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

2024-07-31

如何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通用10篇)

如何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 篇1

如何做好转化后进生工作

在笔者开始对这一论题展开讨论之前,先让我们来看一段来自全国少工委的数据统计:“在我国现有的3亿多中小学生中,被教师和家长列入”差生“行列的学生高达5000万人以上。仅这一数字而言就相当于一个法国、10个瑞士、100个卢森堡的人口数”。虽然我们对这一数字的准确与否无法去核实,但是这一个数字却可清醒地告诉我们:我们每一个教师的肩上还担负着转化好后进升这一艰巨而又长远的工作。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认为做好转化后进生的工作,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首先教师应转变对后进生的不良看法

这取决于每位教师的素养和阅人的正确“态度”问题。笔者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每次和同行同事聊及“后进生”这个问题的时候,发现许多教师都习惯于用一种消极的、静止的、单一的眼光去看待“后进生”。在他们看来似乎每一个学生一旦成为了“后进生”就难以改变甚至是无可救药了。笔者认为以这种以点带面的看法是极为不对的。要知道古人曾经:有这样一句话:“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一个人有了缺点或者错误是可以弥补或者改正的,何况我们面对的是一群幼稚的孩童呀!古人云:“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所以笔者认为要真正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我们每以为教育工作者都必须做到首先要转变对“后进生”的不良看法,树立一些新的观念,比如:

1.对待“后进生”我们要以积极欣赏的眼光去看待他们。

谈到这里,我在况晨光老师编着的《感悟教育一书》中读到这样一段文字,谈的就是对“后进生”的一种积极的看法,江苏洋思中学校长蔡林森先生有这样句话说得好∶“好学生是个宝,差生也是个宝,要把差生看成是一种资源,一种课研题源”。对!我们应该把“后进生”看成是一种资源,一种尚在开发中的资源,这样的资源一旦开发成功,不就是蔡林森校长所说的那个“宝”了吗?他们还认为:“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是没有找到教好学生的方法”。这就告诫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对待“后进生”在认识上应由“恨铁不成钢”逐步转变为“惜玉不成器”,要用爱护和帮助替代过去那种批评和歧视,千万记住一定不能够对“后进生”说“你不行”,不能够让他们总是面对失败,要学会欣赏他们,要善于用赏识的目光去面对每一个“后进生”,争取能够让他们从自己的身上找到勇气和信心,这样教师再适当地给予引导和帮助,笔者认为这样才能达到一种真正的转化效果。

2.对待“后进生”我们要以发展的眼光去看待他们。

美国人曾经做了个很有名的研究实验,就是对3000名学生跟踪了50年,每5年回访一次

结果发现在校成绩和他们后来的成材没有一种必然的联系。由此我想到我国着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曾经说过∶“做教师的要时刻想到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这样的话说得简直是经典极了。据笔者学习了解“爱迪生、爱因斯坦、林肯、牛顿、巴尔扎克和中国的童弟周”他们曾经都是“后进生”,但是最终他们成为了为人类作出巨大贡献的人物。在我的记忆中还有一位印象最深刻的科学家,那就是在2002年荣获了“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日本科学家“小柴昌俊”。小柴昌俊先生曾在大学的多次物理考试中考过“倒数第一”的成绩,而就是这个倒数第一者,偏偏在科学研究中登上了天体物理学的真正第一。这样的人太多,真实举不胜举。这么多的事例无一不在启示着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任何一个学生的发展都是难以预料的,“后进生”只是暂时表现为相对较差的学生,千万不能够冷眼扼杀他们幼小的心灵,在平常我们所认为的“后进生”中蕴藏有大量的人才资源。今天的“后进生”也许明天的佼佼者甚至是社会的栋梁之才。所以笔者认为对待我们身边的“后进生”,我们必须用一种发展变化的眼光去看待他们。

3.对待我们身边的“后进生”,我们不能够用静止单一的眼光去看待他们,我们要用“多元”的变化的眼光去看待他们。

前苏联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人不可能没有任何天赋,以至于没有可能在生活中表现自己”。其实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清楚“后进生”并不是什么都差甚至永远都差。如果作为教师的我们,只要在和“后进生”的交往中稍微细心一点,就不难发现不同的“后进生”存在有不同的天赋、潜能和强项智慧。比如:我的班级中就有一个学生杨某学习成绩很差,属于班级中的倒数人物,我在辅导他的时候发现这个学生的记性特别好,平时都是不用心贪玩而导致学习成绩差。找到了学生的长处鼓励其发展,就会使学生因为一方面的转变而带动其它方面的进步。

上述说明我们身边的“后进生”都存在有自己不同的发展空间,换句话说,学生的个性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但是学生的智能是多元的,学生将来的发展空间也是多向的多层次的。作为教师要善于在每一个“后进生”的身上发现他们的天赋和才能,不能够用同一标准或者用同一把尺子去培养和衡量本身就存在个性差异的所有学生,也可以说∶“要因材施教或者叫对症下药”吧!其中尤其不能简单地把那些智力水平和分数较低的学生草率地,不负责任地视为“后进生”,让其总扮演失败者的角色,使他们在学习生活中总是觉得自己低人一等,严重的甚至会丧失学习的信心和做人的尊严。所以笔者认为我们每一个教师,在这一个问题上都必须采用多元标准,多把尺子去认识学生,培养学生和评价学生。只要他们将来能够适应社会对人才的多元化和多层次的需求都应该把他们看成是好学生。最关键的是要求教师始终在教学中一定要树立这样一种意识∶“不存在差生,只存在差异,学生的差异是一种特殊的潜质,不是一种差距;要面对有差异的学生,实行有差异的教育,争取让他们实现有差异的发展”。

上面讲到的其实就是强调,教师一定要对身边的“后进生”有一种积极的正确的态度去看待他们,去关爱他们、去鼓励他们、去支持他们,并且发现和发展他们。

二、研究“后进生”的形成原因,做到有的放矢

“后进生”在学习生活中表现出来的相对差不是天生的,应该有一定的形成原因。笔者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将“后进生”的形成原因作了如下方面的研究分析:

1.家庭方面的原因。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这话很有道理,笔者亦如此认同,因为孩子的更多生活空间是在家庭中,而家庭中的不同生活模式和不同的教育模式甚至是各种差异,就形成了孩子的一定的个性差异了,例如:

①家庭教育方法的错误或者不当。

笔者在教育教学工作之余,经常开展家访工作,从许多家庭中发现他们对孩子的教育方法,都存在有错误与不当之处。笔者发现在家庭中父母要么溺爱孩子,让孩子从小就百依百顺的温柔习惯于“朕即真理”;要么就粗暴,让孩子在呵斥中和棍棒中疏远了感情,这样以来无疑就形成懒惰和散漫的个性,这样以来就有可能逐步成为一名“后进生”。

②家长在平时生活中行为不端正。

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这是大家都熟悉的道理,但是我们的部分家长却没有用自己健康积极的言行

去对自己的孩子产生健康积极的良好的影响。反而有这样的一些家长“胸无大志、工作懒散、趣味低级、生活平庸、言语粗俗、沉迷赌博和色情”等一系列不良言行却对孩子造成了根深蒂固的很不好的影响。

③家庭离异。

家庭离异是最常见的一个社会问题,许多家庭的离异最大的受伤害者就是无辜的孩子。我们大家都很明白,一个真诚和睦的家庭,就是孩子生活温馨的港湾,而且从教育的角度去看,和睦的家庭更是他们健康成长必不可少的良好环境。相反,如果夫妻之间经常吵架打架,就会给孩子幼小的心灵投下生活的阴影,甚至会扭曲他们的道德是非观。由于父母的离异而造成的家庭破裂,使他们的子女失去了应有的家庭温暖和教育,心灵的创伤,感情的失落,畸形的教育,使不少的孩子渐渐的成为了学校中的“后进生”。

2.对于“后进生”的形成,学校也有一定的因素。

这里主要讲的是,我们多数学校教育中的教师,因为他们的教育理念和对待“后进生”的态度存在问题,同样也会使学生逐步的跨进了“后进生”的队伍之中。所以教师要如何转变好“后进生”,在分析研究“后进生”的形成原因时,不能够不分析学校方面的原因。而学校方面的原因,笔者认为有如下几个方面:

①学校教师对“后进生”的重视不够甚至歧视“后进生”。关于这一点,着名教育家李镇西老师在他编写的《做最好的老师》一书中说到∶“关于教师对后进生的歧视,是他在一次对后进生的问卷调查中得到的惊人发现。相当多的后进生诉说,他们从小学起就成为了孤独的臭小鸭,经常被老师冷落、辱骂、甚至是各种体罚或者变相的体罚”。当然笔者认为这种歧视,不一定是教师的自觉所为,但是后果却是不但使这些学生从小就丧失了自信心更丧失了自尊,更为严重的是在这些“后进生”的心中播下了对教师乃至于对教育的敌意。所以我们前面就首先谈到,我们存在有歧视“后进生”心理的教师,必须转变对“后进生”的一切不良的看法。

②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失误。形成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失误的根本原因是教师没有做到“因材施教”,在教学上采用了“一刀切”。

“因材施教”是古已有之的教学优良传统,但是一些教师在教学中总是习惯于让所有的学生

“齐步走”,这样一来不断积累的学习成绩差异使越来越多的学生沦为“后进生”。

③“后进生”们在学习生活中多次尝试着失败。

人们常说∶“失败是成功之母”。但是这句话对于相当多的“后进生”而言,就是“失败是失败之母”了。面对“后进生”的第一次“失败”,教师或者其他教育者(家长)等并没有给予应有的心灵抚慰和学习上的关怀和帮助,致使学生沉重的自卑感成为了第二次失败的前奏。如此恶性循环,本来可以学得不错的学生,就成了教师眼中的“瘟猪仔”!

3.除开一切外部因素外,“后进生”个人方面的原因也值得我们去分析和研究。

关于“后进生”个人方面的原因,笔者很赞成着名教育家李镇西老师所说。李镇西老师在他的一本书名为《做最好的老师》中说到,“后进生”的形成自然也离不开个人方面的原因,李镇西老师将这方面的原因归纳为以下三点:

①街头结交。就是说学生在生活中不正当地交友,因此而染上一些社会恶习,无疑这也是形成“后进生”的一重要原因。

②身体状况。“后进生”的体质较弱或者身体某些方面的疾病,自然也会导致孩子的学习成绩不佳而沦为“后进生”。

③智力状况。因为学生客观地存在身理,心理和智力等各方面的差异,造成个别学生反应迟钝,接受能力较弱也是他们学习中落后的原因。

笔者在归纳前面内容的同时认为,其实“后进生”的形成,其重要原因还是来自家庭和学校。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当我们的教师真正找到每一位“后进生”之所以相对“差”的根本原因后,就完全可以有的放矢地去研究和转化身边的“后进生”了。接下来我们将讨论的是转化“后进生”的一些具体措施,这也是笔者总结于教育教学实践的一家之言,不当之处敬请专家同仁指出。

三、要研究转化“后进生”的有效措施

在转化“后进生”的工作中,教师除了要树立“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因为没有找到转化后进生的有效措施”这种新的而且是永恒不变的理念外,关键是要能够与时俱进寻找到一套能够有效转化“后进生”的方法或措施,才能够达到转变的效果和教师预期的目标。在“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实践中,笔者认真地研读和学习了着名教育专家况晨光老师编写的一些文献资料,如:《感悟教育》等,并且将一些值得借鉴和推广的理论付诸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实践中,其中自然是收获颇多受益非浅啊!

况晨光老师曾经提出了几点转化“后进生”的有效措施,在这里笔者将它整理于后与大家共同研究参考:

1.对待“后进生”千万不能够“冷淡”,要动之以情。

谈到这一点,我不禁就联想到佛教讲“慈悲为怀,普度众生”;道教讲“天人合一,万物同体”;儒家讲“忠孝仁爱,温良恭俭”;

孙中山先生的“天下为公”和“博爱”甚至还有今天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等思想,无不贯穿着一个“爱”字。而爱学生应该是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的本能,更是师德的核心,所以我们教师应该把更多的“爱”给需要关心的“后进生”,用“情”去感化他们,用心灵去赢得心灵的沟通和对他们真正的转化。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老师》一书中这样写到:“爱,是教育的前提;但是,对后进生来说,这种爱应该是真诚的。换句话而言,教育者对待后进生的爱,决不应该是为了某种教育效果而顾作姿态的平易近人,而是教育这真诚的人道主义情怀的自然流露。”

当我们把“后进生”看作朋友的时候,这些顽皮的“后进生”也会不知不觉地把我们视为他们的朋友了。在我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喜欢和“后进生”一起交流,一起上操甚至一起在草坪上摔跤聊天等,不知不觉在快乐的相处中增进了师生之间的友谊,也使他们的学习成绩有了相应的不同程度的进步。用爱心去关心“后进生”吧!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不能够让儿童那种成为一个好人的愿望的火花熄灭。”

2.对待“后进生”要晓之以理。学生由于智力水平、非智力因素,个性特长和发展领域等方面存在差异,我们就可以试将身边的“后进生”分为智力上的迟钝型、行动上的对抗型、纪律上的散漫型、学习上的无兴趣型和心理上的消极型等几种类型。既然我们对“后进生”的种类作了划分,我们就应该在对待不同类型的“后进生”的教育转化上,要注意因人而异因势利导。比如:在对“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实践中,我发现学习上存在困难的学生,当他们的学习态度不端正的时候,我就及时给予诱导,使其端正学习态度;当发现他们是学习方法不对的时候,我就帮助他们找到方法错误的地方,同时向他们推荐一些同学的好的学习方法;当他们在学习中思路不对的时候就给予正确的开导;当他们的学习效果不好的时候,就给予鼓励和应有的辅导,正如同况晨光老师所说:“使他们不只是学会,更重要的是要会学。”我们谈了这么多,其实就是一句话,就是要使得各种类型的“后进生”在具体的转化过程中,明白情理和道理,从而达到以理服人和以理育人的目的。

3.对待“后进生”要导之以行。

在“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中,笔者认为“后进生”有着喜欢听表扬话和表现自己的行为习惯。因此笔者特别注意“后进生”的这一个心理特点,比如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特意为“后进生”准备了一些简单易思考的问题,并创造机会让他们发言,当他们回答正确的时候,就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如果答错了,也会在他能够回答问题的勇气上给予鼓励,绝对拒绝对“后进生”的挖苦和指责出现。总之笔者认为,要善于多从其学习态度变化和点滴进步中去,做到适时,适量和适度的表扬他们。除外我还借助平时作业批阅和期中、期末评语等形式,多给他们一些充满人性化亲情式的激励语言,帮助他们树立更多的学习自信心。

其次,笔者在平时特别注意发现和发挥“后进生”的特长,让“后进生”能够在一些超越别人的领域里取得更多的成功,多给“后进生”创造他们大显身手的表现机会,让他们真正能够在学习生活中找回自信,然后再进一步引导他们在学习上也不甘落后。同时要针对“后进生”可塑性强,反复性大的特点,加强对他们的管理。比如,从时间上说,可以帮助他们制定如何长进的月目标、周目标、日目标等等;从内容上说,可以帮助他们制定一些德育目标、学习目标、文体目标等等,然后再督促他们去实施和完成。当他们接近目标的时候给予鼓励,当他们达到目标或者基本达到目标的时候,要多加表扬。笔者认为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该记住“好学生是夸出来的。”要形成对“后进生”的夸奖氛围和合力,帮助他们从自卑走向自信,再从自信走向自强从而迈向成功。

写到这里笔者认为,我们还有一步更重要的工作,等待我们去完成好,那就是要对自己在“后进生”的辅导工作中的得失,作好比较详细的总结。这样就可以将一些成功的经验给予推广和学习交流。下面笔者就这一点和大家提出探讨,不对之处请多给予批评指教为谢!

如何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 篇2

一、学校与家庭双结合, 其抓共管

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环境不同对学生的影响也就不同, 教师在做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时, 不仅要做好校内工作还要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

后进生往往比较“心虚”“敏感”“有戒心”, 常常对真正关心爱护他们的老师也不愿接近。我认为首先要培养同学的认同态度, 培养同学互助互爱的作风。有意识地安排具有影响力的班干部同后进生交朋友, 一起参加课余活动, 一起学习, 其他同学就会逐渐产生心理上的认同;其次通过集体主义教育, 尽可能让学生懂得班级的荣誉是全班同学共同努力的结果。要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齐抓共管, 进一步强化转化效果。

后进生往往得不到家长的重视, 但他们又渴望得到重视。因此教师要与家长沟通充分调动家长的积极性。家长会的传统开法是教师一人讲, 家长一起听;而家访则成了向家长告状。学生害怕, 家长难堪, 因此有些家长就借口不参加家长会, 家访时借口不在家, 班主任就很难与后进生的家长进行交流, 处于比较被动的地位。针对这种情况, 我认为教师平时要用心地观察每一个学生, 找到每一位学生的点滴进步;家访或开家长会时, 首先表扬学生取得的成绩, 更多地表扬后进生的闪光点, 让家长感到自己的儿女不是无药可救。这样家长对孩子的学习、生活和日常表现就不会放任不管不加过问, 而是主动、积极地配合学校做深入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 共同把孩子培养成人。

二、树立后进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许多后进生在课堂学习中体验到的大多是失败, 极大的挫伤了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例如:一名后进生上课不认真听讲, 有次检测课本上解方程知识的掌握情况。一张试卷出10道题, 他全做错了。我并没有当众批评她而是把这名学生叫到跟前, 给她详细的讲解第一道题, 随即出了一道同类型的题让她自己解答, 她很快就解答正确了, 我即时的表扬她说:“只要认真听讲仔细审题你也能做对是不是?你愿意自己来纠正吗?”她很快回答“愿意”。便快速地把其他题改正完给我看, 这时我当众表扬了她, 她居然脸红了, 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从此, 她的听课状态日益好转。我适时地与她谈心:“你看你也是一个很聪明的孩子, 老师相信你以后也会慢慢改掉其他不足, 成为一个人见人夸的好孩子是吗?”几次适时而中肯地点拨, 终于使这位同学有了很大转变, 期末考试她也取得了好成绩。这说明适时地给“后进生”以鼓励, 帮他们逐步树立自尊心和自信心。使他们知道自己能行, 让他们以好的方面慢慢取代较差的方面, 并尽可能的提供他们施展才华和表现的机会。这样他们才会与老师产生共鸣, 真正达到健康发展的目的。

三、正确对待后进生思想的反复性, 坚持耐心持久的教育

对后进生的期望不要太高, 不要达不到自己理想的目标就丧失信心或干脆放弃。后进生的转化是不可能一次完成的, 往往出现曲折和反复。如果后进生出现思想的反复, 就认为“朽木不可雕”而放弃转化工作, 那就大错特错了。我们要持之以恒, 一步一个脚印地履行一名教师的职责。

如何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 篇3

一、学校与家庭双结合,其抓共管

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环境不同对学生的影响也就不同,教师在做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时,不仅要做好校内工作还要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

后进生往往比较“心虚”“敏感”“有戒心”,常常对真正关心爱护他们的老师也不愿接近。我认为首先要培养同学的认同态度,培养同学互助互爱的作风。有意识地安排具有影响力的班干部同后进生交朋友,一起参加课余活动,一起学习,其他同学就会逐渐产生心理上的认同;其次通过集体主义教育,尽可能让学生懂得班级的荣誉是全班同学共同努力的结果。要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齐抓共管,进一步强化转化效果。

后进生往往得不到家长的重视,但他们又渴望得到重视。因此教师要与家长沟通充分调动家长的积极性。家长会的传统开法是教师一人讲,家长一起听;而家访则成了向家长告状。学生害怕,家长难堪,因此有些家长就借口不参加家长会,家访时借口不在家,班主任就很难与后进生的家长进行交流,处于比较被动的地位。针对这种情况,我认为教师平时要用心地观察每一个学生,找到每一位学生的点滴进步;家访或开家长会时,首先表扬学生取得的成绩,更多地表扬后进生的闪光点,让家长感到自己的儿女不是无药可救。这样家长对孩子的学习、生活和日常表现就不会放任不管不加过问,而是主动、积极地配合学校做深入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共同把孩子培养成人。

二、树立后进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许多后进生在课堂学习中体验到的大多是失败,极大的挫伤了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例如:一名后进生上课不认真听讲,有次检测课本上解方程知识的掌握情况。一张试卷出10道题,他全做错了。我并没有当众批评她而是把这名学生叫到跟前,给她详细的讲解第一道题,随即出了一道同类型的题让她自己解答,她很快就解答正确了,我即时的表扬她说:“只要认真听讲仔细审题你也能做对是不是?你愿意自己来纠正吗?”她很快回答“愿意”。便快速地把其他题改正完给我看,这时我当众表扬了她,她居然脸红了,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从此,她的听课状态日益好转。我适时地与她谈心:“你看你也是一个很聪明的孩子,老师相信你以后也会慢慢改掉其他不足,成为一个人见人夸的好孩子是吗?”几次适时而中肯地点拨,终于使这位同学有了很大转变,期末考试她也取得了好成绩。这说明适时地给“后进生”以鼓励,帮他们逐步树立自尊心和自信心。使他们知道自己能行,让他们以好的方面慢慢取代较差的方面,并尽可能的提供他们施展才华和表现的机会。这样他们才会与老师产生共鸣,真正达到健康发展的目的。

三、正确对待后进生思想的反复性,坚持耐心持久的教育

对后进生的期望不要太高,不要达不到自己理想的目标就丧失信心或干脆放弃。后进生的转化是不可能一次完成的,往往出现曲折和反复。如果后进生出现思想的反复,就认为“朽木不可雕”而放弃转化工作,那就大错特错了。我们要持之以恒,一步一个脚印地履行一名教师的职责。

实践证明:要做好转化“后进生”的工作,非一朝一夕所能奏效的事,这是一个长期、复杂的工作。也不是靠某个人单枪匹马所能成功的,而要靠教师、学校和家庭全方位的配合。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我们应该以宽厚、博爱之心去理解和关心“后进生”;我们应该为他们创造良好的环境,给他们提供锻炼和表现的机会;鼓励他们树立自信心和自尊心。并且给予学习方法上的指导,激发学习兴趣。那么“后进生”就会以一个成功者的姿态去追求、去拼搏。这样才能做好后进生的转变工作。

如何做好后进生的教育转化工作 篇4

荔波县益觉小学 何红梅 大家都很熟悉“皮格马利翁效应”吧,罗森塔尔的这个实验告诉我们:赞美、信任和期待具有一种能量,它能改变人的行为,当一个获得另一个人的信任、赞美时,他便感觉获得了社会支持,从而增强了自我价值,变得自信、自尊,获得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并尽力达到对方的期待,以避免对方失望,从而维持这种社会支持的连续性。前苏联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感叹:“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教育的这种反差告诉我们,对后进生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特殊群体,教育者必须正确认识他们,研究他们,对他们寄予真诚的期望,将融融的师爱洒向他们,让这些迟开的“花朵”沐浴阳光雨露,健康成长。那么如何做好后进生的教育转化工作呢?笔者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在教育转化工作中应对后进生多一些关爱。

我国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谁不爱学生,谁就不能教育好学生。”苏霍姆林斯基也强调,对那些因受家庭乃至社会环境条件不良影响而表现异样的孩子,要以“朋友和志同道合者那样”的态度和方式对他,因为只有对学生发自内心真挚的爱,才能给他们以鼓舞,才能使他们感到无比的温暖,才能点燃学生追求上进、成为优秀生的希望之火。在教育转化工作中, 教师应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提高后进生的道德觉悟和上进心,培养后进生是非观念,必须坚持正面诱导,以理服人,切忌简单粗暴,以势压人。教育实践告诉我们,爱是一种最有效的教育手段,教师情感可以温暖一颗冰冷的心,可以使浪子回头。当学生体验到老师对自己的一片爱心和殷切期望时,他们就会变得“亲其师而信其道”。

二、在教育转化工作中应保护后进生的自尊心。

自尊心是人的自我意识的重要标志之一,是进步的动力之一,教师应当尊重、信任后进生,逐步消除他们的疑虑。因为学习不好或纪律差,长期受冷落、歧视,他们一般都很心虚,对外界极敏感,外表虽套有一层硬壳,但在内心深处仍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理解、谅解和信任。教师应严于律己,走出心理误区,尊重后进生的人格。嫌弃、斥责、批评、挖苦或者变相体罚,都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引发逆反情绪和对抗

行为,也暴露出教师的偏狭和无能。让我们一起来重新温故半个世纪前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提醒教师的一句话:“在你的教鞭下有瓦特,在你的冷眼里有牛顿,在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

三、在教育转化工作中应挖掘后进生的闪光点。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他还发现,一个没有受过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当他受到激励后,其能力可以发挥80%——90%。可见,在转化后进生工作中,表扬激励的运用也极为重要。古人云:“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才也。”后进生虽然有很多不足之处,但即使再差的学生也总有某方面的特长或优势,比如学习差的,他在音乐、美术方面有特长,班主任要善于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适时的加以表扬。法国教育家卢梭曾经说过:“表扬学生微小的进步,要比嘲笑其显著的恶迹高明得多”。作为班主任,及时肯定表扬后进生,满足其自尊和正常的心理需要,可以为转化创造契机。

四、在教育转化工作中应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教学中,要用良好的教学设计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一种利于激发学生内驱力的环境氛围;要对后进生以表扬为主,抓住每一次的闪光点对他们进行表扬;要设计相宜的课堂练习。使后进生在课堂上有事做,有向更高目标奋斗的希望;要注意知识的重点性、系统性,方法的启发性、问题的针对性和后进生的学习个性;此外还要经常与后进生谈心,融洽师生间的感情,予以必要的鼓励,并制定可行的目标,培养他们的成功感。

五、在教育转化工作中应树立他们转化的信心。

德国著名作家歌德有这样一句名言:“你失去了财富,你只失去了一点点,你失去了名誉,你就失去了很多,你失去了勇气,你就什么都失去了。”因此,使后进生进步,重新确立起自信心是转化工作的关键。教师要花功夫、下力气帮助他们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在后进生通过努力取得成绩时既要立即肯定,又要提出新的目标。在班级工作中不要把所有后进排除在外,可有意安排一些适合他们干的工作,更可以让一些取得进步的后进生介绍经验,发挥作用,让他们看到希望,激发进步的内在潜力,确立起不断进步的信心。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不能只是“恨铁不成钢”,而需炼铁成钢。采取正确的态度和方法,不失时机的关心他们,引导和鼓励他们爬起来再前进。

六、在教育转化工作中要使学校,家庭,社会形成三位一体。

长期以来,在教育学生特别是后进生问题上,校外教育与校内教育配合的不够,一方面,学校苦口婆心的教育后进生,另一方面,社会上不关心和讽刺后进生的现象比较普遍,从而淡化了学校教育。为此,在后进生转化过程中,我们既要充分发挥学校主导作用,又要充分利用校外因素对他们的积极影响,尤其要十分重视家庭教育的作用,做好后进生家长的工作,取得家长的配合和帮助,达到共同教育的目的。俗话说“浪子回头金不换”,只有真正为后进生营造一方和谐的“精神家园”,才能使他们摘掉后进生的帽子,成为一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七、在教育转化工作中应耐心期待他们转化。

后进生的转化不可能一蹴而就,在转化过程中,后进生故态复萌,出现多次反复,是一种正常的现象。对这项十分艰苦的工作,教师一定要有满腔的热情,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反复抓,抓反复”,因势利导,使后进生保持不断前进的势头。如果没有一个长期、耐心教育转化后进生的心理准备,教师很容易丧失对他们的信心,甚至认为他们已经‘无可救药,没有希望了’。要知道“一锹挖不出一口井来,一口吃不出一个胖子来”,雕刻一座石像尚需很长的时间,更何况是塑造人的灵魂呢?郭沫若在学生时就有几门功课不及格,但并不妨碍他以后成为一位著名学者;牛顿小时候智力很平常,班上成绩不好的学生总少不了他;发明大王爱迪生曾因学习成绩不良被拒于学校门外;法国大革命家拿破仑读小学时成绩一团糟,以至于大家都认为他没出息;英国前首相梅杰,十六岁就辍学了„„这些在中小学阶段都被看作是平庸的人,后来却都成了世界上著名的人物。

后进生也是学生,也是受教育者,也是祖国的未来,让我们摒弃对后进生的偏见,多给他们一些关爱,让他们在爱的阳光下享受温暖,让他们爱的雨露中茁壮成长吧!

2011年教育教学科研论文、教学设计征集和评选登记表

班主任如何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篇5

河南省商水县汤庄乡第一初级中学

訾基峰

电话:*** 【内容摘要】:只要抓住特点,在工作中做到持之以恒,后进生才会转化,良好的班容、班风才会形成。小者为班,大者为国,如果后进生都能转化我想国家的犯罪率也一定会大大降低.....

关键词:表扬 关爱 接触 感化

转化后进生,是班主任工作的难点,也是建立良好班容班风的重要突破口。那么,怎样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呢?我在教育工作实践中,着重从下面几点做起:

一、抓住有利时机

在后进生的转化过程中,我认为捕捉有利时机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恰当的时机在很大程度上会成为后进生前进道路的转折点。记得有一次,我担任九(2)班的班主任。有一个调皮的学生唐洋洋,他父亲五年前因病去世,母亲在北京常年打工,从小就跟爷爷生活,家庭生活非常贫困,经常进网吧打游戏,逃学,打架,甚至由于进网吧没钱经常向其他小同学勒索钱财。七八年级的班主任老师都说他是无可救药了,已放弃了他。所以他的成绩很差。我任他的班主任后,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他特别喜欢物理尤其喜爱物理的电学知识,上课经常抢着回答问题。后来经过谈心知道他的目的是长大后能开一个电器修理部,要好好孝敬自己的母亲。我发现这个学生其实本质不坏,人还有点小聪明。于是,我捉住这个有利时机,经常提问他,对了及时给予表扬,课外经常找他谈心,同时,在作业上经常写一些带有鼓励性的评语。在第一学期的期中考试中,他的物理竟然考了61分(满分70分)。由于成绩提高了,思想也稳定下来了,不良行为也渐渐改正了。抓住有利时机,因势利导,是转化后进生工作的转折点。

二、善用工作技巧

因为后进生思想比较复杂,本身缺点特别多,被人看不起。如果老师不关心、信任他们,他们就会抱着破罐子摔破的情绪。因此作为一个班主任,不但要关心、爱护全班学生,而且要更关心、更爱护后进生。对后进生要真诚地相待,热情地鼓励,耐心地指导。我深深地体会到,只有对学生诚挚的爱,才能开启学生的心灵。如:有一次我发现生性好动但自尊心很强的王辉同学伏在桌上无精打采的听课。我没有急风暴雨地点名批评他,而是走到他的身边,一边用手摸摸他的头,一边温和地说:“你怎么了?是不是不舒服?这时他摇摇头说:“不是”。那为什么不留心听课呢?”我接着说。他脸红了,立刻端端正正地坐好,并认真的听课。其实,我早就意料到他是没事的,只不过是开小差罢了,如果我在班上点名批评他,只能适得其反。对这样的学生进行教育时,教育的方式很重要,方式不同,教育的效果就截然不同。因此,要特别注意工作技巧,多从爱的角度考虑,学生就很容易接受老师的教育。师生间的感情无形中得到沟通和连接。

三、注重家庭联系

爱学生,就要熟悉学生,了解学生,只有这样才能教育好学生。作为班主任不仅要了解学生的思想、行为、学习、活动情况,而且要了解他们的性格、爱好,更要熟悉他们的家庭。每接一个班,为了尽快了解和熟悉学生的家庭情况,我首先要求每个学生写出自己的家庭地址、电话号码,并进行一次普访,以便掌握第一手材料,为今后的工作做好铺垫。对后进生重点跟踪,收到一定效果。如有一次,有学生反映我班彭勇同学近来有吸烟现象。于是,我及时找他了解情况,对他进行耐心、细致的教育,讲道理算危害。我说到目前你一共吸烟四次,然后把班干部记录的吸烟时间和地点一一的告诉他,他顿时目瞪口呆,供认不讳。他说他弟兄三人和父亲都吸烟,父亲说男人不吸烟没有男子汉的气质,别人看不起,长大后连一个对象都找不到。于是我及时进行家访,把情况告诉家长,争取家庭的配合进行教育。由于经常与家长密切联系,彭勇终于改掉了这个不良的行为习惯。从日常工作中,我深深地体会到,要转化一个后进生,离开家长的配合是不行的,因为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如果与家长密切联系,工作就会事半功倍。

四、珍惜学生的闪光点

俗话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源泉。我不但爱优生,更爱后进生。后进生也有长处,只不过这些长处不象其缺点那么突出罢了。那么,怎么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呢?我用沙里掏金的精神去发掘,发挥他们的长处,并进行正面教育。如:李胜利同学虽然以前曾经因为经常旷课而被学校处分过,但他有较强的好胜心,且体育成绩很好,于是,我让他担任班的体育委员。取得成绩时及时表扬他,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他,鼓励他进步。此外,还在班上开展一帮一的活动,让成绩好的学生帮助他。由于老师的重视,他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渐渐地,他各方面的表现也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改变。不但整个学期未缺过一节课,而且,班干部工作尽职尽责,得到了同学和体育老师的夸奖。其实,后进生并非无药可救。作为班主任,切忌把他们看死或把他们推向一边,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只要多关心、尊重后进生,与他们做知心朋友,特别是要善于从日常点滴中发掘他们的长处,帮助他们消除自卑感,树立信心直至向好的方向转化,形成质的飞跃。由此可见,班主任珍惜学生的闪光点是进行后进生转化工作中的重要一环。班主任要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一定要用爱点燃后进生的心灵之火,要熔化他冰冷的心,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只有真诚地爱后进生,对他们教育才会有耐心,才会把自己的时间精力用在他们身上,才不会对他们产生厌烦之火。事实证明一个被教师真爱的学生常常充满信心,朝气蓬勃,积极向上,否则相反,因为爱有着一种感情的力量,只有真诚地爱学生才能以情动人,才能使学生感到温暖,感到师爱,才能使学生从内心把教师当作自己的亲人,师长,这样才能主动亲近你,有话才能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对后进生的批评也很注意方式方法,时间,地点。经常在学习上,生活上照顾他们,如甄贵波、姜雪两名同学家庭生活比较困难,资料费都交不起。但这两名同学自尊心非常强,为了不影响他们的学习我就先给他俩垫上,等家里有钱在给我,这样保证了他们正常学习,由于教师爱学生,关心学生,因此学生也关心教师,尊重教师。班级工作是繁、多、杂的工作,后进生的教育工作是不能放松的。尤其对于后进生在前进中的思想反复不能失去信心。要用教育者的信心去说服感染被教育者,使每一位差生却能在思想上,学习

上发生质变,成为比较好的学生,为国家培养合格的栋梁之材!从小的说是为了自己的班级,从大的说是为了国家,使他们进入社会后有一个好的品质,好的思想,使他们不被社会抛弃,使他们感激社会,为国家服务奉献一生。俗话说:“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后进生都有他的闪光点。闪光点就是施教的支点。因此,我们要善于用我们的眼睛去发现美,发现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哪怕是微弱的一点,也要千方百计发扬光大,以此作为转化的“起步点”。一旦发现他们有了点滴的进步,教育者就可以“小题大做”,公开表扬,以此作为他们转化的“立足点”。要像春不吝啬风、夏不吝啬雨那样,不时地夸奖,帮助他们树立信心,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因势利导,用鼓励扬起他们人生的风帆。对学生多一点关心,多一点指导,往往会得到戏剧性的收获。对后进生应“捧出一颗爱心”,真诚关心,热情爱护,尊重学生,不歧视,不挖苦,真诚地跟他们交朋友,用博大的爱心,激起他们感情的浪花,取得他们的尊敬和信任,打开他们心灵的大门,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弃旧图新。我班学生雷东风没人敢惹,做事向来“我行我素”,上课学习没有心思,迟到,早退是普遍现象。家人对他都厌恶,班级学生“争相避之”。但他很义气,我并没有歧视他,而是多方面给予关爱:作业不会做,个别辅导;有一点进步,就表扬、鼓励……并想尽办法同他家长逐渐接触,拉拢家人和他的关系。并在班级鼓励学生同他交往,他感受到了老师的关心与爱护,进步很快。

如何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 篇6

大家都知道,孩子的少年时期正值身心快速发展的时期,他们也最易接受社会的各种影响。由于改革开放,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既给孩子们带来一些积极影响,也出现一些消极影响。这些消极影响不可低估。由于孩子们先天的生理条件和现实家庭学校社会的教育影响,在一个班级里出现丁一定数量的后进生,这是客观存在的。这些后进生的存在,虽然为数不多,但他们所起的负面影响却是很大的。同时,每个后进生都是国家未来的公民,都应当教育他们成为国家的“四有”新人。教师必须全面执行党的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因此抓好后进生的转化:正作是十分重要的。我是如何做好这一方面的工作的呢?现就后进生的转化工作,谈谈个人的认识与做法。

一、对后进生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每当我站在一个刚刚组建而成的小集体的面前,望着天真稚气的每一张小脸,望着那一个个望子成龙、望女成风,充满殷切期望的家长的面容时,心里就充满丁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的热爱,也深感责任的重大。随着日常教学工作的开展,随着一个个日子的逝去,张张稚嫩的小脸中就总会有几个“别样”的神情浮现出来。由于学龄前各自不同的经历,在刚刚开始的集体学习生活中这样或那样具有不良习惯的同学就会在集体中显得那样格格不入。此时,做好这部分具有不良习性的孩子们的工作即做好“后进学生”的转化工作也就开始了。首先应具体分析每位后进生的具体表现和产生的影响,具体分析他(她)们“后进”的原因,找出可能采取的转化方法。例如,我在教学中,发现李光同学,在刚刚开始的集体学习生活中,自己不注意听讲,还搞小动作干扰正常上课的同学。开学没有几天,就有数位同学的家长向我提出给自己的孩子调换座位以避免影响自己孩子学习。针对这种情况,我具体观察该同学的上课及课间表现,发现他虽然对自己约束能力差,但当我讲课的内容有所变化,趣味性增强时,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相对的长些。由此,我发现了这个同学的弱点,同时也发现了他对事物的理解能力较强,活泼好动。对我所讲的课程稍一理解,就表现出注意力分散而搞小动作,影响他人。根据这两方面的表现,我在表扬他具有聪明、活泼的优点的同时,不失时机的指出要对自己有约束的能力,最起码的要求就是不要去影响其他同学的学习。在我的反复教育下,这个同学注意力集中的时间逐渐增加,不再搞小动作,也不再影响周围同学的学习了。在我的教学活动中遇到同学们的种种的不良表现时,我总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充分发现孩子身上的优点,在鼓励他们发扬优点的同时,指出存在于他们身上的不足及其产生的原因,以及/克服的办法。使具有种种不良习性的同学都能在老师及家长的教育下,学到知识,受到教育,身心健康地成长起来。

二、要抓住契机适时地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小学生,尤其是刚刚入学的新生,他们年龄小,没有很强的“是”与“非”的界线,当有的同学有不良表现时,其他同学往往要先看老师的反应,再决定自己是模仿,还是抵制。而此时,我总是及时地制止不良的反应,适时适地的加强引导,使同学们以最快的速度从不良表现的影响中摆脱出来。首先是及时制止,摆脱影响,不让同学们群起而模仿,逐渐增强“是”与“非”的观念。而“适时”教育是在及时制止后,以不同的形式迅速展开。当今,在我们这个信息时代,我们的,学生每天都在大量的接受来自不同渠道的新鲜事物,随着身心的不断成长发展,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也随之建立起来,就是有着不良习性的孩子,也有着很强的自尊心,我在及时制止不良表现时总是尽可能的不去伤及他们的自尊心,为适时教育奠定基础。而所谓的适时教育就是不失时机,抓住契机采取正面的教育形式,去否定学生的不良行为,告诉同学们什么是我们应该学习的,学些什么,什么是我们所不应该学的,为什么不学。例如:夏季的一天,我们集体乘车去郊游,同学们的情绪异常活跃,当我们所乘坐的汽车行驶到城市的一座立交桥下时,车窗外一个衣衫槛楼者正倚坐在立交桥的桥礅下向路人乞讨。许波同学看到此景后,迅速拿下他跟前一位同学的遮阳帽充作济公扇子摇了起来,还弓腰曲背做出济公形态,引起同学们哄堂大笑。此时,我则大声的向同学们发问:“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数十个同学大声回答:“看到了立交桥。”我又继续问:“它宏伟吗?”同学们又齐声回答:“宏伟!”我继续向同学们问:“它说明我们的工人叔叔伟大,对吗?”同学们再次回答:“对!”就这样我转移了大家的视线,及时地制止了不良表现所带来的不良影响,并用一组师生对话给同学们一个明确的答案——劳动是伟大的。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灌注了热爱劳动的思想。这使还不懂得乞讨意味着什么的孩子们,不要盲目地模仿和取笑他们还无法理解的事情。及时制止,以防不良影响扩大,适时教育则不使被教育者产生抵触情绪,不伤及被教育者的自尊心,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这是我多年来在转化后进生过程中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三、对后进生的教育应坚持经常,力求实效

常言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由此可见教育人培养人的艰辛,对小学生的德育的教育更是一个反复而漫长的过程。对后进生的转化,对一个是非观念尚不是很强的孩子,尤其是沾染了不良习性的孩子的教育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我对李野的教育就几乎贯穿了他小学阶段的全过程。刚刚入学时,由于家庭的不幸,他从小是跟随奶奶长大的,在班里较其他同学具备了更多一点的野性与狂躁÷随着时间的进程,这个同学逐渐表现出了说谎的恶习。为了没完成作业,为了犯错误而免受惩罚等等,说谎成了他开脱一切责任的最常用手法。我对其所进行的诚实教育由带有强制性命令式教育逐渐转换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在这个同学即将小学毕业时,对他的这种教育仍在继续。小学教育是教育的基础,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对后进学生进行大量的转化工作,应是基础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对后进学生的转化工作应根据小学生的成长特点而长期的进行下去,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21世纪我国的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四、对后进学生的转化工作应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在一个班级里,后进生的数量是不多的,但他们往往都有着不同的家庭及校外生活环境。怎样正确的认识这部分同学的校外生活环境?这些学生产生的不良习惯的外因是什么?等等诸多的问题,要求教师必须进行细致入微地了解,从而为后进生的转化提供科学的教育方法。我所教过的王芙同学,由于父母均整日忙于繁杂的商务活动,在精神上很少有人关心爱护她。老师煞费苦心的教育,经过几个小时课外时间,被恶习吞噬得无影无踪。征得了家长的同意,一本小小的联系手册,加强了校内、校外的联系。孩子在校内的优点及时反馈到孩子的家里,孩子的点滴进步能够得到包括家庭、教师的肯定和表扬。使得孩子从此生活在一个“恒温”的环境中,克服了这个同学以前冷热不均的生活环境。在家庭和学校的共同努力下,王芙同学学习上进步很快。由此,我体会到了学校教育应与家庭教育密切配合,才能得到最佳的教育效应。

五,对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应在动态中进行,对转化工作进行动态的管理

世界上任何的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在一个群体中先进生与后进生的划分也是动态的,经过教育及同学自身刻苦努力,后进是可以进入先进的行列的,同样有的同学取得一点点成绩则沾沾自喜,也可以由先进学生变成后进学生。在做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时,应时刻掌握后进变先进、先进变后进的动态趋势。教育者应及时发现被教育者点滴进步,适时鼓励,使后进生有充分的动力去改正不良的习惯,切不可将事物看成是一成不变的,更不可用教育者的好恶去衡量客观存在的学生的优劣。要充分发挥教育的功能,使同学 们在后进变先进,先进促后进的环境中建立竞争机制,使同学们的学习生活丰富多彩,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纵观十几年的教学活动,作为教育者的教师与被教育者学生之间应建立起真挚的师生情谊,将被教育者视为朋友,在进行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上则更应该讲究方式,研究方法。真正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及时发现后进生各自不同的特点,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的东西,因人施教,充分利用后进生自身的优势,使他们逐步的克服自己的不足:对后进生的转化工作还要抓住契机及时地进行,适时地进行可防止小问题的扩大化,可以保护被教育者的自尊心,从而避免被教育者产生抵触情绪,而使教育工作利用最小的投入而产生出最佳的效果,后进生的转化工作还应坚持经常,持之以恒,我们不可能在教育的问题上会有一蹴而就的奇迹发生;对后进生的转化还应将产生后进生的外因调查清楚,与校外的家庭教育相结合,从而把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做得深入家庭,使被教育者得到全方位的教育,避免教育的死角,影响教育的成果;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是动态的,而不是一成不变的。

如何做好后进生的教育转化工作 篇7

一、尊重、热爱和理解是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的首要条件

教师爱优等生并不难, 但是, 要爱有缺点的学生却并不容易。由于后进生经常受到周围人的冷言、训斥、讽刺, 因此, 他们比一般学生更需要尊重和理解。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从生活上、学习上关心他们, 维护他们的自尊心, 还要把“严”与“爱”紧密结合起来, 使他们向先进转化。

二、找准“动情点”是后进生转化的关键

后进生并不是一无是处, 他们的长处往往被短处所遮盖, 而他们自己也难以发现, 因此自甘落后。教师只有晓之以理, 动之以情、律之以纪, 导之以行, 找准拨动后进生的“动情点”, 这样才能使师生在感情上得以交流, 缩短师生之间的感情距离, 为后进生转化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细心寻找后进生的闪光点, 激发他们的自尊、荣辱感, 对他们的进步及时进行表扬和激励, 促进后进生转化

学生的自尊心是一种个人要求社会、集体尊重的情感, 它能使学生爱护自己在班集体中的地位, 是学生积极向上、努力克服缺点的内在动力。教师更应该尊重后进生的自尊心, 发现他们的闪光点, 并及时表扬, 使他们在愉快的情境中, 感受到温暖和信任, 形成向上的内在动力。

四、家长的参与和配合是后进生转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家长是教师最好的合作伙伴。如果没有家长的支持和帮助, 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就难以获得成功。因此要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区教育, 尤其要紧紧抓住家庭教育这一因素, 采用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帮助。如, 建立家长学校、运用校讯通、召开家长会、进行家访等形式, 双方相互配合, 使后进生通过各种渠道受到教育, 加速转化。

如何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篇8

关键词:后进生;转化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4-366-01

由于学生存在差异性,所以难免会出现一些学习上或品德上相对来讲比较弱的后进生,如何帮助、转化这些后进生,是我们每一个班主任所面临的难题。不做好这些学生的工作,就无法建设一个良好的班集体,那么如何做好班级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呢?

一、要树立后进生的自信心

要做好后进生的工作,就要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后进生往往有两种矛盾心理:一是认为别人看不起他们,即使他们有优点也不会被别人发现,所以容易产生自卑感,失去上进的信心。二是他们也有自尊心,也想得到老师、同学的理解和信任,在集体中找到自己应有的位置。针对后进生的这一心理特点,班主任首先要亲近他们并随时随地去观察他们。掌握他们过去的思想发展变化过程;掌握他们不易被人发现的种种心态和表现;掌握他现实的内心思想状况;掌握家庭教育的情况。在了解后进生的同时,决不能歧视他们,而要主动与他们进行感情交流,对他们多尊重,多增加“感情投资”,促进后进生良好情感的形成,从而使他们增强转化的信心,打好转化的起点。如有一位学生,学习很努力,但成绩一直不佳,久而久之,产生了严重的自卑心理。于是我主动多接近她、关心她,和她一起分析学习成绩的原因,当我们的心理相互沟通后,她向我吐露了心中的“秘密”:由于家长对她的期望过高,给她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听课时注意力老是不能集中,有时一着急便头疼。我断定她是因思想负担过重,体质弱而导致神经衰弱。于是,我通过家访,向她的家长讲明了道理,帮她解除了来自家庭的压力。又让家长陪她去医院就诊,陪她锻炼身体。这些做法使她增强了学习的信心,听课时精神振奋起来。半个学期后,她的学习成绩明显的提高。

二、要优先帮助他们的学习

后进生多数基础知识弱,学习方法不当,学习信心不足。为了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帮助他们进步,我在学习指导上对他们采取了适当优先的“倾斜政策”。课堂上分层次教学,努力做到每一课、每一个问题、每一句、每一个字都让后进生听懂理解,并采取“三优先”(提问优先、批改作业优先、课后辅导优先)的做法。对于学习方法不当的学生,请同学向他们介绍学习经验,定期组织全班性的“学习经验交流会”,要求学生留心积累自己的学习经验,不断总结提高。对于有“瘸腿”科的,我采取帮的办法,让在这方面有特长的同学与他们结成“对子”互相帮助。对于有“短腿”,几科成绩都偏下的,我帮他们先让个别科目领先,特别是他们喜欢的那一科。帮他们分析学习上不去的原因,找出解决的办法。对于组织纪律性松懈,对自己不能严格要求的学生,我对他们严格要求,注意培养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引导他们同自己的不良习惯作斗争,提高自制、自理能力。对于行为习惯弱的学生,主要是自我约束力弱。他们的心理一般都较为脆弱,遇到表扬敏感,遇到批评更敏感。他们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希望在生活中遇到理解他们的知音,并把他们引导到正确方向。为此,对于这些后进生,我尽量做到:在办公室不批评;无意做错事不批评;做错题或回答错问题不批评;早晨不批评;在家长面前不批评;需要个别教育的不到班上去批评。目的是尊重他们,而教育成功秘诀就在于尊重和信任学生。

三、要给他们展现自我的机会

尽管后进生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但是他们有的活泼好动,有的性格内向,每个人都有自身的特长和兴趣。平时,我有计划地组织他们多参加各种有益的活动,多给他们创造一些表现自己才能的机会,激发他们不断积极进取,奋发向上。无论是校运动会,还是校各项比赛,我都鼓励那些后进生积极参加,而且无论结果如何,我都加以肯定。学生对爱、对真诚有着特殊的敏感,当老师真正成为学生的朋友时,师生间会产生奇迹般的结合力,这个力能使每个人变成一块经得起敲打的好钢。

四、要少批评,多表扬

后进生也有优点,只是因为他们缺点多,优点往往被老师所忽视。教师要努力挖掘他们潜在的闪光点,帮助他们发扬优点,克服缺点,不断进步。学生都喜欢表扬,后进生更是如此。我平时注意对后进生以表扬为主,哪怕是一点微小的进步,也加以表扬,使他们感到老师的关注和期望。这样有助于他们全面认识和评价自己,增强学习自信心,鼓起上进的勇气。长期以来,学校、班级的奖励多是授予各方面比较好的学生,后进生很少有获奖的机会,这不利于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为此,我在班上提出,奖励也要向后进生倾斜。班级自己设立了面向后进生的“进步奖”。与此相配套,实行量化目标管理,确定了易于考查和操作的评比标准,从而使每个学生都有得到表扬和荣誉的机会,全方位的激励机制对班级工作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五、要纠正不良行为

良好的班集体是学生精神生活的乐园,是后进生性格得到矫正并不断进步的摇篮。老师的力量是有限的,不可能把每个学生都拴在手腕上,只有用集体的力量才能把他们团结在一起。为此,我重点做了:创建良好的班风,使后进生感到集体的温暖;开展互帮互学,使后进生学有人助;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为后进生不断提供表现才能的舞台。这些后进生在集体的大熔炉里受到了感化,他们思想变了,学习努力了,有的已成为班上的骨干力量,有的在各项活动中为集体争得了荣誉。

如何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 篇9

由应该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是教育方向和教育观念的转变。素质教育的核心之一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使他们西面发展,这样才能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但事实上存在着大量的后进生(一般是指具备了接受知识的生理条件和智能,但在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和学习方面差),这是教育中存在的普遍现象,因此要求班主任要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一、注重个性化原则,摸清情况,分析原因,区别对待。

在班主任工作中,人们习惯把后进生分为两类:一类是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差;一类是学习成绩差。两者兼而有之,则称为“双差生”。作为班主任要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首先要了解后进生的问题所在: 是品德行为差,还是学习成绩差?是某些方面差,还是各方面都差。使他们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源何在。根据所了解的情况,对症下药,因材施教、扬长避短、因势利导。班主任要明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需要一个“醒悟、转变、巩固”的过程,“一口咬不出油来”,因此要求班主任为他们精心设计不同层次的目标,每个目标都要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心理承受力”。

二、注重情感原则“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充分发挥教师爱的作用。

诗人白居易说过“感人,心者,其先乎情,莫始于言”、“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情感是人们对客驳事物是否符合自己要求而产生的心理体验,它有移情和调节作用,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姆认为:情感的前提特征在学习中起25%的作。可见情感在教育过程中作用的重要。实践证明,要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教师必须热爱学生,要把满腔爱心奉献给学生,既做他们的良师,又做他们的益友。这样,无论多顽固的学生,都会在爱心和情感的感召下,受到触动,接受教育,重新扬起人生的风帆,奔向人生的阳光大道。

三、注重正面教育原则,掌握后进生的心理特点、发现“闪光点”多加鼓励。

后进生有一些特殊的特点:思维发展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他们的思维发展水平和思维速度均低于同龄人,学习的基本技能存在缺陷,不能在一定时间内有效地掌握知识,学习态度消极,犯了错误后又往往十分矛盾,想改正,但又缺乏改正错误的信心和勇气,并希望老师和同学给予理解。因此,作为班主任不能因为学生的一次失败、一次错误就惩罚他们,而应给予学生认识错误、改正错误的机会。正如马克思所说:“人要学会走路,也要学会摔跤,他才能学会走路”。而最好的方法是引导他们的自主意识,让他们自我批评、自我调节。

并非所有后进生都顽固不化,他们中大多数也希望改正错误,能得到教师和同学的赞扬。因此,班主任就要掌握这些特点,注意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奋发向上。

对后进生的鼓励,按其不同特点,概括为四种类型:

〈一〉期待性鼓励:班主任对后进生的进步抱以期待成功的态度,要用放大镜去寻找他们的闪光点,用天平称计算他们的成绩和进步。〈二〉激发性鼓励:班主任要通过各种方式给后进生以表现的机会,可以从体育、劳动、文娱活动等方面打开缺口,让他们抬起头,奋发进取。〈三〉表扬性鼓励:班主任要对后进生的进步和成功及时作出评价。〈四〉谅解性鼓励:班主任对后进生转化过程中的过失要给予宽容和谅解、允许他们保留小小的“隐私”,允许他们出现反复时要热情给予宽慰。使他们刚刚复苏的心理不再留有阴影。

四、注重形成性原则,对后进生的转化工作要长期抓、反复抓。

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的形成是一个长期而反复的过程,尤其是青少年有可塑性发展性的特点,好的容易接受,坏的也容易接受。今天变好了,明天又可能变坏,反复性很强,一般要经过“醒悟—转变—反复—再醒悟”这样一个过程。班主任不要认为一个学生一时改

好了就不管了,一旦他又犯老毛病就加以指责或失去信心,而要坚持不懈地、反复地对学生进行耐心的帮助和教育,使学生每反复一次都得一次教育,使真正在原有基础提高。后进生转化工作欲速则不达,企图“毕真功于一役”是不实际的。

五.注重一致性和连贯性: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齐抓共管,形成教育全力。在发挥学校教育主导作用的前提下,必须争取家庭及社会各方面支持、协助、配合,逐步使学校、家庭、社会三种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股教育合力,达到对学生教育的统一认识、统一要求、统一行动,保证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

班上成立领导、家长、教师、学生参加的联合管理委员会,每次集会或活动,联管会的成员必须到会讲话,家长、教师代表发言,班主任给予总结,这样每一次主题班会如同一堂生动的政治课,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天长日久,就会起到水滴石穿的作用。

如何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 篇10

赵曰勇

摘要: 本文结合我市教育实际,分析后进生的成因,指出后进生的表现特点,然后从情感、自尊心、特长、自信心、社会合力、耐心等六个方面出发分析怎样对后进生进行“教育转化”。

关键词: 后进生 成因 表现特点 教育转化

引 言

在教学中,教师们最困惑的问题之一当数学习有困难学生(也被称为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每所学校、每个班级都会有少数后进生。本文从关注和转化“后进生”的角度出发,结合农村教育实践,探究成因、表现特点,及对照他们的心理感受,对症下药,提出解决转化后进生的对策,从而能够更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一.后进生及原因

所谓后进学生,就是指那些在品质、知识、能力、方法等要素及要素的融合方面存在着偏离常规的结构性缺陷,智力和学力得不到正常开发,不能达到教学大纲规定的基本要求,或者在会考、高考中达不到学校的质量要求,需要通过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措施给予补偿和矫治的学生。学习困难,也称“学习无能”或“学业不良”。这一概念由美国学者柯克(S.Kirk)在20世纪60年代首先提出,我国在80年代中后期开始进行研究。有关学习困难的定义较多,目前国内较普遍的看法,是指智力正常,但在学校的学习中有严重困难,而又没有生理上和智力上的原发性缺陷。这些学生不但学习差,而且常常带有一些行为问题。学习困难学生的比例,据国外调查,在全体学生中的发生率为8%--12%,国内调查约为6%左右,即使按最严格的标准,也在3%左右。

在教育词典中对“后进生”是这样定义的:在班级中经常违反道德原则,或者犯有严重过错的学生。他们常常表现为思想觉悟低,不遵守纪律,不能完成学习任务。其形成的根源复杂,就好像一个患了严重疾病的病人,“病去如抽丝”,决不是轻易就能根除的。因而对他们采取什么样的方法和技巧去做好转化工作,是当代教师长期探索和研究的课题。

后进生的成因是多面、复杂和长期的,只有找到了病源,从源头挖起,才能“药到病除”。教师应本着理解的原则,摸清其犯错的原因和动机,想办法接触他的同学和交往的朋友,还可采用通电话、家访等多种形式与家长联系,从侧面了解其学习生活背景、家庭教育背景、人际关系背景、心理发展过程、成长经历等等,为转化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分析这几年接触的后进生,我认为其形成原因如下:

(一)家庭原因。

1、父母的综合素质水平不足以指导、教育孩子。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行将直接影响着孩子。但有的家长热衷于赌博、嗜酒,甚至游手好闲,这些都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有的父母性格暴躁,教育子女没有耐心,动不动就大打出手;有的父母文化水平低下,子女认为不值得听取;有的父母见识面狭窄,难以教育“见多识广”的子女。在我就教的乡镇,父母素质普遍较低,大部分是初中与小学毕业,很少有高中毕业的,给学生带来的家庭教育是很偏面的、主观的、狭窄的。

2、两代人之间存在着代沟,相互之间的沟通困难。

父母整天忙于工作,对于新事物的接受较慢、较少;而学生接受新事物快,思想新潮,因此,两代人之间的沟通存在着许多障碍。做父母的对孩子情况知之甚少,甚至认为只要有钱给他们用就行了,“这么好的生活条件,我们以前想都不敢想,他们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但却不知道其实他们最需要的就是心灵的沟通。有了这种思想怎能教育好孩子,又怎能谈得上因势利导呢?

3、父母没有尽到监护人的职责,疏于管教和关心孩子。

许多家长都是忙于生计,托孩子的爷爷或奶奶看管,而老人则一味溺爱,对孩子缺乏严格的管理,这种情况相当较多。山区的家长们由于在山区没有更多的发展空间,认为不能守着几亩地,因为绝对种不出“金元宝”,只有出外打工或创业才能有改变穷困的现状。有的虽在家,却疏于管理教育孩子,甚至放纵其行为。有些家庭是父母离异或由其它原因造成的单亲家庭,对孩子的关心不够。从对后进生的家庭背景资料分析来看,父母外出或疏于管教是形成后进生的重要原因。

(二)学校原因。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后进生的出现和社会影响、家庭教育密切相关。但是,学校教育工作的疏忽或失误,班级和学校的管理不当,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之一。

1、学习遭受挫折后,教师却诸多责骂,使其丧失了学习信心。

学生在学习上屡遭挫折后,他们是很需要得到同情和帮助的,但如果教师缺乏应有的耐心,挖苦、讥讽、责骂他们,必然会使学生怀疑自己的学习能力,几经挫折,失去信心,仅有的一点兴趣也消失了,厌学情绪自然也就乘虚而入了,学习上的困难者很快就变成学习上的落后者。时间一长,在他们的意识中就会出现偏离集体的倾向,在行为上就会出现失控的现象,最终发展成具有“粗野情感和厚脸皮性格的人”,甚至会以各种反常的行为与班集体抗衡,少数的后进生就会到社会上寻找自己的“地位”,在中学阶段表现更为明显,敲诈、勒索甚至抢劫都来了,社会上犯罪低龄化这个警钟已敲响了,这个发展趋势引起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更多的重视。

2、某些爱好、特长受到压抑,使其丧失了对自我价值的肯定。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兴趣、特长和爱好,后进生也不例外。但如果老师因他是后进生,便觉得他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不让他参加一些活动,不让他的特长得到充分的发挥,甚至于处处都鄙视他。那么,久而久之,后进生就会错误地认为自己什么都不行,丧失了对自我价值的肯定,以至于逐渐地对个人,对集体完全失去信心。在特定的诱惑面前,甚至会失去理智而无法控制自己,来个“破罐子破摔”,从此一厥不起。

3、学校采取的有些管理手段严重地伤害了后进生的自尊。

有些学校为了加强管理,制定了各种各样的制度,如学校一日常规量化管理等等,这些制度的实施表面上管理效果好了,但却把学生管死了,有时班级因为某个同学扣了分,实际上是扣了班主任的津贴,因而班主任便狠狠地把这个学生训一顿,解决问题单一化,伤害了学生的自尊,不利于学生的成长。这种情况在我县沿江一带也有存在。

有的学校或班级为了考试成绩优秀率,对后进生另眼相待,或者劝其不要参加考试,或者分班时坚决不要差生、后进生,这对在差生是一种无形的伤害,这种情况使得这些后进生们更加不想学习,继而无事生非,各个方面全面滑坡,越来越差。这种情况在我县一些特别强调考试成绩的片区中有存在,也时有听说。

4、师资水平影响了教育质量的提高。昆阳乡在校网布局调整前有十几所学校,有许多代课教师,师资水平很低,一些村民形容这些教师,说是“斑鸠教鸪鸪”,这话虽难听,但也是实际话。现在全乡只有三所小学(中心小学、林山小学、梅坑小学)。昆阳中心小学10班、学生360人;林山小学5班、学生109人;梅坑小学5班、学生80人。三所小学现有教职工40人,专任教师36人,教师合格率95%,40岁以下专任教师19人,占53%。学校的发展势头较好,教学质量、教育管理、学历合格率都在上升,各方面都由于撤并有了质的提高。

但也有一些客观的问题,如校网布局调整引发的交通安全问题、住宿生管理等。特别是外围村到中心小学就读比例大幅度上升,以致外围村学生受到的暴力侵害比例也处于上升之中,需要我们教育行政部门领导引起高度重视的一个问题。

(三)社会原因。

1、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使一些小学高年级学生失去了正确的价值观。

不少学生个人主义思想严重,在公德方面存在知行错位的现象。对社会上恋爱、婚姻道德观念不能明辨是非。一些家庭责任感淡漠,重幼轻老现象严重的影响了学生的价值取向。

2、急功近利的价值取向,影响了对学生培养的投入。

目前,农村经济推进缓慢,导致人均收入滞步不前,个体经济没有进一步发展,从而对家庭教育的投入出现不足。培养子女投入是巨大的,有的家长因此觉得不划算,甚至觉得子女早一点赚钱自己也可早一点享福;或是把钱挪作它用,有的家长舍得建豪华的房子,却舍不得花钱给孩子读书,这样的家长在昆阳乡并不少见,昆阳虽然平地不多,每间屋基也贵得惊人,但还是有一批人花很多钱建造了漂亮的房子,却对自己的孩子不关心。这样造成学生无心学习,甚至也觉得本来觉得早日去挣钱是天经地义的,却不知接受更多的教育本身就是财富。

3、消费文化的影响是巨大的,其负面的、消极的方面对学生的危害更大。在消费文化的巨大影响下,使得一些学生注重享受而逃避劳动,使学生往不良的方向发展。

在农村从事多年小学教育工作的过程中,觉得社会方面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不利影响的主要方面有:(1)当地“闲人”(无所事事,好发言论的人)在发表言论时宣传一些不适当内容对未成年人的人生观形成的影响问题。(2)整个农村处于一个不安的市场经济初期的躁动之中,到处有金钱影响的影子。

二、后进生的“表现特点”

1、思想品德不高。

这些同学大都没有什么崇高的理想,生活无目标,没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的同学不懂得尊老爱幼,缺乏爱心;有的同学自私自利,个人主义严重,不能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自己与他人,甚至与父母的关系,缺乏最基本的责任感、义务感。有的小学高年级学生甚至对道德、法纪愚昧无知,常表现为称霸的英雄观,这在外围村表现较为明显。

2、心理健康不全。

这些同学在处理同学关系时过于重感情;在日常道德行为上言行不能统一;常常不分是非的感情用事;情感不稳定,变化多端,喜怒无常;有的同学的叛逆性过强,存在着很不正常的反抗心理和逆反心理。从几年来的了解表明,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尤其是后进生的心理健康的问题更多也更严重。

3、行为习惯不良。

这些学生有的在生活上自由散漫,纪律观念不强;有的劳动观念淡漠,劳动习惯差;有的意志薄弱,自控能力差;有的懒惰、贪玩,经常迟到或早退甚至旷课;大错不犯,小错不断。

4、学习成绩不佳。

后进生最普遍的特点就是对学习没有兴趣,记得有“诗”是这样写的“小子本无才,父母逼着来,白卷交上去,鸭蛋滚下来”,从中可略见一斑。他们当中有的智力较差,理解力不强;有的反应迟钝;有的缺乏自信心,自卑感强,甚至“破罐子破摔”;有的学习无目标,态度不端正,无心读书。

三、后进生的“教育转化”

苏霍姆林斯基曾感叹:“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教育的这种反差告诉我们,对后进生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特殊群体,教育者必须正确认识他们,研究他们,将融融的师爱洒向他们,让这些迟开的“花朵”沐浴阳光雨露,健康成长。那么如何做好后进生的教育转化工作呢?下面从几个方面进行说明:

(一)教育转化工作中应对后进生充满爱心。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谁不爱学生,谁就不能教育好学生。”苏霍姆林斯基也强调,对那些因受家庭乃至社会环境条件不良影响而表现异样的孩子,要以“朋友和志同道合者那样”的态度和方式对他,因为只有对学生发自内心真挚的爱,才能给他们以鼓舞,才能使他们感到无比的温暖,才能点燃学生追求上进、成为优秀生的希望之火。在教育转化工作中,教师应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提高后进生的道德觉悟和上进心,培养后进生是非观念,必须坚持正面诱导,以理服人,切忌简单粗暴,以势压人。教育实践告诉我们,爱是一种最有效的教育手段,教师情感可以温暖一颗冰冷的心,可以使浪子回头。当学生体验到老师对自己的一片爱心和殷切期望时,他们就会变得“亲其师而信其道”。

后进生的心理很脆弱,要加倍呵护,其内心越渴望被肯定,哪怕一个微笑的眼神,一个细小的动作,甚至教师的只言片语,都可能经他们的心灵以最强烈的震撼。遗憾的是,长期以来后进生的心理始终处于受压抑状态,有人形象地称之为“晒不到阳光的角落”。

对于他们而言,长时间的被否定,受压抑,无异于一种漫漫无期的精神刑罚,他们的心理是矛盾的,一方面极其自卑,下意识地关闭自己的心扉,另一方面心理又时时燃烧着渴望,渴望改善自己的境遇,或者,更确切地说,他们的这种心理需求是以幻想的形式存在着,因为毕竟希望显得太渺茫了。这时,教师如能适时地给以关爱,不吝惜自己真诚的期望,那对学生而言,是阴霾中透出一丝阳光,是滋润心扉的滴滴雨露,将有力地鼓励他们奋起,激励他们前进。从各方面来讲,教师的关爱就是一剂良药。具体如下:

1、把微笑送给学生,消除学生逆反心理。

人的脸部表情在人际交往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脸部表情往往传达着一个人的肯定或者否定的态度。在教学过程中,更应该注重教师的脸部表情。比如,对于后进生,许多教师总是“恨之入骨”,时常板着面孔。学生表面上对其百依百顺,其实他们往往对老师的话置若罔闻,并产生逆反心理。作为老师,如果能够把阴沉的脸变得晴朗一些,多给他们安慰和关怀,鼓励他们扬起学习的风帆,动之以情。批评教育,注意“艺术”性,“爱”字当头,做到良药不苦口,才能取得好的教育效果。这方面,我深有体会。我曾经带过几十个非常调皮的学生,门门功课,每次考试都是二三十分。对于老师的批评教育也已经具有良好的“抗药性”。对此,我采取的措施就是改变态度。最终得到良好的效果,成绩有了很大的提高。总之,改变我们的教学态度,走进学生,相信再坚硬的冰也会融化。

2、把爱心送给学生,消除学生戒备心理。

后进生受到的批评特别多,有时即使做了一些好事,客观上也得不到应有的肯定。他感到不管怎样,老师和同学总是不会相信的,好像自己怎么努力也没用。对周围的人总抱有猜疑、不信任的态度,产生“你好你的,我不好关你什么事”、“破罐子破摔”的戒备心理。为此我们应该给后进生多一点信任,多几份理解,少一些责难,少一点怨恨,多几份关爱。有人说,教师对学生的爱,甚至可以影响学生对整个人生的态度,而对后进生来说,更需要得到老师“雪中送炭”式的爱。我国近代教育家夏丐尊认为:“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的池。”

后进生某生,小学四年级,经常为一点小事哭,对学习没有兴趣,学生反映他有偷东西的行为,家长反映回家不做作业。下雨天他不在教室里,在雨地里跑,给其他同学造成不好的影响,在教室里也会经常大叫。该生的表现家长跟我说是有多动症。我仔细分析了他的情况,我认为这孩子不是多动症,而是缺爱症,他是一个想引起别人注意的孩子,因为表现不是很好,经常挨批评,遭冷眼,个性受到了压抑。针对该生的情况,首先,我在班里给他平等的待遇,宽容他的一些不正常的行为。有一次,我发现他上课读书很认真,我郑重地对他进行了及时的表扬,还让他站起来读,他声音读得很小,我再让他读一次。后来,我发现这一表扬对他促动很大。早读课他也能认真地读书了,也开始写作业了。尽管他的语文作业做得字迹模糊,我还是想办法找一点优点来表扬一下,如写上“能做作业就是大进步,希坚持!”“你的字写得越来越清楚了。”同桌同学嫌他脏不肯和他坐,我一方面安慰那位同桌要看到别人的优点,一方面小声地对他说,要注意卫生。一段时间以后,该生同学变了,衣服也穿整洁了,还坚持戴红领巾。每天放晚学,拿着书追着我问:“老师今天是什么作业?”我说了,他用笔写在书上,连几遍也写得清清楚楚。看到他的进步我说:“老师最喜欢看到你问作业的样子”。后来,他爸爸告诉我,最近孩子回家能主动做作业了,并说了很多感激的话。我说孩子的进步是对老师最好的感激。我们都是为了孩子。老师和家长的心是一样的。现在该同学的作业真的有了很大的进步,字迹清楚了,也整洁了许多。同学们都说他进步了。

3、转变教学方法,消除学生的恶作剧心理。

上海市金山区的平乐学校教地理课的陈新莲老师转换自己的角色当“学生”。她在一节课中留出30分钟左右时间,请学生上讲台讲课,而她自己则坐到学生座位上当学生。每当调皮捣蛋的学生上台讲课时,她不时地模仿他们,在下面搞小动作、讲话,有时提出一些奇怪的问题,弄得他们难堪。学生们上完课,都很感慨:当老师真的没有我们想得那么容易,上课,最需要学生对老师的尊重和配合,随意讲话或扰乱课堂秩序,老师心里是很难受的。今后,我们一定要遵守课堂纪律。通过师生间转换角色,双方加深了理解,在情感上达到共鸣。

不限于上面所述的上课时的师生间转换角色,还应有更大范围,如:“在关心学生疾苦时,应该是母亲,无微不至;在和学生交往时,应该是朋友,心心相印;在学生犯错时,应该是医生,治病救人。”

因此,思想教育工作要注重情感。若教师冷落或随意伤害后进生,他们就会从教师的言行态度中意识到教师的偏心和歧视,感受不到集体的温暖,在心理上就会与周围的人之间形成一堵无形的“墙”,有意躲避教师,对教师的谈话帮助,实行心理封闭,听不进受不了。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认为:“如果教育家要从多方面培养人,那么他首先应该在多方面了解学生。”教师只有全面了解了学生,特别是后进生,只要他们有了进步,那怕是一点点也要加以肯定,及时提出表扬,对他们存在的问题要给予实事求是的评价,并诚恳地提出自己的看法,指出努力的方向,而不应当有了问题就无情讽刺,造成师生关系的冷淡,隔阂。

因此我们教师要用真诚的爱心去拆除学生戒备心理的障碍物,让他们能与老师情感上融洽起来,“亲其师,信其道。”把两个积极性拧成一股绳,后进生的转化就有了可能。

(二)在教育转化工作中应尊重后进生的人格。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学校教育在认识上和观念上都发生了变化,学生的人格也越来越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所尊重,叫了多年的“后进生”又被悄无声息地改成了“学困生”。虽只是片言之差,却全然隐去了以往的歧视之嫌,且听起来更富人情味。因为在教师和学生的眼里,“学困生”只是由于各种原因在学习上暂时存在困难,成绩眼下还不够理想,但是通过师生的帮助和他们自身不懈努力,明天亦或是后天他们可能就是最优秀的学生。在现代信息社会,学生独立性、自主性大大增强,教师只有转变观念,尊重学生,才能赢得后进生的信任,增加心理相容性,帮助他们解除顾虑,摆脱消极态度。自尊心是人的自我意识的重要标志之一,是进步的动力之一,教师应当以平等的态度尊重、信任后进生,逐步消除他们的疑虑。然而,中国数千年的传统文化从来就没有把学生和老师放在平等的地位上,老师从来就是传道、授业、解惑的权威,学生从来就是被传道、被授业、被解惑的对象。在部分老师的观念中,“师道尊严”比法律所赋于的平等权利更有影响力。因而在师生交往的过程中,老师很少从两个平等的人在一起共同讨论一个话题的角度去对待学生,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师道尊严”的面孔下,总是显得苍白无力。

后进生因为学习不好或纪律差,长期受冷落、歧视,他们一般都很心虚,对外界极敏感,外表虽套有一层硬壳,但在内心深处仍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理解、谅解和信任。教师应严于律己,走出心理误区,尊重后进生的人格。嫌弃、斥责、批评、挖苦或者变相体罚,都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引发逆反情绪和对抗行为,也暴露出教师的偏狭和无能。让我们一起来重新温故半个世纪前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提醒教师的一句话:“在你的教鞭下有瓦特,在你的冷眼里有牛顿,在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

陶行知这话说得多好呀!我们首先应把后进生视为一个大写的人,尊重他们的自尊心。举例:1920年,有位11岁的美国男孩踢足球,不小心踢碎了邻居的玻璃,人家索赔12.5美元。当时,12.5美元可以买125只生蛋的母鸡,约合今天3000多元人民币。闯了大祸的男孩向父亲认错后,父亲让他对自己的过失负责。儿子为难地说:“我没钱赔人家。”父亲尊重他的人格,说:“这12.5美元借给你,一年后还我。”从此,这位美国男孩开始了艰苦的打工生活。经过半年多的努力,终于挣足了12.5美元,还给了父亲,也体会到尊重和责任的重要性。这位受过惩罚的男孩就是后来成为美国总统的里根。他在回忆这件事时说,通过自己的劳动来承担过失,使我懂得了什么叫责任。这就是尊重所带来的巨大力量。这是美国典型的教育方式,相对我国的教育方式也有借鉴之处。引用一作家的话重复一个意思:“人受到的震动有种种不同,有的在脊椎上,有的在神经上,有的在道德感受上,而最强烈最持久的则是在个人尊严上”。

北师大教授康健认为:“教育现代化的第一要义是教育的民主化。如果没有教育的民主化,就没有教育的科学化,也不会有教育的现代化,所以在教育过程中如果不能实现现代民主师生关系,就意味不可能建立现代的教育体系和教育制度。”实现教育民主,教师必须树立平等的思想。它括两个内容:一是教师和学生的地位是平等的;二是在教师眼里是平等的,有学生个人尊严的。

在课堂教学中也应随时尊重他们的人格,体现平等思想。老师通过课堂提问与学生进行交流的过程,是一个尊重学生、体现平等的过程。例如当后进生回答老师问题只答出一半,接下来就不知如何说时:我们应说:“没关系,别着急,慢慢来”;“仔细想想,想好了再告诉我”;“再让别的同学补充一下好吗”。而不要说:“真笨”;“站着听别人说”;“这么简单题都不会,你在做梦吗?”当后进生上课溜号,被老师叫起来回答不上来问题时,我们应说:“不要紧,请你再听一听”;“好好想一想,下次再回答”。而不要说:“站着听,多做题或是找家长”;“你走魂了”。当取得点滴进步时,我们可以说:“继续努力啊”;“加油啊”;“你真棒,可别骄傲啊”。而不能这样说:“别太高兴,不就这一次吗”;“这是应该的,比你强的多着呢”;“取得这点儿进步高兴什么”。当学习遇到困难时,我们可以说:“有什么困难告诉教师”;“让我来帮助你好吗”。

所以正如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老师应把理解、尊重学生当成首条的金科玉律。” 也指出:“人类有许多高尚的品格是人性的顶峰,那就是个人的自尊心。”自尊心理是一种由自我评价所引起的自爱、自我尊重并希望受到他人、集体和社会尊重的情感。因此教师要摆正自己与学生之间关系,认识到对学生的尊重不该仅仅是一种教学手段,而是教师应当必备的一种人生态度.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获得真正意义上的尊严,这是一种恒久的动力,将对学生的发展产生深远而持久的影响。

(三)在教育转化工作中应赏识后进生的优点。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他还发现,一个没有受过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当他受到激励后,其能力可以发挥80%——90%。可见,在转化后进生工作中,表扬激励的运用也极为重要。古人云:“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才也。”后进生虽然有很多不足之处,但即使再差的学生也总有某方面的特长或优势,比如学习差的,他在音乐、美术方面有特长,班主任要善于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适时的加以表扬。法国教育家卢梭曾经说过:“表扬学生微小的进步,要比嘲笑其显著的恶迹高明得多”。作为班主任,及时肯定表扬后进生,满足其自尊和正常的心理需要,可以为转化创造契机。

对于后进生,教师要善于发扬其闪光点,引发求知欲,采取成功教学,帮助学生找回自信。成功教学是由上海闸北八中首创,在全国中小学颇有影响的教学策略。成功教学的基本思想是通过教师为学生创设学习成功的机会,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克服自卑性,增强自信心,培养成功的信念,达到学习上的成功。

对于部分课堂回答问题的机会,可适当倾向于这部分学生。尽管说机会对每个人都是均等的,但事实上,后进生的“机会”少得可怜。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这块“阵地”,给后进生一个表现自己才华的机会,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干。有的教师总盯住好学生,使后进生失去锻炼机会,产生不平衡心理,挫伤了学习的积极性。我们应该摒弃这种教学方式,应该力求在师生间搭起心灵的桥梁,并给予肯定和赞赏。因为“获得成功的体验是学生学习过程中最大的内驱力”。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失败会使人痛苦,甚至于丧失自信心;而成功不仅能给人以自信,而且使人感觉到幸福和快乐。后进生取得成功时,会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从而恢复他们早已“丢失”的自信心,使他们迸发出比以往十倍至百倍的求知热情。

而对于部分在某些方面具有特长的同学,还可通过组织特定的活动,使其充分展露才华,从而增强自信。因为有的人,受各方面因素限制,你不可能要求他跟他人一样。相反,给他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去做,他可能因之而受到鼓励和启发,从而在各方面取得进步。

比如有这样一位父母离异学生,随奶奶一起生活,奶奶管不住她,父母在外地很少关心她,因此该生的生活很不稳定,影响了她的心理健康。她在教室里常做一些希奇古怪的动作,以引起同学们的注意。更要命的是,她不讲卫生,不刷牙,不洗澡,垃圾乱倒乱丢。学习成绩更是出了名的差,老师见了她就头痛。后来,通过观察发现她热心班级管理,且在班上有一定的号召力。于是委任她为班上的劳动委员,专门负责班级的卫生工作。她因此工作积极主动,也注意严格要求自己,逐步改掉了以前的坏毛病,学习成绩提高得也很快,还当上了语文课的课代表。每个学生的身上都蕴藏着他独特的个人潜能,教育的责任就在于把它挖掘出来,把它发扬光大!

(四)在教育转化工作中应树立他们转化的信心。

歌德有这样一句名言:“你失去了财富,你只失去了一点点,你失去了名誉,你就失去了很多,你失去了勇气,你就什么都失去了。”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没有足够的自信心,要想成就一番事业是困难的。对于成人来说如此,对学生而言也是如此。他们要面对的是需要付出很多精力的学业,需要克服很多的挫折和困难。

因此,使后进生进步,重新确立起自信心是转化工作的关键。教师要花功夫、下力气帮助他们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在后进生通过努力取得成绩时既要立即肯定,又要提出新的目标。在班级工作中不要把所有后进生排除在外,可有意安排一些适合他们干的工作,更可以让一些取得进步的后进生介绍经验,发挥作用,让他们看到希望,激发进步的内在潜力,确立起不断进步的信心。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不能只是“恨铁不成钢”,而需炼铁成钢。采取正确的态度和方法,不失时机的关心他们,引导和鼓励他们爬起来再前进。

使后进生进步,首先是要对他们抱有美好而坚定的期望。要相信后进生一定会进步,一定会赶上甚至超过优等生,成为一个品德优良、学业优秀的人。这种期望是融化在你的言行当中的,你的一举手一投足一颦一笑,都能透射出这种期望,而后进生早已对温暖非常渴望和敏感的心灵总能感受到你对他是真有期望还是假有期望。当他真的确信你对他还抱有期望时,他会在你的期望中慢慢地顺着你期望的方向生长,就像一棵小树,对于阳光的需求。这种期望来自于教育者对后进生的真诚的爱。落实在行动上,就是决不放弃对后进生的教育,就是不厌其烦,就是耐心说服,就是春风化雨,就是无微不至,就是公平、公正。这种期望使教育者与后进生之间架起一座通向心灵的情感之桥。这种情感使后进生会从老师身上感受到一种向上的精神力量。

使后进生进步,其次是要给予后进生多一点宽容。北京西城区青少年心理咨询中心主任、特级教师丁榕说:“宽容比惩罚更有收获。惩罚是教育,宽容也是教育,但是现在我们的学校里似乎只认惩罚,不认宽容。”中小学生犯错是难免的,因为他们无论是在心理上,还是在行为上都处于不稳定、不成熟时期,教师应该允许学生犯错误,应该宽容学生。这种宽容,不是放任,而是对后进生的理解,理解后进生为什么犯错误,理解后进生为什么学业成绩搞不上去。这种宽容,是允许后进生有一个逐渐变好的过程,后进生成长过程比优等生可能要更慢。这种宽容,是承认后进生改正不良行为的艰巨性,允许后进生有行为反复。只有在宽容的环境中,后进生才能真正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和老师对他的关爱,只有在宽容的环境中,后进生才能学会宽容,他心灵里美的一面才能展示出来,丑的一面才能得到根除,也只有在宽容的环境中,后进生才能露出自信的笑脸。我们很多老师在转化后进生时,缺少宽容,经常抓后进生的小辫子,甚至上纲上线,其结果,轻的则使转化工作前功尽弃,重的则造成越转化越后进。宽容还意味着对后进生进行有别于优等生的要求,对后进生提出他们能够达到的要求。对于他们暂时还达不到的,不苛求。

使后进生进步,第三是要善于引导后进生通过自己努力,获得成功的体验。一个学生成为后进生的原因往往是多方面的。后进生的缺点通常也不是一点,经常是既有学业上的,也有品德上的。所以引导后进生,要全面了解后进生的不足,并从心理上找原因,着眼全面,着手一点,从后进生最容易做到的细小处做起,引导后进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小事的成功中,找回自信

使后进生进步,转化为一个优秀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老师的设定目标也应具有渐进性,由低到高、由易到难地将目标逐步向学生提出来。切莫一下子就把“标杆”竖得高高的。过高的设定目标,非但起不到应有的激励作用,还很容易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一般来说,给学生设立的激励目标,应该是学生在经过努力奋斗、顽强拼搏之后能够实现的目标。一是低起点。摸清学生知识准备和能力状况,把起点放在学生努力就可达到的水平上。二是小步子。即根据学生实际能达到的目标,把教学要求按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原则分解成合理的层次,各层次间的步子尽可能小些,把学生产生学习挫折的频率减至最低限度。三是多活动。在课堂上改变教师大段讲解的倾向,师生活动交替进行,让学生大量参与学习活动,增强自我表现的机会,也延长了其有意注意的时间。四是快反馈。在每一层次的教学过程中,既有教师的讲,又有学生的练,还有教师的查。快速反馈,可以把学生取得的进步变成有形的事实,使之受到鼓舞。

(五)在教育转化工作中要使学校,家庭,社会形成合力。

长期以来,在教育学生特别是后进生问题上,校外教育与校内教育配合的不够。一方面,学校苦口婆心的教育后进生,另一方面,社会上不关心和讽刺后进生的现象比较普遍,从而淡化了学校教育。为此,在后进生转化过程中,我们既要充分发挥学校主导作用,又要充分利用校外因素对他们的积极影响,尤其要十分重视家庭教育的作用,做好后进生家长的工作,取得家长的配合和帮助,达到共同教育的目的。

由于地处山区,学生父母大多是辛勤劳作的农民,因此,可以利用父母艰辛,敲醒子女沉睡的心灵。我校位于农村,大多数学生都来自农民家庭,他们的父母许多都是靠耕田种地为生的农民。每一次的思想课、心理教育课,都重视抓住他们的父母是辛勤劳作的农民这一点,让学生多一点回想一下在家劳作的双亲,是沉重的父爱母爱压弯了腰,是不断的劳作磨裂了手;如果不好好读书又怎能对得起双亲?有一位原本是个无心上学、言行过激,把老师的说教当作耳边风的学生,其父母是个地道的农民,双手因劳作而裂痕满布,像松树皮。在教育他的过程中,该校的老师让他多拿自己的表现来对照一下父母的双手,多想一想:“难道自己懒惰对待学习的行为对得起父母辛勤劳作的双手吗?”经对比教育,该学生地变乖了,作业、练习都能及时认真地完成,课堂上和课后再没有发现他有违纪行为。

俗话说“浪子回头金不换”,只有真正为后进生营造一方和谐的“精神家园”,才能使他们摘掉后进生的帽子,成为一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六)在教育转化工作中应耐心期待他们转化。

后进生的转化不可能一蹴而就,在转化过程中,后进生故态复萌,出现多次反复,是一种正常的现象。对这项十分艰苦的工作,教师一定要有满腔的热情,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反复抓,抓反复”,因势利导,使后进生保持不断前进的势头。如果没有一个长期、耐心教育转化后进生的心理准备,教师很容易丧失对他们的信心,甚至认为他们已经‘无可救药,没有希望了’。要知道“一锹挖不出一口井来,一口吃不出一个胖子来”,雕刻一座石像尚需很长的时间,更何况是塑造人的灵魂呢? 郭沫若在学生时就有几门功课不及格,但并不妨碍他以后成为一位著名学者;牛顿小时候智力很平常,班上成绩不好的学生总少不了他;发明大王爱迪生曾因学习成绩不良被拒于学校门外;法国大革命家拿破仑读小学时成绩一团糟,以至于大家都认为他没出息;英国前首相梅杰,十六岁就辍学了„„这些在中小学阶段都被看作是平庸的人,后来却都成了世界上著名的人物。让我们摒弃对后进生的偏见,多给后进生一些爱心,让爱的阳光温暖后进生的心灵,让爱的雨露滋润后进生的成长,积极探索新方法和技巧,努力加强对后进生的转化教育工作,或许另一个伟大的人物就在您的手中诞生!

参考文献:

[1][美]奥舒伯儿等著,余墨南译:《教育心理学一认识观点》,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 3 月第一版。

[2]李洪元 陆士杰著:《后进生的心理特点与教育》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 [3]王道俊王汉谰主编:《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4]《班主任之友》1999.2000.2001.2002版

上一篇:职场演讲稿自我介绍下一篇:毕业证书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