,输出端口DOUT在CLK的下降沿输出地址端口ADDR所对应地址的RAM中的数据;在WEN有效时,输入端口DIN在CLK的下降沿把数据写入ADDR所对应地址的RAM中。

(6)发送模块:发送模块完成的功能是把从RAM中读出的数据进行并串转换,产生串行输出。Caption控制串行输出的波特率和帧间间隔。其由一32比特的发送缓存以及32比特的移位寄存器组成。移位寄存器中的数据在移位时钟的作用下按照先Label后Messages的顺序依次移出,在信息发送完毕时使发送请求信号REQUEST有效。然后每一个脉冲到来时间隔寄存器的值减1,当寄存器的值为0时把发送缓存的数据读入移位寄存器并进行移位。将串行输出取反,并与时钟信号进行与运算产生符合429要求的波形,最后输出至FPGA外部电平转换电路。

7 软件设计

PC软件的设计在Turbo C 2.0编译环境下编译通过。启动界面后,系统默认状态为: Labe1=201,Message=“ABC”,Interval=9,Cycles=100,Baud rate=1(36kbps)通过UP、DOWN键选中要编辑的内容,修改完毕后,选中SEND选项,按下ENTER调用send()子程序完成发送。程序流程图如图所示:

参考文献

[1] 林明权.VHDL数字控制系统设计范例.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1.

[2] 杨恒,卢飞成.FPGA/VHDL快速工程实践入门与提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3.4.

[3] 姜涛,谢小方,宇伟.ARINC429总线在航空设备中的应用.航空计算技术,1997.3.

办公室收发人员工作职责 篇8

一、收文处理:专人拆封,坚持“行登记,后使用”的原则,收文后详细校对来文单与文件是否相符;如有急件,急事先办。

二、文件分类登记:来文盖上印章后,分类登记,无论是急件、平件都需要随到随登,及时分送。收文要按编排,注意准确,不要出现空号、重号。要求分类准确,按收文要求逐项登记清楚。

三、送领导阅批:将来文先送局长阅批,然后再送分管批阅,最后送承办人员。

四、文件传阅工作:根据领导批示意见,分别送有关人员阅文,要认真在传阅登记簿上进行登记,阅文的同志要在登记簿上签字,以便查找,阅后及时交回,防止丢失。密级文件要在办公室阅文,防止丢失、泄密事件的发生。

五、文件的清理、保管和保密工作:文件立卷后,要及时提供利用,并注意防潮、防虫、防火、防盗、防止丢失、泄漏。每逢节假日、年终前要将文件核对清点,发现短缺,及时查找,确保文件的安全。

六、文书材料的归卷和立卷工作:当年来文,待文件结束后,即可抓紧时间分类装订成册。

七、发文:负责打印材料的校对、印制、装订。要进行发文编号登记。

光纤收发器常见故障原因 篇9

1Power灯不亮

电源故障。

2Link灯不亮

故障可能有如下情况:

(1)检查光纤线路是否断路。

(2)检查光纤线路是否损耗过大,超过设备接收范围。

(3)检查光纤接口是否连接正确,本地的TX与远方的RX连接,远方的TX与本地的RX连接。

(4)检查光纤连接器是否完好插入设备接口,跳线类型是否与设备接口匹配,设备类型是否与光纤匹配,设备传输长度是否与距离匹配。

3电路Link灯不亮

故障可能有如下情况:

(1)检查网线是否断路。

(2)检查连接类型是否匹配:网卡与路由器等设备使用交叉线,交换机、集线器等设备使用直通线。

(3)检查设备传输速率是否匹配。

4网络丢包严重

可能故障如下:

(1)收发器的电端口与网络设备接口。或两端设备接口的双工模式不匹配。

(2)双绞线与RJ45头有问题,进行检测。

(3)光纤连接问题,跳线是否对准设备接口,尾纤与跳线及耦合器类型是否匹配等。

(4)光纤线路损耗是否超出设备接受灵敏度。

5光纤收发器连接后两端不能通信

(1)光纤接反了,TX和RX所接光纤对调。

(2)只J45接口与外接设备连接不正确(注意直通与绞接)、光纤接口(陶瓷插芯)不匹配,此故障主要体现在100M带光电互控功能的收发器上,如APC插芯的尾纤接到PC插芯的收发器上将不能正常通信,但接非光电互控收发器没有影响。

6时通时断现象

(1)可能为光路衰减太大。此时可用光功率计测量接收端的光功率,如果在接收灵敏度范围附近,1~2dB范围之内可基本判断为光路故障。

(2)可能为与收发器连接的交换机故障。此时把交换机换成PC,即两台收发器直接与PC连接,两端对PING。如未出现时通时断现象可基本判断为交换机故障。

(3)可能为收发器故障,此时可把收发器两端接PC(不要通过交换机),两端对PING没问题后,从一端向另一端传送一个较大文件(100M以上),观察它的速度,如速度很慢(200M以下的文件传送15分钟以上)。可基本判断为收发器故障。

7通信一段时间后死机(即不能通信,启后恢复正常)

此现象一般由交换机引起,交换机会对所有接收到的数据进行CRC错误检测和长度校验。检查出有错误的包将丢弃。正确的包将转发出去。但这个过程中有些有错误的包在CRC错误检测和长度校验中都检测不出来,这样的包在转发过程中将不会被发送出去,也不会被丢弃,它们将会堆积在动态缓存(buffer)中,永远无法发送出去。等到buffer中堆积满了。就会造成交换机死机的现象。因为此时重启收发器或重启交换机都可以使通信恢复正常,所以用户通常都会认为是收发器的问题。

8收发器测试方法

如果发现收发器连接有问题,请按以下方法进行测试。以便找出故障原因:

(1)近端测试:两端电脑对PING,如可以PING通的话证明光纤收发器没有问题。如近端测试都不能通信则可判断为光纤收发器故障。

(2)远端测试:两端电脑对PING,如PING不通则必须检查光路连接是否正常及光纤收发器的发射和接收功率是否在允许的范围内。如能PING通则证明光路连接正常。即可判断故障问题出在交换机上。

收发球筒自动排气装置的研制 篇10

赤壁站现有收发球筒3台, 其中收球筒1台、发球筒2台。最初设计方式在收发球筒顶部安装DN50手动截止阀并连接排气管路排放至收发球区污油坑。大长线增输改造后拆除原有排气管路, 目前采用在压力表针型阀处排气, 每次排气需要拆卸压力表安装临时排气软管。两种方式都存在落地污油, 产生一定的原油损耗, 人工手动操作控制排气费时费力, 排气是否干净需要人工掌握, 排气效率低、效果差, 与油气近距离接触安全性差。为此专门研制了一套自动排气装置。该装置有以下特点: (1) 无落地油产生, 由于该装置不产生落地油, 无原油损失; (2) 劳动强度降, 以往收发球筒排气需要3~4人操作监护, 现在排气装置仅1人就能完成; (3) 工作效率提高, 以往收发球筒排气需要40分钟完成, 现在排气最多只需20分钟, 最快几分钟即可完成。 (4) 安全、环保, 满足承压能力, 开启关闭可靠。避免人工排气近距离接触油气和硫化氢等有毒气体。 (5) 排气充分, 避免人为因素的不确定性, 排气质量高。

2 收发球筒自动排气装置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该自动排气装置主要由排气阀, 排气筒及管路, 阀门, 压力表等组成, 结构如图1所示。

工作原理:收发球筒进原油后, 小开度截止阀, 气体经排气阀排出。当原油进入排气阀体内, 原油推动浮球关闭阀门。当收发球筒抽油时, 浮球阀在大气压和浮球自重作用下开启, 阀体内的原油又自流到收发球筒内。如果浮球阀故障, 关闭浮球阀排气管路阀门, 由备用进排气管路排气。

(1) 浮球阀浮球阀由浮球、不锈钢连杆、法兰、O型密封圈、阀座与法兰、螺栓连接、浮球阀阀座等组成

工作原理:筒体的介质推动浮球向上运动, 带动不锈钢连杆, 把力传递给浮球阀芯, 浮球阀芯向上封闭阀座上的通气孔, 完成排气过程。反之, 浮球因自重下降, 把力传递给浮球阀芯, 浮球阀芯向下, 释放阀座上的通气孔, 完成进气过程。

浮球阀是排气装置中最重要的工作部件, 根据工作压力、排气量、使用介质, 型号参数确定如下:

(1) 排气量计算V/t=m

V-收发球筒容积 (收球筒V=6M3、干线发球筒V=4M3、支线发球筒V=3M3) ;t-排气时间 (根据进油速度和以往经验确定不大于20分钟) ;

计算得浮球阀排气量m:每小时不小于18M3。

(2) 工作压力确定。排气阶段装置内压力很低;在0~1.0MPa下能自由开启即可。关闭后承压能力6.4MPa。

(2) 排气装置筒体及配套管路排气装置筒体及配套管路由筒体、大小头、法兰、耐震压力表、压力表截止阀、压力表取压管、DN20手动球阀、管路、备用泄压排气管路等组成。

(1) 筒体。筒体所需材料及尺寸如下:a.DN160, PN6.4法兰1个。b.筒体直径为160mm, 20#无缝钢管, 数量1个。c.无缝同心大小头DN160×60mm, 20#无缝钢管, 数量1个。d.DN60, PN6.4法兰, 数量1个。筒体总高度为550mm, 大小头高度为100mm.上部法兰, 高度25mm, 外径230mm, 内径160mm.

筒体直径根据浮球阀尺寸选取为φ159, 材质为20#高压流体无缝钢管, 筒体壁厚按公式计算如下:

δ=PD/2[σ]计算后考虑腐蚀余量选取壁厚为6mm。

P-设计压力取6.4MPa;D-管直径取159mm;σ-材料许用应力20#无缝管为245MPa、焊缝系数为1。

大小头确定为DN150X50 PN6.4无缝同心大小头20#钢。筒体与浮球阀连接法兰、螺栓与浮球阀配套, 筒体与阀门连接法兰为原有。

(2) 备用进排气管路。排气装置管路所需材料如下:a.单头丝和短接外径20mm, 内径3mm, 长度100mm, 20#无缝管, 数量1个。b.DN20不锈钢等径三通, 数量1个。双头丝扣智短接外径20mm, 内径3mm, 长度100mm, 数量6个。c.DN20, 90度不锈钢管, 数量2个。4.DN20, PN6.d, 快开式不锈钢内螺纹球阀, 数量2个。e.DN20, PN6.4, 压力表截止阀, 数量1个。f.DN100, 耐震压力表, 数量1个。

3 使用方法和效果

收发球筒自动排气装置的使用方法如下:

(1) 打开排气装置上端排气管路的手动球阀, 此阀为常开状态。关闭备用进排气管路的手动球阀, 此阀为常闭状态。打开压力表前的截止阀, 此阀为常开状态。

(2) 收发球筒进油后, 小开度收发球筒上截止阀, 自动排气阀工作直至阀门自动关闭, 排气结束, 关闭截止阀。

(3) 收发球筒抽油时, 打开截止阀, 自动排气阀开启, 空气进入, 至收发球筒内原抽尽, 关闭截止阀。

超声检测中收发波形的数字化处理 篇11

随着超声波传感器制作成本的降低,超声波技术已被揭开神秘的面纱,并紧贴人们生活而得到广泛的应用。超声波技术目前主要应用于功率超声、检测超声及超声通讯等方面,例如超声焊接、超声清洗、超声医疗、回声测深、金属探伤等[1]。在检测超声技术中,其中有一部分就是通过发射接收超声波时差计算来确定目标的位置。

近年来数字电子技术高速发展,数字可编程逻辑器件因其具有灵活配置与高速反应的特性而在很多应用中替代了传统的单个逻辑门器件与时钟发生电路,简化电路的设计与缩小电路空间的同时也大大节省了成本。结合可编程逻辑器件与单片机的灵活性,超声检测技术的数字化设计将得到更广泛的认同。

2 工作原理与系统组成

2.1 工作原理

时差法超声波检测的原理即是通过定时器对发射与首次接收之间的时差进行定时以求得超声波往返时间t,在超声波速度v已知的情况下,超声波往返的距离可以通过该公式求得,进而在检测过程中进行目标物、障碍物、反射面等的探测。如公式(1)所示:

公式(1)中因子1/2的增加是为了求得单程距离,超声波作为声波的一种,它的速度v主要由介质决定,例如在空气中超声波的速度是340米/秒,但随着温度的变化,v会有细微的变化,因此实际应用过程中一般以声速仪的实测值为参考,或者添加温度传感器进行实时校正而达到更高的精度,参数d表示设计中各种因素引起的综合系统误差。

2.2 系统组成

时差法超声检测系统分为微处理单元、发射驱动、超声波换能器、接收滤波放大处理电路、接口电路五个部分,其系统框图如图1所示。

3 发射波的处理

超声发射波的处理是由发射电路的拓扑结构决定的,近几年随着MOSFET频率范围的扩大,用MOSFET来实现超声波驱动已成为可能,在大部分超声检测中,超声发射电路并不需要功放驱动喇叭那样追求高保真和高线性,因此本文选择以双MOSFET管组成的推挽驱动方式来驱动超声波换能器,其拓扑结构如图2所示。

时差法超声检测系统中超声信号的发射是断续式的,也就是说在某一段时间内连续发射多个波,当激发驱动超声波换能器后就停止发射,直到接收电路收到回波。

图3表示了两个发射管的驱动波形,由于超声波频率较高,低则几十千赫兹,高则达到数兆赫兹,因此要用MCU直接合成高频率超声波驱动信号存在难度,且稳定性也较差。图3中超声波是断续式发射的,由信号CN进行控制,CN的周期比较长,因此可以用MCU进行控制,许多微处理芯片都具有PWM波形发生功能,且其占空比可在0%~100%内灵活调整。因此本设计中选择具有PWM发生功能的C8051系列单片机作为处理单元,采用PWM中断方式产生CN波形,通过调整占空比而达到调整发射持续时间[2]。

对于超声波频率的产生,可以利用CPLD对MCU的主频与CN控制进行数字合成而不需要添加额外电路。下面就是用VHDL语言编写的一个产生Tr_A和Tr_B两个发射信号的进程。

进程中SYSCLK是晶振频率,COUNT_ALL是分频常数,而COUNT_ON是用来微调占空比以避免两管同时导通出现短路。

因此,在该发射电路中发射波形的产生直接利用CPLD对MCU的主频及PWM产生的控制信号数字合成即可,电路相对简化了许多,也对死区作了有效的控制。

4 接收波的处理

超声波接收电路要经过多重放大和滤波才能达到高增益高信噪比,在此不作详述。在时差法超声检测电路中,模拟回波需进行数字转换才能被MCU检测,在要求高的情况下,可以对回波进行包络检波再用高速ADC进行采样,辅以复杂的算法以求得精确时差及波形幅度信息;许多情况下,只需要时差信息而不需要波形信息,这时就可以对接收模拟回波进行比较数字转换后送入MCU的外部中断中,从而终止MCU内部的定时器。

图4表示了时差法超声接收回路中模拟波形及数字化需求的目标波形,只要对第一次回波的前沿进行准确检测就可以达到精确计时的目标,因此需对接收波进行数字化处理进而得到图中Pulse波形。

这里可以不经过包络检测而直接把模拟信号放入高速比较器进行低阈值比较,然后输出数字波形Rx到CPLD进行处理,再根据回波判断产生Pulse触发MCU中断。下面是CPLD进行的回波处理进程:

程序中用CNFIL这个常量进行了简单的毛刺剔除,以防止小干扰影响检测的稳定性。

在接收回路中,还是以简化电路为主要设计思想,利用高速比较器完成从模拟到数字的转变,再经CPLD进行回波的处理,由于数字电路的灵活性,对回波的判断中添加了一些智能判断的程序以提高检测的准确性与稳定性。

5 结束语

时差法超声检测手段在各检测领域的应用日趋广泛,怎样结合当今高速发展的数字电路和微机技术,简化电路设计,降低系统成本,提高系统稳定性能成为检测行业追求的目标,本文根据超声波的特性,以CPLD为基础,对发射与接收波形进行了数字化处理,并且可以联合MCU进行一些智能控制以提高系统稳定性,该处理方案已在实际应用中得以实现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摘要:时差法超声检测是通过对发射波与第一次回波之间的时差进行计时进而求得探测目标位置的一种方法。本文以CPLD(Complex 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为基础,结合MCU(Micro Control Unit)的处理特点,介绍了发射驱动信号与接收回波检测的数字化处理方法与程序设计,简化了电路设计,加大了控制的灵活性。

关键词:CPLD,数字化,时差法

参考文献

[1]袁易全,陈思忠.近代超声原理与应用[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6:1,195-198.

收发的岗位职责 篇12

关键词 芯片;特性;应用

中图分类号 TN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671-(2010)082-0127-01

无线收发芯片广泛应用在无线鼠标、键盘、游戏摇杆、RFID、安防报警、家庭自动化、汽车电子、工业控制、无线通信、传感器玩具等方面,这类IC一般采用射频(RF)技术实现。

1 常用无线收发芯片性能比较

由于无线收发芯片的种类和数量比较多,如何在设计中选择所需要的芯片是非常关键的,正确的选择可以使设计者少走弯路,降低成本。目前市面上无线收发芯片及模块种类很多,常用芯片性能参数如表1所示。

在实际选择器件时,尤其注意下面几点:

1.1 收发芯片的数据传输是否需要进行曼彻斯特编码

采用曼彻斯特编码的芯片,在编程上会需要较高的技巧和经验,需要更多的内存和程序容量,并且曼彻斯特编码大大降低数据传输的效率,一般仅能达到标称速率的1/3。而采用串口传输的芯片(如nRF401),应用及编程非常简单,传送的效率很高,标称速率就是实际速率,因为串口对大家来说是再熟悉不过的了,编程也很方便。

1.2 收发芯片所需的外围元件数量

芯片外围元件的数量的直接决定你的产品的成本,因此应该选择外围元件少的收发芯片。有些芯片似乎比较便宜,可是外围元件使用很多昂贵的元件如变容管以及声表滤波器等;有些芯片收发分别需要两根天线,会大大加大成本。这方面nRF401做得很好,外围元件仅10个左右,无需声表滤波器、变容管等昂贵的元件,只需要便宜且易于获得的4MHz晶体,收发天线合一。

1.3 功耗

大多数无线收发芯片是应用在便携式产品上的,因此功耗也非常重要,应该根据需要选择综合功耗较小的产品。

1.4 发射功率

在同等条件下,为了保证有效和可靠的通信,应该选用发射功率较高的产品。但是也应该注意,有些产品号称的发射功率虽然较高,但是由于其外围元件多,调试复杂,往往实际的发射功率远远达不到标称值。

1.5 收发芯片的封装和管脚数

較少的管脚以及较小的封装,有利于减少PCB面积降低成本,适合便携式产品的设计,也有利于开发和生产。

2 无线收发芯片典型应用

2.1 基本性能

图1 nRF905 433MHz典型应用电路

nRF905是挪威Nordic公司推出的单片多频带射频发射器芯片,工作电压为1.9~3.6V,32引脚QFN封装(5mm×5mm),工作于433/868/915MHz3个ISM频道(可以免费使用),其他性能与NRF401接近。根据系统需要可用环形天线或单端天线,良好匹配的元件和单端天线时通信距离可达300~800米,由于工作频段较低,在315Mhz频段,当参数匹配良好时可以获得比nRF401更远的通信距离。

nRF905可以自动完成处理字头和CRT(循环冗余码校验)的工作,可由片内硬件自动完成曼彻斯特编码/解码,使用SPI接口与微控制器通信,配置非常方便,其功耗非常低,以-10dBm的输出功率发射时电流只有11mA,在接收模式时电流为12.5mA。

nRF905传输数据时为非实时方式,即发送端发出数据,接收端收到后先暂存于芯片存储器内,外面的MCU可以在需要时再到芯片中去取。nRF905一次的数据传输量最多为32B,由四种模式,通过单片机来配置,nRF905的两种工作模式和两种节能模式,分别为掉电模式、待机模式、Shock Burst TM接收模式和Shock Burst TM发送模式,这几种模式由外界CPU通过控制nRF905的3个引脚PWR-UP、TRX-CE和TX-EN的高低电平来决定,外界MCU通过SPI总线配置nRF905的内部寄存器,读写数据时必须把其置为待机或掉电模式,nRF905在待机模式时电流为40μA,在掉电模式时功耗电流为2.5μA。

2.2 nRF905典型应用电路

nRF905典型应用电路如图1所示。

参考文献

[1]陈良.等.电子工程师常用手册[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0.

作者简介

一种小型化射频收发前端的设计 篇13

1 工作原理

本文介绍的收发前端包括一个900MHz与1800MHz双工器、两路PIN管收发开关和两个声表面滤波器, 电路原理如图1。

2 电路设计

2.1 开关电路设计

射频微波电路中经常使用PIN二极管作开关器件。其结构像三明治一样, 在高掺杂的P+和N+层之间夹有一本征的I层或低掺杂半导体中间附加层。设I层厚度为W, 在正向偏压下, 对于轻掺杂N型本征层, 流过PIN二极管的电流为:

由关系式可计算出总的电荷量。这样就可求出扩散电容:

与肖特基二极管相似, 通过在Q点附近的泰勒展开可求出PIN管的动态电阻:

由上面的公式导出的结电阻和扩散电容可以在实际应用中很近似地模拟PIN二极管的性能。PIN管在正偏压下等效为结电阻Rs (本文中正偏压为2.5V, Rs约1欧姆) ;反偏压下等效为扩散电容CT (本文中为零偏, CT约0.5PF, 在2GHz以下阻抗为千欧级) 。

λ/4短截线常用于窄带内两个网络之间的阻抗匹配。设Z1、Z2为两个不等的阻抗, Z0为传输线的特征阻抗, 调整Z0使之满足:

则两个阻抗之间实现了匹配。图1中, Z0已知 (50欧) , Z1为PIN管正偏时的自谐振阻抗Rs或反偏时的开路隔离阻抗。当PIN管正偏置时, Z1很小接近于短路, 经过λ/4短截线后在公共端口等效为开路, 接收端被隔离, 发射支路工作。当二极管反偏置时Z1接近开路状态 (CT) , 发射端被隔离, 保证低损耗接收。

2.2 双工器设计

由图1可见, 天线接收发射的信号都要经过一个双工器, 该双工器的主要功能是隔离GSM900频段与DCS1800频段信号。本文介绍的是一个GSM手机前端, GSM频段上下行频率范围为890-915MHz (TX) 和935-960MHz (RX) , DCS频段上下行频率范围为1710-1785 MHz (TX) 和1805-1880MHz (RX) 。图2为双工器的电路结构。

如图2, 在天线和GSM端口之间是一个低通滤波器, 其截止频率在1000MHz左右, C1和L1组成并联谐振产生传输零点, 我们设计其谐振点在1800MHz左右, 用来抑制DCS频段信号, 同时又可增加对GSM频段二次谐波的抑制。

同时, 在DCS端口天线之间是一个高通滤波器, C5和L2、L3和C6同时产生串联谐振, 谐振频率在900MHz左右, 用来抑制GSM频段信号。

按照同样方法可完成发射端口低通滤波器设计。最后利用ansoft公司的电路仿真软件designer对收发前端模块进行整体电路仿真, 优化参数, 得到准确的电路模型。

3 三维结构实现

电路仿真优化设计完成之后, 对合适的无源元件在电磁仿真软件Q3D中建模, 优化其C、L值, 然后导入HFSS中整体仿真优化S参数。对于一些取值较大的元件如扼流线圈和限流电阻, 由于模块基板尺寸和材料介电常数的限制, 采用LTCC难以实现, 将其和非线性元件PIN二极管、声表面波滤波器 (SAW) 一起表贴在基板上。对于λ/4短截线, 由于每层的平面空间有限, 采用多层螺旋线来实现, 既可以节约空间又可以利用其产生电容来等效缩短λ/4传输线的长度。

4 实验结果

将最终加工得到的模块实物焊接在测试夹具上进行测试, 两个频段的接收插损均小于1.9d B (通带内波动小于0.5d B) , 两个频段收发隔离均大于25d Bc。

5 结语

本文介绍了一款小型化L波段射频收发前端模块的设计过程, 从电路设计、三维建模、仿真优化、测试结果分析几个方面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讲解。其中使用的单节λ/4短截线收发开关电路既有效地降低了接收损耗、改善了收发隔离, 又缩小了电路尺寸, 值得借鉴。

摘要:介绍了一种新颖的小型化射频收发前端设计方法, 采用这种方法在LTCC基片上实现了一款L波段双频段射频收发前端, 其电路尺寸仅为6.5mm×5mm×0.5mm。样品测试结果表明, 该射频收发前端的各项性能指标均达到了设计预期要求, 并且具有接收损耗低、收发隔离度高等优点。文章分工作原理介绍、详细电路设计、三维结构实现、参数仿真优化几个方面对整个设计过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讲解, 最后结合测试曲线对样品的测试结果作了简单分析。

关键词:射频前端,LTCC,小型化,PIN二极管,双工器

参考文献

[1]田民波.电子封装工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348-358

[2]清华大学《微带电路》编写组.微带电路[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1976:31-163

上一篇:七年级下字词复习下一篇:丫头,你要学会坚强和努力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