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系统运行维护

2024-06-19

政务系统运行维护(共10篇)

政务系统运行维护 篇1

关于市级电子政务系统运行工作的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加快全市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步伐,推进电子政务工作的有序运行,改善机关政务工作环境,不断提高行政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推行电子政务工作,是贯彻落实省厅、市政府关于提高行政效率,优化发展环境要求的具体体现,目的是规范国土资源行政职责的行使,建立良好的公文批阅运行机制,建立公平、公开、公正、透明的行政审批事项运行机制,实现行政审批事项的网上审批、统计、查询、汇总,并逐步实现网上申报网上交互式办公,全面提高公文办理质量和行政审批效率,建设“高效、阳光、廉政”的行政管理机关。

二、基本原则

(一)依规运行。严格按照工作岗位职责、工作制度、廉政建设制度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实施。

(二)有序推进。从实际出发,区分不同部门、不同业务、不同人员的特点,坚持全系统培训与个别培训相结合,并分步实施,积极稳妥有序推进。

(三)勇于创新。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从工作实际出发,认真研究和改革现有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实现行政办公的科学化、人性化。

三、实施步骤

运行电子政务系统,按照统筹协调,分步实施,稳步推进的原则实施,即先在市局运行,运行成熟后推广到县区局实施;运行电子政务又按先公文,后业务的顺序实施;每部分工作又分为调试运行、双轨制运行和正式运行三个阶段进行。

(一)调试运行阶段

主要任务是认真检查测试,优化环境,做好每个阶段运行前的准备工作。一是对涉及电子政务系统使用的硬软件设备进行认真全面检查调试。二是接入政务内网的电脑安装杀毒软件,进行全面杀毒,确保系统运行安全。三是印制各项业务审批流程图和“操作手册”,满足试运行工作的需要。四是由信息中心统一安排,负责对电子政务系统进行培训,在运行每个子系统前做好培训工作,使各岗人员基本掌握电子政务各项功能的使用方法。五是典型业务流程测试。对网上运行各个环节进行测试,进一步检查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及时处理存在的问题。通过安全测试,精心准备,最后达到设备配备齐全、岗位职责明确、管理关系清楚、操作电脑熟练的系统运行要求。

时间要求:

(二)双轨制运行阶段

主要任务是在完成第一阶段工作的基础上,对所有网上办公业务审批实行网上和纸质两种方式操作运行。纸质申请按照原审批方式操作运行,网上审批按照电子政务网上运行的要求操作,局领导在网上签批的同时,再在纸质件上签批,最后使网上和纸质两种审批同时完成,并对运行过程中发现的新问题及时研究解决。

时间要求:

1、公文及综合办公

2、业务审批

(三)正式运行阶段

主要任务是在结束第二阶段工作,所有工作人员基本掌握了电子政务系统的操作流程后,转入正式运行阶段,所有公文、审批业务的办理一律实行网上签批,实现无纸化办公。

同时把以前和需要更新的各类数据导入到电子政务数据库中,并将此项工作作为日常工作,变动一项更新一项,最终实现政务系统的“成乡一体化”和“一张图”工作成果,形成秦皇岛市“一张图”国土资源数据中心,结合土地利用“批、供、用、补、查”,为政务审批、宏观决策、批后监管、综合执法等提供数据共享和信息服务。

时间要求:

1、公文及综合办公

2、业务审批

3、以前数据库录入及更新工作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市局成立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由局长任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任副组长,各科室和局属事业单位负责人为成员,负责组织领导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组织协调与指导工作。

(二)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全面推进电子政务运行是推进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重要工作,通过电子政务的运行,能够提高全系统干部职工的信息化工作水平,打造国土系统“阳光政务”的工作形象。全局干部职工要把电子政务系统运行作为当前的重要工作任务,熟练掌握电子政务的功能操作,尽快适应网上办公的管理模式。

(三)完善制度,规范管理。建立健全电子政务系统运行管理、督办等工作制度,明确职责,使各个工作节点紧密衔接,真正提高办公效率。

政务系统运行维护 篇2

一、存在的问题

1.1 运行维护制度不够完善。运行维护制度的建立伴随着信息系统的建设, 而随着信息系统的不断增多, 形成一个系统一项制度的分散局面, 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各制度的制定没有遵循一个统一的标准, 内容上存在着未及时更新、重复, 甚至相互矛盾的情况。

1.2 业务管理与技术管理脱节。业务管理的目的是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技术管理的目的是确保信息系统的稳定高效运行。但是业务管理只管业务, 技术管理只管技术, 各施其职的现状, 造成两个管理之间的沟通交流不畅, 遇到问题相互推诿指责。

1.3 运行维护流程不规范。运行维护工作的内容多而繁杂, 不可能一个人胜任所有工作。在没有规范流程的情况下, 各维护人员按照自己的经验来完成工作, 使得维护工作的质量参差不齐, 甚至出现同一工作不同人来做效果都截然不同的情况。

1.4 运行维护技术流失严重。运行维护的技术, 是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的。老员工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远远高于新员工。新员工的成长除了自身慢慢积累经验, 更多的是依靠老员工口口相传的培训, 这种方式受到个人表述能力、理解能力、记忆能力的影响, 往往效果欠佳。而随着人员的变动, 老员工的技术经验也随之流失。

二、运行维护体系的框架

按照GB/T 28827 标准, 结合信息系统运行维护工作的实际情况, 一个最基本的运行维护体系应该包括“一个控制、两个基础、六条主线、四项辅助”。具体如图1 所示。

“两个基础”是指以制度和岗位人员作为整个运行维护体系的重要基础, 从制度上规范和约束运行维护工作, 合理设置各岗位并配备人员, 确保各项工作有人执行、相互协助、必要制约。“六条主线”是指以系统维护、业务管理、信息安全、机房环境、运行监控、外联方管理等主要工作作为主线, 运行维护体系需要明确各项工作的主要内容, 并按照工作频率, 以时间为序列, 理清每日的工作职责, 确保工作无遗漏。“四项辅助”包括异常处理、应急管理、第三方服务、数据管理, 这些工作既有自身的工作要求, 又融入各项主线工作, 为主线工作提供辅助。“一个控制”是指运行维护体系的各项工作需要建立严格的流程管理, 采用流程控制的方式, 确保各项工作能够及时、保质、保量完成。

三、运行维护体系的基础

3.1 制度。制度是各项工作的依据, 用于确保运行维护体系的运转。借鉴IT服务管理国际标准ISO/IEC 20000要求, 管理制度可以按照“总办法”、“分办法”、“实施细则或操作指南”3 个层次来制定。总办法是整个运行维护体系的总则, 用于搭建制度体系的框架, 对“六条主线”和“四项辅助”制定总体的要求, 也是分办法制定的依据。分办法在总办法的框架下, 根据“六条主线”的具体工作制定, 每个分办法中对涉及到的“四项辅助”也要做出相关要求。实施细则或操作指南在分办法的基础上, 按照精细化管理的要求, 对具体的操作内容、流程、结果进行细化, 并要求完成相关表单记录。

3.2 岗位人员。根据各项工作的要求, 必须设置合理的岗位, 明确岗位职责, 配备足够的人员, 上岗人员需具备相关的学识水平和能力, 并经过岗前培训和在岗培训。禁止出现不相容兼岗的情况。

四、运行维护体系的主线工作

4.1 系统维护。系统维护工作需建立主动式维护和响应式维护。主动式维护是指定期对系统进行健康检查, 确保硬件和软件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响应式维护是指用户在提出要求或系统出现故障后, 为解决相关问题而进行的维护。维护的对象和内容应该涵盖系统相关的主机、网络、存储、系统、应用、数据库等所有软硬件设备, 同时根据维护操作的具体步骤和内容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或操作指南, 并据此编写标准作业程序 (SOP) 作为操作依据, 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维护知识的可传承性。所有操作必须做到事前审批, 操作过程及结果均有详细的记录。

4.2 业务管理。业务管理的主要工作是准确了解客户需求, 保证业务系统的运行秩序和质量, 利用系统为客户提供需要的服务。当系统提供的服务出现差错或者不能满足客户需求时, 及时解决, 提升客户满意度。

4.3 信息安全。信息安全主要包括系统风险评估, 系统及网络的安全策略、入侵防护管理, 主机及客户端的防病毒、补丁管理, 口令密码与敏感信息安全管理, 数字证书及第三方访问安全管理等内容。

4.4 机房管理。机房管理主要关注点是电力供应、场地环境以及机房运行管理。电力供应包括市电供应、UPS供电、应急发电。场地环境包括等电位管理、温湿度、消防、设备摆放等。机房运行管理主要包括机房监控、机房进出管理。

4.5 运行监控。运行监控主要包括对各系统硬件、软件运行状态的监控。需规定监控频率, 做到人工检查和自动预警相结合。检查的具体步骤和内容, 要制定对应的SOP, 每次检查必须有相应的记录, 要求保证记录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并定期对记录进行检查。

4.6 外联方管理。外联方也是系统的组成部分, 其运行维护工作同样决定着本单位系统是否能够安全稳定运行, 是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外联方管理可以分为事前、事中、事后几个部分。事前是指把好入口关, 按照相关验收标准, 对外联方进行业务测试, 必要时还可以对机房环境、管理制度、应急管理等进行了解。事中是指把好运行维护关, 在外联者接入系统后, 建立良好的联络机制, 畅通沟通交流渠道, 共同做好系统维护、异常处理、应急管理等工作。事后是指外联者退出系统后, 需做好相关系统配置、业务种类的清理操作。

五、运行维护体系的辅线工作

5.1 异常处理。异常处理贯穿于六条主线中, 其中运行监控负责发现各类异常并及时向相关人员报告, 其他五条主线分别负责处理机系统运行异常、业务异常、房环境异常、信息安全异常、外联者异常。对于异常处理应建立相关规定, 明确异常的分类, 根据不同的异常情况建立对应的处理流程。

5.2 应急管理。应急管理体系包括计算机系统、网络系统、业务系统、场地环境等的应急预案。预案应对可能导致突发事件的风险进行有效地识别、分析和控制, 确保突发事件发生时得到快速、准确的处理, 降低可能造成的损失。应急预案应该定期进行演练、评估及修订。

5.3 第三方服务管理。第三方服务管理通过签订服务协议的方式进行。内容包括在系统维护、业务管理、信息安全、机房环境、运行监控这五条主线工作中第三方提供的服务内容、服务质量、服务流程。

5.4 数据管理。建立相关的数据管理办法, 规定数据的获取、保管、使用、销毁等操作的要求及流程。数据管理的对象应该包括业务数据、系统配置信息、备份数据等。

六、运行维护体系的控制流程

流程是整个体系运行的核心, 客观、完善的流程能确保制度的执行和工作内容的完成不受员工主观随意性的影响, 控制执行的过程, 保证执行的效果和质量。

按照IT服务管理理论的基本原理, 运行维护体系的流程分为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对运行维护的主要工作进行梳理, 制定工作流程, 对相关工作进行流程管理。这些流程由内部使用, 只能保证系统的正常稳定运行, 客户并不关心, 也不能保证为其提供的服务质量。第二个部分是按照IT服务管理理论, 以业务为驱动, 将第一部分的流程进行重组转换, 形成以提供满足客户需求的高质量服务为目的的服务管理流程。

流程的架构可以按照“总流程、分流程、子流程”3个层次搭建。分流程可以借鉴ITIL或者ISO/ IEC 20000的相关流程, 并结合自身的管理和工作需要, 建立服务管理相关流程, 这些流程一定是以服务为驱动的。分流程之间会相互调用, 因此需要制定一个总流程, 以明确分流程之间的接口和交互作用, 形成可协调运行的流程体系。总流程和分流程构成运行维护体系流程的第二部分。子流程则是分流程中涉及到的内部工作流程, 即运行维护体系流程的第一部分。

结束语

本文借鉴国际国内的相关标准, 构建了一个基本的运行维护体系, 并从体系的基础、主线工作、辅线工作、控制流程等方面论述了体系的内容, 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然而信息系统运行维护工作因为运行维护方的性质、管理方式、提供的服务等不同, 具有个体差异性, 在实际应用中, 还需根据自身情况进行细化和调整。

摘要:随着信息系统在政府企事业单位的应用越来越多, 其运行维护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着政府企事业单位的形象和效益。现目前的信息系统运行维护工作存在着制度不够完善、业务管理和技术管理脱节、流程不规范、技术流失严重等普遍问题。本文借鉴国际国内的相关标准, 构建了一个基本的运行维护体系, 并从体系的基础、主线工作、辅线工作、控制流程等方面论述了体系各部分的具体内容。

关键词:信息系统,运行维护体系,GB/T 28827,ISO/IEC 20000

参考文献

[1]孙强, 等.IT服务管理 (概念, 理解与实施) [M].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4.

[2]李长征.国家部委IT运维管理体系案例[J].电子政务, 2008 (12) :26-33.

[3]李渤, 陈莹.IT的运维管理与实现[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 2013 (18) :314-315.

机电系统运行维护管理实践 篇3

【关键词】机电;系统运行;维护管理

体现着企业的利润、消费者的需要以及社会利益共同发展共处的观广深高速公路机电系统从1995年陆续开始投入运行使用,随着车流量的不断增加,区域联网收费对系统设备的要求,机电系统设备设施也与日俱增,同时设备老化日益严重,特别是在保畅通工作常态下,对机电系统的正常运行有着较高的要求。

一、统一思想认识,加强维修养护管理制度,落实责任制。

要搞好联网收费,保证联网收费工作的准确和快速,机电设备的完好和有效运转是关键。而要维护好设备,人是最根本的因素,因此充分调动各级人员的工作主动性和能动性,将机电设备维护纳入全方位的管理和考核,使他们认识到设备维护和保养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和长期性,切实保障机电系统的良性运转,确保费收工作正常开展。

在设备管理上,为了更好的责任到人,强调谁使用,谁保养;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根据设备使用者和维护者的不同,在机电部《三大系统养护维修考核管理办法规程》的基础上,结合管理处维修工作的实际情况,修订及完善了《收费站机电设备管理目标考评办法》及《系统维修员管理考核试行办法》。主要体现在:第一明确了各站对设备的管理养护职责,并将设备维护和正确使用设备管理纳入到日常目标考评中,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设备运行的可靠性,减少了设备故障,延长了使用寿命;第二明确设备管理职责,树立保障设备正常运行和为运营管理服务的意识,及时解决机电系统中发生的故障,确保收费工作的正常开展;第三明确了机电维护管理工作纳入绩效考核,将系统维修员的工作分解为收费站和业务办两个层面进行考核,进一步调动系统维修员的责任心和工作积极性。

二、增强设备使用者对系统设备的正确使用,合力做好设备维修养护工作。

收费站既是设备的直接使用者,又是设备的管理者,是否能正确使用设备关系到设备的使用寿命。我们结合实际,通过系统维修员自行编写一些维修操作简易教材、参加收费站管理人员会议或现场讲解等方式、途径,由系统维修员对站场人员进行培训讲解有关机电系统设备和软件的使用、维护方法和简单故障的初步判断及排除,以及使用过程中注意事项等各种专项培训。例如,对站场管理人员培训了VPN、硬盘录像机、硬盘录像机管理电脑及手持读写器、人工录入程序等的操作方法。另外,要求系统维修员参加收费站管理人员会议及员工大会,向他们传达使用设备的注意事项和要求,听取了解他们对设备的使用意见及遇到的问题,并现场作出解答。通过一系列的知识传授和沟通,使站场人员对设备的性能、操作有了一定的认识,既有利于合力管理好设备,用好设备,也为我们进行机电系统的维修养护工作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三、设备保养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机电系统故障具有不可预见性和紧迫的时间要求,在日常工作中,要求系统维修员养成防患胜于救灾的防范意识,摒弃消极的事后处理思想,养成仔细保养、积极检查的正确态度。对小毛病、小问题也绝不能放过,防止事故的扩大化。为了规范日常维护工作,我们将维护内容劃分为周、月、季、半年和年等5个作业周期,按照每个作业周期做好日常性保养工作,保证系统设备处于良好的运转状态。

东莞处根据设备保养工序难易程度的不同进行分级实施,对一些比较简单、维护所需时间较短的设备由各驻站系统维修员自行保养,而对于如电脑主机、工控机等维护所需时间较长的设备则在保证站场正常的设备维修工作前提下,合理安排各系统维修员的工作分工,集中一部分维修员对各站此类设备进行有目的、有针对性的维护保养工作,而其余维修员负责站场日常维修,从实施情况来看成效显著,对减少和降低设备故障的机率起到较大作用。

虽然电子设备的故障现象是多种多样的,其故障原因也是不同的。但通过不断的总结可以找到一些共性,为我们尽快找到故障的症结和及时抢修提供第一手资料。为此,我们要求系统维修员每月对故障进行统计,对故障原因和维修经验等进行分析及总结,并通过这些总结及时发现在管理和养护中存在的问题。

四、加强机电系统业务培训,提高技术人员维护水平。

收费站的设备维护人员是设备维护工作的基础。在设备发生故障时,要求他们能够准确、及时地判断出故障点和故障零部件,快速解决一般性故障。然而,处于收费站的系统维修人员多数是从一线抽调上来的,业务素质参差不齐,对系统的熟悉程度不够,对系统运行只有初浅的认识,往往不能迅速解决系统故障。为此,分层次、分步骤、分故障加强对系统维修人员的学习、培训力度。

一是组织维修人员参加公司和机电部组织的各种机电设备的业务培训学习。针对工作的需要和系统的运行情况,通过这些针对性强的专业知识培训、学习,使系统维修人员对机电系统能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与了解。

二是开展丰富多彩的机电系统学习交流活动。为了达到交流、提高的目的,组织系统维修人员到邻近的兄弟站参观、学习,听取兄弟站好的经验与做法,把日常的设备故障提出来在学习交流过程中进行探讨。同时,开展内部学习活动,让专业业务较强的系统维修人员走上讲台,把自己的工作经验介绍给同事,达到互相促进、互相提高的效果。其次,采用座谈会的形式开展交流活动,在会上大家畅谈对设备维护工作的心得,对日常工作中设备故障的分析排除方法,同时做好学习记录,以便工作中快速查找、排除设备故障。再次,利用管理处建立的维修QQ群大大弥补了由于驻站维修员上班时单兵站作战,在发现问题时没有商量和交流对象的缺点,对于发现疑难故障也可以及时集思广益,共同解决。并利用QQ群的共享空间鼓励大家将日常维修的心得和感想写成案例分析档案,更好的将维修经验进行推广。

三是鼓励系统维修人员开展自学活动。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自学是提高系统维修人员业务素质的最重要的方法,也是体现系统维修人员爱岗敬业精神的一种途径,更是展现系统维修人员良好职业道德的标尺。由于公司、管理处组织的学习交流活动有限,且都是针对性的,学习到的知识不全面,只有通过自学才能更好地消化培训得来的成果。此外,购买或订阅相关的书籍报刊提供给系统维修人员进行阅读,并把书籍的相关内容加入每年举办的维修员劳动技能竞赛中,以赛带考的形式大大提高了维修员学习的目的性和积极性。同时,鼓励系统维修人员参加成人学习培训,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

通过分层次、分步骤、分故障的学习方法,将使系统维修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素质得到明显提高,为设备的良好运转打下坚实的基础。

用电采集系统运行维护模式及比较 篇4

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安装调试阶段已基本完成。为确保系统建成后高效、实用、适用,使系统始终处于最佳运行状态,并能根据需求的变化及时进行相应的调整,现阶段应该开展系统运行维护管理机制研究工作,研究制定系统相关运行维护模式及管理办法,使建成后系统的运行维护和管理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提高系统运行维护管理水平,从而延长系统使用寿命。

1、运行维护管理内容

1.1采集系统体系架构

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将实现全部用户的用电信息自动采集。依据建设方案研究确定的系统架构由系统主站、通信信道、现场终端三部分构成。因此系统的运行维护与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系统主站的硬件设备及软件设备的维护、现场终端的维护、通信信道的维护。

1.2现存采集系统运行维护方式

许多供电企业公司在建设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前已经建立了专变用户用电负荷管理系统及居民户表用电采集系统,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采集系统运行维护管理体系,总结了一些可借鉴应用的经验。但省公司统一建设的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与原有各系统在体系结构上、实现方式上、覆盖规模上存在较大程度的不同。通过比较二者的差别,有利于规划更合理的运维模式。

1.2.1主站系统

原有采集系统覆盖终端数量较少,用户量较少,数据规模较小,终端类型比较单一。采集主站都是由采集设备厂家提供,采集主站的数据量不是很大,数据处理性能要求不是很高,采用由主站建设供应商提供后续维护模式。

新建的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主站具备兼容多协议、多信道,高集成复杂度的特点,需要采集、处理、存储管理的数据量远远大于现存的各采集系统。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涵盖的终端类型有多种,各种类型终端对应采集不同的电力用户,特别是工商业及居民用户采集,涉及的用户数很大,结构更为复杂,对主站的海量数据吞吐处理性能要求很高,并且与相关业务系统交互具有高密度大流量的特点。

1.2.2通信信道

原有采集系统的远程通信信道主要利用GPRS公网及230MHz无线专网,通信信道的维护量很小,一般由采集设备供应商提供后续维护。

新建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远程通信信道将以GPRS公网、230MHz无线专网及光纤专网为主,最终将完全由光纤专网取代。与原有系统管理维护工作方式、工作量有较大不同,需要建立专业的维护队伍及管理制度。

1.2.3采集终端

原有采集系统的采集设备终端没有统一的标准,各厂家终端设备的通讯协议、功能等都不相同,因此终端设备的维护都是采用终端设备供应商提供后续维护模式。新建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是涵盖所有用户包括专变终端、工商业用户终端、居民用户终端等,虽然终端均按照国网公司标准生产制造,但各类终端采用的通信技术各不相同,现场的维护工作繁杂、具有技术环节众多,各通信技术专业性强的特点。

2、运行维护管理模式

为保障供电企业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总体建设完成后能健康、长效运行,实现各项预期功能,满足SG186营销信息化的需求,依据国网公司用电采集系统建设总体要求,通过对现有各系统前期运行管理经验的充分研究,提出三种后期运行维护模式,供大家比较。

2.1 自主运维(内部维护)

供电企业自主维护可以选择以下二种模式:

2.1.1依托现有维护体系

Ø 主站(软、硬件)维护

基于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主站(软、硬件)纳入省电力公司SG186系统建设与管理的范畴,由省公司和各地市电业局的营销信息部门负责维护系统主站(软、硬件)部分。Ø 采集终端维护

按照国网公司“集团化运作、集约化发展、精益化管理、标准化建设”的发展要求,以及省公司三集五大的实施方案,明确各级电能计量中心是所辖范围内用电信息采集终端的管理主体。

各级电能计量中心按职责范围分别承担用电信息采集终端的统一测试、统一采购,设备抽检和全检,统一配送,安装设计管理,日常运维及故障消缺,全生命周期资产管理,GPRS、CDMA公网SIM卡的管理、设备地址空间的规划分配管理、新技术新产品的测试和试运行管理等。

用电信息采集终端资产管理参照电能计量设备资产管理模式开展。Ø 信道维护

通信部门或网络管理部门负责通信系统的运行维护管理工作。其主要承担GPRS/CDMA无线公网等远程通信方式运行维护,参与同公网运营商签订相关协议,并负责监督公网通信通道的安全稳定运行,统计分析通信系统各种运行数据;组织实施有关通信工程的建设,指导和协调管辖范围内光纤通信系统的运行维护管理工作。

2.1.2 建立新的维护机构

鉴于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结构复杂,涉及终端数量庞大,运行维护管理工作量大面广,而系统建成后又意义重大,将为公司SG186营销信息化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撑的情况,所以可以考虑在原有的营销组织机构成中成立新的管理机构和运行维护机构。可以考虑在省公司和各地电业局成立新的管理部门,专门负责采集系统的日常管理考核及与专业的协调工作,如在营销部设立自动化处专门负责采集系统的日常管理制度的制定和指标考核。

成立专门生产机构负责系统运行维护,按系统组成和相关技术要求设置相关岗位并配置一定人员。

2.2外委运行维护模式

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运行维护管理还可以采取内、外结合的模式开展,即在供电企业内部建立一套责任明确的完善的涉及系统主站、终端、信道运行维护管理制度的同时,采用外部委托维护的方式,作为系统维护的有效补充。

随着社会分工的精细化,传统被动的、孤立的、分散的“救火队”式系统运维管理模式,已逐渐被各种类型的系统运维专业外包服务所替代。由于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涉及的各环节专业性强,需要高度专业技术的维护管理,针对当前供电企业内部的维护资源不足的现状,结合系统建设的实际情况和技术的发展趋势,建议采用内部管理和委托外部维护相结合的维护模式。外委服务将可为企业省下设立固定維护人员的成本支出,并可确保所提供维护人员的专业素质。外委服务主要包括主站软件维护和现场设备维护。

2.2.1完全(整体)外包运行维护模式

供电企业内部建立一套责任明确的完善的涉及系统主站、终端、信道运行维护管理制度,主站软件和采集设备整体外包给外部专业公司运行维护。要求整体承接外包的专业公司必须具备大、中型电力管理软件的开发、维护能力,同时具备采集终端设备的研究、设计、维修能力,能够凭借专业优势轻松解决各类现场设备故障问题,不仅及时有效,而且同时也可大大减少公司系统运维部门的日常维护工作量,减少公司系统运维部门人员,降低企业成本支出,提高人力资源的利用效率。

2.2.2分类外包运行维护模式

供电企业内部建立一套责任明确的完善的涉及系统主站、终端、信道运行维护管理制度,主站软件和采集设备分别外包给外部专业公司运行维护。Ø 主站软件系统维护

与系统软件开发商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与其签订包含远程支持、现场支持、系统升级、紧急恢复、安全保密等运行维护合同。收集系统的维护频率、完成时间、维护质量等信息,作为评价维护工作的基础数据,也作为后续维护工作的重要依据。Ø 采集设备维护

对现场采集设备进行外包。一旦现场采集设备过了质保期后,出现设备故障的概率将大大增加,外包专业服务商可凭借专业优势轻松解决各类现场设备故障问题,不仅及时有效,而且同时也可大大减少公司系统运维部门的日常维护工作量,减少公司系统运维部门人员,降低企业成本支出,提高人力资源的利用效率。

3、几种运行维护模式的比较

Ø 供电企业自主运维模式适合于供电企业自身人员充足,技术积累和技术能力较强的单位采用;

Ø 运维整体外包模式适合于控股、代管公司:此类公司用户量不大,主站系统和采集系统的规模较小,系统不复杂,可以将系统整体外包。

中国移动电子运行维护系统类设计 篇5

-User.java

-Dept.java

-Mroom.java

-Role.java

-Log.java

-com.lh.action

-LoginAction.java-DpetAction.java-MroomAction.java-RoleAction.java-LogAction.java-com.lh.service

-LoginService.java-DeptService.java-MroomService.java-RoleService.java-LogService.java-com.lh.service.impl

-LoginServiceImpl.java-DeptServiceImpl.java-MroomServiceImpl.java-RoleServiceImpl.java-LogServiceImpl.java-com.lh.dao

-LoginDAO.java-DeptDAO.java

-MroomDAO.java

-RoleDAO.java

-LogDAO.java

-com.lh.dao.ompl

-LoginDAOImpl.java-DeptDAOImpl.java-MroomDAOImpl.java-RoleDAOImpl.java-LogDAOImpl.java-com.lh.util

政务系统运行维护 篇6

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运行维护管理制度

为规范本公司调度自动化系统工作,不断提高调度自动化管理水平,使系统达到安全可靠稳定运行,特制定本制度。

1.电网调度自动化管理

1.1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是保证电网安全运行的重要技术手段,是电网经济调度的有力工具,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应迅速、准确、可靠、具有实时性、直观性。

1.2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是电网技术性较强的统一整体,必须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县调和地方电厂均应设调度自动化机构或专职人员。必须认真贯彻执行上级颁发的各种规章制度。

1.3工作人员要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提高维护水平,调度主站端与分站端密切配合,共同搞好调度自动化系统的运行维护工作。2职责:

2.1分管副经理

负责调度自动化系统生产管理工作。

2.2总工程师

负责调度自动化系统技术管理工作。

2.3生计科

2.3.1是调度自动化系统业务工作的主管部门。

2.3.2负责安排调度自动化系统的设计、验收。

2.3.3负责调度自动化系统大修的审批、技术改造等工作。

2.3.4负责向调通中心通知变电站设备变更工作。

2.4安监科

2.4.1负责组织对调度自动化系统安全运行、人员的安全生产及安全工作规程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监督和考核。

2.4.2负责组织调度自动化系统事故调查分析,并提出改进措施。

2.5营销部

2.5.1负责向调通中心通知变电站电度表地址以及变更情况。

2.5.2配合修试工区完成变电站电表数据正确向远动设备传送。

2.5.3负责负控系统采集电量正确向调度自动化系统传送。

2.6运行工区

2.6.1负责变电站自动化系统运行环境的维护及自动化系统的巡视。

2.6.2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出现异常、缺陷或事故时,及时通知地调及修试工区,并做好记录。

2.6.3变电站值班员,应把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列入交接班和巡视检查项目,进行巡视和维护,内容包括:清扫设备外部灰尘,保持设备清洁;监视设备运行指示灯是否正常;直流电压、电流是否正常;遥测、遥信是否正确;接线是否完整,有无松动等。

2.7修试工区

2.7.1负责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及集控系统的正常运行和故障处理,调整试验及运行统计分析,并按规定上报设备运行资料。

2.7.2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投入运行前,向变电站值班员提供设备使用说明书、工作原理图、安装接线图,并进行技术交底。

2.7.3对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及集控系统的设备故障、事故进行调查分析,制定改进措施,并将故障、事故报告安监科。

2.7.4贯彻执行上级颁发各项调度自动化规章制度、工作安排和要求。

2.7.5参与有关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及集控系统工程设计审查、图纸会审及设备招标,组织实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及集控系统工程建设并参与竣工验收。

2.7.6编制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及集控系统的现场运行规程。

2.7.7参加制定本供电区变电站自动化系统规划。

2.7.8编制并上报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及集控系统的定检计划。

2.7.9编制变电站站自动化系统改进工程和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

2.8调通中心

2.8.1负责本地区调度自动化技术业务的统一管理。

2.8.2负责调度自动化主站系统的正常运行和故障处理,调整试验及运行统计分析,并按规定上报设备运行资料。

2.8.3对调度自动化主站系统故障、事故进行调查分析,制定改进措施,并将故障、事故报告安监科。

2.8.4负责维护远动信息的传送通道。因通信设备故障检修而影响远动通道时,应采取相应措施防止造成电网事故或损坏自动化设备。

2.8.5贯彻执行上级颁发的各项调度自动化规章制度、工作安排和要求。

2.8.6参与有关调度自动化系统工程设计审查、图纸会审及设备招标,组织实施调度自动化系统工程建设并参与竣工验收。

2.8.7编制调度自动化主站系统的现场运行规程。

2.8.8参加制定本供电区调度自动化主站系统规划。

2.8.9编制并上报调度自动化主站系统定检计划。

2.8.10编制调度自动化主站系统改进工程和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

3运行维护和管理:

3.1 定期巡视检查和测试运行中的设备,发现故障应立即处理。主站设备每天进行巡视检查,分站设备每季度巡视一次,巡视内容包括:设备运行状态是否正常,UPS工作情况,设备运行环境是否满足要求以及后台计算机的灰尘清理,并做值班记录及巡视记录。

3.2调通中心每年对主站UPS进行一次放电试验,修试工区每年对分站UPS进行一次放电试验,并做好试验记录,对存在问题的UPS要及时汇报、处理。

3.3定期校核遥测精度和遥信、遥控、遥调的正确性,并做好遥信动作、遥控遥调操作的统计。修试工区每年对所有变电站遥测、遥信数据进行一次全面核对,要保证数据的精度,发现问题要及时上报、处理。

3.4定期检测远动通道,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保证远动信息正确传送。

3.5对数据库修改后要做好详细备份,并把备份文件归档异地保存。

3.6对关键的硬件设备要做好备份工作,所有的备品、备件要做到账、卡、物对照,由专人妥善保管。

3.7对发现的缺陷要及时处理,对无法处理需要厂家配合的要及时填写厂家缺陷处理单,写明现象、设备详细参数,并做好督促工作。

3.8调度自动化系统故障,应及时报告值班调度员,若计划停运设备应提前向有关部门书面申请,批准后方可进行。每次故障处理后要做好记录,对经常出现的异常情况要归纳、总结,并提出整改意见。

3.9未经自动化工作人员同意,任何人不得在变电站自动化设备及可能影响的二次回路上进行工作和操作。

3.10电网发生事故后,维护人员应当认真检查自动化设备运行及对电网事故记录的情况,并及时向有关部门汇报。

3.11按上级调度自动化管理部门的要求及时报送运行报表及相关资料。

3.12保持设备及周围环境的整齐清洁。

4设备投入运行的条件:

4.1检修后的自动化设备,应在现场检查接线的正确性,并进行调试合格后方可投入运行。

4.2新安装的自动化设备应检查接线的正确性,仪表互感器的量限精度是否符合要求,开关接点动作是否可靠、并调试合格,试运72小时无问题,才能投入运行。

4.3自动化设备应有可靠备用电源,必须经过保护装置才能接入电源。

5自动化设备在下列情况下,可退出运行:

5.1经地调批准的定期检修。

5.2自动化设备发生异常,需要临时停运维修,应先取得地调值班员的同意,方可退出运行。

5.3如有危及人身安全或设备有严重故障时,应先将设备退出运行,但事后立即通知地调值班员。

6自动化设备的检查测试:

6.1自动化设备投入运行后应保证设备的安全可靠必须对设备进行定期测试和检查。

信息系统的运行管理与维护 篇7

关键词:信息系统,运行管理,维护

随着我国企业开始实现信息化管理, 运用信息管理系统来对企业生产经营进行管理, 一方面, 提高了企业管理的效率和科学性, 使企业的生产、存储、财务、成本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改善;而另一方面, 在实际的运行中不可避免的引发各种问题, 其中包括信息安全性的问题, 即存储在计算机或在传输中的文件和数据遭受到破坏和滥用, 而且这种活动对企业的影响非常严重。同时, 在我国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内部构建中, 经常可以发现由于制度和管理中的疏忽、松懈以及信息系统的监管不到位, 所出现数据的丢失或者数据的信息反应迟钝, 不能使管理者及时得到有效的信息, 使其信息系统的发挥起不到其最佳的效果, 因此如何保障企业信息系统安全, 加强企业信息系统的运行管理与维护是非常必要的。

1 信息系统对企业的影响

(1) 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一方面, 信息技术的产生和利用改变了人类获取信息、收集信息和传递信息的方式, 使得人们可以及时、准确地得到各种所需要的信息, 这就减少了企业为获取组织生产经营所必需的信息而花费的时间和精力, 也即减少了企业的组织费用, 从而提高了企业的绩效。

另一方面, 信息技术使人的感官能力得到了延长, 人就可以完成以前体能上无法承担的工作。决策者通过使用信息系统能及时获得恰当、有用的信息, 从而提高了决策者决策水平, 提高了决策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因此说, 信息系统通过改变人这个因素, 同样提高了企业的绩效。

(2) 对企业组织结构的影响。信息系统的建立和运用, 使得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有可能获得所需要的信息, 大大地减低了信息的获取成本, 拓宽了信息传播渠道, 高层管理者可以通过信息系统直接与低层部门联系, 原先起桥梁作用的中层管理者可以大量被削减, 企业的组织结构也由原来的“金字塔”形转化为“扁平化”, 使得组织结构趋于合理。

2 信息系统运行的结构和工作内容

随着现代企业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 信息系统已逐渐受到各个企业的关注和重视, 越来越多的企业对自身信息系统的建设和运行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物力, 信息系统的地位不断的得到提高。

(1) 信息系统的运行结构。信息系统的结构对系统的效率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 好的组织结构能够大大的提高系统自身的运行效率。组织结构主要有分散平行式和集中式两种, 前者通过把计算机分布到企业内部的各个部门, 实现使用权利的平等, 这种形式的优点是每个职能部门可以结合自身工作情况处理实际问题, 但是信息系统的处理能力和决策的支持能力比较薄弱;后者将所有信息设备集中到信息中心进行统一的管理, 企业内的职能部门仅成为信息系统的服务对象, 这种方式优点是可以在信息集中管理的基础上, 提供强大的信息共享能力和决策支持能力, 但是与各个职能部门之间的实际工作联系不够, 对企业内各部门的服务能力可能会有欠缺。

(2) 信息系统的工作内容。信息系统的工作内容主要包括日常操作、临时信息服务和系统运行记录工作, 日常操作包括从信息录入到信息利用的整个过程, 涵盖信息的存储和复制以及信息交流等信息系统工作的各个环节。

3 信息系统运行的维护工作

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离不开必要的维护工作, 为了保证信息系统能够在环境、设备等各项因素的影响下正常的运行, 就需要及时的对系统进行维护和改进, 将信息系统不断的完善。系统维护主要根据企业管理层的需要和服务对象的要求, 主要内容包括信息系统软件技术的更新和硬件设施的维修、更换。

(1) 信息系统硬件设施的维护。硬件的维护主要是对信息系统的硬件设施进行维修和更换, 针对系统的日常维护和故障维修, 企业要健全日常维护的相关制度, 注意系统运行环境的温度和湿度的变化, 关注系统运行中各项性能是否正常, 要定期进行例行维护工作, 发现问题时由专业维护人员或供应商及时的进行设备的故障维修, 必要情况下可以进行停机维修, 停机前要做好数据的备份工作, 重要数据要进行双备份以策安全, 并使用双机备份保证维修时系统的正常运行。

(2) 信息系统软件技术的维护。软件的维护是信息系统维护工作最关键的环节, 在信息系统的软件投入使用后, 为了修正软件自身的缺陷, 增加系统的功能和软件的使用寿命, 要进行大量的软件维护工作。随着信息系统软件技术的不断更新和进步, 软件维护的工作量和费用会不断的增加, 一般来讲软件研发阶段投入的精力越大, 软件投入使用后的维护工作也就会越简单一些。软件维护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a.纠错性软件维护, 这种维护一般是为了纠正软件测试时未发现的缺陷, 在维护策略上根据缺陷的重要程度给予区别性的对待, 通常先解决关键性的严重缺陷。

b.适应性软件维护, 这种维护是为了让软件适应环境的变化, 一般这种维护占软件维护整体工作量的20%。

c.完善性软件维护, 这种维护是为了满足用户更高的需求而进行的软件功能完善, 一般根据用户需求按维护计划逐步实施, 大概占到总工作量的一半多。

d.预防性软件维护, 这种维护一般是为了未来的需要而进行的具有前瞻性的软件升级, 通过主动的增加软件功能等工作来增加软件的寿命, 减少未来维护的工作量。

4 结束语

现代企业面临的信息环境变得异常复杂, 表现在信息分布更加复杂多样、信息的共享活动更加频繁和企业对信息的实时性和有效性有了更高的要求。这些增加了信息收集、整理、存储、和处理的难度。另外, 企业的发展和扩张需要信息技术的有力支持, 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完善反过来加速了企业的外延。

参考文献

[1]阎晓霞.现代企业管理系统应用分析[J].当代经济, 2002 (09) .

[2]刘耀宗.企业信息系统和管理信息系统发展趋势[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 2000 (02) .

[3]朱烨.医药企业信息管理系统运行维护工作的实践与思考[J].上海医药, 2011 (08) .

浅谈微机保护系统的运行与维护 篇8

1.微机保护监控后台

微机保护监控后台实时监控着整个电力系统,实现电 流、电压等实时数据的汇总,现场设备运行情况的实时再现和人机对话信息交换等功能,但在实际运行中常出现以下问题。

1.1后台死机或自动退出现象

后台死机或自动退出的可能原因有:

(1)将监控程序关闭,打开其它程序,观察是否还有死机现象,如还存在死机现象,则对主机硬件部分进行排查,检查主机电源风扇和CPU风扇是否正常运转,机箱内温度是否有过热现象,检查内存条是否插好,检查显卡是否正常,检查主板有无过热等现象。

(2)确认硬件没有问题,查看监控程序有无异常,造成程序异常的原因有三方面,一是由于程序运行中自身缺陷造成后台死机;二是外接存储设备内病毒侵入监控程序,造成程序运行出错;三是数据库运行中损坏。处理方法有两种,一是用以往备份的数据替换现在出现问题的数据,二是根据需要重新安装监控程序、数据库及其附属程序等。

(3)后台微机提示“无法链接”、“程序出错”或“无法打开”等字样时,需要将程序退出,重新打开程序,或将电脑关机,释放所有运行的程序,再重新启机进入监控程序。

1.2显示器频繁抖动或出现黑屏现象

显示器频繁抖动或出现黑屏现象时,可能为显示器或显卡故障,首先换上状态良好的显示器,观察现象是否排除,如果故障现象没有了,则为显示器自身问题,如没有排除,则应查看显卡。

1.3遥信名称或位置与实际不符

后台事项条中的遥信名称与实际不符,主要由于设置不当造成的,只要重新编辑该遥信点的名称即可,并保存备份。遥信位置与实际不符时,如整个回路的几个遥信量均不正确,则要查看装置的遥信板是否损坏了,如仅一个遥信量不符,要首先查看后台定义是否丢失,如正常,则要查看该遥信量的控制回路是否正常,如正常,可能该回路的光耦等元件损坏,可以将该遥信量换到备用位置,在后台重新定义即可。

1.4无法实现遥控

出现无法遥控时先查看现场微机保护装置是否由“就地”转到“远方”位置,再查看该回路的属性是否正确,给该回路的断路器做挂牌操作或调取该回路的定值,如不能挂牌或调取不到定值,则为通讯故障。可以到前台装置进行分合操作,如果可以进行分合操作,则为通讯中断或不良,可以检查通讯回路。如前台也不能进行分合闸操作,则应检查装置有没有发出分合闸的信号,是否为装置按键或出口继电器等元件损坏,如可以发出信号,则应依次检查分合闸回路、大直流回路和蓄电池回路等。

1.5语音不报警

语音不报警有以下两方面原因:

(1)电压发生波动时,已经越上限或越下限时,应查看后台是否设置该电压波动的报警,并查看设置的时间,设置的时长要保证电压瞬时波动时,也能够启动光字牌和语音报警。查看报警窗内是否存在未复归的内容相同的报警信息。如发生变位信息时不报警,则要查看相应遥信量是否定义报警信息。

(2)后台遥信发生变位时,没有事项条,则应查看后台定义是否丢失,如有事项条且遥信量也随之变化,但不能发出报警音,有修改权限的用户登录,用鼠标双击开关或点击右键,查看“详细属性”中的“选项”栏中的声音报警是否选中。

(3)如所有的变位及故障均不能报警,则可能有设置问题或外部连接音箱有问题,处理方法:查看音量是否过小或静音,检查音箱是否正常,连线是否正确,后台机声卡是否正常,驱动是否丢失。

1.6电度量报表打不开或没有数据

电度量报表打不开或没有数据,应在实时数据中查看电度量是否上传至后台,如没有上传到,则应检查通讯回路或电度表回路是否正常,如后台可以实时查看当前的电度表,但电度量报表中没有数据或打不开,则应查看数据库是否在运行, offce、数据库程序等出错,查看相中设置是否发生变化等,必要时重新安装相应软件。

1.7后台监控数据不能实时刷新

后台监控数据不能实时刷新,多为通讯故障,查看通讯装置的指示灯显示是否正确,是否为频闪的状态,检查主机网线接触是否牢固,到前台装置查看每一回路的通讯出口和总线接触是否牢靠,也可能为通讯装置长期运行,内部出错,需要关闭通讯装置电源,重新启动。如果仅为某一回路的数据不刷新或遥信位置不正确,用校线器校对网线是否中断,并应查看该回路装置的通讯出口是否损坏,必要时更换出口。

2.微机保护装置

微机保护装置不但可完成继电保护功能,在正常运行的情况下还可以完成测量、控制、数据通信等功能,即实现保护、控制、测量、通信一体化。它作为整个电力系统计算机网络的一个智能终端,获取了电力系统运行和故障时的所有信息和数据,并将信息和数据通过网络上传到监控台台或调度自动化后台。微机保护装置在实际运行中也会出现一些问题。

2.1电流电压与实际不符

当微机保护装置采集到的电流电压值与监控后台不相符时,将两者的数据与实际值进行比较,确定数据不准的一个,然后修改电流电压的变比或系数。若两者数据一致,但与实现不符,若变比和系数均正确,则应查看外部接线。

2.2某遥信量不停变化,频繁向后台发送报文

(1)一次设置辅助接点接触不好,存在抖动现象,处理好辅助接点。

(2)相应的遥信松动,重新接续好。

(3)相应遥信的去抖时间设置太短,适当延长。

(4)投负荷时电压暂时降低,造成光耦端子由亮到灭,再由灭到亮,导致后台误报遥信。

(5)周围是否有电容器操作。

2.3遥信与现场设备不一致

(1)查看相应设置的辅助接点,手动分合闸该辅助接点,观察遥信是否变化。

(2)找到采集这些遥信点的设备及这些遥信点对应的装置端子号,拆掉二次接线,在装置上用遥信正电源直接点击相对应的装置端子,看遥信是否有变化,若没有变化,应更换遥信板或插件。

(3)检查遥信回路是否有接线不牢或断开现象。

(4)操作现场设备,相应遥信量也随之变化,但遥信状态与现场设备状态正好相反,此时只需要重新定义装置的辅助接点(常开改常闭或常闭改常开)或在后台把相应遥信改至相反。

2.4装置指示灯不正确

装置指示灯不正确,应查看装置是否有未归的信息,并且查看装置定值,是否存在定值丢失现象或未投入定值。均正常时,可能为装置故障,应更换装置的相应插件。

2.5装置液晶花屏

出现液晶花屏的原因有:

(1)液晶使用时间过长,出现老化现象。

(2)程序出错,断开保护装置的工作电源,再重新给电。

(3)查看液晶与面板间的数据线是否插牢靠。

(4)面板出现问题时,用备用装置的面板替换原有装置面板。

(5)主板出现问题时,用备用装置的主板替换原有装置的主板。

2.6装置失电

装置失电时,应查看装置工作电源的保险是否熔断,如没有熔断,则为装置电源板出现故障,应更换装置电源板。

2.7电流采集不正确

测量电流或保护电流数值不符,则应查看外部接线,是否存在电流端子接线松动及接触不良的现象,紧固电流回路所有端子。

3.通信系统

通信系统在微机保护中担负着传递信息和数据的任务,在运行中经常遭遇干扰和破坏。

3.1后台机网卡故障

当后台机网卡故障,需要更换网卡时,先将旧网卡的驱动程序卸掉后再卸掉旧网卡,最后安装新网卡及新网卡的驱动程序。

3.2网络连接

网络连接中,通信电缆尽量使用屏弊电缆,通道内应无强电电缆。微机保护装置的网络连接方式有:

(1)RS-485串口连接。当前网络连接多采用装置直接串接构成环网方式,当一个装置通信出现故障时,不影响其它装置的通信进行,但如果环网上两个装置的通信同时出现故障时,那么它们间的通信将会中断,此时应将这两个装置从环网中甩开,维持其它装置的正常通信,避免影响其它装置,待这两个装置通信正常后,再接入环网。

(2)以太网连接。通过HUB连接采用正接网线,否则采用反接网线。正接网线两端压线顺序一致,为橙白、橙、绿白、蓝、蓝白、绿、棕白、棕。反接网线,一端压线顺序为橙白、橙、绿白、蓝、蓝白、绿、棕白、棕,而另一端压线顺序为绿白、绿、橙白、蓝、蓝白、橙、棕白、棕。

3.3装置屏弊接地

将各微机保护装置的屏弊地专门接地,以减少干扰。

3.4防雷

微机保护装置、总控单元、通信管理机处于运行状态时,其周围一定要做好防雷设施,以避免雷击带来的通信模块过电压击毁或微机保护装置通信出口烧损现象。管内小白配电所在2007年8月,由于雷击过电压,在保护屏上方出现大火球,造成所有保护装置通信出口烧损,不利设备安全运行,所以,设备防雷工作尤其重要。

政务系统运行维护 篇9

1 每年雷雨季节前应对接地系统进行检查和维护,主要检查连接处是否紧固、接触是否良好、接地引下线有无锈蚀、接地体附近地面有无异常,必要时应挖开地面抽查地下隐蔽部分锈蚀情况,如果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

2 接地网的接地电阻宜每年进行一次测量,测量方法见附录B,测量仪表宜采用数字接

地电阻测量仪。

政务系统运行维护 篇10

关键词: 电力系统; 变电运行; 安全管理; 设备维护; 探讨;

作为人民日常生产和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电力系统已经是维持我国经济与文化发展的重要命脉。而变电站作为电力系统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 其运行与安全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而对于电力系统变电运行的安全管理以及设备维护工作并不是一项简单的事情, 它是一门综合的系统科学, 不仅仅需要注重个系统之间的关系, 还要遵循着一定的原则。因此, 我们在保证变电系统在进行正常的电能变换分配的同时, 应当加强变电运行的安全管理与设备维护工作, 保证变电系统的正常运行, 这样才能为我国电网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1]。

1 电力系统变电运行的日常安全管理内容

1.1 电力系统变电运行的日常安全管理目标

正因为电力系统中变电运行安全的重要性, 所以对于变电站的安全管理工作应该是电力系统工作人员应当排在第一位的工作计划。而这种安全管理工作也应该结合当时电网的工作实际情况来安排各种工作目标之后再采取各种应对措施。此外, 一旦目标制定了, 就应该严格地执行, 并且在实施的工作目标的过程中要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这样才能够实现电力系统变电运行安全管理的目标内容[2]。

1.2 安全生产责任制保障了电力系统变电运行

能够确保电力系统能够安全运行的关键所在就是安全生产责任制。也就是说, 我们需要将保障变电运行的每一个责任落实到每一个人身上, 使得每个人对于变电站都有极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而且能够更加清晰自己能够做什么, 不能够做什么, 才能够踏踏实实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保证好变电站能够顺顺利利的运行。此外, 我们还需要将考核机制与安全生产责任制紧密联合起来, 让每一位负责变电运行安全的工作人员都有一个标准, 同时也要对工作人员的完成度做一个评定, 激励他们能够更好地完成当前的工作内容[3]。

1.3 对电力系统变电运行状态进行管理和规

变电站的安全运行其实是受到很多因素影响的, 不管是刮风、下雨、打雷等自然天气的影响还是无法预防的.人为原因都会轻易地使得整个变电站的运行失去安全保障。因此, 要想保证电力系统变电运行更加安全, 就要学会防范于未然, 实现做好一系列特殊状态或紧急状态的管理规范及防范措施。

1.4 注重消防工作与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

上一篇:中秋节联欢晚会词下一篇:给南怀瑾先生找厨师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