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教师的核心素养

2024-07-14

世纪教师的核心素养(通用12篇)

世纪教师的核心素养 篇1

1月份,一年之始,这是我的第一本课外阅读,我带着欢喜心翻开书本。我看到了一个经常看到却没有深入思考的词语——核心素养,以前写文章我会不假思索地把这四个字写进自己的文章,而它具体的含义或者提出核心素养的原因是什么还真的没有找百度或者问前辈。直到一位台湾教授跟我谈起中小学生守则,再谈到核心素养,她高度赞扬核心素养不是泛泛而谈,而是指出明确的行为供孩子思考何种行为是正确的,何种行为需要践行的。比如珍爱生命,理解生命意义和人生价值、具有安全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掌握适合自身的运动方法和技能,养成健康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并且它指出珍爱生命7种良好的行为表现,有性格开朗,见人热情,不胆怯;听家长老师的话,不轻信陌生人;有基本分辨好坏的能力,不主动伤害别的小朋友;知道基本的防灾知识;不做危险的事情,遵守安全规则。因此,那时候我的内心就种下一颗核心素养的种子,而当我翻开这本书,我看到了阳光,也许意味着新的一年,我也要成长了!

21世纪,“知识核心素养时代”将真正走向“核心素养时代”,学校的任务不再是一味地灌输知识,而是给学生未来的发展提供核心能力。同时,时代的高速发展,知识以几何级速度增长,获取知识的渠道变得广而宽,因此我们的教师不再是“知识霸权”者,教师以学生第一次以相同的学习者出现。我任教低年级,男学生对于恐龙这方面的知识了解非常深入,每一种恐龙的食宿、运动、分支都深入了解,而我只知道恐龙这一个大物种。不过术业有专攻,如此而已。可是作为教师,是对祖国花朵的当下和未来负责,我们培养的学生都是要面向未来的,而未来需要何种人才,他们需要具备什么样的能力,这需要我们不断研究和学习的。

我们留给后代怎样的世界,取决于我们留给世界怎样的后代;我们留给世界怎样的后代,取决于我们给后代怎样的教育;我们给后代怎样的教育,取决于我们拥有怎样的教育理念……因此,近年来许多学者非常关注核心素养的研究和培育。而学生的核心素养培育无法离开教师的核心素养而独立完成。学生核心素养的前提与根本应该是教师的核心素养,离开了教师素养何谈学生素养。教师的核心素养的高低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培育学生核心素养这一理念能否在教育实践中真正落实。

基于前人的研究基础,结合21世纪的时代背景,本书对教师核心素养进行了讨论,梳理出三大类型、八大素养,分别是师德与理念素养包括师德素养、教育理念素养;知识与能力素养包括知识素养、教育教学能力素养;综合素养包括人文素养、信息素养、研究素养、自主发展素养。

世纪教师的核心素养 篇2

为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必然要求教师具备教育的核心素养。那教师的核心素养是什么呢?这个问题, 我们所有教师都绕不开, 必须面对, 必须回答。

我认为教师的核心素养是指教师的教育情怀和教育能力。

什么是教育情怀?往大一点说是爱的情怀, 所谓“爱满天下”,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有了爱就有了一切”。往具体一点说是爱恋的情怀, 我不说痴迷的情怀, 因为痴迷的人毕竟太少了。除了爱恋, 还有执着的情怀。执着, 就是认定一个目标, 锲而不舍, 不达目的, 誓不罢休。当代名家、名师, 他们哪一位没有这样的情怀?陶行知说:“捧着一颗心来, 不带半根草去。”斯霞老师说:“我为自己一辈子是小学教师而自豪。”李吉林老师说:“我是长大了的儿童。”

什么是教育能力?可以分成几个方面:

第一为文化底蕴, 或学科底蕴, 通俗地说就是你做教师的功底。语文教师的功底是什么?我认为核心功底是解读文本的能力。“千重要, 万重要, 读懂文本最重要;这个法, 那个法, 不掌握文本就没有法。”这是真理, 就这么简单!

那么怎么提高自己的底蕴, 夯实自己的功底呢?我看唯有读书这是一条正道, 除此没有他途。我建议青年教师多读一些文学名著, 多读一些优秀刊物, 揣摸别人是如何欣赏解读优秀文本的。教学文本读到什么程度就算过关了呢?杨九俊先生说:“要把文本玩得通透。”所谓“通透”就是要通达透彻, 如数家珍, 如从己出, 仿佛就像自己家的宝贝, 仿佛文本就是从自己的心中流淌出来一般。

第二为教学艺术。有了文化底蕴、扎实功底是否就能成为好教师呢?不一定。不是所有作家都能成为好老师, 不是所有文艺评论家都能成为好老师。为什么?因为他们不一定懂教学的艺术。教学的艺术是什么?我用四个字概括, 就是“循循善诱”。“诱”, 教导, 引导, 劝导也。“善诱”, 是善于教导、引导, 善于启发、点拨, 善于指点迷津, 让人豁达开朗。这“善诱”当中大有文章可以做了。

善于倾听, 是善诱之前提。你能听出学生的发言中, 哪儿是正确的, 哪儿是错误的, 哪儿是似是而非的, 哪儿是答非所问的。

善于捕捉, 是善诱之关键。善于捕捉学生发言中闪光的金子, 并把它放大光芒, 照亮课堂。善于捕捉学生发言中的问题, 并把它置于放大镜下, 看到问题的成因, 让全体学生引以为鉴, 这是为师者的本领。

善于点拨, 是善诱之核心。善诱者能四两拨千斤, 善诱者能借力来打力, 善诱者能让学生柳暗花明, 善诱者能让学生拨云见日, 善诱者能让学生如沐春风, 如饮甘霖, 享受思想启蒙的大餐。

除了“善诱”外, 还要“循循善诱”呢。“循循”就是有顺序, 有次序, 有步骤, 有规律的样子。这里的顺序就是学生认知的规律, 儿童心理的规律, 学科建构的规律。如果背离了规律, 就背离了“循循善诱”, 就不是真正的教育艺术。

世纪教师的核心素养 篇3

【关键词】新课程 高中化学 化学教师 专业素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4.069

一、理解化学本质

化学教育如果仅仅停留在化学知识、化学过程和方法的层面上,就不是完整的化学教育。一个化学教师,要把化学知识讲活、讲准确、讲全面,讲到位,关键在于该教师对于化学本质的理解和对化学教育和实践的深刻理解,他应该认识到以下方面:

1.化学教育不仅要超越化学“知识”领域,还要超越化学“过程”领域,即要强调“价值和态度”领域;

2.化学教育必须与学生的社会、生活经验联系起来,要将学生们已有的经验和认知作为化学教学的起点;

3.认为基础化学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具有较高化学素养的公民。

我国化学课程标准也明确地指出: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学习者的化学素养。教学目标着眼于三个维度,包括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显然,我们已从原来固守于“双基”的传统教育中走出来了,而且还特别关注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明确提出化学素养的目标。随着学者对化学史、化学实验、化学社会与生活研究的深入,对化学本质的认识将不断深化。这些认识包括:化学知识具有可变性;化学知识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实验观察、实验数据的记录、实验数据的分析、归纳和总结以及理性辩证和怀疑,但这些并非是全部;还有化学规律和理论在化学教学中有着不同的作用。化学家具有创造性;化学史揭示了化学发展的情况;化学是社会和生活的一个重要部分;探究是化学知识形成的本质特征。初、高中化学课程都强调探究,在探究过程中,探究的方法是多元的,其中充满着创造性。学生是探究的主体,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进行化学探究活动,实现知识的个人建构和社会建构的统一,增进对化学文化的体验和理解,化学素养在化学探究过程中得到提高。

二、化学探究式教学

化学探究是化学课程标准中的重要目标之一,是新课程改革中学生学习方式变革的重要方面,引起了广泛的重视,国内外也已经掀起了探究学习的热潮。探究学习要求教师对化学本质有深刻的认识,教师不是把化学知识作为结果性知识来传授,而是把化学当作一种过程,使学生在探究化学的过程中获得真实的体验。化学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在观察、体验、实验、推理、假设、解释、表达、交流中探究。教师和学生的“交互主体性”在探究过程中得到实现。

化学教师要实施探究性教学,必须对化学教材中的内容、学生的学习、如何进行探究实践的方法有深入的理解;教师应精心设计探究计划,对课程内容进行甄别,并选择合适的内容与形式设计探究活动,根据学生已有的文化背景、知识基础和各种能力做出正确的估计,对探究过程作全面监测与指导,选择和组织恰当的教学材料。化学教师应该具有进行指导性提问和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讨论的能力,对探究结果实施科学的评价。化学教师除了应具备探究的指导能力,还必须丰富自己的科研能力,提高研究水平,掌握探究的各个环节,这样才能在化学教学中顺利地开展探究性教学。

三、化学综合教学

化学课程是一门综合课程,加强了多个学科(如物理、生物、数学等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突出了化学社会与生活的联系,反映了当代科学出现的交叉、渗透和综合的发展趋势。化学学科这一综合课程注重培养学生整体地认识生活与化学的关系的能力,全面地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为培养综合性创新型人才创造有利条件。

化学教师首先要具备优化的化学知识结构,具有把化学知识整合起来理解化学问题、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化学教师要发展学科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把知识综合成一个整体,并使学生能够将知识与社会生活、环境保护等问题联系起来,解释并解决实际问题。化学教师要具备多种教学策略和多种途径,发挥化学课程的综合功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还有尽量利用化学教材的体系与结构,充分体现教材本身对化学内容的综合编排,形成对化学知识的整体认识;要利用知识的前后承接关系,运用化学知识的相互联系,形成对知识间的整合,这种整合可以实现跨章节甚至跨年级知识间的综合,这样可以降低难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四、知识、能力和态度协调发展

化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化学素养应包含四个方面:化学探究(过程、方法与能力)、化学知识与技能、化学学习的态度、情感与价值观以及对化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的理解。显然,这四方面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在中学化学学习中应该得到协调发展,而不能是分裂的,更不是偏重或者只发展其中的某一部分。要想在四方面都做好,做到位,我们每一个化学教师都应该完善自己的化学学科知识,提高自身的各种教学技能(包括适应能力、多媒体应用能力、信息分析处理能力、课堂驾驭能力等);要认同自己的化学教育工作,从心理接受并爱上这份职业,只有这样的化学教师才能做到四个方面共同发展,在化学教学工作中才能得心应手。在化学新課程的实施教学中化学教师必须注重知识与技能的培养,而且更应该注重学生对化学学习的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的关注;从以前的只关注化学教学结果过渡到既重过程也要重结果的教学。现阶段的化学教师必须具备以上的专业素养,并且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注意知识、能力和态度协调发展,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符合社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马勇军.论中学科学教师业务素质[J].当代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年5月

新世纪教师素养试题 篇4

《新世纪教师素养》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对学生的培养及全面素质的提高,起关键作用的是教师的()

A、能力 B、学识 C、态度 D、方法

2、学生在学校各项权利中最主要、最基本的一项权利是()

A、受教育权 B、生命健康权 C、性的不可侵犯权 D、人身自由权

3、教师未经学生同意,按考分高低排列名次,张榜公布,或让学生分发试卷即侵犯学生的()

A、隐私权 B、名誉权 C、受教育权 D、人身自由权

4、关于“师爱”,下列正确说法是()

A、出于私情之爱 B、对少数优秀学生的关爱

C、严慈相济,既有母爱的纯真、慈祥,又有父爱的严格、庄重

D、师爱不具有育人的作用

5、教师必须十分重视自身的发展,做到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这体现了教师劳动的哪一特点?()

A、复杂性、创造性 B、连续性、广延性

C、长期性、间接性 D、主体性、示范性

6、在对待学生的不同态度中,下列哪种类型普遍受学生欢迎()

A、对立型 B、民主型 C、放任型 D、权威型

7、下列哪种课程观没有体现“学习者是课程主体”的思想()

A、课程即知识 B、课程即复杂会话 C、课程即活动 D、课程即经验

8、关于“教材”,表达适当的选项是()

A、学校教学的惟一依据 B、教师教学用书

C、学生学习的客体和目的 D、落实课程标准的媒介

9、新课程特别强调引导学生建立哪种新的学习方式()

A、合作学习、接受学习和体验学习B、探究学习、实践研究和反复巩固学习

C、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D、自主学习、小组学习和班级学习

10、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为的是增强课程的()

A、统一性 B、适应性 C、规范性 D、选拔性

11、新课程认为,教学过程的本质是()

A、传授知识的过程 B、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双基的过程

C、交往互动过程 D、生命意义的实现过程

12、与新课程的开放性、生成性不相适应的课堂教学是()

A、教学过程的预定性 B、教学设计预留空间

C、培养学生多向思维、求异思维的习惯 D、善于利用“突发事件”

13、以官方文件形式对教师专业做出明确说明的是()

A、199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B、1986年美国《卡内基报告》

C、1966年国际劳工组织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

D、1995年国务院《教师资格条例》

14、“学高为师”、“良师必须是学者”,强调哪一类知识对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

A、本体性知识 B、条件性知识 C、实践性知识 D、文化知识

15、教师教学反思的最主要研究视角是()

A、以回顾学生的视角进行反思

B、通过约请同事、专家观察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

C、通过阅读理论文献来反思自己的教学

D、以教师的视角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1个小题,15个空,每空1分,共15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6、————————————————是道德之本,——————————————是师德之魂。

17、学生的生命健康权受到侵害主要是由教师体罚、—————————————和不作为侵权行为造成的。

18、——————————————————————————是新型师生关系的基本理念。

19、教学大纲侧重强调的是知识和技能目标,课程标准在关注知识和技能目标的同时,还关注学生学习的————————————————————————————————。

20、课程综合性是新课程特点之一,其综合性表现为————————————————————————————————设置综合课程、增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21、教学大纲相对强调教师的教,课程标准更强调—————————————————,强调学习的过程与方法。

22、新课程标准从内容上看,关注学生的——————————————精选—————————————————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23、能够体现学校办学特色的课程是—————————————————课程。

24、一般认为,传统的课堂教学偏重———————————,远离生活世界和儿童世界。

25、按照课程资源的功能特点,可以把课程资源划分——————————————和——————————两大类。

26、教师专业化是使教师从——————————型转化成—————————并获得相应专业地位的过程。

三、概念辨析和观点简答: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27、教师侵害学生受教育权常表现在哪些方面?

28、怎样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29、简述确立三维目标对于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重要意义。

30、新课程实施中,教师的角色和行为需要发生哪些变化?

31、新课程学生评价改革的重点是什么?

32、新时期基础教育改革对教师专业发展提出什么要求和挑战?

四、分析应用题:本大题共3小题,可任选2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33、某校初中二年级学生费某平时纪律松散,经常迟到,上课与邻座讲话,经老师多次教育仍无改变。该生家长因忙于做生意,对子女疏于管教。班主任赵老师虽然多次与其父母联系但没有找到其父母。赵老师认为,如果继续让费某随班学习,会给其他同学带来不良影响,于是他三番五次找费某谈话,要其自动退学。费某在老师的压力下,加上本身又有厌学心理,便于2002年5月20日,未经家长同意,辍学回家。这位班主任老师做法是否合理?请加以分析。

34、结合自己所任学科的教学实际,谈谈从“知识本位”教学设计向“育人为本”教学设计转变的基本要领。

世纪教师的核心素养 篇5

3、特点-9。

• 教师职业道德的含义、内容、特点。-5 • 以德兴教、以德育人的重要性。7 •搞好职业首先修养应注意的问题 10

• 从鲁迅和藤野先生的故事中,谈如何提高教师的道德人格魅力。-12 第二章理想信念是道德之本

• 理想类型:社会理想、职业理想、生活理想。-16 •教师要实现职业理想应力求做到的几点17 •教师理想路上的困惑20 • 教师劳动的三重收获。(魏书生语)-22

•(1)收获各类人才•(2)收获真挚的感情 •(3)收获创造性劳动成果

• 联系实际,说说在处理职业理想与现实矛盾时的感受。第三章教育观念是师德之魂 • 教育观念的含义-27

• 理解、掌握新的教育观的内涵。-28 • 理解、掌握新的发展观的内涵。-34 • 理解、掌握新的学生观的内涵。-37

• 在实践中,如何坚持“育人为本”的教育观念。第四章 师生伦理关系是师德主体 •爱学生是职业之本-45 • 师爱的特点:(1)泛爱,不是偏爱;(2)是严爱,不是溺爱;(3)既育人,又交人。-46

如何做到爱学生-47

•平等、民主、合作是新型师生关系的理念。P48 • 新型师生关系的内涵。-49

• 我们怎样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P51—52

• 在新课程下,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发生的变化。P53 第五章 坚持依法执教

• 德治与法治不可偏废。法治靠他律,德治靠自律。61

• 记住“学生的受教育权62、生命健康权63、隐私权66、名誉权67、人身自由权68、性不可侵犯权69、财产所有权70 ”的概念与相关法律责任70。• 教师应享受的基本权利及其救济的途径72。• 评析学校中侵犯学生权利行为的。《新世纪教师素养》教学篇第一章 有关课程定义的解读

1、学习内容及要求:(1)课程的定义-81

(2)2001年教育部颁发的《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所包括的四个方面内容,即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原则,课程设置和关于课程设置的有关说明。-83(3)《课程方案》提出的课程设置的原则——综合性;均衡性;选择性-85

(4)课程标准的定义。-86主要包括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和附录等部分。-88

(5)课程标准的主要特点——体现三维目标;突破学科中心;改善学习方式;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功能;拓宽了新课程实施的空间。88-89(6)从“教学大纲”走向“课程标准”的原因89

(7)新教材观的主要内容。教材是教学主要材料,教材主要是为学生所用的材料,教材是只是实现育人目标的重要媒体。92

2、学习重点:(1)课程标准与现行教学大纲在功能方面的区别。第87页。(2)课程标准与现行教学大纲在内容方面的区别。第87页。(3)概要叙述新的课程观的基本内容——课程是不断生成的,是综合性的,是实践性的开放的活动体系,是各种课程资源的综合体。933、学习难点:教师的教学行为要实现的转变-第95页 第二章 教育理论的新取向

一、基本知识点:(1)建构主义的知识观101——知识是主观与客观、绝对与相对、接受与发现、结构与建构、以及普遍性与具体性的辩证统一。(2)建构主义的学习观102——学习不是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学习不是学生简单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学生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同化和顺应是学习者认知结构重组的主要途径和方式。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的四要素。(3)建构主义的课程观103——强调用真实复杂的故事呈现问题,营造问题解决的环境,以帮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活化知识,变事实性知识为解决问题的工具。主张用产生于真实背景中的问题启动学生的思维,由此支撑并鼓励学生解决问题的学习、案例学习、项目学习和拓展性学习设计和编制课程。(4)建构主义的教学观104——教学不是将知识以成品方式教给学生的过程,而是学生通过自己与外部环境的交互活动主动获得知识和知识意义的过程。(5)建构主义的评价观105——进行与学习过程相一致的情境化评估。(6)多元智能理论的主要内容106(7)建构主义和多元智能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108

二、学习重点:(1)建构主义教学观与传统教学观的区别。(2)教师成为学生建构

意义帮助者的主要做法。108

(3)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从哪几个方面发挥主体作用110(4)与多元智能理论相吻合的新的几种观念111

(5)多元智能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实施路径113 第三章 科学定位教学目标

一、基本知识点:(1)三维目标122——由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构建起来的比较完整的课程教学目标体系。

(2)新课程三维目标的内涵:知识和能力的内涵。第122页;过程和方法的内涵-第123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内涵——第123页。(3)确立三维目标对于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意义。第123页。(4)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129(5)为变“教书”为“铸魂”我们应该怎样做132(6)新课程应怎样落实三维目标133

2、学习重点:

(1)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原因127

(2)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A引导学生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把教学的过程变成师生共同探究的过程;B让学生“有中生有”; C让学生“有中生无”、D让学生“无中生有”。第137-140页第四章 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

一、基本知识点:(1)学习方式147——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过程中采取的基本行为和认知取向。(2)自主学习148——一般指个体自觉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选择学习方法、监控学习过程、评价学习结果的过程。(3)合作学习149——学生为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而进行的责任明确、分工清晰的互助性学习过程。(4)探究学习150——教师不把现成的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5)如何落实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152-156

2、学习重点:(1)自主学习的主要特征149:学习者实质性参与学习全过程;运用学习策略,解决学习问题;获得学习中的情感体验;进行自我监控和调适。(2)合作学习的主要特征149:异质分组,建立学习的“多元世界”;积极互动;分工合作;资源共享;奖励体系。(3)探究学习的主要特征150:主动性;问题性;开放性;生成性和创造性。

第五章 更新课程内容和结构

1.实现“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超级链接165 2.课程结构的调整167新课程结构的特点168

3.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168 校本课程开发的途径170 第六章 建构生命课堂 1.教学过程的本质;1742、如何实现课堂真正对话;174

3、课堂的开放性与生成性176

4、教师课堂行为要如何变化177

5、教育计的三重含义179-1816、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应注意的问题181 第七章 重塑课堂资源观

1、什么是课程资源189

2、新课程资源观189-1943、如何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195-197 第八章 建立新的课程评价体系

1、新课程的学生评价改革的重点206

2、学生评价的目标体系207

3、学生评价的主要方法2084、学生评价改革取得的进展2095、学生评价改革存在的倾向性问题211

6、如何进一步深化学生评价改革213 案例:

1、成长记录袋 218

《新世纪教师素养》发展篇 第一章 教师专业化与专业化 •

一、学习内容及要求

1.识记:专业222、专业化的概念225;教师专业化的基本含义和目标225。

2.领会:教师专业与教师专业化的联系和区别;• 1.教师专业与教师专业化的关系。

答:专业是一种特殊的职业类型,他以有生命的人或无生命的物为对象,以特有的知识技能进行专门化的处理活动,从而解决人生和社会问题,推进社会进步。它不同于普通职业和半专业或准专业性职业。教师职业成为一门专业是现代教育发展的自然结果,是现代教育区别于传统教育的重要特征。

专业化是一种普通职业迈向专业的转变过程;教师专业化是职业专业化的一种类型。教师专业化是教师从普通职业转化成为专门职业并获得相应专业地位的过程。换言之,教师职业向专业的方向转化和发展还处在初级阶段,因此,需要推进教师专业化

•2教师专业化与教师专业发展的联系和区别227;新时期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要求228;

3.为完成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进课程改革的宏伟任务还存在的三方面问题231 第二章 新时期教师的素质结构 • 1.教师专业素质 234

2.成功教师的专业素质包括的三个方面 23

5(1)宽广深厚的教师专业知识235(2)纯熟的教师专业技能238(3)教师的专业情意 245

3.观点辨析:“教师专业化要求教师积累和形成丰富的实践性知识,理论性知识不再重要。”

答:教师教学的中心任务是对学科作出一种教育学解释。教师在完善自己的专业知识结构过程中,应当注意有意识地沟通理论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这两类知识并不总是一致,也并非截然分开的。理论性知识可以转化为实践性知识进而指导教学实践行为和活动;但理论性知识又不是自动转化为实践知识的,它必须通过教师的实践反思、同伴合作和交流才能实现这种转化的。因此,教师既要重视教育理论的学习,又要重视重视理解、检验和批判性反思自己的实践性知识,以促进两类知识的相互转化,主动地完善自己的专业知识结构。第三章 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性 1.教师专业发展的规律250

2识记: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阶段251-256。2.领会: 成熟教师的发展前期(252)、发展后期(254)、创造期(255)在素质上的特点。

第四章 如何实现教师的专业发展

1.岗位实践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258 2.“做中学”是岗位成才的根本途径259 3.行动研究是岗位成才的重要形式260 4.识记:(1)教师继续教育262;(2)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262;内容263;分类263

5.领会:(1)校本培训264;特点265;(2)校本培训的主要内涵266;(3)如何进行实践反思267(4)在比较中理解和把握“反思”的的真义269; 6.系统进修272

7.教师学历学位三个特点273整合性、阶梯性与开放性 8.电子学习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273 9.电子学习的优势274 案例:

1. 反思:蜜蜂与苍蝇的启示275

教师核心素养心得 篇6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发布,对中国教育来说,是一件大事:它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需要,也是适应国际教育发展趋势、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深入推进素质教育改革的需要。从根本上来说,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就是要解决“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这既关系到国家的总体发展,也关系到千家万户和学生个人的成长,值得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关注和思考。

那么“核心素养”到底是什么?

不同于一般意义的“素养”概念,我将它归纳为以下几点:①“核心素养”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②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

③从价值取向上看,它“反映了学生终身学习所必需的素养与国家、社会公认的价值观”。

④从指标选取上看,它既注重学科基础,也关注个体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个人终身发展所必备的素养; ⑤不仅反映社会发展的最新动态,同时注重历史文化特点和教育现状。

此外,它是可培养、可塑造、可维持的,可以通过学校教育而获得。核心素养是作为客体侧面的教育内容与作为主体侧面的学习者关键能力的统一体而表现出来的。因此,核心素养不是先天遗传,而是经过后天教育习得的。这样一来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就全新的展现落实在学校教育上来了,需要每个教师去实践,落脚点就在于每个课堂。那么核心素养如何融入课堂教学呢?我想应着重抓好几个方面——

一、课堂教学学习目标需要转向,学生核心素养的“核心”是关键能力提高和必备品格形成。这是学生学习素养和关系素养的两个方面。

学习素养包括学习的愿望和主动学习的动机、自主学习能力以及信息处理能力,其中学习兴趣即学习动机素养又是核心中的核心。对于中小学生而言,奠定良好的学习素养显然是最重要的任务。关系素养主要涵盖人格与心理、生理以及品质与品德两大方面,前者主要指与自身的关系素养,要求学生能认识自我、悦纳自我,能自我规划、自我约束和自我调节,有强健的体魄和健康的心理品质;而后者主要指与他人的关系素养,要求学生有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有沟通意识和交流能力,有国家认同、国际视野、社会公德、社会责任,能够形成可持续发展观,自觉关心生态与保护环境等。二、课堂教学方式要情境化、活动化,学会讲故事。知识转化为素养的重要途径是情境,如果教学活动所应依存的情境缺失,学生就不能在知识与现实生活间建立起联系。情境化教学是启发引导的必要条件,是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途径和方法,也是核心素养实现的现实基础。

在实践中,我们逐步认识到,学生的学科能力和学科素养是在相应的学科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因此要大力倡导和精心设计学科活动式的教学方式。例如我校的大河源课程之走进博物馆综合实践活动、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等,让学生将亲身经历与学科知识联系起来,通过经验的获得来重构知识,让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体。这些活动体现了学科特点,可以更好地实现“核心素养”下的培养目标。

三、学生学习方式,要从以往的被动接受型向自主合作和探究性学习的学习方式转型。

自主合作学习方式重视对学生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所有的教学必须围绕学生自主学习产生问题、自主或合作解决问题为主线去设计,以真实的问题形成问题链,让学生在此过程中逐渐形成知识结构。而学生采用不同学习策略,自主以解决简单问题,合作以解决复杂问题,通过师生、生生的互动交流,每个学生都有语言实践和自我表现的机会,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完善所需的核心素养。

世纪教师的核心素养 篇7

对基础教育至少有三个价值追问:一是基础教育的性质是什么?这是方向。二是基础教育的“基础”是什么?这是目标。三是“基础”的种子是什么?这是“靶心”。

小学阶段, 是人的核心素养发展的“种子期”, 哪些可以作为“种子”呢?

素养的“种子”:友善、思考、独立

我们认为, 人的素养体系有两个维度, “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涉及三个领域, 即“道德”“能力”“情意”。

“道德”, 决定做人的方向。教育首先要培育儿童美好的人性, 如友善、诚信、尽责、担当等。儿童在“道德”领域的“种子”是“友善”。

“ 一毫之善, 与人方便”“勿以善小而不为”“积善成德, 而神明自得, 圣心备焉”, 对父母友善、对朋友友善、对动物友善、对社会友善、对自然友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层面中, 个人层面居于基础地位; “友善”, 则是个人层面的四项价值观中的基础。

“能力”, 解决问题的素质。信息时代, 能力要有“持续改进与学会改变”的因子, 即创造性思维。 我们认为, 儿童阶段, “能力”领域的“种子”叫“思考”。

“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 但它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 思想起源于思考。高质量学习的奥秘, 就是高质量地思考;高质量教学的奥秘, 就在于如何激励学生越来越多地思考、越来越深入地思考、越来越发散地思考……困惑、怀疑、不确定性, 成为学习的状态;质疑、反思、不从众, 成为学习的灵魂。

“情意”, 人生活、工作的动力系统, 是优秀人格的底子。健康向上的情意有独立、自信、上进、坚持等。儿童阶段, “情意”领域的“种子”叫“独立”。

一个人没有了独立人格, 沦为他人的附属品, 也就失去了作为“人”的大部分意义。独立意识薄弱, 独立精神稀缺, 独立能力差劲, 心理脆弱, 没有承受挫折的勇气, 都与“独立”的缺失有关。每个人生来都不缺乏独立的基因, 但是每个人的“独立”都有可能被“依附”所收买。

“种子的秘密”:三粒“种子”相对独立, 相互依存, 相互照应

“质疑”, 应建立在“友善”的基石上, 缺失友善的质疑, 很容易成为众矢之的;“友善”, 又应建立在“独立”的基石上, 没有独立的友善, 很容易成为没有原则的老好人。

一个人要友善, 也要思考什么时候无须友善;一个人要独立, 也要思考什么时候需要服从。

“友善”“独立”“思考”, 三粒“种子”相对独立, 又相互依存, 相互照应, 相互交融, 形成了素养发展的“种子体”, 从而凝聚为强大的生命内核, 为人的素养———自信与诚信、进取与尽责、坚持与担当、反思与发现等一一全面形成, 提供持续的生发动力。“友善、独立、思考”, 人的素养的DNA。

一个人认识了自己是谁, 才能更好地对话与发展。一个人认同了自己的祖国, 才能从容地面对世界, 与世界对话。 因此, “种子的秘密”的背景是“国家认同”, 它是“种子体”发育的肥沃土壤。

不同的年段, 人的核心素养要素有所不同;同一 “核心素养”, 不同的年段, 具体的内涵也不尽相同。以“思考”来说, 小学更多的是能提出自己的问题, 中学更多的是提出反思与不从众。以“友善”来说, 小学更多的是善良和诚信, 中学则更多的是尽责与担当。以“独立”来说, 小学更多的是培养儿童的自信心, 中学更多的是耐挫力和坚持。

不变的是核心素养的 “种子”。找到“种子”, 循着“种子”生长规律, 这就是揭示儿童素养秘密的要义所在。

“种子”的发芽:“素养的表达”要在校长的脑子里落户、在老师的教育里自觉生长, 学生的心田里才能播下素养的种子

“分数、等级、排名”等沿用了多年的“关键词”, 要转变为“友善、独立、思考”的“素养的表达”。

“素养的表达”, 只有在校长的脑子里落了户, 才会在老师的教育里自觉生长。“素养的表达”, 只有在老师的教育里自觉生长了, 才会在学生的心田里播下素养的种子。

一个老师成熟与否, 专业技术水平只是其一。一个青涩、毛糙的老师, 三五年后, 能否成为一个友善的人、独立的人、思考的人;一个专业技术过硬的老师, 能否在“友善”“独立”“思考”上, 给学生以“人”的影响、濡染。这才是我们要经常思考的。

有素养的老师教数学, 会给学生以“种子”;有素养的老师教劳技, 会给学生以“种子”;有素养的老师教体育, 会给学生以“种子”。素养的种子, 本质来讲, 不在于老师教什么。素养的种子不是教出来的。素养的种子, 是“浸”出来的、“润”出来的。这个意义上讲, 儿童跟“怎样的人”在一起, 这才是至关重要的。

我们提出了“能力”转化为“素养”的催化剂———教育的人文关怀 (详见2014年第6期 《人民教育》 的 《从“知识至上”到“素养为重”》) , 就是要让“教师”从“教学者”转化为“有素养的教学者”。我们学校的管建刚老师则提出了从“学科教学”到“学科教育” (详见2015年第17期 《人民教育》 的 《从“学科教学”到“学科教育”》) 。今天, 我们又明晰了小学阶段的“人文关怀”的核心是什么———友善、独立、思考。

世纪教师的核心素养 篇8

叶澜教授曾用三个“不是”与“是”谈教师与学科的关系,她认为:教师不是学科知识的简单传递者,而是学科知识的重要激活者;不是学科技能的机械训练者,而是学科育人价值的开发者;教师不是学科能力的宣讲者,而是教育教学实践个性化的创造者。”这段话中,把“不是”换成“是”,所揭示的正是当下还在流行着的“为学科而教”理念下的教师与学科的关系;相对应的“是”所揭示的就是我们要构建的教师与学科的新关系。

那么在教师与学科的新关系上,教师如何做学科的“激活者”“开发者”“创造者”?

教学围绕学生“学”的活动展开,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现、证明、应用和验证的过程,重视原理、方法与态度的迁移。这样进行学科教学,教师就是学科知识的激活者。例如,宜昌市西陵区西坝小学杨凌云校长主讲小学六年级科学课《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他将目标锁定为培养学生的科学实证意识,教学过程这样安排:引导学生从研究的问题(小苏打与白蜡混合以后产生的气体可能是二氧化碳,怎样来验证?)出发,先确定需要寻找哪些有价值的证据,再通过实验等方式找到这些证据,最后用证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这节课被评为全国优质课竞赛一等奖,教师在课堂上的表现,就是赋予知识以生命感,让知识活起来了。通过设置情境还原知识创生时的状态,让学生看到知识创建的过程,在体验中经历知识创建的曲折和智慧,从而展示出知识独特的逻辑与魅力。

对所教学科独特的育人价值有清醒认识,对每节课教学内容的具体价值有准确把握,并通过学科教学将这种价值的种子植到学生的心田。这样的教师就是学科价值的开发者。学科不同,其独特的育人价值是不同的。比如语文和数学学科,从工具层面讲,它们各有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语文有字、词、段、篇等知识和听、说、读、写等技能;数学有数字、公式、定理等知识和计算、推理、论证等技能。就意义层面而言,它们展现的是不同的精神文化。语文学科影响的是人的精神生活,涵养学生的审美品质和宽厚、包容精神及优雅的气质,而数学学科关涉的是人的逻辑思维,培育学生周密的行事风格和严谨精神。

例如,物理课中的加速度,如果只讲概念及做题,明白加速方法与减速方法等这些知识层面的东西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开发出它的生活价值来。可以这样联系生活:播放高速路上限速标志与保持车距标志,引导学生分析、讨论为什么要限速,保持多大车距才能保证安全等问题。从而让生活中的交通标志与所学知识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对交通规则产生敬畏之情,唤醒遵守交通规则的自觉。发掘出学科知识的育人价值,就能让知识不是一个用符号表达的“死”的结论,而是对人类、对每个人有意义的“活”的存在。

在日常教学实践中,重视师生互动,在互动中展示教师的个性创造,发挥出个性特长。教师这样进行学科教学就是教育教学实践个性化的创造者。著名特级教师余映潮的教学独具特色,就源于他不断创新与个性特长的发挥。揣摩余老师的教学,我们可以感受到一个创造者的课堂魅力。

余老师编写过蒲松林的《狼》微型教案八种,从诵读、辨读、说读、析读、品读、写读、听读、练读方面分别展现了常规手段下的八种教学角度。在一次《狼》的公开课教学上,余老师设计了“课文趣味诵读”环节,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师:朗读课文最后一段,要求加进一个“啊”字。请同学们试着在文中恰当的地方加一个“啊”字。

(学生思考,试读。)

师:你的“啊”加在哪里?

生1:加在“盖以诱敌”前面。叙述完一件事后感叹一下,(大声喊)“啊,盖以诱敌”!

生2:我是加在最后一段开头“啊,狼亦黠矣……”

师:你加在哪里?

生3:我加在“亦毙之”后面,“啊,都死了”。

(众笑)

师:他很高兴啊。你加在哪里?

生4:我加在“乃悟前狼假寐”前面,“啊,乃悟前狼假寐”,恍然大悟。

生5:我加在“屠暴起”前面。(大声朗读)“啊,屠暴起”,表达屠夫从内心发出的吼声。

(众笑)

生6:我想加在“盖以诱敌”前面,表现狼的狡猾。

师:你们的答案丰富多彩,可就是跟我的不一样!

(众笑)

生7:我加在“以刀劈狼首”后面,狼的惨叫后面应加一个象声词,(大声朗读)“以刀劈狼首,啊,又数刀毙之”。

师(笑):狼就“牺牲”了。我来说一个地方,(朗读)“少时,一狼径去,转视积薪后,啊!一狼洞其中。”加在最紧张的时候,这个时候屠夫突然发现一狼在他的身后打洞,加在这个地方最合适。你们加的大多数都对,但有些地方不对,“啊!狼死了。”不对,(众笑)好的,就在老师刚才加“啊”的地方,我们读起来啊,这个“啊”字要读得很传神。

(学生齐读)

在这个片段里,余老师让学生在课文适当的地方加个“啊”字,是个极富想象力、极富趣味的创造。这一“妙手偶得”的设计,把课文教“活”了,教得趣味横生。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领略到古文的魅力,怎一个“趣”字了得!

(作者单位:宜昌市西陵区教育科学研究院)

核心素养下教师幸福成长 篇9

秦村镇明德小学 吉强

最近学习了《核心素养下教师幸福成长》的专题讲座还是感受颇多的。正如房涛院长讲座中指出的教师的职业幸福,什么是职业幸福呢?我认为幸福不仅仅来自工作中,更来自于生活。一直以来,人们总是以蜡烛来形容教师,“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实际上,教师在教育学生的同时,也提高了自己,教师是与学生一起成长的。在成长过程中,教师不仅可以为学生的学业进步而喜悦,为学生的勤奋努力而高兴,也可以为自己的教学进步而欣慰,为师生的教学相长而欢乐。教育的真正目的在于促进个体获得幸福体验,提升幸福意识,发展幸福能力。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是实现教育本质的必然需要。

我们改变不了教育,但可以改变对教育的理解。我们改变不了别人,但可以改变自己的课堂。教学不是教师在表演,而是学生在交流与合作。教学不再过于注重知识的传递,而注重指导学生学会学习。

听了房涛院长的精彩讲座,静下心来反思自己多年来的教学,我认为要做一名教师,不仅应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懂得教育的规律,具有教学和教育的各种能力,而且必须有较高的职业道德修养。教育应当是个人一生中连续不断的学习过程,终身学习将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趋势。而作为为社会、为国家培养合格人才的教师,更应要求以终身教育为目标,将终身学习贯穿于一生。我想,今后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着想

受应试教育作崇,把分数的高低作为衡量教学质量的标准。很多人陷入围绕“分数”而教的怪圈,忽视了人的本性发展。通过学习,我更加坚信了自己强调学生全面发展,学有所长的做法是对的。平时,我千方百计地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一旦发现便给予表扬,并引导他们努力发扬,我们都知道好还是夸出来的,爱出来的,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了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亲其师”,”信其道”,不但可以提高教师的亲和力还可以赢得学生的尊重和信任,因此学生可以主动思考,由此得到最大限度的教学效果,反之,如果教师姿势甚高,不顾学生的感受,我行我素那就容易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即使学问再高,讲的再好,最终也得不到好的效果,更别提目标。

二、对学生信任和宽容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探索之中享受成功。在以后的教学中应给予学生更多的宽容,相信学生的能力并想方设法锻炼提高学生的能力。我经常对学生说:想一想,你应该怎么做,而不是你必须这样做。在人品上给学生以充分的信任,哪怕是学生有过失的时候,同样相信学生有改正过失重新开始的能力。我不仅关注学生的现在,更关注学生的将来,利用现在为学生将来的发展打基础,让学生做未来发展的设计师。

三、学生才是学习和发展的真正主人

原来我们搞的“填鸭式”教学,得到的结果是学生被动“换听”,课堂气氛沉闷,压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收到的效果可想而知。通过学习,我着重在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上下功夫,改革课堂教学设计,在课堂中做到少讲精练,着力体现训练过程,提问问在重点上,问在难点上,问在语言文字上。教师“少讲”、“少问”便节约出时间进行多种形式的练习,把练习有机地结合在讲问之中,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在课上多多给孩子上台展示的机会,培养学生自信表达能力给学生跟多的时间去思考,老师要更加有耐心。只有让学生自己思考过过的东西,他们才能对问题有更深的记忆他们才会有自己的想法,有创新,有能力而不仅仅是一个只会读书的人。在训练中,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说、读、问、写的机会,引导学生“乐学”、“学会”,让学生在生动活泼愉悦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中学会知识,提高能力。

四、经常反思,不断提高

教师核心素养培训心得体会 篇10

来自濮阳市第十中学都娟校长《做一名有温度的班主任》中,都娟老师从自身经历、交流两个故事和分享四个观点三个方面强调要成为一位有“温度”的人。通过讲述自身经历都老师建议大家要尝试着做一些能力之外的事情,这样才能成长。都老师启示大家:如果可以多一把尺子,就多一个好学生;永远不要剥夺学生为班级做事的权利。通过分享四个观点,都老师告诉我们要做温暖而坚定的班主任。有温度,就是对教育从未改变的初心和梦想;有温度,就是为立德树人不懈努力的`勇气与执着;有温度,就是一颗永远不会退热的滚烫心的激情绽放!

雄踞奥运核心,尽享世纪商机 篇11

唱响中国西部品牌。创名优特产交易第一平台

中国七彩西部北京商贸城是集批发、零售、展示、商务、旅游、投融资于一体的多功能国际性商贸集教中心。是中国最大西部农特产交易平台和绿色安全食品北京专营市场。是亚洲区域中国西部各县域以奥运经济为核心的超大规模绿色产业农副土特精优产品的交易中心,物流中心、采购中心,仓储中心及餐饮中心。是世界华人联合总会华人贸易委员会指定采购中心。

商机独创得天时,获地利,彰人和

中国七彩西部北京商贸城,位居亚奥核心,毗邻奥体中心350米。地理位置得天独厚,中国唯一。

2008奥运在即,北京将成为世界的焦点。结合这一世纪商机,促进奥运经济,创建西部名优品牌。激活西部县域发展,构建“西部千县北京之窗”的世界级品牌贸易中心。届时,将全面迎接2008奥运会各国各地区来宾,欢迎并满足数百万人民的观赏、采购需求。

中国七彩西部北京商贸城项目拥有国内六位部长级领导的关注支持并成为项目顾问。拥有几十家政府机构和新闻媒体、协会、投资公司、商贸公司的关注支持。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商务部)的“中国商贸网”、“中国会展网”、“中国农产品市场网”、国家质监局的“国家食品质量安全网”、原司法部行为法学会的“中国法治维权网”、“中国企业维权网”以及国务院西部开发办、国发县域经济研究信息中心、中共中央党校乡镇(民营)企业委员会、北京奥运经济研究会等一批国家级的机构将在“中国七彩西部北京商贸城”项目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期待500家西部名优特产生产商加盟入驻

中国七彩西部北京商贸城总面积15000m,仅500商位,每个商位可代表本县域经济容纳三家乡镇企业的农副土特名优产品。他将为入驻的500家企业整合各项资源。包括企业咨询、工商注册、财税代理、商贸促销,仓储物流,产品包装。媒体宣传,品牌推广、教育培训、招商引资等14大服务内容。携手共荣、和谐发展。

2.2外部发展方向——战略联盟组织、分包

2.2.1战略联盟组织。在组织的科层化方面,企业除了在公司组织内部进行扁平化、柔性化、谱系化以及团队建设之外,还可通过正式或非正式合同控制着巨大的“合同资产”,成为各种非股权关系的网络中心。通过这些网络,企业就可以建立起一个无形的“外部科层组织”,以扩张其外部控制边界,提升其内部活力。跨国公司和连锁企业就是典型的例子,虽然其具有内部网络化的特征,但从组织形态演化的角度来看,跨国公司和连锁企业仍是通过层级的权威来保证战略的执行和管理的实施。因此,它一方面扩大了管理幅度,减少了管理层次,减低了沟通的延迟作用,从而获得快速的市场反应速度;另一方面也不至于像网络组织那样交易费用过大。

2.2.2外包。当今全球产业的发展有这样一些特点:市场越来越大,越来越自由;产品、资金、人才在全球范围流动的障碍越来越小;非核心业务大量外包,促进了超分工整合的发展。因此,在面对当今风云变幻的经营环境时,外包可以理解为使组织简化并更有效率的一种战略选择。通过外包的非战略性业务工作,组织可以在体现它们竞争优势的核心业务中投入更多的时间和注意力。外包可以缩小组织的规模,使其具有较少的层级,而且可以使组织将主要精力集中在获得、培养并激励创造企业大部分价值的人员上。另外,外包也使管理的注意力转移至战略、协调和推进竞争成功的技能上。因此,从战略层面上说,外包战略是企业构造竞争优势的有力手段。

参考文献:

[1]陈传明.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组织的结构化改造[J].南京大学学报.2000.1.

[2]黄建英.层级组织的网络化变革研究:基于团队的协调管理[M].科技进步理论与管理.2005.8.

[3]温承革.对我国国有企业层级组织结构认识和思考[M].经济问题.2002.4.

[4]孙国强.西方网络组织治理研究评介[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4,8

[5]罗仲伟,罗美娟.网络组织对层级组织的替代[M].中国工业经济.2002.4.

[6]Salancik,G.Wanted:A good network theory of organization[J]. Administrative ScienceQuarterly ,1995 ,40 :345 - 349.

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途径 篇12

一、创设有效的情境,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

一切知识皆来源于生活,数学模型的构建更是依赖于一定的生活情境,只有在对生活情境有充分的了解,舍弃那些与问题无关的非本质因素,保留问题的本质因素之后,学生才能顺利地建立起有效的数学模型,从而将生活问题数学化。

例如,学生通过玩转盘的生活情境,将骰子和转盘这些无关因素舍弃,保留下来的则是两个数相加确定和的奇偶性,从而将生活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并建立起相应的数学模型,他们经历了生活问题数学化的过程,这是整个数学建模过程中最为关键的环节。

对小学数学而言,数学建模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生活问题数学化的过程,是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某种带有模型意义的数学结构的过程。在这节课上,教师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经历生活问题数学化的过程,当学生排除无关信息的干扰,将生活问题与一定的数学知识建立联系,将生活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之后,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也就得到了提升。而当学生认识到不同的生活问题竟然归结到同一个数学模型之中,他们对数学模型会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也为以后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丰富的数学经验。

二、采取积极的评价,激发学生沟通能力

1.注意评价的有效性和激励性。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不同情境,写出鼓励性话语,并客观公正地指出问题和不足,使数学作业评价成为教师与学生谈心的桥梁和纽带。鼓励学生在作业簿上对疑难问题提出个人见解;教师也可以提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与学优生进行互相探讨,将那些写在作业簿上具有推广价值的独特思路在全班传阅鼓励学生对教师提出批评性的意见与建议。坚持考后让学生在数学作业簿上写出反思与总结,教师进行批阅评价,并写出针对性的批语。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2.注意评价的启发性。新课标背景下,教师的角色定位在参与者、合作者、引导者。课堂上,教师的点拨、引导、启发作用尤其重要。当学生的思维停滞在一个层面时,教师的启发性评价一方面可以统率起学生点滴的、零星的思维;另一方面为他们铺设起一架可攀之梯,让他们跳一跳后摘到心仪的“果子”,从而提高认知水平,锤炼思维品质。教师富有启发性的评价语言不仅能推动数学进程,而且可以生成新的教学问题,进而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三、整合教育资源,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1.巧用“错误”资源提高学生辨析能力。教学本来就是一个与错误打交道的过程。教学过程本是学生认识和发展的过程,是学生由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逐渐完善的过程。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错误,是值得我们去探讨的一种很有价值的教学资源,教师应该做学习错误资源的开发者,合理利用来之不易的资源,让学生在纠错中感悟道理,领悟方法,发展思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费赖登塔尔说:“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就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对待纠错这一学习环节,教师的态度也应同样如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解题思路进行认真的回顾和分析,让学生明白为何出错,培养学生寻“错”、纠“错”的能力,才能使学生避免重蹈覆辙。利用错误,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心向。

2.挖掘综合资源,提高学生应用能力。加强数学各部分内容间的联系,加强数学学科与其他学科的综合,发展学生综合应用能力,是实践与综合应用的重要目标。综合实践的内容为学生提供了发展机会,可以大大超越数学课堂教学的范围,大大超越接受为主的内容活动范畴,促进学生知识、智能、情感及应用能力的协调发展。学生通过综合实践的体验,实实在在地体会到数学的本原,这是他们喜欢数学、了解数学和希望把握数学并应用数学的动力。因此,活动的取材应立足于综合,突出应用,着眼于发展。

上一篇:上级指导关工委工作下一篇:吊装设备使用管理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