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曼《大学的理想》读书报告

2024-06-18

纽曼《大学的理想》读书报告(共4篇)

纽曼《大学的理想》读书报告 篇1

纽曼《大学的理想》读书报告

约翰·亨利·纽曼(JohnHenryNewman,1801—1890)出生于伦敦,毕业于牛津大学的三一学院,是19世纪维多利亚时代的著名神学家、教育家、文学家和语言学家。1817年就读于牛津大学三一学院。1825年担任英国牧师。1828年成为牛津大学圣·玛丽教区的神父。在牛津运动中,他撰写了《时论册集》中的二十九篇文章,企图恢复被新教改革运动所丢弃的许多观念和实践,在新教与罗马天主教之间寻觅出一条中间道路。他在1841年撰写的《第九十号时论》被英国圣公会当局谴责有罗马天主教倾向。之后,他过了几年退休的生活。1845年改信罗马天主教。1846年被任命为罗马天主教神父,对罗马天主教在英国的复兴起了重大的作用。在伯明翰的城郊,他创建了一个祈祷会,就是一般没有誓约的神父聚居的团体,并在那里度过了大部分余生。作为对查尔斯·金斯利(Charles Kingsley)抨击天主教神父的回应,他于1864年写了一部灵修自传《生命之歌》,陈述自己成为一名天主教徒的理由。该书使他赢得了许多新教徒的尊重。1851年纽曼应邀出任新创办的都柏林天主教大学校长。1852年他在都柏林为宣传这所新办的大学作了一系列的演讲。这些演讲后经修改,再加上他在其他场合所作的有关大学教育的演讲合成《大学的理念》一书。他在教育领域的主要成就是此书的出版。本书是西方高等教育史上较早系统、全面、综合的论述了大学教育的基本理论问题的名著。

纽曼是19世纪自由教育的伟大倡导者,在牛津大学生活二十余年,牛津的精髓——学院制、寄宿制、导师制——构成了他的大学理想的重要内容。此外,他的宗教生涯也极大的影响了他的大学理想(曾为英国国教徒,1845年皈依罗马天主教)。(此段开场白需缩减,语言需提炼)

一、纽曼的《大学理想》形成的背景

1、政治因素

18世纪末的法国和美国的政治革命,宣布人人都应有政治自由。同时,为了向外扩张殖民地,在国际竞争中保持其优势,政府急需大量懂技术,掌握现代生产、科技、经济、管理乃至军事技术的人才。而这仅仅依靠当时的牛津和剑桥两所大学是远远不能满足的,于是一批新大学和学院纷纷出现,这些学校注重实科教育,积极发展职业教育,与纽曼的观点针锋相对。这使纽曼对大学的功能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从而形成了自己的自由教育观。

2、经济因素

18世纪中叶,英国掀起第一次工业革命。工业逐渐取代了原有的手工业。人们慢慢认识到要获取更大的利益,是生产持续发展。而要适应大规模生产的需要,就必须依靠教育培养大量优秀的实用人才。而当时学校基本上都属于英国国教会统治,课程的设置是传统的“七艺”,学校的目的是培养牧师和神职人员。新兴资产阶层为了获得教育权,就开展了反教会、反神学的斗争。具体表现为:开办世俗大学,在这些学校里排斥神学,由此掀起了历史上英国著名的“新大学运动”。面对由经济革命带来的宗教危机,纽曼多次发表自己的演说,对大学的教育目的和大学教学内容阐述自己的观点。

3、教育因素

以牛津和剑桥为代表的英国大学固守传统,注重理想培养和性格养成,排斥科学教育,直至19世纪上半叶仍是如此。因此,两校的学生数不断下降,这引发了教育界的深思。以斯宾塞和赫胥黎以及爱丁堡评论派为代表的功利主义和科学主义的倡导者,不断抨击牛津和剑桥的保守和封闭,要求这两所大学进行改革,废止宗教考试,吧自然科学成果吸收到大学教育的内容当中,设置自然科学课程,并建立科学实验室。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纽曼以人文主义者的身份,全面、综合地对大学教育的主要问题进行了理性的思考。

4、宗教因素

随着社会的发展,宗教对社会的影响逐渐减弱,科学的影响和社会地位逐渐增强,科学知识开始取代宗教知识的主导地位。由此引发了1833年旨在强化圣公会的天主教因素牛津运动。要求唤醒民众关注政府对教会构成的危机境况。在这场运动中,纽曼改变了自己的宗教信仰,皈依天主教,开始潜心研究教育,发表演讲,最终形成了《大学的理想》一书。

二、纽曼《大学理想》的主要内容

1、大学的概念

纽曼从词源学的角度认为,大学是讲授普遍知识的场所。他主张大学应平等、完整地传授各种知识。这就意味着,大学的目标:首先是理性的而非道德的。大学的目的是理智训练,发展人的理性;其次是知识的传播与推广而非知识的进步。他说:“如果它的目标是科学或哲学的发现,我不明白为什么一所大学要有学生;如果是宗教训练,我不明白它为什么是文学和科学的中心”,这也就说,大学是传播普遍知识的地方,既是知识的集中地,也是讲授知识的中心。“大学讲授普遍知识”是大学的本质所在。大学具有特殊性,具有相对独立性,它不应屈就于任何事物,包括教会。在纽曼看来,巴黎大学作为一所真正意义上的大学的关键就在于它容纳了并教授了所有的普遍知识。他的学生来自世界各地,没有国家、种族、阶层等的区别。这就是纽曼理想的大学。纽曼认为人的本质就是人的理性,大学教育就是培养人的理性,重视人的因素。

因此,纽曼认为大学教育应为自由教育而设。他所说的自由教育是“心智、理智和反思的操作活动”,以心智训练、性格修养和理智发展为目标。自由教育的具体体现是集智慧、勇敢、宽容、修养等于一身的绅士。为知识本身的目的而追求知识,是进行这一教育的重要途径。从大学为讲授普遍知识的场所出发,纽曼坚持大学不同于学术机构,更反对大学进行职业教育。在《大学的理想》第五篇中,他说:“当知识越来越具体、细化的时候,知识就不称其为知识了”。而在此环境下培养出来的人也将被机械化,目光也就会变得短浅,这与纽曼提倡的完全的人皆然相背离,也就实现不了其教育的目的。

为了实现这种教育目的,除了必须坚持为知识而知识的原则外,他主张学生“应真实主动地进入知识领域,拥抱它,掌握它”。他的理想大学中的大学生,不仅要主动、积极、开放、交互式地进行学习,还要用普遍联系的观点去掌握知识。他主张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联系,通过分析、分类、对照、协调、匹配、整合等手段,是新旧知识真正内化为学生整个知识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真正实现学生的才智增长。由于学生不可能攻读每一门向他开放的学科,为了实现大学应提供普遍的与完整的知识的教学目标,他主张使大学成为“教育场所”而不是“教学场所”,也即让学生生活在“代表整个知识领域的人之间”,强调学生在一种洋溢着普遍知识的益智团体范围内进行自我教育。

2、大学的目的

作为红衣主教兼任大学校长的纽曼,其思想主要还是源于神学思想。因此,大致可把其

对于大学的目的分为三种:

第一,超自然的宗教目的。在纽曼看来,大学教育的终极目的是:皈依上帝,笃信天主教。“大学是通过文学和科学,达到使他们的子民受到更多益处的目的,获得道德习惯和智力习惯„„”。纽曼作为天主教人士,认为宗教是知识的一部分,而且是很重要的一部分,所以大学里必须讲授宗教神学。他坚持教会的权利至高无上。所以这个超自然的宗教目的,自然就成为了他的大学的长期目标。

他指出,大学相对于教会是独立的。但如果离开了教会的帮助,大学就不能充分地完成其目的,因为教会对实现大学的完整性是必要的,神学作为宗教真理应是这种完整的知识体系的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在《大学的理想》第九篇中,纽曼提出:“若大学里不传授天主教神学,就谈不上在传授普遍知识。但尽管神职人员一直人数众多,仍不足以成立天主教大学,因为神学只能作为知识的一个分支,只能作为我所说的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来加以传授”。

在此,纽曼虽然过分强调了宗教在大学教育中的作用以及神学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作用,但也可以看出他的大学自治的思想。实际上,当他意识到教皇任命他为都柏林天主教大学校长只不过是让他把大学变成一座受到精心保护的天主教温室时,他毅然辞去了校长职务。

第二,近期的智力训练的目的。纽曼认为大学的近期目标就是训练学生的智力。在自由教育的思想下,必须通过培养完善的智力来获取知识,通过智力对各种各样的知识进行联系、综合、分析,运用知识进行思考。纽曼认为知识是精神的一种状态或条件,学生必须以掌握各种知识为近期目标。然而知识又是如此之丰富,人生命有限,唯一的解决方法就是加强智力训练和培养。智力培养最终是为了对真理的探索,对知识的思考、推理和探究。有了发达的智力,个体就可以成功的做许多事。而追求功利的职业教育却只能培养出某一领域的人才。换而言之,一个经过智力训练的人能够拥有在各行各业发展的潜力,而职业教育培养的人却只能紧紧局限于自己狭窄的领域之中。当然纽曼并不否认职业教育的价值,但就大学教育而言应该还是以智力训练为真正的目的。

在《大学的理想》第七篇中,纽曼提出:“自由教育尽管并非专业教育,但它却具有真实和充分的实用性”。虽然,“好”是一回事,“实用”是另外一回事,但实用的并不见得总是好的,但好的却必定是实用的。好并不仅仅是好,好可以再生出好的东西,这就是好的事物的属性之一。好是多产的,它不仅仅有益于判断力,而且也有益于鉴赏力;不仅能吸引我们,而且能感染自身。如果理智是我们身上极为美好的组成部分,而且理智的培养又相当好的话,那么理智就不仅仅其自生是美的、完善的、令人钦佩的和高贵的,而且从真实且高雅的意义上讲,是对拥有者本人及其周围人都是有用的;不是在低层的、机械的、商业的意义上来讲是有用的,而且它的有用表现在它能向四周传播好的东西,或者作为一种幸事、一种才华、一种能力,或是一种财富。首先是对其拥有者有用,然后通过他,对世界有用。这就是说,如果自由教育是好的,那么它肯定也是实用的。

第三,世俗的社会目的。纽曼认为人既是自然人同时也是社会人。因此,从他的阶级利益和宗教信仰出发,纽曼也认为大学教育的社会目标是训练社会良好的公民。在《大学的理想》第五篇演讲中,他提到:“自由教育造就的不是基督教徒,也不是天主教徒,而是绅士”。这里的绅士,即具备有教养的才智,有灵敏的鉴赏力,有率直、公正、冷静的头脑,待人接物有高贵、谦恭的风度等良好品质的人。这实质上,也就是从宗教的角度出发强调信仰的同一性及维护社会的安定。这就说明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使整个群体获得发展。

3、大学的教育

纽曼在大学的教育观中最为突出的就是主张教学和科研相分离。这与上文所说的纽曼的

大学的概念中的“大学不是学术机构”的思想一脉相承。纽曼认为研究所才是知识创新的重要地方,而大学里多数是未受智力训练的学生,主要是准备接受普遍知识的学习,因此两者的功能是不同的。大学应更关注学生。教师的职责是与学生相联系,把知识传授给学生,重点在传授。而发现与教学是绝对不同的两项工作,如果把精力放在知识的发现上,则必然会使教学功能下降。既然学校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那么就应该注重教学,而不是发现。

既然以学生为中心,那么在教学中就要采取因材施教的方法。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要进行教学是教师的必备技能。那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重视师生互动,既然以智力训练为目的,就必须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作为参与者进入角色,而不是单纯的作为听众。另外,教师必须重视教学准备,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能够循序渐进的获取知识,能够发展理性。从纽曼的教育教学观不难看出,他已经把教师作为一个专业来看待,对其有一定的标准和要求,不是任何人都可以胜任的。

4、大学的学习

纽曼主张大学的学习首先进行智力训练,认为智力培养和训练是在大学和学院中进行的,而它的表现和发挥作用是在以后的生活中。一个人要不断积极主动地学习掌握知识,发展理性,就必须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从这个角度出发,学生最好是采用问答式学习,包括师生讨论。一方面教师不断的引导、启发学生,另一方面学生自己主动地思考。重视学生的自学。但同时与老师的指点结合起来。纽曼指出学生不能盲目的自学而排斥其他学习方法,而是应该在老师的指导下把自学和学习巧妙结合,才能更好的发展自己。其次,学生学习必须循序渐进,踏踏实实。“罗马不是一天造就的”纽曼总是如此借用这句名言。同时,纽曼也强调学习的过程必须相互协作、共同奋斗,形成一个互相帮助、互相关心的环境。因为真理的发现总是集体的行为,需要几代人的努力才能完成,仅仅靠个人力量是永远无法达到的。

三、纽曼《大学理想》对当代高等教育的启示

纽曼自由教育的大学理想影响是跨时代的。但同时,他的理想也不可避免地带有时代的和个人的局限性。比如他教学与科研相分离的教育观。直到今天,其影响仍然深远。特别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工业化时期,高等教育急需顺应经济社会高速发展要求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纽曼的理想可以给予我们多方面的启示。

1、要重视大学的教学职能

现代高等教育理论认为大学有三大职能,包括教学、研究和服务三种。然而当下,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特别是在“产学研”相结合的办学思路和“科研先导”的口号影响下,高等学府似乎存在一种偏向,认为科学研究是评价大学实力、教师水平的主要指标,教学反成了次要指标。原因就在于科研成果、科研经费在教师评价中权重太大,这使得许多大学对科研高度重视,科研职能急剧膨胀。相反地,教学职能就受到了冲击和削弱,教师对高校的教学也不那么关注了,而把大部分精力用在科学研究和发表文章上。为此,我们不得不重新思考大学本质特征是什么? 纽曼提出,大学教育的目的之一是训练学生的智力,即对学生进行智力培养,而智力的培养是以知识为基础,学生获得知识、发展理性,进行心智训练,主要是通过教师的教学来进行,如果大学不重视教学而一味地追求出科研成果,大学的教育目的就得不到实现了。因此,不管社会如何进步、怎样发展,大学都应该传授普遍的知识,而知识传授的主要途径是教学,所以教学是大学之所以成为大学最充分的理由。

2、要合理定义大学的“知识”

当前我国大学教育,谈到传授知识,大家首先想到的都会是专业知识的传授。许多大学过度强调专业化,导致大学生知识面狭窄,缺少健康的人文精神,不同程度地存在素质缺陷,使得不珍视生命的行为以及其它非道德现象在大学校园里时有发生。为此,我们或许要重新思考一下知识的含义了。

纽曼在《大学的理想》第五篇中提到:“所有的知识都是一个整体,单一的科学是整体的组成部分”。“知识的所有分支是相互联系的,构成知识的各门科学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们相互补充,相互纠正,相互平衡”。“知识按其程度变得越来越特殊时,知识就越不能成其为知识”。因此,大学里传授的知识要全面具体,不仅要注重学科本身知识的传授,对知识本身进行研究和探索,而且要注重学生心智的培养、理性思维的训练、品格的提升和优雅举止的形成,使学生能够成为一个既能自主健康生活、又有益于社会健康发展的公民。

3、要倡导通识教育

现在,我们通常可以看到这样的例子:校园里,许多大学生每天忙碌着听课、记笔记、穿梭在图书馆之间“学知识”,而毕业后却面临着失业,因而开始抱怨学校所学的知识毫无用处。这就引起了我们对教育的又一深思。

纽曼在《大学的理想》中提到:“学生不是因为某一职业而专门学习某一特定技能。技能不是教育,因为它们无助于理智的形成和培育。教育就是为获取知识作准备,教育就是根据所做的准备传授知识。这种教育不局限于某一特定技能,却能让你在各种工作中应付自如,而不是一生只能从事一个职业。”这种教育实质上就是通识教育。当前,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的隔阂日益加重,通识教育只能流于形式。大家似乎并没有意识到:通识教育才是专业教育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只有在通识教育大力发展的基础之上,专业教育才能实现它最终的价值。因此,我们要大力提倡通识教育,重视学生理性发展和智力培养,使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平衡。从而培养出我们所期待看到的通才。

时至今日,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当今大学的定位已经悄然发生了变化,逐渐在社会需要中迷失自我;教学在大学教育及其评价体系中的权重已经略显轻微;大学过于功利,过于注重专业知识传授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因此,在新形势下,重新审视与评价纽曼的大学教育观,发掘其教育目的观,可为我国大学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某些启示。纽曼认为大学应培养人的理性、提高人的修养、完善人的品格,这无疑是我国大学教育继续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约翰·亨利·纽曼著 徐辉译.《大学的理想》节本.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2】陈鹏.纽曼的大学教育目的观及其启示.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7 【3】光晓燕.纽曼的大学理想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启示.文教资料.2009.3 【4】黄媛媛,李化树.解读纽曼的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现代企业文化.2009.11 【5】徐沁.走出阴影,步向真理——纽曼的大学理念.网络文章.2008.12.31

纽曼《大学的理想》读书报告 篇2

从18世纪中叶开始, 英国掀起第一次工业革命, 政府急需大量懂技术的人才。同时, 新兴阶层认识到要保持经济的遥遥领先, 必须依靠教育培养出高学历的的实用人才。而当时的学校都属于英国国教会统治, 学校的课程是毫无实际用途的神学宗教等, 受教育仅是少数贵族和有闲阶层人的权利。于是新兴阶层开办了许多世俗的学校和大学, 这些大学主要传授现代学术和自然科学, 神学被排斥在教育内容之外。与此同时, 洪堡的“教学与研究相统一”和“自由学术研究”等思想对世界高等教育发展正产生着深刻影响。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 纽曼怀着对传统大学的偏好, 对大学教育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全面、深刻的理性思考。

当然, 《大学的理想》的产生也与宗教因素有关, 纽曼一生所信奉的教派曾几经改变, 信仰上的冲突与矛盾使得他对问题的看法比较综合与辩证。

二、纽曼的大学理想简述

(一) 关于大学内涵与大学职能。

纽曼从词源学的角度认为, 大学 (university) 是传授普遍 (universal) 知识的地方。“这种普遍性是大学的本质特征, 是区别于其他学术机构之所在”。[1]这样的大学, “是所有知识和科学、事实和原理、探索和发现、实验和思考的有效保护力量”, “是众多学派荟萃的场所, 各学派的人地位平等, 他们的观点仅服从真理的标准, 因而他们可以安全地思考和探索问题。大学通过智慧之间、知识之间的碰撞而使探索得以深化, 发现得以检验和完善, 草率得以校正, 错误得以暴露”。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 纽曼心中理想的大学是“智慧之府, 世界之光, 信仰的使者, 新生文明之母”。

在大学的职能上, 纽曼坚持教学是大学的唯一职能, 从本质上讲, “大学是教育的场所 (aplaceofeducation) ”, [1]大学为传授知识而设, 而不是为科学研究而设。纽曼从三个方面对他的这一观点加以论证。首先, “科学机构和大学之间存在着智力分工”, 在他看来, 发展科学是科研机构的职能而不是大学的职能, 大学的职能在于教学, 在于培养学生。其次, “发现和教学是两种迥然不同的职能, 而且也需要不同的才能, 但同时兼备这两种才能的人并不常见”。他指出:“忙于向学生传授自己现有知识的人, 不可能有闲暇或精力去获取新知识。探寻真理的人往往是离群索居, 心天旁骛。最伟大的思想家在研究自己的课题时总是专心致志, 不允许自己的工作被打断。他们在做别的事情时总是心不在焉, 行为怪僻, 对课堂教育和公开讲课多少都有些退避三舍。”“教学需要和外界打交道, 而实验和思辨的条件则是隐居”, [1]大学不可能成为研究或发现的基地。最后, 历史上的重大发现大多不是在大学内产生的。虽然有一些反证可以证明大学校园也有发现产生, 但总的来讲重大发现都是在大学外产生的, 因此大学也就不必去承担研究和发现的职能了。

总之, 在大学职能这一问题上, 纽曼认为大学的职能就是传授普遍知识, 就是教学, 就是培养人才, 这是大学的唯一职能。

(二) 关于自由教育。

纽曼是19世纪自由教育 (liberal education) 的伟大倡导者。从自由与非自由的区分标准出发, 纽曼对自由教育做出了全面完整的界定, 他说:“自由教育是智力培养的教育, 在培养过程中, 智力的培养并不趋向于特定的目标, 也不指向具体的职业、研究或科学, 而是以对智力自身的追求为目标。”[1]这样的教育就被称作自由教育。可见, 自由教育排斥了职业教育的培养方式, 其目标体现为对社会良好的公民的培养。他说:“自由教育并不培养基督教徒, 天主教徒, 而是培养绅士。”“绅士要有经过教养的智慧、高雅的情趣、直率、公正、客观的思想, 生活行为举止高贵, 注重礼节, 具体而言, 我们在他的身上可以发现到最高度的正直、体谅与包容。”[1]由此可见, 拥有智慧、勇敢、宽容和良好的修养是绅士应该具有的特征, 而大学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这些良好的公民。可见, 纽曼的自由教育方式所培养出来的是贵族型的社会公民, 而对于普通民众而言, 绅士目标仅是一种理想而已。那么如何实现自由教育呢?纽曼认为寄宿制是实现自由教育的途径。纽曼反对非寄宿制大学, 他认为一批年轻人每周三次, 或者每月两次, 或一年一次, 在冷冰冰的演讲厅里或在盛大的周年庆典场合接受训练根本不能达到理智训练和才智扩展的目的, 因此也就不是自由教育。相反, 他认为在寄宿制大学里, 哪怕学生有些懒散, 教师有些马虎, 即便那些听课的人得不到与他特定的学业相关的东西, 但通过与同伴的交谈, 学生学会了思想的艺术, 这比听课、记笔记学到的更多。我们不得不承认, 纽曼对自由教育实现途径的论证是不充分的, 因为自由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它需要高等教育在思想观念、制度、体制等各方面的变革。但是, 纽曼自由教育重在思想层面的论证, 如何实施不是他关注的重点。

(三) 关于大学与宗教。

在西方基督教国家, 讨论大学理念而不涉及科学与宗教的关系是不可能的。同样, 探讨英国高等教育家的大学理念, 也必须要考虑到宗教在他们理念中的位置。纽曼的大学理念与其生平所处环境有着密切关系, 他的一生有将近一半的时间是在英国国教会度过的, 而另一半时间则是在罗马天主教教会内度过的。所以纽曼对大学与宗教的关系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认为:大学有其本质, 但应由教会管辖。纽曼提到, 大学的宗旨是传授普遍知识, 这是大学的本质所在, 这种本质独立于与教会的关系之外。但是, 如果没有教会的帮助, 大学就无法适当地传授普遍知识。因此他主张教会要对大学教育进行“直接、积极的管辖和参与”。[6]并且他认为科学与神学并行不悖, 神学是各门学科的科学。纽曼认为, 神学是关于超自然的、精神的哲学, 科学是关于自然的、物质的哲学。因此, 神学与科学, 不论在各自概念上, 还是在各自领域里, 总体上是不能交流的, 也就不可能发生冲突。他认为科学家在研究科学时, 不必担心科学研究对神学知识造成的尴尬, 因为“真理实际上是不会与真理对立的”。[6]当然, 纽曼对大学和宗教的关系的论述源于时代特征和他自己的信仰, 在这里我们不对其进行过多的评价。

三、纽曼大学理想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启示

纽曼的大学理想代表了经典的自由教育的大学理想, 其影响是跨时空的。当然, 他的理想也不可避免地带有时代的和个人的局限性, 未能对教学与科研的关系作出较为全面和积极的评价, 然而直到今天, 其影响仍然深远。特别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工业化时期, 高等教育急需顺应经济社会高速发展要求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 纽曼的理想可以给予我们多方面的启示。

1.随着社会进步的要求和大学自身的发展, 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必然成为大学的三大职能。然而当下, 我国似乎存在一种偏向, 认为科学研究是评价大学实力、教师水平的主要指标, 教学反成了次要指标, 这使得许多大学对科研高度重视, 科研职能急剧膨胀, 教学职能受到冲击、削弱。为此, 我们不得不重新思考大学本质特征是什么?不论社会如何发展, 教学都应该是大学的重要职能, 教学应是大学之所以成为大学的最充分理由。

2.纽曼的自由教育对大学素质教育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当前我国大学都高度重视专业教育, 许多大学都存在过度专业化倾向, 导致大学生知识面狭窄, 缺少健康的人文精神, 不同程度地存在素质缺陷, 使得不珍视生命的行为以及其它非道德现象在大学校园里时有发生。素质教育无疑应侧重于精神层面, 它所要培养的首先应是正直、诚实、勤奋、仁爱的精神品格。一个受教育者只要摆脱了那些倾向、潮流, 具备了这些精神品格, 无论具有其他什么观点和兴趣爱好, 无论在某些方面的才能是高是低是强是弱, 也就已经具备了成为一个既能自主健康生活、又有益于社会健康发展的公民的基本素质。

3.在当前全球经济危机的时代背景下, 面临大学生找工作难的问题, 一些人开始怀疑大学教育的意义在哪里, 研读纽曼关于自由教育的论述或许可以引发我们对高等教育社会功能的思考和重新定位。

参考文献

[1][2][3][4][5][英]纽曼著.徐辉等选译.大学的理想[C].杭州:浙江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1:1, 4-5, 97, 40.

[6][7]纽曼.大学的理念[M].贵阳:贵州教育出版社, 2003:186, 275-276.

《理想国》读书报告 篇3

主要人物:苏格拉底,玻勒马霍斯,色弥斯托克勒

很久就听说《理想国》很难懂,艰难的读完第一卷,只有四个字:折服,震撼!

在第一卷中,讲的是苏格拉底在比雷埃夫斯(在雅典西南七公里的地方,是雅典的重要港口)与玻勒马霍斯还有色弥斯托克勒的辩论。第一遍比较粗略的看,苏格拉底的辩论技巧和无与伦比的哲学逻辑能力令我深深折服。第二遍看的时候,他们的关于正义的讨论让我产生了困惑,什么是正义?正义究竟是什么?我心中也没有了一个真正的标准了。纠结中。。苏格拉底与他们讨论的是什么是正义。玻勒马霍斯说正义就是利友而害敌,但是苏格拉底说:发热不是冷的功能,而是跟冷相反的事物的功能,任何事物都一样,那么,伤害人不是好人的功能,而是跟好人相反的人的功能,正义的人既然是好人,那么就不能伤害任何人,苏格拉底驳倒了玻勒马霍斯的说法。

色弥斯托克勒说正义是强权者的正义,为当权者的利益服务,他认为当权的人都是不正义的,而且,大多是智慧的,社会中每种技艺都是特殊的,不正义的人会比正义的人生活的好,苏格拉底认为每种技艺都不是为了它本身的利益的,当权者的一切的部署都是为了求取对象(弱者)的利益,而不是为了管理者本身的利益,在这个地方,我没有看懂,不知道苏格拉底为什么说统治者位的是弱者的利益而不是本身的利益,至于后面的,如果非常认真的看的话,我会看懂一点点。

色弥斯托克的关于正义的解释就是我的困惑的所在,他说正义就是当权者为了自己的利益制定正义。回想从小到大在学校接触到的一切,自己对他的正义就是强权者的“正义”说法竟然有一点认同,但是我还是认为每个人的内心的道德标准应该也属于正义很大的一部分,苏格拉底的说法很有启示意义,正义是维持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和谐的必须的条件,没有了正义,就会发生混乱,但是事实是,法律的的确确是由当权者制定的,有很多的条例的的确确是为了当权者的本身利益的,而且我们的的确确不能去违反,违反了就是犯法,就是不正义。这样想来,我竟然支持他的观点,这个时候,我真的很困惑,什么是正义?什么是正义?本以为自己的人生感确定的很好,但是看了理想国第一卷,反而让自己困惑,什么是正义?我们一只坚持正义到底是为了我们的良心,还是为了我们的政府?

雷威

关于大学生理想信念的考察报告 篇4

察报告

社会考察

1:理想信念的意义。2:考察方法。

3:考察结果。

4:原因分析。

5:解决对策。

6:考察时间、地点、结果。

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是人的心灵世界核心。有无理想信念,有什么样的理想信念,决定了人生高尚充实,还是庸俗空虚。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

高信念,是大学生健康成长、成就事业、开创未来的精神支柱和前进动力。

理想信念作为一种现象,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实践活动中,即追求眼前的生产生活目标,渴望满足眼前的物质精神需求,又憧憬未来的生产生活目标,期盼满足更高的物质和精神需求。对现状永不满足、对未来不懈追求、是理想形成的重要动力源泉。在一定意义上讲,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有可能实现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在奋斗目标的集中体现。

理想是一定社会的产物。它必然地带着特定时代的烙印,在阶级

生产力发

展水平不同,社会性质和人们所处经济政治文化地位不同,所处的阶级关系于阶级地位不同,对社会发展规律认识和把握的深度与广度不同,所形成的理想也必然不同。理想不仅受时代条社会中,还必然地带着特定阶级的烙印。

件的制约,而且随时代的发展而发展。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对社会发展规律和人的全面发展规律认识的逐步深化,人们也会不断地调整、丰富和发展规律和人的全面发展规律认识的逐步深化,人们也会不断地调整、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理想。

理想源于现实,又超越现实。理想在现实中产生,但它不是对现状的简单描绘,而是与奋斗目标相联

上一篇:喜迎五一劳动节的作文500字下一篇:芒山盗临刑文言文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