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教案

2024-07-29

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教案(通用8篇)

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教案 篇1

教 案

课程名称:特殊教育学 授课对象:特殊教育专业学生

课程名称:《特殊教育学》

课程主题:第4章 特殊教育的对象 第一节 生理发展异常学生 授课对象:特殊教育专业学生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听觉障碍、视觉障碍及肢体障碍的含义、分类及分级,了解听觉障碍、视觉障碍及肢体障碍出现的原因及出现率,掌握听觉障碍、视觉障碍及肢体障碍学生的特征。

2.能力目标:本次教学希望学生真正了解和掌握生理发展异常学生的含义、分类及分级,能够判别不同障碍类型学生的特征。

3.情感目标:通过本次教学,让学生正确认识生理发展异常学生,了解不同障碍类型学生的特征,用正确的态度对待生理发展异常的学生,不歧视有障碍的学生,并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其提供帮助。

二、【教学内容】

1.听觉障碍的含义、分类和分级;听觉障碍出现的原因及出现率;听觉障碍学生的特征。

2.视觉障碍的含义、分类和分级;视觉障碍出现的原因及出现率;视觉障碍学生的特征。

3肢体障碍的含义、分类和分级;肢体障碍出现的原因及出现率;肢体障碍学生的特征。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听觉障碍、视觉障碍和肢体障碍的含义、分类和分级。2.教学难点:听觉障碍、视觉障碍和肢体障碍出现的原因及学生特征。

四、【教法和学法】

根据教学目标,结合教材和学生的知识程度等特点,本节课主要采用讲授法和讨论法两种教学方法,同时采用直观性教学,启发性教学等多种教学原则相结合。

五、【教学程序】 1.新课导入

教师活动:播放生理异常学生视频,提出问题,引入新课。学生活动:学生观看视频,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思考。2.结合问题,讲授重难点

教师活动:讲解听觉障碍、视觉障碍及肢体障碍的含义、分类、分级、出现的原因及出现率和学生的特征。

学生活动:学生听取讲授并在讲授的过程中提出问题并回答问题。设计意图:讲授知识,让学生理解并掌握重难点。3.案例回放,探讨研究

教师活动:回放生理异常学生视频,重新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学生活动:学生根据已获得知识,分析回答问题。设计意图:加强和巩固对重难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4.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教师活动:对学生分组,每组分别总结本堂所学知识点,教师加以完善,并布置学生课后作业。

学生活动:学生总结本课所学知识点,课后完成作业。设计意图:巩固对新知识的记忆。六:【板书设计】

第1节 生理发展异常学生

一、听觉障碍学生

(一)听觉障碍的含义、分类与分级

(二)听觉障碍出现的原因及出现率

(三)听觉障碍学生的特点

二、视觉障碍学生

(一)视觉障碍的含义、分类与分级

(二)视觉障碍出现的原因及出现率

(三)视觉障碍学生的特点

三、肢体障碍学生

(一)肢体障碍的含义、分类与分级

(二)肢体障碍出现的原因及出现率

(三)肢体障碍学生的特点

七、【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应更严密、科学,尤其要预留出学生复习讨论的时间;提高教学素养和专业知识,提高教学语言表达水平,避免学生提问时无法为学生提供更深层次的解答。

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教案 篇2

和非师范生一样,师范生也要经过重重考试选拔的“洗礼”,参加教师资格考试。选修几门相关课程,就拿到教师资格证,这种日子已然一去不复返了。

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教案 篇3

差异  教师资格考试制度  资源配置  民族  学科

2011年,我国开始试行教师资格证国家统一考试制度(以下简称“国考”),并先后在10个省市区试点。改革试点对原有教师资格制度做了五个方面的政策调整[1]。这些改革举措对于提升我国师资素质、落实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无疑大有裨益,这也推动了我国教师资格证书制度的日趋完善。但是,我们在兴奋的同时,应该有一些冷思考:统一的背后是否忽略了一些多元差异的分析,如资源配置,民族和学科专业等方面的差异?而这些差异背后反映的是我国师资需求的多元性和复杂性。因此,本文将对此作初步探讨以期进一步完善教师资格证书制度。

一、差异视角下国考制度对我国师资的影响

1.教师教育资源配置差异加剧了城乡师资不均衡

教师教育资源配置的差异影响着教师资格证的含金量,在教师质量得到一定保障的前提下,基础教育中城乡师资质量的差异依然延续。由于历史和国家政策的原因,我国高校在客观上存在着发展层次之分:985、211、一般重点、省属重点、地方一般二本和专科院校,各处于不同的生态位。学校层次和专业级别不同,生源质量存在较大差异,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与层次相对应的育人质量。众所周知,我国的重点院校的生源大部分来自城市,在录取分数线上也普遍高于一般院校。在此背景下我国当前的教师教育培养机构的育人质量相当不均衡,存在鲜明的层次差异性,培养出的新师资质量也就有层次差异。正是由于生源质量差异和培养机构的师资、设备等资源差异,即使实施了全国的统一教师资格准入标准,但同证不同质仍然存在。所以,来自于不同院校的新师资的实际含金量仍不一样。这可以通过当前一些用人机构招聘教师时非“211”不招的现象窥见一斑。诚然,这种资源配置差异带来的育人质量差异是难以消除的,也完全没必要消除,它反映了不同生态位高校发展层次的差异,反映了我国不同层次的社会需要。但这些同证不同质的新师资的就业去向却应该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其次,教师资格证通过率整体降低将影响我国的师资数量,加剧师资紧缺地区的师资荒。实施国考后,通过率显著降低,仅有27.5%。[2]这与以前70%以上的通过率形成较大反差,这也表明我国的教师供应将会在量和质上发生较大变化。但我国与教师资格证制度较完善的国家相比一个明显的区别是,我国尽管教师数量整体较充足,但分布非常不均衡,城市师资较丰富,农村师资数量严重不足。如果一个地区连教师数量都不能满足,何来提高质量?!

针对农村师资质量偏低的现实,国务院要求教育部于2007年起在部属六所师范院校开始实施“免费师范生教育”政策,要求其必须在农村学校任教至少2年。该政策一推出,这些免费的师范专业确实录取到了优质生源,让我们看到了农村师资质量提高的希望。但一些学者调查研究却发现,“63%的免费师范毕业生希望前往城市任教,36%的人希望前往城镇地区任教,而希望前往农村地区的免费师范毕业生所占的比例很少”[3]。在当前的免费师范生双向就业选择中,出现了城乡岗位冷热不均现象,城区学校门庭若市,而乡村学校则门庭冷清。在这样的现实面前,我们不得不思考:通过国考以期实现整个教师队伍质量提高的愿景是否能实现?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否能因为教师质量的提高而有所实现?

2.民族差异影响民族地区师资结构

我国是多元民族国家,国家很重视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的发展,实施了倾斜政策。其中,就大学招生而言,对于少数民族尤其是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少数民族,在高校招生制度中有相关的民族政策,如加分等。正是这一倾斜政策,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师资数量严重不足问题,并且促进了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实行国考,我们不得不思考这些现实问题:这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师范生源有利吗?如果少数民族地区的生源难以获得教师资格认证而导致教师比例太低,这有利于少数民族学生的发展吗?

许多研究表明,当教师和学生具有相似的民族(种族)背景时,可以得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但我国各级各类学校中,少数民族教职工数所占比例极小,仅在成人高中、职业初中、普通小学和成人小学(包括扫盲班)这三类学校中所占比例超过10%,均低于少数民族学生所占相应学生总数比例。其中,高等教育的组成尤其不协调:接受各种形式高等教育的少数民族学生占学生总人数约32%,而少数民族中从事高等教育专任教师占总专任教师比例约12%。如果按照试点省份的国考通过率(27.5%)来计算,少数民族地区的生源获得资格证的比例将会变得更少。原因有二:第一,由于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教育相对落后,少数民族考生考上大学者比例偏低,研究生层次其占学生总数5.78%,普通本专科占学生总数的7.44%,皆低于少数民族人口所占我国总人口比例8.49%。[4]先天的生源素质加上后天的地方一般二本院校的师资等条件所限,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不发达地区的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

3.学科差异会影响特殊学科师资数量

当前中小学的学科课程类教师数量充足,但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落实,艺术类、体育类和书法类教师数量严重不足,城市尚且如此,更何况农村学校。以四川为例,“体育专职教师缺上万人,美术和音乐教师一共也缺上万人”[5]。在国考后,这些特别紧缺的师资数量将会更紧缺,可以从下面两点来看待这类学科差异与资格获得的关系。

首先,在省考制度下,这类生源的教师资格证的获得同非艺术体育相比,其通过率仍较低。在这些不足的师资专业类别中,音体美和书法专业皆属艺术招生范畴。在现有高考制度下,我国的艺体等专业的招生政策是单独录取,即艺术科考试和文化考试分开进行。这些专业考生的文化考试分数往往比同等高校层次的录取分要低许多,甚至相差一、两百分。以四川为例,该省2013年的高考录取分数线,艺体类文考成绩本科控制分数线如下:美术类总分355分,音乐类总分240-290分,体育类总分330分。而同年的一批次文科录取线是567分,理科是562分;三批次本科录取线文科是477分,理科是460分;“专一”的文科443分、理科413分。这个录取线的分数差距是较大的,能充分反映出艺体专业生源与普通专业录取生源在文化素质上的差异。

其次,国考后对学生的基础文化素质和教育专业素养都提出了较高要求,但国考制度并没有针对这一特殊专业群体的生源单独进行文化科的笔试,或是降分通过。因此,在“分数面前人人平等”下这一群体肯定是弱势群体,可以想象这部分考生的文化基础素养会影响其资格证的通过率,合格艺体类新师资的供给就会明显减少。这进一步加剧艺术类师资的缺编现象,不利于国家提出的“体育、艺术2+1项目”落实,不利于素质教育落实;同时,也加剧了农村学校中这类师资数量的严重不足,使本已很薄弱的农村艺体教育变得更薄弱,不利于农村孩子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二、正视差异,完善国家教师资格证统一认证制度

1.建立国家统一标准和各省自定标准相结合的教师资格证管理模式

这反映了我国国情即各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差距大的现实需要。国家建立统一的教师资格标准的主旨是为了提高整个教师质量,它是针对我国当前各省各自为阵、标准较低,考试要求过于简单,不能选拔出优异新师资等问题而提出来的。但我国东西部地区、城市和农村地区差异较大,在不发达地区的经济、文化和教育的发展都较落后。就教师的需求而言,一些发达地区可以做到非211院校毕业生不要,但在许多落后的地区则可能是一师难求。因此,在教师资格认证制度比较完善的一些国家和地区也重视这种地区差异。如,美国要求所有公办教师要有教师资格证,但其标准是由各州教育委员会根据本州的情况制定本州的教师任用标准,因此各州的教师资格标准差异较大。由于师资数量不足以及教师社会地位不高等原因,迫使一些州不得不降低教师资格申请的标准。[6]在法国要获得中小学教师资格证,小学教师需参加由省级组织统考,中学教师则参加由国家统一组织的考试。

因此,结合国内实情和国外经验,笔者认为各个省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制定符合本省的教师资格证获得标准,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我国主要是中西部偏远的农村和山区师资数量不足和结构不合理的需要。各省的教师资格证仅限于在入职时使用。遇到下面这两种情况则要求参加国家统一的教师资格考试:在晋升职称或职务时和跨省当教师时,即把国家教师资格证作为一种激励。但如果新师资获得了国家统一的资格考试,则全国通用,无需参加本省的教师资格考试。这种模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地方一般师范院校的本地生源的通过率,能解决一些贫困落后地方所急需的师资数量问题,同时也能激励这些师资在就业后必须努力发展自己,提高自己的理论和业务素养,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国家资格考试目标和内容要体现我国的多元文化需要

首先,发展民族地区的教育事业的当务之急是解决当前存在的师资数量和质量不足问题。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不同的民族有自身的文化特色。在统一教师入职资格标准的同时也应该考虑少数民族地区的个性特征,体现“民族教育文化公平原则”,[7]应使部分优秀的少数民族生源能有机会加入到教师队伍中来,以进一步发展和传承少数民族文化,这才是教育公平在教师教育中的真正落实。可以从三方面落实:第一,借鉴我国现有高考制度中的民族倾斜政策,鼓励少数民族优秀生报考教师资格证,在统一要求下适当向少数民族地区的生源倾斜。第二,对于民族师范生较集中的地区在考试形式上可以采用本民族语言进行考试,或是双语形式的考试。第三,在国考内容上应体现出我国的多元民族特征。

其次,培养具有多元文化教育能力的教师。随着社会的发展,民族的迁移,不同的民族广泛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学校中。因此,现代教育呼唤具有多元文化知识和跨文化教育教学能力的教师。但这是我国教师教育领域的薄弱点,教师教育课程标准中也没有明确提出这一时代要求,主要从教育学、心理学等技术领域提出了相关课程目标和课程设置,缺乏从文化人类学、社会学等角度来理解和发展多元文化教育所需要的师资。在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上偏向于以城市教师作为培养标准,忽略不同民族地区、不同社会地位的家庭背景等的各种需求。因此,教师教育课程从目标设计、内容选择到实施与评价应该反映出这种多元发展的需要。这方面,美国有些经验值得我们借鉴。美国教师教育认证委员会(NCATE)于1976年制定的教师教育机构认证标准中,就将“多样性”纳入其中,要求教师教育机构要将重视文化多元、反对种族主义等内容纳入教师教育课程中,明确要求教师教育机构在申请认证时要显示出相关证据,表明其培养方案中包括了多元文化教育的内容[8]。

3.应体现艺术体育类学科教师的特殊需求

当前的非统考实验省份的教师资格证考试对于艺术体育类这些学科并没做特殊要求,笔试课程及要求没做区分。在现有高考招生制度下艺术体育类师范生源在国考的通过率上应该相对较低。在试点省份的国家教师资格统一考试课程中,课程目标和内容的差异仅体现在层次要求的差异上,而对一些特殊专业,如音乐、体育和美术类等艺体类专业的教师资格考试忽视了其特殊性,因此,为了更好地落实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使广大农村学校有机会获得其本已非常缺乏的艺术类师资,笔者觉得应该把这类报考者的达标条件适当放宽,对于这些特殊专业予以适当照顾,如这类学生分数可以适当降低或单独出题统考。当然,随着国家艺术类招生考试的改革,如果以后这类专业的文化课程考试录取分数与普通专业等同,则当与其他专业一视同仁。

————————

参考文献

[1][2]张东,张以瑾.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扩大试点.中国教育报,2013-09-04-第1版.

[3] 岳奎等,免费师范生的就业冲突及其规避——基于一项关于免费师范生就业意向调查的分析.教育研究与实验,2011(2).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OL]http://www.gov.cn/test/2012-04/20/content_2118413.html.

[5] 曾乐等.艺体课程 为何校内冷清校外火.华西都市报,2012-08-17-第104版.

[6] 何逢春.试析美国教师资格证书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5).

[7] 陈.巴特尔等.我国少数民族教育公平的文化考量.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3(7).

[8] 王艳玲,苟顺明.美国多元文化教师教育的实施策略与启示.教师教育研究,2012(5).

[作者:林群(1973-),女,四川简阳人,绵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硕士;周春艳(1976-),女,湖北孝感人,绵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讲师,硕士。]

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资料 篇4

1.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的发展及趋势:1.从他控到自控2.从不自觉经自觉到达自动化3.敏感性逐渐增强4.迁移性逐渐提高。

2.教师威信是如何形成的:1.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渊博的知识和高超的教育教学艺术是获取威信的基本条件2.和学生保持长期而密切的交往3.良好的仪表、生活作风和习惯有助于教师树立威信4.给学生的第一印象也影响威信的树立(首因效应)5.严格要求自己,有自我批评的精神。

3.师爱的表现形式:1关怀和爱护学生2尊重和信任学生3同情和理解学生4热情期望与严格要求。

4.学习迁移的影响条件:1学习对象的共同因素2已有经验的概括水平3认知技能与策略4定势的作用。

5.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1学习动机的多元性2学习动机的间接性3学习动机的社会性4学习动机的职业化。

6.影响知识识记与编码的主要因素:1材料的数量与性质。识记的效果随所识记材料的数量增加而递减。a识记有意义联系的材料比识记无意义联系的材料效果要好b识记系统性、连贯性较强的材料比识记系统性、连贯性较差的材料效果好c识记直观形象的实物或图像材料比识记抽象概括的言语材料效果好d识记韵文比识记散文效果好。2识记的目的性与主动性。识记的主动性越高,识记的效果就越好。3对材料意义的理解度。对材料意义的理解程度是影响识记效果最重要的条件。4组块化编码。组块是一种信息的组织与再编码,是人利用贮存在长时记忆系统中的知识经验对进入到短时记忆系统中的信息加以组织,使之成为人所熟悉的有意义的较大单位的过程。5尽可能使多种分析器协同活动,视听结合的识记效果优于任何单一的识记方式。6觉醒状态(即大脑皮层的兴奋水平),直接影响到识记的效果。7识记的信心。

7.教学效能感对教师行为的影响:所谓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是指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能力的主观判断。1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努力程度;2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经验总结和进一步的学习;3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情绪。

8.学习动机的激发: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4利用争强好胜心理,妥善组织学习竞赛5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9.联系实际,谈谈如何有效促进学习迁移? 1合理确立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一切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一切教学工作都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确立系统、明确而具体的教学目标是促进学习迁移的重要前提。2科学精选教学材料。根据学习迁移规律的要求,应把各门学科中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科学成果(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法则、方法、态度等)作为教材的主要内容。3合理编排教学内容。基本标准就是要使教材结构化、一体化、网络化。4有效设计教学程序 把各门学科中那些具有最大迁移价值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道德规范的学习放在首位,作为教材的主干。5教授学生学会学习。学习方法是一种学习经验,它可以对后继学习产生一种比较广泛的一般性迁移。

10.大学生观察发展的特点:1一般知觉能力达到成熟水平,知觉的理解性在学习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2观察具有明确的目的性。3观察具有敏感性和系统性。4观察具有相对的深刻性和稳定性。

11.大学生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1处于由形式逻辑思维向辩证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2在常规思维继续发展的同时,创造思维也在显著发展。3在思维能力高度发展的同时,形成了对思维的元认知。(元认知即对认知活动的认知。)

12.提高教材直观与知识感知效果的条件:1灵活运用各种直观形式:①适当选用实物直观和模像直观,模像直观的教学效果优于实物直观 ②加强词(言语直观)与形象(实物和模像直观)的结合。2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运用强度律、差异律、活动律、组合律等感知规律,强度律指教师的言语应尽量做到抑扬顿挫、轻重有致,组合律指教材编排应分段分节,教师讲课应有间隔和停顿。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观察前教师应让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任务,观察过程中要认真培养学生观察的技能和方法,观察后要求学生进行分析、整理、总结,写出观察报告。4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

13.提高教材概括与知识理解成效的条件:1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A正例又称肯定例证,指包含着概念或规则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的例证;B反例又称否定例证,指不包含或指包含了一小部分概念或规则的主要属性和关键特征的例证2提供丰富多彩的变式。△变式就是用不同形式的直观材料或事例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即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特征,以便突出本质特征,就是概念或规则的肯定例证在无关特征方面的变化。3科学地进行比较。两种方式:同类比较和异类比较4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有两种对立的教学方法:指导法和发现法。

14.根据遗忘规律,如何科学的组织学生复习?1复习时机要得当。遵循“及时复习”、“间隔复习”的原则。2复习的方法要合理。一般分散复习优于集中复习,反复阅读结合尝试背诵优于单纯的重复阅读。整体复习指每次复习整篇材料,部分复习指把材料分成几个部分进行复习。一般综合复习效果最好。如果材料是彼此没有意义联系的,采用部分复习法,如果材料是彼此具有联系的,必须根据不同情况具体安排:材料比较短,可以采用整体复习法;材料比较复杂、冗长,则宜采取综合复习法。3复习次数要适宜。必要时可采用“过渡学习”来提高记忆效果。过度学习指在学习达到刚好成诵以后的附加学习。学习的熟练程度达到150%时,记忆效果最好。

15.问题解决的主要影响因素:1有关的知识经验2定势与功能固着3问题情境4酝酿效应5原型启发6情绪和动机状态

16.联系实际或结合具体学科,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发挥的环境2创造性思维训练的头脑风暴法(在集体解决问题的课堂上,暂缓作出评价,以便学生踊跃发言,从而引出多种多样的解决方案)3创造性思维训练的戈登技术(运用头脑风暴法在讨论问题之前向学生提出完整和详细的问题)。

17.鼓励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五条原则:1.尊重与众不同的疑问2.尊重与众不同的观念3.向学生证明他们的观念是有价值的4.给以不计其数的学习机会5.使评价与前因后果联系起来。

18.大学新生的心理适应问题:1自豪和自卑的内心冲突2渴望交往和自我封闭的矛盾3独立和依赖的矛盾4理想和现实的矛盾5富于思考与认识偏激的矛盾.

19.大学生学习适应的指导:1培养良好的班风、学风2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3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4注意用脑卫生5注意考试的心理卫生。

20.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1培养大学生的交往意识和技能2克服交往中的认知障碍3寻求一些具体方法来解决人际关系问题。

21.大学生恋爱与性心理的调适:1以讲座等形式教育学生科学地掌握性知识2通过心理卫生课,让学生学会合理地控制宣泄型能量3教育学生积极主动进行正常的两性交往4教育学生正确处理恋爱挫折.

22.大学生职业辅导的任务和策略:1帮助学生了解自我、2帮助学生了解职业世界、3帮助学生发展健全的职业自我概念、4帮助学生掌握求职技巧(求职技巧指导)

教育学

1.制定培养目标应确定的几个关系:1德与才的关系2身与心的关系 3专业素质与文化素质的关系

2.政治对高等教育的制约:1政治决定了高等教育的领导权(高等教育的领导权由谁来掌握取决于政权的性质)2政治决定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3政治制约着高等教育的体制4政治制约着高等教育的方针和目的3.高等教育政治功能:1对受高等教育者进行政治教育2培养政治、法律等专门人才3推进民主政治的发展(民主问题始终是教育于政治间关系的核心)

4.高等教育与经济的关系:一方面表现为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发展起着决定的作用,另一方面表现为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同时并进,并促进经济的发展,两者之间存在着本质的联系。

(一)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的决定作用:1经济发展是高等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2经济体制的变革决定了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3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高等教育发展的速度和规模 4经济结构的变化制约着高等教育的结构。

5.高等教育的经济功能:1高等教育促进经济增长。(舒尔茨的研究。根据人力资本理论,推算出教育水平提高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是)

2高等教育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完善。3高等教育可以提高人们的收入。

6..结合实际谈谈高等教育与文化的关系:1.教育应当具有文化的性格,担当起人文的使命。2.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文化处于边缘地位,文化陷入荒漠化,文化战略受到挑战。文化的嵌入既紧迫又关键。3.文化对高等教育的影响:(1)文化影响着高等教育的内容(2)文化系统与文化设施影响着高等教育的实施(3)文化传统影响着高等教育特色的形成。4.同时高等教育也具有一定的文化功能:(1)高等教育具有选择、传递、保存文化的功能。(2)高等教育具有创新和发展文化的功能

7.高等学校智育的主要任务是:1.通过普通科学文化知识的教育,使学生具有比较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具有良好的文化修养和开阔的视野。

2.通过专业知识教育,使学生具有比较扎实、专精的现代化的专门理论知识。3.在普通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形成学生各种基本技能和各种专业技能。4.在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高校尤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发展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5.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治学作风。

8.如何看待“社会本位说”与“个人本位说”?1.个人本位价值观一般关心个人价值,关心人的身心健康发展和生活的完满幸福,健全的人格等,主张实施自由教育、人文教育与普通教育。社会本位价值观强调高等教育价值首先在于促进国家和社会发展,其核心是个体社会化。2.不同的社会背景对二者的教育价值取向的选择不同。3.两种价值选择都有其合理性,同时也各有其片面性和局限性。社会本位观的价值首先在于促进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但也会给教育带来一些问题:容易导致教育的某种被动性质。个人本位观确认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提出了尊重人性,但容易导致教育中的极端个人主义。4.任何的单向度抉择都会给社会和个人带来损失和伤害,因此我们应该谋求两种价值选择相互间的协调与整合。

9.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的内涵及特征:

(一)通才教育的内涵及特征:相对于专才教育而言,通才教育是一种通识教育,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具有高尚情操,有高深学问、高级思维,能自我激励、自我发展的人才。实行的是一种博雅教育,注重理智的培养和情感的陶冶。特征:首先,传授的知识侧重基础性和经典性;其次,教育内容的综合性和广泛性;再次,教育形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10.专才教育的内涵及特征:相对于通才教育而言,专才教育是指培养比较狭窄专业人才的教育,教育内容主要涉及某一学科、专业的系统化知识,注重专门知识的传授和专门技能的训练。目的是通过系统地讲授某一学科的专门知识,培养掌握一定专业知识,同时具备一定专门技能的人才。

特征:首先,培养的人才短期内具有不可替代性;其次,教育内容偏重于应用;再次,学生在毕业之后能较快适应社会岗位的需要。

11.结合实际谈谈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应遵循的原则:1在可承受能力范围内适当加快发展速度2在注重规模扩大的同时提高质量和效益3探索建立多元化的筹资体系和多样化的办学形式4发展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

12.如何处理平等与效率间的关系。(平等与效率是对立统一的关系。)1平等与效率是一对相互对立的范畴。2平等与效率是一对相互统一的范畴。平等和效率应该兼顾。

13.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1进一步改善就业环境,理顺和完善大学毕业生就业机制;2政府将从政策、法规角度进一步明确自身在毕业生就业市场尚的角色地位;3高校在毕业生就业市场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加强;4加强毕业生就业教育,使之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有充分的就业心理准备。

14.我国高校行政管理中的问题和改革方向?1要进一步调整高校行政管理的权力机构,适当实行权力中心的下移,做到权责统一,增强基层灵活应变的能力。2校级职能部门必须进一步精简机构、人员,提高办事效率。提高人员的素质和服务意识,加强制度建设,实行规范化的管理。3加大改革力度,推动包括职称评定与职务聘任、分配制度和人员的聘用及考核等人事制度的改革,努力建立富有竞争和活力特征的高校人事制度4实行高校后勤的社会化,转变后勤部门的行政管理职能。

15.高校教师结构的优化:1.完善教师聘任制;2.利用政策手段引导教师在不同地区、不同高校间合理流动;3.克服高校教师“近亲繁殖”的现象。

16.高等学校的师生关系?(1)良好的高校师生关系对于人才的培养和高校的发展具有十分独特的价值。但是当下高校师生关系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异化现象,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2)高校师生关系主要有以下表现形式:1.社会学意义上的高校师生间关系(工作关系和组织关系)2.心理学意义上的高校师生间关系(认知关系、情感关系)3.伦理学意义上的高校师生间关系(道德义务)。(3)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应该注意:1.加强师生间的理解和沟通2.教师应重新审视自己权威,以学识、品行和才能来影响学生3.要树立正确的师生观,尊重学生的人格,宽容学生的不同观点。

17.市场经济条件下专业设置与调整的基本要求:1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公民个人的需要为基本出发点2适应现代化科学技术发展的水平和趋势,更新、改造原有专业,积极机扶植边缘学科和交叉学科的新兴专业3符合高级人才成长的规律,以利于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为此应保持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的相对稳定性。

18.市场经济条件下高等学校专业设置与调整的具体做法:1拓宽专业面,使专才教育与通才教育相结合,增强学生适应能力和职业转移能力2改变专业培养的方式,如按专业大学培养学生3在规划学校专业建设时,要避免出现几种倾向:一是一哄而上,茫茫追求大而全;二是缺乏社会需求预测,盲目扩大招生数量。

19.对21世纪人才素质的基本要求:1未来社会要求人才具有较高的人文精神和道德风貌2未来社会要求人才具有优化的知识和能力结构3未来社会要求人才具有现代意识,(合作、效益、法律、竞争、国际意识)4未来社会要求人才具有创新能力和协作精神(进取、开拓、创新是现代社会发展对高校所培养人才的基本素质的要求)。

20.高校教学的基本任务:1促进学生的知识积累和知识结构的优化2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3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社会主义道德和良好的个性品质。

21.大学教学原则及其体系:1.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的原则。科学性是指教学内容应是科学的知识和方法,并尽可能反映当代先进的科学成果;思想性是指教师应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教师应该做到:第一,不断钻研业务,努力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第二,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第三,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潜移默化的作用。2.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统一的原则。能力离不开知识,是在对一定知识的融会贯通的基础上形成的。能力的发展又是学生掌握知识的条件。要做到知识积累与能力发展两个方面的相互促进。教师应做到:第一,使学生的全部认识能力都能积极地调动起来,使学生地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等都处于积极地状态;第二,充分挖掘智力因素,以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能力;第三,组织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展开讨论,促进学生独立获得知识能力的发展,帮助学生逐步形成科学评价他人的能力;第四,改变目前的考试方法,要注意考出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要兼顾学生自学、动手等各方面能力的培养。3.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的原则。教师的主导作用是使教学过程能够高效率进行的保证,学生的主动探索是学习取得成功的基本条件,两者缺一不可。在教学过程中要将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积极主动性紧密的结合起来:第一,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的学习要主动加以引导,进行有效的组织;第二,善于提出问题,启发学生积极思考;第三,激励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与积极性,从而不断激发他们的事业心和进取心。4.面向全体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因材施教要求教师能按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实际的发展水平,对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方法和要求进行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则要求充分考虑到大多数学生的实际水平,在课堂教学中坚持按照大纲的要求进行教学,要把面向全体和因材施教统一起来。第一,提供更多的选修课程,让学生选择,发挥各自的特长;第二,按照大纲的要求和大多数学生的实际水平进行教学;第三,了解不同学生的特点,通过各种途径由针对性的帮助学生找到恰当的学习方法和形成由个性特点的智力结构;第四,利用选修课程,开拓学生的视野;第五,帮助学习上暂时有困难的学生。5.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这一原则要求教师引导学生认清实践是人们获得真理的重要来源,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促使他们善于在理论与实践的联系中理解和掌握知识,积极地运用所获得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第一,充分认识实践性教学环节在人才

培养中的重要地位,根据本门学科的特点,通过学习、实验等教学环节适当安排学生参加必要的实践活动;第二,注意把各种实践性的教学活动与理论教学紧密结合起来,使实践性的教学环节成为运用和检验理论学习,加深理解理论知识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法,以期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22.教学原则体系的最优化:教学原则包括:1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的原则。2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统一的原则。3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的原则。4面向全体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5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教书与育人相一致、传授知识和发展能力相统一两原则是为了全面实现教学过程三个紧密联系的基本任务而提出的原则。教师引导和学生探索相结合、面向群体与注重个体相结合两原则是为了充分调动参与教学过程全部成员的积极性而提出来的。掌握一般原理与注重实际应用的原则则是贯穿于学习认识始终的原则。总之,教学原则是一个完整的体系,缺一不可,各有侧重点,在教学实践中首先不能违背各原则,然后每个原则又各有侧重。

23.大学教材的基本特点:1教材是从一般书籍中分化出来为教学服务的专用书籍,不仅要为教师服务,同时也要为学生服务,要便于他们独立钻研2教材应当是一部学科思想发展史,不但要反映科学知识与结论,还有反映知识获得的过程3教材能够反映与学科有关的,从生产与社会中提炼出来的实际问题,并能创见性,针对性和科学性4具体、生动、图文并茂,配以精选精制的插图、照片、图标,便于学生学习5统筹安排,综合平衡。编写者应从全局出发,积极配合,以提高教材的总体质量。

24.高等学校科学研究和地位与作用? 1教学与科研结合是高等教育发展和客观要求 2 科研是提高师资水平的基本途径3 科研是培养学生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 4科研是发展新学科的基础5 科研是学校直接为社会服务的重要渠道。

25.高等学校科研应遵循原则?1社会经济效益与学术水平相统一地原则 2正确处理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发展研究关系的原则3 科研与教学相互促进的原则 4 遵循项目指南与尊重自由选题相结合地原则5 支持青年研究人员,开拓新的研究领域的原则 6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的原则。

26.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的作用:1促进知识地转化和知识地拓展2增强大学生地社会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3发展大学生地创造才能和组织才能4提高大学生修养,完善个性品质。

27.正确处理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中的一些关系:1出人才与出成果的关系2社会实践活动与教学科研的关系3学生自主性与老师指导的关系4深入性与广泛性的关系5集体活动与个体活动的关系。

28.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有哪些?

首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高等教育社会主义性质的体现。第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学生具有坚定正确政治方向的重要保证。

教学方法

1.教学方法改革与发展的基本特点:1.重视实现学生的主体性2.重视教学中学生知情智力的整合统一3.加强学习方法的研究 4.重视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 5.教学方法的模式化

2.现代教学设计的主要特征:1.以学生学习为中心 2.关注真实生活 3.以“研究”超越“经验” 4.创造性和灵活性

3.教学设计的依据:1.依据现代教学理论2.依据系统科学的原理与方法3.依据教学的实际需要4.依据学生的特点5.依据教师的教学经验

4.教学目标设计的基本要求:1.一般目标和具体目标相结合2.集体目标和个人目标相结合3.难度适中4.便与检测

5.教学内容分析和处理的方法:1.研读课程标准,明确基本要求2.通览教材,鸟瞰全局3.疏通教材,清除障碍4.熟悉教材,重点记忆5.分析教材,把握三点(重点、难点、关键点)6.精心设计,妥善安排7.阅读资料,吸取营养

6.设计教学时间的策略:1.把握好整体时间分配2.保证学生的实际学习时间3.科学规划单元课时4.尽可能增加学生的专注学习时间5.防止教学时间的遗失

7.运用讲授法的基本要求:1.讲授内容要有科学性和思想性。2.讲授要系统完整,层次分明,重点突出,符合知识的系统性和启发性教学原则的要求。3.教师要努力提高语言水平,教师的语言要做到:语言准、语言精、语言美、语言活。

8.运用读书指导法的基本要求:1.提出明确的目的、要求和思考题2.教会学生使用工具书3.帮助学生逐步学会阅读的方法4.用多种方式指导学生阅读

9.主体参与型教学的基本的要求:1.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要尊重学生的感受,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2.教育教学活动中,要留给学生思考和选择的余地,并尊重学生的选择。3.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尽量多地把学习的时空留给学生。4.要不断地鼓励学生的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能力。

10.教学组织发展的特点:1.教学组织形式的确定化 2.教学组织形式多样化、综合化 3.教学组织形式的个别化 4.更加重视课外、校外活动

11.教学组织形式选择的依据有哪些?1.根据学校的物质资源2.根据师生数量和教师专业水平3.根据教学目标4.根据课程的性质和课程的内容5.根据教学对象6.选择恰当时机灵活运用教学组织形式

12.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1.目标明确 2.内容正确 3.方法恰当 4.教学组织严密 5.教学效果优异

13.现代教学媒体开发应遵循以下几项基本原则:1.教育性原则2.科学性原则3.技术性原则4.艺术性原则5.经济性原则

14.教学研究在教学改革与发展中的主要作用表现在: 1.促进教育教学改革的动力 2.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的重要依据 3.发展和完善教学理论的重要基础 4.提高广大教师素质的重要途径

15.教学研究的一般程序是什么?选定研究问题、查阅文献和初步调查、制定研究计划或方案、实施研究(搜集并整理资料)、分析研究得出结论、形成研究报告。

教育法规

1.案例分析:家长送学生到学校上课,学校是否是学生的监护人?1学校不是学生的监护人2学生家长若无暇顾及,而以委托代理,但必须签协议。学校只是履行监护职责,而不是监护人3学校应对在校学生承担“教育、管理、保护”职责。

2.教育法律救济制度具有如下特点:1以纠纷存在为基础2以受损害为前提3补救受害者的合法权益为根本目的。

3.教学评价的基本原则:方向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可行性原则。

4.教育法规的效力:1时间效力2地域效力3人的效力。我国教育法规适用于全体中国公民及在中国境内的外国人和无国籍人。

5.学校规章制度的作用:(1)明确与规范作用(2)约束与激励作用(3)平衡、协调与稳定作用

6.教代会的职权:1审议建议权2审议通过权3审议决定权4对校长等学校领导干部的评议监督权。

7.教育政策的主要表现形式:1中央和地方各级党的领导机关制定的教育政策2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制定并发布的教育政策3中央和地方法各级党委与政府联合发布的文件4中央和地方各级党委和有关部门党组发布的教育政策性文件5中央和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及有关职能部门单独或联合发布的教育政策性文件。

8.教育法规与教育政策的关系:

一、共同点:1两者都决定于上层建筑,具有共同的目的2教育政策是制定教育法规的依据,教育法规是教育政策的具体化、条文化和定型化3教育政策决定教育法规的性质,教育法规的内容体现教育政策4教育政策是实施教育法规的指导,教育法规是实现教育政策的保证。

二、区别:1教育法规和教育政策的制定主体不同2教育法规和教育政策的执行方式不同3教育法规和教育政策的规范效力不同4教育法规和教育政策调整和适用的范围不同。相对于教育政策,教育法规更具有稳定性和长效性,所以其调整的范围要相对小一些,主要是教育活动的根本方面和教育的基本关系,如教育的权利与义务等5教育法规和教育政策所要解决问题的性质不同。

9.教育立法的原则:

一、必须坚持子法从属于母法的原则。

二、必须反映法律规范的基本特征。1制定的法规必须具有稳定性和连续性2必须具有坚定的原则性和适度的灵活性3必须具有法律的规范性。

三、必须同党的教育方针、政策保持一致。

四、必须从我国的国情出发。

五、必须借鉴外国教育立法的有益经验。

10.教育执法的原则:1国家教育法规优先于地方教育法规的原则2总的教育法规优先于单项教育法规的原则3后定教育法规优先于先定教育法规的原则4特别教育法规优先于一般教育法规的原则。

11.教育行政法治化:1教育行政主体的法治化(主体资格必须具备法定的实质要件和程序要件;资格的内容必须明确规定)2教育行政行为的法治化(立法、措施、处罚、强制执行)3教育行政监督法治化(督导、行政监察、审计)4教育行政救济法治化(申诉活动、行政复议)。

12.学校法人地位确立的意义:1学校作为法人,能够以自己的名义参与各种民事活动,有利于在根本上改变国家举办的学校处于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附属物的地位,充分发挥学校自主办学的积极性;有利于学校自主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有利于教育行政部门认清其主要任务应放在监督学校依法办学上,而不是放在直接办学上2确立学校的法人地位就等于承认学校有法定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可以独立经营学校的资源并获得更多的资源,使学校成为自我发展的主体。3学校成为法人可以使学校以法人的身份承担因自己的行为所引起的一切责任,包括行政责任、民事责任乃至刑事责任等。

13.学校的权利(9点)和义务:1按照章程自主管理2组织实施教育教学活动3招收学生或其他受教育者4对受教育者进行学籍管理,实施奖励或者处分5对受教育者颁发相应的学业证书6聘任教师及其他员工,实施奖励或者处分7管理、使用本单位的设施和经费8拒绝任何组织和个人对教育教学活动的非法干涉9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义务(6点):1遵守法律、法规2教育教学方面的义务(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执行国家教育教学标准,保证教育教学质量)3维护受教育者、教师及其他职工的合法权益4对学生及其家长的义务(以适当方式为受教育者及其监护人了解受教育者的学业成绩及其他有关情况提供便利)5遵守国家有关规定收取费用并公开收费项目;6依法接受监督。

14.教师的基本权利:1进行教育教学权2科学研究权3管理学生权4获取报酬权5民主管理权6进修培训权。教师的基本义务:1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2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3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4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5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6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15.教师资格的条件:1必须是中国公民2必须热爱教育事业3必须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4必须具有规定的学历或者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5必须具有教育教学能力。

16.实行教师资格制度的意义:1有利于优化教师队伍,提高教育教学质量2有利于提高教师的地位。3有利于教师队伍建设和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实行教师资格制度,体现了教师职业的特点和它的严格性,有利于教师任用走向科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的轨道。

17.受教育者的基本权利与义务:1享有参加教育活动并使用教育资源的权利2享有国家给予的物质帮助的权利3享有公正评价并获得相应资格证书的权利4享有申诉权5享有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义务:1遵守法律、法规2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3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4遵守所在学校的或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

18.特定学生的特定权利和义务:1高等学校学生所专有的权利(结社和文体活动权;社会实践权)2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所专有的权利3职业学校学生所专有的权利4一些特殊学生群体享有的特殊教育权利。(《高等教育法》第54条规定:“家庭经济有困难的学生,可以申请补助或者减免学费”)。义务:1高等学校学生的特定义务(学业水平、思想道德水平、缴纳学费及有关费用、履行获得贷学金及助学金的义务)2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义务3职业学校学生的义务。

19.教育行政复议属于非诉讼上的一种申诉救济途径,具有的特征(简):1教育行政复议是一种带有司法性质的特殊的行政行为2是一种依(赖于)申请的行政行为3复议的对象只能是具体行政行为,而不能是抽象行政行为4教育行政复议的申请人只能是教育行政管理相对人(包括教师、学生和其他公民、组织等),被申请人是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教育行政机关或其他行政机关5教育行政复议执行不适用调解的原则。

教学技能

1.评课的基本要求:1.评课标准要多元化2.要坚持评课之道3.评课要有提高性4.评课要有激励性

2.编制试题的一般要求:一是要符合考试大纲。二是要充分反映考试内容。三是在同一试卷中同类试题的编写格式应规范统一。四是试题必须具有实际意义,试题内容的表述必须用词恰当,文字精炼,表意准确清楚。五是试题应便于施测、作答,阅卷评分省时省力。

3.钻研教材的基本要求:1.通览教材,全面理解(研究课程标准;研读教材;多渠道搜集教学资源)2.精度教材,深层领会(把握教材的内在特征和重点、难点、关键点)3.精细加工,再创教材(教材语言的转换,内容的取舍、增补、调整和再加工)

4.制定学期(学年)教学进度计划的要求:1.要通读教材 2.内容项目要齐全 3.分析要准确深入 4.教学目标要明确,进度要合理科学 5.措施要得力

5.编写教案的基本要求:1.高度重视,端正态度2.切合实际,坚持“五性”(科学、主体、教育、经济、实用性)3.优选教法,精设课型4.重视“正本”,关注“附件”5.认真备课,纠正“背课”6.内容全面,及时调整。

6.课堂教授的基本要求:1.语言要规范、简明、生动2.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反馈信息3.要与板书、体态语相配合4紧密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

7.课堂提问的基本要求:1.合理地设计问题2.要面向全体学生提问3.要目的明确,把握好时机4.提问的语言要准确,具有启发性5.提问的态度要温和自然6.要及时进行评价和总结

8.课堂倾听的基本要求:1.创设平等的师生对话情境2.营造和谐轻松的课堂气氛3.欣赏学生的独特性4.要倾听不同学生的声音5.倾听后要及时反馈

9.课堂板书的基本要求:精选内容,突出重点;条理清晰,层次分明;形式灵活,布局合理;文字精当,科学性强;书写规范,示范性强;把握时机,适时板书。

10.教学反馈的基本要求:以促进学生学习为目的;要多途径获得学生是反馈信息;反馈必须及时;反馈必须准确;指导学生学会自我反馈。

11.布置作业的基本要求:1.内容要精心选择2.难易要适度3.数量要适当4.题目要有启发性5.形式要灵活。

12.批改作业的基本要求:批改作业要及时;批改方式要灵活;要尊重学生;批改态度要认真;批改符号要统一;批改要与讲评紧密结合。

13.课堂教学口语的基本要求:1.符合规范,内容科学,合乎逻辑 2.通俗易懂,生动活波,富于启发 3.条理清晰,层次分明,重点突出 4.要富于创造性,有独特的风格

14.教学口语表达技能提高的途径:1.提高内在修养水平(教学口语表达水平是教师的学识、思想和个人修养的综合表现)2.强化语言外化能力3.在实践中进行训练。√课堂教学口语的基本要求:1符合规范,内容科学,合乎逻辑2.通俗易懂,生动活泼,富于启发3.条理清晰,层次分明,重点突出4.富于创造性,有独特的风格。

15.学法指导的基本要求:1.要明确目的 2.要遵循学习规律 3.要着眼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4.要与学情相结合 5.促进具体操作向内在学习素养的转化

16.学法指导的途径:1.在各科教学中渗透学法指导2.开始专门的学习方法指导课3.开设学习方法专题讲座4.交流学习方法。

17.自主学习能力指导的要求:1.让学生参与教学目标的制定 2.帮助学生优化学习策略 3.把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4.提供适当的练习机会 5.采取多种指导方式

18.说课的意义:1.说课有利于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对话交流2.说课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3.说课有利于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

19.说课的基本要求:1.语言简明,重点突出2.关注教学创新,突出自身特色3.说理透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4.要具有较强的教学反思意识。

20.教学反思的作用:1.教学反思有利于提升教师的教学经验 2.教学反思有利于提高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3.教学反思有利于教师形成自己的实践性知识体系

教师职业道德

1.新形势下怎样维护教育系统的和谐稳定?(1)切实提高教育的科学化管理水平(2)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3)大力加强教育督导和督查(4)切实维护学校安全与稳定(5)着力提高科学民主决策和服务水平

2.在新形势下怎样促进教育公平,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群众接受教育的权力?

1.加快发展农村教育 2.加强民族教育 3.关心和支持特殊教育 4.完善国家助学体系 5.着力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3.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的含义:是教师在教育职业活动中正确处理各种利益关系所应遵循的最根本的指导准则。是一定社会或阶级对教师在职业活动中提出的最根本的道德要求。它贯穿于教育劳动的始终。指明了教师职业实践中道德行为的总方向。体现出教师职业道德的本质属性。统帅整个教师职业道德体系。是衡量和判断教师行为善恶的最高道德标准。

4.如何理解我国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1我国教育的社会主义性质的必然要求2是教师在处理个人利益和社会整体利益关系时所必须遵循的根本指导原则3是衡量教育工作者个人行为和品质的最高道德标准。

5.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与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职业道德范畴的关系:道德原则是一定社会或阶级对人们行为提出的最基本要求,是道德体系的核心,它是人们立身处事的基本准则,也是判断是非、善恶的基本标准。道德规范则是比较具体的道德原则,是在一定条件下、一定范围内人们立身处事和评价是非、善恶的标准。道德范畴存在于每一个人的意识和情感中,是反映人们道德关系和行为调节方向的一些基本概念。1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范畴都是由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派生出来的2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范畴是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的展开、补充和具体化3基本原则、规范和范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辅相成,共同构成教师职业道德体系的有机整体。

6.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确立的依据:1必须反映一定社会经济关系和阶级利益的根本要求(2)必须反映教师职业活动的特点(3)必须反映教师职业活动的特点。

7.在新时代,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的要求有哪些?(1)树立无产阶级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2)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和价值目标

(3)掌握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和高超的教育技能,具备良好的专业能力素质(4)具有顽强的意志和崇高的精神境界。

8.当前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和现实意义:首先,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和社会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教师的道德修养水平不仅直接影响教育事业的发展,也关系到中华民族科学文化和道德水平的提高。其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教师职业劳动的需要。最后,加强师德修养也是教师自我完善的需要。

9.依法执教的基本要求:1.教师要模范地遵守宪法及其他各种法律、法规。2.教师要依法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如何做到依法开展教育教学活动?首先,教师要认真贯彻执行教育方针,遵守各种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其次,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关于四项基本原则的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民族团结教育以及法制教育。再次,教师要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保证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最后,教师要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

10.教师注重礼仪的要求(新时代如何注重礼仪?):(1)努力学习礼仪知识和理论(2)正确理解和坚持社会主义的礼仪原则(3)科学认识和掌握礼仪规律。

11.在遵守社会公德上教师怎样做才能做出表率呢?

1.加强个人道德修养,增强主体自律意识 2.加强宣传舆论,深化社会公德教育 3.严格要求自己,立足从我做起

12.教师团结协作的重要意义:(1)有利于保证教育的连续性的一贯性(2)有利于增进学校整体的教育智慧(3)有利于营造优良的育人氛围(4)有利于增进教师职业人生的归属感和职业幸福感。

13.教师团结协作的基本要求:(1)同行相尊,取长补短(2)主动交往,相互勉励(3)友好合作,公平竞争。

14.如何理解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1.教师热爱学生是其从事教育工作的前提 2.热爱学生有利于促进学生奋发向上2热爱学生为教师施教提供了感情基础3热爱学生为教师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创造了契机4热爱学生有利于教师提高教学质量5热爱学生有利于教师为教育事业做出贡献。

15.如何理解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根本职责?

a)教书育人的内涵:1.“教书”和“育人”是相互联系、辩证统一的关系2.教书和育人的社会功能

(二)教书育人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1.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根本职责是2.教书育人是教师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3.教书育人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最终体现。

16.教书育人的基本要求:(1)明确教书内容(2)把握教育方向(3)教书育人要结合科学,融入感情。教书育人的途径:1要加强思想政治理论的学习2要有奉献教育事业的精神3要勤于学习,勇于实践4要将道德教育融入到各门学科的教学之中。

17.严谨治学的重要意义:(1)是教师必备的素质(2)是教师自我完善的重要途径(3)是教师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18.严谨治学的基本要求:(1)要有精深的专业知识(2)要有刻苦钻研,精益求精的精神(3)要有谦虚谨慎的态度(4)要有锐意创新的品质。严谨治学的途径:1教师要夯实学科专业知识2丰富科学文化知识3掌握教育和心理科学知识。

19.教师如何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1要有开朗的性格、平静的心境和健康的情绪2要有广泛的兴趣3要有高雅的生活品味

20.教师的道德品质具有哪些特征?1教师的道德品质是社会对教师道德要求和教师个体独特个性表现的结合2教师的道德品质是教师个人意志的凝结3教师的道德品质是教师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的统一4教师的道德品质具有动态的稳定性。

21.教师健全人格的表现:(1)教师要有健康的人格身体(2)教师要有良好的人格心理(3)教师要有对高层次人格的追求。

22.为什么说创新是时代对教师职业道德的新要求?(1)创新是科学技术的经济持续发展对教师职业道德的新要求(2)创新是受教育者对教师职业道德的新要求(3)创新是教师职责对教师职业道德的新要求(答上教师职业道德的规范21)。(教师职业的基本道德规范包括,依法执教,廉洁从教;注重礼仪,遵守公德;尊重家长,团结协作;热爱学生,严谨治学;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23.实践教育创新的师德规范有哪些?1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2要具备独立获取、处理信息的能力3要具有坚忍不拔的毅力。

24.教师如何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1)教师要有更新教育观念2)教师要敢想敢做、不断探索。敢想就是要改变自身的思维定势。3)学校要为教师的教育创新提供条件。

25.教师职业道德范畴要具备哪些条件?1它必须是概括和反映教师职业道德现象的最本质、最主要、最普通的道德关系的基本概念2必须体现教师职业道德原则和规范对教师的根本道德要求,显示教师认识与掌握职业道德现象的一定阶段3必须作为一种信念存在于教师的内心,并能时时指挥和影响行为。

26.教师职业道德范畴的特点:(1)受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和规范的制约。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和规范是教师职业道德范畴的基础,统率和制约着教师职业道德范畴。(2)是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准则和规范发挥作用的必要条件。教师职业道德范畴和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道德规范都是调节教师行为的道德准则。从个体道德心理机制来说,教师职业道德范畴高于其他职业道德原则和规范。教师职业道德范畴是教师职业道德原则和规范向教师道德意识形式转化,形成教师职业道德信念的必要条件。(3)体现了人们对教师职业道德认识发展的阶段。

27.教师义务的内容有哪些?(1)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教师的基本任务就是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并以自己的人格去陶冶学生的人格,以自己的灵魂去塑造学生的灵魂(2)尽职尽责,教书育人。教书时育人的手段,育人是教书的出发点和归宿(判)。(3)创设一个良好的内部教育环境。

28.教师公正的作用有哪些? 1.有利于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有利于学生形成公正无私的道德品质 3.有利于教师威信的形成 4.有利

于形成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

29.教师荣誉的作用:首先,教师荣誉是教师道德行为的调节器,对教师道德行为、品质的取向具有导向和制约作用。其次,教师荣誉是激励和推动教师积极进取,更好地履行教师义务,争取个人道德高尚、人格完善的助推器。最后,教师荣誉是促进教师自身道德发展和完善,形成良好师德风尚的重要精神条件。

30.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意义:1有利于做好教育工作2有利于教师道德品质的完善3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风尚。

31.新时代怎样能形成教师道德(任务有哪些?):1提高教师道德认识2陶冶道德情感3锻炼教师道德意志4培养教师道德行为习惯。

32.提升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策略有哪些?1.加强理论学习,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 2..积极参加实践,坚持知与行相结合 3.勇于自我反思,坚持自律与他律的结合33.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是指教师自己、他人或社会,根据社会主义的教师职业道德准则,规范和科学的标准,在系统广泛的搜集各方面信息,充分占有资料的基础上,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对教师的职业道德意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进行考察和价值判断。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这一概念:其一,社会主义的教师职业道德准则、规范是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根据和标准。其二,现代评价技术手段是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科学性的有效保证。其三,教师职业道德评价主体具有多元性。

34.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价值有哪些?(1)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有利于维护和实现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有利于教师职业道德素质的形成和发展(3)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有利于优化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

35.如何理解爱国守法?爱国守法是高校教师的基本责任。2.爱国守法是高校教师应有的道德担当。3.爱国守法是高校教师的应有之义。

36.怎样理解敬业爱生?“敬业”的基本价值取向就是要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树立崇高职业理想,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为己任。“敬业”的前提是爱业。“敬业”的关键是激情。“爱生”就是要真心关爱每一名学生,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风范教育感染学生,做他们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爱生”的首要是知生。“爱生”的原则是公平。“爱生”的关键是尊重。“爱生”的境界是严格。

37.如何理解教书育人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以学生为本的本源价值,是坚持育人首位的需要。2.以学生为本的核心目标,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的需要。3.以学生为本的基本内涵,是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需要。4.以学生为本的本质灵魂,是热爱学生的需要。

38.教师注重礼仪的主要内容:1.教师的个人礼仪 2.教师的学校礼仪 3.教师的交往礼仪 4.教师的公共礼仪

39.教师注重礼仪的作用:1有利于发挥教师的示范、表率作用2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艺术3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教案 篇5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会生字词,读准字音,积累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文中的故事;【过程与方法】

抓住关键词语,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展开情景想象体会句子含义;【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体会句子含义。【教学难点】

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

三、教学方法

朗读法、情境想象法、激励法

四、教学手段 PPT展示

五、教学过程(一)新闻故事导入

1.讲述15岁男孩自杀的新闻故事;2.师生讨论行文是否正确,导入珍惜生命的课文。(二)整体感知,谈感受

1.师范读,生检查读音并圈出预习错误读音 2.生用词大声喊出初听感受

3.师引导感受来自故事,师生为故事概括标题;学生讲述、师概括并相机板书:飞蛾求生、香瓜子生长、静听心跳(三)研读课文,感悟生命 1.“飞蛾求生”事件

(1)有感情朗读第二自然段,说出最触动的句子;(2)指导朗读,体会重点句子;(四)情景想象,升华情感

读中想象画面,想象你是飞蛾,你想说什么?(五)作业小结

分四组,自学另外两个故事,下节课师生交流,分享成果。

六、板书设计 生命生命 杏林子

飞蛾求生—不放弃生命—弱小—极力、挣扎、跃动 瓜子生长—挑战生命

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教案 篇6

a)get the students to understand the text well and help the students to improve the ability in reading

b)get the students to know about the European Union and stimulate their interest in learning.c)get the students to learn and grasp the following important useful new words and espressions in the new part: on the other hand;have/has control over sth;little by little;twice as big as…

Teaching Important Points 1.Try to talk with others in English.2.Improve the students’ reading ability by reading the material.Teaching Difficult Points 1.Using the key words and phrases of this module to introduce a country.2.Grasp new language points.Teaching Methods

1.Speaking , reading, discussing and practicing.2.Pair-work or group-work.Teaching Aids 1.the blackboard Teaching Procedures Step 1 Greeting and Lead-in Show some pictures to the students and introduce the general information about the EU

Step 2 Scanning Ask Ss to read the passage quickly and then 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s.Q1.What is the European Union? Q2.How did it start? Q3.How many countries belong to it now? Suggested Answers: A1.The European Union is an organization of European countries.A2.The idea of the European Union began in the 1950s, and more and more countries joined it.A3.In 2004, the European Union increased to 25 members, and the number is still increasing.2.Intensive reading Ask Ss to read the passage carefully and answer the two questions on page 9.Step 3 Understanding(Listen and Discuss)

After listening to the tape, ask students to work in group and discuss the main idea of each para.Step 4 Language points on the other hand have/has control over;little by little / step by step / side by side / face to face / arm in arm twice as big as…

Step 5 Summary and Homework Summarize what we learned in this lesson.Ask Ss to make sentences by using newly-learned phrases.Step 6 The Design of the Writing on the Blackboard

卢旺达: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及格难 篇7

据泛非洲在线网站报道, 卢旺达基加利教育学院近日公布了2012年卢旺达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的结果, 在6119名应试者中有1119名不及格, 不及格率达18.1%。其中, 约4728人为个人应试者, 其余的则是师范院校的在校学生。

目前, 基加利教育学院执行监督师范类院校各项活动的职责, 并举行全国性的教师资格考试。基加利教育学院院长乔治表示, 只有300多人取得了优秀成绩。根据测试结果, 将有5000多名受过培训的教师投入到小学教育中去, 而300多名优秀获得者将被送到基加利教育学院继续深造, 毕业后将成为师范院校的教师。

基加利教育学院副院长温塞斯拉斯透露, 学院被赋予提升全国教育水平的艰巨任务, 而且必须让各个教学岗位拥有合格的教师。他表示, 基加利教育学院作为全国唯一一所提供师范类教育的公共学院, 应该确保师范类学生具备良好的教师资格, 从而服务于卢旺达的教育事业。据了解, 为提高小学教师的教育质量, 基加利教育学院现在开设了大学远程教育课程。

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教案 篇8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围绕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的要求,遵循教育规律和教师成长发展规律,以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为导向,以提高中小学教师的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为核心,通过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改革,建立体系开放、标准统一、认定规范、管理科学的教师职业准入制度,严格教师资格认定,提高教师职业地位和社会地位,吸引优秀人才从教,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

二、目标任务

通过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改革工作,改革考试内容,改革考试形式,加强考试管理,完善考试评价,执行国家教师资格考试标准,强化职业道德、心理素养、教育教学能力和教师专业发展潜质,引导教师教育改革;健全教师资格认定体系,规范认定工作,严格教师职业准入,结合新任教师公开招聘制度改革,逐步形成“国标、省考、县聘、校用”的教师准入和管理制度。

三、工作原则

(一)系统设计,统筹规划。统筹改革工作的组织领导、政策指导、考试管理、资格认定等主要环节,系统推进改革;妥善处理好新老人员过渡和新旧政策衔接,实现平稳过渡。

(二)严格标准,稳步实施。按照国家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标准和大纲组织考试,全省参与,同步推进。

(三)分级负责,规范管理。省教育厅负责整体方案设计和政策制定,统筹管理笔试、面试和资格认定工作;州市教育行政部门具体实施笔试和面试工作;州市县教育行政部门按认定权限开展教师资格认定工作。严格程序,规范操作,严明纪律。

(四)以人为本,公平择优。以鼓励和吸引优秀人才从事教育工作为宗旨,为考生提供专业化的考试服务。坚持考试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公正性,择优选拔乐教的人员取得教师资格。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云南省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由省教育厅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任正、副组长,省招生考试院分管领导、厅人事处等相关处室、省教师资格认定指导中心主要负责人、各州市教育局以及各高等学校分管领导为成员,主要负责全省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改革工作的组织和政策制定。各州市教育行政部门成立本州(市)的教师资格考试改革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做好本州(市)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改革的组织实施工作。各州(市)成立州(市)教师资格认定中心,负责做好本州(市)中小学教师资格制度实施的具体业务工作。

(二)考试管理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包括笔试和面试,笔试由云南省招生考试院统一组织,面试由云南省教师资格认定指导中心统一组织,各州(市)教育局具体负责本地区面试组织实施工作。

(三)提供必要的保障条件

1.关于笔试考场设置:根据教育部要求,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要求在标准化考场内进行,各州(市)按照要求提供标准化考场。

2.关于面试考场设置:面试对考场、设备和考试材料都有具体规定和要求,各州市教育行政部门要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建设好面试考场并配备管理技术人员。

3.关于面试考官:面试考官由各州(市)教育局推荐符合条件的人员,参加云南省教师资格指导中心统一组织的培训,取得合格证后担任本州(市)相应学科、相应学段的面试考官。已取得培训合格证的面试考官要根据工作需要参加云南省教师资格认定指导中心组织的定期培训,以更好地掌握面试要求,统一面试标准,确保面试质量。

各州市教育行政部门要结合实际,对笔试、面试考场建设、面试考官培训提供经费支持和保障。各高等学校负责做好本校学生参加教师资格考试和认定的相关工作。

(四)做好政策衔接

在推进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改革的同时,要依据《云南省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和认定过渡办法》妥善处理好省内原有政策和国家现行政策的关系,以实现政策的平稳过渡,该办法实施截止时间为2018年6月。

(五)建立工作协调机制

在明确云南省教育厅、云南省招生考试院、云南省教师资格认定指导中心、各州(市)、县(区)教育行政部门以及各高等学校分工的同时,在云南省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改革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由云南省教育厅人事处牵头,建立云南省教师资格国家考试协调机制,并制定相关的工作应急预案,及时妥善地协调解决云南省组织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工作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各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在工作中加强交流沟通,切实履行好工作职责。

(六)严肃工作纪律

坚持公开、公正的原则,依据教育部暂行办法的要求,严禁在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工作中徇私舞弊、弄虚作假,各相关部门要自觉接受纪检监察部门和社会监督。对承担考务管理、监考、面试等与考试工作相关的人员及报考人员的违规行为,坚决按照《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进行处罚。

(七)工作时间安排(参见表格1)

上一篇:九寨沟一日游的作文下一篇:护理医学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