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镜下的晶体教案(共10篇)
放大镜下的晶体教案 篇1
放大镜下的晶体
教材分析:
“微小世界”是一个综合性较强的单元,所涉及的内容很广,但教学重点不是这些方面的知识,而是拓展学生观察的范围,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在活动中让他们学习和领悟使用观察工具的好处,独立研究自己感兴趣的课题。
学生对晶体是陌生的,但晶体是美丽的,也是非常有用的,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都有着很广泛的用途。本课教学是在教师的引领下,让学生知道物质内部是有一定结构的,晶体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形式,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学生走进了这个世界之后,学生很快就会被奇妙的晶体世界迷住,从此热情关注,这对拓展学生对自然界物质的认识是有意义的。本课教学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初识晶体。第二部分:自制晶体。
第三部分:介绍自然界中的晶体及其用途。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引领学生见识周围常见的固体物质的晶体,知道物质内部都是有一定结构的,晶体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形式,了解晶体的用途。
2.能力目标:用放大镜观察常见的固体物质的晶体,并用图 进行记录,培养学生的画图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了解和探索晶体世界的兴趣,在欣赏各种晶体的过程中,渗透自然美的教育。教学准备:
每个小组:放大镜1个、白糖1包、食盐1包、碱面1包、玻璃片3片、烧杯3个、滴管3个、实验记录单。课件 教学流程:
一、激趣引入
上节课我们借助放大镜探索了昆虫王国的奥秘,那么你还想用放大镜观察些什么呢?看来同学们对科学探究非常的感兴趣,今天让我们再一次走进微小世界,探索科学奥秘,哪个小组表现的突出,有可能获得这个值得研究的奖杯,怎么样?有信心吗? 上课!
[设计意图:以谈话形式开始,轻松进入学习状态,也激发了学生探究科学奥秘的兴趣] 首先我们一起观察一段录像(出示课件)
刚才我们欣赏的这个物质是什么?(板书:晶体)谁能描述一下这些晶体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提出关键问题,引导学生开始经历探究过程。
这些晶体虽然各种各样,但都是有规则的几何形体,(板书:有规则的几何形体)今天我们就借助放大镜来观察一下生活中常见的固体物质的晶体,(板书:放大镜下的)
[设计意图:教师的教学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发挥CAI的优势,创设情境。借助“CAI”通过图像的形色、声光的动态感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带领学生进入另一个新的观察领域——晶体世界,学生很快就会被奇妙的晶体世界所吸引,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引起急于解决的悬念,激励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进行推测和猜想,让学生通过实践自己去拓展认识的范围。]
二、观察常见的固体物质
观察什么物质呢?看看桌面上,纸包里是什么?平时你们仔细观察过它们吗?用放大镜观察过它们吗?今天大家在课堂上再仔细观察一下,看看这些物质用肉眼观察和放大镜观察有什么不同?然后和你的同桌说一说,好吗?看看哪个小组观察的最仔细,开始吧!学生活动、汇报。
三、制作晶体
在自然界里很多物质都是晶体,有的晶体是从溶液中产生的,比如:海水蒸发得到盐的晶体,有的晶体是在压力和温度下形成的,如:火山喷发岩浆冷却后形成矿石的晶体。其实我们也可以自己动手制作出一些晶体,你们想试一试吗?制作晶体通常有两种方法:减少水分、降低温度。今天我们就利用第一种方法——减少水分法,你们认为这个实验怎么操作呢?把你的想法和你的同桌说一说。[设计意图:教师参与到某一小组的讨论,了解学生的讨论状况。此时,教者不是以教师的角色参与讨论,而是走进学生中间与他们自由探讨,发挥学生自主探究的潜能,培养学生积极动脑,认真分析的能力。热情鼓励、精心诱导学生最大限度地分析、探讨实验操作过程。] 我们再看看书上是怎么说的?也许能给你一些启发。请看屏幕。(出示课件)同学们,你们会做了吗?不过老师还有一些要求:(出示课件)记住了吗?开始吧!学生活动、汇报。
[设计意图:教师放弃了原有的严肃、呆板的形象,而把自己定位在与学生是朋友的关系,这样,学生学习起来就会水到渠成,达到教学目标,由此培养学生小组之间的合作意识。
对于学生出现的不一样的情况,有些老师就慌了,不知道怎么办了,如果处理不好,就会得出错误 的结论。但如果处理好了,这将成为课堂教学的一个亮点。对于这种情形,我们不要忘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同时也对学生进行一次科学态度的教育。]
四、欣赏更多的晶体、介绍晶体的用途。
晶体不仅美丽,用途也很广,你们搜集到有关晶体用途的资料了吗?谁想和大家交流一下? 学生汇报。
老师也找到一些这方面的资料,大家一起看一看。(出示课件)
自然界中的绝大多数物质都是晶体,晶体是一类美丽、奇妙而又十分重要的物体,它既具有特殊的结构,又有着优异的性能,但是,到今天为止,还有许多未知的领域等待着我们去探索。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有什么体会呢?谁想和大家说一说?
[设计意图:在这样的课堂里,师生之间的任何一方并不苛求从另一方得到了什么,而是从双方共同营造的民主、平等、和谐的关系中得到了自信、智慧、发展和欢乐。] 老师希望你们在课后的探索中能有新的发现、新的收获!下课!课后反思:
1.教师尊重他们的个性发展,充分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是有主见、有思维的个体,留给他们大量的时间和空间学习探究,通过学生之间按照他们自己的思维方式相互质疑,相互补充,使探究活动深入有效;
2.教师鼓励和激发学生大胆设计、积极参与,相互交流。特别表扬了那些有独特见解、别出心裁的学生,对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也要鼓励,指导他们继续尝试,使他们的思维随时都能迸发出智慧的火花。教学中不仅仅要认识教材中所提供的那些素材,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究,自己去认识周围的事物和自然界,以便能解决更多的问题。这样学生不仅把所学的知识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巩固了知识,深化了认识,更重要的锻炼了他们把所学的知识迁移到周围事物,去解决更多的问题。3.教师更多的是扮演一个忠实的听众,没有随意发表意见,在适当的时候,给一点暗示或激化矛盾,使学生的学习和探究得以顺利开展。教师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角色把握得较好。以自己的言语、动作,形象直观、生动有趣地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开放的、主动思维的空间,循序渐进地把学生引入科学探究的过程中。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又带着问题走出课堂,教师没有把上下课的铃声作为教学的起点和终点,课后的后续探究是对本课研究内容的一个巩固和延伸。因为生活处处皆学问,生活处处皆课堂。学生在带着问题离开课堂之后,其实又是一个新的开始。接下来的制作活动势必会涉及由“猜想结果”到最后的“表达交流”,学生又进行了一次科学探究的实践。总之,让全体学生都经历探究的全过程,并在这些过程中促进他们各方面能力的发展。
科学教学只有具有生命的灵性,才能具有生命的创造力和包容力,才能发挥个人的潜能以及丰富人的心灵生命,从而唤醒对真善美的内在追求,让学生领悟生命的奥秘,体验人生意义,才能使教育的生命境界得到提升。
放大镜下的晶体教案 篇2
时间:60分钟
总分:
分
班级:
班
命题人:
一、判断题
1.晶体三极管按材料分有两种:锗管和硅管。
(正确)
2.晶体三极管按结构分: NPN、PNP。
(正确)
3.晶体三极管有NPN和PNP两种结构形式,但使用最多的是锗NPN和硅PNP两种三极管。
(错误)
4.晶体三极管功率分:小功率管、中功率管、大功率管。
(正确)
5.晶体三极管三条引线分别称为发射极e、基极b和集电极c。
(正确)
6.晶体三极管的管脚分别是发射极、门极、集电极。
(错误)
7.在制造三极管时,有意识地使发射区的多数载流子浓度大于基区的,同时基区做得很薄。
(正确)
8.晶体三极管是线性器件,可用作开关或者放大器件。
(错误)
9.晶体管由两个PN结组成,所以可以用两个二极管反向连接起来充当晶体管使用。
(错误)
10.晶体三极管的发射结和集电结是同类型的PN结,所以三极管在作放大管使用时,射极和集电极可相互调换使用。
(错误)
11.通常的BJT在集电极和发射极互换使用时,仍有较大的电流放大作用。
(错误)
12.三极管有三个工作区,分别是饱和区、放大区、截止区。
(正确)
13.三极管是构成放大器的核心,模拟电路中,若要信号不失真,三极管应该工作在放大区。
(正确)
14.模拟电路中,三极管用作开关器件。
(错误)
15.晶体三极管是非线性器件。
(正确)
16.晶体三极管,是半导体基本元器件之一,具有电流放大作用,是电子电路的核心元件。(正确)
17.无论在任何情况下,三极管都具有电流放大能力。
(错误)
18.三极管是构成放大器的核心,三极管器件具有电压放大作用。
(错误)
19.当三极管发射结、集电结都反向偏置时具有放大作用。
(错误)
20.当三极管发射结、集电结都正向偏置时具有放大作用。
(错误)
21.放大电路中,硅三极管发射结工作电压是0.3V。
(错误)
22.放大电路中,硅三极管发射结工作电压是0.7V。
(正确)
23.放大电路中,锗三极管发射结工作电压是0.3V。
(正确)
24.放大电路中,锗三极管发射结工作电压是0.5V。
(错误)
25.晶体管的电流放大倍数通常等于放大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
(错误)
26.晶体三极管集电极和基极上的电流一定能满足Ic=βIb的关系。
(错误)
27.放大电路中的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的波形总是反相关系。
(错误)
28.共射组态基本放大电路是输入信号加在基极和发射极之间。
(正确)
29.电压放大电路中的电容器,起的作用是隔直流通交流。
(正确)
30.三极管放大电路中,静态是指无信号输入。
(正确)
31.放大电路的三种组态,都有功率放大作用。
(正确)
32.晶体管的放大作用主要体现在电流放大。
(正确)
33.当加在三极管发射结的电压小于PN结的导通电压,基极电流近似为为零,集电极电流和发射极电流都近似为零,三极管这时失去了电流放大作用,集电极和发射极之间相当于开关的断开状态。
(正确)
34.放大电路主要利用三极管的控制作用放大微弱信号,输出信号在电压或电流的幅度上得到了放大,输出信号的能量得到了加强。
(正确)
35.基本放大电路,输出信号的能量实际上是由直流电源提供的,只是经过三极管的控制,使之转换成信号能量,提供给负载。
(正确)
36.放大电路工作点不稳定的原因,主要是元件参数的影响。
(错误)
37.温度升高, 三极管的输入特性曲线向左移,UBE减小。
(正确)
38.当温度升高时,三极管的集电极电流IC增大,电流放大系数β减小。
(错误)
39.当温度升高时,三极管的输出特性曲线向上移,电流放大系数β增大。
(正确)
40.静态工作点过高会产生截止失真。
(错误)
41.三极管在安全工作区的极限参数是集电极最大允许电流、集电极最大允许功率损耗、基极开路时集电极与发射极间反向击穿电压。
(正确)
42.交流放大器工作时,电路中同时存在直流分量和交流分量,直流分量表示信号的变化情况,交流分量表示静态工作点。
(错误)
43.三极管放大电路中RC可有可无,不影响放大结果。
(错误)
44.共集电极放大电路也叫做射极输出器,共集电极放大电路的输入信号与输出信号同相。
(正确)
45.基极电流Ib的数值较大时,易引起静态工作点Q接近饱和区。
(正确)
46.分压偏置式共射极放大器中,基极采用分压偏置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输入电阻。(错误)47.在共射极放大器中,电路其他参数不变,仅改变电源电压Vcc,电压放大倍数不会改变。
(正确)
48.三极管放大电路中,增大RB,其它参数不变,静态工作点Q接近饱和区。
(错误)49.三极管放大电路中,增大RC,其它参数不变,静态工作点Q接近饱和区。
(正确)50.三极管放大电路中,当 ui较小时,为减少功耗和噪声,静态工作点可设得低一些。(正确)
51.三极管放大电路中,为获得较大的动态范围,静态工作点可设在交流负载线中点。(正确)
52.三极管放大电路中,当实际功耗PC大于最大允许集电极耗散功率PCM时,不仅使管子的参数发生变化,甚至还会烧坏管子。
(正确)
二、单选题
1.晶体三极管放大电路,既能放大电压,也能放大电流的电路是(A)。A.共发射极
B.共集电极
C.共基极
D.共漏极 2.晶体三极管共发射极放大电路具有的作用。
(C)
A.仅放大
B.仅反相
C.放大与反相
D.电压跟随 3.放大电路的静态是指(B)。A.输入直流信号为零时的状态
B.输入交流信号为零时的状态
C.输入交直流信号为零时的状态
D.输入交流信号不为零时的状态
4.基本放大电路中,放大(C)信号是电路的工作目的。A.交流和直流
B.直流
C.交流
D.高频脉冲 5.基本放大电路中,经过晶体三极管的信号有(D)。A.高频脉冲成分
B.直流成分
C.交流成分
D.交直流成分均有
6.放大电路的交流通路是指(C)
A.电压回路
B.电流通过的路径
C.交流信号流通的路径
D.直流信号流通的路径 7.三极管的输出特性曲线中,每一条曲线与(C)对应。
A.输入电压
B.基极电压
C.基极电流
D.输出电压 8.三极管的伏安特性是指它的(C)。
A.输入特性
B.输出特性
C.输入特性与输出特性
D.输入信号与电源关系
9.为了增大放大电路的动态范围,其静态工作点应选择(C)。
A.截止点
B.饱和点
C.交流负载线的中点
D.直流负载线的中点
10.放大电路的直流负载线是指(B)条件下的交流负载线。A.RL=0
B.RL=∞
C.RL=RC D.RL=RB 11.电压放大电路的空载是指(C)
A.RC=0
B.RL=0
C.RL=∞
D.RB =∞ 12.温度升高时,三极管的电流放大倍数β值会(C)。A.不变
B.变小
C.变大
D.不确定 13.温度降低时,三极管的电流放大倍数β值会(B)。A.不变
B.变小
C.变大
D.不确定
14.某三极管的发射极电流等于1mA,基极电流等于75μA,正常工作时它的集电极电流为(A)。
A.0.925mA
B.0.75 mA
C.1.075 mA
D.1.75 mA 15.某三极管的发射极电流等于1.025mA,基极电流等于25μA,正常工作时它的电流放大
倍数β值为(B)。
A.30
B.40
C.41
D.51
16.测得某三极管集电极电流是2mA,发射极电流2.02mA,则该管的直流电流放大系数是(D)。
A.0.02
B.1
C.50
D.100
17.三极管在组成放大器时,根据公共端的不同,连接方式有(C)种。A.1
B.2
C.3
D.4
18.在阻容耦合放大器中,耦合电容的作用是(A)。
A.隔断直流,传送交流
B.隔断交流,传送直流
C.传送交流和直流
D.隔断交流和直流
19.为了放大缓慢变化的非周期信号或直流信号,放大器之间应采用(C)。A.阻容耦合电路
B.变压器耦合电路
C.直接耦合电路
D.二极管耦合电路
20.共射极放在电路的输入信号加在三极管(A)之间。
A.基极和发射极
B.基极和集电极
C.发射极和集电极
D.基极和电源 21.共射极放大电路的输出信号是取自于三极管(C)之间。
A.基极和发射极
B.基极和集电极
C.集电极和发射极
D.基极和电源
22.工作在放大区的某三极管,如果当IB从12μA增大到22μA时,IC从1mA变为2mA,那么它的β约为(C)。
A.83
B.91
C.100
D.110
23.在三极管放大器中,三极管各极电位最高的是(B)
A.NPN管的发射极
B.NPN管的集电极
C.PNP管的基极
D.PNP管的集电极 24.用万用表测得NPN型晶体三极管各电极对地的电位是:VB=4.7V,VC=4.3V,VE=4V,则该晶体三极管的工作状态是(A)。A.饱和
B.放大
C.截止
D.短路
25.测得某放大电路中三极管各极电位分别是3V、2.3V、12V则三极管的三个电极分别是(C)。
A.(E、B、C)
B.(B、C、E)
C.(B、E、C)
D.(C、B、E)
26.测得某放大电路中三极管各极电位分别是0V、-6V、0.2V则三极管的三个电极分别是(C)。
A.(E、C、B)
B.(C、B、E)
C.(B、C、E)
D.(B、E、C)
27.测得放大电路中某晶体管三个电极对地的电位分别为6V、5.3V和12V,则该三极管的类型为(B)。
A.硅PNP型
B.硅NPN型
C.锗PNP型
D.锗NPN型
28.测得放大电路中某晶体管三个电极对地的电位分别为4V、3.7V和8V,则该三极管的类型为(D)。
A.硅PNP型
B.硅NPN型
C.锗PNP型
D.锗NPN型
29.使用三极管时,如果集电极功耗超过该三极管最大集电极耗散功率PCM,可能会发生(C)情况。A.击穿
B.正常工作
C.烧坏
D.β变小
30.测得晶体管三个电极的静态电流分别为 0.06mA,3.66mA 和3.6mA。则该管的β约为(D)。
A.30
B.40
C.50
D.60
31.测得晶体管三个电极的静态电流分别为 0.03mA,3mA 和3.03mA。则该管的β约为(A)。A.100 B.60
C.50
D.40 32.在一个放大电路中,测得某三极管各极对地的电位为U1=3V,U2=-3V,U3=-2.7V,则可知该管为(C)。
A.PNP锗管
B.NPN硅管
C.NPN锗管
D.PNP硅管
33.已知某三极管的C、B、E三个电极电位为10V,2.3V,2V, 则可判断该三极管的类型及工作状态为(A)。
A.NPN型,放大状态
B.PNP型,截止状态
C.NPN型,饱和状态
D.PNP型,放大状态
34.已知某三极管的C、B、E三个电极电位为2V, 6.3V, 7V, 则可判断该三极管的类型及工作状态为(D)。
A.NPN型,放大状态
B.PNP型,截止状态
C.NPN型,饱和状态
D.PNP型,放大状态
35.共射极放大电路的交流输出波形上半周失真时为(B)。
A.饱和失真
B.截止失真
C.交越失真
D.饱和失真和截止失真 36.共射极放大电路的交流输出波形下半周失真时为(A)失真。A.饱和
B.截止
C.交越
D.频率 37.静态工作点过高会产生(B)失真。A.交越
B.饱和
C.截止
D.饱和和截止
38.静态工作点过低会产生(C)失真。A.交越
B.饱和
C.截止
D.饱和和截止 39.下图所示电路中,三极管(NPN管为硅管,PNP管为锗管)不是工作在放大状态的是(C)。
40.上题电路中,三极管工作在放大状态的NPN型硅管是(A)。
41.已知某晶体管的PCM=100mW,ICM=20mA,UCEO=15V,在下列工作条件下,正常工作的是(B)。
A.UCE=2V,IC=40mA
B.UCE=3V,IC=10mA
C.UCE=4V,IC=30mA D.UCE=6V,IC=25mA
42.在基本单管共射放大器中,集电极电阻RC的作用是(B)。
A.限制集电极电流
B.将三极管的电流放大作用转换成电压放大作用
C.没什么作用
放大镜下的不是困难优秀作文 篇3
美国总统林肯的父亲曾以较低价格买下一处牧场,只因其表面有许多石头,而之前的农场主以为这是山头,才把它卖了出去。形象点说,是老农场主“高估”了这些石头。而林肯的父亲受他影响,也如是认为。只有林肯的母亲,不受固有观念影响,才能挖去那小小“山头”
说道畏惧困难,似乎那些刚出世没多久的小毛孩反倒比大人勇敢。孩子们敢和鳄鱼拥抱,和巨蟒共舞。因为无惧,所以无畏。还有那些历史上的门将,因胆大而英勇。再来看看武松打虎。谁敢说他闲来无事去打虎?他内心其实也有些畏惧,若不是在景阳那三碗不过岗喝过酒,打败老虎的人可能就不是他了。
困难在生活中固然存在,关键只在于你如何去看待它。有这样一个小故事:有两个孩子比赛谁先跑到妈妈身边。可在途中,两个孩子先后摔倒。其中一个妈妈立刻跑过去安慰那个孩子,摸摸头又抱在怀里。那孩子反而哭得更凶。而另一个妈妈呢?她只是站在原地鼓励着孩子继续跑来。孩子摇摇晃晃站起来,终于爬到了妈妈身边,露出甜甜的`笑。这两个母亲的做法孰是孰非?前者放大了困难,后者鼓励孩子克服了困难。
既然困难不能凭空消失,那就勇敢去克服。记得初中时学过一篇课文,至今印象深刻。说是要把一个大困难,分成几个小困难逐一解决。一个大困难不好解决,但一个又一个小困难却不难克服。当你在不经意间克服了许多小困难后,你会发现,一个大困难迎刃而解。
换个角度,你有没有想过困难和理想其实是有共性的。比如说,都不难么容易克服或实现。都是人生中的重大事件。也可以这样说,实现理想的过程就是不断克服困难的过程。
人生中有许多困难并不是什么坏事,因为逆境可以造就英雄。有了这些磨练,美玉才会更加完美,刃器才会更加锋利。命运多舛并不是什么可怕的事,可怕的是,你无法去克服它们、跨越它们。
大班科学活动放大镜教案 篇4
1、通过和平面镜比较,初次玩,感知放大镜的神奇。
2、知道放大镜是凸透镜,能说出生活中一些与凸透镜原理有关的物品。
3、利用焦点燃烧纸板、纸片,使幼儿体验科学无处不在,从而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探究的兴趣。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5、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活动准备:
人手一个放大镜,一面小镜子。若干纸片、纸板。手电筒一个。
活动过程:
一、请小朋友把你们带的小镜子拿出来看一看、摸一摸,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二、老师还给你们带来了一个好玩的东西(出示)认识吗?叫什么?(放大镜)
1、请你们看一看、摸一摸,然后说一说和平面镜对比后你有什么发现?
2、再到自己、伙伴的身上,周围的物体上用放大镜观察一下,说说看有什么新的发现。
师小结:“摸起来镜面是突出来的,当你仔细看放大镜上的你的时候变成了哈哈镜;而当你把镜子拿到一定距离的时候,再仔细看镜子里的你时发现和本人很清楚。”
3、师:“ 当你把放大镜远距离对准报纸看字的时候 ,说说看,你发现了什么?”
师小结:“用放大镜看物体,离物体不能太远;否则,从放大镜上看的物体会变得更小。其实,放大镜是一面凸透镜。”
三、师:“请小朋友说说在生活中,利用凸透镜原理制成的像放大镜这样的物品都有哪些?(显微镜、老花镜、照相机、猫眼、投影仪、汽车前后尾灯等)
四、小朋友猜猜看,老师把手电筒灯光对准放大镜后,后面的报纸上会出现什么?(老师启发引导幼儿说。)时间长了,那个亮点又会有什么变化?你们想试一试吗?没有手电筒,我们就利用太阳光来照,看看你的报纸会发生什么变化,然后告诉老师。
幼儿实验,老师指导。
五、师:”这个亮点就是凸透镜在光源的照射下形成的焦点,等你们上了初中学了物理知识以后就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了。小朋友记住,无论到哪里,千万不能像今天这样拿着放大镜对准光随便照哪个物体,以免发生火灾。"
六、活动结束,整理物品回教室。
活动反思:
放大镜是六年级《微小世界》单元的第一课时,学生对放大镜并不陌生,从三年级起放大镜就伴随着孩子们的科学学习。但是他们对人类发明放大镜的意义,以及放大镜的结构和功能不一定很了解。本课鼓励学生在带着新的问题用放大镜进行观察的过程中,有新的发现。
对于已经很熟悉的观察工具来说,怎样引导学生进一步地认识放大镜的相关知识,本单元安排了8课时的内容。这8个单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放大镜下的发现。二是显微镜下的生命世界。要提高40分钟的课堂效率,合理安排教学流程很重要。我对这课是这样设计的:活动一、让学生说说对放大镜已有的认识;活动二、先用肉眼观察宣纸、作业纸、撕开的报纸,再用放大镜观察刚才没有发现的;活动三、怎样制造一个放大镜。学生都知道放大镜有放大的作用和聚焦的作用,但究竟使用了放大镜和用肉眼有什么区别,在学生活动后大家都有体会:放大镜观察得更细、更清晰。对比过玻璃和放大镜学生发现放大镜比较厚,并且凸出来,那究竟是放大镜厚起到放大的作用还是凸起来起到放大的作用,放手让学生来讨论,想方法来使玻璃有放大作用。学生说倒水,让学生做实验后发现:水倒多了扩散开来起不到放大作用,反而仅滴一滴水就能起到放大作用。经过这样的讨论、实验、分析,学生对放大镜是凸透镜,有放大作用便有了深刻认识。
放大镜下的晶体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通过和平面镜比较,初次玩,感知放大镜的神奇。
2、知道放大镜是凸透镜,能说出生活中一些与凸透镜原理有关的物品。
3、利用焦点燃烧纸板、纸片,使幼儿体验科学无处不在,从而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探究的兴趣。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5、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活动准备:
人手一个放大镜,一面小镜子。若干纸片、纸板。手电筒一个。
活动过程:
一、请小朋友把你们带的小镜子拿出来看一看、摸一摸,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二、老师还给你们带来了一个好玩的东西(出示)认识吗?叫什么?(放大镜)
1、请你们看一看、摸一摸,然后说一说和平面镜对比后你有什么发现?
2、再到自己、伙伴的身上,周围的物体上用放大镜观察一下,说说看有什么新的发现。
师小结:“摸起来镜面是突出来的,当你仔细看放大镜上的你的时候变成了哈哈镜;而当你把镜子拿到一定距离的时候,再仔细看镜子里的你时发现和本人很清楚。”
3、师:“ 当你把放大镜远距离对准报纸看字的时候,说说看,你发现了什么?”
师小结:“用放大镜看物体,离物体不能太远;否则,从放大镜上看的物体会变得更小。其实,放大镜是一面凸透镜。”
三、师:“请小朋友说说在生活中,利用凸透镜原理制成的像放大镜这样的物品都有哪些?(显微镜、老花镜、照相机、猫眼、投影仪、汽车前后尾灯等)
四、小朋友猜猜看,老师把手电筒灯光对准放大镜后,后面的报纸上会出现什么?(老师启发引导幼儿说。)时间长了,那个亮点又会有什么变化?你们想试一试吗?没有手电筒,我们就利用太阳光来照,看看你的报纸会发生什么变化,然后告诉老师。
幼儿实验,老师指导。
五、师:”这个亮点就是凸透镜在光源的照射下形成的焦点,等你们上了初中学了物理知识以后就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了。小朋友记住,无论到哪里,千万不能像今天这样拿着放大镜对准光随便照哪个物体,以免发生火灾。"
六、活动结束,整理物品回教室。
教学反思:
放大镜是六年级《微小世界》单元的第一课时,学生对放大镜并不陌生,从三年级起放大镜就伴随着孩子们的科学学习。但是他们对人类发明放大镜的意义,以及放大镜的结构和功能不一定很了解。本课鼓励学生在带着新的问题用放大镜进行观察的过程中,有新的发现。
对于已经很熟悉的观察工具来说,怎样引导学生进一步地认识放大镜的相关知识,本单元安排了8课时的内容。这8个单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放大镜下的发现。二是显微镜下的生命世界。要提高40分钟的课堂效率,合理安排教学流程很重要。我对这课是这样设计的:活动一、让学生说说对放大镜已有的认识;活动二、先用肉眼观察宣纸、作业纸、撕开的报纸,再用放大镜观察刚才没有发现的;活动三、怎样制造一个放大镜。学生都知道放大镜有放大的作用和聚焦的作用,但究竟使用了放大镜和用肉眼有什么区别,在学生活动后大家都有体会:放大镜观察得更细、更清晰。对比过玻璃和放大镜学生发现放大镜比较厚,并且凸出来,那究竟是放大镜厚起到放大的作用还是凸起来起到放大的作用,放手让学生来讨论,想方法来使玻璃有放大作用。学生说倒水,让学生做实验后发现:水倒多了扩散开来起不到放大作用,反而仅滴一滴水就能起到放大作用。经过这样的讨论、实验、分析,学生对放大镜是凸透镜,有放大作用便有了深刻认识。
放大镜下的晶体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通过动手在操作,描述不同大小形状的钥匙孔放大效果的异同。
2.在观察水滴放大镜放大物品的过程中,体验放大镜的神奇作用。
3.能正确说出运用放大镜的物品。
4.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不同钥匙孔的钥匙 纸杯 保鲜膜 皮筋 水
活动过程:
1.小实验引出主题,激发孩子们探索的兴趣
① 用滴管滴一滴小水珠在保鲜膜上,看看它是什么形状的?
② 轻轻的平端起薄膜,通过水滴看看书上的字有什么变化?
2.感受不同钥匙孔放大的效果,进一步的加深理解
① 准备几个不同钥匙孔的钥匙。
② 用滴管给钥匙孔滴水。(教案出自:快思老师教案网)在距离画面2厘米的高度观察,引导幼儿发现了什么?
小结:不同大小形状的钥匙孔放大效果一样吗?试着将你的发现记录下来。
3.通过小制作,总结出放大镜的基本原理
① 在纸杯的侧面剪一个小窗口。
② 将保鲜膜用皮筋固定在杯口。
③ 将水轻轻的倒在保鲜膜上。
④ 找一张喜欢的图片,从窗口放入杯中,从上面看一看,图案有变化吗?
活动延伸
1)你知道放大镜的种类有哪些吗?(珠宝放大镜 老花镜 望远镜 昆虫观察镜 显微镜 验钞放大镜)
2)想一想,还有那些东西可以做放大镜呢?自己动手试一试吧!
科学乐园
生活中很多的东西非常的小,需要放大镜的帮助才能看清楚。放大镜是凸透镜,通过光的聚焦能当打物体的影像。小水滴的形状和凸透镜的特征相似:中间厚周边薄,所以,特也可以起到放大的作用。
教学反思:
活动让幼儿通过观察、了解放大镜与我们生活的关系,结合生活经验,感受人们是如何根据自己的需要,利用放大镜来为我们的生活服务的,激发幼儿继续关注生活中各种小工具的欲望。
晶体三极管教案 篇7
第___周 课时___节 执教者:___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三极管的结构、符号、类型及其电流的放大作用。2.能力目标:使学生对三极管的内部结构及放大工作原理有更具体的了解及认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1)使学生掌握三极管的结构、符号、类型及其电流的放大作用。(2)掌握半导体三极管中的电流分配关系;
(3)理解半导体三极管的放大作用,共发射极电路的输入、输出特性曲线,主要参数及温度对参数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
(1).晶体三极管的基本结构和符号:
有3个区――发射区、基区、集电区;
2个结――发射结(BE 结)、集电结(BC 结);
3个电极――发射极 e(E)、基极 b(B)和集电极 c(C);
2种类型――PNP 型管和NPN型管。
(2)工艺要求:
发射区掺杂浓度较大;基区很薄且掺杂最少;集电区比发射区体积大且掺杂少。
晶体三极管的符号
箭头:表示发射结加正向电压时的电流方向。
(3)三极管的放大的条件 :发射结正偏
、集电结反偏
从电位的角度看:NPN管,发射结正偏VB>VE;集电结反偏,VC>VB。
PNP管,发射结正偏VB (4)晶体三极管有三种基本连接方式:共发射极、共基极和共集电极接法。最常用的是共发射极接法。 (5)三极管内电流的分配和放大作用 三极管中电流分配关系如下: 因 很小,则 晶体三极管的电流放大作用-------基极电流微小的变化,引起集电极电流 IC 较大变化。 交流电流放大系数 b——表示三极管放大交流电流的能力 直流电流放大系数 ——表示三极管放大直流电流的能力 通常,所以 可表示为 (6)三极管的输入和输出特性: 输入特性曲线: 集射极之间的电压 一定时,发射结电压 与基极电流 之间的关系曲线。特性曲线有如下特点: 1.当 ≥2V 时,特性曲线基本重合。 2.当 很小时,等于零,三极管处于截止状态。 3.当 大于门坎电压(硅管约 0.5 V,锗管约 0.2 V)时,逐渐增大,三极管开始导通。 4.三极管导通后,基本不变。硅管约为 0.7 V,锗管约为 0.3 V,称为三极管的导通电压。 5. 与 成非线性关系。 输出特性曲线: 在基极电流 一定时,集、射极之间的电压 与集电极电流的关系曲线 1.截止区 外部条件:发射结反偏或两端电压为零。 工作特点:,管子工作在截止状态。 2.饱和区 外部条件:发射结和集电结均为正偏。 工作特点:,管子工作在饱和状态。 称为饱和管压降,小功率硅管约 0.3 V,锗管约为 0.1 V。 3、放大区 外部条件:发射结正偏和集电结反偏。工作特点:Ic保持恒定 (7)三极管的主要参数 1.集电极最大允许电流 三极管工作时,当集电极电流超过时,管子性能将显著下降,并有可能烧坏管子。 2.集电极最大允许耗散功率 当管子集电结两端电压与通过电流的乘积超过此值时,管子性能变坏或烧毁。 3.集电极――发射极间反向击穿电压 管子基极开路时,集电极和发射极之间的最大允许电压。当电压越过此值时,管子将发生电压击穿,若电击穿导致热击穿会损坏管子。 四、教学小结: 1.面向学生:√中学 □小学 2,学科:化学 2.课时:1 3.课前准备:结合学校的科技节布置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查看微观粒子的堆积方式,并动手制作。 教师: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视频资料的下载、教学案设计、基本堆积模型的制作 学生:用生活中的材料(乒乓球、玻璃球等)按照书上图准备一些模型的素材。学生自己动手做模型,感受晶体结构的奥秘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金属原子堆积的4种基本模式。 (2)掌握金属晶体与分子晶体、原子晶体的区别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金属晶体结构的学习与研究,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让学生感受科学的魅力。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空间想像能力等 (2)通过对金属晶体、分子晶体、原子晶体在晶体结构上的区别和性质上的差异,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过对金属晶体学习与认识,激发学生探索认识微观世界的兴趣 (2)通过对三种晶体结构与性质的比较,进一步坚定“结构决定性质”这一研究物质性质的科学理念,形成正确的科学研究方法与科学态度。 教材分析 本节是人教版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第三章第三节的教学内容,是在第三章第一节《晶体的常识》和第二节《分子晶体与原子晶体》基础上认识金属晶体。学生已经具备了晶体和晶胞的初步知识,对微观粒子的排列也有了一定的认识。同时在学习晶体的时候,学生已经通过上网搜索资料,学习了一些微观粒子的知识,对百度搜索的使用也比较熟练,能够较好的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前预习。 本节教学内容包含知识点主要有金属的内部结构、、共性、电子气理论、金属晶体的结构与金属性质的关系以及金属晶体的四种原子堆积模型等,需要三个课时才能完成。本节课是第二课时,主要探究金属晶体4种基本堆积模型及与分子晶体、原子晶体比较。 四、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金属晶体的4种基本堆积模型 2、教学难点:金属晶体的4种基本堆积模型 教学设计中根据课堂教学需要用百度在网上搜索“国庆阅兵式” 视频材料和微观晶胞图片等的相关教学材料,制作成PPT,使微观的粒子直观化,形象化,增强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本节内容是在《晶体的常识》和《分子晶体与原子晶体》基础上认识金属晶体,学生已经具备了晶体和晶胞的初步知识,对微观粒子的排列也有了一定的认识,所以在平面排列和非密置层堆积的问题上,学生探究的方向明确,便于达成。本节中的难点在于密置层堆积形成的镁型和铜型的堆积方式,教师提出的探究问题正是本课的难点和重点,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网上搜索的图片和制作的模型并结合教师的多媒体展示,共同完成探究的目标。 五、教学方法: 科学探究:质疑----实验----分析----解决---归纳---比较 多媒体课件与自制教具相结合的互动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 师生探究模式:教师在互动探究过程中提供视频和图片材料支撑和方法指导,并主动参与到学习小组的探究活动中,关注探究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或奇思妙想,及时把握学情,适时调控学生的探究进展和探究方向,在交流展示时适时恰当评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形成集体性正确的观点和解题思路。 生生探究模式:学生在课前浏览网页、制作模型的过程中,就已经对金属晶体的堆积方式进行了自主探究并有了质疑。课堂上教师将学生分成多个学习小组,对某个问题或者多个问题进行探究,通过小组成员的合作,发挥集体的智慧,把自己的疑问探究透彻,并在交流互动中让所有人共享探究过程和探究结论。 六、教学过程 环节一:感受微观世界 【设计意图】从宏观世界的规则排列联想到微观粒子的有规则周期性排列,感受立体美,对称美,规则美。 【教师引入】【百度视频】阅兵式表演: 一个个整齐的方阵,由解放军战士有规律的周期性排列而形成,雄伟而壮观,我们正在学习的晶体的结构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队列是人为的,那微粒是依靠什么呢?让我们一起回顾金属晶体的世界吧: 【复习回顾】学生回答:金属晶体 组成粒子:金属阳离子、自由电子 微粒间作用力:金属键(无方向性) 金属的共性:导电、导热性、延展性、金属光泽。 电子气理论:脱落的价电子形成遍布整块晶体的“电子气”,被所有原子所共用,从而把所有原子维系起来。 【质疑】为什么原子晶体没有延展性呢? 【百度搜索】原子晶体的图片 原子晶体中原子间的作用力是共价键,具有饱和性和方向性,受外力作用时,原子间的位移必然导致共价键的断裂,无延展性。 【小结】正是由于金属键无方向性的特点,我们可以把金属原子看成直径相同的小球紧密的堆积在一起,当然这种堆积是有规则的,呈周期性的。 环节二:探索微观世界(二维) 【设计意图】在二维平面中初步感受微粒堆积的规律,自己动手增加感性认识和兴趣。认识密置层与非密置层的不同。 教师:【试一试想一想】 1、金属原子在平面里的紧密排列有哪些方式? 2、除了书本上的两种以外还有其他形式吗? 3、这些不同的放置方式有什么特点? 学生四人一组动手操作:在一个自己准备的小方盒里排放小玻璃球。学生总结回答:只有两种方式:行列对齐和行列相错。配位数一个是4,一个是6. 总结:非密置层:行列对齐,四球一空,配位数为4 密置层: 行列交错,三球一空, 配位数为6 【PPT】 环节三:探索微观世界(三维) 教师:【动手试一试】将非密置层一层一层地在三维空间堆积起来,使相邻层的球紧密接触。除了书上的两种堆积方式外,是否可能有第三种方式? 学生:【分组操作】用自己准备好的三个非密置层,按照要求先试做课本上的两种,再尝试其他的方式。最后由学生代表总结发言。 【PPT】 【小结】金属晶体的原子堆积模型 1.简单立方堆积(Po):配位数:6,每个晶胞含有的原子数为1,空间占有率为:52% 2.体心立方堆积——钾型(碱金属):配位数:8,每个晶胞含有的原子数为2,空间占有率为:68% 环节四:探索微观世界(三维)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协作精神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空间想像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信息整理的能力。 教师:【过渡设疑】这两种堆积方式中,仍然有尽一半和三分之一的空间没有利用,有没有更好的堆积方式来提高金属原子的空间利用率呢? 【动手试一试】 将密置层一层一层地堆积起来,使相邻层的球紧密接触。在三维空间里又有哪些堆积方式?先试试书上介绍的两种方式【PPT】 第二层 对第一层来讲最紧密的堆积方式是将球对准1,3,5( 或对准 2,4,6 位,其情形是一样的 ) 关键是第三层,对第一、二层来说,第三层可以有两种最紧密的堆积方式。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8—39页例 1、例 2、“试一试”“练一练”,练习九第1、2题。 教学目标:1.让学生结合具体问题理解图形放大和缩小的含义,会在方格纸上把一图形按一定的比放大或缩小。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想象和推理能力,让学生初步感受图形的相似变换,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能利用方格纸把一个简单图形按指定的比例放大或缩小。 教学难点:使学生在观察、比较、思考和交流等活动中,感受图形放大、缩小,初步体会图形的相似,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设计理念:本课设计中,利用长方形图片放大的具体情境导入,让学生直观感受图形的放大与缩小,设计中安排了一些有利于学生探究的观察、操作、交流等数学活动,使学生初步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引导学生通过分析,以及数据的比较,体会图形的相似,感受图形放大、缩小在生活中的应用。这样设计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索交流空间,增强学生主动探索的意识,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生活情境,导入新课 谈话:学习新课之前先让我们欣赏一组图片。(略) 谈话:刚才所看的几组图片,为什么有的图片变大和变小后,看得很清楚,形状没有变,而有的图片变大或变小后,却看不清并且都变样了呢? 同学想知道为什么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好吗?(板书: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二、自主合作,经历学习的过程 1.教学例1。 谈话:刚才同学们看了几组图片,有的是变大与变小,有的只是图形变大或变小,而不是数学上的放大与缩小。那么数学上的放大和缩小是什么意思呢?请看一个图形放大的例子。(课件呈现例1图) 谈话:第二幅图是由第一幅图变大后得到的,现在大家要研究的问题是:变 知识改变命运 精品文档 你我共享 化后的长方形图的长与原来长方形图的长的什么关系?宽呢?请大家在小组里讨论。 小组讨论后指名发言。 说出:变化后的长方形的长是原来长方形长的2倍,宽也是2倍或变化后的长方形长与原来长方形长的比是2 :1,宽也是2 :1。(板书:2 :1) 提问:观察这两个比你发现了什么?(两个比是相同的) 谈话:我们可以把这两句话合成一句话,那就是“变化后的长方形与原来的长方形对应边的比是2 :1”(板书改写成对应边的比是2 :1) 谁来指一指两个长方形中的对应边?再口算一下这个比的比值。 谈话:当变化后的图形与原来图形对应边的比相等,而且比值大于1时,我们就说这是把原来的图形放大,这道题中是把原来的长方形按2 :1放大。 如果把原来的长方形按3 : 1、4 :1放大,放大后的图形与题中第二幅长方形相比,会怎么样?长和宽各是几厘米? 谈话:刚才说到的2 : 1、3 : 1、4 :1,比值有什么相同之处?(都大于1)如果比值小于1,例如按对应边的比为1 :2变化,你认为图形会怎么样?(缩小)为什么会缩小?(因为1表示变化后图形的边长,2表示原来图形的边长,所以图形变小了。)这个比值是多少? (课件出示变小的图形)提问:如果把原来的长方形按1 :2缩小,那么缩小后的长方形的长和宽应是原来的几分之几?各是多少厘米?(指名回答,课件演示结果)再次出现一个长方形并标出长和宽的长度,让学生试着说出变化后长方形的长和宽各是几厘米? 谈话:当变化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对应边的比相等,而且比值小于1时,我们就说这是把原来的图形缩小。 2.教学例2。呈现例2,指名读题。 提问:题目要求我们做几件事?那么你认为应该先做什么事,后做什么事呢?(先计算后画图)。 提问:放大后的图形长、宽各是几格?你打算把这幅图画在什么位置?缩小后的图形长、宽各是几格?你打算把这幅图画在什么位置? 学生各自在课本上作图,教师巡视,指导有困难的学生。展示部分学生的答案,共同评议。(关注画面布局) 知识改变命运 精品文档 你我共享 提问:这样方格纸上出现了3个图形,观察这3个图形,你有什么发现?(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 谈话:图形放大或缩小后,大小发生变化,但形状不变,例如这道题中的3个长方形长与宽的比都是2 :1,保持不变。 3.教学“试一试”。 学生自主做题,做后展示一位学生的答案,共同评议。提问:在画放大后的三角形时,你先画的什么?后画的什么? 谈话:画图时,你们注意到了放大后的三角形的直角边是原来三角形直角边的2倍,那么斜边的长也是原来的2倍吗?请大家量一量,比一比它们有什么关系?学生操作(也是2倍) 提问:你对“对应边”有了什么新的理解? 谈话:图形放大过程中,对应边都按相同的比放大或缩小,这样才能保持图形形状不变。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一练”。学生自主做题,做后共同评议,同桌相互检查。2.做练习九第1题。学生阅读题目,自主做题。指名回答,共同评议、订正。 3.做练习九第2题。学生独立做题,同桌相互检查。 四、全课总结 提问:图形的对应边按相同的比发生变化,什么情况下是图形的放大?什么情况下是图形的缩小?在图形放大或缩小后,图形的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知识改变命运 精品文档 你我共享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克 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李志海 一、教学思路 强调学习者的主观认识和主动探索知识的情境,始终保持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有效互动,根据探究教学理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探究的方法学习,让学生能够主动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观察、分析等逻辑思维能力,教育学生养成勇于探索的求知精神和严谨、科学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模式 通过演示实验,分析电路工作原理,探究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之间的关系,二极管电流与负载电流之间关系,再结合故障分析和展示QL型整流器的应用,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即“设置实验——创设情境——感性认识——探究分析——上升理论——指导实践”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单相桥式整流电路的结构特点 2.理解单相桥式整流电路工作原理及工作波形 3.掌握凌晨相桥式整流电路有关量值的计算:输出电压U0,输出电流I0,晶体整流二极管承受的反向电压。 (二)能力目标 通过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观察、分析等逻辑思维能力,教育学生养成勇于探索的求知精神和严谨、科学的学习态度。 (三)情感目标 通过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保持学习的热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专业的兴趣。 四、教学策略 教学过程要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利用多媒体手段演示和实验演示,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归纳实验结论”,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和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重点 (一)整流电路中,二极管的工作状态及电路各波形的分析 (二)整流电路有关量值的计算 六、教学难点 整流电路中,二极管的工作状态及电路各波形的分析 七、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新课: 知识回顾(屏幕投影三个问题) (一)什么是整流电路? (二)整流电路有什么作用? (三)整流电路如何完成整流功能? 屏幕投影半波整流电路(图1)和变压器中心抽头全波整流电路(图2)师:请问下图所示两电路各属于什么整流电路?试分析其优缺点。 师:通过对两种电路的比较,它们都有不尽人意的地方,半波整流电路虽然电路简单,但电能利用效率低。而变压器中心抽头全波整流电路,虽然电能利用效率得到了提高,但是对变压器、二 极管的要求较高,为了克服以上缺点,在实际电路中常采用桥式整流电路。 新课教学: 板书:单相桥式整流电路 板书: 一、电路结构 师:单相桥式整流电路如图所示(屏幕投影单相桥式整流电路),其中:T为变压器;D1、D2、D3、D4为四个整流二极管;RL为负载电阻。 问:单相桥式整流电路与前面两种整流电路相比,在电路组成上有什么不同? 答:(1)变压器没有中心抽头(2)采用了四只整流二极管 师:因为电路中的四只整流二极的连接如同电工中的电桥电路相似,因此,我们把这种整流电路称为桥式整流电路。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桥式整流电路的工作原理。 板书: 二、工作原理 屏幕投影桥式整流电路 师:我们知道,变压器副绕组上的电压是正弦波交流电压,它的极性是周期性变化的,下面我们分正、负半周两种情况,对电路的工作过程进行分析。 板书: 1.正半周(假设A+,B-)屏幕投影桥式整流电路 师:正半周时,电路中的四只二极管各处在什么工作状态呢? 答:D1、D3两端加有正向偏置电压而导通,D2、D4两端加有反向偏置电压截止。屏幕投影桥式整流电路电流流经的路径,并动画演示 板书:电流路经:A﹢→D1→RL→D3→B-板书:2.负半周(假设A-,B+)屏幕投影桥式整流电路 师:负半周时,请同学们参照正半周分析方法,分析电路中的四只二极管又处在什么工作状态呢? 答:此时,D2、D4两端加有正向偏置电压而导通,D1、D3两端加有反向偏置电压截止。板书:B+→D2→RL→D4→A- 屏幕投影:负半周时,桥式整流电路电流流经的路径,并动画演示 屏幕投影:演示正、负周时,负载RL上获得的电压波形 师:通过正、负半周的两种情况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电路正常工作时,不管变压器副绕组上的电压的极性如何变化,流经负载RL的电流始终自上而下,在RL上的电压是上正下负,不会因变压器副绕组上的电压极性的变化而改变,即加在负载上加的电压是直流电压。 板书:结论:电路正常工作时,不管变压器副绕组上的电压极性如何变化,流经负载RL的电流始终是“自上而下”,在RL上的电压是“上正下负”。 师:那么加在负载上的脉动电压与变压器副绕组的电压之间有什么关系?流经整流二极管的电流和负载电流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呢? 板书: 三、整流电路有关量值的计算 师:我们先来做一个实验。 (老师拿出预先准备好的电路板,对电路板做简单介绍后,检查电路无误后通电,并进行有关数据的测量。) 1测量变压器副绕组两端上的电压,记下测量所得的数据。○2测量负载RL两端的电压,记下测量所得的数据。○3分别测量流经二极管D1、D2的电流,记下测量所得的数据。○(教师引导学生对测量所得的数据进行分析)板书: 1.负载上的平均电压:U0=0.9u2 2.负载上的平均电流:IL=U0/RL=0.9U0/RL 3.整流二极管上的平均电流:ID=1/2I0 4..整流二极管上承受的反向电压:VRM=√2u2 板书: 四、整流堆 师:为了提高整流电路的工作性能,在实际应用中,通常把桥式整流的四只二极封装成一个整体,如图所示(屏幕投影整流堆的实物图),向外引出四条引出脚,分别标上:﹢、﹣、∽,内部结构如图所示(屏幕投影整流堆的内疗连接图) 师:从内部结构图,我们可以知道:正负相接连∽,负负相接连正出,正正相接连负出 板书: 五、课堂练习: (一)试分析图示桥式整流电路中的二极管D2 或D4 断开时负载电压的波形。如果D2或D4接反,后果如何?如果D2 或D4因击穿或烧坏而短路,后果又如何? 板书: 六、课后思考: 1、根据实际情况设计并制做一个单相桥式整流电路。(条件:有一直流负载,需要直流电压为非作18V,直流电流为2A,若采用桥式整流电路,如何选择电源变压器和二极管?) 【放大镜下的晶体教案】推荐阅读: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放大镜》08-09 基本放大电路教案09-07 单管放大电路的绘制(教案)05-29 《模拟电子技术》教案:基本放大电路09-26 空间放大镜07-08 冀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放大与缩小》教案08-09 用放大镜看孩子的优点10-14 放大镜和望远镜读后感06-30 放大特性05-13 风险放大09-18高中化学金属晶体教案 篇8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教案 篇9
放大镜下的晶体教案 篇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