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青藏地区教案(共9篇)
高中地理青藏地区教案 篇1
【课标要求】
1.在地图上指出青藏地区的位置范围。
2.用事例说明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考情分析】
本节内容初中已经学习过,学生已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和简单的分析问题的能力。但是,初中阶段只是注重地理事物与现象的表面认识,即简单的知道“是什么”,但不注重分析现象背后的原因,而且,现在学生有些内容也已遗忘。
本区在高考中的常规设题,往往是以青藏地区的空间位置、产业发展状况、资源利用、各项设施布局为切入点,考查本区自然地理环境、经济发展条件、主要面临的发展问题及应对措施。
因而,在复习过程中,要注意唤醒学生已有的记忆,结合高中必修一、必修二所学的原理、理论以及必修三的案例教学,引导学生解释青藏地区的自然、人文地理现象,即要明白“为什么”,从而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要本着可持续发展原则,分析制约本区发展的生态环境问题,并能提出解决措施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教学目标 】
1.通过阅读地形图,明确青藏地区的位置、范围;
2.运用各种图表,分析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并能归纳最突出特征;
3. 运用事例,说明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4. 通过案例,分析制约青藏地区经济发展的环境问题;
5. 针对本区环境问题,提出今后发展方向及解决措施。
【教学重点】1.“高”“寒”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2.本区环境问题及生态保护措施。
【教学难点】自然地理环境对其他各地理要素的影响及相互关系。
【课型】复习课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案例分析
【教具设计】多媒体、地图册、导学案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我要去拉萨》mv
每当听到这慷慨激昻的歌声,每当看到这神奇壮美的风光,我都会被深深得感染。我要去拉萨,我想去拉萨,同学们,你想不想去?(想去),可是,拉萨在哪呢?(在青藏地区)这节课我们就来复习——青藏地区。
【板书】青藏地区
【承转】下面我们通过这幅图来明确青藏地区的位置、范围。
【动手填图】请同学们在导学案的图上填出图中的山脉及省区名称。
【展示成果】好,现在我们共同说出这些地理事物。(指图)
【学生回答】齐答。
【教师引导】根据我们刚才的回答,请描述青藏地区的位置与范围。
【学生回答】青藏地区大致位于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以南,横断山脉以西,喜马拉雅山以北;主要包括青海省、西藏自治区和四川省西部。
【教师启发】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怎么描述青藏地区的位置?
【学生回答】经纬度位置:大致30°N——40°N,80°E——100°E。
【教师点拨】还有“我国的西南边陲”,与印度、尼泊尔等国相邻等。
【承转】知道了在哪里,我们关键要知道它有什么独特的特征。首先,我们来看地形图。
【教师引导】青藏地区地形以什么为主?(高原)哪个高原?(青藏高原)
(出示三级阶梯图)青藏地区位于哪一级阶梯上? (第一级阶梯)
海拔大致多少?(平均4000米以上)
因而,青藏地区被称为——“世界屋脊”,
如果用一个字来概括(其地形特征),那就是——高。
世界上14座海拨超过8000米的高峰全部集中在青藏地区。
【板书】“世界屋脊” 高。
【承转】我们都知道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那么,如此高的地形对当地的气候有什么影响呢?请大家来看这两幅图——我国年平均气温、七月平均气温图。
SHAPE MERGEFORMAT
【教师引导】青藏地区年平均气温、七月平均气温与我国其他(同纬度)地区相比有何差别?
(较低)这里是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区。
【设问】由此可见,青藏地区气候最大的特点是什么?(寒冷)
【板书】寒
【提问】以上差异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因为海拔高)
【板书】高 寒
【教师补充】对,因高而寒。因此,这里冰川广布,雪山连绵,是名副其实的“雪域高原”。
【板书】雪域高原
【承转】我们通过一组探究活动进一步加强对气候特点的认识。
【问题探究一】读右图,
(1)思考:图中的服装反映了青藏地区的气候还有什么特点?
(2)请运用必修一“大气受热原理”,分析该气候特点的成因。
【分组点拨】我们来分一下组,前后相邻两排同学一组,分组讨论。讨论过程中,及时记下知识要点,并选好代表作为发言人;讨论结束后,“发言人”向全班同学做汇报,向全班展示小组的智慧结晶。“发言人”汇报完毕,请其他同学点评;若其他同学有疑问,请“发言人”予以解决或者老师帮助解决;若“发言人”对问题分析全面、细致、到位,请全班同学送上掌声,以示鼓励。
【学生回答】
【教师点拨】海拔高——空气稀薄,透明度高——(白天)削弱作用弱——气温高
(夜晚)保温作用弱——气温低
因此,昼夜温差大。
【承转】青藏高原有“亚洲水塔”之称,由于海拔高,冰川广布,青藏地区孕育了许多大江大河,呈放射状向四周奔流,因而这里成为大江大河源头。
【板书】大河源头
【教师点拨】(指图说)其边缘地区,地处阶梯交界处,落差大,因而水能丰富。(出示“水能”图片)另外,由于本区处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地热资源也很丰富。(出示“地热”图片)
【教师小结】水能、地热能、太阳能是本区比较丰富的三种清洁能源,开发利用价值潜力很大。
【承转】当然,这里的矿产资源也很丰富,主要分布在哪呢?
【学生回答】柴达木盆地。
【教师点拨】因而,它被称为“聚宝盆”。
【师生小结】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发现青藏地区最突出的自然特征是什么?(高寒)
因此,这里的气候、河流、土壤、植被都深深地打上了高寒的烙印。
“高”与“寒”当中,谁是主导因素呢?(高)
也就是说,形成青藏地区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的主导因素是:地形。
因为“高”,所以气候“寒”;因为“高寒”,成为“雪域高原”;也因为“高寒”成为“大河源头”。由此可见,组成青藏地区地理环境的各自然要素是不是孤立存在的?(不是)它们的关系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一个(整体)。这印证了我们必修一第五章所学到的——自然地理环境具有整体性特征。
【承转】高寒的自然环境对当地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首先,我们以农牧业为例分析对生产的影响。
【板书】影响 高寒农牧业
【教师讲解】同学们请看这两幅图,我们再想象一下那美景“在湛蓝的天空、洁白的云朵之下,在巍峨的雪山、绵延的冰川之间,广泛分布着厚厚的草甸草原”,在这种情况下,(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本区的农业主要发展的是——畜牧业。
SHAPE MERGEFORMAT
青藏地区植被图 青藏地区农业图
(1)结合本区植被分布,说出青藏地区的主要农业生产部门。
【教师点拨】本区以畜牧业为主,但牧场与我国其他牧区的牧场还有所不同。青藏牧区是高寒牧场,当然这里有与之相适应的特有畜种,(展示牦牛、藏绵羊、藏山羊图片)这是本区分布最广泛的三大畜种。
【承转】在这高寒的大地上,绝大部分地区不适合种植农作物,只有在少数河谷地区发展了种植业,这是为什么呢?
【课内探究活动二】请结合必修二所学习的“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进行分析。这个问题,同位之间进行讨论。
问题探究二:河谷农业
2. 结合“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分析青藏地区的主要种植业区为什么分布在河谷?
【学生回答】
【师生点评】可以先让学生评价,老师再对回答问题的同学、评价的同学进行评价,要以鼓励为主,不要轻易否定学生。
高中地理青藏地区教案 篇2
1.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精神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模拟考察与合作交流形式优越于教师的讲解方式, 达成教学目标并有所扩展。 4.指导学生正确运用地图查找地理事物, 建立良好的空间概念。
二、教学安排
第一课时:看书、读图。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 了解和掌握教科书中两节的地理信息。根据学生特长和爱好分组, 课后带着目标查找补充资料 ( 可利用书籍、报刊和互联网等) , 丰富本章内容, 扩大地理视野。
第二课时:师生共解。由教师或科代表主持, 各兴趣小组在探究的基础上, 总结、交流研究成果, 派代表发言, 其他学生在其发言完毕后可予以补充。
第三课时:梳理知识顺序, 归纳、整理学习笔记。 强化识记重点内容。 巩固练习, 及时反馈, 检查学习效果。
三、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
利用暑假时间, 在指导教师的带领下, 怀着无比好奇和无限憧憬, 从黑龙江省行政中心哈尔滨乘火车沿京哈线、京包线、包兰线、兰青线, 进入有“ 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 在青海省行政中心西宁停留考察后, 转乘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青藏铁路, 最后到达这次活动的目的地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 这样既可以缓解高原反应, 又可以领略沿途自然风光。 在高原上, 我们分成5 个科学考察小组 ( 综合小组、地质小组、科技小组、经济小组和旅游小组) , 有侧重地选择了几个典型区域对我国四大自然地区之一的“ 青藏地区”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考察、访问和详细记录。 每个小组通过合作探究, 分别取得了研究成果, 现在将向同学们汇报这次行程的收获情况, 希望大家利用好这个交流平台, 展示本组成果, 查找自己的不足、完善本章的学习内容。
2. 综合小组
主要任务:考察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等。 找出本区域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环境保护的成功经验。
①分别查找中国政区和地形图, 确定青藏地区的位置与范围:该区位于我国的西南部;包括青海省 ( 青) 、西藏自治区 ( 藏) 、四川省 ( 川或蜀) 西部及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 ( 新) 和甘肃省 ( 甘或陇) 的小部分地区, 面积约占全国面积的1/3 。
②地形与海拔高度:该地区由两大地形区组成。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 平均海拔4 000 米以上, 有“ 世界屋脊”之称。周围被昆仑山脉、祁连山脉和横断山脉所包围。高原上雪山连绵、冰川广布。世界的最高峰———珠穆朗玛峰, 就位于我国与尼泊尔的交界处, 海拔8 844.43 米, 学生都想“ 爬爬试试” ( 联想谐音记忆) 。高原北部还有我国海拔最高的盆地———柴达木盆地, 海拔2 600~3 000 米, 主要位于青海省境内, 是典型的断裂凹陷盆地。据考察、查找资料和教师讲解, 我们初步明确青藏高原的形成原因是:古时候这里曾是一片汪洋大海, 由于南面的印度洋板块向北运动、俯冲, 遇到亚欧板块的强烈抵抗, 该地区受到挤压, 隆起上升成为海拔最高的高原, 柴达木附近地区的湖水外泄, 成为海拔最高的盆地。这些已被高山上的生物化石 ( 鱼类和蕨类等) 所证实, 为“ 沧海桑田”提供了佐证。这里地壳活跃, 成为多地震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多发区。
③大江大河的发源地:“ 三江源”———长江、黄河、澜沧江;雅鲁藏布江等。 ( 前三条注入太平洋, 后者注入印度洋。 )
④我国最大的高原湖区:我国最大的湖泊———青海湖。 我国海拔最高的湖泊———纳木错等。
⑤独特的高寒气候:冬寒夏凉, 年温差小, 日温差大。 由于海拔高, 空气稀薄, 日照充足, 太阳辐射强烈。 ( 特殊地理现象: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区;高原红;藏袍“ 留一手”;缺氧;“ 日光城”———拉萨。 )
3. 科技小组
主要任务:考察气候、水文、植被、主要自然资源的分布等。找出本区域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环境保护的成功经验。
由于青藏高原地区地势很高, 气温随海拔上升而下降, 形成独特的高原高山气候。虽然是盛夏时节, 这里却是全国气温最低的地方。 只有东南部的狭小区域, 冬季气温在0℃以上。
青藏高原东南部是全国年降水量最多的地区之一, 年降水量在2 600 毫米以上, 仅次于台湾省的火烧尞, 这和来自印度洋上湿润气流北上途中遇到青藏高原山地的抬升有关。 受降水量、蒸发量及高山冰雪融化的影响, 这里的河流、湖泊水量较为丰富, “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附近被称为“ 中华水塔”。这里的河流多为外流河, 向东注入太平洋河流居多, 如长江、黄河、澜沧江———湄公河等;向南注入印度洋的次之, 主要有雅鲁藏布江、怒江等。 在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形成“ 世界第一大峡谷”, 最深处6 009 米, 与珠峰有近1 万5 千米的高差。 ( 长江源纪念碑文:略)
高原区的植被主要是高寒草原和草甸, 成为我国重要的高寒牧区。 东南部受地势影响, 横断山区和藏南的植被垂直分布明显, 由山麓到山顶依次有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针叶林、高山草甸、高山积雪等。高原区的植被主要是高寒草原和草甸, 自然资源十分丰富, 比如水能资源、森林资源、动植物资源等。 矿产资源中以柴达木盆地最为集中, 钾盐、煤铁、石油、天然气、铅锌储量较大, 其中察尔汗盐湖的盐够全国人食用800年, 是最大的钾盐基地 ( 更有趣的是这里的人们竟然用盐修了很长的一段公路) 。因此享有“ 聚宝盆”的美誉。由于青藏地区地势高, 空气稀薄, 日照强, 太阳能资源也很丰富。西藏首府拉萨有“ 日光城”之称。加之地质原因, 这里还有可利用的地热能, 雅鲁藏布江谷地是我国陆地上最有远景的地热能源区。羊八井已成为我国最大的地热发电站。这里的河流水量大、落差大, 丰富的水能资源有待进一步开发。
青藏高原上还有许多未被揭开的自然奥秘, 吸引着国内外大量的科学工作者、登山队员和旅游者。 攀登珠峰、考察冰川雪山、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探险等。
4.经济小组
主要任务:考察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状况, 找出青藏地区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影响的事例。
由于青藏地区特殊的自然环境, 这里人口稀少, 是我国人口密度最小的地区。
高原区的植被主要是高寒草原和草甸, 是我国重要的高寒牧区, ( 我国四大牧区是内蒙古牧区、 新疆牧区、青海牧区和西藏牧区, 联想缩记为“ 内心清晰”) , 形成独特的高寒畜牧业, 这里的毛纺织工业较为集中在西宁、拉萨、林芝等。柴达木盆地中矿产资源丰富, 格尔木有我国最大的钾肥厂。
青藏高原区海拔高、气温低, 又形成典型的“ 河谷农业”, 农业区主要分布在藏南谷地和湟水谷地等, 主要种植青稞、小麦、豌豆和油菜等, 由于大气洁净, 晴天多, 日照时间长, 农作物产量较高。主要牲畜有被称为“ 高原之舟”的牦牛, 还有藏绵羊、藏山羊等。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该地区发展高寒农牧业的有利和不利条件, 有利条件是:太阳辐射强, 日照时间长, 昼夜温差大, 有利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使农作物积聚大量养分;温度较低, 农作物的生育时间延长, 使麦类作物穗大、粒重、产量高。 不利条件是:气温低、无霜期短, 作物只能一年一熟。
由于这一地区“ 高、寒”的特点, 人口稀少, 农田、村镇、城市多分布在海拔较低的河谷两岸。
青藏高原的交通受自然和社会等条件的影响, 建国前极为落后, 货物运输靠“ 高原之舟”牦牛, 过河靠溜索等。建国后, 修筑了青藏、川藏、新藏、滇藏等公路;有“ 天路”之称的青藏铁路已全线贯通;多条民用航空线通往祖国的四面八方。
三江源地区:湿地被誉为“ 地球之肾”, 具有提供水资源、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调蓄洪水、美化环境、净化水中污染物质、保护生物多样性等作用。
环境问题:①“ 天灾”:由于全球气候变暖, 冰川逐年萎缩, 直接影响本区湖泊和湿地的水源补给, 湖泊、湿地面积不断缩小甚至干涸。
②“ 人祸”:过度放牧、乱采滥挖等不合理的人类活动, 加速三江源地区的环境恶化。
5. 旅游小组
主要任务:考察历史、人文、旅游资源。
高原上有许多旅游景观, 我们领略到的独特自然风光有:雄伟的珠穆朗玛峰;雪峰连绵, 冰川纵横的高原景象;许多大河发源于此, 高原边缘山高谷深;高原面上, 湖泊星罗棋布;藏北高原“, 远看是山, 近看成山”, 与我国最大的湖泊———青海湖, 我国最高的湖泊———纳木错湖等构成巨幅的“ 湖光山色图”。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悠闲自得的藏羚羊;雅鲁藏布江大峡谷。
金碧辉煌的拉萨布达拉宫, 是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联姻留下的世界文化遗产, 也是民族团结与融合的典范。可以欣赏到丰富的藏族歌舞、牦牛比赛等。
这里的传统民居多见平顶碉房。 饮食有青稞酒、酥油茶、主食酥油细糌粑和牛羊肉。
归纳总结:师生共结
按照高、寒→冰、雪→河、湖→草、漠这条线索识记, 同时掌握:“ 两个一” ( 一条铁路线、一个最大的钾肥厂) ;“ 两个二” ( 二种能源、 二类电站) ;“ 两个三” ( 三大牲畜、三种农作物) ;“ 两个四” ( 四条公路线、四条航空线) 。
通过对本章内容的了解和掌握, 希望大家以后要刻苦学习文化知识, 勇于考察探索, 为揭开祖国的未解自然奥秘而奋斗, 为“ 援藏”做出自己的贡献。
高中地理青藏地区教案 篇3
位置和范围:横断山以西、喜马拉雅山以北、昆仑山和阿尔金山以南 面积和人口:面积25%、人口1% 民族:藏族主要聚居区
读图,熟悉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横断山,喜马拉雅山,冈底斯山,唐古拉山,巴颜喀拉山,雅鲁藏布江,黄河,三江源(黄河、长江、澜沧江,三江并流(金沙江、怒江、澜沧江,柴达木盆地,青海湖。
(2世界屋脊与高寒气候
冬寒夏凉、晴天多,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烈;是我国盛夏气候最低的地区 降水年内分配不均,季节变化明显,从东南向西北高原内部减少。(3高原农牧业
牲畜;牦牛、藏绵羊、藏山羊(适应高寒、缺氧、低气压环境
农作物:青稞、小麦、豌豆(日照时间长,蛋白质含量高,单位面积产量高 主要农业区:雅鲁藏布江谷地、湟水谷地(风小,气温较高,地形平坦 气候严寒——高寒牧业、河谷农业、地广人稀 地势高多雪山冰川——地广人稀、交通不便、大河源头 太阳能丰富 发展交通水力发电(4丰富的能源和矿产资源
太阳能:大气洁净、晴天多、日照时间长,拉萨是“日光城”
地热能:雅鲁藏布江谷地位于亚欧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羊八井有地热电站 水能:雅鲁藏布江的水能仅次于长江
“聚宝盆”——柴达木盆地有察尔汗的钾盐(附近有我国最大的钾肥厂、冷湖的石油、鱼卡的煤、锡铁山的铅锌矿(5交通
公路运输为主:青藏(承担进藏物资的85%、川藏、新藏、滇藏、新藏公路海拔最高 铁路:兰青、青藏铁路北段(西宁——格尔木,南段也已开工建设 航空:有拉萨——北京、成都、西宁、广州等航线(6生活
青藏铁路修建的主要问题:多年冻土,生态脆弱,高寒缺氧。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我国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天然湿地、自然保护区,长江水量的25%,黄河水量的49%,澜沧江水量的15%来自三江源地区,这里又有“中华水塔”之称。
制约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交通。
进藏铁路的几个方案中,选择青藏铁路的原因:投资少,工期短,地形较平坦,地震、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发生较少。
重要意义:加快西藏社会经济发展,促进西藏同全国其他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增强民族团结等。[能力训练]
1、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在图中
内填注:
1、雅鲁藏布江、黄河、湟水、金沙江、怒江、澜沧江、青海湖、纳木错;
2、西宁、拉萨、格尔木、青海、西藏自治区(2图中字母A、B代表的铁路分别是A、B。2.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柴达木盆地示意图
(1写出图中重要的矿产地是:煤、石油、铅锌 钾盐。
(2柴达木盆地东部和南部的一些灌溉农业区著名的高产作物是。就热量状 况而言,柴达木盆地属于区。柴达木盆地著名的天然气输送工程为:。
(3柴达木盆地气候为什么十分干燥?(4柴达木盆地气温低、日变化大,这对农业生产有何影响?(5从气候条件分析,盆地湖盐生产的有利条件是什么? 3.读青藏铁路及三江源图,完成下列问题
青藏铁路和三江源图
(1读图回答,青藏铁路起点,终点,目前正在建设的是到
段。在进藏铁路中,有滇藏铁路和青藏铁路两个方案,试比较两个方案的优劣。滇藏铁路:。青藏铁路:。
(2“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三江”是图中的①、②、③, 其保护的主要对象是什么?(31997年至1999年,黄河源头连续三年出现断流,试分析引起该现象的主要自然和人
为原因?(4要改变黄河源头断流的状况,当前应该采取的主要措施有哪些?(5青藏地区农业的特色是什么?(6简述青藏铁路修建的重要意义。[能力训练答案]
1、(1略(2青藏铁路兰新铁路
2、(1鱼卡冷湖锡铁山察尔汗盐湖(2青稞小麦;高原气候区;涩宁兰工程
(3深居内陆,地势高峻,夏季风难以进入,降水稀少;(4气温低,农作物生长期短,农业区多布局在河谷地带,日较差大有利于农作物产量的提高
(5气候干旱,降水稀少,风较大,有利于原材料形成。
3、(1西宁拉萨格尔木拉萨;滇藏铁路:地形复杂,山高谷深,多地震、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工程难度大。青藏铁路:位于青藏高原,地势平坦,工程难度较小, 工期短,且已修建一期工程。
(2澜沧江长江黄河;高原湿地及高原生态环境
(3自然原因:降水少,地球变暖,蒸发量大;人为原因:植被破坏严重,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4植树种草,保护湿地
(5河谷农业。青藏高原气温低,风较大,而河谷地区气温较高,风速较小,且灌溉水源充足,地势平
坦
高中地理青藏地区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知道北方的位置、范围、面积和人口等基本情况。2.通过引导学生读图表、分析对比,使学生识记北方的区域特征
3.了解北方人文旅游资源;重要的农业生产特征与森林资源的分布。
教学重点:北方的自然环境、农业特征
教学难点:分析北方地区气候、地形、河流与农业生产、四、教学策略:
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法、读图法、谈话法、分组活动法、讨论法、引导法、比较法等
教学媒体:多媒体计算机平台
五、教学过程: 【引入】(多媒体显示)
欣赏诗词《沁园春•雪》,并配合北方风光图片。
一、北方地区范围、位置和自然环境
【读图】媒体逐一显示本区的地形区、河流、山脉、海域等
【学生活动】
1.读图说出北方地区的位置。(东部秦岭—淮河以北)2.读图找出北方地区的各省级行政区。
3.说说本区的面积和人口占全国的比例及民族组成。
二、旅游资源
【提问】①本区在历史上一直是中国的政治中心,因此其人文旅游资源丰富,请说说看本区有哪些人文旅游资源?
(古都西安、北京、洛阳、开封等)
②请说说有哪些自然旅游资源?
(泰山、长白山天池、恒山、华山等等)
三、农业生产特征及主要农产品
【读图】出示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温度带分布图 【出示问题,学生讨论】
①北方地区的年降水量大致在多少毫米之间?(400—800毫米之间)
②在这种情况下其耕地类型是什么?(旱地)
③北方地区属哪个温度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④这样的温度带中各自的作物种类一样吗?作物熟制是如何?
以北一年一熟,主要种植春小麦、玉米、高粱、大豆、马铃薯、甜菜
长城
以南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主要种植冬小麦、玉米、棉花、荞麦、甘薯、谷子
【过渡】由前面的读图我们知道本区有山东丘陵、辽东丘陵,东北部有很多的山脉,这些地区有丰富的什么资源呢?
东北地区森林资源丰富,有“东北三宝”——人参、貂皮、鹿茸
本区位于温带,因此本区的温带水果非常有名,有苹果、梨、桃、杏、柿、枣、葡萄等。(同时出示各特产的图片)
教学反思:
北方地区
高二地理组 张波
教学目标:
1.了解北方的矿产资源及重要的工业基地。
2.分析因地制宜发展生产的成就、问题及措施;使学生认识到自然环境对人类经济活动的影响相当巨大。教学重点:
北方的矿场资源;工业生产及灾害防治
四、矿产资源与工业生产 【读图】(出示矿产资源布图)找找看本区有哪些矿产基地?
大庆油田、胜利油田、鞍山铁矿、华北油田、中原油田、大同煤矿等【活动】
由工业组的同学介绍山西省的煤矿,说明山西省是我国生产煤炭最多的省份。(出示图片)
介绍我国最大的大庆油田(播放有关片断)【讨论】
由于本区资源丰富,因此在这些资源基础上也建立了相应的工业中心,读图看看本区有哪些主要的工业基地和中心?
工业基地:东北重工业基地、京津唐工业基地
(示图)
工业中心:太原、西安、兰州等 【讨论】
阅读课本第82页的材料“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的环境变化”,并结合前面所学的知识,谈谈本区还有哪些不足和局限? 【归纳】
除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以外,还有沙尘暴、缺 水问题。【讨论】
那么解决的办法有哪些?
【录像】让学生观看下列影像资料,然后讨论回答问题: 问题一: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问题二:没有黄土高原,就没有黄河与华北平原,这种说法是否正确?
问题三: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有哪些?
(展示黄土高原治理较好的地区的图片资料)
【小结】(利用课件板书)
【课后活动】
有一国外大集团准备到中国北方投资,派出考察团来北方地区。请准备好资料和图片,向外方代表介绍北方地区的优势和特点。
高中地理青藏地区教案 篇5
1教学目标
(一)了解青藏牧区自然环境、牧业生产、当地人们的生活和风俗;学会概括青藏牧区的自然环境特点和当地人们生产生活特色。
(二)学会观察各类地图和图片,从中获取信息,并分析自然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三)树立合作学习的精神;培养热爱祖国大自然的情感。2重点难点
重点:从资料中归纳青藏牧区自然环境、牧业生产、当地人们的生活和风俗特色 难点:分析青藏牧区自然环境对牧业和生活风俗的影响。同时还能分析牧业生产对当地人们生活的影响。3教学过程
3.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 导入
师:呈现有关青藏牧区的风景、风俗、生产、生活图片(1)说说图片反映的是中国哪一地理分区?(2)你的判断依据是什么?
(3)说说青藏牧区给你的初步印象 生:青藏牧区。
依据:学生根据图片说依据。
初步印象:海拔高,寒冷、以畜牧为主等等
活动2【讲授】活动一
师:这是一个美丽而神秘的地方,也许在不久的将来你会去旅游,那么首先我们应该要了解这个地方。
(1)你知道青藏牧区包括哪些省级行政区?
(2)展示图片,从图片中我们可以看到这里的生产以什么为主?为什么该地区适合发展畜牧业。同学们我们该从哪些方面去探究呢?
(3)结合各类地图,说说青藏地区气候、地形、资源类型和特点,并分析地形气候对牧草生长的影响。
生:
1、根据已有的认知回答青藏牧区主要包括青海和西藏。
2、从地形、气候、资源等方面
3、青藏牧区为高原山地气候,气候寒冷降水少。地形主要为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资源有牦牛、藏羚羊等耐寒动物和大面积的草原。
影响:海拔高,太阳光强烈,有利牧草蛋白质合成。气候寒冷温差大条件下牧草植株矮小,茎干少叶。根据海拔变化,牧草返青期不同,可灵活安排放牧。深刻理解自然环境对生产的影响。
活动3【讲授】活动二
师:了解一个地区,不仅要了解地理位置找到他,也要知晓当地的风土人情。接下来看书69-70页,结合青藏牧区知识,请同学们扮演导游,向全班同学介绍当地牧民的生产方式、衣、食、住、行特色。(选择当中你最感兴趣的一项准备,然后向同学介绍。)并从自然环境和牧业生产两个方面分析原因
学生看书,结合书本图片6-86、6-87、6-88,并根据课前准备。向全班同学介绍,并结合学生已有认知看书思考,并小组同学认真讨论原因。最后总结归纳,形成表格 活动4【讲授】活动三
师:那我们怎么去青藏地区呢? 生:航空、铁路、公路
师:说到铁路就不得不谈到青藏铁路,它的建成结束了西藏自治区没有铁路的历史,也带动了青藏地区经济的发展。
(1)结合学过的知识,思考,青藏牧区发展经济的优势和劣势分别有哪些?(2)根据青藏牧区的优势和劣势,请大家为牧区发展提一条好建议。
学生完成活动任务单4:学生结合已有认知经验,结合地形气候生产特色等,分析青藏牧区的优势和劣势。学生各抒己见提建议
活动5【讲授】课堂小结 青藏牧区自然环境 地理位置 地形 气候 资源 生产方式
青藏牧区生产生活 衣 食 住 行
活动6【练习】课堂练习
1、下列生产方式和青藏牧区相对应的是:()
A.靠天养畜
B.转场
C.现代化大牧场
D.逐水草而居
2、青藏地区的主要地形类型是:()
A.高原和平原
B.平原和丘陵
C.山地和丘陵
D.高原和盆地
3、青藏牧区的人们主要饮食有:()A.米饭
B.酥油茶、奶酪
C.白食、红食、茶食
D.面食
4、下列关于气候特征的叙述,和青藏地区相对应的是:()A.冬冷夏热,全年降水少,温差大
B.终年寒冷,降水少,有些地方终年冰雪
C.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D.终年寒冷,降水丰沛,冰川广布
5、青藏地区太阳能资源丰富的原因是:()
①大气洁净
②晴天多
③日照时间长
④地势高离太阳近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6、青藏牧区的藏民一般居住在方便拆卸搬运的用厚重的牛毛毡搭成的帐篷中,那是为了: ①抵御严寒
②避免烈日照射
③适应游牧生活
④防止野兽侵害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高中地理北方地区课件 篇6
学习目标
1.了解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2.理解气候、地形特征与农业生产、灾害防治的关系。
3.了解重工业基地和能源工业基地的状况。
图表落实
1.读东北地区图,完成下列要求:
(1)在图上正确描画铁路干线:滨洲线、滨绥线、哈大线、京哈线(部分)、沈丹线、京通线。
(2)填写滨洲一滨绥线上主要城市:满洲里、海拉尔、大庆、哈尔滨、牡丹江、绥芬河。
(3)填写哈大线上主要城市:长春、沈阳、鞍山、大连。
2.读北方地区图所示,完成下列要求:
(1)在北方图(一)上填注:
北方地区地形骨架: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太行山、秦岭;
五大地形区代号:A东北平原、B华北平原、C黄土高原、D辽东半岛、E山东半岛丘陵;
河流代号:a黄河、b渭河、C汾河、d淮河、e大运河、f滦河、9辽河、h黑龙江、i乌苏里江、j松花江、h嫩江;
省市代号:①山西省、②陕西省、③河北省、④河南省、⑤山东省、⑥辽宁省、⑦吉林省、⑧黑龙江省、⑨内蒙古自治区、⑩北京市。
(2)在北方图(二)上填注:
煤矿代号:a大同、b阳泉、C平朔、d鸡西、e鹤岗、f阜新、g抚顺、h开滦、i平顶山、j神府;
油田代号:A大庆、B辽河、C华北、D胜利、E中原;铁矿:鞍山、本溪、迁安。
(3)用彩色笔描出并注记铁路干线:
①京哈、②京沪、③京九、④京广、⑤京包、⑥大秦、⑦神骅、③石太一石德一胶济、⑨焦作一兖州一日照、⑩陇海。
学海导航
一.地理位置和范围
1.位置:大兴安岭、古长城(内蒙古高原)、青藏高原、秦岭-淮河、渤海和黄海包围的范围内
2.范围:东北三省、黄河中下游各省的全部或大部分,以及甘肃、宁夏的东南部、江苏、安徽两省的北部。
二.地形、河流
1.地形:平原面积广大,还分布着一些丘陵。
东北平原面积第一,沼泽地多,荒地、黑土、冻土广布
华北平原钙质土、盐碱地多。(为什么少酸雨)
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有直立性,水土流失严重,沟壑纵横。
辽东丘陵、山东丘陵、太行山、吕梁山、六盘山等。
2.河流
松花江水运(哈尔滨港)。两次汛期
国际河流:黑龙江、乌苏里江、鸭绿江、图们江。
三.气候
1.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降水多在400~800mm,长城是暖温带和中温带的分界线,多为半湿润及半干旱气候。夏季雨热同期,冬季寒冷干燥。
2.东北平原受地形封闭、近冷气团源地影响,冬季严寒(-8℃以下)、漫长。多冻土,土壤墒情好。兴安岭北为寒温带,长白山为湿润区。
3.华北夏季多暴雨和沙暴天气。春旱、夏涝、寒潮为灾害性天气。
成因治理解决措施
旱1.总降水量较少2.春季升温快,降水少1.修建水库2.节约用水,发展旱作农业3.打机井
涝1.降水集中2.平原地势低平3.水土流失,中下游河床升高1.修建水库等蓄洪工程2.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3.加固大堤,挖掘人海新河
碱1.只灌不排,地下水位上升2.低洼地积水,排水不畅1.生物措施2.酸性物质中和
思考:黄河下游面临的主要问题及针对这些问题应该采取的治理措施?
黄河下游面临的主要问题有三个方面:1、“地上河”容易决堤、汛期水患威胁严重;2、沿岸次生盐碱化。因为黄河下游河流水位高于两岸的地下水,河水补给地下水,加上不合理灌溉,使地下水位上升,旱季蒸发强烈,形成次生盐碱化;3、黄河下游旱季断流。
采取措施:加强黄河全流域的统一规划管理,下游加固大堤,营造护堤林,调控水盐运动;中游植树造林,保持水土;上游修水库,调节水资源季节分配。
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的原因及解决办法
(1)从降水的季节分配上看:集中在夏秋季节,雨季水资源多数白白流失;春季多风、天气晴朗、降水少,蒸发旺盛,雨季尚未来临,所以缺水严重。
(2)从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上看:南多北少,北方地表径流少。
(3)从需水量上看:华北地区人口稠密、城市众多,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加上污染浪费严重,加剧了缺水的状况。
(4)针对缺水的原因可采取如下措施:
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植树造林、节约和合理用水、防治水污染等。
思考:华北地区为什么比西北地区的缺水更严重?
华北地区虽然比西北地区降水多,径流量大,但华北地区人口稠密,生活用水量大,经济发达,农业用水和工业用水量大,故而华北地区的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更加突出。
【例2】读图回答:
(1)图中F、H两地气温比两侧地区高的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丹江口水库出口处和北京两地的平均温差约为____℃,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
(3)京津地区急需调水,分析其水资源短缺的自然原因和社会原因。
(4)分析华北平原发展农业的有利自然条件。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读图分析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第(1)题,根据图中信息分析F、H两处为河谷,第(2)题,根据等温线分布图,得出两地平均温差,并挖掘图中的隐形信息(纬度位置)与题干中的“主要原因”相结合;第(3)题,联系生产、生活实际,结合影响该地区水资源短缺的因素,从自然原因和社会原因两方面分析;第(4)题,结合所学知识,紧扣题干中的`“有利”和“自然条件”去分析。
【答案】(1)河谷地形(汾河谷地)(2)8纬度差异
(3)降水量少,径流量少。人El稠密,人均水资源量少;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水污染严重。
(4)光热充足;雨热同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四.资源
1.大兴安岭、长白山森林资源丰富,鹿茸、人参、貂皮为“三宝”。
2.石油:大庆、辽河、吉林、华北、胜利、大港、中原、延长、渤海湾。
3.煤炭:鹤岗、鸡西、抚顺、阜新、开滦、峰峰、大同、平朔、神府、焦作、平顶山、兖州
4.水电:三门峡、小浪底、白山、丰满
5.铁矿:鞍山、迁安
6.黄金:招远
7.盐场:长芦盐场
五.农业
1.土壤
主要土壤土壤特点开发历史主要农作物发展问题
东北平原黑土地富含腐殖质,以肥沃著称较短,从北大荒到北大仓春小麦、玉米、大豆、高粱、甜菜沼泽地的开发利用
华北平原黄土地有机质不高,缺磷少氮,还有不少盐碱地、沙地悠久冬小麦、花生、棉花多干早,节约用水,改善中、低产田
黄土高原黄土地有机质不高,且水土流失严重悠久冬小麦、谷子防止水土流失,退耕还林还草
2.华北:二年三熟,旱地,冬小麦、玉米、高粱、棉花(夏季高温多雨,秋季收摘季节多晴天,砂性土壤)、商品粮(黄淮海平原)、商品棉(冀中南、鲁西北、豫北)。黄泛区为全国第一大水果带,辽东半岛、山东半岛水果基地,山东半岛花生。
思考:如何理解旱涝、盐碱和风沙是华北平原发展农业的三大障碍?
(1)形成因素。①自然环境。华北平原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气候具有春旱多风沙、气温年较差大、降水集中且变率大等特点。这样的气候条件加上起伏和缓的地势,使华北平原极易发生旱涝、盐碱和风沙危害。②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如人类不合理的农业灌溉措施,不合理的开垦等生产活动,加重了平原的旱涝、盐碱和风沙危害。
(2)影响:使华北平原在主要农产品产量、农民平均收入水平等方面,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目标存在很大的差距。一些相对经济落后的地区,往往就是农业生产条件较差、受灾严重的涝洼地、盐碱地和风沙地。
3.东北:一年一熟,旱地,春小麦、玉米、高粱、大豆、甜菜。商品率和机械化程度高,可垦荒地多,商品粮基地(松嫩、三江)。
思考:黄淮海平原与东北平原比较,易形成春旱。
原因分析:黄淮海平原纬度位置比东北平原要低,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量大,降水量少;而东北平原春季气温偏低,积雪冻土消融缓慢。
4.黄土高原:谷子、高粱等耐旱作物。
六.工业与城市
1.重工业发达,石油、煤炭丰富。
2.棉纺织工业:天津、青岛、北京、邯郸、石家庄、西安、咸阳、郑州、济南。
3.化学工业:吉林、大连、天津、兰州。
4.钢铁:鞍山、京津唐、太原。
5.大连造船、长春汽车、西安电子、沈阳和哈尔滨机电、洛阳拖拉机。
京津唐和辽中南能源不足,水源不足,污染严重,国有大中型企业技改。
山西为全国最大能源、化工基地。
思考:山西如何调整经济结构,变能源大省为经济大省。
山西是我国能源输出最大的省级单位,但经济发展水平却较低,其重要原因是长期以单一原煤生产和输出为主,而煤价低廉,使其收益较少。推动能源大省向经济强省转变的关键,就是要加强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协调三大产业的发展;适当压缩原煤的生产规模和数量,推动煤炭生产的深加工和能源转化,提高经济效益;加大科技投入,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具体措施:①变输煤为输电,煤电并重,一方面有利于本区能源工业结构的改善,另一方面有利于输入区的环境问题的改善。②延长生产链,发展煤化工,有色冶金工业。
问题:山区能源基地建设在晋北、晋中地区主要受水源限制,因此加快万家寨水利枢纽工程。晋东南地区主要受交通狭窄的影响—,因此加快线路改造和新建铁路是当务之急。
6.首都北京是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国际交往城市。位于华北平原北部边缘,西为西山,北靠燕山,东临天津。为元、明、清三朝的都城。现着重发展耗能少、耗水少、污染少的高科技工业。
七.交通与贸易
东北铁路网全国最密,“不”字型,哈大线、滨洲一滨绥线、京沈线、沈丹线。
华北以北京为中心,放射状,京哈、京通、京沪、京九、京广、京包线。
石太、石德、胶济、陇海、同蒲、太焦—焦柳线。
运煤干线:大秦,神黄、焦石线。
港口:大连、秦皇岛、青岛、烟台
边境城市:黑河、绥芬河、图们、丹东、集安、晖春等。
八.生活习俗与名胜
面食、小米、土炕、马拉大车、饺子、溜冰。
名胜:长白山、北戴河、恒山、五台山、泰山、嵩山、华山。北京故宫、天坛、颐和园等。
九.其他
兴修水利、防治水患。
黄河:上游修水库,中游植树治理水土流失,下游加固大堤。
淮河、海河各支流上游修水库,中游洼地蓄洪工程,下游开挖新人海河道。
东北平原防护林,黄土高原水土保持林。
十.比较北方地区的共同性和差异性
我国北方地区位于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一淮河以北,东临渤海和黄海。区域内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环境有一定的相似性,但也有一定的差异性,就其地形区而言,可分为东北平原、大小兴安岭、长白山地、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而又习惯上将东北平原、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称为东北区,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称为华北区。其差异可列表如下:
华北东北
区域景观特征“北国风光"
共性矿产资源煤炭、石油、铁等
区域差异土地景观黄土地黑土地
主要地形区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大小兴安岭、东北平原、长白山地
粮食作物冬小麦、谷子春小麦、玉米
经济作物棉花、花生大豆、甜菜
种植制度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一年一熟
土地改良盐碱地改良、黄土高原水土保持黑土保护、沼泽地改良
林木类别温带水果、温带落叶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人工林(温带水果)
河流治理黄河、海河治理.辽河治理
工业区京津唐工业基地辽中南工业基地
工业中心北京-天津、唐山等沈阳、大连、哈尔滨、长春等
主要铁路及枢纽北京:京哈、京广、京沪、京九、京包、京通、京秦线等
郑州:京广、陇海线
徐州:京沪、陇海线
宝鸡:宝成、陇海线沈阳:京哈、哈大、沈丹线
哈尔滨:京哈、滨洲、滨绥线
主要海港天津、秦皇岛、烟台、青岛、连云港大连
环渤海工业带发展的优势及发展方向
(1)从资源上看,有抚顺、开滦、兖州的煤;辽河、中原、胜利的石油;鞍山、迁安的铁;农业基础好。
从交通上看,以铁路运输为主,海运发达。东北以。滨,训一滨绥线、哈大线构成的“丁”字型骨架,以京哈线与北京相连;华北有京沪、大秦等。沿海有大连、秦皇岛、烟台、天津等重要港口,可海陆联运。
从经济基础上看;有全国著名的重工业基地一辽中南地区、高新技术和重工业都很发达的京津唐地区,经济基础雄厚。因此,环渤海工业区拥有丰富的煤、铁、石油、农业等资源,便利的海陆交通,雄厚的经济基础。
青藏地区教学反思 篇7
作为一名人民老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学,写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学反思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青藏地区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青藏地区教学反思1上了《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这节课,我收益良多,感触也很多,认真反思后,我记下了自己心灵的对话:本节课的内容我已特别熟悉,但对我的学生来说,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却是遥不可及的,因此我用美丽的图片引入新课,再用恰当的视频让学生直观的了解两个地区,学生兴趣浓厚,这一点我是成功的;本节课主要以学生为主体,试采用探究式和生成式教学方法,转换师生的地位,我以引导者和参与者的身份出现在学生当中,学生的积极性倍增;同时,我鼓励学生以对比法来学习地理,教会学生“会学地理”而不是“学会地理”,比如,我在教学中,对于西北和青藏地区的自然差异、人文差异这些基础知识,我改变了过去老师讲学生听的做法,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找差异,一方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更重要的是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另外,在教学中,我依旧注重对学生地理综合思维的培养,同时也在这一节渗透了人地和谐关系及区域经济联系发展的观念,对学生情感教育做出努力。
但本节课,给学生的时间较多,课堂时间的分配因此受到了影响,在答疑环节,有些学生提出的问题,还不能迅速给出科学的合理的解释,因此,我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还要不断的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让“生活地理”成为我的“地理生活”,为更优秀的学生服务,同时让我的学生更加优秀。
青藏地区教学反思2我在对青藏地区的教学处理上采用了如下的教学方法:首先对课前的预习内容进行检测;其次通过合作探究的方法对青藏地区的三种气候类型的成因进行分析(重难点)和归纳;最后对整个青藏地区的气候类型与分布总特征做总结与课堂练习。回想本节课做的好的地方有:
1、新课导入简单明了。
以青藏地区特有的动物图片导入,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让学生猜测这些动物的名称和国家,并以在什么样的自然环境下生长,直击本节课的主题。
2、课堂检测,衔接本节课的知识点。
对经纬度位置、地形的检测同时,联系与气候类型的形成之间的关系,奠定接下来学习青藏地区气候类型时的形成原因方面的基础。
3、教学过程中设计层层递进的问题,让学生探究,激发学生思考。
第一道探究题较为简单,遵循着地域性的分布规律,按常规方法分析即可,学生基本上能自行解决。第二道探究题为非地带性的气候类型,根据之前学习马达加斯加东部地区形成此气候的成因一样,考虑地形与洋流的问题,需要小组讨论完成。第三道探究题较难,学生很难想到风带的移动,其需要教师引导下,能完成风带的偏转带来海洋水汽,形成湿季。
当然,课后仍然感到有许多不足之处:
1、师生互动仍不够充分,问题的设计不够老练,学生的兴趣没有被充分调动,学生回答问题的参与面不广。
2、教学过程流畅,青藏地区气候类型的成因分析贯穿整节课,但在拓展学生视野方面做得不够。
3、课后结尾时,让学生来小结本节课的知识点,比较平淡。问题仅限于归纳,没有延伸和探究,如果做成探究题,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深入,效果会更好。
通过这节课,我了解自己在教学中纯在的不足之处,鞭策自己不断学习和提高。
青藏地区教学反思3“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既是对教学内容选择的要求,同时也是对教学方法的要求。如果在教学中,教师不注意联系实际,学生就会失去学习兴趣。用来自于学生身边的.事物,创设引人入胜的问题情景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因此,在教学中我积极充当学生的“向导” ——把学生引向解决生活中的地理问题的向导,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在主动学习中,学生自能乐学、善学。在教学中,对于西北和青藏地区的自然差异、人文差异这些基础知识,我改变了过去老师讲学生听的做法,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找,一方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更重要的是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通过这堂课的反馈,我认为自己做到了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手段的运用直观、合理。在这方面我采用了多媒体教学。如:对地图的处理,自然景观的描述等等,体现了知识的直观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其学习兴趣,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2、注重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让学生自己观察、探索、发现规律。如让学生计算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的青藏地区要比同纬度地区温度大约低多少度,分析总结青藏地区的气候特点,从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注重学生学习的全过程,体现学生是地理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地理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如整节课几乎是由学生活动串联在一起,学生在读图、讨论的过程中掌握我国的地形特点。
在这节课中,还有亟待完善的地方:
1、教师基本功有待提高, 例如教师本身语言表达的规范性和准确性也有待提高。
2、忽略了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没有把学生在生活中熟悉的知识迁移到教学实际中。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离学生很遥远,可是《青藏高原》、《天路》等却是广为人知、广泛传唱的歌曲,这些都可以作为一个很好的教学切入点,我却没有进行挖掘。
3、对于学生的学习过程教师控制过于严格,限制了学生的学习空间。如果教师能够放手让学生发表阅读后的看法,会更有利于学生读图能力和学习主动性的提高。
青藏地区教学反思4本节教学设计总的指导思想是:“根据地理课程标准新理念,把义务阶段的学生培养成认识地理环境,形成地理技能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我首先在教学思路上贯彻了正确的教学观,以“新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改变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学习”为基准(新课程教学观的基础),创设让学生真正自主学习的情境,伴随着轻松愉快的音乐声学生开始自己动手,组内讨论,通过感知现象、读图分析、理解现象、学习探讨的自学步骤,使学生抓住“干旱”、“高寒”这两个区域特征,培养学生分析、归纳区域特征的方法,并把这一方法应用到其它区域的学习中去。
常言道“教学有法,而无定法,贵在得法”。任何教学方法的选择,都是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的。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它是通过学生自主探究问题来完成学习内容,学生可自我检测学习的成效和能力,也使教师更容易发现学生的差距,从而使个别辅导更具针对性。学生通过探究学习,减少了记忆知识点的数量。但是,探究学习是否适用于区域地理的学习?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另外,本节课运用分组自学法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中掌握知识内容;运用指导读图法引导学生看、读地图,观察地理事物,使学生初步学会读图、识图,提高了学生的读图能力;运用分析比较法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对知识更加清晰,便于记忆;归纳法,使学生有一个更明确的答案,有利于知识点的落实,等等。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教学设计 篇8
一、干旱的西北地区
“塔克拉玛干沙漠”和“塔里木河”的特写图片感悟,描述西北地区的地形、河流。
小结:地形以高原盆地为主,形成“三山夹两盆”的格局。河流多为内流河。在塔里木盆地有我国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塔里木河和塔克拉玛干这两个特写是为了证明什么?(干旱)探究:西北地区为什么这样干旱?
教师:现在我们来讨论一下干旱的原因,我们可以从哪几个方面分析?(海陆位置、季风、降水)
电脑出示风蚀地貌图片──风蚀蘑菇和风蚀城堡,过度: 西北地区总体来讲降水较少,但在内部也有一些差异。结合12页降水图及自然景观图,分析植被由东向西是怎样变化的?(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二、高寒的青藏地区
过度:与西北地区的干旱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青藏地区,我们来认识一下青藏地区。
1.看13页图,感悟?(高 寒)
2.过度:别看青藏地区又高又寒,但青藏地区自然资源相当丰富。你了解吗? 14页活动2
1.青藏地区太阳能资源丰富,拉萨因晴天多、阳光灿烂,被称为“日光城” 同学们对此有什么疑问吗?
友情提示:青藏地区地势高,空气稀薄,空气透明度好,太阳光线穿过时,热量耗损少,到达地面的热量多,所以青藏地区有丰富的太阳能资源,是全国太阳辐射量最多的地区,拉萨也因此成为“日光城”
2.青藏地区水资源丰富,是我国长江、黄河、澜沧江等大江大河的发源地。疑问?本地区气候寒冷干燥,降水少,为什么水资源丰富,并成为大江大河的发源地? 友情提示:青藏地区虽然降水少,但因气温低,蒸发少,日积月累,高山上便形成了厚厚的冰雪。冰雪融水就成了江河的主要水源。
3.除此以外,青藏地区地热资源丰富,羊八井有我国最大的地热蒸汽田,已建成地热发电站。
三、以牧业为主的地区
过度:我们知道西部地区以畜牧业为主,说出我国四大牧区,同时牧区,但也存在一定的差距。
1.读15页“主要牧区”图,说出内蒙古牧区、新疆牧区、青藏牧区有什么不同之处。各有什么牲畜品种?(内蒙古牧区──三河马、三河牛,新疆牧区──细毛羊,青藏牧区──牦牛、藏绵羊)2.农业区:
西北气候干旱,大部分地区以畜牧业区为主,但也有部分灌溉农业区例如河套平原、宁夏平原、河西走廊和天山山麓等
教师:这些地区是如何进行灌溉的?
河套平原和宁夏平原有黄河经过,是用黄河水进行灌溉的,河西走廊附近有祁连山、高山冰雪融水可以灌溉。
而在青藏地区的河谷地带,海拔较低,降水较多,气候比较温暖,土质肥沃,日照充足,可发展河谷农业。主要在哪两大河谷——藏南谷地和湟水谷地 拓展延伸:
1.牧区有一种传统民居──蒙古包,易安装、搬运、拆卸,想一想,这种民居与自然条件及生活方式有什么关系? 2.你知道新疆哈密瓜特别甜的原因是什么?
高中地理青藏地区教案 篇9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东北地区的位置、范围;
(2)了解东北地区的地形特征、气候特征以及河流分布概况。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读图,描述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
(2)在地图上找出东北地区主要的地形区,并归纳东北的地形特征,通过读东北地区的地形剖面图,归纳东北地区的地势特征;
(3)在地图上找出东北地区主要的河流,分析河流流向与地形的关系;
(4)读东北地区各类气候图,归纳东北地区的气候特征,比较黑、吉、辽三省的气候差异,分析东北河流的结冰期与气候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祖国各地自然环境差异大,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为建设美丽的祖国勤奋学习,为保护祖国的环境从小事做起。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特征和气候特征。教学难点:东北地区的气候特征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课前准备:将学生分成8个学习小组。
学生预习本节课的内容,分学习小组回顾上册关于中国的气候的相关知识。
四、教法、学法
激趣法、讲授法、提问法、引导学生读图归纳、分组合作探究法、读图发现基本的规律。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知道喜剧之王赵本山吗?那你知道他的家乡在哪里吗?我们都知道他的家乡在东北,那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新课讲解:(二)问题导学:
一、读图描述东北地区的位置:
1、学生读图,同桌互相描述东北地区的海陆位置,找出东北濒临的海洋、邻国、邻省(省级行政区划),找出东北三省的省会,回顾东北三省的简称。
2、学生分学习小组读图,试着描述东北地区的经纬度范围,请小组代表交流本组的读图结果。
教师归纳总结:东北地区
1海陆位置:位于我国东北部,南邻渤海、黄海。2纬度位置:39度N~53度N。我国北部主要的邻国有:朝鲜、俄罗斯、蒙古共和国。邻省有:陕西省、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河北省、宁夏回族自治区。东北三省分别是辽宁省简称辽行政中心沈阳、吉林省简称吉行政中心长春、黑龙江简称黑行政中心哈尔滨。
3、学生阅读课本说说东北三省的领土面积及地表特点,指明回答 土地面积78.8万千米2,占中国陆地总面积的8.2% 地表特点: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4、学生分组探讨
(1)比较中国、日本、蒙古三个国家海陆位置的差异,举例说明海陆位置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2)比较东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海南岛的纬度位置的差异,举例说明纬度位置对人们生活学习和农业生产的影响。
讲解:蒙古:内陆国,有利于畜牧业,陆上交通
日本:岛国,有利于海上交通,渔业等海洋事业及海外各国的交往
海陆位置 : 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是海陆兼备的国家 优越性:1.东部深受海洋影响,雨量充沛,有利于农业生产
2.沿海有利于发展海洋事业及海外各国的交往
3.西部深入亚欧大陆内部,便于同中亚、西亚、欧洲陆上直接往来 东北平原中温带一年一熟
长江中下游平原亚热带两年三熟一年二熟 海南岛热带一年三熟
读图归纳东北地区的地形特征
1、学生读“东北地形图”,在图上找出东北地区的辽河平原、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辽河、松花江、黑龙江、乌苏里江、鸭绿江。试着归纳东北地区地形分布的特征。
2、学生读“沿东经125°东北地区剖面图”和沿“北纬45°东北地区剖面图”,试着归纳东北地区的地势特征。
归纳、地形特征地表结构大致呈半环状的三带:外围是黑龙江、乌苏里江、图们江和鸭绿江等流域低地,中间是山地和丘陵内部则是广阔的平原地形以平原、丘陵和山地为主
3、分小组探究:
(1)东北地区河流流向与地形分布的关系。(山水环绕)(2)东北平原与东北地区河流的关系。(沃野千里)
三、读图探究东北地区的气候差异
1、学生回顾中国的气温分布特征: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全国普遍高温。
2、学生读“东北地区一月平均气温分布图”,计算东北地区最北边和最南边的气温差异是多少。东北地区冬季的气温可能给河流带来哪些影响?读“东北地区七月平均气温分布图”,看看东北地区大部分地方七月平均气温在多少度以上?
3、学生读“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看看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在多少毫米以上?归纳东北地区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规律。读图观察长白山东南和西北两侧的年降水量有什么不同?造成这个不同的原因是什么?举例说明地形对降水的影响。
4、学生分组读“图6—14”,归纳东北地区降水的时间分布规律。根据气温曲线图判断A、B、C三地哪个是大连、长春、哈尔滨,并说出判断依据。
四、(四)师生释疑: 东北地区地理位置优越,气候温和湿润,有着较优越的条件。温度带主要以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为主。干湿地以湿润和半湿润为主。所以气候特征: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
四、读图回答
我国东北地区农业部局有何特点:
指导学生读图,东北地区的农业类型主要是种植业、林业、畜牧业
种植业:平原地区 林业:大小兴安岭 长白山区 畜牧业:西部高原
松嫩平原西 部分林区草地地区
自然环境特征:
东北地区冬季寒冷而漫长,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说说为什么东北气候寒冷? 东北地区位于我国最北部,纬度高 结合6.5图,说说东北最突出的气候特征?
东北地区最突出的气候特征长冬严寒,由于气温低,蒸发量较少而形成冷而湿的自然环境。
课堂小结:
1、学生同桌互相讲述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教师总结,将板书补充完整,构建系统的知识网络。板书设计:东北地区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
一、东北的地理位置
二、东北的气候特点
三、东北的农业特点 作业布置: 教学反思:
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在八年级上册《中国的自然环境》中都体现过,本节课只不过在以前的基础上更加细化了,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是引导学生充分的利用地图发现、分析、归纳,对以前的知识进行加深,达到运用地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高中地理青藏地区教案】推荐阅读:
高中地理世界地理教案10-08
高中中国地理教案09-04
高中地理面试教案11-13
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二《人口增长的模式及地区分布》10-15
高中地理教师教案——地理记忆顺口溜07-05
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三教案07-16
高中地理 中国地形__教案07-31
高中地理全套教案《优质课精选必修+选修》07-16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单元精讲课程教案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