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教师资格证考试题

2024-11-13

北京教师资格证考试题(共8篇)

北京教师资格证考试题 篇1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个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干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因素是。

A、遗传因素 B、个体主观能动性 C、环境 D、教育

2.德育目标是德育工作的()

A基础 B出发点 C途径 D重要环节

3.科学知识再生产的主要途径是()。

A、社会科研机构的科研活动 B、生产领域的应用

C、学校教育 D、市场推广

4.直接决定教育目的的是()。

A、家长 B、学校 C、政治经济制度 D、文化传统

5.学校教学德育的基本途径是()

A班主任工作 B思想政治课与各科教学

C课外活动 D社会实践

6.”要素主义教育目的”、“永恒主义教育目的”这些教育目的观的提出,反映了教育目的具有()。

A、理想性 B、科学性 C、理论性 D、实践性

7.中国历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文献是()。

A、《论语》 B、《大学》 C、《学记》 D、《中庸》

8.杜威和他的《民本主义与教育》是20世纪()的代表。

A、人文主义教育学 B、存在主义教育学

C、实用主义教育学 D、要素主义教育学

9.学生是处于人生阶段身心发展()时期的人。

A、最迅速 B、普通 C、缓慢 D、成熟

10.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关系。

A、不平等 B、民主平等 C、经济 D、合同

11.班级授课制是目前世界上普遍采用的()。

A、教学过程 B、教学手段 C、教学方法 D、教学组织形式

12.教育史上最早的教学手段是( )。

A.人自身的活动

B.实物

C.标本

D.说教

13.下列班主任的领导方式中()最差

A民主式 B权威式 C放任式 D专制式

14.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是()。

A、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B、义务教育

C、终身教育 D、建立学习型社会

15.”表扬鼓励为主,批评处罚为辅”反映了德育的()原则

A导向性 B正面教育 C知行统一 D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0个空,每空1分,共20分。)

1.瑞士教育家认为人的所有禀赋都有待于发展,才能生存,“人是唯一需要教育的动物”。

2.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

3.罗森塔尔等人研究发现,教师的.对学生产生自动应验效应,这被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和

罗森塔尔效应。

4.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主要有三种直观方式,即实物直观、模象直观和。

5.钻研教材从具体的展开程序来讲,分为、、三个阶段。

6.外铄论的基本观点认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教育等。中国古代代表人物是。英国哲学家洛克的“”是一个典型的代表。另一个典型代表是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他甚至说:给他一打健康的婴儿,不管他们祖先的状况如何,他可以任意把他们训练成从领袖到小偷等各种类型的人。

7.先秦时期,以____为代表的墨家与儒家并称显学。

8.和。

9.学校的、教师的。

10.小学教育目的是小学教育的和。

11.班图拉把强化分为三种:直接强化、替代强化与。

12.是指打破按年龄编班的传统做法,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或学习成绩编班进行教学。

13.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的1862年的。

14.人的是人赖以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前提,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15.直线式程序为首创。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贯彻原则的基本要求?

2.简述心理辅导工作应该遵循的原则.

3.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是什么?

4.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是什么?

5.简述古代教育的特点。

6.制定德育目标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试述设置教学目标的意义。

2.一位教师试图使学生形成利他的习惯。他采用的方法是提供榜样化,其中的强化是当场表扬。试分析:

(1)这种方法最初可能使学生形成的是什么?

(2)使用这种方法形成利他习惯的内外条件是什么?

(3)仅仅以表扬作为强化物能使学北京小学教师教师资格证认定考试题生形成持久的利他习惯吗?

(4)形成高尚的利他习惯还需要什么条件?提供自私的榜样对形成这种习惯有必要吗?

北京教师资格证考试题 篇2

现行北京导游资格考试分口试笔试两项,笔试包括两个部分:导游基础知识和导游业务,导游基础知识又包括三部分的内容:《北京导游基础》、《当代北京概况》、《全国导游基础》,这些课程都分别有指定教材。在学习导游基础知识之前,作为教师要对导游资格考试及课程内容做介绍,并且对学生提出要求。

1 课程主要内容

1.1《北京导游基础》主要是是介绍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北

京所发生的重大变化,各项事业取得的辉煌成就。这门课程的特点是:讲述的是在身边的,可见可触摸到的,所以在理解上不是难点,作为教师,大部分是做过导游工作或曾为旅游业相关岗位从业人员,对于北京是十分熟悉,学生由于生活在北京,有些地方也是熟悉的,但是关于北京历史沿革,需要记忆的知识较多,而且离现代生活较久远,学生无法有感性认识,所以,会成为该门课程学习的一个难点。教师在备课时,应当为学生多准备一些历史故事,在备课与讲课的过程中要有一种“异地以处”的思想在心中,就是想象如果自己做学生会不会喜欢听这样的故事,而且听故事不是目的,重点是听完这样的故事能不能记住与故事相关的知识点。

1.2《当代北京概况》这是一门十分有趣的课程,介绍的是北

京的发展现状,包括人口规模、城市空间布局形式、行政区划、民族、交通、教育事业、文化事业、人民生活、生态环境、文物古迹、市容、奥运遗产、名人故居、节庆民俗、休闲娱乐,购物美食、博物馆、主要街道、古都保护等,内容丰富,涉猎面广,知识性强是这门课的特点,首先在教授这门课程中,对教师的专业水平要求要较高,导游资格证培训讲师一般都是从事过导游工作或者曾是旅游业相关岗位从业人员,这对于教师教授这门课就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在教授过程中可以举例,这便是教学理论里的案例教学法,但是只是这一点还是不足的,还要在备课过程中分析学生的特点,针对学生的基础和性格特点,启发学生对该类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也是启发式教学的一种运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产生兴趣对于教师的教学也是促进,另外,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可以把教材里的知识讲成故事,便于学生记忆,印象深刻。

1.3《全国导游基础》其在考试中出现的题目所占比重较大

的,也是在教授和学习过程中的重点难点。该课程主要介绍自然旅游资源及主要景观、地貌旅游景观、江河景观、湖泊景观、生景观、气象气候和天象景观、中国的民族民俗、中国历史文化、传统思想文化、古代科学技术、中国主要宗教、中国古代建筑、古代园林、中国的风味特产、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利用、中国主要客源国概况,这些知识的特点是繁杂琐碎,需要大量记忆,这样会使学生觉得这门课程是死记硬背,在学习的过程中可能会产生痛苦的感觉。教师可以在教授过程中可以为学生讲解当地的情况和自己的感受甚至当时发生的故事来吸引学生,如果没有去过的,在备课的时候查找一些学生喜爱的资料作为补充。

2“教”、“学”如何把控

2.1 明确教学目标,针对性教学

这三门课程是导游资格考试的基础知识,学生学习的目的是掌握所学的知识在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得到证书,这样教师在讲授之前要对例年考试大纲及考试题进行分析,熟悉题型,这是属于备课的范围,同时也要清楚学生的情况,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状态、甚至是学生的年龄性格及家庭背景,使得老师可以因材施教。例如:《全国导游基础》里介绍了全国56个民族,教材上在除汉族以外还介绍了14个少数民族,学生大部分是汉族,而大家对于少数民族的概况又十分感兴趣,学生中女孩较多,对少数民族的服饰很喜欢,这样,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每天花一点时间给学生简单介绍一下教材上没有介绍的那些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加强知识的融会贯通。

2.2 对媒体辅助教学

有些教材上讲的地方学生在学习了理论以后是很想去实地观看一下的,但是由于时间空间的限制,不能实现,这样教师可以准备一些视频供学生观看。

2.3 标志性语言等博闻强识方法

再次,在学习这几门课的时候,有一些窍门,例如一些关键性的词语,这些词语的特点并不在于这些词本身完全是知识点,而是这些词语是知识点的标志,如:“著名”、“例如”、“诸如”、“最大”、“最早”、“最低”、“最广泛”,包含这些词的语句都是需要学生掌握的,还有带引号的词语,也是需要生点识记的,例如:自古有“桂林山水甲天下”之誉,五大连池有“火山地质博物馆”之称。这些都是教师需要提醒学生注意的。

2.4 教会学生使用考试大纲

考试大纲上有“了解”、“熟悉”、“掌握”等字样,可以把需要掌握的知识用颜色深的记号笔在教材中画下来,需要熟悉了解的知识用浅颜色的记号笔画下来,在复习时,看到颜色就心中有数哪些是重点哪些是次重点。

2.5 知识的交叉记忆

相关知识的融汇,三科之间的知识的交叉记忆,例如:在北京导游基础中提到人殉制度是明英宗朱祁镇临终前废除的,在全国导游基础里也提到过,遇到这样的情况,就可以温习一下以前所学知识:安徽九华山从地貌角度上讲就是花岗岩山地,它同时也是佛教名山,是地藏菩萨的道场。

2.6 多种教学、学习方法融汇

另外,教师运用各种方法将课程讲解精彩的同时,还要教会学生怎样学习即学习方法,最终达到教学目标。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教学生一些自己试用过的学习方法,例如抄写,用抄写的方法可以增强记忆,虽然是一个需要付出辛苦的办法,却也是十分有效的方法。而学海无涯苦做舟的道理也是需要教师解释给学生,并让学生接受,使学生认识到学习知识是需要认真的态度作为基础的。

3 结语

北京教师资格证考试题 篇3

差异  教师资格考试制度  资源配置  民族  学科

2011年,我国开始试行教师资格证国家统一考试制度(以下简称“国考”),并先后在10个省市区试点。改革试点对原有教师资格制度做了五个方面的政策调整[1]。这些改革举措对于提升我国师资素质、落实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无疑大有裨益,这也推动了我国教师资格证书制度的日趋完善。但是,我们在兴奋的同时,应该有一些冷思考:统一的背后是否忽略了一些多元差异的分析,如资源配置,民族和学科专业等方面的差异?而这些差异背后反映的是我国师资需求的多元性和复杂性。因此,本文将对此作初步探讨以期进一步完善教师资格证书制度。

一、差异视角下国考制度对我国师资的影响

1.教师教育资源配置差异加剧了城乡师资不均衡

教师教育资源配置的差异影响着教师资格证的含金量,在教师质量得到一定保障的前提下,基础教育中城乡师资质量的差异依然延续。由于历史和国家政策的原因,我国高校在客观上存在着发展层次之分:985、211、一般重点、省属重点、地方一般二本和专科院校,各处于不同的生态位。学校层次和专业级别不同,生源质量存在较大差异,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与层次相对应的育人质量。众所周知,我国的重点院校的生源大部分来自城市,在录取分数线上也普遍高于一般院校。在此背景下我国当前的教师教育培养机构的育人质量相当不均衡,存在鲜明的层次差异性,培养出的新师资质量也就有层次差异。正是由于生源质量差异和培养机构的师资、设备等资源差异,即使实施了全国的统一教师资格准入标准,但同证不同质仍然存在。所以,来自于不同院校的新师资的实际含金量仍不一样。这可以通过当前一些用人机构招聘教师时非“211”不招的现象窥见一斑。诚然,这种资源配置差异带来的育人质量差异是难以消除的,也完全没必要消除,它反映了不同生态位高校发展层次的差异,反映了我国不同层次的社会需要。但这些同证不同质的新师资的就业去向却应该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其次,教师资格证通过率整体降低将影响我国的师资数量,加剧师资紧缺地区的师资荒。实施国考后,通过率显著降低,仅有27.5%。[2]这与以前70%以上的通过率形成较大反差,这也表明我国的教师供应将会在量和质上发生较大变化。但我国与教师资格证制度较完善的国家相比一个明显的区别是,我国尽管教师数量整体较充足,但分布非常不均衡,城市师资较丰富,农村师资数量严重不足。如果一个地区连教师数量都不能满足,何来提高质量?!

针对农村师资质量偏低的现实,国务院要求教育部于2007年起在部属六所师范院校开始实施“免费师范生教育”政策,要求其必须在农村学校任教至少2年。该政策一推出,这些免费的师范专业确实录取到了优质生源,让我们看到了农村师资质量提高的希望。但一些学者调查研究却发现,“63%的免费师范毕业生希望前往城市任教,36%的人希望前往城镇地区任教,而希望前往农村地区的免费师范毕业生所占的比例很少”[3]。在当前的免费师范生双向就业选择中,出现了城乡岗位冷热不均现象,城区学校门庭若市,而乡村学校则门庭冷清。在这样的现实面前,我们不得不思考:通过国考以期实现整个教师队伍质量提高的愿景是否能实现?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否能因为教师质量的提高而有所实现?

2.民族差异影响民族地区师资结构

我国是多元民族国家,国家很重视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的发展,实施了倾斜政策。其中,就大学招生而言,对于少数民族尤其是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少数民族,在高校招生制度中有相关的民族政策,如加分等。正是这一倾斜政策,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师资数量严重不足问题,并且促进了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实行国考,我们不得不思考这些现实问题:这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师范生源有利吗?如果少数民族地区的生源难以获得教师资格认证而导致教师比例太低,这有利于少数民族学生的发展吗?

许多研究表明,当教师和学生具有相似的民族(种族)背景时,可以得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但我国各级各类学校中,少数民族教职工数所占比例极小,仅在成人高中、职业初中、普通小学和成人小学(包括扫盲班)这三类学校中所占比例超过10%,均低于少数民族学生所占相应学生总数比例。其中,高等教育的组成尤其不协调:接受各种形式高等教育的少数民族学生占学生总人数约32%,而少数民族中从事高等教育专任教师占总专任教师比例约12%。如果按照试点省份的国考通过率(27.5%)来计算,少数民族地区的生源获得资格证的比例将会变得更少。原因有二:第一,由于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教育相对落后,少数民族考生考上大学者比例偏低,研究生层次其占学生总数5.78%,普通本专科占学生总数的7.44%,皆低于少数民族人口所占我国总人口比例8.49%。[4]先天的生源素质加上后天的地方一般二本院校的师资等条件所限,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不发达地区的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

3.学科差异会影响特殊学科师资数量

当前中小学的学科课程类教师数量充足,但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落实,艺术类、体育类和书法类教师数量严重不足,城市尚且如此,更何况农村学校。以四川为例,“体育专职教师缺上万人,美术和音乐教师一共也缺上万人”[5]。在国考后,这些特别紧缺的师资数量将会更紧缺,可以从下面两点来看待这类学科差异与资格获得的关系。

首先,在省考制度下,这类生源的教师资格证的获得同非艺术体育相比,其通过率仍较低。在这些不足的师资专业类别中,音体美和书法专业皆属艺术招生范畴。在现有高考制度下,我国的艺体等专业的招生政策是单独录取,即艺术科考试和文化考试分开进行。这些专业考生的文化考试分数往往比同等高校层次的录取分要低许多,甚至相差一、两百分。以四川为例,该省2013年的高考录取分数线,艺体类文考成绩本科控制分数线如下:美术类总分355分,音乐类总分240-290分,体育类总分330分。而同年的一批次文科录取线是567分,理科是562分;三批次本科录取线文科是477分,理科是460分;“专一”的文科443分、理科413分。这个录取线的分数差距是较大的,能充分反映出艺体专业生源与普通专业录取生源在文化素质上的差异。

其次,国考后对学生的基础文化素质和教育专业素养都提出了较高要求,但国考制度并没有针对这一特殊专业群体的生源单独进行文化科的笔试,或是降分通过。因此,在“分数面前人人平等”下这一群体肯定是弱势群体,可以想象这部分考生的文化基础素养会影响其资格证的通过率,合格艺体类新师资的供给就会明显减少。这进一步加剧艺术类师资的缺编现象,不利于国家提出的“体育、艺术2+1项目”落实,不利于素质教育落实;同时,也加剧了农村学校中这类师资数量的严重不足,使本已很薄弱的农村艺体教育变得更薄弱,不利于农村孩子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二、正视差异,完善国家教师资格证统一认证制度

1.建立国家统一标准和各省自定标准相结合的教师资格证管理模式

这反映了我国国情即各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差距大的现实需要。国家建立统一的教师资格标准的主旨是为了提高整个教师质量,它是针对我国当前各省各自为阵、标准较低,考试要求过于简单,不能选拔出优异新师资等问题而提出来的。但我国东西部地区、城市和农村地区差异较大,在不发达地区的经济、文化和教育的发展都较落后。就教师的需求而言,一些发达地区可以做到非211院校毕业生不要,但在许多落后的地区则可能是一师难求。因此,在教师资格认证制度比较完善的一些国家和地区也重视这种地区差异。如,美国要求所有公办教师要有教师资格证,但其标准是由各州教育委员会根据本州的情况制定本州的教师任用标准,因此各州的教师资格标准差异较大。由于师资数量不足以及教师社会地位不高等原因,迫使一些州不得不降低教师资格申请的标准。[6]在法国要获得中小学教师资格证,小学教师需参加由省级组织统考,中学教师则参加由国家统一组织的考试。

因此,结合国内实情和国外经验,笔者认为各个省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制定符合本省的教师资格证获得标准,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我国主要是中西部偏远的农村和山区师资数量不足和结构不合理的需要。各省的教师资格证仅限于在入职时使用。遇到下面这两种情况则要求参加国家统一的教师资格考试:在晋升职称或职务时和跨省当教师时,即把国家教师资格证作为一种激励。但如果新师资获得了国家统一的资格考试,则全国通用,无需参加本省的教师资格考试。这种模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地方一般师范院校的本地生源的通过率,能解决一些贫困落后地方所急需的师资数量问题,同时也能激励这些师资在就业后必须努力发展自己,提高自己的理论和业务素养,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国家资格考试目标和内容要体现我国的多元文化需要

首先,发展民族地区的教育事业的当务之急是解决当前存在的师资数量和质量不足问题。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不同的民族有自身的文化特色。在统一教师入职资格标准的同时也应该考虑少数民族地区的个性特征,体现“民族教育文化公平原则”,[7]应使部分优秀的少数民族生源能有机会加入到教师队伍中来,以进一步发展和传承少数民族文化,这才是教育公平在教师教育中的真正落实。可以从三方面落实:第一,借鉴我国现有高考制度中的民族倾斜政策,鼓励少数民族优秀生报考教师资格证,在统一要求下适当向少数民族地区的生源倾斜。第二,对于民族师范生较集中的地区在考试形式上可以采用本民族语言进行考试,或是双语形式的考试。第三,在国考内容上应体现出我国的多元民族特征。

其次,培养具有多元文化教育能力的教师。随着社会的发展,民族的迁移,不同的民族广泛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学校中。因此,现代教育呼唤具有多元文化知识和跨文化教育教学能力的教师。但这是我国教师教育领域的薄弱点,教师教育课程标准中也没有明确提出这一时代要求,主要从教育学、心理学等技术领域提出了相关课程目标和课程设置,缺乏从文化人类学、社会学等角度来理解和发展多元文化教育所需要的师资。在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上偏向于以城市教师作为培养标准,忽略不同民族地区、不同社会地位的家庭背景等的各种需求。因此,教师教育课程从目标设计、内容选择到实施与评价应该反映出这种多元发展的需要。这方面,美国有些经验值得我们借鉴。美国教师教育认证委员会(NCATE)于1976年制定的教师教育机构认证标准中,就将“多样性”纳入其中,要求教师教育机构要将重视文化多元、反对种族主义等内容纳入教师教育课程中,明确要求教师教育机构在申请认证时要显示出相关证据,表明其培养方案中包括了多元文化教育的内容[8]。

3.应体现艺术体育类学科教师的特殊需求

当前的非统考实验省份的教师资格证考试对于艺术体育类这些学科并没做特殊要求,笔试课程及要求没做区分。在现有高考招生制度下艺术体育类师范生源在国考的通过率上应该相对较低。在试点省份的国家教师资格统一考试课程中,课程目标和内容的差异仅体现在层次要求的差异上,而对一些特殊专业,如音乐、体育和美术类等艺体类专业的教师资格考试忽视了其特殊性,因此,为了更好地落实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使广大农村学校有机会获得其本已非常缺乏的艺术类师资,笔者觉得应该把这类报考者的达标条件适当放宽,对于这些特殊专业予以适当照顾,如这类学生分数可以适当降低或单独出题统考。当然,随着国家艺术类招生考试的改革,如果以后这类专业的文化课程考试录取分数与普通专业等同,则当与其他专业一视同仁。

————————

参考文献

[1][2]张东,张以瑾.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扩大试点.中国教育报,2013-09-04-第1版.

[3] 岳奎等,免费师范生的就业冲突及其规避——基于一项关于免费师范生就业意向调查的分析.教育研究与实验,2011(2).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OL]http://www.gov.cn/test/2012-04/20/content_2118413.html.

[5] 曾乐等.艺体课程 为何校内冷清校外火.华西都市报,2012-08-17-第104版.

[6] 何逢春.试析美国教师资格证书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5).

[7] 陈.巴特尔等.我国少数民族教育公平的文化考量.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3(7).

[8] 王艳玲,苟顺明.美国多元文化教师教育的实施策略与启示.教师教育研究,2012(5).

[作者:林群(1973-),女,四川简阳人,绵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硕士;周春艳(1976-),女,湖北孝感人,绵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讲师,硕士。]

北京教师资格证考试题 篇4

2014年北京教师资格证考试报名时间

2014年北京教师资格证报名开始啦!!你还在等什么?如若不清楚具体时间,请参考张老师为您提供的相关信息。

2014年北京市申请认定小学、初级中学、高级中学、中等职业学校、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资格教育学、教育心理学考试网上报名时间:2013年12月13日13:00—12月28日15:00。申请认定幼儿园教师资格幼儿教育学、幼儿心理学考试网上报名时间: 2013年12月13日(周五)13:00—12月28日15:00。考试时间:2014年3月23日(周日)。我们给广大考生提供最新教师考试讲座北京教师资格证考前辅导,北京教师资格证考什么、教师资格证成绩查询、教师资格证大纲等全方位教师考试信息,预祝广大考生顺利通过考试。

北京教师资格证考试题 篇5

2015年北京市教师资格考试试题

“2015年北京市教师资格考试试题”为您指明前进方向,且行且珍惜!小伙伴们,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哟,赶快行动起来啦!

北京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试卷三 一.选择题

1.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柏拉图在()中借助“洞穴中的囚徒”阐释了教育的概念。

A.《美诺篇》 B.《金言》 C.《政治学》 D.《理想国》

【答案】D 解析:柏拉图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他的代表作《理想国》中。

2.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是()。

A.联想过程 B.学习过程 c.评价过程

中公北京教师网

D.预测过程

【答案】B 解析:略。

3.现代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因是()A.政治制度 B.经济制度 C.生产力的发展 D.科学技术

【答案】C 解析:略。

4.明确地提出了“美德是否可教”的问题,并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大量分析的是古希腊哲学家()。

A.柏拉图 B.苏格拉底 C.亚里士多德 D.毕达哥拉斯

【答案】B 解析:苏格拉底明确地提出了“美德是否可教”的问题,并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大量分析。

5.迁移的经验类化理论认为,实现迁移的原因是两种学习之间有共同的概括化的经验或原理,这一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中公北京教师网

A.桑代克 B.苛勒 C.奥苏伯尔 D.贾德

【答案】D 解析:贾德是迁移的经验类化理论的代表人物。6.在心理发展进程中,同一机能特性在发展的不同时期会表现出不同的发展速度,这是心理发展的()特征。

A.阶段性 B.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差异性

【答案】C 解析:同一技能特性在发展的不同时期会表现出不同的发展速度,这是由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导致的。

7.教师向学生解释、说明、论证概念、原理、公式的教学方法是()。

A.讲述 B.讲演 C.讲读

中公北京教师网

D.讲解

【答案】D 解析:讲解是教师对概念、原理、规律、公式等进行解释说明和论证。

8.“寓德育于教学之中,寓德育于活动之中,寓德育于教师榜样之中,寓德育于学生自我教育之中,寓德育于管理之中。”这体现了()A.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 B.德育过程一个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发展过程 C.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D.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答案】C 解析:略。

9.()是教育主体叙述教育教学中的真实情境的过程,是通过讲述教育故事,体悟教育真谛的一种研究方法。

A.行动研究法 B.叙事研究法 C.实验研究法 D.调查研究法

中公北京教师网

【答案】B 解析:题干描述的是叙事研究法的概念。10.下列关于认知风格表述正确的是()A.场依存型的人比场独立型的人更多地利用来自身体内部的线索

B.认知风格主要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 C.区分冲动型和沉思型的标准仅仅是反应时间 D.发散型认知风格优于辐合型认知风格

【答案】B 解析:场独立型的人更多地利用来自身体内部的线索,A项错误;区分冲动型和沉思型的标准是反应的时间和准确性,C项错误;并不能说认知风格孰优孰劣,D项错误。

二.判断题

1.学习《教育心理学》的目的就是为取得教师资格证。()×。【解析】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在实际运用中,能够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教师资格证只是从事教学的资格证明,不能狭隘地把它作为学习教育心理学的目的。

2.分组教学是为了克服班级授课制的弊端而提出的,因此比班级授课制优越。()

中公北京教师网

×。【解析】分组教学是对班级授课制的改革和完善,但分组教学也存在一些问题。本题的表述过于绝对。

3.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只具有即时价值而没有延时价值。()×。【解析】(1)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2)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学校教育的影响既具有即时价值也具有延时价值。学校教育的内容具有普遍性和基础性,因而对人今后的进一步学习具有长远的价值。(3)此外,学校教育提高了人的需要水平、自我意识和自我教育能力,这对人的发展具有长远意义。

4.一个测验能够测量出其所要测量的东西的程度是信度。()×。【解析】题干是对效度的解释。

5.教育学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并随其发展发展的。()×。【解析】教育学作为一门科学是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并不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的。

6.教育目的是一种理想,因此,从不同的哲学观点出发就有不同的教育目的,所以教育目的是人的主观意志的产物。()×。【解析】虽然教育目的是一种理想,反映了人们的哲学观点,但它也是对社会历史条件的反映,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产物。

中公北京教师网

7.建构主义在一定程度上对知识的客观性和确定性提出质疑,强调知识的动态性。()√。【解析】略。

8.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不可能同时存在。()×。【解析】前摄抑制是先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后学习的材料对保持和回忆先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则称为倒摄抑制。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可以同时存在,系列材料中间的材料受到双重抑制。

三.解答题

1.班主任应如何发挥本班任课教师的作用? 【答案要点】

(1)养成尊师爱生的风气。(2)定期联系任课教师,经常互通情况。(3)调节各科教学负担,妥善作出全面安排。

2.简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六项具体目标。【答案要点】

(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中公北京教师网

(2)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4)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5)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6)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3.简述课外活动的意义。【答案要点】

中公北京教师网

(1)课外活动有利于学生开阔眼界,获得知识;(2)课外活动有利于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3)课外活动是进行德育的重要途径;(4)课外活动是因材施教,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广阔天地。4.简述有效组织复习的方法。【答案要点】

对学习材料的复习,从时间分配上来说,有两种不同的形式,一种是分散复习(即每次时间短、次数多),一种是集中复习(即每次时间长、次数少)。研究表明,分散复习的效果优于集中复习,因为分散复习可降低疲劳感,减少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的影响。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进行分散复习,而不要等到考前集中算“总账”。

(1)复习要及时;(2)识记与尝试回忆交替进行;(3)复习过程要尽量多样化;(4)重视对记忆品质的培养;(5)注意用脑卫生。

5.简述如何针对不同气质的学生进行因材施教。【答案要点】

中公北京教师网

(1)对胆汁质的学生,教师应采取直截了当的方式,但这些学生不宜轻易激怒,对其严厉批评要有说服力,培养其自制力,坚持到底的精神,豪放、勇于进取的个性品质。

(2)对多血质的学生,可以采取多种教育方式,但要定期提醒,对其缺点严厉批评。教师应鼓励他们勇于克服困难,培养扎实专一的精神,防止其见异思迁,创造条件,多给他们活动的机会,培养他们朝气蓬勃,足智多谋的优点。

(3)对黏液质的学生,教师要采取耐心教育的方式,让他们有考虑和做出反应的足够时间,培养其生气勃勃的精神,热情开朗的个性和以诚待人、工作踏实顽强的优点。

(4)对抑郁质的学生,则应采取委婉暗示的方式,对其多关心、爱护,不宜在公开场合下指责,不宜过于严厉地批评,培养他们亲切、友好,善于交往,富有自信的精神,培养其敏感、机智、认真、细致、高自尊的优点。

四.材料分析题

1.一位中学教师在谈教育体会时说,现在的中学生太不懂事了,有时甚至不打他,他就不听话。但这位老师的学生却说,我们也知道老师是对我们好才严格要求我们。不过他总是把我们当犯人看待,从来不相信我们,弄得我们平时只好躲着他,其实有些要求一躲就躲过了,有时明知他是对的,也故意与他作对。

中公北京教师网

请运用德育的原则,谈谈上面案例中这个教师怎样才能处理好这个问题。

【参考答案】

德育原则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时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包括:(1)导向性原则;(2)疏导原则;(3)知行统一原则;(4)尊重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原则;(5)因材施教原则;(6)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教师在教育学生时,要遵循这些原则教学,并创造性地运用这些原则,尊重学生,信任学生,与学生建立起民主友好的良好关系才能有效地教学。

2.某学校组织公开课,在老师上课的过程中,有时会向学生提问。去听课的家长发现,老师每次提问时,自己的孩子都把手举起,但老师每次都是请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回答,而不会叫自己的孩子。

请分析如何通过课程教学改革改变教师在教学中关注不均衡的情况。

【参考答案】

教学中关注不均衡的现象由来已久,这种现象违背了我国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当前的课程教学改革中,我们要切实关注并解决好不均衡的问题。

中公北京教师网

(1)改变学校教育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是我国课程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在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一视同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2)“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教师要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关注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同时也要看到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的潜力,要采取积极措施促进后进生的发展。

(3)我国实行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是素质教育区别于应试教育的标志之一。素质教育强调人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在教育中每个人都应该得到发展,这是每个学生的基本权利。所以,无论是教师、学校还是社会以及相关教育部门,都不能只把关注的眼光放在少数优等生身上,要使所有的学生都得到最好的发展。

(4)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评价和教师教学工作评价方式。不能把学习成绩当作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改变将学生学业成绩当作评定教师业绩唯一标准的方式。

(5)教师对于后进生,要善于发掘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增强其自信心和集体荣誉感,针对后进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对症下药,进行持之以恒的教育,而不是对后进生采取忽视的态度。总之,通过课程教学改革改变教师在教学中关注不均衡的情况,既需要教师和学生的相互配合,又需要社会相关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和学生家长

中公北京教师网 的支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从根本上改变教师在教学中关注不均衡的情况。

更多2015年北京市教师资格考试试题信息,敬请关注“中公北京教师网”!

北京教师资格证考试题 篇6

2013年北京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报名公告

一、2013年北京中小学教师资格网上报名时间

12月13日(周五)13:00—28日(周六)15:00,在此期间每天9:00-22:00

二、2013年北京中小学教师资格报名现场确认及交费事项

(一)2013年北京教师资格 中小学部分考试现场确认及交费

1.时间:2014年1月6日至12日(含周六日,上午9:00—11:30,下午1:00—4:00)。

2.地点:北京教育学院本部(西城区德外黄寺大街什坊街2号)

3.程序:考生提交有本人签字的报名信息表,查看考生本人身份证原件,交费,一次性完成确认。

4.要求 :由于现场人数众多,为了减少排队等候办理时间,请大家提前做好以下准备:

(1)网上报名时请认真填写本人个人信息,报考科目等,在网报期间个人可以进行修改,确认无误后请提前打印好报名信息表并本人签字,现场不提供修改个人信息和打印信息表服务。

(2)现场只收取现金(每科30元),请提前准备好零钱。

(3)考生本人办理,现场需查看考生身份证原件、提交有本人签字的报名信息表;如委托他人代办,需查看代办人身份证原件、收代办人身份证复印件,提交有考生本人签字的报名信息表; 1名代办人最多为5名考生代办,并为每位考生准备1份代办人的身份证复印件。不接待集体办理。

(4)请考生尽可能错开高峰期(1月6日—7日)办理交费确认手续。

(二)2013年北京教师资格 幼儿园部分考试现场确认及交费

1.时间:2014年1月9日(周四)至1月11日(周六),上午9:00-11:30,下午1:00-4:00。

2.地点:北京市幼教师资培训中心

3.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北三街5号首都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院(原北京市幼儿师范学校)院内

三、2013年北京教师资格报名过程中其他注意事项

(一)户口和人事档案均不在北京的人员无法在北京市申请教师资格,请这部分人员慎重考虑参加北京市的教育学、教育心理学考试报名。

(二)超过法定退休年龄人员无法申请教师资格。

(三)无报名信息表无法进行现场确认交费。未在规定时间进行现场确认交费者,此次网上报名无效。

(四)除市教委指定的培训机构(北京教育学院)和考试教材购买点(桃李书店)外,我中心没有委托任何培训机构组织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的培训,也没有出版或授权出版或编印任何复习资料,望广大考生提高警惕,谨防上当受骗。

北京教师资格证考试题 篇7

关键词:差异,教师资格考试制度,资源配置,民族,学科

2011年, 我国开始试行教师资格证国家统一考试制度 (以下简称“国考”) , 并先后在10个省市区试点。改革试点对原有教师资格制度做了五个方面的政策调整[1]。这些改革举措对于提升我国师资素质、落实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无疑大有裨益, 这也推动了我国教师资格证书制度的日趋完善。但是, 我们在兴奋的同时, 应该有一些冷思考:统一的背后是否忽略了一些多元差异的分析, 如资源配置, 民族和学科专业等方面的差异?而这些差异背后反映的是我国师资需求的多元性和复杂性。因此, 本文将对此作初步探讨以期进一步完善教师资格证书制度。

一、差异视角下国考制度对我国师资的影响

1.教师教育资源配置差异加剧了城乡师资不均衡

教师教育资源配置的差异影响着教师资格证的含金量, 在教师质量得到一定保障的前提下, 基础教育中城乡师资质量的差异依然延续。由于历史和国家政策的原因, 我国高校在客观上存在着发展层次之分:985、211、一般重点、省属重点、地方一般二本和专科院校, 各处于不同的生态位。学校层次和专业级别不同, 生源质量存在较大差异,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与层次相对应的育人质量。众所周知, 我国的重点院校的生源大部分来自城市, 在录取分数线上也普遍高于一般院校。在此背景下我国当前的教师教育培养机构的育人质量相当不均衡, 存在鲜明的层次差异性, 培养出的新师资质量也就有层次差异。正是由于生源质量差异和培养机构的师资、设备等资源差异, 即使实施了全国的统一教师资格准入标准, 但同证不同质仍然存在。所以, 来自于不同院校的新师资的实际含金量仍不一样。这可以通过当前一些用人机构招聘教师时非“211”不招的现象窥见一斑。诚然, 这种资源配置差异带来的育人质量差异是难以消除的, 也完全没必要消除, 它反映了不同生态位高校发展层次的差异, 反映了我国不同层次的社会需要。但这些同证不同质的新师资的就业去向却应该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其次, 教师资格证通过率整体降低将影响我国的师资数量, 加剧师资紧缺地区的师资荒。实施国考后, 通过率显著降低, 仅有27.5%。[2]这与以前70%以上的通过率形成较大反差, 这也表明我国的教师供应将会在量和质上发生较大变化。但我国与教师资格证制度较完善的国家相比一个明显的区别是, 我国尽管教师数量整体较充足, 但分布非常不均衡, 城市师资较丰富, 农村师资数量严重不足。如果一个地区连教师数量都不能满足, 何来提高质量?!

针对农村师资质量偏低的现实, 国务院要求教育部于2007年起在部属六所师范院校开始实施“免费师范生教育”政策, 要求其必须在农村学校任教至少2年。该政策一推出, 这些免费的师范专业确实录取到了优质生源, 让我们看到了农村师资质量提高的希望。但一些学者调查研究却发现, “63%的免费师范毕业生希望前往城市任教, 36%的人希望前往城镇地区任教, 而希望前往农村地区的免费师范毕业生所占的比例很少”[3]。在当前的免费师范生双向就业选择中, 出现了城乡岗位冷热不均现象, 城区学校门庭若市, 而乡村学校则门庭冷清。在这样的现实面前, 我们不得不思考:通过国考以期实现整个教师队伍质量提高的愿景是否能实现?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否能因为教师质量的提高而有所实现?

2.民族差异影响民族地区师资结构

我国是多元民族国家, 国家很重视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的发展, 实施了倾斜政策。其中, 就大学招生而言, 对于少数民族尤其是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少数民族, 在高校招生制度中有相关的民族政策, 如加分等。正是这一倾斜政策, 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师资数量严重不足问题, 并且促进了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实行国考, 我们不得不思考这些现实问题:这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师范生源有利吗?如果少数民族地区的生源难以获得教师资格认证而导致教师比例太低, 这有利于少数民族学生的发展吗?

许多研究表明, 当教师和学生具有相似的民族 (种族) 背景时, 可以得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但我国各级各类学校中, 少数民族教职工数所占比例极小, 仅在成人高中、职业初中、普通小学和成人小学 (包括扫盲班) 这三类学校中所占比例超过10%, 均低于少数民族学生所占相应学生总数比例。其中, 高等教育的组成尤其不协调:接受各种形式高等教育的少数民族学生占学生总人数约32%, 而少数民族中从事高等教育专任教师占总专任教师比例约12%。如果按照试点省份的国考通过率 (27.5%) 来计算, 少数民族地区的生源获得资格证的比例将会变得更少。原因有二:第一, 由于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教育相对落后, 少数民族考生考上大学者比例偏低, 研究生层次其占学生总数5.78%, 普通本专科占学生总数的7.44%, 皆低于少数民族人口所占我国总人口比例8.49%。[4]先天的生源素质加上后天的地方一般二本院校的师资等条件所限, 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不发达地区的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

3.学科差异会影响特殊学科师资数量

当前中小学的学科课程类教师数量充足, 但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落实, 艺术类、体育类和书法类教师数量严重不足, 城市尚且如此, 更何况农村学校。以四川为例, “体育专职教师缺上万人, 美术和音乐教师一共也缺上万人”[5]。在国考后, 这些特别紧缺的师资数量将会更紧缺, 可以从下面两点来看待这类学科差异与资格获得的关系。

首先, 在省考制度下, 这类生源的教师资格证的获得同非艺术体育相比, 其通过率仍较低。在这些不足的师资专业类别中, 音体美和书法专业皆属艺术招生范畴。在现有高考制度下, 我国的艺体等专业的招生政策是单独录取, 即艺术科考试和文化考试分开进行。这些专业考生的文化考试分数往往比同等高校层次的录取分要低许多, 甚至相差一、两百分。以四川为例, 该省2013年的高考录取分数线, 艺体类文考成绩本科控制分数线如下:美术类总分355分, 音乐类总分240-290分, 体育类总分330分。而同年的一批次文科录取线是567分, 理科是562分;三批次本科录取线文科是477分, 理科是460分;“专一”的文科443分、理科413分。这个录取线的分数差距是较大的, 能充分反映出艺体专业生源与普通专业录取生源在文化素质上的差异。

其次, 国考后对学生的基础文化素质和教育专业素养都提出了较高要求, 但国考制度并没有针对这一特殊专业群体的生源单独进行文化科的笔试, 或是降分通过。因此, 在“分数面前人人平等”下这一群体肯定是弱势群体, 可以想象这部分考生的文化基础素养会影响其资格证的通过率, 合格艺体类新师资的供给就会明显减少。这进一步加剧艺术类师资的缺编现象, 不利于国家提出的“体育、艺术2+1项目”落实, 不利于素质教育落实;同时, 也加剧了农村学校中这类师资数量的严重不足, 使本已很薄弱的农村艺体教育变得更薄弱, 不利于农村孩子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二、正视差异, 完善国家教师资格证统一认证制度

1.建立国家统一标准和各省自定标准相结合的教师资格证管理模式

这反映了我国国情即各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差距大的现实需要。国家建立统一的教师资格标准的主旨是为了提高整个教师质量, 它是针对我国当前各省各自为阵、标准较低, 考试要求过于简单, 不能选拔出优异新师资等问题而提出来的。但我国东西部地区、城市和农村地区差异较大, 在不发达地区的经济、文化和教育的发展都较落后。就教师的需求而言, 一些发达地区可以做到非211院校毕业生不要, 但在许多落后的地区则可能是一师难求。因此, 在教师资格认证制度比较完善的一些国家和地区也重视这种地区差异。如, 美国要求所有公办教师要有教师资格证, 但其标准是由各州教育委员会根据本州的情况制定本州的教师任用标准, 因此各州的教师资格标准差异较大。由于师资数量不足以及教师社会地位不高等原因, 迫使一些州不得不降低教师资格申请的标准。[6]在法国要获得中小学教师资格证, 小学教师需参加由省级组织统考, 中学教师则参加由国家统一组织的考试。

因此, 结合国内实情和国外经验, 笔者认为各个省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制定符合本省的教师资格证获得标准, 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我国主要是中西部偏远的农村和山区师资数量不足和结构不合理的需要。各省的教师资格证仅限于在入职时使用。遇到下面这两种情况则要求参加国家统一的教师资格考试:在晋升职称或职务时和跨省当教师时, 即把国家教师资格证作为一种激励。但如果新师资获得了国家统一的资格考试, 则全国通用, 无需参加本省的教师资格考试。这种模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地方一般师范院校的本地生源的通过率, 能解决一些贫困落后地方所急需的师资数量问题, 同时也能激励这些师资在就业后必须努力发展自己, 提高自己的理论和业务素养, 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国家资格考试目标和内容要体现我国的多元文化需要

首先, 发展民族地区的教育事业的当务之急是解决当前存在的师资数量和质量不足问题。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 不同的民族有自身的文化特色。在统一教师入职资格标准的同时也应该考虑少数民族地区的个性特征, 体现“民族教育文化公平原则”, [7]应使部分优秀的少数民族生源能有机会加入到教师队伍中来, 以进一步发展和传承少数民族文化, 这才是教育公平在教师教育中的真正落实。可以从三方面落实:第一, 借鉴我国现有高考制度中的民族倾斜政策, 鼓励少数民族优秀生报考教师资格证, 在统一要求下适当向少数民族地区的生源倾斜。第二, 对于民族师范生较集中的地区在考试形式上可以采用本民族语言进行考试, 或是双语形式的考试。第三, 在国考内容上应体现出我国的多元民族特征。

其次, 培养具有多元文化教育能力的教师。随着社会的发展, 民族的迁移, 不同的民族广泛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学校中。因此, 现代教育呼唤具有多元文化知识和跨文化教育教学能力的教师。但这是我国教师教育领域的薄弱点, 教师教育课程标准中也没有明确提出这一时代要求, 主要从教育学、心理学等技术领域提出了相关课程目标和课程设置, 缺乏从文化人类学、社会学等角度来理解和发展多元文化教育所需要的师资。在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上偏向于以城市教师作为培养标准, 忽略不同民族地区、不同社会地位的家庭背景等的各种需求。因此, 教师教育课程从目标设计、内容选择到实施与评价应该反映出这种多元发展的需要。这方面, 美国有些经验值得我们借鉴。美国教师教育认证委员会 (NCATE) 于1976年制定的教师教育机构认证标准中, 就将“多样性”纳入其中, 要求教师教育机构要将重视文化多元、反对种族主义等内容纳入教师教育课程中, 明确要求教师教育机构在申请认证时要显示出相关证据, 表明其培养方案中包括了多元文化教育的内容[8]。

3.应体现艺术体育类学科教师的特殊需求

当前的非统考实验省份的教师资格证考试对于艺术体育类这些学科并没做特殊要求, 笔试课程及要求没做区分。在现有高考招生制度下艺术体育类师范生源在国考的通过率上应该相对较低。在试点省份的国家教师资格统一考试课程中, 课程目标和内容的差异仅体现在层次要求的差异上, 而对一些特殊专业, 如音乐、体育和美术类等艺体类专业的教师资格考试忽视了其特殊性, 因此, 为了更好地落实素质教育,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为了使广大农村学校有机会获得其本已非常缺乏的艺术类师资, 笔者觉得应该把这类报考者的达标条件适当放宽, 对于这些特殊专业予以适当照顾, 如这类学生分数可以适当降低或单独出题统考。当然, 随着国家艺术类招生考试的改革, 如果以后这类专业的文化课程考试录取分数与普通专业等同, 则当与其他专业一视同仁。

参考文献

[1][2]张东, 张以瑾.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扩大试点.中国教育报, 2013-09-04-第1版.

[3]岳奎等, 免费师范生的就业冲突及其规避——基于一项关于免费师范生就业意向调查的分析.教育研究与实验, 2011 (2) .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OL]http://www.gov.cn/test/2012-04/20/content_2118413.html.

[5]曾乐等.艺体课程为何校内冷清校外火.华西都市报, 2012-08-17-第104版.

[6]何逢春.试析美国教师资格证书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宁波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2008 (5) .

[7]陈.巴特尔等.我国少数民族教育公平的文化考量.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2013 (7) .

北京教师资格证考试题 篇8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围绕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的要求,遵循教育规律和教师成长发展规律,以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为导向,以提高中小学教师的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为核心,通过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改革,建立体系开放、标准统一、认定规范、管理科学的教师职业准入制度,严格教师资格认定,提高教师职业地位和社会地位,吸引优秀人才从教,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

二、目标任务

通过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改革工作,改革考试内容,改革考试形式,加强考试管理,完善考试评价,执行国家教师资格考试标准,强化职业道德、心理素养、教育教学能力和教师专业发展潜质,引导教师教育改革;健全教师资格认定体系,规范认定工作,严格教师职业准入,结合新任教师公开招聘制度改革,逐步形成“国标、省考、县聘、校用”的教师准入和管理制度。

三、工作原则

(一)系统设计,统筹规划。统筹改革工作的组织领导、政策指导、考试管理、资格认定等主要环节,系统推进改革;妥善处理好新老人员过渡和新旧政策衔接,实现平稳过渡。

(二)严格标准,稳步实施。按照国家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标准和大纲组织考试,全省参与,同步推进。

(三)分级负责,规范管理。省教育厅负责整体方案设计和政策制定,统筹管理笔试、面试和资格认定工作;州市教育行政部门具体实施笔试和面试工作;州市县教育行政部门按认定权限开展教师资格认定工作。严格程序,规范操作,严明纪律。

(四)以人为本,公平择优。以鼓励和吸引优秀人才从事教育工作为宗旨,为考生提供专业化的考试服务。坚持考试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公正性,择优选拔乐教的人员取得教师资格。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云南省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由省教育厅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任正、副组长,省招生考试院分管领导、厅人事处等相关处室、省教师资格认定指导中心主要负责人、各州市教育局以及各高等学校分管领导为成员,主要负责全省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改革工作的组织和政策制定。各州市教育行政部门成立本州(市)的教师资格考试改革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做好本州(市)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改革的组织实施工作。各州(市)成立州(市)教师资格认定中心,负责做好本州(市)中小学教师资格制度实施的具体业务工作。

(二)考试管理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包括笔试和面试,笔试由云南省招生考试院统一组织,面试由云南省教师资格认定指导中心统一组织,各州(市)教育局具体负责本地区面试组织实施工作。

(三)提供必要的保障条件

1.关于笔试考场设置:根据教育部要求,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要求在标准化考场内进行,各州(市)按照要求提供标准化考场。

2.关于面试考场设置:面试对考场、设备和考试材料都有具体规定和要求,各州市教育行政部门要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建设好面试考场并配备管理技术人员。

3.关于面试考官:面试考官由各州(市)教育局推荐符合条件的人员,参加云南省教师资格指导中心统一组织的培训,取得合格证后担任本州(市)相应学科、相应学段的面试考官。已取得培训合格证的面试考官要根据工作需要参加云南省教师资格认定指导中心组织的定期培训,以更好地掌握面试要求,统一面试标准,确保面试质量。

各州市教育行政部门要结合实际,对笔试、面试考场建设、面试考官培训提供经费支持和保障。各高等学校负责做好本校学生参加教师资格考试和认定的相关工作。

(四)做好政策衔接

在推进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改革的同时,要依据《云南省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和认定过渡办法》妥善处理好省内原有政策和国家现行政策的关系,以实现政策的平稳过渡,该办法实施截止时间为2018年6月。

(五)建立工作协调机制

在明确云南省教育厅、云南省招生考试院、云南省教师资格认定指导中心、各州(市)、县(区)教育行政部门以及各高等学校分工的同时,在云南省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改革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由云南省教育厅人事处牵头,建立云南省教师资格国家考试协调机制,并制定相关的工作应急预案,及时妥善地协调解决云南省组织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工作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各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在工作中加强交流沟通,切实履行好工作职责。

(六)严肃工作纪律

坚持公开、公正的原则,依据教育部暂行办法的要求,严禁在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工作中徇私舞弊、弄虚作假,各相关部门要自觉接受纪检监察部门和社会监督。对承担考务管理、监考、面试等与考试工作相关的人员及报考人员的违规行为,坚决按照《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进行处罚。

(七)工作时间安排(参见表格1)

上一篇:新年致辞设计下一篇:桥溪古韵跳石记记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