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向工程毕业设计总结(共8篇)
逆向工程毕业设计总结 篇1
篇一:逆向工程之毕业设计(论文)西南科技大学 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名称:风扇叶片的非接触测量和三维建模研究
年 级:2004级 ■本科 □专科 学生学号:20045659 学生姓名:都方军 指导教师:乐莉 学生单位:制造科学与工程学院 技术职称:副教授 学生专业:机械0408 教师单位:制造学院
西 南 科 技 大 学 教 务 处 制 风扇叶片的非接触测量和三维建模研究
摘要: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计算机三维造型技术特别是逆向工程技术在工业 上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了解决风扇叶片难以精确测量的问题,本文研究了风扇叶 片外形的逆向工程造型方法,并对逆向工程概念、方法进行系统的阐述。通过光学扫描 仪的非接触测量获取风扇叶片表面的云状数据,并利用imageware和geomagic软件对测 量数据进行处理,且基于nurbs曲面重构理论进行叶片造型表面重构,最终实现了风扇的 曲面重构,产生风扇的三维模型及二维图。与传统的正向设计方法相比,该方法提高了 工作效率,缩短了新产品的开发周期。
关键词:逆向工程; 非接触测量; 点云; 建模
fan blade non-contact measurement and 3d modeling geomagic, the measurement data is processed and nurbs surface reconstruction based on the theory blade shape surface reconstruction, the ultimate realization of a fan surface reconstruction, being designed with the traditional method, the method improves the working efficiency, shorten the development cycle of new products.key words: reverse engineering;non-contact measurement;point cloud;modeling 目录
第1章 绪论.............................................................1 1.1 引言............................................................1 1.2 课题提出的背景及意义............................................1 1.21逆向工程在国内外研究状况....................................1 1.22逆向工程的原理及特点........................................2 1.23逆向工程的流程及应用领域....................................3 1.24课题的目的及意义............................................5 1.3 研究内容........................................................5 第2章 逆向工程软硬件设备及过程.........................................5 2.1 扫描设备........................................................5 2.2 点云处理软件....................................................8 2.3 曲面处理软件....................................................8 2.4 实体建模软件...................................................10 2.5 实体三维数据的扫描.............................................12 2.6 点云处理.......................................................13 2.7 曲面重构.......................................................14 2.8 实体建模.......................................................19 2.9 后续加工处理...................................................20 第3章 建立风扇叶片数模的具体步骤......................................22 3.1 风扇叶片逆向开发的流程.........................................22 3.2 模型分析.......................................................22 3.3 扫描...........................................................22 3.4 点云数据处理...................................................34 3.4.1 清除噪点....................................................343.4.2 手动注册...................................................35 3.4.3 全局注册...................................................36 3.4.4 合并.......................................................36 3.4.5 补洞.......................................................37 3.4.6 边界优化...................................................37 3.4.7 简化数据及保存.............................................37 3.5 曲面造型.......................................................38 3.5.1 对齐点云...................................................39 3.5.2 建立圆柱面.................................................40 3.5.3 建立球面...................................................40 3.5.4 建立球底面.................................................40 3.5.5 偏移球面及上下底面.........................................41 3.5.6 剪切中间凹槽及洞...........................................41 3.5.7 建立小圆柱及洞.............................................42 3.5.8 提取一个叶片及建立曲面.....................................42 3.5.9 偏移扇叶曲面并倒角.........................................43 3.5.10 建立另外2个叶片面........................................43 3.5.11 数据转化导出通用格式......................................44 3.6 实体造型.......................................................44 3.6.1 数据导入...................................................45 3.6.2 曲面缝合及模型实体化.......................................46 3.6.3 产生风扇叶片的二维图.......................................46 结论....................................................................48 参考文献................................................................53 致谢....................................................................54篇二:逆向工程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题 目 某典型零件的逆向工程与注塑模设计
学生姓名学号 所在院(系)专业班级 指导教师
2013 年 3月 5 日篇三:逆向工程的毕业设计 目录 毕业设计.......................................................................................................错误!未定义书签。0 摘要...........................................................................................................................................1 1 逆向工程..................................................................................................................................2 1.1 定义..........................................................................................................................................2 1.2 逆向工程的研究与发展.........................................................................................................3 1.3 逆向工程系统..........................................................................................................................4 1.4 逆向工程的关键技术..............................................................................................................4 1.5 逆向工程与正向工程的区别.................................................................................................6 1.6 逆向工程的应用......................................................................................................................7 2 maxscan激光扫描仪................................................................................................................8 3 geomagic studio.....................................................................................................................10 4 imageware...............................................................................................................................13 5 其它.........................................................................................................................................14 6 后记.........................................................................................................................................14 0 摘要
随着中国加入wto,经济迅速发展,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工业发展越来越快,就要求我们能够快速制造,提高生产力,从而降低成本,基于maxscan逆向工程就是在这个大背景下迅速发展起来的,它是通过扫描小物体,获取点云数据,再通过一些软件处理,得到我们想要的东西。
逆向工程,也有称逆向技术,是通过对某种产品的结构、功能、运作进行分析、分解、研究后,制作出功能相近,但又不完全一样的产品过程。逆向工程可能会被误认为是对知识产权的严重侵害,但是在实际应用上,反而可能会保护知识产权所有者。例如在积体电路领域,如果怀疑某公司侵犯知识产权,可以用逆向工程技术来寻找证据。1逆向工程
1.1 定义 逆向工程(又名反向工程,reverse engineering-re)是对产品设计过程的一种 描述。在2007年初,我国相关的法律为逆向工程正名,承认了逆向技术用于学习研究的合法性。在工程技术人员的一般概念中,产品设计过程是一个从设计到产品的过程,即设计人员首先在大脑中构思产品的外形、性能和大致的技术参数等,然后在详细设计阶段完成各类数据模型,最终将这个模型转入到研发流程中,完成产品的整个设计研发周期。这样的产品设计过程我们称为“正向设计”过程。逆向工程产品设计可以认为是一个从产品到设计的过程。简单地说,逆向工程产品设计就是根据已经存在的产品,反向推出产品设计数据(包括各类设计图或数据模型)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逆向工程在工业设计中的应用已经很久了。比如早期的船舶工业中常用的船体放样设计就是逆向工程的很好实例。随着计算机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特别是软件开发技术的迅猛发展,基于某个软件,以反汇编阅读源码的方式去推断其数据结构、体系结构和程序设计信息成为软件逆向工程技术关注的主要对象。软件逆向技术的目的是用来研究和学习先进的技术,特别是当手里没有合适的文档资料,而你又很需要实现某个软件的功能的时候。也正因为这样,很多软件为了垄断技术,在软件安装之前,要求用户同意不去逆向研究。逆向工程的实施过程是多领域、多学科的协同过程。软件的逆向工程可以用多种方法实现,主要的三类软件逆向工程是:通过观察信 息交换进行分析。主要流行于对协议做逆向工程,它使用总线分析器和数据包嗅探器,例如,为了访问一个总线连接或一个计算机网络连接并揭示其上的通信数据就可以使用这种方法。通过分析总线或网络的活动,做出一个独立的实现用以模拟那些活动。此法对设备驱动的逆向工程特别有用。在进行嵌入式系统的逆向工程时,厂商特意引进的工具有时能产生极大的促进作用,例如jtag端口或其他的调试法。在microsoft windows中,底层的调试器很受欢迎,例如softice。使用反汇编器进行反汇编。仅借助机器码助记符读取和理解已经被编译成原始机器码的程序。此法对任何计算机程序都有效,但是相当耗时,特别是对于不熟悉机器码的人。interactive disassembler是一个很受欢迎的反汇编工具。使用反编译器进行反编译。对只有机器码或字节码形式的程序,重建高级语言形式的源代码。这种方法得到的源代码结果不是唯一的。
1.2 逆向工程的研究与发展1980年始欧美国家许多学校及工业界开始注意逆向工程这块领域。1990年初期包括台湾在内,各国学术界团队大量投入逆向工程的研究并发表成果。逆向工程的硬件最早是运用仿制加工设备,制作出来的成品品质粗糙。后来有接触式扫瞄设备,运用探针接触工件取得产品外型。再来进一步开发非接触式设备,运用照相或激光技术,计算光线反射回来的时间取得距离。
逆向工程软件部分品牌包括surfacer(imageware)、icem、copycad、rapid form等。逆向软件的演进约略可区分为三个阶段。十一年前在逆向工程上,只能运用catia等cad/cam高阶曲面系统。市场后来发展出两套主流产品约在七、八年前技术成熟,广为业界引用。到最近四年来,发展出不同以往的逆向工程数学逻辑运算,速度快。逆向工程在台湾的发展轨迹持续在进行,工研院曾写过一套逆向工程软件,学术界不少研究团队也将逆向工程领域作为研究主题,开发出具不同功能的系统软件,但是最后这些软件都没有真正落实到产业界应用。工研院的团队后来也结束逆向工程研究,转而开发其它主题。原有的研发成果后继无人,殊为可惜。1998年,newpower启动了逆向工程的一些项目,要求是把客户的现有源代码转变成设计,如果需要的话,进一步转化成产品需求规约。这恰恰与类似于v模型的标准开发过程模型相逆。这样一来,客户就可以容易地维护他们的产品(需求,设计,源代码等等),而不需要想以前那样,每次改动产品都需要直接修改源代码。
是指从实物上采集大量的三维坐标点,并由此建立该物体的几何模型,进而开发出同类产品的先进技术。逆向工程与一般的设计制造过程相反,是先有实物后有模型。仿形加工就是一种典型的逆向工程应用。目前,逆向工程,逆向工程的应用已从单纯的技巧性手工操作,发展到采用先进的计算机及测量设备,进行设计、分析、制造等活动,如获取修模后的模具形状、分析实物模型、基于现有产品的创新设计、快速仿形制造等。通俗说,从某种意义上说,逆向工程就是仿造。这里的前提是默认我们传统的设计制造为“正向工程(当然,没有这种说法)”。
软件的逆向工程是分析程序,力图在比源代码更高抽象层次上建立程序的表示过程,逆向工程是设计的恢复过程。逆向工程工具可以从已存在的程序中抽取数据结构、体系结构和程序设计信息。
1.3 逆向工程系统 目前研究或应用中的系统可分以下几类:
(1)针对具体应用开发的系统开发了一种针对机械零件识别的逆向工程系统,此系统只能识别由平面组成的零件。开发了基于微机的逆向工程系统主要用于仿制空军部门淘汰的零件。(2)专用曲面拟合软件系统曲面拟合是逆向工程的关键过程,开发了拟合3d激光扫描数据的软件包,数据点被交互的划分区域,拟合曲面输入通用cad系统进行相交、延伸、过渡、建立完整的cad模型。此系统只处理标准的二次曲面。
(3)与商用cad系统的结合有些系统直接把数字化系统与商用cad系统结合,kwok开发的系统将cmm与autocad结合起来,每测一个点的坐标,自动转化为iges格式,系统具有实时可视化功能。
(4)测量与拟合的集成
以上系统中数字化与曲面拟合是两个分离的过程,为了提高测量精度,用拟合结果指导测量,减少测量数据,出现了测量与拟合的集成系统。liang-chia提出的集成系统,首先由用户交互地划分测量边界,每个面片的测量中实时进行b2样条曲面拟合,用拟合结果进行下一个测量点的位置预测,用实测值与预测值的误差控制测量精度和拟合精度。(5)与快速原形制造的结合
缩短产品制造的周期是逆向工程的目的之一,近年来出现了数字化系统直接用子制造的逆向工程与快速制造的集成系统,jones c开发了由激光扫描结果产生螺旋线数控加工路径的系统。
1.4 逆向工程的关键技术
当前使用的逆向工程系统存在以下不足之处:
(1)大多数系统是针对具体的应用而开发,数据处理往往针对特定的测量设备、测量对象,通用性差。
(2)曲面拟合系统大多是对于代数二次曲面,对自由曲面,特别是由大数据量散乱点拟合自由曲面,系统一般没有此功能
(3)数据区域分割往往要交互操作,降低了cad建模的速度,自动化程度低;(4)系统集成化程度低,有些系统只侧重与曲面的拟合,有些系统只侧重于与特定制造技术的结合,系统只包含简单几何数据,不符合现代设计制造的并行思想。几何建模是逆向工程的关键环节,同时也是影响逆向工程速度的瓶颈问题,因此,提高逆向工程几何建模的自动化程度和通用性是目前逆向工程研究的一个重点方向。作者提出了一种逆向工程几何建模自动化系统,具有体现设计意图的特征建模的特点,数据点的组织方式不限,输出的b-rep模型与现有商用cad系统完全兼容。系统的关键技术在于特征的自动提取、组合自由曲面的光滑连接。
提高系统的集成性,有些情况cad 模型并不是必需的,或者为了最快的制造产品,需要数字化系统与cmm 的直接结合;另外,有些产品(例如注塑模、注塑件的设计)需要多次进行cae 分析,由数据点直接产生cae 模型,可极大地提高产品的设计、分析过程,在上一节已有一些集成系统的应用实例,大多是根据具体情况的部分集成,邢渊提出了完整的逆向工程集成系统框架,具有cad、cae、cam 多个数据接口,采用了面向对象的集成方法。关键技术是通用、开放的产品数据库结构。
三坐标测量可分为接触式测量和非接触式测量两大类。接触式测量方法通过传感测量头与样件的接触而记录样件表面的坐标位置,可以细分为点触发式和连续式数据采集方法。对于航空航天、汽车等行业,大型样件的测量一般可以选用接触式测量,以满足精度要求。因为,接触式测量中的点触发式测量可以通过人为规划,使得在大曲率或曲率变化剧烈的区域获得较多的测量点,而在相对平坦的区域则可以测量较少的点。结合造型方法,人工对被测物体进行区域规划,测量对物体形状起关键作用的特征线和曲线网格,数据点可以根据需要组织成模型重建软件所需要的形式,然后根据特征线及曲线网格重建物体的cad模型,减少了数据处理的难度和工作量。其唯一的缺点是测量效率较低。
非接触式测量方法主要是基于光学、声学、磁学等领域中的基本原理,将一定的物理模拟量通过适当的算法转化为样件表面的坐标点。例如:声纳测量仪利用声音遇到被测物体产生回声的时间计算点与声源间的距离;激光测距法是将激光束的飞行时间转化为被测点与参考平面间的距离。非接触式测量使测量效率得到了极大提高,某些光学测量机可以在数秒钟内得到几十万个数据点,因而在测量过程中可以大大减少人工测量规划,在整个样件表面快速采集大量的密集点集。由于操作简便,以激光测距法为代表的非接触式测量技术近两年来,发展迅速,应用普及面越来越广。不过,非接触测量获得的海量数据的数据量非常庞大,常有几十万、上百万,甚至更多。必须配合较强功能的逆向软件和高性能的计算机设备,才能顺利使用。不过,将五年来,按照摩尔定律,计算机硬件的性能迅速提高,软件技术也今非昔比,基于光学的非接触式测量方法和三坐标测量设备在逆向工程中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应用。在工程技术人员的一般概念中,产品设计过程是一个从设计到产品的过程,即设计人员首先在大脑中构思产品的外形、性能和大致的技术参数等,然后在详细设计阶段完成各类数据模型,最终将这个模型转入到研发流程中,完成产品的整个设计研发周期。这样的产品设计过程我们称为“正向设计”过程。逆向工程产品设计可以认为是一个从产品到设计的过程。简单地说,逆向工程产品设计就是根据已经存在的产
逆向工程毕业设计总结 篇2
梅观高速是深圳市内第一条高速公路, 在原设计中, 高速公路平面、纵断面均采用了较高的技术标准, 平面由直线、大半径圆曲线及缓和曲线组成, 纵断面由直坡段与圆形竖曲线段组成。原设计中, 各项平纵指标均满足当时的JTG 001-97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及JTG 011-94公路路线设计规范中设计时速100 km/h的高速公路技术标准要求 (见表1) 。目前新版JTG B01-2003公路工程技术标准[1]及JTG D20-2006公路路线设计规范[2]已经广泛使用, 但因老路采用了较高的平纵技术标准, 从而避免了道路线形及纵坡的大幅调整, 为本项目的顺利扩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 设计原则
本次梅观高速公路扩建工程路线设计原则如下:
1) 根据自然条件及用地条件合理确定扩建方案。综合考虑老路两侧地形、地貌、水文、地质等自然条件及两侧拼宽的公路用地条件, 论证两侧加宽方案的可行性和合理性。2) 扩建后的设计标准及采用的路线平纵面技术指标应满足现行JTG B01-2003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D20-2006公路路线设计规范的相关规定。3) 路线方案的确定要有利于施工期间的交通组织。梅观高速公路是深圳市中部运输通道的重要路段, 交通量大, 运输繁忙, 要尽量减少改扩建过程中对既有路交通的干扰, 交通组织方案的可行性是确定路线方案的重要条件。4) 综合考虑原有构造物的结构形式及使用状况。原有道路构造物较多, 使用状况不同, 路线改扩建方案要考虑构造物扩建的可行性、合理性[3]。5) 尽可能节约土地资源, 减少拆迁数量。梅观高速公路两侧, 土地资源稀缺可贵, 充分利用老路两侧现有的预留土地, 减少征地拆迁数量。6) 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工程。老路在满足现行公路技术标准要求的前提下, 尽可能最大限度的利用老路, 节约工程造价、减少占地。7) 路线平、纵、横面设计要求对沿线的构造物进行严格控制[4]。本项目为老路扩建, 平、纵、横面设计要求重点考虑构造物的位置及高程, 拟合线形尽可能与实际一致。
3 路线平面拟合
平面线形的拟合采用CARD1和纬地两种软件相结合的方法。先用CARD1中最小二乘法的功能, 根据零散分布点 (各断面实测中分带两点连线的中点) 确定一个基本单元, 之后把各单元连接成整体。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根据竣工图文件中的线位和实测的一些特殊点作为参照来确定单元曲线的起终点, 同时还利用竣工图文件中的数据检查拟合的数据的准确性。根据平面线形拟合计算分析, 平面拟合结果如表2, 表3所示。
根据统计分析结果表明, 本项目约有95.2%的点拟合偏差在10 cm以内, 拟合效果较好, 能够较好的满足路线平面线形的要求。
4 路线纵断面拟合
纵断面线形的拟合方法与平面拟合方法基本类似, 利用实测各中桩高程, 参考竣工图文件中的纵坡、竖曲线半径用纬地把纵面线形初步拟合出来。接着把直坡段看成平面线形中的直线, 竖曲线看成是平面线形中的圆曲线的原则, 把纵面线形看成平面线位用CARD1来拟合, 最后用纬地把CARD1拟合的线位恢复成数据文件, 再用纬地进行优化修改, 尽量使拟合出的线位与实测点的偏差最小。根据纵断面拟合计算分析[6], 纵断面拟合分析结果如表4, 表5所示。
根据统计分析结果表明, 本项目纵断面拟合约有86.2%的点拟合偏差在0.05 cm以内, 95.6%的点拟合偏差在10 cm以内, 纵面拟合效果良好, 能够较好的满足路线纵断面的要求。仅有4.4%的点 (约有52个) 拟合偏差在10 cm~20 cm之间, 主要由于桥梁两侧拟合不准确所致。
5 桥梁两侧纵段拟合
桥梁两侧范围纵段拟合原则为:1) 按不小于规范250 m最小坡长直接调整纵面标高方法影响的路面挖除长度与设过渡段影响的路面挖除长度相当时, 直接调整纵面使路基与桥梁标高一致;2) 对于直接调整纵面使路基与桥梁标高一致影响路面挖除长度太长的路段, 设计时按以下原则处理:桥梁设计标高以实测标高为准, 旧桥面铣刨6 cm (或8 cm) 后再重新铺筑10 cm厚磨耗层, 在两侧桥台外一定长度范围内作为路基设计标高与桥梁设计标高衔接过渡段, 坡差控制在3‰以内。
6 路线平纵面组合设计
原梅观高速公路平面线形采用了较高的技术标准, 在视觉上能自然地引导驾驶员视线, 并保持视觉的连续性, 经对原梅观高速进行透视检验, 梅观高速平纵配合适当, 视线诱导良好。平纵拟合后, 采用的线形指标与原路基本相同, 通过透视检验, 扩建后的梅观高速同样能够较好地满足视线的诱导及平纵组合。
7 扩建后公路安全性分析与评价
为尽可能在设计阶段消除行车安全隐患[7], 本阶段采用运行速度方法对全线进行安全性分析。通过分析后可知:梅观高速公路平纵面技术指标均满足现行技术标准和规范要求, 线性连续且指标均衡, 运行速度协调性好, 满足运行速度与设计速度的协调性、一致性要求。
同时结合本项目的实际情况, 提出了一些具体安全措施:
1) K5+228.230~K8+073.640段曲线间直线长度为2 845.410 m, 运行速度为120 km/h, 为避免驾驶员视觉疲劳, 注意力不集中而发生交通事故, 建议增设一些有特点的公益性标志和种植不同树种以形成不同的景观, 引起驾驶人员的兴趣, 从而提高驾车注意力, 消除安全隐患;
2) 华南物流互通、大发埔互通、华为互通、清湖互通、观澜互通的运行速度均较高, 基本在120 km/h左右, 建议在出口处一定的位置提前设置预告性标志和限速标志, 以降低车速, 提高安全性;
3) 在城市化严重的路段以及行人常穿越高速公路的路段, 建议设置隔离墙禁止行人从行车道上穿越高速公路。
8 结语
在梅观高速公路设计中, 在对原道路地形、水文、地质等自然条件充分调查的基础上, 经充分的经济技术比选, 对原道路平纵断面进行了多次重复拟合, 以能够对现状道路最大可能的利用, 并尽可能对路面施工进行精确指引。此外, 对一些路段加强安全设施的设置, 提高道路安全性能指标。
参考文献
[1]JTG B01-2003,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S].
[2]JTG D20-2006,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S].
[3]李开正.纵断面拟合设计在高速公路加铺改造工程中的应用[J].交通科技, 2010 (3) :67-69.
[4]陈德华, 莫海鹰.旧路改造中平面线形拟合的理论探讨[J].中南公路工程, 2005 (3) :97-98.
[5]马永强, 蔡春莉, 胡捷.公路拼宽扩建工程平面设计思路[J].中国西部科技, 2010 (1) :17-19.
[6]杨少伟, 朱照宏.道路勘测设计[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4.
基于逆向工程的汽车轮毂设计 篇3
关键词:逆向工程 轮毂 RapidForm
中图分类号:TP3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3(b)-0096-01
引言
逆向工程(RE,Reverse Engineering),也称反求工程,应用于缺乏原始设计图纸文档的情况中,通过对产品实物进行测量分析获取三维坐标点信息,利用逆向工程软件结合其它CAD/CAM/CAE软件进行数据处理、重新建立该物体的几何模型,最终生成开发出同类产品。逆向工程与一般的设计制造过程相反,是先有实物后有模型。近年来,逆向工程应用已从原来简单的仿形制造,发展为一个对产品进行解剖、深化、再创造的快速原型制造过程,具体由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曲面重構三部分组成。
逆向工程在现代汽车工业中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在我国汽车产品制造与国外先进汽车制造企业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利用逆向工程,在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进行产品的创新设计,可以大大的提升我国汽车制造业的生产设计能力和水平。常用的逆向工程软件包括Surfacer(Imageware)、ICEM、CopyCAD、RapidForm等。
在现代汽车产品的设计过程中,越来越强调其行驶中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因此对于汽车轮毂部分,不仅要求其外形美观,对产品的质量和制造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汽车轮毂尤其是其轮辐部分曲面复杂,正向设计周期较长,现在的轮毂生产企业中已经大量采用了基于逆向工程的技术的快速原型制造技术。本文论述了利用逆向工程技术,应用韩国INUS公司推出的RapidForm 软件,来进行汽车轮毂设计开发的方法,具体设计流程如图1所示。
1 三维数据采集及处理
点云数据的采集,是通过三维扫描设备获取物体表面的空间三维坐标。按扫描方法不同,可分为接触式扫描仪和非接触式扫描仪。三坐标扫描仪就是一种接触式扫描设备,它利用传感器实现测量头在工件上的移动从而记录下路径点的坐标值 它的精度较高,适用于一些外形简单、无复杂内腔的物体,但这种方法测量速度较慢 而且无法测量对测头不能触及的表面,不宜获得连续的坐标点。目前比较常用的非接触式测量方法包括激光三角形法和光栅投射法,相较于前者,扫描速度更快,应用更广。本文所采用的数据即是由光栅式非接触式扫描仪获取得到的,点云数据如图2所示。
采集得到的点云文件数据量非常大,而且由于扫描的光线等原因会造成很多噪声点,所以必须对原始的点云进行处理,首先选择Cloud Point模块,完成精简和去噪处理,原有的点按曲面的曲率进行按比例取样,点数从281万个减少到78万个,运算速度大大提高。
2 曲面拟合
点云处理好之后,选择Scan Tools-->Merge命令,完成点云的三角网格化,得到的三角面如图3所示。由此建立出轮毂的基本轮廓,选择Region模块,进行分块,为下一步的提取特征做准备,调整参数Sensitvty和Mesh Roughness,既要保证分块的精度,又要避免块太散,分块后的的结果如图4所示。
在分块之后的曲面上就可以提取特征,来完成曲面的重构了。RapidForm软件提供了Mesh Sketch模块,完成曲面特征的创建和修改。以轮圈为基础自动提取中心轴线,创建截面,并以此截面为基础,创建母线,类似的提取出其他特征,利用Revolve、Extrude、Loft等三维建模命令完成整个轮毂的逆向设计。RapidForm还提供与UG和ProE的设计接口,可以将重建结果及重建树同时导入正向设计的软件中,利用在UG或ProE强大的功能进行完善和后续的CAE、CAM操作。完成逆向建模后的汽车轮毂如图5所示。
3 误差验证
重建之后的模型,可以利用RapidForm中的Accuracy Analyzer工具栏提供的多种工具选项进行误差校验,图6显示的是重建模型与点云的对比误差值,从图中可看出创建的模型最大误差为0.1522mm,图7显示的是利用光照进行误差检验的结果。从图中可以看出逆向创建的轮毂精度完全满足生产要求。
4 结语
本文以汽车轮毂为例,讨论了汽车轮毂曲面的点云数据采集的方法,以及在RapidForm软件中进行数据处理、曲面重构、误差校验的逆向设计流程。直接利用逆向软件构建曲面模型,不但可以节省设计时间,还减少了设计的误差,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王霄.逆向工程技术及其应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2]朱湘宁,邱望标,李屹.逆向工程中复杂零件实体生成方法[J].制造技术与机床,2009(1):60~63.
土木工程毕业设计总结 篇4
一.总体状况
毕业设计是作为我在大学学习阶段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对所学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一种综合应用,是一种综合的再学习、再提高的过程,这一过程对我的学习潜力和独立工作潜力也是一个培养,同时毕业设计的水平也反映了本科教育的综合水平,因此校园十分重视毕业设计这一环节,加强了对毕业设计工作的指导和动员教育。在学期初进行了毕业设计动员,强调了毕业设计的重要性;学期末,安排了毕业设计答辩中。
这次的毕业设计工作总体来说,时间较长,毕业设计资料也较充实,每个同学都有各自重点深入的部分。
整个毕业设计期间,指导教师从认真填写《毕业设计任务书》着手,严格按照《xx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实施意见》的有关规定执行,对我们的毕业设计资料及工作量进行讨论并确定,并注重对我们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潜力、独立查阅文献潜力、计算机及软件应用潜力等的培养。指导教师平时加强毕业设计的辅导,还可随时找导师进行答疑,导师为方便与我们联系,把电话号码或Email地址给我们,有什么事就能够及时得到解决,这样问题不致堆积、也不会因此拖了进度。
我们对毕业设计比较重视,也没有因找工作而拖延进度的,导师对我们能认真对待毕业设计的态度也较满意。设计期间,我们自觉独立进行设计,有问题时在同学之间会进行讨论、争论,师生之间也常进行研讨,透过这种方式,我觉得收获很大。为了顺利完成毕业设计,我
主动走进图书馆查阅有关资料,有效的提高了我的独立自学潜力,也增加了我的学习主动性。我透过毕业设计,感到自己应用基础知识及专业知识解决问题的潜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以前所学的许多课程觉得很零散,也不明白有什么用及怎样用,此刻也都找到了用武之地。毕业设计的选题,与实际工程联系紧密,都是透过导师精心挑选的,
一般都是在建工程或近期完成的工程。
二.存在的问题
1.资料缺乏
我们普遍感到图书馆参考资料不够或找不到想要的资料;在多次查想要资料却查不到的状况下,感到有点心灰意冷,丧失了部分查资料的主动性。
2、对专业知识的掌握不全
由于在以前所学专业基础知识的不全面,或者理解有错误,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对自己所做课题用到有些设计规范及计算原理等不清楚,更不清楚其它未用的有关知识,类似问题较多,这些不仅仅反映了我们缺乏实际经验也反映出我们在专业知识的掌握上的不全面。
三.对毕业设计的感想
首先,做事情就要动起手来,不论是进行工程量的计算,还是开始施工组织设计,不能一味的想象。人,总有想不到的一些地方,做了,才会发现有不妥当的地方,才会有更好的修改方法,才能把毕业设计做的更完美些;结构设计,毕业设计是对大学四年来所学的总结运用,
需要用到的知识很多也很广,很多也是零碎的知识点。想只会有大体的轮廓概念而不会太具体,亲自去做了写了,才会留下痕迹,不会的知识点就会暴露出来。
毕业设计,涉及到的知识点多而且很广,不是在一本两本的`参考书中就能够得到的,对于知识点已经忘记的我们,学的勤快些是十分重要而且必要的。每一天抱着大抱的书来去于教室和宿舍之间,那些书就要经常的翻一翻,从中会得到我们想要的答案,也会找到一些自己忽略掉的细节部分。勤能补拙,即使自己不熟悉、不会,勤快些也会做的很好。
再次,设计是一个反复的相互的调节和修复的过程。从计算书草稿的完成到最后构成可用的计算书是一饿不断修改的过程,不断的修改让我对于计算过程的思路掌握更清楚了一些。要完成它,就务必进行若干的修改调整,甚至返工,要想做的好一些完美一些,这些工作更是不可能少的。所以,做毕业设计,我们时刻做好不怕麻烦,做好修改和返工的准备。
从开始到此刻,时间也不是很短的,其间,也或多或少的几次的偷懒和玩过。当然,玩时候是很简单的,另一面,落下的任务也就多起来的了,但是还是要完成的,所以还是早做一点的好。这就需要我们在设计过程中能够坚持,坚持按时完成阶段性任务,才能更好的更有质量的完成毕业设计资料。
工程制图课程设计总结 篇5
14级葡萄与葡萄酒工程 范宜杰 经过三个周的“艰苦奋斗”,我们完成了我们小组选择制图设计作业:葡萄酒实验室三维展示图。作为组长,感觉此次任务甚是艰苦,经过深思熟虑,我制定了以下分工: 分工明细:
张雪:2个冷冻罐(420L和700L)、一个冷媒罐、2个发酵罐、5个储酒罐;
王雨:平行分选输送机、刮板提升机、除梗破碎机、螺杆泵;
王文娟:30L夏朗德壶式蒸馏机组、膜过滤机(水)、膜过滤机(酒)、半自动冲瓶机;
侯景文:电动打塞机、半自动热缩帽机、1T连续压榨机、4平方硅藻土过滤机;
杨雨娇:自来水栓、电源插座(2X3P,1X2P)、、300见方检查井;
温艳芳: 气囊压榨机、灌装过滤一体机、6P冷冻机组(室外)、1个纯水罐;
上面零件是我为组员分配的任务,剩下的其他零件,以及组员零件的深入修改,整体布局排放,效果渲染等是我的任务,大约占15%。最终,我们的作品完美诞生,感觉效果还是不错的。在作图的过程中,也遇到过很多的挫折,包括大小的不统一就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因为是分工合作,由于我没有想到尺寸的问题,使得装配出现问题,后来统一了尺寸重新开始了我们的工作。
逆向工程毕业设计总结 篇6
毕业设计工作是完成教学计划,实现培养目标的最后一个重要教学环节,是前面所学知识的总检查和应用,对提高教学质量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环境工程专业2006年的毕业生33人,其中1人未完成无成绩,1人50分不及格外,其余良好。现总结如下:
一、2006年环境工程专业的学生是我系该专业的第一届毕业生。在学生的毕业设计题目主要是关于工业废水、城市污水、纯水设计与治理方面的内容,也有关于企业工程设计与管理的内容。指导教师,均为我系该专业的骨干教师,并聘请了环保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一同指导,他们都具有丰富的工程设计经验。学生严格做到了一人一题。
二、题材来源广泛,既有较为成熟的教学型课题,又有来源于生产或科研的实用型课题。如:来源于生产的“冰箱磷化废水的设计”、“城市废水的设计”;来源于科研的实用型课题“反渗透纯水工艺与设备研究”;基本做到了一人一题。该专业的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共有8人。8名指导教师中,有3名具有高职称或高学历,4名中级职称,有1名教师为初级职称(正在攻读硕士学位)。在高职称高学历中,有从生产第一线来的高工3名、工程师3名,这些教师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通过这次毕业设计,在产、学、研相结合的实践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际动手能力,学生做出来的一些产品不仅可行,其性能还优于某些同类产品;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综合应用的能力,为胜任今后的工作做了准备。
三、为了加强在校学生毕业设计的管理,毕业设计导师加强平时的考勤和指
导工作,每周不少于三天的现场指导。系毕业设计领导小组进行了两次全系各课题检查(中期和终期各一次),提出意见,并由此确认学生答辩资格名单。凡因个人不努力未完成任务的,取消了答辩资格。
四、毕业答辩成绩由导师批改和答辩小组综合成绩(各占50%)。为了更好的客观公正的组织学生答辩,系还打算特聘电子工业部第十设计所,二十九所、锦江电机厂等单位的高级工程师,参加我系的答辩,并为我系的毕业设计提出了保贵意见。
机电工程系
逆向工程毕业设计总结 篇7
国道318线东俄洛至海子山段公路改建工程 (以下简称“东海路”) 是川藏公路的重要一段, 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8条干线公路之一, 是成都至樟木口岸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路段海拨高, 气候条件恶劣, 地形地质复杂, 公路病害多, 整体路况差, 通行能力弱。改建工程全长277.063km, 利用原路线走廊。起点为康定县新都桥镇东俄洛村, 接已建的康东路止点, 翻越高尔寺山、剪子弯山、脱洛拉卡山, 止于已建成的海竹段起点。
2 建设历程
东海路改建段原路全长约282km, 始建于50年代, 继1954年川藏北线 (现G317) 通车后, 开始了川藏公路南线 (现G318) 的建设, 于1958年川藏南线正式建成通车。相对北线而言, 南线经过的地方, 多为人口相对密集的地区。但沿线大都为高山峡谷, 工程更为艰险。
建成后的公路路基宽4.0~6.5m, 为泥结碎石路面。经过90年代的改造整治, 路基加宽到6.5~7.5m, 路面采用3cm厚的沥青表处。多年以来公路养护均以人工为主, 沥青路面破损严重。
3 原路概况
原路海拔2000~3000m路段长32km, 3000~4000m路段长80km, 4000m以上路段长170km, 海拔高于4000m路段占全线60.3%。
受当时技术经济条件的限制, 90年代整治改建的深度和广度不够, 养护能力欠缺, 加上区域陡峻的地形、复杂的地质条件和恶劣的自然气候条件, 在滑坡、泥石流、崩塌、水毁、积雪、暗冰等众多不良地质病害的侵蚀作用下, 经过几十年的运营, 其病害的危害不断加剧, 道路整体路况差, 抗灾害能力明显不足, 严重制约了沿线地区社会、经济发展, 主要表征如下:
⑴原路标准低, 线形差, 严重影响行车安全。
⑵原路地形条件差, 导致小半径与大纵坡组合多、行车视距差。
⑶路基有效宽度不足, 防护等级低或无防护, 排水系统不完善, 道路抗灾害能力十分脆弱。
⑷原路各类病害发育, 成因复杂, 根治难度大, 严重影响道路通达。
⑸原路面为沥青表处, 路面破损率达80%~85%。
⑺原桥涵设计荷载等级低。
⑻原路交安服务设施欠缺, 服务等级低, 与乡村道路衔接条件极其受限。
4 路面设计
4.1 设计原则
因地制宜、合理选材、方便施工、利于养护、节约投资、保护自然及充分利用原路面强度。
4.2 沥青路面结构组合设计
G317线现有路面为沥青表面处治和砂石路面, 已产生严重的龟裂、裂缝、沉陷、车辙等病害, 路面整体状况较差, 已无太大的利用价值。综合考虑道路既有路面状况、局部改线, 本项目路面设计将原路作为路基, 其上路面结构按新建路面结构考虑。
本项目设计的路面结构为:4cm细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AC-13C表面层+5c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20C下面层+20cm水泥稳定碎石基层+20cm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15cm级配碎石垫层。
5 设计总结
5.1 成功之处
本项目路面工程经过一年多的艰辛施工, 顺利铺筑完成, 经过近两年的通车运营, 目前路面使用状况良好, 未出现病害。通过施工过程中的多次设计回访及建成通车后的总体效果来看, 路面工程设计总体来讲具有以下几项优点。
5.1.1 土路肩设计
本项目土路肩设计采用沥青混凝土硬化处理, 这种处理方式相对于采用土路肩种植土的方式而言, 保证了行车道的压实度, 提高路面的耐久性, 同时拓宽了行车有效宽度, 行车视野更宽广;相对于采用水泥混凝土预制块加固土路肩而言, 保证了路面水顺畅地排除路面范围, 也避免了水泥混凝土预制块的向外推移和压碎。
5.1.2 抗冻设计
工程区属高原气候, 具有干燥多风、气候多变、雨量不多、日照时间长、辐射强、气候垂直分带明显的特点。新都桥地区年平均气温5~6℃, 冬季时间长, 极端最低气温在-10℃以下。雅江县年平均气温4~10℃, 最低为-6.5℃, 最高14.8℃, 夏季极端最高气温35.9℃, 冬季极端气温最低可达-15.9℃。本区冻土类型应为季节性冻土, 寒季冻结, 暖季融化, 其下卧为非冻结层, 季节性冻土深度为0.5~1.2m。在季节性冰冻地区为防止路基的冻胀, 路面结构设计时充分考虑路面的抗冻性能, 确保路基稳定。本次路面设计多年最大冻土深度按150cm考虑, 最小路面防冻层厚度不小于50cm。
因此为保证路面的防冻厚度, 全线统一设置了15cm级配碎石垫层。该层的设置既保证了路面的抗冻要求, 同时阻断了地下面浸入路面结构, 提高了路面的使用寿命。到目前为止, 经过两年的寒冬考验, 道路未出现冻胀、翻浆病害。
5.1.3 保通设计
本项目是交通要道, 施工期间必须保持道路通畅。但是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及底基层的养生期较长, 若全断面施工, 势必阻断交通, 社会影响巨大。因此设计水稳层的施工采用半幅施工半幅通车放行的模式, 充分保证了交通的顺畅。
沥青面层施工后能够快速的开放交通, 因而设计采用分时段封闭交通施工的方式进行铺筑, 消除了分幅施工产生的纵向冷接缝问题, 既保证了沥青面层的舒适耐久, 又保证了路面表面的美观。
5.1.4 防裂设计
水稳层的分幅施工造成道路中央有一纵向接缝, 在行车荷载的反复作用下, 该纵缝易反射到沥青面层上来, 在表面层产生裂缝后, 雨水进入路面结构层, 会导致路面早期损坏。因此, 为防止路面发生早期破坏, 保证路面结构层的使用年限, 在基层顶面纵向接缝的位置对称铺贴0.5m宽的防裂卷材, 延缓了该裂缝反射到路面面层。
5.1.5 表面层用沥青设计
本项目沿线气候特征为夏季温度较高, 冬季温度极低, 而且早晚温差大, 根据本项目海拔高度、最热月平均最高气温、年极端最低气温及降雨量资料, 确定沥青及沥青混合料的气候分区属2-2-2夏热冬寒湿润区。针对这种气候特征, 要求沥青混合料既要具备一定的抗高温车辙变形能力, 又要具备良好的抗低温开裂能力, 而且高原地区紫外线照射强烈, 还要求沥青具备很好的防紫外线老化能力。因而选用了综合性能优良的SHRP路用性能分级为PG70-28的SBS改性沥青。
5.2 不足之处
5.2.1 同步碎石封层
本项目在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上统一设置同步碎石封层, 沥青采用SBS改性沥青。设计时的初衷主要考虑沿线气温低、风速大, 容易引起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产生温缩及干缩开裂, 设置同步碎石封层后对基层形成了一层保温层, 减少了基层开裂的可能性, 而且同步碎石封层有一层较厚的沥青膜, 基层即使产生裂缝, 其集中应力可被较厚的沥青膜吸收, 裂缝也较难反射到沥青路面上。
但是施工过程中发现, 由于目前施工组织还达不到理想要求, 导致车辆在撒布好的同步碎石封层上通行, 导致碎石被带走, 沥青被严重污染, 实际上同步碎石封层被完全破坏, 如图1所示。
今后施工需要保通的道路, 若施工同步碎石封层, 应加强施工组织, 禁止车辆在封层上行驶, 且宜在24h内铺筑下面层。考虑低等级路施工组织较困难, 也可设置稀浆封层作为下封层, 为行车提供了一个平整、抗滑的行车面, 保护了基层不被车辆碾坏。
5.2.2 水稳层边部压实不足
水稳层分幅施工, 导致靠中线位置的水稳无法充分压实, 众多分幅施工道路经过多年营运后, 中缝位置均会出现开裂, 且修复困难。可考虑设计时半幅施工宽度超出中线30~50cm, 成型后切除虚边, 设计阶段计入该项工程费用。
5.2.3 基层上防裂卷材
特大型工程施工进度计划管理总结 篇8
【关键词】特大型工程;施工进度;计划管理
目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建筑施工工程也逐渐增多,为了对于施工质量和施工进度的管理十分重要,否则会严重影响社会的经济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一定的困扰。因此我们在进行工程施工的时候,对其进行施工进度的计划管理十分有必要。下面我们就通过实际案例对其进行一定的分析,从而讨论在特大型工程施工中的施工进度管理方法。
0.工程概况
我们以某项工程为例,在某特大建筑工程建筑建设时候,是由五座单位工程,外网建设和市政道路组成的,而且这五座单位工程是通过景观桥和连廊链接在一起的。而且该工程的占地面积比较大,大约为30公顷。而且工程内部中舍友众多商业性服务例如商业用房、酒店等,是属于一座大型的国际会议中心。这种特大型工程建筑总投入资金在20亿人民币以上,而且预计工期也在一年以上。
该工程在施工的时候主要把工程施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把第一做单位工程和最后一做单位工程组成为施工工程,以建设建筑的结构为中心,;第二阶段是以剩下的三座单位工程进行一定的安排,通过工程建筑结构的施工,来保证工程项目的可实施性,以确定施工工程的质量、施工效率和建筑性能。我们就对其进行工程施工进度管理。
由于这项特大型工程的投资金额比较大,而且工期也比较短,并且在进行施工的时候,还要主要施工工程的质量和各方面的功能,因此就需要对其工程进行分工处理,而且需要各种专业施工技术,来保障该他大型工程的顺利完工。由于工期比较紧,而且对于施工工程的要求比较高,我们要满足人们的要求,就必须要在工程施工中对其进行合理的规划和管理,从而解决在工程施工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文艺,使得工程的施工质量和施工进度都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因此,我们在进行工程施工前,工程设计管理人员为了保障工程项目的顺利完成,保障施工现场的正常运转,因此我们就以单位的承包项目和施工方法进行一定程度的管理,而且在工程的施工检查设立其专门的施工监管机构,以保障工程的质量和施工的进度,从而有效可提高工程项目的各个方面的可发展性。
1.建立工期管理组织结构
建立工程项目的监督管理机构工程施工中的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它有效的工程管理了在工程施工中的各个施工项目和各种施工技术,而且还对施工人员的施工进度进行一定程度的监督,而且使得工程施工可以如期完成。而且我们在进行工程项目监督管理时,我们对人员的安排也十分的重视,而且对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也有着很高的要求,他们主要负责工程施工的计划和管理,从而保障工程的施工进度,以对工程项目的计划落实为主。
2.工程进度计划编制
总包负责工程进度总控计划编制,业主进行审核。各分包在满足总控计划的原则下编制自身所承包范围内的施工总体计划、阶段性计划、周进度计划(均含人机料进场计划),在周计划中提交配合服务工作内容和配合服务时间计划,并上报工作面移交和接收计划。分包单位将计划上报总包审核,并上报业主审定。把审定通过后的计划做为检查和考评分包单位工程施工进度的奖罚依据。
总包对各分包计划的审核内容主要为与其它分包工序是否冲突,计划实施是否能够满足其总体计划要求,人机料计划是否可满足工期需要等方面。
各分包对自身承包范围内工程量按施工部位进行分解,并要求在施工进度计划编制中附实物工程量。
3.计划的监督、检查及考评
每日总包各专业组对现场巡场,协调解决现场施工问题,对影响各分包的施工进度的各个要素(人、机、料等)进行跟踪检查,对不能满足施工进度要求的要素及早暴露,并加以督促、协调解决。如不能解决应及早上报业主、监理。
4.生产例会制度
实行周和半月工作例会制度,每周周二举行周例会,具体时间以通知为准;半月工作例会每月16号和30号举行,具体时间以通知为准。第二周的周例会与半月例会合并举行。
例会主要议题为检查施工进度。由总包总调度组主持,参加人员为各分包单位项目经理、总包各对口专业组长、总包项目经理以及相关人员,并邀请业主及监理方参加。
施工进度计划的保障
5.劳动力保障
劳动力保障是工期实现非常重要的因素,对分包队的劳动力配置管理一向是总包管理的难点,因为劳动力投入牵涉到分包施工队的成本投入,过量投入有可能发生窝工,造成经济损失。在本项目上,对劳动力管理分为两个方面,分为劳动力科学配置管理及劳动力数量现场监控管理。
5.1劳动力配置管理
分包单位根据自身工程量的大小,以及工期的要求配置本身的劳动力及机械数量。报总包方,总包方各专业组工程师根据分包方的工程量及工期,按照劳动力定额对分包方劳动力数量进行审核,如不能满足则要求分包单位加大劳动力投入。否则将进行严厉的处罚,屡教不改者便上报业主、监理,要求更换施工单位。
5.2劳动力现场监控
本项目实行打卡制度,对每个施工人员及管理人员发放IC卡,实现现场监控自动化。对于大型项目来说劳动力现场监控自动化是非常有意义的,能够动态、准确、迅速地监控各分包单位的劳动力配置情况。
6.大型机械管理保障
大型机械如塔吊、施工电梯等均遵循先申请后使用的原则,在使用的前一天要求向总包提出申请,并注明使用时间、持续时间,总包根据各个分包的申请综合考虑,制定机械使用计划并通知分包方。
7.施工材料保障
要求各分包单位每周向总包提供周材料计划表,由项目各专业组专业工程师对分包单位实际材料进场进行监督检查,在周例会上根据检查结果对分包单位进行督促及处罚,保障现场施工材料供应。
8.总平面管理保障
加强总平面管理,使现场运输通畅,堆场、加工场设置合理,施工便利。短工期要求的特大型项目施工工期总包管理经验小结严格实行工期奖罚措施经济奖罚是工期总包管理的重要手段,制定工期奖罚制度,并保证执行力度及严肃性。保障执行力度的手段有以下两个方面:
(1)在分包单位进场施工前与之签订施工工期管理协议,协议做到详细及切实可行,并在施工过程中根据施工情况进行修整,使工期奖罚制度有法可依。
(2)实行工期保证金预交制度。
9.创造高效施工的施工条件
9.1做好总平面的规划,加强总平面管理
总平面规划应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分阶段进行。总平面规划以保证场内运输通畅、保证施工便利为原则。总平面管理权力集中于总承包单位。分包单位依据总包规划进行总平面布置,如果需要调整需报总包批准。
9.2做好大型机械的配置和使用管理工作
根据工程施工需要配备足量的施工设备,如塔吊、施工电梯、高速井架,提高工作效率。总包统一行使大型机械设备的管理权,分包单位需要使用者先进行申请,由总包统一协调。加强分包单位的工期管理各要素的监控管理
10.结束语
由此可见,施工难度大、工期长是目前特大型建筑工程的主要特点,因此我们要对其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从而保障工程在、可以如期的完成,那么就需要我们对施工工程进行一定程度的管理的控制,而且保障施工工程的顺利完成。目前,我们在对特大型建筑工程项目进行施工的时候,一般都是会采用单位分工的方法对其进行施工,从而很好的解决施工进度的问题,但是当我们对其施工工程进行控制管理时,有些方面还是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所以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对其进行一定成的探索,从而找到更适合的方法,来提高工程的施工进行,从而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丁烈云,祁神军,陈峰.大型复杂工程智能进度计划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J].施工技术,2006(12).
【逆向工程毕业设计总结】推荐阅读:
逆向工程与产品设计05-19
逆向工程测量技术综述10-27
逆向物流网络设计05-19
逆向教学设计06-09
工程设计总结10-13
工程造价课程设计总结05-19
交通工程设计工作总结06-27
工程造价专业毕业综合总结07-27
土木工程毕业设计过程材料工作总结07-26
中小河流堤防工程设计工作总结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