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六一儿童节观后感

2024-09-04

小学生六一儿童节观后感(共12篇)

小学生六一儿童节观后感 篇1

“***为小学生庆祝六一儿童节”观后感

东方一小

五二班

孙国清

今天上午,***来到了**小学为同学们庆祝六一儿童节,受到全校老师和同学的热烈欢迎。

首先,***为一年级的新同学佩戴红领巾,主持少先队员入队仪式,接下来他又来到了学生们参加社团活动的地方,那是一个古色古香的四合院,同学们热烈欢迎他的到来和参与,一年级的朗诵社团为***朗诵了《弟子规》,***夸小同学们朗诵的好;他继续参观了书法社团,那里书香四溢,***指出:“青少年是祖国的花朵,要把中华民族独有的特色文化传承下去”;同学们又带他参观了为贫困学生进行的义卖活动,***很有爱心,往捐款箱里投了十元钱买了三样小文具,捐家庭给贫困的学生,最后他在活动横幅上签上了自己的名字;义卖活动结束后他又随老师们欣赏了同学们布置的艺术长廊,艺术长廊里展示的都是同学们自己亲手完成的剪纸、摄影、绘画、手工制作、手抄报等等;***又组织全校师生举行了一场生动的演讲,演讲的主题是关爱祖国的花朵,他对全体老师提出各种问题,老师们都积极回答,他强调“孩子们是祖国的花朵,我们应该让他们快乐的学习,老师不得禁锢学生的自由,更不能殴打和蔑视学生,发生这样的事件其他老师要积极向上级汇报,我们要依靠法律来保护孩子,并追究老师的责任。”离开学校时,全体师生依依不舍地送别***,他不停地向同学们挥手致意离开了学校。

看完这段视频,我深受感动,他作为我们国家的元首,在日理万机地处理国家大事的同时,仍然不忘在六一儿童节来看望学生,关心祖国的下一代,我们作为祖国的接班人,一定要奋发图强,努力学习,争取以优异的成绩报效祖国,为国家的发展和繁荣做出自己的贡献。

小学生六一儿童节观后感 篇2

一、儿童诗歌, 价值情感的教学追求

1. 诗人与儿童——情感价值的高度体现

语文教材中, 安排了许多儿童诗歌。儿童诗大致分为古诗和现代诗歌。在古诗中, 诗人使用最能表达情感的简单字眼, 让学生在感悟时能够体会诗人的情感。例如, 《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在这首诗中, 学生很容易就能接受“更上一层楼”的含义。再如, 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千山寂寞, 一只飞鸟也看不到, 而在所有的小路上, 也看不到任何人影, 已浮现出一幅超乎寻常的凄冷情景, 这个时候只看到一个穿着簑衣、戴着斗笠的老翁, 孤零零地坐在一叶扁舟上, 静悄悄地垂钓着, 诗人笔下呈现出的意象, 带给人一阵阵悲凉萧瑟的震撼。诗境、诗趣的凝塑, 不是靠诗句巨细靡遗的铺陈, 而是靠“意象”将心灵中闪现的剎那间的真实感动, 像照相或绘画一样, 加以显现出来。诗中有了鲜活的意象, 欣赏起来, 就像面对一幅真实的景致, 令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在现代儿童诗中, 多以明快的节奏来歌颂、赞美美好的少年时光和生活。例如, 《水乡歌》, 诗歌的每一小节开头都采用问答的形式, 回环复沓, 琅琅上口;每一小节字数相等, 句句押韵, 富有鲜明的节奏感与和谐的韵律美;诗歌配有水乡的图片, 很容易帮助学生进入诗歌的境界。

2. 诗人的“儿童心理”

“剑外忽传收蓟北, 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 便下襄阳向洛阳。”杜甫是个气质悲壮的诗人, 他的诗通常运用沉抑凄缓的节奏, 可是这一首诗却完全相反, 字字透露出无限喜悦的畅快气氛, 当你念着“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的诗句时, 明快悦动的节奏会令你情不自禁的跟着杜甫喜狂起来, 这是一辈子穷途潦倒、流离失所的杜甫从没有见过的心情, 尤其是最后那两句诗“即从巴峡穿巫峡, 便下襄阳向洛阳”, 才从巴峡出发马上就“穿巫峡”“下襄阳”“向洛阳”了, 一气奔腾, 毫不停顿, 恍如直下的轻舟。诗中的“忽传”“初闻”“却看”“即从”“便下”等转折语, 贯串不辍, 使整首诗的节奏变得更轻快爽朗。诗的语言之所以比散文精炼, 质地比散文浓厚, 在于诗以简洁的语言, 就能含蓄而有效地表达诗人强烈、真挚的情感。这个效果的达成, 部分原因也是诗人基于节奏安排所致, 而诗人对诗中情境的感受, 必然也是从节奏兴起的。

儿童诗即是儿童欣赏的诗。《江南可采莲》是一首描写江南春天景致的汉代民歌:“江南可采莲, 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北。”江南本是一水乡泽国, 一到春天时节到处都是绿意盎然的莲池, 莲池里莲叶田田, 鱼儿无忧无虑地在莲叶下竞相悠游嬉戏。这首诗的气氛悠闲, 情境舒适, 意象生动活泼, 最能引起儿童的兴致, 勾起儿童的想象, 而且音韵优美, 节奏轻快, 是非常适合儿童欣赏的一首诗。作者当初并不一定是为儿童所写, 但是它的内容意境, 不但大人能欣赏, 儿童也能欣赏, 当然可以算做“儿童诗”了。

儿童诗诗人用一个个生动的事例告诉我们:写好儿童诗要拥有率真的儿童情感, 丰富的儿童式想象, 新颖而巧妙的构思, 天真而精粹的语言, 童稚而优美的意境, 这些便是儿童诗独特的诗韵所在。真纯的情感是儿童诗的灵魂, 作者在创作中大胆展开想象, 引导我们的孩子多欣赏童诗, 熟读童诗。诗人让孩子们学会发现诗, 学会表达诗。大千世界中的一草一木, 一山一水, 都是诗歌欢欣活跃的新生命。

二、摒弃一般, 重建儿童心理乐园

每一个孩子, 天然就是一首诗, 他们的一举一动, 无不洋溢着浓浓的诗意。在他们的眼里, 大树是年长的爷爷, 月亮是美丽的姐姐, 鱼儿是调皮的精灵;他们会同情整天呆在天上的太阳, 会担心小鱼夜里睡在哪里。儿童文学作家樊发稼说过, 诗歌, 和儿童有着一种天然的默契关系, 他们的想象方式、表达习惯和认知渠道, 都有着诗的品质。所以, 好的诗句可以成为儿童内心世界的容器, 成为儿童认知世界的道路。毫不夸张地说, 一首契合童心的好诗可以为一个人的一生抹上一种色彩, 烙上一个印记, 带来一种节奏。

1. 用音响唤起想象

音响包括拟音、朗读、乐曲的录音。指导学生阅读之前, 播放一段与所读童诗有关的音响, 可以把学生带入音响所描绘的情境中去, 容易使他们联想起自己的经历, 建立起关于所读童诗的具体形象。

2. 用图画唤起想象

图画是用线条、色彩描绘形象的, 是唤起儿童想象最直接的方式。图画中描绘的各种景象, 又能刺激儿童展开丰富的联想, 从而更好地理解儿童诗的意境。

3. 用表演唤起想象

在初读儿童诗之后, 指导学生用自己对童诗意境的理解, 按小组分角色登台表演, 看哪个小组、哪位同学朗颂表演得最出色。学生可以在这种活泼、有趣的表演中, 通过相互启发, 想象童诗的内容, 人物对话的感情、意思等。

4. 用故事唤起想象

在指导学生阅读之前, 教师先绘声绘色地说所读的童诗故事, 让学生一边听一边想象, 使他们比较顺利地进入童诗情境, 从而加深对童诗的理解。

三、仿写诗歌, 打磨童心韵律之美

儿童诗来源于生活, 是诗人对生活的感悟, 所以在仿写中, 主要是让学生写出他们对生活的所思所想。这样的模仿是带有借鉴性质的, 写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 对于小学生来说, 可就例句进行延续性仿写, 可就诗例进行整段仿写。

1. 品诗, 从儿童开始

教学《乡下孩子》一诗时, 不妨与学生交流一下, 你最羡慕乡下孩子怎样的生活?你就是乡下孩子, 你在平时的生活中还会做哪些有趣的事情?沟通过后, 请学生模仿句式:“曾是___”开头, 以“哦, 乡下孩子, 生在____, 长在____”结尾, 写出一篇属于他们自己的诗歌《乡下孩子新诗》。

孩子是天生的诗人, 孩子具有诗人的气质与情感。在大量读诗的基础上, 学生对诗已经有一种感觉了。然而, 要创作出一首好的儿童诗, 还要让学生真正学会欣赏儿童诗。对于小学生而言, 教师应该从童趣和意境这两方面去引导学生赏析儿童诗。

(1) 富有童趣。

童诗是来自于儿童笔下的诗, 比成人的诗更具有趣味性, 而且可以说是一种稚嫩而又傻里傻气的趣味。也就是说, 写出来的儿童诗要有点“傻”, 这样的诗才会更可爱。例如, 贺振婕的《医生》:蚊子医生/出门去打针/打了一枚针/怎么越打越糟啊/起了一个大包包/痒痒的/“啪”的一声/赶紧把这医生绳之以法。读了这首诗, 小作者创设了蚊子叮人的情境, 只可惜这可恶的“医生”被人消灭了。这首诗具有很强的趣味性, 不禁叫人扑嗤笑出声来, 儿童诗正是需要这种纯正的趣味。

(2) 诗源自于生活。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 要让学生把真实的感受通过形象含蓄地表现出来。尤其是低年级学生的儿童诗更应该如此, 以营造一种童稚而优美的意境为目标, 这样创作出来的儿童诗才能感动儿童, 受儿童的欢迎。例如, 笔者教学的《雨后》这首诗。

嫩绿的树梢闪着金光,

广场上成了一片海洋!

水里一群赤脚的孩子,

快乐得好像神仙一样。

小哥哥使劲地踩着水,

把水花儿溅起多高。

他喊:“妹, 小心, 滑!”

说着自己就滑了一跤!

他拍拍水淋淋的泥裤子,

嘴里说:“糟糕——糟糕!”

而他通红欢喜的脸上

却发射出兴奋和骄傲。

小妹妹撅着两条短粗的小辫,

紧紧跟在这泥裤子后面,

她咬着唇儿

提着裙儿

轻轻地小心地跑,

心里却希望自己

也摔这么痛快的一跤!

读一读这一首诗, 让你们体会到什么了啊?学生跃跃欲试, 都说自己在雨后有过这样的体会。班里的“小诗人”站起来说:读了这首诗, 让我体会到了我有过的快乐。把小妹妹那种想摔跤却又怕摔跤的心情写出来了, 我就是这样的心情。是啊!你看体会得多好啊!雨后的情境学生都不陌生, 很熟悉。

2. 写诗, 从身边点滴开始

儿童教学应该是一种进入儿童心灵深处的教学, 是一群稚嫩而又天真的人对世间万物做最纯真的发现与感悟。在一年的儿童诗教学中, 学生也写了不少的儿童诗, 尽管略显稚嫩, 但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儿童诗优美的语言也深深地走进了学生的心灵。

(1) 换个角度看世界。

俗话说得好: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这句诗带给笔者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也就是说同一个事物我们若能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 或许这个世界就会以新鲜、奇妙的姿态出现在你的眼前。例如, 《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一诗:我想变透明的雨滴/睡在一片绿叶上/我想变一条小鱼/游入清凌凌的小河/我想变一只蝴蝶/在花丛中穿梭/我想变一只蝈蝈/歌唱我们的生活/我想变眨眼的星星/我想变弯弯的新月/最后/我看见小小的荷塘/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荷叶像一柄大伞/静静地在荷塘举着/小鱼来了/在荷叶下嬉戏/雨点来了/在荷叶上唱歌。笔者觉得要想写好儿童诗, 选题角度要新颖, 要能引起读者思考, 能体现小作者内心深邃的情感, 这样就能创作出优秀的儿童诗。

(2) 用对话法去看人生。

教师在指导学生创作儿童诗时, 应该把世间万物看成是有生命的东西, 像对待朋友一样说说心里话, 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大自然的一切都能成为学生说话的对象。例如, 《问银河》:银河呀/在你清澈的河水里/有鱼儿和水草吗/有戏水的小朋友吗/银河呀/在你宽阔的河道里/有南来北往的客轮和伸着“大鼻子”的货轮吗?整首诗散发着浓厚的情感, 尤其是问句的使用似乎让我们看到了孩子们仰望星空引发的许多绮丽的遐想。

(3) 提炼“诗眼”。

教师常对学生说写作文要反映真实的事, 但往往学生写出来的作文缺乏情感, 显得枯燥乏味。儿童诗的创作要求内容个性化, 形式自由就能弥补其不足。不少的儿童诗往往因为有了一个“画龙点睛”的句子, 便使得儿童诗变得精彩, 我想, 这就是“诗眼”。例如, 贺炀炀的《星宝宝》:夜晚/星星宝宝认真听着/月亮姐姐讲/有趣的故事/白天/太阳公公出来了/怎么不见星星宝宝呢/哦/原来他早早地上学去了。在这首诗中, “原来他早早地上学去了”就是诗眼, 希望学生应该勤奋学习。

3. 在对比中生妙语

我们在创作儿童诗时, 可以用对比的方法去凸显生活, 这样的诗歌往往富有震撼力, 也易于引发读者思考。教学中, 笔者先让学生举出几组反义词, 根据举出的反义词去寻找生活中、大自然中截然不同的特点进行创作。例如, 黄伦辉创作的《白纸》:白纸/你显得多么平凡/雪白雪白的身躯/一点也不雍容华贵/但你又是那么伟大/一个个奇迹/尽在你身上展现。这首诗通过对比的形式把白纸的作用表现得淋漓尽致。

俗话说:教无定法。通过这一年的实践、摸索, 还参考了更多同行的教学经验, 笔者有理由相信, 只要教师做一个有心人, 携手共进, 引导点拨得法, 儿童诗一定能走向百花齐放的崭新局面。

参考文献

[1]夏登高.试论诗歌教学中的审美赏析[J].小学语文教学, 2006 (4) .

[2]倪文锦.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让小学生习作闪烁儿童个性 篇3

一、 给“情境”——以情激情

情境是写作素材之源,尤其是生活情境,教师应把学生带人社会,带人自然,从生活中选取某一典型场景,作为学生观察表达的客体,以激发学生表达欲望。如:站在风中、雨中、雾中、雪中、山中、花丛间、霞光里、大海边、夕阳下……写某一景致,引导学生触景生情;也可以通过阅读(或朗读)一些表现某一情感主题的文章,激发起学生的相同情感,产生情感共鸣,产生表达的愿望。如:通过指导学生阅读一些表现母爱、父爱的文章,如:《妈妈的爱有多少斤》《爱的盛宴》《生命中的伞》《一季风雨》激起学生对自己父母爱的涟漪,再让学生执笔写《我的妈妈》或《我的爸爸》这类作文,学生就迎刃而解了;通过讲述某一易激起学生表达和交流欲望的生活故事,把学生引入特定的生活情境,提供并启发相应的生活情境之中,感知它、理解它,并为之感动,丰富要表达的经验,激发起想表达的情感。如:让学生听完《感恩励志报告》后,再写读后感,学生自然就有感而发了。

二、 给“钥匙”——读中仿写

课本不仅是教的蓝本、读的范本,还是学生习作的样本。因此教师应充分挖掘课文中的习作资源,让学生从中获取自己个性的“钥匙”,从“读”的此岸到“写”的彼岸。而“模仿”是重要的习作方式,用文学作品中优美、生动的语言来改造、丰富小学生的语言,不仅符合习作规律,而且十分奏效。例如:“六年的小学生活就要结束了,二千多个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的一滴水,滴在小学生活的河流里……许多美丽的画面,美妙的声音都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印象模糊了,但唯有那堂口语交际课,令我不能忘却……(查紫琳同学的《难忘的一堂课》)”模仿课文《匆匆》多恰当啊!再如:“……曾老师在我幼小的心灵里播下了写作的种子”,这种子在我的心田里开出了缤纷的鲜花,结出了甜蜜的果实。”(邱丽娟同学的《一位难忘的老师》模仿课文《难忘的启蒙》写得多美呀!)

三、 给“灵性”——引导创新

创新思维必定是个性思維。在作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个性化思维,教师可以从培养学生想象、求异两方面入手,不断拓宽思路,增强创新意识,这样学生才能充满灵性,才能有真正的和有个性的自我。

1.“想象”——创新思考的翅膀

想象是在人脑中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创造新形象的过程,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通过形式多样的想象性作文,可以有效增强和丰富学生的想象力,进而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如学了《穷人》一课后,我让学生想想桑娜把邻居的两个孩子抱回来后,可能会发生哪些事情,要求以《桑娜抱回两孩子后》为题,再发挥想象力续写下来。班上有的同学写道:两个孩子长大后,明白了事情的真相,非常感激桑娜夫妇,发奋学习,使桑娜夫妇过上了好日子,有的学生写道:不久以后,桑娜夫妇发现了一处海底宝藏,从此过上了好日子……学生的想象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2.“求异”——创新思维的核心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在儿童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老师要引导学生从事物的不同角度,正反两方面进行审视,写出新颖独特的作文,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如:学了《凡卡》一文后,我用《凡卡终于回到爷爷身边》为题,让学生续写,不少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写凡卡回到乡下,在爷爷身边生活,很快乐、幸福。有个别学生却这样写:“凡卡到乡下后,日发略维夫老爷的管家像城里老板一样虐待他,增加了爷爷的忧伤,为了减轻爷爷精神上的痛苦,他只好又回到城里。”这样的故事,可谓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闪烁着创新的火花。

小学生六一儿童节观后感 篇4

每个人从一生下来到十二岁之间,是他的金色童年。当你还在童年时期的时候,会觉得童年十分漫长;当你过了童年时期的时候,你就会觉得童年十分短暂。当你长大成人的时候,来回忆自己的童年,会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

严格来说,我的童年还没有结束,因为我还没有过十二岁生日。可是,我觉得我的童年早在一个月前就结束了,因为:上了初中,玩的时间就少了,应该把心思放在学习上。因此,我认为:我虽然还没有过十二岁生日,但是,我的童年已经与我就此别过了。

现在想想童年的生活,会觉得:那个时候的生活多么快乐!

小的时候,老家是我认为非常快乐的地方因为,那里是农村,有广阔的天地,不像城市一样,只有高楼。老家是一个院子,院子里种了许多种植物,什么枣树啊、杏树啊、无花果树啊、香椿树啊、花椒树啊、石榴树等等,有好多种类,还有菊花、葱、辣椒、番茄,还有一种不知名的草,是家里专门种的,奶奶说,那是治蚊子叮咬的。家里还养了一只母猫,它至今已经生了不少次小猫了,每次都能生四五只,几个月前,它又生了一次,那一次居然生了六只小猫,每一次等小猫长大了,奶奶都会把小猫给别人,因为养那么多猫没有用。

在老家了,虽然没有什么熟人陪我玩,但是,我的玩耍“项目”可是不少。我喜欢在家里拿大剪刀,剪树叶玩,我觉得那样特别好玩,“咔嚓……咔嚓……”,伴随着声响,树叶飘落一地,好美的一道风景啊!我还喜欢逗家里的猫玩,尽管那只母猫的警觉性很高,一见到我就跑,但后来不知道怎么了,它对我的警觉变低了,于是,每一次想逗猫时,我就会慢慢地靠近它,然后轻轻地抚摸它,如果走得太快,他会迅速逃开的,那只猫长得很大,体重也不轻哩,我经常把它抱起来,但爷爷奶奶很反对,因为,它的身上有跳蚤,爷爷奶奶怕跳蚤咬我。我的游玩“项目”还很多,就不一一说了。

我的童年快乐无比,这会成为我一生的美好回忆。

广东少儿六一晚会我·就是未来观后感心得体会

“六一”国际儿童节是海内外大小朋友共同参与、共同分享、共同欢乐、共同融入的美好节日,“六一”晚会将通过推出创意短视频、H5、趣味长图等不同类型的丰富融媒体创意产品,并联手抖音、今日头条等新媒体平台,打造载体多样、渠道丰富、覆盖广泛的移动传播矩阵。带领海内外用户唤醒儿时记忆,追忆自己的童年,以温馨、走心的融媒体活动与产品设计吸引用户,掀起全民“儿童节”热潮,奉献一台“大小朋友齐欢聚,全民一起过六一”的欢乐盛宴。

“童声飘过70年”视频征集活动邀请用户上传童年最难忘的歌曲,讲述童年故事;“童年照相馆”老照片征集活动面向全网用户征集童年老照片,记录时代变迁。通过网络征集的照片,将在晚会中予以展示、进行互动。

系列短视频“童年那些事儿”围绕有关童年的话题海采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同年代出生的人,以趣味性、年代感强的内容引发共鸣、形成热议话题,打造“全民过儿童节”的社会氛围,折射出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发展变化。短视频“我们都有一颗童心”采访各行各业不同年龄从业者,讲述亲身经历的最具童心的事情,配以动画等童趣化包装,倡导“每个人都应葆有一颗年轻的心”,传递积极向上的正能量。短视频“叮!这是你的六一儿童节礼物,请查收!”邀请各行各业的社会名人为孩子们送出节日寄语,体现全社会关爱儿童成长的温暖氛围。此外,少儿频道主持人发起的手势舞、晚会台前幕后探秘、“最熟悉的童年声音”H5等丰富活动,从不同角度吸引用户参与,提升影响力。

“六一”国际儿童节当天,少儿频道还将在早、中、晚3个时段推出《今天我过节》特别节目。少儿频道的主持人特意在“六一”前夕来到江苏常州东方盐湖城、天津国家海洋博物馆、内蒙古鄂尔多斯草原、四川木里俄亚纳西族乡小学、云南西双版纳基诺小学、北京延庆世园会,与当地小朋友一起欢度节日。《新闻袋袋裤》主持人杜悦将在演播室中连线身处6地的外景主持人金豆、芝麻、哆来咪、小时、阳光、陈怡和赵一天,以时空连线的方式呈现各地孩子们既快乐、又有意义的节日活动,并在每个时段通过“海采”展现全国少年儿童快乐过“六一”的欢乐场景和美好心愿,同时营造节日氛围,为晚会预热。

我的未来不是梦

作者:东莞初中 七一 班季彩凤

选择人生时,我就选择了一段轰轰烈烈的人生。我知道要用梦来支撑。我总说面向太阳就有希望,勇敢成长是一种锋芒。梦想是最好的信仰,指引我向前不会彷徨。

没有星星的夜晚月亮是最亮的,没有月亮的夜晚星星是最亮的。我们不可能成为月亮,但我们一样可以做一颗星星,在自己的天空中永远的闪烁着自己最夺目的光彩。也许,我们的梦早已变成一颗星星。每个少年心里都有一个瑰丽的梦,人生没有一帆风顺的,这个梦更需要我们去奋斗、努力。

人生如航海,梦就是海岸,人就是一夜风帆,只有经过波涛汹涌的海浪,才能到达梦的彼岸。人生如跑道,梦就是终点,人就是参赛者,只有经过刻苦的锻炼,才能到达梦的终点。梦,小时候就如一颗种子一样永远埋在了我的心底,它注定要开花结果。梦,似乎是一座不可攀岩的高峰,可望不可即。当我觉得它就在我身边时,又觉得它离得我好远,好远。宇宙中有一种伟大的定律,叫做付出定律。梦,就是这样,只有你真心真意的为它付出,它才会真实的回报你。

我渴望成为一朵云,漂浮在空中;我渴望成为一滴水,滋养着万物;我渴望成为沙漠里的一片绿洲,让劳累的人们看到希望;我渴望成为一把伞,为别人遮雨;我渴望„„

未来还是一个未知数,为我们未来的梦打造一个更好的明天,为

我们的明天开通通向成功的大门。我们经常说:我们是九零后!九零后,就要拿出自己的风采,为我们的未来喝彩,鼓劲,加油!

驻足今天,回首明天,展望未来。

小学生六一儿童节观后感 篇5

最近,读了《小学美育化教学与儿童创造性发展研究》,受益很多。书中提到,在素质教育观念的引领下,美育逐渐找到了自己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明确了服务于学生全面素质提高的方向。但是美育的边缘化地位还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本文就四个长期无法解决的问题为切口进行了剖析,令我更深刻地认识到了美育在小学艺术学科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引导美术这个单项学科的教育教学的深入开展,从中获得启发。针对自己教了多年美术,结合读书心得,简要谈谈以下感受:的确,艺术学科应该从艺术与生活,艺术与情感,艺术与文化,艺术与学科等不同领域来培养学生对于艺术的审美态度和对人生的审美态度。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认识到,在小学进行的艺术教育知识一种国民艺术教育,我们的教育对象中大部分人目前不可能将主要尽力放在学习艺术上,将来也不一定一艺术专业作为自己的终身职业。我们对于学生实施的不应该是专业艺术教育,而应该是生活艺术教育。我们所选择的教学内容应该是对学生未来生活有帮助的,有利于他们身心发展的。

学习了本书,体会到美育化教学在小学学科中实施的具体策略可以概括为以下五点:

1、创设愉悦的学习情境;

2、建立适合于学科教育的、和谐的课堂组织形式;

3、保障探究式活动的自主性;

4、引发体验学习过程;

5、搭建审美创造与科学创造的桥梁。对于小学生来说,不是要他们能发明创造出什么东西来,重要的是要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提出新的思路、独特的想法、让他们经历一个发现新事物的过程。

线下六一儿童节的观后感 篇6

看完一部影视作品以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吧,这时候,最关键的观后感怎么能落下!到底应如何写观后感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线下六一儿童节的观后感(精选8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线下六一儿童节的观后感1

每次的儿童节,我看到小朋友们都是那样快乐,高兴。在幼儿园对我的孩子是最后一次登演出了,她很早就起了床,说:妈妈,今天是我们的节日,我的早早去幼儿园,我还要表演节目呢?看到孩子那高兴劲,自已也好象回到了童年。

走进幼儿园,就感到一种喜洋洋的景象,小朋友们座在小椅子上,唱着儿歌、背着古诗,我感受到幼儿园是对孩子启蒙教育的重要起点,它对孩子以后的成长有了很好的帮助。

节目开始,看到小朋友们一个个的在表演自己拿手的节目,家长们也不停的鼓掌,我的孩子还跳了一曲热情奔放的拉丁舞,跳的是那样认真,那样的高兴,教室里响起了阵阵撑声,这和大六班的三位老师的精心指导是分不开的。

对赵静远来说,在附小幼儿园学习、生活的日子里,在老师的精心培养下,看到远远一天天茁壮成长,学习有了很大进步,帮助她克服了很多困难,体会到了老师的辛苦、老师对孩子们的爱护。

马上就要上小学了,通过幼儿园的启蒙教育,对远远上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再次感谢大六班的阎老师、张老师、贾老师,相信孩子们不会忘记你们的培养。

我把这次表演的节目都录了下来,平时拿出来给他看看,这将是孩子们人生中最宝贵的经历。

线下六一儿童节的观后感2

当初夏的第一缕阳光映射我们喜悦的面庞,当朵朵绚烂娇艳的花儿竟相开放的时候,孩子们迎来了自己的节日――六一国际儿童节!5月28日上午,全体师生和家长们欢聚一堂观看孩子们的精彩演出。

这一天,我们都兴高采烈,那一张张笑脸,一阵阵歌声,都充满了幸福和快乐。特别是看到舞台上的孩子们个个都像精灵一般,真的好美。孩子们的演出投入,富有感情。场下的家长们一直激动地鼓掌。这掌声不光是给孩子们的,同时也是献给辛勤的老师们的,我很感谢,感谢老师们的用心良苦,让我们这些生长的小花朵,去体会感恩,懂得感恩。这一次的演出非常精彩。谢谢各位老师与园领导的精心准备,还有小朋友们的精彩呈现非常棒,令人难忘。把欢乐带给幼儿,这本身就是爱心的升华,是教育的成功。且不说孩子们稚嫩的表演是笑料百出或者是完美无瑕,每一次呈现都是孩子带给我们家长的最大惊喜。我们总是会通过一次次幼儿园的活动发现,原来自己的孩子这么能干,会那么多我们不知道的东西,能够在万众瞩目之下泰然得唱出属于他们自己的歌谣,展现出最动人的舞姿,即使我们自己亲自上场,都不敢保证做的比他们更好。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台精彩的演出,也是幼儿园全体老师精心准备与小朋友们一起辛苦排练交出的`完美答卷。通过演出也让我们家长积极配合参与了这次节目,与自己的孩子进行了一次良好的互动。这次演出的成功,是老师,孩子,家长共同努力的结晶,也是幼儿成长过程的一次甜美回忆。

线下六一儿童节的观后感3

六一儿童节快到了,学校专门给我们举办了丰富的文艺盛宴,举办了盛大的六一演出。对于这场演出,每个班的学生都尽了最大努力展示自己的艺术才华。这就像八仙横渡大海,展示他们的神奇力量。

每个班的节目都非常丰富多彩,包罗万象。其中一年级小朋友表演的《瑞安童谣》和合唱《肖春》至今仍让我们喜欢。《瑞安童谣》朗朗上口又耳熟能详的方言,似乎把我们带回了童年;肖春的诗意似乎把我们带回了唐代大诗人李白的时代,并使我们长期沉醉其中。

在我们三年级的表演中,我最喜欢的是BIGBO和爵士芭蕾。英文歌《BIGBO》不仅好听,还有一只可爱的狗狗在里面配音,是我们班李叶同学弹的。他的小狗角色为歌曲增添了不少亮点;“爵士芭蕾”是一种舞蹈表演。当女孩们穿着惊艳的黑色衣服时,她们很酷地出现,吸引了观众的掌声。而他们的舞蹈独树一帜,独树一帜,赢得了大家的掌声。

这一次的六一艺术表演真的很精彩,也为我们的节日带来了完整的结束,也为我们童年的记忆增添了灿烂的色彩。

线下六一儿童节的观后感4

今天,我观看了我们学校的“庆六一文艺汇演”,这次汇演的节目丰富多彩,节目形式都以诚信为主,个个都很新颖,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第一个节目———唱《诚信之歌》,《诚信之歌》是我们学校的校歌,它充分体现了油田十中的诚信风貌。它的每一句话都包涵着诚信的点点滴滴,教育我们要讲诚信,要以诚信为本。

每二个节目是我们三年级表演的快板————《夸夸咱们的好学校》,节目以快板的形式抒发了学校一年来以诚信教育为特色的校园变化。“走进十中大校园,优美环境映眼帘,国学经典上围墙,我们牢牢记心间。诚信标语墙上挂,主题突出有新意。你我行走在校园,面带微笑把头点,你好、谢谢、对不起,礼貌用语挂嘴边,见面互相致问候,文明修养不一般。”每次当我表演时说着这些振奋人心的话语,我的激情油然而生。正如快板词中说得一样,油田十中正以它全新的诚信风貌,迎接时代的挑战。

记得还有一个二年级表演的节目《东郭先生和狼》,这个故事深刻地告诉我们,虽然人要讲诚信,但是对于像狼这样非常不讲诚信的人,永远不要相信他。

这次六一的节目让我享受到了欢乐,也让我体会到了做人最基本的品质—————诚信。让诚信之花在我们的心中永远绽放,让诚信之树在油田十中开花结果。

线下六一儿童节的观后感5

在这个穿着绿装的初夏,又一个国际“六一”儿童节,满怀热情地向我们走来。今年的“六一”与往常的格外不同,这次的“六一”儿童节晚会,是我们拉小集团下的几所小学一起合办,同时还邀请了家长和我们一起参加,真可谓声势浩大。

晚上我和妈妈早早地来到了汇文校区,只见校区里张灯结彩,处处洋溢着喜气洋洋的节日气氛,我们全校五千多名学生和家长,穿着崭新的拉小文化衫,聚集在操场上,共庆“六一”国际儿童节,整个操场上早已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

晚会开始了,我们都非常激动,期待着一个又一个节目,同学们手中拿着“小手掌”“荧光棒”“充气球”等,和台上的演员们互动着。这时台上的演员正在表演《我是一个兵》,他们步伐整齐端正,表情严肃,一看就知道是训练有素的演员,同时可以看到他们的背后下了多少功夫,吃了多少苦,才表现的这么好。接下来是诗歌朗诵的同学表演,这些同学读的诗抑扬顿挫,或高或低,用激情的音符,博得台下阵阵的掌声。其他的演员也互不相让,表演的一个比一个好,台下的掌声也越来越热烈。“哇”!下一个节目是《传递火炬》,只见四名少先队员,昂首挺胸站在四个点上,由革命前辈老爷爷把第一个火炬点燃后,火炬手跑步传递给下一个点燃。这星星之火燃起来了,映红了我们的脸庞和胸前的红领巾,透过这火炬,我仿佛看到了未来与希望,耳边同时也响起了我们少先队员的队歌,就像歌中唱的那样,“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继承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爱祖国,爱人民......”

到了最后我们又放起了焰火,先是天空中出现了一个个大的球形焰火,然后又变成无数个漂亮的小球,同时还发出“嘶嘶”的声音,像流星,带着我们的心愿,满天飞。有的焰火像贝壳,有的像圆,有的像珊瑚......哇!真是一个“火树银花不夜天”啊!这是一个难忘的节日。

看到如此美好的情景,我想应该好好地珍惜现在,努力学习,长大了做好共产主义接班人,把我们的祖国建设的更加美丽和富强。

线下六一儿童节的观后感6

一年一度的六一儿童节是孩子们最重要的节日之一,也是孩子们最高兴的一天。那一天我带着儿子早早的来到班上,由老师给他化妆。帮他准备好等下演出要用的衣服。

9:20分我们准时来到保育院的表演大厅,在那里已经坐满了前来表演的孩子们和他们的家长。9:30分表演准时开始了,我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表演的主持人竟然也是由孩子们来担任,第一个节目也是由保育院艺术团的孩子们表演,表演的十分精彩,这说明我们保育院从小就从个个方面来培养我们的孩子。我儿子班级的节目在第二个是展示“每班一品”儿子班上展示画画,想到儿子身上马甲上的花是他自己一笔一画的画出来的,虽然看上不不太好看,但是也是他用了两个晚上的时间完成的,我心里十分的高兴。第三个节目是老师艺术团的表演,看到老师们一个个多才多艺,我们做家长的心里有说不出的滋味。

有这样培养孩子各方面才能的保育院和这么多多才多艺的老师,我们做家长的把孩子交给你们,我们放心。在这里我衷心的感谢老师们对我孩子的培养和教育,在此说一声“老师!你们辛苦了!”

线下六一儿童节的观后感7

星期五上午,我参加了宝鑫小学开展的庆“六一”文艺演出,上百个小演员们一个个精神饱满,英姿飒爽,准备在这个好节日里展现出最好的一面。

在我们班级演得《最炫民族风》、《āáǎà》当中,《最炫民族风》唱起来很有民族的风味,就像感觉在田野里奔跑似的,好刺激;《āáǎà》跳起来更是活泼有趣,是一群从山里出来的小娃娃,接着,有一所学校拍了一名优异的小学生前去教书,让那些孩子们学会只是,又让他们过上幸福的生活。

其他班级表演的节目也很精彩,有女生演唱歌曲,那天籁之音让人大笑不止,黑白有五年级大孩子们表演的小品,让人大笑不止,看的出老师们可下了不少的功夫。

本次活动看出了老师们付出了很多的精力和体力,不仅整齐,还要美观,老师们嗓子都哑了,我们快乐的背后一直有老师的心血和汗水,老师我想对您说:“老师,您辛苦了!”

线下六一儿童节的观后感8

期盼已久的六一儿童节终于悄然而来了。为了庆祝这个快乐的节日,学校为我们准备了精彩的文艺节目。

帷幕渐渐拉开了,同学们都屏住了呼吸,准备观看丰富多彩的节目。在高高的舞台上,有的班级表演舞蹈,有的班级表演唱歌,还有的班级表演小品……但是台下的同学似乎都不感兴趣,原本安静的同学们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开始你一言我一语地说起了话,有的甚至还互相打闹。我被他们发出的声音搅了兴致,用手捂住耳朵东张西望。就在这时,说说笑笑的声音戛然而止。我不由得把目光转到舞台上。是什么节目让同学们的说话声突然停止了呢?原来新的节目已经开始了,这个节目就是二年级三班的《凳凳龙》。表演节目的同学着装统一,穿的都是既美观又整齐的黄色服装,看着赏心悦目。每个人都提着一条精致古典的枣红色的长方形坐凳,在台上布置起来。呵,表演舞蹈还需要用道具?这样的舞蹈让人们耳目一新。怪不得能抓住同学们的眼球呢。大家都聚精会神地观看这个与众不同的舞蹈,生怕漏掉一个精彩的环节。瞧,他们就像一个个活泼的小精灵,动作优美地跳着欢快的舞蹈,迈着复杂而又不混乱的舞步,让人情不自禁地暗暗称赞。舞蹈虽然难度较高,但是他们却能够表演得如此生动有趣,非常出色。在后面的几个高娜度动作中,他们依然做得很到位,真是不容易。表演就要结束了,我不禁思考起来:这个节目演得那么好,应该经过多少次的排练呀?

儿童文学与小学生语文素养提高 篇7

一、对儿童文学的认识

儿童文学, 顾名思义, 就是关于儿童的文学, 是专门写给儿童看、为儿童服务的文学。实际上, 到目前为止, 儿童文学的概念还是一个模糊集。儿童文学历史悠久, 其概念的提出也是从17世纪一直发展到现在。我国的儿童文学理论界根据不同的出发点对儿童文学提出过不同的概念说。例如:“儿童文学是以儿童为本位的文学”、“儿童文学是写儿童的文学”、“儿童文学是娱乐儿童的文学”、“儿童文学是无意思之意思的文学”、“儿童文学是专为儿童创作的文学作品”、“儿童文学是教育儿童的文学”、“儿童文学是专为儿童创造并适合他们阅读的、具有独特艺术性和丰富价值的各类文学作品的总称”。诸如此类的儿童文学概念仍在演绎着, 不断出现新的概念。其实, 他们的概念无所谓谁的完全正确或是完全错误, 只是由于他们的侧重面有所偏颇, 导致表述不大相同而已。

二、小学生语文素养

小学生是什么?小学生是儿童, 小学生是母亲的寄托, 小学生是老师的期望, 小学生是祖国的花朵, 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 是祖国的希望!小学生集所有爱与期待于一身, 他们将承担建设祖国的重任。因此, 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是非常重要的, 而关注小学生的成长是每个国家的重大任务。小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教育, 因为教育是小学生健康成长的最好营养品, 是塑造人格、造就人才的最有用武器。在我国小学教育中, 语文是一门必修课程, 为什么小学生必须要学习语文呢?这就涉及到语文学习的重要性的问题。

三、儿童文学对小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性

“新课改”的《语文课程标准》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方面出发对小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出了全方位的要求, 儿童文学教育与新课改提出的这三个方面是高度一致的。儿童文学教育通过作品阅读来增长小学生的语文知识、社会知识、科学知识, 更重要的是, 儿童文学通过奇幻的艺术境界直接促进了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同时, 儿童文学通过生动曲折的故事和栩栩如生的形象塑造, 把抽象的道德教育寓教于乐, 让儿童在阅读快乐中接受了预设的道德观和价值观, 这种功能是任何的学科教育都难以比拟的。

1、儿童文学有利于小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培养 (1) 增强语文课程资源的趣味性

以前, 儿童文学主要是作为学生课外阅读的重要读物。而现在, 它已经大量进入了语文教材, 成为语文课程的重要资源。儿童文学作品中的所有体裁样式,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都有体现。

(2) 加强小学生阅读的欲望

儿童文学作品尤其是童话和儿童故事, 其情节曲折离奇, 且常常设有悬念, 这些最利于小学生产生疑问、形成问题。问题产生了, 他们自然地希望尽快解决问题。为了快点找到答案他们就会狼吞虎咽般阅读下去, 这就是刺激了其阅读的欲望。

(3) 加深小学生语文素养情感

强烈的语文情感是激发小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一个重要途径。而儿童文学对小学生语文素养情感的培养非常有利。

(4) 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强调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俗话说, “强扭的瓜不甜”, 学习也一样, 如果学生学习不主动, 总是要人催促、监督或逼迫, 那么学习效率就会很差, 也不会真正学到东西。

2、儿童文学有利于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目前, “语文素养”已经成为新课标中的一个核心概念,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成了语文课程的根本目标, 也是语文新课改的最终意旨。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首先必须先理解什么是语文素养。

(1) 促进小学生快速有效识字

识字是阅读、写作的基础, 是学习语文的关键性起步。因此, 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为了培养小学生有效识字, 教育者们不断地探究新的识字教学方法。目前, 利用儿童文学进行识字是一种常用有效的识字方法。因为小学低年级的儿童文学作品往往以浅近的儿歌、童谣、童话、寓言、故事为主, 并且配以形象的图画, 这些都有利于小学生学习生字。

(2) 提高小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儿童文学的语言风格多种多样, 有的简单通俗, 有的诙谐幽默, 有的调子轻快, 有的悲戚伤感等等。例如, 儿歌富有节奏感且口语化, 寓言简洁明快幽默风趣, 诗歌富有韵律……小学生通过阅读, 从作品中体会语言的美, 很自然地在语言方面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这就为小学生的口语表达积累了词语基础。

(3) 提高小学生写作水平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杜甫有诗云:“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大量的儿童文学阅读对小学生写作文也产生很大的影响, 具体体现在内容和形式上。在内容上, 它丰富了小学生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积累, 为作文提供更多的生活素材。众所周知, 生活是作文的源头活水, 而小学生的生活面比较狭窄, 没有较丰富的人生阅历和情感体验, 对周围世界的认识能力有限。

(4) 利于小学生思维培养

儿童文学有利于思维的培养。小学生的思维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 正处于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阶段。小学生的思维缺乏自觉性, 灵活性, 在获得概念方面比较困难, 抽象思维能力相对薄弱。教师在教授儿童文学时通过设计不同的问题可以锻炼儿童多方面的思维能力。

(5) 利于小学生语感的培养

何谓“语感”?教学论认为:语感是在长期的规范的语言运用和语音训练中养成的一种带有浓重经验色彩的、比较直接迅速地感悟领会语言文字的能力。简单而言, 语感是语言的一种直觉能力, 是对语音、语义、语法、语境等的灵敏度, 这种灵敏度越高, 代表其语感越好, 对语言文字认知能力强, 即对语文的领悟能力也强。儿童文学十分有利于小学生语感的培养, 作为教育者应该懂得儿童文学, 更应该从低年级就开始引导小学生阅读儿童文学。

有位学者曾说, “没有教师的生命质量的提升, 就很难有高的教育质量;没有教师精神的解放, 就很难有学生精神的解放;没有教师的主动发展, 就很难有学生的主动发展;没有教师的教育创造, 就很难有学生的创造精神。”因此, 现代教育若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就必须先提高老师的素养, 以便更好地引导学生教育学生。作为小学语文老师, 必须努力提升自己的儿童文学素养以适应时代教育发展的需要。小学语文老师既要改变观念, 阅读大量儿童文学作品, 又要不断的研究儿童文学以及研究儿童文学的教学方法。只有这样, 教师才能更好地利用儿童文学对小学生语文的重要性进行有效的教学。

摘要:新课程标准出台后, 儿童文学与基础语文教育的联系更加紧密了。本文通过对儿童文学的认识和对小学生语文素养的一些状况的了解, 探讨了儿童文学对小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性以及有效的儿童阅读指导方法, 以便迅速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的质量, 提高小学生的语文水平。

关键词:儿童文学,小学生语文素养,重要性,阅读指导

参考文献

[1]马燕.利用儿童文学的特征进行探究式教学[J].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 (16) :83-85.

如何指导小学生画好儿童画 篇8

一、要让学生敢画

在知道孩子们画画的过程中在进行儿童画创作时,我们经常会遇到孩子们这样的提问:松树怎么画?小鸟怎么画?房子怎么画?面对孩子这样的提问开始我很无奈,后来我发现在孩子画画的过程中我总是以成人的眼光来要求他们,孩子们的绘画水平很难达到成人的标准,这样会打击孩子的自信心和绘画热情,针对这一问题,我及时更正了做法,在指导孩子们画画的过程中多鼓励那些敢于表达敢于创作的学生,及时发现他们作品的闪光点和独到之处,时间久了,孩子们敢画了,而且更加学会了用绘画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

二、启发想象、激发兴趣

学会联想:孩子们小时候都是儿歌或者故事伴随下长大的,这些熟悉的故事或者儿歌深入他们的内心,孩子们深爱着故事里的人物和形象,在教学中运用故事启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孩子展开联想更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创作热情。

学会畅想:我经常组织学生做一些小练习,比如根据已有事物进行添画或者把很多事物进行重组的拼贴画练习,这样能在练习的过程中训练孩子的想象力和发现事物之间联系的能力。

学会猜想:学生是成长的人,他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有一个过程。审视小学生美术作品的创作行为,我们不难发现,小学生在作画时基本上是画自己的所想,而不是画自己的所见;是绘画的天赋支配着他们,而不是他们支配着天赋。教师在对学生的美术作品进行评价时,如果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仍以成年人的思维,用预想的、应该是什么样子的想法去进行比较,那是没有效果和好处的。每一个学生都有独特的创造力,如果有学生在给你看他的画时,你必须重视和尊重他自己的观点,当学生向教师展示他自己的独特创意时,希望得到的是教师的肯定,而我们通常是按自己的标准来评价,学生想的可能和我们想的完全不同,教师要做到允许并鼓励孩子们不受约束的猜想。

三、让学生多写生

有人认为写生是大孩子才要做的专业训练,其实不然,我觉得孩子们多画写生对于他们的创作是很有帮助的,要让学生平时多观察周围的事物,这样,画起来才有内容,才有兴趣。孩子们在写生的过程中培养了观察事物并储存事物形象的能力,这样在他们创作的过程中才能做到言之有物、得心应手,但是面对小学生的写生我们更不能按成人的写生作业来要求,孩子的写生作业重在线条的练习和对事物形象的理解,重在训练他们观察事物、理解事物、表达事物的能力。当学生画得进入兴趣之中时,只要他们画自己的故事,就不要轻易地否定。有时他们画起来随意、涂抹,特别像抽象派的画,但是画起来却津津有味,有时还伴随着自言自语,甚至唱起来、笑起来,这正是他们画得得意之时。

四、教师辅导,帮助学生解决困难

平时教学过程中经常会有的学生作品不完整或者构图不饱满,这个时候教师的指导就显得尤为重要,往往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如在画人物《我的妈妈》时,有的同学画的只是把人物画好了,没有背景,甚至没有动态,如果把画面人物设计一定得动态,再配以适当的背景,那么我的妈妈这个人物形象就更加生动鲜活了。还有《刷牙》一画,牙刷没有刷到牙上,刷在嘴唇上,这些很细致的点化确实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辅导时要让学生树立三维空间的立体概念。画面上的遮挡是学生视觉上二维空间向三维空间的过渡,是一个难点。在小学阶段孩子在画面中这种关系的表达是通过遮挡关系来体现的。因此,我们要抓住“遮挡”这个问题,让学生感到它能使画面产生前后层次、空间上的变化。

五、多欣赏,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我们都知道想画好画首先得提高审美能力,有正确的审美取向,而这些能力的培养多来源于欣赏。平时的教学中我很注重这方面的内容,经常和孩子们欣赏大师的作品,跟他们讲作品的创作背景和画家们的绘画故事,让孩子们从中学习绘画技法,并学习大师们刻苦的专业精神,激发孩子们的上进心。与大师的交流让孩子们目光更高远,其实孩子们之间也能做彼此的老师,每次创作结束,我就会让每个同学拿着自己的作品到讲台上进行展示,这个时候也是同学们最高兴和自豪的时候。我特意地让学生们互赏、互评,让他们热烈地展开讨论,比较作品的好坏。最后,我会选择有创意、有特点的作业着重进行讲评,从而也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六一儿童节目观后感家长篇 篇9

“六一国际儿童节”,又称儿童节,它是保障世界各国儿童的生存权,保健权合受教育权,改善儿童的生活,反对虐杀儿童和毒害儿童而确立的节日。

我们学校为了庆祝六一,设定了3天,作为文化周。

6月1日下午,2点学校要在校园内进行跳蚤小市场,正式开始了。同学们纷纷把准备买的物品拿了出来,摆好后,就开始大声喊叫:“快来看,快来买,走过路过,别错过,”大家卖得热火朝天,时间渐渐地到了,跳蚤小市场停止了。大家还是有些恋恋不舍。

6月2日上午,举行文化周了。同学们按顺序一个个下楼,“第八届文化周正式开始。”校长庄严地说。还有许多贵宾来到了我们学校,各分校演出了他们的精彩节目,杨家分校三年级,四年级吟诵经典《少年中国说》、《出师表》把我们带回古代,效仿古人,传承经典。船房分校带来合唱《闪闪的红星》《长城谣》又让我接受了抗战的洗礼,更加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福海新河学校分别带来舞蹈《活力贝贝》《校园牛仔》的,让我们感受到了少年儿童在祖**亲怀抱里的勃勃生机。。

6月3日下午,学校进行美食节。同学们把准备好的食材放在桌子上,准备开始做了。我们组决定做一个草莓蛋糕。先把事先做好的蛋糕仔仔细细地在上面摸上一层草莓酱,再把火龙果切成小片状,贴再蛋糕上面当作花边,中间放上一颗杨梅和几片菠萝,这样就大功告成了。我们把做好的蛋糕抬了出去,给评委品尝,我们只顾做,发现我们做的蛋糕与蛋糕店里的没什么两样。评委尝后竖起了大拇指。卢卓莹同学把蛋糕教师,与同学们共同分享了我们劳动的成果。

这次“六一”节我们不仅让玩得很开心,而且培养了我们动收能力,而且让我明白了团结互助才E把事情做好的道理。

做为河南宏力学校幼儿园的一名家长,6月1日,我们有幸观看了“宏力儿童,与众不同”的演出,

演出前的准备——儿子很认真

演出前,老师就为儿子“量身打造”了造型。告诉家长要在家里督促孩子经常地练习,保证演出成功。也许有人会认为,老师的这些行为有点匪夷所思,开始我也这么认为。然而,在看过演出之后,我的所想已为之而变。

儿子的服装准备好了,演出当天早上,儿子说:“我要穿我的新鞋”,当时我就懵了。鞋,没有准备。只顾着上衣、下衣,却把脚上的事给忘了。我说:“儿子,你的鞋也是新的,没穿几天呢,刚好和你的演出服也搭配。下次演出,再买新的。”听话的儿子,也没再提什么意见。让我心里有些许安慰。

演出当天,儿子妈妈早早起床给儿子画妆。儿子说要画这个色、要画那个色。搞得我心里烦烦的,心想“你知道什么色好看吗?”。简单的抹擦后,我就带着儿子赶赴学校。

演出中的表现——儿子很从容

儿子表演的《服装秀》是整场演出的第七个节目,当一个个小精灵出现时,不禁引起了全体观众的.赞叹。从化妆、服装、编排,能看出老师们各个付出了很大心血。最让我惊叹的是虽然大多数孩子是第一次面对500多人的场面,但他们毫不怯场,从容自若。台下的我们这些家长看后激动不已,赞誉之词溢于言表。节目编排新颖活泼,大大超出了我的想象。儿子长大了,上台镇定了。回想起第一次登台,现在的他是那么的淡定,这不正是老师们教导的结果吗?与此同时,我也发现一个小问题,在台上的表演与在家中的练习不一样。是不是儿子在家故意搞怪?我要问一问他。

演出后的所思——儿子在成长

儿童节晚会的观后感 篇10

今年的“六一”晚会为了能拉近演播室与观众的距离,首次实现台网联动与新媒体强强联合。只需拿起手机,就能“亲临现场”,参与“幸运宝宝最美笑脸”、“为您最喜欢的节目投票点赞”等互动环节。每个宝宝的照片都有机会呈现在“六一”晚会现场的大屏幕。

每个少年儿童的心中都有一个美好的梦想,他们最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中国梦”的实现要靠他们。20央视“六一”晚会作为一份献给全国少年儿童的精神礼物,以欢乐的气氛、浓浓的爱意以及无处不在的“梦元素”帮助孩子们筑梦、追梦、圆梦。

本台晚会以儿童的视角,用丰富多彩的电视节目,为孩子们和千万个家庭打造一场展示“中国梦”的节日盛典。台上的演员表演,他们步伐整齐端正,表情严肃,一看就知道是训练有素的演员,同时可以看到他们的背后下了多少功夫,吃了多

基于“儿童”的小学科学备课策略 篇11

一、基于“儿童” 的备课原则

基于“儿童”的小学科学备课,应把握好四个原则。

(一)科学性

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课程性质决定了在备课预设中,必须要体现科学课程特点,尊重儿童科学学习的特点和规律。用符合儿童学习规律的教学预设,让儿童在有趣的任务情境中,发现问题,想办法解决问题,从中习得方法。有时教师教得有感觉,并不代表学生学得有感觉。多倾听儿童的声音,了解学生的期待和迷茫,备课才能找准方向,教学行为才能有效跟进。

(二)目标性

“儿童”的科学课,应有其鲜明的目标和特征:用儿童立场,观照自己的整个备课活动。教学活动设计应以儿童学习目标为核心,重视对儿童的科学概念、科学语言、科学方法、科学思维的培养和指导,倡导以单元培养目标为单位的目标性教学预设,宏观构建,微观入手,统筹兼顾。教师应该用发展的视角和创新的思维,宏观设计课堂。落实到具体活动和环节,则要考虑对儿童来说,课程是否有趣,是否有平等而自由的空间,是否能受到心灵的震撼,等等。

(三)趣味性

基于儿童的备课,备课的立足点要建立在儿童的兴趣点和生活经验点上,应符合儿童的学习特点,培养学生对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潜能,激励学生走向成功。小学科学课堂的学习主体是儿童,教师备课时要争取备出有童趣的课。处理教材时,要将学习内容紧密结合儿童的生活,找到儿童学习科学的“最近发展区”,用儿童喜欢的方式设计教学预案,激发儿童探究的兴趣,使学生主动学习。

(四)整体性

科学课程的内容丰富,涉及人文地理、理化生等多个领域,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同一主题在不同的年级培养目标中又有不同的层级目标。教师备课时要将系统性和层级性统筹兼顾,随堂渗透和集中培养有机结合,逐步实现教学目标。

二、基于“儿童” 的备课策略

基于“儿童”的备课,怎么备?从实践探索中,我们归纳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

(一)宏观策略的动态优化

1.将“思考”升华为“思想”

拿到教学内容时,我们常常根据教材、教参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活动,特别关注课堂上知识概念的建构和教学任务的完成。建立在这些思考基础上的备课,更多的是呈现 “教”的预案。如果我们把思维打开,反思备课与教学的关系,就会自然产生三个本质问题:教学关注的是什么?改变的是什么?努力要实现的又是什么?解决这些问题不仅需要科学教师有自己的教学主张,更需要教师用巧妙的预设来实现主张。基于“儿童”的备课,要突破单一教学目标的达成,就要让儿童发展的理念统领教学预设的各个环节。

2.将“主张”生成为“目标”

当教师将教学追求转化为具体可感的目标行为(学习目标)时,才可能实现教学主张。这就像将许多散乱的珍珠串联起来的“目标线”,要在众多教学内容中,提炼出这根“线”,对教师是不小的挑战。

以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物体形状改变以后》备课为例,下图呈现了从教材追求的目标中提炼出的两条儿童学习“目标线”。

3.将“任务”立足于“发展”

科学教师要努力突破完成教学任务的单一式思维,建立切实促进儿童多元成长的发展型课堂。教师应研究教学对象——儿童,了解儿童科学学习的前概念,关切儿童生活中的科学认知,遵循儿童学习的特点和规律,用丰富的探究材料和有结构的探究活动,激活各项成长“基因”,备好有利于儿童科学素养发展的课。

例如《物体形状改变以后》一课,备课时我们作如下思考:

(1)儿童的原认知:儿童对有弹性的物体感兴趣,并有一定的直观体验,但未作过系统研究和规律表述。

(2)儿童可能存在的学习困难:弹性与弹力混淆不清,有时成人区分两者也有一定难度,这一事实不容回避。

(3)确定促进儿童发展的目标:由教师引领探究走向自主化探究,使学生会用科学的方法思考、解释生活中有关弹性和弹力的科学现象。

只有在备课时关注了上述问题,才能在教学中为儿童学习提供方便,使儿童科学素养的发展成为可能。

4.将“活动”优化为“体验”

好的活动设计,能让儿童提升思维,掌握方法,享受成功。教师应通过浅显的探究活动,将抽象的科学概念变得形象可感。准备“活动”时要考虑以下三个要素:

(1)备关键活动:设计活动时,对于教材中的核心概念及其相互关联,设计者要清晰了解。探究活动设计应以简单、精练、有趣为原则。

(2)备板块安排:对预设好的关键活动,怎样呈现,分几个板块,则要根据预定的学习目标来定。活动板块的呈现,要遵循计划性、层次性、系统性的原则。

(3)备探究材料:探究材料是儿童完成探究活动的重要保障。对应于关键活动,探究材料的设计要具有可操作性、结构性、易准备性。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必须先做“下水”实验,提前验知材料功效,从而优化和改进探究材料。

(二)微观策略的辩证优化

1.“变”中有“立”

“变”,即改变不适宜儿童学习与发展的内容、编排、活动、材料,使之更适合儿童的科学学习;“立”,则是将改变后的内容、活动、材料等优化呈现,建立新型课堂结构和序列,促进儿童学习方式的转变。

《物体形状改变以后》一课的备课,如果按教材设计就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容量大。学生通过活动,既要掌握弹性物体的共同特征,能区分弹力与弹性,还要能够完成弹簧拉伸长度与拉力间关系的探究实验。二是探究活动针对性不强。教材安排了三组活动:第一组实验探究并发现物体具有弹性;第二组弹硬币活动,发现物体具有微观形变;第三组探究拉力与弹簧拉伸长度之间关系的实验。三组活动对弹力体验以及弹性与弹力的区分,均未突出体现,而这恰是本课的重点与难点所在。

鉴于以上思考,“变”就显得非常必要。较好的方案是将本课设计成两课时。第一课时以解决科学概念和理解概念间的关系为主。指导学生探究弹性与弹力,知道两者的区别,发现物体受外力后产生形变的普遍性。第二课时,学生自主探究拉力与弹簧拉伸长度之间的关系,了解不同材质弹性不同这一规律。整个设计关注儿童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困难,着重考虑如何将难以理解的“点”,转化成深入浅出的“活动”,变得具体可感,这便是“立”的过程。

2.“增”“减”相宜

“增”,指的是在教学时间内,增加贴切研究主题的、儿童喜闻乐见的、有探究意义的内容、活动、材料等;“减”,则是去掉一些重复的、无意义的、儿童难以理解的活动,难准备、效果不明的材料等。

《物体形状改变以后》的第一课时设计,在导入部分增加“摸球游戏”,选取相同大小的弹力球、玻璃球、不锈钢球。不用眼睛,用最快的方法区分三种球,从而引出弹性的话题。在弹硬币的活动后,针对硬币瞬间产生的微小形变难以观察等特点,增加了微小形变显示器。另外,选取玻璃圆底烧瓶,瓶口胶塞装有细玻璃管,在实物投影下,挤压玻璃瓶壁,就可以明显观察到细玻璃管中红色液柱的升降变化。这一“增”,放大了现象,使其直观可感。

3.统“整”兼“个”

“整”,指的是教学目标所要达到的概念体系与能力层级,强调系统性。课时教学目标应置于整个单元目标的大框架下建构,做到统筹有序,不重复、不交叉。“个”,则是实现学习目标的具体概念、内容和方法,强调关联性、递进性。

4.“动”中取“静”

“动”,即以“动”促学。儿童在做中问,做中思,做中学。教师要做到“四动”:情感要激动、肢体要活动、思维要灵动、交流要生动。

“静”,即以“静”促思。探究的环境要“静”、倾听的过程要“静”、深度思维要“静”。

《物体形状改变以后》第一课时的设计中,当学生“动”起来完成弹硬币活动时,安排学生“静静”地观察圆底烧瓶的微观形变过程,再转而运用到硬币的形变上,第三枚硬币没有被碰到却飞出去的原因,学生也就不难理解了。“动”“静”结合的预设,是备课的重要策略之一。

三、结语

陶行知说:“我们发现了儿童有创造力,认识了儿童有创造力,就须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科学课堂应成为解放“儿童”的课堂。儿童立场下的备课,需要教师进一步打破常态备课思维,逐步变革自己的教学预设,以发现儿童、发展儿童为追求,让课堂充满生命的灵动,成为学生的向往。

基于“儿童”的小学科学备课策略 篇12

一、基于“儿童”的备课原则

基于“儿童”的小学科学备课, 应把握好四个原则。

(一) 科学性

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课程性质决定了在备课预设中, 必须要体现科学课程特点, 尊重儿童科学学习的特点和规律。用符合儿童学习规律的教学预设, 让儿童在有趣的任务情境中, 发现问题, 想办法解决问题, 从中习得方法。有时教师教得有感觉, 并不代表学生学得有感觉。多倾听儿童的声音, 了解学生的期待和迷茫, 备课才能找准方向, 教学行为才能有效跟进。

(二) 目标性

“儿童”的科学课, 应有其鲜明的目标和特征:用儿童立场, 观照自己的整个备课活动。教学活动设计应以儿童学习目标为核心, 重视对儿童的科学概念、科学语言、科学方法、科学思维的培养和指导, 倡导以单元培养目标为单位的目标性教学预设, 宏观构建, 微观入手, 统筹兼顾。教师应该用发展的视角和创新的思维, 宏观设计课堂。落实到具体活动和环节, 则要考虑对儿童来说, 课程是否有趣, 是否有平等而自由的空间, 是否能受到心灵的震撼, 等等。

(三) 趣味性

基于儿童的备课, 备课的立足点要建立在儿童的兴趣点和生活经验点上, 应符合儿童的学习特点, 培养学生对学科的兴趣, 激发学生的潜能, 激励学生走向成功。小学科学课堂的学习主体是儿童, 教师备课时要争取备出有童趣的课。处理教材时, 要将学习内容紧密结合儿童的生活, 找到儿童学习科学的“最近发展区”, 用儿童喜欢的方式设计教学预案, 激发儿童探究的兴趣, 使学生主动学习。

(四) 整体性

科学课程的内容丰富, 涉及人文地理、理化生等多个领域, 具有较强的综合性, 同一主题在不同的年级培养目标中又有不同的层级目标。教师备课时要将系统性和层级性统筹兼顾, 随堂渗透和集中培养有机结合, 逐步实现教学目标。

二、基于“儿童”的备课策略

基于“儿童”的备课, 怎么备?从实践探索中, 我们归纳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

(一) 宏观策略的动态优化

1. 将“思考”升华为“思想”

拿到教学内容时, 我们常常根据教材、教参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活动, 特别关注课堂上知识概念的建构和教学任务的完成。建立在这些思考基础上的备课, 更多的是呈现“教”的预案。如果我们把思维打开, 反思备课与教学的关系, 就会自然产生三个本质问题:教学关注的是什么?改变的是什么?努力要实现的又是什么?解决这些问题不仅需要科学教师有自己的教学主张, 更需要教师用巧妙的预设来实现主张。基于“儿童”的备课, 要突破单一教学目标的达成, 就要让儿童发展的理念统领教学预设的各个环节。

2. 将“主张”生成为“目标”

当教师将教学追求转化为具体可感的目标行为 (学习目标) 时, 才可能实现教学主张。这就像将许多散乱的珍珠串联起来的“目标线”, 要在众多教学内容中, 提炼出这根“线”, 对教师是不小的挑战。

以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物体形状改变以后》备课为例, 下图呈现了从教材追求的目标中提炼出的两条儿童学习“目标线”。

3.将“任务”立足于“发展”

科学教师要努力突破完成教学任务的单一式思维, 建立切实促进儿童多元成长的发展型课堂。教师应研究教学对象——儿童, 了解儿童科学学习的前概念, 关切儿童生活中的科学认知, 遵循儿童学习的特点和规律, 用丰富的探究材料和有结构的探究活动, 激活各项成长“基因”, 备好有利于儿童科学素养发展的课。

例如《物体形状改变以后》一课, 备课时我们作如下思考:

(1) 儿童的原认知:儿童对有弹性的物体感兴趣, 并有一定的直观体验, 但未作过系统研究和规律表述。

(2) 儿童可能存在的学习困难:弹性与弹力混淆不清, 有时成人区分两者也有一定难度, 这一事实不容回避。

(3) 确定促进儿童发展的目标:由教师引领探究走向自主化探究, 使学生会用科学的方法思考、解释生活中有关弹性和弹力的科学现象。

只有在备课时关注了上述问题, 才能在教学中为儿童学习提供方便, 使儿童科学素养的发展成为可能。

4. 将“活动”优化为“体验”

好的活动设计, 能让儿童提升思维, 掌握方法, 享受成功。教师应通过浅显的探究活动, 将抽象的科学概念变得形象可感。准备“活动”时要考虑以下三个要素:

(1) 备关键活动:设计活动时, 对于教材中的核心概念及其相互关联, 设计者要清晰了解。探究活动设计应以简单、精练、有趣为原则。

(2) 备板块安排:对预设好的关键活动, 怎样呈现, 分几个板块, 则要根据预定的学习目标来定。活动板块的呈现, 要遵循计划性、层次性、系统性的原则。

(3) 备探究材料:探究材料是儿童完成探究活动的重要保障。对应于关键活动, 探究材料的设计要具有可操作性、结构性、易准备性。特别值得注意的是, 教师必须先做“下水”实验, 提前验知材料功效, 从而优化和改进探究材料。

(二) 微观策略的辩证优化

1.“变”中有“立”

“变”, 即改变不适宜儿童学习与发展的内容、编排、活动、材料, 使之更适合儿童的科学学习;“立”, 则是将改变后的内容、活动、材料等优化呈现, 建立新型课堂结构和序列, 促进儿童学习方式的转变。

《物体形状改变以后》一课的备课, 如果按教材设计就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容量大。学生通过活动, 既要掌握弹性物体的共同特征, 能区分弹力与弹性, 还要能够完成弹簧拉伸长度与拉力间关系的探究实验。二是探究活动针对性不强。教材安排了三组活动:第一组实验探究并发现物体具有弹性;第二组弹硬币活动, 发现物体具有微观形变;第三组探究拉力与弹簧拉伸长度之间关系的实验。三组活动对弹力体验以及弹性与弹力的区分, 均未突出体现, 而这恰是本课的重点与难点所在。

鉴于以上思考, “变”就显得非常必要。较好的方案是将本课设计成两课时。第一课时以解决科学概念和理解概念间的关系为主。指导学生探究弹性与弹力, 知道两者的区别, 发现物体受外力后产生形变的普遍性。第二课时, 学生自主探究拉力与弹簧拉伸长度之间的关系, 了解不同材质弹性不同这一规律。整个设计关注儿童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困难, 着重考虑如何将难以理解的“点”, 转化成深入浅出的“活动”, 变得具体可感, 这便是“立”的过程。

2.“增”“减”相宜

“增”, 指的是在教学时间内, 增加贴切研究主题的、儿童喜闻乐见的、有探究意义的内容、活动、材料等;“减”, 则是去掉一些重复的、无意义的、儿童难以理解的活动, 难准备、效果不明的材料等。

《物体形状改变以后》的第一课时设计, 在导入部分增加“摸球游戏”, 选取相同大小的弹力球、玻璃球、不锈钢球。不用眼睛, 用最快的方法区分三种球, 从而引出弹性的话题。在弹硬币的活动后, 针对硬币瞬间产生的微小形变难以观察等特点, 增加了微小形变显示器。另外, 选取玻璃圆底烧瓶, 瓶口胶塞装有细玻璃管, 在实物投影下, 挤压玻璃瓶壁, 就可以明显观察到细玻璃管中红色液柱的升降变化。这一“增”, 放大了现象, 使其直观可感。

3. 统“整”兼“个”

“整”, 指的是教学目标所要达到的概念体系与能力层级, 强调系统性。课时教学目标应置于整个单元目标的大框架下建构, 做到统筹有序, 不重复、不交叉。“个”, 则是实现学习目标的具体概念、内容和方法, 强调关联性、递进性。

4.“动”中取“静”

“动”, 即以“动”促学。儿童在做中问, 做中思, 做中学。教师要做到“四动”:情感要激动、肢体要活动、思维要灵动、交流要生动。

“静”, 即以“静”促思。探究的环境要“静”、倾听的过程要“静”、深度思维要“静”。

《物体形状改变以后》第一课时的设计中, 当学生“动”起来完成弹硬币活动时, 安排学生“静静”地观察圆底烧瓶的微观形变过程, 再转而运用到硬币的形变上, 第三枚硬币没有被碰到却飞出去的原因, 学生也就不难理解了。“动”“静”结合的预设, 是备课的重要策略之一。

三、结语

上一篇:2022一般员工劳务合同(电子版)下一篇:公司项目计划进度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