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四下教案

2024-07-07

语文四下教案(精选7篇)

语文四下教案 篇1

16、《看戏》

【教学目的】

1、学会8个字,认识9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揣摩表达顺序,抓住重点词句,感悟艺术家表演艺术的精湛。

4、了解京剧艺术,激发学生对京剧等传统民族艺术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的感情,提高戏曲素养。

2、关键词句的含义。

【教学难点】通过对内容的理解把握文章的主题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都爱看电影、电视剧。好的电影、电视剧往往以它生动的故事情节、丰满的人物形象吸引着我们,令人难以忘怀。作者看了一场戏,过后留给他的是什么印象呢?这节课我们学习《看戏》。

二、检查预习

1.出示生字、词卡片(要求从音、形、义几方面检查)。颦

婀娜

蜃楼

屏住 例:颦Pín 〔皱眉〕〔上下结构](为加深印象介绍“东施效颦”的故事)

①本文描写了什么? 明确:描写了群众观看京剧表演大师梅兰芳先生演出《穆桂英挂帅》的场面。

教师补充:京剧堪称国粹,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它以其丰富的内容,完美的形式,精湛的技艺,达到了我国戏曲艺术发展的高峰,在国际上享有崇高的声誉。为此,我想同学们和老师有同样的感受,为生活在拥有五千年灿烂文化的国度感到骄傲、自豪。

三、阅读新课

(一)教师范读全文

要求学生:1.画出表现观众情绪变化的词句。2.画出揭示本义中心的句子。

集体明确后,板书

(二)引导学生体味“膨胀”与“涨”,以此强调“关键词句的含义”。(板书)明确:“涨”是水位升高,这里比喻观众情绪逐渐高涨,呈渐变的状态。“膨胀”则有激荡起伏之势,呈热烈欢腾的状态。

(三)找学生读课文1、2段,要求其余学生用一个词概括出场内外的气氛。明确:“静静的”。

(四)思考讨论:

为什么突出“暑气并没有收敛”,公园和剧场“是静静的”?为什 么强调剧场“人挤得非常满”? 明确:突出“暑气并没有收敛”,是为了以气温烘托观众的心情,人们不顾暑气炙人,争相观看梅兰芳演戏,说明梅兰芳的舞台艺术在广大群众中享有崇高的声望。强调公园和剧场“是静静的”,渲染演出之前的气氛,是为了说明观众静候演出开始,表现观众对于欣赏梅兰芳舞台艺术的渴望心情。有这位艺术大师的演出,剧场就成了艺术的圣殿。强调剧场里“人挤得非常满”,是为了说明广大群众衷心喜爱梅兰芳的舞台艺术。

(五)速读第三段 1.画出比喻句。讨论比喻句的作用。明确:“蜃楼”个比喻将京剧舞台的美感形容得非常出色。

(六)学生读出相应的句子。

(七)声音是无形的,难以描摹,那是不是就是说“是无法用语言所能形容的呢?本文的作者又是怎样描绘声音的呢? 女生齐读第四段,男生完成下列问题: 1.女主角上场,观众的情绪有何变化? 2.作者是怎样描写声音的? 启发讨论后明确: 观众情绪的变化:“这个平静……的掌声”。“对声音的描写”,注意引导学生体味绝妙之处。“辽远”与“逼近”、“柔和”与“铿锵”两对反义词把歌声形容得神奇美妙。思考讨论:“歌词像珠子似的……一粒一粒地滚下来,滴在地上,溅到空中,落进每个人的心里……”四个加点的词能否互换?为什么? 明确:四个动词不能互换。珠子从一笑一颦,从优雅的“水袖”中,从婀娜的身段中,像断了线的珠子,往下去,只能说“滚”;一粒一粒的珠子着地,发出清脆悦耳的声响,只能说“滴”;珠子从地上反弹到空中,余音缭绕,只能说“溅”。梅兰芳的歌喉美妙动听,入耳入心,令人回味无穷,“滚、滴、溅、落”,四个动词字字准确、贴切。

自由读第四段,加深印象。

四、布置作业

1.用彩图描绘观众的热情。2.写一段再现声音特点的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学生读自己写的关于声音的片断,集体评议

二、齐背第四段

三、学习新课

(一)男生齐读第五段,女生思考:听到这样神奇美妙的歌声,观众的表现如何?注意抓关键词。“鸦雀无声”的含义是什么?(要求学生快速查词典,结合语境,解释在文中的含义。)

(二)女生齐读第六段,男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归纳本段内容。

(三)这位精湛的艺术家是谁呢?他已66岁高龄,表演仍能创造“奇迹”,为什么?带着这个问题齐读第七段。

(四)讨论明确以上问题。

四、教师小结 本文标题“看戏”,中心意思是赞美“我们拥有这样热情的观众和这样热情的艺术家”。文章根据中心的需要适当剪裁,把描写的重点放在观众的表现上,放在梅兰芳的表演艺术上,特别是对观众的表现,着力渲染,突出了文章的中心,既表现了观众的热情,也烘托了梅兰芳无与伦比的艺术造诣。

五、齐读全文,加深理解

六、播放“梅兰芳京剧唱腔”片段,具体感知

七、学生谈感受

小组交流各自所画的再现观众热情的图画,推荐优秀作品,集体评议。

17《吆喝》

教学目标:

1、学会8个字,会认9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文章表达顺序,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品读作者对吆喝生动、具体的描写,了解旧时北京的吆喝的特点。

4、感受京城特色的民风民俗,体会作者对旧时北京的吆喝声和美好往事的怀念之情,激发学生关注、整理、记录类似吆喝的口头文化遗产的兴趣。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品读作者对吆喝生动、具体的描写,了解旧时北京的吆喝的特点。感受京城特色的民风民俗,体会作者对旧时北京的吆喝声和美好往事的怀念之情,激发学生关注、整理、记录类似吆喝的口头文化遗产的兴趣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1、以小组为单位,深入调查:向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们或旧时生意人调查过去人们吆喝的内容和声调,做好记录或录音

2、每人模仿一两句旧时的吆喝声 【教学目标】

1、交流学生调查或搜集到的旧时各种吆喝,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2、学习课文,把握文章内容及作者情感

【具体步骤】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先模仿一句旧时本地的吆喝。

2、请同学们模仿昨天从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旧时商人处学到的吆喝(教师可适时组织评点)

3、如果时光倒流几十年,我们这儿的大街小巷,人们经常可以听到这种商贩叫卖的吆喝声。如今,这些清脆悠扬的叫卖声大多已经淹没在都市的喧嚣中,要不是你们爷爷奶奶们还健在的话,它们就可能永远地消逝了。

4、看看著名的作家、记者、翻译家箫乾是如何动笔写《吆喝》的。

二、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看看作者围绕着北京的吆喝声介绍了什么?他对北京的吆喝声怀有怎样的感情?

(介绍了吆喝声所代表的经营品种,各种吆喝声的具体内容,表现方式及音韵节奏等。介绍时充满了美好的怀念之情和浓郁的情趣。

2、本文是用地道的京白(北京口语)写的,特别是描写吆喝的语句,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试找出几例,相互交流,体会其中的意味。

3、文章在结构安排上,有什么独到之处?

(全文从两个方面人手写“吆喝”:一是“从早到晚”,一是“一年四季”。最后,又介绍了各种吆喝的主要内容、声调变化、音韵节奏,使读者对这吆喝有了较为全面深入的理解,文章的思路十分清晰。)

三、质疑解疑

1、为什么介绍“从早到晚,一年四季”中的吆喝时主要介绍卖什么而很少介绍怎样吆喝?(对材料的加工剪裁功夫)

2、本文十分注意语段的衔接过渡,找出这些语句,看它们承转了哪些内容?

3、为什么“我”听到“卖荞麦皮”的吆喝会吓了马趴?(自然写实、幽默调侃)

四、作业布置:

1、将昨天采集的本地旧式吆喝整理成文(自拟题目、教师指导)

2、以小组为单位,上集市搜集录音现时的吆喝。

18《中国结》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学会写10个生字,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理解中国结的寓意。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理解中国结的寓意。

2、如何理解课文中的“头”。教具准备

中国结的饰物多媒体课件有关中国结的资料。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题

1、揭示课题,简介中国结。

2、谈话导入。

二、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1、自读课文,要求读通顺,不懂的词语查字典。

2、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教师正音。

3、思考分段,感知大意。第一段(第1--2自然段):描写人们对中国结的喜爱。第二段(第3自然段):中国结是民间艺人的杰作代表含义。第三段(第4--5自然段):中国结丰富的寓意及人们寄托的情谊。第四段(第6自然段):中国结不但中国人喜欢而且外国人也喜欢。

三、学习第一段

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思考:作用?

2、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人们对中国结的喜爱

3、简介中国结。

4、指导朗读。

四、作业

1、书写本课生字

2、朗读课文。了解中国结。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一、猜谜语,导新课

1、同学们,今年过年的时候,老师收到了一个很特别礼物,请你来猜一猜。

出示谜面:一缕红丝线,交错结龙凤。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出示中国结,贴到黑板上,并板书课题。师:你对中国结有那些了解?(可结合字形了解中国结)

2、中国结是一种装饰物,以它为题,如果你是作者朱杰人,有可 能写哪些内容?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可能是:为什么喜欢中国结?样子?作用?历史?特点?种类?……)同学们想到的内容真不少,现在老师就请大家读一读课文,看看作者的想法和你们一样吗?

二、精读课文,理解感悟。

1、你喜欢中国结吗?为什么?从课文中找一找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一读,并说一说喜欢的原因。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通过学生自学,寻找答案。让学生作好批注。

2、第二、六自然段:从哪里可以看出中国结特别受宠?

(如果学生没有说出第六自然段的前几句,就放在后面讲解,如:讲完“寓意丰富”一段,可提出:如果中国结挂在外国的朋友家中,有什么寓意?)

3、第三自然段

从哪些词语中可以看出中国结是民间艺术的杰作?(巧夺天工变化无穷叹为观止)结合学生的回答,理解词语的意思。从中可以看出中国结凝聚着劳动人民的聪明与智慧,一代有一代的中国人也将自己美好的愿望寄予其中。引读:他们或象征幸福—— 过渡、拓展:

中国结不仅外形变化无常,而且寓意极其丰富。现在在很多的家庭中都挂着中国结,这有什么寓意?你还看见哪里挂着中国结,他有什么不同的寓意?

4、第四、五段:

如何理解课文中的“头”。(1)学生自读、再指名读。

(2)指名说一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3)小组讨论:如何理解课文中的“头”? 让学生自由表达,各抒己见。指导学生画出书中的相关语句。

小结:这个“头”就是自己的祖国,自己的乡土,中国结是炎黄子孙心连心的象征,因此中国结又被称为“同心结”。板书:同心结

(4)齐读第五自然段。

四、拓展延伸。

播放课件:各种各样的中国结。

五、作业。

1、摘录优美的词语和句子。

3、背诵自己喜欢的段

古诗诵读〈〈墨梅〉〉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领悟学习古诗的方法,正确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课时: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导入新课。

1、齐读课题。

3、明任务:这首古诗是元代诗人王冕。通过学习古诗,我们不仅要读懂古诗的内容,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还要领悟学习古诗的方法,以便能够独立学习更多的古诗,赏析祖国语言文字之美。

二、学习《墨梅》

1、了解诗人解诗题。

(1)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2)《墨梅》作者:元代著名画家王冕。

王冕(公元1287——1359)我国元代著名画家。字元章,号煮石山农,诸暨人(今浙江绍兴)。

(3)这首诗的题目是什么?(墨梅。这是一首题画诗。墨梅,顾名思义,即为用水墨画的梅花。)

(4)从题目上,你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知道了这首诗写的是水墨画的梅花。想知道这幅梅花图是谁画的?墨梅有什么特点?诗人为什么要写《墨梅》这首诗?要表达自己什么样的感情?)

2、讲解诗意。

(1)教师范读。

(2)指名学生读。

(3)学生借助字典、辞典进行自学。(初步理解字在诗中的意思,提出不懂的地方。)

(4)教师点拨前两句: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A.指名试读。

B.理解字义。

洗砚池:画家洗砚的水池。传说晋代的大书法家王羲之在洗砚池边练习书法,池水因此变成黑色。

淡墨痕:淡墨,水墨画中将墨色分为几种,如淡墨、浓墨、焦墨。这里是说用淡墨圈出梅花花瓣的痕迹。

C.理解诗句的意思。(我家洗砚池边的这棵梅树,朵朵花开显出淡淡的墨痕。)

D.进一步理解。

这两句诗写了梅的什么特点?(突出了它淡淡的色彩。)

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淡淡的色彩?(淡墨痕)应该怎样读出来呢?(自由读、指名读、评读)读至此,产生疑问——难道梅只有 这样一个特点吗?

E.教师点拨后两句: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5)用学习前两句的方法学习后两句。

A.指名试读。

B.理解字义。

清气:清香的气味。这里指纯洁的人品,高尚的节操。

乾坤:天地,人间。

C.诗句的意思。(不图人们夸赞它颜色的鲜艳,只求飘散的清香充满天地。)

D.进一步理解。

墨梅还有什么特点?(清香的气味)

这是一首题画诗,诗人抓住了墨梅的哪些特点进行描写?(淡淡的色彩、清香的气味。)作者这样描写,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呢?(这首题画诗,是说作者画梅花不以追求色彩的艳丽来讨人称赞,而要画出的是梅花的不同凡俗的精神,抒发了作者高洁的志趣和情怀。)

诗人运用了什么方法写出梅花的特点,表现了诗人的情怀?(开头两句,由画面上所画的洗砚池写到了美化淡淡的色彩,联系非常自然,也很有情趣。后两句中突出了墨梅的“清香”作者一语双关,以物喻人,表明了诗人的人品与节操。)

3、朗读全诗。

4、总结全诗:

(1)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有什么特点?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3)想象诗人在这样的美景里会有什么样的表情、动作?

5、指导学生练习朗读。

请大家回忆我们是怎样学习《墨梅》这首古诗的?

(知诗人、解诗题;抓字眼、明诗意;想意境、悟诗情。)

五、作业:

1、背诵《墨梅》。

附:板书设计

《送元二使安西》

教学目的

1.认识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背诵古诗。3.感悟诗歌的内容, 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 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友谊。

4.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 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想象诗歌中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课时 1 课时 教学准备

学生收集送别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同学们, 你们还记得《赠汪伦》这首诗吗?谁来背一背?(生背诵《赠汪伦》)

2.师:谁来说说这首诗的作者李白为什么写这首诗。(因为李白要回家乡去了,汪伦很舍不得他,亲自来送他,李白很感激汪伦)3.师:从古到今,人们在离别的时候总是特别的难过。今天,让我们一起回到唐朝去,再次见证一段深厚的友谊吧。4.师板书课题。(送元二使安西)

二、学习古诗

(1)师:通过预习,谁来说说这首诗的题目应该怎么解释? 送元二使安西

送:送别 元二:王维的好朋友 使:出使 安西:安西都护府(2)强调题目读法 送元二/使安西(3)师:王维的好朋友是元二。

(4)师:同学们的记性真好,现在谁再来介绍一下作者王维的生平呢?

(王维 701-761),字摩洁,蒲州(今山西永济县)人。通音乐,工书画。唐代著名诗人。2.抓字眼,明诗意。

(1)师:知道了诗题和作者,四人小组合作学习这首古诗,可以用铅笔在旁边做批注,写下你们的解释或感受。(2)四人小组合作学习。(3)汇报。

渭城朝雨浥轻尘,渭城(字眼,点明地点):秦时咸阳城,汉改渭城,在长安西北,渭水北岸。

朝(字眼,点明时间):早上(同朝辞白帝彩云间)浥:湿润(注意字型)

轻尘:尘埃(注意“尘”字的“小”没有勾)解释:渭城早上的雨湿润了道路上的尘埃。客舍青青柳色新。客舍:旅店。新:焕然一新。

解释:旅店外的绿柳被雨水冲洗得焕然一新。

师小节:这一句诗都是描写作者当时所看到的景物。劝君更尽一杯酒,劝:请。

君:对人的尊称,表示“你”的意思。更尽:再饮完。

解释:请你再喝完一杯酒。

师:从这句诗中,你看见了什么?感受到什么?(王维和元二喝了好几杯酒却还没离开,看出他们依依不舍)西出阳关无故人。西:向西行走。故人:老朋友。

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是古代通西域的要道。

解释:等你西行出了阳关就再也没有一个交情深厚的老朋友了。师小结:从这一句诗你体会到什么?(诗人与好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

3.多诵读,悟诗情(1)复习诵读方法。

师:刚才我们学习了古诗,了解了古诗的大意,接下来请同学自己带上感情,把这首古诗美美地读一读,能背诵的同学就背下来。师:学完古诗,应该做什么呢?(多诵读,悟诗情)谁还记得诵读古诗的方法有几种?(小组读、轮诵、叠诵、表演读、唱诵……)(2)现在,就请你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有感情地朗读这首古诗,朗读的时候不要影响其他小组。(3)汇报:哪个小组愿意有感情地读一读这首古诗?

(4)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读一读这首诗,可以带上自己的动作。

三、课外拓展

你们还记得以前学过的送别诗吗?(生自己说说以前学过的或读过的送别诗)今天我们学习又学了一首送别的诗,这里还有几句送别的诗句,让我们一起读一读。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五、总结

一首简短的古诗, 往往包含着诗人的不同感情, 希望同学们课后能自己找几首古诗来反复诵读, 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六、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2.生字书写本。

3.背诵、默写这首古诗

语文四下教案 篇2

江夏区

何彩莲

教学目标:

1、学会12个生字,认识9个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焦急万分、愁眉不展、赫赫战功、威风凛凛、文静俊美”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花木兰是个怎样的人,能用自己的话叙述故事。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花木兰爱国爱家的优秀品质和机智勇敢的精神。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优秀品质。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利用课文中的“空白”发挥想象,深入感悟人物形象。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读准生字、新词,提示难记字。

2、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3、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故事脉络。

4、学习1、2自然段。

一、导入

(问好,初次见面,有必要向大家做个自我介绍。我给你们念一句诗,我的名字就在这诗里面: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谁能猜到我的名字? ——何彩莲。见到这句乐府诗,你们就会记起我的名字了。乐府诗里,还有一首北朝民歌《木兰诗》,诗中讲述了花木兰的故事。)同学们,你们听说过花木兰这个名字吗?知道她是个什么人吗? 生:听说过,她是我国古代的一位女英雄。

是啊,千百年来木兰的名字早已家喻户晓,花木兰已成为巾帼英雄的代名词。她从小喜欢习武,自幼跟随爹爹学习骑马射箭、舞刀弄枪,练就了一身好武艺。但在中国古代,男尊女卑,只准男儿上阵杀敌,女儿家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在家织布、种地,为什么就出了花木兰这位女英雄呢?由《木兰诗》改编了一篇课文《木兰从军》。(板书课题)

让我们到课文《木兰从军》中去读一读木兰的故事吧!(131页)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完全文,注意读准生字、词,读通句子。

2、检查生字、词的预习

⑴认读生字,并指出难记字:由学生自己想法子。⑵认读生词:

焦急万分

愁眉不展

赫赫战功

日思夜想

威风凛凛

文静俊美

赫然在列

千里迢迢

无可奈何

依依不舍 ⑶指出多音字:

将(将军、将士)

燕(燕山、燕子)

撩(撩起、撩逗)

3、再读课文,看看文中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4、揭示课题:“从军”即参军,齐读课题。

三、理清层次,把握故事脉络

1、默读课文,想想故事主要写了哪几部分内容?

2、引导用词概括,边板书:

一、女扮男装

替父从军

二、千里出征

杀敌建功

三、辞官还乡

重换女装

四、学习一、二自然段

1、课文中有一句话总的概括了人们对木兰的评价,找出来——

指名读出第一自然段,读好“女英雄”、“花木兰”。

“女英雄”是人们对花木兰的美称,这样总体评介式的开头,我们也可以用在自己的习作中。谁能想到怎么用?(学十不如用一,用得好!)

2、再读第二自然段,那时候,局势有多紧张?

理解“朝廷不断下达紧急征兵的文书。”

木兰的故事就发生在这样的情况下,欲知详情,且听下回分解。

五、带着思考质疑,自主阅读课文,为下节课做准备。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深入解读文本,认识木兰孝顺懂事、英勇善战、不慕名利、爱家爱国的美好形象。

2、在感悟中理解“焦急万分、愁眉不展”等词义。

3、在语境中体会“披、跨、渡、过”等用词的精准。

4、受到木兰的感染。

《木兰从军》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

1、读四字词语。(指名读一遍,再齐读一遍。)

2、回忆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或简要,或完整。)

过渡:上节课,我们还从课文第一自然段,了解了花木兰是我国古代的一位女英雄。那么这节课,你觉得我们还应该深入地弄清哪些问题?

二、解读文本,认识木兰 1﹑生质疑,师整合问题。(提真问题,提值得深入探究的问题。)

【板书附录:女英雄?替父从军?赫赫战功?辞官还乡?】

这几个问题能让我们深入认识花木兰这位女英雄。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课文,走近木兰。

2﹑学习3~5自然段,了解木兰从军的原因及其性格特点。⑴读读课文,看看木兰为什么要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可以顺着孩子们刚才提

出的问题,说,刚才大家提出了“木兰为什么要女扮男装,替父从军”,我们先来看这个问题。)

划出相关语句。

⑵指名说说原因,再把划出的相关语句读出来。(大屏幕呈现)

想到父亲病老,想到弟弟年幼,想到朝廷的征兵令。透过木兰的这些想法,我们看出她究竟在担心什么?

生:父亲去打仗,只有死路一条,弟弟幼小,去了也只会送命,可朝廷的征兵令又不能违抗。师:是呀,你走进了木兰的内心,体验到了木兰此刻的心情,请你读读,读出她此时的心情。师评:听了你的读,我似乎看到木兰此刻正在房间里焦急地踱着步,唉声连连。谁再读读。师评:我似乎听到木兰的一声声叹息。课文有两个词语写出了她的这份焦急。哪两个词? 生:焦急万分,愁眉不展

师:能不急吗?能不愁吗?一起来读读这段话(注意声音要轻)。(齐读)

⑶面对家人的忧愁、国家的危难,一般百姓家的女儿恐怕只会暗自落泪,可木兰女并非呆在家中白白发愁,特别是当她望着母亲忧愁的面容时,终于打定了主意:

(屏幕呈现,指名读出来。)

一个女孩子,竟然要去上阵杀敌!木兰不是一时兴起说着玩儿,而是—— 生:打定主意。(指名再读。)

但战场上两军交锋,非死即伤,充满艰险,如果你是木兰的家人,会同意她替父从军吗?(不会!)

设想木兰是怎样一一说服家人的?(大屏幕呈现家人的话)(师扮演木兰家人,学生看屏幕做好木兰的准备。)对,要让学生有充分的酝酿,再与老师一起交流对话。

母亲:女儿啊,这可使不得!你是个姑娘家,哪能从军打仗啊? 木兰:(我可以女扮男装„„)

师:你是一个聪慧﹑孝顺的木兰!请你读出木兰的聪慧﹑孝顺。

父亲:木兰,战场上刀枪不长眼,那么多将士死伤无数,你一个姑娘家,如何抵挡得了? 木兰:(放心吧,我的武艺不在男子之下„„不怕!)

师:你是一个勇敢、自信的木兰。请你把木兰的话换成对爹爹说,读出木兰的勇敢、自信。

弟弟:好姐姐,我舍不得你走!木兰:(乖弟弟,朝廷的旨意不能违抗啊!你在家好好念书,用心习武,帮我照顾好父母,等姐姐打完胜仗回来见你。)

师:你是一个爱护家人﹑不输须眉的木兰!请你把木兰的话换成对弟弟说,读出。

③多好的木兰姑娘!齐读:就让我扮作男儿,替爹爹去当兵吧!【板书归纳:我们看到了一位孝顺、懂事的木兰。】

3﹑学习第6自然段

⑴就这样,女扮男装的木兰依依不舍地告别家人,踏上征途。课文对征途中的木兰有一段精彩的描述,快找出来读一读。

①指名读出精彩描述的句子,再看大屏幕呈现。②老师也想读读这句子,边听边想:这段描述中,木兰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③生述:

④ 师:是哪些词语激活了你头脑中的形象?(披、跨、渡、过)

⑤ 师:这几个动词我给换换:你们有什么想法? ⑥ 生:文中的几个词更能让我们感受到木兰的飒爽英姿。

⑦ 师:是呀,文中用词精准,每一个词都蕴含着作者的匠心。所以,我们说话或写文章都要学着炼字炼句。【板书】

师:作者用准确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木兰的飒爽英姿,能通过你的读表现出木兰的形象吗?

生读

⑧通过作者的文字,通过你的朗读,英姿飒爽的木兰仿佛就在我们眼前。

⑵师: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木兰历尽艰辛,直奔边关,这一出征就是十年,木兰十年征战的生涯,课文中仅用了一句话来写,读出来。(大屏幕呈现)

①(刚才有同学提到这个问题:木兰立下了哪些战功?)“赫赫战功”是什么意思?能让我们想到木兰在征战中的哪些表现? ②生述。再读。

【板书归纳:好一个英勇善战的木兰!】 ⑶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木兰凯旋回朝拜见天子,该封官领赏了,可她却说:“我不要做官,请求您让我回故乡去吧!”

① 前面“替父从军”,让我们看到了木兰的孝顺,“赫赫战功”让我们看到了木兰的英勇,读到这里,“不要封官,不求赏赐”又能看出木兰是一个怎样的人?

② 可见木兰是为了什么而英勇杀敌的?(保家卫国。)

师:木兰战功赫赫却不求荣华富贵,爱家爱国、不慕名利,这种英雄本色实在可贵啊!【板书】(刚才提问的同学明白没有?)

4﹑学习第7自然段

(过渡)木兰终于回到家,与亲人团聚。脱我战时袍,着我旧时裳(chang),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此时我们看到的又是一个怎样的木兰?

⑴同桌一起读完第7自然段。

⑵将士们是什么反应?(惊讶,是呀,能不惊讶吗?你从课文哪些词语看出将士们的惊讶?)惊讶之余,他们会对木兰说些什么? ⑶感情朗读最后一句话,读出惊讶与敬佩之情。(大屏幕呈现画面及文字)(如何让孩子感悟将士对木兰的敬佩,要想想,从前几次课来看,这一点完成得不理想)整体回归:你们真会读书!不仅读懂了提出的疑问,还读出了木兰的英雄形象。我们认识了一位孝顺懂事、英勇善战的木兰,一位爱家爱国

不慕名利的木兰。

三﹑颂木兰

在中国古代男尊女卑的社会,竟然出了木兰这位奇女子,难怪人们称颂她为女英雄!

1、木兰的可爱、可敬,不但没有因为时代的变迁而逊色,反倒在社会进入高度文明的今天,更加熠熠生辉。历史上,还出现过其他几位女英雄,如:穆桂英、秋瑾等,有兴趣课外阅读有关女英雄的故事。2﹑诵读《木兰诗》

(大屏幕呈现)四﹑作业:

1、讲述《木兰从军》的故事,尽量用到文中词语。

2、课外搜集、阅读有关女英雄的故事。

板书设计:

23

木兰从军

女英雄?

(替父从军?

赫赫战功?

辞官还乡?)

孝顺、懂事

英勇善战

爱家爱国

不慕名利

语文四下教案 篇3

1、自主学习本课生字新词。通过查字典和联系句子正确辨别多音字“冲”的读音和意思。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学习抓时间和抓内容的方法来了解文章大意。

3、聚焦课文1-4自然段人物外貌描写,学习作者方法并尝试运用。

2学情分析

细读《语文课程标准》,第二学段要求学生“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而我们发现刚刚升入四年级的学生,概括能力还不够,很多孩子不知道怎么去归纳,怎么去组织语言,所以,教给孩子一些方法很有必要。

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还发现孩子对人物的外貌描写总是泛泛而谈,面面俱到,不会取舍。课文对爱因斯坦的外貌描写是非常传神的,这正是学生利用文本学习写人方法的好范例。所以我们力图借助这篇文本,找到“读”和“写”的结合点,让学生在感受人物形象的同时,学习作者对人物的外貌描写的表达方法,并试着运用。

3重点难点

1、学习抓时间和抓内容关键词的方法来了解文章大意。

2、品读作者传神的外貌描写并学习作者的方法尝试运用。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第二课,齐读课题。

追问:题目是文章的眼睛,从课题看,这篇课文写的是谁和谁的故事?

2、你了解爱因斯坦吗?看着课文链接,结合你搜集的资料来说说?

点评:抓住关键的词语获取到重要的信息。

那爱因斯坦和一个小女孩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让我们走进这个故事里吧。

活动2【讲授】辨析多音字、概括文章大意、聚焦外貌描写

二、检查预习、辨析多音字

1、抽查词语

一字不差   一塌糊涂   两手一摊  肩膀一耸

正音:这个ta 字的读音和我们的方言有区别,普通话读一声,再读读。

2、把词语放回句子里去,读通顺。

课件出示句子

(1)多音字读得很准。为什么这里读chong而不读chong呢?

老师查了字典,发现字典上有这样一些意思。结合这句话看看,该选什么意思呢?

课件出示:冲的解释

(2)你能放到句子完整的来说说意思吗?

小结:当我们遇到多音字的时候,可以查字典了解他的意思,再联系句子,就能正确辨别他的读音。

(3)齐读这句话。

三、抓住内容和时间,感知故事脉络。

1、老师再把句子放回这段话里,请你一边读一边想,看看你能读懂什么?

2、把这么长的段落读成了一句话。谁再来说说?

板书:   教穿戴

3、自由读课文8、9自然段,用刚才的方法读成一句话或者像这样这样的词。

交流板书:教整理

4、因为小姑娘教爱因斯坦穿戴,又教他整理房间,所以他们越来越熟悉,从此,小姑娘每天放学回家都要-------这说明他们就成了------

(板书:成朋友)

5、那这对好朋友是怎样认识的呢?请大家快速默读课文的1-4段,用一个这样的词语来概括

板书:初相遇

过渡:用这样简短的话读懂了故事的内容,那如果再加上故事发生的时间,就更把故事说得更清楚完整了。

7、你能结合时间和这些词,用你自己的话来说说这个故事吗?

1.同桌交流-------全班交流

小结:同学们,抓住时间和关键的内容,读懂课文就很容易了。

四、品读感悟、聚焦外貌描写

1、那我们来看看,第一次相遇时,爱因斯坦给小女孩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1—4段,勾画出相关的句子。

2、你是从哪些句子体会到的呢?(出示句子)

3、我们知道写一个人可以抓住他的外貌,语言,动作等等来描写,那这两句是描写的什么呢?              板书:外貌

出示第一句:

老人留着一撮短而硬的小胡子,一头蓬乱的灰白头发下,一双棕褐色的眼睛深陷在眼窝里。

(1)我们先来看看这句话,谁来给我们读一读。其他同学仔细听,看看作者抓住了爱因斯坦的哪几个方面写他外貌?

(2)这些都是属于对爱因斯坦 面部特征的描写。归纳板书:  长相

(3)那胡子、眼睛、头发分别有什么特点呢?

交流蓬乱、短而硬、棕褐色关键词语好在哪里?------齐读词语

小结:是啊,抓住爱因斯坦的长相特征,用上准确的词语,就把他的外貌写得很传神。一起来读读这句话。

5、出示第二句

女孩望着老人,只见他穿的衣服又肥又长,整个人就像裹在一张大被单里,脚下趿拉着一双卧室里穿的拖鞋。

(1)这句话又是抓住哪方面在写爱因斯坦的外貌呢?  板书:穿着

(2)词语也会说话的,读着这句话的时候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3)出示比较句子,读一读,你觉得哪句更好? 为什么?

“整个人像是裹在一张大被单里” 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夸张)。感受到什么?

(4)练习读读这句话。

小结:描写人物外貌的时候还可以恰当的修辞写法表现得更形象呢。

6、刚才这两处都是对爱因斯坦外貌描写的句子,现在老师把这两个句子组合在一起,就成了一个外貌描写的小片段。

课件出示。齐读。

7、你发现作者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小结:写作时可以像作者这样抓住人物外貌特征,用上准确的词语或恰当的修辞手法,按照一定的顺序把人物写得生动传神。

活动3【练习】尝试运用写法练笔

五、小练笔,尝试运用写法

1、我们试着来学学作者的写法。你看,小姑娘教爱因斯坦穿戴以后,他整个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课件出示图片)仔细观察图画 ,我们来写现在穿戴整齐的爱因斯坦。

2、出示要求,指生读

请按照一定的顺序,仔细观察这幅图,抓住爱因斯坦的外貌特点(长相、穿着)来写一写。如果能用上准确的词或恰当的修辞手法就更好了。

3、生练笔

4、点评

四下科学《肌肉》教案 篇4

课 题: 肌 肉

教学资源开发

本课是苏教版《科学》教材四年级下册第1单元“骨骼与肌肉”的第3课。

人体所进行的每一项运动,都是骨骼、肌肉以及身体其他部分相互作用的结果。人体维持正常运动功能的条件:

1、骨骼肌肉系统—正常的关节活动度和肌力;

2、神经系统—对骨骼肌肉的正常的神经支配;

3、心肺血管系统—为运动提供所需的能量。

本课在学生已经了解了人体内骨骼与关节结构与功能的基础上指导他们了解人体内肌肉的分布,通过实践活动体验肌肉在运动中的重要作用以及肌肉的工作方式,增进学生对自己身体的科学认识,为养成正确的运动方式、科学的生活习惯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人体内大约有600多块肌肉,约占体重的40%左右;

●知道人体的各种动作都是由肌肉的收缩和舒张带动骨、关节实现的;

●了解手臂是如何运动的,附着在骨头上的肌肉总是成对在一起工作,一个收缩,另一个就舒张;

过程与方法

●能够借助于直接摸、看图片等多种方法了解人体肌肉的分布; ●能够借助于手臂活动模型了解肌肉的工作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自己制作手臂活动模型,激发学生对人体运动研究的兴趣; ●通过多种活动体验到人体肌肉在运动中的重要作用;

●了解人体内的骨骼、肌肉以及身体其他部分相互作用才能够完成各种运动,意识到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了解骨骼的运动是由骨骼肌的收缩和舒张引发的。

教学难点

制作手臂活动模型。

教学准备(课件教具其它)硬卡纸、绳子或气球皮、铆钉、剪刀、笔、小橡皮

教学过程设计

一、交流谈话,揭示课题

1、谈话:你们有没有手和脚被冻麻的经历?那个时候你能拿住东西、做出你想做的动作吗?为什么?

2、小结:仅靠骨骼还不能使我们的身体动起来,要使我们的身体动起来,必须有肌肉的参与。

3、揭示课题。

【说明】借助于学生的生活经历来初步感知肌肉在运动中的作用,使教材上文字的介绍不再是简单的灌输而是真切的体验。

二、了解肌肉的分布及类型

1、提问:我们身上哪些地方有肌肉呢?

2、小组交流。

3、看PPT图片,了解人体的骨骼肌。

【说明】科学教材上没有涉及到肌肉的作用、肌肉的类型这几方面知识的介绍,这是教者增添的部分内容。作为知识的介绍,本人认为这些内容对学生正确建构有关肌肉的科学概念是有帮助的。

5、小结:我们的身体上有600多块肌肉,肌肉约占体重的40%。人体的各种动作都是由肌肉的收缩和舒张带动骨、关节而实现的。

6、活动:摸摸自己的身体,哪里的肌肉最多?哪里的肌肉最少?

【说明】使骨骼产生运动的是附着在骨骼上的肌肉。遵循“从整体到部分”的观察顺序,将学生的关注点引向本课的研究重点——骨骼肌。通过观察挂图、触摸等多种方式感知的骨骼肌的存在与分布。

三、观察体验:肌肉是如何工作的

1、探索活动:肌肉在运动中所起的作用

2、活动体验:

(1)站直后向前弯腰。用手摸后背下部和肚子及大腿的前部,感觉肌肉有什么不同?(2)左手掌心向上,用指敲桌面。用另外一只手摸手臂的前部和手臂的后部,感觉肌肉有什么不同?再把手翻过来使劲压,胳膊各部分有什么感觉?

4、交流体验。

【说明】对学生们从所亲历的事物中产生的一些问题进行探究,是科学教学所要采取的主要做法。教师要提供机会把在课堂上、在户外、或者在实验室里的探究活动大都集中在现实中的一些现象上,让学生们去思考,去研究,去调查。

5、观察教学插图,说说肌肉是如何工作的。

【说明】人体日常所做的许多看似平常的举动其实是身体多部分关节和肌肉的配合,身体的“暗盒”结构使学生难以直接观察到身体内部骨骼、关节和肌肉的运动方式。借助于一定的模型和直观的教学插图,可以更直接地展示肌肉在人体运动过程中的变化,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肌肉到底是如何工作的。

6、小结:手臂上的肌肉通过收缩或者变短、变厚来完成它们的工作。当收到来自于神经系统的指令后,肌肉细胞会收缩。因为肌肉细胞只能够收缩而不能够伸展,所以骨骼肌肉必须成对地工作。当一块肌肉收缩时,与它成对工作的那一块肌肉会恢复到原来的长度。

四、制作手臂活动模型(体验肌肉的收缩与舒张)

1、通过刚才的学习,请你根据手臂的结构制作一个模型来模拟手臂的能动。

2、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手臂肌肉的活动模型。

3、观看微视频“制作手臂肌肉的活动模型”。

4、讨论:如果人在静止的状态下,肌肉是否工作,哪些肌肉仍在工作? 负责呼吸的肌肉、消化的肌肉、心脏跳动的肌肉仍在运动。

五、总结拓展

1、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与研究,你有哪些收获?对人体的肌肉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2、作业:参照课本第九页选用其他材料做一个膝关节活动模型。

四下习作2教案 篇5

海安镇田庄小学 吉思橙 【教材解读】

一、教材简析 本次习作的内容是要求学生结合“雏鹰争章”活动,观察身边的同学,根据同学某方面的特点,推荐其获得某项雏鹰奖章。要求学生通过具体事例表现同学的特点,学习写简单的“推荐”文章。为了写好推荐文章,引导学生知道写推荐稿时,要注意积累素材,除了自己进行观察,还可以采访有关的人获得材料。如果事例多,要 突出主要事迹,做到有详有略。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四年级上册学习写过展示自己的长处与本领的文章,能选择自己最得意的一个方面通过一两件事例写下来,初步掌握了用事例表现人物的方法。只是学生在习作时,不能够围绕人物特点选取恰当事例来展现,或者选取了恰当事例,不能把事例具体生动的表述出来。因此,在积累素材阶段,教师要进一步引导学生打开思 路,通过多种途径去收集材料。同时,对于如何通过具体事例把人物出来,仍是学生完成此次习作的难点。

三、教学目标(1)学习通过具体的事例来表现人物的主要特点,并能按要求写一篇推荐文章。(2)学习通过采访的方式搜集相关的写作素材,能围绕人物的主要事迹安排详写与略写,提高选材的能力。(3)在学习写作的过程中,努力发现他人身上的闪光点,学会真诚地赞美、热情地推荐。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用具体的事例表现人物的主要特点。难点:学习用多种方式搜集资料,并提高选材能力。【教学准备】

观察、收集自己的朋友或班级里同学有突出表现的地方,为此次习作做好准备。

【教学流程】

一、作前指导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同学们,今天我们四9班要开展“班级小明星”的评选活动。这次不在是进行自我推荐,而是互相推荐。大家朝夕相处,相信对同学的了解一定比对老师多,看看谁是伯乐把你发现的明星推荐出来。

(二)热情推荐,真诚赞美

1、上学期的活动中,我们已经讨论过班级小明星的评选条件,大家还记得吗?学生交流。(说明:此环节教师要帮助学生打开思路,捕捉生活的素材,不能仅仅局限于特长上,比如:身材高大、胆量过人、口齿伶俐、声音动听、走路快、思维敏捷„„这些都是同学的长处。)

2、教师小结:看来,每个同学都有与众不同的地方,那就是他的长处或本领。前几天,老师请大家观察、采访在某一方面有突出特长的同学,现在看看,这么多的 内容。你打算从哪一方面来推荐?自己选择。刚才没有说到的,你想推荐也可以,自己决定。

3、现在我们交流一下。

你准备推荐谁?准备送给他(她)一个什么雅号?为什么送给他(她)这个雅号?————给他设计一段简明的颁奖词。

4、颁奖词举例:

小书虫——他每次考试都是常胜将军,年年被学校评为“三好学生”,每个学期,他都 1 能制定出合理的读书计划,周密的安排读书时间------小劳模——每当老师布置完劳动任务,他都能带领同学认真完成,有些脏活、累活全往自己身上揽------

5、同学们,生活中没有旁观者,只要用心观察,你就能发现很多同学身上闪光的东西——值得我们去学习,去赞美!你准备推荐谁?你的颁奖词是什么?

6、学生结合自己的收集采访记录,自由说,同桌互说,小组内交流,互相补充。

7、全班交流。如果你对被推荐的同学比较熟悉了解,可以补充有关的材料。

【设计意图:概括“班级小明星”活动开展的情况,开启学生的选材思路,让学生有话要说。送一个雅号,激活学生模糊的记忆,把要说的话说好。通过被推荐的同学、其他同学的发言及老师的评价,丰富被推荐人。】

二、下笔成文

1、激发兴趣

这次评选活动设置的奖项很多,我们要优中选优。如果想让你推荐的同学带上金灿灿的奖章,你写的推荐材料非常关键。如果你推荐的同学被评上了,老师专门送你一枚奖章——“伯乐奖”。

【设计意图:在此提出“伯乐奖章”,意在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顺利提取出存在脑海中的记忆。】

2、学习写法

怎样写好推荐材料呢? 出示材料片段:他一拿到心爱的书,便兴奋得两眼发亮,满脸通红,迫不及待地翻开书,如饥似渴地读了起来。瞧他那双渴望知识的大眼睛,目不转睛地盯着书,好似有一块磁铁把他紧紧吸引住了!一会儿,他的嘴角露出一丝微笑,一定是被什么有趣的故事感染了;一会儿,他着急地抓耳挠腮,一定是在思考故事的情节怎么如此出乎意料;一会儿,他仰头哈哈大笑,一定是被故事里的人逗乐了,这就是读起书来如痴如醉的徐华兴!

你觉得这个片段写得好的地方在哪里?能说一说嘛?

出示下个片段:张敏是班级管理的小能手。一天中午,调皮鬼张凯见张敏没来,便开始讲话了。同学们纷纷指责他,但他根本听不进去。正在这时,张敏进来了,把正在讲话的张凯抓了个正着,并教育了一番。从那以后,班级上再没有张凯捣乱的身影了。

你能把这段话修改修改吗?让它变得更加生动具体。小结:选好最能反映他特点的方面,再加上生动的事例,你的文章就实现了两个字——具体,内容就不空洞了。如果事例多,就要详略分明。

【设计意图:此处引导学生对收集到的材料进行筛选和思考,让学生自己从中体会并理解写作方法与基本要求,不显教的痕迹。】

3、练写颁奖词

请你饱含情感,真挚赞美你推荐的人。温馨小提示

(1)抓住被推荐人的特点送“雅号”,能选取一两件事例来写,让“雅号”名副其实,即为一篇合格的作文。

(2)如果事例多,可以突出主要事迹,做到有详有略,即为优秀作文。

4、学生习作,教师巡视

先想想你要推荐的同学最得意的地方是什么,然后再想想要通过什么事情来表现,想好后把它写下来。要一气呵成,不会的字加上拼音。

(说明:教师在巡视中,对于极少数在作文方面存在困难的学生要适当降低要求,只要 2 抓住能写出被推荐人相关的事例就行。)

【设计意图:要想让学生乐于作文,必须尊重他们的主人地位。写什么事,怎么写这个事,必须让学生做主,而不应让老师的情感来决定。学生习作时,正是个别化教学最佳的时机。教师应该提高巡视效率,进行及时有效的个别指导。】

三、作后评改

1、读自己的习作

大声朗读自己的习作,做到不出现错别字和语句不通顺的句子,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想一想,哪些地方最能突出“雅号”。

2、评一篇习作

请一名学生读自己的习作,共同指出优缺点,提出修改建议。

(说明:此次评议的重点是看该生是否将同学的特点写清楚,事情的经过写具体,是否详略分明。)

四、习作交流

可以将学生的习作集结成册,取名“班级小明星”,在班内传阅;

还可以将优秀习作或习作的精彩片段设计成图文兼美的“班级明星榜”,张贴在展示栏里;

也可以 采用学生自荐、小组推荐、教师选拔等多种形式,评选最佳开头、最佳结尾、最佳句子、最佳书写等。

【设计意图:给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既能激发他们写作的热情,让他们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又能够让他们在欣赏别人作品的同时有更多的收获,达到资源共享、共同进步的目的。】

【习作评改】

批改建议:本次习作的重点是落实习作要求:学生在用具体的事例表现被推荐人时,所选事例是否合适,内容是否真实具体。教师在对学生习作批改的同时,重点关注这两点。对于较好的孩子,教师可适当提高要求,比如遣词造句,布局谋篇,动作、心里活动的描写„„对写作有困难的学生,只要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即可。

批改结束后,教师可进一步点评,鼓励学生张扬写作个性,表扬有独特体验的亮点。同时,组织评选“班级小明星”,把优秀习作贴上照片,做成墙报展示出来。

【板书设计】

推荐“班级小明星”

四下教案 练习4 篇6

四下教案 练习4

练习四 教学目标: 1 .认识中草药的名称,学会读懂、读好一份中成药的说明书。 2 .学会八个成语及 《 三字经》 中的一个片段。 3 . 能正确、美观地书写具有相同部件的字。 4 .口语交际:讨论班级公约。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一部分 1、我们平常生病了,都会去医院看病,吃药或打针。 我们吃的药分成两类:中药、西药。今天,我们来初步认识中药。 2 .你们对中药有什么了解?互相交流。 3、中医中所用的中药多以植物为材,也有以动物、矿物为材料的`。 4、《 本草纲目 》中就介绍多种中药的材料的功效,是我国医学、医药上的一个瑰宝。 5、今天,书上也出现 7 种中药药名,读一读,读准它们的音。指名读,齐读。 6、出示图片:让我们来认识这 7 种中药。 7、你知道这 7 种中药有什么功效吗? 二、教学第二部分 1、阅读第二部分中奶奶的话。 2 、自己读这份中成药的说明书,边读边想:从这份说明书中,你知道了什么? 3、现在你能代小芳来回答奶奶的问题吗? 4、好,我们下面来演一演这个场景,分角色扮演。同桌可以演也可以找你好朋友一起演。 5、指名上台表演。评比。 6、老师这几天有感冒,到医院开了一盒《 小柴胡冲剂 》 ,你能帮老师看看说明书,然后告诉我该怎么吃?注意什么?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二题 (一)教学第一部分。 1、自己读读这 8 个成语,读准字音。 2、你会其中哪个成语的意思? 3、读了这些词,你脑中仿佛出现了什么样的场面? 4、有感情朗读八个成语。 5、指导背诵。 (二)教学第二部分。 1、读一读 《 三字经》 的片段。 2、互相讨论、交流 《三字经 》 这个片段的意思。 3、指名说 《 三字经》 的意思。 4、有感情读一读,注意抑扬顿挫。 5、指导背诵。 二、教学第三题 1、出示生字卡片,认读“羽、弱、器”。 2、这三个字有什么共同点? 3、总结:右半边比左半边上头略高一点,下头略低才显得匀称端正。 5、师范写“羽”。学生描红、仿写,师巡视指导。 反馈。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审题 二、指导 1 .班级公约的制定从哪些方面作思考呢? 2 .互相讨论、交流,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师可以做一些补充。 3 .师总结,学生干部在一旁记录。 三、把班级公约用笔抄写纸上,贴在墙上

四下劳动与技术教案 篇7

付建华

第十二课研制地震报警器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活动,学会制作研制地震报警器基础步骤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生活情趣。

2、骨架尺寸的计算、整洁裱糊的技巧。

3、让学生在动手制作过程中受到熏陶,享受创造的愉悦。

教学重点:研制地震报警器

教学难点:感知水平震动。

教具学具: 硬卡纸 玻璃球 剪刀。

教学程序

一、看一看

图中这台仪器叫地动仪。它是我国东汉时期杰出的自然 科学家张衡发明的,是世界上第一台用来观测地震的仪器。

左图是能“感知”水平振动和垂直振动的“拾震器”原理图。

二、做一做:

学习了地震仪的工作原理,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想不想亲自设计一台地震报警器吗?

1、选一张硬卡纸,按照先画图、后裁剪、再粘贴的顺序制作成图

1、图2两部分。

2、把这两部分组合后,在圆锥的顶端建一个“小平台”,如图3。

3、在小平台上放一只玻璃球(也可用胶泥自制)。

三、评一评

轻轻振动一下桌面,看看小球会不会振落。

比一比哪个同学的报警器最灵敏。

四、学一学:

学习发生地震时的自救方法。

板书:

第十二课

研制地震报警器

1、制作地震报警器

2、地震时的自救方法

课后反思:

让孩子们有直观的感觉,增加学习、阅读的欲望。通过教师示范,学生们可以知道制作的方法,既直观,又易懂。组织学生对所有的作品进行评议,比一比,看哪个作品制作得最精美。不强求的教学方式可以使学生开阔眼界。

评比和鼓励,可以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

第十三课 塑料棚栽培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懂得塑料棚栽培的一般知识,感受农业工作创造性劳动的艰辛和伟大。

2、在观察过程中了解塑料棚栽培的一般知识。

3、让学生在动手制作过程中受到艺术熏陶,享受创造的愉悦。教学重点:懂得塑料棚栽培的一般知识。教学难点:了解室内温度调控与作物生长的关系。教具学具:图片

多媒体。教学程序

一、看一看

同学们,你在寒冷的吃过夏季的蔬菜和瓜果吗?你知道这些“反季”的农作物是怎样栽培出来的吗?这是塑料大棚的功劳!

观察图中塑料大棚和棚中生长的农作物。

二、说一说

农作物生长需要肥沃的土壤、适当的温度、充足的水分、空气和阳光。种植在塑料棚里的农作物,对这些生长条件也是缺一不可的。因此,塑料棚栽培要求的知识、技能水平更高,是更辛苦的劳动。

三、想一想

思考:

1、怎样使土壤疏松?

2、怎样施肥和浇水?

3、怎样控制温度、湿度?

组织学生对所有的图片进行评议。

四、拓展学习

利用节假日,到农业科技园区参观,你的收获会更大。板书设计:

第十三课

塑料棚栽培

1、怎样使土壤疏松?

2、怎样施肥和浇水?

3、怎样控制温度、湿度? 教学反思:

让孩子们有直观的感觉,并增加学习、阅读的欲望。通过课件演示,讲解让学生们懂得塑料棚栽培的一般知识,既直观,又易懂。开阔学生的眼界。

第十四课 无土栽培实验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探究无土栽培的基本方法。

2、在动手操作过程中,探究无土栽培实验。

3、让学生在动手制作过程中受到知识熏陶,享受创造的愉悦。教学重点:在动手制作过程中,探究无土栽培的基本方法。教学难点:对植物生长情况做好观察和记录。

教具学具:无土栽培花卉盆钵、文竹、清水或营养液。教学程序

一、看一看

你认识这些花吗?你知道它们是怎样栽培的吗?这是一种新的技术,叫“无土栽培”。

看图,了解无土栽培是一种不用土壤的栽培方法。用水、沙子、蛭石等当基质,使植物固定位置,施用无机肥料供给植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二、做一做

让我们自己动手,做一个无土盆花栽培实验好吗?

1、准备无土栽培花卉盆钵。

2、准备栽培的花卉。

3、栽种。将花苗分别栽于盛有基质的盆中,倒入清水或营养液。记录植物栽培的实验周期。

三、评一评

组织学生对所有的作品进行评议,比一比,看哪个作品制作得最精美。

四、想一想

花卉根部要不要呼吸?它是怎样进行的? 板书:

第十四课

无土栽培实验

1、准备无土栽培花卉盆钵。

2、准备栽培的花卉。

3、栽种。将花苗分别栽于盛有基质的盆中,倒入

清水或营养液。教学反思:

孩子们有直观的感觉,体验无土栽培实验,并增加学习、制作的欲望。通过教师示范,学生们可以知道无土栽培实验的方法,既直观,又易懂。使学生开阔 眼界。评比和鼓励,可以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

第十五课 学做凉菜

教学目标 :

1、通过本课学习制作凉菜。

2、通过动手操作掌握基本的制作方法。

3、体验劳动的乐趣,使他们更加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学做凉菜”的制作过程和细节。教学难点:掌握切片、切块、切丝的基本要领。教具学具:盘子

蔬菜

教学程序

一、看一看

看图,这些凉拌菜既漂亮又有营养,你知道它们分别选用了哪些主料吗?

二、说一说

将你知道的凉拌菜的制作方法和需要的原材料介绍给大家。你最拿手的凉拌菜是:

需要的主料是:

需要的辅料是:

需要的工具是:

制作过程是:先---------,再---------,最后----------。

三、做一做

通过学习,交流,你一定有了很大的收获,按照自己的设计,先准备好需要的材料,开始行动吧!

四、评一评

小组内评一评,从色泽、味道、形状和菜名等几方面进行比较,看看谁的作品最好。

板书:

第十五课

学做凉菜

你最拿手的凉拌菜是:

需要的主料是:

需要的辅料是:

需要的工具是:

制作过程是:先---------,再---------,最后----------。教学反思:

通过欣赏作品,使学生提高制作兴趣。细致的制作过程使学生同学们感觉兴趣浓厚,增强废物利用和环境保护意识。评比帮助学生进步得更快。

第十六课 创作果盘

教学目标 :

1、通过本课学习果盘的制作,让学生体验果盘的制作过程。

2、通过实践掌握简单的制作方法。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教学重点:果盘的制作过程。

教学难点:细心切削、创意摆拼、分工协作。

教具学具:各种水果

盘子 教学程序

一、说一说

水果种类繁多、营养丰富,而且非常漂亮!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水果已成为生活必需品,关于水里方面的知识你知道哪些?与大家交流一下好吗?

介绍水果的知识:颜色、形状、味道、营养等等。

二、看一看

节日的餐桌上,或是在接待客人的时候,我们把水果做成拼盘,能大大提高文化品位。那么,你会制作拼盘吗?

三、做一做

分小组制作水果拼盘:

1、根据现有材料,设想水果拼盘的造型,并画出设计草图。

2、需要哪些工具,请提前做好准备。

3、细心切削、创意摆拼、分工协作。

4、再取个有意义的名字。

四、评一评

从实用性和艺术性两个方面进行品评。(填表)

品尝自己的劳动成果,并畅谈感受。板书:

第十六课

制作果盘

1、根据现有材料,设想水果拼盘的造型,并画出设计草图。

2、需要哪些工具,请提前做好准备。

3、细心切削、创意摆拼、分工协作。

4、再取个有意义的名字。教学反思:

使学生对果盘有个感性的了解。激发他们制作的欲望。老师细心的讲解可以帮他们做好笔记,使他们在家能正确操作。使学生进行交流,总结好的方法。

第十七课学用洗衣机

教学目标

1、过本课学习使用洗衣机。

2、通过动手操作,掌握使用洗衣机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热爱劳动的思想和习惯。教学重点:了解洗衣机的使用方法。教学难点:洗涤和脱水。教具学具:洗衣机

脏衣服 教学程序

一、看一看

你家的洗衣机属于哪一种?请根据洗衣机说明书,介绍一下它的使用方法。要使用双缸洗衣机清洗衣服,首先要了解洗衣机的结构,了解所有需要操作和控制的部分。

二、学一学

双缸洗衣机操作技术要点如下:

1、准备。接通电源、接通进水管和排水管,清除杂物、饰物,衣物合理分类。

2、洗涤。适量注水、加洗衣粉,选择按键(强洗、弱洗 等)、确定洗涤时间,漂洗要充分(但应注意节水)。

3、脱水。均匀摆放衣物,选择正确脱水时间,脱水桶完全停转后再取出衣物。

注意:

1、注意用电安全,手湿不要随意摸电源。

2、洗涤毛线等易缠绕物品,应装入细孔网袋中。

3、脱水机没停止运转,千万不要用手去碰。

4、水温不可过高。

增加安全用电意识。检查衣物是否洗干净了。

三、做一做

周未,在家长的指导下,用洗衣机洗衣服,你不仅可以学会,如果细心还能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呢!板书:

第十七课

学用洗衣机

准备---洗涤---脱水 教学反思:

上一篇:金莲清热泡腾片说明书下一篇:综合科科长竞职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