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宽带维护工作总结(共7篇)
移动宽带维护工作总结 篇1
临沂移动宽带(WLAN)建设与维护流程
一、选址流程
1、各县区根据业务发展需求和用户需求,由各县区移动宽带(WLAN)综合办公室副主任将需求根据《移动宽带(WLAN)站点建设申请表》填写并上报至高仁彪邮箱,不符合业务发展需求站点由高仁彪1日内进行驳回。
2、对于符合业务发展需求的站点,由高仁彪1日内发送至刘秉杭邮箱进行站点建设确认,由刘秉杭1日内安排无线小组人员张开华、传输小组人员上官士涛、设计人员、施工人员对站点进行移动宽带(WLAN)网络建设。
3、对于有协调费用的站点,在不超过站点设计总费用6%的范围内,由各县区公司根据财务要求取得符合税法要求的有效发票,发票费用项目名称可为“工程服务费”、“建设代理服务费”等与工程建设服务相关的项目,不得与客户发展社会渠道酬金混同,然后按工程付款流程直接支取。对于无法开具发票县区将由市公司移动宽带(WLAN)综合办公室集中联系相关人员代开解决。
4、所有被批准建设站点,协调人员需在建设开通前完成站点相关协议的签订,并上缴各县区移动宽带(WLAN)综合办公室归档,避免建设后无法开通的情况。
5、本着站点建设一批、储备一批、洽谈一批的原则,每周五由各县区公司移动宽带(WLAN)综合办公室副主任将对所
辖范围内所有站点摸查情况按照《移动宽带(WLAN)站点建设申请表》进行填写上报至刘秉杭邮箱并及时更新协调人员等相关信息。
二、设计流程
1、在市公司移动宽带(WLAN)综合办公室安排网络建设1日内,由各县区移动宽带(WLAN)综合办公室副主任组织传输、无线设计院,传输、无线施工队伍,以及协调人员共同到达现场进行方案协商确认,并签订勘测记录表。对于特殊设备使用(如射灯、路灯天线)需现场联系市公司移动宽带(WLAN)综合办公室崔晓明经理和刘秉杭确认后方可使用,确认后当日仍需提交申请邮件。
2、现场勘测完成后,设计人员需现场提供具体施工文字方案,并提供估算物料清单给施工人员,施工人员根据清单到相关县区仓库进行物料领取。
3、勘测后3日内由设计院提供具体设计方案至无线小组和传输小组审核,无线小组和传输小组审核需在1日内完成审核并下发到各县区移动宽带(WLAN)综合办公室副主任和施工队伍。无线小组、传输小组需同时做好方案的存档。
4、坚决杜绝无设计施工或不按照设计施工的情况,对于施工中需要修改方案地方需由设计人员重新设计后方可更改。
三、物料领取流程
1、在站点现场勘测完成24小时内,由施工人员根据设计单
位提供清单,填写移动公司物料领取单至各县区仓库领取物料(区公司物料集中管理,县公司由县公司管理)。领取物料时必须写明具体站点并由县区公司网络部主任签字方可领取。
2、对于非主设备物料管理由县公司负责,所有主设备由市公司负责。非主设备物料在即将使用完时,由县区公司根据站点建设计划提交物料领取申请至无线小组张开华进行领取,领取同时需提交施工单位填写的领料单。根据领料单核实物料剩余较多的物品不给予安排领取。
3、站点开通所使用主设备如AP、交换机、ONU等,要求在具备全面开通条件后根据设计方案进行领取,且所有领取设备领取后3日内必须入网开通。各县区在有相关需求时需提前1天通过邮件向综合小组崔经理、刘秉杭申请,由综合小组安排传输小组或无线小组根据方案和前期领取情况核实领取主设备数量,相符主设备给予领取,不符主设备由相关传输小组或无线小组同相关县区核实。紧急、重要站点请及时电话沟通。
4、建设涉及的无线相关设备由无线小组张开华负责具体管理统计,传输相关设备由传输小组上官士涛负责具体管理统计,综合小组负责管理所有物料的总体使用情况。对于不足设备,无线小组、传输小组必须提前至少1个月提出相关申请,由综合小组督促进行订货。
四、施工流程
1、设备领取12小时内,施工人员必须开始站点的施工工作,无线部分施工要求每30面天线施工时间为3天,施工天数根据天线递增进行增加,光缆部分施工队伍根据光缆长度和难度,3-6天完成引入。对于无法按时间完成施工的队伍,有各县区公司负责督促管理,若施工队伍存在影响开通进度或不听从指挥的情况,由各县区移动宽带(WLAN)综合办公室副主任实时将站点对应的具体情况发送邮件至崔晓明经理和刘秉杭邮箱。
2、施工过程中,厂家督导人员负责施工队伍言行和施工质量的检查和督促工作,施工必须按照施工规范进行施工,各县区公司必须安排人员至少每日对施工中站点具体情况进行现场检查和督促,对于不符合施工规范情况责令施工人员进行整改。
3、根据省公司要求,施工建设中,对于施工部分需保留影像资料,尤其是主设备安装和天线安装部分影响资料,各县区公司随工人员需做好此项工作检查督促,在开通上报时无相关影响资料将不计算为合格开通站点。
4、施工过程中所涉及电源线自本楼内楼底至楼顶取电所使用电源线为集成厂家负责,由楼底至供电汇聚点或至移动机房电源线由移动公司负责;AP、交换机所使用插排厂家负责,ONU所使用插排移动公司负责;电表由厂家负责。若站点使
用复合光缆进行建设,复合光缆由线路施工队伍进行布放,无线施工队伍负责电源线的连接和插排提供。
5、若站点内存在GSM/TD需求,站点内光缆光芯的跳接由传输小组负责完成,跳接和熔接必须按照设计方案进行,完成后需当日将相关信息反馈至无线小组。
6、各县区移动宽带(WLAN)综合办公室需做好工程建设的整体调度、管理和检查工作,务必确保无线、传输建设同时快速进行。建设中需要施工单位提供物料,督促施工单位提前准备避免影响正常建设,若施工队伍不听从指挥的情况,由各县区移动宽带(WLAN)综合办公室副主任实时将站点对应的具体情况发送邮件至崔晓明经理和刘秉杭邮箱
五、开通流程
1、对于领取后安装的主设备,必须在设备安装后当日或设备开通前4小时,由各县区移动宽带(WLAN)综合办公室副主任将AP设备厂家名称和MAC地址、ONU设备SN码、站点名称、接入OLT名称上报无线小组张开华、传输小组上官士涛和郑晓彬、数据小组王金鹏处,以便提前规划VLAN、NASID数据等。数据小组王金鹏需在站点开通前将规划VLAN、NASID数据发送到传输小组郑晓彬、无线小组张开华处,以便进行数据制作。
2、待安装好ONU、AP等主设备后(加好电,光路调通),ONU或AP会自动向OLT或AC进行注册,传输小组人员或数据制
作人员则可在OLT侧或AC侧看到相关SN码或MAC地址。
3、待相关主设备上线后,现场由设备安装人员同时将SN码、MAC地址等相关信息上报相关数据人员核对是否上线并进行数据制作,对于上报信息但无法检测到设备由现场设备安装人员进行处理排查。
ONU数据制作:现场人员需将ONU对应的站点名称和ONU的SN码报给传输小组类勇(***)或严佰兴(***)。由传输小组根据数据小组规划VLAN和NASID进行ONU数据制作。
核心网数据制作:在接到传输小组完成ONU数据制作后,通知数据小组王金鹏需在OLT接入的汇聚交换机上对应的端口透传VLAN,透传完成后根据分配好的VLAN和NASID在ME60上调测数据。
AP数据制作:在数据小组完成核心网数据制作后,通知无线小组张开华组织进行上线AP的数据制作,对于上报AP信息但监测未上线AP由无线小组对现场人员进行通知。
4、在进行站点设备开通同时,各县区现场人员需记录站点相关信息并按照《资源数据库统计表》进行整理,24小时内上报传输小组上官士涛和无线小组张开华,由传输小组上官士涛和无线小组张开华4小时内审核完成并负责更新省公司资源数据库。
六、验收认定流程
1、对开通站点采用二级认定验收机制,在站点建设开通后,3日内由各县区网络部门组织施工单位对站点网络建设施工工艺进行一级验收,通过后由县区网络部主任签字并提交站点初验报告单至各县区公司移动宽带(WLAN)综合办公室。验收通过后站点必须有所有天线、主设备、以及相关施工内容的影像材料并在开通认定完成前通过邮件发送至无线小组张开华和传输小组上官士涛邮箱。2、5日内由各县区移动宽带(WLAN)综合办公室组织各县区市场部、网络部和施工单位对站点进行覆盖情况联合验收,要求站点必须达到100%覆盖,对于达不到覆盖要求的区域,由各县区网络部组织施工单位3日内完成整改再次验收。验收通过后由各县区公司市场部主任签字。
3、二级验收后,1日内由各县区移动宽带(WLAN)综合办公室主任将《移动宽带(站点)验收交接确认单》通过邮件或上报市公司移动宽带(WLAN)综合办公室崔晓明经理、刘秉杭、高仁彪邮箱,市公司移动宽带(WLAN)综合办公室通过后台数据,确认该站点有效开通,计入指标完成。完成7日内由市公司移动宽带(WLAN)综合办公室针对站点宣传、业务发展、网络建设情况对站点进行抽检和站点达标验收。
4、《移动宽带(站点)验收交接确认单》由各县区移动宽带(WLAN)综合办公室保留存档,以备检查。验收通过后站点
内所有天线、主设备、以及相关施工内容的影像材料县区公司需要负责存档待差。
5、对于达不到100%覆盖站点和未提交《确认单》的站点将不作为开通站点进行计算。
七、维护流程
1、故障发现派单
由无线小组张开华组织人员对所有厂家AP设备进行监控,对于存在的移动宽带(WLAN)网络故障,通过EMOS3工单或邮件派发到各区公司,由各县区公司安排各县区驻扎集成厂家对站点进行故障落实和处理工作。对于紧急故障或重大故障需及时电话通知。
2、故障责任划分
对于传输引发的设备故障,维护厂家需当场通知各县区或市公司传输相关维护人员,并同时通知各县区相关负责人员,由县区公司负责督促解决。
对于供电问题导致设备故障,若无协调问题,由维护单位按照考核时限进行处理,若协调原因导致,需现场联系县区公司相关人员配合解决。
对于设备原因或施工工艺等原因导致故障,有维护单位在规定时间内负责处理完成。
3、故障处理确认
在维护单位或相关人员按照规定时限处理完成故障后,由各县区公司通过工单或邮件形式进行故障反馈,并说明具体原因,对于超时未进行反馈的按照相关办法进行考核。
4、故障时限
4.1非传输、协调原因故障:
故障处理时限为县城、市区1小时、乡镇、农村2小时,故障处理人员处理完成后逐条将站点情况通过工单、邮件进行反馈。优化中心每日对各县区、各厂家维护情况进行通报。4.2对于不可抗拒因素导致故障:
对于考核时限内无法解决的故障站点,考核时限内由县区公司相关人员对故障进行单独说明,制定解决措施和考核时限,维护厂家每日反馈进展情况,待解决后回复工单或邮件。4.3传输原因导致故障:
由各县区或市公司线路班负责对传输原因故障进行落实,在不涉及重新布放光缆的情况,要求4小时内完成处理。超时完成的将对各县区公司或传输中心进行考核。4.4协调原因导致故障
由各县区负责协调人员对问题进行协调,集成厂家配合,并对故障通过邮件及时反馈原因说明,待解决后回复工单或邮件。
八、投诉处理流程
(一)县区公司移动宽带(WLAN)处理流程
1、县区公司收到用户移动宽带(WLAN)投诉后(网络服务电话接听到的投诉单、市公司转发的投诉单、员工发现的移动宽带(WLAN)问题等),投诉处理人员应携带移动宽带(WLAN)测试手机、移动宽带(WLAN)测试表格(见附件)到现场测试。因移动宽带(WLAN)投诉主要集中在夜间忙时20点-23点,各单位应安排夜间值班人员,做好人员及车辆安排,及时赶到现场。
2、投诉处理人员测试时认真填写移动宽带(WLAN)测试表,并判断是用户终端原因还是网络原因。
(1)若终端原因导致,由各单位测试人员进行现场处理;(2)若是故障原因造成的,电话联系无线小组顾晗(***,66718),详细描述故障现象。无线小组根据故障现象进行远程指导(如AP复位等)。故障处理完毕后县区公司投诉处理人员进行现场测试,并联系用户回访,确认无问题后才可离开。如不能当场解决,网优安排故障处理人员前去处理。
(3)若是非故障原因造成,需要进行信号加强、AP扩容或新建站点,在无协调问题前提下,由各单位组织施工单位在1-3日内完成AP扩容或覆盖完善工作;若需进行新建,由各单位负责进行协调新建,按照建设流程3-10天内完成站点建设开通工作,并提前向投诉人说明情况。
3、移动宽带(WLAN)投诉测试表格请在测试后两个工作日内发送到上传到13服务器-县公司-2011年县公司-移动宽带(WLAN)投诉测试表目录下(区公司发邮件到wangchuangye@sd.chinamobile.com)邮箱,网优做好汇总存档工作。
(二)网络部移动宽带(WLAN)处理流程
1、网优或交换收到移动宽带(WLAN)投诉后(EOMS投诉单、网络部转发投诉单、客服转发的投诉单等),两中心协同判断是否AC或AP故障。AC故障由交换负责处理,AP故障由网优负责处理。网优进行测试并回访用户,确认问题解决。
2、若不是ACAP故障,则由网优牵头,协同传输专业人员到现场查看交换机及传输设备的状态,迅速处理故障;故障处理完毕由网优进行现场测试,并联系用户进行回访,确认无问题后才可离开。
3、网优投诉处理人员负责填写移动宽带(WLAN)测试表,并予以存档。
九、考核办法
(一)县区公司考核部分
1、全面覆盖率考核:要求所有建设站点必须达到全面覆盖,自6月起,全面覆盖率低于95%每少1%扣0.5分,不设上限。
2、大中专院校建设考核:自6月起,大中专校园将不冲减
住宅小区数量,要求6月必须完成所有学校的全面覆盖建设,每少5%扣1分,对于率先完成的前3名县区,分别加3、2、1分。
3、共基站类站点开通考核:要求各县区6月15日前完成下发的共基站站点的开通,起每少5%扣1分,对于率先完成的前3名县区,分别加3、2、1分。
4、站点设计考核:要求对站点进行首次勘测时,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和协调人员必须同时到现场进行确认设计方案,并签订勘测记录表,若出现无设计施工情况,每站点扣0.5分。
5、单AP站点进行考核:对于有建设需求的单AP站点将不作为任务数进行计算,自6月起,若设计不是单AP站点但仍未完成改造的将根据站点数量每站点扣0.1分,不设上限。
(二)各中心考核办法
1、无线小组、传输小组需做好设计方案的审核,并与1日内进行审核下发,对于审核方案需做好存档,若长时间未完成审核影响施工建设或审核后方案存在问题,每次中心扣0.1分,上限3分。
2、无线小组、传输小组需做好出入库设备的管理,并做好台账记录,所有出入库必须与站点一一对应,并做好ALM系统中出入库信息的整理。若出现设备管理明细不全、未审核领取或设备乱领乱发的情况,每次扣中心0.5分,对于未及时预警设备缺货问题,影响正常施工建设,每次扣中心0.5
分。
3、对于市区、罗庄、河东、兰山、重客的无线建设、传输引入进度,无线小组、传输小组需同时配合督促,对于影响开通进度的情况请配合进行督促解决,对于三小组原因影响站点开通,每站次扣0.1分,上限3分。
4、传输小组、无线小组需做好日报进度的更新,每日必须及时反馈各级站点的进度并按要求时间进行反馈,若未及时反馈每次扣中心0.1分。
5、传输小组、无线小组、数据小组需做好故障和投诉的及时处理配合工作,若因三小组原因导致故障或投诉无法及时处理,每站次扣中心0.1分。
6、传输小组、无线小组需做好资源数据库的整理和及时更新,对于资源数据库更新不及时导致被省公司通报或更新数据与实际数据差距超过5%的情况,每次扣中心0.5分,不设上限。
7、数据小组需做好日常核心网监控和巡检,若因核心网问题或数据问题影响站点正常使用引发大量投诉,每次扣中心0.5分。
(三)施工单位考核 1.施工建设考核:
1.1站点协调完成且确定施工方案后,对于中小型站点(30面天线以下)要求施工厂家三日内完成室内分布所有施工,若未完成,每超时24小时扣0.5分,超时48小时则落实具体人员并对具体人员进行处罚;
1.2施工过程中若因施工工艺或施工人员人为因素引发业主或县公司投诉,每次扣1分;
1.3施工完成后未保留影响资料或相关设备编号的,每站点扣1分,在接到通知后24小时补充相关资料,未按时反馈的每超时6小时扣0.5分
1.4施工未按照设计方案施工或修改施工方案未经设计院设计的每站点每次扣1分。
1.5若未按要求配备督导人员或配备督导人员不具备相应工作技能,每人每天扣0.5分,不设上限;施工队伍未按要求配臵,影响工程建设进度,每队伍每天扣0.5分;对于紧急工作需要临时调配的情况,若及时相应并按要求完成,可视情况给予1-3分加分。2.开通考核:
2.1施工完成后若具备条件未开通站点,每站点每24小时扣0.5分;若站点不具备条件未完成开通,需每日跟踪站点进度情况,未跟踪反馈的厂家每日扣0.5分;
2.2 对于高层建筑物,站点开通后需同时对高层信号进行测试,并在当日内反馈高层通话测试报告,开通后12小时未反馈测试报告的厂家,每超时6小时扣0.5分;
2.3站点开通后施工厂家需在三日内对站点进行一次全面自
检,若未完成,每超时24小时扣0.5分,自检后若经检查仍存在安全隐患或施工工艺问题,每处扣0.5分,责令2日整改完成,若再次检查发现仍存在问题加倍扣分; 3.巡检考核:
3.1根据移动宽带(WLAN)维护管理办法,维护厂家需每月至少进行一次巡检,或按照移动公司要求进行,每次巡检后需上报巡检报告并24小时内更新相关资料,每月未按时反馈或及时更新的维护厂家,每超时6小时扣0.5分。3.2各县区每月对巡检站点进行抽查,如有未巡视到或未按巡检要求进行巡检的站点每发现一处扣1分;
3.3在巡检和日常维护中遇到安全隐患或故障未及时处理,每发现一处扣2分;
3.4检查发现站点资料存在严重问题的,每发现一处扣0.5分;
3.5抽查出未按月度计划内容维护的,缺少每站点、每项扣0.1分; 4.故障考核:
4.1由于故障导致统计指标被网络部通报的,出现一次扣1分;被省公司通报的,出现一次扣2分;
4.2设备故障发生后,在不涉及重新布放天馈线的情况下,市区、县城应0.5小时内处理完毕,并且与值班监控人员确认;乡镇、农村需2小时内处理完毕,并且与值班监控人员
确认,如超时每小时扣0.5分,不设上限;微蜂窝、TD、AP退服时长超过4小时或处理完微蜂窝、TD、AP退服未及时反馈,每发现一次扣1分; 5.投诉考核:
5.1发生在设备覆盖范围内,因设备故障(因市电问题、业主装修、移动公司备品备件不足等非代维公司原因外)处理不及时或与用户解释不当导致投诉,每发生一次重复扣1分,越级投诉扣2分,不设上限;
5.2被业主投诉态度或服务不好,经查实后,每发生一次扣3分,如遇特别严重有损移动公司形象的扣10分;
各县区需在每月1日前反馈各集成单位的考核成绩至移动宽带(WLAN)综合办公室崔晓明经理、刘秉杭邮箱,未及时反馈视作考核成绩满分。
移动宽带维护工作总结 篇2
2008年电信业重组后, 中国移动有限公司的基础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中没有固网业务, 固网业务牌照授予了中移动全资子公司中国铁通。2009年, 为推动中国移动全力以赴推动TD-SCDMA第三代移动通信业务的发展, 工信部下发686号文件, 明确中国移动只能经营利用TD-SCDMA网络开展的无线宽带接入业务, 有线宽带业务授权中国铁通集团有限公司运营。从此, 686号文件成为中国移动迈向固网的“紧箍咒”。
随着宽带中国战略的推进, 固定和移动融合发展已经成为全球电信发展趋势。2013年12月4日, 工信部正式向三家运营商发放了TD-LTE牌照。同时, 工信部还取消了对中国移动固网业务经营的限制, 允许其进入固定宽带网络市场。这也意味着中移动在4G时代, 中国移动有限公司获得了一张全业务的运营牌照, 也有利于营造融合发展、全业务竞争的市场环境, 更好地惠及广大用户。中移动上市公司在获得固网宽带经营权后, 要做固网业务必须先收购铁通, 消除“上市公司、母公司”之间的同业竞争, 规避法律监管风险。奚国华董事长8月21日在香港半年度业绩发布会上, 也向外界公布了向母公司购买铁通公司固网业务的计划。实际上, 自2010年开始, 为应对电信市场竞争, 中国移动上市公司以地市为单位, 通过网络建设、资源租赁等方式间接地发展固网宽带业务, 并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经营管理体系, 随着收购工作的临近, 既有宽带网络的整合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如何尽快整合成一个品牌、一套经营管理体系, 就必须根据双方的实际网络情况及用户分布, 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整合办法。笔者就双方宽带网络整合过程中流量、营业、客服等工作浅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1 流量整合
由于在网用户的接入方式、认证方式、营业计费方式均存在差异, 除FTTB、FTTH2种共同的网络接入方式外, 铁通还存在ADS用户, 双方的认证方式也不尽相同, 要实现流量整合, 一种方式将铁通用户在BAS层以上将流量指向移动, 同步进行营业割接和客户割接, 但这种方式不利于城域网的优化、城域网资源的管理和用户体验的升级。第二种方式是在BAS以下的城域网开始进行流量割接, 这种割接有利于统一管理和用户体验提升, 但存在ADSL用户割接时间长, 跨度大的缺点。综合考虑, 笔者认为第二种方式更为合理, 本文就这种方式进行描述, 流量整合割接包括认证系统割接、网络割接、用户线割接三个部分。
1.1 认证系统割接
割接前首先要统一双方的登录名及密码认证规则, 对不符移动侧登录名及密码认证规则的用户在铁通系统内按要求进行修改, 由于系统登录名修改后会影响到用户正常使用, 因此用户侧也要同步修改上网账号设置。其次, 按移动侧要求补齐相关客户信息如用户地址、带宽、联系电话、是否绑定等等。在割接前提取修正后的相关信息, 移动系统核对无误后进行登录实验, 正常后导入移动认证系统, 完成认证系统割接。在信息提起阶段, 一定要注意用户带宽的变化, 用户账号导入移动认证系统时, 由于认证系统和营业割接还有一定的时间差, 在该时间段内, 用户在铁通系统续费后无法和认证系统的时间同步, 因此该时段内不能进行开户、续费等操作。为保证用户正常使用, 建议对即将到期的用户进行适当延期, 避免割接期间用户到期无法续费而不能上网, 造成投诉。
1.2 网络割接
用户信息导入移动认证系统后, 就可以进行用户的网络割接, 根据用户接入方式及接入网络不同, 用户网络割接方案细分为光网络用户网络割接、ADSL用户网络割接2部分。
1) 光网络用户网络割接:在铁通所有OLT设备上增加至最近移动汇聚交换机或BAS设备的上行链路, 将用户流量指向移动网。OLT和ONU设备配置2个管理IP地址, 其中保留1个过渡期内铁通管理地址不变, 增加配置1个移动的管理地址, 双方共同管理OLT和ONU设备。通过管理VLAN区分, 将铁通管理地址指向铁通网, 移动管理地址指向移动网。同时对链路的连通性、链路质量检查, 检查项目包括续ping包测试、时延、丢包情况, 以保证电路质量;在移动汇聚交换机、BAS设备上完成对铁通光网络用户VLAN数据的配置和铁通光网络设备管理地址增加或修改;添加移动网管参数配置, 检查OLT设备版本、VLAN规范、设备命名与综资系统里命名是否一致。
2) ADSL用户网络割接:认证系统割接完成后, 维护员逐个上门为用户更换户线。
2 营业割接
营业割接是网络融合的最终目标, 是实现中国移动一个品牌, 拓展一体化产品, 开展一体化销售的需要。营业割接包括综资导入和营业系统导入二部分。光网络用户的流量割接与光网络用户的综资导入之间的间隔不能过长。因为在这段间隔中, 无法进行铁通光网络资源下的用户新装和续费操作。为了缩短对市场发展的影响, 要求光网络用户流量割接立即进行光网络用户的综资导入。
2.1 光网络用户综资导入
流量割接后, 原铁通光网络设备要纳入移动网管系统和综资管理系统进行管理, 实现资源的统一管理和放号。为确保用户资源导入无误, 首先要按照资源采集模板, 做好铁通光网络资源台账的收集、整理;其次, 要做好综资系统校验工作。
2.2 ADSL用户综资导入
对于铁通光网络覆盖区域的部分未光改的AD用户, 建议提前分配好光网络设备端口, 形成符合综资导入的资料, 与既有光网络用户同步完成综资割接。
2.3 营业导入
营业系统导入与综资割接必须同步进行, 24小时之内完成。导入前, 必须按营业导入用户信息字段模板, 完成对营业数据的整理, 用户信息字段主要包含以下字段:其中的用户账号必须与导入移动认证系统的用户登录名一致, 身份证信息必须是有效的身份证号, 整理完后确保与认证系统数据同步。对于在营业割接过程中发生冲突导致割接失败的部分用户, 需要再次按照移动认证系统、综资、营业割接流程走一遍, 全部成功后, 再清理之前导入移动认证系统的用户信息。
3 客服割接
1) 割接前应做好服务预案, 保证割接网络质量, 提前做好客户的告知工作, 特别是用户登录名修改阶段, 应加强和用户的沟通, 避免因登录名修改造成用户投诉。
2) 做好网络融合的宣传工作, 统一宣传解释口径, 梳通用户的故障申告渠道, 融合割接阶段, 10050与10086客服平台应实现工单互派, 避免工单超时。
3) 做好网络应用类故障处理和OLT上行网络的监控力度, 及时解决电路溢出等问题, 客户体验优于割接前。
4) 流量割接后, 一定要预备一支故障应急处理队伍, 快速定位响应割接后用户申报的各类网络故障, 避免用户对割接工作造成误解, 影响后期工作的顺利开展。
4 结束语
网络整合的目的是统一运营模式、提升服务品牌、改善用户体验, 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作, 在网络整合的各个阶段, 均有应该重点关注的内容。笔者从四个重点环节做了梳理, 供大家参考。
1) 认证系统用户登录名统一方面, 按移动侧命名规则, 要求用户登录名必须为当地移动手机号, 不能为外地移动手机号;同时本地移动手机号不能为空号, 在整个整合过程中不能欠费、停机;不能在移动侧有开户记录;对不具备移动手机号的用户可以按集团帐号命名规则设立, 但占比不宜过大。
2) 认证系统资料导入前, 要重点关注公司提前续费用户的带宽变化情况, 是否存在用户已经办理提前续费并做了带宽提升, 如用户做了带宽提升, 要关注认证资料导入时系统是否进入新的带宽使用周期, 如没有则要认为修改, 确保导入后用户的带宽和有效期一致。
3) 流量割接前, 要注意双方设备版本是否兼容, 上行链路容量是否充裕, 割接前要做好割接失败的回退方案, 割接后要以OLT为单位做好网络测试和相关数据采集工作。
4) 融合割接过程完成后, 由于ADSL需要一定的户线更换时间, 户线更换前, ADSL流量仍在铁通侧, 用户的解绑、停机等操作仍在铁通, 但为保证割接后数据准确, 一般不建议用户修改登录密码。如用户到期后仍未光改, 用户一定要在移动营业系统续费, 铁通侧根据光时间, 对客户账号作适当延长, 确保用户正常使用。
网络整合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应充分考虑双方的实际情况, 从有利于规范管理、有利于提升网络质量和用户体验的角度入手, 统筹规划, 短、平、快的完成这项工作。
摘要:2008年电信重组, 铁通并入移动, 成为移动集团授权发展固网宽带的子公司。为规范管理, 工信部下发686号文进行约束, 3G时代, 移动上市公司在没有获得固网宽带经营权的情况下, 为应对电信行业竞争, 移动各地市公司以各种形式, 开展了固网宽带建设和运营, 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经营管理体系。2013年12月, 工信部授予移动上市公司固网宽带经营权。同时, 为规避法律风险, 移动集团在2015年8月21日发布收购铁通的计划, 铁通宽带体系与移动上市公司宽带体系的融合自然就摆上议事日程, 而要顺利完成宽带的整合, 就必须准确把握双方的客户认证体系、网络管理体系、营业体系、客服体系的运营管理规则, 从流量、营业、客服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整合, 笔者就宽带网络整合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提出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重组,牌照发放,流量整合,认证系统割接,营业割接,客服割接
参考文献
[1]中兴通讯学院宽带接入人民邮电出版社
[2]中兴通讯学院移动互联网人民邮电出版社
[3]华为ME60-816内训资料
移动公司基站维护员个人总结 篇3
我现在的工作岗位是基站维护员,主要是负责基站电费、wlan的日常维护和班组建设的一些工作。
基站电费一直都是网络工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特别是提倡节能减排的形势下,如何有效的控制水电消耗,使运营成本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显得尤为重要。这当中必不可少的就是与电工们的接触,为了几百度的电量和他们争的面红耳赤的情况是常有的事,但终归有一个“理”字是他们怎么也执拗不过的。虽然现在电费还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但是在领导的指领和大家的不懈努力下,我相信“乘风破浪会有时”!
在新兴通信技术的不断推动下,近年来集团公司提出“四网协同”的发展战略。wlan,作为弥补3G的缺失和分担2G网络压力的一项业务得到大力的推广。Wlan的日常维主要包括处理用户的业务使用故障并做好解释;处理Ap及辅助设备的各种告警,发现问题积极的处理和向上级汇报并做好总结,要做到故障处理的及时和准确。
移动宽带维护工作总结 篇4
目 录
第一章 前 言......................................................2 第二章 行为规范......................................................2 第三章 语言规范......................................................2 第四章 技术规范......................................................3 第七条 装维施工前准备....................................................3
第八条 装维施工中的规范..................................................3
1、机房MDF架、交接箱和多媒体箱跳线注意事项..........................3
2、电缆分线盒接线....................................................4
3、室外线路铺设......................................................4
4、室内施工..........................................................4
5、电脑终端调试......................................................5
6、请用户在施工单上签署竣工意见......................................5
第九条 装维施工完毕后....................................................5 第十条 其他注意事项......................................................6 第五章 制度规范......................................................6 第六章 附 则......................................................6
第一章 前 言
第一条 为加强对分公司安装(迁移)、维护人员的管理,规范安装(迁移)、维护人员的作业行为,提高安装(迁移)、维护人员的整体工作水平,减少用户故障率,特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铁通淮南分公司所有安装(迁移)、维护人员须遵守本办法。第三条 下文中的安装(迁移)、维护人员简称装维人员,安装(迁移)、维护简称装维。
第二章 行为规范
第四条 装维人员上门时应佩带统一的服务工号牌,应便于用户的监督。上门的装维人员要仪容大方、整洁。
第五条 装维人员在用户室内不吸烟、不吃东西、不使用用户的卫生间、尽量避免使用用户电话。不接受用户馈赠物品。在施工中尽量不用带有灰尘或污渍的手直接接触用户电脑、室内墙面等。
第三章 语言规范
第六条 装维人员在施工中应使用规范服务用语禁止使用服务忌语。
1、服务用语: 1)“您好!我是负责为您安装宽带(维修宽带)的工程师,请问是**先生/女士吗?我将在**时上门为您服务,请问可以吗?” 2)“请问您的具体地址是*****吗?” 3)“好的,我将会在**时(具体时间)准时上门为您安装调试(维修)。” 4)“请问**先生/女士在吗?”或“请问您是**先生/女士吗?”
5)“您申请的宽带现在可以安装了,请问您什么时间方便,我们将上门为您服务?” 6)“您反映的宽带问题需要上门维修,请问您什么时间方便,我们将上门为您服务?” 7)“好的,我将会在**时(具体时间)准时上门为您安装/维修。” 8)“*先生/女士,您好,我是为您安装宽带(维修宽带)的工程师,请问我可以进去吗?” 9)“请问宽带装在什么位置?”(安装)。10)“请问您的宽带在哪里?”(维修)。11)“对不起,给您带来麻烦了。” 12)“我理解您的感受。” 13)“您别着急,我尽快为您修好。” 14)“您的宽带已正常,请您使用一下。” 15)“这是我们应该做的。” 16)“麻烦您在我们工单上签上您的意见。” 17)“打搅您了,再见!”
2、服务忌语: 1)你问我,我问谁? 2)你有没有搞错?
3)刚才不是跟你说了,怎么又问? 4)我也没办法啊。
5)你们必须/你们应该„„。6)说明书上有,你自己看。7)快下班了,明天再说。8)不知道,这事不归我管。9)这是我们公司规定的。
10)故障界面在这里,我方没有问题,你自己找人来处理吧。
第四章 技术规范
第七条 装维施工前准备
1、根据的装维工单的用户资料联系用户,了解用户家中的施工环境初步预想工作量及装维所需的工具、材料,并预约上门装维的时间。
2、检查材料、工具(螺丝刀、斜口钳、克丝钳、网线钳、接线子、电钻、水晶头、跳线网线、皮线、交接箱或多媒体箱鈅匙等)是否齐备良好。
3、整盘皮线和整箱网线在使用前应先测试是否有断线或绝缘不良,以避免因皮线和网线材质的原因而造成的返工。
4、检查交通工具性能是否良好。第八条 装维施工中的规范
1、机房MDF架、交接箱和多媒体箱跳线注意事项
1)尽量使用同一种跳线(相同芯线直径,相同对绞长度),跳线不得有接头。
2)跳线走线横平竖直松紧适度,避免迂回线,严禁飞线,禁止跳线在跳线环或档杆上缠绕。3)MDF架或交接箱以水平中线为界,水平中线以上采用上走线,水平中线以下采用下走线以便跳线均匀美观。
4)跳线线头松紧适度即可,不应预留长度。5)跳线转角时必须经过档杆或跳线环。
6)跳线完毕后一定检查跳线接触是否良好,跳线根部是否具有一定强度。7)专线必须标有明显的标示或标记。
8)严禁从MDF架和交接箱直接出皮线。
9)在机房、交接箱内施工应严格按照机房管理办法的相关要求执行,规范保管和使用钥匙,做好出入登记,保持机房环境整洁,及时清理废件、废缆、废料和垃圾。
10)跳(拆)线施工后,应及时锁闭交接箱、电缆分线盒、多媒体箱,如果发现门、盒损坏,应及时反馈。
2、电缆分线盒接线
1)电缆分线盒内,芯线与接线盒接线柱的连接应有良好接触和足够强度,皮线的内芯线严禁裸露于电缆分线盒盒外。
2)皮线在进入电缆分线盒之前应固定以避免电缆分线盒受力,皮线可预留0.5米~1米的长度,绑扎美观。
3)电缆分线盒内严禁电缆芯线和皮线直接对接。
3、室外线路铺设
1)皮线敷设应具有一定的高度避免被刮断的风险,皮线每隔20米~30米应固定或绑扎牢固,以保证皮线有足够的强度。
2)尽量避开与强电同路,严禁在强电上缠绕。3)皮线尽量避免与粗糙或锋利的物体产生摩擦。4)皮线应横平竖直,不遮挡门窗。
5)同径路皮线不应有相互缠绕,皮线之间垂度基本一致。卡钉均匀美观。6)皮线在室外尽量避免有接头,即使有接头也要使接头防雨水。
7)电缆分线盒至用户桌面的引入皮线尽量采用自承式双股铜芯对绞线,如采用平行双股铁线长度不宜过长(电缆芯线直径为0.4mm的情况下,MDF架至用户桌面理论长度不应超过3公里)。
4、室内施工
1)装维人员在入户施工时工具包及工具不得放在客户的床、沙发等生活设施上。
2)在用户室内施工时,首先根据用户的室内环境布局及用户要求,决定最佳布线路径,做到走线合理、隐蔽、美观、牢固,尽量避免与大电流线路(如冰箱、空调线路)和高频线路(如有线电视线、风扇、日光灯)同径路,无法回避时要保持一定的距离。3)线路尾端可以预留1米~2米的长度,冗余线盘好、绑扎美观。4)在用户室内布线时要小心仔细避免损坏用户的物品。
5)不得指使用户参与装维施工工作。
6)皮线入户和过墙时需打眼应征得用户同意,打眼时应充分向用户咨询、判断打眼处的墙内是否有暗线,墙的对面是否有阻挡物,避免损坏用户墙内暗线或物品。如在用户外墙打眼时应注意内高外低,皮线在由外墙进入室内时应做防水弯,避免雨水侵入用户的室内。7)安装完毕一定要复查所有接头是否接触良好,是否具有一定的强度;所有分离器安装是否正确;modem的额定电压与modem的电源适配器电压是否一致;分离器、modem和电话机放置的地点是否安全以避免有摔落的可能,尽量不要将分离器、modem和电话机放置在地面上以避免潮湿,尽量不要放置在电脑主机电源、音箱电源上部有热源辐射的地点或阳光直接照射的地点,以免散热不良引起设备工作不稳定。
8)如使用用户已有的线路。要仔细检查线路是否有破损氧化,接头是否接触良好,禁止使用铝芯线。
9)Modem、分离器、电话机安装要正确合理(分离器不宜超过3个),5、电脑终端调试
1)尽量将IP地址设置为192.168.0.1~255、子网掩码255.255.255.0以提高用户开机速度(用户如使用路由器上网请用户自行设置,不建议用户使用路由器上网)。
2)为用户演示宽带拨号连接的建立、用户名和密码的输入及简单的上网常识。
3)测试内网下载速率是否与用户申请的速率一致(测试网站建议如、等在铁通网内的网站或在铁通网内有镜像的网站)。4)推荐用户将设为首页。推荐用户使用迅雷下载、迅雷看看、土豆网、铁通浩方对战平台等铁通内网内容,并添加到用户收藏夹内。(建议开发一集成拨号和导航的客户端软件,一键安装,自动升级更新。)
6、请用户在施工单上签署竣工意见。第九条 装维施工完毕后
1、建立电子版用户台账。安装后及时记录包括语音模块位置、数据模块内外线位置、MDF架外线位置、交接箱及电缆分线盒的台账。电子台账要在不同的电脑上定期备份。
2、在机房的MDF架、交接箱和多媒体箱要备有文本台账、铅笔、橡皮以便随用随记随时修改。各类文本台账要保持整洁无破损。
3、装维施工完毕后,将工具和剩余的材料归类保存妥当。
第十条 其他注意事项
1、客户问及自己不懂或不清楚的问题时,既不能推诿,也不能不懂装懂,应婉言解释并请有关人员协助解答。对于用户的错误不要生硬地直接指出,应委婉指出避免尴尬。
2、在装维过程中积极地和用户交流,尽可能地让用户学会处理一些简单常见的故障。告知用户一些基本的防雷知识:雷雨期间需将电话线(或网线)、电源线拔下。
3、在装维过程中,执行带有风险的操作应先向用户解释存在的风险,征得用户同意后方能操作,操作前尽量备份用户电脑里的数据。最小程度地操作用户的电脑,不得浏览、拷贝、删除用户电脑里的资料。
4、在装维过程中,如遇无法解决的问题,按照首问负责制的原则,应及时地向上一级汇报直至解决。
第五章 制度规范
第十一条 对于已完成的装维工作,如在7日之内用户申告故障,要追溯故障原因(如因装维质量不合格造成的),要追溯责任人,并将此列入相应的考核,以不断提高装维的工作质量。每月由客服负责统计提出考核意见。(建议对装维人员实行分级管理,装维人员级别与基本工资挂钩,装维人员级别与装维质量挂钩。)
第十二条 故障统一受理号码为10050,在装维过程中不得向用户留其他申告电话以节流故障。
第十三条 在公司规定的时限内完成装维工作。安装(迁移)工单时限为3个工作日;经营分局能够单独处理的故障,处理时限为24小时。在规定的时限内无法联系到用户的,应主动上门留言。
第六章 附 则
移动宽带维护工作总结 篇5
基站是移动通信网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移动用户提供优质的通信服务,基站设备及环境类设施良好的工作状态,将为整个网络良好运行提供有力的保障。近年来,随着移动通信事业的飞速发展,用户需求的层次也在不断提高,他们已经不满足于仅仅能够打电话,而且也在追求网络服务的质量。因此各大运营商在强大的市场需求压力下,一方面要注重网络的调整和优化,改善网络质量,提高网络运行的效果;另一方面也在加快网络的建设速度,网络覆盖从人口密集的大中型城市迅速向农村甚至偏远山区发展,这不仅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还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同时给我们代维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日常的维护工作中,应本着以预防为主,障碍性维护为辅的方针;要积极地把故障隐患解决在日常主动性的维护工作中去,减少故障发生率;同时在日常维护过程中,对每个基站所有的资料都要详细了解,并作好记录,如:BTS配置、传输方式、电池容量、设备耗电电流、电池目前性能、接入电源供电情况、供电单位联系人及电话、馈线接地的情况,以及天线的挂高、方位角、俯仰角,甚至基站外围屋顶情况等。涉及基站的所有情况都要了解,并建立基站相关资料数据库。数据库的建立对提高基站维护质量、工作效率、减少故障发生以及准确判断故障都有较大的帮助。
下面就对基站维护工作中我们在日常维护、应急抢修、随工建设工作等方面怎样做好具体工作谈谈自己的观点。
一、日常工作事项
基站维护工作涉及知识面较广,从主设备、传输设备、电源到天馈系统、接地系统、传输线路、机房、铁塔等多个专业项目都应了解,从模块更换、数据测试到安全检查、卫生清洁等各项工作,都应认真对待,这就
对基站维护人员的专业知识、技能掌握程度以及对工作的敬业精神,有相当高的要求。维护人员良好的敬业精神、责任心及熟练的技术技能对提高维护质量、提高工作效率相当关键。
首先谈巡检工作的开展和注意事项。
山区的维护工作有着它自身的特殊性,比如受天气、时间、路程的影响较大,所以在平时的维护工作中对我们的工作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否则很难完成工作计划和维护任务。维护作业中日常巡检工作尤其重要,在山区就显得更加突出。我们知道巡检过程中,包括基站的地线、交流引入线、电池容量测试、孔洞的封堵、防雷设施、设备运行情况、设备和地面清洁情况、基站周边环境(包括基站地基、墙面、房顶)等每一项检查工作都得认真仔细。因为山区和平原有着地理上的特殊差异,我们不可能象平原地区那样,每月到同一个基站多次去做巡检工作,这样做不仅影响我们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计划,而且还造成人员疲劳。因此就要求我们在每一次巡检过程中保证巡检质量,为整体的维护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1)、平时工作的合理安排
工作的合理化不仅能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益,而且能让相对“繁重”的工作变得相对“轻松”。那么怎样的工作安排才能算是合理呢?我认为是在最低限度利用有限的资源情况下,同时在执行这个计划或安排的过程中,能够很顺利或没有明显冲突的情况下完成,并且达到我们预定的工作目的,我认为这就是一个比较合理的工作计划。具体一点讲我们是根据工作要求结合地理条件制定出每一个月和每一天的一个工作计划,在执行计划的时候,克服一切困难一定要达到制定这个计划的最终目的。
怎样才能达到这个工作计划的合理呢?前面我说的合理化的工作的两个方面:一是提高工作效益;二是把相对“繁重”的个工作“轻松”化。这两个方面是相辅相成的,缺少任何一个都是不成立的。但是前一个方面是后
一个方面的前提条件,只有工作效益提高了才会有工作的“轻松”化。
我们来说第一个方面,提高工作的效益,而非“效率”,不是因为效益包含了效率,而是因为更需要的是工作效益。任何一个企业需要的是效益,我们是在为一个企业工作,所以我们的工作也同样的需要效益。当我们为企业工作的时候,我想我们更需要的是自己的工作效益。按通俗的说法就是最低成本的投入创造最大的利益,那么从效益的角度来说,我认为我们基层的工作和安排人员的目的就是为了两条:一是高质量的完成工作任务,提高工作效率;二是根据自身的情况做到最低成本。当然这就需要根据每个地区的地理环境和工作强度来做出工作的安排和调度。我们结合山区基站相对较高,路程相对较远的条件,在做日常巡检计划的时候,做到计划内的任务集中,这里的集中是指集中一段时间内完成整个巡检项目;具体巡检过程中实行基站高低搭配的方式进行巡检工作,高低搭配是指在巡检过程中尽量安排高站和低站相结合的完成巡检任务。尽量避免高站集中,这样避免了工作人员产生疲劳,也容易提高工作的效率,员工也不至于老是感觉每天的劳动强度太大,造成员工工作积极性降低。那么在集中巡检的这段时间内,就要求我们仔细处理好发现和存在的遗留问题,避免不必要的反复,否则不仅增加开销,而且大量增加工作量和加大员工劳动强度。其实只要我们在巡检过程中注重了质量,就能够消除很多隐患,同时故障率也能降到很低,也为我们以后的工作减轻了劳动强度。因此在完成了巡检工作后的一段时间内,我们就只需要集中精力处理故障,也相当于适当做一下休整,为下月的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那么按这个规律做下去,我们就获得了良好的工作效益,我们的工作也会越来越“轻松“化了;至于第二个方面我们也就能很自然的达到了;我想我的工作计划也就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当然上面的这个方式也说得比较宏观,在执行的过程中也得根据各个
地区的实际情况而定,但是不管用那种方式只要能够达到自己预期的目的,能够相对利的完成巡检任务,能够达到合理性,我想都是一份良好的工作计划。
(2)、安全问题的高度重视
这里的安全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人身安全,另一方面是设备安全。“以人为本”,在很多企业中都引起了极其高度的重视,如果人身安全都得不到保障,又怎么能够谈工作呢?在山区不仅存在平原地区所有的安全问题,尤其地理和气候条件都可能随时威胁到我们的安全,所以保证人身安全就显得格外的重要,要求我们在巡检过程中时时注意安全问题。对于山高路遥的基站一定要有人陪同,几个人一起一定要相互提醒,不可距离太远,这样彼此有个照应;预防有人摔倒,上山需穿防滑类鞋子,不要穿短衣、短裤,避免损伤皮肤引起感染;另外在林密草茂的地方注意蛇类动物伤害。在维护和巡检设备的时候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而且要了解每一种设备的性能,在我们不确认一种操作是否安全和规范时要请教上级或相关技术人员。如机柜、电池不可乱放铁制物品,避免掉落打火或短路对人身造成伤害。
这里不仅要求我们技术人员要注意人身的安全,而且对车辆驾驶人员的安全意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山区道路弯曲、陡峭,要求我们驾驶人员保持高度的责任心和高度的安全防范意识。作为技术人员要时常提醒驾驶人员注意车速,转弯鸣笛,不可随意超车,带安全带。
(3)、建立健全工作制度
基站维护工作应建立健全几项重要的工作制度。第一:同主业建立完善的汇报交流制度,每月参加主业的质量分析会,向主业汇报交流本月工作计划落实完成情况、存在的问题、建议以及下月维护工作计划,使公司维护工作和主业总体维护计划保持一致;第二:建立外围故障告警联系制
度,使维护人员随时都了解所辖范围内基站的工作状况、告警情况,能及时处理解决高温、停电、盗警等影响基站正常运行的隐患;第三:建立维护质量考核制度。质量考核制度可以分两部分,一部分为主业对维护质量、工作落实情况进行考核;另一部分为公司内部的质检考核,以此来督促和持续提高维护质量,提高工作效率。
二、应急抢修、抢险方面
偏远山区因其地理条件的特殊性,那么我们的应急抢险也将受到很大的限制,但还是要尽最大可能第一时间完成抢险工作。某些偏远基站无法在恶劣条件(如雷雨天气)及夜晚进行抢修,因为首先要保障人身安全,然而这些基站不具备抢修的条件,往往人员在上述条件下无法到达基站,这时我们应及时向移动公司的相关单位说明情况。如相对较低的基站,确实能够在特殊条件和时间上进行抢修,并确认在这种情况下面对人身安全不造成威胁时,我们应该在最快的时间内完成抢修。与此同时尽量把巡检任务完成,以免以后再来一次,造成二次往返,但巡检时也一定要保证质量。
抢修方面因为一般基站间隔路途都比较遥远,那么在我们出发前首先确认是否电源、传输问题或者是基站主设备问题,以便我们携带相应工具和备件,避免因备件或者工具不齐而浪费时间和费用。电源方面的问题我们可以打电话询问当地供电部门,基站主设备我们可以询问交换的告警代码,然后根据代码和平时基站的巡检情况(主要是考虑是否该站存在有遗留问题)得出大概的故障定位。
抢修时应该严格按照步骤进行,首先对故障进行定位而不是动手对基站进行处理。因为当我们没有对故障定位前就采取了动作那么会严重干扰我们对故障的判断,直接影响抢修的效率。首先对故障定位后在进行动作,只要找出了问题我想总比靠直觉来得快。
抢修完成后要对基站进行清洁,离开基站的时候记住检查各种设备的运行情况,检查基站的门是否关好,基站周边环境是否良好等。
三、随工配合。
随工是一个提高我们自身技术水平以及增加和其他公司包括移动公司沟通的一个很好的机会。同时也有监督的作用,为我们以后的维护提供方便。我们应该积极参加,在随工的过程中多问多看。问自己不懂的,看别人是怎样对设备进行安装、调试,电源的电路走向,传输的上下行、接口等等。同时提出工程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隐患问题。我想能够做到这两点,那么我们随工的作用也就起到了。但是在山区可能我们在客观条件下无法进行随工,那么在基站的交接过程中就应该向移动公司或厂家进行询问并检查该站的各种设备的运行及初装情况(包括市电引入情况、空调运行情况、防雷器情况、铁塔情况、接地阻值、主设备运行测试、电池测试、基站环境等等)。这样我们才能在没有随工的情况下对该站进行了解和确认是否无遗留问题的存在,才能给我们以后的维护工作提供便利。当然,这里并不是说我们提倡不随工。我觉得在尽我们最大努力下完成随工任务。
四川移动宽带用户突破300万 篇6
2011年四川移动就开启家庭宽带服务。为进一步推动三网融合战略, 四川移动与四川广电推出集宽带上网、手机通话、高清收视于一体的产品服务———爱家套餐, 该套餐全方位满足了用户对于上网、收视、通话多种需求。目前爱家套餐用户增长迅猛, 成都“爱家”用户已突破百万。
目前四川移动正为宽带用户全力打造4K超高清影视平台, 今年上半年将提供服务。
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 篇7
课题申报指南(2010年)
二○○九年十月
第一章 申报须知
“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以下简称专项三)2010年课题申报工作自本指南公布之日起开始,申报单位须严格按照《课题申报指南》要求参与申报活动,经形式审查,不符合要求的申报材料将视为无效。
一、申报应遵循的原则
1、要立足自主创新,加强知识产权和标准研究,把掌握移动通信的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作为提升我国通信产业核心竞争力的突破口。申报单位应根据每个课题的具体情况,提出申请专利数和预期授权率;有标准化要求的,还须提出提交文稿数和预期采纳率。
2、专项注重以企业为主体,加强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创新体系建设,打造完整的产业链。指南针对课题不同特点,在申报方式中提出了产学研用结合的具体要求,申报单位应按要求落实,并提出具体的知识产权、成果共享机制以及关键技术成果向产业转化的机制。
3、申报单位要统筹利用已有资源和成果,充分体现技术优势、管理优势和资金优势,详细阐述与课题相关的优势和基础,包括已承担的相关国家项目、计划以及与本专项的衔接方案;国家工程实验室、重点实验室建设;人才队伍建设等。
4、资金管理是重大专项组织实施中的关键环节,申报单位应按照《民口科技重大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可从财政部网站下载)1 的规定,据实编报申报书中的预算内容。申报单位应按照课题要求,落实配套资金并提供相关证明,中央财政投入与其他来源经费(包括地方财政投入、企业投资、银行融资或其他)的比例应不高于指南中每课题所规定的比例。同时,鼓励地方财政积极投入。课题中对地方配套经费有明确要求的,应按要求落实。为提高中央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课题执行过程中将根据阶段考核情况,采取分阶段拨付经费的方式,部分课题将采用后补助的资助方式。后补助方式的具体内容参见《民口科技重大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5、重大专项注重顶层设计,申报单位应认真研究相关课题之间衔接关系(如终端与芯片之间,设备研发与技术试验之间)。课题申报应加强系统设计,制定具体的技术发展路线图,合理分解任务,明确研发进度。
二、申报的基本条件和要求
1、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注册,具有较强科研能力和条件、运行管理规范、无不良行政处罚或违法记录、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内资或内资控股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事业单位等,均可申报,不接受个人申报。牵头申报单位应对联合单位的申报资格进行审核。
2、申报内容应在指南所设课题范围之内,以课题为单位,对某一课题的整体研究内容进行申报。联合申报单位各方应签订联合申报合作协议,明确规定各自所承担的研究内容和责任等。
3、课题负责人须具有高级技术职称,或已取得博士学位,年龄不超过55周岁(1955年1月1日后出生),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无不良科研行为。课题负责人用于本课题研究时间不少于本人工作时间的60%,在国内工作时间每年不少于9个月。
4、申报单位(包括联合申报中的任意一方)对同一个课题不得进行重复或交叉申报。同一申报人只能同时负责一项本专项课题。
三、申报文件的编制与递交
1、文件编写
以中文编写,要求语言精炼,数据真实、可靠。
2、申报材料构成及规格
申报单位需编制和递交的申报材料由《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可行性研究报告(申报书)》和《课题申报书基本情况汇总表》构成,模板请从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下载。
(1)申报书
申报书按模版要求统一编写,一律用A4纸双面打印,正文与附件一起简易装订成册,一式6份(2份原件,4份副本)。同时附上电子版光盘,电子版正文内容应与纸版内容保持一致。电子版文件名称格式为:“课题编号_单位名称_课题名称”(例如:2010ZX03001-001_单位名称_TD-SCDMA增强型网络优化工具研发)。
注:如通过形式审查,还需提供6份副本,具体要求另行通知。(2)课题申报书基本情况汇总表
《课题申报书基本情况汇总表》(以下简称汇总表)以课题为单位填写,具体要求参见汇总表中的填写说明。汇总表仅需提供电子文档,与申报书刻在同一张光盘上。电子版文件名称格式为:“课题编号 _单位名称_(课题名称)申报书基本情况汇总表”。
3、申报材料的受理
请各申报单位在受理截止时间前通过快递或派专人将申报材料(含2份原件、4份副本及电子版光盘)送达规定地点,逾期不予受理。申报材料在邮寄过程中若出现时间延误、遗失或损坏等责任自负。
受理截止时间:2009年11月26日17:00 接收单位:“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实施管理办公室
收件地址:北京市西城区西单兴隆街5号国信苑宾馆(宾馆电话:010-66017771)
邮
编:100031 收 件 人:张航
张翠
联系电话:010-68205251 68205249(工作时间8:30-17:30)
请随时登录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关注申报受理的最新动态。
第二章 申报内容和范围
“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0年申报课题分属以下七个项目:
项目2008ZX03001:TD-SCDMA增强型研发和产业化 项目2008ZX03002:LTE研发和产业化
项目2008ZX03003: IMT-Advanced研发和产业化 项目2008ZX03004:移动网络、业务应用和终端研发 项目2008ZX03005:宽带无线接入研发和产业化
项目2008ZX03006:短距离无线互联与无线传感器网络研发和产业化
项目2008ZX03007:无线移动通信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项目管理支撑
2.1 项目2008ZX03001 TD-SCDMA增强型研发和产业化
项目目标:在“十一五”期间本项目的总体目标是完成TD-SCDMA增强型的研发和产业化。在2008年和2009年,已安排TD-SCDMA增强型HSPA阶段(支持下行速率2.8Mbps、上行2.2Mbps)的芯片、多媒体终端、测试仪表、网规工具的研发,启动HSPA+关键技术标准研究。2010年本项目的总体目标是完成TD-SCDMA HSPA+(下行峰值速率提高50%)产品的研发,补缺TD-SCDMA增强型个别薄弱环节。2010年设置TD-SCDMA HSPA+研发课题及TD-SCDMA增强型网络优化工具开发,支撑TD-SCDMA 增强型系列技术的产业化。本课题中定义的HSPA+功能主要包括支持下行64QAM调制,支持增强型CELL_FACH,持续分组连接(CPC)功能。课题2010ZX03001-001 TD-SCDMA增强型网络优化工具研发
课题说明:本课题主要是针对TD-SCDMA增强型网络特点及相关新技术和实际网络建设新需求,研究TD-SCDMA增强型网络各种优化理论及方法。在此基础上,开发TD-SCDMA增强型网络优化工具,有针对性地解决目前网络建设中存在的难点,推动网络性能进一步提高。
研究目标:研究TD-SCDMA增强型网络频率复用、扰码、邻区优化方案;研究TD-SCDMA增强型网络覆盖、干扰、容量优化方案;研究TD-SCDMA增强型网络性能、质量问题定位与优化方案;研究TD-SCDMA增强型网络与GSM网络联合优化方法;开发TD-SCDMA增强型网络优化工具。
考核指标:开发TD-SCDMA增强型网络优化工具,应支持对路测数据、OMC-R网管数据等网络侧数据、电子地图处理;支持对 TD-SCDMA增强型网络频率复用、码组、邻区进行优化;支持依据路测数据实现对区域进行覆盖、干扰分析及优化;支持对区域进行网络性能/质量问题定位、原因分析及优化;支持对目标区域进行地理场景分析,能够针对不同场景进行参数核查、优化配置;支持GSM/TD-SCDMA联合优化;支持对网络业务进行统计分析;发表论文5篇,申请发明专利3项。
实施期限: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
经费比例: 中央财政投入与其他来源经费比例为1:2。申报方式:鼓励产学研用联合申请。
课题2010ZX03001-002 TD-SCDMA HSPA+系统设备研发
课题说明:本课题主要为支持TD-SCDMA HSPA+功能的无线系统设备的研究和开发。
研究目标:开发系列化TD-SCDMA HSPA+全套无线接入子系统设备,并实现高性能、高可靠性、低成本的量产目标,满足商用供货和相应的服务要求。
考核指标:提供不少于5套HSPA+基站设备,2套RNC设备,参加室内外技术试验。为终端芯片、终端厂家开放调测环境。实现TD-SCDMA HSPA+商用产品并形成量产能力,实现商业应用与产业化。主要技术指标:
– 满足3GPP和我国行业标准的TD-SCDMA HSPA+相关规范要求,并后向兼容TD-SCDMA R4、HSDPA、HSUPA和MBMS特性;
– 工作频带: 1880MHz~1920MHz,2010MHz~2025MHz;– HSPA+功能:支持下行64QAM调制,支持层二增强,支持增强型CELL_FACH,支持持续分组连接(CPC); – 产品系列化和小型化,实现包括室外宏基站、室内微基站、BBU+RRU等多种基站产品及高可靠性的RNC设备; – 申请发明专利5项。
同时,申报单位须提供下列指标(但不限于)的具体说明:TD-SCDMA HSPA+设备能实现的功能和业务;主要技术指标;与标准的符合程度;产品特点及产业化能力;申请发明专利数和预期授权率。
实施期限: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
经费比例: 中央财政投入与其他来源经费比例为1:4,其中地方财政投入资金应不低于中央财政投入的100%。
申报方式:TD-SCDMA系统设备企业牵头承担,联合高校和科研单位。
课题2010ZX03001-003 TD-SCDMA HSPA+终端基带芯片研发
课题说明:终端基带芯片一直是TD-SCDMA产业链中最重要的环节,同时也是我国产业发展比较薄弱的环节。由于难度大、时间紧迫,所以应立即启动,并确保足够投入。
研究目标:研制支持TD-SCDMA HSPA+功能,双模(TD-SCDMA与GSM/GPRS/EDGE)终端基带芯片。在工艺与集成度、功能方面都达到商业应用水平,形成产业化能力。
考核指标:提供不少于100片支持HSPA+的终端基带芯片,用于系统、终端等多厂家构成的试验网络进行技术试验。
主要技术指标:
– 满足3GPP和我国行业标准的TD-SCDMA HSPA+相关规范要求,并后向兼容TD-SCDMA R4、HSDPA、HSUPA和MBMS特性;
– 提供单基带芯片解决方案,支持TD-SCDMA/HSDPA/HSUPA/ HSPA+/MBMS/GSM/GPRS/EGDE,集成DBB和应用处理器能力;
– 业务速率:支持峰值速率为DL/UL(4.2/2.2Mbps)的HSPA+业务,支持峰值速率为DL/UL(2.8/2.2Mbps)的HSPA业 务;
– HSPA+功能:支持下行64QAM,支持层二增强,支持增强型CELL_FACH,支持持续分组连接(CPC); – 功耗要求:睡眠电流0.8mA以下,通话状态下工作电流140mA以下;
– 半导体工艺线宽:65nm及以下; – 申请发明专利5项。
同时,申报单位须提供下列指标的具体建议:申请发明专利数和预期授权率。
实施期限: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
经费比例: 中央财政投入与其他来源经费比例为1:3。其中地方财政投入资金应不低于中央财政投入的100%。
申报方式:TD-SCDMA基带芯片企业牵头承担,联合高校和科研单位。
课题2010ZX03001-004 TD-SCDMA HSPA+终端射频芯片研发
课题说明:终端射频芯片是TD-SCDMA产业链另一个最重要的环节,也是我国比较薄弱的环节。特别是高阶调制技术,对射频芯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需要尽快启动终端射频芯片的研究与开发。
研究目标:开发出TD-SCDMA HSPA+终端射频芯片,在工艺与 集成度、功能方面都达到商业应用水平,形成产业化能力。
考核指标:提供不少于100片HSPA+终端射频芯片,用于系统、终端等多厂家构成的试验网络进行技术试验。主要技术指标包括:
– 满足3GPP和我国行业标准的TD-SCDMA HSPA+相关规范要求,并后向兼容TD-SCDMA R4、HSDPA、HSUPA和MBMS特性;
– TD-SCDMA工作频段:1880-1920MHz、2010-2025MHz; – 支持64QAM、16QAM和QPSK调制和解调; – 接收EVM达到4%,发射EVM达到2%;
– 邻道抑制不低于33dB@1.6MHz、43dB@3.2MHz; – 半导体工艺线宽:0.13um及以下; – 功耗要求:不高于90mA,实现低功耗; – 申请发明专利5项。
申报单位须提供以下说明:与国际、国内相关标准的符合程度;芯片的主要功能及框架;芯片的制造工艺和竞争力;申请发明专利数和预期授权率。
实施期限: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
经费比例: 中央财政投入与其他来源经费比例为1:3,其中地方财政投入资金应不低于中央财政投入的100%。申报方式:TD-SCDMA射频芯片研发企业牵头,联合高校和科研单位。
2.2 项目2008ZX03002 LTE研发和产业化
项目目标:LTE是3G演进到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系统的重要阶段。“十一五”期间本项目的总体目标是完成LTE研发和产业化。
2008年和2009年本专项已安排研究开发TD-LTE系统设备、终端芯片、数据卡、天线、终端一致性测试仪表等产业环节试验设备的开发并开展小规模的室内和外场技术试验。设置公共及应用验证平台,LTE组网及演进研究,并开展LTE FDD系统和终端基带芯片的研发。
2010年本项目的总体目标是在前两年试验设备的基础上,完成TD-LTE面向商用的设备各环节的产品研发,选择至少3个城市建设规模试验网络。2010年安排了TD-LTE面向商用的终端射频芯片、手机、基站和系统设备、路测仪表等研发,开展规模试验。LTE FDD设置面向商用基站设备、终端基带芯片课题。
课题2010ZX03002-001 TD-LTE面向商用终端射频芯片研发
课题说明:终端射频芯片是TD-LTE产业链另一个最重要的环节,也是我国比较薄弱的环节。
研究目标:开发出TD-LTE面向商用终端射频芯片,满足3GPP R8、R9和国内相关技术规范的要求。
考核指标:2011年每个承担单位提供终端射频预商用芯片1000片给终端企业以提供预商用终端,用于运营商牵头的规模试验。2012年完成面向商用芯片的研发。所提供芯片应能够满足3GPP R7、R8、R9和国内标准主要指标要求。向TD-LTE终端设备厂商提供面向商用的射频芯片。主要技术指标如下:
– 支持TD-LTE的频段为2300-2400MHz;
– 支持可变速率带宽,包括5MHz、10MHz、15MHz和20MHz;
– 支持64QAM、16QAM、QPSK和BPSK调制方式; – 下行支持4×2、2×2 MIMO方式;
– 集成射频收发前端(除PA外)和模拟基带处理,提供数字基带接口;
– 接收机提供大于100dB动态范围,步进精度至少1dB; – 发射机提供85dB动态范围,步进精度至少0.5dB; – 支持多接收时隙独立增益自动控制,满足无线资源的快速调度;
– 半导体工艺线宽:0.13um及以下。
申报单位须提供以下说明:与国际、国内相关标准的符合程度;芯片的主要功能及框架;芯片的制造工艺和竞争力;申请发明专利数和预期授权率。
实施期限: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
经费比例: 中央财政投入与其他来源经费比例为1:3,其中地方财政投入资金应不低于中央财政投入的100%。
申报方式:具有研发基础的射频芯片企业牵头,联合高校和科研单位。
课题2010ZX03002-002 TD-LTE面向商用基站研发
课题说明:对满足商业应用的TD-LTE基站进行研究与开发。研究目标:开发在功能和性能上满足商业应用的TD-LTE基站设备。
考核指标:所提供设备应能够满足3GPP R8、R9和国内标准主要指标要求,达到商用要求。提供100套面向商业应用的基站参加规模试验。向TD-LTE芯片、终端企业提供开放试验室环境。主要技术指标如下:
– 支持多小区运行;
– 支持TD-LTE的频段:2300-2400MHz;– 支持可变带宽,包括5MHz、10MHz、15MHz和20MHz; – 支持TD-LTE规定的上下行速率;支持TD-LTE规定的小 区平均频谱利用率;支持TD-LTE规定的小区边缘频谱利用率;支持TD-LTE规定的时延要求; – 支持4+4 双极化天线;
– 下行支持4×2和2×2 MIMO方式; – 上行支持1×2、1×4多用户MIMO方式; – 支持下行支持单/双流波束赋形; – 支持多种传输模式的自适应切换; – 支持MU-MIMO和SU-MIMO; – 增强SON、定位等功能;
– 稳定性、可靠性、操作维护性能等面向商业应用。同时,申报单位须提供下列指标(但不限于)的具体说明:TD-LTE 设备能实现的功能和业务;主要技术指标;与标准的符合程度;产品特点及产业化能力;申请发明专利数和预期授权率。实施期限: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
经费比例: 中央财政投入与其他来源经费比例为1:4,其中地方财政投入资金应不低于中央财政投入的100%。本课题拟采用中央财政后补助。
申报方式:具有研发基础的系统企业牵头承担,联合高校和科研单位。课题2010ZX03002-003 TD-LTE面向商用系统设备研发
课题说明:对满足商业应用的TD-LTE系统设备进行研究与开发。
研究目标:开发在功能和性能上满足商业应用的TD-LTE系统设备。
考核指标:所提供设备应能够满足3GPP R8,R9和国内标准主要指标要求,达到商用要求。向TD-LTE芯片、终端企业提供开放试验室环境。提供100套面向商业应用的TD-LTE基站及2套SAE设备参加规模试验。
TD-LTE基站主要技术指标包括:
– 支持多小区运行;载波频段:2.3-2.4GHz;
– 支持可变带宽,包括5MHz, 10MHz, 15MHz和20MHz; – 支持TD-LTE规定的上下行速率;支持TD-LTE规定的小区平均频谱利用率;支持TD-LTE规定的小区边缘频谱利用率;支持TD-LTE规定的时延要求; – 支持4+4 双极化天线; – 下行支持4×2和2×2 方式;
– 上行支持1×2、1×4多用户MIMO方式; – 支持下行支持单/双流波束赋形; – 支持多种传输模式的自适应切换; – 支持SU MIMO和MU MIMO; – 增强SON、定位等功能;
– 稳定性、可靠性、操作维护性能等面向商业应用。SAE设备的主要技术指标包括: – 支持附着用户数大于50万;
– 支持关联eNodeB最大数目超过300 个。
同时,申报单位须提供下列指标(但不限于)的具体说明:TD-LTE 设备能实现的功能和业务;主要技术指标;与标准的符合程度;产品特点及产业化能力;申请发明专利数和预期授权率。实施期限: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
经费比例: 中央财政投入与其他来源经费比例为1:4,其中地方财政投入资金应不低于中央财政投入的100%。本课题拟采用中央财政后补助。
申报方式:具有研发基础的系统企业牵头承担,联合高校和科研单位。
课题2010ZX03002-004 TD-LTE 面向商用数据卡研发
课题说明:终端产品研发往往滞后于系统,也是我国产业链的薄弱环节,需要国家的大力支持。为此有必要针对性地开发TD-LTE面 向商用数据卡,配合TD-LTE技术试验和规模试验实施。
研究目标:基于面向商用TD-LTE/TD-SCDMA终端套片开发TD-LTE/TD-SCDMA双模面向商用数据卡。
考核指标: 2011年提供1000个TD-LTE预商用数据卡参加规模试验,2012年实现商用。所提供设备应能够满足3GPP R8,R9和国内标准主要指标要求,达到商用要求。TD-LTE模式下:支持2300MHz – 2400MHz频段;TD-LTE支持最大20MHz带宽;最大上行、下行数据吞吐率应达到3GPP规范要求;支持下行4×2,4×2的MIMO方式;支持TD-LTE与TD-SCDMA的系统间PLMN搜索、系统间测量、系统间小区重选、系统间切换,支持高速分组数据业务;功耗指标和稳定性应满足面向商用要求;完成10篇专利申请。
实施期限: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
经费比例:中央财政投入与其他来源经费比例为1:4,其中地方财政投入资金应不低于中央财政投入的100%。
申报方式:具有研发基础的企业牵头承担,联合终端基带和射频芯片企业、高校、科研单位。
课题2010ZX03002-005 TD-LTE面向商用手机研发
课题说明:手机产品研发往往滞后于系统,也是我国产业链的薄弱环节,需要国家的大力支持。为此有必要针对性地开发TD-LTE面 向商用手机终端,配合TD-LTE技术试验和规模试验实施。
研究目标:基于面向商用TD-LTE/TD-SCDMA终端套片开发TD-LTE/TD-SCDMA双模面向商用手机。
考核指标:分两个阶段考核。2011年提供1000个TD-LTE/TD-SCDMA双模手机参加规模试验,2012年实现商用化。所提供设备应能够满足3GPP R8,R9和国内标准主要指标要求,达到商用要求。TD-LTE模式下:支持2300MHz – 2400MHz频段;TD-LTE支持最大20MHz射频带宽;最大上行、下行数据吞吐率应达到3GPP规范要求;支持下行2×2、4×2的MIMO方式;支持TD-LTE与TD-SCDMA的系统间PLMN搜索、系统间测量、系统间小区重选、系统间切换,支持高速分组数据业务和多媒体电话业务;功耗指标和稳定性应满足面向商用要求;申请发明专利10项。
实施期限: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
经费比例:中央财政投入与其他来源经费比例为1:4。其中地方财政投入资金应不低于中央财政投入的100%。
申报方式:终端企业牵头,联合终端基带芯片和射频芯片研发企业、高校、科研单位。
课题2010ZX03002-006 LTE 面向商用设备测试标准及测试验证
课题说明:对LTE面向商用产业链各环节协调推进,构建试验 验证平台。
研究目标:开发和构建面向商业应用的测试验证平台,制订相应的测试验证规范(包括TD-LTE和LTE FDD),实现LTE产业链芯片、终端、系统、仪表各环节联合测试。
考核指标:制订实现面向商业为主体的LTE系统和终端的系列技术及测试规范(包括TD-LTE和LTE FDD),主要包括对系统、芯片及终端进行室内、室外测试,全面验证R8、R9 LTE标准中定义的功能,测试验证系统、终端的组网和业务性能、多系统和多终端之间的互操作性、LTE/3G/2G切换和互操作性能,面向商业应用的完备的功能和稳定性、操作维护等,提交规范数量不少于20份,提交不少于40份测试分析报告,提交3GPP文稿不少于20篇,申请发明专利不少于5项。
实施期限: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
经费比例:中央财政投入与其他来源经费比例为3:1。申报方式:具有标准制订和测试验证经验的科研单位牵头,联合企业。
课题2010ZX03002-007 面向商用的TD-LTE路测仪研发
课题说明:路测分析仪主要是用于TD-LTE网络关键无线指标和性能进行测量,以便于分析网络质量和排除故障的测试工具。研究目标:开发TD-LTE路测分析仪,提供功能完善、性能可靠的路测仪表设备的商用化产品。
考核指标: 2010-2011年提供不少于5套预商用设备,用于规模试验中网络调测、优化等;2012年实现商用,不少于10套商用设备。
(1)路测仪设备基于TD-LTE芯片解决方案,可实现与测试终端相同的业务功能;
(2)整套路测仪可对TD-LTE各物理信道的关键指标进行实时采样测量及显示,并可解析网络信息、TD-LTE X1接口层二和层三信令,支持路测信息的记录、存储及图形化显示功能;
(3)路测仪设备可为控制分析处理系统提供测试控制和数据采集接口;控制分析处理系统可对路测仪设备输出的物理层和层二资源分配进行显示;
(4)路测仪的控制分析处理系统包括实时采集和显示数据的前台处理软件和进行后续统计分析的后台分析软件;控制分析处理系统可支持同时处理多部TD-LTE测试终端(>=4部)的自动呼叫控制、数据采集。
同时,申报单位须提供下列指标的具体说明:申请发明专利数和预期授权率。实施期限: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
经费比例: 中央财政投入与其他来源经费比例为1:3。其中地方财政投入资金应不低于中央财政投入的100%。
申报方式:企业牵头承担,联合基带和射频芯片企业、高校、科研单位。
课题2010ZX03002-008 TD-LTE网络优化工具开发
课题说明:本课题主要是开发TD-LTE网络优化工具,为TD-LTE网络建设提供高效优化手段。
研究目标:完成TD-LTE关键技术及组网方案研究;完成TD-LTE关键性能指标分析研究 ;完成TD-LTE覆盖分析及优化研究;开发TD-LTE网络优化工具。
考核指标:开发TD-LTE网络优化工具,应支持对TD-LTE网络进行频率、邻区配置优化;支持对TD-LTE 基站的MIMO配置优化;支持对TD-LTE网络进行干扰分析和干扰协调优化;支持对TD-LTE网络进行容量优化及覆盖优化;支持对TD-LTE及其它网络进行联合优化;支持三维电子地图,实现对目标区域进行场景分析,并针对不同场景进行参数优化和配置;支持规划优化联合操作功能,支持依据典型路测数据对目标区域进行覆盖及干扰预测分析;发表论文8篇以上,申请发明专利5项以上。实施期限: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
经费比例: 中央财政投入与其他来源经费比例为1:1。申报方式:鼓励企业牵头承担,联合高校和科研单位。课题2010ZX03002-009 TD-LTE规模试验
课题说明:随着TD-LTE产业开发的不断深入,有必要选择几个城市建设上百基站规模的网络,开展真实网络环境的规模试验,从而更好更早地发现各种典型实际场景下的应用问题,缩短产品成熟周期,形成优化的组网方法和端到端的产品互通能力,最终达到为实现TD-LTE商用化提供技术保证和为产业化打下基础。
研究目标:建立不少于3个TD-LTE规模试验环境,在复杂城区、室内分布系统等测试环境中,验证TD-LTE系统、终端的功能、性能及互通能力,验证和优化组网、互操作、多天线等关键技术。
考核指标:
(1)建立TD-LTE规模试验环境,每一个城市内连续覆盖基站数100个以上,终端数量不少于1000个,应至少包含3个城市;
(2)外场系统设备、终端(数据卡、手机)功能、性能、互通、组网性能测试规范不少于5份,测试分析报告不少于15份;
(3)在典型复杂城区、热点写字楼等外场条件下,形成基本达到商用水平的端到端网络能力。实施期限:2010年6月至2012年12月。
经费比例: 中央财政投入与其他来源经费比例为1:5。申报方式:运营商牵头承担,联合高校、科研单位和。课题2010ZX03002-010 LTE-FDD面向商用基站设备研发
课题说明:对满足商业应用的LTE FDD基站进行研发。研究目标:开发满足商业应用的LTE FDD基站设备。考核指标:提供15套面向商业应用的基站通过试验测试。所提供设备应能够满足3GPP R8,R9和国内标准主要指标要求。向LTE FDD芯片、终端企业提供开放试验室环境。
主要技术指标包括: – 支持多小区运行;
– 支持LTE FDD的频段:2.5-2.6GHz等频段;
– 支持可变带宽,包括 5MHz、10MHz、15MHz、20MHz; – 支持LTE FDD规定的上下行速率;支持LTE FDD规定的小区平均频谱利用率;支持LTE FDD规定的小区边缘频谱利用率;支持LTE FDD规定的时延要求; – 下行支持4×2和2×2 方式;
– 上行支持1×2、1×4多用户MIMO方式; – 支持多种传输模式的自适应切换; – 增强SON;定位等功能;
– 稳定性、可靠性、操作维护性能等面向商业应用。同时,申报单位须提供下列指标(但不限于)的具体说明:LTE FDD 面向商用基站设备能实现的功能和业务;主要技术指标;与标准的符合程度;产品特点及产业化能力;申请发明专利数和预期授权率。
实施期限: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
经费比例: 中央财政投入与其他来源经费比例为1:5,其中地方财政投入资金应不低于中央财政投入的100%。本课题拟采用中央财政后补助。
申报方式:LTE FDD基站设备研发企业牵头承担,联合高校和科研单位。
课题2010ZX03002-011 LTE FDD面向商用终端基带芯片研发
课题说明:终端基带芯片是LTE产业链最重要的环节,也是我国比较薄弱的环节。由于难度大、国际竞争压力大,时间紧迫,所以应立即启动,并确保足够投入。
研究目标:LTE FDD能够满足3GPP R8、R9和国内相关规范的要求。
考核指标: 2011年提供LTE FDD 100片预商用芯片给终端企 业提供预商用终端,参加试验;2012年实现商用化。所提供芯片应能够满足3GPP R7、R8、R9和国内标准主要指标要求。向LTE终端设备厂商提供面向商用的基带芯片。主要指标如下:
– 支持4×2和2×2 MIMO方式; – 支持单/双流波束赋形解调;
– 下行支持64QAM、16QAM、QPSK、BPSK调制方式; – 支持非对称时隙配置;
– 半导体工艺线宽:65nm及以下。
完成芯片优化工作,重点是芯片的性能、稳定性和功耗指标能达到面向商用要求。
申报单位须提供具体说明:与国际、国内相关标准的符合程度;芯片的主要功能及框架;芯片的制造工艺和竞争力;申请发明专利数和预期授权率。
实施期限: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
经费比例: 中央财政投入与其他来源经费比例为1:5,其中地方财政投入资金应不低于中央财政投入的100%。
申报方式: LTE FDD终端基带芯片研发企业牵头承担,联合高校和科研单位。
2.3 项目2008ZX03003 IMT-Advanced研发和产业化 项目目标:“十一五”期间本项目的总体目标是积极开展国际IMT-Advanced的研究和标准化工作,向国际组织提交IMT-Advanced技术提案,提高自主知识产权在国际主流标准中的比例。2008、2009年已就IMT-Advanced关键技术与标准化,技术方案研发与评估等设置课题。
2010本项目的总体目标是根据IMT-Advanced标准需要,增补少量IMT-Advanced关键技术研发课题。其内容涉及跨层优化、多小区多用户干扰抑制和抵消、网络编码、增强型多媒体多播等技术,基本覆盖IMT-Advanced技术研究和标准化的领域,为充分参与国际标准提供有力支撑。
课题2010ZX03003-001面向IMT-Advanced跨层优化技术
课题说明:研究跨层设计、认知理论、新型网络架构、接纳及切换控制策略、异构融合网络的无线资源管理、空闲模式控制算法、动态频谱接入模型等关键技术,围绕IMT-Advanced无线资源管理建立跨层优化设计,形成核心技术专利和国际标准提案。
研究目标:支持跨层设计的无线资源分配、基于认知科学的无线资源管理方案、结合博弈论的主动式小区间干扰协调技术、新型蜂窝网络中的无线资源规划及调度策略、异构融合网络的无线资源管理、空闲模式下的业务类型小区选择/重选准则、动态频谱接入模型等。
考核指标:完成IMT-Advanced 跨层优化设计方案,并在IMT-Advanced原型样机完成技术验证。2011年和2012年年底前分别向国内、国际标准化组织提交技术文稿,共20篇。申请发明专利10件以上。
实施期限: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
经费比例: 中央财政投入与其他来源经费比例为2:1。申报方式:产学研用联合申请。
课题2010ZX03003-002面向IMT-Advanced多小区多用户干扰抑制和抵消技术
课题说明:解决LTE和LTE-Advanced系统中存在的多小区和多用户的干扰。
研究目标:针对LTE和LTE-Advanced网络,充分利用各种算法、配置有效解决实际应用中存在的多小区、多用户的干扰问题。
考核指标:提出完整的针对LTE和LTE-Advanced(TDD/FDD)系统中存在的多小区和多用户的干扰抑制和消除方案,并在LTE网络和原型系统中测试和验证,2011年和2012年年底前分别向国内、国际标准化组织提交技术文稿,共20篇。形成该领域的发明专利不少于10项。实施期限: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
经费比例: 中央财政投入与其他来源经费比例为2:1。申报方式:产学研用联合申请。
课题2010ZX03003-003面向IMT-Advanced协作中继的网络编码技术
课题说明:将网络编码引入无线协作系统,由中继节点同时转发多路数据,是提高网络通信系统有效性和可靠性的重要手段。在LTE-Advanced中已经出现基于网络编码的中继技术的标准提案,本课题的设立,将促进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
研究目标:充分挖掘网络编码在无线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潜力,突破基于网络编码的新型协作中继技术,掌握网络编码的核心技术,推进相关技术的应用和标准化,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关键技术。
考核指标:给出基于网络编码的新型协作中继方案,完成技术评估和测试的仿真平台,验证在双向中继、多址接入中继、组播中继等典型协作通信模块中采用网络编码的可行性,提供完善的评估结果;构建支持网络编码技术的IMT-Advanced系统验证平台,验证基于网络编码协作中继关键技术。2011年和2012年年底前分别向国内、国际标准化组织提交技术文稿,共20篇。申请发明专利10件。
实施期限: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
经费比例: 中央财政投入与其他来源经费比例为2:1。申报方式:产学研用联合申请。
课题2010ZX03003-004面向IMT-Advanced增强多媒体多播技术
课题说明:多媒体多播技术已在3GPP R6/R7版本中标准化,并在LTE R8标准中继续演进为增强型多媒体多播技术。IMT-Advanced将针对新的传输技术及网络体系架构特点,研究开发与之相适应的多媒体多播技术,实现大用户数、高业务流量环境下的多媒体业务。
研究目标:针对IMT-Advanced系统的新型网络架构和无线传输技术,突破蜂窝网络多媒体多播业务的关键技术,实现高频谱效率的无线传输和广域覆盖,对网络负载起到均衡作用,提高系统的总容量和接入速率。
考核指标:提出完整的IMT-Advanced增强型多媒体多播技术方案,包括:多媒体业务新型传输方式、信道结构、业务模式、逻辑架构等;实现IMT-Advanced系统多媒体多播实验验证系统,完成技术演示和验证;2011年和2012年年底前分别向国内、国际标准化组织提交技术文稿,共20篇。申请发明专利10件。
实施期限: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
经费比例: 中央财政投入与其他来源经费比例为2:1。申报方式:产学研用联合申请。2.4 项目2008ZX03004 移动网络、业务应用和终端研发
项目目标:本项目2010年总体目标是为了满足移动宽带化、多媒体化需要,开展移动业务控制、承载网架构及关键技术研究,移动多媒体音视频编码研究。
课题2010ZX03004-001新型移动业务控制网络的架构及关键技术
课题说明:面对IMS的问题,在下一代网络研究的基础上,面向移动互联网,研究既适合电信业务,满足电信业务QoS、计费、安全等要求,也适合互联网业务快速开展、融合各种数据要求的下一代核心控制网络,推动适应移动互联网的核心控制标准的制定。
研究目标:面向移动互联网应用,对业务控制网络关键技术进行研究;挖掘控制层的能力需求,研究利用P2P分布式和虚拟化技术实现新业务控制层机制。新型业务控制层要求:1)高效支持传统电信业务和移动互联网业务;2)具备传统电信网络可运营可管理的特性;3)基于但不限于P2P及虚拟化等分布式技术;4)充分利用智能终端的能力。
考核指标:完成面向宽带移动互联网的分布式业务控制网络架构设计和关键技术研究报告;设计并实现新业务控制层的实验系统;设计并实现电信和互联网典型业务(语音和IPTV等)并完成实验室测试;完成现网的应用示范。申请发明专利10项,提交标准化立项 2
项及标准文稿20篇,提出相关行业标准建议。
实施期限: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
经费比例: 中央财政投入与其他来源经费比例为2:1。申报方式:产学研用联合申请。
课题2010ZX03004-002新型宽带移动IP承载网架构研究、关键技术研发与试验验证
课题说明:下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需要安全、可信、可控、可管的新型宽带移动IP承载网来支撑。为此,可采用基于开放互联网重叠网的形式作为承载网进行构建,也可引入高扩展性、安全可信、资源可知、可管、可控的未来包交换移动承载网络的技术体系等方式来实现。
研究目标:针对移动网络特点,采用重叠网方式或具有高扩展性、资源可知、可管、可控的未来包交换移动承载网络等技术体系;研发关键设备与系统;建立具有相当用户规模和网络规模的试商用网络,能够对关键技术、设备、系统和相关业务进行试验、测试、评估。
考核指标:完成核心网设计方案,可采用重叠网核心网方案或支持移动业务的未来包交换承载网的设计方案;完成相关关键技术研究;根据设计方案,完成实验系统;在现网环境中开展实验验证,完成网络与业务的测试与评估;申请发明专利10件,在国际、国内标
准化组织的相关工作组提交标准提案3项以上。
实施期限: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
经费比例: 中央财政投入与其他来源经费比例为2:1。申报方式:产学研用联合申请。
课题2010ZX03004-003新型移动多媒体音视频编解码关键技术研发
课题说明:基于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研究适合移动无线网络多媒体应用的音视频信源编码标准的核心技术, 开发端到端应用,推动相应标准的应用发展。
研究目标:研究针对移动多媒体应用的音视频信源编码标准的核心技术,以及针对无线网络传输特征的优化技术,并进行仿真环境及真实网络环境下的性能测试验证;开发面向TD-SCDMA等移动终端的音视频信源编码标准的编解码软件;开发音视频信源编码标准的编解码设备;进行TD-SCDMA网络环境下基于音视频信源编码标准的移动视频业务应用系统研究开发,包括视频流媒体点播、直播等。
考核指标: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音视频信源编码标准的核心算法及技术优化方案;仿真及真实环境的性能评估方案;软件及硬件产品主要性能指标;端到端业务应用系统技术方案;相应业务应用系统实验验证;提交相关标准建议;申请发明专利数不少于10件。
实施期限: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
经费比例: 中央财政投入与其他来源经费比例为1:1。申报方式:产学研用联合申请。
2.5 项目2008ZX03005 宽带无线接入研发和产业化
项目目标:“十一五”期间本项目总体目标是开展创新型宽带无线技术和标准研究,开发和研制低成本的宽带无线接入产品;积极参与宽带无线接入国际标准化工作。
2010年本项目主要安排无线局域网方面的课题。
课题2010ZX03005-001 超高速无线局域网无线接口关键技术研究与验证
课题说明:针对链路吞吐量高于1Gbps的新一代无线局域网,研制新一代无线局域网无线接口关键技术。
研究目标:研究链路吞吐量高于1Gbps的新一代无线局域网无线接口关键技术,可涉及物理层、多址接入控制(MAC)或链路控制等核心技术。通过物理层的增强技术、频谱探测和感知等技术,单信道/多路并传、新型传输等多种传输方式的综合利用以及MAC层增强技术,通过一种或多种无线接口关键技术极大提升新一代无线局域网传输能力,有效灵活支撑多媒体业务的传输。
考核指标:工作频率6GHz以下,系统基本带宽20/40MHz,支持动态信道绑定,链路吞吐量>1Gbps。关键技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34 提供关键技术验证的实验验证平台。提交国际标准提案5项以上,申请发明专利不少于3件。
实施期限: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
经费比例: 中央财政投入和其他来源经费比例为1:1。申报方式:产学研用联合申请。
课题2010ZX03005-002无线局域网与蜂窝移动通信网络融合技术研究与验证
课题说明:针对无线局域网的应用,研究无线局域网与蜂窝移动通信的网络融合技术与验证。
研究目标:研究无线局域网与蜂窝移动通信网络的融合构架,研发网络和业务安全管理的控制方法,开发方便人们生活的多种业务;研发3G/LTE蜂窝移动通信网络与无线局域网网络融合的关键技术,重点研发多网络协议的适配与转换,实现3G/LTE蜂窝移动通信网络与无线局域网的紧耦合联合接入;异构网络联合资源管理设计与优化技术;异构多IP域网络的移动性管理等关键技术。构建实验验证网络,验证关键技术。
考核指标:构建无线局域网与蜂窝移动通信网络紧耦合的实验验证网络,完成技术验证。实验网络具有典型的特色业务5种以上,支持3G/LTE和WLAN的并行接入和业务并发;支持多种回传机制及
回传之间的负荷分担;支持多网络域的IP连接与管理;在3G/LTE网络20MHz带宽和WLAN 40MHz带宽条件下,支持接入速率超过800Mbps。网络融合关键技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提出标准建议,提交国际标准提案5项以上,申请发明专利不少于5件。
实施期限: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
经费比例: 中央财政投入和其他来源经费比例为2:1。申报方式:产学研用联合申请。
2.6 项目2008ZX03006 短距离无线互联与无线传感器网络研发和产业化
项目目标:“十一五”期间本项目的总体目标是完成短距离、无线传感器网络及与无线移动网络互联的关键技术和产品研发,重点研究信息汇聚传感器网络的关键技术和设备研制,兼顾向协同感知传感器网络的演进过渡技术。在2008年和2009年,已安排传感网总体研究、标准化研究、协同体系架构等关键技术、低功耗设备、中高速设备、低功耗芯片、传感网与移动网结合结合技术以及M2M应用验证等的研发。
2010年项目的总体目标是在项目前期设置的设备研制等课题的基础上,支持具有广阔市场前景、切合国家经济与安全重大需求、带动产业和技术发展的系统研发与应用验证。2010年拟设置应用中间
件关键技术研发、传感器网络电磁频谱监测关键技术和中高速芯片研制等课题,以及民用机场周界防入侵传感网、面向电网的高压输电线传输效率和安全传感网、太湖蓝藻爆发监测传感网、面向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的传感器网等研发与应用验证课题。
应用示范课题将解决民用机场周界应对非法入侵的安防手段薄弱、电力传输效率较低、以及检测人为破坏和自然破坏手段匮乏等实际问题,将为传感网的“共性平台+应用子集”体系结构提供技术验证,促进TD-SCDMA网络与传感器网络的结合应用,同时通过在相关领域的应用推广及规模产业推进,为我国在安全、电力、环保等领域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课题2010ZX03006-001 支持多传感网应用的中间件平台研发
课题说明:针对传感器网络不同应用需求和共性底层平台软件的特点,研究、设计系列中间件产品及标准,以满足传感器网络在混合组网、异构环境下的高效运行,形成完整的传感器网络软件系统架构。
研究目标:建立支持快速应用开发、高效运行、有效集成和灵活部署的传感网中间件平台体系结构;针对不同的应用需求,研发多种传感网节点自定位、移动目标定位和跟踪技术、时钟同步技术;研发传感网系统故障的发现、容忍和隔离技术,提供传感网应用的鲁棒性;研发感知数据智能收集、融合和管理技术,网内事件检测和通知技术,37 面向传感网应用QoS的管理和调度技术;提供不同中间件之间的协同机制;集成上述技术,研制中间件平台系统,形成相关标准,提供支持应用开发的相关工具。
考核指标:申报单位须提供下列指标(但不限于)的具体建议: – 提出组件化、可动态配置的新型传感网中间件平台体系结构,充分体现传感网自治性、协同性和智能化特征; – 支持多种硬件平台、多种传感网操作系统及多种网络通信协议,适应从微节点到复杂节点的多样化需求; – 支持不同需求的时钟同步、节点自定位、移动目标定位和跟踪的协议和中间件;
– 具有对传感器故障、通信故障、传感器节点故障等容错能力,具有对上述故障、能量变化、网络规模的自适应能力; – 具有动态可控的、可伸缩的应用任务的部署、激活、停用、迁移和卸载机制;
– 建立集成化的传感网应用及服务开发环境,提供多种编程及应用接口;
– 构建传感网中间件技术及应用的系统测试与验证平台; – 形成2个以上传感网应用标准草案; – 说明申请发明专利数与软件著作权数。
实施期限: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
经费比例:中央财政投入和其他来源经费比例为2:1。申报方式:产学研用联合申请。
课题2010ZX03006-002传感器网络电磁频谱监测关键技术研究
课题说明:从传感器网络的行业、公众、特种应用对电磁频谱监测的需求出发,考虑未来传感网对频谱感知的功能要求,针对分布式电磁频谱监测进行关键技术研究,为传感网在多种电磁环境中广泛应用奠定基础。
研究目标:针对分布式电磁频谱监测进行关键技术研究,重点突破电磁频谱监测无线传感器网络体系结构设计技术;典型应用场景的信道测试和建模;面向电磁频谱监测传感器网络应用的网络协议设计与优化技术;具备电磁频谱感知共存能力的无线传输技术;分布式协同信号检测、定位与跟踪技术;分布式协同信号识别与分类技术;小型化、低功耗电磁感知节点一体化设计;建立上述关键技术功能验证的电磁频谱监测传感器网络试验系统,并形成相关标准。
考核指标: 申报单位须提供下列指标(但不限于)的具体建议: – 传感器网络节点个数:不少于50个; – 监测信号频率范围:6GHz以下;
– 监测信号类型:ASK、FSK、MSK、BPSK、QPSK、8PSK、39 QAM等;
– 信号特征参数提取:中心频率、带宽、波特率等; – 传感器网络节点间传输速率:>64Kbps;
– 具有可扩展能力的电磁频谱监测传感网组网协议; – 形成相关标准; – 申请发明专利数。
实施期限: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
经费比例:中央财政投入和其他来源经费比例为2:1。申报方式:产学研用联合申请。
课题2010ZX03006-003中高速传感器网络核心芯片研发
课题说明:随着国际、国内标准的推进,应用的推广,对针对中高速传感器网络的需求逐步明确,2010年拟支持中高速传感器网络核心芯片的研制,应用于中高速传感网设备,为设备和产业化提供芯片支持。
研究目标:针对中高速传感器网络需求,综合考虑传感节点低成本、小型化、高可靠性等方面的要求,研制集射频、基带、协议、处理于一体,具备多种传感器接口的中高速传感器网络核心系统芯片。
考核指标:申报单位须提供下列指标(但不限于)的具体建议: 研制完成包含射频、基带、协议、处理等的核心系统芯片及其采
用的频率、调制和多址方式;实验网络节点数不少于50个;数据传输速率(不低于500Kbps),接收灵敏度(SNR=10dB),带外抑制度(±0.5MHz),说明AGC增益动态范围和PLL锁定时间,误码率(Eb/N0>12dB),支持信道(如高斯信道、瑞利信道);说明申请发明专利数和预期授权率。
实施期限: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
经费比例:中央财政投入与其他来源经费比例为1:1.5,其中地方财政投入资金应不低于中央财政投入的50%。
申报方式:产学研用联合申请。
课题2010ZX03006-004面向民用机场周界防入侵监视的新一代传感器网络研发与应用验证
课题说明:本课题将解决目前机场在周界安防急待突破的薄弱环节,对我国民用设施、边海防等重要区域防入侵领域的推广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在防入侵领域具有数千亿市场规模。示范将在已有的专用、局部传感网防入侵技术基础上,基于“共性平台+应用子集”模式开发系列防入侵监视产品,相对已有的产品能显著降低成本。
研究目标:针对民用机场周界区域的地下、地面、低空等的综合技术防范需求,基于传感器网络构建新一代防入侵监视系统,突破重要应用关键技术,完善防入侵传感网应用子集设计、产品定义和系统
解决方案,推动相关标准的制定和平台建设,侧重实现对带状、超大规模密集布设传感网组网等的技术应用验证,并对前期设置课题中设备、网络等成果进行环境适应性和规模性验证,为传感器网络在重要区域防入侵行业的大规模应用推广与产业化、推动运营商走向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奠定基础。
考核指标:
– 应用验证系统应支持行业基本完备功能,达到推动行业规模应用的基础,应用验证系统的规模应能证明该系统技术可推广应用到不小于万节点级。
– 提交传感器网络防入侵应用标准和技术标准提案:不少于2项。
– 应用系统应能验证2009年相关课题中的设备产品种类的80%,进入规模应用验证。
– 课题完成时,应签署不少于2家机场周界防入侵监视系统的合同。
同时,申报单位须提供下列指标的具体建议:
– 防入侵监视系统中特定应用关键技术如带状组网、超大规模组网、抗虚警、漏警等技术指标。– 申请发明专利数和预期授权率。
实施期限: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
经费比例:中央财政投入与其他来源经费比例为1:2,其中地方财政投入资金应不低于中央财政投入的100%。
申报方式:产学研用联合申请,相关应用部门参加,提出需求,落实应用示范的环境与条件。
课题2010ZX03006-005 面向智能电网的安全监控、输电效率、计量及用户交互的传感器网络研发与应用验证
课题说明:随着我国统一的坚强智能电网建设的开展,针对电力传输效率较低、应对人为破坏和自然破坏导致大面积停电的手段匮乏等问题,建立基于传感器网络和TD-SCDMA结合的电力设备/线路/塔杆等智能监控防护、实时动态智能计量、电网与用户智能交互系统等,在提高电网的输、配、变、用等环节的智能化程度、保障电网的稳定性、经济性和安全性、降低损耗等各方面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是智能电网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高压输电线效率、保障线路和杆塔安全等各方面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以传感网技术在保障安全前提下降低电力线传输的设计裕度,可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同时应用示范的建立对完善传感网智能电网应用子集具有重要推进作用。
研究目标:围绕我国电网运行中,对于电力设备/线路/塔杆智能
监控防护、提高高压输电效率、保障电力线路/塔杆/设备安全、实时动态精确计量、电网与用户智能交互、信息获取、共享与安全等需求,建立基于传感器网络和TD-SCDMA结合的智能监控、计量及电网与用户交互的综合系统,实现对输、配、变、用等环节的电网设备/线路/塔杆、用户用电设备的工作状态和工作环境、安全等方面的实时监测以及相关数据的计量,在保障安全前提下降低输电余量,提高电网与用户智能交互程度,完善传感网智能电网应用子集设计、产品定义和系统解决方案,推动相关标准的制定,侧重实现对传感网与TD-SCDMA蜂窝网络融合及广域覆盖等的技术应用验证,并对前期设置课题中设备、网络等成果进行环境适应性和规模性验证,为传感器网络在智能电网中的大规模应用推广奠定基础。
考核指标:
– 建立涉及智能电网输、配、变、用等环节智能监控、计量及电网与用户交互的应用验证系统。
– 应用验证系统规模达数千节点级,为行业规模应用奠定基础。
– 提交传感器网络智能电网的应用标准和技术标准提案不少于3项。
– 应用系统应能验证2009年相关课题中的设备产品种类的
80%,进入规模应用验证。
同时,申报单位须提供下列指标(但不限于)的具体建议: – 电力系统安全监控中特定应用关键技术如安全体系、抗强电磁干扰性能、规模组网方式、耐高电压性能、设备免维护时间等技术指标。
– 申请发明专利数和预期授权率。实施期限: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
经费比例:中央财政投入与其他来源经费比例为1:2,其中地方财政投入资金应不低于中央财政投入的100%。
申报方式:产学研用联合申请。
课题2010ZX03006-006面向太湖蓝藻爆发监测的传感器网络研发与应用验证
课题说明:2007年发生在无锡市的5·29太湖饮用水危机事件直接的原因是太湖富营养化导致蓝藻水华暴发使得饮用水水源地受到污染所致。本应用示范为解决太湖饮用水污染问题提供有效技术手段。以此为例,可拓展至我国湖泊水体监测系统。与国家已设置的环保有关专项不同,本课题主要开展对水体富营养化程度等的分布式动态实时监测。建立特殊区域重点监测传感网和太湖湖泊全覆盖TD-SCDMA网络相结合的新型监测系统,为今后蓝藻爆发危情提供
一线感知数据,有助于环境监测部门对太湖等富营养化水体的多项指标做及时的监管和控制,针对应急情况做出快速反应;有助于推动TD-SCDMA走向综合运营;对避免水危机事件发生、保障饮用水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目标:从避免水危机事件发生、保障饮用水安全的民生角度出发,围绕我国环境部门对太湖富营养化水体各种指标的监管和控制、对应急情况的及时处理等要求,建立基于传感网和TD-SCDMA结合的富营养化水体水质和蓝藻水华分布式动态实时监测、预警系统,为今后蓝藻爆发危情提供一线感知数据。突破特定应用和工程部署关键技术,完善传感网水质、水体智能检测应用子集设计、产品定义和系统解决方案,推动相关标准的制定,侧重实现对中高速传感网与低功耗传感网等混合组网的技术应用验证,并对前期设置课题中设备、网络等成果进行环境适应性和规模性验证,为传感器网络在环境监测中的大规模应用推广奠定基础。
考核指标:
-应用验证系统规模应支持水环境监测基本完备功能,TD接入点不小于10个,传感网网络规模达数百节点级,为行业规模应用奠定基础。
-提交水质、水体环境监测等的应用标准和技术标准提案不
少于2项。
-应用系统应能验证09年相关课题中的设备产品种类的80%,进入规模应用验证。
同时,申报单位须提供下列指标(但不限于)的具体建议:申请发明专利数和预期授权率。实施期限: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
经费比例:中央财政投入与其他来源经费比例为1:2,其中地方财政投入资金应不低于中央财政投入的100%。
申报方式:产学研用联合申请。
课题2010ZX03006-007 面向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的传感器网络研发与应用验证
课题说明:“5.12“”汶川大地震后,四川地震灾区在相当长时间内仍然会有持续频发的次生地质灾害,尤其是山洪泥石流,对灾区的基础设施(居民点、电力、通讯、公路等)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形成长期持续的威胁,对这类灾害的实时监控、预警和应急处置需求极为迫切。
开发传感网和宽带无线传输技术结合的山洪泥石流灾害监测预警系统,有助于灾害防控部门对山洪泥石流灾害的发生进行早期监测、预警和有效应急处理,有助于探索以多媒体传感信息为特色的传感网技术和应用。同时应用示范的建立对全国地质灾害预警防控应用子集的推广应用、地区经济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保障、传感器网络产业化进程的推进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目标:围绕四川灾区山洪泥石流的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等需求,研究低成本的高效宽带无线传输技术和大规模异构协同组网技术,研究多媒体信息和其他感知信息的汇聚融合与应用层优化技术;开发以多媒体传感信息汇聚传输和智能处理为特色的宽带传感器网络系统,建立传感网和宽带无线传输技术结合的山洪泥石流灾害监测预警管理系统,完善传感网山洪泥石流灾害监测和预警应用子集设计、产品定义和系统解决方案,推动相关标准的制定,为传感器网络在灾害监测预警中的大规模应用推广奠定基础。
考核指标:申报单位需提供下列指标(但不限于)的具体建议:提供雨情、水情、土壤位移等重要物理量的传感应用技术指标,建立山洪泥石流暴发的临界雨量确定方法与体系,建设以雨情、水情、土壤位移、重要截面视频传感器为基础的山洪泥石流监测预警应用系统;
-示范规模应支持灾害监测预警行业基本完备功能的应用子集,在典型山洪泥石流频发灾区,如四川汶川-北川-平武-九寨沟地震重灾区等,建立应用示范,为行业规模应用奠定基础;
-提交灾害监测、预警防控的应用标准和技术标准提案不少于3项;
-应用示范工程获得当地政府及国家主管部门认可,包括频率、安全性要求。
实施期限: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
经费比例: 中央财政投入与其他来源经费比例为1:2,其中地方财政投入资金应不低于中央财政投入的100%。
【移动宽带维护工作总结】推荐阅读:
移动宽带08-13
移动宽带网络06-29
宽带维护年终总结07-27
电话、宽带安装(迁移)、维护施工规范07-20
移动通信基站维护研究08-08
移动通信基站电源设备维护09-16
宽带与宽带化07-06
高速宽带05-30
宽带传输06-11
宽带计划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