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系统

2024-09-27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系统(共11篇)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系统 篇1

小召卫生院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基本居民访谈表

满意度调查表

一、基本情况

年龄性别

居住地:巴彦淖尔市市杭锦后旗二道桥镇村

二、接受服务情况(请选择,划√)

1.是否建立健康档案?是否

2.接受过哪些检查:测过血压测过血糖测量体重腹部触诊

心肺听诊视力听力运动功能是否免费是否

3.是否有专人定期为你检查、健康咨询和指导?是否一年内有几次?

4.看到过哪些内容的健康宣传材料?计划免疫接种传染病防治

高血压防治糖尿病防治孕产妇保健儿童喂养保健都在什么地方? 卫生院社区固定宣传栏工作人员入户媒体

5.请回答下列问题:

1)多长时间内应该做一次健康体检?6个月12个月2年

2)新生儿什么时间应该接种第一针乙肝疫苗?6小时12小时24小时

3)孩子出生后应在多长时间内开始母乳喂养?一出生6小时1天

几个月开始添加辅食?1个月3个月6个月

4)妇女孕期应该至少体检几次?2次5次8次

5)食盐的多少和患高血压病有没有关系?有没有

6)哪些途径能传播艾滋病、乙肝?

性接触传播消化道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日常接触

三、满意情况

1.接受服务是否方便?是否是否及时?是否

2.有哪些服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是国家免费提供的?

健康档案、健康教育、孕产妇保健、儿童保健、老年人保健、基本医疗、计划免疫生殖健康、高血压病管理、糖尿病管理

3.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卫生院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是否满意: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

4.你是主动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卫生院接受服务?是否

还是有人到你家里来上门服务?是否

四、下一步建议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系统 篇2

一、主要做法

(一) 加强领导, 上下联动。

澄城县有县级医疗卫生单位8家, 乡镇卫生院18家, 村卫生室266个, 人口40万。县委、县政府将项目工作纳入到对部门、乡镇的考核之中, 定期开会研究、督导检查。县卫生局分项目成立了领导小组和技术指导组, 每年都要将项目工作纳入到对院长的《任期目标责任制》管理当中。县级4家业务指导单位均成立了考核组和督导组, 及时开展人员培训, 规范项目指导。各项目实施单位均组建了公共卫生科, 落实人员职责, 研究项目管理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二) 强化管理, 保证质量。

作为全省“1市10县”医改综合试点县, 澄城县坚持把确保质量做为重中之重, 一年一个主题, 年年实现突破。2012年到2013年, 该县先后采取“现场会”和“剖析会”形式, 抓典型, 推全盘, 找短板, 堵漏洞。2014年, 将原来由县级3家医疗机构管理的城区项目工作交由城关镇卫生院实施, 解决了多头管理, 责任不清的问题。2015年, 在城郊防保所试行了医疗和预防、妇幼和疾控、新农合和药品三统一的综合监管模式, 使以基本公卫为主要内容的各项工作相互衬托, 相得益彰。

(三) 搞好培训, 规范运行。

及时对省市项目管理的新要求进行全方位培训, 每年由县上集中办班至少2次。县级4家业务指导单位也采取以会代训的办法, 搞培训, 促提高。随机对院长和专干掌握服务规范的情况进行考核, 收到良好效果。结合培训活动, 不断创新项目服务。如在健康档案管理上, 实行“色带指示卡”和“分区域编码”管理模式, 用红、黄、蓝三种颜色分别代表高血压、糖尿病、精神病患者人群, 绿色代表老年人, 无色代表一般人群, 按村组和类别进行分区域管理。同时, 重点解决“死档”问题, 在门诊、住院、老年人体检和重点人群随访中, 注意收集信息, 及时更新个人档案。

(四) 强化督导, 做实项目。

县卫生局制定了基本公卫绩效考核、村医绩效考核和公卫补助资金《管理办法》, 明确了分级考核责任, 采取定性与定量、全面与重点、日常与定期、单项与综合、机构与服务“五结合”的考核办法, 对存在问题实行定期通报制度。各业务指导单位严格执行“一月一督导, 一月一考核, 一月一通报, 一月一交流, 一月一整改”的“五个一”工作机制。各乡镇卫生院每月在督导中先行查看上月存在问题的整改情况。在督导中, 同步开展重点人群和偏远行政村群众满意度调查, 保证调查的真实性。据统计, 群众对公卫项目的满意度达80%以上。

(五) 严格考核, 奖惩兑现。

在考核机制上, 从卫生局到各业务指导单位再到各乡镇卫生院, 层层都有考核细则和考核方案。在考核方法上, 按月考核, 季度检查, 半年小结, 年终奖惩, 并将公共卫生服务数量按70%, 服务质量按30%的比例进行绩效评价。在资金兑付上, 每年年初, 科学测算预拨给一定比例的公卫资金, 年终根据业务指导单位的考核结果, 据实核算, 奖惩兑现。为了调动村医工作积极性, 率先在全省实行了村医补助“明白卡”发放制度。2014年, 将村医每月固定预拨的400元基础补助提高到每月800元, 实行按月预拨, 固定发放, 季度考核, 绩效兑现。2015年, 将村医公卫补助标准提高到55%。

二、工作成效

(一) 全民纳入健康管理视线, 初步形成“大卫生”格局。

经过几年来居民建档的建立、完善和更新, 目前建档人数达到95%以上, 电子健康建档率达到88%以上。健康教育工作深入推进, 先后给100余家三级医疗卫生单位招标配备了健教视频设备系统。全民健康知识知晓率达86.7%, 健康行为形成率达77.6%。卫生监督协管触角深入全县角落, 巡查报告和查处力度不断增强, 实现了基本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免费向全民提供的初衷。

(二) 重点人群管理规范, 服务措施得以落实。

据统计, 每年有1.8万名0-6岁儿童和3000余名孕产妇能够接受到全程的健康监测和管理, 两个系统管理率均达97%以上。接受老年人体检的人数由2009年的65%提高到2015年的92%。对筛查出的高血压、2型糖尿病和重性精神病确诊患者, 实行每年的4次随访和1次常规体检的服务。目前纳入管理范围的高血压、2型糖尿病和重性精神病患者管理人数分别达到32171名、6244名和643名, 规范管理率均达80%以上。

(三) 各项制度执行有力, 卫生工作上一个新台阶。

在基本公卫项目的强力推动下, 省市提出的专病专策、孕产妇系统保健免费基本服务项目和农村卫生工作得到落实。“84”化消毒、19个表册的系统化管理和六病专防的定点医院诊治措施付诸实施。孕前、产前、分娩和产后8个子项目运行规范, 反映人民健康水平的孕产妇和婴儿死亡率两个重要指标都达到国家规定。县镇一体化、镇村一体化和乡医补助水平逐年提高, 项目实施单位和乡医工作积极性得到激发。

(四) 健康融入所有政策, 群众获得感明显提升。

不论是在65岁以上老年人体检、手足口病的个案调查, 还是在预防接种和慢性病人的管理当中, 群众感触颇深, 评价较高。倡导健康中国理念, 健康教育融入到社会的方方面面, 从简单的文字宣传到图文并茂的视觉冲击, 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医改得来的实惠, 理解卫生、支持卫生、参与卫生的自觉性不断提升。

三、几点体会

(一) 分级考核是项目管理的关键。

县卫生局组织管理、综合协调, 业务指导单位按月考核, 项目实施单位具体操作的分级管理模式, 落实了各级责任, 明确了各自利益, 达到责权利的相统一。将原来由卫生局防保股主管的居民建档和老年人健康管理两个项目全部划归疾控中心管理, 将原来由县级3家医疗机构承担的高血压、糖尿病和重性精神病等5个公卫项目划归由城关镇卫生院进行管理, 责任划分更加明确, 管理效果更加规范, 解决了城区多头管理、责任不清和“灯下黑”的问题。

(二) 绩效兑现是落实项目任务的根本。

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其中项目数量占70%, 质量占30%, 以考核总得分兑现项目经费, 实行绩效奖惩, 调动了各方积极性。绩效考核使各项目实施单位有了明确的工作方向, 使各业务指导单位的督导有了份量, 使村医心服口服。

(三) 实行“明白卡”制度是购买公卫服务的重要体现。

与财政部门联合印发了《乡村医生服务补助费明白卡发放管理办法》, 在岗村医每人每月预拨800元, 绩效部分按乡医承担的基本医疗和公卫任务经考核后, 按季兑付, 并将兑付情况填写在“明白卡”上, 让村医干事明白, 拿钱明白。同时, 设法解决村医的后顾之忧, 在财政、人社部门的支持下, 对2011年到2014年年满60周岁的187名村医落实了养老补助政策, 一次性发放补助金42.2万元。2015年将符合条件的57名村医纳入养老补助范围, 从2016年元月兑付, 并将每年应发补助金纳入财政预算, 使村医在岗有报酬, 退后有补助。

(四) 搞好公卫服务的前沿和后伸工作是公卫项目的终期目标。

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喜与忧 篇3

一、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有序推进,成绩喜人

平江县是一个集革命老区、山区、林区、边界县、贫困县、行政区域大县于一体的内陆县份。2011年以来,平江县按照国家、省、市财政和卫生部门要求部署,扎实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广大群众从中享受了改革红利,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一)居民健康体检和全面健康教育有序开展。以重点人群为切入点,采取入户建档、就诊建档等形式,及时为辖区内常住居民建立健康档案。截至2013年12月底,全县共建立居民健康档案761199份,建档率80.31%;录入电子档案714387份,录入率75.37%,其中动态管理档案143570份。满足群众健康需求,开展健康教育宣传,设置健康教育专栏827个,定期更新;发放健康宣教资料616500余份;举办知识讲座265次;中小学健康教育开课率100%。县健教所成为全省健康教育与促进“红旗单位”。

(二)卫生监督和预防接种力度不断加大。建立全县卫生监督协管员网络机构,每个乡镇卫生院至少配备2名以上卫生监督协管员。严厉打击非法行医,2013年取缔无证行医39家,没收大型医疗器械28件,罚款8.84万元。全县65岁以上老年人中医药管理服务面为35%,0—3岁儿童中医药规范管理面为32%。同时,稳步推进预防接种体系建设。

(三)传染病防治与卫生应急比较扎实。一是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防控工作扎实。强化组织领导和技术指导,制订相应的工作预案和实施方案。2013年排除疑似病例1例,全县未报告1例确诊病例。二是手足口疫情防控工作进一步加强。重点加强手足口病的登记、报告、随访、病家消毒等管理、重症病例的早期识别和救治工作,2013年累计报告手足口病2188例,重症死亡病例1例,完成手足口病例监测采样66例,有效处置3起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三是霍乱疫情防控工作严密。通过监测,未检测出内、外环境阳性标本,无霍乱病例报告。四是传染病报告得到落实。共报告法定传染病4992例,涉及乙、丙类传染病种18种。2013年未报告一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四)妇儿和老年人保健管理得到加强。在儿童保健方面,2013年全县7岁以下儿童健康管理81272人,健康管理率86.66%;0—3岁儿童系统管理34981人,健康管理率83.24%;新生儿访视12145人,访视率95.66%;开展新生儿筛查11139人,筛查率92.65%。婴儿死亡率为5.83‰,5岁以下死亡率为9.45‰,新生儿破伤风发生率为0,听力筛查率85.94%。在孕产妇保健管理方面,2013年全县孕产妇总数12630人,活产总数12696人,孕产妇建卡率为97.25%,产前检查率为97.22%,产后访视率为95.57%,系统管理率为92.9%,住院分娩率为99.85%。2013年无一例孕产妇死亡。在老年人保健管理方面,对辖区内65岁及以上老年人进行登记管理、健康危险因素调查和一般体格检查,提供健康指导。全县65岁及以上老年人建档92140人,建档率98.6%;电子建档48925人,电子建档率46%;规范管理率98.6%。

(五)慢性病管理和重性精神病管理逐步完善。乡乡建立35岁以上居民首诊测量血压制度,为全县35357名高血压患者建立了健康档案,在管高血压患者33272人,规范管理率92.6%。全县登记建档的糖尿病患者5221人,在管糖尿病患者4827人,规范管理糖尿病人3792人,规范管理率90%。为3152名重性精神病患者建立健康档案,录入国家管理系统3128人,在管患者3027人,规范管理率为70.4%。同时通过“686”和“癫痫防治”项目对部分病人进行了免费治疗,给予用药康复、心理治疗等方面的指导。

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制约较多,问题不少

平江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推进过程中仍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

(一)基本公共卫生经费不足。随着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深入开展和上级的要求越来越严,项目支出呈现水涨船高之势。2013 年,平江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支出需求达3954万元。平江县2013年在籍人口为109.28万人,但是,上级下达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资金是按常住人口95.75万人计算的,按每人30元计算,财政补助经费缺口达406万元。此外,各级财政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工作部署、业务培训、督促检查等经费保障太少,导致基层开展工作受到很大制约。

(二)乡镇卫生院能力不强。全县位于边远山区的乡镇卫生院超过50%,工作环境差,服务半径长,造成乡镇卫生院专业技术人员匮乏,“人难进,进难留”。全县50%的乡镇卫生院缺乏医疗器械,无法开展B超和肝、肾功能、血脂等检查项目,只能请县人民医院和乡镇中心卫生院帮助解决。

(三)乡村医生素质不高。一是人数太少,覆盖不全。虹桥、福寿山、大坪、黄金洞、长寿等乡镇至今还有部分乡村没有医生,只能靠卫生院医生和邻近村的乡村医生兼职服务。二是人员老化,能力不强。全县35%的乡村医生是以前的“赤脚医生”,年龄都在60岁以上,文化程度低,又没有参加过正规的专业技术培训,对新知识、新技术陌生,难以适应工作。三是资格不符,服务不优。部分村卫生室由跟师学徒、没有资质的人员担任乡村医生,不能按要求开展公共卫生服务管理。有的由于不懂国家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政策,认为上级补助经费是按人头拨的,不做事也可以拿钱,导致工作造假、敷衍了事等现象,造成不良影响。

(四)信息化水平与业务工作不匹配。平江是湖南省首批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信息化管理的县,网络信息化管理比较好。但2013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管理系统实行全省公开招投标后,新中标的公司责任心不够强,没有派人常驻管理,远程指导也不到位,致使全县多家卫生院输入的数据丢失或无法保存,电子建档与省卫生厅无法保持一致。此外,网络通讯条件仍然落后,南桥、咏生、黄金三家乡镇卫生院以及全县20%的村卫生室无电信光纤架入,加上市卫生局服务器容量有限,全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信息化管理几乎处于半瘫痪状态。

三、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应对症下药,综合施策

(一)优化财政支持政策。一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资金应实行差别化分配。相对发达地区而言,贫困地区政府实施基本公共服务难度大、综合成本高,建议上级在分配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资金时,根据各地国土面积、地形地貌、人口、人均财政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等因素,实行分类分档补助,进一步将财力向革命老区、边远贫困地区倾斜。同时视财力情况,逐步提高补助标准,兼顾各地外来人口没有补助的问题。二是继续加大对农村医疗卫生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优化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布局,努力让群众就近就地享受良好的公共卫生服务。

(二)加强医卫队伍建设。地方政府要加大公共卫生人才的引进力度,对自愿到基层服务的高校毕业生,在工资待遇和职称评定上给予一定优惠政策,并通过进修学习、继续教育等途径,提高现有工作人员业务能力,充分发挥其技术潜能。同时,全力抓好村一级医疗人员的学习培训,提高乡村两级公卫医疗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服务能力,解决乡村两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不强、队伍不稳、人员素质不高的问题。

(三)完善绩效考核机制。改进公卫项目绩效考核评价方式,实行现场检查与第三方评价、社会评价相结合。尤其是要加大对乡村医生的考核力度,建立工作数量、工作质量和群众满意度三方面为主要评价指标的考评体系,提高公卫人员工作积极性。地方政府应适当解决卫生行政部门和业务指导单位的工作经费,以确保工作正常开展。

(四)整合信息网络平台。上级卫生部门应制订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信息化建设长远规划,开发全国公卫信息平台系统,统一应用软件,避免地方各自为政,解决数据丢失、信息不能共享的弊端。同时,应加强对信息管理服务商的管理,监督其履行合同,为基层医疗机构提供优质服务。

责任编辑:欣闻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自查报告 篇4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自查报告

自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开展以来,我所的各项工作都在有条不絮的开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现在报告如下:

一,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完成情况

(一)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全村居民726人,全镇居民健康档案累计建档726人建档率100%,其中电子建档726份,建档率100%。

(二)健康教育。发放健康资料500多份,更新宣传栏每2月1次,举办健康教育讲座2次

(三)免疫规划。按时完成卫生院下达的各种免疫通知,通知到户。督促儿童完成免疫规划。

(四)传染病报告与处理。未发现传染病病历,上报数为0

(五)儿童保健。积极完成新生儿家庭访视并做好了家庭访视记录

(六)孕产妇保健。积极发放孕产妇保健手册

(六)老年人保健。全镇对6 5岁及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67人,健康管理率100%以上,督促完成健康体检率达95以上

八)慢性病管理。高血压:登记高血压患者数31人,已纳入管理31人,糖尿病:登记糖尿病患者数2人,已纳入规范化管理2人

(九)重性精神病管理。本村未发现重性精神病

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存在的问题

(一)居民健康档案建档 个人基本信息缺少联系方式,健康体检存在缺漏项,如身高、体重、腰围、臀围、用药情况、健康问题、健康指导选项等项目填写不完整,不够规范、已建电子档案使用率低,更新慢等

(二)高血压、糖尿病、重性精神疾病等慢性病 规范管理率不高,控制达标率不清。随访次数欠缺,随访工作开展不够细致,内容填写较为随意

总之,在上级部门的指导下,我们应该理清思路,查找不足,按要求落实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

李连屯村卫生所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培训小结 篇5

第一期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培训小结

为进一步规范开展本辖区内的基本公共卫生均等化服务,2012年7月21日上午,在巩营乡卫生院防保组会议室,举办2012年度第一期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培训班。

参加此次培训的人员共计40多人,分别来自所辖的33家村卫生室卫生院公共卫生服务人员。

培训内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通报前一阶段督查各村已建居民健康档案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要求各卫生室进一步提高认识,规范建档;

二是针对督查中发现的问题,对涉及到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进行规范管理培训,主要内容有: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健康教育与促进、预防接种、孕产妇健康管理、0-6岁儿童健康管理、重型精神病患者管理、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老年人健康管理、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服务、卫生监督协管服务等11个方面;并且进行了现场测试做了答卷。

三是布置当前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主要工作。

通过这次培训班,参加培训的人员系统的学习了十一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相关内容,进一步提高了基层公共卫生人员的整体素质,大大提高了服务居民的能力,为辖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现科学化、规范化管理的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乡2017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试题 篇6

姓名:

单位:

分数: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4分)

1.老年人健康管理的服务对象是:()

A.辖区内60岁以上的常住居民B.辖区内65岁以上的常住居民 C.辖区内55岁以上的常住居民D.户籍区内60岁以上的常住居民 2.麻疹疫苗的免疫程序第一次接种年龄:()A.6月龄 B.8月龄 C.1周岁 D.2周岁 3.填写传染病疫情报告卡的人员是:()A.首诊医生B.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人员 C.病人 D.县级以上卫生机构

4.今年我区建立居民健康档案规范化电子建档率和档案使用率确定的考核指标分别是:()

A.50%以上和30%以上B.75%以上和50%以上 C.95%以上和70%以上D.98%以上和98%以上

5.高血压患者、2型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率和血压控制率、血糖控制率应分别达到:()

A.60%以上和50%以上B.75%以上和50%以上 C.95%以上和70%以上D.98%以上和98%以上

6.对于原发性高血压紧急转诊者,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应在:()

A.1周内主动随访转诊情况B.2周内主动随访转诊情况 C.4周内主动随访转诊情况D.6周内主动随访转诊情况 7.重性精神疾病危险性评估分级1级为:()A.口头威胁,喊叫,但没有打砸行为

B.打砸行为,局限在家里,针对财物,能被劝说制止 C.明显打砸行为,不分场合,针对财物,不能接受劝说而停止 D.持续打砸行为,不分场合,针对财物或人,不能接受劝说而停止 8.产后和新生儿访视的时间是:()A.产妇出院后的3-7天B.产妇出院后的7-10天 C.产妇出院后的10-15天D.产妇出院后的7天内

9.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新生儿健康管理率和访视率分别达到:()A.70%以上,60%以上 B.85%以上,90%以上 C.85%以上,75%以上 D.90%以上,90%以上

10.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早孕建册率后产后访视率分别达到:()A.80%以上,70%以上 B.90%以上,85%以上 C.70%以上,60%以上 D.60%以上,50%以上 11.体质指数等于:()

A.体重(斤)×身高(M)B.体重(Kg)÷身高的平方(M2)C.体重(Kg)×身高(cm2)D.体重(斤)÷身高的平方(cm2)12.村卫生室每两个月至少举办几次健康知识讲座:()A.1 B.2 C.3 D.4 13.肺结核患者管理率和患者服药率分别达到:()A.80%以上,70%以上 B.90%以上,90%以上 C.70%以上,60%以上 D.60%以上,50%以上 14.叶酸主要预防什么:()A.预防神经管畸形B.预防妇女心脏病 C.预防胎儿贫血 D.提高妇女食欲

15.为老年人提供健康指导的内容是:()

A.对发现已确诊的原发性高血压和2型糖尿病患者纳入相应的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

B.对体检中发现有异常的老年人建议定期复查。

C.进行健康生活方式以及疫苗接种、骨质疏松预防、跌倒措施、意外伤害预防和自救等健康指导。

D.告知或预约下一次健康管理服务的时间。E.以上都是 16.中医体质分为9种基本类型: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每种体质有其独自的特征。平素患病较少的是:()A.特禀质 B.气虚C.湿热质 D.平和质

17.按照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记录表前多少项问题采集信息,根据体质判定标准进行中医体质辨识,并将辨识结果告知服务对象。:()

A.33 B.20 C.50 D.30 18.以下关于甲乙丙类传染病数量说法正确的是:()A.甲类2种、乙类26种、丙类11种 B.甲类3种、乙类25种、丙类10种 C.甲类2种、乙类25种、丙类10种 D.甲类3种、乙类26种、丙类11种

19.以下选项不属于建立居民健康档案重点人群的是:()A.0~36个月儿童B.青年人C.孕产妇D.老年人

20.发现或怀疑有食源性疾病、饮用水污染等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或可能造成危害的线索和事件,应当及时报告并协助调查的机构是:()A.卫生监督机构 B.卫生行政部门 C.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D.上级医疗机构

21.传染病在人群中发生、发展以及引起流行必须具备的条件:()。A.传染源

B.传染源、传染途径和易感人群 C.动物宿主和易感儿童 D.空气和水

22.老年人健康体检的辅助检查项目是:()A.血常规、尿常规 B.肝功能、肾功能 C.空腹血糖、血脂 D.心电图检测 E.以上均是

23.儿童正常面色为红润有光泽。面色萎黄,多为:()A.脾虚 B.血虚 C.热证 D.寒证

24.在接诊过程中,必须对多少岁以上人员常规测量血压:(A.18岁 B.25岁 C.35岁 D.60岁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提供模式探讨 篇7

1 治理模式的理念变革

传统的行政管理模式体现了一种“大政府”的理念,即认为政府是“贤能”而“仁爱”的,民众将众多的社会事务全部交给政府负责。这时,人们认为政府应该且能够有效提供所有的公共服务,管理社会各个层面的主要事务,甚至参与市场和管理私人领域的一些事务,以使政府能较好地调控整个国家的运行,体现出强大的行政管理效能。在这种理念下,政府以行政管理的模式治理社会。

然而,现代社会中该理念逐渐偏离现实情况。大政府存在着很多问题,如本身权力边界不清,权力不受约束,容易侵犯私人领域,并导致资源使用的不公平和低效。

20世纪最后25年,伴随着信息化、市场化以及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全球发达国家相继掀起了政府改革的浪潮。在新兴工业国家和大部分发展中国家随着社会的多元化和各个阶层、各种社会群体的日趋成熟,也逐渐出现了服务型政府和“小政府”的理念。新公共管理理论总结了这种政府治理改革趋势,政府治理理念转为“如无必要,勿增公共”,即尽量缩小政府管理范围,提高社会自治能力和公民团体参与公共服务提供的能力,并在政府的公共服务和公共管理中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新的理念认为政府作为行政科层制的官僚体系,对社会事务天然地反应迟钝、效率低下,倾向于权力的扩张和滥用,所以应尽量将社会事务交与民众。

美国学者黄宗智提出了第三领域的概念,认为可以将社会事务分为私域、公域以及政府、社会、私人都参与其间的第三领域,倡导社会组织积极参与第三领域的公共事务。政府仅仅作为政策制定者、重大事务裁判者,以及某些主要的纯公共服务提供者。

“小政府”理念在缩小了政府服务范围的同时更加清晰地厘定了政府职能,加强了政府行政立法、行政执法、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监管方面的职能。并且在公共服务方面由政府垄断提供转向多元化的公共服务提供者的格局。

2 两种治理模式的分析

图1显示了两种模式及其配套政策的差异。行政管理模式中,公共服务提供模式是政府直接组织提供。政府对提供公共卫生服务的卫生事业单位实行财政补偿,双方可以签订目标责任书,以业绩目标考核为主要监管手段。

合同规制模式中,以政府购买为公共服务提供模式,签订双方权责对等的服务购买合同,对合同签约的公共服务提供机构采取合同支付的支付方式,以绩效考核为主要监管手段。政府可以与其他社会机构合作,将公共卫生服务技术指导、评价、管理咨询等服务外包,从而将政府职能缩小到最核心的控制功能。

3 两种治理模式下公共服务提供方式的比较

3.1 政府提供模式

服务机构:提供公共服务的机构隶属于政府,管理上缺乏独立性,人财物由政府统一把关,缺少成本意识和效率意识,容易沾染官僚体系的工作作风。支付方式:采用财政补偿的方式,以维持服务机构生存为主要目的。不仅难以激励事业单位控制成本,同时需要通过另外的行政压力促进服务质量。当前卫生需求越来越高,开展的服务越来越丰富,技术要求也越来越复杂,推动财政投入随之逐渐膨胀。原来的行政管理模式和财政补偿方式就无法有效承担现代的公共卫生服务管理、技术指导、支付等工作,在成本管理和效果评估上更显粗陋和低效。考核方式:由于提供者和政府同属一个体系,相互制衡性差,考核容易流于形式,往往无法客观、透彻地考核服务过程和结果。适宜环境:(1)社会结构简单,不存在多个有资质的第三领域社会组织,公共服务管理与提供比较单纯,如村落修桥等一次性的公共服务。(2)必须由政府提供的,涉及社会安全和人民根本利益的公共服务,如司法、警察、突发应急工作。(3)在战争时期、计划经济时期和政府管理一切的威权主义社会多实行政府提供模式。

3.2 政府购买模式

服务机构:提供公共服务的机构可以由政府、社会公益基金会、民间资本等渠道注资成立,自主经营,拥有较为独立的管理权。因其在公共服务市场上竞争,而有较强的成本意识和效率意识,能够为适应公共服务需要而灵活高效地改善管理效能。同时,政府有自由选择公共卫生服务提供机构的权利,可以在医疗卫生服务市场上好中选优地运用财政资金购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产品,刺激多个服务供方产生竞争,达到让纳税人健康水平最大化的目的[2]。支付方式:以合同支付为主,通过合同明确约定支付额度和支付依据,以及考核评估方式,对服务效果产生正向激励作用。考核方式:政府利用考核较好地调控服务机构,服务结构、过程、产出与成本控制等各方面的考核机制对卫生服务机构有约束作用。适宜环境:社会结构复杂,存在多样化的第三领域社会组织,政治上允许社会组织进入公共服务领域,公共服务对象、技术要求、服务过程、管理等较为复杂,且需要长期开展。

现实中,一个社会的公共服务具体是以哪种模式为主并不只取决于客观的社会状况,也取决于社会现实存在的治理理念。“大政府”理念影响下的社会中,政府集聚了几乎所有的社会信任,而社会组织缺少社会信任。此时,全社会共同认为公共服务必须由政府承担,即使理论指出它们也可以交由其他提供方。当社会文化和治理理念的逐步转变,社会组织逐步取得更多的社会信任之后,他们将获得资格去承担如健康促进、传染病防治等公共服务。

4 公共服务提供模式的社会功能分析

为了达到较高的成本效益,公共服务提供模式必须在适宜环境下开展。社会人群分化较为简单且社会规模较小时,公共服务对象较为单纯,公共服务复杂性较低。这时,政府直接管理和提供公共服务能够减少整个社会的服务成本。政府提供模式中,服务机构是政府部门或下属单位,服务机构固定,服务责任由政府全力承担,服务对象只需与政府互动。

然而现代社会已经不适合政府提供公共服务为主的模式。因为复杂的社会结构和利益群体需要政府承担庞杂的行政服务,如果公共服务依然归拢给政府,那么行政机构将无比庞大,管理效能随之下降,反应速度和服务质量将引发社会普遍不满。

虽然现实情境下,合同规制的政府购买模式的实施需要艰难的政府职能转型,需要政府提高自身的监管、规制、宏观设计的能力,但是坚持实行政府购买模式最终会给社会、政府、群众带来多赢的局面。

4.1 加强政府治理能力

政府购买能够缩小政府权力界限,使权力归核化即在更小的范围内发挥更加精密、高效的治理效能。购买模式成熟后,政府不负责提供服务和对机构的具体管理,而且服务效果考核、服务过程评估等责任也可以部分外包给第三方社会组织,政府只需控制和管理好各参与机构,进行经费管理,保证服务效果,并支付合理价格。因此,政府购买模式引导政府权力的配置状况从全能主义大政府模式中脱离出来,缩小了其在第三领域中的活动范围,摆脱了过于庞杂的社会责任,可以专注于更加核心的法治维护、产权保护等其他非政府不可的纯公共服务。

4.2 增强社会自治能力

服务方在长期的购买模式下能够建立良好的自律能力和他律习惯,培养了卫生服务机构的独立性和合同管理风格,提高了专业服务水平。政府购买模式利用了市场机制,能积聚和优化了资源配置,催生了财务审计机构、卫生评价机构、研究机构、卫生公益服务组织等周边产业的成熟。卫生服务机构的身份逐步从单一的事业单位转化为事业单位、营利组织、非营利社会组织等多元化的提供者集群;从主要与政府互动,变为与各种周边产业、与整个社会更为紧密地互动合作。卫生服务机构的服务内容也会更加精细化,比如卫生需求调查、健康效果测定等。

在政府购买的过程中,逐步建立资质考核机制,并过渡到只要符合资质的机构都可以参与单项服务竞标,各种所有制的医疗卫生机构都可以参加在政府购买模式中公平竞争,扩大了政府选择权范围,有利于形成良性竞争,使机构加大了自我改善的动力和压力。

当政府购买机制长期运行后,为了使事业单位与私营机构公平竞争,政府应减少对事业单位的非合同补偿,而大部分经费将纳入合同支付的范围。同时向社会开放更多的包括医疗、研究、监管外包等在内的政府购买项目,多个项目和多个竞标机构互相选择,使得大部分机构能得到不同的卫生项目。

5 破解公共服务提供的“出身论”

当前社会的治理理念依然在“大政府”的支配下,人们倾向于相信公共服务必须由政府统一管理。由于缺少可靠的政府购买经验,缺少公共服务改革的顶层设计,缺少对理念模式的透彻分析和一贯坚持,因此公共服务提供模式改革缺乏持续性,某些地方乡镇卫生院、医院产权反复变更,最后有公共服务功能的机构依然回归到政府事业单位的老路上。

是否私有机构就不能提供公益性的公共服务,是否公立机构就一定能有效提供公共服务?答案是否定的,公共服务的提供并不与身份相关,也并非要捆绑于所有制的两极。公共服务上不会只有“附属政府—脱离政府”的两极模式,这种模式折射出人们对公共事务的理解依然停留在“凡是公共,必归政府”的大政府思维定势中。全社会应该更深入地解放思想,在政府主导的前提下尽可能将公共服务逐步引入第三领域内,尽可能鼓励社会组织参与服务提供、辅助提供、监督等过程。

6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宜实行政府购买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服务对象多样、内容丰富,政府统一组织提供效率较低,应确立政府购买作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提供的改革方向。首先要理清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卫生事业单位和政府的关系,提高其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方面与政府的谈判地位,保证基层服务提供机构的相对独立性,否则作为听命于政府的机构,是难以要求政府履行购买合同义务的。当前正在进行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要求实行政事分开,就是因为只有在政事分开后事业单位取得较独立地位,才有可能引入市场机制,采用合同规制的治理工具,实行公共服务合同购买模式。

参考文献

[1]张丽娜,合同规制:我国城市公用事业市场化中规制改革新趋向[J].中国行政管理,2007(10):92-95.

[2]王俊华.变财政投入为政府购买——公共卫生服务体制的新改革[J].中国行政管理,2002(12):52-54.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系统 篇8

【关键词】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均衡配置 特征 内涵 重要意义

【中图分类号】 R19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8801(2014)03-0345-01

近年来,我国城乡公共卫生资源配置的差距越来越明显,农村地区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以及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城乡公共卫生资源均衡配置是决定农村居民能否享受与城镇居民同等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基础条件。它不仅影响着城乡居民的健康情况,还会产生一系列的社会矛盾。因此,实现城乡公共卫生资源均衡配置是解决社会民生问题的关键所在,也是政府实现社会公平,居民公平有效的享用公共卫生资源这一长远目标的工作重心所在。

1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资源的特征

公共卫生服务资源具有公共产品的显著特征,是市场失灵领域,需要政府干预。公共卫生服务的三大特点,第一,公共卫生服务作为一个市场或产品存在着供需双方信息严重的不对称性,第二,由于信息上的不对称,购买公共卫生服务存在相当高的不确定性和未知性,所以医疗服务市场是个特殊的市场,存在技术上的垄断和不完全竞争,这些特点很大程度上弱化了市场机制的作用,第三,公共卫生领域大多有政府干预,干预程度较高。理论上公共卫生到底是商品还是人的基本权利并未解决,如果单纯把其视为商品,那只有富人才能得到,如果是基本人权,有些经济规律和原则就很难实行,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对于弱势群体必须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已达成共识。

2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衡配置的内涵

在经济学中,均衡意味着经济运行中总供给与总需求在量上处于相对均等的状态。这种均衡体现着经济总量的均等,还体现经济结构的均等。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均衡体现的是一种和谐,是在两种相对的力量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点。公共卫生资源均衡配置是指,在政府财政制度下,公共卫生资源在社会各阶层之间分配和转移的一种相对平衡的状态。均衡是公共财政公共性的重要体现,也是财政均衡的继续延伸和最终目的。城乡之间卫生资源的均衡配置,不仅是一种客观的分配结果,或分配状态的描述,还体现了资源在不同阶层、群体间的分配结果是否存在差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衡配置的内涵可以从两方面界定:从保障公民健康权看,意味着人人享有服务的权力是相同的;从服务的内容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是根据公民的健康需要和政府的财政承受能力确定的,既有面向人群的公共卫生服务,也有面向个体的公共服务。因此,有助于政府判断这种资源分配的结果是否合理及有效。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是公共财政的目标之一,它不仅涉及民生问题,还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途径。评价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的原则,社会公平原则,以城乡居民需求为中心的原则,低水平广覆盖及与地区经济发展相适应原则,由政府社会和个人共同分担的原则。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的表现,第一是公平,第二是效率,第三是效益。

3 促進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衡配置的重要意义

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衡配置的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四个方面:第一,是保证与改善民生的重要任务。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依、老有所养、住有所依,明确的表达了保障与改善民生的政治主张。第二,是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重要举措。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衡配置,对于调节收入分配、缓解贫富差距具有重要意义。健康公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程,维护公众健康,对于促进社会公平意义重大。第三,有利于减轻疾病经济负担。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基本公共卫生是达到21世纪“人人享有健康”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建设可持续卫生系统的基本要素。第四,有利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关系千家万户的幸福。保障社会成员公平享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资源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任务。

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强调政府在公共资源配置领域中的责任和主导作用,即以政府的公共财政投入为主,但在公共资源筹资方面也强调资金来源的多元化,其中既有政府部门负责直接配置,也有非政府组织企业及社会对公共卫生资源的供给及分配,多元化的供给模式不仅有利于提高公共卫生资源的筹资水平,还能更的好利用社会的其他力量来更好的发展贫困地区的公共卫生情况,且各供给方之间形成的竞争态势有利于政府能高效的为公众提供优质廉价的公共卫生资源,在医疗卫生管理体制方面,由于各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所采用的医疗卫生保障制度也有所不同,但其目标都是为了使社会居民能公平有效的享用基本的医疗卫生服务,维护社会的公平与安定。

参考文献

[1][美]盖依彼得斯 美国的公共政策--承诺与执行[M]顾丽梅 姚建华,译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刘宝,姚金建,陈文等 基本公共卫生功能界定的国际比较[J].中国卫生资源,2006.(5).

[3]项继权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政策目标与制度保障[J]华中师范大学,2008(47).

[4]颜媛媛,秦富 医疗卫生资源城乡分配的差异[J] 科学决策月刊,2006(3).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管理制度 篇9

1、通过多种信息采集方式为辖区常住人口建立统一、规范的居民健康档案,并及时更新,保持资料的连续性,逐步实施计算机管理,健康档案的建立要遵循自愿与引导相结合的原则,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保护服务对象的个人隐私。

2、按照国家有关专项服务规范要求记录相关内容,记录内容齐全完整、真实准确、书写规范、基础内容无缺失、各类检查报告单据和转、会诊的相关记录应贴留存归档。

3、向居民提供健康教育宣传信息和咨询服务,内容通俗易懂,保证其时效性、科学性、可操作性和可实施性,并有完整的健康教育活动记录和资料,包括文字、图片、影音文件等,保存留档。

4、掌握辖区适龄儿童数,按照国家有关儿童保健工作规范的要求进行儿童健康管理,加强宣传,告知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质量。为0-36月婴幼儿建立保健手册,开展新生儿访视及儿童保健系统管理。每年新生儿访视至少2次,儿童保健1岁以内至少4次,3-6岁儿童每年至少2次服务并及时将随访服务的信息及检查结果准确、完整的记录在《手册》和儿童健康档案上,并纳入计算机信息管理。

5、掌握辖区内孕产妇人口信息,建立孕产妇保健手册,按照国家有关孕产妇保健工作规范的要求进行孕产妇健康管理工作。加强宣传,告知服务内容,提高早孕建册率,开展至少5次孕期保健服务和2次产后访视并将每次随访服务的信息及检查结果准确、完整的记录在《孕产妇保健手册》和孕产妇健康档案上,并纳入计算机信息管理。

6、掌握辖区内老年人口信息变化,每年进行1次老年人健康体检,检查一次空腹血糖及其它辅助检查等,并对其进行健康咨询指导和干预并告知体检结果。每次健康检查后及时将相关信息记入电子信息健康档案。

7、掌握辖区内接种适龄儿童情况,为其建证,严格按照免疫规划程序进行疫苗接种,接种信息录入儿童预防接种管理系统管理,同时填写预防接种证。

8、建立健全传染病报告管理制度,及时发现、登记并报告辖区内发现的传染病病例和疑似病例,参与现场疫点处理;开展传染病防治知识和咨询服务;配合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对非住院结核病人、艾滋病病人进行治疗管理。传染病病种报告、报告卡填写等工作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及有关管理规范执行。进行出生资料核对、危重婴儿追踪调查,开具居民在家死亡推断书,收集与核实居民(含流动人口)死亡资料上报。相关服务记录及时入档。

9、对高血压、糖尿等慢性病高危人群进行指导,对35岁以上人群实行门诊首诊测血压,对确诊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进行登记管理,定期进行随访,高血压患者每年随访不少于4次,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免费做一次血糖检测,并进行相应的健康指导,每次提供服务后及时将相关信息记入档案。糖尿病患者每年四次随访,对糖尿病高危人群要每年至少测量四次空腹血糖和至少四次以上面对面的随访评估、分类干预、每年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并进行相应的健康指导,每次提供服务后及时将相关信息记入档案。

10、做好辖区内严重精神疾病患者的登记、建档和管理工作,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免费做一次血糖检测,随访不少于4次,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每次提供服务后及时将相关信息记入档案。

11、承担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和食源性疾病安全信息报告、职业卫生咨询指导、协助开展饮用水卫生安全、学校卫生、非法行医和非法采供血实地巡查等卫生计生监督协管服务项目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总结 篇10

(一)居民健康档案工作

根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xx年版)》《xx市20xx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建立居民健康档案项目工作方案》要求,在区卫生局统一部署下,我院于今年7月份开展了20xx年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工作。

一是争取领导重视,搞好综合协调。

为迅速落实建档工作,我院多次向街道政府分管领导和主要领导汇报,得到了街道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分管领导亲自组织召开协调会,亲自安排部署,并以街道党委政府的名义下发了《xx街道居民健康档案工作实施方案》,使各个社区支部书记对居民健康档案工作十分重视,每个社区都安排专人负责协助建档工作;

二是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

为确保居民健康档案工作的顺利进行,我院专门成立了由院长任组长的居民健康档案工作领导小组,加强整个街道居民健康档案工作组织领导,制定了操作性强切实可行德实施方案。成立专门建档工作小组,负责具体建档工作。还专门为建档小组配备了体重秤血压计听诊器血糖仪体温计视力表皮尺等设备,采取进村上门服务的方式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

三是加强人员培训,强化服务意识。

为确保居民健康档案保质保量完成,我院对每一名参与居民健康档案建立的工作人员进行了多次业务培训,让每一名工作人员熟悉居民健康档案建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熟练掌握自己的本职工作和建档程序;

四是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居民主动建档意识。

为提高我街道社区居民主动参与建档意识,我院采取发放各类宣传材料和各个社区每天广播的形式相结合,让每一名社区居民了解居民健康档案,积极主动配合我院建档工作小组顺利完成居民建档工作。

截止20xx年11月底,我院共为河套街道社区居民建立居民健康档案xxx份,并把这xxx份纸质居民健康档案以100%合格率录入市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系统。

(二)老年人健康管理工作

根据《xx市20xx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老年人健康管理项目工作方案》及区卫生局要求,我院开展了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项目。

一是结合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对我街道65岁及以上老年人进行登记管理,并对所有登记管理的老年人免费进行一次健康危险因素调查和一般体格检查及空腹血糖测试,并提供自我保健及伤害预防自救等健康指导;

二是开展老年人健康干预。对发现已确诊的高血压和2型糖尿病患者纳入相应的慢性病患者进行管理;对存在危险因素且未纳入其他疾病管理的老年居民进行定期随访,并告知该居民一年后进行下一次免费健康检查。

截止20xx年11月,我院共登记管理65岁及以上老年人xxx人。并按要求录入市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系统。

(三)慢性病管理工作

为有效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根据《xx市20xx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慢性病管理项目工作方案》及区卫生局要求,我院在今年开始对我街道的高血压2型糖尿病等慢性病建立健康档案,开展高血压2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随访管理康复指导工作,掌握我街道高血压2型糖尿病等慢性病发病死亡和现患情况。1高血压患者管理

一是通过开展35岁及以上居民首诊测血压;居民诊疗过程测血压;健康体检测血压;和健康档案建立过程中询问等方式发现高血压患者;

二是对确诊的高血压患者进行登记管理,并提供面对面随访,每次随访询问病情测量血压,对用药饮食运动心理等提供健康指导;

三是对已经登记管理的高血压患者进行一次免费的健康体检(含一般体格检查和随机血糖测试)。

截止20xx年11月,我院共登记管理并提供随访高血压患者为xxx人。并按要求录入xx市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系统。

(四)型糖尿病患者管理

一是通过健康体检和高危人群筛查检测血糖;建立居民健康档案过程中询问等方式发现患者;

二是对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登记管理,并提供面对面随访,每次随访要询问病情进行空腹血糖和血压测量等检查,对用药饮食运动心理等提供健康指导;

三是对已经登记管理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一次免费健康体检(含一般体格检查和空腹血糖测试)。

截止20xx年11月,我院共登记管理并提供随访的糖尿病患者为xxx人。并按要求录入xx市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系统。

(四)健康教育工作

一是严格按照健康教育服务规范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区卫生局及上级部门的各项健康教育项目工作。采取了发放宣传材料开展健康教育讲座设置宣传栏的各种方式,针对重点人群重点疾病和我街道主要卫生问题和危险因素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

二是我院专门配备了一名兼职健康教育工作人员,并配齐了照相机电视机DVD机等相应的健康教育设备;

三是加强健康教育档案管理,每次健康教育活动都有完整的健康教育活动记录。

今年共举办各类知识讲座和健康咨询活动15次,发放各类宣传材料2800余份,接受健康教育人次800余次,更换宣传栏内容55次。

(五)传染病报告与处理工作

一是依据《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以及传染病报告与处理规范要求,建立健全了传染病报告管理制度;

二是定期对本单位人员进行传染病防治知识技能的培训;采取多种形式对我街道社区居民进行传染病防制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了社区居民传染病防制知识的知晓率;

三是依据《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要求严格执行传染病报告制度,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中存在的困难。

20xx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如下困难:

(一)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资金投入不足,制约了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

(二)人才缺乏,全科医师社区护士人员不足,影响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开展进度;

(三)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降低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人员工作热情;

(四)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认识存有距离,上门建档和随访存在一定困难。

(六)下步工作打算:

(一)争取地方政府支持,强化职能,加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资金投入;

(二)加大宣传力度,认真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通过宣传吸引再宣传,以逐步改变社区居民的陈旧观念,促使其自愿参与到社区卫生服务中来;

(三)加强专业技术队伍建设,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水平;

(四)配套合理的激励机制,提高工作人员工作热情;

(五)落实各项服务规范强化各项规章制度,推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可持续健康发展。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系统 篇11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了只有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时期。“十二五”规划建议稿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其在改革开放30年后继往开来的战略意义,不言自明。

“十二五”规划建议稿共分为十二章,其中,不仅“加强社会建设,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独占第八章,而且“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独占第七章,“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独占第九章,还有“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散见第三章。构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已成为我国当前重要的国家发展战略。

“十二五”规划建议提出,逐步完善符合国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为“十二五”期间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提出了总体要求,并从劳动关系、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人口和社会管理等六个方面进行了具体部署。

但是从历史的角度看,很多政策、文件在制订和公开以后是“只见楼梯响,不见人下来”。如何让众多政策真正落地?老百姓到底该不该跟政府“较真”,又该怎么较真?在2011年全国“两会”召开前夕,《小康》就公共服务领域的热点问题专访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杨宜勇。

“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

只是一个善意的表述

《小康》: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十二五”期间,要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您认为,收入分配改革要有所突破,应该从何处入手?

杨宜勇: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需要社会各方面共同努力,其中政府应起到主导作用。具体来说,政府可以在以下几方面着力:在初次分配领域,坚持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建立健全职工工资正常增长和支付保障机制;完善对垄断行业工资总额和工资水平的双重调控政策,以缩小行业收入差距;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统筹城乡发展,不断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在再分配领域,加大税收对收入分配的调节力度,减轻中低收入者的税收负担,加大对高收入者的税收调节;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大对民生领域的投入;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增加城乡居民的转移性收入;进一步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增加收入分配的透明度。在第三次分配领域,加大对慈善事业的支持力度,通过法律法规予以规范,通过税收优惠予以鼓励。

《小康》:“十二五”规划建议稿中,首次提出“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这是可以实现的吗?

杨宜勇:这只是一个善意的表述,真正要做到很难。我个人对于“同步”感到比较悲观。因为过去三十年来,并没有实现“同步增长”,目前也没有看到可以令人乐观的因素。从历史的角度看,很多政策、文件在制订和公开以后是“只见楼梯响,不见人下来”。关键在落实环节,居民也是落实的主体,不能袖手旁观、不能都是搭便车的思想。其实,确保两个“同步”是有重要前提的。但我们往往把前提忽视了,只重视结果。

《小康》:前提是什么?

杨宜勇:国民收入的三分法是政府、企业、居民。就这么大一个蛋糕,三家分。为什么居民拿少了?就是因为其他两方拿多了。拿多了是因为制度上对政府和企业没有明确的限制。所以要想保持前面说的两个“同步”,要确保两个前提:各地财政收入增长要和GDP保持同步;企业利润增长要和GDP保持同步。

所以,我们一要盯着政府,二要盯着企业。最近这些年,国家财政收入的增长都保持在了20%~30%。2010年,很多企业的利润增长是20%~40%,少数企业甚至达到了60%。与此对应的是,我们的GDP增长一直在10%左右,过去三十年老百姓的收入增长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左右,农村居民纯收入年均增长6%左右。面对如此大的反差,各地老百姓必须要“较真”。

《小康》:老百姓跟谁去“较真”?这个“较真”的机制应该是什么?

杨宜勇:跟政府较真,可以通过各级“两会”机制;跟企业较真,需要通过集体谈判、集体协商机制。这都是需要从我们每个人开始行动的。如果你总是在抱怨“老板太黑,工资不涨”,然后继续原地踏步,继续“等、靠、要”,是没有用的。你可以去创业,也可以跳槽,也可以联合同事一起跟老板进行集体谈判——这都是需要个人行动的。现在,已经到了一个多元主体互动的时代。改革,需要多元主体的互动,互动的路径是“两会”机制和集体谈判。通过互动实现多元博弈,达成互相的妥协,最后实现和谐状态。目前,政府需要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各方才能实现互动。

《小康》:政府怎么才能打造出一个良好的氛围,比如在构建良好的劳动关系方面?

杨宜勇:工会要发挥力量。当然发挥力量的方向应该是和平合作性的。亚洲只有日本实现了漂亮的“共同富裕”。二战结束之后,日本工人和老板都用很文明的方式在办公室谈判,企业里有“共同富裕”的文化。日本企业内部的收入差距不超过三倍。我们国有企业改革的时候,说老总和工人的收入差距要控制在7倍以内,后来70倍,现在个别的达到270~370倍。我们的初次分配差距这么大,再次分配调整不过来。初次分配应该更加合理,唯有推进企业工资集体谈判。和谐的思想就是要有和谐的机制,若干的妥协才能构成和谐。如何在底层培养“共同富裕”的文化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在企业内部、单位内部培养“共同富裕”的文化非常紧迫。

各级政府应该信守一个理念——

别占老百姓一分钱便宜

《小康》:展望“十二五”,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应重点加强哪些方面?

杨宜勇:社保待遇要趋同化。现在社保分而治之,达到简单的全覆盖,这是第一阶段的任务。第二阶段,比如农村的合作医疗和城里比,筹资水平就差很多,筹资水平差多少,享受的待遇肯定就差多少。另外还需要社保关系自由接续转续,要让每个公民成为自由的人,不可转续就是画地为牢。其实社保关系接续转续没有不可逾越的障碍,只是有些人不愿意做,因为发达地区想占落后地区的便宜。农民工从落后地区去发达地区的,他们在发达地区交钱之后,发达地区不愿意让农民工把钱拿走。各级政府应该信守一个理念——别占老百姓一分钱的便宜,那就一切都好商量。欧盟27个成员国之间有社会保障协议,主权国家之间的社保关系都可以自由接续,我们在一个国家内部怎么就这么难呢?

《小康》:“十一五”期间,各种群体性事件正在动摇社会的稳定性。“十二五”能否打造一个“社会稳压器”,使整个社会得以良性转型?强行维稳是可行的途径之一吗?

杨宜勇:稳定其实不仅对政府有好处,对老百姓的好处更大。消极维稳肯定不行。

目前政府解决问题的机制不利于稳定,有些事下面一闹就给解决了,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这不就是鼓励闹事的机制吗?维稳还是应该在法制的基础上,坚持对的,反对错的。有些事不能太急,劳资纠纷,征地拆迁都不要着急,他不同意就不拆迁。现在很多人等拆迁,又怕拆迁,因为他不知道该要多少钱,他总怕吃亏,这是很矛盾的心理。

《小康》:所以要深化政府自身的改革。“十二五”期间,政府的工作是否应该以公共服务为重?

杨宜勇:建设型政府应该转型为服务型政府。为什么说是建设型政府?不能简单地扣帽子。一看地方政府你喜欢抓什么;二看你财政支出怎么花。因为我们有种落后的心态,所以我们偏好建设,要加快發展,超越发展,快速发展。落后刺痛了我们,所以我们要自己跟自己过不去,一天工作八小时不够,还要干十二个小时。很多地方提出“五加二”和“白加黑”上班,这是违反劳动法的,不具备可持续发展的。

另外,政府应该越精练越好。我们的政府现在很累,各级政府的副职太多,人多了就要自己找事情干。所以必须回到转变政府职能,回到行政法制化、科学化和规范化的轨道。我们各级政府既要重视建设,更要重视搞好服务。

我们对穷人缺乏同情

《小康》: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欠缺是我国公共服务领域中长期存在的问题,您认为均等化的具体实现路径应该是怎样的?

杨宜勇: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中央和地方都有责任,但是各有各的边界。中央的责任是促进基本公共服务省际之间的均等化,财政支付能力的均等化,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大体就是财政支付能力的均等化。一个省市县的内部,基本公共服务存在巨大的城乡差别、巨大的本地人和外地人的差别就不是中央的责任了,这是各级地方政府的责任。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包括硬件和软件两方面。硬件是设施、设备仪器等固定资产。软件就是人的素质,这和地方流量性的财政拨款是有关系的。为什么更多人才都愿意留在北京,而不愿意去西部?这就能反映出财政流量上的不同。硬件均等化比较容易做到,但是由于财政流量不同造成的老师、医生等素质的差距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也是大体的均等化,如果完全一样就没有动力了,如果上海和西部一样,那两个地方都没有动力了。上海的人均GDP都已经20000美元了,贵州才2000多美元,差距太大了。短期内,均等化需要财政转移加大力度;长远看,实现根本的均等化还是要靠各地发展差距的缩小,增强欠发达地区的发展能力,也就是落后地区财政收入的增长。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路线就两条,一种是转移支付,中央地方要共同努力。第二就是外部帮助和本地努力。实现路径从政治角度讲就是通过“两会”充分表达。

《小康》:目前,能够纳入基本公共服务的人是不是太少了?

楊宜勇:是的,所以我们要有新要求、新期盼。我们现在只救4.5%的穷人。奥巴马说2011年救穷人,要救14.7%,过去二十年美国都是救12.5%到14.5%,英国的济贫法救穷人要救18%。形式上是政府救,但是政府不创造一分钱,实际都是富人和中产阶级救。加拿大70%的劳动者交纳个人所得税。去年中国有7.9亿从业人员,只有6900万人缴纳个人所得税。

现在一开“两会”就说“低保养穷人”。有的地方审得特别严,有人拿了低保,他们家要是吃肉飘香了,邻居就会去告状。家里要是有洗衣机电冰箱液晶电视,就说不能领低保。有的媳妇结婚的时候,婆婆给个戒指戴着,就有人说她家不应该再给低保。整个社会对穷人缺乏同情心。所以,长期用制度建设帮助穷人才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体现。

各地最低生活保障线和各地最低工资标准都是由各级地方政府确定的,我们既要关心这些标准绝对水平的提高,更要关心这些标准相对水平的提高。

上一篇:生活救助下一篇:妈妈写给高三毕业女儿的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