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请家长英语日记

2024-06-12

第一次请家长英语日记(通用4篇)

第一次请家长英语日记 篇1

当一次家长七年级日记

早晨,我早早的起了床,因为今天我要当一次家长。首先,我走进厨房,想做早饭。我拿出煎锅,打火,热油,将蛋打到锅里,这一切都十分的顺利。这时,锅里传出噼噼啪啪的声音,几滴热油溅到了我身上,痛的我嗷嗷直叫。我只好用围兜,手套将自己全副武装。我只好人离的远远的,只将铲子稍微碰到煎锅,才算勉强煎完了荷包蛋。然后,我从冰箱里拿出培根,于是刚才的那一幕又戏剧般的出现了。我再拿出几片面包,挨个放入烤箱。没想到第一片面包烤的时间太长,整个都烤焦了,像一片薄薄的煤炭。有了前面的教训,我这次掌握好时间,一发现有将要烤焦的`迹象就立刻关掉。在几片面包壮烈的牺牲后,我总算烤出了几片像模像样的面包。我将所有东西分为三份,自己吃掉一份后便出门去买菜。我来到菜场,看着琳琅满目的各种蔬菜,一时竟不知从何下手。看看这个更新鲜,那个更便宜,我简直束手无策。

这时我想到我那黑暗料理般厨艺,我便顿时有了目标。我于是看上了青菜,原因只有一个:好烧。我装模作样地挑了些青菜(其实是随手抓了一把),然后让卖菜大妈给我一斤韭菜。那位大妈一脸疑惑地看着我:你确定吗?我想都没想就回答道:当然!那位大妈没说什么,默默地帮我称好菜,看着我的目光似乎有少许怜悯。我也顾不上这些,拎着菜急匆匆地回到了家,开始做午饭。中午的菜不算丰盛,青菜,韭菜炒蛋还有洋葱牛肉丝。炒其他两个菜时还好,当我炒到韭菜炒蛋是,我突然发现本应该只炒一盘的菜却装了整整一大盘还没装满。这时,我猛然想到那位卖菜大妈那诧异的表情,我意识到了什么

就这样,午饭凑合着吃掉了。而我接下来要面对的是那堆成山的家务,可我早已累坏了,我只好请老妈帮我做。

当家长真辛苦!

托管,家长请慎重! 篇2

在小学见习,放学时,经常看到一个托管老师带着一群小学生去托管班。现在小学生放学上托管班的情况随处可见。托管班如雨后春笋般的成长壮大起来。

我觉得出现这种情况,首先是因为小学生一般是三点多放学,而此时家长多数还没下班。因此家长需要在这个时间空档有一个机构来管理孩子;其次就是学生的自制能力较差,在家很难有学习的氛围。而现在竞争激烈,家长认为在托管班,学生能够学的更多,大家都把孩子放在托管班学习,我不让孩子去,孩子会不会落后别人。托管班不算正规的教育机构,教育者的素质也参差不齐,所以家长在选择托管班时一定要慎重。我认为家长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制力,而不是把孩子送到托管班,就觉得无后顾之忧了!

家长们 请尊重孩子的磨蹭 篇3

“起床!起床!快去洗脸,快去刷牙……”前不久,一段名为《妈妈之歌》的视频在国外网站被疯狂点播。创作并演唱《妈妈之歌》的,是美国喜剧女演员安妮塔・兰弗洛。48岁的她是3个孩子的母亲,一次灵光乍现,她将自己催促儿女的话写成了歌曲。

整首歌只听到一位母亲急切的、不容置疑的催促声:“快点啊,快点啊,不然就来不及了!”中国人听了忍俊不禁――原来普天下的妈妈都是一样的。

《妈妈之歌》描述了一个不可否认的现实:孩子与大人一样,每日生活在催促之中,快速、高效、忙碌、省事,成为最基本和理所当然的生活状态。曾经,父母叮嘱孩子的口头禅是“慢慢走,小心跌跤”“慢慢吃,小心噎着”,现在孩子听到最多的是“快点吃饭”“快点做作业”“快点弹琴”“快点睡觉”,甚至“快点玩”。

【谁的节奏被打乱】

父母为什么要不停地催促孩子呢?因为父母觉得孩子太磨蹭,打乱了自己的节奏,于是反过来打乱孩子的节奏。

少儿科技馆里,孩子在运动传送装置边,不厌其烦地跑来跑去,转动把手,看小球前进、落下、再前进……在一旁的妈妈烦躁地走来走去:“老玩一个有什么意思?再玩这个就没时间玩其他的了!”不容分说,她拉起孩子就走。孩子则不停地挣扎回头……

这样催促乃至代劳的场景,对大多数父母来说并不陌生吧?大人总是希望孩子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节奏行事。其实,大人与孩子的生活节奏、生理节奏以及生命节奏都是大不相同的。孩子有自己的节奏,对他们而言,感觉最舒服、最顺畅、最有利的就是顺应自然的生理节奏。如果孩子的生活节奏过快,会影响身体的激素分泌,对身体和心理都会造成损害。

【停不下来的父母】

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成功论导向的教育方式、更高更快更好的标准……都促使父母按照自己认为正确的标准去催促孩子,就像妈妈带着孩子匆忙地走在学琴的路上,打仗一般紧张。这其中,孩子的节奏问题普遍被忽视了。

周末、节假日,父母让孩子赶紧吃饭,吃完饭赶紧做作业、画画、弹琴……孩子们不仅在学校里承受着各种快节奏的压力,出了校门依然不得清闲。家长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周末不仅应该是放松的日子,也是用来深切了解孩子各种需求的时机。

家长催归催,可孩子依然快不起来。教育专家认为,父母之所以根本不把孩子的节奏看在眼里,是因为他们渴望孩子与自己同步。父母会想,我们是一个家庭,一个整体,有着共同的生活节奏,这一点是天经地义的。

这种根深蒂固的潜意识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家长去顾及孩子的特殊感受。一个慢性子、爱做梦、做事拖拉的孩子让父母焦虑恐慌,他们似乎从孩子日常行为中的反应速度及活跃性中看到了他的将来。

最终让孩子认识到这是一种欠缺,从而埋下了将来引起孩子焦虑的隐患。父母可能看不到这些,他们看到的只有竞争,以及未来越来越激烈的竞争,他们变得紧张敏感,对自己生活中的空洞与空虚充满恐慌,于是自然而然地充当起孩子的教练,甚至是魔鬼教练。

【尊重孩子的磨蹭】

催促孩子,在生活中是一种正常现象,它能教育孩子,帮助孩子适应外部世界。但是,当催促过多地表现在与孩子的关系上时,通常是因为父母自身的焦虑。当父母无法克服这些焦虑,将这些焦虑转嫁给孩子时,伤害就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

经常被父母催促来催促去,孩子会质疑自己的生活节奏,认为是自己出了问题,要么逐渐认同父母而变成一个同样焦虑的人,要么以一种极为拖沓的方式生活,以这种被动拖沓的方式表达对父母的愤怒。

当然,一味地指责家长也是不公平的,因为家长承受着巨大的压力。社会现状已经不存在有利于人体自身发展的节奏,找到一个适合照顾孩子和指导孩子的方式更是越来越困难。从深层意义上研究,热衷快节奏,与时间赛跑是人类的一种潜意识。

如果时常感到被迫加快生活节奏,很累却不能停下来,那是因为我们潜意识里需要战胜某种恐惧:幼年对长辈和老师的恐惧、对死亡的恐惧、对消极状态的恐惧,以及对抑郁、空虚与迷茫感的恐惧。

教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恰恰道出了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道理。浮躁的、急功近利的社会群体心理,已影响了家长们的意识,使他们急于看到结果,这也加剧了他们内心的焦虑。

作为家长,当务之急是尝试和孩子一起放慢节奏去生活。这样做不仅事关家庭生活品质,而且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如果父母只教会孩子自主使用自己的身体和头脑,却没有让孩子学会如何产生自己的思想,去勾画并形成各种概念,岂不是一种失败?而勾画并形成各种概念的技能,孩子往往是在游戏中获得的。

家长,请不要对孩子说这10句话 篇4

专家认为,孩子的心灵是脆弱的,他们希望得到支持和理解。每一句鼓励的话语都会使孩子信心倍增,但是一句粗暴的呵斥,足可以使他们的尊严受到极大的伤害。

轻易地否定自己的孩子,对他们的能力表示怀疑,是非常可怕的,“傻、呆、笨、坏”,在孩子的心目中是最严厉的判决,无情地将他们变成了一个家庭或学校的“另类”,在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的同时,他们的心灵世界也会变得一片灰暗。

孩子最害怕家长说以下的话:

1、最怕语录之1:“傻瓜、没用的东西。”

错误之处:对孩子进行人身攻击,用难听的话语数落孩子。

这样做的坏处:智力再愚钝的孩子也能体会出这类话包含的“恶意”,心灵会受到莫大的伤害。此外,尚年幼的孩子还可能信以为真而自暴自弃,最后丧失自尊自信。

该怎么做:不论孩子再怎么不对,事情再怎么完成得不好,也绝不能贬低孩子的人格,用侮辱性的话语数落孩子。孩子犯错误不要紧,重要的是让他记住犯错的原因,避免下次再犯。同时,这是建立孩子自信的好时机,要帮助孩子建立自信。

2、最怕语录之2:“你简直是个废物。”

错误之处:同样是对孩子进行人身攻击,让孩子自信降到最低点。

这样做的坏处:智力再愚钝的孩子也能体会出这类话包含的“恶意”,心灵会受到莫大的伤害。此外,尚年幼的孩子还可能信以为真而自暴自弃,最后丧失自尊自信。

该怎么做:当孩子考试成绩不理想时,某些家长会大声呵斥,“笨蛋!木脑瓜!”这种做法会对孩子的自尊心造成严重的伤害。正确的做法是就事而不就人提出批评。呵斥和嘲笑不是一个好家长应该拿来对待孩子的态度。

3、最怕语录之3:“你可真行,竟能做出这种事情。”

错误之处:用一种讽刺和轻蔑的态度对待孩子,让孩子感觉父母的蔑视,容易造成自卑。

4、最怕语录之4:“住嘴!你怎么就是不听话呢?”

错误之处:没有冷静下来,就用粗暴的语言对孩子发脾气。

这样做的坏处:孩子对人的情绪是十分敏感的。因此,你发脾气,也一定会影响到他的行为和情绪。但是,他还弄不清,你为什么发脾气。也就是说,在很多你发脾气的时候,他虽然停止了你所不期望的行为,但他并不知道自己到底做错了什么。

该怎么做:换个角度想想看

1.你发火对孩子到底有没有用?有用。它阻止了孩子正在进行中的不良行为。紧急时刻,你的一声吼也许能够让孩子避开危险。

2.孩子除了感到害怕,还学到了什么吗?是的,他学到了这样几点:

(1)除了他自己以外,还有别人存在,别人也是有脾气的。他要学着尊重别人。

(2)情急中,每个人都会发火。

(3)这种情绪表达有可能给彼此的关系带来紧张的气氛,事后,父母往往会通过一定的行为来消除紧张,修复关系。

3.你发火对你自己到底有没有用?也有用。让你积攒的情绪得到迅速的宣泄,之后,你的头脑很快会理智起来。有不少父母,刚吼到一半,就已经知道自己很过分了。

5、最怕语录之5:“我说不行就是不行!”

错误之处:太过于严厉和专制,把话说死又不给理由,让孩子没有还口的余地。

该怎么做:严格要求并不是什么坏事,但凡事都有个“度”。实际上,老说孩子这也不行那也不行的母亲大多属于完美主义者。她们批评的“弦外之音”是:孩子呀,你还没有尽力呢。而家长的完美主义对孩子心理上的最大危害是:渐渐剥夺了他们的自信。要知道,孩子都需要以心理上不断地作出自我肯定,来获取前进中必不可少的原动力。有的时候家长意识不到自己的做法会让孩子心里多么不快,过于严厉的妈妈只是孩子最不欢迎的家长的一种。

6、最怕语录之6:“我再也不管你了,随你的便好了。”

错误之处:威胁恐吓类言语。类似的话还有“若不好好做作业我就关你禁闭”、“你不乖就让你去喂狼”等。

这样做的坏处:这类虚张声势的威吓和言过其实的表扬一样,同样会让孩子丧失对父母的亲热和信任。

该怎么做:父母要取信于孩子,对孩子要讲真话,讲实话,不要乱许愿,承诺要兑现。父母对孩子要宽容,要体谅。要允许孩子有缺点,给孩子自省改过的空间。这两点能够使父母在孩子心里树立起权威,而又不让孩子感到害怕。

7、最怕语录之7:“求求你别在这样做好吗?”

错误之处:没有把孩子当成一个平等的对象进行沟通。

替代语言:“妈妈爱你,但妈妈不喜欢你这样做。”

该怎么做:身为父母,总免不了有时候会责备孩子。这个时候,最重要的是要将事情本身与做事情的人分开——这样,你的孩子会知道自己做了一件不好的事,但这并不意味着自己是个不好的人。

在批评孩子的同时告诉他“妈妈爱你”,这样做也能提醒你自己,批评孩子的目的是帮助他分清对错,而不是处罚他。如果能这样想,你也就更容易在孩子的错误面前保持冷静了。其实,同样的意思,家长用不同的语言和口气说出来,就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

8、最怕语录之8:“你若考了一百分,我就给你买……”

错误之处:把孩子当作“弹簧”,认为只有多给些压力,才能迸发出更多的力量。

该怎么做:把孩子当作“弹簧”,不是很妥当。人都有惰性,适当的压力有助于前进,但压力过度容易导致孩子失去信心,甚至自暴自弃。

有些父母担心表扬会让孩子产生骄傲情绪,认为严格要求更重要,实际上对孩子任何一次进步及时给予赞扬是十分必要的。孩子特别反感家长对他说:“你本来还能做得更好、考得更高……”。

9、最怕语录之9:“你做这种事,真让我伤心透了。”

错误之处:夸大自己的感受,以“威胁”孩子,容易让孩子产生负罪感。

该怎么做:要让孩子自信,妈妈自己首先要表现得非常自信和坚强,避免说一些模棱两可的话,或问其他的人“我这样做可以吗?”。

每位妈妈都应牢记,孩子们总是那么好学而又非常容易被感动,他们期待妈妈的指导、鼓励,但他们更希望妈妈能相信自己的能力,让孩子建立自信心的关键在于妈妈。

10、最怕语录之10:“你又做了错事,简直是坏透了。”

错误之处:因为一件事没做好,就否定孩子的一切,贬低孩子的人格。

类似表达方式:“你又把饮料弄泼了,你不会好好拿杯子吗?你怎么就这么笨?”

上一篇:我最爱的雪作文下一篇:浅谈初中化学教师如何改变教学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