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生活》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A组(精选5篇)
《经济生活》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A组 篇1
《经济生活》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A组 18年高考题 + 18届模拟题
1.(18全国Ⅱ)某国是全球最大的钢铁进口国,2018年3月该国决定将进口钢铁关税大幅度提高至25%。不考虑其他因素,短期内上调关税对该国钢铁制成品消费的影响路径是()
①钢铁进口成本上升 ②国家关税收入增加 ③钢铁制成品价格上涨 ④钢铁企业利润增加 ⑤消费者的利益受损 ⑥消费者的利益增加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②→④ D.②→③→④
2.(18全国Ⅱ)近三年来,某国财政赤字率和通货膨胀率的变化如表所示。为了应对这种局面,该国可采取的政策措施是()
①降低企业所得税税率 ②央行在市场上出售债券 ③降低存款准备金率 ④压缩政府开支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18江苏)最低工资制度旨在保护低收入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因此最低工资应高于劳动力市场供需平衡时的工资水平。2017年,我国有22个地区提高了最低工资标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图中(P代表劳动力价格,Q代表劳动力数量,D、S分别代表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P1、P2分别表示变化前后的劳动力价格)能正确反映这一变化的是
4.(18浙江选考)下表是2013--2017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与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的增长:
注:数据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3-2017》 出现该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①劳动者在生产力中的主导作用得到发挥 ②制造业的增加值呈现下滑趋势 ③科技投入转化率明显提高 ④新驱动发展战略得到贯彻落实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18海南)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在财力紧张情况下,持续加大民生投入,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下列可直接改善民生的财政举措是()
①全面实施企业“营业税改增值税”的结构性减税政策 ②设立国家专项基金,引导社会资本投向公共服务领域 ③严格控制公务接待、公务用车、因公出国等经费开支 ④整合居民基本医保制度,提高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18海南)现阶段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企业里工人的工资收入属于按劳分配所得 ②公有制经济中职工的收入属于按劳分配所得
③工程师提供新技术获得的收入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所得 ④农民转让土地承包经营权获得的收入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所得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7.(18届北京海淀高三二模)个人所得税是国家对个人所得征收的一种税。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能够()
①促进杜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 ②加快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 ③增加就业,提高社会保障水平④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18届北京海淀高三二模)股票期权是上市公司给予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和技术骨干的一种权利。这些人员可以在一定期限内以事先约定的价格购买公司股票,当股票价
格上涨时,其将获得更多收益。对企业而言,这种激励方式()
①创新了企业内部组织结构,能够显著降低企业生产成本 ②将贡献和收入紧密相连,有利于调动骨干员工的积极性 ③实现了初次分配与再分配的统一,有利于促进收入分配公平④使骨干员工和企业发展紧密结合,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18届安徽合肥高三第三次质检)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优化财政支出
结构,提高财政支出的公共性、普惠性,加大对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扶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的支持,更多地向创新驱动、“三农”、民生等领域倾斜。这说明我国财政能够()1
①增加财政补贴和信贷等融资手段对国有经济、国有支柱企业的扶持 ②发挥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推动创业创新,激发经济发展的活力 ③优化在公用事业和公益性服务等方面的供给,全面改善人民的生活 ④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优化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淘汰落后产能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0.(18届河南商丘高三三模)2018年我国继“营改增”之后,又把增值税降低一个百分点。这样做发挥作用的传导路径是()
①降低企业成本 ②缓解经济下行压力
③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④促进经济转型升级
A.④-①-②-③ B.①-④-③-② C.③-②-①-④ D.①-③-④-②
11.(18届福建福州高三5月模拟)2018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提高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增加子女教育、大病医疗等专项费用(在个人所得税应税纳额中)扣除。调整个人所得税的预期效果是()
①经济发展减速,百姓增收 ②完善分配机制,促进社会公平③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 ④低收入者获得更多的税收返还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2.(18届湖北省高三4月调考)2018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提高技术工人待遇的意见》,指导企业深化工资分配制度改革,建立基于岗位价值、能力素质、业绩贡献的工资分配机制,强化工资收入分配的技能价值激励导向。落实这一政策有利于()
①贯彻我国的按劳分配原则,健全再分配制度 ②提高技术工人生产积极性,助推产业转型升级 ③实现技高者多得、多劳者多得,增强技术工人获得感 ④快速解决技术工人短缺问题,优化劳动力供给结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3.(18全国Ⅱ)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材料二
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国家实施了全面推行营改增等内容的降税减负政策,截止2017年底累计减税超过2万亿元。2018年3月,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进一步为企业降税减负,全年要再减税8000亿元。
近两年,国家在为企业降税减负的同时,财政收入继续稳定增长,2016年财政收入比上年增长4.8%,2017年比上年增长7.4%(同口径)。
(1)简要说明材料一包含的经济信息。(4分)
(2)结合材料,分析企业税负降低与财政收入增长之间的经济联系。(10分)
14.(18届河北衡水高考诊断)近年来,税务部门打出了一系列减税“组合拳”,以税收“减”法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财税改革的重头戏,减税效应持续释放。2016年5月至2017年9月,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累计减税10639亿元。在2017年前三季度,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税收优惠政策减税超过1200亿元;支持科技创新税收优惠政策减税超过2200亿元,同比增长约50%。其中,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税率征收所得税政策效应明显,促进软件产业发展增值税优惠力度持续加大;支持民生改善和社会事业发展的减税规模继续扩大,减税约790亿元。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税务总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后减税红利将持续释放,为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新的贡献。
结合材料,并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分析国家的减税“组合拳”是如何以税收“减”法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的。(12分)
【参考答案】
1—6 ADADCD 7-12 ACDDCC
13.(1)近5年财政收入领域税收收入均逐年增长;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的绝大比重。(2)降低税负,能增加企业所得,扩大生产规模;能激发企业活力,促进转型开级,提高生产效率;能激励创新创业,扶持小微型企业发展,最终能够扩大税收来源和规模,增加财政收入。
14.①营改增有力地促进了产业分工优化,拉长产业链,带动制造业升级和服务业发展,提高了供给体系质量,有利于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我国经济质量优势的显著增强。②对小微企业发展税收优惠政策减轻了企业的税负压力,为实体经济降成本、增后劲,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③支持科技创新的税收优惠政策是税务部门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为企业创新发展注入能量,努力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④国家通过扩大民生改善和社会事业发展的减税规模,充分发挥了财政在改善人民生活、促进社会公平方面的作用,从而扩大内需,充分发挥消费对生产的拉动作用,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2
《经济生活》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A组 篇2
关键词:收入分配,经济增长,倒U型曲线,基尼系数
一、引言
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 我国GDP始终保持着较快的增长速度, 特别是2001年以来, GDP年均增长速度达到10%以上。但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 我国居民的收入差距也在不断扩大, 2002年城乡居民收入比首次突破3∶1达到3.11∶1, 此后一直维持在3.1∶1以上的水平 (1) 。收入差距的扩大通过消费等因素的传导影响了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消费、投资和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 其中消费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立足点。由收入分配导致的收入水平的差异会影响居民的消费倾向, 从而影响居民整体的消费水平, 进而影响经济增长。近年来, 国内外学者对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理论和实证研究, 由于变量选取和统计口径存在差异, 得出的结论亦存在一定差异。
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怎样的作用机理?能否用西方经济学的经典理论对此作出解释?本文将从计量经济学的视角对二者之间的动态关系进行判断。
本文的整体安排为:第二部分对国内外文献进行回顾和简要评述;第三部分以1993-2012年20年间的GDP、居民收入、居民消费、基尼系数等方面的数据进行分析, 探索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第三部分是结论, 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二、文献评述
自1955年美国经济学家库兹涅茨提出反映收入与经济增长的倒U曲线之后, 国外学者界兴起了对其验证及对二者关系进行研究的热潮。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 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 国内专家学者开始关注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关系的研究。
(一) 国外文献评述
1936年凯恩斯在他的经典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指出收入分配差距和收入水平的高低决定消费倾向的大小, 消费倾向影响投资需求, 进而影响经济增长。之后, 学者界在研究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关系时, 多从实证的视角对二者的关系进行验证。1955年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库兹涅茨发表《经济增长与收入不平等》一文, 提出了著名的关于关于收入分配的倒U曲线, 该曲线向我们展现了经济增长是收入分配改善的基础这一重要观点, 成为世界各国学者关注和热议的焦点。随后, 鲍克尔特 (Paukert 1970) 、莫里斯 (Morris 1973) 、塞尔沁 (Syrqiun 1975) 和阿鲁瓦尼亚 (Ahluwalia 1976) 通过比较不同收入水平国家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 证明倒U曲线显示的关系的确存在。而Fields (1980) 、Anand和Kanbur (1985) 、Saith和Lai (1983年) 等则对倒U型曲线及其实证检验从方法、数据来源的可靠性等方面提出了质疑和批评。
新剑桥学派的增长理论认为, 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是具有一定内在联系的范畴, 处于不同社会阶层的居民的储蓄倾向是存在差异的, 进而会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储蓄水平, 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该理论认为, 经济增长是以国民收入差距的扩大为代价的, 在无政府进行干预的情况下, 经济增长势必会加剧收入分配的差距。作为该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卡尔多 (Kaldor) 认为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是紧密联系的, 收入分配是保持经济均衡增长的重要条件。
Murphy Shleifer&Vishy (1989) 的研究认为, 收入分配不平等会导致社会财富过于集中在少数人手中, 从而会限制市场规模的扩张, 进而对经济增长产生一定的阻碍作用。Bertola (1993) 、Persson&Tabellini (1994) 和Alesin&Rodrik (1994) 等的研究认为, 政府为解决收入的不平等而过度采取的干预行为会导致财政扭曲, 进而导致经济增长率的下降。Saint Paul和Verdier (1993) 认为, 一个社会的再分配未必对经济增长产生不利的影响。 (2) 克拉克 (Clarke, 1995) 研究了经济增长过程中收入分配格局的变化趋势, 认为受各种因素的影响, 劳动者的整体收入将不断上升, 消费水平也因此将不断提高, 进而导致经济不断增长。佩罗蒂 (Perotti, 1996) 研究认为收入差距对经济增长有负向作用, 分配不均和增长的关系取决于收入。Barro (2000) 、Galor和Moav (2002) 研究认为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会受经济所处的发展阶段的影响。Fishman和Simon (2002) 、Gylfason和Zo ega (2002) 研究认为收入分配的不平等与经济增长呈负相关关系。剑桥大学的弗兰克 (Frank, 2005) 研究发现美国各州收入差距对经济增长产生了负效应。
(二) 国内文献评述
随着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 国内学者对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的关系问题进行了理论与实证研究。近几年来, 韩寒 (2008) 、牛似虎 (2010) 、李子联 (2011) 、朱慧莉等 (2011) 、杜凯 (2011) 、徐燕兰 (2013) 、王淑娟 (2013) 等进行了定性研究, 而众多的学者则进行了定量分析和实证研究, 研究范围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收入分配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研究, 结论存在很大差异, 这主要与研究时选取的数据有关。有些学者研究表明, 其影响是不确定的, 与经济发展的阶段有关, 如, 尹恒、龚六堂等 (2005) 、陈昌兵 (2008) 、赵倩 (2008) 、曹景林等 (2008) 、章曦和叶阿忠 (2009) 、刘生龙 (2009) 、余官胜 (2009) 、夏文彬 (2009) 、陆万军 (2012) 、乔榛等 (2013) 等认为收入分配不公平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呈现阶段性的特征, 即倒U型特征。而一些学者研究认为, 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会阻碍经济的持续增长, 如, 许冰、章上峰 (2010) 、钞小静等 (2009) 、黄萧等 (2011) 、郭国锋等 (2012) 、袁霓 (2012) 等认为收入分配不平等对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阻碍作用。任燕燕 (2008) 通过对1981-2005年的数据分析, 得出收入分配不平等没有阻碍经济增长。
二是经济增长对收入分配影响的研究。高岩 (2010) 分析了经济增长对收入分配具有积极和消极的双重影响。才斌 (2008) 证实了经济增长对收入分配的影响呈现倒U型。刘艳茹 (2008) 、田振新 (2012) 认为经济增长是收入分配改善的物质基础, 经济增长最终会起到缩小收入差距的作用。郑蓓蓓 (2011) 、贾明月等 (2011) 认为我国现阶段经济的高速增长必然导致收入差距的进一步拉大。邹雪阳 (2011) 、刘松林 (2012) 认为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双向因果关系。
三是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相互关系的研究, 学者通过不同组别的数据运用ADF检验、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检验等方法得出的研究结论存在差异。高宏伟等 (2009) 证实了二者存在倒U型曲线的关系。伍晓蓉 (2007) 、刘松林 (2012) 认为二者存在双向的因果关系。张雪玲 (2010) 研究认为二者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 但不能确定是否存在因果关系。而刘宪 (2010) 则认为二者存在长期均衡关系, 而且是单项的, 即经济增长在一定程度上是收入差距拉大的原因。
对国内外文献的研究表明, 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之间的关系是不确定的, 没有固定的趋势。国外学者主要研究了经济增长对收入分配的影响, 国内学者侧重收入分配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一些学者也重点对二者呈倒U型关系进行了验证研究, 结论存在较大差异。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数据选取时间段的选取差异以及研究方法的差异都会影响到对二者关系的验证结果。
三、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国内外学者的研究表明, 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 很大程度上决定于经济所处的发展水平和历史阶段, 也应考虑数据选取对实证结果的影响。
(一) 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的状况
1. 居民收入增长速度低于经济增长速度。
改革开发以来, 我国经济增长呈现出强劲势头。在1993-2012年的20年间, 我国人均GDP增速平均达到15.32%, 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平均增速分别为13.50%和12.54, (3) 这说明在经济增长的同时, 居民收入并没有保持同步增长。
2. 收入差距过大化未得到根本扭转。
收入差距扩大化突出表现为城乡居民收入之间、东中西部居民之间以及同一地区居民之间。如图1所示, 1993-2012年间, 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虽然呈现波动, 但基尼系数仍然超出了国际上0.4的警戒线水平, 收入差距过大的趋势未得到根本性扭转。
3. 城乡居民收入占GDP比重总体上呈下降趋势。
经济的快速增长给我国居民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加, 2012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4565元, 是1993年的9.53倍, 2012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7917元, 是1993年8.6倍。但从1993-2012年的GDP、城乡居民收入数据来看, 城乡居民收入占GDP的比重总体上呈下降趋势, 如图2所示。
4. 居民消费支出与收入增长不同步。
1993年以来, 我国城乡居民消费支出的绝对数随着收入的增长不断增加, 城镇居民消费经历了由透支到谨慎消费的过程, 2002年为由透支消费到谨慎消费的拐点, 农村居民消费则一直保持谨慎消费的特点。如图3所示, 其中, 曲线1、2、3、4、5分别代表人均GDP、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变化趋势。从图3也可以看出, 人均GDP与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差距在逐渐拉大, 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大于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 且差距在不断扩大。
(二) 我国居民收入基尼系数呈倒U型发展
本部分以我国1993-2012年人均GDP和基尼系数方面的数据对经济快速增长与收入差距拉大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 用人均GDP来衡量经济增长速度。这里以人均GDP为X轴, 以基尼系数为Y轴, 绘出如图4所示的居民收入分配库兹涅茨曲线。从图4可以看出, 随着经济的增长, 我国居民收入基尼系数的经历了先扩大再缩小的过程, 即呈现倒U型关系。
为了进一步验证这种倒U型的关系, 我们运用计量手段进行实证分析。分三个步骤, 一是进行单位根检验, 二是进行协整性检验, 三是进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首先, 对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差距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ADF检验 (这里经济增长规模用人均GDP衡量, 简称为RJGDP) , 检验结果发现二者同为二阶单整系列, 这说明数据通过平稳性检验。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
注:**表示在1%的显著水平下显著。
其次, 由于经济增长与基尼系数同为一阶单整系列, 满足协整检验的前提, 因此可以进一步对二者进行协整性检验。协整性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根据协整结果, 我国的基尼系数与人均GDP存在一种长期均衡的协整关系。
最后, 为验证人均GDP与基尼系数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 这里运用Eviews6.0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 (Granger Causality Test) , 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从表3可以得出, 人均GDP与基尼系数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相互因果关系, 即就格兰杰因果关系而言, 人均GDP不是基尼系数的决定性因素, 基尼系数也不是人均GDP的决定性因素。
(三) 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
利用1993-2011年19年的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和基尼系数数据, 研究居民收入、居民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利用上面相同的方法, 可以得出, 人均GDP (用RJGDP表示) 与居民人均消费支出 (用RJCI) 为同阶单整系列。经协整性检验, 二者之间存在一种长期均衡的协整关系。最后, 为验证人均GDP与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 这里运用Eviews6.0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 (Granger Causality Test) , 检验结果如表4所示。
从表4可以得出, 人均GDP与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之间存在显著的相互因果关系, 即就格兰杰因果关系而言, 人均GDP变化是居民消费支出变化的原因, 居民消费支出变化会对人均GDP的变化产生影响。而从图3可以看出, 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会受到其收入的制约, 并随收入的增加不断增加消费支出。
四、研究结论与建议
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 可以看出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之间存在复杂的关系, 即使是同一个国家, 由于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 对二者关系研究得出的结论也存在差异。本文的实证研究得出的结论有两个:
一是经济增长与收入差距之间存在一种长期均衡的协整关系, 但二者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还需进一步分析, 这可能与我国仍处于增长方式转型时期有关。研究比较表明, 不能将二者的关系固化下来, 现实中应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判断。另外, 收入初次分配、收入再分配、社会保障、公共产品、基础设施和制度等都会对收入差距产生重要影响。
二是经济增长与居民消费之间存在相互因果关系, 而居民消费水平除受其收入水平的影响外, 还会受到社会保障等的影响。另外, 由于不同收入水平的人其消费倾向存在差异, 因而收入分配会影响居民的整体消费倾向, 从而影响消费与投资, 最终会对经济增长产生重要影响。
政府应注意通过完善税收体系、完善社会保障等调节收入分配, 打破劳动力市场分割和二元经济结构, 缩小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 刺激消费, 发挥消费对经济的主导作用, 促进我国经济的健康持续增长。
参考文献
[1]Barro R.Inequality and growth in a panel o f countries[J].Journal of Economic Growth, 2000 (3) :5-32
[2]Galor O, Moav O.From physical to hum an capital accumulation:inequality in the process of development brown university[R].Working Paper, 2002:99-27
[3]刘艳茹, 祝志杰.大连市城镇居民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现代商业, 2008 (9) :202
[4]乔榛, 徐龙.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关系的理论与实证分析[J].学术交流, 2013 (2) :63-67
[5]刘宪.中国经济增长与收入差距的理论与经验研究[J].商业经济与管理, 2010 (8) :91-96
[6]郭彦卿.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的变动关系[J].经济论坛, 2012 (11) :5-11, 28
[7]曹永栋, 赵涛.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效应的理论辨析[J].山东社会科学, 2011 (3) :90-94
[8]刘生龙.收入不平等对经济增长的倒U型影响:理论和实证[J].财经研究, 2009 (2) :4-15
《经济生活》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A组 篇3
第Ⅰ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题2分,共60分)1.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C.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D.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2.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国务院总理要作《政府工作报告》,并经各位人大代表审议并表决后才能通过。这体现了()
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②全国人大在行使最高监督权和决定权
③体现了国家政治生活中的组织活动基本原则④国务院在国家权力机构中居于核心地位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 3.改革开放以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和通过了300多个法律和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地方人大制定了400多项地方性法规。这说明()
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最高立法机关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③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制在不断健全和完善④各级地方人民代表大会有制定法律的权力
A.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③
4.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国务院总理要作《政府工作报告》,并经各位人大代表审议并表决后才能通过。这体现了()
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②全国人大在行使最高监督权和决定权
③体现了国家政治生活中的组织活动基本原则④国务院在国家权力机构中居于核心地位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
5.近年来我国颁布实施的法律,约有90%是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和审议通过的。全国人大常委会()
A.是另一个具有独立地位的国家立法机关B.具有与全国人大平等的法律地位 C.在法律地位上低于全国人大D.在法律地位上高于全国人大 6.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与其它国家机构的关系是()
A.互相监督、分工合作的关系B.领导与被领导、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
C.立法机关与行政机关的关系D.立法机关与执法、司法机关的关系
7.在我国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国务院总理代表政府向人民代表作政府工作报告,提请代表们讨论、审议并通过。这一情况表明了()
A.我国最高行政机构向人民代表布置工作
B.我国最高权力机关与最高行政机构之间协商工作 C.我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法律监督机关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其他国家机关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8.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无比的优越性,表现在()①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②动员了全体人民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 ③保证了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④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9.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重要的是坚持和完善(),绝不能照搬照抄西方的政治制度模式。
A.人民民主专政B.人民代表大会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D.人民政协制度 10.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①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保障
②是人民当家做主,直接行使国家权力的根本途径和最好形式③是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可靠保障
④是因为这一制度适合我国的国情,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11.一个政党在社会历史进程中是否起进步作用,取决于该政党是否()A.取得执政党地位B.代表先进生产方式 C.维护无产阶级的利益D.符合统治阶级的需要 12.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是()
①中国革命发展的必然结果②由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 ③中国人民经历长期的实践郑重作出的历史性选择 ④在中国革命斗争中形成的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13.《走进新时代》的歌词(节选):“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那新时代,高举旗帜开创未来。”上述歌词反映的事实表明了()
①党的领导是关系我国前途和命运的根本问题
②党具有组织和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国家职能
③党的领导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 ④党带领我们开创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道路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4.党的基本路线要毫不动摇地长期坚持下去,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要搞得更好更快,国家要长治久安和繁荣富强,关键在于我们党。材料表明()
①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领导核心②必须加强执政党建设
③认识到党的作用,我们就能取得胜利④必须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15.关于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①科学执政和民主执政互为条件和前提②做到科学执政,必须充分发扬民主
③要实现民主执政,就必须以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制度为前提④依法执政是科学执政、民主执政的保证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16.当前实行民主执政,一要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制度,二要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以及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坚持这些制度,实行民主执政的根本目的是()
A坚持党的领导,保证其领导核心的地位B.坚持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D.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17.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①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 ②是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 ③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④是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①④ 18.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政治基础是()
A.坚持人民民主专政B.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D.遵守宪法和法律 19.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进行活动的根本准则是()
A.中国共产党的基本路线B.现行宪法和法律 C.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D.四项基本原则
20.政协的“定位、到位、不越位”的工作思路和方法。充分体现()A.政协在参政议政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B.政协的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 C.政协是权力机关又是协商组织
D.政协尽职尽责发挥其在政治生活的领导作用 21.人大和政协的主要区别是()
A.前者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后者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B.前者是国家权力机关,后者是我国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 C.前者是国家权力机关,后者是国家行政机关 D.前者是我国的国家性质,后者与国家性质无关
22.在我国,每个民族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都有本民族的代表,且人口在百万以上的民族都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上述材料体现了()
A.各民族的大团结是我国统一、繁荣、昌盛的重要保证 B.各民族都有平等权利参加国家事务的管理 C.各民族都有权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 D.各民族都有权管理本地区事务
23.我们之所以高度重视和维护民族团结,是因为民族团结()
①是增强国家综合国力的需要②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 ③是社会稳定的前提、国家统一的基础④是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24.青藏铁路二期工程在铺轨到海拔4000米以上的冻土地带时,铁道修建者们克服重重困难,努力将其建设成一条“生态路”,让藏族等少数民族同胞能够从中得到更多实惠。这表明()
A.国家投资青藏铁路的资金属于消费基金 B.我国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
C.我国解决了各民族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D.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意义在于实现少数民族地区的自给自足
25.“如果贫困地区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和边疆地区贫困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势必影响民族的团结、边疆的巩固,也会影响整个社会的稳定。在这个问题上,我们要有忧患意识。”这表明()
A.民族平等是民族团结的前提条件
B.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是实现民族平等、团结的重要保证 C.国家同少数民族地区的关系是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D.加快贫困地区的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心工作 26.《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明确提出要对民族自治地方实行必要的特殊政策,逐步加大对民族自治地方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增加对民族自治地方的资金投人。这表明()
A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质就是发展民族经济 B.民族区域自治是发展民族经济的前提
C.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 D.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得到了进一步贯彻和落实
27.当前,在我国既要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又要弘扬科学精神。这是因为()①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既要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也要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②我国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的 ③对广大人民群众进行科学世界观和无神论的宣传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项重要任务 ④科学精神对我国现代化建设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28.我侧党和政府对于正常的宗教活动给予保护,对于“法轮功”则坚决给予取缔和打击。这是因为()
A.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B.宗教具有州定的科学性,“法轮功”是反科学的 C.正常宗教活动是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的活动,“法轮功”具有极大的社会危害性 D.信教群众都是爱国、爱社会主义的,“铸轮功”练习者都是反政府、反人类的 29.在我国,尊重和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反对封建迷信活动。这是因为()A.正常的宗教活动坚持唯物主义,迷信活动坚持唯心主义 B.正常的宗教活动是合法的活动,迷信活动是犯罪活动
C.正常的宗教活动是在法律允许的宗教活动场所范围内进行的活动,是广大教徒精神生活的一部分,封建迷信活动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大敌,已成为社会的一大公害
D.正常的宗教活动无害,迷信活动有害 30.弘扬科学精神的意义在于()①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②科学精神影响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方向
③只要坚持科学精神就能搞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④有利于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第Ⅱ卷(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31题12分、共40 分)
31.近年来,江苏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提出的“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领导和实施“富民优先”工程取得了明显成效。
(1)江苏省政府在落实党的“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中,应该担负哪些政府职能?(4分)
(2)江苏省委、省政府努力实践“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体现了《政治生活》中的哪些道理?(8分)
32.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研究部署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工作。会议强调,要高举各民族大团结旗帜,大力发扬新疆各族干部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优良传统,牢固树立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思想,引导各族干部群众倍加珍惜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大好局面。
运用政治生活有关知识,分析说明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坚实基础和优越性?(14分)
33.(14分)(综合探究题)
全国人大常委会对今年部分政府重大公共投资项目实施情况的专题调研活动正式启动。这是全国人大常委会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监督工作的一项新的重要举措。高一(3)班同学围绕“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开展探究活动,让我们参与其中。
(1)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据此,有同学说人民是国家权力的直接行使者。请谈谈你的认识。(3分)
(2)有同学搜集到如下资料: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把推动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作为人大监督工作的重中之重。从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今年中央政府投资的六个方面安排中选择四个项目组织开展专题调研,主要包括:保障性住房建设,教育、卫生等方面的民生工程,技术改造和科技创新及农田水利建设。
结合材料,分析说明全国人大常委会选择上述四个项目组织开展专题调研的原因。(5分)
(3)在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问题上,同学们展开了热烈讨论。有的同学认为西方更民主,提出可以实行三权分立、两院制等;绝大多数同学认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的根本政治制度,应坚持和完善。
《经济生活》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A组 篇4
A卷
1.下图所示甲地区为某国主要农业区,政府大力修建水利工程,将乙地区的水资源调到甲地区。读图完成下题。
(1)图示地区最可能位于()
A.美国东南部
B.澳大利亚东南部
C.巴西北部
D.秘鲁西部
(2)目前,甲农业区()
A.农业发展的限制性自然因素是热量
B.适合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
C.容易出现的主要环境问题是土地退化
D.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是退耕还林
2.下图为我国某平原生态农业种养结合模式图。读图回答下面各题。
(1)该地传统农业地域类型是()
A.商品谷物农业
B.季风水田农业
C.乳畜业
D.种植园农业
(2)从环境效益考虑,该农业生产模式的最大好处是()
A.延长了产业链,增加了经济效益
B.减少水土流失发生的频率
C.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
D.废弃物得到充分利用,减少了污染
3.荷兰位于欧洲西部,利用温室无土栽培方式种植花卉、蔬菜,技术先进。山东某蔬菜生产企业在荷兰投资兴建蔬菜生产基地,同样采用温室种植。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荷兰吸引山东蔬菜生产企业投资兴建蔬菜生产基地的优势条件是()
A.生产技术先进
B.交通运输便捷
C.自然条件优越
D.生产成本低廉
(2)山东蔬菜生产企业在荷兰兴建蔬菜生产基地的根本目的是()
A.满足国内需求
B.拓展国际市场
C.提高研发水平
D.增强国际影响
4.云南省已经成为我国最大出口型反季节蔬菜生产基地,其产品因类型丰富而远销新加坡等国家及我国港、澳、台等地区。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云南省蔬菜品种丰富,是得益于自然条件的()
A.气温较高
B.地形起伏大
C.降水较丰沛
D.土壤较肥沃
(2)每年春节前,新加坡超市蔬菜三分之一来自我国云南,一半来自泰国和越南。与我国云南相比,泰国和越南抢占新加坡蔬菜市场的优势是()
A.劳动力廉价
B.热量充足
C.品种众多
D.运输成本低
5.下图示意1984—2012年我国山东、河北、陕西、辽宁四省的苹果种植面积变化,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甲、乙、丙、丁对应的省份分别是()
A.陕西、山东、河北、辽宁
B.山西、辽宁、山东、河北
C.辽宁、陕西、河北、山东
D.河北、山东、辽宁、陕西
(2)与乙相比,甲地种植苹果的主要优势为()
A.土质黏重,肥力高
B.地处东部,临近消费市场
C.气候的大陆性较强
D.纬度低,低温、冻害较少
6.我国一些地区的耕地经历了“水稻田—甘蔗—鱼塘—花卉棚”的农业景观变迁。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这种农业变迁最有可能出现的地区是()
A.三江平原
B.华北平原
C.河西走廊
D.珠江三角洲
(2)这种变迁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气候
B.政策
C.市场
D.交通
7.休耕指在可种作物的季节对耕地只耕不种或不耕不种,是保护耕地、修复生态、调整种植结构、减少土壤水分及养分消耗的有效措施。农业农村部表示,耕地轮作休耕要尊重农民意愿,让农民自主参与轮作休耕。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一般而言,在推行休耕的过程中,对农民休耕意愿影响最小的因素是()
A.土壤肥沃程度
B.降水状况
C.政府经济补贴
D.人均耕地面积
(2)华北地区实行“一季休耕,一季雨养”,该地区因休耕而使产量明显减少的农作物是()
A.小麦
B.棉花
C.玉米
D.花生
8.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樱桃(Cherry车厘子)“娇艳多汁、甜脆鲜红”,2019年11月26日至12月4日,206吨新鲜的樱桃从智利圣地亚哥空运至杭州萧山机场,为吃货们带来新的味觉盛宴。智利樱桃生产区主要集中在首都南部的奥希金斯和摩尔地区,其适宜的气候造就了香甜多汁的樱桃。樱桃是智利主要的出口水果之一,其收获季集中在每年11月至次年2月。据统计,2017至2018年,智利对中国樱桃出口超过12.5万吨,占出口总量的85%以上。按照两国签订的自由贸易协定,智利输华新鲜水果全面实现零关税。智利樱桃生产和出口商如今正通过与中国各大电商平台合作,触及更多中国消费者,并积极深入更多二、三线城市市场。如图为智利位置和樱桃产区图。
(1)从气候角度简述智利樱桃“色泽鲜美、香甜多汁”的原因。
(2)分析智利樱桃在中国市场销售量大的原因。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1)B;
(2)C
解析:(1)根据图示地区受东南信风影响,东侧海拔高,图中山脉为大分水岭,调水线路为东水西调,所以位于澳大利亚的东南部。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2)甲农业区降水量位于250mm到500mm之间,降水量少,该地区发展农业的限制因素是水分,农业发展可能出现土地荒漠化,适合发展畜牧业,可以发展混合农业。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2.答案:(1)B;
(2)D
解析:(1)结合图文“平原区”和“茶园”说明是我国南方平原区,亚热带季风气候,农业地域类型为季风水田农业,所以B正确。
(2)图上主要反映出排泄物的利用,所以环境效益就是废弃物被利用减少污染,所以D正确,A为经济效益不符合题意。
3.答案:(1)A;(2)B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产业区位因素。根据材料可知,荷兰利用温室无土栽培方式种植花卉、蔬菜,技术先进,说明其主要优势条件是生产技术先进,A正确。欧洲西部国家经济比较发达,各国交通都比较便利,说明交通不是荷兰吸引山东该蔬菜生产企业的优势条件,B错误。荷兰纬度较高,热量不足,自然条件并不优越,C错误。温室栽培资金投入多,且荷兰当地劳动力工资水平较高,因此生产成本高,D错误。
(2)本题主要考查农业区位因素。农业区位因素中,市场最终决定农产品的类型和产量。荷兰距离中国远,运输费用高,不可能是为了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山东该蔬菜生产企业在欧洲兴建蔬菜生产基地,根本目的是拓展欧洲市场,B正确,A错误。在荷兰兴建蔬菜生产基地,不会增强国际影响力,提高研发水平也不是根本目的,C、D错误。
4.答案:(1)B;(2)D
解析:(1)本题考查影响农业发展的自然因素。云南省蔬菜品种丰富,是得益于当地地形起伏大,多种蔬菜都能找到气候适宜的种植地区,B正确。
(2)本题考查农业区位因素的比较。与我国云南相比,泰国和越南距离新加坡更近,抢占新加坡蔬菜市场的优势是运输成本低,D正确。A、B、C中的三方面,与我国云南相比,泰国和越南没有明显差距,不是主要优势,A、B、C错误。
5.答案:(1)A;(2)C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农业的分布。初始时期我国的苹果生产主要集中在山东省,所以乙代表山东省;陕西省苹果生产起步晚,但由于其具有利于苹果生产的气候条件,且种植苹果有较强的保持水土作用,所以陕西省苹果种植面积增长速度快,甲为陕西省;河北省的气候条件与山东很相近,苹果的种植面积也较大,但变化较小,所以丙应该是河北省;辽宁省纬度较高,气候条件较差,苹果种植面积较小,所以丁应该是辽宁省。故A项正确,B,C,D项错误。
(2)本题主要考查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甲地是位于黄土高原的陕西省,乙地为山东省,陕西省的气候大陆性更强,光照强、昼夜温差大,有利于苹果的糖分积累,属于苹果种植的优势,故C项正确;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故A项错误;陕西地处我国领土的中部地区,距离消费市场较远,故B项错误;陕西省纬度与山东接近,因其大陆性气候更强,所以冻害较多,故D项错误。
6.答案:(1)D;
(2)C
解析:(1)由材料“甘蔗”可知,该地为热带亚热带气候区,三江平原、华北平原、河西走廊均处于暖温带或中温带地区,水热条件不足,不满足甘蔗生长的条件,故A、B、C均排除,只有D答案符合条件。
(2)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主要由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在自然条件满足其生长需求的基础下,市场需求最终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因此该题选择C。
7.答案:(1)B;(2)A
解析:(1)休耕的目的是保护耕地、修复生态、调整种植结构、减少土壤水分及养分消耗,恢复土壤肥力,因此土壤的肥沃程度对农民休耕意愿影响较大,A不符合题意;政府经济补贴直接影响农民休耕的意愿,C不符合题意;人均耕地面积小的地区,为了维持基本生活需求,农民不愿参与休耕,人均耕地面积大的地区,部分耕地休耕对农民收益影响不大,同时可以减轻其劳动压力,农民参与休耕的意愿较强,D不符合题意;我国种植区大多位于季风气候区,降水的年际变化较大,若受降水影响,则应丰水年不休耕、枯水年休耕,但是枯水年还有水利设施、地下水和河湖水进行补充,因此降水状况对农民休耕意愿影响最小,B符合题意。故选B。
(2)华北地区实行“一季休耕,一季雨养”以达到减少地下水用量的目的。华北地区是温带季风气候,春季气温回升快、多大风,蒸发旺盛,易发生春旱。秋种夏收的冬小麦耗水量大,休耕可以达到减少地下水用量的目的;夏季高温多雨,玉米、棉花和花生可以利用夏季“雨养”,减少使用地下水,不需要休耕。故因休耕而使产量明显减少的农作物是小麦,故选A。
8.答案:(1)地中海气候区;11月至次年2月,樱桃生长成熟季节,降水少、多晴天、湿度小、光照强、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樱桃的着色和有机质的积累。
(2)两国所处半球不同,季节相反,智利出口到中国的樱桃填补了冬季中国新鲜水果的市场空白;消费人群众多,正值两节,节日消费市场需求量大;物流业发达,传统营销与新兴电商平台相结合,销售渠道通畅、模式多样;智利樱桃品质优;政府政策的支持。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农业区位条件。智利樱桃“色泽鲜美、香甜多汁”是由当地气候条件影响所致,主要从气候条件,如光照、热量、降水、昼夜温差角度入手。
二下《品德与生活》第三单元教案 篇5
第三单元 家在自然中 课 题 1、美丽的大自然 学情分析 《美丽的大自然》是浙教版小学《品德与生活》第二册第三单元的第一个主题。本课由“走进大自然”、“和大自然一起玩”两部分组成。以儿童身处大自然中由五官引起的直接感受引入,从他们看、听、闻、触摸等各种途径的真切体验出发,展现大自然的美好;小调查“七彩的大自然”旨在通过观察了解“校园内的植物有多少种颜色’’这一可操作的活动,帮助儿童关注身边的、同时又是最易于疏忽的自然环境,体会自然的神奇与伟大,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二年级的学生对自然和四季的变化已有了一些感性的认识,可以动用感官,充分欣赏大自然的美好,基本上能体验在大自然中游戏和活动的乐趣,并喜爱大自然。但这种观察大部分还停留在表层,比较零散、模糊、缺乏主动性,需要教师给予一定的指导。由于学生的生活面各不相同,而且很多活动在户外进行。因此,教师在学习中,对学生的活动情况进行具体的指导和必要的安全教育。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1课时 分课时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动用感官,欣赏大自然的美好,增强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以植物为典型代表,知道大自然中的植物有各种各样的颜色和形状,感受大自然的美好、神奇。 3、学会简单的调查和统计方法。 课前准备 1、课前发动学生通过郊游、逛公园、在小区、校园观察等途径去感受大自然、欣赏大自然,并搜集一些植物实物(如叶子、根、果实等)。 2.准备一些游戏的用具,如树叶、鹅卵石、花朵、果实等。 教学过程 设计说明 一、学习导入 1.游戏导入,初步感受大自然的神奇美丽。 (1)猜一猜 教师点击课件,出示一段音乐,请学生闭上眼睛,猜一猜,这是什么声音?(流水声、下雨声、鸟叫声等) (2)摸一摸 教师请学生上台,用手在准备好的盒子里摸,猜一猜,摸到的是什么?(树叶、石头、花、果实等) 2.谈游戏感受。 采用学生喜欢的游戏的形式,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大自然的一些景物让自己感受到美好,使学生有一个感性认识。可能一片叶子、一些水声,让学生的记忆闸门打开,带领学生比较顺利地进入记忆的提取。 二、活动体悟 师导语:是啊,大自然是美丽神奇的,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动用多种感官去寻找、发现、感受大自然。 1.欣赏图片,通过视觉感受大自然的神奇美丽。 (1)播放神奇美丽的自然风光图片,请学生说说看见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2)引导学生说说还看见过自然界哪些美丽的景色,展示自己手中的图片、实物。 (3)教师随机展示自己准备的部分实物,引导学生感受不同的色彩、形态、花纹如:天空的不同颜色、花朵的不同颜色、树叶的不同形状、水的不同形态、鹅卵石的不同花纹、蝴蝶的不同花纹等 2.动用其他感官,交流感受大自然的神奇美丽。 师:刚才,小朋友们用自己明亮的眼睛,看到了大自然美丽的景象。除了眼睛,我们还能用哪些感官感受到神奇美丽的大自然?引导生发现感受:①听觉: 游戏:请学生模仿大自然的声音,其他学生猜。说一说自己知道的象声词,如轰隆隆、哗啦啦等。计时1分钟,仔细聆听有哪些大自然的声音。②嗅觉:交流自己最喜欢的大自然的味道。蒙上眼睛闻一闻树叶、青草、水果等不同的味道。③触觉:说说自己曾触摸感受到的不同感觉:光滑、粗糙、柔软、坚硬等。交流这些不同感觉的来源。(如乌龟的壳很坚硬)④朗诵《大自然的语言》 3.小调查“七彩的校园”,通过实践活动感受大自然的神奇美丽; 师:大自然与我们朝夕相处,是我们最亲密的朋友;可它又充满了神秘,我们对他的了解还远远不够,不信,老师考考大家:大自然在校园里撒下了多少种颜色?生自由回答。师引导学生开展小调查。 4.指导制定调查计划 (1) 讨论调查目标及分类:明确调查的主题是什么。讨论如何分类。(如:可按不同的内容分:树木有几种颜色?花朵有几种颜色?可按不同的颜色分:每种颜色有哪些植物?) (2) 组成调查小组教师组织引导2-4个小朋友形成一个小组,确立一个具体的调查目标,如:树叶的颜色有多少种?同时组内选好组长,安排好观察、记录人员。 (3)讨论调查方法教师指导,以颜色为例,可以分为几种基本颜色,然后把看到的植物登记在相应的颜色下面。引导学生思考,还能用哪些统计方法? (4)现场实践调查以校园花坛等处为点,组织学生根据已形成的的小组进行分工调查,时间控制在10分种之内,同时注意安全教育。 (5)交流调查统计方法: 请学生说自己的统计结果,并展示自己按什么方法统计。(如圆圈、五角星、数字等)肯定学生个性化的统计方法,并随机引导教会学生常用又简便的统计方法:用“正”字记数。 5.小结调查统计结果师:校园内有哪些颜色?生自由发言。教师引导:大自然是五彩缤纷的。(播放图片。) 6.学唱歌曲,跟着旋律跳一跳 通过直观的视觉、嗅觉、触觉等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并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梳理,得出真实深刻的印象。学生在调查的时候,可能会出现不知道调查什么、如何调查,因此,进行具体操作指导,可以让学生在最有限的时间里,获得最多的收获。因此,课中的计划的制定必须是全员参与,让有相同愿望的同学组成一组,对于一些能力比较弱的,教师可以参与到其中,随时进行相应的指导。 三、课后延伸 1.交流总结师:刚才大家与大自然进行了亲密接触,做了详细的调查记录,你们有什么想说的吗?生自由发言汇报,教师进行评价和鼓励。 2、画一画《美丽的大自然》 通过学生的视角,呈现眼中独特美丽的大自然,有助于学生增强自己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第2课时 分课时教学目标 1、融入自然,体验在大自然中游戏和活动的乐趣,喜爱大自然. 2、了解不同的季节适合从事的户外活动,知道户外活动的规则,并运用规则指导自己的实际生活,初步养成户外活动的良好习惯。 课前准备 1.学生搜集四季典型的户外活动照片或录像带:如踏青、放风筝、游泳、爬山、打雪仗等。 2.课件,图片、明信片等其它资料。 教学过程 设计说明 一、学习导入 1、欣赏导入:师:小朋友们,在我们的头顶有蓝蓝的天、白白的云;在我们的脚底是软软的土、青青的草;眼前是遍地的花、清清的水,这一切都是大自然赐给我们的,人类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在它的怀抱中快乐地生活,瞧――(播放课件,欣赏人在大自然中快乐活动的图片。) 2、学生交流感受: 请学生说说看到什么,感受到什么,引导学生抒发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喜爱之情。 师:是啊, 我们不仅喜欢美丽神奇的大自然,更喜欢到大自然中去活动、玩耍,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尽情欢乐。 通过直观的图片和动听的音乐,感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同时自然进入本课时的学习,激发新的探求欲望。 通过直观的图片和动听的音乐,感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同时自然进入本课时的学习,激发新的探求欲望。 二、活动体悟 1.看图说感受师引导学生说说书本上的小朋友都在干什么?(放风筝、游泳、秋游、堆雪人等),随机询问学生是否有这些亲身经历,有什么感受。 2.小组交流,填写表格。师:除了书本上这些活动,你还有哪些最喜欢的可以在大自然中玩的`游戏?还参加了哪些有意思的户外活动?组织4人小组同学讨论,并填写P37表格。 3.全班交流,指导点评:全班学生交流自己参加的户外活动的内容和感受,结合展示学生户外活动的照片、录像、纪念品或其他资料。教师随机进行不同季节户外活动的相关指导。 预设如下: (1)秋季: ・交流秋游经历中最有意思的户外活动,结合出示自己班学生秋游的照片。 ・展示学生制作的树叶画,树叶书签,捡到的落叶等。 ・展示学生看到的丰收景象的图片或者摘到的各种果实,欣赏赞美秋天丰收的儿童歌曲。 ・播放一组秋天有意义的户外活动照片。 ・师小结:是啊,秋高气爽,我们有时登高望远,有时在铺满落叶的小路上走一走,或到果园里摘几个红彤彤的果实,体验着丰收的喜悦,这样的感觉真不错。 (2)春天: ・踏青: 说说自己的见闻,播放春天田野、林间的景色。 ・植树:回顾3月12日植树节学校、社区组织的活动。 ・放风筝:展示自己的照片、录像。读读自己写的日记。背一背相关内容的古诗等。 ・师小结:春天万物都是生机勃勃的,在这样美好的季节里,我们玩得特别欢乐。 (3)夏天: ・交流夏天可以进行的户外活动。 ・重点交流游泳的感受(如爽快、有趣、清凉等)。 ・展示学生游泳或沙滩边嬉戏的照片,教师引导学生互相交流补充注意事项,如安全问题。 ・师小结:夏天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季节,我们在大自然获得无穷的欢乐。 (4)冬天: ・欣赏冬景图,询问在寒冷的冬季,小朋友是不是都躲在室内?还能有哪些有益的户外活动? ・生自由交流活动:拍照、堆雪人、打雪仗、看冰雕、滑雪等,展示自己的照片。 ・说说对“雪”的形状、声音、温度的感受。 ・师小结:是啊,即使是严寒的冬天,我们也能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尽情玩耍。 4.游戏体验师:其实,大自然是人类最亲密的朋友,只要你愿意,它随时都会带给你快乐。让我们一起来学做一个户外游戏,好吗?全班学生做游戏,如“踩影子”、“打野鸭”等,并简要谈谈游戏感受。 5、小结师:大自然是美丽而神秘的,我们在大自然中进行丰富而有意义的活动,尽情享受大自然带给我们的快乐。 6、评判自测――户外活动规则 师:大自然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也是大自然的朋友。那么我们在进行各种户外活动时,要注意哪些规则呢? (1)看P37图片,自主选择“笑脸”或“哭脸”, (2)小组评评哪些户外活动好,哪些不好,为什么? (3)全班交流,对不好的活动指出问题,并说说自己的意见。★ 初二音乐《走进非洲之非洲手鼓》说课稿
★ 与音乐一起飞翔单元作文
★ 民族与宗教情况工作汇报
★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分类与》
★ 唐诗与音乐
★ 非洲蜂与荆棘鸟的哲理故事
★ 国家与民族的认同散文
★ 王小东:民族生存竞争与民主制度
【《经济生活》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A组】推荐阅读:
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08-29
文化生活第三四单元必背内容08-09
政治生活第三单元B卷及答案11-04
金版学案2017春高中政治第一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第二课第三框民主管理:共创幸福生活练习06-07
经济学与生活03任务08-26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第一单元教案09-08
swasky《经济生活》第四课 1生产与经济制度(新人教)08-26
浅谈低碳经济与大学生活06-15
第二单元:消费与生活.教学计划5则范文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