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娲造人》读后感

2024-09-16

《女娲造人》读后感(共12篇)

《女娲造人》读后感 篇1

《女娲造人》的神话传说让人赞叹不已!传说写了女娲在大地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小人儿,女娲为了能更好的让人类繁殖下去,把男女分配好进行繁殖。就这样人类一代一代的繁殖下去。

“相传很早以前,天地之间只有女娲一个人。白天她面对着山川锦绣、鲜花经开的迷人景致,自娱自乐,飘然与名山秀水和万花丛中。可是到了黑天,她却双眉紧锁,独自一人感受着孤独与寂寞。她幻想着:要是能有一天,有好多人和自己一起观赏风景的话,哪怕是一人,该有多好啊!于是第二天,女娲就到小溪边,用黄泥一丝不苟地做起泥人儿,打算到了晚上和它说说话,好打发寂寞无趣的时光。惊奇的事情发生了:女娲刚做完了一个泥人,没想到那个泥人竟然朝女娲说:‘妈妈!妈妈……’女娲被这喊声陶醉了,她抹了一把脸上的汗水,欣慰的看着眼前的情景,一种成功的喜悦使女娲有升发了无穷的力量。她接着又埋下头捏了第二个、第三个、第四个……时间过得很快,女娲不知道捏了多少个泥人。她已经气喘吁吁,没有力气再捏泥人了。忽然一个新想法又掠过了她的头,女娲起身折了一根柳枝,沾满了泥浆,然后再甩了出去……天黑了,女娲筋疲力尽了,她看了看自己的周围,又看了看山坡上、溪水边站满了人,人山人海。女娲朝大家挥了挥手,然后,她把肩宽和肌肉健硕的人分做一部分,把他们叫做男人;把胸部比较丰满的人分做一部分,称她们为女人,并规定他们可以自由娶嫁,生儿育女。人类就这样一代一代繁衍了下来。”女娲爱动脑,而且非常聪明的人,这个神话故事,我从中感受到了女娲是一个聪明、勤劳、顽强的人。

在生活上,我们要有女娲这种毅力顽强、坚持不懈、勤劳上进的精神。有一天下午,我看到一个青年人看到一位行动不便的老奶奶,青年人跑去扶这位老奶奶过马路,奶奶很高兴地接受青年人热情的帮助并且对那个青年人说了声谢谢。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要像这位青年人一样热情的助人为乐,帮助一些需要帮助的人,帮助一些遇到困难的人,帮助一些需要求救的人。在学习上我们要付出努力,要认真的学习。只要不怕累、不怕苦不要轻易的放弃就可能得到你想要的收获,不努力就必定没有收获,努力了就有可能得到收获。只有努力就会有回报。我非常敬佩女娲娘娘,在学习我要学习她聪明机智,坚持不懈战胜困难的精神,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难题,我们应该沉着思考,想办法解决问题,如果解决不了,也要想办法去解决,如向学习或老师请教,以顽强的毅力克服困难解决遇到的难题,我们拥有这种品质,今后才会有更大的信心面对更大的挑战。

女娲是一个伟大而充满智慧的女神,她的精神品质会鼓励我努力学习,勤于思考,学好各科知识,扎扎实实打基础,争取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女娲造人》读后感 篇2

师:人是从哪里来的呢?古时候科学不发达, 人们对此不能作出科学的解释, 于是产生了许多关于人类诞生的神话。这些神话有着丰富的想象, 充满着无穷的魅力。今天, 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大家耳熟能详的关于人类来源的神话——《女娲造人》。既然是神话, 它有什么独特之处呢?

生:应该充满想象。

生:故事很神奇。

生:也应该有夸张。

生:还有拟人。

生:充满趣味, 我就喜欢读神话。

二、初读课文, 讲述故事

师:的确, 神话充满着神奇和想象, 它表达着人们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和美好的愿望。今天我们学习的《女娲造人》的神奇之处在哪里呢?它是如何想象的呢?请同学们带着神奇和趣味的心理走进课文。请先自读课文,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则神话的大意。

(学生自由放声读书, 结束后, 学生概括故事大意)

生:天地开辟之后, 没有人类, 大地荒凉。女娲揉黄土造出了人, 大地有了生机, 人类也开始慢慢繁衍。

师:语言很简洁, 主要内容说出来了。如果老师想让大家按照这样的顺序和模式来讲述这个故事, 你能做到吗?

生 (纷纷回答) :能。

(师投影出示:1.讲故事内容顺序:女娲为什么造人——怎样造人——如何繁衍人类。2.讲故事要求:声音响亮, 带些神奇语气。3.如果能把这样一些词语带上更好:莽莽榛榛、澄澈、绵延、眉开眼笑、荒凉寂寞、幽光)

(生再次浏览课文, 观看投影, 准备讲故事。一名学生讲故事, 其他学生评价)

生:天地开辟之后, 世界上有了万物, 但是唯独没有人类, 所以有些荒凉寂寞。一个神通广大的神——女娲出现了, 她看到莽莽榛榛的大地, 觉得应该添点什么, 才能让大地有生机。于是她模仿自己的模样, 用黄土造人。人类出现在大地上, 给大地增添了生机, 女娲见到这些人眉开眼笑, 也不感到寂寞、孤独了。接着, 她想让这些人布满大地, 于是废寝忘食地工作着, 每天深夜, 她都伴着星星和月亮的幽光。但是这样的工作量太大, 于是她想出了一个绝妙的方法, 用枯藤沾泥挥洒。不久, 大地上布满了人类。为了让人类绵延不绝, 女娲让人分成男女, 男女配合, 人类就世世代代绵延下来了。

师:这位同学为我们讲述了女娲造人的故事, 请其他同学对他讲的故事进行评价, 可以从内容、语气、附加的神态、动作等方面入手。

生:他讲故事很流畅, 语气很好。

生:他把故事的主要内容讲出来了, 但是没有抑扬顿挫的感觉。

师:抑扬顿挫的感觉有何好处?

生:可以让故事更生动, 体现神话的特点。

生:我觉得讲神话故事还可以用充满神秘的语气, 毕竟是神话。

师:这位同学把故事讲得挺好, 特别是把文中的一些重要词语都带进了故事。同学们的评价也很中肯, 表明大家对神话的特点和本文的内容掌握得非常好。从刚才的故事中, 老师听出了人类没有诞生前, 大地“莽莽榛榛”, “莽莽榛榛”是什么意思?

生:草木丛生的样子

三、细读课文, 品味语言

师:人类没有诞生, 大地莽莽榛榛, 荒凉寂寞, 那么人类的诞生给大地带来了什么呢?请结合文中具体的内容来谈谈。请自读课文, 圈画有关语句, 结合你对神话的了解, 试着把自己的发现读出来。

(学生细读课文, 很快举手, 各抒己见)

生:带来了生机——藤条一挥, 就有好些活人出现, 不久, 大地上就布满了人类的踪迹。因为有了人类的踪迹所以就有了生机, 这与第一段的“可是单单没有人类。这世间, 无论在怎样说吧, 总不免显得有些荒凉寂寞”正好形成了对比, 所以人类给世上带来了生机、活力。

生:带来了欢乐——这些小人儿在她的周围跳跃欢呼, 使她精神上有说不出的高兴和安慰。从这句话中的“跳跃、欢呼、高兴、安慰”, 我体会到了一种欢乐的情绪。

师:能否把你的欢乐情绪读出来, 让大家也跟着分享这种欢乐。

(生读, 读出喜悦)

师:请同学们继续就上面的问题谈谈。

生:带来了智慧——“这样, 看起来似乎有一种管理宇宙的非凡的气概”。这句话让我感受到了人类的非凡、伟大、充满智慧, 因为只有具有非凡智慧的人类才能管理宇宙。

师:这句话, 你在读的时候应该充满什么样的语气?

生:敬佩。

师:请你带着敬佩的语气读一读。

(生读)

师:你的朗读告诉我们人类的诞生是一件了不起的事, 我们是该敬佩。还有同学要说吗?

(答到此, 学生开始沉默, 看得出来好像没话说了, 教师继续引导)

师:应该说同学们品读得很好, 但是老师认为, 人类的到来, 为这个世界带来的不仅是生机、欢乐和智慧, 还应该有更深层次的价值。女娲作为神, 神通广大, 但是她还造出了人, 和我们人类一样, 她应该还有一个什么身份?请你顺着这个思路再次默读相关文字, 做进一步的探究。前后左右同学聚在一起, 七嘴八舌随便说, 看能否从同学的发言中激发起灵感, 撞出思维的火花, 给大家5分钟的时间。

(学生4 人一小组讨论、交流。3 分钟后, 渐渐有学生举手了。5分钟后, 学生又有了新的感悟)

生:给世界带来了爱。

师:是哪方面的爱呢?

生:应该是属于母爱, 因为女娲不仅是一位神通广大的神, 而且是一位怀有爱心的母亲, 从“接着一阵兴高采烈的跳跃和欢呼……满心欢喜, 眉开眼笑”中就能体会到。

生:“她给她心爱的孩子取了一个名字, 叫做‘人’。”从“心爱”两个字可以看出来, 女娲作为母亲对孩子的喜爱。

生:“她工作着, 工作着, 一直工作到晚霞布满天空, 星星和月亮射出幽光。夜深了, 她只把头枕在山崖上, 略睡一睡, 第二天, 天刚微明, 她又赶紧起来继续工作。”女娲辛苦造人, 就和母亲辛苦为家一样, 对家人充满着无私的爱。

师:你在读到这几句话的时候, 心里有没有什么感觉?

生:有一种敬佩的感觉。

师:还有吗?

生:还有一种被感动的感觉。女娲夜以继日的造人, 不辞劳苦, 让我非常感动。

师:请把我们心里的敬佩和感动读出来。

(生读。师又请一位同学读)

师:作为一个母亲, 看到了自己孕育的一个崭新生命的诞生, 看到了一个兴高采烈的孩子在那欢呼跳跃, 她眉开眼笑, 满心欢喜。快乐着孩子的快乐, 忧愁着孩子的忧愁, 不正是一个母亲对孩子最好的爱吗?只要自己的孩子能高兴、开心, 作为母亲就高兴、开心, 这正是母爱的伟大。女娲就是一位母亲, 但是她不是某一个人的母亲, 她是——

生:众多人的母亲

生:人类的母亲。

生:中国人的母亲。

师:可以说是华夏儿女、华夏民族的母亲。

四、深入课文, 想象练习

师:女娲是一位勤劳、有爱心的母亲形象, 可惜我们都没有办法亲眼目睹她的容颜。我们能用什么办法来实现一睹女娲容颜的愿望呢?

生:时光隧道, 穿越。

(大家笑了起来)

生:画一幅画。

生:想象。

师:大家的办法挺好的。不过呢, 老师有个更好的方法, 我们可以用文字来描绘出来。大家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根据文章内容, 发挥想象, 描绘出女娲的形象。可以选择外貌、神态、心理中的一两个方面进行描写, 还要说出为何要这样描绘。

(5分钟后, 学生说出自己描绘的女娲形象)

生:我描写的是女娲的手。她的手是小的, 代表她的手很灵巧。书上说了“她就顺手从池边撅起一团黄泥, 掺和了水, 在手里揉团着, 揉团着, 揉团成了第一个娃娃模样的小东西”。女娲很简单地就造出了人, 说明她心灵手巧。

生:我描写的是女娲的面容。她有着长长的飘逸的秀发, 脸庞是红晕的, 眉目是清秀的。她是一个爱美的母亲。第四节写到她在池边照镜子, 还向着池子笑, 说明她是一个天真爱美的母亲。

师:你心中的女娲真的很漂亮。

生:女娲站在家门口, 深情地望着一群孩子, 眉宇间露出了甜美的微笑。女娲是个慈爱的母亲, 从“女娲看着她亲手创造的这个聪明美丽的生物, 又听见‘妈妈’的喊声, 不由得满心欢喜, 眉开眼笑”一句可以看出来, 只要自己的孩子活泼、健康, 她就高兴。可见女娲是一个慈爱、无私的母亲。

师:你创设了一个情境:家门口, 深情地望着, 甜美的笑。让我们仿佛真的看到一个母亲站在家门口在等他的孩子。谢谢你!请你用深情的语言, 把自己的想象再读一遍。

生:女娲的手是粗糙的, 脸上有一些皱纹, 但是却始终带着微笑。腰也有些弯曲了, 但眉宇间透露着慈爱。“这些小人儿在她的周围跳跃欢呼, 使她精神上有说不出的高兴和安慰。”说明她是个有爱心的母亲。“她工作着, 工作着, 一直工作到晚霞布满天空, 星星和月亮射出幽光。夜深了, 她只把头枕在山崖上, 略睡一睡, 第二天, 天刚微明, 她又赶紧起来继续工作。”说明女娲很勤劳不知疲倦地工作。因为勤劳、不知疲倦地工作, 她的手变得粗糙了, 腰也累得弯了, 但是精神却是高兴的, 所以她始终带着微笑。

师:女娲因为辛苦造人而手变得粗糙, 脸上也有了皱纹, 腰也弯曲了, 但没有变的是“勤劳、不知疲倦、微笑、慈爱、欣慰”, 这就是一位母亲。请把你心目中女娲的形象再次用你的朗读展示给大家。

(生读)

生:女娲的眼睛有黑眼圈了, 因为她天天造人到深夜, 白天早早地就起来工作了。

师:眼圈黑了, 但是掩饰不住美丽的眸子, 掩饰不住内心的圣洁。

五、总结全文, 升华主题

师:同学们的想象真是太丰富了。在我们的心目中, 女娲像小姑娘一样美丽、漂亮, 像母亲一样勤劳、慈爱、无私。《女娲造人》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出来的神话, 这个神话充满着神奇的想象, 富有人性化的演绎, 焕发着迷人的色彩。女娲用她的智慧和勤劳让我们华夏民族诞生在这个星球上, 从此世世代代生生不息, 从此华夏大地便有了生机, 充满了温情和爱意。她既是一个神通广大的神, 更是一位勤劳、慈爱的母亲。在她身上体现了“勤劳、智慧、勇敢、无私”的精神。那么, 同学们有没有想到, 她是我们中国的女娲, 她的这种精神其实就是——

生:中国人的精神。

生:我们中华民族劳动人民的精神。

师:再进一步说说?

(学生们略微想了一会儿)

生:是我们伟大的民族精神, 我们中华民族就是一个充满智慧、勤劳勇敢、博大无私、具有非凡创造力的民族。

师:同学们说得太好了。大家通过想象和联想, 从女娲想到了母亲, 从女娲的精神想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精神、想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 老师真的很佩服你们的想象和联想的能力。

师:《风俗通》的两则短文, 作者通过丰富的想象, 把它充实成了一篇充满神奇、充满幻想、充满生活气息的美丽神话故事。作者娓娓道来, 如同一条不断流淌的小溪, 一路唱着欢歌不断前进, 使我们仿佛置身于那个生命初创的原始世界中, 感受着人类诞生后的欢欣与愉悦。这就是神话的魅力, 更是想象的魅力。神话哺育了人类的文明, 也陪伴了我们的童年。但愿同学们能一如既往地去读神话故事, 让我们的人生也充满美丽的神话。

女娲造人的尴尬事儿 篇3

一开始,她准是给人类设计了一只眼睛。知道啥叫“一目了然”吗?就是一只眼睛看世界,瞅什么都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后来发现,一只眼睛老是睁着,得不到充分的休息,就不能更好地工作。于是,她又给人类装上了另一只眼睛。可谁知道,会动脑筋的人类没有听从她的安排,反而学会了“睁一眼闭一眼”的生存技能:知道在什么时候对什么事睁开一只眼,知道在什么地方对什么人的什么行为要闭上一只眼。

左边装上一只耳朵后,女娲才发现自己做了一件蠢事。右边的声音,左边的耳朵听不太清。再说,甭管是好话还是坏话,全塞给了一只耳朵,它哪儿听得消啊?亡羊补牢,她又给人类装上了右边的耳朵。谁知,这两只永远不见面的耳朵,渐渐成了地道的摆设,有时候还避免不了相互拆台。“东西耳朵南北听”,一个耳朵进,一个耳朵出。这边进来,那边出,什么也没留下。

有了前车之鉴,女娲这回一下子给人类安上了两只嘴巴。是啊,她设计得还是较为科学的:一只嘴巴负责说话,一只嘴巴负责吃喝,各司其职,互不干涉。女娲刚想歇会儿,两只嘴巴吵了起来:“你凭什么光吃喝不说话?”“你凭什么光说话不吃喝?”受不了争吵,女娲干脆把一只嘴巴变成了“舌头”,让它去品尝美味佳肴。剩下的一只嘴巴,专门负责说话。“口舌之争(逞一时口舌之快)”,就是从这儿传下来的吧?

起先,女娲只是给人类捏了一只鼻子。拗不过肺脏的抗议,她随手用柳树条,在鼻子上捅了一只孔,让它保障人类的呼吸。哪知道,“一个鼻孔出气”根本不够用,身体两侧的肺脏争着要“出气”。女娲没辙,只好又给捅了一只孔,让一个鼻孔控制一侧的肺脏。这样,“两个鼻孔出气”,才能确保人类呼吸的顺畅。不过,现实生活中,总有一部分人是“一个鼻孔出气”。不能埋怨女娲,他们就给自己辩解:人类主要是用“一个鼻孔出气”的,最多也是两个鼻孔在轮流交替“出气”。

女娲信奉“一手遮天”,她认为一只手就可以遮住人的五官七窍。你看:一只手,可以掩嘴,做到笑不出声、笑不露齿;一只手,可以抠鼻,做到一把鼻涕、掷地有声;一只手,可以挖耳,做到去污除垢、消痛止痒;一只手,可以擦眼,做到非塵勿扰、让眼泪飞。不足的是,一只手无法捂住自己的整张脸。即使是手长过膝的皇帝,也只能捂住半边脸。女娲最终决定给人类装上两只大手,也好捂住自己的脸,这样人类才有了羞耻之心、后悔之意。

女娲造人读后感 篇4

传说,女娲在天上很寂寞,于是,女娲就来到了地上。女娲来到了大地好些日子。一天女娲到小溪边捏起了一个小泥人,向它吹了一口气,就变成乱蹦乱跳的小娃娃,于是,女娲每天从早捏到晚,从晚捏到早上(liuxue86.com)。女娲觉得这样太慢了,于是,到山上拿来一根藤条向河里一甩,顿时,水里的水污混,女娲把藤条拿上来向地上一甩许多点子落在地上就成了一个个乱蹦乱跳的小娃娃。女娲很高兴,它们每天就靠打猎来为生。一天,女娲突发奇想,这么多人都一样怎么能辨别出来呢?于是女娲把它们分成了女人和男人。

有一年,天上坏了个大窟窿,洪水大发,女娲不忍心看着他们死去,就牺牲了自己,救了它们。

《女娲造人》读后感 篇5

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就在就在盘古刚开天辟地的时候,有一位女神诞生了,她的名字叫女娲.

这位女娲娘娘可和神话里的女娲娘娘不一样,她可是一位心灵手巧的石匠,大地的万物基本上都是她雕刻出来的。有一天她看到天上的鸟儿是成双成对的,树上的松鼠也是成双成对的,心里感到有一点孤单。她忽然想到每一种生物都有自己的同类,可单单就是自己没有同类,为什么不创造一个更自己一样的生物呢?说干就干,女娲娘娘从山上拿了一块大石头,按照小溪边自己的样子雕刻着,不一会,一个机灵的小人就诞生了,女娲双手合拢施法,小人马上就有了生命。而且这种小人和那些低等动物不一样,一眼看上去就感觉特别得聪明,还刚诞生就会说英语,女娲娘娘一直想让这种生物覆满整个大地,就一直不停地工作,可是力不从心,小人总是达不到女王想要的那个数量,想了很久,灵机一动,不如让这些人类自己雕刻自己,她只要施法就可以了,这样果然省事,人不一会就覆满了整个大地。

可是人总是要死的,然到还要重新制造吗?所以女娲要把人分为男女,让他们自己繁衍,从此以后人越来越多,最后管理了整个世界!

《女娲造人》教案 篇6

《女娲造人》是神话故事,是通过丰富的想像与联想的运用来激发学生探求未知领域的欲望,表现在远古时代人们对人类自身来源的好奇和探索,以及在当时社会生活条件下所作出的极富想象力的解释在学习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想象丰富的神话,作者以大胆新奇的想象在原有故事的基础上进行富有人性化的扩写,再现女娲造人的整个过程,使得这个古老的传说充满生活气息。

三、学情分析

1、学生水平差异较大,基础好的学生能很快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及主题思想,而基础差的必须要做预习好!

2、学生学习本文时,可能会遇到的最大问题联想和想象的运用。

3、学生在遇到难题的时候采用合作,讨论的方法去解决。

四、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积累“女娲、澄澈、幽光、灵敏、绵延、神通广大、莽莽榛榛”等词语。

(2)、了解神话的特点。

(3)、了解有关人类起源的神话故事。

2、能力目标

(1)、体会想像联想在神话创作中的作用。通过比较,掌握想像的方法和思路。

(2)、激发学生探究关于人类起源、进化的科学知识的兴趣。

(3)、学习文章对原有故事的人性化的演绎与扩充,培养改写神话故事的能力。

3、情感目标

感受体会文中女娲朴实感人的母亲形象。

五、教学重难点

1、体会想像联想在神话创作中的作用。通过比较,掌握想像的方法和思路

2、激发学生探究关于人类起源、进化的科学知识的兴趣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

本课教学中采用博文课堂教学模式,预习检测、师生互动、课堂检测等

七、课前准备

教师:多媒体

女娲造人课件 篇7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神话的特点,体会想像在神话创作中的作用,了解原始先民关于自身起源的极富想像力的解释,激发学生探求未知领域的欲望──追寻人类起源。

2、能力目标:使学生理解女娲身上所寄托的人类母亲的优秀品质,培养学生的想像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体验人类诞生的欢欣与愉快,感受创造的快乐,思索自身来源,珍爱生命。

【教学重点】

1、大胆而新奇的想像。

2、对人类诞生的喜悦感。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学会合理的想象。

【教学过程】

一、导语(4)

清晨,我们踏着满地的金黄,在瑟瑟的晨风中来到这里,开始我们又一个崭新的一天;傍晚,我们迎着醉人的晚霞,奔波在回家的路上,在这无数个来来往往的的路途中,我们不禁要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人,到底是从哪里来的呢?那么能不能请同学们来谈一谈,你都知道哪些关于人类起源的资料呢,让我们来相互交流一下吧。(学生交流资料)好,今天就让我们到《女娲造人》这篇神话故事中去看看女娲是怎样把人造出来的。(书写标题)

二、文本对话

1、个别朗读:(5)

同学们已经充分预习了课文,下面就请同学来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让我们初步感知课文的内容。好,有哪位同学愿意给大家朗读。(请同学朗读课文)

2、自由朗读课文:(1)

通过以上几位同学精彩的朗读,让我们又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那么今天,我们对于这篇文章的学习,将采取智力竞赛的形式,来一场超级小组的选拔,具体的比赛规则是这样的:

⑴ 首先将全体同学分为两大组,在答题之前由每组为对方选择答题的符号,然后各组选一名同学来揭开题目答题。

⑵ 当该名同学在答题过程中感到有困难时,他将有三种求助方式:从课堂上任意一个人那里获得少许提示;指定本组的一名同学替他回答问题;和组员讨论两分钟然后做答。每种求助方式只能用一次,用完为止。

⑶ 每组答对一题加100分;答错本足不扣分但给对方组加100分。

规则大家已经很清楚了,那么在进行超级小组的选拔之前,再给大家五分钟的时间,仔细研读课文,为竞赛做好充分的准备,同时也可以针对你们预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讨论,好,现在开始。(5)

三、问题探究

1、第一组问题:

好,时间到。在比赛之前,我希望听到同学们用充满自信的声音来回答我:你准备好了吗?好,超级小组选拔赛正式开始。首先请A组位B组选题。

(1)人:课文中是如何描写人类诞生之前的世界的?可以借助这幅图片结合文中的语句来描述。(天上有太阳、月亮和行星,地上有山川草木,还有鸟兽虫鱼。)

(2)类:本文处处洋溢着人类诞生的喜悦感。找出有关语句,说说你对这一喜悦感的体会。(是的,女娲造人的喜悦和人类诞生的喜悦无一不说明了,人的产生给大自然带来了无限生机,同时也产生了爱,产生了人间的温暖。总之,人的出现使死寂的天地间充满了温情爱意与天伦之乐,只有人才能使这世界充满温馨,充满爱。)

(1)共:女娲造人共用了几种方法?(两种:用黄泥揉团成泥人;用枯藤挥洒泥点,甩出小人。)

(1)创:女娲是在什么情况下想创造人的?请结合课文语句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感到非常孤独。她觉得在这天地之间,应该添一点什么东西进去,让它生气蓬勃起来才好。世间各种各样的生物都有了,单单没有像自己一样的生物,那为什么不创造一种像自己一样的生物加入世间呢?)

2、第二组问题:

(3)风俗:将本文和课后所给的《风俗通》中的两则短文进行对比,看看课文丰富了哪些情节?首先请你给大家朗读一下这两则短文。(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人造出来之后欢欣喜悦的场面;女娲像人一样具有心理活动和喜怒哀乐等情绪;作者的评述。)

(3)丰富:你认为课文中哪些内容能体现作者丰富的想象力,请侧重任意一方面来具体谈一谈、(言之有理即可,但要结合文中的语句来谈。示例:女娲造出小人之后欢欣鼓舞的场面以及对女娲的人性化描写最见作者的想像力,女娲作为神,她也有人的喜怒之情,她会哭、会假装生气,甚至会灵机一动创造出人类,她得到了母亲的天伦之乐。她哪里是神,分明就是人,她有人的情感、人的心态、人的智慧、人的生活体验。从中我们看到了神话情节里想像的,但又是真实的,是合乎现实生活情理的。)

(2)特殊:课文中多次提到人类诞生之后称女娲为妈妈,作者这样写什么特殊含义吗?(女娲是神,更是人,神性与人性在女娲身上得到高度的统一。女娲的慈爱、辛劳与不懈努力不正是一位勤劳、智慧、伟大的母亲形象吗?她充满生命活力与母性,有着母亲的喜与忧。从女娲身上我们看到了人类母亲的优秀品质,这种崇高的母爱不正是我们人类生生不息的源泉吗?所以作者要将女娲塑造成一位可亲可敬的母亲的形象来歌颂。)

(1)生存:女娲是如何解决使人类继续生存下去这个难题的?(把人分为男女,让人类自己去创造后代,使人类得已延续下去。)

3、第三组问题:

(1)有人说:想像是人类最美的花朵。作家袁珂就采撷了想象这朵花,运用于自己的文章,使神具备了非凡的创造力,也表现了人类许多美好的品质,如质朴、活泼、勤劳、充满活力和智慧。同时借助想象的翅膀让全文洋溢着一种喜悦感。从中,我们明白了神话的情节是想象的,但又是合乎现实生活情理的。下面,通过这组必答题,来看一看哪一组能够插上想象的翅膀,飞得更高更远。在此之前,先来总结一下分数。

(6)小猪:你也发挥自己的想像,对女娲造人的动机和经过做另一种推测,说给大家听听。(学生发挥想象,各抒己见。)

(8)眼镜蛇:在两分钟之内,根据大屏幕上所给出的图案说出你由此联想到的事物,每说出一种事物加50分。

四、总结(1)

被誉为创造学之父的奥斯本曾说过:想象力是人类能力的试金石,人们正是依靠想象力征服世界!神话中充满了神奇的想象,它把远古人民的认识和世界万物的生长变化都蒙上了一层奇异的色彩,无论人类是由女娲创造的或是从猿人进化而来,无论是今天学习的美丽的神话还是关于人类起源的科学争鸣,都是一串串不同时代的人们探寻生命问题的足迹。它让我们体验到了生而为人的自豪,使我们感受到生命是如此独特而美好。也许我们生命本身的就是个奇迹,让我们共同努力,将奇迹变为永恒。

【板书设计】

女娲造人

袁珂

慈爱、辛劳

女娲 母性 爱

女娲造人教案 篇8

女娲造人

一、教学目标、增强对“人”自身的思考与认识。

2、把握的内容,清晰地了解这个神话是如何展开想像的。

3、进一步把握神话的特点。

二、学生分析

学生对女娲造人的故事或多或少有一定了解,故事具有较强的吸引力,浅显易懂,容易激发学生阅读和研讨的兴趣。

本文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促进学生的发展:一是自读能力;二是联想与想像的能力;三是对“人”的自身发展作进一步思考。

三、教学过程

、开门见山导入

师:生命是怎样产生的?人类是怎样产生的?这些问题,千百年来,都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各个民族都有关于人类起源的民间传说。这些传说非常有趣。请学生讨论,发表见解。出示课题《女娲造人》。

2、阅读译文,尝试想像

师: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研讨与练习”第一题,看看此题中两则短文的译文。这两则译文写了哪些内容?请加以概括。概括的语言尽可能简洁,在能够说清楚的前提下,字数尽可能少一些。请把概括内容批注在书上。

生:(独立阅读,概括批注)。

师:好,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两段译文有哪些要点。

生:可以从四个方面来概括:(1)天地无人;(2)女娲造人;(3)造更多的人;(4)婚姻育人。

师:这四点基本上能够概括这两则短文的主要内容,语言也很简洁。我们看原文是非常简单的,没有生动的情节,但有人将这则短文扩展成一个栩栩如生、具有很强吸引力的神话故事。要扩写这必须展开想像,加入一些内容。请同学们合上书,围绕刚才提炼出来的四个要点,快速展开想像,自编一个神话故事,并在草稿纸上记录自己的故事提纲。

生:(构思自己的神话故事)。

师:大家相互讲,讲了故事后,请推荐一位构思奇妙、讲述生动的同学上台,把自己的故事奉献给全班同学。

生:(一位同学上台讲述故事)。

师:(点评。点评的标准是:(1)故事是否紧扣了四个要点?(2)想像是否奇妙,大胆?(3)叙述是否生动?)

3、阅读课文,比较想像

师:我们自己编述了故事,也听了同学讲的故事,四川新繁有一位名叫袁珂的作家,他根据这四点内容编写了一个名《女娲补天》的故事,作家和我们都是根据同一个材料编的故事,请大家读读课文,看看他编的故事有什么不同?请大家快速阅读课文。

生:(快速阅读课文,把握故事梗概)。

师:读完了这一故事,请大家比一比:袁珂的想像力和自己的想像力,各自有什么特色?注意:不要因为袁珂是作家,也不因为这篇课文编进了教材,就认为自己的故事处处不如人,要善于发现自己的闪光点,发现自己的长处。要比较就得有标准,我们提出四个问题,作为比较时的参考,也算是比较的标准吧。

(1)对原文的哪几个方面进行了扩展?

(2)在扩展的过程中是如何增强吸引力的?作者用了哪些办法?

(3)袁珂先生的扩展办法对自己编写故事有什么启示?

(4)我编的故事,哪一个方面还可以运用到课文中去,使课文变得更好?

生:(思考,交流,讨论)

师:除了大家刚才分析,我认为本文具有吸引力的原因还有一条,那是什么呢?谈谈你们的意见。

师:大家提出的都有一定道理。我想说的,其实在“研讨与练习二”中已经有所提示,请大家研讨第二题。你们同不同意这个提法?你们有什么想法?请考虑一下。

生:(阅读,讨论)。

师:通过讨论,你们得到什么启示呢?“喜悦感”是一种情感,“处处洋溢着人类诞生的喜悦感”,说明作者在编写故事的过程中也充满了喜悦感。作者的喜悦感,融入中,我们读了,才能体会到喜悦。阅读,就是读者与作者的情感交流。由此看来,编写的故事要有吸引力,首先自己应该投入感情,融入感情。感情是故事的灵魂,也是想像的灵魂。这一点,请你们注意。

4、教学小结

师:本节课我们自己编述了神话故事,又欣赏了袁珂先生编写的神话故事,并且对二者进行了比较。在比较的过程中,大家认为一篇好的神话故事应该具有什么样的特点?请大家独立思考总结,然后交流讨论。

5、作业

(1)基础知识测评

①给加点字注意。

寂寞()女娲()莽莽榛榛()蹲下来()

澄澈()跳跃()掘起()

掺合()

接触()幽光()疲倦不堪()捏成()

搅拌()

②下列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绵延配合终于麻烦

B、挥酒溅落震响毕竟

c、孤独气概相貌欢呼

D、高兴安慰偶然模样

③下列短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假装生气

灵机一动

兴高彩烈

聪明美丽

B、满心欢喜

眉开眼笑

继续动手

布满大地

c、陷入泥潭

简单省事

人类踪迹

世世代代

④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

A、小家伙开口就喊:“妈妈”!

B、女娲听见《妈妈》的喊事,不由得万分高兴。

c、她给她的心爱的孩子取了一个名字,叫做“人”。

《女娲造人》阅读答案 篇9

⑵一天,女娲来到河边,在静静的水面上看见了自己的倒影。这时,她才猛然醒悟到,B世间有许许多多和自己一样的生命,相互说说话,不是可以解除孤独和寂寞了吗?C女娲决定按照自身形体塑造新的、更有灵气的生命。

⑶①女娲挖了大量黄泥,掺着河水,对照着自己的倒影,揉捏起来。②很快,第一个泥娃娃便创造出来。③这个泥娃娃刚落地,就蹦蹦跳跳,吵吵闹闹,十分神气。④女娲心中非常满意,对自己的杰作反复欣赏,决定取名为“人”。⑤他们容貌不同,性格相异,举止有别。纷乱的人群,围着女娲,欢呼跳跃,但是转眼之间便离开了女娲,分散到世界各地,去寻找自己的生活了。

⑷女娲心中充满温暖,兴奋激动,捏出一个又一个的泥娃娃,日复一日,夜复一夜,疲劳不堪。但是,世界实在是太大了,D女娲怎样拼命工作也无法满足需要。女娲停下手来,想了想,终于找到一个省事的办法。她从山崖上摘下几根藤条,编成一根神奇的绳子,把绳子的一头抛到水中,一头牵在手上,然后用力一挥,搅混了水中的泥浆,再使劲一抖,顿时,满河的泥浆点四处飞溅,落到哪里,哪里使跳出一个个、一群群的活人。没有多长时间,整个世界都布满了人。

⑸从此,人类世世代代繁衍生存下去。

《女娲造人》阅读题目

1、给加粗字注音。

⑴ 女娲:____________

⑵ 掺着河水:___________

2、解释下列词语中加粗字。

⑴ 勃勃生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疲劳不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⑶自然段漏缺一句话:“她劲头十足,不停地掺水和泥,捏出各种各样的人。”请你把它回归到原来的位置( )

A、①与②之间

B、②与③之间

C、③与④之间

D、④与⑤之间

4、第⑶自然段第④句中的“人”,打上双引号的作用是( )

A、表示引用 B、表示特定称谓 C、需要着重指出 D、讽刺或否定

5、依次填入文中A、B、C、D处关联词语,较恰当的一组是( )

A、但如果所以无论

B、但如果于是无论

C、而且只要于是尽管

D、而且只要所以尽管

6、这篇短文可分三部分,请“‖”画在下面。

⑴ ⑵ ⑶ ⑷ ⑸

7、对各段段意概括有误的一组是( )

A、第⑴自然段写女娲感到孤独。

B、第⑵自然段写女娲决定造人。

C、第⑶自然段写女娲造人且为他们取名。

D、第⑷自然段写女娲很疲劳,终于停了下来。

8、判断下列理解本文的正误。

A、这篇神话赞扬了人的可贵的灵气。( )

B、这篇神话赞颂了人的无穷的创造力。( )

C、这篇神话反映了古代的人们对人类由来的原始观念。( )

D、这篇神话运用奇妙的想象,科学地解释了人类的起源。( )

《女娲造人》阅读答案

1、⑴ wā⑵ chān

2、⑴ 旺盛的样子;⑵ 忍受、能支持

3、D;4、B;5、B;6、⑴⑵‖⑶‖⑸

《女娲造人》读书笔记 篇10

后来,又出现了一位人头蛇身的天神,名叫女娲,她很寂寞,决定制造一些向她一样有灵魂的生物。

女娲找到一处清澈的水,再水边拿起黄泥按照自己的模样捏了一个泥娃娃放在地上,泥娃娃居然活了,她又继续捏,一直工作到星星布满天空才稍微睡一会,天还刚微微亮就又开始工作,女娲觉得这样很累,速度还很慢,就从悬崖上摘下一根枯藤,蘸上黄泥,再把藤条一甩地上就出现了很多人,不久,大地上就布满了人类。女娲想如果人类死亡了,还要再造一批吗?女娲想了一个办法,她在一些人身上注入了阳气,他们就成了男人,在一些人身上注入了阴气,她们便成了女人,女娲让他们合在一起,创造后代,人们就这样生儿育女,一代又一代的传下来。

就这样女娲创造了人类,被人们称为人类的始祖。

《女娲造人》教学反思 篇11

2、人来到这个世间是文章重点描写的内容。女娲揉团黄土造成第一个小人儿,这个“人”一落下地就具有了生命,开口叫她“妈妈”;女娲不知疲倦地造人,为了加快速度,她就藤条一挥;为了解决人类延续的问题,女娲“把那些小人儿分为男女,让男人和女人配合起来叫他们自己去创造后代”……作者娓娓道来,如同一条不断流淌的小溪,一路唱着欢歌不断前进,使人读来仿佛置身于那个生命初创的原始世界中,感受着人类诞生后的欢欣与愉悦。

3、大胆而又新奇的想象。《风俗通》里的有关文字非常简略,作者又进一步就女娲为什么要造人,怎样造人,怎样造更多的人,怎样让人类自己繁衍生息,做了丰富的想像。想像是大胆的,也是真实而合情合理的。

女娲是神,具有非凡的能力,她造人的手段、方法体现了“神”的威力,而在细节的处理上,作者又赋予了她人的心理,人的情感,人的生活体验,从而使想像内容既显“神威”,又合人情事理。

广阔的天地,莽莽榛榛的原野,死寂的气氛,使神通广大的女神,感到了寂寞孤独,造人的愿望就显得自然而真实;水中映出的或“喜”或“生气”的面容,诱发了她的“灵机”,想像巧妙而富于人类经验;“妈妈”的呼喊,使死寂的天地间获得了生机,更充满了人间的温情爱意,以及天伦之乐。“人”的产生,使女娲得到做母亲的自豪和欣慰;晚霞里,星光下。女娲的忙碌疲倦,正显露出一位母亲勤劳、智慧、伟大的身影。这正是这篇童话真实感人的地方。

《女娲造人》精品教案(大全) 篇12

一、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快速阅读,了解主要情节,把握女娲这一形象及女娲的情感。2.通过对《女娲造人》和《风俗通》中有关女娲造人内容的比较阅读,体验联想与想象的力量。

3.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探求未知领域的欲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熟读课文,复述女娲造人这一神话故事的主要情节。

2.与《风俗通》故事进行比较,找出作者做了联想和想象的内容。教学难点:

体验联想与想象的力量。

三、教学策略

本课主要采用默读法、提要法、比较阅读法等教学方法,同时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学生通过默读完成对课文的感知。

2.自主学习,借助工具书或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解决自学中遇到的难词、难句和质疑问难,教师在点拨时授以学法指导。

3.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任务驱动学生自主学习,为学生创造良好的交流氛围,引导鼓励学生积极交流,训练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四、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

导语:“人是从哪里来的呢?”这个问题引发了古今中外许多人的丰富想象,那么我国远古时期的人们对这个问题是如何解释的呢?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有关人类起源的神话故事《女娲造人》。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二)感知学习

1.请学生依据课文题目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1)女娲是谁?

/ 3

(2)女娲为什么要造人?(3)女娲是怎样造人的?(4)女娲造人成功了吗?(5)„„

教师要求学生带着自己提出的问题,用3分钟以内的时间快速默读课文并试着找出问题答案。

班级交流,明确答案:(1)女娲是一个神通广大的神。

(2)女娲为了消解自己的孤独寂寞,使天地生气蓬勃起来就开始造人。(3)她先是揉泥捏人,后来甩泥造人,最后是男女相配造人。(4)人类世代繁衍,她造人成功了。(5)„„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学会从题目入手提出问题,以问题驱动学生理清文章思路。

2.请学生依据以上问题答案复述课文的故事情节。【设计意图】完成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的任务。(三)内容探究

教师出示《风俗通》中有关女娲造人故事的文字并提出思考问题: 1.对照《风俗通》中有关女娲造人故事的文字,看看课文主要增添了哪些内容,哪里最能体现作者的想象力? 2.作者又删减了哪些内容?作者做这样的增删有什么好处呢? 【设计意图】与《风俗通》故事进行比较,找出作者做了联想和想象的内容,体验联想与想象的力量。(四)人物分析

1.从文中找出描写女娲造人前后情感的文字,看看她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从这些描写中可以看出她是一个怎样的神? 2.文章结尾写到“人类就世世代代绵延下来,并且一天比一天加多了”,试想女娲看到这样的情形又会有怎样的心理变化呢? 【设计意图】发现作者眼中的女娲的形象,把握女娲这一人物形象及女娲的 2 / 3

情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五)拓展延伸

女娲造人的故事是汉民族先祖对人类起源的一种神奇想象。人类童年时期,由于缺乏科学知识,对自然界许多现象也做过类似的想象,如《共工怒触不周山》中对江河东汇大海,日月星辰向西北汇集的解释;《夸父逐日》中对于桃林的神奇想象等。

1.教师出示补充材料:《共工怒触不周山》《夸父逐日》的原文和译文组织学生阅读。

2.组织学生从内容、创作手法等角度归纳总结我国古代神话的特点。【设计意图】帮助深入了解神话的特点。

小结:女娲造人,体现了人类最可贵的创造和探索精神,人类正是凭借这种精神从远古走到今天的,我们不能否认人类的未来也要考这种精神去书写。同学们你们知道这种精神的源泉是什么吗?那就是──想象力。让我们用想象力去创造属于我们的未来吧!(六)布置作业

教师布置,围绕下列主题展开活动(根据小组喜好选择主题)。1.“开在远古的绚丽之花”──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神”形象。2.“最初的梦想”──从中国神话看古代人们最质朴的诉求。3.“众神之家”──西方神系梳理。

4.“来自鸿蒙的‘男神们’”──中西方神话中男神形象比较。

【设计意图】实现课内外迁移,扩大学生对神话的了解,加深学生对神话大胆而新奇的想象的魅力的体会,体现大语文教学观。实现能力迁移和培养学生比较阅读的能力。

上一篇:范增论下一篇:建行沙龙行长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