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

2024-10-03

社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通用9篇)

社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 篇1

在新时期,青少年犯罪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为了挽救已经违法犯罪的青少年,预防其它青少年违法犯罪,我们必须认真思考,利用社会的力量,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切实做好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社区是城市管理体制的基础,是青少年学习、生活。娱乐和就业的重要场所。社区对青少年的成长,有着深刻的影响。立足社区,可以把闲散青少年、流动青少年和问题家庭青少年等群体管理起来,扩大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覆盖面;可以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整合起来形成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社会联运机制。在社区中开展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和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是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管理和服务的有力措施,是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一项重要举措。

一、加强社区教育,提高青少年的综合素质针对家庭和社会教育中存在的突出薄弱环节,结合青少年不同年龄的心理特点,以青少年存在的突出问题为重点,在社区中进一步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法制教育、纪律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加强社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按照《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要求,开展弘扬民族精神的教育和实践活动,广泛开展弘扬民族精神宣讲教育,掌握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的基本内容和观点;开展形式多样、知识性、趣味性、教育性相统一的各种互动活动。如:结合“七·七事变”组织青少年参观侵华日军南京大~遇难同胞纪念馆,开展“爱我中华,不忘国耻”教育;以“青少年社会活动体验基地”为载体开展体验教育活动,强化青少年对道德规范的体验与认同;通过参与纪念日升旗仪式、“18岁成人仪式”等活动,增强青少年公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加强社区青少年法制教育。按照“四五”普法规划的要求,有针对性的开展《宪法》、《民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和交通、消防、禁毒等十几部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采取上法制课和其它灵活多样的形式相结合,开展社区系列普法宣传活动;以社区青少年法制学校为依托,建立社区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同时结合青少年特点,开展青少年参与的法制实践教育活动,帮助青少年在实践中掌握法律知识,增强法制观念。提高对是非的辨别能力,增强依法保护自己权益的意识和技能。同时,教育青少年在正当权益受到侵害时运用正确方法寻求法律保护。加强青春期生理、心理卫生健康教育。组织相关专家、学者,通过讲座、咨询、测试等方式为青少年提供科学的生理、心理卫生知识,使青少年能够正确认识成长中遇到的问题,增强心理承受力,避免由于对自身出现的一些问题认识不清而导致失常行为。提高家长素质,改进家庭教育。以“家长学校”为依托,开展各种家庭教育培训班、讲座、咨询等活动,帮助家长特别是年轻家长提高自身素质和家教水平,教育和引导家长走出溺爱、纵容子女或“棍棒教育”等误区,以自己的良好品行当好子女的第一任“教师”,提高教育水平和监护能力,成立家庭教育指导中心,把好家庭教育关,守住预防青少年犯罪的第一道防线。提高家庭文明程度,杜绝家庭暴力,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二、强化社区青少年管理、服务,帮助、教育社会闲散青少年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基层创建活动,加强社区文化建设,进一步发挥社区管理,教育和服务功能。社区居委会要因地制宜,建立青少年活动场所,争取有法制教育阅报栏、宣传栏、有图书室、有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网络。要充分发挥学校和社区基层团组织以及其他群众组织的作用,组织教师和团员、青年及老同志参加创建安全文明社区活动,开展普法教育和书法、音乐、体育等兴趣培训活动。对已完成义务教育,无业在家的青少年,街道要配合家庭、学校、基层组织加强管理和教育,做好帮助教育工作。对外来务工青年,要有培训计划,提高外来务工青年的劳动技能、法制观念和思想道德文化素质。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方式帮教育有不良行为的青少年,做到社区中特殊青少年群体的生活有人问,思想工作有人做,发生问题有人管,遇到困难有人帮。对残疾,下岗以及因父母服刑,吸毒而无法获得正常家庭监护的困难青少年,要开展“一助一”、“多助一”结对帮困有服务,解决他们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对有不良好行为或严重不良行为的青少年要制定社区结合帮教措施,安排专人开展结对帮教;矫治其不良行为;同时落实对刑释解教青少年的安置帮教措施,预防和减少青少年重新违法犯罪。完善社区服务内容,加强社区青少年教育培训。学校的素质教育要向社区延伸,要面向社区青少年开展计算机网络知识、科普知识,实用技能等培训活动;根据青少年的就业需求,社区要联合劳动、教育、工商等部门开展职业培训,职业介绍,信息咨询等服务。开展各种活动,丰富青少年业余文化生活。广泛形展球类运动,棋类竞赛、文艺演出等社区群众性文化活动,满足青少年的休闲娱乐需求;要立足社区积极开展广场文化,楼道文化和家庭文化评比、表彰活动,调动青少年参与社区活动的积极性,推动社区文化建设。开展“社区青少年远离毒品行为”联合公安部利用社区各种活动阵地和宣传阵地,开展多种生动活泼的活动,向青少年介绍有关毒品的知识,使广大青少年在活动中充分了解毒品给中华民族带来的屈辱历史和给社会、家庭、个人带来的危害,增强青少年拒毒防毒的意识。深化“青少年维权岗”创建活动。建立青少年维权网络和社区维权热线,推行青少年维权工作例会制度,形成维权合力,及时有效地保障青少年的合法利益;通过举办社区青少年自护培训班,训练营、自护学校,帮助社区青少年掌握正当防卫,紧急避险,法律援助等必要的自护知识和技能。

三、净化社区环境,消除青少年违法犯罪的诱因加大社区环

境整治力度。街道、社区要联合公安、文化、工商等相关部门,根据社区中青少年成长环境的突出问题,密切合作,各抓共管,特别是对毒品,不健康“口袋本”图书,违规经营“网吧”,违规经营歌舞厅等危害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环境问题,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大清理整顿力度。积极配合做为校园及周边地区治安整治工作。组织大中小学生利用闲暇时间积极参与社区法制宣传,义务治安巡逻志愿服务活动。组织青少年开展告别“网吧”、“拒绝毒品”“远离赌博”活动,增强青少年对社会不良现象的免疫力。社区是各类青少年群体聚集的地方,他们的不同需求表现在社区,他们的不同矛盾反映在社区,社区对青少年的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要努力发挥社区在青少年健康成长中的重要作用,以未成年人为重点,立足于教育,保护和预防,加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基层基础工作,通过社区教育使青少年知法、懂法、守法、用法,明确自己的权力和义务提高对是非的辩别能力,增强依法保护自己权益的意识和技能。同时提高青少年在正当权益受到侵害时运用正确方法寻求法律保护的能力。

社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 篇2

(1) 青少年犯罪数量急剧增加, 年龄却越来越趋于低龄化。

据统计, 在20世纪50—60年代, 青少年犯罪约占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20%—30%, 到80年代增至70%以上, 至今仍居高不下。另据有关数据分析, 20世纪90年代以来, 青少年犯罪的初始年龄比70年代提前了2—3岁, 14岁以下的犯罪案例明显增多, 年龄最小的还不满10岁。

(2) 青少年犯罪形式上具有突发性和盲目性。

未成年人性情容易急躁、激动, 好感情用事, 不善于控制自己, 由于这些心理特点, 形成了其犯罪动机简单、单纯, 有很大的盲目性, 他们考虑的比较简单, 甚至为一件小事就以残忍野蛮的手段将人杀死。如某中学15岁学生杨某, 与同班同学到刘某在教室里玩耍时发生口角, 刘某转身打了杨某的嘴巴, 杨立即掏出裤袋中的水果刀, 向刘的背部刺了一刀, 腹部刺了两刀, 造成刘某重伤的严重后果, 结果杨某被决处有期徒刑三年, 并赔偿刘某人民币15000多元。这种突发性的行为反映了未成年人感情易冲动, 不善于控制自己, 不计后果, 法制观念淡薄。

(3) 青少年犯罪类型明显增加, 犯罪性质恶性化趋向明显, 暴力性加重。

20世纪90年代以来, 我国青少年犯罪的新类型比以往明显增多, 依次排列是:盗窃、抑劫、流氓、强奸、伤害、绑架等。其中主要是盗窃和抢劫, 约占75%左右。 除上述几种典型的犯罪外, 近几年又添了新的犯罪类型, 涉毒、涉枪、赌博、拐卖人口等犯罪日渐增多。同时, 近年来, 在青少年犯罪中以暴力为后盾的重大刑事案件日渐增多, 施暴程度不断加重, 而且青少年犯罪时在作案过程中很少顾及后果, 作案手段野蛮和残忍, 社会影响极为恶劣, 据统计, 目前全国的刑事案件中青少年刑事案件占65%。

(4) 青少年犯罪手段向团伙化、成人化方向发展, 但同时又表现出一定的幼稚性。

未成年人不管身体发育多好, 力量多大, 胆怯和恐惧是他们首次作案的常见心态。同时, 由于他们的思想还不是太成熟, 缺乏作案经验, 作案时心理压力大, 在实施暴力犯罪中, 总担心被害人反抗, 觉得一个人作案势单力薄, 所以常常是同学结合, 邻里结合, 患难结合, 校内校外结合。

2 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原因

2.1 由青少年自身的不良心理和不良行为造成的

(1) 贪图享受, 不思进取, 不劳而获的不良心理是产生犯罪的一个重要原因。

由于未成年人没有劳动收入, 如果要去贪图生活享乐, 如去歌厅、酒楼、玩游戏等等都需要钱, 他们就会想尽办法去骗、去偷、去抢, 甚至不惜以牺牲亲情为代价。

(2) 逞强好胜心理。

未成年人在刑法上是指年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这一时期被犯罪心理学家称为“危险年龄”段, 其危险性源于他们的情感具有极端不稳定性和强烈好胜, 容易偏激, 冲动起来不计后果。这也是未成年人中激情犯罪较多的原因。逞强好胜心强是头脑简单, 分辨是非能力差, 稍被唆使便容易上当, 偏离正道, 被坏人利用, 其犯罪动机盲目、模糊, 只为显示自己, 证明自己, 不考虑后果如何。

(3) 盲目好奇心理和消极模仿心理。

未成年人是我们社会的弱势群体, 这一群体, 无论在生理上还是心理上, 都具有不成熟的特点, 对新鲜事物具有神秘感, 有强烈的求知要求, 在认识上有好奇心理。如引导不当也会造成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实践中, 一些青少年由于对异性、毒品等充满神秘感, 好奇心驱使去寻求刺激, 再加之自控力差, 进而模仿。因好奇而模仿武侠小说、碟片中、网络的暴力情节、色情行为而违法犯罪的不计其数。目前, 吸毒低龄化现象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是和青少年盲目好奇, 消极模仿心理是分不开的。

(4) 从众心理。

在群体压力大, 个人心理承受力小时, 采取从众行为而获得安全感, 是人的一种自然向往和能动适应群体生活的社会属性——聚群性, 也是人的一种社会性需要。俗话说, “近朱者赤, 近墨者黑”。未成年人纠合性犯罪的特点从众心理就是基于青少年同龄群体内相同的情感和相似的需要。如某地所查获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 单独作案的1257人中占42.9%, 两人以上共同作案的1675人占总数的57.1%, 三人以上团伙犯罪的731人, 占未成年人犯罪总数的24.9%。未成年人结伙犯罪影响大, 连续作案多, 危害广, 成员的共同心理是:要偷大家一起偷, 要打大家一起打, 你吸我也吸。

(5) 嫉妒心理。

“嫉妒是人之天敌”, 一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一点嫉妒心理, 但关键在于人们怎样去控制自己的嫉妒心, 不加控制的嫉妒心, 如脱僵的野马, 势必带来严重危害。未成年人中由于嫉妒而杀人和故意伤人的犯罪, 也为数不少。某市青年张某因开歌舞厅不景气, 看着别人生意红火产生嫉妒, 而实施犯罪, 连续三次用炸药爆炸了三家歌舞厅, 当第四次伺机作案时被民警当场抓获, 问其作案动机时, 回答说:“看到别人家的生意比我好, 我就非常气愤, 就想去炸掉这家人。”由此可见嫉妒心危害之大。

(6) 报仇心理和反社会心理。

未成年人涉世不深, 世界观尚未定型, 是人格形式和发展的最关键的阶段, 也是最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对社会, 对人生的认识易表面化、直观化。在当今多元思维并存, 各种不良社会风气影响下, 更加不能正确看待社会腐败等问题, 易对司法平等原则产生怀疑, 对社会不满, 甚至仇视心理, 对法律、社会信任度降低。书本教育、教师的教导和社会现实之间的反差, 使青少年觉得无所适从。未成年人中思想不稳定、抵制力较弱、意志力差的人, 可能成为违法犯罪的后备军, 有的明明知道法律是威严的, 而故意去犯罪。

2.2 家庭教育不当

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多半来自于问题家庭。家庭是社会的细胞,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对孩子都有一定的影响。2001年10月22日, 在重庆市某区职业中学就读的17岁少女小丽因为不满母亲的严厉管教, 竟用“毒鼠强”毒死了自己的母亲。此案的发生让人思绪万千, 发人深省, 它启示广大家长朋友们一定要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时下, 望子成龙, 盼女成凤的意识在一些家长的头脑中根深蒂固, 他们对女子的期望十分高远, 希望子女成家成龙, 为自己光宗耀祖。为此, 他们对子女要么骄生惯养, 宠爱倍致;要么严加管教, 粗暴武断。然后他们却不知, 这样做的后果不仅达不到目的, 反而适得其反, 一旦女子发展不遂己愿, 他们不是甩手不管, 任其自流, 就是恨铁不成钢, 实施棍棒教育, 致使子女产生逆反心理, 甚至铤而走险。小丽之所以杀死亲母, 成为阶下囚, 就是由于其母的教育方法简单粗暴, 这教训实在是太深刻了。

2.3 社会不良环境的负面影响

社会不良因素对学生心灵的冲击、腐蚀是在校学生犯罪的社会原因。由于经济与文化在发展与规范管理之间的落差, 再加上密集的信息爆炸, 使得孩子们每天都有可能接触到不健康的元素, 这些对于辨别和自控能力不强的孩子来说, 无疑是极具诱惑力的。学校周围边环境也不容乐观, 遍布中小学校周围的网吧、台球厅、美容院等更是诱发青少年犯罪的温床。

此外, 有关调查还发现, 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多半都是不爱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成绩好坏与违法犯罪没有必然的联系, 但是, 爱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违法犯罪的可能性要小的多。因为, 学习成绩不是天生的, 需要后天持久不懈的刻苦学习,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也不可能取得好成绩。

3 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预防

预防和控制青少年违法犯罪是一项全社会的系统工程。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各司其职, 相互配合, 齐抓共管。中国政法大学犯罪心理学研究中心主任罗大华先生说:“中国少年刑事犯罪的增多, 家庭、学校、社会都难辞其咎”。这也正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立法初衷:发动全社会的力量, 加强未成年人犯罪的三道防线——家庭防线、学校放线、社会防线。

家庭是青少年生活的主要环境, 它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人生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是人自出生到少年时代的社会, 也是人的可塑性最大时期的生活环境, 也是人在最佳年龄塑造性格的最佳场所, 无论从心理科学或教育科学的规律来说, 我们都可以断定, 家庭对人的个性的形成具有基础性的意义, 因而它对青少年犯罪心理的产生也有基础性的意义。所以许多心理学家、社会学家都把家庭教育放在很重要地位。这是有道理的, 我们在通过家长教育时还应对家庭的文化、家庭职业情况有所了解, 家长切不可把学校当成托儿所, 必要时给家长指导, 配合学校, 共同管好学生。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场所, 老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由于学校教育体现了一定的社会、阶级的要求, 总是把本阶级的思想有目的、 有计划的传授给学生, 并指导他们运用于实际。所以, 一般地说学校教育在学生思想品质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而且随着教育的普及和提高, 这种主导作用将日益增强。所以, 在青少年犯罪的预防整个体系中, 学校处于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 特别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出台, 给学校、学生管理部门、班主任老师提出更高的要求, 我们必须要学、要懂, 并通过学习提高认识以便更好地引导学生。

社会教育随着青少年年龄的增长, 所起的作用在诸因素中所占比例将越来越大, 尤其到青少年走出家庭、学校, 踏上社会以后, 这种作用对青少年个性品质的定型及发展方向起主导性的作用, 由此看来, 社会教育同家庭教育、学校教育是预防青少年犯罪的三道防线, 是互相配合, 互相补充, 连成一体的防御体系。

参考文献

[1]全国人大常委会.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S].1999.

[2]刘福民.让罪恶远离稚嫩的生命[J].少年与法, 2001, (2) .

深化社区建设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 篇3

【关键词】深化社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与进步,青少年健康成长和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越来越受到社会广泛关注。社区作为青少年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之一,是开展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的重要阵地,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一、健全工作体系,夯实社区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的组织基础

健全组织架构和工作机制,是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取得实效的基础。

(1)统一工作组织架构。由于历史原因,各街道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或由综治部门牵头,或由团工委牵头,但由于各牵头部门隶属不同部门,存在一些信息传导不及时、组织架构不统一的情况。针对这一问题,各社区应成立由党支部书记任组长,团干部、综治干部等为成员,日常工作由团干部或综治干部牵头的工作组,为进一步做好社区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夯实组织基础。

(2)完善区、街、社区三级联动机制。区专项组统筹协调全区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的开展,定期组织工商、文化、卫生等部门开展专项治理行动,对社区周边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场所进行集中整治,组织市、区两级优秀青少年维权岗进社区,为社区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提供专业性支持。各街预防青少年犯罪专项组重点做好对社区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的指导,每年定期组织各社区开展系列活动。各社区在对辖区内青少年状况排查摸底的基础上,建立动态信息管理系统,随时掌握青少年的成长、流动情况,并记录在册。

二、提高工作标准,不断完善社区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

社区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是否贴近青年,形式是否丰富多样,效果是否扎实有效,是衡量工作效果的重要标准。

(1)突出一个“实”字,扎实开展青少年教育活动。发挥社区“五老”、大学生志愿者、专业司法工作人员、社会爱心人士的作用,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确保各类知识入脑入心,活动取得实效。通过开展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主题活动,让广大青少年在娱乐中受教育、受引领,切实解决青少年成长过程中遇到期困难和问题。

(2)突出一个“细”字,做好重点青少年群体工作。针对有严重不良行为、家庭生活困难、没有稳定学业和固定职业、随父母刚刚来到城市生活等重点对象,进行排查摸底、登记造册,并建立动态跟踪机制,随时掌握情况变化,用细致入微的帮教工作,规范青少年的行为。

(3)突出一个“恒”字,形成动态化管理机制。对青少年的帮助不可能一劳永逸,如果不能持之以恒,会给青少年造成很大失落感,反而不利于其成长。所以,从发现青少上有不良行为的苗头开始,就要主动介入,持续帮助,直到他们步入大学校园或步入社会工作。

三、把握关键环节,实现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的有效推进

围绕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把握重要时间节点,整合各类资源,有效推进工作。

(1)坚持目标导向,在疏堵结合上做文章。始终围绕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促进青少上健康成长的工作目标,做到疏堵结合。“疏”就是做好青少年心理的疏导和思想的引导。在“疏”的过程中,对于一般青少年的心理波动,社区工作者主动介入,予以辅导;对于心理波动较大的青少年,可以开通“知心”热线,咨询机构也可以及时介入,为青少年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保证“疏”的效果。“堵”就是让一切侵犯青少年合法权益、诱使青少年走向违法犯罪的因素远离青少年。净化社区及周边环境,加强对社区周边网吧等经营场所的治理,提高青少年法律维权和自我保护意识,自觉远离和防范危害。

(2)把握重要环节,有针对性地开展青少年教育活动。青少年在社区时间主要集中在“放学后”和“节假日”两个时间节点。对于放学事不能即刻回家的青少年,社区积极利用青少年活动阵地,为他们提供学习和娱乐的便利。在节假日,社区主要通过组织各种活动,确保青少年“离校不离教”。

(3)整合各种资源,推动社区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多元化。在用好社区自有资源上下功夫。各社区都活跃着由“老干部、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等老人员组成的“关心下一代”志愿者队伍,定期为社区青少的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注重发挥自身特色资源优势做好工作。

(4)实施专项行动,做好重点青少年群体的帮扶工作。一是针对有不良或严重不良行为的青少年实施挽救行动。整合街道社区服务管理中心、社区社会服务管理站等基层工作平台,发挥这些组织在第一线接触、联系青少年的优势,依托社会专业力量和爱心志愿者开展教育、感化等帮扶工作,使他们重新走向正途。

二是针对闲散青少年实施引导行动。针对闲散青少年,尤其是已完成义务教育但工作和收入来源不稳定、专业技能匮乏的青少年,通过组织培训、招聘等活动把他们引导到积极向上的生活道路上来,让他们树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

三是针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实施融入行动。让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融入社区是让他们融入社会最直接的途径。社区在做好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生活困难帮扶工作的同时,积极组织协调社会各方力量,帮助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融入社区生活、融入城市生活。

四是针对困难残疾青少年实施救助行动。针对困难残疾青少年家庭生活窘困、心理发展亟需呵护的情况,开展多种形式的公益帮扶活动。由爱心企业为他们进行免费的家居装修和家具更换,改善困难青少年的生活、学习环境。

四、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的几点思考

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在推进社会治理创新、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只有在各级党组织的领导下,实行对青少年犯罪预防的综合治理,才能达到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的目的。

一是必须坚持在党委领导下形成工作合力。必须发挥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才能为工作健康开展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是突出社区的主阵地作用。加强阵地建设和管理是实现社区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常态化验室根本保障,只有夯实阵地,才能为开展工作提供平台和载体,把工作落实在实处。

三是必须融入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体系之中。注重处理好学校、家庭、社会的关系,始终与学校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保持一致,充分发挥学校的主渠道作用,及时发现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问题家庭,协助家庭做好青少年教育。充分发挥社区能够全面、准确、及时地掌握青少年情况的优势,有针对性地对重点青少年群体开展帮扶,进行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工作。

四是必须调动全社会各方面力量积极参与。社区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茧自缚开展与社会各界广泛参与是分不开的。只有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汇聚爱的力量,才能形成工作的正能量。只有让更多的青少年对象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才能促使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回报社会,服务社会,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方案 篇4

工作方案

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根据县委、县政府的要求,特制定我镇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青少年犯罪法》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首先建设的若干意见》,加强法制宣传教育,以维护社会治安稳定,培养新一代合格青少年为目标,采取各项有效措施,突出重点,完善工作运行机制,狠抓任务措施落实,努力把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二、总体目标

建立学校、家庭、社会、司法“四位一体”的青少年违法犯罪预防体系,控制和消除引发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因素;大力加强法制宣传与教育,提高青少年的受教育程度和文化水平,增强青少年知法、懂法、守法、用法的能力;优化青少年的成长环境,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社会氛围;对重点人员,重点活动场所进行重点预防,降低青少年犯罪率,减少青少年重新犯罪,建立起有效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长效机制。

三、主要内容

在校学生是青少年的主体,学校是青少年法制教育的主

阵地,要根据不同学龄阶段的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在青少年法律素质的养成上下功夫,有针对性地抓好在校学生的法制教育。

1.加强对广大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和法制教育。发挥学校的主渠道作用,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位,采用青少年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方式进行思想品德教学,着重进行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观念教育,增强学生的国家意识、权利义务意识、守法用法意识。根据我镇实际,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开设法制教育校本课程,确保在学生九年义务教育期间普及基本法律知识,提高青少年学生的法律素质,培养爱国意识、交通安全意识、自护意识以及分辨是非的能力,从小养成遵纪守法的好品德。帮助家长树立科学的育儿观,掌握正确的家教方法,特别要为教育子女存在困难的家庭提供指导和帮助。

2.做好重点群体的管理、帮教工作。对辍学在家的闲散青少年,逐步建立管理机制,做到生活上解困,学习上帮助,行为上纠偏,就业上扶持。对进城务工青年,围绕工资拖欠、劳动超强度、工作环境恶劣和子女就学困难等突出问题,强化执法,建立有效机制,做好维权和服务工作。对流浪儿童,围绕预防、救助、抚养、教育、安置等重点问题,预防、打击控制、操纵流浪儿童的黑恶势力,加强救助和管理工作的硬件和机制建设,帮助他们重返家庭、正常生活和接受义务教育。对有不良行为和轻微违法犯罪行为的青少年,有针对性地开展帮教和矫治工作,做好有不良行为和轻微违法犯罪

行为中小学生的教育转化、青少年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教的工作。

3.净化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针对非法网吧、不良网络信息和游戏软件、淫秽色情出版物、“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校园及周边环境混乱等突出问题,加大打击力度,制定有效措施,开展集中专项整治,要在认真探索和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加强日常监管,建立长效机制。

4.营造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良好氛围。通过行之有效的方式,提高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对青少年违法犯罪危害性的认识,推动他们在各自岗位上积极参与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动员全社会都来关心和支持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事业。

四、重点工作

1.中小学校要普遍开设法制课,建立健全法制副校长制度,对全镇中小学进行法制教育。

2.实施中小学校环境净化活动,引导学生不买、不看、不传有害健康的“口袋书”,不传、不唱“粗口歌”、不使用侵权盗版读物,自觉上缴不良文化产品。向中小学生推荐一批优秀少儿图书、歌曲、童谣和音像制品。加强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取缔中小学校周围200米以内的网吧和电子游戏经营场所,铲除校园周边的“黄、赌、毒”等丑恶现象,维护学校治安稳定。

五、工作要求

青少年学生的法制教育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必须要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齐抓共管,动员全社会广泛参与。建立健全协调运作、开展工作的责任机制,营造领导有力、职责明晰、分工协作、规范有序、整体推进的工作格局;建立政府部门与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联动机制,形成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的工作网络,逐步实现青少年法制教育的制度化、规范化。

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汇报 篇5

---1-9月份预青工作汇报

团区委认真落实《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和高检院“一号检察建议”等有关精神和预青工作的安排部署,主动融入社会管理创新,依法保障青少年合法权益,有效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为“平安”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把做好青少年的思想政治引导,作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重要支撑点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抓牢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组织广大青少年参与“我和我的祖国”快闪拍摄并荣登“学习强国”平台,开展 “争做新时代好队员”、“青春心向党”主题团日等活动,筑牢各族青少年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的思想基础。另一方面,狠抓“网上共青团”建设,传播时代主旋律和正能量,构筑新媒体引领新高地。

二、把重点青少年服务管理与权益维护,作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重要出发点

一开展“青春守护点对点---关爱农村留守儿童”行动。整合社会爱心资源捐建“红领巾爱心超市”3座;组织港湾心理帮助热线专业志愿者对留守儿童开展一对一心理辅导70人次。开展“点亮微心愿”活动,为农村贫困留守儿童和青少年捐赠爱心物资20000余元,实施“高考圆梦”“阳光助残”等项目,仅2019年以来资助大中小学生119人次,发放助学金21.27万元。二开展法律护苗专项行动。结合区检察院打造“润苗小院”区级青少年自护教育基地,建立帮教小组3个,通过“青少年模拟法庭”、沙盘游戏、定期家访等活动,为广大青少年及服刑在教人员的未成年子女送去温暖与关爱。三开展预防校园欺凌与违法犯罪法治巡讲活动。进一步配齐、配强中小学法制副校长,落开展预防校园欺凌专题讲座;联合区公安局启动禁毒巡讲及图片展等,2019年以来,举办活动30场次,覆盖青少年20000余人。

三、把服务青少年健康成长,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最终落脚点

一是联合区检察院与华北理工大学签署《区青少年法学院》合作框架协议,依托高校优势资源,以点带面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工作。二是加强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吸纳社会组织骨干力量44人,为活动开展奠定人才基础。三是四是注重品牌打造,培育“益童行”青少年品牌活动,开展 “暑期1+1”平安公益课堂、“皮影进社区”等特色活动,被新华社、中国青年网及省市媒体争相报道。

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要点 篇6

工作要点

2004年全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会议精神,提高认识、强化措施,大力实施“五大工程”(即免疫工程、净化工程、爱心工程、基地工程、细胞工程),不断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和法制教育,积极开展关爱青少年行动,逐步深化优秀“青少年维权岗”建设,努力营造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进一步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为青云谱区经济与社会的全面发展营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一、继续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和法制教育,努力提高青少年的法律意识和自律自护能力。

1、深化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教育阵地,根据青少年的特点和青云谱区发展的实际,以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形式,进一步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不断引向深入,使广大团员、青少年坚定永远跟党走的信念。要在少年儿童中广泛开展“民族精神代代传”活动,进一步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要发挥学校、共青团、少先队法制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利用“两会”(班会、校会),“两活动”(团队活动、课外活动)等形式进行法制教育,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交通安全法规、国防法等作为法制教育内容,统筹安排,使学校成为青少年法制教育的重要基地。

2、推行青少年法制教育“三结合”作法。“三结合”,一是坚持课堂教育与课外教育相结合。通过组织开展“上一堂法制课,举办一场法制图片展,开展一场法律咨询,送一套法制挂图”等活动,用“小品说法”、“漫画说法”等方式,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氛围中学法、说法。二是坚持学校教育与基地教育相结合。各级学校教育行政部门、共青团、少先队组织要积极联系各类校外教育基地,通过与基地单位合作开展各类法制教育实践活动,实现对学校教育良好的补充和促进作用。三是坚持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与政府中心工作相结合。结合实施“青少年违法犯罪社区预防计划”等活动,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律宣传活动,让青少年学生了解掌握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常识,增强青少年学法守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提高青少年的法律素质。

3、开展青少年主题自护教育活动。今年,要以“认识社会、拒绝诱惑、远离危险、防范侵害”为主题开展自护教育活动。在教育方式上,要采用课堂教育、体验教育等教育形式,动员和组织社区和学校中具有一定专业知识的青年志愿者和“青少年维权岗”单位的专业人员,利用中小学校和社区青少年活动阵地,通过举办模拟法庭、以案说法、意外事件情景演示、主题团队会、讲座等活动,为青少年系统讲授法律、心理、防灾避险、健康娱乐等自护基础知识,并定期开展咨询,解答疑问,提供帮助。通过体验教育,使青少年在模拟体验中强化法律常识、生活常识和防灾避险、自救互救等实用技能,把掌握的自护知识变为自觉行动。

二、着力深化优秀“青少年维权岗”创建活动,优化青少年成长环境。

1、深人开展创建优秀青少年维权岗活动。要继续加强青云谱区青少年维权岗的创建力度,适时评选和表彰区优秀“青少年维权岗”集体。要加强对各级“青少年维权岗”的监督和检查,实行优秀“青少年维权岗”公示制度,形成优秀“青少年维权岗”处理青少年侵权事件的反馈机制。要进一步发挥创建优秀“青少年维权岗”活动成员单位的作用,在全区形成一个各级各类优秀“青少年维权岗”为主体、相互协作、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青少年维权网络。

2、净化社会环境,大力倡导新风正气。要坚持不懈地开展“扫黄打非”斗争,公安、工商、文化等有关部门要联合行动,对学校周边的各种娱乐场所按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进行清理、整治,坚决取缔校园周边200米以内的网吧、电子游戏室等。要严厉打击危害学校正常秩序,侵害青少年学生的各类违法犯罪活动。要引导未成年人自觉远离游戏厅、歌舞厅、录像厅、电话信息台等不宜进入和涉足的营业性娱乐服务场所和服务网。要加大对网络环境整顿清理的力度,坚决取缔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不遵守国家法律规范的网吧;要加强对网吧的管理,严禁利用网络制造、发布各种有害信息,提倡文明上网,遵守网络道德。同时,要大力加强青少年活动中心等青少年活动阵地的建设,以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活动吸引青少年,满足青少年素质全面发展的需要,积极营造适合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生活环境、学习环境。

三、全面开展关爱青少年行动,从源头上遏制、减少青少年犯罪。

1、加强对在校青少年的管理。要着力解决贫困儿童的就学问题,减少和杜绝辍学学生,防止他们过早地流入社会,染上不良习

气。要预防在校学生旷课、逃学,游荡在社会上,成为学校、家长和社会“三不管”的闲散人员。对那些思想不稳定,有潜在违法犯罪意识的学生及有劣迹的学生要时刻敲响警钟,防患于未然,将导致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2、加强对闲散青少年的管理。要通过调查摸底,建立相应的社会闲散青少年档案制度,全面掌握闲散青少年的基本情况。加强管理机制的建设,通过建立“三个一”制度,即谈话预警制度、信息反馈制度、调查研究制度,完善对社区闲散青少年的管理机制;通过法制宣传、公民道德教育、责任教育和社会发展实践等宣传教育活动,提高社区闲散青少年法制意识和自律意识;充分发挥劳动等部门的优势,为社区闲散青少年的就业做实事和好事;组织和发挥社区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大学生志愿者等队伍的作用,开展丰富多彩的帮教工作。

3、开展对“两劳人员”的帮教工作。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协调公安、司法等部门,依托青少年维权岗和法制教育基地,做好失足青少年的教育、感化、挽救工作。通过“一帮一”结对帮扶等帮教形式,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法律意识和自我约束能力。

社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 篇7

一、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的重要性

我党的三代领导人都很重视对青少年的培养和教育。毛泽东生前曾语重心长地说:“年轻人就像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 世界就是你们的, 也是我们的, 但最后是属于你们的。”邓小平同志曾指出:“加强法制重要的是要进行教育, 根本问题就是教育人, 法制教育要从娃娃抓起, 小学中学都要进行这个教育。”2002年江泽民同志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指出:“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 不仅要加强对学生的文化知识教育, 而且要切实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要经常在学生中开展法制教育, 增强他们的纪律法制观念, 使他们懂得遵纪守法的道理。”“加强和改进教育工作, 不只是学校和教育部门的事, 家庭、社会各个方面都要一起来关心和支持。只有加强综合治理, 多管齐下, 形成一种有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社会环境, 年轻一代才能茁壮成长起来。”

众所周知,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 是新世纪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少年强则国家强。把青少年培养成为有文化、有理想、有道德和守纪律的“四有”新人, 是国家兴旺和民族崛起的保证。有一位作家曾经说过“人生有好多十字路口, 紧要处只有几步”, 很富有哲理。青少年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学做人的关键时期, 容易接受新鲜事物、思想非常活跃, 但其生理和心理发育尚未成熟, 辨别是非观念差, 自控能力弱, 在外界的不良的诱因下容易产生冲动情绪, 对自己的行为往往不计后果, 甚至会误入歧途。当前, 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很突出, 根据2005年9月最高人民法院统计, 从2000年以来, 我国未成年犯罪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 且向低龄化、智能化、团伙化方向发展。究其原因, 有家庭、学校、社会等诸多因素, 其中不学法、不懂法、缺乏法制观念却是一个重要方面。法制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公民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 也是一种养成教育, 需要从小抓起, 通过不间断的教育、灌输、逐步形成遵纪守法、恪守规范的行为习惯, 使青少年自强自律、自重自爱, 养成向上、向善、向美的心理素质和优良品格。把住人生的每一个关口, 这是从根本上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 保障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措施。这是一项利在当代, 功在千秋的希望工程。

二、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预防减少违法犯罪的具体措施

1. 各级负总责, 切实重视教育

各级领导提高思想认识, 高度重视国民教育。教育局建立由党委牵头的社会、学校和家庭教育保护网络。切实把对学生的法制教育作为加强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纳入重要的议事日程, 常抓不懈, 成立领导小组, 配备专职人员, 由党委一把手亲自负责, 层层签订责任状。

2. 以学校教育为主阵地, 培养合格学生

学校是青少年学习的重要场所。积极发挥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作用, 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育观, 提高教育水平,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学校教育做到了“三个结合一个联系”, 即加强法制教育必须同落实普法工作相结合;加强法制教育必须同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相结合;法制教育必须同青少年的思想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密切学校同家长、社区的联系。

(1) 加强法制教育同落实普法工作相结合。按照国家的“五五”普法规划, 以教材为载体, 把法制教育纳入课堂教育, 主要学习青少年有关的法律法规。如《宪法》《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国旗法》《道路交通安全法》和《治安处罚法》等。

(2) 开展内容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由学校组织播放法制教育电视片、电影或专题广播, 举办法律知识竞赛, 组织有奖征文, 组织模拟法庭演练, 开办法制宣传园地, 制作图文并茂的黑板报、墙报和宣传栏;印发普法宣传材料, 让学生送法回家, 与父母共学法, 开展“争当守法公民”的主题实践活动。利用节假日组织学生充当小警察, 协助交警维持交通秩序。学习交通法的基本知识, 让学生从小养成遵守交通规则的良好习惯, 牢记“红灯停、绿灯行”、骑自行车不准载人规则, 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和宣传栏等媒体, 对好人好事、助人为乐的典型事例进行大力表扬, 弘扬正气。

(3) 学校法制教育必须同青少年的思想教育和心理教育相结合。坚持把思想道德品质放在首位, 把德育教育落到实处。教育者必须先接受教育, 学校老师都应当是德育工作者, 要真正履行教书育人职责。学校既要关心品学兼优的尖子生, 又要更多地关爱落后学生。在具体的工作中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一是学校的法制教育长期化、制度化。二是加强学生的道德教育。任何违法犯罪都是从不遵守道德规范和社会公德开始的, 学校从抓住青少年品德、个性、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入手, 加强思想道德和社会公德教育, 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奋斗目标, 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三是努力提高教师的法律素质, 不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 真正做到为人师表、文明执教。四是定期聘请医院医生来校进行健康教育, 开通心理咨询热线, 主要解答《青春期的生理卫生》和《青春期的心理卫生》知识, 加强学生自我保健和自我调节能力, 增强心理素质, 培养坚强的意志和毅力, 拒绝各种不良的诱惑。

3. 以家庭教育为主渠道, 养成良好习惯

努力提高家长素质, 不断改进家庭教育。家庭是社会的细胞, 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教师, 家长的素质会影响到子女的素质, 拥有良好的家庭教育, 就不容易走上歧途。“子不教、父母过”, 据统计父母离异家庭子女犯罪率是健全家庭的4.2倍。家庭要创建健康向上的生活环境, 给青少年儿童以潜移默化的良性熏陶, 家长要配合学校, 对学生进行严格管理, 不让学生登陆黄色网站, 不打电脑游戏, 不长时间看电视或者上网QQ聊天。引导子女把课余时间、旺盛精力投入到有益的学习或者体育活动中去。家长要多学习、少应酬, 提高自身素质和法制意识, 培养高雅的兴趣爱好, 注重言传身教, 与子女建立平等的关系, 尊重小孩的隐私权, 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认真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 与学校保持密

一、确立明确的班集体建设目标

“凡事欲则立, 不欲则废”, 明确班集体的共同奋斗目标是班集体的理想和前进的方向。班集体如果没有共同追求的目标, 就会失去前进的动力。所以, 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应该有一个集体的奋斗目标。目标要具有导向性、激励性。

班主任要主动引导全班学生积极参与到班级建设目标的制定、修改、实施等一系列过程中来。在制定科学合理的班级建设目标的过程中要做到:一是所有目标的目的是激励每个学生内在的动机和需要而不是束缚、控制、约束学生;二是班级集体目标应当与个人目标充分进行有机整合, 符合实际情况, 并有适当的高度;三是目标要求具体化, 具有层次性和可操作性;四是目标的制定要求全体班级成员决策参与, 共同制定;五是要求所制定的目标要限期完成并注重绩效反馈, 并及时解决目标实现的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

二、加强班集体组织队伍建设

一个没有组织的集体如同一盘散沙, 班集体组织的建设包括组织网络和班级干部队伍两个方面的内容。班集体组织网络包括全班性的 (如班委会、少先队等) 和局部性的 (如兴趣小组等) ;组织网络的设置要灵活, 可以根据班级实际情况而定;班干部队伍的建设要从全体同学中通过民主的方式选出, 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充分发挥每个同学的能力, 兴趣和特长, 做到不求全责备, 用人所长;另外班主任要积极培养一大批班级工作的积极分子, 定期从中选出优秀者与班干部进行轮换, 让更多的同学获得自我表现和为大家服务的机会, 使更多的同班级成员得到心理、能力素质方面的锻炼。班主任要加强班集体干部队伍教育与管理, 确保班干部的先进性和代表性。

班干部队伍建设要注意如下几个方面:一是认真选拔;二是加强教育;三是放手使用和锻炼;四是让集体的每个成员都有参与管理、为集体服务的机会。

三、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 营造优秀集体的氛围

优秀的班集体会有很强的凝聚力, 它像一种无形的磁场把每个成员的心紧紧地吸引在一起, 形成一种集体合力。我认为班集体的凝聚力首先要使每个成员具有集体观念, 要让每个成员意识到自己有责任、有义务为集体作出贡献;其次是要让每个成员有集体荣誉感, 班主任要教育学生意识到自己所在的集体是一个先进的、健康的、优秀的集体, 个人的成长和进步与集体的帮助分不开;第三是要使集体中的每个成员都有归属感, 班主任特别注意那些因各种原因游离和半游离于集体之外的成员, 多做思想工作, 把他们重新吸引到集体中来;第四是要创造一种融洽、团结互助的班级气氛。

四、培养正确集体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集体舆论就是在集体中占优势的、为多数人赞同的言论和意见。它以议论或褒贬等形式肯定或否定集体的动向或集体成员的切的联系, 共同关注子女的成长。

4. 以社会教育为主格局, 优化学生环境

社会各界、各个有关部门齐心协力, 齐抓共管, 形成社会教育的框架体系, 认真贯彻实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学习空间。加强对学校周边环境的治理, 对学校周边200米以内的游戏厅、歌舞厅、录像厅、台球室、网吧“三室一厅一吧”和商贸摊点等场所, 进行必要的清理言行, 成为控制个人或集体发展的一种力量。积极的、正确的舆论能起到明辨是非、祛邪扶正、凝聚人心、催人奋进的促进作用;而消极的、错误的舆论则会起到混淆是非、涣散人心、毒化风气的不良作用。在正确的舆论面前, 集体成员会自觉地调节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改变与之不相适应的思想和行为, 把个人置于集体之中, 从而促进每个成员健康成长。班集体建设的一个重要任务, 就是努力培养健康向上的集体舆论, 使之成为进行道德评价和学生实现自我教育的有效手段, 加速良好集体的形成和发展。

五、加强班集体思想教育工作

由于学生处于成长阶段, 他们的整个思想处于一种变化状态之中, 这就需要班主任十分重视做好班集体所有成员的思想工作, 塑造良好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健康的心理和性格, 对于班集体成员的思想教育工作要遵循思想的一般原则要求和方法, 以下几点值得注意:一是班集体成员的思想教育工作要有一个整体的目标, 围绕整体目标开展工作;二是思想教育工作要特别注意个体的差异性, 强调工作要有针对性;三是思想教育工作的方式方法要讲究艺术性, 让班集体成员愉快地接受教育;四是强调思想教育工作的实效, 思想教育工作要细水长流, 充分浸透到学生的心灵深处;五是班主任要有爱心、耐心和细心, 不要害怕出现问题, 出现问题是好事, 班主任可以通过分析问题找出存在的原因, 有利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想教育工作。

六、培养班集体的民主创新意识

培养班集体全体成员的民主创新意识是班主任的责任和义务, 因为这种民主意识对于国家和社会来说是进步的动力, 对于学生来说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民主活动来培养学生的民主观念和习惯, 这对完善他们的心灵和性格, 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十分有益, 班主任还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民主创新活动来团结、教育学生, 使学生健康成长, 使班集体充满活力和生机, 促进优秀班集体的形成。

班集体成员的民主创新意识可以通过诸如班集民主选举、民主评优、民主表决、民主制定班集体工作目标等活动来开展, 当然, 班主任的作用不可削弱, 而是要有目的、有意识地引导, 使之朝着预定目标前进。

七、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一个优秀的班集体的形成, 离不开有效的激励机制。因为要使班集体成员达到共同的既定目标 (教育、教学、管理、成长等) , 班主任要激发每个成员内在的动机和需要, 并且要在成员满足需要的过程中实施有效激励, 这样能取到较好的效果。

八、充分发挥班集体的作用

优秀的班集体一旦形成, 就具有巨大的教育力量。

整顿。禁止未成年人进入公共娱乐场所。

社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 篇8

关键词:中职犯罪 预防 违法犯罪 预防机制

一、学生犯罪特点分析

众所周知,职高学生长期生活在“老师不重视,同学不尊重,家长不关爱”的氛围中,导致他们的自尊心受到严重挫伤,对学习和各种活动失去兴趣,往往不会意识到自己的长处。久而久之他们失去了正常的表现欲望,缺少了与家长和老师的交流欲望。最后导致个性上的自我封闭和能力上的停滞不前。另外,职校学生大多年龄在16-18岁左右,他们生理发展逐步走向成熟,而在理智、情感、道德和社交等心理方面的发展却相对落后于生理的发展。对于这些学生而言,尚未定型的个性品质和受到压抑的心理环境使他们相当自我,常常以一副神圣不可侵犯或一触即发的姿态来处理学习生活,特别容易在大众场合或受到伤害时产生好强或者逆反心理,发生过激行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也容易出现一些矛盾纠纷,有时就可能会因为一句话打一场架。

因此,受自我评价障碍,意志薄弱,人格障碍,挫折心理等因素的影响,职高学生的自律能力往往表现得令人担忧。青少年的的思想原本就不是太成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意气用事,容易被别人拉拢、利用,从而走上犯罪的道路。

二、学生犯罪的原因

1.家庭教育的失败

家庭教育思想是否正确,方法是否得当,家庭环境的好与坏,对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有着最为直接的关系。良好的家庭环境,子女极少出现违法犯罪。反之,教育思想不正确,教育方法不得当,或不良家庭环境的影响,都容易使孩子误入歧途甚至违法犯罪。

2.学校教育的误区

(1)重文化教育轻思想品德的法制教育

职业学校生源均来自普中,而普通中学却始终把学生文化成绩的优劣和升学率的高低作为衡量学校和教师水平的硬指标。因此,他们往往只重视文化教育,轻视思想疏通,学校只管教书不抓育人,大搞鸭式教学,使学生背上沉重的课业负担。压的学生喘不过气来,由于有益的课外活动几乎被取消,学生课余生活枯燥无味,兴趣爱好无从施展,于是想方设法予以填补。有的有空就钻入游戏厅迷恋于暴力淫乱光盘。而这些学生最终的选择往往是职业学校,这也是导致职中学生犯罪率较高的原因之一。

(2)法制教育方法简单、效果较差

我国《教育法》和《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都有关于教育部门开展对学生法制教育的明确规定,但在普通中学法制教育课形同虚设,有的没有从事法制教育的专、兼职教师,有的没有聘任校外法律辅导员,有的法制教育内容陈旧,教学方法死板,学生不感兴趣,实际效果很差。不少学校的政治思想教育课教学也往往是敷衍了事。其结果是许多学生没有形成正确的是非观、价值观,不知什么是违法什么是犯罪,缺乏对违法犯罪的防范意志和自觉抵制犯罪的能力。

三、预防学生犯罪的主要对策

(一)重视对“预警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提高学生心理品质

“预警学生”即每个班级中行为偏差的学生或有重大违纪受处分的学生,这部分学生大多数是离异的单亲家庭、过分溺爱家庭、留守儿童家庭,有的在初中甚至小学就受到老师的歧视,心理扭曲。在心理辅导中,我从实践出发,采用集体辅导和个别咨询相结合的方法。利用班级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在人际互动的集体情景中改变自己的行为,接受集体的鼓励,克服孤独和自卑心理。通过学校心理咨询室,对这类学生进行个别心理辅导,从让学生宣泄内心的苦闷和委屈,和学生共同讨论富有建设性的解决办法,帮助他们排除烦恼、忧虑、困惑,帮助他们增强心理承受能力,协助学生学会自我调节和控制,从而有效的预防甚至制止学生犯罪发生。

(二)实施两级帮教,努力转化“预警学生”

为了提高帮教效果,我实行全方位帮教措施,即思想上的诱导、情绪上的疏导、学习上的辅导、行为上的督导,建立严格有效的帮教制度,实行两级帮教,实施跟踪教育,实行目标管理,重视帮教过程管理。我把“预警学生”按其行为表现分为二级。经常违反《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行为规范》为一级,为班干部帮教对象,由班长负责实施帮教;严重违反或被学校处分为二级,为班主任帮教对象;帮教者要熟悉帮教对象的校内外、家庭及周边环境等情况,掌握对象思想动态和行为变化。根据实际情况,开展适时适度的帮教活动,帮助其克服困难,树立信心,努力寻找帮教突破口。

(三)建立家校联动机制,齐抓共管,合作教育模式

每学期的第一个月开一次家长会,主要任务是提高家庭教育有效性,提升家长的教育水平,加强学校、家庭协作教育,保证学生节假日过得的充实健康。通过开家长会或办家长学校的形式,提高学生家长的自身素质,优化家庭环境。使父母在家,应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和爱好,给孩子做好表率。让家长学一些教育孩子的方法。注意家教方法,因人而教。家长不要过分溺爱和纵容,不仅教不好,反而把孩子推向邪路。作为父母,不仅要关心孩子的吃穿,更要注意教他们如何做人。

(四)每学期定期开展各种各样的法制教育活动

1.开展法制教育讲座是提高学生法律意识的有效途径之一。也可以放映法制宣传片或者有法制教育意义的影片,可能对学生的触动更大。总之在法律知识讲座的形式上,不但在人员上作文章,同时在方式、方法上下功夫,让讲座达到了应有的效果,确实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

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方案 篇9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严格贯彻“教育发展,平安先行”、“学生成长,规范引导”的理念,坚持“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和“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将普遍教育与重点教育相结合,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相结合、法制教育和弘扬美德相结合、正面教育与反面警示相结合,努力探索法制教育的新途径,提高依法育人的实效性,让每一位青少年在“法”的指挥棒下健康成长。

二、总体目标

提高认识,加强宣传,营造全社会关注、支持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良好氛围;强化基础,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网络;实现以学校法制教育带动社会,并将法律知识辐射到家庭。创新工作载体和工作机制,提高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工作水平,遏制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努力实现在校学生违法犯罪“零”发案目标。

三、内容和途径

1.突出一个主题。以“与法同行、牵手明天,做合格公民”为主题。

2.夯实两个基础。一是学校普法队伍。成立学校普法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具体工作计划,定期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普法宣传。二是学校普法阵地。巩固和发展校园法制广播站,黑板报、橱窗、手抄报等法制宣传教育基地,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网络等手段对师生开展形式多样的普法教育。

3.抓好三项重点。一是抓特点。要按照“五五”普法规划的总体要求,结合各自实际,开展有针对性地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探索好的方式方法,及时总结新鲜经验,形成本校工作特色,努力营造学校普法教育的良好氛围。二是抓亮点。组织开展“四个一”工程,(即:建立一个固定的法制宣传教育阵地、组织一支

合格精干的普法宣传队伍,每学期定期开展一次普法宣传月活动和普法征文活动,每月定期开展一次“问题学生”心理访谈活动),以活动为载体,将法制教育系列化、制度化、程序化。三是抓热点、难点。依法处理家长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针对本校存在的突出矛盾和师生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有针对性的专项法制宣传教育活动。

4.实现四个突破。一是学校领导学法用法有新突破。学校领导在学习领会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宪法及基本法律知识的基础上,把《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法规的学习作为重点,全面了解我国法律制度基本体系,从法理上掌握我国现行法律制度的基本内涵,增强对法律的理性认识,逐步养成依法决策、依法治校的管理理念和行为习惯,实现学法用法的制度化、规范化。二是教师学法用法有新突破。组织教职工深入学习并熟练掌握与本职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将“八不准”作为评价教职工师德师风的重要标准。坚决抵制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及乱收费等违规违纪行为发生。三是学生学法用法有新突破。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定期组织召开主题班会、举办法制教育讲座,做到计划、课时、教材、师资、经费“五落实”,保证学生普及法律任务完成。认真挖掘各学科教材法制教育因素,渗透法制教育。建立以兼职法制副校长、辅导员为骨干的普法教育队伍,明确职责、加强协作,定期向学生宣传《宪法》、《国旗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禁毒法》、《义务教育法》等法律法规,增强法制教育的实效。依托有效载体, 通过开展“模拟法庭”、“青少年维权岗”等活动,增强法制教育的实效性和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学法、懂法、守法, 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完善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青少年教育机制,突出法制教育内容,充分发挥社会及家庭在青少年法制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形成全社会关心、爱护、教育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工作机制。四是家长学法用法有新突破。家长是普法工作的隐形力量,通过发放法律宣传材料,定期召开家长会对家长进行《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禁毒法》、《义务教育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法律法规的培训教育,引导家长依法监管保护孩子。

5.开展八项活动。一是法制宣传活动。利用校园之声广播、橱窗、黑板报、手抄

报等宣传阵地,加强《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学习和宣传。邀请法制副校长、辅导员、定期到校举办法制教育专题,通过典型案例分析,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预防犯罪教育。开展以“法律伴我行”为主题的演讲比赛、班(团、队)会、模拟法庭等活动,让每个在校学生了解《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有关内容,知道两法赋予自己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增强辨别是非和自我防范的能力。利用“地球日”、“世界环境日”、“世界禁毒日”、“世界人口日”、“爱鸟周”等有利时机,采取多种方式向学生宣传《环境保护法》、《水资源保护法》、《森林法》、《土地资源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积极争创“绿色学校”,唤起师生环保意识。二是创建青少年维权岗。利用校园网建立青少年法制教育课堂,在校园内设置青少年维权岗举报信箱和法律援助窗口,开通维权服务咨询热线,及时提供法律服务和援助,防止青少年违法犯罪发生。三是兴趣转移活动。通过开展寓德于文“两个一”(每周学生记诵一首古诗词,写一篇心得日记)、精神早餐“三个一”(诵读一句名言警句,讲一则名人故事,唱一支积极健康的歌曲)、爱国主义等活动,培养学生正当的兴趣爱好。建立健全敬老院等社会德育实践基地,发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利用节假日休息时间组织开展青少年志愿者活动,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提高道德修养,有效抵制不良思想的侵害。四是师生礼仪常规教育。利用校园网制作《中小学学生礼仪规范》、《中小学教师礼仪规范》专题片、利用“校园之声”广播开办礼仪教育专栏节目,以礼仪教育规范学生日常行为,提升学生文明素养,达到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的目的。五是主题团(队)日活动。积极开展“五团”(团旗飘起来,团歌唱起来,团徽戴起来,团课上起来,团的活动搞起来)、“五心”(忠心献给祖国,孝心献给父母,爱心献给社会,关心献给他人,信心留给自己)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规范学生课前一支歌活动,引导学生传唱健康向上、催人奋进的“红色经典歌曲”,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崇高的理想信念。六是重视和做好心理健康教育。成立心理咨询室,开通心理咨询热线,开展“悄悄话周日记”等活动,给学生创造一个倾诉情感的场所,给老师提供一个了解学生心灵的渠道,搭建师生情感交流的桥梁。实施问题学生导师制,建立问题学生档案,推行问题学生承包责任制,跟踪调查引导,提高心理素质,矫正行为习惯,培育良好品德。七是校园周边综合治理。成立青年党员教师

义务护校队,晚间巡逻值班,防止发生意外事故。让学生人人参与执法护法行动,提升学生依法管理公共事务和维护自身权益的能力。八是开展“小手拉大手”互促活动。发挥学校“窗口”辐射和学生“天使”带动作用,完善学校、社区、家庭三位一体的法制教育互促机制,积极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将学校法制教育的成果传递到家庭、社会中去,为创建一个和谐、文明、祥和的社会环境贡献力量,实现“教育好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影响一个社区,造福一方人民”的社会效益。

四、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密切配合。成立由校长任组长,分管副校长任副组长,政工、教务、总务和工青妇群团队组织负责人、年级组长、班主任为成员的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领导小组,将《方案》的实施列入学校思想道德及精神文明建设重点工作之中,纳入到相关人员学期考核和班务量化考核当中,明确分工,互相配合,全面负责组织和推进《方案》的实施。

2.广泛宣传,营造氛围。要通过校广播站、橱窗、黑板报、手抄报等宣传《方案》,通过校园网、校园之声广播、开办校园电视台、设置法制专栏、开展法制讲座、组织学生收看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节目等途径,不断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增强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监督的能力。要充分利用教师大会开展教师学法行动,利用家长会开展家长学法、家长法制教育活动,为《方案》的实施营造良好的氛围。

3.狠抓落实,务求实效。要认真学习、领会《方案》精神,从基础工作抓起,扎扎实实地开展工作。要积极与公、检、法、司等相关政法部门联系,争取社会各个方面力量的支持,形成全社会都来学法、普法的良好势头。不断提高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工作水平,遏制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实现青少年违法犯罪“零”发案目标。

上一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oc下一篇:小学学习贯彻XX市第五次党代会精神情况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