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举一两个你自己教学中生动的精彩的生成课例或案例

2024-09-28

列举一两个你自己教学中生动的精彩的生成课例或案例

列举一两个你自己教学中生动的精彩的生成课例或案例 篇1

列举一两个你的精彩的生成课例或案例。课堂的生成性是课堂教学的亮点,是精髓。首先我们要重视课前预设,通过深入研究教材,一备教材,对新课改课标要求和预期目的要了如指掌,心中有数,吃透教材;二备学生,通过多次的教学实践,积累经验,对课堂实效作出尽可能多的估计,使得学生在课堂中出现的个性在你的预料之中。课堂教学反映的是教师驾驭知识、调空生成的艺术和能力。下面,就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两个案例来谈谈我的一些感悟。高一女生前滚翻教学案例

一、教材分析 前滚翻是技巧练习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练习,能够发展学生身体柔韧、灵敏等素质,提高身体的协调与平衡能力。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和互相帮助的优良品质,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同时让学生知道前滚翻也是一种简单的自我保护方法。本节课根据《体育与健康》教学目标,结合高一年级女学生的身心特点及认知规律,创设情境教学,让同学们将自己融入学习中,在玩的过程,让学生进入到一个清新愉悦的世界,激发了学生的想像力与创造力,同时使学生学会了与同伴友好相处,让学生的潜力与兴趣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教学重点为:团身紧、滚动圆滑。教学难点为:低头含胸、后脑勺先着地。

二、教学预设

1、知识与能力预设 ①认知目标:让学生知道前滚翻的动作、方法,初步掌握动作要领。②技能目标:发展学生灵敏、协调、柔韧尤其是平衡能力等,促进骨骼生长,提高动作的规范化、完整性、优美感。③情感目标: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勇敢果断的优良品质,及克服困难、团结合作的精神。

2、学情分析:根据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再结合学生的生理特点,本节课采用了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的想像能力,使学生通过展开想像,自主探究,相互合作,来达成本课的预期目标。学情预测:大多数学生兴趣浓厚,乐于开动脑筋,能团结同学,积极模仿,部分学生能创造出新颖独特的动作,并能在游戏中获得愉悦的心理体验。

3、教学方法预设 教学手段及方法: ① 本节课应用情境教学法、启发诱导法、游戏教学法、多元评价法、自主探究法等教学方法。这些方法在课堂教学中相互渗透,使学生的个性得到极大发展。② 采用分组不轮换的方法,充分发挥小组长的作用,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和团体协作意识。

4、效果预设 ① 80%的学生能基本完成前滚翻的基本动作。② 50%的学生能较好完成前滚翻的动作,10%学生能优秀完成前滚翻的动作,并能够努力展示自我,体验在活动中成功的心理感受。

三、教学生成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前滚翻,在学习之前,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做一些模仿练习,好不好?(在音乐的伴奏下,同学们情绪高涨,时而展开双翅在空中翱翔,时而翩翩起舞,时而在冰上一展绝技,时而在水中披波斩浪�6�7�6�7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师:同学们模仿的动作非常认真、形象,我们一起做“冰棍、皮球”的游戏。“冰棍”、“皮球”、“皮球”�6�7�6�7(同学们的注意很集中,“冰棍”站的很直,“皮球”团得很紧,活动的很充分。)师:同学们都玩过“不倒翁”吧?我们再做一个“不倒翁”的游戏。(同学们在小垫子上纷纷学起了“不倒翁”,个个像个“不倒翁”那样前后摆动,课堂气氛再次活跃。)

2、规范练习师:准备活动我们就做到这,我们已经学习了蹲撑前滚翻,下面我们就分成两个人一组练习,练习时注意动作要领以及保护与帮助的方法。(学生两人一组练习,相互帮助,相互学习,教师指导个别学生练习。)师:同学们做的非常好,下面我们一起练习俯撑前滚翻。教师示范讲解。(学生继续两人一组互帮互学,动作规范认真,但运动兴趣明显下降,课堂气氛较沉闷。)

3、启发创新 师:同学们练习的很好,我们请两个同学上来,一个做蹲撑前滚翻,一个做俯撑前滚翻。请同学们观察一下他们的动作有什么相同与不同?(两个学生同时做)生:老师,他们滚翻的动作是一样的,只是开始的姿势不同,一个是蹲撑,一个是俯撑。师:同学们观察的非常好,也非常仔细,那么,请你设计一下开始姿势做前滚翻,大家有兴趣吗?(全班学生个个兴高采烈,有的两人一组,有的四人一组,设计着自己喜爱的开始姿势。)生:老师,我跪在垫上做前滚翻行吗?(老师只是微笑,不加评判,并不断地点头)? 生:对,还可以把双腿分开做�6�7�6�7 生:�6�7�6�7双手背后�6�7�6�7(同学们的运动兴趣明显提高,课堂气氛再次活跃起

来)

4、展示自我 师:看样子同学们一定都自己设计了喜爱的开始姿势做前滚翻,下面请大家展示一下,比一比,看谁设计的开始姿势新颍、动作协调连贯。(同学们热情高涨,争先恐后,个个像个体操运动员那样上来展示,鼓掌声此起彼伏。)(教师评价总结,给有代表性的设计者命名为“创新标兵”,以此鼓励。)

5、放松结束 师:同学们,课的最后让我们来跳一段舞蹈来献给�6�7�6�7,好不好?(在优美的音乐声中,教师和同学们自编自创的跳了起来,在欢跃的气氛中结束了本节课。)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蹲撑前滚翻、俯撑前滚翻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创造一些喜爱的开始姿势做练习,激发和提高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本节课的教学流程是:激发兴趣——规范练习——启发创新——展示自我 ——放松结束。本节课的教学特点突出表现在以下方面:

1、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运动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心理前提。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要重视和运用心理学知识,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以调动和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激发运动兴趣。本节课在准备活动中,教师采用模仿练习、“情境”、“角色”等教学方法,代替了徒手操和活动关节。由于这样的练习生活性、趣味性和应用性都较强,所以教学伊始,学生的参与热情极高,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在学生掌握了蹲撑、俯撑前滚翻后,教师又采用了探究式学习方法,让学生直观的观察到两个动作的滚翻一样,只有开始姿势不同,让他们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成功的快乐,增强自信心,提高参与意识,激发运动兴趣。

2、“寓教于乐,乐中施教” 根据学生的活泼、好动、善模仿及年龄与身心特点,本节课始终贯穿“寓教于乐,乐中施教”的精神,让学生高高兴兴地得到锻炼。在课的准备活动中出现的小游戏,既起到了集中注意力的作用,又可作为前滚翻准备活动的一部分,让他们在快乐中练习;展示自我使他们把自己变成了一个个小体操运动员,在愉悦的环境中来展示自己创造的成果;课的最后,在优美的音乐声中,教师的表演、师生共舞及学生自编自创的即兴表演,激发了学生的情趣,陶冶了美的情操,使学生在欢跃的气氛中,恋恋不舍地结束了本节课。所以从以上这个案例来看,重视学生的运动兴趣并不意味着淡化运动技能教学,重视学生的运动兴趣是目前《体育与健康课程》的一个重要理念,它是针对我们过去的体育教学偏重运动技能形成的规律,不重视学生的运动兴趣而提出来的。虽然运动兴趣的培养对于学生参与体育学习锻炼并养成体育运动习惯非常重要,但是,也不可忽视运动技能的掌握。因而,体育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好和个性发展的同时,应努力促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引导学生在“生成”中建构属于自己的认知结构,以全面发展体能和提高所学的运动技能水平。一堂反“恐”耐力课

一、背景: 高中学生课业负担重,学习紧张,课外活动时间少,体育课自然成了学生喜欢的课,但也不是所有的体育课都受学生欢迎。体育课上的学习气氛与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条件等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只有当教材内容、教学方法符合学生年龄、性别、生理特点时,学生学习情绪才高,才能保质保量完成教学目标,真正达到锻炼学生身心的目的。中长跑项目对增强学生体质、锻炼学生意志、促进学生身心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因其本身的运动量大、氧耗大、易疲劳、枯燥乏味,而不易被学生接受。对女生来说,甚至普遍有“恐惧”心理。如何消除学生对耐力的恐惧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是摆在体育教师面前的一个难题。

二、案例描述 下午的第二节课是我班的体育课。按照进度,课的内容是女生组上耐力项目的定时跑。课间休息,我刚到办公室,一女生就来请假了,说是肚子疼,我没在意就批准了。过一会儿,又来了两三拨人,我就纳闷了:今天怎么这么多人请假?我想也没想就对最后来的三个女生招招手,故作神秘地说:“你们来晚了,请假的名额满了。”这几个女生愕然:请假还有名额限制?我笑笑不语。于是她们不平起来:“听二班的说,这节课的练习好累,她们才来请假的�6�7�6�7” “我最怕耐力了,跑这么长时间,还不跑死我啊!”我猛拍脑门,明白了!难怪上节课练习时学生无精打采,懒懒散散,偷工减料,装病装痛,少数同学甚至抄近路或干脆走上一段距离,只有少数体能较

好的学生表现积极,完成了任务。时间关系,我对她们说:“这节课我正准备改上游戏课,所以你们没必要请 假了。”学生走了,自己也进行了反思,结合教材特点和高中女生的身心特点,迅速分析了原因,临时将教案作了修改。上课后,我结合“马家军”和前段时间报道的9 岁女童练习长跑奔“2008” 的感人事迹,简单地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然后把同学们带到了水泥场地做起游戏来。“网鱼”、“贴膏药”,短短几分钟准备活动,学生情绪可谓高涨,于是我进一步启发:游戏中的“漏网之鱼”的取胜法宝是什么?学生终于明白:除了速度快,耐力也不错�6�7�6�7 准备活动后,打开录音机,在《亚洲雄风》高昂的乐曲声里,全班成一路纵队,由我带领,充分利用我校的四个篮球场和排球场上的各种线条和假象的线条来进行耐力跑。要求每位学生注意观察跑过的线路、跑出的形状,在随后的分组练习中尽可能自创路线、图形及练习方法。领跑了2 分钟后,学生分四组进行练习,要求每组自创四种以上的图形,看哪一组想象更丰富。在《运动员进行曲》等音乐声里,各组马上在场地上活动起来,练习结束后,把学生集中起来,各组纷纷汇报自创的图形,如“五环”、“之字形”、“螺旋形”、“同心圆”、“8”字形、�6�7�6�7等,并自创了“趣味追逐跑”、“领跑接力”等练习方法。都超额完成了布置的任务。对她们进行了表扬后,我让每一组都把自己觉得最满意的图形演示一遍,然后拿出小黑板,把这四个图形编为自创套路A、B、C、D,各组分别练习尝试后进行教学比赛,看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的“套路”多。各小组跃跃欲试,惟恐落后,并把体力好的编在队伍两端,打起了战术配合。当一些耐力较差的学生逐渐感到吃力时,同组同学互相鼓励、帮助,我也在一旁为他们加油鼓劲,使她们最终超越“极限”,咬牙坚持了下来。时间一到,同学们都气喘吁吁、汗流浃背,却在热烈地争论着自己那组最好�6�7�6�7。我及时地进行了总结表扬,他们的脸上洋溢着成功的喜悦,忘记了疲劳,与上节课结束时的个个苦瓜脸一对照,我欣慰地笑了。

三、评析与反思 著名教育家魏书生老师说:“教师要善于在教学大纲、教材要求与学生实际之间架桥。”作为一名称职的体育教师,应善于研究学生的学习情况,跳出思维定势,大胆启发学生创新思维,变“无趣”教材为“有趣”。不同的教学手段和过程,产生了绝然不同的教学效果,两个班的学生截然相反的两种心理反映,其中包涵了许多值得思考的问题。

1、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消除女生对耐力练习的恐惧感。中学女生身心发展正处于敏感和活跃期,他们好奇、好胜、又不象小学、初中那样好动,平常运动少了,对中长项目有些恐惧心理,但她们对新鲜事物有较浓厚的兴趣,并渴望尝试。音乐、比赛和游戏活动富有吸引力,可以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使大脑处于良好的机能状态,同时可使课堂变得生动活泼,有利于提高练习积极性,并通过重复练习法和间歇练习法,有效转移对疲劳的注意,提高了教学效果。所以,老师在选用教学手段时不仅要按教材内容、进度来设计教案,更要多从学生的角度看问题,寓教于乐、新颖有趣,结合思想教育,激发良好的学习动机,并适时调整教学手段,为学生主动参与创造条件,让学生学有兴趣。

2、大胆启发学生创新思维。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不容忽视的。她们思维活跃、点子多,若对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善加培养、引导,不仅能丰富课堂教学的内涵,还能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所以教师不但要研究教材,更要更新思路,积极创设学生自觉参与课堂活动的氛围,在教学中,开发学生的潜力,指导学法,让学生学有个性、学有创新。

3、注意保护学生的积极性。为提供学生展示成果、相互学习的平台,并及时地进行鼓励和评价。本课在学生初步练习后,让各组拿出自己最得意之作进行交流,教师肯定的评价和相互的鼓励,有效地维持了学生的兴奋点,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练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学有成就感。

4、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道德品质,及人际交往能力。通过反复练习,增强了学生毅力,成功克服了“恐惧”心理。并通过相互交流、帮助,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教师亲自加油鼓劲,提高了教师的亲和力,融洽了师生关系,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平等和谐、友爱互助的人际环境。

5、教学中还应注意因材施教。这也是此案例中还值得推敲的地方。中学女生体型特征、发育情况、身体素质、体育能力参差不齐,还需要教师根据她们的具体情况,在教学中适当调整要求和目标,区别对待,增强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自信心和主动性,使每一个学生在现有的基础上都能有较大的进步。总之,在进行高中女生耐力教学和训练时,教师除了认真钻研教材外,还应融教育学、心理学、运动生理学于教育教学活动中,全面了解女生的情况,做到从实际出发,灵活采用合理的教学措施,这样既培养了学习兴趣,又达到了锻炼的目的。同时在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中,也体验到了体育锻炼的乐趣,想象、创新能力也得到了充分的展示,从而不仅可以克服女生对中长跑的“恐惧”心理,还能充分调动了学生学、练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体育课真正受到学生的欢迎。

2、你认为新课程背景下预设与传统教学预设有哪些主要区别? 答:教学预设的实质就是对教学活动进行规划,提炼出教学活动设计方案的一项预测性工作,新课程背景下预设与传统教学下预设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材的使用延拓性不同。传统教学下的预设是在教材权限范围内的预设,重点突出如何教教材的方案规划;而新课程背景下预设是以教材为基本框架,对教材进行可行性的超越的预设,着重凸现用教材教的活动方案设计。

二、预设的对象不同。传统教学下的预设主要针对教师如何进行教的预设,重点体现教师的个人行为,较少注意学生的行为体现;而新课程背景下预设是着重针对学生如何学的预设,凸现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平等对话、互动交流性。

三、预设活动的实质不同。传统教学下的预设主要针对活动结果进行预设,对过程本身并不太感兴趣;而新课程背景下预设主要针对活动过程、技能与技巧的预设,即对活动的结果感兴趣,更对活动过程、活动的规划感兴趣。

四、预设活动的结果不同。传统教学下的预设主要强调知识结论,很少强调学生的学习方,特别是自主的学习方法,不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预设的目标是让学生产生预设性生成;而新课程背景下预设强调的是获取知识的方法与技能,特别是自主的、探究性的学习方法,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预设的目标除让学生产生预设性生成,更看重学生的创造性生成,因为创造性生成更能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品质。

3、反思你的教学实践中出现的生成误区。答:在教学实践活动过程中往往容易产生一些临时性活动,它离开或超越了原有的思路和教案,而在结果上,则会导致学生获得了非预期的发展。但这种师生互动中的即兴创造,有时也往往存在一些误区:

一、学生方面存在的误区

1、缺乏深度的思考 思维表面化,缺乏应有的深度,所提问题和所谈看法不是基于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判断,“有啥说啥”、“想到哪儿说到哪儿”。

2、不会倾听 在小组讨论和同学回答问题时不会倾听。有时使活动无法顺利展开。过分强调自己、不相信别人,3.容易被外界无关刺激左右偏离学习主题 表现为随心所欲,胡乱猜想,囫囵吞枣,失之偏颇,甚至“身在曹营心在汉”。

4、对堂练习密度、运动负荷的影响。学生对于讨论交流式的学习,普遍是较为欢迎的,但教师对交流的内容、时间却不好把握。太难了,不易讨论出所以然;太易了,又缺乏讨论的必要性。时间久了,影响教学内容;时间太短,又停留于形式。

二、教师方面存在的误区 1.刻意追求生成,违背生成的规律 2.缺乏有效引领,导致学生无所适从

3、忽视对学生个性的培养。交流的结果是集体的智慧,是一个从存异到求同的过程。但学生的个性特征、独立见解也许在交流合作中被淡化,得不到更多的肯定与赞许,反而会被众人同化。而这,恰恰是我们教育者所不愿看到的。因此,教师在组织合作交流学习中,要把握好时机、内容,更应注意共性与个性的协调。既鼓励学生与人合作,又要鼓励学生敢于大胆地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既欣赏他人,又善于表现自己,才是合作交流的最终目的。

4、是如何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答:让预设与生成相得益彰。课堂预设”和“课堂生成”在教学中是同等重要的,预设的充分是上好一节课的基础!而生成具有不确定性,合理有效地利用生成性材料是上精彩课的基础!二者是和谐共处、相辅相成的辩证统一体。

(一)“课堂预设”是“课堂生成”的基础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学预设是指为所有教学活动指定的构想过程,是在课堂教学前,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运用系统方法,对教师的教学活动与学生的学习活动作出分析、策划的过程。可见教学预设是教师对教材的理解,体现了教师

与编者的思想交流。可以说课堂预设闪烁着教师智慧的光芒。有人说好课是“自然生成”的。但是“自然生成”并不意味着可以“随意生成”。生成性教学的主体是学生,一切知识的获得与运用都将依赖于学生的自主建构,自我内化。这就需要教师为实施有效的生成性教学去进行精心而充分的预设,如给学生学习情境的预设,针对知识点,预设学生有效的活动,提供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探索、合作交流的平台。更要预设教学中学生可能会出现什么问题,老师应如何有针对性地点拨引导的应对策略,设计有弹性、有层次,具有开放性的练习,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需要等。这些都是老师进行课堂预设时应考虑的内容。有了这样的预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才能因势利导、有的放矢、胸有成竹,以便课堂教学的及时调控,为学生的“生成性资源”的重组留有足够的空间与时间。可见,精心的预设是课堂有效生成的基础。只有充分的“课堂预设”才能使老师及时捕捉学生的疑问、想法、创见等瞬间,才能让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有效发挥,我们的课堂才能有浪花闪现、高潮迭起的保证,课堂效率才能不断提高。

(二)“课堂生成”是“课堂预设”的精彩 课堂是动态的课堂。课堂教学中需要预设,但又决不能拘泥于预设。因为课堂教学是师生、学生之间有效互动的过程。在这样一个双边参与的动态过程中,教师要随时审时度势,让课堂预设根据课堂的变化而变化。课堂预设在课堂教学中并不是约束师生思维的枷锁,相反是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标新立异”,促进课堂的有效生成,使“课堂生成”避免出现“自流式生成”,教师应不被预设羁绊,应见机行事,对有价值的信息资源及时纳入预设中,适时调控,激活课堂教学,使课堂不断跳跃学生思维的火花,迸发教师高超的育人智慧,使课堂洋溢鲜活的生命力,使“课堂生成”成为“预设”的。综上所述,“课堂预设”与“课堂生成”是相互联系的。“预设”使我们的 “生成”有章可循,“生成”使我们的“预设”精彩纷呈。面对新课改,我们要在精心预设课堂的基础上,积极引入并探索“动态生成”的有效方法与途径,使二者有机融合,相得益彰。总之,不管是“预设”也好,“生成”也罢,它们是同一系统内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范畴,最终目的都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发展和提高。预设的充分是上好一节课的基础!而生成具有不确定性,合理有效地利用生成性材料是上课的基础!只有当课堂充分开放,接纳学生对时代发展和自然、社会现象的不同认识时,才有师生对固有知识、技能和价值观的创新发展与智慧超越。才能充分体现课堂价值。

上一篇:康佳临时促销员管理手册下一篇:描写中秋节作文9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