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与请示异同分析(精选8篇)
报告与请示异同分析 篇1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论文题目:请示与报告的异同管窥
姓名: 学号: 系(部): 专业: 班级: 指导教师:
完成时间: 年 月
摘 要
请示与报告是两种经常使用的公文文种,在实际工作的运用中很容易混淆.它们虽同为上行文,但有许多不同之处.我们要认识请示与报告的相同相似之处,更要看到二者的区别,以便在公务活动中正确使用它们.全文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1)请示与报告的联系.从请示与报告的行文规则和拟制要求等方面来分析它们的相同点。(2)请示与报告的区别.从公文的用途和目的以及行文时限、收文处理等方面来指出它们的不同之处.(3)综述请示与报告在行文规则、文本构成等方面有诸多的相同相似之处,但我们更要看到它们的区别,以全面了解和掌握它们,正确使用它们,使公务活动更规范、有效地开展.关键字: 请示与报告;写作要求;公文写作
Abstract For instructions and report are two kinds of frequently used documents, it is easy to confuse in the use of practical work.It is the same for the uplink, but there are many differences.We need to know the request and report the similarities, but also to see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so that the business activities of the proper use of them.The full text mainly through the following aspects:(1)request and report.To analyze their similarities from the request and report the official language and writing requirements, as well as from the request and report writing rules to spy on their similarities.(2)request the difference and report to point out their differences.From the documents of the use and purpose as well as the time limit and so on.(3)there are many similarities of request and report writing rules, officialese, writing requirements, but we want to see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m, in order to fully understand and master them, use them properly, so that the business activities more specification, effectively carried out.Keywords: request and report writing;writing
目录
前言„„„„„„„„„„„„„„„„„„„„„„„„„„1
一、“请示”与“报告”的相同点„„„„„„„„„„„„„„„1(一)请示与报告的行文规则相同„„„„„„„„„„„„„„„„„1
(二)请示与报告的拟制过程及要求相同„„„„„„„„„„„„„„1
(三)请示与报告的文本构成相同„„„„„„„„„„„„„„„„„2
二、“请示”与“报告”的区别„„„„„„„„„„„„„„„„2(一)请示与报告的用途和目不同„„„„„„„„„„„„„„„„„„2(二)请示和报告的写作要求不同„„„„„„„„„„„„„„„„„„3(四)请示和报告的正文构成不同„„„„„„„„„„„„„„„„„„3(五)请示与报告的行文时限和收文处理不同„„„„„„„„„„„„„4 结论„„„„„„„„„„„„„„„„„„„„„„„„„„„„5 致谢„„„„„„„„„„„„„„„„„„„„„„„„„„„„6 参考文献„„„„„„„„„„„„„„„„„„„„„„„„„7
前言 请示和报告是党政机关经常使用的两种上行文种,且两种文种有许多共性,以至于在实际工作中人们往往会忽视它们的差异,将两者混为一谈,有的本应该用“请示”的却误用为“报告”,相反,本应该用“报告”的却误用为“请示”,甚至出现了“请示报告”这个新文种。国务院秘书厅曾多次强调:“请示与报告必须分开使用,报告中不可有请示事项,也批评了有些机关请示与报告混用的现象”。以避免给公文处理工作带来许多不便,造成工作上的失误„„
一、“请示”和“报告”的相同点
请示与报告作为上行文,在行文过程中有许多相似之处,为了更好地掌握和运用这两种文种,我们有必要甄选它们的相似之处,以便在今后的公文写作中提高公文写作者的写作水平。
(一)请示与报告的行文规则相同
1、请示与报告在行文时应当确有必要,讲求实效,注重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2、行文关系根据隶属关系和职权范围确定。一般不得越级行文,特殊情况需要越级行文的,应当同时抄送被越过的机关。
3、向上级机关行文,应当遵循以下规则:
(1)原则上主送一个上级机关,根据需要同时抄送相关上级机关和同级机关,不抄送下级机关。(2)党委、政府的部门向上级主管部门请示、报告重大事项,应当经本级党委、政府同意或者授权;属于部门职权范围内的事项应当直接报送上级主管部门。(3)除上级机关负责人直接交办事项外,不得以本机关名义向上级机关负责人报送公文,不得以本机关负责人名义向上级机关报送公文。(4)受双重领导的机关向一个上级机关行文,必要时抄送另一个上级机关。
(二)请示与报告的拟制过程及要求相同
请示与报告的拟制都包括起草、审核、签发等程序。
1、请示与报告的起草应当做到:
(1)符合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完整准确体现发文机关意图,并同现行有关公文相衔接。(2)一切从实际出发,分析问题实事求是,所提政策措施和办法切实可行。(3)内容简洁,主题突出,观点鲜明,结构严谨,表述准确,文字精练。(4)文种正确,格式规范。(5)深入调查研究,充分进行论证,广泛听取意见。(6)公文涉及其他地区或者部门职权范围内的事项,起草单位必须征求相关地区或者部门意见,力求达成一致。(7)机关负责人应当主持、指导重要公文起草工作。
2、公文文稿签发前,应当由发文机关办公厅(室)进行审核。审核的重点是:
(1)行文理由是否充分,行文依据是否准确。(2)内容是否符合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是否完整准确体现发文机关意图;是否同现行有关公文相衔接;所提政策措施和办法是否切实可行。(3)涉及有关地区或者部门职权范围内的事项是否经过充分协商并达成一致意见。(4)文种是否正确,格式是否规范;人名、地名、时间、数字、段落顺序、引文等是否准确;文字、数字、计量单位和标点符号等用法是否规范。(5)其他内容是否符合公文起草的有关要求。需要发文机关审议的重要公文文稿,审议前由发文机关办公厅(室)进行初核。
3、经审核不宜发文的公文文稿,应当退回起草单位并说明理由;符合发文条件但内容需作进一步研究和修改的,由起草单位修改后重新报送。
4、公文应当经本机关负责人审批签发。重要公文和上行文由机关主要负责人签发。党委、政府的办公厅(室)根据党委、政府授权制发的公文,由受权机关主要负责人签发或者按照有关规定签发。签发人签发公文,应当签署意见、姓名和完整日期;圈阅或者签名的,视为同意。联合发文由所有联署机关的负责人会签。
(三)请示与报告的文本构成相同
一篇规范完整的公文文本一般由主旨、材料、结构、语言四要素构成。这四个要素相互作用,形成有机整体。对这四要素的研究,我们仍然遵循实用的原则,对每个要素的特别注意点进行说明,以引起学习者的关注。
1、主旨的特点:(1)主旨的客观性。公文主旨的提炼是依材取义,从纯客观的材料中提取,力求尊重事实,不将主观感情加于客观事实,主旨必须与材料达到本质意义上的契合,体现出客观性的特征,客观需要什么,作者就表达什么。(2)主旨的单一性。公文文本要求主旨单一纯粹,即一文一意,每篇公文只能表达一个意思,清代的刘熙载在《艺概•经义概》中说:“凡作一篇文章,其用意俱要可以一言蔽之。扩之则为千万言,约之则为一言,所谓主脑是也。”他不仅提出“意”要纯,还要求“一意摄之”,即一篇文章的主旨要贯穿到底。(3)主旨的明晰性。公文的主旨不仅要在撰稿钱就应确定,而且在文本中要用简明的言语概括出来,并在文章的显要位置直接而明白地表达出来,如在标题中概括主旨,或用“主旨句”在段的首句揭示等。
2、材料的要求:(1)材料要绝对真实。公文以事实性、客观性的材料为主,包括具体事实、基本情况和具有指导意义的理论、法规、指示等。(2)材料要与主旨有对应性。公文所表达的主旨是单一明确的,这就要材料与文章的主旨相对应,形成以中密切的亲和关系。(3)材料要充分、具体。为了实现公文主旨,实现写作意图,选出来的材料应全面充分,尽量不要疏漏。
3、结构的规范。(1)根据不同文本规范结构,也就是说作者在结构文章时,不能随心所欲,而要根据某种文本的规范选择结构、安排材料。(2)结构要素排列要顺序化。公文文本结构在排列上要遵循人们顺畅的思维逻辑展开,一般不宜用倒叙的结构,也无需用插叙结构,而应按照事物、思维的过程进行叙述。(3)注重结构的外在衔接。一般来说,文章可分成若干个段落,段落之间靠内在内容的逻辑勾连和外在形式的衔接形成有机整体。
4、语体特征。(1)直接性。公文的语言必须以应用性为准则,表达必须直接明了。(2)行业性。公文中的专用文书行业性较强,在语言上有明显的行业特征。(3)模式性。这种模式性主要体现在相同的句式和相同的词汇可以再不同内容、不同作者的文章反复出现和重复使用。
二、“请示”与“报告”的区别
由于请示与报告有许多相似之处,在实际工作的运用中很容易混淆,为了科学规范和准确地处理公务,准确无误地使用这两种文种,我们有必要清楚地区分两者的不同之处,以免给公文处理工作带来麻烦„„
(一)请示与报告的目的和用途不同
1、请示是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时使用的一种上行文种。它属于呈请性公文,使用频率较高,凡涉及有关方针政策界限、工作中的重大问题、需要上级机关予以以审核批准的事项(如财政支出、资产购置、人员定编、机构设置)等诸多方面的内容时,均应以“请示”行文。请示文种按其行文的目的、作用的不同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直请性请示,即下级机关就某项工作或某一问题直接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和批准。比如某市警察学校向市公安局上报的一个请示:《××市人民警察训练学校关于购置警务技能训练用车的请示》,该请示主题明确集中,事项单一,围绕“购置警务技能训练用车”一事,将行文重点放在“请示事由”的陈述上,先是叙述了学校教育训练工作的总体进展情况特别是上一考核评估情况,紧接着从评估中所暴露的问题引出购置车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这就是请示的理由显得很充分、具体、有力,在此基础上用“为使”这一目的句提领,引出请示事项。最后以固定尾语“妥否,请批示”作结。值得注意的是,一份请示不论文字长短,其内在逻辑均是由“为什么要请示”和“请示什么问题”两大层次组成。所谓“为什么要请示”,通常包括请示的背景和缘由;所谓“请示什么问题”,即要求上级机关为我们解决什么及怎样来解决,而且用于表明目的的语句与其他文种有所不同,一般公文的目的句通常置于行文的开头部分,唯独请示是在第二层次之首。另一类则是批转性请示,此类请示通常是下级机关就某一方面的工作制定出办法或措施以后,因职权范围所限,无权要求有关单位和人员予以贯彻落实,遂向上级机关行文请示,要求批转给有关单位办理,这类请示被批转后,实质上即已成为上级机关的决定意见。比如,国家统计局写给国务院的一份请示《国家统计局关于建立国家普查制度改革统计调查体系的请示》,全文主旨明确,重点突出,层次清晰,用语精当,堪称典范。标题由“事由”和“文种”两个要素构成,这是请示的一般写法。正文部分的前两个自然段为“请示理由”,由统计调查工作所存在的“许多新的问题”引发开来,重点阐述了问题的具体表现,以此作为请示的依据和缘由,给人以充分翔实之感,在此基础上,提出行文的中心观点,并用“为此„„”这一特定目的句引出请示的具体事项。值得注意的是,与其他文种相比,请示的目的句位于第二层之首,而不在行文的开篇,这是请示写作的一个重要特性。请示事项部分,从“实行周期性的普查制度”、“大力推广应用抽样调查技术”、“加快统计信息自动化系统建设”、“健全统计机构,稳定干部队伍”等四个方面提出如何“建立国家普查制度改革统计调查体系”的具体意见,表意明确集中,而且采用撮要标目的表达形式,令人一目了然。这种写法很值得借鉴。结语部分写得言简意赅,干净利落。
2、报告则是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时使用的一种行政公文,它是下情上达、沟通和反馈信息的主要方式,是维护上下级之间工作关系的重要手段。按行文的目的和作用不同一般可分为七种:(1)工作报告,即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的报告,它侧重于陈述工作的开展情况及主要做法,有时也夹有取得成功的经验和遭受挫折的教训。(2)情况报告,即用于向上级汇报、反映各种社会情况及动态的报告。情况报告与工作报告相比,其突出的特点是使用面广、反应迅速、方式灵活,具有较强的信息性,往往成为上级决策的依据;而工作报告的作用侧重于决策的信息反馈性,服务于决策的连续性。(3)呈批报告,即呈报上级机关要求以批转或批示的报告,基本都是向上级提出工作意见与建议,故亦称“建议性报告”。(4)检讨报告,是因为工作中发生失误而写给上级机关的报告,它不同于个人所写的检查材料,它是下级机关写给上级机关的。(5)例行报告,即在特殊紧急情况下(如战争、自然灾害、社会**等),上级机关要求下级按周、按半周、按日向上级机关反映工作、汇报相关情况的报告。(6)回复报告,即为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事宜而写的报告。(7)送文送物报告,即向上级机关报送非法定文种(如工作总结、计划、规划、调查报告、述职报告、决策方案)等文件材料时使用的“文件头”或向上级机关送交某一重要物品(如武器、弹药、毒品等)时随物一同送文的报告。“报告”按所涉及的内容不同,又可分为“综合报告”;与“专题报告”。凡涉及一个单位、地区、系统全面工作情况的报告为“综合报告”;只涉及某一方面、某一专项的事情,称为“专题报告”。“综合性报告”并不等于“综合性工作总结”,前者是多方面的工作情况综合,主要是表述工作的进展情况,不搞经验上的提炼,不作理论上的阐述;而工作总结只是概略地表述工作情况,侧重于在事实的基础上拿出经验,提炼出体会,使认识上升到理性的高度。因此,实践中常见的“总结报告”之类的用法是不规范的。
(二)请示与报告的写作要求不同
1、报告的写作要求
(1)要注重时效,反映真实情况
注重时效是指向上级汇报工作、反映情况、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必须及时迅速,不能及时掌握各方面的动态,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报告是决策的基础条件之一。汇报工作 反映情况、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如果不注重时效性,就很有可能影响决策的及时性和科学性。要使报告充分起到决策和执行之间的桥梁作用,除了注重时效之外,还必须原原本本地反映实际情况,做到实事求是,不能“米不够拿水凑”,更不能谎报军情,向上级机关呈送“注水报告”。由此可见,真实是报告写作之本。
(2)要力求短小精悍,逼繁就简
报告的篇幅要短。要做到短,就要充分运用概述和突出重点的表述方法。毛泽东同志曾指出:“报告文字每次一千字为限,除特殊情况外,至多不要超过两千字。一次不能写完全全部问题时,分两次写。或一次着重写几个问题,对其余问题则不着重写,只略带几笔;另一次,则着重写其余问题,而对上次着重写过的只略带几笔。综合报告的内容要扼
(1)要,文字要简短,要指出问题或争议之所在。”要使报告做到短小精悍,就应逼繁就简。这里讲的繁,主要是指现象拼凑,事实罗列,也就是通常讲的流水账;这里讲的“简”,是指注意综合分析 寻求规律 讲究提炼 显示本质。还应当坚持“厚积薄发”。所谓“厚积”是指占有材料要多,这样写起报告来才能做到“以一当十”,言简意赅、一语中的,即所谓“薄发”。最后,还要“舍得删减”。草稿写成后,要通过修改,把那些可用可不用的字 词特别是句子删掉;删削叠床架屋的用语;化冗长的句子为短小精悍的句子;还要“脱靴摘帽”,削减开头的套话和结尾的空话。总之,要字斟句酌,力求精炼,以少胜多。
(3)要做到主题明确,重点突出
由于报告所蕴涵的内容较多,特别是综合报告,要涉及有关工作或情况的方方面面,因此在撰写时一定要做到主次分明,针对性强。要紧紧围绕报告的主题,材料的组织和选择上有所侧重,突出重点,避免事无巨细,泛泛而谈。那么,怎样确定报告的重点呢?一般是指这样四种情况:首先,能够影响全局的工作或情况的材料;再次,能够对当前或今后的工作有重要指导和推动作用的材料;其次,能够充分显现本机关工作成效、工作状况和工作水平的材料;最后能够代表和反映本机关或本地区工作中存在的带有普遍性和倾向性问题的材料。撰写报告时必须紧紧围绕这些重点内容进行叙写,要对材料进行合理地安排和组织,笔墨要凝练集中,做到重点突出、详略得当、主次分明。对于重点内容则详写,使之居于主导、突出地位,反之则略写甚至不写。
2、请示的写作要求
(1)要注意克服标题中的语意重赘。诸如“关于申请解决„„的请示”、“关于请求„„的请示”之类的标题,因请示文种本身即已蕴涵“申请”之意,无需再事由部分强调表述。
(2)“请示应当一文一事”,任何机关都有一定的职权范围,在请示写作中如果不是一文一事,就有可能出现有些事项属于职权范围、而有些事项超出职权范围的情况,致使上级机关难于批复,进而影响请示目的的顺利实现。
(2)要逐级请示。请示的致送对象应当是自己的直接上级机关,一般不得越级行文,这里的上级机关是指有隶属和指导关系的上级机关,并非指没有隶属关系的某一专门业务的主管部门,也非指与自己不存在隶属关系但级别比自己高的单位,如因特殊情况必须越级请示时,要同时抄送被越过的上级机关。
(3)要主送一个上级机关。即不得多头请示,以免因责任不清、互相推诿扯皮而延误工作,同时也可避免因上级机关答复意见不一致而使请示主体无所适从的现象,受双重领导的单位,在请示问题时,应当本着谁有权利批准这一问题就请示谁的原则,可将另一上级单位列为抄送,以便对方了解情况。如果是行政关系在中央、省市,而党的关系在省市、地县的,不能把党、政上级机关一并列为主送,应当按照党政各自的分工范围,或以党委、党组的名义请示上级党委,或以行政名义请示上级行政机关。
(4)要以组织为行文对象,而不能针对个人,但领导人授权交办的特别事项除外。(5)要注意特定格式项目的完整性。请示行文应当标注签发人或会签人姓名,以明确责任;同时还要在附注处注明联系人的姓名及电话号码。
(三)请示和报告的正文构成不同
1、“请示的正文由请示缘由、请示事项和请示惯用结束语三部分组成.”(1)请示缘由,也即引据.写请示的理由和依据,请示的理由必须在兼顾全局性的情况下充分 合理,请示的依据要注明出处.用简约的语句交代完请示缘由之后,用一句过渡语,如“请示如下”、“请示事项如下”、“特请示如下” ,后面加冒号,以领述请示事项.但是,也可以先介绍情况,然后水到渠成地提出请示事项.(2)请示事项.这是请示的主体,即请示内容,要将请示事项清楚、明白、具体地写出,让人一看便明白请示什么.要注意说理充分,切忌讲大道理,要陈述理由,不能发议论.可采用分条列项的方法,使表述有条理.陈述请示的理由,要抓住为什么要立这个请示项,如果没有这个立项,会有怎样的不利局面,如果有了这个立项,情况将会出现怎样的有利局面.是陈述理由,而不是论证理由.要坚持一文一事,不能一文数事,以免延误办事.(3)“请求结束语.惯用的是“以上请示当否,请批示” “以上请示如无不当,请批准”,如果是请求批转的,写“以上请示如无不妥,请批转有关单位执行”.”
2、报告的正文,因其性质的不同写法亦有不同:(1)报送、文物的报告(文字材料如报表、账册、图片和其他实物).(2)汇报工作或答复询问的报告,要分成引据、主体、结语三个层次来写.引据,是正文的开头,写报告缘由或依据、目的.用简洁的语言交代为什么要写报告,然后用一句过渡语“现将„„情况报告如下”、“现将情况汇报如下”或“现将情
[2]
[3]况答复如下”,并用冒号引领起下文.报告正文的主体,主要写明报告事项.在过渡语、冒号之后,另起一段写报告内容.撰写时要紧紧围绕行文的目的和主旨进行陈述.如是汇报工作,则应首先写明工作的基本情况,其次写明主要做法和成绩,包括采取的办法 措施以及所产生的效果等,最后要求,应首先扼要叙述上级机关询问的事项或提出交办的任务,然后写明处理的大致过程,包括所采取的办法或措施,以及在处理中遇到的问题及需要进一步陈述的事项等,最后交代处理结果,同时征询上级机关对处理结果的意见.“如果内容比较多,可采用分条列项的方式来行文.行文时应注意避虚就实,突出重点,恰当安排内容层次,体现一定的逻辑性.“报告的结尾,在正文末尾写上“特此报告”“现报上,请查收”“以上报告,请审阅”“以上报告当否,请指正”等.结语应单列一行.(3)反映情况的报告,则需要分事情、原因、对策三个部分依序来写.如例文《关于2001年11月和12月上中旬地方企业所得税增长情况的报告》,财政部在自己主管的工作中发现了不少地方在人为抬高基数做假账的不正常现象后,立刻将情况报告国务院,并根据所发生的情况提出了建议.国务院接到财政部的报告之后,立刻采取措施,于2002年1月1日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各地认真进行检查,坚决杜绝和纠正人为抬高基数的错误做法.从该例文可以看出,及时地报告情况能为上级机关决策服务,使错误少犯,损失减少.及时向上级机关反映情况是下级机关义不容辞的责任.[4]
[5]
(四)请示和报告的行文时限和收文处理不同
1、请示的行文目的既然在于取得上级的指示和批准,所以请示必须事先行文,在取得上级机关批准后方能行事,否则就成了“先斩后奏”了。这违背行文程序和组织原则的。“报告”则不然,它可以再事前、事中或事后行文。例如1983年《国家计委、教育部、劳动人事部关于一九八三年全国毕业研究生和高等学校毕业生分配你问题的报告》,就是一份向国务院汇报即将开始进行的一项工作报告,属于事前报告;1982年6月16日《人民日报》发表的《铁道部关于193次旅客快车发生重大颠覆事故之后的行文报告》,所以事前、事中、事后,是指报告在行文时间上比较灵活,而请示则没有这个灵活性,它必须在事前行文。
2、请示与报告的收文处理也有所不同,请示是为解决具体问题,“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因此必须有批复,以便指导下级机关 的公务行动。比如某区教育局向某区政府上报一个请示:《关于申请奖励基金的请示》,在请示内容中拟出了某教育局申请奖励基金的数额,那么某区政府在收到这个请示之后,就必须针对请示中提到的奖励基金的数额做一个明确的批复:是同意还是不同意,或者是部分同意,都应该有一个明确的态度。而报告则不需要批复。在2012年7月1日《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中指出,报告适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回复上级机关的询问。以此看来,报告主要是“反映情况”“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回复上级机关的询问”。
结
论
综上所述,请示与报告作为两种经常使用的公文文种,在行文规则、拟制过程、文本构成上有许多相似之处,但我们更要看到它们的不同之处,区分它们在公文的用途和目的、写作要求、正文构成、行文时限和收文处理上的不同,以至于公文写作者在写作过程中适中地运用写作手法去合理地使用这两种文种,为公文处理工作和行政工作提供便利,更好第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致
谢本设计的完成是在我们的导师王老师的细心指导下进行的。在每次设计遇到问题时老师不辞辛苦的讲解才使得我的设计顺利的进行。从设计的选题到资料的搜集直至最后设计的修改的整个过程中,花费了王老师很多的宝贵时间和精力,在此向导师表示衷心地感谢!导师严谨的治学态度,开拓进取的精神和高度的责任心都将使学生受益终生!
还要感谢和我同一设计小组的几位同学,是你们在我平时设计中和我一起探讨问题,并指出我设计上的误区,使我能及时的发现问题把设计顺利的进行下去,没有你们的帮助我不可能这样顺利地结稿,在此表示深深的谢意。
参 考 文 献
[1]陈少夫.应用写作教程[M].中山市:中山大学出版社,2008年,240-245
[2]刘锡庆.事务文书写作[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116-119
[3]孙秀秋.应用写作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75-79
[4]杨文丰.高职应用写作[M].北京: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96-99
[5]苏伟民.新编应用文写作[M].北京: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年,153
[6]郭丽.公文写作中请示、报告比较之浅析
[7]高庆生.关于请示与报告的区别极其混用原因的初探
报告与请示异同分析 篇2
报告和请示同是上行文, 二者都有固定的程序格式。如行文都是由文头、主体、文尾三部分组成, 行款有约定俗成性 (标题、发文字号、主送机关、成文日期、印章等都约定俗成, 不可或缺) 。另外, 公文的语言都具有明晰、准确、简朴、庄重的特点, 恰当使用公文特定专用语, 等等。
除此之外, 报告与请示也有诸多的不同之处, 我们应该认真区分。
一、报告不需要批复, 请示必须有批复
请示是为解决具体问题, “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 因此必须有批复, 以便指示或批准下级机关的公务行动。比如某区教育局向某区政府上报一个请示:《关于申请奖励基金的请示》, 在请示内容中拟出了某教育局申请奖励基金的数额, 那么某区政府在收到这个请示之后, 就必须针对请示中间提到的奖励基金的数额作一个明确的批复:是同意请示内容还是不同意请示内容, 或者是部分同意请示内容, 应有明确的态度。而报告一般不需要批复。在2001年1月1日实施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中规定报告可以“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 反映情况, 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以此看来, 报告主要是“反映情况”、“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 “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所以, 报告一般情况是不需要批复的。但是, 从内容上说, 报告在汇报工作时候可以提出工作建议。所以, 还有一类报告, 也就是提出工作建议的报告分为呈报性建议报告和呈转性建议报告。呈报性建议报告常以陈述存在问题为主, 而呈转性建议报告多以具体意见为主, 一个机关就某一全局性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解决措施, 但是又囿于自己职权的限制必须请求上级机关批转其他地区或部门贯彻执行。这样的报告对于上级机关来说, 不论是请示还是“提出意见或建议类报告”, 只要是办理公务需要批转、转发的, 都要给予批转、转发。所以, 批转、转发请示是应该的, 批转、转发“提出意见或建议类报告”也是普遍存在的。仅就这一点来说, 二者是相似的。
需格外注意的是, 请示是要求上级指示或者批准, 而呈转类建议报告则切忌要求上级指示或者批准、批转, 虽然是呈转类建议报告, 但它更多地承担的还是提供可供参考的措施、方案、方法、建议和意见等, 它的职能还是仅供上级参考。所以, 与此相对应的, 请示在进行批复的时候, 是针对主送单位而下的批复;而上级单位针对呈转类建议报告的批复则不一定仅仅是针对主送单位而下的批复, 而多把报告的相关内容呈转给适用报告内容的相关地区或者单位。
二、请示和报告的行文时限不同
请示是请求上级对自己的公务活动作出指示或批准, 所以应该写在事情发生之前。报告则可写在事情发生之前、之中或之后, 可在任意合适的时候对工作作出报告, 以便于上级了解工作的进程和状态, 对工作作出应有的支持和指导。请示针对将要发生之事, 报告则多针对已发生或者正发生之事。比如在每年度的职称评审工作结束后, 一份《关于××年度职称评审工作的报告》则可以让主管单位对下级的职称评审工作的整个安排、整个进程有一个详细的了解。
三、请示和报告的写作性质不同
请示是请求性公文, 重点是请求事项。报告是陈述性公文, 侧重点是汇报情况。因为如此, 请示有很强的针对性, 写作时要写清原因、办法等, 而报告则相应地有随意性, 在篇幅上也不像请示那样较短小, 而是可长可短, 将工作汇报清楚, 将情况反映出来、将问题答复妥善即可。比如温家宝在2010年3月的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 因为涵盖中国民生的方方面面, 既有对2009年政府工作的一个回顾, 又有2010年的主要任务安排, 所以篇幅就比较长。
四、请示和报告的内容含量不同
请示只能“一事一文”, “一事一请示”, 报告则一文一事, 一文数事均可。对于内容较复杂的报告, 要围绕一个中心, 分项分条表述, 突出重点、详略得当, 避免内容重复和交叉。请示的主送机关只能写一个, 不能多头主送。一来以防止多头批示的内容口径不一致, 二来也防止上级之间互相推诿, 谁也不批。另外, 请示应按隶属关系逐级请示, 一般情况下不越级。若有特殊情况需要越级请示, 必须同时抄报越过的上级机关。但是, 必须记住的是, 不管是报告还是请示, 它们的内容都要客观真实, 都不允许半点虚假。
五、请示和报告的正文构成不同
请示的正文由请示缘由、意见、要求三个层次组成。在表明缘由时, 要有根有据, 通常是引用现行法律、法规条文或上级有关政策、文件精神。在引用时, 一忌随意摘录领导人的言论, 二忌内容含糊不清。如“根据市领导关于加快我市房地产开发的讲话精神, 我局拟……”就应改为“根据市政府关于加快……”为妥。又如“根据国务院有关通知的精神”、“根据《教育法》有关条款的规定”之类的依据过于笼统, 使受文单位无法对照, 无法落实, 如有引用的相关法规和文件能注明文件的来源和出处更好。事由是请示的“重头戏”, 所占篇幅较长, 更应注意。主要围绕遇到什么问题、问题为何难以解决、这些问题可能导致的后果等内容来写, 写作时要抓住要点, 做到条理清晰, 具体而不繁琐。陈述意见时要中肯可行, 清晰明白。如:有一个单位需要购置实训车床, 写了一个请示, 请示中列举了需迫切购置实训设备的理由, 随后提出“拟在规定的标准内购车床十台, 望予批准”。这样的请示上级在答复时就会感到为难, 不知道该单位究竟要买什么牌子、什么型号, 共需多少资金也不清楚, 因而无从判断, 无法批复。最后写明要求, 多以请求语表达, 如“以上意见妥否, 请批示”、“妥否, 请批示”、“特此报告”等。
报告由报告目的、报告内容和结束语构成。报告的写作要求情况属实, 汇报工作、反映情况, 不允许有半点虚假。对于报告内容较复杂的, 要围绕一个中心, 分项分条表述, 突出重点, 详略得当, 要避免内容重复和交叉。呈转性建议报告在提出工作建议的同时, 还要求上级机关批准转发给下级机关执行。这样的报告, 一经上级批转就有了指导性, 它的结束语一般用“以上报告, 如无不妥, 请批转……参照执行”等。如1984年9月18日《国务院批转财政部关于在国营企业推行利改税第二步改革的报告的通知》, 就是国务院同意财政部《关于在国营企业推行利改税第二步改革的报告》和《国营企业第二步利改税试行办法》中所提出的建议和意见, 而作出的一个批转性批复。它就是以“以上报告, 请审议。如无不妥, 请连同《国营企业第二步利改税试行办法》批转各地区、各部门, 从一九八四年十月一日起试行”做结束语的。
其它的, 如例行工作报告, 写“以上报告, 请审阅”;内容涉及财经物资的, 常写“以上报告, 请审核”;有关方针政策的, 多写“请审查”;有关送物送文, 写“请查收”, 等等。
综上所述, 请示和报告在行文方向、遵守的行文制度、语言遵守的规范和特点方面有诸多的相同相似之处, 但是我们更要看到二者的区别, 了解和掌握并正确使用它们, 以使公务活动更规范, 有效地开展。
参考文献
[1]杨文丰.高职应用写作.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5, 第1版.
[2]苏伟民.新编应用文写作.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8.2, 第1版.
[3]中国网www.china.com.cn, 2010-03-15.
[4]中财税信息网, http://www.zgtax.net/plus/view.php·aid=97136.
激素与酶的异同分析 篇3
关键词:激素;酶;异同
一、合作
激素对于某项生命活动的调节,往往不是由一种可以完成的,是由多种激素相互协调、相互作用共同完成的。所谓协同作用,是指不同激素对同一生理效应都发挥作用,从而达到增强效果的作用。在人和动物体内,较典型的是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对生长发育的调節作用。生长激素主要是通过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和骨的生长而达到促进生长的作用;甲状腺激素则对机体的生长发育、尤其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例如,人在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不足,就会引起“侏儒症;但如果生长激素分泌正常,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则会引起“呆小症”。只有当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协同作用时,才能保证机体正常的生长和发育。还有,肾上腺皮质激素和胰高血糖素均可使血糖升高,当两者同时存在时,升糖效应增强,表现出明显的协同作用。
有些酶的作用也需要通过相互配合才能使生命活动得以顺利进行,如在微生物代谢中,酶合成的调节与酶活力的调节就是明显一例。微生物细胞内的酶可以分为组成酶和诱导酶两类。组成酶是微生物细胞内一直存在的酶,其合成受遗传物质的控制,诱导酶是在环境中存在某种物质的情况下才能合成的酶。在培养大肠杆菌时,通常用葡萄糖和乳糖作碳源,刚开始时,大肠杆菌只能利用葡萄糖不能利用乳糖,当葡萄糖被耗尽后大肠杆菌才开始利用乳糖。这说明,大肠杆菌分解葡萄糖的酶是组成酶,分解乳糖的酶是在乳糖的诱导下合成的诱导酶。微生物还能通过改变已有酶的催化活力来调节代谢速率,这是酶活力的调节问题。例如,谷氨酸棒状杆菌能够利用葡萄糖,经过复杂的代谢过程形成了谷氨酸;但当终产物——谷氨酸合成过量时,就会抑制谷氨酸脱氢酶的活性,从而导致合成途径中断。当谷氨酸因大量消耗浓度下降时,抑制作用就会被解除,合成反应又会重新启动。酶活力调节的机制主要是反馈抑制。反馈抑制的酶是变构酶,它有两个重要的结合部位:一个是与底物结合的活力部位或催化中心;另一个是与氨基酸或核苷酸等小分子效应物结合并变构的变构部位或调节中心。当变构部位上有效应物结合时,酶分子构象发生改变,致使底物不再能结合在活力部位上而失活。只有当氨基酸或核苷酸等浓度下降时,平衡有利于效应物从变构部位上解离,而使酶的活力部位又回复到它催化的构象时,反馈抑制被解除,使得酶活力恢复,终产物重新合成。酶合成的调节保证了代谢的需要,又避免了细胞内物质和能量的浪费,增强了微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力。酶活力的调节是一种快速、精细的调节方式。两种调节方式同时存在,密切配合、协调起作用,表现出酶的合作关系。
二、拮抗
人和动物体内激素的作用既有合作也有拮抗,拮抗作用是指不同激素同某一生理效应发挥相反的作用。较典型的实例是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对血糖含量的调节。胰高血糖素是由胰岛的A细胞分泌的,其主要作用是促进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的浓度升高。而胰岛素是由胰岛的B细胞分泌,其主要作用是加速血糖的氧化分解,促进血糖的异生作用,最终降低了血糖的浓度。这两种激素拮抗作用的结果是促进血糖合成为糖原,并抑制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使血糖的含量降低。当血糖含量较低时,胰岛素分泌减少,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结果是促进糖原分解为葡萄糖,并促使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使血糖含量升高。由此可见,胰岛素的降血糖作用与胰高血糖素的升血糖作用相互拮抗,共同实现对糖代谢的调节,使血糖含量维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上。在酶催化作用中也存在相反作用的酶。例如,在DNA分子复制过程中,就需要DNA解旋酶和多种DNA聚合酶。根据同位素示踪实验结果表明,新合成的双链DNA分子中,有一条链是来自亲代的DNA,另一条链是新合成的。DNA分子在复制时,首先在解旋酶的作用下,使得两条扭在一起的双螺旋链解开,然后,以解开的每一段母链为为模板,在一系列DNA聚合酶的作用下,利用细胞中细胞中游离的4种脱氧核苷酸为原料,按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各自合成与母链互补的子链。随着模板链解旋过程的进行,新合成的子链也在不断延伸。同时,两条新链与其对应的模板链盘绕成双螺旋结构。在上述的DNA分子复制过程中,至少涉及到两种酶,即DNA解旋酶和DNA聚合酶。前者酶的功能在于分解,后者酶的功能是合成,通过这两种酶的拮抗作用,来实现DNA分子的自我复制。
三、反馈
在人和动物体内,激素通过反馈调节,使得血液中某激素的含量保持在一定的水平。较典型的实例是下丘脑—垂体—靶腺轴,也称轴系反馈性调节。下面以轴系反馈性调节中的下丘脑—垂体—甲状腺为例,来具体说明。
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这个轴心,受高级神经中枢如海马、大脑皮层等部位的控制。在这个反馈系统中,高部位的分泌细胞对低部位的分泌细胞具有促进作用,低部位的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对高部位分泌细胞的分泌活动有反馈性调节作用。而且多为抑制性效应,结果形成闭合的调节环路。甲状腺激素在血液里的含量是相对稳定的,分泌过多或过少,都会对机体造成伤害。当人体处在寒冷条件下,在大脑皮层相应部位的影响下,下丘脑中的一些细胞就能合成并分泌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进而刺激垂体合成并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又刺激甲状腺合成并分泌甲状腺激素,从而促进代谢以使机体抵御寒冷。当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就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活动,使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减少,从而使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不致过多。当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的含量降低时,对下丘脑和垂体的抑制作用就会减弱,使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增加,从而使血液中甲状腺激素不致过少。
酶也可以通过反馈抑制来调节生物化学反应的速率,此话题在“合作”中酶活力的調节一节中(谷氨酸对谷氨酸脱氢酶活性的抑制作用)有阐述,不再赘述。
参考文献
[1] 杨秀平,肖向红.动物生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 黄秀梨,辛明秀.微生物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 梁愈.酶怎样催化生物化学反应[J].中学生物教学.2014,(4):48-49.
[4] 王金发.细胞生物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报告请示申请的异同 篇4
工作中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有的人“报告”、“请示”与“申请”三者区分不开,出现错误的现象不在少数,如何区分,怎样使用,有必要说一说。
“报告”是陈述情况、总结工作的一种公文,工作中使用的频率比较高。简单地说,“报告”是有去无回,报告完了不需要对方回复。比如,“×××局关于大讨论活动的情况报告”,只要把大讨论活动的开展情况讲清上报就可以了,上级单位一般不会做任何回复。“报告”一般是单位与单位之间的公文来往,个人与单位之间使用的比较少,仅限于个别情况,比如,个人的述职报告,就是个人向单位党委汇报工作时使用的。但要注意,在这里,“述职报告”中的“报告”,虽然也称“报告”,但一般是不作为正式文件处理的。作为一个文种,“报告”是上行文,这一点,和“请示”相同。
“请示”是下级向上级因某事请求上级给予帮助解决的一种公文,这种文书最明显的特点是,必须一事一请示,不允许两个或几个事情合并请示。另外,“请示”是有来有回的,就是对于下级单位提出的请求,不管能否解决,一般都要有回复,这一点和“报告”不同。“请示”文字简明扼要,说明原因和要求解决的问题就可以,它是下级单位对上级单位的上行文书,仅限于单位与单位之间使用,这一点和“报告”相似。
报告与请示 篇5
一、报告:适用于向上级单位汇报工作、反映情况、提出建议、答复上级单位的询问或交办事项、上报有关材料等。分为呈报报告、呈转报告、回复报告三类,常用“特此报告,请阅知”、“谨此报告,请审阅”等作为结束语。
二、请示:适用于向上级单位请求指示或批准, 分为请求指示、请求批准、请求批转三类,一般由请示缘由、请示事项、结束语三部份组成。
请示缘由:即请示事项的原因、背景、理由和依据,特别要写清楚请示事项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引起上级单位的重视。
请示事项:即写明请求上级单位给予指示或批准的具体事项。请求事项一定要明确,以便上级单位做出准确的判断和答复。
结束语:常用“妥否,请示”、“以上当否,请审批”、“特此请示,请批复”等作为结束语。
请示文一定要写明联系人及联系电话。
三、报告与请示的`区别
1.行文功能不同。报告主要是汇报情况、反映问题等;请示则主要是请求批准、指示和解决问题等。
2.处理方式不同。报告属阅件,可不回复;请示属办件,需要办理、批复。
3.提交时间要求不同。请示应在事前行文,即“事前请示”;报告一般是报告办理结果或有关情况,即“事后报告”。
4.内容要求不同。请示一般一文一事,并只写一个主送机关;报告则不必一定如此,它可以是专题性的,也可以是综合性的,有成绩、有问题、有建议,比如一次时间跨度较大的工作完成之后的总结性报告,等等。
四、行文注意事项
1.请示应当一文一事,一般只写一个上级单位,需要同时送其他单位的,应当用抄送形式,但不得抄送下级单位;无特殊情况不允许超级请示。
2.报告中不得夹带请示事项,报告中如夹带请示事项,往往达不到行文的目的,还会影响工作。报告中若涉及请示事项,应另行用请示行文,与报告严格分开。
3.请示与报告是两种不同的公文种类,没有“请示报告”或“申请报告”这样的文种。
请示与报告不分的几种表现形式
1.把请示当作报告。就是把请求指示、批准的请示当作了报告。如《x x xx关于申请购买x x x x的报告》,指本机关根据工作需要,提出购买x x x的要求,请求上级机关予以批准,批准后方可执行的事情。这类应属于请示,而行文实践中有时恰恰使用了报告这一文种。
2.把报告当作请示。有些报告是下级呈送给上级并要求批转的报告,这类报告应属于呈转性报告极易被当作请示。如《x x x x关于x x x x的报告》末尾处应写“以上报告,如无不妥,请批转x x x执行。”属于典型的呈转性报告但是往往被当作了请示。
3.请示与报告混合型,有些公文既请示工作又报告情况或者既报告情况又夹带请示事项,这些形式都不符合文种的使用规范。如《x x x x关于x x x x的请示报告》,这类文件形式,其内容既汇报了工作,又顺便提出了请示或者一文数项请示,这种混合的形式,极易使上级机关理不出头绪,处理了一件事情而耽误了另外几件事情。
请示基本格式
标题:
有两种写法,一是直接写“请示报告”,另一是在“请示报告”前加上内容,如“xx请示报告”等,一般采用第二种。标题写在一行的正中间。
称谓:
顶格写明接受申请报告的单位、组织或有关领导。 如:尊敬的校领导: 您们好!
正文:
正文部分是申请报告的主体,首先提出要求,其次说明理由。理由要写得客观、充分,事项要写得清楚、简洁。
结尾:
写明惯用语“特此申请”、“恳请领导帮助解决”、“希望领导研究批准”等,也可用“此致”“敬礼”礼貌用语。“此致”,另起一行,开头空两格,“敬礼”另起一行顶格写。
署名、日期
个人申请要写清申请者姓名,单位申请写明单位名称并加盖公章,注明日期。一般写在申请报告的右下角。
注意事项
申请的事项要写清楚、具体,涉及到的数据要准确无误。
理由要充分、合理,实事求是,不能虚夸和杜撰,否则难以得到上级领导的批准。
请示与报告的区别 篇6
1、行文目的不同:
请示旨在请求上级批准、指示,需要上级批复,重在呈请。报告旨在向上级汇报工作、反映情况、提出意见或建议、答复上级询问,不需要上级答复,重在呈报。
2、行文时间的不同:
请示必须在事前行文,得到上级批准、指示后才能行动,这是基本原则。
报告则一般在事后行文,也可以在事中行文。
3、内容含量不同:
请示必须坚持一文一事。
报告则可以一文数事,也可以一文一事,可以是专题报告,也可以是综合报告。
4、公文处理不同:
请示属办件,受文机关必须尽快予以答复,并需以批复的形式行文。
报告多属于阅件,受文机关可以不予以答复,如果答复,也只需以批转或批示的形式行文。
5、主送机关的数目不同:
会计流程与审计流程异同对比分析 篇7
(一) 会计活动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我国企业制度的逐渐完善, 会计工作在企业的内部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并且随着企业的管理需求还在不断地变化与发展。通常, 会计流程是指企业的整个会计活动过程。在整个会计流程中, 主要形式是会计核算。即利用一定的核算手段, 对企业的各项经济业务事项进行记录、分析、整理、核算, 并最终体现为会计报表, 是一种价值管理活动。用以综合反映企业经济活动的全过程。通过会计流程对财务数据的处理, 为企业管理者提供有效、真实的会计信息, 以更好的为企业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二) 基本会计流程
会计流程主要分为六步。首先, 会计人员要根据业务经办人员所提供的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倘若涉及银行存款和现金, 还要在收付款项的同时加盖收付讫印章, 以方便核对库存现金和银行存款;其次, 会计人员根据加盖收付讫印章的记账凭证分别登记银行存款日记账和现金日记账;第三, 会计人员根据各类记账凭证逐笔登记明细分类账;第四, 会计人员根据各类记账凭证和明细分类账汇总编报科目余额表;第五, 根据科目余额表, 结合记账凭证和明细分类账汇总登记总账;第六, 会计期末, 会计人员根据明细分类账和总账编制财务报表 (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
二、审计流程概述
(一) 审计活动
审计活动是围绕企业的财务或内部管理的错漏和舞弊等行为进行的审查。传统的审计活动仅限于针对企业的会计处理和财务报表的审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企业各类管理机制的日益完善, 针对企业财务活动和内部管理的事前预测 (防范风险) 和事中控制 (规范管理) 也显得愈发重要。现如今, 审计流程已不再仅针对企业的财务报表和账务处理, 更多的是围绕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和内部管理而进行的控制与规范, 并通过有效的审核与检查, 为企业的日后发展提出科学建议, 以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
实施审计的目的是为了针对企业的会计处理和内部管理等方面进行有效监督与评价。审计由外部审计和内部审计共同构成。内部审计是由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和内部员工负责, 利用一定的控制措施对企业的经营活动和经营效率等所进行的一种“自查”。其目的是预测和控制企业的内部风险, 确保有限资金被合理使用。外部审计通常由社会第三方中介机构负责, 由注册会计师审计和政府审计构成, 通常意义上的外部审计主要指前者。一般是由会计师事务所出于受托责任而组织注册会计师等人员对企业的整体经营活动和内部管理所进行的一种审核与检查。会计师事务所作为一个独立、客观的社会中介机构, 能够对企业的财务报表等进行公证判断。本文主要基于民间审计视角, 因此所探讨的审计主要指外部审计。
(二) 基本审计流程
审计流程主要分为六步。首先, 注册会计师等审计人员在正式审计之前需要确定审计目标;审计目标确定之后, 各审计人员需围绕企业的内部控制机制展开初步调查, 并围绕内控的执行效果进行描述、做出评价;第三, 根据审计目标和对企业内控机制的调查情况进行符合性测试;第四, 针对符合性测试结果做出评价;第五, 进行实质性测试和评价;第六, 注册会计师等审计人员需根据整体审计状况撰写审计报告, 出具审计意见。
三、会计流程与审计流程的主要区别点
会计与审计具有密切联系, 可以说, 会计流程是基础, 审计是围绕和针对企业的整体会计流程而进行的。但审计流程与会计流程的侧重点不同, 目标也不一样, 二者之间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 最根本区别:审计流程比会计流程更具有“独立性”
审计并不针对具体业务, 而是从企业整体角度对其运营和内控进行有效评价, 是经济监督的重要构成, 处于经营管理之外, 侧重于审查经济活动的合法性、真实性和效益性。其通常只对单位的董事会、监事会或者总经理、财务副总负责;而会计流程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 需要针对每一笔经济事项, 进行具体的业务处理, 关系企业的财务披露和盈利, 有些企业甚至为了财务报表“好看”而粉饰财务数据。在独立性上审计流程要远高于会计流程。
(二) 会计流程与审计流程的方法与程序不同
会计流程通常由核算、分析、检查构成。会计流程中所运用的方法主要有记账、算账和报账方法, 包括设置和划分具体科目和账户、根据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登记现金和银行存款日记账及各类明细分类账、成本计算、编制报表、财产清查等。通过对各类方法的综合利用为企业管理者提供决策有用信息。审计流程中所运用的方法主要有分三个阶段, 即审计规划、审计实施、审计管理。审计规划阶段主要是收集审计证据和确定具体的审计方案;审计实施和管理阶段在主要是利用审计方法对照审计标准进行企业评价, 以及做出审计决定和意见。三个阶段中所运用的审计方法主要有资料 (实物) 检查法、审计分析法、审计调查法、审计抽样法等。
(三) 会计流程与审计流程的的作用对象和产生前提不同
会计流程的作用对象主要针对企业的资金流动, 是对经济价值的管理活动;审计的对象则是对会计和企业其他经济信息的管理活动。会计流程的产生前提是企业对于经济活动的规范化管理, 为核算和分析劳动消化和成果所产生的, 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必然产生的产物;审计流程的产生前提则是企业对内部经济进行监督管理的需要, 是企业对经济责任进行受托管理的产物。
四、会计流程和审计流程的辩证统一关系
(一) 会计流程和审计流程都是两种不同的监督行为
会计主要概括为对于企业经济活动的核算和监督活动;审计是一种独立的经济监督、评价和鉴证活动。可见, 会计流程和审计流程都包含有监督职能, 都是对企业经营管理活动进行监督。审计监督和会计监督是相辅相成的, 可以说会计监督是审计监督工作的基础, 而审计监督又是对会计监督的一种“再监督”。
但两者的监督又是两种不同的监督:第一, 会计本身的业务一般比较具体, 会计管理只是企事业单位内部管理的一个职能部门。会计监督无法克服经济业务上的局限性。会计监督是一种财务监督, 是对各种财务凭证资料的鉴定, 是对财务收支合法性、真实性的核实, 是对财产物资数量准确性的盘点和估量, 是对报表数据的核对, 总体来说是对于会计资料微观方面的一种检查。《会计法》中明确规定, 会计部门要接受审计机关、财税部门合法合规的监督行为, 所以会计在监督体系中处于较低的层次。而审计的监督是受宪法保护的, 它是对单位经济管理活动进行防弊纠错的监督行为, 是提高生产效率、提升管理水平的建设性管理工作。审计监督是对企业相关责任人、责任部门、单位进行的经济责任审查, 它不仅对微观经济活动进行监督, 而且对宏观财经活动也是一种规范。第二, 会计监督主要是通过查账的方法实现, 是对会计凭证、报表等资料的一种事后监督, 是企业自身进行的一种主动监督;审计监督则是对于被审计单位责任人、法定代表人的经济责任进行的一种监督, 它既是一种事后监督, 同时也可以在事前、事中进行监督。它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内部规章制度开展工作, 检查企业会计资料等经济活动, 是对财务会计监督的一种“再监督”, 即是一种被动的监督。
(二) 会计流程和审计流程是两个相互演变的过程
会计流程和审计流程在各自的发展和演变过程中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在我国审计发展初期, 审计对象仅仅包含会计工作的一部分, 甚至审计工作只是会计工作的一部分, 审计完全依附于会计工作, 审计工作没有相对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在审计发展的中期阶段, 随着审计工作的逐渐演变, 审计的范围开始扩大, 审计和会计的对象相互交叉, 但又存在着一定的区别。现如今, 我国审计工作的地位已经得到了社会和政府的认可, 审计对象将所有的会计资料囊括在内, 同时还包含着单位其他的经济资料。从这个过程中可以看出, 审计和会计一直存在一定的兼容性。
另外, 会计手段和审计手段的演变过程也相互交织在一起。在审计发展的初期, 会计的手段相对较为匮乏, 审计手段也较为落后, 很多审计手段多是参照会计手段。后来, 随着审计人员的不断扩大、审计经验的不断积累和审计人员对审计工作的不断探索, 审计手段被不断丰富和完善。发展到现如今, 审计方法无论在内涵和外延上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审计将人们在管理学中的各种先进方法创造性的运用到审计工作之中, 其数量和先进水平已远远赶超了会计手段。因此, 会计流程和审计流程始终是保持着相辅相成、相互依赖的关系。
摘要:本文从民间审计的视角, 从会计和审计两个角度, 探讨了审计流程与会计流程的区别与联系, 并于文中最后指出处理二者的关系时应予以注意的问题。希望有助于我国民间审计的发展。
关键词:民间审计,会计流程,审计流程,区别,联系,发展
参考文献
[1]徐明科.查账、会计检查与审计——三者概念关系剖析[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13 (06)
[2]李娟.论审计与会计的异同[J].枣庄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2 (04)
[3]修丽英.浅析财务会计与审计的关系[J].现代商业.2013 (32)
[4]汪蕾.会计与审计[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 (18)
报告与请示异同分析 篇8
关键词:企业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会计核算
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在2012年正式出台,并于2013开始应用实施,该会计制度对原有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一些重要的框架予以了保留,实现了内容上的与时俱进,和财政改革、财务管理思想齐头并进,体现了事业单位的公益属性和日渐精细、科学的管理要求,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制度之间愈加相互交错,互有影响,二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绝大多数情况下,当我们听到会计制度时的第一反应都是企业会计制度,因为和事业单位相比,企业的发展在我国受到的关注度比较高,因为企业的经济效益关系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修订后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在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预算执行情况上更加完善,和企业会计制度愈加趋同。
1 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制度的关联
现代会计可以大体上划分为企业会计和政府会计,事业单位会计是政府会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场经济发展产生了经济和财政体制改革的需要,经济社会的进步使得政府的职能在不断打破原有格局,事业单位作为特殊的核算主体,承担着维持政府职能的重要作用,近年来其会计核算制度和原则也正在和企业会计制度趋同,二者之间的差别逐渐减少。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制度相通之处颇多,因为它们都要有一定的会计主体,都以持续经营、货币计量和会计分期为前提,二者在选择会计核算方法的时候也大体遵循一致的原则,会计信息都要保证真实性、完整性、重要性和可比性等等。虽然在会计报表中我们感觉到二者的会计要素存在差异,但是它们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将会计要素划分为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费用和支出,企业会计制度将会计要素划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成本、利润,虽然名称不同,但是其反映的经济核算思想是一致的。
近年来我国事业单位改革日益深入,其运行模式发生了重大转变,传统事业单位运营经费全部由国家拨付,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就是进行定额的收支和补助以及定向补助,如果事业单位超支,国家是不予补足的,如果出现结余,事业单位可以按照规定留用。新的事业单位运行模式是将所有收支都纳入到预算核算体系之中的运行模式,会计核算和会计要素都向市场化和多元化的方向发展,目前事业单位已经意识到资金使用效率提升和成本控制的重要性,在兼顾财政预算管理的同时开始重视财务管理工作的提升,由于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制度在内容上高度相关,很多针对收入确认、核算方法和会计报表列报的企业会计准则和制度同样适用于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2 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制度区别探析
第一,核算基础有差异。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大多还以收付实现制为核算基础,财政部针对采取权责发生制基础核算的事项进行具体的规定;企业会计核算运用权责发生制则是历来的原则。会计核算基础不同的话,那么会计核算中收入和支出反应的内容则大不相同,事业单位的收入核算类似于大杂烩,将其事业收入、上级补助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财政部处收入和经营收入都纳入一个账户,支出则核算了事业支出、上缴上级支出和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以及经营支出,企业单位收入核算要以收入确认条件为原则,是企业在日常经营活动中形成的那些和所有者投入资金无关的引起所有者权益增加的经济利益的流入,包括其商品销售收入、提供劳务收入、租金收入、利息收入和营业外收入等等,企业支出建立在和收入配比的原则下,是日常经营活动中发生的,和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引起所有者权益减少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配比原则要求将当期计入但是以后期间支出的成本都划入其中。
第二,会计平衡等式意义不同。事业单位会计等式区分为年度中间等式和期末等式,年度中间等式表达为:资产+支出=负债+净资产+收入,期末等式可以表达为:资产=负债+净资产。事业单位的会计等式是动态的,随时反应事业单位的运营情况、资金状况和净资产的增值状况,事业单位很多资金依然来自于上级拨付,所以动态等式非常重要,可以随时监督和控制各项支出的耗费情况。企业会计等式与此类似,但是企业常年按照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进行会计等式表达,这是一种静态反应方式,是对企业会计要素之间的数量关系和企业资产的权利归属的一种直观地反应,它表明了企业和所有者之间是相互独立的,企业会计等式是企业进行资产负债表编制的理论基础。
第三,财务成果计算方法大相径庭。事业单位财务成果划分为事业结余和经营结余两个部分,其中事业结余核算事业收入和事业支出之间的差额,经营结余核算经营收入和经营支出之差,这意味着事业单位的财务成果和净收入是一致的,如果有结余的话期末要转入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账户之中去,如果有亏损的话就不予结转。企业单位用利润来核算一段期间内的经营成果,表现为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成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所得税费用的整体结果。企业一般按照月份进行经营成果的结转,按照年度进行核算。
第四,会计报表差异明显。事业单位会计报表涵盖了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财政补助收入支出表和附注等内容。事业单位财务报表反映了其在某个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和某一特定期间的经营成果,是对其经营和预算执行等会计信息的综合反映,是事业单位加强自身经济管理的重要途径和手段,财政部门应该对事业单位的预算进度有深入地把握,提升其预算管理质量。企业单位的会计报表主要包含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以及附注,报表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直接反应,帮助利益相关者进行合理的经济结构决策。
3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内容及方法的特殊性
第一,新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增加了非流动资产基金项目。事业单位收到的资金形成了包括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长期投资等等,并设置相应的明细科目进行会计核算。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创新性的引入了固定资产折旧和无形资产摊销两个会计科目,也就是事业单位的非流动资产基金中要扣除折旧额和摊销额,这和企业会计制度中直接计入支出是不同的,这种处理方法是一种兼顾财务管理需求和预算管理需求的方法,一方面反应了资产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不断地使用发生的价值磨损,一方面坚持了事业单位实物管理和价值管理统一的管理要求,使得事业单位内部成本核算有据可依。
第二,将基建数据并入到会计账簿之中。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按照基建会计核算的规定和准则对基建投资进行了单独的核算和设账,并定期地将相关的会计信息到会计大账之中,这样事业单位会计信息更加趋于完整性,使得事业单位具有更强的自我管理职能,降低自身财务风险,使得会计信息发挥应有的支撑作用。
第三,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突出了资产的计价和入账要求。原来事业单位实务中对于接受捐赠、无偿调入资产的计量口径没有统一的规定,相关的资产存在着不在账面显示的情况,这导致了资产在没有相关凭据或者没有相关的二级市场的情况下,取得的资产只能按照名义价值入账,并在报表附注中对名义资产的状况进行说明,新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要求企业在会计报表中对资产进行真实准确的报道,使得会计信息更具可比性,保证国有资产的完整性。
上述内容表达了笔者在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学习和应用过程中的一些体会和心得,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应用时间较短,目前尚在适应和过渡的期间,所以笔者的一些经验和感受可能存在偏差,在事业单位会计工作过程中还会发现很多的细节上的差异,在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过程中,两者之间的差异将会越来越小,但是笔者认为完全消失是不可能的。
参考文献:
[1]刑名强.事业单位会计实务[M].经济科学出版社,2013.
[2]杜蓉.事业单位会计与企业会计异同比较及分析[J].财会研究,2014.
[3]王立彦,伍莉娜.会计学原理[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报告与请示异同分析】推荐阅读:
请示与报告写作05-20
与单位合作的请示报告07-10
公文写作:请示与报告的区别06-10
请示报告:关于电力增容的请示09-09
考察请示报告10-07
社区请示报告11-13
请示报告审批制度10-21
向局请示、报告05-10
公司请示报告格式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