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二生物教师(共8篇)
必修二生物教师 篇1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上午好!
我是_____号,我高中就读于XXX中学,现在是一名大四的在读生,我就读于XXXXX。今天我抽到的题目是高中生物必修2第一章第一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
(一)第一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
(一)引言:我们知道地球上的生命生生不息,不是由于个体的寿命,而是由于生物都有遗传。一:那么什么是遗传呢?
就是子代的性状与亲代的相似,这就是遗传现象
二:遗传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遗传是由什么物质控制的,遗传物质又存在哪呢,有什么特点,又具有什么样的规律呢?
那么我们就沿着前人研究遗传的足迹来研究遗传,在研究遗传的过程中必然会涉及到这样一位科学家——孟德尔
八年耕耘源于对科学的痴迷
一畦畦豆苗蕴藏遗传的秘密
试验设计开辟了研究的新路
数学统计揭示了遗传的规律
孟德尔被称为现代遗传学之父,是遗传学的奠基人。一:为什么用豌豆做杂交试验容易取得成功呢? 豌豆: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等 豌豆的花是他的生殖器官
花:花瓣 花药 花粉(精子)
花蕊 雄蕊 花丝
雌蕊 柱头
花柱
子房(卵细胞)A花:闭花授粉(自花传粉)1.1闭花授粉的好处?
自然状态下永远是纯种,性状能够稳定的遗传 1.2自花传粉 也叫做自交
两朵花之间的传粉过程叫做异花传粉(杂交)
杂交的过程中提供花粉的叫做父本,用符号:____男子弯弓射箭 接受花粉的叫做母本,用符号:____像镜子,女子非常喜欢的 B花比较大容易做人工试验
1.3作为豌豆他是自花授粉,那怎样做人工杂交试验呢?
去雄(先除去未成熟的花的全部雄蕊)
套袋(防止外来花粉的干扰)
授粉(花蕊成熟)
套袋(防止外来花粉干扰)
播种 获得子代植株 观察性状
人工异花传粉示意图 总结:以上的讲述中涉及这么几个概念:
1.自花传粉:两性花的花粉落到同一朵花的雌蕊柱头上的过程————自交 2.异花传粉:两朵花之间的传粉过程 各位评委老师辛苦了!请多多指教!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上午好!
我是_____号,我高中就读于XXX中学,现在是一名大四的在读生,我就读于XXXXX。今天我抽到的题目是高中生物必修2第一章第二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
第二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
(二)回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孟德尔为什么选择豌豆做杂交试验呢?有三个原因:1.豌豆的花比较大容易做杂交试验2.豌豆他是闭花授粉,自花传粉不容易受外来花粉的干扰3.豌豆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基于这些原因孟德尔做了 一对性状的杂交试验,通过对一对性状研究之后,又产生了新的疑问:
1.一对相对性状的分离对其他的相对性状有没有影响呢? 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学习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
(二)例子1:孟德尔观察花园里的植株。发现就子叶的颜色和种子的性状来说,只有两种类型;一种是黄的圆粒,一种是绿色皱粒。是不是决定子叶颜色的遗传因子对决定种性状的遗传因子有影响呢?黄色的豌豆一定是饱满的,绿色的一定是皱缩的吗? 一.两对性状的杂交试验
P 黄的圆粒 绿色皱粒 F1 黄的圆粒 F2 黄的圆粒 绿色圆粒 黄色皱粒 绿色皱粒 数量 315 108 101 32 9 : 3 : 3 : 1 注释:亲本都是纯种的,无论正交还是反交的结果F1都是黄的圆粒,说明黄的圆粒是显性性状,绿色皱粒是隐性性状
孟德尔又让F1自交,出现了黄色圆粒,绿色皱粒 这是意料之中的事,奇怪的是F2中还出现了亲本没有的性状----黄色皱粒,绿色圆粒
1.1为什么会出现新的性状组合呢?
孟德尔对不同的性状类型进行了数量统计:在总共的到的556粒种子种。。他们的数量比是:9:3:3:1 1.2那么这一对性状试验中3:2数量比有联系吗?
孟德尔首先对每一对相对性状单独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每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对遵循了分离定律
粒行 圆粒种子 315+108=423 圆粒:皱粒 接近3:1 皱粒种子 101+32=133 粒色 黄色种子 315+101=416 黄色:绿色 接近3:1 绿色种子 108+32=140 上述分析表明,无论是豌豆种子的形状还是颜色,只看一对性状,依然遵循分离定律,那么将两对性对性状的遗传一并考虑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呢?这个问题留给我们下一节课研究。今天我们就学到这。我们来回顾一下这节课我们学习的主要内容:我们学习了两对性状的杂交式样,他是怎样进行的恩,同学们回顾一下。首先是让纯种的黄色圆粒和绿色皱粒进行杂交,得到的子一代全是黄色圆粒,让他们自交,得到子二代。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上午好!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上午好!
我是_____号,我高中就读于XXX中学,现在是一名大四的在读生,我就读于XXXXX。今天我抽到的题目是高中生物必修2第二章第一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引题: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减数分裂,减数分裂是一种特殊的有丝分裂,什么是减数分裂呢?减数分裂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的生殖细胞时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分裂两次。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成熟的生殖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的减少一半。
下面我们来结合哺乳动物精子形成,介绍减数分裂的过程 一:精子的形成过程
高等动植物的减数分裂发生在有性生殖器官中,人和哺乳动物的精子是在睾丸中形成的,图2-1睾丸里有许多弯弯曲曲的曲细精管,曲细精管里有很多的精原细胞,也就是原始的雄性生殖细胞,每个精原细胞染色体的数目与体细胞的相同,当雄性动物性成熟时,睾丸里面的一部分精元细胞就进行剑术分裂,经过两次连续的细胞分裂____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在经过精细胞的变形,就形成了成熟的雄性生殖细胞——精子
精元细胞(2n)体细胞有丝分裂形成的
体积增大 染色体复制 复制后的每条染色体都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
由同一个着丝点连着
初级精母细胞
前期1原来分散的染色体两两进行
配对(有丝分裂是没有)一 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叫同源染色体
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
像叫做联会——四分体
中期1随后,各对同源染色排列在赤道板上,每个的着丝点都
附着在纺锤丝上。
后期1不久,在纺锤丝的牵引下,配对的两条同源染色体彼
此分离,分别移向细胞的两
极,这时一个初级精母细胞
分裂成两个次级精母细胞
次级精母细胞(n)
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两条
姐妹染色单体也随之分开,称为
两条染色体
在纺锤丝的牵引下分别移向细
包的两级,并随细胞的分裂进入
两个字细胞
精细胞(n)
变形
精子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上午好!
我是_____号,我高中就读于夏邑高级中学,现在是一名大四的在读生,我就读于南阳理工学院。
今天我抽到的题目是高中生物必修2第二章第三节伴性遗传
引题: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伴性遗传的定义,同学们回顾一下什么是伴性遗传?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在遗传中子那个是与性别有关联,这种现象叫做伴性遗传。比较典型的伴性遗传病是红绿色盲,我们知道红绿色盲是一种伴X隐形遗传病,那么这种伴X隐形遗传病有什么特点呢?
一:首先我们通过几幅婚配图来学习色盲症的遗传特点
亲本 正常女性 色盲男性 携带者女性 正常男性 配子
子代
男性的色盲只能传给女儿不能传给儿子 男孩的色盲基因只能来自于母亲 亲本 女性携带者 色盲男性 女性色盲 男性正常
配子
子代
女儿色盲 父亲一定是色盲 父亲正常女儿一定正常 母亲色盲儿子一定色盲 二:通过四种婚配方式我们可以总结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的特点: 1.交叉遗传(隔代遗传)2.男性患者多余女性 注释:女性携带色盲基因并不一定是色盲而男孩只要有色盲基因就是色盲
总结:今天我们通过婚配图学习了色盲遗传的特点,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大家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吗?若是没有我们今天的课就到这里!谢谢(鞠躬)
各位评委老师辛苦了!请多多指教!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上午好!
我是_____号,我高中就读于夏邑高级中学,现在是一名大四的在读生,我就读于南阳理工学院。
今天我抽到的题目是高中生物必修2第三章第一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引题:自从摩尔根提出基因的染色体理论以后,基因在人们的认识中不再是抽象的“因子”,而是存在染色体上的一个单位,但是基因到底是什么?本质是什么?那么我们就来学习第三章基因的本质的第一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第一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一.染色体在生物遗传中起重要作用,染色体包括蛋白质和DNA,那么人们开始推测谁才是真正的遗传物质呢? 1.1 20世纪20年代 人们认识到蛋白质是由多种氨基酸连接而成的大分子,各种氨基酸按照不同的方式排列,形成不同的蛋白质,那么多的排列顺序,可能蕴藏着遗传信息,当时大多数科学家认为 蛋白质是生物体的遗传物质
20世纪30年代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DNA的研究,使人们想到DNA是不是遗传物质呢?
1.2DNA的组成
碱基(A腺嘌呤C胞嘧啶G鸟嘌呤T胸腺嘧啶)DNA的基本单位:脱氧核甘酸 脱氧核糖
磷酸
这一认识本来可以使人们意识到DNA的重要性,由于对DNA分子的结构没有清晰的了解,认为蛋白质是遗传物质的观点仍占主导地位
二.这种现象持续到1928年,英国 格里菲斯 肺炎双球菌感染小鼠的实验
以及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 通过这两个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请同学们预习下这两个实验,我们来总结下我们这节课学习的重点:我们知道染色体有两种物质组成,他们是蛋白质和DNA,我们重点学些了DNA的基本组成单位脱氧核苷酸的组成。这节课我们就到这里。谢谢(鞠躬)
各位评委老师辛苦了!请多多指教!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上午好!
我是_____号,我高中就读于夏邑高级中学,现在是一名大四的在读生,我就读于南阳理工学院。
今天我抽到的题目是高中生物必修2第三章第二节DNA分子结构 引题: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肺炎双球菌感染小鼠的实验以及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通过实验我们知道DNA是遗传物质,我们又通过一些其他的生物例如流感病毒我们知道作为病毒,他们的体内只有RNA,没有DNA,则RNA是遗传物质,我们就说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或者RNA,也可以说是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但是具体到某个生物个体就要说是DNA或RNA,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那么我们就是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那么DNA作为主要的遗传物质,他的分子结构是怎样的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第二节DNA分子结构
一.构建DNA分子
1.1DNA的组成元素是: C H O N P 1.2D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什么?
20世纪30年代 科学家认识到组成DNA分子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苷酸 1脱氧核苷酸=1碱基+1磷酸+1脱氧核糖 1.3DNA模型构建
多脱氧核苷酸链
1952年奥地利的生物学家查哥夫有了一个重大的发现:腺嘌呤(A)的量总是等于胸腺嘧啶(T)的量 鸟嘌呤(C)的量总是等于胞嘧啶的量(G)这一发现让沃森和克里克再度兴奋,他们改变了碱基配对方式,让A-T C—G构建出了新的DNA分子模型 DNA分子的平面结构见课本图3-11 DNA是由两条链连接起来的,两条链是通过氢键连接的 思考:DNA分子是如何维系他的结构的稳定性? 1.碱基之间的氢键
2.碱基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氢键的作用力 分子间的作用力)
谢谢(鞠躬)
各位评委辛苦了!请多多指教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上午好!
我是_____号,我高中就读于夏邑高级中学,现在是一名大四的在读生,我就读于南阳理工学院。
今天我抽到的题目是高中生物必修2第三章第三节DNA分子复制
引题:上节课我们学习了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知道DNA分子是由两条链组成的,两条两按反相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外侧,DNA分子的碱基之间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碱基的连接遵循碱基互补配对的原则。我们知道了DNA分子的结构那么DNA分子是怎样进行复制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三节DNA分子复制
第三节DNA分子复制
一.DNA分子的复制
1.1 DNA分子是在什么时间复制的,在什么场合? 1.2 什么是DNA分子的复制?
DNA的复制是以亲代的DNA为模板合成子代DNA的过程。
时间:细胞有丝分裂的间期和减数第一分裂的间期进行的,随着染色体的复制完成的。地点:细胞核
二.DNA分子的复制过程(课本图3-13DNA分子的复制图解)
1.解旋 利用细胞提供的能量,在解旋酶的作用下把两条螺旋的双链解开 2.以解开的每一段母链为模板,在DNA聚合酶等酶的作用下,利用细胞中游
离的四种脱氧核苷酸为原料,按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各自合成与母板互补的一段子连
3.随着模板链解旋的进行,新合成的子连也在不断的延伸,新链与对应的模板链盘旋成双螺旋结构
这样复制结束,一个DNA分子就形成了两个完全相同的DNA分子。然后通过分裂,分配到子细胞中去
2.1DNA的复制需要什么条件?
模板:亲代DNA的双链
原料:4中脱氧核苷酸
能量:ATP 酶:DNA解旋酶 DNA聚合酶等 DNA复制有什么特点? 边解旋边复制 半保留复制 DNA准确复制的原因?
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模板
碱基具有互补配对的能力,能够使复制准确无误 DNA分子复制的实质(意义)
DNA的复制,是遗传信息从亲代传给了子代,从而保证了物种的相对稳定,保证了遗传信息的连续性,使得种族得以延续。
总结:时间:发生在细胞分裂的间期 模板:DNA解开的两条单链 原料:4种游离的脱氧核苷酸
能量:ATP 酶:DNA解旋酶 DNA聚合酶 原则: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场所:主要在细胞核 特点:边解旋边复制 半保留复制 意义:保持前后代遗传信息的连续性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上午好!
我是_____号,我高中就读于夏邑高级中学,现在是一名大四的在读生,我就读于南阳理工学院。
今天我抽到的题目是高中生物必修2第四章第一节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引题: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基因,并且指导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而且他是控制生物形状的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结构单位就是有特殊效应的DNA片段,功能单位是从那体现的呢?那么我们来学习第四章基因的表达
第一节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一作为生物的形状是由谁来体现的?蛋白质 二.基因如何控制蛋白质的合成?
基因是由遗传效应的DNA片段,DNA主要位于细胞核中,而蛋白质的合成是在细胞质中进行的。那么DNA携带的一串心是怎样传递到细胞质中的呢?当遗传信息到达细胞质中又是怎样解读的呢?
三.遗传信息的转录
科学家推测在DNA和蛋白质中间还有一种物质充当信使,后来发现细胞中的确由这样的物质,那就是RNA 3.1DNA 的RNA区别?
项目 DNA RNA 名称 脱氧核糖核酸 核糖核酸
组成 C H O N P脱氧核糖 磷酸含氮碱基AUCT C H O N P核糖 磷酸含氮碱基AUCG 基因单位 脱氧核糖核苷酸 核糖核苷酸 结构 一般双链 一般单链 存在部位 主要细胞核中 主要细胞质中 功能 携带遗传信息 传递遗传信息
3.2 为什么RNA适合做DNA的信使?
1他也是由基本单位——核苷酸连接而成的,核苷酸也含有四种碱基,可以存储遗传信息 2.RNA和DNA关系中也遵循“碱基互补配对”
2RNA一般是单链,而且比DNA短,能够通过核孔,从细胞核转移到细胞质 3.3RNA的种类
信使RNA(mRNA)将DNA的遗传信息转录下来,传递到细胞质的核糖体上,控制蛋白质的合成 转运RNA(tRNA)种类多 专一性(专一识别一种氨基酸的密码子,转运一种氨基酸)核糖体RNA(rRNA)与核糖体的合成有关
3.4DNA的遗传信息怎样传递给mRNA的?图4-4以DNA为模板的转录RNA的图解 第一步DNA双链解开,DNA双链的碱基得以暴露
第二步游离的核糖核苷酸随机地与DNA链上的碱基碰撞,当荷塘核苷酸与DNA的碱基互时,两者以氢键结合 第三步新结合的荷塘核苷酸链接到正在合成的MRNA分子上 第四步合成的MRNA从DNA链上释放,而后,DNA双链恢复
转录:RNA在细胞核中,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的,这一过程叫做转录
模板:DNA的一条链 原料:游离的核糖核苷酸 酶:RNA聚合酶 能量:ATP 场所:细胞核
产物:单链的RNA 特点:边解旋边转录 原则:碱基互补配对
我们来总结我们这节课学习的重点,我们主要学习了DNA与RNA的区别,以及RNA的种类,还有转录过程,主要掌握转录的过程,转录他只是使DNA的遗传信息转移到细胞质中,那么他是怎样知道蛋白质的合成呢?我们下节课将要学习,遗传信息的翻译,请同学们下去预习下。好今天我们的课就到这里。谢谢(鞠躬)评委老师辛苦了!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上午好!
我是_____号,我高中就读于夏邑高级中学,现在是一名大四的在读生,我就读于南阳理工学院。
今天我抽到的题目是高中生物必修2第四章第二节基因对性状的影响
第二节基因对性状的影响
引题: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中心法则,同学们回顾一下中心法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克里克:
DNA DNA 转录 转录
RNA 蛋白质 RNA 蛋白质
(肿瘤病毒)(疯牛病毒)一.基因,蛋白质和性状的关系
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和体现者。
例1.一百年前,孟德尔曾研究过豌豆的圆粒与皱粒这一对相对性状,并用遗传因子的假说做出了精彩的解释。那么怎样从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这个角度来解释这一对性状呢?原来,与圆粒豌豆DNA不同的是,皱粒豌豆的DNA中插入了一段外来的DNA序列,打乱了编码淀粉分支酶的基因,导致这种酶不能合成,从而导致细胞内淀粉含量低,游离蔗糖的含量升高,不能吸水膨胀,所以成熟时显得皱缩,但是蔗糖含量高,味道更甜美
例2.人的白化病是由于控制络氨酸酶的基因的异常引起的,络氨酸存在于正常的皮肤,毛发等处,他能将络氨酸转化为黑色素,如果一个人由于基因不正常而缺少络氨酸酶,那么这个人就不能正常的合成黑色素,而表现出百花症状。通过这两个例子我们知道: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例3 例4 CFTR基因缺失三个碱基 控制血红蛋白形成的基因的一个碱基发生变化(碱基替换)
CFTR蛋白质结构异常 血红蛋白结构发生变化 导致功能异常
患者支气管内粘液增多 红细胞成镰刀状
粘液清楚困难,细菌繁殖 红细胞容易破裂,患溶血性贫血 肺部感染
囊性纤维病的病因图解 镰刀型贫血症图解
例3.4总结: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分子的结构来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
今天我们的课就学到这里,请同学们回顾下,我们这节课的内容,基因蛋白质和性状他们三者之间的关系,那么他们三者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呢 基因 酶 细胞代谢 生物的性状
蛋白质结构 细胞结构 生物性状 谢谢(鞠躬)评委老师你们辛苦了!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上午好!
我是—号,我高中就读于夏邑高级中学,现在是一名大四的在读生,我就读于南阳理工学院,今天我抽到的题目是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七章的第一节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
引题:作为现在地球上的生物形形色色,那么他们到底是哪儿来得呢?我们说他是由古代的生物进化而来得,那到底是怎么进化的,这个理论又是怎么提出来的呢?这位就是我们这节课重点要解决的内容。
第一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
请同学们看书中左图,讨论:
1.枯叶蝶的翅很像一片枯叶,这有什么适应意义? 这是拟态现象,使枯叶蝶不易被天敌发现 2.从进化的角度,怎样解释这种适应的形式?
枯叶蝶的祖先种群中出现酷似枯叶的变异个体后,由于这种变异是可遗传的有利变异,这种变异个体生存和留下来的机会多,久而久之,使这些蝴蝶具有翅似枯叶的适应性特征。3.同一环境中不乏翅色鲜艳的蝴蝶,这又你刚才所做的解释有矛盾吗,若果有,又怎样解释? 这与我们刚才解释的枯叶蝶的解释看似矛盾,翅色鲜艳的蝴蝶可能具有其他的防御天敌的特征,他的翅像猛兽的眼。
我们讨论了这几个蝴蝶的问题,那作为蝴蝶我们总是认为他是进化而来得,那么生物是怎么进化的,我们提出生物进化这个词,有的经历了一些什么样的理论呢?我们先来看 一.拉马克提出的进化学说
1.拉马克的进化学说的主要内容
①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都不是神造的,而是由更古老的生物进化来的。
古代生物和现代生物既相似又相异→结论:物种不是不变的,更不是上帝创造的。这给当时人们普遍信奉的神创论造成一定冲击,因此具有进步意义。②生物是由低等到高等逐渐进化的。
拉马克几乎否认物种的真实存在,认为生物只存在连续变异的个体。③生物各种适应性特征的形成都是由于“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用进废退:即经常使用的器官发达,不使用的器官就退化。获得性遗传:即上述变化是可遗传的。
这两个法则是拉马克用来解释生物进化原因的主要原理。2.拉马克的进化学说的历史贡献和局限性
(1)历史贡献——拉马克的进化学说是历史上第一个比较完整的进化学说。
拉马克的进化学说否定了生命世界中某种神秘力量的存在,使人们认识到物种是可变的,而且是由低等向高等不断进化的。这对于进化论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2)局限性——缺乏事实依据,大都来自于主观推测,说服力不强。
“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缺乏科学证据的支持,过于强调环境的变化直接导致物种的改变。实际上,环境的变化如果未引起遗传物质的改变,就不会使生物产生可遗传的变异。【例1】下列叙述中,属于“获得性遗传”观点的是()A.后天形成的性状可以遗传给后代 B.后代可以获得亲代的全部性状 C.后代可以得到亲代的遗传物质
D.生物所有性状的获得都是遗传的结果
获得性遗传是指后天由于用进废退而获得的性状是可以遗传给后代的。
引言:
第二节(1)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
一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1.种群的概念
(1)概念: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即同一地点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种群是生物繁殖后代的基本单位
说明:把种群作为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的原因是:种群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2)理解:①对于种群的概念,首先要抓住两个要素,一是“同种”,二是“全部”。如:树、鱼、鸟、蛇等都不是物种名,松树、竹子等也都不是具体的物种,而各是一类生物。一类生物可有很多种,如松树有马尾松、红松、白皮松等种。金环蛇、黑眉锦蛇、眼镜蛇是种,而蛇不是种。
②种群具有时空限制,离开一定的空间和时间,种群是不存在的。如:徐州云龙湖冬季有野鸭种群,不能说什么季节都有野鸭种群。
③种群不是个体的简单相加、机械地结合在一起。因为一个种群的个体相互间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通过种内关系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个体之间彼此可以交配,并通过繁殖将各自的基因传递给后代,因此,从宏观方面看,种群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从微观方面看,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所以,它又是进化的基本单位。2.种群的基因库
(1)概念: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做这个种群的基因库。说明:一个种群的某个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不能叫做种群的基因库。
(2)每个种群都有自己的基因库,种群中的个体有生有灭,而基因库却在前后代遗传过程中保存和发展。3.种群的基因频率
(1)概念: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率。
(2)计算:先分别求出某种基因的个数和全部的控制同种性状的等位基因的总数(可通过随机取样而获得),然后按下列公式计算,其比值即为某基因在该种群中的基因频率
某种基因的数目
基因频率=
×100% 控制同种性状的等位基因的总数
【例1】下列关于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各种基因型频率的改变说明物 种在不断进化
B.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基因频率之和为1
C.基因型为Aa的个体自交后代所形成的种群中,A基因的频率大于a基因的频率
D.因色盲患者男性数量多于女性,所以男性群体中色盲的基因频率大于女性群体
【解析】生物进化的实质为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基因频率是指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率。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基因频率之和为1。适应环境的个体得到保留,可以是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也可以是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所以无法判断是A还是a的基因频率高。由于男性中只有一条X染色体,色盲为伴X隐性遗传病,故男性患色盲的几率大于女性,但是色盲基因在男性群体和女性群体中基因频率是相同的。选项C中,若Aa自交后代中aa失去交配能力,基因频率如何变化? A基因频率上升,a基因频率下降。
引题:
第三节隔离与物种的形成
物种的概念 1.物种的概念
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称为一个物种,简称“种”。2.物种与种群的关系
(1)若图中虚线不存在时,即种群1和种群2属于同一物种,说明物种可以包括多个种群。此时两个种群图存在着地理隔离,长期发展下去可成为不同的亚种,进而虚线出现,形成不同的物种。(2)若图中虚线存在时,种群1和种群2属于不同物种,此时两个种群必然存在着生殖隔离。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 1.物种形成的过程分析(1)渐变式
(2)爆发式
以染色体数目变化的方式形成新物种,一旦出现很快达到生殖隔离(以植物为例)
说明:上述两物种形成新物种的方式其区别在于是否经过地理隔离,相同之处是都达到了生殖隔离。
2.地理隔离与生殖隔离的比较
地理隔离
生殖隔离
特点
自然条件下基因不能交流,一定条件下
种群间不能发生基因交流 区别
可以进行基因交流
结果
形成不同的亚种
形成不同的物种
联系
长期的地理隔离最终形成甚至隔离,生殖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关键,是物种形成的标志 3.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1)新物种形成的标志:生殖隔离的形成。
(2)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隔离。1.物种的形成与生物进化有何关系?
1)基因频率只要改变,不论变化大小如何,都属于进化的范围,而基因频率的改变只有突破了种的界限形成生殖隔离,才会有物种形成,因此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而不是生物进化的必要条件。
(2)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其结果不一定导致新物种的形成,但新物种的形成说明生物进化了。
三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一
共同进化
1.共同进化的概念: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共同进化。(1)不同物种之间的影响既包括种间互助,也包括种间斗争。
(2)无机环境的选择作用可定向地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导致生物朝着一定方向进化;生物的进化反过来又会影响无机环境。
(3)共同进化是千姿百态的物种和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形成的原因。.共同进化的实例
共同进化的类型
包括类型
举例
不同物种之间
种间互助
长有细长吸管口气的饿与长花矩的兰花
种间斗争
猎豹和斑马(捕食者与被捕食者)
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
相互影响
地球最早为无氧环境
厌氧生物
光合生物出现
空气中有了氧气
出现好氧生物
1.在生物的共同进化过程中都会淘汰一些个体,这对整个种群的生存是否有利?有利 2.生物的进化会形成生物的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形成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分别是什么? 蛋白质的多样性和遗传物质的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1.生物多样性的内容: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2.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历程
时间
事件
35亿年前
出现古细菌
蓝藻
细菌 15亿年前
真核生物出现
5.7~5.0亿年前
海洋中出现大量的无脊椎动物(寒武纪大爆发)4亿年前
出现原始陆生植物(蕨类)原始两栖类 2亿年前
出现裸子植物,被子植物,鸟类,哺乳类 3.真核生物出现的意义
(1)为有性生殖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真核细胞进行有丝分裂,而有性生殖的重要特征——减数分裂,实质上是有丝分裂的一种特殊形式。有性生殖的出现,实现了基因重组,提高了物种的变异性,直接推动了生物的进化。(2)推动了动、植物的分化
真核细胞是一切高等多细胞生物的基本组成单位。它与原核细胞相比,至少使生物体发生两方面的进化:一是结构复杂化,二是功能复杂化。复杂化的结果是增强了生物的变异性,导致了真核细胞种类的分化。动、植物的分化是真核细胞分化中最有影响的事例,它使生物体向更高级的方向发展。(3)促进了三级生态系统的形成
在原核生物时代,地球上只有以异养的细菌和自养的蓝藻组成的一个二级生态系统(生产者和分解者)。随着真核生物的产生和动植物的分化发展,才出现由动物、植物和菌类所组成的三级生态系统(大量的动物成为消费者)。
4.生物进化的大致过程如图所示:
例析生物必修一、二热门考点 篇2
新陈代谢是活细胞中全部化学反应的总称,是生物与非生物最根本的区别,是生物体进行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细胞代谢是指细胞中每时每刻都进行着的许多化学反应,与代谢最为密切的两种物质是ATP和酶,细胞代谢的两个重要生理活动过程即为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细胞代谢是高考必考的重点之一。
例1 ATP是细胞中重要的高能磷酸化合物。下列有关ATP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线粒体合成的ATP可在细胞核中发挥作用
B.机体在运动时消耗ATP,睡眠时则不消耗ATP
C.在有氧与缺氧的条件下细胞质基质中都能形成ATP
D.植物根细胞吸收矿质元素离子所需的ATP来源于呼吸作用
解析 本题考查ATP的有关知识,线粒体中合成的ATP可用于除光合作用以外的耗能反应,A项正确。机体无论是在运动还是睡眠时,都会消耗ATP,B项错误。细胞质基质是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第一阶段进行的场所,这一过程有ATP产生,C项正确。植物根细胞吸收矿质元素离子的方式是主动运输,该过程所需ATP来自于细胞呼吸,D项正确。
答案 B
点拨 ATP是细胞代谢中能量转化时的重要中间物质——生命活动的直接供能物质,有ATP产生的生理过程、场所,ATP的消耗利用,细胞内ATP的“产”“消”量与平衡的特点以及ATP的结构特点均是我们需要正确把握的重要内容。
例2 如下图为乙醇在人体内主要的代谢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乙醇[氧化肝脏]乙醛氧化,
F乙酸→CO2、H2O
A.乙醇转化为乙酸发生的氧化反应,均由同一种氧化酶催化
B.体内乙醇浓度越高,与乙醇分解相关的酶促反应速率越快
C.乙醇经代谢产生的[H]可与氧结合生成水,同时释放能量
D.正常生理情况下,人体分解乙醇的速率与环境温度呈正相关
解析 图示信息显示:乙醇在人体内的代谢主要靠体内的两种酶,一种是乙醇脱氢酶,另一种是乙醛脱氢酶。前者使乙醇转化为乙醛,后者使乙醛进一步转化为乙酸,最终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A项错误。一般情况下,底物浓度会对酶促反应速率产生影响,但在酶已达到饱和的情况下,即使增加底物浓度,反应速率也不会加快,且在体内乙醇对细胞有毒害作用,乙醇浓度不会越来越高,B项错误。细胞有氧呼吸第三阶段[H]与氧结合生成水,同时释放大量能量, C项正确。温度能影响酶的活性,但人体体温调节使体温保持相对恒定, D项错误。
答案 C
点拨 酶是细胞代谢不可缺少的生物催化剂,酶催化生化反应的原理、催化特点、酶的特性、酶促反应曲线以及酶特性相关的实验均是考试的重点、热点。
例3 某植物净光合速率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
[高光强][中光强][低光强][A][B][C][m][CO2浓度][净光合速率][0][-m][a b c][O]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当CO2浓度为a时,高光强下该植物的净光合速率为 。CO2浓度在a~b之间时,曲线 表示了净光合速率随CO2浓度的增高而增高。
(2)CO2浓度大于c时,曲线B和C所表示的净光合速率不再增加,限制其增加的环境因素是 。
(3)当环境中CO2浓度小于a时,在图示的3种光强下,该植物呼吸作用产生的CO2量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光合作用吸收的CO2量。
(4)据图可推测,在温室中,若要采取提高CO2浓度的措施来提高该种植物的产量,还应该同时考虑 这一因素的影响,并采取相应措施。
解析 (1)据图可知,CO2浓度为a时,高光强(曲线A)下的纵坐标为0,即净光合速率为0;CO2浓度在a~b之间时,曲线A、B、C均表现为上升趋势,即三者的净光合速率均随CO2浓度增高而增高。
(2)CO2浓度大于c时,高光强条件下(曲线A)的净光合速率仍然能够随着CO2浓度的增高而增高,而中光照条件与低光照条件下的净光合速率不再随CO2浓度的增高而增高,由此可知,限制B、C净光合速率增加的环境因素不再是CO2浓度,而是光强。
(3)CO2浓度小于a时,3种光强下,净光合速率均小于0,即呼吸速率大于光合速率,也就是说呼吸作用产生的CO2量大于光合作用吸收的CO2量。
(4)据图可知,CO2浓度和光强会影响净光合速率从而影响植物的产量,故若要提高植物的产量,应综合考虑CO2浓度和光强对植物的影响。
答案 (1)0 A、B和C (2)光强 (3)大于 (4)光强
点拨 对光合作用熟练的把握,包括场所、条件、反应过程,光合作用曲线的光(CO2)补偿点以及光(CO2)饱和点的生物学含义的正确理解,净光合作用与总光合作用以及细胞呼吸的相互关系及计算,对光合作的影响因素及影响结果的分析是解决光合作用类考题必备的知识与能力的储备。
热门考点二、遗传规律与伴性遗传
经典遗传学规律的考察一直是高考的重点与难点,该内容的规律和技巧性很强。
例5 山羊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下面的系谱图表示了山羊某种性状的遗传,图中深色表示该种性状的表现者。
已知该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在不考虑染色体变异和基因突变的条件下,回答下列问题:
(1)据系谱图推测,该性状为 (填“隐性”或“显性”)性状。
(2)假设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仅位于Y染色体上,依照Y染色体上基因的遗传规律,在第Ⅲ代中表现型不符合该基因遗传规律的个体是 (填个体编号)。
nlc202309031425
(3)若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仅位于X染色体上,则系谱图中一定是杂合子的个体是 (填个体编号),可能是杂合子的个体是 (填个体编号)。
解析 (1)由于图中不表现该性状的Ⅱ1和Ⅱ2生下表现该性状的Ⅲ1,说明该性状为隐性性状。(2)若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则该性状只在公羊中表现,不在母羊中表现。由图可知,Ⅱ3为表现该性状的公羊,其后代Ⅲ3(母羊)应该不表现该性状,而Ⅲ4(公羊)应该表现该性状;Ⅱ1(不表现该性状)的后代Ⅲ1(公羊)不应该表现该性状,因此在第Ⅲ代中表现型不符合该基因遗传规律的个体是Ⅲ1、Ⅲ3和Ⅲ4。(3)若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仅位于X染色体上,假设控制这个性状的基因为a,由于Ⅱ3(XaY)表现该性状,Ⅱ3的X染色体只能来自于Ⅰ2,故Ⅰ2的基因型为XAXa,肯定为杂合子。
由于Ⅰ1、Ⅲ1表现该性状,而Ⅱ2不表现该性状,则Ⅱ2的基因型为XAXa,肯定为杂合子。由于Ⅲ3(XaXa)是表现该性状的母羊,其中一条X染色体(Xa)必来自于Ⅱ4,而Ⅱ4不表现该性状,故Ⅱ4的基因型为XAXa,肯定为杂合子。因此系谱图中一定是杂合子的个体是Ⅰ2、Ⅱ2、Ⅱ4。Ⅱ1和Ⅱ2的交配组合为XAY×XAXa,其后代所有的基因型为XAXA、XAXa、XAY、XaY,故Ⅲ2(XAX-)可能是杂合子。
答案 (1)隐性(2)Ⅲ1 Ⅲ3和Ⅲ4(3)Ⅰ2 Ⅱ2 Ⅱ4 Ⅲ2
点拨 (1)显隐性性状的判断
①根据显、隐性性状的概念来判断
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若子一代只显现亲本的一个性状,则子一代所显现出来的那个性状为显性性状,未显现出来的性状为隐性性状。
②根据性状分离的现象来判断
两亲本表现同一性状,子一代中出现了性状分离的现象,则亲本所表现的性状为显性性状,子一代新出现的那个性状为隐性性状。
(2)基因的位置判断
控制性状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其所控制的性状就会表现出伴性遗传,也就是性状与性别相关联的现象;控制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其所控制的性状往往表现为与性别无关联,在雌雄性中表现的概率往往相同。通常可以通过正反交实验及其结果即可验证和判断基因的位置。因此熟练掌握常染体遗传和伴性遗传的基本遗传图解与规律特点非常重要。
生物必修二实验总结 篇3
怀化市五中 石晶
本期我们高一年级开设的教材是必修2。该书实验形式多样包括“实验”3个、模型构建2个、探究2个、调查1个、资料搜集和分析1个、课外实践1个。根据我们学校实验室条件和时间等因素的限制,该书的实验我们并没有完全完成。部分实验改成了演示实验;部分实验我们交给学生课外自主完成。具体情况总结如下:
1、实验室学生分组实验: 性状分离比的模拟
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
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2、教室演示实验: 建立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模型
3、教室学生分组探究: 脱氧核苷酸序列与遗传信息的多样性
自然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变化的影响
4、课外学生自主完成的实验: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
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影响
调查转基因食品的发展现状
5、没有完成的实验: 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
6、增加的模拟演示实验: 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基因工程操作的基本步骤
高一生物必修二复习提纲 篇4
结合水: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
自由水:细胞内良好溶剂;运输养料和废物;许多生化反应有水的参与;提供液体环境。
自由水与结合水的关系:自由水和结合水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细胞含水量与代谢的关系:代谢活动旺盛,细胞内自由水水含量高;代谢活动下降,细胞中结合水水含量高。
2、细胞中的无机盐
3、制备细胞膜的方法(实验)
原理:渗透作用(将细胞放在清水中,水会进入细胞,细胞涨破,内容物流出,得到细胞膜)
选材:人或其它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没有细胞核和众多细胞器。
提纯方法:差速离心法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5 篇5
1.下列有关基因突变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基因突变是指基因结构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
B.基因突变是由于基因中脱氧核苷酸的种类、数量和排列顺序的改变而发生的
C.基因突变可以在一定的外界环境条件或者生物内部因素的作用下引起
D.基因突变的频率是很低的,并且都是有害的
解析: A项说明了基因突变的本质,B项阐明了基因突变的原因,C项说明了引起基因突变的因素。基因突变的频率很低,而且一般都是有害的,但不全是有害的,有一些基因突变是中性的,还有少数突变是有利的,且突变的有利、有害是相对于生物所处的环境而言的。
答案: D
2.下列变化属于基因突变的是()
A.玉米籽粒播于肥沃土壤,植株穗大粒饱;播于贫瘠土壤,植株穗小粒瘪
B.黄色饱满粒与白色凹陷粒玉米杂交,F2中出现黄色凹陷粒与白色饱满粒
C.在野外的棕色猕猴种群中偶尔出现了白色猕猴
D.小麦经减数分裂产生花粉
解析: 选项A是由环境条件改变引起的不可遗传的变异;选项B属于基因重组;选项D是减数分裂;选项C是基因突变。
答案: C 3.基因A,它可以突变为a1,也可以突变为a2,a3??一系列等位基因,如图不能说明的是()
A.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
B.等位基因的出现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C.正常基因的出现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D.这些基因的转化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解析: 图中表示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基因突变的结果是产生新的基因(或等位基因),此等位基因对生物体有可能是有害的,也有可能是有利的;这些基因的转化既不符合分离定律,也不符合自由组合定律。
答案: D
高中必修二生物知识点 篇6
一、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相对性状
性状:生物体所表现出来的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或行为方式等。
相对性状:同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1、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
显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表现出来的性状。
隐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没有表现出来的性状。
附: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出现不同于亲本性状的现象)
2、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
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
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
附:基因:控制性状的遗传因子(DNA分子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P67)
等位基因:决定1对相对性状的两个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相同位置上)。
3、纯合子与杂合子
纯合子:由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能稳定的遗传,不发生性状分离):
显性纯合子(如AA的个体)
隐性纯合子(如aa的个体)
杂合子:由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不能稳定的遗传,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
4、表现型与基因型
表现型:指生物个体实际表现出来的性状。
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
(关系:基因型+环境→表现型)
杂交与自交
杂交:基因型不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
自交:基因型相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指植物体中自花传粉和雌雄异花植物的同株受粉)
附:测交:让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可用来测定F1的基因型,属于杂交)
二、孟德尔实验成功的原因:
(1)正确选用实验材料:㈠豌豆是严格自花传粉植物(闭花授粉),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种
㈡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
(2)由一对相对性状到多对相对性状的研究(从简单到复杂)
(3)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4)严谨的科学设计实验程序:假说-------演绎法
三、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
(一)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
P:高茎豌豆×矮茎豌豆DD×dd
↓↓
F1:高茎豌豆F1:Dd
↓自交↓自交
F2:高茎豌豆矮茎豌豆F2:DDDddd
3:11:2:1
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过程中,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二)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
P:黄圆×绿皱P:YYRR×yyrr
↓↓
F1:黄圆F1:YyRr
↓自交↓自交
F2:黄圆绿圆黄皱绿皱F2:Y--R--yyR--Y--rryyrr
9:3:3:19:3:3:1
在F2代中:
4种表现型:两种亲本型:黄圆9/16绿皱1/16
两种重组型:黄皱3/16绿皱3/16
9种基因型:纯合子YYRRyyrrYYrryyRR共4种×1/16
半纯半杂YYRryyRrYyRRYyrr共4种×2/16
完全杂合子YyRr共1种×4/16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生物常考知识点
1、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依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
2、光学显微镜的操作步骤:对光→低倍物镜观察→移动视野中央(偏哪移哪)
→高倍物镜观察:①只能调节细准焦螺旋;②调节大光圈、凹面镜
3、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根本区别为:有无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①原核细胞:无核膜,无染色体,如大肠杆菌等细菌、蓝藻
②真核细胞:有核膜,有染色体,如酵母菌,各种动物
注:病毒无细胞结构,但有DNA或RNA
4、蓝藻是原核生物,自养生物
5、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统一性体现在二者均有细胞膜和细胞质
6、细胞学说建立者是施莱登和施旺,细胞学说建立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细胞学说建立过程,是一个在科学探究中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充满耐人寻味的曲折
7、组成细胞(生物界)和无机自然界的化学元素种类大体相同,含量不同
8、组成细胞的元素
①大量无素:C、H、O、N、P、S、K、Ca、Mg
②微量无素:Fe、Mn、B、Zn、Mo、Cu
③主要元素:C、H、O、N、P、S
④基本元素:C
⑤细胞干重中,含量最多元素为C,鲜重中含最最多元素为O
9、生物(如沙漠中仙人掌)鲜重中,含量最多化合物为水,干重中含量最多的
化合物为蛋白质。
10、(1)还原糖(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可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脂肪可苏丹III染成橘黄色(或被苏丹IV染成红色);淀粉(多糖)遇碘变蓝色;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2)还原糖鉴定材料不能选用甘蔗
(3)斐林试剂必须现配现用(与双缩脲试剂不同,双缩脲试剂先加A液,再加B液)
学好高中生物最有效的方法和技巧
构建知识网络
学生在学习生物的过程中,首先必须抓住生命基本特征这根主线,理清每个章节的基础知识基本内容,把所学内容有机地与人类的生产实践、日常生活相结合,此外,还要密切关注生物科技的最新发展动态。
完善理论体系
高中生物必修二教学工作计划 篇7
一、指导思想: 1.坚持“学品至善,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以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界定的基本理念为指导,规划生物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2.学习方式的自主、合作、探究化。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揭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在感悟、体验、发现中使学生主动掌握知识,发展实践、合作、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并且在学生自我表现和课堂交往互助经历的有效体验中,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人际交往能力、学习成就、平等意识都得到提升。
二、教材分析:
高中生物必修2模块选取的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dna分子结构及其遗传基本功能、遗传和变异的基本原理及应用等知识,主要是从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阐述生命的延续性;选取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和物种形成等知识,主要是阐明生物进化的过程和原因。学习本模块的内容,对于学生理解生命的延续和发展,认识生物界及生物多样性,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树立正确的自然观有重要意义。同时,对于学生理解有关原理在促进经济与社会发展、增进人类健康等方面的价值,也是十分重要的。
本模块的教学需要以《分子与细胞》模块为基础,同时又为三个选修模块——《生物技术实践》、《生物科学与社会》和《现代生物科技专题》打基础。因此,在本模块的教学中,既要注意利用《分子与细胞》模块的基础,适时提示学生回忆,做到温故而知新,从已有知识提出新的问题,又要考虑学习选修模块的需要,在本模块教学中夯实基础。此外,还应注意“到位而不越位”,有些本应在选修模块中学习的内容,在本模块就不宜过多扩展。比如关于基因工程的内容,本模块和《现代生物科技专题》模块都设有专门章节或专题,在本模块讲清楚最基本的原理和方法,举例说明其应用即可,不要过多涉及技术细节,对应用范围的介绍也不求全面。
三、学情分析:
通过必修模块1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细胞生物学的最基本的知识,学生在微观的层面上深入地理解了生命的本质。但是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教差。大多数学生已经掌握了学习高中生物的一般方法,部分学生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本模块中的热点问题应该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四、教学内容:
本学期要学习的内容有:有丝分裂、细胞的分化、衰老、癌变、凋亡、遗传和进化、遗传因子、孟德尔实验、减数分裂、受精作用、基因、染色体、伴性遗传、基因本质、dna、指纹技术、基因表达、生物信息学、密码破译、基因突变和其他变异、人类遗传病、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基因工程及应用、生物产业人员、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由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基因频率变化与进化、隔离与物种的形成、化石标本的制作与产业、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共分为必修一的第六章和必修二的七章内容。
五、教学方法及措施继续以探讨导学案做辅助,学生自主学习讨论为主的教学模式,结合导学案让学生全面的理解和掌握本学期的所有知识点。通过布置查找相关主题资料的作业,使学生形成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尝试讨论、合作式教学;创设情境进行探究式教学;加强作业及学习方法指导。导学案编写要以学生为主,适合目前学生的学习情况,所以根据上学期的实际情况,本学期导学案编写发生一些小的变化,那就是在每一个知识点的下面附带一个典型例题,自测题里面要有几道近几年的高考例题。改进课堂教学结构,构建“和谐高效”型课堂教学模式,优化教学过程。教学中既要重视概念、原理等知识体系的教学,又要防止“重结论,轻过程”、“重知识,轻方法”、“重理论,轻实践”、“重理性,轻感性”、“重接受,轻创新”等传统教学弊病的重演;既要重视让学生全面掌握比较系统的知识结构,又要重视跨学科知识的综合,重视新课程与传统教学的继承与衔接,从而更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准。
精选试题,提高做题的有效性,不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六、教学进度表
篇二:高一生物必修2教学计划 港城中学 张玉玲
一、指导思想:
1、以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界定的基本理念为指导,规划课堂教学行为,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2、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揭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在感悟、体验、发现中使学生主动掌握知识,发展实践、合作、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科学素养。并且在学生自我表现和课堂交往互助经历的有效体验中,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人际交往能力、学习成就、平等意识都得到提升。
二、本学期教学目的、任务和要求: 高中历史必修2模块选取的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dna分子结构及其遗传基本功能、遗传和变异的基本原理及应用等知识,主要是从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阐述生命的延续性;选取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和物种形成等知识,主要是阐明生物进化的过程和原因。学习本模块的内容,对于学生理解生命的延续和发展,认识生物界及生物多样性,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树立正确的自然观有重要意义。同时,对于学生理解有关原理在促进经济与社会发展、增进人类健康等方面的价值,也是十分重要的。
本模块的教学需要以《分子与细胞》模块为基础,同时又为三个选修模块——《生物技术实践》、《生物科学与社会》和《现代生物科技专题》打基础。因此,在本模块的教学中,既要注意利用《分子与细胞》模块的基础,适时提示学生回忆,做到温故而知新,从已有知识提出新的问题,又要考虑学习选修模块的需要,在本模块教学中夯实基础。此外,还应注意“到位而不越位”,有些本应在选修模块中学习的内容,在本模块就不宜过多扩展。比如关于基因工程的内容,本模块和《现代生物科技专题》模块都设有专门章节或专题,在本模块讲清楚最基本的原理和方法,举例说明其应用即可,不要过多涉及技术细节,对应用范围的介绍也不求全面。
三、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通过必修模块1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细胞生物学的最基本的知识,学生在微观的层面上深入地理解了生命的本质。但是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较差。大多数学生已经掌握了学习高中生物的一般方法,部分学生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本模块中的热点问题应该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四、教学方法及措施:
通过布置查找相关主题资料的作业,使学生形成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尝试讨论、合作式教学;创设情境进行探究式教学;加强作业及学习方法指导。
五、对学生的日常学习提出的简单要求: 1.上课认真听课,勤做笔记。
2.多做练习,独立思考,不抄作业。3.注意归纳,多提问题。
4.做好课前预习,课后复习。
六、教学进度:教学进度根据教学过程,有可能会进行相应的调整。
2014年2月22日篇三:高一生物必修2教学计划 2012~2013学年下学期高一生物教学计划 怀集二中 郑国华
一、指导思想:
1、以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界定的基本理念为指导,规划课堂教学行为,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2、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揭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在感悟、体验、发现中使学生主动掌握知识,发展实践、合作、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并且在学生自我表现和课堂交往互助经历的有效体验中,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人际交往能力、学习成就、平等意识都得到提升。
二、本学期教学目的、任务和要求: 高中生物必修2模块选取的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dna分子结构及其遗传基本功能、遗传和变异的基本原理及应用等知识,主要是从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阐述生命的延续性;选取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和物种形成等知识,主要是阐明生物进化的过程和原因。学习本模块的内容,对于学生理解生命的延续和发展,认识生物界及生物多样性,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树立正确的自然观有重要意义。同时,对于学生理解有关原理在促进经济与社会发展、增进人类健康等方面的价值,也是十分重要的。
本模块的教学需要以《分子与细胞》模块为基础,同时又为三个选修模块——《生物技术实践》、《生物科学与社会》和《现代生物科技专题》打基础。因此,在本模块的教学中,既要注意利用《分子与细胞》模块的基础,适时提示学生回忆,做到温故而知新,从已有知识提出新的问题,又要考虑学习选修模块的需要,在本模块教学中夯实基础。此外,还应注意“到位而不越位”,有些本应在选修模块中学习的内容,在本模块就不宜过多扩展。比如关于基因工程的内容,本模块和《现代生物科技专题》模块都设有专门章节或专题,在本模块讲清楚最基本的原理和方法,举例说明其应用即可,不要过多涉及技术细节,对应用范围的介绍也不求全面。
三、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通过必修模块1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细胞生物学的最基本的知识,学生在微观的层面上深入地理解了生命的本质。但是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较差。大多数学生已经掌握了学习高中生物的一般方法,部分学生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本模块中的热点问题应该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四、教学方法及措施:
通过布置查找相关主题资料的作业,使学生形成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尝试讨论、合作式教学;创设情境进行探究式教学;加强作业及学习方法指导。
五、对学生的日常学习提出的简单要求: 1.上课认真听课,勤做笔记。
2.多做练习,独立思考,不抄作业。
3.注意归纳,多提问题。4.做好课前预习,课后复习。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篇8
细胞生物含两种核酸:DNA和RNA病毒只内含一种核酸:DNA或RNA
核酸包括两大类:一类是脱氧核糖核酸(DNA);一类是核糖核酸(RNA)。
二、核酸的结构
1、核酸是由核苷酸连接而成的长链(CHONP)。DNA的基本单位脱氧核糖核苷酸,RNA的基本单位核糖核苷酸。核酸初步水解成许多核苷酸。基本组成单位—核苷酸(核苷酸由一分子五碳糖、一分子磷酸、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根据五碳糖的不同,能够将核苷酸分为脱氧核糖核苷酸(简称脱氧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
2、DNA由两条脱氧核苷酸链构成。RNA由一条核糖核苷酸连构成。
3、核酸中的相关计算:
(1)若是在内含DNA和RNA的生物体中,则碱基种类为5种;核苷酸种类为8种。
(2)DNA的碱基种类为4种;脱氧核糖核苷酸种类为4种。
(3)RNA的碱基种类为4种;核糖核苷酸种类为4种。
三、核酸的功能: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核酸在细胞中的分布——观察核酸在细胞中的分布:材料: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试剂: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色剂
原理: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内,RNA大部分存在于细胞质中。甲基绿使DNA呈绿色,吡罗红使RNA呈现红色。盐酸能够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质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
【必修二生物教师】推荐阅读:
高一生物必修二知识09-03
生物必修二新学案答案07-25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11-04
高一阶段生物学必修二知识难点07-16
高二生物必修二考点总结与学习方法05-27
高中生物必修3教案07-03
高中生物必修教案设计07-30
高中生物必修一反思08-15
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识总结05-20
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细节汇总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