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职工政治学习参考资料(共7篇)
教职工政治学习参考资料 篇1
教职工政治学习参考资料
(2017年第8期)
常熟理工学院党委宣传部编
2017年12月19日
●学习主题:
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学习资料:
1、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印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的通知;
2、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负责人就《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答记者问;
3、不忘育人初心,牢记时代使命——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教育部座谈会经验交流发言摘登。
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印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的通知
教党〔2017〕6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教育工作部门、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部属各高等学校党委,部内各司局: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已经部党组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有关落实情况,请及时报告我部思想政治工作司。
中共教育部党组 2017年12月4日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
为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进一步把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精神引向深入,大力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特制定《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以下简称《实施纲要》)。
一、目标原则
1.总体目标。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育人优势,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为关键,强化基础、突出重点、建立规范、落实责任,一体化构建内容完善、标准健全、运行科学、保障有力、成效显著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体系,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切实提高工作亲和力和针对性,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不断开创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
2.基本原则。(1)坚持育人导向,突出价值引领。全面统筹办学治校各领域、教育教学各环节、人才培养各方面的育人资源和育人力量,推动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的教育有机结合,建立健全系统化育人长效机制。(2)坚持遵循规律,勇于改革创新。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坚持以师生为中心,把握师生思想特点和发展需求,优化内容供给、改进工作方法、创新工作载体,激活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内生动力。(3)坚持问题导向,注重精准施策。聚焦重点任务、重点群体、重点领域、重点区域、薄弱环节,强化优势、补齐短板,加强分类指导、着力因材施教,着力破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领域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不断提高师生的获得感。(4)坚持协同联动,强化责任落实。加强党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落实主体责任,建立党委统一领导、部门分工负责、全员协同参与的责任体系。加强督导考核,严肃追责问责,把“软指标”变成“硬约束”。
二、基本任务
充分发挥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等方面工作的育人功能,挖掘育人要素,完善育人机制,优化评价激励,强化实施保障,切实构建“十大”育人体系。
1.课程育人质量提升体系。大力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优化课程设置,修订专业教材,完善教学设计,加强教学管理,梳理各门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 1 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融入课堂教学各环节,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
2.科研育人质量提升体系。发挥科研育人功能,优化科研环节和程序,完善科研评价标准,改进学术评价方法,促进成果转化应用,引导师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价值取向、学术导向,培养师生至诚报国的理想追求、敢为人先的科学精神、开拓创新的进取意识和严谨求实的科研作风。
3.实践育人质量提升体系。坚持理论教育与实践养成相结合,整合各类实践资源,强化项目管理,丰富实践内容,创新实践形式,拓展实践平台,完善支持机制,教育引导师生在亲身参与中增强实践能力、树立家国情怀。
4.文化育人质量提升体系。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深入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牢牢掌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化校风学风,繁荣校园文化,培育大学精神,建设优美环境,滋养师生心灵、涵育师生品行、引领社会风尚。
5.网络育人质量提升体系。大力推进网络教育,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拓展网络平台,丰富网络内容,建强网络队伍,净化网络空间,优化成果评价,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引导师生强化网络意识,树立网络思维,提升网络文明素养,创作网络文化产品,传播主旋律、弘扬正能量,守护好网络精神家园。
6.心理育人质量提升体系。坚持育心与育德相结合,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深入构建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咨询服务、预防干预、平台保障“五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格局,着力培育师生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促进师生心理健康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协调发展。
7.管理育人质量提升体系。把规范管理的严格要求和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育方式结合起来,加强教育立法,遵守大学章程,完善校规校纪,健全自律公约,加强法治教育,全面推进依法治教,促进教育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强化科学管理对道德涵育的保障功能,大力营造治理有方、管理到位、风清气正的育人环境。
8.服务育人质量提升体系。把解决实际问题与解决思想问题结合起来,围绕师生、关照师生、服务师生,把握师生成长发展需要,提供靶向服务,增强供给能力,积极帮助解决师生工作学习中的合理诉求,在关心人、帮助人、服务人中教育人、引导人。
9.资助育人质量提升体系。把“扶困”与“扶智”,“扶困”与“扶志”结合起来,建立国家资助、学校奖助、社会捐助、学生自助“四位一体”的发展型资助体系,构建物质帮助、道德浸润、能力拓展、精神激励有效融合的资助育人长效机制,实现无偿资助与有偿资助、显性资助与隐性资助的有机融合,形成“解困—育人—成才—回馈”的良性循环,着力培养受助学生自立自强、诚实守信、知恩感恩、勇于担当的良好品质。
10.组织育人质量提升体系。把组织建设与教育引领结合起来,强化高校各类组织的育人职责,增强工作活力、促进工作创新、扩大工作覆盖、提高辐射能力,发挥高校党委领导核心作用、院(系)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和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工会、共青团、学生会、学生社团等组织的联系服务、团结凝聚师生的桥梁纽带作用,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各项工作和活动,促进师生全面发展。
三、主要内容
1.统筹推进课程育人。深入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完善课程设置管理、课程标准和教案评价制度,实施高校课程体系和教育教学创新计划,推动面向全体学生开设提高思想品德、人文素养、认知能力的哲学社会科学课程,创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修订各类专业教材,加强课堂教学设计,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教材、思想政治理论课统编教材编写修订,研制课程育人指导意见,充 2 分挖掘和运用各门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作为教材讲义必要章节、课堂讲授重要内容和学生考核关键知识。发挥专业教师课程育人的主体作用,健全课程育人管理、运行体制,将课程育人作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环节,作为教学督导和教师绩效考核的重要方面。加强教材使用和课堂教学管理,建立哲学社会科学专业核心课程教材目录,研制引进教材选用管理办法,建立国家优秀教材评选奖励制度,制定高校课堂教学管理指导意见,明确课堂教学的纪律要求。培育选树一批“学科育人示范课程”,建立一批“课程思政研究中心”。
2.着力加强科研育人。改进科研环节和程序,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选题设计、科研立项、项目研究、成果运用全过程,把思想政治表现作为组建科研团队的底线要求。完善科研评价标准,改进学术评价方法,健全具有中国特色的学术评价标准和科研成果评价办法,构建集教育、预防、监督、惩治于一体的学术诚信体系,治理遏制学术研究、科研成果不良倾向,组织编写师生学术规范与学术道德读本,在本科生中开设相关专题讲座,在研究生中开设相应公选课程。健全优秀成果评选推广机制,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促进全社会思想文化建设。培养师生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实施科研创新团队培育支持计划、科教协同育人计划、产学研合作协同育人计划等项目,引导师生积极参与科技创新团队和科研创新训练,及时掌握科技前沿动态,培养集体攻关、联合攻坚的团队精神和协作意识。加大学术名家、优秀学术团队先进事迹的宣传教育力度。大力培育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培养选树一批科研育人示范项目、示范团队。
3.扎实推动实践育人。整合实践资源,拓展实践平台,依托高新技术开发区、大学科技园、城市社区、农村乡镇、工矿企业、爱国主义教育场所等,建立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创业实习基地。丰富实践内容,创新实践形式,广泛开展社会调查、生产劳动、社会公益、志愿服务、科技发明、勤工助学等社会实践活动,深入开展好大学生暑期“三下乡”“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传统经典项目,组织实施好“牢记时代使命,书写人生华章”“百万师生追寻总书记成长足迹”“百万师生重走复兴之路”“百万师生‘一带一路’社会实践专项行动”等新时代社会实践精品项目,探索开展师生志愿服务评价认证。深入推进实践教学改革,分类制订实践教学标准,适度增加实践教学比重,原则上哲学社会科学类专业实践教学不少于总学分(学时)的15%,理工农医类专业不少于25%。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开发专门课程,健全课程体系,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支持学生成立创新创业类社团。完善支持机制,推动专业课实践教学、社会实践活动、创新创业教育、志愿服务、军事训练等载体有机融合,形成实践育人统筹推进工作格局,构建“党委统筹部署、政府扎实推动、社会广泛参与、高校着力实施”的实践育人协同体系。培育建设一批实践育人与创新创业示范基地。
4.深入推进文化育人。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施 “中华经典诵读工程”“中国传统节日振兴工程”,开展“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戏曲进校园”等文化建设活动,展示一批体育艺术文化成果,建设一批文化传承基地,引导高雅艺术、非物质文化、民族民间优秀文化走近师生。挖掘革命文化的育人内涵,实施“革命文化教育资源库建设工程”,开展“传承红色基因、担当复兴重任”主题教育,组织编排展演一批以革命先驱为原型的舞台剧、以革命精神为主题的歌舞音乐、以革命文化为内涵的网络作品;有效利用重大纪念日契机和重点文化基础设施开展革命文化教育。开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开展高校师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推广展示一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典型案例,选树宣传一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先进典型。大力繁荣校园文化,创新校园文化品牌,挖掘校史校风校训校歌的教育作用,推进“一校一品”校园文化建设,引导高校建设特色校园文化;实施“高校原创文化经典推广行动计划”,支持师生原创歌剧、舞蹈、音乐、影视等文艺精品扩大影响力和辐射力;广泛开展“我的中国梦”等主题教育,推选展示一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建设美丽校园,制作发布高校优秀人文景观、自然景观名录,推动 3 实现校园山、水、园、林、路、馆建设达到使用、审美、教育功能的和谐统一。广泛开展文明校园创建,评选“全国文明校园”,把高校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高地。
5.创新推动网络育人。加强工作统筹,建设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打造信息发布、工作交流和数据分析平台,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信息管理系统共建与资源互享。强化网络意识,提高建网用网管网能力,加强师生网络素养教育,编制《高校师生网络素养指南》,引导师生增强网络安全意识,遵守网络行为规范,养成文明网络生活方式。拓展网络平台,发挥全国高校校园网站联盟作用,推动“易班”和中国大学生在线全国共建,推选展示一批校园网络名站名栏,引领建设校园网络新媒体矩阵。丰富网络内容,开展“大学生网络文化节”“高校网络育人优秀作品推选展示”“网络文明进校园”等网络文化建设活动,推广展示一批“网络名篇名作”。优化成果评价,建设“高校网络文化研究评价中心”,建立网络文化成果评价认证体系,推动将优秀网络文化成果纳入高校科研成果统计、列为教师职务职称评聘条件、作为师生评奖评优依据。培养网络力量,实施“网络教育名师培育支持计划”“校园好网民培养选树计划”,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的网络工作队伍。
6.大力促进心理育人。加强知识教育,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纳入学校整体教学计划,组织编写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教材,开发建设《大学生心理健康》等在线课程,实现心理健康知识教育全覆盖。开展宣传活动,举办“5•25”大学生心理健康节等品牌活动,充分利用网络、广播、微信公众号、APP等媒体,营造心理健康教育良好氛围,提高师生心理保健能力。强化咨询服务,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与服务中心建设水平,按照师生比不低于1∶4000配备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教师,每校至少配备2名专业教师。加强预防干预,推广应用《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筛查量表》“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网络测评系统”,提高心理健康素质测评覆盖面和科学性;建立学校、院系、班级、宿舍“四级”预警防控体系,完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预案,建立转介诊疗机制,提升工作前瞻性、针对性。完善工作保障,研制高校师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意见,保证生均经费投入和心理咨询辅导专用场地面积,建设校内外心理健康教育素质拓展培养基地,培育建设一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示范中心”。
7.切实强化管理育人。完善教育法律法规体系,加快制(修)订教育规章,保障师生员工合法权益。健全依法治校、管理育人制度体系,结合大学章程、校规校纪、自律公约修订完善,研究梳理高校各管理岗位的育人元素,编制岗位说明书,明确管理育人的内容和路径,丰富完善不同岗位、不同群体公约体系,引导师生培育自觉、强化自律。加强干部队伍管理,按照社会主义政治家、教育家要求和好干部标准,选好配强各级领导干部和领导班子,制定管理干部培训五年规划,提高各类管理干部育人能力。加强教师队伍管理,严把教师聘用、人才引进政治考核关,依法依规加大对各类违反师德和学术不端行为查处力度,及时纠正不良倾向和问题。加强经费使用管理,科学编制经费预算,确保教育经费投入的育人导向。强化保障功能,健全依法治校评价指标体系,深入开展依法治校创建活动。把育人功能发挥纳入管理岗位考核评价范围,作为评奖评优条件。培育一批“管理育人示范岗”,引导管理干部用良好的管理模式和管理行为影响和培养学生。
8.不断深化服务育人。强化育人要求,研究梳理各类服务岗位所承载的育人功能,并作为工作的职责要求,体现在聘用、培训、考核等各环节。明确育人职能,在后勤保障服务中,持续开展“节粮节水节电”“节能宣传周”等主题教育,推动高校节约型校园建设建档,大力建设绿色校园,实施后勤员工素质提升计划,切实提高后勤保障水平和服务育人能力。在图书资料服务中,建设文献信息资源体系和服务体系,优化服务空间,注重用户体验,提高馆藏利用率和服务效率,开展信息素质教育,引导师生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维护信息安全。在医疗卫生服务中,制订健康教育教学计划,开展传染病预防、安全应急与急救等专题健康教育活动,培养师生公共卫生意识和卫生行为习惯。在安全保卫服务中,加强人防物防技防建设,全面开展安全教育,提高安保效能,培养师生安全意识和法制观念。增强 4 供给能力,建设校园综合信息服务系统,充分满足师生学习、生活、工作中的合理需求。加强监督考核,落实服务目标责任制,把服务质量和育人效果作为评价服务岗位效能的依据和标准。选树一批服务育人先进典型模范,培育一批高校“服务育人示范岗”。
9.全面推进资助育人。加强资助工作顶层设计,建立资助管理规范,完善勤工助学管理办法,构建资助对象、资助标准、资金分配、资金发放协调联动的精准资助工作体系。精准认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健全四级资助认定工作机制,采用家访、大数据分析和谈心谈话等方式,合理确定认定标准,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档案,实施动态管理。坚持资助育人导向,在奖学金评选发放环节,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成绩、创新发展、社会实践及道德品质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培养学生奋斗精神和感恩意识。在国家助学金申请发放环节,深入开展励志教育和感恩教育,培养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意识。在国家助学贷款办理过程中,深入开展诚信教育和金融常识教育,培养学生法律意识、风险防范意识和契约精神。在勤工助学活动开展环节,着力培养学生自强不息、创新创业的进取精神。在基层就业、应征入伍学费补偿贷款代偿等工作环节中,培育学生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和就业观。创新资助育人形式,实施“发展型资助的育人行动计划”“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能力素养培育计划”,开展“助学﹒筑梦﹒铸人”“诚信校园行”等主题教育,组织国家奖学金获奖学生担任“学生资助宣传大使”。培育建设一批“发展型资助的育人示范项目”,推选展示资助育人优秀案例和先进人物。
10.积极优化组织育人。发挥各级党组织的育人保障功能,进一步理顺高校党委的领导体制机制,明确高校党委职责和决策机制,健全和完善高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推动学校各级党组织自觉担负起管党治党、办学治校、育人育才的主体责任。启动实施高校党建工作评估,全面推开校、院(系)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实施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分中央和地方两级开展示范培训。实施“高校基层党建对标争先计划”,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遴选培育全国百个院(系)党建工作标杆,培育建设一批先进基层党组织,培养选树一批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创建示范性网上党建园地,推选展示一批党的建设优秀工作案例。发挥各类群团组织的育人纽带功能,推动工会、共青团、学生会等群团组织创新组织动员、引领教育的载体与形式,更好地代表师生、团结师生、服务师生,支持各类师生社团开展主题鲜明、健康有益、丰富多彩的活动,充分发挥教研室、学术梯队、班级、宿舍在师生成长中的凝聚、引导、服务作用。培育建设一批文明社团、文明班级、文明宿舍。
四、实施保障
1.强化改革驱动。推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遴选部分工作基础较好的省(区、市)和高校作为“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在省级层面,整合育人资源,统筹发挥校内外自然资源、红色资源、文化资源、体育资源、科技资源、国防资源和企事业单位资源的育人功能,带动支持在本地区打造“三全育人共同体”,形成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有机结合的协同育人机制。在学校层面,以《实施纲要》所涵盖的“十大育人体系”为基础,系统梳理归纳各个群体、各个岗位的育人元素,并作为职责要求和考核内容融入整体制度设计和具体操作环节,推动全体教职员工把工作的重音和目标落在育人成效上,切实打通“三全育人”的最后一公里,形成可转化、可推广的一体化育人制度和模式。
2.搭建工作平台。建设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中心,依托部分省(区、市)和高校建设一批理论和实践研究中心,推动开展党的建设、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工作、维护安全稳定等方面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建设省级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中心,支持各省(区、市)建设本地区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中心,推动各地整合网络建设管理资源,深入开展网络意识形态研判分析、网络舆情研究引导、师生思想政治状况调查、网络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等工作,统筹推动“易班”和中国大学生在线全国共建共享。建设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 5 培训研修中心,依托部分省(区、市)教育工作部门和高校建设队伍培训研修中心,以强化理论武装、提升政治引领为重点,组织开展线上线下培训、高级访问研修、学历学位教育、课程体系研发、思政文库建设等工作,不断提高培训研修的覆盖面和受益率,推动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成果转化应用。
3.建强工作队伍。完善教师评聘和考核机制,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严格教师资格和准入制度。在教师教学评价、职务(职称)评聘、评优奖励中,把思想政治表现和育人功能发挥作为首要指标,引导广大教师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人才培养使命,将更多精力投入到教书育人工作上。加强专门力量建设,推动中央关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和党务工作队伍建设的政策要求和量化指标落地。大力培育领军人才,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中,加大对思想政治教育相关领域高层次人才倾斜支持力度。加大培养培训力度,开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国家示范培训,遴选骨干队伍参加海内外访学研修、在攻读博士学位。强化项目支持引领,实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青年杰出人才支持计划”,支持出版理论和实践研究专著,培育一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建设一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名师工作室。
4.强化组织保障。成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委员会,加强工作统筹、决策咨询和评估督导。设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经费专项,保证《实施纲要》各项目顺利实施。健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评价机制,研究制定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评价指标体系,创新评价方式,探索引进第三方评价机构。强化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督导考核,把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纳入高校巡视、“双一流”建设、教学科研评估范围,作为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各地各高校结合实际,将《实施纲要》实施纳入整体发展规划和工作计划,明确路线图、时间表、责任人。
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负责人
就《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
答记者问
问题一:请介绍一下出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背景是什么?
一是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需要。党的十九大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描绘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宏伟蓝图,进一步指明了党和国家事业的前进方向。党的十九大强调,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号召广大青年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这些重要论述和战略部署,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制定《实施纲要》,就是为了立足新时代,不忘教育强国之初心、牢记民族复兴之使命,不忘立德树人之初心、牢记人才培养之使命,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深入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领域综合改革,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二是把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引向深入的需要。一年来,各有关部门、各地各高校深入学习领会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在旗帜鲜明讲政治上当标杆,在强化落实、落地见效上下功夫,召开专门会议部署,出台了实施方案和配套文件,加强工作指导和督查。教育部作为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政会精神的重要部门,部党组高度重视、认真落实会议精神和中央部署,进行超前化部署,实施清单化管理,着力机制化推进,推动绩效化评估,强化学理化支撑,开展品牌化营造,加强督导化检查,切实推动高校思政会精神落地生根、落地有声。深入开展学习调研。会议召开前夕,教育部所有党组成员就分赴各省(区市),分片区开展高校思政工作专题调研。会后,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第一时间主持召开党组会进行集体学习,亲力亲为抓落实,到全国31个省(区市)开展高校思政工作专项督导调研,实现全覆盖。对机关直属单位干部和各地各高校党委负责同志,开展全员轮训,推动层层深入学习。制订出台实施方案。梳理形成9大类108项任务清单。制定印发一系列配套文件。目前,《普通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教育部43号令)《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标准》《加强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的意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等系列文件已经相继印发,相关文件将陆续出台。完善工作体制机制。深入推动构建各部门统筹联络机制、部内各司局统筹协调机制、战线统筹推动机制,形成了上下联动、同频共振、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聚焦突破重点难点。聚焦薄弱环节、重点难点和普遍性问题,主动打好打赢高校党的领导、基层党建和思想政治理论课“三大战役”,扭住不放啃下教师思政、课程思政、网络思政“三块硬骨头”。比如,将2017年确定为“思政课教学质量年”,组织200名知名专家旁听思政课3000堂。再比如,遴选培训1000名优秀辅导员开展十九大精神全国高校巡讲和网络巡礼,推动十九大精神学习宣传全覆盖。总体上看,从中央到地方,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断深化,工作措施针对性不断增强,全社会关心关注高校思政工作的态势不断向好,氛围前所未有。印发《实施纲要》,就是要在前期工作基础上,根据十九大精神的新要求,按照总书记提出的“强化基础,抓住重点,建立规范,落实责任”的十六字方针,不断完善工作标准,健全制度体系,强化评价激励,提升育人实效,深化知识教育、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的有机结合,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三是解决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需要。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也面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比如,不同区域、不同类型高校、不同学段、不同学科、不同专业之间的不平衡问题,教师思政有待进一步加强、基层党建有待进一步完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还未完全形成等不充分问题。这些问题,迫切需要我们从体制机制、育人理念、教育方式、队伍建设、条件保障等方面进行系统设计,坚持育人为本、坚持改革创新,抓制度完善,抓标准健全,抓关键环节,抓全面统筹,明确“项目书”,绘制“工程图”,系统化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长效机制,努力开创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
问题二:《实施纲要》的总体思路是怎样的?
《实施纲要》是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的顶层设计,也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由全面施工到内部精装修”的施工蓝图,其总体思路是聚焦短板弱项,坚持把破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作为目标指向,着力构建一体化育人体系,打通育人最后一公里。
坚持一体化育人,就是要全面统筹办学治校各领域、教育教学各环节、人才培养各方面的育人资源和育人力量,从体制机制完善、项目带动引领、队伍配齐建强、组织条件保障等方面进行系统设计,从宏观、中观、微观各个层面一体化构建育人工作体系,实现各项育人工作的协同协作、同向同行、互联互通。在省级层面,统筹发挥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的育 7 人资源,构建宏观的一体化育人体系;在学校层面,以课程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网络育人、心理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资助育人、组织育人等十大育人体系为基础,推动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融入人才培养各环节,构建中观的一体化育人体系;在操作层面,根据各项工作内在的育人元素和育人逻辑,构建微观的一体化育人体系。
坚持打通最后一公里,就是要通过挖掘各群体、各岗位的育人元素,并作为职责要求和考核内容融入整体制度设计和具体操作环节,着力打通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盲区、断点,真正把各项工作的重音和目标落在育人效果上,切实做足育人大文章,唱响育人最强音,使教育教学更有温度、思想引领更有力度、立德树人更有成效,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更好地适应和满足学生成长诉求、时代发展要求、社会进步需求,不断提升工作科学化水平。
问题三:实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要把握好哪些原则?
实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要把握“四个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育人导向,突出价值引领。全面统筹办学治校各领域、教育教学各环节、人才培养各方面的育人资源和育人力量,推动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的教育有机结合,建立健全系统化育人长效机制。
二是坚持遵循规律,勇于改革创新。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坚持以师生为中心,把握师生思想特点和发展需求,优化内容供给、改进工作方法、创新工作载体,激活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内生动力。
三是坚持问题导向,注重精准施策。聚焦重点任务、重点群体、重点领域、重点区域、薄弱环节,强化优势、补齐短板,加强分类指导、着力因材施教,着力破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领域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不断提高师生的获得感。
四是坚持协同联动,强化责任落实。加强党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落实主体责任,建立党委统一领导、部门分工负责、全员协同参与的责任体系。加强督导考核,严肃追责问责,把“软指标”变成“硬约束”。
问题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的基本任务,是充分发挥课程、科研、实践等与学生成长成才密切相关的十个方面工作的育人功能,挖掘育人要素、完善育人机制、优化评价激励,切实构建课程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网络育人、心理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资助育人、组织育人等十大质量提升体系。
问题五: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方面?
《实施纲要》详细规划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的实施内容、载体、路径和方法。
一是统筹推进课程育人。大力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优化课程设置,修订专业教材,完善教学设计,加强教学管理,梳理各门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融入课堂教学各环节,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深入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实施高校课程体系和教育教学创新计划,建立哲学社会科学专业核心课程教材目录,建立国家优秀教材评选奖励制度,制定高校课堂教学管理指导意见,培育选树一批“学科育人示范课程”,建立一批“课程思政研究中心”。
二是着力加强科研育人。发挥科研育人功能,优化科研环节和程序,完善科研评价标准,改进学术评价方法,促进成果转化应用,引导师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价值取向、学术导向,培养师生至诚报国的理想追求、敢为人先的科学精神、开拓创新的进取意识和严谨求实的科研作风。健全具有中国特色的学术评价标准和科研成果评价办法,构建集教育、预防、监督、惩治于一体的学术诚信体系,健全优秀成果评选推广机制,实施科研创新团队培育支持计划、科教协同育人计划、产学研合作协同育人计划,培养选树一批科研育人示范项目、示范团队。
三是扎实推动实践育人。坚持理论教育与实践养成相结合,整合各类实践资源,强化项目管理,丰富实践内容,创新实践形式,拓展实践平台,完善支持机制,教育引导师生在亲身参与中增强实践能力、树立家国情怀。建立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创业实习基地,开展大学生暑期“三下乡”“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牢记时代使命,书写人生华章”“百万师生追寻总书记成长足迹”“百万师生重走复兴之路”“百万师生‘一带一路’社会实践专项行动”等项目,分类制订实践教学标准,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构建“党委统筹部署、政府扎实推动、社会广泛参与、高校着力实施”的实践育人协同体系,培育建设一批实践育人与创新创业示范基地。
四是深入推进文化育人。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深入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牢牢掌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化校风学风,繁荣校园文化,培育大学精神,建设优美环境,滋养师生心灵、涵育师生品行、引领社会风尚。实施“中华经典诵读工程”“中国传统节日振兴工程”“革命文化教育资源库建设工程”,开展“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红色基因、担当复兴重任”“我的中国梦”“戏曲进校园”等活动,推进“一校一品”校园文化建设,实施“高校原创文化经典推广行动计划”,制作发布高校优秀人文景观、自然景观名录,开展文明校园创建。
五是创新推动网络育人。大力推进网络教育,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拓展网络平台,丰富网络内容,建强网络队伍,净化网络空间,优化成果评价,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引导师生强化网络意识,树立网络思维,提升网络文明素养,创作网络文化产品,传播主旋律、弘扬正能量,守护好网络精神家园。建设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编制《高校师生网络素养指南》,推动“易班”和中国大学生在线全国共建,开展“大学生网络文化节”“高校网络育人优秀作品推选展示”“网络文明进校园”等活动,建设“高校网络文化研究评价中心”,建立网络文化成果评价认证体系,实施“网络教育名师培育支持计划”“校园好网民培养选树计划”。
六是大力促进心理育人。坚持育心与育德相结合,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深入构建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咨询服务、预防干预、平台保障“五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格局,着力培育师生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促进师生心理健康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协调发展。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纳入学校整体教学计划,组织编写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教材,开发建设《大学生心理健康》在线课程,举办“5•25”大学生心理健康节活动,按照师生比不低于1:4000配备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教师,推广应用《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筛查量表》、“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网络测评系统”,建立学校、院系、班级、宿舍“四级”预警防控体系,研制高校师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意见,培育建设一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示范中心”。
七是切实强化管理育人。把规范管理的严格要求和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育方式结合起来,加强教育立法,遵守大学章程,完善校规校纪,健全自律公约,加强法治教育,全面推进依法治教,促进教育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强化科学管理对道德涵育的保障功能,大力营造治理有方、管理到位、风清气正的育人环境。健全依法治校、管理育人制度体系,9 研究梳理高校各管理岗位的育人元素,制定管理干部培训五年规划,严把教师聘用、人才引进政治考核关,把育人功能发挥纳入管理岗位考核评价范围,培育一批“管理育人示范岗”。
八是不断深化服务育人。把解决实际问题与解决思想问题结合起来,围绕师生、关照师生、服务师生,把握师生成长发展需要,提供靶向服务,增强供给能力,积极帮助解决师生工作学习中的合理诉求,在关心人、帮助人、服务人中教育人、引导人。充分发挥后勤保障、图书资料、医疗卫生、安全保卫等各类服务岗位的育人功能,落实服务目标责任制,加强监督考核,选树服务育人先进典型,培育一批高校“服务育人示范岗”。
九是全面推进资助育人。把“扶困”与“扶智”,“扶困”与“扶志”结合起来,建立国家资助、学校奖助、社会捐助、学生自助“四位一体”的发展型资助体系,构建物质帮助、道德浸润、能力拓展、精神激励有效融合的资助育人长效机制,实现无偿资助与有偿资助、显性资助与隐性资助的有机融合,形成“解困—育人—成才—回馈”的良性循环,着力培养受助学生自立自强、诚实守信、知恩感恩、勇于担当的良好品质。完善勤工助学管理办法,健全四级资助认定工作机制,开展励志教育、感恩教育、诚信教育和金融常识教育,实施“发展型资助的育人行动计划”“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能力素养培育计划”,开展“助学﹒筑梦﹒铸人”“诚信校园行”等活动,培育建设一批“发展型资助的育人示范项目”,推选展示资助育人优秀案例和先进人物。
十是积极优化组织育人。把组织建设与教育引领结合起来,强化高校各类组织的育人职责,增强工作活力、促进工作创新、扩大工作覆盖、提高辐射能力,发挥高校党委领导核心作用、院(系)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和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工会、共青团、学生会、学生社团等组织的联系服务、团结凝聚师生的桥梁纽带作用,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各项工作和活动,促进师生全面发展。启动实施高校党建工作评估,全面推开校、院(系)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实施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高校基层党建对标争先计划”,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遴选培育全国百个院(系)党建工作标杆,培育建设一批先进基层党组织,培养选树一批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创建示范性网上党建园地,推选展示一批党的建设优秀工作案例,培育建设一批文明社团、文明班级、文明宿舍。
问题六:如何确保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的有效实施?
为保障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的有效实施,接下来我部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抓好《实施纲要》的贯彻落实。
一是强化改革驱动。建设一批“三全育人”示范区和示范校。在省级层面,整合育人资源,统筹发挥校内外自然资源、红色资源、文化资源、体育资源、科技资源、国防资源和企事业单位资源的育人功能,带动支持在本地区打造“三全育人共同体”,形成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有机结合的协同育人机制。在学校层面,系统梳理归纳各个群体、各个岗位的育人元素,并作为职责要求和考核内容融入整体制度设计和具体操作环节,形成可转化、可推广的一体化育人制度和模式。
二是搭建工作平台。主要是要建设三大中心群,第一是建设一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中心,推动开展党的建设、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工作、维护安全稳定等方面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第二是建设一批省级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中心,推动各地整合网络建设管理资源,开展网络意识形态研判分析、网络舆情研究引导等工作,推动“易班”和中国大学生在线全国共建共享。第三是建设一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培训研修中心,组织开展线上线下培训、高级访问研修、学历学位教育、课程体系研发、思政文库建设等工作,推动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成果转化应用。
三是建强工作队伍。针对所有教师,完善教师评聘和考核机制,在教学评价、职务(职称)评聘、评优奖励中,把思想政治表现和育人功能发挥作为首要指标。针对高校思政和党务工作队伍,加大培养培训、访学研修、学位提升、项目支持力度,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中,加大对思政相关领域高层次人才倾斜支持力度,实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青年杰出人才支持计划”,培育一批高校思政工作精品项目。
四是强化组织保障。成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委员会,加强工作统筹、决策咨询和评估督导。设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经费专项,保证《实施纲要》各项目顺利实施。健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评价机制,研究制定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评价指标体系,创新评价方式,探索引进第三方评价机构。
五是加强督查落实。强化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督导考核,把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纳入高校巡视、“双一流”建设、教学科研评估范围,作为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各地各高校结合实际,研究制定具体实施办法和相关配套政策,明确路线图、时间表、责任人,确保按照责任分工和时间节点落实相关重点工作。
(来源:教育部网站)
不忘育人初心,牢记时代使命
——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教育部座谈会
经验交流发言摘登
聚焦“六有”要求 坚持红专并进 努力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中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委员会
总书记在考察中国科大时强调“做有理想、有追求的大学生,做有担当、有作为的大学生,做有品质、有修养的大学生”。校党委以不断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为目标,坚持“六有”要求,坚持红专并进,取得积极成效。
推动“六有”要求在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中立起来、化为实践。制定培养“六有”大学生、班集体、团支部等多个方案,将“六有”要求贯穿于入学到毕业各个环节、课堂到实践各个场景。充分发挥校训、校歌、校史的育人作用。深入挖掘老一辈科学家和新时期一线科研工作者在校工作的先进事迹。创作“青春与信仰”“学习在路上”等多种形式的网络文化 11 产品,开展“感恩教育年”主题活动和“社团传统文化月”活动。
推动“六有”要求在高素质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中强起来、落到实处。明确师德师风标准是教师任职的首要条件,在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审环节实行“一票否决”。实施“名师名课工程”,与安徽省委党校共建马克思主义学院。每年组织全校学生开展“诚信”教育和“荣誉”教育。深入实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和大学生研究计划。从选拔、考核、培养多个环节全面强化思政队伍建设,打造政治和业务过硬的思政工作队伍。
推动“六有”要求在科教报国中做起来、见到实效。每年组织新生观看讲述“两弹一星”元勋、我校创校先贤郭永怀先生感人事迹的音乐剧《爱在天际》,举办思政与国防教育专题报告会。以大学生研究计划、科技文化节、机器人大赛等品牌活动带动校园科技创新氛围营造,设立“青年创新创业中心”“学生创新创业苗圃”“极客中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精神。将学生科技创新、服务社会取得的实绩纳入学分制管理。举办校领导为南极科考队员壮行、研究生支教队出征仪式等活动,勉励同学们勇挑重担、勇攀高峰,增强学生报效祖国、为国争光的担当意识。
坚持立德树人 培育工匠精神 努力培养新时代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中共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委员会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培育工匠精神为育人导向,创新开展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
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筑牢办好新时代高职院校的事业根基。制定“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实施意见”“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等22项制度。在全校开展学习一个专题、研究一个问题、达成一项共识、推动一项工作“四个一”大讨论大学习活动。充分利用河南红色文化教育资源,将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融入师生理想信念教育。在职称评聘量化考核中把教师思想政治指标权重由5%增加到15%。每年投入思政工作经费130万元、党建工作经费300万元。
突出工匠精神培育,把鲜明的育人导向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聚焦德技兼修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推进思政课教学与专业建设、学生工作、社会实践、科学研究、网络教育的有机结合。挖掘拓展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打造8个特色专业群,建设1个国家级、14个校内专业教学资源库。实施“知识+技能+态度”课程考核方式,推动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岗位素质、工作规范有效对接。把水利工程“搬进”校园,建设涵盖27个水工建筑物的水电实训基地。举办企业家大讲堂,开展职业体验活动,培养学生精益求精、严谨细致、团结协作的精神品质。
聚焦创新人才培养,不断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建设12门创新创业类网络课程,投入2300万元支持双创载体和创新实训中心建设。与黄河水利委员会签署水利技术研发战略合作协议,与地方政府合作建设7大协同创新技术服务平台。与“一带一路”沿线8个国家15所院校互派学生游学,培养复合型国际化专业技能人才。
党建驱动 党旗引领 全面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
中共复旦大学委员会
复旦大学党委聚焦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广大教师不忘立德树人的育人初心,助力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
强化党建驱动,以党旗引领教师成长。一是构建党管教师思政工作新体制。出台《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意见》,组建单独建制的党委教师工作部。开展理论中心组学习、讲座论坛管理、教材使用全覆盖专项检查。二是夯实基层教师党支部“硬底盘”。对全校388个教师党支部排摸家底,着力整顿35个薄弱党支部。推进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三是促进党员教师发挥更大作用。党委书记、校长以及各院系党组织书记带头上思政课,党员教师带头担任“书院导师”“寝室导师”。
强化教育带动,筑牢教师理想信念根基。一是抓思想引领。突出教师理想信念教育,实施骨干教师轮训计划。二是抓师德师风。坚持把政治标准和师德师风表现作为人才引进、职称评审、导师遴选、岗位考核的首要标准,落实师德“一票否决”。三是抓典型引路。收集整理100余位校史名师故事,编辑出版《复旦名师剪影》丛书。连续10年开展“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好导师”评选活动,累计评选教书育人典型近300名。在全校开展向全国优秀教师、上海市优秀共产党员钟扬同志学习活动。
强化实践行动,锤炼教师“四个服务”使命担当。一是引导教师主动贡献党的理论创新。编写出版理论通俗读物18本。实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两大工程,引导教师在服务党的理论创新中坚定“四个自信”。二是引导教师自觉服务党中央治国理政。每年组织百余名教师撰写各类决策咨询报告。率先在海外高校建立3个中国研究中心,每年选派教师80余人次赴所在国开展交流活动,讲好中国故事,服务国家战略。三是引导教师积极参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有计划选派教师参加对口支援、定点扶贫等。
牢记总书记嘱托
用延安精神凝聚起铸魂育人的强大力量
中共延安大学委员会
今年,总书记对延安大学建校80周年作出重要批示。学校把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同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紧密结合,努力探索依托革命文化、红色资源开展师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之路。
不忘初心使命,把延安精神贯穿于教书育人主阵地。一是着力构筑延安精神教育体系。制定《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延安精神教育的实施方案》,推动形成延安精神教育体系的顶层设计。二是着力推动延安精神“三进”。建立了延安精神融入式教育和规范性操作流程,分年 13 级、分时段、分群体,覆盖从入学到毕业各个环节。三是着力加强延安精神研究阐发。围绕延安精神与延安十三年党史研究、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等方向研究阐发。开发建设延安时期红色文献数字研究平台。
传承红色基因,把延安精神融入到实践育人主战场。一是注重师生亲身实践。设定8个实践学时,有计划、分批次地组织全体师生阅读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参观梁家河知青旧居,开展现场教学。二是注重搭建平台载体。在梁家河设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实践基地。依托校园内的路遥墓和路遥文学馆,开展“让路遥精神与青春同行”主题教育。三是注重辐射引领带动。创办延安大学“泽东干部学院”,依托优势特色学科专业、课程资源,面向全国高校、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开展延安精神培训教育。
勇于改革创新,把延安精神体现在办学治校全过程。制定《贯彻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 加快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实施意见》。全面推进学校综合改革,激发高水平大学建设的发展动力和创新活力。培育凝练“红色卓越”党旗领航、“特立班”党员帮扶等“一院一品”基层党建特色项目,开展基层党支部书记、学生党员“讲延安精神”党课比赛,不断提升党的建设质量,为高水平大学建设提供有力保证。
党建引领 砥砺前行 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办大学
中共大连东软信息学院委员会
大连东软信息学院坚持立德树人,以“教育创造学生价值、学生创造社会价值”为办学理念,积极探索民办高校加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特色之路。
坚持“初心”,保证学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建立健全董事会、党政联席会、校长办公会等议事规则与决策程序,党委书记进入董事会,保证党组织有效参与学校重大问题决策。按1∶1000为院系党总支配备专职组织员,按1∶200配备专职辅导员75名,同时配备10名舍务辅导员。实施辅导员+班导师制、学生骨干+学生助导制、党政干部联系班级制,形成全员育人合力。每年划拨专项党务经费30万元,按教师党员每人200元、学生党员每人100元标准安排党员活动经费,保障基层党组织活动有效开展。
力求“入心”,师生思想政治工作提质增效。整合学工办和教研室功能,成立专业教育管理团队,形成思想教育与专业教育同步设计、同步实施、相互促进的一体化工作体系。构建理论与实践、校内与校外多维立体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把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政工作紧密融合。
下移“重心”,基层组织凝聚力不断增强。把支部建在专业上,成立专业党支部,师生党员同在一个支部,实现党建引领下的教学科研、思想教育、群团工作的融合促进。制定实施《党支部规范化建设示范点实施方案》,以点带面强化支部规范化建设。实施教师党员“123”工程,每位教师党员联系1个班级、2名积极分子、3名普通学生;实施学生党员“1带2”工程,每名学生党员联系1个班级、1个寝室。
运用“匠心”,创新党建工作载体。利用信息化手段,搭建党校培训平台、网络教育平14 台、“红色之旅”党建APP等,形成党建和思政教育“全天候”柔性学习体系。开发30多门慕课丰富党员教育内容。自主开发微党课,设计微活动,开展微思政,运用学校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增强理论学习吸引力。
《光明日报》(2017年12月18日 11版)
教职工政治学习参考资料 篇2
一、把握教职工群体的特点
把握高校教职工群体的特点, 是搞好教职工政治学习、提高政治学习针对性、实效性的前提。高校教职工这个群体有着显著的特点。
第一, 世界观成熟。高校教职工由于大都受过高等教育, 生活阅历丰富, 见多识广, 世界观已经或基本形成, 有自己观察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第二, 知识结构完整。高校教职工大部分人掌握的科学文化知识比较完整, 形成体系, 在本专业领域内有较为深入的研究, 他们考虑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也是一般教育对象所不能比拟的。第三, 信息交往层次高。高校教职工的信息来源十分广泛, 渠道非常多, 如同事之间交流、专家之间交谈、党政机关获取, 从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途径了解, 获得的信息层次比较高、范围比较广, 有一定准确性。第四, 民主意识强。高校教职工文化素质比较高, 有较强的民主意识。了解了高校教职工的这些特点, 我们在组织政治学习时就要有所考虑, 以增强学习的针对性。
二、了解教职工思维的方式
高校教职工群体的特点, 决定了教职工在思考社会问题时有其特殊的思维方式。
第一, 思考认识问题有选择性。教职工对社会问题的看法反映在思想认识上是仔细琢磨、反复思考, 有选择地赞成或认同已有的结论和外界的看法, 之后才在言行上将自己的结论表现出来, 很少有人云亦云、简单地接受现成的结论。第二, 思考认识问题含蓄。大多数教职工在很多社会问题上, 特别是在一些敏感问题上、与自身利益有关的政策措施等方面, 尽管其内心深处有很多想法, 但反映在言行上, 则往往是委婉含蓄、细心谨慎, 很少反应激烈, 无所顾忌。在这种心态制约下的思维方式形成了教职工老成持重、含而不露的特点。第三, 思考认识问题有差异性。在这个群体中, 有不同的岗位分工, 不同的专业分类, 即使是同一专业又有不同的研究方向, 这种工作性质的差别造成了教职工在认识、思考问题时有差异。教职工政治学习的安排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
三、系统规划教职工学习的内容
教职工政治学习不能只是读文件、念报纸、谈体会、搞评比, 要坚持“学习要精、要管用”的原则, 全面考虑、系统规划教职工政治学习的内容, 使之形成完整的理论知识体系, 增强学习的实效性。一方面, 要按照党、国家和学校对教职工的要求, 帮助教职工学习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 教育广大教职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 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观, 增强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敬业爱岗的自觉性。另一方面, 要根据高校所面临的任务, 根据形势的发展, 根据教职工的思想实际, 根据不同年龄层次、不同工作岗位的要求, 有针对性地安排学习内容。在安排学习内容时, 既要注重内容的系统性, 也要注重内容的针对性。因为离开内容的针对性, 再系统的内容也难有好的学习效果。同样, 离开了内容的系统性, 会使学习变得支离破碎, 也收不到好的效果。具体说来, 在内容安排上, 要从教职工的思想实际出发, 在“新”“深”“行”三个字上下功夫。“新”, 就是新理论、新政策、新任务、新信息、新知识。高校信息储量大、传递快, 政治学习内容必须跟上社会形势的发展, 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大众传媒已经宣传过的东西, 还需要学习的就要在精心加工上下功夫, 概括出新意来, 避免“炒旧饭”, 影响学习的效果。“深”, 就是学习内容要有理论深度。高校教职工文化层次较高, 政治学习的内容要有一定的理论深度, 即使是浅显的理论也要有高要求。“行”, 就是学习了以后能管用。政治学习的目的是保证教职工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培养良好的师德。由于政治学习是在教职工工作过程中开展的, 学习的时间相对有限, 因此, 要精选那些与教育关系最密切、最重要、最管用的内容来组织安排教职工的学习。
四、制订教职工学习的计划
制订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是提高学习实效性的重要环节。要根据社会形势的发展, 根据上级党组织的要求, 结合学校的中心工作, 每学期开学前制订教职工政治学习计划。学习计划在指导思想、学习内容、学习时间、学习方式、组织落实等方面要有明确的规定, 学习什么内容, 解决什么问题, 做到心中有数、方向明确。计划要相对具体, 要安排好学习内容, 规定好学习时间, 打造好学习载体, 有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和严密的组织落实措施。党委宣传部主管, 各分党委 (党总支) 具体落实, 做到分工明确, 责任清楚, 一级抓一级, 层层抓落实。
五、搞活教职工学习的方法
采取灵活多样的学习方法是提高学习实效性的重要途径。要彻底改变“学学文件, 念念报纸, 海阔天空, 吹吹牛皮”的散漫式、“一人读, 大家听;一人打, 大家通”的传统式的学习方式, 要调动教职工的学习积极性, 鼓励教职工参与学习、讨论, 谈体会、谈观点, 在讨论中学习, 在议论中提高。可针对教职工关心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 请领导、专家做专题报告, 从更高、更新的角度来解惑答疑;可组织教职工观看有教育价值的录像报告、影视作品;还可以组织教职工走出校门进行社会参观考察, 亲身感受社会的巨大变化, 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也可以组织教职工开展如知识竞赛、演讲比赛、征文比赛、文艺演出等群众性活动, 交流思想, 提高认识, 增强学习的实效性。
在学习形式上, 做到内容决定形式, 形式反映内容, 力戒形式主义。对理论层次较高、内容含量较大的学习, 宜采用集中学习的形式, 安排学习的时间要充足, 避免零零星星地组织, 学了后头, 忘了前头, 影响学习的效果;对内容含量不大、随机性强的学习, 宜采取部门、小组学习的办法组织学习;对内容含量较大、学习时间较长的, 可以安排自学, 规定学习时间, 下发学习材料, 定期进行检查。
教职工政治学习的方法很多, 如照读原文法、宣传讲解法、归纳总结法、报告演讲法、专题发言法、分组讨论法、主题辩论法等, 可以根据内容的需要灵活安排, 以提高学习的实效性。
六、抓好教职工学习的考核
考核教职工的学习情况是提高学习实效性的手段。教职工的政治学习主要靠自觉学习和党组织统一要求, 也要有考核激励机制, 既造成“要我学”的外在压力, 又能激发“我要学”的内在动力。政治学习情况的考核可从两个层面进行:学校主管部门考核各分党委 (党总支) , 各分党委 (党总支) 考核教职工。学校主管部门要组织专人定期对各分党委 (党总支) 政治学习的情况进行检查, 听汇报, 查进度, 考内容, 看记录, 对分党委 (党总支) 教职工学习活动的组织情况进行考核, 考核的结果要与先进单位评比及单位主要负责人的年度考核挂钩。各分党委 (党总支) 要做好对本单位教职工政治学习情况的考核, 采取查笔记、答试题、写心得、看实绩等方式, 从笔记、出勤、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进行考核。考核结果要与评先进、晋职称、提干部结合起来, 以提高教职工对政治学习的认识程度和重视程度, 促进教职工政治学习活动的开展, 增强学习的实效性。
摘要:高校教职工政治学习是提高教职工思想政治素质的重要途径。提高高校教职工政治学习的实效性, 要把握教职工群体的特点, 了解其思维方式, 系统规划学习内容, 完善学习计划, 做到学习方法多样, 学习考核严格全面。
关键词:教职工,政治学习,实效性,研究
参考文献
[1]刘玉方.如何加强高校教职工的政治理论学习[J].文教资料, 2007, (12) .
[2]杨洪波.高校教职工政治理论的思考[J].学理论, 2012, (12) .
教职工政治学习参考资料 篇3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9-0393-02
高职院校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是高职院校教职工深入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等重要理论知识,全面学习党和国家基本路线与重大方针政策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团结士气,创建和谐社会的有力保障,是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化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关键,是提高教职工思想政治修养的主要措施。因此,坚持开展并不断完善这一学习制度,能够坚定广大教职工的信心、乘势而上,为奋力开创高职院校事业发展的新局面提供全面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
然而,当代社会是一个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时代,随着政治、经济等改革的步步深入,一些新矛盾和新情况等问题陆续出现在我们面前,教职工的人生观、价值观、学习观等发生了诸多变化,使我们高职院校政治理论教育遇到了新的挑战[1]。
首先是政治理论学习无用论思想的蔓延。近年来,由于高职院校之间的竞争以转变成科研成果的竞争,院校领导对学校的科研工作非常重视,各项工作的重心也都转移到了科研方面,包括教职工发表的论文,横向与纵向课题项目、校企合作等等,并且逐步制定了相关考核奖惩政策,而对于思想政治方面的考核力度却大多都只是走走形式。因此,在教职工中产生了一种政治理论学习无用的思想,觉得只有把精力放在教学和科研上,才能出成果,才能在晋升职称、职务时获得更多机会[2]。
其次是政治理论学习的内容和形式选择不够创新,还是传统的老一套,仍沿袭着学习文件、学习会议精神、阅读报纸杂志等学习方式,内容枯燥、理论与实际脱节[3]。这样不但不能激发教职工的学习兴趣,反而更容易造成教职工的被动学习,不能很好地调动教职工参与的积极性,这正是制约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热情和学习效果的关键因素。这种空洞且缺乏实际意义的学习,久而久之便导致了大家产生厌烦政治理论学习的心理。
针对这些现象,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以切实提高高职院校政治理论学习的实际效果。
一、充分认识政治理论学习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思想教育是以政治理论学习为基础的。教师的言行本身对学生而言就是一种教育, 并且常常起到身教重于言教的作用。一个好的教师、不仅会在学术上对学生产生影响,更会在其人格上产生潜移默化的感召力[4]。大学阶段正是大学生们政治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因此,高职院校教职工的一言一行, 对学生的成长会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 对塑造他们的人格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 衡量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好坏即是对高职院校教职工队伍思想政治状况与师德状况的考核。每位教职工都应充分认识到政治理论学习的必要性与重要性,自觉提高自身思想政治修养与道德水平, 以良好的形象来影响学生,做学生的榜样。
二、结合实际、创新理论学习内容与形式
首先,在全球经济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与社会主义现化化市场经济建设环境之下,无论是高职院校办学的理念、发展方向的定位、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还是各专业的专业建设、课程设置、教材编制、师生道德素养的提升等,都离不开党和政府相关政策的引导,需结合当前实际形势,不断解放思想。
高职院校一切工作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科研与教学,培养具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专业技术与技能型人才。因此,在进行教职工政治理论教育时,首先要明确政治理论的学习内容、各种政治理论学习活动,必须围绕着一个中心,即有利于教职工进一步更好地掌握党和国家相关重大决策与人才强国战略,正确地把握好各项工作的发展思路与方向。
其次,要充分调动教职员工的学习热情,让他们能够主动参与到政治理论学习中来。因此,要对政治理论学习内容做出适当的调整,彻底改变过去学习的形式主义,重点关注社会民生、经济发展以及教育相关热点问题,理论联系实际,以正确引导教职工进行思想交流,形成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
高职院校政治理论学习的主管部门还应随时深入到群众中,切实掌握教职工在工作、生活上的实际情况,对有困难的教职工,给予更多的关心,及时帮助他们解决问题,从而使教职工政治学习内容能更有针对性。
再次,按照不同部门的工作性质,教职工不同职称、不同政治面貌、不同学历、年龄等,采取不同的学习措施,有计划地开展政治理论学习。
对于学院各级领导和党员干部,可在自学马列主义理论原著的基础上,采取集中学习、召开学习研讨会相结合的形式,引导他们系统地掌握马列主义相关理论体系与精神实质,自觉贯彻并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与决议,以努力提高其执政水平和领导能力。
对于普通教职员工,采取定期安排政治理论学习时间与地点,制定学习计划,挑选恰当学习内容,同时,变化多种学习形式以丰富并支撑理论内容,可借助网络、视频、音频等多媒体载体,更灵活地开展政治理论学习,比如开展知识竞赛、举办演讲会,组织有奖征文活动等。
三、充分发挥党总支(支部)组织学习的核心作用,并建立健全考核机制
由于高职院校教职工从事的教学科研活动主要是在院系[5]。因此,各院系党总支(支部)在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中处于核心位置,是党与群众之间的桥梁与纽带。为了更好地发挥党支部和广大党员教职工在学习中的模范带头作用,应在教研室层面成立党支部。党总支(支部)在制定政治理论学习计划时,应统一部署,紧跟党中央,从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国内外最新局势、学院发展的重要工作等方面入手,紧紧围绕创建全国一流,特色鲜明的高职院校为主题,用最新的理论成果来武装教职工的头脑,努力提高教职工的政治理论水平和思想觉悟[6]。
党总支(支部)必须要建立健全合理的政治理论学习考核机制,让它与教职工评优评先、职称评审相挂钩,使得政治理论学习成为一种长态机制,也作为学年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平时要作好教职工的政治理论学习档案的建立与管理工作,考核内容可以有以下几项。
一是系部应每周安排一次政治理论学习,学习内容可由各党总支(支部)根据时事政治、各级领导的重要讲话,重要会议的决定及会议精神、模范人物或教职工的先进典型事迹等制定。同时必须制定好详细的学习计划,完成各项学习任务,以确保达到相应的学习效果。学习方式自行确定。其他时间可采取专家辅导、自学等形式进行。二是建立学习考勤簿,记载全体教职工的出勤情况。记录要真实可靠。三是教职工应遵守学习纪律,保障学习时间。不得无故不参加学习,或迟到、早退。如有特殊原因不能参加学习的要经主管领导批准。未参加学习的人员要进行补课,补全学习内容。四是教职工应按规定做好学习笔记,不得相互抄袭,并要积极参与各种形式的交流,比如校园网,校园论坛,发帖留言进行学习交流。每学期至少应撰写学习心得体会两篇。五是宣传处要严格按照学院党委的要求,定期检查学习情况,并将检查结果向全体教职工通报。对于学习积极分子应给予一定的奖励以兹鼓励。对学习情况综合成绩达不到标准的个人,不能参加各种评优。
政治理论学习无论在过去、现在,还是在将来都是我们业务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我们必须结合高职院校教职工的工作特点,探索高职院校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的新模式,采取更加行之有效的学习机制来提高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的积极性与实效性。
参考文献:
[1]杨红波. 高校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的思考[J]. 学理论,2012,(10): 326-327.
[2]郁飞.如何加强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的实效性[J].科技信息,2011,(10):223-224.
[3]乔真真,阮琦,马艳娟.政治社会化与高校教职工政治学习[J].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2,(2):11-16.
[4]蓝祝卉,林华,陈凡,何光优. 加强高校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若干问题的思考[J].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3): 19-21.
[5]阎占定 涂淑珍. 新时期要加强和改进高校的政治理论学习[J]. 当代教育论坛,2004,(11):66-67.
教职工政治学习总结 篇4
主要工作总结:
九月份:
1、制订学习计划,布置学习任务。
2、学习教师学习资料(2),重点学习《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并撰写学习体会。
3、网上论坛主题:深入开展反xx斗争 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十月份:
1、学习孟二冬老师的事迹,并撰写体会。
2、观看录象:《东京审判》并组织讨论。
3、网上论坛:学习xx给孟二冬女儿孟菲的回信。
十一月份:
1、学习教师学习资料(3),重点学习《xx文选》:正确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并撰写学习体会
2、网上论坛:学习贯彻新《义务教育法》。
十二月份:
1、开展“法制教育宣传周”活动,开展宪法宣传教育。
(教职工法制教育网上浏览、“宪法知识知多少”练习。)
2、学习教师学习资料(4),重点学习xx在纪念红军成长胜利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并撰写学习体会。
3、网上论坛:加强学校管理,共建和谐社会。
一月份:
1、师德讲座——《教书育人要遵循教育规律》。
2、分组学习,观看“东方讲坛”的内容,撰写学习体会。
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总结 篇5
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总结
根据教育局的安排,我校组织全体教职工,采用“集中学习”、“分组学习”、“自学”、“专题报告”、“专题辅导”、“专题讨论”、”撰写心得体会”等形式等方式,对教职工进行政治理论学习,使广大教师从思想到行动都得到了一次净化。
一、活动时间
X月XX日
二、活动地点
学校会议室
三、学习内容
1、明确办学目标,端正办学方向,确保均衡教育顺利实施。经过几年的办学实践,要把一所农村学校建成教育思想与时俱进、队伍建设不断优化、学校管理日益完善、教育设施配备精良、保持传统优势、体现时代特点的人民满意的学校这需要全体教职工共同努力。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严格执行《义务教育法》,让学生素质得到全面发展,充分发展学生艺术、体育、演讲、书画等方面特长,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力。
2、以人为本,全面、和谐发展素质教育。素质教育要以人为本,把学生看做学校教育的主角,给予学生更多的人文关怀,要做到对所有的学生都一视同仁,一个也不嫌弃,一个也不放弃,让学生在德智
体美及心理等方面素质都要得到发展和进步,而不是一味的追求学习成绩。要让学生既要有良好的品格,成为一个合格的人;又要有强健的体魄,成为一个健康的人;既要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又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挫折和灾难。
3、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存之本,是教育的生命线。因此,确保和提高教学质量是基础教育永恒的主题。以“质量为本”“发展为本”,潜心研究教学教育工作,研究教育教学规律,凝神聚力,扎扎实实抓好课堂教学;聚精会神,全力以赴抓好管理工作,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将质量管理工作落到实处是重中之重。
4、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教师职业道德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也决定着社会精神文明的发展。教师职业比其它职业有更强的示范性,对社会风气的影响比其它职业更为广泛、更深远。因此,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对于把青少年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要有坚定的职业信念、师爱、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团结协作精神、言表风度等六个方面的品质。这样才是一个高尚的教师。在实际工作中,教师应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爱岗敬业,树立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全身心地投入教育实践中;热爱学生是师德的核心,教师应关心学生,尊重、信任学生,严格要求学生;为人师表,教师应严格要求自己,将做人与育人统一起来,时时处处为学生做榜样;树立终身学习的思
想,不断钻研,不断进取。
5、未成年人是祖国家庭的未来只希望;教育是第一首要!道德教育是教育的根本。从宏观上看,现在的未成年人将来都是祖国的建设者,他们的素质如何对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特别是在当代社会,一个国家或民族要发展、要振兴,必须依靠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正是提高国民整体素质的基础工程。深入研究新形势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特点。对于思想道德建设也不能狭隘地理解,仅把它局限于文明礼貌、讲究卫生等具体品质的培养,而应当注重人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意义重大,需要我们去认真探索和把握它的规律与特点。
四、学习效果及反思
教职工政治学习参考资料 篇6
一、高校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现状及原因分析
(一) 高校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现状。
总体来讲, 目前高校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主流是好的, 思想政治教育呈现良好的积极的发展态势。热爱祖国、热爱党、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爱岗敬业、崇尚科学、诚实守信、为人师表、团结协作、乐于奉献已成为当今高校教职工思想品质的主流精神和师德之魂。与此同时, 我们也应该看到, 由于受社会大环境和不良风气的影响, 高校这片净土也遭污染, 教职工在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等方面出现了严重的滑坡现象。表现在:
1. 在政治信念方面, 部分教工政治热情不高。
近年来, 高校放松了对教工的思想政治教育, 出现重业务轻思想、重实惠轻理想的情况, 他们对政治逐渐失去了热情, 对政治理论学习缺乏正确的认识。
2. 在责任意识方面, 有的教工在认识和行为上存在
偏差, 变为本位主义和个人主义, 认为自己是搞学问或做行政的, 只要搞好自己的教学科研或管理工作就可以了, 因而对学生缺乏爱心, 育人意识淡薄, 他们对学生的思想道德不闻不问, 或流于形式;课堂上, 对学生违纪也视而不见;对学困生冷淡歧视, 缺乏关爱和帮助。有的教职工在校外大量兼职, 教师本职工作则马马虎虎, 敷衍了事, 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的提高。有的教工则把自己的学校作为一个跳板, 积蓄能量, 或提高学历, 或提高职称, 然后跳往待遇更好的高校或企业;有的教职工根本忘记了自己的身份, 完全没有起到为人师表的作用, 不注重自身形象, 不讲究个人修养, 上课自由散漫, 随意停课或调课, 种种不端行为严重影响了学生, 甚至误人子弟。
3. 在敬业精神方面, 表现为爱岗敬业精神不强, 对教书育人工作投入不够。
据了解, 部分教职工在遵守职业道德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 具体表现教师方面, 部分教师不认真熟悉钻研教材, 不按教学要求认真备课, 上课照本宣科, 讲授平淡无味, 教学方法陈旧, 很少批改作业, 甚至不布置作业。行政人员方面反映在管理上面, “门难进, 脸难看, 事难办”的情况依旧存在, 服务意识差, 做点工作就讲价钱。受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 部分教职工个人主义思想抬头, 价值趋向倾斜, 对收入的反差失去心理平衡, 在追求人生的价值过程中过分注重眼前利益, 在付出与索取、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方面陷入误区。
(二) 原因分析。
笔者认为, 造成上述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概述起来,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社会转型期出现的多元并存的价值观, 对思政工作带来不利影响。
表现在价值取向出现个人主义倾向, 价值目标体系出现多元倾向, 实现人生价值的途径出现实惠化倾向。过去, 一元的集体本位价值信仰受到冲击、动摇, 拜金主义价值观、自私自利价值观或“合理利己主义”价值观受到追捧, 他们在追求个人的价值、尊严、利益需求和自主性地位实现的同时, 无疑使思想政治工作更为棘手和多变。
2. 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对思政工作形成冲击。
近年来, 高校内部大力推行干部人事制度、后勤社会化、医疗制度、职称评聘、岗位业绩津贴等一系列改革, 使教职工切身感受到竞争的压力和物质利益的重要性, 在这种趋利性思想的指导下, 教职工考虑问题的出发点和判断是非的标准会发生变化, 导致不能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之间的利益关系, 甚至不择手段、不计后果地谋求个人利益最大化。
3. 思政部门自身的缺陷也是导致思想政治工作滑坡的一个重要原因。
我们常说, 思想政治工作是服务教学科研工作的生命线, 学校改革越深入, 越要加强和创新思想政治工作。但是, 在我们的干部队伍和日常工作中, 依然存在着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统一、不到位的现象。他们对自身从事的工作缺乏事业心和责任感, 凡事能推则推, 能将就则将就, 思想政治工作自然不能取得实际效果。此外, 思想政治工作者地位低、年龄和知识结构不合理, 工作机制不完善、不健全以及工作方式方法单调等都是导致思想政治工作不尽如人意的主观因素。
二、做好高校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具体对策与建议
(一) 思想政治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
首先, 必须了解教职工的需求。尤其是当前, 高校正在推行一系列改革, 教职工的利益格局发生了重大调整, 劳动关系和经济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此时, 教职工是否接受和奉行思想政治工作者灌输的道理, 不仅取决于道理正确与否, 而且还取决于其道理是否有利于自己。思想政治工作者只有把握了工作对象所思、所想、所需, 工作上才能提高针对性, 做到有的放矢。其次, 要适应教职工的心理。重视人的心理感受是对人的一种尊重, 能使其产生归属感、认同感和信任感, 是增强思想政治工作有效性的基本要求。高校教职工的文化水平、学历层次、技术职称较高, 再加上我国知识分子长期以来形成的传统意识, 他们特别期望别人尊重和认可自己的心理感受。实践中, 之所以有的教职工对思想政治工作有逆反心理, 有时正面教育会产生负面效果。究其原因, 还是思政工作者忽略了教职工的心理感受, 采取了不该有的态度、方式和口气, 结果适得其反。
(二) 思想政治工作要在机制上谋求创新。
当前, 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首要的是健全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体制。学校党委及基层各级党组织要进一步提高对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进一步明晰思想政治工作谁主管、谁负责、谁来做以及如何评估等问题, 以保障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常抓不懈、常抓常新。在此领导体制下, 建立一套系统的工作机制。这其中包括制定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法规制度, 建立一支精干高效、“专兼结合”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以及建立合理的评估督导机制。
(三) 思想政治工作要在方法上不断更新。
1. 积极推进校务公开, 充分尊重教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与民主管理监督权。
积极推行“两级”教代会制度, 落实好教代会的四项职权, 坚持和完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 是畅通教职工利益表达渠道最重要、最有效的形式, 也是增强高校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感召力和凝聚力的主渠道。高校要坚持每年一次、四年一届的教代会制度, 通过教代会将教职工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以及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全部公开, 通过教职工源头参与和监督得到理解和支持。另一方面, 全面推行了二级教代会制度, 使教职工更广泛地更直接地参与民主管理, 对本单位各项工作实施民主监督, 既防止了教学院系在重大决策上出现大的偏差, 也对管理中出现的问题予以纠正。
举办各种类型的情况通报会, 增强管理者与教职
工之间的信任感。每年依托党委统战部, 不定期向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举行学校情况通告会;依托离退休处, 举行学校情况通报会;依托党委宣传部, 在重大改革举措出台前和出台后, 举办专项新闻通气会, 同时, 人事处、招生就业中心、基建处、后勤处等单位还就有关工作举行听证会, 充分体现了对教职工知情权、参与权的满足与尊重。
2.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大力营造宽松和谐、公平竞争的软环境。
要发挥“文以载道”的教化作用, 寓思想政治教育于各种文化、体育活动之中。如通过开展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文体活动;“三育人”、“师德标兵”评比表彰活动;“八荣八耻”的倡议活动;“五好文明家庭”、“比翼双飞好夫妻”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把思想政治教育引入教职工家庭, 做到教职工心坎上, 使广大教职工在喜闻乐见和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与此同时, 通过成立“教授联谊会”、“博士联谊会”、“青年教职工联谊会”、“少数民族教职工联谊会”等群众团体, 组建教工各种协会, 为疏通言道、展示成果、促进交流搭建平台。
3. 要重视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给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新的发展机遇。
作为走在信息化前列的高校, 网络技术的普及与运用, 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联系广大教职工的桥梁和纽带。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双向交流、问卷调查、统计分析、建立相关数据库等, 不但会大大提高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效率, 延伸思想政治工作的覆盖面, 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整体性、协调性和互动性, 而且使思想政治工作更加生动活泼、有理有力、有情有趣。
总之, 新时期高校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只能加强, 不能削弱。高校各级组织只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原则, 在充分了解、尊重他们的基础上, 正确审视那些影响和制约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及实践问题, 并在观念、机制和方式方法上不断进行创新, 高校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就一定会取得显著成效。
参考文献
[1]张文国, 马成才, 谢云章.世纪新思维[M].汕头:汕头大学出版社, 2001.
[2]李朝晖.人性假设与高等教育管理理论创新[J].煤炭高等教育, 2004, (3) :59.
[4]姜正国.论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创[J].当代教育论坛, 2003, (6) :69.
教职工政治学习参考资料 篇7
关键词:职工队伍 职工思想政治 思想政治工作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6(c)-0135-02
做好新形势下职工思想政治工作,首先必须把握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和职工队伍思想变化的新特点。当前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对象从国企职工向非公企业职工、农民工扩展;工作领域从国有企业向非公企业拓展;工作内容从单纯思想教育向思想教育、维权帮扶、人文关怀、心理疏导、协调劳动关系、化解利益矛盾等多项内容拓展;工作载体从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向手机、互联网等新兴媒体延伸;工作方式方法从主要依靠行政命令“灌输式”教育向更多地依靠法律手段、经济手段、舆论手段和现代科技手段转变。与新形势的要求相比,职工思想政治工作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比如工作覆盖不到位、体制机制不健全,方式方法陈旧、针对性实效性不强,阵地设施建设不足,特别是一些企业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忽视、削弱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现象。这就要求我们充分认识做好新形势下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努力开创职工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
1 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把“以人为本”作为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指导原则
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是人因此,必须以人为根本,以人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工作的目标和原则、方法,定位在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上。一要尊重工作对象的人格、权利,尊重他们的主人翁地位,尊重他们的不同意见,平等待人。二要理解工作对象的个性心理、兴趣、爱好和具体处境,理解和承认他们在政治思想、道德、文化、心理等方面的差异。三要关心工作对象的实际困难,诚心诚意地帮助他们解决工作、学习、生活、社交、心理等方面的问题。企业应牢固树立“职工利益无小事”的服务观念,从小事入手,使企业真正成为职工心中温暖的家园,润物细无声地温暖着职工的情感。
2 以企业发展为中心,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注重针对性,通过把握思想工作的针对性,来实现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突破。首先要根据企业生产建设,制订思想政治的内容,以提高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经济工作是企业的主旋律,发展企业生产,搞好企业经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是企业的中心工作,其他工作都必须围绕这个中心去做,思想政治工作也是如此。当企业进行较大决策时,思想政治工作要围绕企业发展,围绕长远利益,对干部职工进行团结奋斗、再展宏图的教育,引导大家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真抓实干,为实现企业新的飞跃发展而统一思想,共同奋斗;当企业面临“资金困难”、“市场困难”时,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应放在对干部职工进行艰苦奋斗、共度难关的教育上,鼓励大家齐心协力,闯出一条生产经营的新路子;当企业遇到突击性任务时,思想政治工作则要把握时机,最大限度地调动人的积极性,进行主人翁精神、吃苦耐劳精神和团结协作精神的教育,以保证生产和其他任务的完成。企业发展是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永恒主题,只有始终坚持以企业发展为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重心,才能最大程度上发挥出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
3 把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有机结合
企业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就需要职工不断创新、进取、提升竞争力,就需要依靠建设企业文化来提升职工素质。大力建设企业文化是改进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途径。建设企业文化,有利于建立优秀的企业制度,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提升良好的企业形象,提高企业管理水平。要学会把企业文化作为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载体,通过职工理解参与形式各样的文化活动,切实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从基础上提升职工素质,发挥企业文化的先进作用。
4 开拓创新,不断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方法。
4.1 思想政治工作的形式要推陈出新
思想政治工作要改变过去简单说教的灌输式教育,应多采用群众所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工作,如举办文艺汇演、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等,既丰富了职工业余文化生活,又寓教于乐,提升职工的文化素养。要充分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切实把网络作为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一个新的重要阵地,拓展思想政治工作的空间和渠道,强化网上的正面宣传和引导,进一步扩大思想政治工作的覆盖面,增强影响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应针对职工心理动态和情绪变化,加强心理疏导,如传授心理健康知识,帮助员工学习减压技巧,培养员工健全的人格,从而使思想政治工作成为推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4.2 思想政治工作要充分体现时代特征,适应社会潮流发展
要紧扣当前的热点、难点问题,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实做细,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激励、鼓动和疏导作用,保证干部队伍思想稳定、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4.3 坚持整体推进,使思想政治工作系统化
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教育内容、方式方法、领导体制、运行机制、机构队伍、阵地载体等许多方面,并与体制改革、法制建设和文化建设密切相关,这些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其综合作用决定着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思想政治工作不能单打一,既要发挥政治工作部门的作用,又要依靠机关各部门的力量,形成思想政治工作的整体合力;既要更新教育内容,又要改进方式方法,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既要健全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又要完善载体和建设阵地。
5 结论
要积极把握职工队伍新特点,不断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使思想政治工作真正发挥强大作用。
参考文献
[1]赵文彦.浅谈事业单位改革中的思想政治工作[J].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 2010(6).
[2]高秋芬.试述政治思想工作在企业道德建设中的应用[J].民营科技,2010(5).
[3]李琼艳.探究思想道德建设中存在的四个问题[J].成功(教育),2010(5).
[4]王威.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动力机制探析[J].理论月刊,2010(5).
[5]马奇柯.论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网络化组织机制[J].理论探讨,2009(4).
[6]王莉萍,陈京玲.人文关怀中的青年思想政治工作方法探讨[J].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08(4).
[7]谭晨虹.创新国有企业职工思想政治工作之我见[J]. 求实,2008(S1).
[8]陈钧.浅论国有企业职工思想政治工作思路的创新[J].南方论刊,2008(9).
[9]华治.企业思想道德建设应具体化[J].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5).
【教职工政治学习参考资料】推荐阅读:
教职工政治学习参考资料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09-12
3教职工政治学习制度10-27
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计划07-21
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纲要08-31
2023年暑假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制度12-20
暑期教职工政治业务学习班动员讲话稿09-03
米粮中学教职工政治09-29
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12-17
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和师德建设05-14
小学教职工学习制度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