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地质勘查基金管理办法

2024-12-10

甘肃省地质勘查基金管理办法(共8篇)

甘肃省地质勘查基金管理办法 篇1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批转省财政厅等部门关于甘肃省地质勘查基金管理办法的通知 甘政办发[2009]1号

发布日期:2009-01-04 生效日期: 2009-01-04 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省政府有关部门,有关单位:

省财政厅、省国土资源厅制定的《甘肃省地质勘查基金管理办法》已经省政府同意,现予批转,请认真贯彻执行。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九年一月四日

甘肃省地质勘查基金管理办法(省财政厅 省国土资源厅)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增强矿产资源对我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提高政府对矿产资源的调控水平,规范矿业权市场,解决省属国有地勘单位地质勘查投入不足问题,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国发〔2006〕4号)和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关于印发〈中央地质勘查基金(周转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建发〔2006〕342号)有关规定,设立甘肃省地质勘查基金(周转金)(以下简称地勘基金)。为加强地勘基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地勘基金是指省级财政在一般预算内安排用于省上确定的重点矿种和重点成矿区带前期勘查的专项资金以及探矿权采矿权价款以折股形式上缴所形成的股权。

本办法适用于对专项资金的管理。对股权的管理由省财政厅会同省国土资源厅等有关部门另行制定具体办法。

第三条 地勘基金来源包括:

(一)省级财政预算安排:

1.设立省级地质勘查基金时应在省级留成的探矿权采矿权价款中一次性安排5亿元;

2.每年根据实际征收情况从省留矿产资源补偿费和省留探矿权采矿权价款中提取一部分资金,用于补充地勘基金。

(二)其他资金。

第四条 地勘基金的使用和管理必须遵守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财务规章制度,项目的确定要严格按照省级地质勘查规划,遵循诚实申请、公正受理、公平竞争、公开透明、科学管理、专款专用、滚动发展的原则。要有利于勘查国家急需矿种和紧缺矿种,为国家和省内相关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资源保障,加强基础性、战略性、公益性地质勘查;有利于推进资源合理开发、保护和利用,从而实现一个矿区一个开发主体,形成产业链,提高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有利于提高地质科学研究水平,达到高效快速发现矿产资源的目的。

地勘基金主要支持省属国有地勘单位开展地质矿产勘查,支持的矿产资源勘查工作程度原则上控制到普查,重要矿区和煤炭资源勘查工作程度可以控制到详查。由企业投资的商业性矿产资源勘查项目,地勘基金原则上不予投资。

第五条 对地勘基金全额投资的勘查成果,除国家另有规定外,一律采用市场方式出让矿业权;对地勘基金与社会资本或其他资金合作投资的勘查成果,可以通过项目合同约定处置矿业权。

第二章 管理机构职责分工

第六条 地勘基金由省财政厅设立专户管理。地勘基金安排的项目由省财政厅、省国土资源厅研究确定。地勘基金日常管理机构设在省国土资源厅,具体负责地勘基金项目实施及日常管理工作。

第七条 省财政厅主要负责地勘基金的预算和资金管理。具体职责:

(一)确定地勘基金总预算及资金来源;

(二)会同省国土资源厅发布地勘基金资金申报指南并组织项目资金的审核、论证;

(三)审定并批复地勘基金项目预算及组织实施费预算;

(四)审核办理资金拨付,并对地勘基金的预算执行和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五)审批地勘基金财务决算和项目竣工决算。

第八条 省国土资源厅主要负责地勘基金项目的管理。具体职责:

(一)会同省财政厅发布地勘基金项目立项指南并组织项目的审核、论证;

(二)依法协调和处置相关的矿业权;

(三)编报地勘基金项目预算及组织实施费预算;

(四)编制地勘基金项目计划并组织实施;

(五)汇总编制项目支出用款计划,规范办理资金支付;

(六)汇总编报地勘基金财务决算和项目竣工决算;

(七)会同省财政厅监督检查地勘基金项目执行情况和项目成果验收。

第九条 市州财政主管部门和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协助省财政厅和省国土资源厅管理地勘基金项目,做好项目的核查、协调,参与项目日常监督管理和项目成果验收。

第三章 项目及预算管理

第十条 根据全省矿产资源规划和地质勘查规划,省财政厅会同省国土资源厅编制发布地勘基金项目资金申报指南。

第十一条 根据矿产勘查项目的不同情况,地勘基金分别采取全额投资、合作投资两种投资方式。

尚未登记矿业权的矿产勘查项目,地勘基金采取全额投资方式;已登记矿业权的矿产勘查项目,地勘基金可采取合作投资方式,原矿业权人按矿业权评估价或以核定的实际投资额计算投资比例,并有权按货币资金方式追加投资、提高投资比例。

原矿业权人持有的由国家出资勘查形成的矿业权,拟与地勘基金进行合作投资的,应当按国家有关规定对矿业权权益进行处置后再申请与地勘基金合作投资。

第十二条 省国土资源厅根据全省现有地质工作成果,论证提出尚未登记矿业权拟需开展勘查的矿产资源勘查项目并发布公告,主要通过招投标的方式确定项目承担单位。

第十三条 已登记矿业权的勘查项目,矿业权人申请地勘基金,可由矿业权人按照项目资金申报指南的有关要求编写立项报告向省财政厅和省国土资源厅申报。省财政厅会同省国土资源厅组织专家对项目及资金进行论证审核。

第十四条 省国土资源厅会同省财政厅将招投标情况和审核论证结果向社会公示。

第十五条 省国土资源厅根据公示结果,编制地勘基金项目预算建议及组织实施费预算建议报省财政厅,省财政厅审核后向省国土资源厅批复预算。省国土资源厅根据省财政厅批复的地勘基金项目预算,编制、下达地勘基金项目计划并组织实施。

地勘基金项目预算和计划一经批复,原则上不得调整。如确需调整的,必须按照规定程序报省财政厅、省国土资源厅审批。

第十六条 根据地勘基金项目预算和计划,项目承担单位编制项目设计,项目实施过程中应按要求报告项目执行情况。项目结束后按规定进行项目验收,并按国家有关规定提交项目成果资料和有关地质资料。

第四章 财务管理

第十七条 地勘基金实行项目管理、分账核算、专款专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挤占、截留和挪用。

第十八条 地勘基金支出范围包括项目费和组织实施费。

(一)项目费是指项目承担单位用于实施项目的各类费用,主要包括人员费、专用燃料和材料费、水电费、交通费、差旅费、会议费、印刷费、用地补偿费、劳务费、咨询费、委托业务费、租赁费和其他相关费用。其中:人员费,指直接从事项目工作人员的工资性费用。项目组成员工资性费用,如果是财政事业费拨款安排的,由所在单位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从事业费中予以抵扣,不得在项目经费中重复列支。

专用燃料和材料费,指项目耗用的专用材料、专用工具和仪器、工作设备的燃料、低值易耗品等费用。

水电费,指用于项目的水费、电费、污水处理费等费用。

交通费,指用于项目的各类交通工具的租用费、燃料费、维修费、过桥过路费、保险费、安全奖励费等费用。

差旅费,指项目工作人员因项目工作出差的住宿费、旅费、伙食补助费、杂费等费用。

会议费,指项目实施过程中组织召开的与项目实施有关的专题研究、学术会议中按规定开支的房租费、伙食补助费以及文件资料的印刷费、会议场地租用费等。

印刷费,指项目实施过程中印刷报告、资料、图件的费用。

用地补偿费,指因项目实施过程中占用土地需支付的临时性设施拆建费、临时性土地占用费、青苗树木赔偿费等。

劳务费,指支付给项目临时聘用人员的劳务费用。

咨询费,指项目聘请专家或咨询机构进行业务技术咨询、评审发生的费用。

委托业务费,指项目实施过程中委托外单位进行测试、施工、加工、软件研制的费用等。

租赁费,指项目实施过程中租用专用通讯网、仪器设备等发生的费用。

其他相关费用,指除上述费用之外与项目实施有关的其他费用。

以上各项费用,国家有开支标准的,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二)组织实施费是指地勘基金管理机构开展项目审查、论证、招标,对项目进行监督检查、项目验收、矿业权评估以及其他日常管理等所发生的各类费用。

第十九条 项目经费支出应严格控制在预算核定的额度内,按规定的费用开支范围和标准对项目进行成本核算,不得虚列、多提、多摊费用;不得扩大开支范围,提高开支标准。下列费用不得列入项目支出:

(一)应由事业费、基本建设资金、其他专项资金开支的费用;

(二)归还贷款本息;

(三)投资性支出、捐赠及赞助;

(四)各种罚款、违约金、滞纳金等支出;

(五)其他与项目无关的费用。

第二十条 项目因不可抗力需中途撤销或者中止的,按规定报经省财政厅和省国土资源厅批准后,项目承担单位应当进行财务清算,并将剩余经费按原渠道退回。

第二十一条 项目资金拨付按照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规定办理。

第二十二条 省国土资源厅按照财务决算的有关规定组织编制地勘基金财务决算报送省财政厅审核批复。

第二十三条 项目工作结束进行项目成果验收的同时,项目承担单位应进行项目竣工决算,经省国土资源厅审核后报省财政厅审批。

第五章 成果管理及矿业权处置

第二十四条 项目成果是指地勘基金项目实施形成的地质资料、找矿发现和矿业权等,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管理。

第二十五条 地勘基金项目完成后,项目承担单位要如实上报地质成果。对不能取得矿产资源量、没有进一步勘查意义的,地勘基金投资按规定程序经批准后予以核销。该项目承担单位今后不得在此勘查区块内申请登记探矿权和采矿权。

对能取得矿产资源量、可供进一步勘查的,由地勘基金全额投资的项目,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通过市场竞争方式有偿出让矿业权;合作投资的项目,地勘基金按照项目合同约定转让其权益,合作的其他投资方有优先购买权。

第二十六条 合作投资的地勘基金项目,投资各方按投资比例分享权益。

第二十七条 由地勘基金全额投资的项目,其矿业权出让收入的10%—15%(按照矿产勘查开采目录一类矿产15%,二类矿产10%)留给勘查单位,其余部分按国家和甘肃省关于探矿权采矿权价款收入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精神执行。

第六章 监督检查

第二十八条 省财政厅、省国土资源厅对地勘基金使用和项目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逐步建立基金投资绩效评价制度。

第二十九条 建立项目管理的监督约束机制和项目监理制度,实施对项目的全过程监管。实行项目报告制度,及时处理和纠正项目执行和项目经费使用中的问题。

第三十条 项目承担单位应加强项目资金和技术质量管理,严格遵守有关财务会计制度和技术规范,并积极配合有关部门组织的监督检查。

第三十一条 存在下列情况之一的,省财政厅、省国土资源厅将视情况采取通报批评、停止拨款、终止项目、收回已拨项目经费、取消项目申报资格等措施予以相应的处罚。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一)虚报项目的;

(二)擅自转包项目、改变项目设计、调整项目经费预算的;

(三)伪造、隐匿技术资料和成果资料的;

(四)以任何名义截留、挪用、挤占项目经费,随意转拨项目资金的;

(五)违反财务会计制度和本办法规定的;

(六)其他违反法律、法规、制度规定的。

第三十二条 对因组织实施不力或者管理不善等人为因素造成项目中途撤销、未通过竣工验收、未按国家规定汇交成果资料的,除应当将剩余经费如数上缴外,项目承担单位还应当进行整改。整改不合格的项目承担单位不得承担地勘基金项目。

第三十三条 管理机构人员在项目审查、论证、招标和管理中弄虚作假、徇私舞弊、以权谋私的,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处理。

第七章 附则

第三十四条 本办法由省财政厅负责解释。

第三十五条 地勘基金日常管理机构应当根据本办法制定具体实施办法,报省财政厅、省国土资源厅批准后实行。

第三十六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2006年10月18日省财政厅、省国土资源厅印发的《甘肃省地质勘查基金管理暂行办法》同时废止。

甘肃省地质勘查基金管理办法 篇2

1 地质勘查项目的风险类型

组织风险:根据本人在地质勘查施工中长期积累的经验判断和行业特点, 组织风险主要包括组织机构模式、工作流程组织、任务分工和管理职能分工、设计人员和监理人员的能力、项目经理管理能力、施工人员的能力和经验等因数。

经济与管理风险主要包括:宏观和微观经济运行情况、工程资金供应情况、合同风险、质量和安全管理措施等因数。

工程环境风险主要包括:自燃灾害、施工条件、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气象条件、工程所在地人民生活习惯、宗教信仰、当地政府行为等因数。

技术风险主要包括:地质及水文地质填图、地质勘探设计、工程施工方案、物资供应情况、工程机械情况等因数。

2 风险产生的原因分析

2.1 组织风险产生的原因

(1) 地质勘查单位长期处于计划体制下, 计划体制下资源配置靠计划, 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当下, 如果忽视了这项工作无法对各类资源进行高校利用, 容易引起资源的浪费问题的严重化。

(2) 在多重任务体制之下, 将项目计划安排作为基本的研究工作。不同的岗位以及部门应该根据具体的实施项目规划内容来完成各项任务, 实现组织结构类型的多重化, 项目在不同层次间运行, 组织形式为典型的职能式, 没有有效形成现代管理体制下的矩阵式或项目式的组织形式, 注重项目管理工作的合理性, 加大对该项工作的有效控制。重新构建新的符合客观实际情况内部组织结构体系, 优化上层管理者的组织结构、减少管理活动的幅度, 调动项目负责人的管理积极性。

(3) 把项目负责人作为简单的项目执行者, 仅承担技术管理的责任, 而未赋予控制项目的相应责权, 且大部分项目负责人只懂工艺而不懂得如何使用管理策略, 所以根本没有将该职位的主要职责发挥出来。还有一些人不不具备能力操作一些实用工具, 如WBS分解系统、横道图、网络图、挣得值分析法、职能分配矩阵等。这样会造成任务分工和管理职能分工不明确, 项目经理与项目组成员之间就会存在各自为政的局面。所以管理工作者除了要掌握一定的技术理论知识以外, 还要具备专业的相关软件的处理能力, 具备一定的专业设备的控制力, 同时, 还必须掌握谈判、沟通、人员管理、文化管理、政治敏锐及项目相关人员需求方面的“软”技术。

2.2 经济与管理风险产生的原因

(1) 由于目前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欧债危机、能源、有色等股市不稳定, 给地质勘查需求带来一定的冲击。

(2) 地勘单位在项目投标的过程中, 为了中标而采取提高项目服务标准、降低报价以及不切实际的承诺和忽视一些合同条款。地勘单位在现阶段市场问题的影响之下, 有一些项目活动根本没有按照具体的规范标准来进行, 很多项目竞争者之间还存在大量的违法乱纪的现象, 在招投标的过程中仍然有很多人任何形式的手段都采取。甚至于有些人竟然通过压价, 走后门, 减少服务等方式来缩减开支, 降低成本。从而增加合同风险。

(3) 由于当前国家对信贷政策进行调整, 大部分矿山企业应规模达不到要求, 不能得到银行信贷支持, 造成用于地勘方面资金供应吃紧, 地质勘查费用回收时间增长, 回收难度加大。

(4) 未按规定制定质量和安全管理措施或制定质量和安全管理措施未执行, 导致工程质量和安全方面管理不到位, 造成质量和安全事故, 增加地勘单位经济和信誉损失。

2.3 技术风险产生的原因

(1) 由于技术人员能力和经验不足, 从而使前期地质及水文地质填图工作质量差, 导致地质勘探设计、工程施工方案不合理, 地质勘探设计处于常变状态。

(2) 工程机械未能按照当前施工需要及时更新, 导致施工效率不能得到大幅度提高, 工程进度缓慢, 各项主要经济技术指标无法完成。

(3) 施工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地层垮塌、缩进、掉块、地质倾角变大、岩石硬度变大、采空区、溶洞等未知风险, 遇到以上情况可能会发生事故, 这是合同签订过程中不可预见的, 这给地勘单位造成很大的不可预知的风险。严重影响施工工期, 造成违约的发生。

3 风险比例及综合分析

3.1 风险比例

在实施一些项目的过程中, 不同类型的风险出现的可能性与其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我们只有采取检查、对比, 等措施才能提高风险在项目中发生的可能性, 以此来提高风险的概率。

在招标活动中, 最常见的几个风险类主要潜伏在经济、技术、工程、管理等环节中, 根据现阶段的主要发展状况, 我们可以看到, 最主要的经济风险类型是管理类与客观环境类。这些风险的存在会在很大的程度上增加项目工程本身所需的成本, 随着风险口的不断扩大化, 还会给项目经济的发展带来很大的阻碍, 不但会影响企业自身的发展, 同时还会降低项目效益。

工程环境风险、技术风险起伏较大, 有时单独给项目造成一定的压力, 产生一定的风险。这类风险的比例相对较小, 但出现这种作用的概率比较大。

3.2 风险综合分析

在接受工程项目之前, 首先应该对有可能会存在的各类风险进行一个综合分析和认识, 对于它们的出现概率进行判断, 然后根据存在的风险的可能性进行成本费用的预算, 对有可能获得的效益进行估算。

综合风险概率=∑某种存在的风险概率×该种风险比值

通过这一数值对项目工程的潜在风险率进行判断。

另外, 分析不同类型的风险概率, 从中找出他们之间存在的替补性能, 计算效益与成本费用之间的比例, 依次来作为是否应该承接这一项目的主要依据。

4 风险防范措施

4.1 引入项目管理思想, 提高全员的管理意识

对于这项工作来说它不只是对一系列规章制度的简单的引入, 同时也不是对与之相匹配的管理信息软件的使用, 而是一套全新管理思想的注入, 一种崭新企业文化的打造。项目管理系统的实施需要决策层和管理层的支持。

地质勘查项目必须实行项目经理制, 在合同签订前项目部对该项目实行风险分析, 合同签订后制定具体的项目实施策略, 编制活动方案, 从全方位入手对该项活动的进度, 所取得的效果进行认真的分析, 以此来提高项目成本的使用效率。

4.2 循序渐进, 注重实效

不管是什么管理思想理念的使用, 从本质上来说都是一场变革, 它们的主要目标就是不断地提高项目工程管理的时效性, 推动项目工程的合理化。不过, 究竟应该使用什么样的手段将总结得出的项目工程理念落实到实际的管理过程中, 还需要我们根据具体的发展情况来进行研究。

4.3 培养有成效的团队成员

在项目管理工作中, 决定工作有序性、效率性的另外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项目活动的主要负责人。不同岗位上的负责人应该具备的素质也各不相同, 尤其是项目负责人, 他不仅仅应该具备本专业的基本知识, 同时要具备其他类型的相关产业的专业知识与素质。例如:决断力、领导力、交际能力、随机应变的能力、专业技术能力与创新能力等。

4.4 建立和强化项目管理机制

调整项目活动管理体系与运行模式, 将主要责任明确到个人, 只有这样做才能够提高项目经理人管理工作的效率与质量。同时要各个部门不同岗位职责的明确划分,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项目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 才能提高整个管理工作的实效性。最后, 应该建立良好的激励体制。

地勘单位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应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 做到“有法可依, 有法必依”, 在实际工作中只能在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规范允许范围内向委托方提供可能的优质服务。

4.5 减少风险范围, 降低风险系数

在项目管理的过程中应该进行综合分析考虑, 将有可能出现的风险因素消除在项目开始, 控制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提高风险管理水平, 通过合同的优化管理来提高规避风险的可能性, 实现经济效益的不断提高。

4.6 明确风险目标, 加强项目管理, 提高工作效率, 减少风险损失

在工程项目设计阶段上, 就应该对项目活动的具体内容进行勘察, 进行风险的辨识与分析。在接受项目以后, 所要面对的风险已经成为定势, 应该加强对其他风险类型的观察辨识, 提高管理工作的质量与效率, 寻找有效的规避风险的措施, 为企业的发展营造一个稳定安全的环境, 实现经济效益的不断增加。

市场经济发展是一个优胜劣汰, 资源不断优化组合的过程。市场的竞争是激烈的, 也是残酷的。如何在这样激烈的竞争下避免风险, 这需要我们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技术业务水平和服务质量, 强化风险意识, 努力开拓市场, 勇于竞争, 锐意进取, 在市场竞争中不断锤炼自己, 不断发展壮大, 以强者之势参与市场竞争, 树立地勘企业优良地勘服务品牌。

摘要:通过地质勘查行业的一些特点及当前地质勘查市场需求的现状, 对地质勘查行业在地质勘查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风险进行分析, 并提出防范措施。

关键词:地质勘查,分险管理

参考文献

[1]郭仲伟.风险分析与决策[M].水利电力出版社, 1997.

煤田地质勘查项目管理分析 篇3

关键词:煤田;地质勘查;项目管理

DOI:10.19354/j.cnki.42-1616/f.2016.17.27

如今我国正在努力向经济大国迈进,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以及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市场化的地质勘查也应时而生并且在逐步的壮大。然而,地质勘查想要长久以及平稳的发展却并不容易,地质勘查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它自身的质量需要通过地质勘查报告来体现,因此,相关单位必须采取相关策略提高地质勘查的质量,從而提高自己在市场的竞争力。

一、项目的概念和内容

项目是一个广义的概念,美国项目管理协会认为:项目就是为了创造某种独特产品或服务的一次性努力。

项目所涉及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类。第一,依据范围划分,可以分为范围的规划、范围的界定以及范围的调整等。主要是控制项目的工作内容,从而完成既定的目的。第二,根据成本划分,可以分为资源的配置、成本的预算以及费用的监控等。主要是控制费用,保证实际费用不超过预算的费用。第三,根据质量划分,可以分为质量规划、质量检查以及质量保证等。主要是为了达到质量的标准从而对相关活动进行监管。第四,根据风险划分,可以分为风险识别、风险量化以及风险控制和对策研究等。主要是针对可能会出现的一些不确定因素进行预防。

二、煤田地质勘查项目管理的特点

煤田地质勘查项目管理并不是一项单一的项目,它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控制工程。在这个工程中,主要有五个项目管理内容:具体内容的规划、施工时间及施工进度、投资情况、工程质量、安全生产。假如能够对上述五个部分进行有效的管理,那么我们不仅可以保证项目的质量,工期也将会缩短,从而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如今我们的地质勘查项目已经不仅局限于商业性地质勘查项目,还出现了地质勘查基金项目。多种地质勘查项目的出现对于相关单位发展勘查项目有一定的探索和创新的意义,因而我们要加强对勘查项目的管理。

三、如何实现煤田地质勘查项目的高效管理

项目质量的合格和活动的安全是煤田地质勘查项目进行高效管理的前提条件。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的开拓,我国的地质勘查项目也随之发展起来,但是随着勘查项目的增多,勘查项目的质量却成为一个很大问题。虽然旧的勘查管理体制已经不存在,但是新的管理体制却尚未完善,导致勘查项目管理出现了很多弊病,从而使管理工作变得无力。针对这个现象,查看相关材料,并提出了关于如何实现勘查项目高效管理的几点策略。

(一)依法勘查是项目管理的基础。煤田地质勘查是一项风险极高的实践活动,为了保证管理不出现安全事故,我国不仅对资源的勘查、开发实行统一的管理,而且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及政策,从而保证勘查行为的规范。同时,勘查单位为了使勘查成果和经济效益得到法律的保证,勘查必须依法执行。假如没有依法执行,盲目的勘查将会造成结果不能转让,勘查费也就无法收回,由于没有办理勘查权利所获得的资源储量也不能登记,将会自食恶果。所以,依法进行勘查管理是取得良好勘查效果的保证,只有这样,不论是勘查的结果还是经济利益都可以得到法律的保障,促进勘查市场平稳有序的发展。

(二)勘查设计是控制项目投资的关键。科学合理的勘查设计方案是煤田地质勘查项目顺利进行实施的基础和保障,除此之外,项目管理的重点还有勘查设计方案的控制以及管理。举个例子,假如勘察设计的理论应用于实践时无法科学性的实现,即在勘查设计时对于煤田的构造程度、煤层的稳定性以及煤层资源的含量计算有误,那么不论是工程量的计算还是勘查经费的预算都会因此出现错误,从而导致整个项目出现经济损失。因此,选择勘查设计方案一定要慎重。

(三)监理作用是项目完成的保证。国家基础工业和基础设施建设离不开地质勘查。为保证地质成果的真实准确可靠,也为保证煤矿事业的顺利开展,我们必须把煤田地质工作作为工业建设的前提和保证。通过很多事例,我们发现不论是初步考察煤田地质情况的团队还是设计团队都是由同一单位进行监督、管理和审核。那么在项目的施行过程中,有关项目的设计、审核、施工及监管都是由一个单位或者企业进行,工作很容易产生懈怠,从而直接导致了勘探程度低或者是资料的可靠性差、勘探的成果与预计的成果差距较大等问题。因此,在煤田地质勘查项目管理中,应保证有第三方的参与。监理单位的职能应当包含组织协调、合同管理、资金的投入以及工期和质量等。

(四)质量管理是整个项目管理的主线。质量问题是贯穿单位存在和发展的主线,它保证了项目的质量合格以及满足了客户的要求。勘查项目的质量管理由两部分组成:技术工作质量和工程施工质量。其中施工质量管理又分为工程的施工工艺管理、材料质量管理、勘查进度管理、勘查突发事件以及技术应变管理等。

技术工作质量管理的高效确保了地质勘查项目的真实性、有效性以及科学性,施工质量确保了预计结果与勘查结果的相一致程度。因此,在勘查钻孔完工后,我们应该组织专业人员并且严格按照标准进行检验和验收,对钻孔进行合理的评定,同时对一些没有达标的进行补救。各手段之间要相互配合,这样才能保证地质勘查的施工质量。

(五)安全生产是勘查管理的主题。安全是人们不断关注的主题,安全管理为生产活动提供了保障。勘查的安全管理包含两个方面:一是人身安全管理,二是生产安全管理。其中人身安全管理是最主要的方面。第一,生产活动的减员主要是由人身伤亡造成,从而影响了生产活动正常有序的开展。第二,人身伤亡将给当事人以及家庭带来极大的痛苦和严重的负担。第三,人身伤亡对多方都造成不可磨灭的影响,不仅影响生产单位经济、信誉,也影响了其他工作人员的工作以及精神状态,甚至埋下了更多的安全隐患。除了人身安全管理,生产安全管理也很重要。生产安全管理主要包含机械事故或其他生产中的事故,给生产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因此,我们必须强化对人身安全和生产安全的管理,假如有不安全的因素、有隐患没有排除、有安全措施没有施行,我们坚决不能进行生产。我们要做到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严格遵守制度,认真做好勘查工作。

(六)切实保证报告质量是目的。前面做好的勘查项目的工作就是为了给后续的工作单位提供一份质量合理可靠的报告,所以一定要保证该报告的真实性、有效性、科学性。当然,在提交的报告中,也可能会出现一些错误,假如出现图文不符或内容矛盾等错误,可能是由以下几个原因造成:第一,编制人员懈怠工作,没有认真对报告的内容进行审查。第二,没有对整个项目进行综合考量,急于追求效益,忽视了质量。第三,项目负责人未能对各专业及章节的技术口径进行审查,导致出现前后矛盾。所以,我们应当从技术人员的职业素养入手,进而保证地质报告的质量。

总结:根据本文的分析可知,在当今市场化的地质勘查形势下,地质勘查单位的信誉以及体现质量的报告已经变得尤为重要。因此,我们不仅要做好勘查设计,还要发挥监理的作用,并且对质量的管理进行强化。同时,保证安全生产也必不可少。只有这样,煤田地质勘查项目才能顺利的完成,报告的真实可靠才会得到保障。

参考文献:

[1] 李刚成.煤田地质勘查的合理配置构想[J].低碳世界,2015,(17):156-157.

中南地质勘查院经营管理暂行办法 篇4

地质勘查院经营管理暂行办法一、一切经营活动必须遵守国家法规,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按照局、院总体经营方针,制订院、分院经营策略。

二、经营工作的宗旨是创造最佳经济效益,日常经营活动必须紧紧围绕经济效益这个中心来开展。

三、企业总体实力及知名度是我们

在市场立足的根本,一切经济活动,都要有利于企业总体实力的提高和市场知名度的提升。杜绝任何有损企业形象的经营活动。

四、地勘院依据资产、人员、市场开发及地矿项目落实情况向分院下达经营指标。分院要依据各自产业结构细化经营目标。制订切实可行的经营策略,认真、积极的开展工作,确保经营目标完成。地勘院将主要依据各分院地勘项目及经营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考核(详见《考核办法》)。

五、地勘院要不断研究市场动态,把握本行业及相关行业的发展方向,超前市场预测,并依据预测结果制订短、中、长期发展规划。各分院也要依据新、老市场变化动态,制订相应经营规划,并及时向院汇报。

六、院综合办公室是经营工作的具体管理部门(条件成熟后再成立经营部)。各分院都要高度重视经营工作,依据院整体经营政策,相对独立的开展经营活动。

七、信息开发与管理

1、信息工作十分重要,各种信息的汇集就形成了企业经营决策的重要依据。地勘院除了抓好各类地勘项目的信息搜集、论证立项外,还要抓好地延市场项目的捕捉与谈判工作,尤其是环境与灾害地质项目、地方地勘项目、矿山项目、西部及境外勘测项目等。同时,要不失时机地推介自己的成果、矿权,形成矿权的合法有效流转。

2、地勘院每半年召集一次经营工作总结及市场分析预测会,年末在认真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下经营工作计划,汇总到综合办公室后,整理提交院长办公会研究、决策。

3、员工必须保守信息秘密,因泄密造成损失的将严肃查处,直至辞退、除名。

4、院综合办公室要认真建立信息台帐,备查、备用。

八、合同签订与管理

1、合同的论证、洽谈与签订必须在院长或分管副院长或院长授权代理人的主持下进行。特殊、重大合同由院长办公会集体研究决定(被授权人一般只限于副院长、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分院院长和副院长)。

2、对外签订合同只能以“**地质勘查院”名义,严禁以分院名义对外签订合同。违者,一经查实,除追究分院主要负责人责任并严肃处理外,将停止该分院继续使用总院有关资质、执照等证照的权利,直至彻底处理、整改完毕。

3、合同拟订后,须经院长或其授权代理人签字后方可加盖印章。

4、合同由综合办公室统一管理。

5、综合办公室受理合同纠纷,并具体落实院里关于纠纷的处理决定。

九、所有对外经营工作都必须依法纳税。

十、地勘院内应本着团结协调、维护全院利益的原则开展经营工作。当经营工作需两个以上分院甚至全院共同完成时,由院领导召集相关会议,具体协商利益分配办法。

十一、地勘院为经营工作做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给予奖励。

1、为院争取到大调查项目、资源补偿费项目及国家其它地矿项目的集体,分项目给予该项目总费用0.5~1的奖励(奖金从项目中支付)。

2、为院提供信息,经院组织洽谈成功,争取到各类地延市场项目的,给予有效合同价款的2~5的奖励(同比回款额先按2分期支付,根据项目结算结果从该项目中兑付奖金金额)。

一般工程奖2;效益较好的奖3;

效益很好的奖4;效益好且由此带来后续工程的奖5。

(工程利润率<10为一般工程;10≤利润率<30为较好工程;利润率≥30为很好工程。)

3、为院开发出西部及境外勘查矿业市场,经院组织考察、论证,并成功进入市场,获得较好经济效益,将为作出突出贡献的人员特别奖励。

十二、本办法自发文之日起试行。

十三、本办法修改权、解释权在地勘院。

甘肃省地质勘查基金管理办法 篇5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设计单位的资格管理,维护勘查——设计单位的正当权益和正常工作秩序,保证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质量,特制定本办法。

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设计专业单位均按本办法实行资格管理。

第二条 地质灾害防治的主要对象是指突发性强、危害性大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及地下工程岩体变形、坍塌、突水、突泥等。通过有效的地质工程手段,改变这些地质灾害产生的过程,以达到减轻或防止灾害发生的目的。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设计专业范围包括防治工程前期勘查、监测预报方案的制定、防治工程可行性研究以及防治工程设计等。

第三条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设计单位资格,是指从事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设计单位必须具备的资历、技术力量、技术水平、技术装备、管理水平等,勘查——设计单位资格,按多项灾种防治或单项灾种防治,分为甲、乙、丙三个等级。

第四条 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是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设计单位资格的管理部门。国务院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甲、乙级勘查——设计单位资格的审批和管理;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丙级勘查——设计单位资格的审批和管理。第二章 勘查——设计单位资格

等级和业务范围

第五条 甲级勘查——设计单位具备的条件:

一、资历:单位成立十年以上,独立承担过一项(含)大型或两项(含)以上中型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勘查——设计项目,质量良好,效益显著。

二、技术力量:技术力量雄厚,专业配套齐全,有承担一项大型或同时承担二项地质条件复杂、难度大的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设计项目的技术力量,且有较强的研究开发勘查——设计新技术的能力。技术力量配备详见附表一。

三、技术水平:具有本专业技术专长,至少有两项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获得过省、部级或国家级优秀工程勘查、设计奖;参加过国家、部门、地方勘查、设计标准编制。

四、技术装备:有比较先进、配套并与勘查、设计能力相适应的勘查、设计、测试、电算和文整设备,达到国家规定的甲级勘查——设计单位技术装备。

五、管理水平:有健全、有效的管理体系和质量监控体系。

第六条 乙级勘查——设计单位具备的条件:

一、资历:单位成立五年以上,独立承担过一项中型或两项(含)以上小型地质灾害防治的勘查——设计项目,质量良好,效益显著,社会信誉好。

二、技术力量:技术力量强,专业配套齐全,有承担一项中型或同时承担两项小型地质条件复杂、难度较大的且有一定的研究开发勘查、设计新技术的能力。

技术力量配备详见附表一。

三、技术水平:具有本专业技术专长,至少有一项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获得过省、部级或国家级优秀工程勘查、设计奖。

四、技术装备:有比较先进、配套并与勘查、设计能力相适应的勘查、设计、测试、电算和文整设备,达到国家规定的乙级单位技术装备。

五、管理水平:有健全、有效的管理体系和质量监控体系。

第七条 丙级勘查——设计单位具备的条件;

一、资历:单位成立三年以上,独立承担一项小型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勘查——设计项目,质量良好,效益较显著,社会信誉好。

二、技术力量:有一定的技术力量,主要专业配套齐全,有承担地质条件复杂程度和难度一般的小型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设计项目的技术力量。

三、技术水平:有相应的技术专长,掌握本专业的应用技术,能够将计算机技术用于勘查与设计。

四、技术装备:有与承担勘查——设计项目相适应的技术装备。

五、管理水平:有较健全、有效的质量管理规章制度。

第八条 各级勘查——设计单位承担业务范围:

一、甲级勘查——设计单位,可以承担各种等级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勘查——设计项目。

二、乙级勘查——设计单位,可以承担中型(含)以下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和大型地质灾害防治工程中部分单项工程的勘查——设计项目.也可以和另一乙级单位联合承担大型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勘查——设计项目。

三、丙级勘查——设计单位,可以承担小型和中型地质灾害防治工程中部分单项工程的勘查——设计项目,经主管部门审批后也可以和另一丙级单位联合承担上述范围内中型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勘查——设计项目。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分级见附表二。

第九条 勘查——设计单位必须在限定的业务范围内从事业务活动,不得擅自越级承接项目。第三章勘查——设计单位

资格审批和管理第十条资格申请单位必须向资格管理部门提交下列资料

一、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设计资格申请表;

二、单位法人资格证明文件(或其复印件);

三、单位管理体系、质量监控体系的书面说明;

四、以往勘查、设计成果目录和使用单位评价证明或获奖证明(或其复印件);

五、近三年来勘查、设计无重大质量事故的证明。

上述材料,必须有申请单位上级主管部门(或单位,均为厅局级,下同)审核并签署意见。

第十一条 资格管理部门对申请单位提交的材料,经初审认为基本合格后,邀请专家组成考核组,对申请单位的资格和工程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进行审查和考核,写出资格结论报告。

第十二条 资格管理部门对考核合格的勘查——设计单位进行审批后,发给相应级别的《技术合格证书》和《勘查——设计证书》。证书的有效期为3年,经复审后可延长一年使用期限。

取得证书的单位,经向所在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申请注册登记和领取《营业执照》后,方可从事勘查——设计市场活动。

第十三条 资格管理部门对勘查——设计单位的资格,不定期的进行抽查,并每年进行一次年检。勘查——设计单位必须在每年的第一季度填写年检表,经其上级主管部门审核后报送资格管理部门复审。经复审,对不符合原定资格等级的,予以降级;复审合格者,作为其资格升级或受表彰的重要依据。申请升级的单位,必须向资格管理部门报送升级申请书和第十条所列的各项新资料。资格管理部门对上述材料经过第十一条规定的考核、审批过程,对符合升级标准的单位发给相应新级别的《技术合格证书》和《勘查——设计证书》,同时收回原证书。

第十四条 勘查——设计单位分立或合并时,应向资格管理部门交回原来的全部证书,经重新申请、考核,审批后取得新的证书;歇业、宣告破产或因其他原因终立业务的,应向资格管理部门备案,并交回全部证书;单位法定代表人、技术负责人变更时,应向资格管理部门办理变更手续。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注册登记的上述单位,还必须办理变更登记或注销登记,并在与其工作范围相当的地区或全国性报纸上公告。

第十五条 勘查——设计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资格管理部门根据其情节轻重分别给予警告、通报批评、停业整顿、降低等级、吊销证书的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主要责任者的刑事责任:

一、申请证书、申请升级及报年检表时隐瞒真实情况,弄虚作假的;

二、超越核定的勘查——设计业务范围或未经批准擅自从事勘查、设计活动的;

三、逾期三个月未报送年检表且未备案,证书三年期满逾期三个月未参加复审或备案的;

四、涂改、转让、出借、出租、出卖、伪造证书的;

五、变更或终止业务不及时办理手续的;

六、发生重大质量和责任事故的。

第十六条 当事单位和当事人对行政处罚不服的,可以在收到处罚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作出处罚决定机关的上一级机关申请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收到复议决定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逾期不申请复议或不向人民法院起诉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由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第四章附则

第十七条 本规定由地质矿产部负责解释。

地质勘查基金项目设计编写提纲 篇6

陕西省地质勘查基金项目管理办公室

2009年10月22日

关于公布陕西省地质勘查基金项目设计书编写提纲的

通 知

承担省地勘基金项目勘查单位:

陕西省2009第一批地质勘查基金项目任务书业已下达,兹将项目设计书编写要求和预查、普查工作要求及各类矿产勘查设计书编写提纲、预算编制要求(详见附件1、2、3、4、5、6、7、8、9、10、11、12、13)在陕西省国土资源厅网站公布,请编写设计书时参照执行。

特此通知。

陕西省地质勘查基金项目管理办公室

2009年10月22日

附件1

陕西省地质勘查基金项目设计书编写要求

地质勘查基金项目设计书是项目施工、监督检查、监审和成果验收的依据,兹对项目设计的编写提出如下要求。

一、工作程序

设计编写的工作程序,包括明确任务、资料收集、现场踏勘、设计编制。

1、明确任务

勘查单位须根据陕西省地质勘查基金项目管理办公室下达的任务书,结合勘查区的实际情况,认真研究该项目的目标任务,落实设计编写的具体方案,并做好设计编写前的准备工作。

2、资料收集和现场踏勘

设计编制前要系统收集工作区内已有的相关资料并进行分析讨论,研究项目立项论证和可行性研究时的专家意见,还应根据编写设计的需要进行必要的现场踏勘。

3、设计文字及图件编制

编写设计书时,项目负责人必须依据有关技术规范和标准及相关要求制订详细的设计提纲,组织设计编写人员按时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完成设计书文稿编写和图、表的编制。

二、基本要求

1、必须充分收集前人资料并进行综合研究,使设计有充分的依据和可 1

操作性。

2、对于跨项目,在编制总体设计的同时必须编写工作方案。

3、设计书编写要符合相关规范、技术标准和要求,做到内容完整、文字精炼、重点突出,附图、附表齐全。

4、设计书编写要充分发扬技术民主,集思广益,技术手段的选择要适合本勘查区的实际,力争用较少的工作量取得较好的成果。

5、勘查项目设计应讲求经济效益,按有关要求编制设计预算和项目预算编制说明;还应根据预算定额或标准提出各工种人员的合理配置及组织计划。

6、项目设计书必须符合任务书的要求;如有较大变更,应报项目管理办公室批准后按批准后的任务书编写设计书。

7、设计书中的技术方案编写应按照各专业技术要求执行。

8、工作方案中物探、化探工作量大的项目需分别编写物探、化探专业的施工设计书。

9、经费预算参照附件11格式及要求进行编写。

三、设计书格式按后附执行

文本使用Word文档,排版格式:章为三号黑体、居中,节为小三号黑体、靠左,正文为小4号宋体;附表使用EXCEL格式;附图使用MAPGIS格式;插图、插表、附图,按固体矿产勘查报告编写格式编排。

附件2

陕西省地质勘查基金矿产资源勘查项目预查工作要求

矿产资源预查相当于《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17766-1999)所划分四个工作阶段中的预查阶段,是对具有一定工作基础、找矿潜力较大的地区,在系统收集和综合分析已有资料的基础上进行野外踏勘、地球物理勘查、地球化学勘查、Ⅲ-Ⅱ级异常查证工作,对有希望的远景区进行少量地表工程揭露,圈定可供进一步工作的成矿远景区和矿产地。条件具备时,估算经济意义未定的预测资源量(3341+3342),为普查工作提供依据。

工作目标

1、初步查明工作区成矿地质背景和成矿条件。

2、圈定成矿远景区,提出可供普查的矿产地和进一步工作建议。

3、对区域矿产资源远景进行总体评价,估算经稀疏工程验证的预测资源量(3341+3342)

主要工作内容

1、系统收集区内已有区域地质、物探、化探、遥感及矿点、矿化点等成果资料;对与成矿有关的各种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初步优选重点评价的找矿预测区;配合遥感解译工作,编制区域中大比例尺地质矿产图及其他综合性基础图件。

2、编制项目工作设计书。

3、开展野外工作:①对已知矿点、矿化点、矿化线索,蚀变带及物化探异常进行全面踏勘检查,实地了解区域成矿地质构造背景条件,并开展区域类比工作; ②根据工作程度和地质条件,选择经济有效的技术方法,测制地质、物探、化探等典型剖面和地质矿产路线调查,开展中大比例尺地质、物探、化探测量工作;③筛选物化探异常并择优开展Ⅲ-Ⅱ级异常查证;④

对有希望的矿化地段进行地质填图及相应的地表工程揭露和采样测试,并择优进行少量深部工程验证,编制相应比例尺的地质图; ⑤对矿化特征、矿体赋存状态、分布范围等开展研究,初步了解其矿化特征和成矿远景;⑥对矿石物质组分和选冶性能进行初步对比研究,对其工业利用意义做出初步评价;对新的矿石类型,应采集初步可选冶样品进行选冶性能研究。

4、开展综合研究:利用GIS技术,对取得的成果和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研究,修编区域地质矿产图和矿化地段的各类图件;进行成矿单元划分和成矿远景区圈定,并划分远景区类别,总结区域成矿模式和评价准则。

5、了解远景区内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和其他开采技术条件,对矿产开发的经济意义作出概略研究评价。

6、根据上述成果,进行成矿远景区资源潜力总体评价,提交可供普查的矿产地,估算经稀疏工程验证的预测资源量(3341或3342)。

附件3

陕西省地质勘查基金矿产资源勘查项目普查工作要求

矿产资源普查是适应国民经济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要而进行的地质调查评价工作;其目的任务是根据已有的地质矿产资料和找矿信息,以一种或几种矿产为普查对象,运用有效技术方法在选定的普查区内大致查明成矿地质背景,寻找、发现与评价各类物探异常、化探异常、矿化点和矿点,对有远景的矿产地查明是否有进一步工作价值的矿床或矿体(层),探求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和经工程验证的预测资源量(3341)的矿产资源评价,为详查工作提供依据。

工作目标

1、大致查明普查区内地层、构造、岩浆岩特征,矿床地质特征、类型、分布规律及成矿远景。

2、大致查明矿体(层)的形态、规模、产状和矿石质量。

3、进行矿石的加工选冶性能类比或实验室流程试验研究,做出是否具有工业价值的评价。

4、大致查明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及其他开采技术条件。

5、在完成上述工作要求基础上,估算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和经工程验证的预测资源量(3341),提出是否具有进一步详查的价值并圈出详查区范围。

主要工作内容

1、系统收集矿区内已有的地质、物探、化探、遥感资料和矿点、矿化点资料以及综合研究等资料,全面掌握以往工作程度。

2、开展地质填图和物、化探工作,测制大比例尺(1:2000-1:10000)矿区地形地质简图和相应的物探、化探图件。

3、对矿层、矿带(矿化带)进行较系统的地表工程揭露和采样分析,圈出矿体、矿化体、矿化蚀变带以及氧化带的空间形态或分布范围。

(4)选择主要矿体布置深部工程控制剖面,并进行工程施工。(5)采集有代表性的样品进行试验研究及选矿试验,如有同类型矿石的相关资料可进行类比研究。

(6)根据工作需要,可在普查矿区外围开展中大比例尺物、化探和矿点检查工作,以发现新的矿产地或同类矿床。

(7)通过上述工作,对普查区的资源量进行估算并作出总体评价,提出可否进一步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附件4

陕西省地质勘查基金矿产资源勘查项目

预查设计书编写提纲

第1章 前言

1.1 项目概况

项目来源、项目名称及编号、勘查投资方式及经费、探矿权人、勘查单位、工作周期及成果提交时间等。1.2 目的任务

包项目总体目标任务、工作任务及重点、预期成果等。1.3 自然地理与经济地理

包括勘查区的行政区划、地理位置、坐标范围、自然地理环境、气候概况、交通条件以及社会经济概况等。1.4 矿权登记情况

勘查区探矿权(拟)登记范围、座标、面积等,附勘查区块图。工作区内已设置其它探矿权或采矿权的,需加以说明。

第2章 以往地质工作程度

2.1 以往区域地质调查和科研工作情况

按先后简要介绍各种比例尺区域地质调查、区域化探扫面、区域物探(包括重力、磁法、航空电法、航空能谱测量等)、遥感地质调查及科研等情况,并对其成果作简要叙述。对已经涉及本次矿产资源调查评价的科研工作,要重点说明其工作成果和重要结论。2.2 以往矿产勘查工作

按时间先后扼要叙述以往矿产勘查工作性质、工作程度、已投入的主要实物工作量及取得的主要成果。与本项目有关的矿区,附主要实物工作量表及主要工程分布图。对已提交的成果应确切地予以表达。2.3 对以往地质工作的评述

结合本项目的目标任务,对以往地质工作成果、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影响区内找矿的关键性地质问题和勘查技术方法手段加以评述,提出适合本区的有效勘查技术方法手段。

第3章 区域地质背景及成矿特征

主要从区域地质构造背景和成矿条件说明工作部署的依据。3.1 区域地质背景

重点阐明勘查区大地构造位置、区域构造单元划分及地层区划,并较详尽叙述各构造单元的地质特征(含地层、构造、岩浆活动及变质作用等)。同时阐述区域地球物理场、地球化学场和遥感信息特征及其与区域构造环境的关系。

3.2 区域成矿地质条件

根据区域已知典型矿床、矿点、矿化点等成矿信息,阐述区域矿产分布、矿化类型及其矿化特征,分析重要矿化类型的成矿地质条件、找矿标志及相关的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特征。围绕区域成矿条件,重点分析区域地质背景、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特征、遥感地质特征、矿产分布,总结区域成矿规律。3.3 勘查区地质特征

重点叙述勘查区与成矿有关的地层、构造、岩浆作用和变质作用等地质

特征,同时对矿床类型及远景作出分析。

阐述勘查区内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异常及其与成矿作用的关系。3.4 勘查区矿产地质特征

根据勘查区已知矿点、矿化点等成矿信息,阐述区内矿产分布、矿化类型及其矿(化)体的形态、规模、产状、空间位置、分布特征,矿物共生组合,矿石品位、矿物组合、化学成分、围岩蚀变等特征。分析重要矿化类型的成矿地质条件、找矿标志及相关的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特征,总结成矿模式及成矿规律。必要时叙述矿石的物理性质和加工技术特性。

第4章 工作部署

4.1 总体工作部署

(1)总体思路或部署原则

根据项目任务书和区域地质矿产特征,广泛应用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尊循区域展开、重点突破,综合找矿与综合评价的思路,提出有针对性的总体工作思路和部署原则。

(2)总体工作部署

按照项目任务书要求和上述部署原则,在对前人资料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勘查区地质矿产特征和初步分析成果划分不同的地质矿产工作区,分别制定相应的工作方案和总体部署,包括各种地区矿产资料的收集和分析,工作设计的编写、区域地质调查、面积性物化探扫面、各类矿点检查和异常查证,成矿条件研究等;阐述工作方法手段的选择、勘探线布置依据、勘探间距的确定、各类资源/储量的工程控制程度;提出分的目标任务、工作部署、工作量安排情况,并附相应的工程部署图。说明预期新增资源/储量、提高工作程度资源/储量的空间分布范围,并附资源/储量估算图。

4.2 工作安排

为便于指导野外施工和工作任务的考核,应对的地质工作作出具体安排。着重说明本设计的主要技术方法、探矿工程安排方案和施工顺序,并附主要勘探线剖面图。4.3 实物工作量

列表说明总体工作部署和实物工作量。

第5章 工作方法及技术要求

详细说明各项工作的技术要求、技术措施和质量要求。5.1 测量工作

根据不同比例尺,按相应的规范要求执行。5.2 地质填图

通过填图,大致查明矿区内地层、构造、岩浆岩以及各类物化探异常、矿化带及矿(化)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围岩蚀变及分布;主要控矿因素。研究地表矿体的产状、走向变化;对采矿遗迹和老窿进行调查,收集矿体、矿化体的资料。5.3 槽井探工作

说明各类槽井探工程布置原则,工程间距、规格、工作量、施工顺序、质量要求。5.4钻探工作

重点说明钻探工程布置原则,工程间距,工作量,施工顺序及质量要求。一般只投入少量钻探工程,用于验证异常,了解矿带(体)的深部延伸。设计中应明确对钻探工程布置原则,工作量、施工顺序及技术质量要求。设计

施工剖面图可另报。5.5 坑探工程

本阶段工作一般不布置坑探工程。确实因条件限制不宜布置钻探,可布设少量坑探工程。设计中应说明对坑探工程的技术质量要求及施工目的。5.6 物、化探工作

根据工作任务、物性前提,选择有效的物、化探方法进行方法试验和应用。重点说明物、化探工作的地质任务及工作地区、工作方法的选择依据;分别叙述所采用的各种物、化探工作的具体任务、工作范围、面积、采样密度及施工顺序。比例尺及取样方法,要根据勘查区特点进行选择,并按有关规范技术要求执行。面积性工作费用达10万元及以上者应编制专业设计。5.7 取样化验工作

应详细说明采样的种类、方法、规格、数量、采样点的布置原则、样品加工程序及样品分析、鉴定、测试项目、检查分析的数量等要求以及实验测试单位的资质情况。

若采可选性试验样品应单独编制采样设计,根据实际情况提出矿石选(冶)性能试验与评价,说明勘查中对矿石可选性资料获取方法。5.8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工作

说明在勘查工作中应进行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工作及其要求。

5.9 矿床可行性评价

在勘查评价过程中,应收集其他开采技术条件资料,并做可行性评价的 11

概略研究。

5.10 编录、室内整理工作

说明野外工作阶段及室内整理工作的内容和要求(执行DZ/T0078─93和DZ/T0079─93),说明资源/储量估算拟采用的方法。5.11 专题研究建议

结合勘查中需要解决的找矿关键问题,提出相应的专题研究建议。

第6章

经费预算

按照“省地质勘查基金项目预算编制要求(附件11)”编写,包括编制说明和预算表。

第7章 组织管理和保障措施

7.1 组织管理

7.2 项目人员组成及分工

7.3 质量保障措施 全面质量管理办法及措施,含技术措施,各种新技术方法的应用,提高工作人员水平所采用的技术培训措施等; 7.4 安全及劳动保护措施

第8章 预期成果 新增资源/储量 新发现矿产地和提交可供普查基地 3 提交成果时间

附件

1.交通位置图(可附插图)2.以往地质工作程度图

3.中大比例尺区域地质矿产图 4.中大比例尺区域物化探异常图 5.中比例尺重要远景区地质矿产图 6.大比例尺矿区地质图及物化探图 7.总体工作部署图及其分图

附件5

陕西省地质勘查基金矿产资源勘查项目

普查设计书编写提纲

第1章 前言

1.1 项目概况

项目来源、项目名称及编号、勘查投资方式及经费、探矿权人、勘查单位、工作周期及成果提交时间等。1.2 目的任务

项目总体目标任务、主要工作任务、预期成果(跨项目应增加工作任务)。

1.3 自然地理与经济地理

包括勘查区的行政区划、地理位置、坐标范围、自然地理环境、气候概况、交通条件以及社会经济概况等。1.4 矿权登记情况

勘查区探矿权(拟)登记范围、坐标、面积等,附勘查区块图。工作区内已设置其它探矿权或采矿权的,需加以说明。

第2章 以往地质工作程度

2.1 以往区域地质调查和科研工作情况

简要介绍各种比例尺区域地质调查、区域化探、区域物探、遥感地质、科研等情况,并对其成果作简要叙述。2.2 以往矿产勘查工作

按时间先后扼要叙述以往矿产勘查工作程度、投入的主要实物工作量及取得的主要成果。与本项目有关的矿区,附主要实物工作量表及主要工程分布图。对已提交的成果应确切地予以表达。2.3 对以往地质工作的评述

结合本项目的目标任务,对以往地质工作成果、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影响区内找矿的关键性地质问题和勘查技术方法手段加以评述,提出适合本区的有效勘查技术方法手段。

第3章 区域及工作区地质

3.1 区域成矿条件

围绕区域成矿条件,重点分析区域地质背景、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特征、遥感地质特征、矿产分布,总结区域成矿规律。3.2 工作区地质特征

重点叙述与成矿有关的地层、构造、岩浆作用和变质作用等地质特征,同时对矿床类型及远景作出分析。

阐述勘查区内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异常及其与成矿作用的关系。3.3 矿体地质特征

包括矿体的形态、规模、产状、空间位置、分布特征,矿物共生组合,矿石品位、矿物组合、化学成分、围岩蚀变等特征。

必要时叙述矿石的物理性质和加工技术特性。

第4章 工作部署

4.1 总体工作部署

提出有针对性的总体工作思路和部署原则,说明各项工作间的衔接及施工顺序。

根据项目的要求和部署原则,阐述工作方法手段的选择、勘探线布置依据、勘探间距的确定、各类资源/储量的工程控制程度;提出分的目标任务、工作部署、工作量安排情况,并附相应的工程部署图。说明预期新增资源/储量、提高工作程度资源/储量的空间分布范围,并附资源/储量估算图。

4.2 工作安排

着重说明本设计的主要技术方法、探矿工程安排方案和施工顺序,并附主要勘探线剖面图。4.3 实物工作量

列表说明总体工作部署和实物工作量。

第5章 工作方法及技术要求

详细说明各项工作的技术要求、技术措施和质量要求。

5.1 测量工作

根据不同比例尺,按相应的规范要求执行。5.2 地质填图

说明填图范围、面积、填图精度的要求及方法的选择。要说明与矿化带、含矿层、矿体有关的岩石、围岩蚀变、含矿构造带及其它地质现象的观察内容和图示方法。5.3 槽井探工作

说明各类槽井探工程布置原则,工程间距、规格、工作量、施工顺序、质量要求。5.4钻探工作

重点说明钻探工程布置原则,工程间距,工作量,施工顺序及质量要求。5.5 坑探工程

说明坑探工程的施工目的及技术质量要求。5.6 物、化探工作

说明物、化探工作的地质任务及工作地区、工作方法的选择依据。分别叙述所采用的各种物、化探工作的具体任务、工作范围、面积、采样密度及施工顺序。

物化探工作量较大时,应编制专业设计,技术要求按有关规范执行。5.7 取样化验工作

应详细说明采样的种类、方法、规格、数量、采样点的布置原则、样品缩分系数(K值)的确定、样品加工程序及样品分析、鉴定、测试项目、检

查分析的数量等要求以及实验测试单位的资质情况。

根据实际情况提出矿石选(冶)性能试验与评价,说明勘查中对矿石可选性资料获取方法。对于组分复杂,矿物颗粒较细,在国内尚无工业利用成熟经验的矿产,应进行可选(冶)性试验或实验室流程试验。5.8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工作

说明在勘查工作中应进行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工作及其要求。5.9 矿床可行性评价

在勘查评价过程中应做可行性评价的概略研究。5.10 编录、室内整理工作

说明野外工作阶段及室内整理工作的内容和要求(执行DZ/T0078─93和DZ/T0079─93),说明资源/储量估算拟采用的方法。5.11 专题研究建议

结合勘查中需要解决的找矿关键问题,提出相应的专题研究建议。

第6章 经费预算

按照“省地质勘查基金项目预算编制要求(附件11)”编写,包括编制说明和预算表。

第7章 组织管理和保障措施

7.1 组织管理

7.2 项目人员组成及分工 7.3 质量保障措施

全面质量管理办法及措施,含技术措施,各种新技术方法的应用,提高

工作人员水平所采用的技术培训措施等; 7.4 安全及劳动保护措施

第8章 预期成果 新增资源/储量 新发现矿产地和提交可供详查基地 3 提交成果时间

附件

1.交通位置图(可附插图)2.以往地质工作程度图 3.1:20万-1:5万区域地质图 4.1:5万-1:5千物化探异常图

5.1:1万-1:2千矿区地形地质图(附工程部署图)6.主要勘探线剖面图 7.资源/储量估算图

附件6

陕西省地质勘查基金矿产资源勘查项目 地球物理勘查专项设计书编写提纲

第一章 前言

1.1 项目概况

简述项目来源、项目名称及编号、勘查投资方式及经费、探矿权人、勘查单位、工作计划及成果提交时间等。1.2 目的任务

项目总体目标任务、工作任务、工作区坐标范围和预期成果等。1.3 自然地理与经济地理

工作区交通位置及自然、人文地理、地形地貌、植被覆盖等概况,仅叙述与野外作业、生活有关的部分。要特别说明野外作业的通行和森林条件,自然与人文障碍物、干扰源和与作业有关的地方法规(如青苗、牧场和森林赔偿等)。

第二章 以往工作程度

2.1 以往区域地球物理勘查和科研工作情况

简要介绍各种比例尺区域化探、区域物探、科研等情况,并对其物化探成果作简要叙述。

2.2 以往矿产地球物理勘查工作情况

按时间先后扼要叙述以往矿产勘查工作方法、工作程度、投入的主要实物工作量及工作方法的可行性。对以往工作效果、成果及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影响区内勘查的关键性问题和勘查技术方法手段加以评述,提出适合本区的有效勘查技术方法或手段。

第三章 工作区地质概况及地球物理特点

3.1 地质特征

简述大地构造位置、区域地质特征、岩浆岩、构造、矿产。简述待查矿产的矿床、矿体特征(埋深、大小、产状、方位等)和控矿因素;

3.2 岩矿石地球物理特征

详列以往或邻近地区或类似条件的物性资料和干扰因素。并分析方法的有效性(能解决什么地质-矿产问题及解决到何种程度和存在什么天然和人工干扰);若工作区以往进行过相同或类似方法的勘查工作,应描述矿体异常特征及干扰体异常特征。

第四章 工作部署、方法选择及技术指标

4.1 工作部署及依据

含测区选择/比例尺和测网选择/精测剖面布置等。测区选择要满足有足够正常场做对比要求;比例尺和测网选择要满足发现最小有意义及测线垂直主构造线方向等要求;精测剖面要布置在异常地段且满足定性、定量反演的要求。还应说明与地质工作、化探工作的衔接关系或配合关系。4.2 实物工作量

为完成目标任务设计实物工作量(附实物工作量一览表)。4.3 进度安排

含野外、室内各项工作的进度安排。4.4 工作方法技术选择及依据

根据任务要求、不同岩矿物性特点和测区自然景观条件等选择科学、先进和适用的物探方法。当方法的有效性不能确认或某些技术不能肯定时,应在设计过程中进行试验或写明开工前进行试验,依据实验结果选择方法与技术。工作方法依据相关的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中规定的技术指标和技术要求。

4.5 质量检查工作与要求

检查工作要均匀(时间、空间)分布。明确检查比例、检查方式方法、检查工作量及超差处理原则等。

第五章 资料整理、处理与解释推断

5.1 数据处理方法及做图方法

说明每一种处理方法的目的、依据和效果。应有资料处理后的质量控制和质量检查要求。编图方法与误差要求。5.2 解释推断

含定性、定量反演。定性解释应贯彻每一个编号异常都要解释的原则和室内对比与野外现场踏勘相结合的原则。凡有定量反演可能性的资料,均应进行定量反演。定量反演方法的选择应列出依据。应有定性、定量反演质量控制与质量检查要求。5.3报告编写

含报告编写要求、报告内容格式(参见相应规范)及预计提交成果。

第七章 经费预算

按照“省地质勘查基金项目预算编写要求(附件11)”预算,包括编制说明和预算表。

第七章 组织机构及质量保障措施

7.1 组织管理

项目组织管理体系。7.2 人员组成

列表说明项目组成员姓名、年龄、技术职务、从事专业、工作单位及在项目中分工和每年参加项目工作时间等。7.3 质量保障措施

项目全面质量管理办法及措施;技术质量措施,各种新技术方法的应用;提高工作人员技术水平所采用的培训措施等。

第八章 预期提交成果

主要阶段性和最终成果资料内容(报告、图件、数据等)及提交时间。

附图:

1、交通位置图(可插图)

2、物化探工作程度图

3、以往物化探异常图(1:50000-1:5000)

4、工作区地形地质图(附工程部署图)(1:10000-1:2000)

附件7

陕西省地质勘查基金矿产资源勘查项目 地球化学勘查专项设计书编写提纲

第一章 前言

1.1 目的任务

简述项目来源、任务、工作范围、工作起止时间及有关要求。1.2 工作区范围及自然地理景观条件

简述工作区地理位置、行政区划、坐标范围、自然地理、气候、交通等(附工作区交通位置图)。

第二章 以往地质工作程度及地球物理及地球化学特征

2.1 地质特征

简述大地构造位置、区域地质特征、岩浆岩、构造、矿产。简述待查矿 22

产的矿床、矿体特征(埋深、大小、产状、方位等)和控矿因素。2.2 以往地质工作程度

简述工作区以往区域地质调查、矿产普查、物探、化探、遥感调查等工作程度,并对其主要成果和存在问题予以评述。2.3 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特征及工作方法选择

简述工作区区域地球物理、区域地球化学特征等,并重点阐述区域化探扫面的异常特征及异常检查结果等。选择工作方法的依据及有效性。

第三章 野外工作方法及技术要求

3.1 野外工作方法及质量要求

包括野外工作布置(附野外采样点位布置图),采样介质、深度、粒级、样品重量及样品加工等方法技术和质量要求。3.2实物工作量

为完成目标任务设计实物工作量(附实物工作量一览表)。3.3 野外质量检查

质量检查方法、检查工作量、误差要求及质量问题处理办法等 3.4 样品管理及送样分析 3.5样品制备

室内样品加工、制备等。3.6分析指标及分析方法

包括拟分析的指标及选择依据、分析方法等; 3.7分析质量要求

包括检出限、报出率、精密度等,以及分析质量检查及质量监控方案。

第四章 异常的评价和查证

4.1 异常查证方法及查证程度问题

包括异常筛选、评价方法的选择,异常查证的目的、查证方法及查证程度和最终成果等。

4.2 异常检查结果

提交的异常查证图件、结果及简报等

第五章 综合研究及报告编写

5.1 数据处理方法

数据处理依据、方法及处理误差等 5.2 图件编制方法

编图方法及提交的原始和成果图件等。5.3 报告编写

含报告编写要求、报告内容格式(参见相应规范)及预计提交成果。

第六章 组织机构及质量保障措施

6.1 组织管理

项目组织管理体系。6.2 人员组成

列表说明项目组成员姓名、年龄、技术职务、从事专业、工作单位及在项目中分工和每年参加项目工作时间等。6.3 质量保障措施

项目全面质量管理办法及措施;技术质量措施,各种新技术方法的应用;提高工作人员水平所采用的技术培训措施等。

第七章 经费预算

按照“省地质勘查基金项目预算编写要求(附件11)”预算,包括编制说明和预算表。

第八章 预期提交成果

包括提交的阶段性和最终成果内容、类型(报告、图件、数据等)及提交时间和新发现矿产地等。

附图:

1、交通位置图(可插图)

2、化探工作程度图

3、地质矿产图(含化探异常点、带)(1:50000-1:5000)

4、工作部署图(1:10000-1:2000)

附件8

陕西省地质勘查基金煤炭资源勘查项目

设计书编写提纲 第1章 前言

1.1 项目概况

项目来源、项目名称及编号、勘查投资方式及经费、探矿权人、勘查单位、工作周期及成果提交时间等。1.2 目的任务

项目总体目标任务、工作任务、预期成果。1.3 自然地理与经济状况

包括勘查区的行政区划、地理位置、坐标范围、自然地理环境、地形地貌类型、水系、覆盖情况、绝对高度及相对高度、气候概况、交通条件、供水、供电情况以及社会经济概况等。1.4 矿权登记情况

勘查区探矿权(拟)登记范围、座标、面积等,附勘查区块图。工作区内已设置其它探矿权或采矿权的,需加以说明。1.5生产矿井与采空区

叙述工作及邻区的生产、在建、停闭矿井(露天)及小煤窑的建设、生产、煤炭资源利用及其它有关情况,包括井型能力、开采煤层、开采水平(或深度)开采范围及面积,探明煤炭资源量、保有煤炭资源量、累计采出量和采空区分布与范围等。

第2章 以往地质工作

扼要叙述煤田发现以来到本次勘查期间进行的各项地质勘查工作,包括历次地质勘查单位、时间、性质、内容、使用的方法手段、主要工作量及质量、主要成果、地质报告审批、利用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现时的评价等。

第3章 区域及工作区地质

3.1 区域地质 3.1.1区域地层

简述工作区所处区域地层分区及地层层序(插表:区域地层简表)。3.1.2区域构造

简述工作区所处区域地质构造位置(插图:构造纲要图)。3.2 工作区地质 3.2.1工作区地层

简述工作区地层层序、时代、厚度、岩性及其变化、古生物组合等。叙述工作区含煤地层的厚度、岩性、物性、古生物、岩相、沉积特征及其在走向和倾向的变化。3.2.2工作区构造

叙述工作区的基本构造形态、地层产状及变化。叙述各种构造发育的一

般规律。3.3 煤层

叙述含煤地层的含煤性、分布及其组合特征、煤层层数及可采层数、煤层总厚度、煤层间距及变化特征。3.4 煤质

综述各可采煤层的物理性质、宏观和微观煤岩特征、变质程度等;综述各可采煤层的化学性质及工艺性能等;简述煤的工业用途和综合利用前景。3.5水文地质

3.5.1区域水文地质概况

普查设计只对勘查区所在区域水文地质特征做扼要叙述;

详查设计扼要叙述勘查区所处水文地质单元及其区域地下水的补、迳、排等水文地质特征。说明区域内与勘查区水文地质有关的含(隔)水层的岩性、厚度、与煤层的相互关系,含水层的含水性、导水性、水量、水质、水温等水文地质特征。3.5.2勘查区水文地质条件

普查设计根据所掌握的资料,较为详细地叙述勘查区水文地质条件的基本特征;

详查设计重点叙述影响矿区规划和开发的主要水文地质条件。3.5.3供水水源

扼要叙述勘查区内及邻近生产矿井的供水水源情况。3.5.4岩石工程地质特征

收集并叙述勘查区内及邻区生产矿井、小煤窑有关井巷、煤层顶底板的工程地质数据和管理维护现状;概略说明工程地质条件的复杂程度和类型。3.5.5瓦斯、煤尘爆炸性及煤的自燃倾向

收集并叙述勘查区内及邻区生产矿井、小煤窑有关井下瓦斯监测数据、等级和瓦斯管理状况;

叙述勘查区内瓦斯成分、含量及分带情况;

根据勘查区内与邻区生产矿井、小煤窑煤尘的有关资料,说明勘查区内煤层煤尘爆炸性;

根据勘查区内与邻区生产矿井、小煤窑煤层自燃有关的资料,说明勘查区内煤层自燃倾向等级。3.5.6地温

收集勘查区内与临近生产矿井、小煤窑的有关地温资料,说明勘查区有无热灾现象。3.5.7环境地质

收集勘查区内与临近生产矿井、小煤窑的有关情况进行简述。说明勘查区环境地质基本特征,环境地质现状;

收集叙述勘查区及其附近地区地震活动历史、地震烈度、地形地貌条件及新构造特征。

第4章 工作部署

4.1工作部署原则

根据任务书的要求,有针对性的总体工作思路和部署原则,说明各项工

作间的衔接及施工顺序。4.2 总体工作部署

根据项目的要求和上述部署原则,选用正确的勘查方法,阐述各勘查手段的选择及勘查工程布置原则。勘探线(地震测线)的布置依据、工程线距的确定、各类资源/储量的工程控制程度等。4.3 工作安排

说明的目标任务、工作部署、工作内容、工作量安排及施工顺序等情况。4.4 实物工作量

列表说明总体工作部署和工作部署及相应实物工作量。

第5章 勘查方法及技术要求

详细说明各项工作的技术要求、技术措施和质量要求。5.1 测量工作

根据不同比例尺,按相应的规程、规范要求执行。主要包括: 简述控制测量的等级,起算依据、使用的仪器、方法,采用的平面坐标和高程系统及技术要求;

阐述地质勘查工程测量的使用仪器、方法;

简述采用地形图的比例尺、来源。并对其质量进行评述。5.2 地质及水文地质填图

叙述填图的地表地质条件、地质填图方法和采用相关规程、规范等; 说明填图的比例尺、范围、面积;

提出填图精度的要求及成果验收;

说明槽探工程布置原则,工程间距、规格、工作量、施工顺序、质量要求。5.3钻探工作

叙述本次钻探工程设计工程量、钻孔结构和采用的钻探工艺;根据现行煤田钻孔全孔工程质量验收标准分项说明煤层、岩芯采取率、孔斜、简易水文地质观测、钻孔封闭等技术质量要求。

其中钻孔封闭要求说明封孔层位、封孔材料及比例、封孔方法、封孔取样检查和透孔质量检查等。5.4 地面物探工作(二维地震)

说明物探工作目的任务、工作依据;

阐述地面物探地质条件、采用的物探工作方法、工作范围、面积、工程量布置原则、工作流程图及施工顺序等;

叙述地面物探野外工作采用的仪器设备、参数选择、设计工作量及其质量要求;

叙述室内资料处理方法、采用的仪器设备、软件、设计工作量和质量要求;

叙述地质解释方法、主要成果和成果精度; 说明地面物探专业地质报告的提交和验收要求;

物探工作应编制专业设计,技术要求按有关规程、规范执行。5.5地球物理测井工作

说明地球物理测井工作目的任务、工作依据;

简述工作区煤岩层物性特征、地球物理测井的工作方法、仪器设备和参数选择;

叙述本次勘查工作测井曲线选用种类; 叙述本次勘查工作设计的地球物理测井工作量; 叙述煤层、岩层、断点、含水层及其它方面的解释原则; 叙述本次勘查工作煤层测井成果质量、钻孔测井质量技术要求。5.6水文地质工作(含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工作)

说明水文地质工作目的任务、工作依据;

简述本次勘查工作中的水文地质填图及其质量要求; 简述本次勘查工作中钻孔简易水文地质观测技术要求;

叙述勘查区水文地质勘探类型、本次勘查工作中水文钻孔布置及工程量和质量要求;

叙述本次勘查水文地质钻孔止水和抽水试验使用的材料、设备、方法、设计工程量和质量要求;

叙述地表水和地下水动态观测、水文地质工作工作方法、工作量及质量要求。

说明在勘查工作中应进行的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工作依据、工作方法、工作内容及其技术要求。

叙述本次勘查工作中瓦斯勘查工程和采样点的分布、设计工程量及其质量要求。

5.7 取样化验工作

应详细说明采样的种类、方法、规格、数量、采样点的布置原则、样品缩分系数(K值)的确定、样品加工程序及样品分析、鉴定、测试项目、检查分析的数量等要求以及实验测试单位的资质情况等。5.8矿床可行性评价

在勘查评价过程中应做可行性评价的概略研究。5.9 编录、室内整理工作

说明野外工作阶段及室内整理工作依据、工作内容和技术要求。5.10专题研究

说明结合工作区所确定的科研课题、研究任务和研究方法。科研必须与勘查工作密切结合,解决勘查中需要解决的关键命题。

第6章 资源/储量估算

叙述各可采煤层资源/储量估算范围及工业指标、估算方法、参数的确定、块段划分原则、资源/储量的分类、资源/储量估算结果及各类资源/储量占总资源量的比例。

在叙述时应插入煤炭资源/储量估算结果汇总表。

第7章 经费预算

按照“省地质勘查基金项目预算编制要求(附件11)”编写,包括编制说明和预算表。

第8章 组织管理和质量保障措施

8.1 组织管理

包括项目组织结构、人员组成及分工;

8.2 质量保障措施

全面质量管理办法及措施,含技术措施,各种新技术方法的应用,提高工作人员水平所采用的技术培训措施等。8.3工期及进度保障措施 8.4安全及劳动保护措施 8.5文明施工

第9章 预期成果

主要包括:

1、估算新增资源/储量;

2、基础资料成果;

3、提交勘查区地质勘查报告;

4、地震勘探专业报告;

5、提交成果时间等。

附图

1、区域地质及水文地质图;

2、区域地质工作程度图;

3、勘查区地形地质及水文地质图;

4、勘查区综合地层柱状图;

5、工程布置及采样点分布图;

6、主要勘探线剖面图;

7、各可采煤层底板等高线及资源/储量估算图。附表

1、煤层综合成果表

2、资源/储量估算及汇总统计表

附件9

陕西省地质勘查基金油页岩资源勘查项目

设计书编写提纲 第1章 前言

1.1 项目概况

项目来源、项目名称及编号、勘查投资方式及经费、探矿权人、勘

查单位、工作周期及成果提交时间等。1.2 目的任务

项目总体目标任务、工作任务、预期成果。1.3 自然地理与经济状况

包括勘查区的行政区划、地理位置、坐标范围、自然地理环境、地形地貌类型、水系、覆盖情况、绝对高度及相对高度、气候概况、交通条件、供水、供电情况以及社会经济概况等。1.4 矿权登记情况

勘查区探矿权(拟)登记范围、座标、面积等,附勘查区块图。工作区内已设置其它探矿权或采矿权的,需加以说明。

第2章 以往地质工作

扼要叙述以往进行的各项地质勘查工作,包括历次地质勘查单位、时间、性质、内容、使用的方法手段、主要工作量及质量、主要成果、地质报告审批、利用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现时的评价等。

第3章 区域及工作区地质

3.1 区域地质 3.1.1区域地层

简述工作区所处区域地层分区及地层层序(插表:区域地层简表)。3.1.2区域构造

简述工作区所处区域地质构造位置(插图:构造纲要图)。3.2 工作区地质

3.2.1工作区地层

根据以往资料,简述工作区地层层序、时代、厚度、岩性及其变化、古生物组合等。3.2.2工作区构造

叙述工作区的基本构造形态、地层产状及变化。叙述各种构造发育的一般规律。3.3 油页岩层

根据掌握资料,叙述含油页岩地层的分布及其组合特征、可采油页岩层数、总厚度、间距及变化特征。3.4 油页岩品质

根据以往资料,综述各可采油页岩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工艺性能等;评述其工业用途和综合利用前景。3.5水文地质

3.5.1工作区水文地质概况

扼要叙述区域及工作区水文地质特征。3.5.2供水水源

扼要叙述工作区及邻近生产矿井的供水水源情况。3.5.4岩石工程地质特征

收集勘查区内以往地质成果数据,简述区内工程地质特征。3.5.5地温

收集以往勘查资料,简述勘查区有无热灾现象。

3.5.6环境地质

简述勘查区环境地质基本特征,环境地质现状;

收集叙述勘查区及其附近地区地震活动历史、地震烈度、地形地貌条件及新构造特征。

第4章 工作部署

4.1工作部署原则

根据任务书的要求,有针对性的总体工作思路和部署原则,说明各项工作间的衔接及施工顺序。4.2 总体工作部署

根据项目的要求和上述部署原则,选用正确的勘查方法,阐述各勘查手段的选择及勘查工程布置原则。4.3 工作安排

说明的目标任务、工作部署、工作内容、工作量安排及施工顺序等情况。4.4 实物工作量

列表说明总体工作部署和实物工作量。

第5章 勘查方法及技术要求

详细说明各项工作的技术要求、技术措施和质量要求。5.1 测量工作

根据不同比例尺,按相应的规程、规范要求执行。主要包括: 阐述地质勘查工程测量的使用仪器、方法;

简述采用地形图的比例尺、来源。并对其质量进行评述。评价用图是否满足本次勘查需要。

5.2 地质及水文地质填图(含工程、环境要素)

叙述填图的地表地质条件、地质填图方法和采用相关规程、规范等; 说明填图的比例尺、范围、面积; 提出填图精度的要求及成果验收;

说明槽探工程布置原则,工程间距、规格、工作量、施工顺序、质量要求。5.3钻探工作

叙述本次钻探工程设计工程量、钻孔结构和采用的钻探工艺;分项说明油页岩层、岩芯采取率、孔斜、简易水文地质观测、终孔层位、钻孔封闭、采样等技术质量要求。

其中钻孔封闭要求说明封孔层位、封孔材料及比例、封孔方法、封孔取样检查和透孔质量检查等。5.4地球物理测井工作

说明地球物理测井工作目的任务、工作依据;

简述工作区煤岩层物性特征、地球物理测井的工作方法、仪器设备和参数选择;

叙述本次勘查工作测井曲线选用种类; 叙述本次勘查工作设计的地球物理测井工作量;

叙述油页岩层、岩层、断点、含水层及其它方面的解释原则;

叙述本次勘查工作油页岩层测井成果质量、钻孔测井质量技术要求。5.5水文地质工作(含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工作)

说明水文地质工作目的任务、工作依据;

简述本次勘查工作中的水文地质填图及其质量要求; 简述本次勘查工作中钻孔简易水文地质观测技术要求;

叙述地表水和地下水动态观测、水文地质工作工作方法、工作量及质量要求。

说明在勘查工作中应进行的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工作依据、工作方法、工作内容及其技术要求。5.6 取样化验工作

应详细说明采样的种类、方法、规格、数量、采样点的布置原则、样品缩分系数(K值)的确定、样品加工程序及样品分析、鉴定、测试项目、检查分析的数量等要求以及实验测试单位的资质情况等。5.7矿床可行性评价

在勘查评价过程中应做可行性评价的概略研究。5.8 编录、室内整理工作

说明野外工作阶段及室内整理工作依据、工作内容和技术要求。5.9专题研究

说明结合工作区所确定的科研课题、研究任务和研究方法。科研必须与勘查工作密切结合,解决勘查中需要解决的关键命题。

第6章 资源/储量估算

叙述油页岩资源/储量估算范围及工业指标、估算方法、参数的确定、39

块段划分原则、资源/储量的分类及资源/储量估算结果。

在叙述时应插入油页岩资源/储量估算结果汇总表。

第7章 经费预算

按照“省地质勘查基金项目预算编制要求(附件11)”编写,包括编制说明和预算表。

第8章 组织管理和质量保障措施

8.1 组织管理

包括项目组织结构、人员组成及分工; 8.2 质量保障措施

全面质量管理办法及措施,含技术措施,各种新技术方法的应用,提高工作人员水平所采用的技术培训措施等。8.3工期及进度保障措施 8.4安全及劳动保护措施 8.5文明施工

第9章 预期成果

主要包括:

1、估算油页岩资源/储量,提供可供进一步勘查的区块;

2、基础资料成果;

3、提交油页岩调查报告;

4、提交成果时间等。

附图

1、调查区地形地质及水文地质图;

2、调查区综合地层柱状图;

3、工程布置及采样点分布图;

4、主要勘探线剖面图;

5、各可采油页岩层的底板等高线及资源/储量估算图。附表

油页岩资源/储量估算及汇总统计表(可以在文字中插表说明)

附件10

陕西省地质勘查基金地下水勘查项目

设计书编写提纲

第一章 前言

1.1 项目概况

项目来源、项目名称及编号、勘查投资方式及经费、勘查单位、工作周期及成果提交时间等。

1.2 目的任务

项目总体目标任务、工作任务及重点、预期成果。

1.3 自然地理与经济状况

包括勘查区的行政区划、地理位置、坐标范围、自然地理环境、气候概况、水文地质、交通条件以及社会经济概况等。应对工作区缺水现状、地下水资源开发现状,社会、经济发展与水资源需求,包括工作区产业结构、主要工业、农业和第三产业发展前景及其对水资源的需求情况加叙述。

简述勘查区内生产水井、民井的有关情况。说明勘查区环境地质基本特征,环境地质现状;

叙述勘查区及其附近地区地震活动历史、地震烈度、地形地貌条件及新构造特征。

1.4 矿权登记情况

勘查区探矿权(拟)登记范围、座标、面积等,附勘查区块图。工作区

内已设置其它探矿权或采矿权的,需加以说明。

第二章 以往地质、水文地质工作程度

以往区域基础地质工作情况:包括各种比例尺区域地质调查、区域化探、区域物探、遥感地质、矿产地质、石油地质、地表水资源、区域水文地质调查、水源地勘察、工程地质及环境地质等,并对其成果作简要叙述。

分析测区内存在的问题,编制水文地质工作程度图。对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应予以阐述。

第三章 地质、水文地质概况

3.1地质概况

工作区所处的区域地质构造部位、地层及大的构造类型和特征。(插表:区域地层简表,插图:构造纲要图)

3.2水文地质概况

叙述勘查区所处区域水文地质单元及工作区地下水类型,说明含水层和隔水层类型、岩性、厚度、埋藏条件、分布范围及、控水构造其变化;含水层的含水性、导水性、水位标高、水量、水质、水温,地下水埋藏类型、水力性质;地下水的补、径、排条件。扼要叙述勘查区域与地下水关系密切的气象要素和河流、水库等概况。简述地下水、地表水动态变化。

3.3工作区存在的主要水文地质问题

包括尚未查清的含水层分布、特征,地下水系统边界、地下水补给途径、排泄通道,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转化关系、地下水水质等水文地质问题。

第四章 工作部署

4.1 总体工作部署

介绍重点勘查区缺水现状、地质条件以及水文地质可行性论述,提出有针对性的总体工作思路和部署原则,说明各项工作间的衔接及施工顺序。

根据项目的要求和部署原则,阐述工作方法手段的选择、精度和工程布置依据、提出分的目标任务、工作部署、工作量安排情况,并附相应的工程部署图。说明预期新增水资源量、提高工作程度水资源量的空间分布范围,并附水资源量估算图。

4.2 工作安排

着重说明本设计的主要技术方法、深部工程安排方案和施工顺序,并附主要勘探线剖面图。

4.3 实物工作量

列表说明总体工作部署和实物工作量。

第五章 工作方法及技术要求

简述本项勘查设计采用的调查方法、精度要求以及侧重解决的水文地质问题。对水文地质测绘、遥感解译、水文地质钻探、物探、野外试验、资源计算等各项工作提出具体的技术要求。

5.1水文地质测绘

主要指地貌、地层构造、水点调查和水文调查,根据工作精度、不同勘查性质和地区提出调查内容和要点。另外根据勘查任务不同,可增加缺水现

状调查内容。

5.2 地质及水文地质填图

叙述填图的地表地质条件、地质填图方法和采用相关规程、规范等; 说明填图的比例尺、范围、面积; 提出填图精度的要求及质量保证措施。

5.3水文钻探工作

叙述本次钻探工程设计工程量、钻孔结构和采用的钻探工艺;根据现行水文钻孔全孔工程质量验收标准分项说明说明主要勘探孔类型和地质技术要求,包括设备、钻井方法、钻孔结构、钻孔垂直度、循环液、钻孔取芯、简易水文地质观测、止水、洗井、抽水试验及水文测井等。附设计柱状图。

其中钻孔封闭要求说明封孔层位、封孔材料及比例、封孔方法、封孔取样检查和透孔质量检查等。

5.4物探

包括地面物探和水文测井两部分内容。详细说明布置的物探手段执行的技术规程、采用的物探仪器设备、主要测量参数、提交的资料和技术质量措施等。

其中。水文测井应叙述本次勘查工作测井曲线选用种类、含水层测井成果质量、钻孔测井质量技术要求。

5.5 试验工作

主要指岩水样采集与测试,应详细说明采样的种类、方法、规格、数量、采样点的布置原则解野外观察内容,样品加工程序及样品分析、鉴定、测试项目、检查分析的数量等要求,包括仪器设备、工作流程、观测的数据参数、提交的资料和技术质量措施,以及实验测试单位的资质情况等。

5.6 编录、室内整理工作

说明野外工作阶段及室内整理工作依据、工作内容和技术要求。

5.7资源评价

包括水资源量评价和水质评价两部分。水量评价包括天然资源量和可采资源量,根据勘查性质和精度拟采用的评价方法以及取得的资源量精度(A、B、C、D级);水质评价包括地下水质量评价以及生活饮用水水质、工业用水水质和灌溉水质评价等,提出具体的评价方法。

第六章 经费预算

按照“省地质勘查基金项目预算编制要求(附件11)”,包括编制说明和预算表。

第七章 组织管理及保障措施

7.1 组织管理 7.2 项目人员组成及分工 7.3 质量保障措施

全面质量管理办法及措施,含技术措施,各种新技术方法的应用,提高工作人员水平所采用的技术培训措施等;

7.4 安全及劳动保护措施

第八章 预期成果 项目的最终提交的报告、图件及信息系统。

分阶段提交的报告和图件。附图: 1.交通位置图

2.地质、水文地质研究程度图 3.区域地质图 4.区域水文地质图 5.地下水勘查工作部署图

附件11

陕西省地质勘查基金项目预算编制与审查要求

依据中地调函[2006]60号和陕政办发[2008]128号的有关规定,对地质勘查基金项目设计预算编制提出如下要求:

一、项目设计预算是项目设计的必要组成部分,在项目设计书中以独立章节编写。

二、项目设计预算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并取得中国地质调查局颁发结业证书的专业人员编制,并在预算表中“预算编制人(签章)”处签章;“预算审 47

核人(签章)”,由项目承担单位的财务负责人审签。

三、项目设计预算由编制说明和预算表组成。

四、预算编制说明的内容包括:项目概况、预算编制依据、采用的费用标准及计算方法、项目预算的合理性及可靠性分析、需要说明的问题等。项目预算中有其他经费来源和外协经费支出的,应予以重点说明。

1、项目概况:内容包括项目名称、所属项目名称、承担单位、实施单位、项目编码、目标任务、工作区基本条件、实物工作量、工作性质、工作起止年限、经费来源渠道、总费用及经费安排等。

其中工作区基本条件包括工作区范围、自然地理条件、地质情况、交通情况等。

2、预算编制依据:项目立项论证(评估)阶段的专家审查意见、项目任务书、项目技术设计方案、《国土资源调查预算标准》(地质调查部分),国家、国土资源部以及中国地质调查局颁发的地质调查项目管理的其他有关规定、项目承担单位及工作区的实际资料和规定、工作区技术条件等。其中工作区技术条件包括困难类别、地质复杂程度、航(卫)片可解程度、地形等级、岩石级别、地区调整系数等。

3、采用的费用标准及计算方法

3.1 采用的费用标准:财政部、国土资源部2007年3月15日颁发的《国土资源调查预算标准》(地质调查部分)(财建„2007‟52号)中规定的标准。对于《预算标准》中暂缺的工作手段内容,可参考使用相关行业预算(费用)标准。没有可参考使用的行业标准时,可按照《国土资源调查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根据实际情况和有关资料自行测算确定,使用时应说明并附测算依据。

地质勘查项目成本管理和主要措施 篇7

一、地质勘察单位项目成本的基本影响因素

地质勘查项目与其他建设项目的成本相比,有以下几个特殊的影响因素:第一,地质勘查项目在前期进行论证和调查分析时需要一定的成本,这一类成本受人为因素的影响较大,同样也取决于项目管理者对地质材料的认知程度;第二,进行项目前期准备和施工准备时的成本,主要包括设备的购置与迁移成本、勘查许可证的办理、占地包产和青苗补偿等项目,这一类成本会受到季节和施工条件等因素的影响;第三,项目施工的成本,主要是施工材料、施工人员和施工所用机械等成本,该类成本受到地质勘察单位的项目施工能力、单位机制及市场等外在因素变化的影响;第四,施工时由于地质风险所产生的成本,这一成本的变化主要取决于地质条件的变化,该项成本管理的不到位可能会造成地质勘查的效果达不到项目预定的目标。

二、地质勘查单位在项目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地质勘察单位自身的成本管理意识不高。

首先,部分项目管理者自身并没有较高的成本管理意识,没有将这一理念形成文化,也并未意识到成本管理对于项目实施的重要意义。正是因为对于成本管理重要性的意识不足,致使很多管理者没有将其纳入整个项目管理的体系之中,缺乏整体成本管理的意识和观念,从而形成了“成本管理工作只是会计部的事情,而不是整体责任”这样的思维,导致不同管理部门之间的相互推诿、相互扯皮、奖惩不明和缺乏配合等种种问题的发生。其次,地质勘察项目管理中的成本管理一般分为事前管理、事中管理和事后管理这三个部分,在地质勘察的整个过程中,这三个部分是相互依存、互为前提的,每一阶段都是下一个阶段进行成本管理的前提,每一阶段的管理都十分重要,上一部分成本的最小化并不能保证下一部分也能实现成本最小化,更不能保证整个项目管理过程都实现成本最小化。但是现阶段在我国的地质勘察项目中,管理者更加重视对于成本的事后管理和分析,相对缺乏事前管理和事中管理意识,所以很难保证整个项目管理过程都能够实现成本的最小化。

2、项目成本管理方法较为落后。

第一,成本管理的制度尚不完善。一方面,现阶段仍有部分地质勘察单位未建立起有效的成本管理制度和规范,不能为建立完善的成本管理体系提供相应的制度基础;另一方面,已建立的地质勘查项目成本管理制度在约束刚性上力度欠缺,在制度执行时往往难以起到应有作用,甚至形同虚设。第二,对于施工环节之外的其他项目管理环节的成本管理没有给予相应的关注。当今我国地质勘查项目一般将成本管理的重点放在施工环节,往往忽视施工前对项目成本的调查论证、施工准备阶段的成本管理、分析资料的准备、地质调查报告的编写成本和地质风险的成本等,致使管理方面发生脱节,成本管理的目标最终难以实现。第三,忽视成本管理分析系统的建立。现今我国很多地质勘查项目虽然进行了成本管理,但是实际的管理工作并不到位,没有落到实处,没有系统地分析预算规划成本和实际成本之间的差异,也未能及时发现成本管理中存在的漏洞和问题,不能及时予以控制、修整和补充,最终难以达到成本管理和提高经济效益的目标。

3、缺乏优秀的成本管理人员。

首先,部分地质勘察单位不重视培养成本管理人员。当今社会信息更新速度极快,但是部分地质勘察单位并没有根据这一情况设置相应的人才培养体系,而是安于现状,忽视成本管理人员的长期培养和后续教育,致使地质勘查项目成本管理者素质不能及时更新、水平滞留不前、整体工作效率低下。其次,很多地质勘察单位不重视对于成本管理人才的管理,造成严重的人才流失。这是传统分配机制长期影响造成的,加上地质勘察单位本身的工作十分艰苦,很多成本管理人员不愿承受这样艰苦的工作环境,而国内的成本管理人才严重短缺,使得人才流失问题不断地产生并加剧,造成了严重的人力资源短缺。最后,成本管理人员自身的素质也有待提高。地质勘查项目组的多数成员一般都只专与地质勘查相关的专业知识,对于管理方面的知识相对欠缺,尤其是成本管理知识,与当今地质勘查项目既需要地质勘查专业人才,又需要具有专业管理知识人才进行成本管理的现状不相符,这就对项目管理者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成本管理方面缺乏足够的考核机制和明确的管理责任。

一方面是成本管理中职责分工不十分明确。正是因为在地质勘查项目中每个阶段和每个环节对于成本管理的责任规定不明确,才造成了部门之间相互推诿责任、相互扯皮、严重缺乏有效配合问题的发生,最终影响了成本管理目标的最终实现。另一方面是成本管理效果的考核机制不十分健全。在明确了各部门成本管理责任后,更为重要的是要建立一个对其责任执行的考核机制来保证责任的实施,但在现实的成本管理过程中,却严重缺乏有效的成本管理责任考核检验机制,或者虽然建立了这种机制,但不能按要求严格地执行,从而发生严重的奖惩失衡问题,使成本管理陷入严重的困境。

5、地质勘察单位资产管理制度的不健全。

如今,我国很多地质勘察单位的资产管理及财务管理活动都将重点放在不同项目资金的投资管理上,对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的监管却被严重忽略,不但没有得到地质勘察单位的足够重视,相应的审核制度和体系也十分缺乏规范性和合理性。伴随着我国地质勘察单位在软件和硬件建设方面的日渐完善,项目管理中各种成本数额和项目不断增加,导致项目管理成本难度逐渐加大,加之部分项目管理者在管理时的不负责态度,最终会造成地质勘察单位资产的流失。

三、提高地质勘察单位成本管理效率的对策

地质勘查项目的成本管理环节能够直接决定项目实施的成败,针对上述地质勘查项目成本管理中存在的种种问题,要提升项目实施效果可以从下述几个环节进行优化和完善:

1、不断增强自身的项目成本管理意识,对项目实施的全过程实行全员管理。

要实施项目的全员成本管理。地质勘查项目的成本会涉及项目中每个单位、班组及部门的工作成绩,还有各个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的自身利益,因此,要采取讲座、学习和培训等方式,向单位员工普及项目成本管理的基本知识,提高项目管理和施工人员的成本管理意识和管理能力,在项目管理组内营造一种人人当家管理的气氛。另外,还要在项目实施的全过程中实施成本管理。将成本管理的意识和方法应用于地质勘查项目中的各个阶段和各个环节,实现全过程和全方位的成本管理,形成完整有效的事前管理、事中管理和事后管理体系,加强成本的有效控制,以此来提高地质勘查项目总体的经济利益。

2、制定较为完善有效的成本管理体系和具体实施办法。

首先要建立实施完善有效的成本管理体系和制度,做到项目实施中每个环节、每一阶段都有章可循、有据可依,达到成本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和目标化;其次还要将成本管理的方法与思路贯彻到整个项目的准备、施工和检验等所有环节,每一阶段的成本都必须进行严格的控制与管理,任何一方面成本管理的不好都会严重影响其他项目目标的实现。最后,还必须进行系统的成本分析。在项目施工过程中,需在考核评估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分析,计算出预算成本和实际成本之间的差异,对差异进行及时调整,从而达到项目成本控制的基本目标,提高项目实施的经济效益,在项目竣工以后进行有效的事后管理分析,为以后的项目实施和管理提供经验。

3、提高成本管理者的综合素质,培养和吸引人才。

地质勘察单位要建立有效的人才培养体系,提高项目整体管理的水平,适应知识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注重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还要建立合理的分配机制,使其符合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基本要求,实行人性化的薪酬管理制度,放弃原有落后的管理制度。同时,要做好员工的后勤保障工作,改善员工的工作环境和条件,避免人才流失。

四、总结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和完善,成本管理在企业的项目管理中发挥出了愈加重要的作用,能有力提高地质勘察单位的项目成本管理效率,创造更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现阶段我国地质勘察单位在项目成本管理中还存在种种问题,需要管理人员在日后的工作中不断地探索并予以完善。

参考文献

[1]、吴宏文.试论地质勘查项目的成本控制[J].管理纵横.2005(3):101

[2]、江卫.浅析强化地质勘查项目成本管理及主要措施[J].中国煤田地质.2007(2):139

[3]、郑臣俊.地质勘查单位财务管理和财务控制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2010:83

甘肃省地质勘查基金管理办法 篇8

关键词:地质勘查;文书;档案;管理

随着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及西部的大开发,地质勘探档案变的尤为重要,在工程、科研、水文、交通、境界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尤其是一些年代久远的档案,历经多年,对于每个地质勘探地区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目前我国地质档案资料的管理工作需要严格依据地质资料管理条例进行,这有效的确保了我国地质档案资料管理的规范性和法制性。但这也对我国地质档案资料管理工作提高了更高的要求,做为地质档案资料管理部门,需要努力提高地质档案资料的管理水平,从而促进地质档案资料的开发利用。

一、我國地质勘查档案管理的意义

1.地质档案是地质信息的重要载体,是开展地质工作、总结工作经验的主要信息源。地质档案是指对地质工作活动的记录和成果,它是在地质调查研究、矿产勘探等活动中形成的科技档案。因此实现地质档案管理的规范化显得尤为重要,更是加强档案管理的重要方式。

2.地质档案管理工作不仅关系到地质单位每一位员工的切身利益,更是关系到每一位员工工作情绪及积极性的重要工作。在对地质档案进行管理时,应当尽可能地将所有材料及时收集及时整理归档,并注意对档案进行检查整理,保证其完整性,并根据档案中展现的各项信息积极为地质工作的开展进言献策,使其成为地质工作的重要信息来源。

3.地质档案资料是地质勘探开发过程中取得和形成的原始地质资料、成果地质资料及信息载体,是地质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基础资料。它充分反映了矿产的发现过程、勘查规律、取得的成就、经验教训及地质工作的全貌,是现在和今后地质工作的重要参考。

二、影响管理质量的主要因素

1.档案管理系统。在档案管理中由于缺乏系统化的管理方式,良好的地质档案管理,可以促进地质企业工作方式的转变,为地质勘查工作的提供重要的工作参数。长期以来我国多数的地勘档案还处于手工管理阶段,查询系统不方便,地勘档案管理的落后现状与地勘生产的先进技术极不协调。档案查用仍使用原件,速度慢、费人费工、原件易破损,而且频繁进出挡案室,影响整个档案室的存储环境,降低了所有原件的存储寿命。

2.管理人员的素质。由于管理不重视,管理人员工作能力及责任心的原因,造成地质档案批量归档的地勘技术资料不能及时建账、建档,日积月累,造成目前地勘技术档案数量和种类不清,无法满足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服务要求,更是无法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所以在档案管理中应该制定适用于本单位的、较为健全的管理制度和各级各类人员工作职责。

3.档案管理中配套设施。力求档案本身不受损坏,尽量延长档案的寿命和保护档案免遭有意破坏,档案机密不被盗窃。是档案管理必备的条件,由于,个别单位没有专用档案室,有的单位档案多、档案室狭窄、潮湿、等设备不配套,引起档案材料霉变、虫蛀,影响档案的美观整洁及完整。有的管档单位必备的切刀、统一的档案夹,都无法购置齐备。

三、优化地质档案资料管理质量的措施

1.工作与文件材料的归档同步进行。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在相关规则和标准下,可以在项目实施现场指派地质技术人员作为兼职的项目资料管理员,对项目进行过程中所形成的文件资料进行收集和积累,确保计划任务能够与文件材料的归档同步进行。在野外工作过程中,在项目中需要根据样品的不同来分别填写送样单位,同时还要确保每一个工程记录表要分开,使每个工程都要有一个素描图和工程记录表相对应,这样可能为材料归档提供便利的条件。对于项目实施过程中形成的材料,需要根据立卷分类来将其按一定类别分别装在资料积累袋内,为后期立卷和分类归档奠定良好的基础。通过对地质科技文件材料进行分类、整理和立卷,并进行原本地质档案明细账的填写,进行归档,确保原本地质档案材料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建立地质档案数据库。地勘单位可结合原本地质档案的具体构成,尽快对原本地质档案进行著录,以建立相应的目录数据库,开发适合本单位原本地质档案目录检索系统,实现原本地质档案的计算机管理。地质勘查单位应加强对这些数据库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和管理,尽快建立完善的基础地学资料数据库。同时可根据相关标准要求,对新的地质勘查项目形成的原始地质资料,除收集保管纸介质资料外,还应收集与之相对应的电子文档,并且地勘单位要对原本地质档案进行图文数字化,即将已有的纸质档案采用计算机扫描、编辑等方式,将地质资料信息以数字记录方式存入计算机,并建立相应的电子文档号,这不仅保持了纸质档案的原貌,更易于利用者查阅利用,从而实现新地质项目原本地质档案的双套制管理,为计算机检索奠定基础。

3.实现档案管理制度化、科学化。健全完善档案管理网络,以信息化推动档案管理规范化。档案管理数字化、信息化是信息社会对档案工作的要求,也是档案工作发展的方向。在搞好硬件建设的同时抓好基础数据的录入工作是实现档案工作信息化的重要基础工作。 同时加大投入,改善保管条件,添置现代化的地质档案资料管理设备,推广应用密集架存放资料,使库房整齐,达到三防的目标。

4.提高管理人员能力。地质档案资料管理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它不仅要求管理人员既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又要有扎实的档案管理知识,还要掌握一定的计算机应用知识。因此,档案管理人员既要加强管理意识,又要掌握现代化管理技能,还必须了解一定的地质专业知识,如地质勘探、物化探、遥感、英语等,加大知识更新度,做一个既懂地质、档案专业又熟悉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才能适应档案管理现代化的要求。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地质档案属于科技档案,地勘单位要做好地质档案的管理工作,从源头上做好控制工作,从而使地质档案资料的准确性、完整性和系统性能够得到有效的保证。

参考文献:

[1]都蕾,姜丽丽.论档案管理在地质调查研究中的应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0(12).

[2] 张淑红.探究新时期的地质档案管理及利用[J].办公室业务, 2013-06-05.

上一篇:社区春节安全的通知下一篇:禁酒承诺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