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秋天--散文

2024-09-19

故乡的秋天--散文(共12篇)

故乡的秋天--散文 篇1

故乡秋天的抒情散文

当一抹清风拂过院外不远处的小山丘,几颗荠芨草挺着压弯了腰的身躯,在风中摇曳了几下,欢迎着远方风中的客人,这一刻秋天悄悄的走进了故乡。

有人说秋天是悲伤的,高高的云,淡淡的天,凉凉的风,一切那么凄凉,那么忧伤。而我却说秋天是喜悦的,满满的谷穗,金黄的稻田,红红的高粱,遍地都是硕果,到处都是收获。所以我喜欢秋天,尤其是故乡的秋。我喜欢故乡原野的四季,更喜欢那原野上的秋天。

虽然这儿没有蔚蓝天空下那一望无际金色的麦田,也没有草原那天高云淡,气爽秋高的爽朗。而我却深深的眷恋着他,对他有一种说不完,道不尽的情。我喜欢故乡的秋,更喜欢在故乡秋天的午后,在故乡的田垅上走走。走在田间的小路,午后的天不在那么焦热,阳光洒在身上,那么温柔好似儿时母亲的手,轻轻拂过头顶般温馨,慈祥。

这个时间到故乡的后山上走一圈,你会有不少意外的收获。走在山上藏在没过膝盖草丛里的小路中,小路两边,你看那柠条林里结了果实的努力的想把一个压弯了的腰挺直的野果,惹的你忍不住想过去扶一把。那些知名,不知名的花努力的点缀着秋后的山野,拼命的沐浴着这秋后恰到好处不焦不冷的日光,生怕你会跟他抢了去。幸运的.话,你还能采到些能食用的小野果,踏着秋风,嚼着野味儿,随处在一个柔柔的野草丛静静的躺下来,听着鸟儿唱着收获的喜悦,看着天上新耕的云霞,生活就是这么惬意。

还有,还有呢!要是躺醒了,靠着小土丘半坐起来,你看那远处,金色的夕阳中,山林中成群结队的鸟儿,挟着丰硕的果实欢呼着飞向山林。那山岭中村里的老大爷,牵着一头把个肚子吃的快翻上脊梁,在夕阳的印衬下更加金黄金黄的老黄牛,从山林里慢腾腾的走了下来。

再看那山脚下,绿油油的一片,一片的,那是故乡的田野的大白菜田。我们北方的田野,水少山上的田里大都种的是高粱,玉米,各类豆科等等。

这个时候的玉米还没有完全成熟,在干的像老先生胡须一样的缨子下面,鼓包包的挺着个浅绿色的大肚子,拼命的孕育着秋天最后的收获。这个时候你会偶尔看到老农伯们走到玉米旁,欢喜的捏捏那绿色的肚子,捏完就把个眼眯成一条缝儿,露出一份慈祥知足的笑容,这一年的包谷八九不离十的就肯定丰收了。

这个时候,你也会偶尔遇到,从自家田里提个篮子采蔬菜归来的大妈。她会硬塞给你几颗,像柔情的少女嘴唇般英红温柔的柿子。柿子攒在手心,走在夕阳下,那沐浴了一整天秋光的柿子,攒在手里仿佛攒的不在是西红柿,而是一颗,淳朴,憨厚,善良真诚而滚烫的心。

我喜欢故乡的秋,那田里丰收来的喜悦,曾养育了我身体里流淌着滚烫的血液。我喜欢故乡的秋,那里有我淳朴善良憨厚的父老乡亲,在每一个秋天,他们给我传授了许许多多做人的真言,教会了做人做事,在人生的道路上怎样到达辉煌的明天。

又一个故乡的深秋,异地此刻的我再一起升起了一股深深的眷恋。

故乡的秋天--散文 篇2

关键词:精神家园,文化困境,自我性

引言

陈丹燕的欧洲旅行散文结集出版, 共四本, 历时十六年完成。其中《咖啡苦不苦》、《木已成舟》、《今晚去哪里》分别讲述了欧洲的咖啡馆、博物馆和小旅馆, 而《漫卷西风》主要记录了作者奥地利、德国之行的片段与感受。这样一套从装帧到内容都充满了异国风情的丛书, 是很容易被归入当下流行的都市小资之列, 或者贴上行走文学、小女人散文的标签。然而陈丹燕的旅程并不是轻巧的享受, 她在长长的游走与追寻中, 提出了“身份危机”、“精神家园”等严肃的命题, 她的旅程是一代知识分子寻找精神家园的历程, 在这个过程中, 充满了纠缠、困顿、突破、崩塌与重建。最后, 陈丹燕的精神家园从那个用人类文明修补成的“欧洲”意象转为自己的内心。这种从个体经验出发, 站在历史的角度关照人类, 最终回归自我的转变, 有时代的原因, 也是对人类到达精神彼岸的失望。

一、梦想的彼岸——虚构的“欧洲”

陈丹燕一九五八年出生于北京, 八岁时迁居上海。童年时期文化环境的截然改变, 造成了陈丹燕对“故乡”的疏离, 形成了精神上的最初困惑。随后, 上海充满殖民文化印记的生活对她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高大凝重的欧式建筑, 飘荡着周璇细嗓子的西洋咖啡馆, 脸上刻满风霜的圣约翰毕业生……上海成为了整个欧洲文化融合的有中国特色的缩影, 在陈丹燕的成长中潜移默化的影响了她对欧洲的态度:一种对源头纯粹文化的向往。而到了八十年代, 在陈丹燕上大学期间, 时代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中国进入了前所未有的思想解放与自由的时期, 解禁了的西方的文学、音乐、绘画、影视等艺术作品大量涌入, 这些作品所表现出来的西方先进的文明、富足的生活, 对当时的人们产生了强烈的感官刺激。最重要的是西方文化中闪耀的高贵的、美好的人性, 深深的温暖了那个时代饱受伤害的心灵, 于是“欧洲”成为当时知识分子心中的天堂。

成年后的陈丹燕在刚有能力实现青春梦想的时候, 迫不及待的踏上了去欧洲的旅程。“一个人, 在大半年辛苦工作以后, 带着来自海外的版税, 背上照相机和晕动药, 远走他乡……从长崎, 到了慕尼黑, 然后是柏林、罗马和巴黎, 还有萨拉曼卡以及波尔图、圣彼得堡和克拉科夫, 当然还有维也纳何托斯卡纳” (《旅行》) 。在悠长的欧洲旅行中, 随时准备与一流的大师偶遇:茨威格、但丁、歌德、萨特、加缪、施特劳斯、梵高、克里姆特、安徒生……寻访他们去过的咖啡馆, 徜徉在他们走过的街道, 观赏他们留在博物馆的人类文明的杰作。陈丹燕深深为欧洲散发出来的古老文化气息所折服, “把在漫长暗夜里的成长中接触到的欧洲的碎片, 一点一滴修补成了一个精神故乡” (《木已成舟》) 。

这个“精神故乡”显然不是指地域上的欧洲, 而是欧洲大师们所创造出来的伟大丰富的人类文明, 这种文明最吸引人的特质在于它的杰出性。无论是音乐、绘画, 还是文学、建筑, 欧洲艺术的成就足以代表人类艺术中最辉煌的篇章。陈丹燕满怀崇敬, 在博物馆中“一步, 一步, 从无数被人类小心收藏起来、认定那是最值得纪念的东西面前走过, 把它们装进自己的心里, 看这个世界和自己, 是怎样从木变成舟” (《木已成舟》) 。杰出与强势的欧洲文明彻底征服了个体的精神感伤。其次, 欧洲文明中强烈的宗教信仰所表现出来的博大与包容也是吸引她的重要原因。陈丹燕在这种“至高至善至美”的力量中感受到类似于子宫的温暖, 从而把欧洲文明作为自我精神的母体, 建立起一个理想的精神家园。由此看来, 这个家园是人类精神的历史凝聚通过欧洲杰出的文明与丰富的艺术样式表现出来, 它是崇高的、伟大的、宽容的, 而“欧洲”只是这种无形智慧的有形载体, 成为一个“充满意义和意象的存在”。[1]

二、“异乡”——永恒的困境

把“异乡”作为故乡最惊世骇俗的是三毛。三毛对撒哈拉沙漠是“投奔”, 而陈丹燕只是“旅行”, 这本身就把主体与“精神故乡”对立起来。如果说《咖啡苦不苦》《木已成舟》集中表现了作者对欧洲文明的拥抱与呼应, 那么在《今晚去哪里》和《漫卷西风》中, 我们感受更多的是对欧洲文明作为归属的怀疑, 是“旅行者接触异文化后通过比较对自身文化作出的确认”。[2]

在克莱姆斯安静的河岸边, 陈丹燕带着席慕容的书, 看她如何在风沙滚滚的荒漠里隆重的回家, 想到“何处是我的故乡呢?” (《漫卷西风》) 陈丹燕的欧洲家园在某个时刻轰然倒塌, 她意识到“这是别人的码头, 我坐在这里看书才是打扰。” (《漫卷西风》) 对于欧洲文明的固执坚守, 最终证明她只是“一个喜爱别人东西的人” (《漫卷西风》) , 这种滋味对于一个骄傲又敏感的崇拜者是最致命的打击。但是, 精神家园的崩塌并没有让陈丹燕失望或者崩溃, 因为她发现即使在欧洲这样物质发达精神丰富的地方, 人们内心存在着同样精神危机。

怀着八十年代电影院中的记忆来寻找少年时的偶像, 蓝色的施塔恩贝格湖依然闪耀着金色的阳光, 旁边是飘扬着蓝白相间的巴伐利亚旗帜的宫殿, 但是里面没有什么王子公主的完美童话, 背叛、谋杀、死亡像伊丽莎白皇后的棺木一样真实。她不得不承认“那些美好的人和事, 原来都是假的。” (《漫卷西风》) 陈丹燕的德国房东海伦娜也生活在巴伐利亚金光四射的蓝天下, 住在开满了郁金香的花园房子里, 丈夫是踏实的政府公务员, 两个女儿也都健康可爱。他们定期去教堂做礼拜, 在社区做义工。海伦娜的生活富足、安宁、自由, 成为“我”艳羡的榜样, 但是, 她却疯了。这种实实在在的荒诞让陈丹燕想到《等待戈多》和《变形记》中的绝望气息。还有什么不满意呢?为什么弗拉基米尔疯了, 没有胡萝卜的爱尔特拉岗仍在努力并充实的生活?当我们像陈丹燕一样在庆幸自己要的只是胡萝卜时, 却陷入另一种沉思:如果人类是幸运儿, 不用思想所以幸福, 那么几千年的文明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如果不论物质和文明怎样丰富, 人类还是在等待戈多, 却等不到戈多, 那么精神家园就成为永远到不了的彼岸。

三、回归自我的“文化小散文”

“有时我要长风万里, 有时我要归于内心, 有时我要抹去自己身上所有身份的痕迹, 就渴望当一个透明的人, 有时万里、十万里之外, 竟然回到的是自己的内心”《旅行》。陈丹燕最初的旅行“常常为的真是一时之快, 只是想要看到欧洲的山水, 想要吃德国冷牛肉丸子, 想要再看看柏林东区的老教堂……”[3]但是, 随着旅行的深入, 在十六年的跋涉里, 一步一步把“欧洲”填补成自己的“精神故乡”。又在这漫长的追寻中惊觉自己是永远都进不了别人家门的“异乡人”, 最终只能回归自我的内心, 完成了一段心灵的旅程。这段旅程展现了陈丹燕作为知识分子追寻精神家园的历程。

从历史到自我的思想轨迹代表了当下许多散文的一个重要的特征:“自我性”。这与八十年代兴起的“文化大散文”的姿态恰恰是相反的。在余秋雨、贾平凹等的散文中, 作者以历史为切入点, 都是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 “在描写的文化现象之外指点江山激昂文字”, [4]他们的思想轨迹是向外的、发散的。散文从“大”转向“小”, 不是指格调、品味的大小, 只是在时代的发展中, 文学从态度上更为关注个体和自我。正如范培松先生在八十年代末就提出散文要“写出‘个性’”, 要有“多层次多侧面的自我体验”。[5]这种“个性”除了关注点的内化, 还表现在语言风格上, 是“有一种绘画从中世纪向巴洛克过渡时的那种繁复”。比如在陈丹燕的《蒙马特:红玫瑰咖啡馆》里有这样一段描写:“褐色的、带着新青年风格的靠背椅, 简陋的围着三张桌子。桌上的红色玻璃拉丝花瓶里, 插着用了许多日子、被客人的纸烟熏黄了的假玫瑰花。墙上贴着粉红色的墙纸, 不知为什么挂着一张白色波斯猫的照片, 那是一只俗气的猫, 有银行职员太太般的表情。”首先是色彩的堆积, 短短的三句话中充满了褐色、红色、烟熏黄、粉红、白色等多种颜色, 营造出一种斑斓的视觉效果;其次是多重形容词与长短句搭配使用, 行文琐碎但细腻深入;还有关于女人和猫的巧妙的对比, 使文字陡然生动起来。另外, 在叙事的方法上, 陈丹燕的散文中呈现出一种“温文尔雅”的感伤, 她自己称之为“惆怅”而不是“怀旧”。这种自我抒情化的情绪消解了历史、文化所负载的沉重, 平静又日常的叙述将宏大的历史叙事解构为私人化的情感, 带有都市女性的自恋情结。

结语

旅行的意义是什么呢?吸引一个人十六年长途跋涉的不是最后的结果, 而是在追寻中心灵得到的满足。这种满足让一颗虚弱的心渐渐充盈, 有了重量。用沉甸甸的收获去抵御生命中时刻存在的不能承受之轻, 然后就变得宁静与安然。如果人类的心灵家园是到不了的彼岸, 那么陈丹燕对个体归属的探寻是不是更有现实的意义?正如车前子先生对其散文的评价:“陈丹燕的书不仅是给小白领看的, 在文学上的意义我相信不久自然会被人体味出来。”

参考文献

[1][4]陈丹燕:城与人——陈丹燕自述[J].小说评论.2005 (4) .

[2]尹德翔:跨文化旅行研究对游记文学研究的启迪》[J].中国图书评论.2005 (1) .

[3]秦道红、陈胜乐:论文化散文[J].文艺评论.1993 (2) .

[5]范培松:新时期游记功过得失谈[J].苏州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8 (3) .

[1]陈丹燕:漫卷西风[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

[2]陈丹燕:木已成舟[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

[3]陈丹燕:咖啡苦不苦[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

[4]陈丹燕:今晚去哪里[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

[5]范培松:重塑“自我”灵魂的狂欢[M].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

[6]王尧:文字的灵魂[M].山东友谊出版社.2007.

[7]摩罗:我的故乡在天堂[M].广东:珠海出版社.2006.

故乡的秋天 篇3

故城在芜湖,我又想起它来了。我喜爱的是芜湖的秋天,如果你大清早在步月桥石栏杆上摸到一手浓重的露水,那还不是秋天;如果你在九华山路上看到一地银杏叶子灿黄如金币,那也不是。在芜湖感受秋天你根本不用出门,就坐在家里用耳朵听,如果你听到巷口传来沙啦沙啦沙啦铁锅炒板栗的声音,那不用说,秋天才算真正来了。

秋天,芜湖满大街都是板栗的香味,这季节你一定要吃炒板栗,而且一定要到中江塔下去吃才有味。这时候,夏天暴涨的江水已平静下来,千帆过尽,现在它呈现的是宽容和坦荡。你还可以到翠明园去,那里有老树、睡莲和被落叶覆盖的台阶,只是花脚蚊子太厉害了,我穿着厚厚的牛仔裤还是被咬得一屁股红包。秋天在芜湖,最好的地方是赭山,山上乌桕叶子红得似火在烧,任再大的雨水也浇不灭。赭山不高,登上山顶舒天阁,滔滔大江就在眼皮底下流淌,你把目光往上抬一抬,就能看到天门山,那是李白写“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的地方。天门山适宜远眺,而范罗山最好是近看,山上有许多外国人建造的老洋房子,老得很有味道,在一些布满苔藓的墙壁上你还能找到大把大把蝉蜕。

芜湖老街老巷也蛮不错,弯弯曲曲的像篱笆上干枯的藤蔓。我就在一个小巷深处住了五年,每天喝粥、阅读,晚上谛听大江隐隐的风涛。我喜欢这个旧木楼,喜欢走廊上古旧的木栏杆、头顶上风干的艾草与腌鹅,还有瓦檐上的倦鸟。看老街你最好选择一个雨天,穿上棉布衬衫,带上你那写散文的女友,共同撑一柄油纸伞,这样访旧会更有味道——盐务大人潘赞化与贫女张玉良萍水相逢的青楼早不在了,一地的凤仙花已零落成泥。但张恨水办报的那个老屋还在长街,只是现在租给浙江人批发毛线。城南还有李鸿章为小妾造的带花园的老房子,据说这个小妾会唱梨簧戏爱穿香云纱。作为本家,张爱玲应该知道她,我猜张爱玲爱吃的无为“粘粘转”(一种乡土风味食品)说不定就是她送的,无为芜湖,只一江之隔一字之差,拿“粘粘转”送人既不俗又有趣味,还花不了几个钱,戏子最喜欢这样吧。

通常,我喜欢在下午两三点钟出门,芜湖城很小,骑自行车逛它最妙。我爱走中山南路,这条长满枫杨树的路像乡村大道,总能在路口遇到傻子年广久,他愁眉不展。接下来就擦着一大一小两镜湖(那是芜湖城一双妩媚的眼睛)上了东郊路,这条路最富人情味,能买到手工布鞋和包春卷的米粉皮子。最后绕到金马门吃一碗泥鳅面,据说小燕子赵薇家从前就住在附近,不过你别认错人,那些来吃泥鳅面的大眼妹可不是赵薇。在芜湖,像赵薇这样两眼放电的美女满大街都是,可没几个像赵薇那么幸运,更多的就像山上的野草闲花,任风吹雨打自生自灭。

现在是秋天,我在上海,恍惚中仿佛又坐船溯江而上回到了芜湖,夹一册线装书,穿一袭青布长衫——而故城芜湖,它小心地掩藏在江南杨柳岸,像个拈花惹草爱吟宋词的才子,弱不禁风,偏瘦。

跳舞的蝴蝶

在乡下,从仲春到晚秋,你都能看到许多许多的蝴蝶,仿佛雪花在飞舞。

常常是在静谧的午后,大人们都下地干活了,花猫在灶间偷嘴,老祖母用一根柳枝别着门鼻子,转身拎一把竹椅子到杏树底下打瞌睡,将眠之际,杏花如雪就落了她一头一身。这时候蝴蝶就一路跳着舞过来了,只要有花的地方它总要留恋一下,然后选择最鲜艳的一朵,长时间无声无息地停留在花蕊上。我不明白它在花上做什么,如果是蜜蜂还好理解,它在采蜜,可是蝴蝶也采蜜么?后来有一天我无师自通地想:它肯定是在和花朵交谈,只是我听不见它们发出的声音,绵绵情话是不可以让别人听见的;或许它是在和花朵比比谁更美丽,两个美人在一起忍不住要惺惺相惜。有一次,我生病到乡下去休养,坐一条小船沿河蜿蜒而下,正是初夏,两岸野花缤纷,船一过,无数蝴蝶群飞而起,天使一般美丽吉祥,我怀疑这是一条月亮船,它要送我到天堂去,我满心欢喜禁不住要亮开嗓子唱上一曲,当然我不会真的唱起来,但病却奇迹般地好了一半。很多时候我呆在家中,独自一人,但蝴蝶仿佛知道我的心事,它总是在阒寂无人的午后从窗口从容不迫地飞进来,手掌一样大小,色彩艳丽雍容华美,它翩翩起舞时有一种高贵的寂寞和忧伤与我一脉相通,仿佛下凡的七仙女来陪伴苦命的董郎,令我欢喜又安慰。有时候它们也三五相伴,那真是像从天飘下一朵五彩祥云。蝴蝶跳舞是我女儿说的,有一天她看到一只五彩斑斓的花蝴蝶在飞,说:“快看哪,蝴蝶在跳舞呢。的确,从小到指甲大的灰色粉蝶,到大到手掌大的金冠凤蝶,只要它们在空中飞舞,那种手舞足蹈的样子,看得人也禁不住要手舞足蹈。有蝴蝶的日子肯定是阳光灿烂的好日子,这样的日子我喜欢带女儿到田野上去,青草池塘清澈,无边菜花金黄,随便找一个地方坐下来,总有蝴蝶来访问,但你是捉不到它的,只有假装睡着了,它才会小心翼翼弱不禁风地落到你近旁,让人看到它优美的触须、虹一样美丽的翅膀。可惜女儿的衣裙太鲜艳了,蝴蝶落上去就像落入花丛,再也寻不见。有一次,一只玉色蝴蝶落在女儿发辫上,正好做了她漂亮的蝴蝶结,女儿仿佛被开水烫了一样大叫一声,吓得不敢动,那因兴奋过度而变了形的惊叫,只有在阳光草地上的孩子才可以发出。回家的时候,女儿对我说:蝴蝶是花变的,一只蝴蝶就是一朵花。这是诗人的语言,到家我立马敲击键盘,把这首诗接着做下去:

蝴蝶是花变的/

一只蝴蝶就是一朵花/

飞翔的花/

花是蝴蝶的肉身/

蝴蝶是花的灵魂/

蝴蝶总在寻找花朵/

它是在寻找它的前世和来生

我想,喜欢蝴蝶的人心中肯定开满了鲜花,喜爱蝴蝶的人就是诗人。

一片秋白

如果要给四季配上颜色,我想春天是绿色,夏天是红色,秋天应该是白色。秋风起了,树叶黄了,这时候在故乡,总能看到一片秋白——

首先是一个季节:白露。没有在乡村生活过的人,他对季节是漠然的,在装有空调的写字楼里,四季都是春天。可是在江南乡下,经过春天的淫雨,夏季的闷热,接着一个宁静宜人的秋天来到了。立秋那时天气还热,真正的秋天是在白露,你清早上起来,屋后草垛上就凝结着露水,露水白花花一片,像夜里下过一场小雨。这时候天高了,云淡了,东一株西一棵乌桕红了,向日葵开起来,一丛丛芒草抽出白絮。你嗅着鼻子闻一闻,能闻到庄稼和青草的芬芳,这芬芳让人沉静并且满足。天气一天天凉爽下来,一个又一个秋夜,你总能在草房子顶上在树木后面看见一个又一个大月亮,月亮真亮啊,月光像洗过很多水的白绸缎,又像刚刚捞出来的宣纸,就是用露水洗出来捞出来的吧。一个人在秋夜月光下行走真好,大豆、高粱、玉米总是故意蹭着你的布衣裳,露水打湿了你半截衣袖,那上面布满母亲细密的针脚;还有田鼠、狐狸、青蛙,总在你脚下蹿过,有时候你不小心一脚就踢着了它,它吱地叫一声,消失在豆棵深处。如果你袖着手儿,感到耳朵像猫在咬,月亮下去了田野还是亮着,那就是霜降了,天越来越冷,白露全凝结成霜,在草上、树上、菜叶上,白花花的一片,像下过一场小雪。有霜降的那天,太阳肯定大,你起早出门卖甘蔗或柿子,走到一半肯定要脱衣服。在那一段时间,会看到许多放学的小学生,把衣服脱了夹在腋下,露出红一截绿一截的毛衣疾走,看见陌生人注视他,撒腿就跑,跑得比田鼠还快,他们一直跑向棉花地,啊,一大片白棉花全开了,鲍尔吉•原野说:棉花像个羞怯的小女孩悄悄地躲在乡村。是这样的,它一朵一朵躲藏着,不肯见人的样子。妇女们用围裙一兜一兜把它采回来,送到棉花收购站,那里的棉花堆成了山,像起伏连绵的喜马拉雅雪山。莫言说:除了战争,收购棉花是我见过的最壮观的场面。这时候乡村到处是白棉花,最忙的是棉匠,他用棉花弓弹棉花,就像琴师在弹琴,弹一首秋天奏鸣曲——我们家每年秋天絮一床棉被,再冷的天睡进去也热,半夜醒来,房间里那么白,捅破窗纸一看,一场大雪从天而降。

我爱故乡的秋天 篇4

夏天刚过,天气就不知不觉地变凉了,天也变得越来越短了。在道路两旁,落地的叶子随处可见,它悄然无息的落到地上,显得特别凄凉。在城市,的确显示不出秋天的绚丽,于是,我想起了故乡的秋天。

我的家乡在农村,有一望无际的田野,连绵起伏的山峦。秋天一到,满山遍野异彩纷呈,比传说中的仙境更美丽。看!山上,满山像一个大果园,栽着各种各样的果树,使人一见就口水直流三千尺。走到山间,我被一阵芳香扑鼻的香味迷住了。山上有一片葡萄园,那种叫红玫瑰的,紫中带亮,圆润可爱,像一串紫色的明珠;那种叫水晶的,长长的、尖尖的、绿绿的,像是用翡翠和玉石雕刻出来的;那闻名中外的红富士苹果,红得迷人,像一个天真无邪的娃娃笑红了脸;那金灿灿的鸭梨,金光闪闪,像一个个宝葫芦;柿子呢?像一片火海,又像挂满屋檐的红灯笼,红得发亮,像搽过油似的;那玛瑙似的山楂,使人一见就垂涎欲滴南边的果树林,西边的葡萄园,东边的桃园,会让你看得眼花缭乱;圆润的葡萄,脸红的苹果,金灿灿的鸭梨,火海般柿子和玛瑙似的山楂,会让你感到目不暇接。站在山丘上,对着辽阔的田野深呼息,可以看到田间的小路上,马车、手推车上载满了刚收割的庄稼,马儿昂着头,迈着轻盈的步子,在柏油马路上穿梭。农民们唱着喜气洋洋的歌,一边手舞足蹈,一边互相祝贺。啊!我的家乡!你是多么富有生机,富有活力!

我爱我家乡成熟的秋色,不仅因为山上的美景和田野里的生机,更因为它是养育我的地方。

故乡的秋天 篇5

走进故乡的秋天里,印入眼帘的是那一块一块,参差错落的麦田,已经收割完的麦田里砌着一堆一堆的稻草,每一个稻草堆仿佛是一个小小的草屋,细细的秋雨,绵绵的秋雨落下来了,咦,是谁家的的孩子躲在稻草堆下避雨呢!

走进故乡的秋天里,凉凉的秋风轻吻着你的臂膀,从对面的小坡吹过,从沟里的小河吹过,从院子外的树林吹过,从屋前的小溪吹过。凉悠悠的秋风,吹走了夏的燥热,吹走了洋槐树的绿装,吹枯萎了柳叶的裙摆,风干了狗尾巴草上的蚂蚱,让麦田角落里的青蛙闭住了嘴,停止了鸣叫,那红彤彤的苹果林里,聒噪一夏的知了也躲藏了起来,无影无踪了。

秋风,好像是一只无形的大手,悄悄地把万物都改变了样子,睹物伤怀,人儿的心也不免感慨一下子了。秋风,是你教万物都收敛一下,为了等待冬的寒冷吗?

走进故乡的秋天里,太阳变得温柔起来,天空蔚蓝,南归的鸟儿们在白云下飞翔,偶尔发出一声低鸣。秋天的傍晚,夕阳西下,留着一抹明媚的晚霞,煮饭的炊烟从房屋顶寥寥地升起来了,远处的丘陵笼罩在雾气中,日光慢慢地黯淡了,秋夜的晚装在屋前麦田上空漂浮着的一层薄雾中,渐渐展开了,屋子东边一株枣树的树梢升起了一轮皎皎的月亮儿,月亮儿娇羞地在麦田中央印出一个影儿来。

故乡的秋天,是老农嘴上的一支纸烟,纸烟熏焦黄了老农的食指和中指;故乡的秋天,是一柄铮亮的犁头,犁头周围已泛黄,那是常年耕地留下来的泥土的黄;故乡的秋天,是一颗红彤彤的柿子,圆圆的核桃,好像一个新的希望,包含着农村人对于生活的美好期盼。故乡的秋天,是孩子们唱着的一首首儿歌,在每天上学的土路上唱着,在偏远的乡下小学堂唱着,在吹着寂寂秋风的院落里唱着。

故乡的秋天的作文 篇6

秋天到了,我的故乡焦庄换上了好看的秋装。我家的果园里一片芳香。红通通我最爱吃的柿子已经成熟了。它们一个个悬挂在枝头上,随风飘荡,仿佛是一个个正在尽情摇摆的小灯笼。黄橙橙的梨也成熟了,随手摘下来咬一口又甜又香。再看那枝条上挂着一嘟噜一嘟噜的葡萄,它们有紫的、淡的、紫红的……五彩缤纷。这时火红火红的石榴也已经成熟了,果皮笑得咧开了缝。里面的果肉悄悄“探”出来观察周围的情况。尝一尝,甜滋滋、香喷喷。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田野里有农民伯伯辛勤劳动,种植的各种植物。远处,成团的棉花开了,露出了许多白点点,这些白点点就是刚成熟的棉花。玉米举着红樱乐了,忘掉了所有夏天的烦恼。

秋天,我故乡的路上充满了芳香,这是为什么呢?哦,原来是路边的野菊花都开放了。小河边,成群的鸭子在水中玩耍。

写故乡的秋天作文 篇7

叶,秋的伤感。曾几何时,在秋日的黄昏徘徊在枫叶林间,踩着那些干枯的,失去了绿色的落叶。细细簌簌的声音,是幽情还是离别树梢的痛楚?一枚黄叶从树梢徐徐飘落,落在手心。我惊叹它的凄美与悲壮。落叶归根,万物都在岁月中轮回。我感动了,感动于秋叶的凄美与悲壮。

秋天,硕果挂枝,金稻飘香,我陶醉在秋天的收获中。在不经意间,橙黄填满了双眼,红红的高粱向勤劳的农人们低下了高昂的头颅。秋风送来一阵阵芬芳,吹开农人一年的向往。晚夜,乡亲们在院子里纳凉,我坐在高高的草垛上,看弦月被收获的喜悦一丝丝填满。

我总想为秋天作画,可我的画却无法绘出秋天里自然收获的神奇。我陶醉其中,尽享这份欢喜。

我怀念故乡的秋天,我的生命中是它丰富我成长。

在那个季节,我向它诉说了很多,在成长中,那秋景,伴随着我,也许你们根本不会懂,但是在我意识中故乡的秋天是我成长的见证!

雄鹰放弃安逸的羽巢,选择在石上成长,成蚁在火海中放弃自己的生命,担起保护下一任的责任;蜻蜓放弃七天生命的享受,选择为儿女奔波操劳。成长,我只在故乡的秋天里成长,它是我成长的见证人,因为它是只属于我的故乡的秋天!

故乡的秋天记叙文 篇8

来了,来了,故乡的秋天来了。

秋天,硕果累累。果园里:苹果、鸭梨、葡萄、龙眼、柿子……都散发着阵阵清香。果农们看到了这番景象,不禁喜笑颜开。

秋天,凉风习习。人们都出来活动了,有人比赛放风筝,有人爬上山顶欣赏秋天的城市。大雁和一此候鸟也飞到了南方。

农田里,麦子成熟了,变成了金黄色。一阵微风吹来,这金色的海洋就泛起了团团涟漪。大豆成熟了,好像一个个铃铛发出了叮叮铛铛的声音。金灿灿的油菜花好像想对农夫们说:喂!谷物成熟啦!快来收割呀,千万不要错过这大好的时光!真是说到就到,农夫们一个个都拿着镰刀来收割起了农作物。

公园里,桂花开了。这里的桂花树很多,所以公园就完完全全地被桂花香给罩住了。到公园里来的人也痴迷地陶醉在这桂花香中。菊花也像披散着长发的小姑娘,实在叫人动心。

枫林里,被秋霜打过的`枫叶鲜红鲜红的,远看,风吹拂着红叶,好像一团团火上窜下跳。近看,它又像一双红彤彤的小手。法国梧桐、银杏树的叶子都变黄了。而且都纷纷落下。宛如一只只金蝴蝶在低空中嬉戏。

院子里充满了生机。小蜜蜂飞到一串红上采蜜,小蝴蝶也站在那菊花上比美。

秋天,是硕果累累的,是凉风习习的,是金色的,还是充满生机的。

《故乡的秋天》 五二班 何明雨 篇9

青原区思源实验学校 五(2)班 何明雨

秋天虽然没有春天那样五彩斑斓,但是秋天是一个果实累累的季节。

亲爱的同学们,走出家门,走出学校,去故乡看看秋天吧。

瞧瞧,这是一块一米地,一个个玉米棒子又大又长,还露出好几根“胡须”呢!大概是玉米粒儿闷在棒子里太久,想出来透透气,感受一下秋天到来的热闹气氛。这不,连棒子皮都招架不住了,调皮的玉米粒儿穿上了秋天最流行的黄色礼服,纷纷拨开棒子皮,一排排珍珠般大的玉米粒儿像一个个没见过大世面的娃娃,争先恐后的把小脑袋往外探。

那边是高粱地。一株株高粱高傲的举起红红的火把,威武挺直地站在那里,既像在炫耀自己的果实,又像在默默地为人们传递着秋天已经降临的讯息。一阵凉爽的秋风吹来,成群结队的高粱籽站在顶端,摇摆着婀娜多姿的身子,翩翩起舞。

稻田里,一根根稻杆上结着一团团金黄色的稻谷粒儿,沉甸甸的,把稻杆都压的直往下坠,像一个个驼背的老人。远远望去,稻田一亩连着一亩,一眼望不到边。稻谷像铺满了地面的黄金粒儿,金灿灿的,真是人见人爱。

我爱故乡的秋天的作文2500字 篇10

如果不是故乡还有亲人,我情愿与故乡保持一段距离,因为在我的想象中,故乡如酒,在记忆的窖中密封得时间越长,越是香醇;故乡又如非常好吃、不可多得的零食,需珍藏起来,一小口一小口,抿在嘴里,细细品尝。我喜欢在秋天回故乡,不啻因为秋天有中秋和国庆两大节日,还因为秋天的故乡最丰硕,最迷人,最切合我这个被故乡哺育,又长年工作在城市的游子的心境。

秋天的故乡是什么?是爬满篱笆和院墙的扁豆。故乡泥土肥沃,故乡人又惜土如金,舍不得用专门的田地来栽种扁豆,只需要在篱笆旁、院墙下点下几粒种子,就可以收获吃不完的扁豆荚了。紫的花、白的花,紫的扁豆、白的扁豆,秋天的扁豆就像一个个美貌女子正处在青春好时光,总能焕发出不尽的诱惑力。藤爬到哪里,一串串的扁豆荚就闪亮在哪里,你手捧竹箩摘也摘不完。有人家把吃不完的扁豆烀熟,晒干,冬天里熬扁豆粥——那是扁豆的花一直开放到冬季了!故乡的扁豆如故乡的人,朴实,生命力旺盛。故乡就是这样,像奶水充足的母亲,不知疲倦地喂养着我们这些贪吃的儿女。

秋天的故乡还是家前屋后的丝瓜架,丝瓜架下或许还有我的母亲。丝瓜的挂果期特别的长,能从暮春长到深秋。农家的饭桌上,一年差不多有四五个月飘溢着丝瓜鸡蛋汤的清香。故乡人侍弄丝瓜总结了丰富的经验,他们集中栽种,窖下足足的底肥,用竹竿、树枝把它们引向空中,在空中用铁丝、塑料线纵横交错结网,让它们在空中蔓延。这样,夏天的农家,家家房前屋后都有绿色的凉棚了。凉棚下的小饭桌上,常常围聚着一家的天伦之乐。即使到了秋天,丝瓜架上还开满了鲜艳的丝瓜花,像一只只金色的小喇叭,吹奏着故乡欢乐的歌。

故乡秋天的风景小学生作文 篇11

沿着弯弯曲曲的护城河向城外走去,越走河水越清澈。走到山里就看见清澈见底的小河里不是会有几条小鱼摇头摆尾的游过。偶尔会飞来一只苍鹭,它迈着又细又长的腿,在河边觅食。饱餐一顿之后,它叼起了几条小鱼,张开回报的翅膀,飞回窝里,喂给小宝宝们吃。

河对岸连绵起伏的山脉上,树上结满了红彤彤的柿子,像一个个红灯笼。,漫山遍野的叶子开始换秋装啦,有的是绿的,有的是金黄,还有的是火红,让我想起一句诗“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大山披着五彩缤纷的秋装,脚下是大片大片的万寿菊,就像一幅美轮美奂的油画。

故乡秋天作文 篇12

大地叠起秋馈赠的雾,乳白色的,迷蒙了人的双眼。早晨醒来,睁眼全是一片白色,什么东西也看不见,就连城里大片的灯光也只是模糊的一点光晕。雾娃娃淘气地拖着长长的睡衣四处奔走,想让自己俏皮的身影留得更多一些。

来到绿野,青草犹存,只是草尖多了一攥黄色。使得看起来一道黄一道绿。像是给病奄奄的大地套上了一件“花格“的外衣。几株干枯的老树悬挂着几片皱皱的枯叶,萧瑟的秋风蹈出充满凉意的华尔兹,让旋绕的枯叶做它美丽的舞衣,几个漂亮的回旋之后,舞衣掉落到了冰凉的水面上,秋风涨红了脸,眨眼间便消失得无影无踪。水波在落叶的抚摸下,厌恶地皱起了眉头,徐开一圈圈微微的涟漪,干枯的叶子,随着冰凉的河水渐渐远去。

山坡上,更是铺满了一地花花绿绿的落叶,有竹叶,还有梧桐叶。有些树叶还不肯戴上妈妈精心编织的黄色绒线帽,跟着秋风逃到了落叶丛中。好让自己的妈妈找不着它,而剩下的那些倒霉蛋儿可就惨了,一个个都被树妈妈盖上了黄黄的绒线帽,它们也嘟起小嘴飘到地上赌气,当雾气散去的时候,山腰上的草和树们都佩带上了露珠的首饰,他们贪婪地享受着植物透明的快乐。

上一篇:综合服务大厅建设方案下一篇:困境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