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的诗词欣赏

2024-09-27

元旦的诗词欣赏(精选11篇)

元旦的诗词欣赏 篇1

有关元旦的文言诗词欣赏

1、甲午岁末,时值冰月,新年伊始,登高望远。身临秀峰,览万物之欣荣;吐纳清气,开三阳之祥瑞。

2、是日元旦,恰逢闲暇,温风和煦,冬阳安暖。时为佳节,奈何举目无亲;羁旅南国,思家唯有北望。家父乡音,犹扰素念;无意流年,更添烦乱。欲理心绪,以正吾志,遂置身秀峰,感沐自然,登高作赋,且做清欢。

3、南国温润,草木不凋,峰青林密,四季葱茏。细作思虑,恰有一山,难称险峻,却也清秀。收拾心境,隽携轻乐,略备水浆,欣然前往。

4、至亚公顶,青石门楣,映入眼帘,古朴大气,宏伟壮观。朱楼碧瓦,富丽堂皇,千金比屋,欲与山齐。

5、登阶而上,曲道蛇行,盈山秀木,别有幽境。枝头日暖,鸟鸣欢快,穿林小径,游人不绝。奇石怪柏,绿蔓青藤,香花异草,令人神怡。徇径前行,山风拂面,松针铺地,渐觉肃然。

6、至栖霞亭,凭栏四顾,目之所及,宛若画卷。远山叠翠,环抱诸城,城所不悦,欲脱其拦。逐日晚霞,犹恋长空,且行且惜,半坠半悬。斜辉光影,凌云丹鹤,飘逸雅致,疑为仙缘。琼楼立地,欲上九天重霄;方城棋布,纵横八衢相连。数里长街,犹如绳屡,往来流车,群行蝼蚁。淡澳清波,泛起一池流光;深惠高铁,相接百里通途。

7、览此景物,不觉愀然,人生蚍蜉,世事多艰。二十六载,弹指即过,几近而立,终无所成。世代耕读,不求宦达,识书习字,明德守礼。求学数载,无经纬之才;亦读孔孟,少圣贤之怀。生性愚钝,亦少俊才,唯有礼法,矢志不忘。

8、嗟呼,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今孑然一身,离家千里,未尽孝悌,愧于父母。感姐弟之厚德,尽孝道于双亲。

9、先贤有言: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再次立言。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奈何今日,无德无功无言,不学不仕不优?

10、极目无言,忽忆苏子,旷世之才,曾居于此。凤翔签判,密州太守,翰林学士,贬谪惠州。圣贤之怀,惟馨之德,此时心境,又是如何?东坡豁然,随遇而安,情系百姓,心忧黎民。施医散药,整顿军容,谏改税赋,兴修二桥。踏遍江南,逢山未免更留连;啖荔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11、不禁感叹,世异时迁,子瞻之乐,今之何存?在史在诗在志。

12、山风渐紧,夕烟生凉,知吾辈之浅薄,感先贤之虚怀。人生朝露,亦有数载,雁过留影,踏雪留痕。

13、新年伊始,明志于此,慎言笃行,尽职尽责。虽无功德,亦无立言,愿尽平生,择一而行。

元旦的诗词欣赏 篇2

中国元旦历来指的是农 (夏、阴) 历正月初一。元是“初”、“始”的意思,旦指“日子”,元旦合称即是“初始的日子”,也就是一年的第一天。

在当代,元旦指公元纪年的岁首第2天。自西历传入我国以后,元旦一词便专用于新年,传统的旧历年则称春节。公元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各省都督代表在南京开会,决定使用公历,把农历的正月初一叫做“春节”,把公历的1月1日叫做“元旦”。不过当时并未正式公布和命名。民国元年决定使用公历(实际使用是1912年),并规定阳历(公历)1月1日为“新年”。

今天所说的“元旦”,是新中国成立前夕的公元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议:“中华人民共和国纪年采用公元纪年法”,即是我们所说的阳历。为了区别农历和阳历两个新年,又鉴于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恰在农历新年的前后,因此便把农历正月初一改称为“春节”,阳历一月一日定为“元旦”,至此,元旦才真正成为全国人民的重要节日。

倒霉的元旦 篇3

今天是星期一,不过不用去上学,因为今天是元旦放假的第三天呢。

虽然放假是一件很开心的事,但这次我却宁愿不要放假,因为上学比放假还轻松一些。元旦那天一早,我藏在书包里的数学考卷让妈妈给发现了,妈妈一看分数才83,气得火冒三丈,当场就把我痛骂了一通。我低着头一句话也不敢说,只能在心里大叫倒霉。听说如果一年的第1天不顺利的话,这一整年的运气都不会好呢,真是个让人伤心的元旦。

没想到,那天的倒霉还只是个开始。妈妈当天就去买了一大堆的数学练习,她说:“前面的就算了,眼看期末要到了,还是多做点练习补一补。”

我提醒她:“江老师已经布置了数学作业了。”

妈妈却眼睛一瞪,说:“那么丁点作业,你三下五除二就做完了,剩下的两天多时间难道用来浪费啊?”

我想了半天,也不知道怎么回答她。

“反正闲着也是闲着。”妈妈把作业摆在我的书桌上,就去做自己的事了。

不知道为什么,做完江老师的作业后,我对着妈妈布置的练习,就是提不起精神来,越做越慢,结果就是我做了两天了,到现在还没做完。

妈妈天天查我的作业。今天上午她一看我的进度,大发雷霆,把我锁在家里,就出门办事去了。

快到午饭时间,妈妈又打电话回来查作业。一听我说还没做完,她就气呼呼地说:“今天小姨请客吃牛排,本来想让你也来参加的,现在就算了,你在家里自己泡即食面吧。”

我大喊:“即食面太难吃了,我也要吃牛排!”

“做完作业才有牛排吃。”妈妈一点不着急也不心疼,简直不像是我的妈妈。

我换了个办法,恳求她说:“只有即食面我会吃不下去的。”

妈妈说:“除了即食面,家里的主食还有提子面包片,它们都可以和着冰箱里的煎蛋或火腿肠一起吃,这不就有四种花样让你选了吗?”

我一想,这不是最近数学课上教的搭配吗?妈妈真是太狡猾了。唉,真是个倒霉的元旦假期!

(张林平写)

日志评论:

姚力承1月3日14:51:33

看来我也要把考卷藏好一些了。

陶斯炜1月3日15:01:21

我妈妈也给我留了好多作业,说是这么宝贵的三天

时间,千万不能浪费掉。

严天开1月3日16:22:45

你妈妈说的四种花样是不是即食面泡煎蛋、即食面

泡火腿肠、面包片夹煎蛋、面包片夹火腿肠呢?

苏越夫1月3日18:12:31

做作业我最喜欢了,我妈妈也给我许多作业,我努

力做完后,期末考试一定是全班最棒的。

许多多1月3日18:17:46

苏越夫你简直不正常啊!

汪文琳1月3日18:20:55

可是何苗都没有做什么课外练习,为什么她的成绩

欢度元旦的诗词 篇4

欢度元旦(外四首)

今年元旦非一般,百姓心中热浪翻。

领导核心应届换,春风拂面暖心间。

新年新事新领导,党政军民展笑颜。

恭贺龙年成绩好,高歌同乐迎新年。

恭贺圈庆五周年

作家协会五周年,圣手云集博客圈。

书画精华塞伯虎,诗词经典圣诗仙。

文章气势山河壮,摄影高清真像还。

互敬互爱心相印,共创佳绩献长天。

防白蚁

苍天大树绿葱葱,表面身强腹内空。

风雨不来身挺立,疾风劲恍树即倾。

常年昏度染白蚁,倾倒才知为甚情。

人若如此活在世,不如早死入坰塚。

心 声

新春节日客临门,饮酒谈天已入神。

盛赞国家发展快,高歌军队放强音。

国家政策人为本,减税增收为人民。

坚信中国共产党,中华永远降甘霖。

斥恶魔

秋雨蒙蒙撒太空,战云萦绕我心中。

罪魁祸首发号令,小丑喽啰猛劲冲。

强占邻国领海域,不惜世代落贼名。

关于元旦的经典古诗词阅读 篇5

熙朝政化谨三元,有事郊南典礼全。嗣圣万年初见帝,小臣十起夜瞻天。想回玉略红云晓,更揭金鸡暖雨前。但愿庆成天下福,赋诗岂必从甘泉。

2.《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近现代·董必武

共庆新年笑语哗,红岩士女赠梅花。举杯互敬屠苏酒,散席分尝胜利茶。只有精忠能报国,更无乐土可为家。陪都歌舞迎佳节,遥祝延安景物华。

3.《元旦阻雨》宋朝·谢枋得

莫道新年贺客迟,晴天暖日却相期。春风只被多情苦,红嫩青新总要诗。

4.《二十二年元旦》近现代·鲁迅

云封高岫护将军,霆击寒春灭下民。到底不如租界好,打牌声里又新春。

5.《甲午元旦题曾农髯丈所画齐眉绥福红梅图》近现代·陈寅恪

花枝含笑画犹存,偕老浑忘岁月奔。红烛高烧人并照,绿云低覆镜回温。新妆几换孤山面,浅笔终留倩女魂。

6.《壬午元旦对盆花感赋》近现代·陈寅恪

寂寞盆花也自开,移根犹忆手亲栽。云昏雾湿春仍好,金蹶元兴梦未回。乞米至今馀断帖,埋名从古是奇才。

7.《醉桃源·元日》宋朝·吴文英

五更枥马静无声。邻鸡犹怕惊。日华平晓弄春明。暮寒愁翳生。新岁梦,去年情。残宵半酒醒。春风无定落梅轻。断鸿长短亭。

8.《新春》宋朝·陆游

老境三年病,新元十日阴。疏篱枯蔓缀,坏壁绿苔侵。忧国孤臣泪,平胡壮士心。吾非儿女辈,肯赋白头吟?

9.《乙酉元旦》近现代·钱钟书

倍还春色渺无凭,乱里偏惊易岁勤。一世老添非我独,百端忧集有谁分。焦芽心境参摩诘,枯树生机感仲文。豪气聊留供自暖,吴箫燕筑...

10.《临江仙·其一·元旦》明朝·俞彦

元旦的诗词欣赏 篇6

回首才挥别的一年, 最令我们欣喜的, 当然是党的十八大的召开。十八大鲜明地指引我们应举什么旗, 走什么路。中国既不走僵化封闭的老路, 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中国要走的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它将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展示出光明美好的未来。十八大将科学发展观写入了中国共产党党章, 确定为中国社会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思想。它继往开来、与时俱进, 像为中国这艘航船设置了新的北斗导航, 意义深远。十八大拟定了到2020年, 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实现国民经济总量翻一番的同时, 城镇居民平均收入也将翻一番, 标志着中国国强民富的小康世、升平世即将到来, 中国人民将梦圆千年的期盼。十八大实现了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的平稳的权力交接, 产生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新的领导集体, 无论政德、政绩、政声, 口碑皆在, 值得人民信赖, 有他们掌舵, 中国这艘航船, 能乘风破浪, 攻坚克难, 驶向更美好的明天。这是人民之福, 社会之福, 是国家之幸, 民族之幸!十八大这个时间节点, 将曾经的辉煌留给了历史, 也将无限的希望带给了未来。作为一个时代的坐标, 将成为中华民族的永恒记忆。

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 对我们而言, 应回归到教育的话题。在十八大报告中, 明确提出, 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建设”。文化和教育, 如一对孪生姐妹, 建设文化强国, 也必须建设教育强国。党中央新一届领导集体在亮相时, 习近平总书记也承诺:“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 期盼有更好的教育, 期盼着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 工作得更好, 生活得更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其实, 早在几年前胡锦涛同志就讲过:“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为从教者, 责无旁贷, 应率先思谋怎样“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要承担这个历史责任, 首先应明确什么是“人民满意的教育”和怎样才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人民满意的教育”, 既是“学有所教”、有学可上的量的目标, 更是“教有所成”、学有所获的质的目标。经过几十年的努力, 我们的教育事业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和发展。但是, 广大的中西部地区, 尤其是原来的老少边穷地区, 还相对落后;从教育资源来看, 优质的资源比例还不大, 分配还很不平衡, 离“人民满意”的目标尚有相当的距离。

“人民满意的教育”, 从宏观上看, 应让我们的教育适应和满足国家以“五位一体”整体布局实现现代化的人才诉求和人才储备。要培养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业的高素质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能让“教育强国战略”得以实现, 变人口大国为有巨大人才资源优势的“人才强国”。从教育本身来说, 应该是公平、公正的, 让学生都能获得全面发展;是能顺应孩子的天性, 让孩子们感到上学是愉悦的, 而不是痛苦的、压抑的、不堪重负的。从人民群众的切身感受来看, 是能让自己的孩子经受教育后, 得以健康地成长、发展, 将来有更好的工作, 更幸福的生活, 能改变孩子以至家庭的命运。这才是“人民满意的教育”。

那么, 究竟应怎样才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首先, 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我们的教育改革就应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指导。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着眼于人的发展;名之为“科学”的, 其要旨在全面、和谐、可持续地发展。这就揭示了我们的教育必须以学生为本, 坚持学生的主体性, 促成学生能动地发展和成长。学生的发展则须是全面的、和谐的、可持续的。所谓全面, 是德、智、体、美、劳诸育的全面, 我们培育的人才, 不能是残次的, 甚至是废毒的。所谓和谐的, 是我们的教育要秉承成才和成人的和谐双优, 让受教育者实现灵与肉、心与身的健康和谐。教育内容上要人文和科学兼善, 同时得到两种精神的哺育。至于可持续地发展, 作为生物体之一的人类离不开生物生存圈, 所以要保护好自然环境;作为社会的人类同样也离不开社会生存圈, 可持续发展, 大概自身的创造力是首要的, 我们很难设想人类社会如果丧失了创造力, 将何以自存, 何以延续, 所以, 我们的教育应将尊重学生的创造力, 培育他们的创造精神放在显著位置。以科学发展观作指导, 要伴随教改全过程, 对它的探索将历久而弥新。

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应自觉给力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十八大报告中概括了三个层面、24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国家层面) , 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社会层面) , 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个人层面) 。”这个价值观, 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美好前景, 始终是鼓舞人心、振奋精神的价值理想, 是一个凝聚起智慧和力量的宏伟目标。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有崇高价值观的灵魂。在此, 我们应重温邓小平同志在上世纪80年代的告诫:“我们最大的失误在教育。”其原因就在于我们的教育缺失这个灵魂。评价教育不能只看分数、文凭、升学率, 应看学生的价值观的建树。我们应该深刻反思:在教育的导向上是否存在偏颇与失误?必须痛下决心, 纠偏救弊。今后, 我们应该明确, “有理想”, 即是有这个价值观的理想, 而不是什么虚玄的空想、幻想。我们要下最大功夫, 使受教育者牢固树立这个理想, 并利用教育自身的优势, 自觉给力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 才能办成“人民满意的教育”。

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必须让我们的教育紧密结合社会发展的实际和社会发展的趋势, 让我们的教学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说到底, 教育活动只是人类自身求得更好地生存和发展, 从而推动社会进步的一个有效手段。人不能离开社会生存圈而独立存在, 只能立足社会实际去思考人生并立身处世。人如鱼, 社会则是水, 鱼不可能离开水。只有我们将教育与社会实际、发展趋势紧密相连, 才有源头活水, 才能提供永不衰竭的动力。只有将教学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联系, 才能触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和兴趣, 充分调动起他们的主体性, 形成真正的有效教学。所以, 找准教育与社会实际的契合点、教学与学生人生的契合点, 是教育改革必须遵循的准则。

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应不断造就优质的教育资源。就现阶段来说, 应该把进行了十一年的以实施新课程为载体的教育改革, 推向前进、推向深入。新课程的实施, 是基础教育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整体改革, 它极大地改变了原有的教育面貌。我们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获得了质的提升, 并取得了广泛的共识。在新课程的实践中, 我们在探索中前行, 在总结中积累, 在反思中升华, 也获得了不少成功的经验和创新的范式。实践证明, 新课程的实施, 是基础教育改革的有效载体, 是造就优质教育资源的内在动力。气可鼓而不可泄, 我们应满怀信心地继续将改革向前推进。现在的关键是, 我们不能止步于理念和思想的提升, 更应将新的理论付诸实践, 指导实践;不能满足于照搬、套用他人的经验和范式, 应该将其化为自己的血肉, 有自己的创新, 将自己的教学和自己学校的教育, 提升为优质资源。只有实践才能检验真理、完善真理。而人类只能趋近真理, 不能穷尽真理, 真理对谁都公平地留下了完善它的空间。改革尚待深入, 实践永无穷期, 同仁尚需努力!

重视元旦前后的方向选择 篇7

本周(12月21日-12月25日)市场呈现冲高后回落的运行格局,深证成指在12月21日形成了日线级别的顶背离;而上证指数晚一个交易日,在12月22日以3651点收盘,超过了前期的最高收盘价3650点,确认进入了日线级别的顶背离的状态。同时,在12月23日创出反弹以来盘中最高点3684点后开始了下跌。中小板指数和创业板指数,没有形成日线级别的顶背离。

综合市场表现来看,下周将是一个重要的方向选择周。其方向选择将直接决定着春节前是上升为主还是下跌为主;中期市场的运行节奏也受下周方向选择影响。

笔者的观点相对明确:最迟元旦前后,上证指数为主的市场将会确认日线顶部结构形成;元旦前后(包含12月29日)是一个高点或次高点的性质;2016年1月中旬(暂定1月14日)有望出现调整过程当中的可操作的反弹起点。

时间:

2014年的12月下旬,时间节点密集,在元旦时笔者所给出的《2015年重要日线时间节点》中,最后的日线时间节点在12月23日、12月29日和12月31日。考虑到时间节点允许正负一个误差,所以下周虽然只有四个交易日,但却是值得特别注意的。

在上述的四个日线时间节点中,目前看12月23日出现了新高后3684点、同时尾盘出现了跳水(是否第一阶段上升结束,需要等待确认)。

浪形:

大的结构,如图(上证指数日K线图)所示:

其中,2010点到5178点为一浪上升;

5178点开始的是针对2010点上升的一段调整,暂定义为二浪调整,细的划分如下:

5178点到2983.54点是二浪-A;

2983.54点到3684点是二浪-B-a子浪;

3684点到目前运行的是二浪-B-b子浪。

根据此图形划分看,后面就会运行针对2983.54点上升的回调。

顶部结构:

开篇讲过了上证指数和深证成指都出现了日线级别的顶部背离,距离日线顶部结构一步之遥。日线级别的顶部结构需要特别的重视,在整个2015年出现日线级别的顶部结构仅一次,也就是5178点中期高点的这一次;而日线级别的底部结构,在整个2015年全年也仅出现了一次,即9月16日前后。目前的情况是,截止12月24日收盘,日线级别仅仅处于背离的一种状态,而没有真正形成顶部结构。

笔者预期,日线顶部结构会于2016年的元旦前后得到最终的形成和确认。当然,日线顶部结构与分时级别的顶部结构一样,都会有两个问题:多种顶部结构和顶部背离(形成结构以前)被化解掉。

但这里来看,日线顶部结构形成会是大概率的事件,而顶部背离被化解属于小概率的事情。从操作角度来看,我们要规避较大概率事件的发生;对于小概率可能的发生,坚决不能重仓或全仓去“赌”,只能是有针对性的待确认后进行即刻的纠错。

为什么是元旦前后特别重要?

笔者将重要转折(或确认)定在2016年元旦前后,希望所有读者朋友都重视元旦前后的方向选择。有几层意思:

一、最迟元旦前后,日线顶部结构是否形成,将会有明确的答案;

二、日线结构确认有效形成,则调整会持续到2016年的2月底,市场到春节前只有小级别的下降途中的反弹机会;如果日线顶背离被化解,则整体市场运行会向上到1月25日甚至是2月5日;

三、元旦前后的日线时间节点密集,12月29日、12月31日、2016年1月4日;

四、如果日线级别的顶背离得到有效化解,则起点也只可能是2016年的元旦前后。

操作:

日线顶部结构确认形成,则大幅减仓或清仓;

日线顶部背离状态(结构形成前),则只看不动,绝不加仓买入;

日线顶部背离状态随着持续上升,得到有效的化解,则纠错入场。

第二部分:2016年重要日线时间序列

一、2015年12月1日-12月23日-2016年2月25日-3月31日-4月22日-7月6日-7月27日-11月4日。

二、2015年12月14日-2016年1月4日-2016年-1月14日-3月1日-3月11日-4月19日。

三、2015年12月11日-2016年的1月22日。

四、253×8=2024个交易日,即2016年2月5日(除夕)--2017年的第24个交易日。

五、2015年12月31日-2016年2月3日-3月11日-5月4日-6月27日-8月29日-12月16日-2017年的第178个交易日。

六、2015年6月15日-2016年1月20日-6月8日-8月29日-2017年第103个交易日。

七、2015年12月25日-2016年2月17日-3月15日-6月16日-7月13日-2016年11月11日。

八、(深成指)2015年11月30日-12月8日-2016年的1月18日。

九、(深成指)2015年12月9日-2015年12月29日-2016年1月11日-2月26日-3月9日-4月28日。

十、2015年12月9日(7日是大雪)-2016年4月15日;

十一、2015年10月19日-2016年5月3日-2017年第1个交易日;

十二、2015年8月18日-2016年4月22日-12月21日(冬至日)-2017年第194个交易日。

十三、2015年6月16日-2016年的3月28日。

十四、2015年8月3日-2016年的2月1日-5月25日-2017年第96个交易日。

十五、2015年6月26日-2016年4月11日。

十六、2015年11月11日-2016年的6月17日-2017年第90个交易日。

十七、2014年12月31日-2016年的4月13日-2017年第16个交易日。

十八、2015年6月16日-2016年的1月25日-2017年第163个交易日。

十九、2014年12月10日-2016年3月16日。

二十、2015年6月18日-2015年9月18日-2015年10月22日-2016年2月23日。

小学生优秀作文欣赏:难忘的元旦 篇8

星期五的早上,我们举行大合唱“把我们的歌唱给党听。”老师一直在强调“我们是第一个出场,一定要大声唱出声来。”老师说:“8:30的时候开始。”我看了看手表,现在是7:30,老师马上帮同学们化好了妆,还叫我们走到舞台下面等。

我在舞台下面看见了曾老师,我笑着说:“曾老师好。”曾老师让我去少队部,找陈老师拿24条红领巾给我们,我上楼都在紧张了。我到了少队部请陈老师给我24条红领巾,老师给了我24条,我连忙说:“谢谢!”我下楼把红领巾给了曾老师,曾老师帮我们带上红领巾,我又看了看表8:24分,老师叫我们上台了。

上台之后我很紧张,话筒就在我前面,我大声的唱,话筒发出了很大的声音。唱到一半的时候,我快没气了,我心里想:坚持就是胜利,我就继续大声唱。我们的表演结束了,我们在听其它班的表演,感觉到我们落后了。这时,台上有一个老师说:“听到名字的班叫一个学生来领奖状。”老师叫我上台去领奖状,原来老师听到我们班的名字了。

我上台的时候很高兴,因为我们班是第三名。

多么难忘的元旦节,要是天天都是元旦,那该多好呀!

教师点评:小作者叙述了元旦节歌唱比赛,将心里的活动描写得比较生动,继续努力!

作者:全南县第二小学三年级 刘霖

元旦溯源等 篇9

现代意义的“元旦”是指阳历新年的第一天。“元旦”是合成词,按单个字来讲,“元”是第一或开始的意思;“旦”字《说文解字》的解释为“从日见一上,一,地也”,表示太阳刚刚从地平线上升起,即早晨的意思。因此,“元旦”即为一年的第一个早晨。我国历代的元旦,日期并不一致。夏代是正月初一;商代是十二月初一;周代在十一月初一;秦统一中国后,又以十月初一为元旦;汉武帝时恢复夏历,以正月初一为元旦,自此相沿未改。辛亥革命成功后,孙中山为了“顺农时”、“便统计”,定正月初一为春节,而以西历(公历)1月1日为新年。

我国最早的航标

元世祖至元十九年(1282年),开辟了从刘家港(江苏太仓)到直沽(今天津)的北洋航线,用来海运江淮大米供应大都(北京)。当时由于长江口沙滩暗礁密集,常有船只搁浅触礁,造成人财损失。到元武宗至大四年(1311年),根据老船工苏显的建议,在江口西沙嘴设置了一艘桅杆顶端挂有彩色旗帜固定的船只,使各种船舶以此为标志,得以安全通过。这就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航标。

河南发现滑县木版年画

继开封朱仙镇、天津杨柳青等中国五大木版年画品种后,专家在河南又发现一个新的木版年画品种——滑县木版年画。专家认为,滑县木版年画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从未发现的一个新的木版年画品种,一个新的年画产地,对研究中国木版画的历史、传承、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滑县木版画创立于明朝初期,由于诸多因素,主要产地集中于滑县慈周寨乡前二村一带,由于对传承人要求严格,几百年来制作技艺均由韩性男子继承。在形式上,滑县木版画除了年画外,还有家族族谱、中堂、对联等表现形式,反映了当地群众独特的风俗习惯。在内容上,滑县木版年画多取材于佛、道、儒人物、各个行业所供奉的诸神等;木版画则以人物、神话、典故、吉祥物等为内容。此外,滑县木版画对联中有不少文字,至今尚难破译。

围棋的起源

围棋是我国传统棋种,也是当今体育运动竞赛的项目之一。传说它诞生于我国的远古,起源于古代部落会议。当时,部落首领会议为商讨对敌战争,就地画图,用两种不同颜色的小石子代替敌我兵卒,进行筹划,制定作战的策略。时间一长,由于它能启人心智,便逐渐演变成了人们的游戏,以供消遣取乐。而后,它又逐渐传到日本、朝鲜等地,使之成为一种世界性的体育娱乐运动。

我国秦汉以前一日两餐

现代人习惯于一日三餐,而泰汉以前由于农业不发达,粮食有限,人们一天只吃两顿饭。第一顿称“朝食”或“饔”,在太阳行至东南方(隅中)时就餐。第二顿称“飧”或“食”,在申时(下午四点左右)进餐。另外,古人还认为,在不应进餐的时间用餐,被认为是一种越礼的行为或特别的犒赏。汉代以后,一日两餐逐渐变为三餐或四餐。并且,三餐开始有了早、中、晚饭的分称。

我国未成年人网民已达1830万人

我国网民总数达到1.23亿人,其中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网民达1830万人,占到总数的14.9%。网络已经成为青少年成长发展的社会基础设施,获取信息、定向搜索、休闲娱乐、高效工作和优化生活已成为青少年基本的网络需求。同时,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也给青少年的成长带来了许多亟待加以完善的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网络成瘾的问题。据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2005年11月发布的《中国青少年网瘾调查数据报告》,我国有相当数量的青少年网民存在网瘾问题。

我国古代的道路名称

我国筑路修道的历史相当久远,相传史前为了作战与生活的需要,黄帝“命竖亥通道路”。“道路”出现了,名称也由此而定。帝尧时,路名“康衢”。西周时,路按等级分别命名,“路”容乘车三轨,“道”容二轨,“涂”容一轨,“畛”走牛车,“径”为仅马的田间小路。“秦治驰道”为中国交通史上空前大的工程。“驰道”又名“真道”,为天子驰车马之道。又广筑非官道。秦汉以后历朝,路名“驰道”或“驿道”,元称“大道”。清称“官路”和“大路”。1913年后各省建现代公路,叫做“汽车路”,以后就统一称“公路”了。

华侨一词的来历

据历史记载,早在秦汉时代,中国人就已远航国外。许多历史学家认为,中国人侨居国外大约始于唐宋,盛于明清。“华侨”一词的出现始于19世纪末,而普遍使用则在20世纪以后。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在日本横滨的华侨创办学校,初次使用了“华侨学校”的名称。1906年,孙中山先生在他自己的一些著作中,也使用了“华侨”这个词。1910年,《民报》第25、26期上刊登署名“义皇正胤”的《南洋华侨史略》一书,成为我国最早的华侨史著作之一。从此,“华侨”就成了通用的名词。

天安门的由来

天安门是北京和中国的象征,它的设计者是明代著名的建筑师蒯祥。明永乐十五年,明成祖朱棣把都城从南京迁到北京,蒯祥奉旨在1421年设计并建筑一座雕梁画栋的木构牌楼,叫做承天门,这就是最早的天安门。1457年7月,承天门被大火所焚。8年后,明英宗命工部尚书白圭主持重建,白圭又请蒯祥出谋划策,又建成承天门。明末战乱中,承天门又被焚毁。1651年,清政府重建承天门,新建城楼高33.7米,广9间,进深5间,以示皇帝的尊严,并改称“天安门”。这个名称沿用至今。

中国城乡差距将进一步扩大

在“中国职业教育振兴论坛”上,林毅夫预测说,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完成时,城乡可支配收入差距将达到4.9:1,而国外普遍接受的城乡收入差距在1.5:1,发展中国家的城乡差距为1.7:1。林毅夫认为,中国现在尚处于工业化的初期,目前中国城乡可支配收入差距是3.2:1,即城市居民人均消费额是农村居民的3.2倍。

道士的由来

在西汉以前,“道士”一词指的是有道德的人。汉朝,道教兴起,人们才将道教徒称作“道士”。但是长期以来,也有佛道不分的情况。有时候,人们把道教徒称为“道士”、“道人”。有的记载,却把佛教徒也叫做“道士”、“道人”。一直到隋唐以后,道士才成为称呼道教徒专用名称。

[文稿李莉]

元旦的诗词欣赏 篇10

亲爱的弟子们,新年好!

2014年最后一晚,记起了“新年寄语”的承诺。凝神静坐,想说的太多太杂竟不知如何落笔。只好开机播放马斯涅的小提琴曲《沉思》以为导入。静、安静、宁静——思绪由此展开,落笔不当之处,均属意识流乱为,将就听吧……

1957年11月17日,伟大领袖毛主席说:“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青年们闻讯无不群情振奋,欢呼雀跃,热泪盈眶!2015新年将至,愚师也想对弟子们转达几句励志的话,但话到嘴边,还是忍住了,因为忽然意识到: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归根结底,谁的都不是!此处无需鼓掌,只待觉察与反思。

“世界”本来虚幻,“当下”才是实体!错过今天,明日无存;此处不接缘,何方觅善果。个体生命极其短小,而“下一次”和“别处”总是诱惑无限。我相信每一个青年学生都胸怀世界,硕士生比本科生,博士生比硕士生,一个比一个的心气高、更远大。大家都想过热闹的好日子,而忽略了此前寂寞难熬的艰辛;人们只观察到各种利益收获,而不知道后台的交易成本;社交场合的欢声笑语,遮掩了各自怀揣的那本难念的经!高等学府中不停地颁发着千百年来少有的教学科研奖励,但依然少见神采飞扬的学者;校园学堂里到处有学生对读书做出种种的承诺,却越来越少见下笔写字的兑现。从“江南Style”到“小苹果”,铺天盖地的流行,“潮”而“浅”(此处强忍住笔墨没有用“俗”字),真正值得肯定的无非是宣泄释放之功效!相比而言,“失联”一词就深刻而哲学得很!多国参与对MH370的执着搜寻历时数月,情形悲壮超乎交响乐章,至今未果。知道而找不到谓之失联,既不知道更找不到是严重的失联。对照自己以及教育生态,说得多做得少是行为上的失联,心神不一是认知上的失联,失魂落魄是精神上的失联;知行两分是个体及个体间的失联,而形聚神散是组织与组织间的失联。当下众生因局限于“无明”而致自性的迷失,因执着于“我相”而致法性的阻滞。马航的千古绝唱成就了这个内涵丰富且具有现代性的词语。时至年末,“失联”终成主流媒体视域下当之无愧的年度关键词。

2014,你失联了吗?2015,你会失联吗?继续这个问题与航空业无关。在课堂的发言段,在课后的论辩时,在图书馆的寂静处,在阅读与写作的字里行间,在学术的最前沿,在同事手机里、在老师的脑海间、在朋友的心坎上、在亲人的念想处,你持续安在否?因为不在场不到位,许多人难以面对、也无法回答“在与不在”的基本问题!

同一年,另一个值得吾辈注意的热词出现在教师节后,那就是“好老师”。多么质朴而又稀奇的字眼!领导人慧眼独具,教育界蜂拥而上,四处寻觅呼唤“好老师”,蔚然成风。

回眸千年,中华文明史上好老师数不胜数,其中三位超越时空得到了普遍的认同,成为儒、道、释文化(现在称“精品课程”)的代表(现在称“学科带头人”)。他们是官场推崇的孔子、坊间顶礼的老子和众生膜拜的释迦摩尼。如果现身于当下,不知道会不会被评聘为招摇过市的“省级或国家级教学名师”,入选“鲁国中青年人才工程”“周朝重大攻关项目负责人”亦或“舍卫城副部级院士”?这不是一个调侃的问题,而是一个无比严肃的问题。仔细一想,他们除了共同的伟大之外其实完全不同——孔子是个想当干部的好老师,老子是个疏离干部的好老师,释迦摩尼是个由干部转型的好老师。用今天的标准进一步衡量,发现孔子是个教学型教师,老子是个研究型教师,而释迦摩尼是一个外聘的客座教师。三圣起心动念差异,发展路径迥异,结局后果大异。值得后人深思!何去何从,认真学习,勤快模仿,各自考量。

探究教育真谛是教育学科所有人的职责,而做一个好老师只是部分人的愿望,希望弟子们勇于担当,以不可替代的实力和过人的品质展示你的存在。否则,即便你曾经现身于某课堂、某大学、某城市亦或世界的某个地方,就从来没有、以后也不会有意义!

因为网络,学生与书籍失联,因为校区分割,学生与老师失联,因为手机故障,朋友与朋友失联。心与大脑失联就会失去方向,心与身失联就会失去依托,心与灵魂失联就会无所皈依!

不要为平庸找理由,请别对我说什么身不由己,其实本来就是心甘情愿;主动性不是被人剥夺的,根本上是自己放弃的。否则就不会有“三军可以夺帅,匹夫不可以夺志”的古训。岁末年初,为师不得不提醒各位弟子:弄潮儿必被潮(嘲)弄,随波逐流者,结果一定会被时空稀释殆尽。新年到了,放下脑补过度的自拍照,还想做个好学生吗?亲近善知识,千万别和好老师失联!挣脱伪学术的束缚,还想做个真学者吗?远离伪学圈,千万别和真学术失联!

琴声落处,流淌出对教育品质的无限忧思!

金寿梅(台湾同德国小主任、2011级在读博士):

2012,董老明示了对弟子们的“放养策略”,挂心的是我们能否“像个研究生的样子”。2013的训诫犹言在耳:“一息尚存,从吾所好”,提醒吾辈时刻检视成长路径。2014进一步导引:“往下去,接地气,得人文”。谆谆厚意,敢不敬从!世事烦扰,假像蔽目。学生今尚得持明心一点者,全仰赖师长所赐。

细读今年教诲,平静生活再次激起乱流。提醒吾辈,要以不可替代的实力和过人的品质展示自己存在的价值。运笔至此,无限惆怅……

行胜于言。冀望师长日后忆起弟子时,心是暖暖的,嘴角是上扬的。庆幸有恩师盛意垂训,让我在枯燥寂寞的学术研探中备感温馨,无时无刻系念与恩师心有默契。

于秋月(2014级在读教育硕士):

老师跨年一问,实难回答!

教书十年,而今重返大学课堂,当自己做出读书承诺,而未有文字见诸笔端之时,确与诚信擦肩而过了,尽管我深信“不得于心者,固不能笔之于手”;当我只能仰仗对事物的理解来做事时,就与比拼记忆的年龄失之交臂了,诚然我在那个应该努力镂刻属于自己的逻辑和视角并构建自己的理解和判断的年龄里也没有做好。

重归校园为的是找回迷失的自己。但,现如今的在场不到位,不为平庸寻找借口而探究根源的痛楚,让我联想到一句俗话:“人,就像庄稼。什么时候就得干什么时候的事。要是耽误了农时,补都补不回来”。

做个好学生,认真读书读好书;做个好老师,还原知识的本真,做对的事,揭示真相真理,是归真;亲善知识做真学者,敢于“无声”处呐喊,避免集体无意识,守住学者良心的底线,静候时机的成熟,是归真;为“在场”找到理由,而不让“曾经来过”成为自我慰藉的借口,是归真。

幸有老师的鞭策,新年我不敢承诺,情愿归真!

赵国润(太湖大学堂-吴江太湖国际学校教师、2012届教育学硕士):

又获恩师棒喝,汗如雨下。深恐己之无行无德无担当,偏安一隅,任时逝水涸而不自知。仅记三事以自砺,与诸同侪共勉之。

其一、常读经典,莫和千年之文化失联。泱泱华夏,数千年之传承,前间珠玉何止万千?历史长河之实践,往昔圣哲之经验,政经文教,无所不包岂虚言?若不能上承千年文化之“软实力”,为往圣继绝学,何以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时有中华民族之国运启昌,吾辈当持治国平天下之志,星火燎原之恒,勤读中华之经典,学以广才。

其二、常助亲友,莫和现实之人生失联。茍有利国利民之志,若不能从身边之点滴做起,念念为善,事事在行,时时担当,从常助亲友做起,自利利他,何以培万里之风,积远行之粮?且放开手机计算机,与众师长亲友,常聚常欢,互助互勉,自然“正能量”充满,吉神随之,喜神伴之,和乐且耽。吾辈当高高山顶立,深深海底行,众善奉行中。

其三、常自观心,莫和真实之自我失联。声色犬马,广告铺天,可曾叹人有我无?物欲熏心,明镜蒙尘,何处可得心安?物不格则知不至,知不至则意不诚,意不诚则心不正,何以修身?

思绪往来不定,前念已去,后念未来,当下已过,无常中孰以为我?常乐我净,何以重联?可曾失联?常自观心,起伏来往由它去,本自清净。知见无见,冷暖自知何为主?本自具足。

黄艳妮(2012级在读教育硕士):

2015年元旦,凌晨2点,台北,参加完跨年演唱会,过马路时随着“咣当”一声,手机落地的一瞬,我被失联了。至此,世界安静了很多,没有纷繁的八卦等着我去挖掘了;也不再关注发代购的、发吃的、无事呻吟、晒各种照片的朋友圈了;不再被各种消息如流般的充斥大脑;也不再沉溺于每晚睡前刷微博、刷朋友圈的陋习。才发现这个长不过6寸的小玩意儿竟占据了过往生活的多数时间,无论我在哪,在做什么,它如影随形。而今,吃饭时,不再把玩手机,竟吃出了比以往更香甜的滋味;走路时,不再听音乐,可以有时间欣赏沿途的风景;睡前醒后,不再搜寻手机,可以思考一天的得与失。有了更多的时间,与心灵进行对话。“生命的唯一目的是要变得更好。”这个更好,不单是外在的美好与物质上的充裕,而应该是心灵上更美好,更成长。原来老天在警告我,已经很久没有审视自己的内心了。

学问是什么?成果又是什么?以前,我肤浅地认为是人前风光,是位列前茅,是侃侃而谈,是谈笑风声中的那种满足。时过境迁,懂得自己的陋薄,才发现是华丽外表下,一颗虔诚与坚韧的心。不需要荣耀,无需别人的羡慕,只求自己平常的心与静静的思考。内心的从容、自信与淡定才更重要。

杨翰馨(云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教师、2012届教育学硕士):

真庆幸总有那么一些人在不尽如人意的教育现实中耕耘守护着心灵的净土,让我们回眸时依然能够辨识桃花源的轮廓。如此饱和而深刻的体悟,足够酿就一次不喧哗、不张扬的情感与思想的窖藏,并将这一坛醇厚与内劲封存在生命里。这种从内在散发的清觉智慧是一种指引,冥冥中牵引着精神的主脉让身与心、灵与魂有所承载、有所皈依。

既然觅得真心,就要潜心跟随。很喜欢这样的一句话:“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再延误,收获的时节就错过了,而我们如何能一直放任地去辜负时光和自己呢?

邱学华(武警昆明消防指挥学校学员队队长、2013级在读教育硕士):

一年的时光匆匆得像流水奔腾的影子,还来不及细看,它早已无影无踪。赫拉克利特说:“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是的,当年考研面试时董老的鼓励犹在耳边,不觉间研究生学习生涯却已过半。一转眼间,学业的负重感替代了轻松的时光!此刻面对着紧张的论文开题、不断的PPT修改,有时也手足无措,常常感叹真是书到用时方恨少,从前学长们苦读学术经典的画面,原来如此珍贵。

工作繁重、基础薄弱,学业要求扑面而来,压力山大!唯有努力学习,跟随董老闯荡“江湖”、驰骋“沙场”、共避风雨、品味河山,长见识、见世面、练口才、强素质,努力在师长同学的扶持和鼓励下不断充盈自己,心才会找到安放的地方。

读研感受痛哉、快哉、乐哉!真正心安理得的,是能够和闪光的人同行,时间久了,心明而眼亮!

宋亚萍(2014级在读教育学硕士):

真好!曾经在事外、今日在事中,可以亲自承接老师的新年寄语。

一直以为好老师没有统一的模式,可以各有千秋,但首先必须是“真老师”,直到有人用海德格尔来驳斥我,才引起了我想涉猎海德格尔的冲动。乍一看,真是彻底颠覆了我对某些事物的一贯认识:他说“世界是作为此在(我们自己)之为了整体性而被此在自身带到此在面前的,是此在在为了自身的生存中展开的世界”。通俗讲来,即世界并非我们通常认为的那般模样,不是先于我们而存在,不是像一张白纸一样静静的躺在那里,等待人们去填充色彩,而是随我们一起到来,一起消亡。就连“真理”在他看来也变成了一个饱受形而上学浸淫的概念。真是不可思议!

2015,无论是在坚守“真理”的路上,还是在颠覆“真理”的途中,亦或是在这两者之间摇摆徘徊,我都会在场,作为一个爱较真的人,我无处可走!也唯有如此,才觉心里踏实!

王颖(昆明理工大学教师、2013级在读博士):

又一年,我们亦或因翻越过许多高山河流而欣喜、充实,亦或因只是围着“磨盘”走过了一圈又一圈而黯然、失落。回首检审,还有几人还能保有出发前的那颗初心?

去年是追问“去哪儿”的年头,迷失与找寻和这一年结下了不解之缘。看到老师的寄语,反叩内心,才发现已经和梦开始的地方渐行渐远了。大学里的每个师生本都是怀揣着梦想一路走来的,只是走着、走着,时间长了、沿途的风景多了,初心也就淡漠了。心不在,梦还会在么?

黑格尔认为,教育的所有意义,不是一种为了外在目的的手段,而首先是以自身为目的,是人性实现的内在过程。反思自己的求学初衷,也曾是那样地纯粹和令人神往——记得夜读后从图书馆回到宿舍的充实,也记得拿到硕士研究生录取通知书时的兴奋,更记得选择读博时的坚定与执着。想到这里,竟已热泪盈眶,为当初的虔诚,也感慨现在的迷失。白岩松说当一个国家要靠呼吁来唤起阅读时,是一种堕落。以此类推,当一个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学生,特别是博士生,还要靠各种外因的激励来坚持学习时,也该自以为耻了吧?我们好像总是灵活和变化有余,而固守和坚持不足。如果大学、校长、教师和学生,都能在漫漫征途中不忘自己从何而来,小心呵护和固执自己那份纯粹的初心,现在的景象应该会是不同的;如果我能寻回初心并执着坚守,梦想也许会更近了。

卢颖(2014级在读教育硕士生):

子曰:“于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夫子认为,鸟儿尚且知道找一个栖息的林子,人怎能不知道自己应该落脚的地方?你是鸟儿,就不要羡慕鱼儿会游;你是鱼儿,就不要羡慕鸟儿会飞。但这还只是形体的部分,不是追求所在。精神的“知其所止”,才是通往“止于至善”的路径。

反思现有生活状态,是因为选择所以存在,还是为了存在而做了选择?学生以为,所有的存在,都只是自己主动或被动、有意或无意的选择而已。李白有经天纬地之才,却选择了尔虞我诈的官场,以致怀才不遇,潦倒半生。陶渊明却远离官场选择了隐居生活。虽也穷困潦倒,但在自耕自足之中得到解脱,至少身心是愉悦而安详的。同样的境况,不同的选择,却遭遇了不同的人生。

追梦之路要么转弯,要么直行,不管结果如何,一切都是自作自受。若能如此明理淡然,就有可能跳出“红海”大战,找到“蓝海”策略。

黄湘超(2014级在读教育学硕士):

回想从小学、中学到大学,一直以来萦绕在我身旁的是长辈们孜孜不倦的教诲和无法穷尽的责任。而我总是习惯于聆听他们的教诲,习惯于完成安排好的任务,习惯于接受别人的给予,习惯于跟随前人的步伐。忘了反省,忘了自我,忘了付出,忘了改变。

老师的寄语使我幡然醒悟,过往的习惯导致了自己心与身、心与脑、心与灵魂的脱离。当我自我陶醉于自己限定的小圈子里的时候,却不知道我早已成为了他人的“风景”。此刻我真切感觉到了丝丝凉意。看来必须得打开心中的枷锁,开始改变了。否则,被他人嘲笑只是一时,被自己鄙视可是一生。

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是福气,放下自己不需要的则是勇气。“过往不恋,当时不杂,未来不迎”是前人留给我们的金玉良言,曾经把其视为自己的座右铭。但身为凡夫俗子,我却总想“恋可恋之过往,杂可爱之当时,迎美好之未来”。事实证明这只是错觉而已,生命品质的钥匙握在自己手中!不必缘木求鱼,只待觉悟与行动。

徐绍华(昆明理工大学教授、2013届博士):

面对繁杂的社会现象,我不停地反思:自己是否也存在与书籍失联、与教师失联、与亲友失联、与心灵失联的行为?沉默当然不是最好的回答,“潜水”只会自欺欺人。突然想起慧能禅师的偈语:“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继而意识到,只要心动则一切皆动,只要心在便不会失联。

因为失联,所以时间不在;因为时间消失,所以失联。其实,失联也好,失时也罢,既不能常有,亦不能常在,但唯有善于洞见时空转换的人方能握住生机。为此,回顾逝去的日月,我亦不断地在日记中总结得失,尝试突围。然而,在时空转换的三维空间里,人们所能把握的也许既不是过去,也不是未来,而仅只是眼前、手边和脚下。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应该鼓足勇气叩问未来。所以,我依然相信马云的话:“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王欢(2013级在读教育学硕士):

寄语读罢,“平庸”一词最有共鸣。

起初对于阿伦特的“平庸之恶”我显然有所误读,我直接将之与没有个性对等,然而再深入下去才发现,对于显而易见的恶性不加限制,或是直接参与的行为,才是平庸之恶。如:赵高指鹿为马,群臣点头称是;纳粹建集中营,人们竞相应聘。这些都是典型的平庸之恶。但转而又想,什么是平庸,似乎又指盲目的追随,进而随波逐流。那么什么是恶呢?这也许要审视我们的价值观,如果我们对恶体会不出恶,那么即是陷入平庸之恶我们也不自知;如果我们将平庸视作是一种恶,那么平庸便是平庸之恶的具象化。

不论处于什么样的时代,我们都可以找一万个理由说服自己追随,我们所有的选择都在一点点修正着方向,即使你放弃选择的权利,也有一条道路供你选择,代价却是永久的随波逐流。于是被湮没,被忽略,被忘却,过着平庸的人生。平庸成为混迹学生阶段的一种显而易见的“恶”,越来越多的人来读大学,混完四年茫然地再去混人生,亦或接着混个研究生,期盼着那一纸文凭拯救自己。大学也极为配合,不断地容忍更多的人来降低品格,急匆匆的“开门迎客”,更迫不及待的“完成生产”,为平庸敞开大门,我们对此自知很久,却对此显而易见的“恶”缴械。成为顺势的推动者。这是时代的“恶”,也是教育之“恶”。

与此同时,任何时代都有生机。因为每个人都是自己的行为主体,而只有自己的意识才能支配自己的行动,简而言之,你也同样可以找一万个理由去坚守你的信仰,在同样的时代里,过不一样的人生!那么静静思量,什么是我生命中的恶?正是老师反复提到的平庸。较之去年的彷徨与逃避,我终于清醒,要摒弃做一个平庸之人的舒适感,所以此刻终于下定决心,先努力做一个U盘式的人,尽心尽力,不可代替。

李宁(2013级在读教育学硕士):

美好的经历总是短暂,追寻的步伐又如此匆忙。期末季,校园里弥漫着着紧张的气氛,一学期又不见了。有人慨叹,时间如果重来……

叔本华说:“人生无法避免死亡和空虚。生存之余之所以空虚,是因为生命的全部形式中,时间和空间都是有限的,而个体拥有的却及其有限,世上本没有常驻的东西,一切都在不停的变化、流转”。生命是短暂的,精力是有限的。把生命耗费在迷茫中,是最大的浪费。时间无声无息地溜走,不是只有苍老才能证明。如果找不到自己,在时间的磨砺中不能感悟生命的真实,那岁月只会给我们留下年龄和皱纹,并不能让一个人变得成熟。感叹之余,该做的总是来不及。时间又是相对的,既然无法把控外界,为何不对自己下手呢?珍惜点滴,用心做好每件事,不偏执于不可得之事,即便结果不尽人意,也大可无悔矣。生命的意义在于找到自我,实现自我,才能做到无我。到了无我的境界,时间便成了静止,无谓长短,刹那成就永恒。

承诺无用,唯有行动起来——不犹豫、不退却,坚持单纯的梦想,努力求索,精进不舍,无悔结果。

李雪(2013级在读教育学硕士):

老师常说,“教育者常常忙于教育别人,却忘了教育自己”。我一直以为这只是一句调侃的话,或是一个具有讽刺意味的玩笑。现在仔细一想,果然如此。“别人”和“自己”原本就是一对矛盾体,不然也不会与“成全”和“牺牲”产生任何瓜葛。

俗话说,“山不过来,我就过去”,生活中,我们始终是鲜活的生命个体,没有人布下天罗地网追捕我们,也没有人会用严刑拷打来逼我们招供,更没有人试图置我们于死地,我们之所以会战战兢兢,诚惶诚恐,实则我们内心不够强大,脚步不够坚定。

期待2015,所有经历过的,正在经历的,或者即将经历的,一切都能像狂风骤雨一般,历经一场,旧迹斑斑。

钟表确实可以回到起点,但却已不是昨天。

查文静(2014级在读博士研究生):

“吾日三省吾身”,按此推算,一年“省吾身”“一千次”也不为过。尤其新旧交接,日历从“1”开始翻过的瞬间,蓦然心惊,在自省或“被”自省的过程中,或多或少令人增添了一些“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的自勉心态。

眼见或者耳闻“新的一年重新开始”“抛弃过去不成熟自我”“一定要多读书”甚至“今年要减肥十斤”之类的愿望,总会令人振奋。各人怀揣不同愿望,但目的地不约而同:奔向更好的生活。然而,吾师告诫,须知收获必得耕耘,并且是“狠狠地”耕耘。然而,人性常常怠懒。多有人做着轻轻松松过舒服日子的迷梦,却少有人愿意勤勤恳恳为踏实日子而努力。尤其在教育学学科领域,勤勤恳恳做学问,过程总是漫长,显效通常遥远。“幸运”的是,科技大爆炸时代,我们都拥有机器猫的任意门,可以轻松通达学术的种种“捷径”。于是,东抄西扯“做”学问甚至通篇“引用”的情况甚嚣尘上。

时间审判着一切,虚无与浅薄无所遁形,存在与深刻不言自明。现在看起来“繁花似锦”的现象,终将成为过眼云烟。而人类文明史上那些先贤智者们,其灵魂思想穿越千年,依然给养着我们的心灵。孔子说“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在发愤的过程中,猛一回头两鬓已经染上风霜……不得不说,这是一种不易抵达的境界;而荒废到老,才猛然想要发愤,不过是一种被动的找补。应该选择什么,我们心中了然,但愿目下不再蒙尘,但愿不被自己阻挡住前行的脚步。

张志贤(2013级在读博士生):

生若随流恐被嘲。经董老演绎后的“失联”二字,有如千斤重捶,重撃在身,但可笑的就是我这种给自己借口的学生,可悲的也是我这种怠惰的弟子,正对应了老师所指——给自己的平庸找理由。字里行间的鞭策,真是亘古难寻的善诱策略,真是难为您了。

身处于世界知名德国最古老的大学广场中,听着诗人歌德当年的赞叹:“将心遗失在这里”,感受这里孕育出超出十位诺贝尔得奖主的灵气。台湾作家三毛说: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过眼烟云,不复记忆,其实它们仍潜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中。日本宫崎骏也说:做你没做过的事情叫成长,做你不愿意做的事情叫改变,做你不敢做的事情叫突破。

周宏(云南大学教师、2013届博士):

世界不是谁的,“现今”和“世道”却是着实“在”着的,无论是有幸遇上,还是遵循安排,必是要踏踏实实走过一遭,别无选择,也是最好的选择。比“失联”更糟糕的是传来噩耗。精神的不“失联”,有两种可能,要么已经成熟,要么停滞不再成长。

元旦的诗词欣赏 篇11

1 体育欣赏的认识过程

要欣赏某件事物, 首先都是人们的听觉系统与视觉系统受到反映, 然后传达给人们的感官系统, 继而推动人们大脑思维的运转。体育欣赏也不例外, 在最初的听觉与视觉的反映, 最终促使人们成为体育的欣赏者全心全意投入到体育运动之中, 从而使身心得到满足。我们可以将以下三个认识阶段进行体育欣赏分析。

1.1 感性认识阶段

欣赏者首先都要通过感官系统所获取的体育竞赛信息来引发大脑的思维活动, 继而再大脑的反映下自动挑选自己感兴趣的体育内容。例如在欣赏花样滑冰的时候, 有的观众喜欢安静优雅的音乐再伴随着运动员飘逸柔软的动作, 而有的观众则喜欢欢快有劲的音乐再配合柔中带刚的动作。音乐的动静、姿态的刚柔、速度的快慢等各种因素都会给欣赏者带来不同的心理感知。

1.2 理性认知阶段

一切体育运动都来自于生活, 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游戏与活动, 但是同时它又是高于生活的一种艺术形态。例如在巴西, 人们就将足球运动十分形象的称之为“足球芭蕾”。此称呼并不是简单的停留在字面上, 而是源于芭蕾舞中的许多动作与足球着实存在许多相似的地方。在1988年, 荷兰的著名足球运动员范·巴斯滕曾经与本国芭蕾舞蹈团的舞者们一共表演, 在仔细观看之下就会发现范·巴斯滕用于足球中的动作步伐, 其协调性及连贯性与芭蕾舞的优美如出一辙。不仅仅是足球包含了艺术成分, 花样游泳、花样滑冰、国际标准舞、艺术体操等体育运动都蕴含了丰富的艺术成分。这一系列体育运动不仅在动作上存在着难度, 同时还需要运动员能够灵活配合音乐来完成动作, 从而使整个姿态看起来更近完美, 最终给予观赏者美的感受。综上所诉, 体育欣赏不仅仅是竞技类体育在竞赛中获胜的优越感, 同时还是欣赏者的精神与体育运动产生共鸣, 使精神得到极大的满足感。

1.3 体育活动实践阶段

对体育赛事的欣赏可以使人们被之振奋人心的场面所打动。但是, 知识远远的观看并不如自己切身投入到运动之中来得更为刺激与真实。人们在体育欣赏的推动下通常都会激发自己主动投入到体育活动当中的兴趣, 从而尽情的享受运动为其带来的兴奋与快感。因此我们不难发现, 体育欣赏能够有效激发人们对体育运动的欲望。阿根廷著名足球运动员曾说过:“球赛、气氛、整个体育场就足以驱使我冲锋陷阵。”正是这种强大的享受感与参与感激励着人们在对体育欣赏过后便积极的投身于此项体育运动中。因此, 体育欣赏还能促使人们切身感受到体育的真实魅力。

2 体育欣赏的内容

在体育运动当中值得欣赏的内容是非常之多的, 下面就列举几项我们在体育欣赏中通常会注意欣赏的两项内容。

2.1 运动员综合水平的欣赏

在所有的体育竞赛中运动员的战术以及技术都是比赛的核心内容, 对欣赏者来说其也是体育欣赏的主要内容。运动员的精湛技术、缜密战术再配合强大的精神力量, 这一切才能够支撑着一名运动员在比赛中有着完整甚至是超水平的发挥。而运动员淋漓尽致的发挥也正是体育欣赏者的赏心悦目之处。如, 中国女排在世界排球史上的五连冠丰功伟绩正是排球女将和教练的共同努力、顽强拼搏、不畏艰难险阻的精神所创下的。这段佳话将激励着我国数亿人口, 在心中树立“女排精神”从而不具一切困难。

2.2 裁判员的判决水平欣赏

无论是何种比赛, 裁判能否公平裁决与比赛的结果有着直接影响, 与此同时还牵动和广大观众的欣赏情绪。尤其是在竞速等一系列快节奏比赛项目中, 裁判的判决水平更是受到严峻的考验。比如在篮球比赛中, 比赛场上较为嘈杂, 运动员动作快速且激烈在加上观众的数量多且反应激动, 这一系列因素都需要裁判能够冷静、灵活的应对, 精神时刻保持高度集中的状态。只有这样才能够维持好整场比赛的秩序, 将比赛顺利推向高潮, 同时也会助涨观众观看比赛的兴趣。因此, 裁判员的判决水平同观众的欣赏请与以及比赛连续性有着紧密的联系。

3 体育欣赏者的条件

3.1 具备一定的欣赏修养

正所谓:“外行看热闹, 外行看门道。”是否能真正欣赏一场比赛与欣赏者的感受深度及广度是息息相关的。例如在欣赏奥运会跳水比赛中郭晶晶的表现使, 外行者便只会关注郭晶晶在落水那一刻睡眠溅起的水花, 而内行者则会在慢镜头中从起跳那一刻起观察其每一个跳水动作以及她对节奏的把握。因此要想在欣赏比赛的过程中有着强烈的感受就需要从体育基础知识、生活经验、运动经验以及文化修养等方面来提升欣赏修养, 从而不仅能够在体育欣赏中看懂运动员比赛的精彩之处, 同时还能体会到体育所蕴含的社会文化与精神。

3.2 具备正确的体育观

在进行体育欣赏中务必要树立正确的体育观, 这样一来才能清晰的分辨出体育之中所存在的各种美好与丑恶。并且作为一名合格的欣赏者还应了解一定的体育比赛规则以及法律。对于体育比赛中的恶意伤人、辱骂裁判、买通裁判、踢假球、注射兴奋剂等恶劣现象, 欣赏者应该持有严厉的否定与批判态度。

3.3 具备积极的欣赏心境

欣赏效应与欣赏者的心境是分不开的, 心境对主体选择客体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影响, 与此同时还对欣赏感情的产生有着制约作用。当情绪消极的时候, 自然不会对比赛产生兴趣, 觉得该比赛无趣乏味。相反, 当一个人情绪高涨的时候则会愿意集中精神来欣赏比赛进而产生欣赏的兴趣。马克思曾经指出:“忧心忡忡的穷人, 甚至对最美丽的景色都无动于衷。”我们由此可以充分看出在欣赏过程中, 一个积极良好的心态是不可或缺的。

4 提高欣赏者素养的措施

综上所述, 让欣赏者在一场比赛中能够正确领略到欣赏价值所在, 需要培养欣赏者的体育欣赏素养。第一, 政府与媒体要加大支持力度。促进全民体育欣赏水平的提高离不开政府机构的大力支持, 尤其是国家体育总局、各地方体育局及体育协会。当然还需要各个媒体的在体育欣赏方面给予正确的导向;第二, 学校与社区也具有对人们进行体育教育的责任, 特别是学校, 更是应该从小培养学生的体育欣赏意识, 并促使小中大各个教学阶段形成一套系统的体育教育体系;第三, 政府机构也好, 学校社区也好, 都是一系列客观因素, 要具备良好的体育欣赏水平的关于在于自己。我们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主动投入到对体育的了解与学习当中。体育是百利而无一害, 当我们认识到体育的好处时, 久而久之便会对某项体育产生兴趣从而进一步加深了解, 使体育知识水平不断提高。长此以往必定有利于成为一名好的欣赏者, 且积极参与到体育运动之中, 从而切身体会到体育所带来的乐趣。

参考文献

[1]成月祥.论体育欣赏[J].宁夏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1, 23 (3) .

[2]王建军, 孙培全, 杜雨.浅析体育欣赏教学的意义[J].科技信息, 2010 (2) .

[3]黄盛.中学体育课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中学政治及其它各科教与学, 2008.

[4]李艳群, 吴键.普通初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M].体育与健康.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5.

上一篇:化学史话论文下一篇:哲理性议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