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县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后续产业发展农业项目管理实施细则

2024-11-04

和县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后续产业发展农业项目管理实施细则(精选9篇)

和县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后续产业发展农业项目管理实施细则 篇1

和县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后续产业发展

农业项目管理实施细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后续产业发展项目的管理,规范项目建设程序,提高项目建设效益,根据《安徽省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后续产业发展农业项目暂行管理办法》有关规定,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 本细则适用于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后续产业发展涉及种植业、养殖业、特色农业基地项目建设和管理。

第三条 种植业、养殖业、特色农业基地建设应围绕退耕还林地区农业优势主导产业、产品,加快推动产业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切实巩固退耕还林成果。

第四条 后续产业发展农业项目是建设种植业、养殖业、特色农业基地,基地建设涉及退耕农户要在80%以上,确保退耕农户真正受益。

第二章 年度实施方案编报

第五条 根据年度任务计划,县农委于每年7 月31 日前,编制年度实施方案,报省农委审批后下达各项目镇。实施过程中,年度实施方案原则上不得调整变更,确需变更设计和概算的,报原审批部门批准。

第六条 县农委负责项目建设的检查监督和竣工验收,按时向省、市级主管部门上报项目建设情况和建设进度。

第三章 项目实施 第七条 各项目镇按照批准后的年度任务计划实施方案组织项目实施,建立健全工程管理、技术规程、资金使用等相关制度,确保工程按期按质完成。

第八条 种植业、养殖业、特色农业项目要落实具体建设内容,专项资金只能用于种苗、肥料和工程建设原材料,中央专项项目资金补助要执行国家现有工程建设标准,没有标准的要从严控制,合理确定。

第九条 建设单位必须按照年度任务计划完成建设内容,不能延期或推迟建设期限,不能擅自改变建设内容、建设规模、建设性质、建设标准等。

第十条 建立健全项目档案,及时收集、整理、归档,档案资料由项目建设单位保存。

第四章 资金管理

第十一条 按照《和县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和资金拨付实施细则》规定,加强项目建设资金的管理,建立专户,专账管理,专款专用,不得截留、挤占和挪用。

第十二条 用于基地建设的专项资金要实行公示制度,明确建设内容和标准,接受项目区群众和社会监督。

第五章 竣工验收

第十三条 项目建成后,及时做好工程决算、财务核算和审计工作,具备验收条件后,由县农委牵头,会同县发改委、财政局、水务局、林业局等有关部门对项目进行竣工验收。

第六章 附则 第十四条 本细则由县农委负责解释,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和县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后续产业发展农业项目管理实施细则 篇2

一、退耕还林现状

以康保县为例, 该县从2000年启动实施退耕还林试点该工程以来, 累计完成退耕还林110.3万亩, 其中退耕地57万亩, 荒山匹配53.3亩, 还生态林109.2413万亩, 还草1.0587万亩, 涉及全县15个乡镇四个林牧场, 325个行政村, 23万农业人口, 全县116座山头得到绿化, 163条沟壑得到治理, 绿化效果取得明显成效, 全县的生态环境有了明显改善, 森林覆盖率由退耕前的9.8%提高到现在的21.36%。

二、产业发展现状

康保县属于国家级贫困县, 农业生产力低下, 综合经济不发达, 有80%以上的农户是纯农户或以农为主的兼业户, 他们收入的90%甚至更多仍然来源于农业, 农产品销售是实现收入的最重要、也是最主要的途径。畜牧业生产稳步发展, 肉类年总产量达3万吨。林业建设快速发展, 全县林地总面积达到197万亩。

三、产业发展方向

1. 利用林业资源丰富的优势, 发展林产品加工龙头企业

随着近年来退耕还林和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大面积实施, 全县林地面积迅速增多, 全县林业地面积增加到197万亩, 其中山杏、沙棘、枸杞30万亩, 柠条50万亩, 为果品饮料加工和柠条草粉饲料加工提供了充足的林产品资源, 目前需采用优惠政策积极招商引资龙头加工企业, 以点带面开发林产品加工产业, 促进农户增收。

2. 利用草场广阔的优势, 发展畜牧产业

畜牧业既是关联度高、农民容易进入的产业, 又是康保农民增收最具潜力的产业。康保县草场广阔, 饲草丰富, 共拥有草场180多万亩, 年产各类饲草15亿千克, 可为草食畜的发展提供强大的草业支撑, 具有发展以牛、羊为主的畜牧业的雄厚基础条件。同时,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肉奶等动物性食品需求越来越大, 市场前景看好。因此, 康保县要适应生态建设的需要, 发挥草业资源优势, 大力发展以牛、羊为主的舍饲养殖畜牧业, 走立草为业、种草养畜的路子, 实现“绿”与“富”的最佳结合。

3. 利用绿色错季优势, 发展蔬菜产业

康保县一方面气候冷凉、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利于干物质积累, 同时病虫害轻, 田间用药少, 无工业污染, 水源、空气、土壤洁净度高, 具有生产绿色、优质蔬菜的独特的自然环境条件, 有明显的绿色优势, 是天然的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另一方面, 每年七、八、九三个月是康保各种蔬菜收获上市的旺季、而此时段又恰恰正是京津及南方地区蔬菜生产的空档期, 形成了自然的错季, 填补了南方市场蔬菜供应的不足, 成为了重要的错季蔬菜生产基地。另外, 康保近邻京津, 交通运输便利, 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 竞争力较强。

4. 积极推进林地流转, 发展林苗一体化

要鼓励退耕农户或承包大户承包租赁林地, 保证不破坏原有树木及原来造林模式的前提下, 在林间草带内进行树木育苗, 通过出售苗木创造经济效益, 这样退耕农户既能获得林地承包费, 又能育苗盈利, 同时还便于林地的管理管护, 节省了开支。

和县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后续产业发展农业项目管理实施细则 篇3

各设区市发展改革委、财政局、农业局、林业局、水利(务)局,韩城市发改局、财政局、农业局、林业局、水利局:

根据《陕西省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后续产业发展项目资金申报指南(暂行)》(陕发改农经[2010]1471号)精神,现就做好2014年陕西省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后续产业发展项目申报工作通知如下:

一、申报范围及重点

申报项目须在《陕西省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范围的10市97个县(市、区),支持的重点主要包括:

1、畜牧养殖业。支持猪、牛、羊、鸡等畜牧业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及水产养殖和特色养殖(小区)建设。

2、特色种植业。支持建设日光温室和薄膜大棚等设施农业项目和中药材等特色种植业。

3、优质果业基地。支持苹果、猕猴桃、柑橘等地方优质果业示范基地建设。

4、重点经济林示范基地。支持核桃、红枣等干杂果和蚕桑、茶叶等经济林、生物质能源林等示范基地建设。

5、特色加工项目。支持粮、油、果、蔬等农产品加工项目。

二、支持方式

后续产业发展资金采取贷款贴息、补助两种方式。

1、贷款贴息:贴息额度原则上按照申报项目固定资产投资贷款额度及当期银行贷款利率计算确定,不超过两年贷款利息。

2、补助:一是参照国家现行同类项目补助标准进行补助;二是对于企业发展前景较好,发展空间大但暂时难以获得贷款的项目可采取财政补助方式。

三、申报条件

在退耕还林区域内,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及专业合作社组织实施的符合支持范围的项目,同时项目须是在建且有一定的规模,符合当地实际,带动退耕农户增收,对当地经济发展有一定的带动和推动作用,可按照要求申请资金支持。

1、专业合作社申报项目条件。在工商部门注册登记成立1年以上,合作社成员50户以上,从事养殖、种植等相关产业1年以上,管理运行规范,经营效益好,收益分配制度健全。

2、企业申报项目条件。从事种植、养殖、农产品深加工等相关产业1年以上,管理运行规范,经营效益好。

3、申报的项目,必须明确是采取何种形式、如何促进退耕农户增加收入,并且效益显著。

4、在近2年内已获得国家和省级各类资金支持的项目,原则上今年不再支持。

四、材料要求:

提交资金申请报告、《2014年陕西省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后续产业发展项目汇总表》、《陕西省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后续产业发展项目资金申请表》及附件。

(一)资金申请报告包括:

1、申报单位基本情况和财务状况

(1)单位及法人基本情况

(2)人员情况

(3)财务状况

2、项目建设的基本情况

(1)建设背景(项目涉及退耕还林情况);

(2)原有规模、现主要建设内容、规模及专项资金用于的主要生产环节。

(3)总投资、资金来源、筹措情况及申请补助(贷款贴息)资金的数额、方式、建设期限。

(4)建设条件落实情况。

3、经济效益和退耕农民受益情况,同时须说明是采取何种形式、如何与退耕农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的。

(二)附件包括:

1、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核准(备案)文件,环保部门的环境影响评价批复意见,项目土地证明或用地预审意见等相关文件资料。

2、申请贷款贴息的项目,需提供与银行签订的贷款合同、资金进账单及付息凭证(复印件),贷款合同应明确贷款用于申报项目的投资。

3、项目单位营业执照和法人代表身份证复印件。专业合作社须附成员名册等相关资料,企业须附如何带动退耕农户增收的相关证明。

4、项目建设单位对资金申请报告内容及所提供文件、资料真实性负责的声明。

五、申报程序和要求

1、在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等相关网站发布《关于2014年陕西省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后续产业发展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面向全省退耕还林地区公开项目申报条件。

2、按照属地管理原则,项目单位将申报材料报县(市、区)发展改革、财政部门及行业主管部门。经合规性审查、实地考察、综合平衡后,联合报设区市。各设区市发展改革委、财政局会同行业主管部门对所报项目进行初步评审、汇总,并填写“2014年陕西省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后续产业发展项目汇总表(附件1)”后,联合向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及省行业主管部门申报。

3、申报项目数量和要求:

(1)各县按2个项目数量进行申报。

(2)为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肉牛肉羊产业发展的意见》精神,重点扶持延安、榆林两市的标准化规模养羊项目,2市各县可再申报1个养羊项目,其中,榆阳区、定边县、靖边县、横山县、神木县、安塞县、志丹县、吴起县等8个县可申报2个养羊项目,主要支持存栏1000只以上的规模养殖场。

(3)为扶持我省优势果业发展,洛川县、白水县、富平县、旬邑县、礼泉县、印台区、耀州区、富县、宜川县、黄陵县、澄城县、合阳县、淳化县、永寿县、长武县、宜君县、蒲城县、韩城市、陇县、陈仓区、岐山县、扶风县、彬县、千阳县、凤翔县、乾县,安塞县、宝塔区、延川县、延长县等30个苹果主产县,眉县、周至县2个猕猴桃主产县可再申报1个果业项目

请按照通知要求,于2014年2月20日前报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和省行业主管部门,申报材料一式4份(包括电子版),分别送省发展改革委2份,省财政厅和省行业主管部门各1份。逾期和不按数量要求上报的将不再受理。

附件: 1、2014年陕西省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后续产业发展项目资金申请表2、2014年陕西省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后续产业发展项目汇总表

和县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后续产业发展农业项目管理实施细则 篇4

《西安市周至县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总体规划》已经省发改委、财政厅、农业厅、林业厅、水利厅联合发文批复(陕发改农经„2009‟1207号文件),为了全面完成各项任务,结合我县实际,现制定如下实施意见:

一、组织机构

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建设周期长,涉及子项目多,工作任务重。根据省、市发改委要求,县政府成立了周至县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建设领导小组,组长由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弋运良担任,副组长由副县长吴凤祺、王健担任,成员单位由县政府办、发改委、监察局、财政局、审计局、水务局、农业局、林业局等部门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发改委,办公室主任由发改委主任樊宏斌兼任,办公室负责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

二、项目规划的范围和期限

我县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建设项目规划范围为已实施退耕还林工程的楼观镇、马召镇、广济镇、集贤镇、厚畛子镇、板房子乡、九峰乡、骆峪乡、翠峰乡、竹峪乡、王家河乡、陈河乡等12个乡镇128个行政村。规划期限为2008——2015年。

三、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

基本解决退耕农户当前生计和长远发展问题,初步建立

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长效机制,使退耕农民的吃饭、烧柴等生产生活环境有较大改善,使退耕区农民走向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文明的道路。我县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分六个子项目建设:

(1)基本口粮田。通过坡改梯、田间小型水利设施配套、土壤改良、培肥地力等措施新建和改善基本口粮田50226亩,切实提高退耕还林区农民口粮田面积。

(2)农村能源。建设农村户用沼气、节柴灶、太阳灶等6022口(台、套),基本解决退耕农户的烧柴问题。

(3)生态移民。退耕农户易地搬迁500人。

(4)后续产业。围绕农民持续增收,发展经济林、特色养殖业、特色种植业等后续产业。

(5)农民技能培训。开展退耕农民技能培训4100人次,提高农民劳动技能,增加收入。

(6)补植补造。对因自然因素损坏损毁的退耕还林工程造林地进行补植补造,补植补造任务1.64万亩。

四、项目总投资

项目总投资7315.31万元,其中:中央安排4785.52万元,地方配套1081.94万元,群众投工投劳1447.85万元,分八年建设。

五、项目管理

按照省、市有关要求,该项目按照“统一管理,分块实施”的原则实行目标制管理。领导小组组长为第一责任人,对该项目负总责;建设单位为主要责任人,对领导小组负责;领导小组办公室为牵头单位,负责项目协调、申报、审批、检查、验收。县发改委负责项目建设资金的争取工作,并负责农民技能培训及生态移民项目的建设;水务局主要负责基本口粮田项目建设;农业局主要负责农村能源及后续产业项目建设;林业局负责补植补造项目建设。各建设单位要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基本建设程序、实施方案和相关技术标准进行施工;按要求实行项目建设公示制度,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六、资金管理

该项目建设资金由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管理,帐户设立在县财政局,县财政局指定专人按照国债项目管理有关规定,参照《西安市以工代赈实施细则》,实行报账制管理,项目资金严格按照投资计划和项目进展情况进行拨付。具体程序为:(1)项目实施单位填写项目进展情况表,经项目负责人和工程监理人签字并加盖单位公章后报领导小组办公室。(2)领导小组办公室对项目进展情况核查无误后报领导小组组长审批。(3)县财政局依照领导小组组长的审批意见拨付项目建设资金。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相关部门定期对各建设单位的资金拨付、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向领导小组汇报,确保专款专用,严禁挪作他用,确保资金的安全。

七、检查验收

(1)县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要组织成员单位对项目建设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严格按照经过

批准的项目实施方案和相关技术标准督促项目单位认真组织实施,并及时研究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保证项目顺利进展。

(2)对于已竣工的单项工程,在各建设单位全面自查的基础上,由县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县发改委、财政局、水务局、农业局、林业局进行初验。初验时主要检查项目建设任务是否按计划完成;工程质量是否达到规定的标准;资金拨付、管理与使用是否符合制度规定,有无违规问题;工程档案是否健全。

和县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后续产业发展农业项目管理实施细则 篇5

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建设项目联合检查

对项目实施总体情况的报告要点

1、专项规划实施进展情况

2008年计划进展情况

2009年计划进展情况

2010年计划进展情况

2、专项规划实施组织管理措施

a)组织领导情况

b)落实责任制情况

c)管理制度建设情况

d)计划任务审批下达情况

e)项目实施的组织措施

f)项目资金管理措施

g)项目质量管理措施

3、专项规划建设项目效益情况

a)解决退耕农户口粮的效果

b)解决退耕农户生活用能的效果

c)解决退耕农户收入的效果

d)对林地保护的效果

4、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a)属本地区解决的问题

b)属中央需要解决的问题

5、对本地实施中存在问题的整改措施

a)

b)

… …

6、对实施专项规划的建议

a)

b)

和县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后续产业发展农业项目管理实施细则 篇6

过渡湾镇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过渡湾镇2010年度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村(社区)、镇直有关单位:

根据保发改农业[2011]165号文件和县有关会议精神,结合我镇实际,经镇党委政府研究,决定印发《过渡湾镇2010年度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建设实施方案》,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0一一年十月二十二日

主题词:巩固退耕还林成果 实施方案 通知 过渡湾镇政府办公室 2011年10月22日印发 共印15份

过渡湾镇2010年度巩固退耕还林成果

项目建设实施方案

一、项目建设背景

过渡湾镇地处保康县西北部,版图面积152.2平方公里。全镇辖13个行政村,65个村民小组,3547户,11570人,其中农业户数3004户,农业人口10720人,劳力6532个。现有耕地面积14550亩,其中水田1908亩,旱地12642亩。2000年至2007年底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全镇共完成退耕还林1562户、13510.2亩,均为坡耕还林。因此,为进一步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加大相关项目建设十分必要。

二、项目建设的指导思想及目标

(一)项目建设的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本人为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县发改局《关于下达2010年度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建设任务计划的通知》(保发改农业[2011]165号)文件精神,结合新农村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采取综合措施,加大扶持力度,进一步改善退耕农户生产生活条件,逐步建立起促进生态改善、农民增收和经济发展的长效机制,达到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实现过渡湾镇社会经济持续协调发展。

(二)建设目标

通过实施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建设,使全镇退耕相关村的农田产量稳步提升20%,特色产业得到进一步壮大,退耕相关农户使用新型能源的数量逐步增加,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通过开展产业培训、调整种植结构等方式,使退耕农户收入稳步增收。

三、项目建设方案

(一)项目建设依据

1、《保康县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建设管理实施细则(试行)的通知》(保政办发„2009‟52号)文件。

2、县发改局《关于下达2010年度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建设任务计划的通知》(保发改农业[2011]165号)文件。

3、《退耕还林条例》。

4、《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退耕还林政策的通知》(鄂政发[2007]68号)文件。

5、《保康县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总体规划》。

6、其它有关林业方针、政策法规与规定。

(二)项目设计原则

1、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突出重点,先易后难,稳步推进。

2、坚持以人为本,尊重退耕农户意愿。切实维护退耕农户

在规划编制和实施中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3、坚持国家支持与退耕农户自我发展相结合。在国家帮助下,动员退耕农户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增加其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动力。

4、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讲求实效。

5、生态优先,生态、社会与经济效益相结合。

6、遵循客观规律,以科技为支撑,加强科技服务,提高科技含量。

(三)项目建设规划与布局

2010年度通过对退耕村基本口粮田建设、农村能源建设、发展后续产业、对退耕农民进行技能培训、补植补造等一系列措施,从根本上解决退耕农户吃饭、能源、增收等当前和长远生活问题,确保退耕农户长远生计得到有效解决,确保退耕还林成果切实得到巩固。

1、基本口粮田建设

重点实施改土改田建设。此项工程建设主要为改土改田培肥,建设地点在二堂村方家坪、龚家湾,涉及36户共140亩。

2、后续产业发展项目建设

食用菌产业:对全镇9个村退耕还林区域76户退耕农户发展袋料香菇生产100万袋,全面推广普及标准化栽培技术。其中:白峪沟村15户、10万袋;龙洞村6户、10万袋;茶庵村7户、10万袋;清滩村10户,15万袋;二堂村7户,15万

袋;罗家坪村7户,10万袋,三岔河村10户,10万袋,西帮村6户,10万袋,鸿兴园村8户,10万袋。

3、蜜蜂养殖项目建设

在全镇3个村退耕还林区域22户退耕还户发展蜜蜂养殖84箱,全面推广普及养殖技术。其中倒座庙村6户,26箱;清滩村10户,32箱;三岔河村6户,26箱。

4、改造茶园项目建设

在白峪沟村和二堂村开展退耕农户改造茶园项目建设,改造茶园130亩,其中白峪沟村3 户,50亩;二堂村4户,80亩。

5、退耕农民培训项目建设

在清滩村开展退耕农民实用技术和职业技能培训工程,计划全年培训退耕还林农民30人。重点围绕袋料食用菌产业发展开展培训,确保受培训农民熟练掌握一门实用技术。

四、项目建设进度安排

项目实施期自2011年3月至2011年12月,总体安排共分三个阶段。

(一)施工准备阶段

宣传发动。召开项目实施有关村主要干部、村民代表会宣传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有关政策。

施工准备。一是科学规划;二是技术培训;三是物资器材

准备等。

(二)组织实施阶段

组织专班进驻项目村,搞好相关项目建设和立卡建档管理工作。

(三)竣工验收阶段

主要是搞好工程的刹尾工作,做好接受上级验收的准备。具体项目实施期如下:

1、基本口粮田建设:(2011年10月至2011年12月),通过秋冬农业开发,确保在2011年12月底前完成140亩基本口粮田建设任务。

2、后续产业发展项目建设:

食用菌产业:(2011年2月至2011年12月),组织动员9个村76户退耕农户发展春栽食用菌达到100万袋。

3、退耕农民培训项目建设:(2011年3月至2011年12月),结合实施“阳光工程”,全面完成1个村(清滩村)30人退耕农民培训计划。

五、项目工程技术措施

1、基本口粮田:(1)土壤深耕深松27—35CM。(2)桔杆覆盖还田,每亩桔杆还田300—500公斤。(3)绿肥种植,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结构。(4)增施有机肥,每亩增施有机肥1000公斤以上。(5)清除田间层次障碍。

2、后续产业发展:袋栽食用菌(春栽)一是在每年12月-次年2月备好木屑;二是备料及菌棒制作:1月中下旬-5月

中旬;三是接种时间:一般原则为日平均气温在不高于15摄氏时接种结束。

3、退耕农民培训:聘请县农业局技术专家按技术规范对退耕农民进行袋料食用菌技术培训。

六、项目组织与管理

(一)强化领导,成立工作专班。为了确保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建设顺利实施,镇政府成立以镇党委书记、镇长为组长,分管农业副书记为副组长,镇林业、财政、农技、水务、国土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镇巩固退耕还林工程成果建设领导小组,负责抓好本方案的组织实施。各项目村也要成立以支部书记为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为成员的工作专班,具体负责抓好本村的项目建设。

(二)明确任务,细化责任,确保各项工程顺利实施。落实工作专班,明确工作职责,各相关职能部门协同作战,整体联动,自上而下健全工程建设管理网络,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工作专班明确抓的工作局面。

(三)做好各项工程技术措施,提高项目建设质量。严格按照工程建设“四制”要求和国家及各部门规定的技术标准,抓好各项项目的实施,不断提高工程建设质量。抓好基本农田、农村能源的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加强后续产业发展。科学制定规划,认真学习、领会并掌握国家有关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建

设精神,深入退耕农户中去,听取退耕农户的意见和建议,制定出切合实际的工程实施规划,确保工程建设顺利开展,保证工程建设质量。

(四)严格加强资金管理。严格按照“三专”的标准管理,做到资金拨付专人审签,专款专用。按照项目投资计划,工程进度,完成工程量,对项目建设预拨启动资金,拨款跟着进度走,经验收合格后,进行统一报账结算,做到账表、账款相符,建立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加强跟踪和审计,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五)严格项目公示制。将项目名称、范围、农户、目标、任务、资金向在村政务公开墙上向项目区群众进行公示,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

七、投资概算

(一)概算依据

1、保发改农业[2011]165号文件下发的国家补助标准。

2、市场现行价格和成本。

(二)投资标准

1、基本口粮田建设(改土改田)每亩成本1000元,中央补助550元;

2、食用菌每袋成本1.0元,中央补助0.117元;

3、蜜蜂养殖每箱600元,中央补助100元。

4、农民培训每人成本500元,中央补助260元;

5、茶园改造每亩成本800元,中央补助420元。

(三)投资概算

过渡湾镇2010年度巩固退耕还林成果规划设计共需投入130.94万元。其中:

1、基本口粮田建设总投资14万元;

2、后续产业发展建设总投资115.44万元;

3、退耕农民培训项目总投资1.5万元。

(四)资金筹措

过渡湾镇2010年度巩固退耕还林成果规划共需投入130.94万元,即国家补助26.48万元,农户自筹104.46万元。其中:

1、基本口粮田建设总投资14万元。其中:国家补助7.7万元,农民自筹、投工折劳合计6.3万元。

2、后续产业发展总投资115.44万元。其中:食用菌建设投资100万元,国家补助11.7万元,农户自筹88.3万元;改造茶园建设投资10.4万元,国家补助5.46万元,农户自筹4.94万元;蜜蜂养殖投资5.04万元,国家补助0.84万元,农户自筹4.2万元。

3、退耕农民培训项目总投资1.5万元。其中:国家补助0.78万元,农户自筹0.72万元。

八、效益分析

(一)经济效益

通过对退耕还林相关村实施基本农田改造、后续产业建设和农民培训等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措施实施后,可使基本农田改造后粮食产量将大幅增产,平均每亩增产50公斤,年可增值1.5万元;可使76户退耕农户发展袋栽100万袋,年增收500万元;改造茶园130亩,三年收益后,亩产50公斤干茶,可增收10万元;养殖蜜蜂86笼,笼产25公斤蜂蜜,可增收8.6

万元。

(二)社会效益

1、有效地安置富余人员。该项目实施以后,可有效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同时,能够大大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2、调整了产业结构。退耕还林项目的实施,优化了土地组合,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使更多的农民从单纯繁重的农业生产中跳出来,从事林业生产和第三产业。

(三)生态效益

该工程实施后,对减少水土流失,保障农业稳产高产,保证境内交通、水利设施安全,保护物种资源,增加生物多样性等方面都起到积极作用,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和节能技术的应用,直接对生态环境产生有益贡献。另外建立起资源综合高效利用、生态良性循环的生态经济机制,将有效促进退耕还林区域的农民增产增收,确保退耕农民的生活质量得到稳步提升。

附件

1、过渡湾镇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成员名单

附件

2、过渡湾镇2010年度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到户明细表

附:

过渡湾镇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建设

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名单

一、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建设领导小组 组 长:胡志芳 镇党委书记

副组长:褚应康 镇党委副书记、镇长

张永华 镇党委副书记、政协联络处主任、纪委书记、工会主任

罗远祝 镇党委副书记

成 员:贾荣宝 镇党委委员、副镇长

冯文平镇党委委员、副镇长

彭龙生 镇副科级干事

罗祖林 镇副科级干事

唐少华 镇项目办负责人

张云飞 镇财政所所长

徐俊豪 农技服务中心主任

马 新 镇林站站长

乔兆贵 国土资源所所长 周全林 水务服务中心主任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镇农技中心,由徐俊豪同志兼任办公

室主任,具体负责退耕办日常业务工作。

二、工作专班

(一)基本口粮田建设工作专班 组 长:罗远祝

成 员:崔铭平周国勇

(二)后续产业发展(食用菌)工作专班 组 长:冯文平

成 员:徐俊豪 周国勇 黄德明 周国义李世艮 陈良军 徐国平陈运贵

(三)蜜蜂养殖项目建设工作专班 组 长:彭龙生

成 员:王贤德 黄德明 周 飞

(四)退耕农民培训项目建设工作专班 组 长:冯文平

成 员:徐俊豪 黄德明

(五)补植补造项目建设工作专班 组 长:罗祖林

成 员:马 新 周国勇 李世艮

和县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后续产业发展农业项目管理实施细则 篇7

重庆市农业委员会

重庆市林业局

重庆市水利局

关于印发重庆市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工程管理办法的通知(渝发改农„2009‟350号)

各区县(自治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局、农业(畜牧)局、林业局、水利(水务)局:

为规范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工程建设管理,确保退耕农户长远生计得到有效解决,退耕还林成果得到切实巩固,按照国家对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工程建设管理的有关要求,结合我市实际,我们制定了《重庆市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工程管理办法》,并已通过市政府法制办审查登记(渝文审?2009?16号),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重庆市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工程管理办法

重庆市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工程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工程建设管理,确保退耕农户长远生计得到有效解决,退耕还林成果得到切实巩固,根据国务院《关于完善退耕还林政策的通知》(国发„2007‟25号)、财政部等《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使用和管理办法》(财农„2007‟327号),国家发展改革

委、财政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水利部(以下简称“国家五部委”)批准的《重庆市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市政府《关于完善退耕还林后续政策措施的意见》(渝府发„2007‟119号)和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实施生态和扶贫移民工作的意见》(渝办发„2008‟65 号),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工程建设的基本口粮田、农村能源、生态移民、后续产业和补植补造工程。

第三条 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工程建设以退耕还林村为基本单元,非退耕还林村不得纳入规划范围。

农村能源、生态移民的受益对象为退耕农户。纳入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实施生态移民的退耕农户不再享受易地扶贫补助政策。其他工程建设受益退耕农户数必须占该项目农户数的60%以上。

第四条 各区县(自治县)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国家专项补助资金总额按国家核查的各区县(自治县)退耕还林面积核定,分8年平均安排,逐年下达,包干使用。

第二章 组织管理

第五条 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工程由市发展改革部门会同市林业部门牵头,市级各部门合力推进,各区县(自治县)负责组织实施。实行“目标、资金、任务、责任”四到县和部门监管、综合协调、专项验收的管理方式。市级各部门应按职能分工,各负其责、通力合作。

(一)市发展改革部门负责综合协调,汇总审核区县(自治县)上报的建设任务和投资计划,会同市财政、市农业、市林业、市水利等部门下达投资计划,负责生态移民的建设管理,牵头组织综合验收。

(二)市林业部门负责做好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工程实施区域范围审核,负责薪炭林、林业后续产业及补植补造的技术指导、工程质量监管、建设推进、信息收集及专项验收,负责补植补造作业设计的审查,并做好与森林工程建设的有机衔接。

(三)市财政部门负责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的拨付和监管。

(四)市农业部门负责基本口粮田、农村能源(除薪炭林外)、农业后续产业的技术指导、工程质量监管、建设推进、信息收集及专项验收,负责基本口粮田作业设计的审查。

第六条 各区县(自治县)政府是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工程建设的责任主体,应将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工程建设纳入政府目标考核,定期检查,严格考核。区县(自治县)发展改革、财政、农业(畜牧)、林业、水利(水务)等部门应按照政府的统一部署,切实履行职责,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工程建设。

第三章 计划管理

第七条 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工程建设应统一规划,统筹安排,优先解决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和困难退耕农户生产生活中的突出问题。各区县(自治县)应按照因地制宜、突

出重点、统筹兼顾、注重实效的原则,按照《重庆市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核定的各区县(自治县)的规模任务,结合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规划编制任务和投资计划。

第八条 各区县(自治县)发展改革部门会同同级林业、财政、农业(畜牧)、水利(水务)等部门,联合编制建设任务计划,并上报市有关部门。

建设任务计划基本内容包括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工程建设的安排原则、主要建设规模及内容、投资及资金筹措方案等。

第九条 市发展改革部门负责会同市林业、市财政、市农业、市水利等部门对各区县(自治县)上报的建设任务计划进行审查和汇总,编制全市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工程资金申请计划报国家五部委。市根据国家核定我市的任务计划分解下达各区县(自治县),各区县(自治县)据此编制实施方案和投资计划,并报送市有关部门,再由市发展改革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分解下达投资计划,并上报国家五部委备案。

第十条 各区县(自治县)发展改革和林业部门会同区县(自治县)相关部门按照市下达的投资计划,于20个工作日内分解下达投资计划,并报市有关部门备案。

投资计划一经下达,应严格执行。如因特殊原因确需调整投资计划的,应报原审批机关批准,并抄送市有关部门备案。

第四章 项目管理

第十一条 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工程严格履行基本建设程序,各区县(自治县)应切实做好专项规划、实施方案及作业设计的编制和报批工作。

(一)专项规划。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是编制建设任务和投资计划的基本依据,各区县(自治县)发展改革部门会同同级财政、农业(畜牧)、林业、水利(水务)等部门,按照市有关部门《关于印发重庆市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的通知》(渝发改农„2008‟1644号)要求,抓紧修编完善本级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经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送市级有关部门备案。

(二)实施方案。各区县(自治县)应根据专项规划,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编制实施方案。实施方案由市发展改革、市农业、市林业等部门联合审批。实施方案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项目建设单位;

2、工程建设进展情况、取得的经验、存在的主要问题;

3、本工程实施范围基本情况。包括工程区涉及的各退耕还林村社会经济现状、土地利用现状、涉及的退耕农户数、退耕农户生产生活状况、亟需解决的主要问题、工程建设条件等;

4、实施方案编制的依据、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

5、主要建设任务。包括各项工程建设规模、建设内容、建设标准及采取的主要技术路线、种苗供应方案等;

6、投资概算。测算总投资及单项工程投资,按国家专项资金补助标准明确各单项工程建设投资来源;

7、效益分析与评价。包括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指标应量化(含各项工程受益农户总户数、受益退耕农户人数);

8、保障措施。包括组织领导、项目及资金管理、科技支撑和配套政策措施等;

9、必要的图表。包括各退耕还林村基本情况表、土地现状表、各项工程任务分解表(到退耕还林村)、项目布局图和典型工程设计图。

10、招标方案。包括招标范围、招标方式和招标组织形式等。

(三)作业设计。作业设计是指导基本口粮田、补植补造工程建设必要的技术文件,要将建设任务落实到山头地块。作业设计由市农业、林业等行业主管部门提出审查意见后,各区县(自治县)行业主管部门会同发展改革部门审批。

第十二条 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工程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并根据固定资产投资管理的有关规定,结合各项工程建设性质、单项工程合同额等情况,落实工程招投标制和监理制。对达到《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市发展和计划委员会关于贯彻工程建设项目招标范围和规模标准规定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渝办发„2001‟29号)规模标准的必须招标的工程项目,建设单位应严格依法招标。各区县(自治县)按照国家及市有关要求,建立健全各项制度,按项目

进行管理,按实施方案和作业设计组织施工,按进度拨付资金,按绩效开展考核,认真做好工程建设的全过程监管,确保项目建设目标的实现。

第十三条 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工程实行项目公示制。各区县(自治县)应将国家政策、项目名称、项目法人、建设任务及规模、建设目标、实施范围、建设期限、总投资及资金来源、施工单位及联系人等纳入项目实施区域的村务公开范畴,对资金使用和兑现情况及时公开,增强项目运作的透明度,确保项目区广大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广泛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提高广大群众参与工程建设的积极性。

项目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应优先和充分吸纳项目所在地农民投工投劳参加工程建设,并支付足额劳务报酬。

第十四条 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工程实行合同管理制。建设单位要与施工单位依法签订合同,明确规定项目的投资额度、建设规模、技术标准、完成数量、质量和工期等。

施工单位必须严格按照作业设计规定的技术标准和质量要求组织施工,不得擅自降低建设标准和工程质量。施工单位要有施工记录,按建设进度对已完成部分特别是隐蔽工程项目,必须经监理、质检人员对上一工序验收合格后方能进入下一工序施工。

项目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单位法人按照各自的职责对承建项目的工程质量负终身责任。

第十五条 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工程实行年报制度。各区县(自治县)发展改革部门、林业部门会同同级财政、农业(畜牧)、水利(水务)等部门,结合任务安排、工程建设进展、资金使用和管理、专项验收和综合验收等情况,于每年12月31日前,向市有关部门报送工作报告。市林业、农业部门分别负责对区县(自治县)农业(畜牧)、林业建设工作进展情况整理汇总后,送市发展改革委。

工作报告内容应包括工程建设进展、任务和投资完成情况、主要经验、存在的问题、下一阶段需解决落实的问题及工作建议,并以书面报告和工程建设报表两种方式上报。

第十六条 各区县(自治县)应认真做好工程建设资料收集和档案管理工作,使工程建设相关文件、作业设计方案、检查验收资料、工程监理报告、技术资料、统计数据、工程前后图片科学分类归档,确保资料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第五章 资金管理

第十七条 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工程建设资金实行专账管理,专款专用,不得作为其他中央补助项目的地方配套资金。

第十八条 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工程工作经费按照渝府发„2007‟119号文贯彻落实,主要安排用于工程建设的规划设计、信息统计、检查验收、日常管理和退耕农户直补工作经费等。

第十九条 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实行先建后补,确须集中采购的物资实行政府采购,具体专项资金和工作经费使用与管理办法由市财政局会同市发展改革委、市农委、市林业局等部门另行制定。

第六章 竣工验收

第二十条 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工程实行专项检查和竣工验收制度。建设任务完成后,各区县(自治县)农业(畜牧)、林业、水利(水务)等部门会同同级发展改革,按职责分工,分别对各工程建设任务完成量和建设质量开展自查,在此基础上,提请市行业主管部门分别对基本口粮田、农村能源、生态移民、后续产业和补植补造进行专项验收,凡专项验收合格的,由市发展改革委组织市相关部门进行综合性验收。

第二十一条 验收的主要内容包括各单项工程建设任务和投资是否按计划完成;项目实施区域是否在退耕还林规定的范围实施;项目质量是否达到规定的标准;资金拨付、管理与使用是否符合制度规定;工程管护措施是否落实;各项效益指标是否达到设计要求;工程档案、信息报送等管理措施是否到位。

竣工验收资料包括:项目建设管理工作报告;竣工验收鉴定书;项目实施方案和作业设计及批复文件;投资下达计划文件;项目公示资料;招投标情况备案资料;施工承包合同;运行管理工作报告;竣工决算报告;审计资料;工程汇总表;受益户签字花名册;建设大事记及其他有关资料。

第二十二条 工程验收合格的,应按照“产权明晰、责权统一、管理到位、有利于工程可持续利用”的原则,及时办理移交手续,明确产权,落实各项工程运行管护主体和管护责任,制定管护制度,确保工程长期发挥效益。

第七章 监督检查

第二十三条 区县(自治县)相关部门应适时对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工程建设进行检查、指导,了解和掌握工程建设、资金到位及使用管理等情况,及时纠正和督促整改存在的问题,并自觉接受各级审计、稽察部门的审计和稽察。

第二十四条 市相关部门应对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工程建设的计划执行、资金到位及使用管理等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指导,及时纠正和督促整改存在的问题,对情节严重的,予以通报批评;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第八章 附 则

第二十五条 各区县(自治县)可根据本办法,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实施细则,并报市有关部门备案。

和县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后续产业发展农业项目管理实施细则 篇8

根据云南省发改委等七个部门联发的《关于认真做好迎接国家有关部门开展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建设情况联合督查的通知》要求,巧家县林业局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开展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林业建设项目自检自查,总结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建议,现就检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巩固成果部际联席会议暨现场会议精神贯彻情况

今年7月11-12日,国家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在广西南宁市召开全国巩固成果部际联席会议第二次会议暨现场会;为认真贯彻落实整个会议精神,我县组织退耕办全体职工,一是认真学习领会整个会议精神,并及时将会议精神向各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建设乡镇进行传达和宣传;二是组织对全县已实施的5.1万亩退耕地还林进行全面检查验收,针对我县冰凌雪灾和干旱极为严峻的前提下,及时组织对受灾地块进行补植补造,通过林业局调苗和林农自发购苗两种方式,共开展补植补造1.2万余亩,提高了退耕还林工程的保存率,确保了整个退耕还林工程的质量和成效;三是加强退耕还林地的经营管理,严格按照国家林业局制订的《退耕还林工程经营管理办法》和《关于加强退耕还林地征占用管理的意见》,紧紧抓住实施巩固成果专项规划的契机,及时对退耕还林地进行抚育和管理,特别是对因树种选择不当的地块进行低产低效林改造,采取改接换优等措施对核桃花椒进行嫁接改良;加大对未成林地的抚育间伐,大力开展林下种植,鼓励林农在林下大力发展中草药、优质牧草和蘑芋等,使退耕还林地的生态、经济、社会及碳汇和生态文化等功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四是积极开展后续产业建设,及时将国家下达的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落实到山头地块,集中打造核桃花椒特色经济林产业基地,截至目前,全县累计完成巩固成果造林9.68万亩;其中核桃8.05万亩,花椒1.21万亩,云杉、华山松等其它用材林0.42万亩;开展农村技能培训3000多人次,使退耕还林工程在短时期内产生效益,有效促进了退耕还林工程的顺利开展;五是努力实施农村能源建设;截至目前,共实施巩固成果沼气池建设358口,农村节柴灶1096眼,有效减缓了农民对森林资源的低价值消耗,为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二、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林业项目建设情况。

为巩固和发展退耕还林成果,从根本上解决退耕农户当前和长远的生计问题,2008-2011年,上级下达巧家县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林业项目新造特色经济林11.18万亩(其中2008年2.34万亩,2009年2.34万亩,2010年5.0万亩,2011年1.5万亩),新建沼气池358口(其中2008年78口,2009年80口,2010年200口),太阳能400个(2011年400个),节柴灶1096眼(其中2008年298眼,2009年298眼,2010年500眼),开展技能培训2100人次(2008-2010年各500人次,2011年600人次)。任务下达后,县林业局立即组织相关股室进行研究,及时把项目进行分解落实,并按政策要求做好项目规划设计、文本编制和上报审核审批工作。通过分解落实,将任务安排在白鹤滩、大寨、茂租、东坪、红山、炉房、包谷垴,老店,药山,金塘,中寨,崇溪,新店,小河共14个乡镇实施,共涉及91个村委会,708个小班,8217户退耕农户。

三、项目建设进展情况。

2008-2011年,上级下达巧家县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林业项目新造特色经济林11.18万亩,新建沼气池358口,太阳能400个,节柴灶1096眼,开展技能培训2100人次。任务下达后,县林业局及时从乡镇林业站抽调专业技术人员,积极组织开展外业调查设计工作,组织工程队按要求择时进行施工。目前,已完成新造林特色经济林面积9.68万亩,(其中:核桃面积8.05万亩,花椒1.21万亩,云杉、华山松等用材林面积0.42万亩),占计划任务的86.58%;完成沼气池建设358口,占任务总量的100%;完成节柴灶建设1096眼,占计划任务的100%;完成农村技能培训3000人,占计划任务的143%。尚有2011种植业1.5万亩,太阳能400个,施工作业设计已通过市级评审,正紧锣密鼓开展种苗调运、打塘整地和工程招投标工作,预计在2012年2月前完成1.35万亩核桃种植和400个太阳能的安装,7月前完成0.15万亩花椒种植任务。

四、资金管理和使用情况。

(一)资金管理情况。退耕还林资金属国家专项资金,巧家县历届县委政府非常重视项目资金的使用和管理工作。为规范退耕还林项目资金的管理,巧家县严格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使用和管理,于2009年7月1日开始实行财政统一管理、统一支付。到目前为止,2008、2009、2010三年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共计1492.26万元(其中:2008年为305.48万元,2009年309.78万元,2010年645万元,2011年232万元)已全部到位,并已划拨到财政局退耕还林专户上,实行统一支付、专账核算、专款专用。

(二)资金使用情况。截至目前,已到位资金1492.26万元(其中:2008年为305.48万元,2009年309.78万元,2010年645万元,2011年232万元),占计划资金的100%;共支付使用1155.78万元(其中:2008年为305.48万元,2009年309.78万元,2010年540.52万元),占计划资金的77.45%。在资金使用中,我局严格按照《云南省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使用和管理办法》(云财农[2008]190号)文件要求执行;按照现行造林单价投资概算,将专项资金进行分解落实。对农村技能培训资金的使用采取集中培训统一开支的办法进行,确保金费使用规范高效。

五、项目建设管理情况。

为确保退耕成果得到巩固,林产业得到发展,退耕农户得到实惠,巧家县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林业项目优先考虑在生态较为脆弱,群众基础好,有退耕还林项目且林农对林产业发展积极性高的村组实施。在项目管理中各级各部门相互配合,互相协调共同管理。退耕还林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对项目建设进行宏观调控、项目经营发展方向的决策、项目资金的筹措、投资审定等工作。退耕办负责协调、处理项目建设的日常工作,制定工程实施计划、施工作业设计和农村技能培训方案,对项目建设生产、经营活动进行指导,实施项目的监督、管理并进行跟踪服务;林业局负责组织造林技术培训、造林技术指导和造林质量监督;乡(镇)人民政府具体负责组织项目的实施;项目村组具体组织退耕农户进行实地操作,林业站指定专职人员负责管理,其它相关站所相互协调配合;财政、审计、纪委、监察等部门,负责对工程建设资金使用和工程建设进度进行监督;县人民政府与各项目乡镇人民政府层层签订目标责任状,切实落实责任。

六、项目建设检查验收情况。

为保证工程建设建设质量,工程建设结束,林业局就组织检查验收组,按照《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建设检查验收办法》和承包合同的要求,对工程建设质量进行检查验收。并采用项目区农户参与验收的方法对工程造林情况进行全面验收。其中2008年计划任务为种植业面积2.34万亩,沼气池建设78口,节柴灶298眼,2009年种植业面积2.34万亩,沼气池80口,节柴灶298眼,2010年种植业面积5.0万亩,沼气池200口,节柴灶500眼,已全面通过检查验收,工程质量和造林成活率按当时验收时的情况已全部合格,由于2009年至2010年云南遭受了历史上极为罕见的秋冬春三季连旱,2008、2009两年新造林4.68全部报废,后虽然再次组织农户进行补造,但由于受今年6月夏伏旱高温的影响,已完成造林的2008、2009、2010年三年巩固成果造林面积共9.68万亩已报废9.28万亩,受灾0.4万亩。受灾情况已形成专题材料上报市林业局。

七、建设项目投产后的效益情况。

工程建设结束,将在改善我县生态环境,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和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起到较好的效果。

一是通过项目实施,将大幅度增加我县绿色植被,使全县森林面积大速度增加,在水源涵养、水土保持、净化空气等方面产生效益,使全县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二是可为当地剩余劳动力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就巧家而言,该项目的实施,能减少全县10万余亩陡坡耕地耕作,使大量劳动力转变经营方向,拓宽了社会就业渠道。

三是能有效增加农民收入。工程实施结束,全县新增核桃面积9.4万亩,花椒1.36亩;项目投产后,按平均每亩增加2000元计算,每年可为当老百姓增加2亿多元的经济收入,而且林地内可种植牧草、中药材等,能促进畜牧业、养殖业等多种行业发展,从而达到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目的。

四是该项目的实施,需派大量专业技术员深入基层,深入农村,能给偏僻的山区带来科技信息,使当地群众早日脱贫。

八、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一是造林投资较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整个工程的健康发展。就现在的造林成本,要实行标准化作业,我们通过测算,规范种植一亩核桃需投资350元左右,仅120元一亩的造林单价难以达到预期目的,建议增加造林投入,提高造林投资标准,以达到巩固和发展退耕还林成果的目的。

二是自然灾害频发,国家对灾后重建投入不足,补植补造量大。2010年,我县遭受100年一遇的秋冬春三季连旱,2011年又受夏伏旱高温的影响,造成全县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损失严重。据调查统计,全县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新造特色经济林面积9.68万亩,枯死报废面积高达9.28万亩,成灾0.4万亩;严重影响的造林保存率,给当地农户带来了较大损失。为提高造林成效,保证农户种植经济林果的积极性不受影响,建议国家加大灾后重建资金投入和补植补造经费投入,从而提高退耕还林造林成果。

三是巩固成果工程配套经费缺乏,工作经费不足。如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工程项目的管护和项目检查验收等,缺乏一定的基础设施费用、管护经费和工作经费,工程管理千差万别,管护难度大,效果差,一旦遇到近两年的干旱,抗旱保苗束手无策。为提高造林质量,建议配备一定的基础设施配套经费,如抗旱沟渠、抗旱塘、造林地管护、病虫害防治、补植补造和检查验收工作等费用,才能提高造林质量,巩固造林成果。

四是建议针对巧家县干热河谷区战线长,自然干旱连年不断的实际,对历年巩固成果造林项目受损报废面积及时给予批准报废,并采用新一轮项目进行灾后重建,确保巩固成果项目建设健康发展。

巧家县林业局

和县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后续产业发展农业项目管理实施细则 篇9

提高认识 强化措施

确保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建设工作稳步推进

余庆县人民政府 2010年4月28日

各位领导,同志们:

根据会议安排,我就余庆开展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实施工作情况作简要汇报,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工作开展情况

省市批复余庆2008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建设资金539万元,工程于2009年底全面完工,项目已完成县级验收。省市批复余庆2009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建设资金539万元,工程于2010年底全面完工,目前正在进行各单项的县级验收。省市批复余庆2010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建设资金1079.46万元,其中,中央专项资金839.2万元,截至4月25日,完成投资351.8万元,占中央专项资金的42%。基本口粮田建设完成投资92.6万元,占计划的34%;农村能源建设完成投资10.8万元,占计划的13%;生态移民项目完成移民34人,完成投资17.6万元,占计划的51%;后续产业建设完成投资104.3万元,占计划的87%;退耕地补植补造完成投资31.1万元,占计划的100%。

二、主要工作措施

(一)党政高度重视,部门协作成效明显。县委、政府高度重视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建设工作,自2009年实施以来,余庆把该项工作列入了县政府督查的项目清单,实行月督查制度。一是成立了以分管县长为组长,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和乡镇镇长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日常工作由县林业办负责,并明确县林业办具体牵头抓落实。二是将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实施工作纳入乡镇考核,层层鉴定责任状,明确职责,严格兑现奖惩。三是从水利、发改、农业、畜牧等部门抽专业技术人员参加项目的实施,确保项目建设质量及进度。四是以县政府办公会会议纪要的形式明确各部门的职责,项目实施内容、实施时限及资金报帐程序、范围、要求。由于领导重视,分工明确,有力地保障了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工作的顺利推进和实施。

(二)立足抓早抓好,确保工程进度和质量。在工程时间紧、要求高、任务重的情况下,我县立足抓早,切实做到“任务早分解、工作早准备、工程早启动”,在领导小组的精心组织和各部门的配合下,余庆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建设项目从设计、审查、批复、招投标、开工等各个环节都按时安排,为工程建设赢得了时间,争得了主动。为确保工程进度、抓好工程质量,余庆还组织对施工队伍进行培训,并成立工程实施检查组,对全县在建工程项目进行巡回检查,定期通报工程进展及工程质量,各项目质量监督员实行挂牌上岗,实时监督工程质量。

(三)抓关键环节,促工程建设有序推进。在工程建设中,我县严把“四个关”,一是严把施工队伍关。根据工程队资质及诚信度,坚持实行招标承包制、合同管理制。对施工质量差、工程进度慢的施工单位和项目经理坚决打入“黑名单”,在招投标资格审查时,将其排除在外,避免影响全县工程建设质量和进度;二是严把资金使用关。严格执行资金报账制,做到项目资金专款专用。工程竣工后,由项目实施单位开据以实施单位名为函头的正规发票统一经项目实施主管单位审核后到县林业办报账,县林业办负责项目资金的把关、核销,确保各资金专项不突破预算,实施部门保证工程质量和真实性,县财政局负责项目的决算、资金的拨付和监督,县审计局负责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专项审计,有效防止了资金截流和挪用,确保资金发挥效益。并按规定将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具体建设方案报县纪委备案。三是严把督查关。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县政府组织督查组根据工程进度随时对工程建设进行督查和抽查,对存在问题的限期整改,并进行通报。对出现质量和安全问题的按“四不放过”的原则严肃追究有关人员责任。四是严把验收关。项目验收前经项目主管部门的技术人员实地查看、丈量、计算后,做出工程决算,然后组织相关部门到实地进行核实并召开座谈会,听取项目实施单位的情况汇报,并对工程项目做出是否验收的结论。

(四)强化宣传发动,实现群众关心、支持工程建设。广大群众的支持是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得以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为了得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我们一是在县内有线电视、《余庆报》、政府网站等媒体深入开展宣传报道,尤其注重报道通过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实施受益的农户及工程实施中涌现的先进典型,充分展现项目实施带来的好处。二是层层召开群众会,在项目实施地向群众介绍、解释实施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的意义、好处。项目实施以来,由于宣传到位,得到了群众的充分理解和支持,在解决占地、群工、建后管理等问题时没有发生过一起群众上访、阻挠施工等事件。

三、存在的问题

一是由于项目管理和实施没有现成经验和模式,加之项目下达晚,所以当项目建设推进较慢。二是项目预算单价低(如:基本口粮田建设项目补助标准偏低,农户完成“三改”配套难度大),当前物价及民工工资涨幅较大,工程建设难度加大。三是项目建设中受不可预见因素(如雪凝等自然灾害)的影响,恢复受灾工程项目部分无资金保障。

四、下步工作打算

一是完成2009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建设项目的县级决算。二是完成2011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的实施方案的报批工作。三是进一步抓好在建项目资金的监管,确保专款专用;同时,抓好工程质量监管。四是完善各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的档案资料,并立卷归档。五是进一步加大奖惩力度,将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建设工作纳入农业农村工作考核,建立责任制并纳入奖惩。六是根据当前实际,合理分配项目实施时间,加快2010项目的实施,确保按时完成当年建设任务。

上一篇:公司项目团队优秀成员个人事迹材料下一篇:捞铁牛教案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