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理想

2024-10-14

大学理想(精选12篇)

大学理想 篇1

摘要:本文通过对理想的内涵、理想与理念之间关系进行了探讨, 对大学理想教育的特征进行论述, 以期对大学开展理想教育有所裨益。

关键词:大学,理想,内涵

做一个有理想、有觉悟、有知识、有文化的新时代大学生, 是大学教育的核心。本文将围绕“大学理想”这一概念做些探讨, 与诸位同仁商榷。

一.理想的含义

“理想”有如下两重含义。一是对未来事物的想象或希望 (多指有根据的、合理的设想, 与空想、幻想不同) , 如茅盾《开荒》:“如今, 怀抱着崇高理想的人们, 正在改造这黄土高原”。二是如所希望的、使人满意的、达到要求和标准的, 如这项技术革新还不够理想, 尚需进一步钻研和试验。简言之, 理想是指人对现实的不满及其超越的企图。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 人是有理想的动物, 他“思考着未来, 生活在未来, 这爱情片是人的本性的一个必要部分。”一个人, 正是因为怀抱理想才可以超越现实, 也必须超越现实。或者说, 理想是人所固有的一种存在方式, 是人性的一个标志。因为人不仅拥有一个物质的、现实的世界, 而且还拥有一个意想的、可能的安乐窝, 其生存不仅有一个实然的向度, 而且还有一个应然的向度。人之为人不能没有理想。理想是一种“无中生有”的创造, 是指向“尚不存在”的未来, 是对现实存在的批判或否定。正如德国社会学家克尼斯所言:理想的本质就在于时刻召唤人们脱离盲目平淡的日常现实, 上升到圆满的观念世界。理想的追求能够唤起人们的极大热忱和获得精神上的充实感与幸福感。“没有理想和理想的追求, 人就只能像其他动物那样成为客观必然性链条中的一个被动环节, 按必然性而生, 循必然性而死。它不具有任何意义。理想才赋予人以生存意义。人的生存意义只能寓于为实现理想的自主、自觉努力之中。确立和追求理想的过程也是人的生活意义化的过程”。

二.理想与理念之间的关系

对于“理想”和“理念”之间的关系, 有的认为“理念”包容了“理想”, 有的则认为“理想”涵盖了“理念”, 还有的认为“理念”与“理想”属于异词同义。对此, 我们持有不同意见:首先“理念”与“理想”是具有各自内涵的不同概念, 并非异词同义。这不仅可以从汉语释义中区别开来, 还可以从英语词汇中得到明证。在英语中, “理念”为idea, “理想”为ideal, 可谓泾渭分明。其次, “理念”与“理想”是具有一定联系的不同概念, “理念”中含有“理想”的成分。因为“理念”作为一种具有前瞻性、向导性、超越性的认识的意念, 其中就蕴涵了“对未来事物的想象或希望”。理想是一种整合性目标, 而理念是构成这种整体目标的基础。如果说, “理想”属于一种“应然”的思想观念, 而“理念”则属于包括“实然”、“必然”和“应然”这三种状态的思想观念。就此而言, 理念应为属概念、大概念或上位念, 理想应为种概念、小概念或下位概念。再次, 理念是以抽象的、概括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方式所体现出来的思想观念。理想则是既受理念的制约又受种种历史的现实的条件所制约的可变的思想观念。

三.大学教育的特征

理想性是大学教育的永恒性。“大学理想”, 乃是大学人或关心大学发展的人的教育理想。有的学者认为:“大学是学术机构, 它主要从事的是文化活动, 而推动大学运作的观念就是大学的理想。它包含大学的教育目标、社会功能与责任, 涉及大学新的教育观念和思想体系以及人们对理想大学模式的构想, 它具有前瞻性、导向性、激励性、超越性、批判性等。简单来说, 大学的理想就是人们对于理想的大学应是什么样子的一种系统构想”。还有学者认为:“所谓大学的理想, 是指作为大学主体的所有大学人, 在现实的基础上对发展大学以及大学的力量来造福社会乃至整个人类的一种追求与抱负。……它总是通过大学追求的发展目标、口号或一种办学倾向、精神来具体体现。”大学的理想, 就其本质而言, 是人们对大学的一种展望、追求和向往, 是一种面向未来的设计与构想, 是导引大学乃至整个高等教育发展的目标和灯塔。

从历史上看, 自中世纪始, 不少学者就在潜心勾画大学的理想蓝图。“理想”作为一种“合理的设想”或前景预测, 总是具有超越性和前瞻性的, 否则就难以称为“理想”。但大学理想并不是“空想”, 它超然于现实, 又植根于现实, 具有展望未来、导引社会的独特功能。大学理想是适应时代和大学个性化的要求将理念加以具体化而确立的, 因此会随时间、场所、个体的不同而有所不同。20世纪30年代, 浙江大学教授郑晓沧曾将西方的大学理想概括为英、德两种, 而美国大学则为二者的融合。他认为:“英国的大学理想, 在养成Gentlemen, 可以牛津大学为代表;德国的大学理想, 在养成专门学者Scholar, 可以柏林大学为代表。至于美国大学, 最早成立为哈佛大学, 其初原依英国剑桥大学为矜式, 故多少沾染牛津大学之遗风, 偏重于人格的陶冶。四五十年前, 学子纷纷负笈于新兴之德国。引德国风习以俱还。……于是美国大学, 逐渐染德国之风习。然近20年来, 感觉人格陶冶之不可怠忽, 则又稍回复于英国之理想与其途辙”。这一分析是颇为中肯、透彻、符合实际的。现代大学发展史表明, 大学作为求真求善求美的高层次高水平教学科研机构, 若没有积极向上的理想, 便将是沉寂的, 甚至是沉沦的。可以这样说, 不论一个民族如何贫穷落后, 只要它怀抱中的大学还蕴蓄着远大的理想与蓬勃的生机, 那么这个民族就有走向振兴、摆脱困境的希望。

大学的理想既是空灵抽象的, 又是现实具体的。它既是牵引大学各项工作的精神力量, 又是与各项具体工作融合在一起的。大学理想的实现有赖于每一位干部、老师、职员和学生的躬行实践。而理想的实现总有一个过程, 总需要一定的条件, 有时需要经过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才能最终实现。但正如修建大厦必须首先进行设计一样, 大学理想的研究与构想也是十分必要的。在此应该指出, “大学的理想”与“理想的大学”这两种提法在角度上是不同的。“大学的理想”是以实践为逻辑起点来设想大学的发展, 客观性较强;而“理想的大学”是以理论为逻辑起点来设想大学的发展, 主观性较强。“大学的理想”是大学内部对自身发展的认识、向往和构想;而“理想的大学”则是大学外部对大学未来发展的理解、希望和追求。一定的大学理想源于并基于一定的大学理念。

四.大学理想的类型

关于“大学理想”的类型, 顾明远先生将其分为四种:“第一种大学理想是人文主义理想, 可以英国的大学为代表”;“第二种大学理想是功利主义理想, 可以美国高等教育为代表”;“第三种大学理想是科学研究的理想, 可以德国高等教育为代表”;“第四种大学理想是教育机会均等的理想”。而“中国的大学理想应是科学的、民主的、民族的理想”。也有的学者从教育哲学的角度把“大学理想”分为三种:一是“理性主义的大学理想”, 其代表人物是纽曼、洪堡、怀特海、赫钦斯、弗来克斯纳等人;二是“工具主义的大学理想”, 其代表人物是克拉克.科尔和瑞德、博克等人;三是“存在主义的大学理想”, 其代表人物是尼采、加塞特、雅斯贝尔斯、艾肯、沃尔夫等人。“理性主义的大学理想主要强调理性的启发和对永恒真理的追求;工具主义的大学理想主要强调大学应为国家服务;存在主义的大学理想主要强调个人的存在与自觉”。还有的学者把大学理想分为“实用主义的教育理想”、“专家化的教育理想”、“多元化巨型大学教育理想”等等。虽然这些分类是从高等教育的功能、哲学基础、培养目标、社会要求等不同角度所提出来的, 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 即大学的理想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各国政治经济的制约和文化传统的影响。大学理想的产生和升华离不开各国的民族土壤和现实需求, 否则大学的理想就失去了其社会价值。而大学通过培养人才、发展科学而成为为社会服务的特殊部门, 正是各民族发展途中的一个弥足珍贵的支撑点。

总之, 明确大学理想的内涵, 才能有效地对大学生进行理想教育, 才能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 才能为培养四有新人做出大学应有的贡献。

大学理想 篇2

坚强与执着,一对能将一个人的一生从平淡演化至悲怆的词汇,一对能将一个人的意志从懦弱冶炼至如钢似铁般硬朗的词汇,很多时候,她们能支撑着你在功败垂成的生死关头杀出一条通向辉煌的血路,很多时候,她们能使身处困境的你焕发出永不向生活妥协的斗志。

我想,我们不该怀疑一个拥有远大理想的人有着美好的生活机会。

我想,我们更不该怀疑一个毅力坚强同时又理想远大的人会拥有更加美好的生活机会。

但遗憾的是,无论是远大的理想还是过人的坚强与执着都只是幸福生活的一种有力但却非绝对的保障,如果一个人的理想远大得过于沉重,那么他必将会因执着得几近顽固的坚毅在这条绝路上越走越远,甚至于会残忍的自我毁灭。

也许最适合放在我的故事开篇的便是我的人生简介,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的最后一个八月十一日,我出生在四川省内江市资中县第一人民医院里。因为一九七九年正值羊年,于是父母便给我取了一个带羊的名,我的名字叫:江洋。

在我度过弱不禁风的襁褓之期后,我的母亲便离开我去西藏陪我父亲去了。于是,在人生最开始的那一段几乎没有任何记忆的童年,我被寄养在了奶奶家。等我渐渐大了几岁后,我的母亲终于从遥远的西藏回来了,在资中县下辖的苏家湾乡广播站任广播员,我自然就被她带回身边抚养。再过了几年,我父亲也从西藏转业回到了苏家湾乡,在乡上的供销合作社任出纳员,这时的我也渐渐有了生命里最初同时也是最珍贵的记忆,我生命长河里的渚多构成元素也就如婉延穿行于苏家湾乡境内的沱江水一样滚滚而来。不过,这时期的我除了比别的孩子显得聪明伶俐一点外几无二致,很显然,命运之神并不想将我刻意塑造成一个与众不同的人。

然而,我生命里的一次重大转变很快就来到了,小学毕业后,我在内江市里的一户亲戚非常热心的提出了一个建议,让我去他们家附近一所很不错的初中借读,并愿意接纳我住在他们家里,正为我的学业焦虑万分的父母便一口答应下来。于是,我这个来自穷乡僻壤的乡下孩子便可以到繁华的都市里开开眼界了。

虽然在异地求学的我最大的任务就是认真读书,但从乡村到城市这种巨大的生活跃迁给我的生活带来的转变恐怕是谁也无法料到的,一个心理和生理都处于全面成长期的少年,一旦身处与过去截然不同的生活环境之中,其性格及至于人生的价值取向势必会受到不可逆转的影响,我自然也不例外。而求学生涯在我的性格里打下的最重的以至沿袭至今的烙印无疑则是沉默,求学伊始,没有朋友没有伙伴,一切都那么陌生,有什么心事也只能憋在心里,在亲威家里,孤独的感觉更为强烈,姑父姑母的生活和我的生活根本就没有任何交点,在这种情况下,我的性格变得忧郁沉默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不过,城乡混杂生活对我的性格影响决非只是沉默寡言这么一方面。可能是因为一开始就有一种被人轻视的感觉吧,再加上我自己也清楚学习机会的来之不易,反正,每当我感受到周围人们居高临下的冷落以及想起父母的教诲时,我都会更加努力的学习,因为我知道,我唯一能用来回击别人的轻视与报答父母的就是优异的成绩,我唯一能让人刮目相看的也只能是优异的成绩,如果我想推倒城乡差异这堵压在我倔强的自尊心上的重墙,我只有凭借优异的成绩。否则,不仅是那些城里同学会不在乎我,我自己也会失去挺起胸膛与他们平等交往的信心。实际上,与其说我努力去获取优异的成绩是为了完成长辈们交给我的任务的话,还不如说我是在努力打造决不服输的人生性格,即使这个目标的实现会因为我和我的对手们一直以来所受的教育差异而困难重重。但我是一个很努力的人孩子,同时也是一个很聪明的孩子,所以我的目标在我努力的付出后终究会得到实现,在1993年初借读生涯的第一个学期结束时,在全班四五十人中,我拿了第五名,而第二个学期我则考了第六名。

然而,我的生活并非总是一帆风顺,1995年春节后,我本该三年的借读生涯便由于一些误会提前半年而终结了。而事实证明我转回到家乡的初中继续学习完全是个重大的决策失误,家乡镇上的初中从来就没有过严谨的治学风格,我那经过城市初中两年半的调教已有了翻天覆地之变化的成绩经过半年的放纵便一落千丈,初中毕业时我连县上的普通高中都没考上,这无疑很是让人失望。

由于没能考上高中,父母只能出议价供我读书,他们为我选择的是资中县球溪镇上一所正好声名鹊起的高中,资中县球溪高级中学,一所全闭封式的学校。三年高中生涯对我来说是极为单调苦闷的,但这丝毫不影响这三年时光在我的人生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如果说在此之前我的人生走向还杂乱无章无迹可寻的话,那么正是在这三年里我决定了自己应该做一个什么样的人。

与我那一开始就拘束不安的初中借读生涯不同,在高中里我再也不是鸡立鹤群的借读生了。不过,还是有一种隔阂强烈的存在于我和我的那些同学之间,不要忘记,我能够在这所高中学习并不是因为我初中毕业时考取了足够的分数而是因为我家里出了一笔议价费,在全班七十多个学生中我的进校成绩排在将近五十名。也许学生时代的我总是陷于必须依靠成绩来证明自己的怪圈,初中如此,高中亦如此,其实这个道理也很简单,学生时代的少年唯一能向世人证明自己存在价值的除了优异的成绩外又还有什么呢?值得庆幸的是,我一直坚信别人能做到的事我付出努力之后也一定能做到,或者说当我的生命之舟行驶到那个阶段时,我的骨髓里早已沉淀下足够的决不随遇而安的决心与毅力,这种执着的决心与毅力足够使我做成功我为自己定下的任何目标。于是,我在初中借读时努力获得优异成绩的历史在我一进入高中时便再度重演。结果自然以聪明好学而又毅力非凡的我大获全胜而告终,在1996年春节高中第一个学期结束时,我考了班上第九名,是全班进步最大的人。

我想,对于我的成长经历的全面描述是必定不能缺少我的家乡环境那部分的,在我刚去内江市里的初中借读时,我的生长地还叫做苏家湾乡,而等到我开始我的高中生涯时,昔日的苏家湾乡已经同周围几个更小更穷的乡镇合并成了苏家湾镇。一句话,做为我的故乡的苏家湾镇完全就是属于那种可以用穷乡僻壤来形容的小乡镇。2600

虽然我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学校而不是在家里,但我的身影还是会不时出现在苏家湾镇四四方方的政俯大院里,当时给我以极为强烈印象的就是有会议召开时的中午响彻在政俯大院里的某些嘹亮口号,“走哇,吃gcd!”就是其中使用得最为通俗的一种,喊出这种口号的人都是镇上的部门负责人或者是下面各村的头头脑脑,这些gcd员似乎对会议有着先天的好感。因为会后有一顿官饭招待,当与会者们在会后互相拾掇着满面喜悦的大声说道

“走哇,吃gcd!”的时候,我想他们一定毫无愧疚之心,因为他们吃喝的对象并不是苏家湾镇那些有血有肉的民众,而是顶天立地的zggcd。不过,如果说苏家湾镇某些下层党员会后吃喝的做法正好顺应了当时在中国大行其道的吃喝风的话,那么苏家湾镇上的另一些gcd员的所做所为则无疑有点过分。也不知道是哪一天,当我从学校兴高采烈的回到家里时,我突然发现在政俯大院内最为显眼的一张桌子前聚集了一堆人,他们居然在赌博,我必须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准确叙述出如下事实,在我的高中时代,四川省资中县苏家湾镇的某些gcd员们经常在上班时间上班地点正大光明的敞开着办公室的门聚众赌博,任何一个在政俯大院里出入的人首先看到的都会是这个喧嚣的群体。我并不清楚那些参与赌博的人是怎么看待自身行为与他们所属的政党在群众眼中形象之间的关系的,也许他们和那些高喝着“吃gcd”的人抱有同样满不在乎的想法,zggcd博大的基业是不会被几个十几个人吃垮的,同样,zggcd高大的形象也不会毁于几个党员的聚众赌博。于是,这一切便在一种心安理得的状况下合情合理的长期存在。但这些行为给予我的却是极为强烈的震憾,那个时候的我对于zggcd的认识还处于对正统教育深信不疑的状况,我甚至还会对周围传来的对中国官场事故而又辛辣的讽刺嗤之以鼻,但我必须迫于眼前的事惊讶的感慨,为什么一直以来在我的精神领域之中光辉伟大的zggcd一跌落到现实中却会如此的粗俗不堪。

同错综复杂的家庭周围生活相比,占据了我绝大多数时间的学校生活无疑则单纯得多,但是学校也绝非纯粹理想的世外桃源,许多社会问题同样也会渗透进来,其中对我影响最大的无疑则是对于贫穷的思考。球溪中学本是一所完全意义上的农村高中,百分之九十的学生都是纯粹的农村子弟,家境都不富裕。而我的一位同学的故事更是将我对贫穷的认识加深到了刻骨铭心的地步,在一段不短的时期里,这位同学经常是中午打了饭只吃一半,另一半晚上吃,而早饭他经常是不吃的。面对这种近在咫尺的不幸事实,任何一个感情丰富的人都会不由自主的感到震惊,我当然也不例外。后来好多次从学校放假回家时,我宁愿步行半个小时穿越整个县城到另一边去坐回家的客车也不愿花一元钱以车代步,因为每当我想起这一元钱就是那位同学一天的生活费时,就免不了对这么轻易的花费掉这一元钱感到于心不忍。

也许我对自己人生的述说已经显得有点杂乱无章,因为我仍末提及自己是如何决定做一个什么样的人的。但我必须为怎样选择一件能够说明我的人生取向的标志性事件而万分踌躇。事实上,任何一个人的人生选择都从来就不是从一件两件孤立的事件中领悟出的,在此之前,无论是对于我坚强自信的性格塑造,还是我对于贫困以及吃喝赌博等一系列社会现象的思考,这所有的一切都对我起着不可或缺的影响。准确的说,决定我人生的不应该是某一个时刻而应该是某一个时段。为了真正说清楚我的人生选择,我必须插入强调几个对我来说至关重要的词汇,那就是国家,zggcd,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

国家,一个至高无尚的词汇,一个从儿时起就被反复教育要为之捍卫拼搏的词汇,如果要问对一个人来说什么最为神圣的话,那无疑便是国家。一个人可以背叛家庭背叛阶级背叛爱情以及于背叛一切但就是不能背叛国家,一个人一生所能拥有的其它一切,无论是名誉地位金钱甚至于生命本身对于国家来说都应该是渺小而又微不足道的。可以说,对于国家的热爱之情乃是一个人所有情感之中最为崇高的一部分。

zggcd,一个神灵一般的词汇,有一句耳熟能详的歌词对其在中国大陆的地位做过十分贴切的描述,“没有gcd,就没有新中国”一直以来,zggcd都是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与领导者的身分屹立于世,她的耀眼光芒早已焕发至中国历史上对任何一个团体所

给定的荣誉尺度之外。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一对冤家一般的词汇,从儿时起,我们就被无数次的告知,社会主义是人类历史上最为完美的政治制度,只有在社会主义制度之中人民才能当家做主行使自己的权力,人民才会有真正的幸福。而资本主义完全就是罪恶的化身,一提到这四个字就使人不由自主的联想到侵略压迫剥削等等恶贯满盈的词汇,资本主义发达亮丽的外壳之下根本就是奢华糜烂腐朽堕落的躯体,那里的一切都充满了罪恶,在那样的世界里生活根本就是人生最大的悲剧。

或者在今天看来,我对于上面某些词汇的认识是有失偏颇的,但在对于正统宣传深信不疑的少年时代,我是不可能拥有当权者所希望我们拥有的认识之外的看法的,而对于以上词汇先入为主的认识,对我的人生选择又起着极其深远的影响。

前面我已经说过,没有哪一件事能全面阐述清楚我是如何选择人生的,但仍有某些事能说明其中最重要的那部分,而在我的生命里最具代表性的人生教育则可以用一部电视记录片来说明。记录片讲述的是川藏线上的汽车兵的真实故事。众所周知,川藏线的条件是十分艰苦的,记录片中描述的各种场景确实令人为之动容。便真正令我感到震惊的是记录片里两位汽车兵的故事,非常不幸的是,在记者随团采访的同时有一辆车出了事故,牺牲了两位汽车兵。车队回到驻地后,部队领导找到了两位汽车兵的家属,一个五六十岁的老头和一个三十来岁的妇女,应该是一位父亲和一位妻子,当部队领导告知了他们不幸的消息之后,气氛一瞬间就凝固了,就连屏幕前的我也屏住了呼吸。那位父亲先是懊丧的拍了一下脑门,然后支撑不住坐了下去,将营区里整齐的灌木丛压倒了一大片,那位妻子先是一怔,随即嚎啕大哭,人也立即瘫倒了下去。其实在那一刻,我也有止不住眼内热泪的冲动,那种感觉就好像失去了挚爱的兄长一般,我不知道我是不是滥用了自己的感情,因为我根本与他们素不相识,便我想有一个词汇能很好的解释我的行为,这个词汇就是前面所提到的“国家”5200

大学之道与教育理想 篇3

对这位A,我起始愕然,继而又觉得,在官本位的气候下,无权的“英俊沉下僚”,A的这一选择,又属必然。如今,由这一官本位所辐射出的种种负面效应,如学术作假,学术泡沫,考生作弊,读书无用,高校一概不缺,惟独缺乏它自己的理念。高校现在奉行的商业和经济逻辑,有些做法诚然有其现实的合理性,但是没有考虑教育尤其是大学教育的根本目的。

近代大学的理念,始见于十八世纪洪堡创办柏林大学时。“洪堡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充分发展个人的一切能力和个性,使之成为像古希腊人和法国人那样意识到自己尊严的、有教养的、独立自由的公民。……蔡元培的大学理念也基本体现了这些原则:‘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教育是帮助被教育人的,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分子的责任;而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种特别器具,给抱有他种目的的人去应用的’。”〔1〕这就是说,大学的社会责任意识不能随着外部各种力量的介入而趋于淡化。它是知识的权威机构以教育培训和资格认定的形式来控制个人乃至整个社会的流动;以知识占有的不平等来构筑合理化的社会不平等;它是蓄养高品位文化的世袭领地,从而培养一批批具有高贵精神气质的成员;它是理想主义精神的堡垒,最崇尚精深的学术品格,拒斥现实的功利主义,厌弃弄虚作假,以犀利而又苛刻的视角,对卑污、贪婪和腐朽提出无情的批判,以趋向人们心中的社会价值权威的角色。正因了这种高品位文化和价值观权威的自信,才赋予了它自身以凝重的社会责任感和对社会深切的关怀。

这种对社会深切关怀的大学理念,蔡元培先生表现得最为执著。1917年1月,蔡先生走马上任,执掌当时惟一的国立大学北京大学,同年12月17日,在校庆20周年纪念会上,蔡校长发表讲话,先从在德国游学时观赏莱比锡大学500周年纪念以及柏林大学百年校庆的感受说起。感受之一,校龄只有莱比锡大学五分之一的柏林大学竟能后来居上。因此,校龄只有柏林大学五分之一的北京大学,“苟能急起直追,何尝不可与为平行之发展”。〔2〕

纪念的话说过,即进入正题。其时蔡元培正关注“大学改制”,此后一个月发表的《大学改制之事实及理由》,开篇便是“窃查欧洲各国高等教育之编制,以德意志为最善”。纪念会的讲话,也是以德国大学为标本,赞扬北大之由注重“实用”逐渐转为强调“学理”:

本校当二十年前创设时,仅有仕学、师范两馆,专为应用起见。其后屡屡改革,始有八科之制,即经学、政法、文学、格致、造科、农科、工科、商科是也。民国元年,始并经科于文科,与德国新大学不设神学科相类。本年改组,又于文、理两科特别注意,亦与德国大学哲学科之发达相类。所望内容以渐充实,能与彼国之柏林大学相颉颃耳。

蔡元培的教育理想,与他游学德国的经历大有关联。正如罗家伦所说,“他对于大学的观念,深深无疑义的是受了十九世纪初期建立柏林大学的冯波德和柏林大学那时代若干位大学者的影响”。〔3〕柏林大学的榜样,在蔡元培的视野里,一是强调研究自由,一是主张注重学理。前者发展出人所共知的思想自由与兼容并包两大“主义”,后者则演变成为以文、理二科为中心的办学思想。遥想当年,陈独秀这些大家名流那样佩服蔡元培的地方就在于:自戊戌政变以来,蔡元培自己常常倾向于新的进步的运动,然而他在任北大校长时,对于守旧的陈汉章、黄侃,甚至主张清帝复辟的辜鸿铭,参与洪宪运动的刘师培,都因为他们学问可为人师而和胡适、钱玄同、陈独秀容纳在一校。这样容纳异己的雅量,尊重学术思想自由的卓见,在习于专制好同恶异的东方人中实所罕见。这“兼容并包”化作燕园的文化造血机制,使北大获得了绝非“一元论和独断论”,而是学术上民主和自由真正的可能性。二十年代时为北大校长的蒋梦麟,在《北大之精神》一文中重申,“本校屡经风潮,至今犹能巍然独存,决非偶然主事”,究其原则为二:一是大度包容,二是思想自由。如今沧桑巨变,但何谓代代相传的“北大学风”?这便是。

至于思想自由,它当然具有较大的涵容性,尽管理解的千差万别,但独立的胆识、感受力、判断力和鉴别力则是其根本。这一思想不仅适用于学校与教师,也适用于教师与学生。譬如,作为今天的现代教育家,我们竟没有一套比孔夫子更能开启心智的教学授课方式。一部《论语》,实在值得只知道整天拿试题折磨、窒息学生思维的现代教师们好好加以研摩。如今,建立在标准化课本、标准化考试、标准化答案基础之上的反个性的现代教育模式倒应该从孔夫子的教育模式中反思一下自己了:一次,颜渊、季路(子路)恭恭敬敬侍于夫子身旁,夫子却对他们这种样子不以为然,说:“盍各言尔志?”〔4〕再一次,情形要散漫些——夫子和学生们随随便便地在一处坐着,其中,有个叫曾点的学生甚至无拘无束地自个儿在一旁摆弄乐器玩儿。这时,夫子拿出“个人志向”的问题要他尽管照自己的意愿回答。子路、冉有、公西华三位弟子都踊跃而率性地答了,末了轮到曾点,“点,尔何如?”老师发问了,曾点居然不慌不忙,“鼓瑟希,铿尔”,这才丢开瑟来回答老师的提问。而被扣上“师道尊严”帽子的夫子却那样宽厚,那样平等温和,“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这就是他当时对微显踌躇和自觉不恭的曾点发出的鼓励。“师道尊严”在哪里?我们今天能见着这种尊重学生个性和思想自由的态度吗?也正因了孔子的这种态度,曾点才能无所顾忌地道出如下和“夫子之道”标准南辕北辙的人生追求:“莫春,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5〕

与其说孔夫子是师道尊严,在这儿,毋宁说是学道尊严。这当然不是夫子在装扮自己,而是他教养人才的一贯立场。对此,我们可以从孔子在不同场合的一系列言论中看得出来:

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

思而不学则罔,学而不思则殆。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在孔夫子看来,只知不能识的人,只学而不思的人,举一而不能反三的人,以世之好恶为己之好恶的人,纵使修得满腹学问大约也如朽木一般“不可雕也”。人的成才不能简单地归结于知识的获得,而在于独立的见解,超拔的鉴识和判断,卓越的洞悉和创见。

蔡元培在执掌北大时期,是这一思想自由学风最鼎盛的时期。正像鲁迅所指出的,正是这一学风,培养了北大师生的独立精神,培养了他们对既成的文化、知识、权力进行不断质疑与批判的精神。

鲁迅说:“第一,北大是常为新的,改进的运动的先锋,要使中国向着好的,往上的道路走。”“第二,北大是常与黑暗势力抗战的,即使只有自己。”〔6〕

蔡元培离任校长之后的北大又是如何呢?1924年,梁漱溟先生辞去北大教职。有人问他原因,他大致作了如下回答:觉得当时教育不对,对学生毫不关心;先生应与青年为友——帮着他们走路;所谓走路,指的是让包括技能知识在内的一个人全部的生活往前走;教育应当是着眼一个人的全部生活,而领着他走人生大路,于身体的活泼,心理的朴实为至要。〔7〕梁先生的看法,让我们想起上述《论语》中描摹的情景:“莫春……浴乎沂,风乎舞兮,咏而归。”今日之高等院校,“品性感应品性”,“人感人”之教育状况如何呢?不知孔老夫子或梁漱溟先生来到今日之高校是何感想?

我们对教育的理解已变得非常狭隘。

我们素有视读书为改变身份地位、加官晋爵之当然途径的传统。事实上,也几乎是惟一的途径。这种情况,决定了我们并无“求知”的渴求,而只有“求仕”、“求名利”的祈望。因此,知识从未成为目的,只有手段的意义。并且即使作为手段,其主旨也非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发展到今天,甚至用作假的自欺欺人的手段来作为获取知识(技术职称)的手段,作为一己的利禄之途。我们关于“幸福”的理解,大体是“金榜题名”、“光宗耀祖”,当然还有“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因此,读书和“求功名”几乎是同义的,并千百年来为国人所普遍接受和肯定。而今天,又是拜金主义比较盛行的时候,同时在人们的眼里,“拜金”又与权力联系在一起,这样,加官晋爵这种传统意识形态就更会深入人心并随时可能激活的。所以,当前教育确实难脱传统的阴影。

再者,目前高校已掀起一股易名之风。易名者,系讲究品牌效应也,正确一点说,是拔高品位也。从来未听说将大学易名为学院的,而是学院易名为大学,学校易名为学院,甚至几个中专相联合易名为学院。“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大学者,‘囊括大典,网罗百家’之学府也”;“所谓大学者,非仅为多数学生按时授课,造成一毕业生资格而已也,实以是为共同研究学术之机关”(蔡元培语)。按照这些标准来衡量今天的新大学新学院,合格者几何?但为着撑起这个名牌,就不惜一切方法去制造学问和学术,制作专业和教授,于是泡沫学术、泡沫专业应运而生,于是有其名而无其实的“教授”就横空出世。其结果这些“教授”又唤起一些不学无术之徒采用百般手段,通过买版面和购书号的方式,进而大量泡制学术垃圾——论文和著作,于是堂而皇之的恶性循环愈演愈烈,几乎达至不可收拾的地步。今天大家所抱怨的是教育质量的下降,学生眼光太窄,以获得某种谋生技能而满足,“才”气不足,整体素质粗劣;学术上追求泡沫,不求真务实,不追求真理,神圣被消解,崇高被颠覆,学术被纳入现行的商业秩序,丧失了自身的精神价值向度。所有这些,其原因不言自明。在今天,高等教育的平面化和平庸化趋势仿佛不可遏制,即使有谁努力去抵制它,似乎也很难成功地捍卫蔡元培式或洪堡式的理念对于大学教育的既有影响。这是现代高等教育的内在困境。

这种浊气与泡沫、假冒与伪劣,已遍及各个角落。所以谢泳在《过去的教授》一文中,直言道:“说到过去的教授,我们年轻的一辈真有说不出的感慨,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都是教授,前后却不大相同。……就学术而言,今日的教授更应当感到面红耳赤心有愧才对。今日的教授已不再是学衔、学问的标志,而是工资的一个级别,一个分配住房的资格,再加上一个享受公费医疗的待遇而已。”这里谢老夫子的话虽有些偏激,然对当下的思考却是严肃的,并不是空穴来风。

但是,无论如何,高等学校总不应该成为假冒的学术产品市场和交易所之类。“大学就它所从事某些高等学问研究,以及它以人性的全面发展为目的,而非以现实的特殊功利为目的而言,可以说它是象牙塔。”〔8〕这“象牙塔”里的成员,当然不是远离尘世的世外高人,但也应是具有一定社会身份和真才实学的人士。换言之,高校的教师质量是保持学校声望和地位的最重要的因素,最优秀的教师才能做出高水平的研究成果,还能够取得最大限度的外界支持。因此,一所大学能否成功,关键在于看它是否有一流的师资队伍。世界级教育家、第一流的大学校长除洪堡、蔡元培外,还有哈佛大学前任校长科南特,九十年代中期的哈佛校长博克,前任加州大学校长麦克、黑姆,斯坦福大学第五任校长史德龄和被誉为“硅谷之父”的副校长兼教务长特曼,都不约而同地以全力实施他们心中的教师和学术顶尖的战略目标。

斯坦福大学创建之初,创始人斯坦福先生马上着手抓教师队伍建设。据第一任校长乔丹回忆说:“斯坦福先生要我物色最优秀的教师。但他坚决不要那种徒有虚名或游手好闲的人担任教授。”〔9〕按照这一要求聚集到斯坦福大学的第一批教师人数虽少,但都是拔尖级的。斯坦福大学经历了首任校长奠基,第三任校长韦伯的起飞之后,到第五任校长史德龄和副校长特曼任职时已开始了更大发展阶段。全面提出“学术尖顶”构想的,即是“硅谷之父”特曼。为了吸引冒尖人才,特曼解释说:“一个运动队里与其个个都能跳6英尺高,不如有一个能跳7英尺高。”同样的道理,他主张:如果有9万美元在手,与其平均分发给5位教授,每人得1.8万美元,就不如把3万美元支付给其中一名佼佼者,而让其他人各得1.5万美元。只要是尖端人才,特曼会不惜工本。在树立尖顶系科上,特曼考虑的突破口有三个:化学、物理和电子工程。结果,化学这个项目稍逊,但也聘到了著名化学教授卡尔、杰拉西和威廉·约翰逊,并因他们的到来而吸引了大批新秀。物理学成绩斐然,最突出的是布洛克因发现核磁共振现象而获得1952年诺贝尔物理奖。电子工程由特曼自身挂帅,从而使“硅谷”成为该大学“教育”与“实业”结合的典范,并使该大学成为工业研究和开发的核心。

路易斯、特曼还同桑代克一道并称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他提出的“智力商数”(IQ)概念为西方多数国家所广泛接受。

从斯坦福大学的经验看出,大学之“大”,“不是校舍恢宏,而是学术广大。这一无形养成的学风,使北大的后来人能容纳不同的学术观念。……北大这个‘大’的特点,谁能善于利用它谁就能从中受益。……不能说其他大学不具备这种‘大’的特点,似乎北大给人的印象最新”(任继愈语)。这段话是任继愈先生就国内的北京大学与其他大学作出比较而言的,自然不会提到国外的大学,但在学术气度的广大上,当年的北大与斯坦福大学是一致的。当然,比较起来,斯坦福大学的气度多见诸于工科,北大的气度多见诸于文科。正如蔡元培在诠释他的“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之论时所说:“哲学之唯心论与唯物论,文学美术之理想派与写实派……常樊然并峙于其中。以思想自由之通则,而大学之所以为大也。”〔10〕按这样一个原则行事,故北大人不相信教条,不盲从权威,不随风摇摆。历以宁教授说到他的一个学生在接受某一项研究任务时曾经说:“我们接受课题,但不接受指定的观点,也就是不接受指定的结论。” 作为一名北大人,难道还有比看到“探索”与“北大”这两个词联系在一起时更能使自己感到欣慰的么?〔11〕正因为这样,数十年来在这里成长着中国几代最优秀的学者。丰博的学识,闪光的才智,庄严无畏的独立思想,在历史思辨中的敏锐的洞察力,这一切又与耿介不阿的人格操守以及勇锐的抗争精神相结合。这便是精神合成的魅力。北大首任教务长马寅初,五十年代又正式出任校长,五十年代的大学校长与当时的蔡校长,其所处环境及责任、权力等均有很大差别。即如此,人们仍然感觉到马校长不时露出棱角。发表《新人口论》,主张控制人口增长,单枪匹马与权威挑战,与上述“北大精神”若合符节。

诺贝尔奖获得者索尔·贝娄在给《走向封闭的美国心灵》一书作序时说,在公众舆论控制的社会中,大学应当成为一个精神的岛屿。有了这个精神岛屿,大学才不会沦为一个精神荒芜的世俗之地,抑或才不成为一个人心浮躁、追名逐利的市肆里巷。这个精神岛屿是否有点像精英机构?这样说可能要遭到非议,因为精英就难免有些超凡脱俗,甚至刻意把自己用围墙封闭起来。如果是围墙的话,它可以把世俗利益的威胁和弄虚作假等时尚的诱惑阻隔在外面,把真才实学的知识风尚保护在里面,又有什么不好?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可以断言,没有知识上真刀真枪的精英,就会削弱社会创新和发展的动力;没有文化上的精英,再富庶的社会也往往会流于鄙俗,成为人欲横流、私心膨胀、邪念盛行、理想黯淡、良莠不分的名利场。

注释:

〔1〕引自张汝伦《人文主义的大学理念与现代社会》1997年第3期《天涯》,p.9。

〔2〕蔡元培《北大二十周年纪念会演说词》。

〔3〕罗家伦《国立北京大学的精神》。

〔4〕《公冶长》。

〔5〕《先进》。

〔6〕鲁迅《华盖集·我观北大》。

〔7〕参见《梁漱溟问答录》。

〔8〕《天涯》)1997年第3期《人文主义的大学理念与现代社会》一文。

〔9〕参加周少南编著《斯坦福大学》,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

〔10〕蔡元培《北大学刊》发刊词,参见《随笔》1998年第1期陈以真《校格》,第95页。

略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篇4

一、新时期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内涵

理想信念是人生目的的体现,是人生发展的内在动力。正确认识和把握新时期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内涵,对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所谓“理想”通常是指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所谓“信念”是指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理论主张或思想见解及理想坚信无疑,并要努力身体力行的精神状态。理想的确立是信念形成的基础,信念是对理想的支持,没有信念,理想就可能发生动摇,所以理想和信念往往都是放在一起来谈、来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将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区别为两个层次: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信念,二是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信念。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既是共产主义运动的组成部分,也是远大理想的阶段性、现实性的体现。大学生今天为实现共同理想而勤奋学习和工作,就是在为实现远大理想创造条件;决心为实现远大理想而奋斗,就必须脚踏实地地为实现共同理想而努力奉献。《意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信念作了新的概括,即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具有深刻的爱国主义内涵。

二、新时期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1783年11月21日,人类实现了一个自古以来的理想,人飞上了天空。法国巴黎皇妃行宫花园内,将稻草投入炉中,产生了热空气,气球冉冉升起,蒙特哥菲尔兄弟随着热气球飞上了950米的高空,他们翱翔了25分钟,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飞行创举。有了飞的理想,经过不懈的努力,现在人类已经能够登月。“天生我材必有用”,理想是人类前进的灯塔。一个时代的青年人有没有正确的理想信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大学生是拥有现代科学知识的人才群体,是当代青年人中的代表,在未来经济发展中将发挥重要的作用。他们不仅比较系统地掌握了某一方面或某一领域的现代专门科学知识,是未来知识和科技创新的主体,而且拥有较系统的现代管理科学知识,毕业后将成为各部门或单位的骨干。当代大学生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决定了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极端重要性。

理想信念是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根本反映,是大学生政治方向的集中体现,是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综合素质的核心内容。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日益深入和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高校教育体制的改革,潮水般涌入的各种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冲击着大学生的思想,某些腐朽落后的生活方式也侵蚀着大学生的心灵。特别是近些年来,西方敌对势力思想渗透的力度进一步加大,呈现出新的特点:意识形态的渗透越来越多地以文化产品、文化服务、文化交流的形式出现,形式更加隐蔽;更多地借助互联网、现代通讯系统、广播电视等现代电子媒体加强渗透,渠道更加多样;越来越多地利用非政府组织开展渗透和颠覆活动。有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社会责任感不强等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加以正确的思想引导,在一定条件下,就有可能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的因素。可见,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要求。[3]

三、新时期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具体实施途径和方法

对大学生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使他们坚定政治方向,树立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这是高校思想道德建设需要解决的新课题。我们要抓住世纪之交的历史机遇,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强烈的时代紧迫感,注视新变化,研究新矛盾,解决新问题,探索新思路。

1、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育

正确的理想信念不是自发产生的,而是来源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武装,来源于在这一科学理论指导下的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和人生价值的清醒认识和正确把握。马克思主义的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从客观上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性,科学论证了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它的内在要求和价值所在,就是要培养人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高校作为科学文化的殿堂,必须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和倡导科学方法。我们要广泛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改变空洞的说教,利用多种形式,大力普及科学知识,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划清唯物论与唯心论、无神论和有神论、科学与迷信的界线。使学生从认知上深刻认识社会主义的正义性、必然性和艰巨性;从情感上认清共产主义、社会主义事业的崇高和美好。把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结合起来,把远大理想和阶段性的奋斗目标结合起来,自觉地献身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2、以“两课”为主渠道,进行理想信念教育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学校政治理想课和思想品德课是系统地对学生进行马克思理论教育和品德教育的主渠道和基本环节,要重点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5]但是我们必须看到,由于“两课”课程设置不尽合理,教学内容不能反映理论和实际的最新进展,不能有针对性地回答重大的理论和现实问题,有针对性地回答学生关心的思想热点、难点问题,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手段落后,因而缺少科学性和实用性。所以,我们必须加快“两课”教学改革,不断完善和充实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的内容,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紧紧贴近大学生的思想和生活、贴近国家和社会的实际,要加强教材建设,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师的政治理论素养,增强教师的责任感,并要经常研究学生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研究学生对人生价值、理想信仰的基本认识以及他们的思想需求和变化规律,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基本理论教育,帮助他们化解人生道路上遇到的困惑和矛盾,真正发挥“两课”在育人中的主渠道作用。

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在校园文化活动中贯穿理想信念教育

校园文化有很强的教育功能,它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价值观念和精神境界,营造了学校的氛围,是高校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阵地,对学生的成长起着重要作用。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西方思想文化不可避免地涌入人们的思想和生活,国内外敌对势力为了争夺青年一代,企图用文化渗透使大学生确立西方的思想观念和价值体系,侵蚀我国青年一代的社会主义的理想和信念。而大学生由于处在世界观形成时期,对于社会文化思想的复杂状况还缺乏辨析的能力,易受到各种思潮的影响。为此,我们必须高度警惕,特别要把握好校园文化活动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更要弘扬中华民族优良的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紧紧围绕“国家利益至上”、“在集体中求得发展”、“诚信受益”和“在创业中实现人生理想”等四个基本价值观,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焕发学生报效祖国的豪情,不断坚定学生社会主义的理想和信念。

4、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在社会实践中渗透理想信念教育

江泽民同志在《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青年人要有理想,还要有实现理想的坚定信念和脚踏实地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坚定信念和脚踏实地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是理想得以实现的根本保证。社会实践活动,为他们开辟了新的更为广阔的教育天地,他们在走出校园、深入社会的过程中,对于感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加深对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解和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认识,坚定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信念,能够更多地了解国情、社情和民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变被动的听为主动的看和感受,学到校园里学不到的知识,同时能够力所能及地为社会做一些实事,从中拓展自身的全面素质。从而增强了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对于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重大意义。

5、利用网络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网络的飞速发展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理想信念教育是一种机遇。它能充实高校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容,活泼理想信念教育的手段,为高校理想信念教育注入新的活力。但是,互联网对高校理想信念教育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由于互联网没有主观责任机构,用户的发展和使用没有限制,对网上的信息难以追查其真实来源和核实其可靠程度,这就容易为各种不法分子和敌对势力所利用,网上庞杂的信息良莠交织,真伪难辨,大量挑战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有害信息横行其道,给我们的理想信念教育制造了很多的“糖衣炮弹”。因此,净化信息网络环境,抵御有害信息的侵袭已迫在眉睫。

摘要:本文就新时期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内涵、重要性和紧迫性做了阐述,并对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具体实施途径和方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新时期,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05年1月18日。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2004年8月26日。

[3]陈卫东:《对新时期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思考》,[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6年。

[4]江泽民:《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1998年5月4日。

心中理想的大学 篇5

大学一事·大学

你走进了大学,你看到了房子、树木、草地和一张张脸,于是你对大学的印象具体化了。你不用再考虑什么是大学,因为这里就是大学。然而,这高楼、操场、长亭、花园又代表了些什么?不久你将明白这些其实对你并没有多少有意义的时候,你又觉得有点上当。不过这些都无所谓了,有那么多新奇的东西呢:草地的散步,计算机房的聊天,篮球场的热烈,各种活动的轰轰烈烈,直到有一天要考试了,才猛然想起来自己原来是个——大的——学生。什么是大学?

大学是个学校,所以目的是求知;

我们将把青春放在地球上的这个位置,这个投资有点大;

然而学习知识,并非大学的精神,更重要的是告诉你在知识的装备下思考,乃至一种创新精神;

大学之所以为大,是因为它的人文精神,这点和学文学理无关;唯有这人文精神,才让大学生为大学生; 大学中,一定要你明白一件事:做事情要认真,认真,再认真,他们叫这学术精神,或者叫成功的必修法则;不过根据实际来看,这本来就是求生的必备技能;

然而大学,更实在的是:让你以后能挣口饭吃,自己养活自己,甚至养活大家;这可是个了不起的成就,尤其当完成自己的生计这一任务还能帮助别人时,你就变成有用的人了,当然,这意味着你懂得了大学; 更实际一点的:宿舍同学间的磕磕碰碰,学生组织中的政治伎俩,与老师间的微妙关系,追漂亮女孩时的自我搞笑与折磨,面对期末考试时无奈却要逼自己复习的心情,钱又花光了,眼看着自己的同学在成功,面对朋友时要变得长大些,想起家庭时知道自己该负些责任了,而未来总是那么遥远而迷茫,自己又太渺小……这些体验,不管愿不愿意,总是要面对的。于是我们就在这样的漫不经心间开始长大,原来这成长的经历,就是另一种意义的大学;

然而另一方面,大学却又提供了这样的一个地方:让人类的懒惰、骄傲、妒嫉地原罪滋生,于是有人高尚的时候,有人堕落;

于是大学变成了万花筒,映出的却是人间冷暖,社会百态;

当毕业的时候,抱头痛哭的一刻,才发现这历史与现代交融,求知与轻狂并存,单纯与复杂混合,爱与离别同在的地方,就是我们的大学。可爱的大学,永远难以忘却的大学。

然而,刚刚走入校门的你,却是很难体味那种离别。你可能会用中学的离别反驳,高中毕业的时候,大家也是奔赴天南地北,也许再不可见一面。可是大学的离别,带着更深刻的意义:因为从这个时候起,人们要告别自己的学生时代了——那是一种对于被人呵护的生活的告别,我们需要自己面对一切,那种滋味,没有体味,想象不到!

也许是几天,也许是几十天,你对大学这个地方有了新的了解:校园很漂亮,可是这漂亮是给别人看的,比如喷泉,只为了不属于校园里的人而存在;比如这篮球馆,只为了那些给学校拿冠军的人而开;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宿舍里的柜子里竟然有蟑螂,水房的水龙头流不出水,打饭的时候一样要排起长龙,“哎!”你感叹,“别人来的时候是可以炫耀一下,可真正的苦水只有自己知道啊!”

硬件如此,软件如何?老师来上课了,你眼睁睁地看着这两个老师:一个老师治学精神严谨,就是太古董了,和中学讲课没什么两样;另一个老师一会儿讲完了几十页,然后就开始和学生们谈天说地,直说到听的比说的累,笑是笑够了,就是什么都学不到;你想好好做一会数学题,却被叫去学习大学生守则。你苦笑一下,乖乖听辅导员老师们苦口佛心告诉你除了允许的都不允许,然而却没有允许的。于是你在心中大声呼喊,自由啊!这是我们的大学么? 答:是,原因是: 恭喜你,看到了美丽,也看到了丑陋,这符合老子先生的“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和黑格尔教授的正反两观的辩证法;

其实无论如何,大学都会与你的期望值有差距,无论是软件还是硬件。这一点佛教和叔本华先生都说,人是欲望的实体。这有三层意思:一,人总会有某种欲望,或是期望,意愿;二,达到了一个欲望,还会有新的欲望,永无休止;三,人若没有欲望,则代表人不能为人,即死亡。所以说,别什么都怪学校,其实和你自己的欲求本能有关;

看上去很美的东西,其实都是你的主观感觉。然而看上去不美,也是你的感觉。在美与不美之间,有的人宁愿认其为美,有的人则一定要看到阴暗。所以有个祖师爷级的老和尚描述这世界时说,这都是人的感觉(幻觉)罢了,“不是风动,不是幡动,而是心动”,这老尚其实说出了一个耐人思考的道理啊; 这道理可以翻译为:你在的大学就是这个样子,就在你用什么态度去看。当你弄明白自己心目中的大学是什么样子的时候,你就让现实的和理想的大学融合。融合不下,就去努力,直到有一天在这样的大学中创造出自己大学的时候,你就是个成功者;相反,怨天尤人,自暴自弃,前面一定是失败。这是有例证的:态度决定一切的中国足球竟然真的打入了世界杯,虽然到后来的中超一片狼藉。一位大文学家范仲淹吟道:“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其实是一样的道理啊!

至于学校的面子工程,的确让人有些气愤。不过,在中国现在的潜规则之下,是没有办法不做面子的,否则将直接威胁到生存。其实不只是现在,面子这东西一直存在于人类的本性之中。精神分析大师荣格先生专门研究这东西,他起了个名字叫“人格面具”。面对什么样的人,要拿出什么样的状态来,这仿佛是使人带了面具一般。其实,学校的面子工程正有异曲同工之妙,而打肿脸充胖子的疼,只有自己知道; 至于所谓的自由,简单地说,人本身所拥有的自由是不可靠的。真正的自由只能自己争取——比如在大学,如果你什么都做得好,你就拥有了自由;否则,大家来看啊,这里竟然有个人在谈论自由,永远别想!你越是放荡不羁地追求那种没来由的自由,你将越被束缚。你若想自由,你要证明给别人看你能选择自由!当然,这是拿破仑的逻辑。

其实,这就是我们的大学,不管你爱不爱。我只还想说一句:随着你对大学了解的深入,你才发现你原来所关注的问题是如此浅薄。而所谓深刻的崇高,则藏在我们的大学生活之中!

你坐在草地边的长椅,在静静思索。无论大学是什么样子,你已经默默接受了。可是,前方如此遥远,我便这样迷茫,大学的路到底该怎么走呢?你想的是:我要成功,我想要我周围的人快乐,我想赚很多钱,我想做一个顶天立地的人,我想拥有最美的爱情……然而,世界这么大,我却不能迈出一步!

然而亲爱的朋友,当你去思考怎么走大学之路的时候,是否真的知道自己需要达到些什么吗?你想要的东西,都很概念化,却缺乏一个实际的目标。正是这种明确目标的缺乏,让我们更不知道该如何去走过大学。这是个很简单的道理,不过偏偏有很多人想不到。在大学,你要做到的是:

获得足够的知识和技能,在毕业时一定要能找到一份工作,进而能有更宏伟的下一个目标; 获得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或者叫研究能力。能够找出问题,并用自己的双手去解决; 生活上完全的自理自立;

保持良好的学业状态,为了即将到来的研究生大战作准备; 参加一定社会实践,了解这个社会的百态;

不断去获取更大的信息量,关心国家大事,关心周围的一切; 更多的求知,更多的充实自己; 学会与人相处,学会处理人际关系; 发展自己的一项特长;

当然最好,找到一份属于自己的爱情。根据这些目标,给自己定一些任务: 在学习上,做一个好学生,争取奖学金;同时练好专业技能,技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拉得出做得到,实力足够;

毕业论文要达到优秀论文的程度,当然这之前自己要不断研究,总结,锻炼自己的研究能力; 在生活上虚心向别人请教,照顾自己的生活。同时不断提高自己对于衣着、饮食等的看法和品位; 收集关于研究生考试的各类有用信息;

在暑假或寒假至少参加一次社会实践实习活动; 读报,上网,与时代同步;

广博阅览群书,广泛了解各个学科理论知识,给自己定个阅读目标,大学至少读各类书200本,跟进时代,跟上潮流;

至少做两种级别的学生干部,参加一种固定活动; 苦练自己的口才,争取让自己变得雄辩; 大二时恋爱,希望陪伴一生。

你写出了你大学的计划,发现你有这么多事情要做。也许你并不知道前方是什么,可你一定知道,如果你不去做,却一定是绝路。你思考了大学的问题,你觉得抓住了一点点大学的精神。你告诉自己,自己要去做点什么了。于是你决定,把你浑身上下火一样的激情投入到轰轰烈烈的大学中去!华而不实。校园建的越来越漂亮,教学质量越来越差…… 人生的伊甸园,人生最轻松的四年…

忽如一夜春风来,高校微博遍地开。截止2010年12月31日,全国已有100多所大学在新浪开通官方微博。招生信息、学校新闻、校园风光、招聘信息、在线答疑……这些统统被高校微博一网打尽。而校园风光更是微博中的一道亮丽风景。为了不让这些闪光的美景散落在茫茫微博中,新浪教育频道整理了各高校在微博中发布的校园美景。同时,也欢迎各高校踊跃晒图,我们将持续更新。同学们,快来看看你心目中的大学是什么样子吧……

其实大学根本没有高中时代想象那么美好

环境好,交通不要严重闭塞...饭堂宿舍很重要..充满了挑战,大学是个好地方,你可以在这里找到你想学的任何东西,是个学习的好地方。不要以为我说的不对。的确有很多人觉得上大学就是来放松的,这就太错了,在大学的阶段若你不好好充实自己那以后会很后悔的。

大学里,要完成的事情很多我现在已经上大二了,可是一件事也没完成,首先大学的四六级还有国家计算机的等级考试,最好在学一门外语,如果有资金二学位也是个很好的选择,大四就该考研究生了。这么一说,肯定好多人批斗我,大学要是这么过了也太无聊了吧!

一直都认为大学里不应该谈朋友。谈朋友很浪费精力,而且现在的大学生谈恋爱就是四年制的,毕业就分手,好象就是在体验,跟不触及不到爱情,这多没意义啊!还是应该好好的谈,所以大学是个好的学习的地方,能学多少就学多少。听过这么一句话,30岁之前认真学习,30岁之后monay自己来找你!

请大学生和将要成为大学生的人们认清了大学,好好度过自己 的大学生活,不要让自己以后后悔哦!不是品牌而是师资人员的素养与知识休养,并有一定的物质支撑的学校。才是我心中理想的大学校园与环境。

你心目中的好大学校园生活

只要是能学的到东西,能让人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到快乐的学校吧!最新08年中国排名前十所: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浙江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南京大学 复旦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武汉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明牌学校当然有实力.学校的知名度高低终究代表了他培养人才的能力.但应注意:能传授你知识并助你成功的都是好学校.因此,结合你的学习成绩选择适度知名度的学校是你成功的第一步.不能好高务远,选择能接纳你并适合你的学校,这个学校就是好学校.首先大学并不是高中是所憧憬的完美殿堂 大学就是一个充满现实和挑战的地方 是一个自我展示的平台

在大学里 我是学生会的一员 也是现在的学生会副主任 做了这么久 还是不被普通的同学认可

因为大学生是叛逆的 在他们的眼睛里学生会就是垃圾

但是我不这么认为 因为 在怎么样 都有自己的原则 我们就好象是校园这个小社会中的警察 其实说这个的目的很简单 就是要告诉你 大学是现实和残酷的

充满理想大大学是难以实现的 也是可以实现的 不过你要有充分的准备和毅力 去完成和实现自己的理想 那样 你所谓的理想大学才是最理想的

大学是心目中的象牙塔,神圣的殿堂。不过近来大学后,才发现很多事情是那么复杂,和人相处是那么难,我想知道为什么

因为大学就是一个小社会。林子大了什么人都有,很多事情没有为什么,你只有坦然面对

范文

我理想中的大学 复旦

“大学”这两个字,在所有高中生心目中,是神圣而又神秘的。对我而言,同样如此。从小到大,从幼儿园到到初中,考进理想的大学,是我孜孜以求的美好愿望。进入扬州中学学习后,这种愿望越发强烈了。尤其是高三,面临着就读哪所高校的选择。经过仔细的斟酌,我的选择是拥有百年历史,坐落于中国最繁华的大都市——上海的著名高等学府——复旦。现在,实现人生理想的脚步逐渐临近了,让我真正有机会审视自己,找寻自己存在的差距,我发现,我对复旦的向往是越来越强烈了!尤其是复旦的校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这充满诱惑力的字眼让我的梦境五彩斑斓、流光溢彩。

大学是放飞理想,追逐梦想的神圣殿堂,我理想中的大学校园应该是绿树成阴,梦中的象牙塔应该如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而复旦的校园,充满了诗情画意,充满了阳光雨露。一排排教学楼高大气派,一条条校园道路宽阔整洁,理想中的课堂是轻松活跃的,理想中的教师是严谨幽默的,理想中的校园是甜蜜充实的,而理想中的大学生则是浪漫纯情自由自在的,他们不受思想的羁绊,在大学的校园里放飞青春,追逐理想,描绘灿烂光辉的人生篇章。而复旦大学,则会为所有学子的成长提供宽松的环境、机会。让每一位热爱她的学子都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我心目中的大学生活是紧张而富有节奏的。早晨,第一缕霞光,唤醒了我们甜蜜的梦,让我们心情舒畅地迎接崭新的每一天。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有学生在晨读。复旦良好的学习氛围,让每一位学子进入大学后,更加感受到了知识的重要,我也会和他们一样,投入进紧张的学习中去,不教一日闲过。走进教室,映入眼帘的是一张张求知若渴的脸,和学识渊博、谈吐优雅的师者。无论白天黑夜,学习成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件事情,成为生活中的一件趣事。因为,在这里,是青春的碰撞,是心灵的交汇,是理想的碰撞,是人生的体验,是学子们在知识的海洋里汲取养分最佳的时机。我想,在大学的校园里,我一定会珍惜学校提供给我的每一次学习的机会。

我心目中的大学生活是积极向上,丰富多彩的。在紧张的学习之余,我会在复旦的图书馆里博览群书,与大师对话,与专家交流,拓展自己的知识,拓宽自己的眼界,丰富自己的内涵。我也会积极地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在我的心目中,复旦的各项活动应该是丰富多彩的,学子们在校园里尽情地充实自己,在活动中与老师、同学交流、与社会接轨。我可以结识更多的朋友,汲取他们的思想,我可以接触到绚烂多彩的世界,了解到更多的知识,我可以在广阔的天地里自由地翱翔,我可以在灵动的宇宙里写下我的大手笔。

我心目中的大学生活是轻松自由的,在这里你可以大发感慨,海阔天空,也可以评古论今,纵横驰骋,去畅谈我们的理想和追求,去描绘我们美好的蓝图。教授和我们在一起,知识和我们在一起,世界和我们在一起。在思想上,在生活上,我们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学术上,在心灵上,我们地交织在一起。在这里,老师和同学们一起享受着人生的乐趣,享受着复旦自由的空间,享受着菁菁校园美好的时光。在结束紧张的一周学习后,我们可以自由自在地去观海,可以无忧无虑地去采风,也可以无拘无束地去野炊,还可以自在自得地去登高,呼吸户外的新鲜空气,聆听自然界的鸟语虫鸣,陶冶情操,增加内涵。年轻的生命像飞鸟一样自由自在地驰骋在复旦校园。

“业精于勤荒于嬉”。我心中的大学生活应该是忙碌而充实的。趁着年轻,去为之拼搏、创造和开拓,去建设我们更加美好的未来!复旦大学,我心中的理想大学,复旦大学,我为之奋斗的目标!我一定努力奋斗,考进复旦,实现理想。在理想的校园中勤奋学习,探索创新,努力掌握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丰富知识和扎实本领,养成高尚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道德修养,培养实践能力,努力实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造就社会需要的人才 大学四年该怎么样过~

1.大学不管好的差的,该学的认真学,不管喜不喜欢,任性的自负的只会越来越堕落。

2.把学习精力的90%放在英语上(前提是花在学习上的精力大于零),那是唯一一辈子都会有好处的知识,其他科目自信的强人花1%的精力就足够搞定了。

3.多考点证书,尤其是向社会上那些待业找工作的人学习,他们考什么我们就跟着考,他们有最灵敏的嗅觉,你也可以从中知道自己是哪一号人,相对喜欢什么样的职业人生。

4.如果够本事,就多参加社团或学生会的几把手,不要不屑官位十足的虚荣生活,因为那就是生活的一部分,好好锻炼自己的适应能力吧!

5.如果对自己相貌充满自信,千万不要苦苦等待100分的挚爱,80分以上也很好啊,不要以为自己比对方多优秀,我们都是普通人,遇不遇得上王子公主那都是小概率事件。恋爱中那种开放的情感宣泄,是人生中非常美妙的体验和经历。

6.恋爱的结果就那么几种,自己所做的早晚都要承担相应的责任与后果,后悔是可怕的自虐。7.曾经的没有你我就不能活的现在依然活得挺好,虽然人是群居生物,身边的人都有他的价值,但是起决定价值的还在于自己,你要明白为别人而活很幸福,为自己而活也是天经地义的,而别人只为你而活则是自恋的表现了。

8.永远不要失去信仰,失去楷模。正如和比自己优秀的人在一起一样,有一个适当高度的现实中的楷模作目标,一样不失主见。

9.许多东西都是虚幻的,而良好的吃饭睡觉把自己养的健健康康的才是生命体存在于世界的最实实在在的体现。

10.十全十美的生活人人都想得到,但立足现实,把握现在,珍惜眼前,你才会稳稳落在地上,带着一颗感恩而谦卑的心,如你想要的那般快乐的活着。PS:严肃支持!

永远不要参加任何社团招新,除非它让你作社长。任何社团存在的理由,就是增加社团负责人的竞争资本。永远不要指望哪个plmm没有男朋友,不排除有mm这么说,这是因为她的男友太多了,她数不过来。永远不要指望踢足球能够吸引mm的注意,在学校,你踢得再好,也只有你的对手知道,mm只会在帮男友看衣服的时候,送你两眼。

永远不要买电脑,虽然你的初衷是用来学习,但最后你会把它改装成你的游戏机。

永远不要到看上去心情不好的食堂服务员窗口打菜,他会让你的酸菜鱼成酸辣汤,宫保鸡丁成炒花生米。

永远不要去学校对面的网吧玩游戏,它会让你提早享受程序员的生活,让你知道钱的重要性,让你走上永远堕落的生活。

永远不要把英语给忘了,英语四六级越往后越难过,给四六级委员会捐钱是小,无形的心理压力会让你有了报复社会的想法。

永远不要在放假的时候把很多书带回家,你怎么带回家就会怎么带回学校,一定是原封不动。假期就是用来休息的,你放假前作的种种学习设想永远只是设想。

永远不要把大学看成教育机构,记住,它是彻头彻尾的盈利机构。PS:严重支持

应该主动的积极地面对大学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但是合理的安排好自己的课余时间才是必须的。现在大学中,除了日常的上课,还有各种各样的讲座、讨论会、学术报告、文娱活动、社团活动、公关活动等等。这些活动对于大学新生来说,的确是令人眼花缭乱,因此必须有计划的安排自己的时间才能使自己过得充实。

首先要先保证学习。然后最好能专门制订一份休闲计划,对一些较重大的节假日和休闲项目做出妥当的安排,这样能使你的休闲和学习有条不紊地交叉进行,使身心得到有效地放松和调适。当然,体育锻炼是必不可少的,最好能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和客观条件制订出一个体育锻炼计划,务必拥有一个健康强壮的身体。此外大学新生要善于利用课余时间,开展一些有益的文娱活动,如唱歌、跳舞、下棋等等;尽量培养自己有多种兴趣爱好,如集邮、剪贴、垂钓等,这样可以增添你的活动和情趣,使你的生活充实丰富、生机勃勃。若能够拥有一项或多项自己有兴趣而又擅长的爱好,那是再好不过的了。有些同学能写得一手好书法,或制得出精妙的手工艺品,或打得一手好乒乓球,这无疑会给他们的人生增添无穷的乐趣,也有利于建立自信心,增强社会适应能力。还可以利用课余时间阅读一些自己喜欢的书籍报刊。以读书为乐事,既可以排遣烦忧,愉悦性情,又可以获取知识,增长智慧,对大学新生身心的健康发展非常有利。瞧,生活中要做的事情还多着呢:

刚刚跨人大学门槛的新生,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由父母的“重点保护”对象过渡到独立性较强的集体生活;由老师的“重点培养”对象转变为自主性学习;由过去见识、交往、活动范围较狭窄的生活环境,到置身于大学这个小社会中等等。诸如此类变化,许多大学生一时难以适应,心理矛盾加剧,学习缺乏动力,人际关系紧张,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学习生活。那么大学生怎样才能尽快适应大学学习生活,早日完成由中学到大学的过渡呢?笔者认为:主要应该做到以下三个“尽快”:

尽快确立新的学习生活目标 高尔基说过:“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能就发展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目标是激发人的积极性、产生自觉行为的动力。人一旦没有生活目标,就会意志消沉、浑浑噩噩。大学新生正处于富于理想、憧憬未来的青年中期。但大多数学生只把考上大学作为中学学习奋斗的目标,对大学生活缺乏长远的打算。升入大学,中学阶段的目标已经实现,有的人认为,大功告成,可以松口气了。有的甚至把“混文凭”、“跳龙门”、“留城市”作为学习目标,满足现状,不思进取,使刚刚开始的大学生活缺乏驱动力。因而,这些学生感到生活茫然、空虚、枯燥、乏味。大学新生中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是没有及时树立新的学习生活目标所致。因此,大学新生需要尽快熟悉大学生活,树立新的奋斗目标。

尽快适应大学的学习方法

正确的方法是成功的捷径。大学生进人大学后碰到一个普遍问题,就是学习方法的不适应。他们习惯老师天天陪伴、督促、被动接受知识的中学学习方式,对大学的学习特点和规律一无所知。进入大学以后,面对生活需要自理、学习需要自主、大量的学习时间要求自己安排等,他们感到无所适从,学习成绩明显下降。据了解,近年来,大学一年级学生的补考人数较多,一般占总人数的20%左右,有的甚至在30%以上。因而大学新生迫切需要通过向老同学取经、向老师取经等各种渠道,尽快了解大学学习特点和规律,并根据自己的特点和经验,迅速摸索出一套适合自己特点和大学学习特点的学习方法。谁能最快地适应大学学习方法,谁就能尽快 地适应大学生活。

尽快找到新的朋友

大学生刚刚离开昔日的中学好友和师长及家乡、亲人,来到新的集体中生活,面对陌生的校园、陌生的大楼、陌生的面孔,他们特别需要帮助,需要理解。但是,由于许多学生缺乏独立生活和集体生活的能力,既不善于让别人了解自己,也不善于接近他人,缺少新的朋友,“寂寞感”和“孤独感”油然而生,陷入烦恼和痛苦之中。大学新生要摆脱这种烦恼,首先要树立自信,大胆热情地与他人进行交往;其次,主动参加集体活动,热情帮助他人,扩大自己的交往范围,从而结识新同学,结交新朋友,冲淡思乡之情,消除孤独之感。

另外,教育工作者应掌握“中学--大学”这一转折时期学生的心理、生理、学习、生活等特点,注重中学教育与大学教育的衔接,采取多种形式对大学新生进行入学教育,帮助大学生尽快熟悉大学生活的各个方面,早日实现从中学到大学的过渡..我想说对于我这个大二生来说,大学比想象的残酷很多„„无聊很多„„ 以下是我的妄想!:

大学最先处理的应该是自主掌控权的问题,一切按照自己的意愿,想进学生会,然后进一个好的部门,得到部长的赏识就此坐到副部长。有很多有趣的社团可以加入,并且是的的确确有活动的,不是挂羊头卖狗肉的!也不是肉包子打狗一去不回的„„大学可以自己选课(实际也是),但是是那种悠闲的,而不是抢课抢到教务系统的服务器几次崩溃„„大学的时光是悠闲而充实的,上课的途中漫步在路边的樱花树下,看着樱花雨般的在阳光中飘落„„或者骑着单车,载着好友(随便你想想是什么样的好友„„)有悠闲的午后时光,可以让我们小资一下,午后的咖啡馆总是很温暖的味道。周末的KTV总是够激情够刺激„„偶尔的聚餐不管是请客还是AA,但都是朋友„„食堂挤但是干净„„宿舍没有邋遢的男生扔得满地的袜子和垃圾,干净的桌子上有向着阳光微笑的仙人球(可以吸收电脑辐射的很实用!)晚上的自己,或者在自习室,或者在宿舍静静的浏览网页聊天,刷校内„„不会为钱而发愁,不回位无聊而发愁,不会为学业而发愁„„

大学四年该怎么样过~

1.大学不管好的差的,该学的认真学,不管喜不喜欢,任性的自负的只会越来越堕落。

2.把学习精力的90%放在英语上(前提是花在学习上的精力大于零),那是唯一一辈子都会有好处的知识,其他科目自信的强人花1%的精力就足够搞定了。

3.多考点证书,尤其是向社会上那些待业找工作的人学习,他们考什么我们就跟着考,他们有最灵敏的嗅觉,你也可以从中知道自己是哪一号人,相对喜欢什么样的职业人生。

4.如果够本事,就多参加社团或学生会的几把手,不要不屑官位十足的虚荣生活,因为那就是生活的一部分,好好锻炼自己的适应能力吧!

5.如果对自己相貌充满自信,千万不要苦苦等待100分的挚爱,80分以上也很好啊,不要以为自己比对方多优秀,我们都是普通人,遇不遇得上王子公主那都是小概率事件。恋爱中那种开放的情感宣泄,是人生中非常美妙的体验和经历。

6.恋爱的结果就那么几种,自己所做的早晚都要承担相应的责任与后果,后悔是可怕的自虐。7.曾经的没有你我就不能活的现在依然活得挺好,虽然人是群居生物,身边的人都有他的价值,但是起决定价值的还在于自己,你要明白为别人而活很幸福,为自己而活也是天经地义的,而别人只为你而活则是自恋的表现了。

8.永远不要失去信仰,失去楷模。正如和比自己优秀的人在一起一样,有一个适当高度的现实中的楷模作目标,一样不失主见。

9.许多东西都是虚幻的,而良好的吃饭睡觉把自己养的健健康康的才是生命体存在于世界的最实实在在的体现。

10.十全十美的生活人人都想得到,但立足现实,把握现在,珍惜眼前,你才会稳稳落在地上,带着一颗感恩而谦卑的心,如你想要的那般快乐的活着。PS:严肃支持!

永远不要参加任何社团招新,除非它让你作社长。任何社团存在的理由,就是增加社团负责人的竞争资本。永远不要指望哪个plmm没有男朋友,不排除有mm这么说,这是因为她的男友太多了,她数不过来。永远不要指望踢足球能够吸引mm的注意,在学校,你踢得再好,也只有你的对手知道,mm只会在帮男友看衣服的时候,送你两眼。

永远不要买电脑,虽然你的初衷是用来学习,但最后你会把它改装成你的游戏机。

永远不要到看上去心情不好的食堂服务员窗口打菜,他会让你的酸菜鱼成酸辣汤,宫保鸡丁成炒花生米。

永远不要去学校对面的网吧玩游戏,它会让你提早享受程序员的生活,让你知道钱的重要性,让你走上永远堕落的生活。

永远不要把英语给忘了,英语四六级越往后越难过,给四六级委员会捐钱是小,无形的心理压力会让你有了报复社会的想法。

永远不要在放假的时候把很多书带回家,你怎么带回家就会怎么带回学校,一定是原封不动。假期就是用来休息的,你放假前作的种种学习设想永远只是设想。

永远不要把大学看成教育机构,记住,它是彻头彻尾的盈利机构。PS:严重支持

充满了挑战,大学是个好地方,你可以在这里找到你想学的任何东西,是个学习的好地方。不要以为我说的不对。的确有很多人觉得上大学就是来放松的,这就太错了,在大学的阶段若你不好好充实自己那以后会很后悔的。

大学里,要完成的事情很多我现在已经上大二了,可是一件事也没完成,首先大学的四六级还有国家计算机的等级考试,最好在学一门外语,如果有资金二学位也是个很好的选择,大四就该考研究生了。这么一说,肯定好多人批斗我,大学要是这么过了也太无聊了吧!

一直都认为大学里不应该谈朋友。谈朋友很浪费精力,而且现在的大学生谈恋爱就是四年制的,毕业就分手,好象就是在体验,跟不触及不到爱情,这多没意义啊!还是应该好好的谈,所以大学是个好的学习的地方,能学多少就学多少。听过这么一句话,30岁之前认真学习,30岁之后monay自己来找你!

请大学生和将要成为大学生的人们认清了大学,好好度过自己 的大学生活,不要让自己以后后悔哦!

我希望可以光明正大的谈恋爱,可以边读书边赚钱~~~

不知道怎么说才好,可能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吧,总之觉得太无聊!空闲时间太多,图书馆书太杂,网吧在学校外建设的太多,但是千万记住一条原则,玩的时间多并不代表你有时间玩。我门拉下的事太多了!总会有事情是没做完的。我觉得影响很大,几年间我的理想一变再变,现实的生活让我的理想也日趋现实。有时候理想艰难的都变成了妄想。

大学理想 篇6

每年志愿填报期间,对那些预估分或实考分刚刚上线,或者上线分数不多,处于批次“边缘”的考生来说,志愿填报是一个挺纠结的事:总觉得上线了去读下一批次的大学委屈了自己,可自己分数所处批次自己选择的空间很小,他们很不甘心去读一所名不见经传,或者太过于偏远的院校。于是,是选本批次院校和专业,还是退到下一个批次,他们可犯了难。

面对这样的矛盾,却又急着希望找到一种捷径,既能不落榜,又能如愿地录取到理想的大学和专业,抱着如此理想主义想法的学生每年都有很多很多。当然在这个博弈的过程中,或者说在这个如何填报一个成功有效的高考志愿过程中,痛苦、矛盾、焦虑的不单单是学生,还有他们的父母长辈,在2011年本刊举办的志愿填报俱乐部中,就有好几个这样的案例。

作为长期从事志愿填报指导服务的我们,又何尝不能体会到这些家长的难处?我们又何尝不想为他们及时排忧解难,为考生考入理想大学和专业助一臂之力?为此,笔者坚定了要写这篇文章的决心。

对于边缘分考生,是否存在一种合适的方法,让他们考上理想的大学和专业,笔者认为是有的。为了生动详实地说明这个问题,帮助考生和家长面临此问题时,能够化险为夷,成功进入理想的大学和专业。笔者以2011年在志愿填报指导过程中的两个真实案例予以说明。

案例1:学生甲,理科男生,四川考生,2011年高考总分524分,超一本线仅5分,超二本省控线76分。2011年四川省理科本科一批省控线为519,本科二批省控线为448分。

案例2:学生乙,理科男生,四川考生,2011年高考总分457分,超二本线仅9分,超三本省控线41分。2011年四川省理科本科二批的省控线为448,本科三批省控线为416分。

两名考生分数虽然相差近70分,但却有着相似的处境:成绩位于所属批次边缘。考生甲只超出一本省控线6分,考生乙只超出二本省控线9分。此外,两位考生的兴趣、特长又较为接近。根据与考生以及其父母的谈话,发现两名考生都对土建类专业感兴趣。一方面是因为受家庭的影响,考生家长从事着与土建相关的行业,使得考生对该行业有一定的接触和了解;另一方面,两位考生从小就喜欢画画、设计、脑子里充满着不少怎么去设计一些独特造型桥梁、高楼大厦的想法,所以对土木工程、城市规划等专业很感兴趣。

虽然处境类似,但两位考生的选择都有着不同的思考,特别是在本批次求学还是降一个批次的问题上,两位考生做出了截然不同的决定,他们是如何做的?

一本边缘考生:读满意专业,降一个批次又何妨

考生甲的高考成绩超过了本科一批次录取线仅6分,这是典型的边缘分考生。如果考生选择填报一所地域偏远的重点大学,被录取的可能也是很大的。但就在这个节骨眼儿上,在优先考虑是进入重点大学,还是去读二本院校的强势专业上,考生甲和他的父母陷入了纠结的境况之中。

经过与考生和家长的深入交谈后,笔者发现,无论是考生,还是其父母都希望他能留在成都读书。如果大学和专业不能兼得的情况下,优先选择专业,因为专业与考生未来从事的行业有着密切的关系。

对于放弃一本院校读二本院校自己满意的专业这一选择,笔者也较为认同,于是将选择的目光集中在专业选择上。考生甲比较喜欢土建类专业,希望可以读建筑学或土木工程。确定专业之后,笔者将位于成都并在二本招生的院校近几年录取情况进行总结:

参照考生的分数,被投进这几所大学的可能性都较大,但由于考生有喜欢的专业,因此,为了了解被相关专业是否能录取,笔者进行了进一步的资料分析,发现成都理工大学的“土木工程”专业在近三年本科二批次的录取分均超过四川省一本线10分以上,考虑到安全和保险,于是考生甲放弃了成都理工大学这一志愿。西华大学的建筑学、土木工程等专业和西南石油大学的土木工程等专业都较有希望,于是在充分考虑院校和专业的情况后,考生甲的志愿表出炉。

由于考生合理的志愿布局设计和在本科二批次中具备的分数优势,在理科二批次第一轮投档中,考生甲以绝对的优势投档到西华大学,当该大学招办的录取程序启动时,由于考生甲填报的“建筑学”专业放在第一个顺序,他很快被检索到。考生甲身体和单科成绩均符合西华大学《招生章程》规定,随即不久,考生甲被西华大学建筑学专业正式录取。对于这个录取结果,考生和家长反映都满意。

二本边缘分考生:舍近求远,仍然有满意选择

看完了一本边缘考生以优选专业而放弃本批次录取,最终达到院校和专业双满意的案例后,再来看看考生乙的情况。

由于自己的高考分数很尴尬,省内许多开设土木工程、石油工程、城市规划这些专业的二本院校录取分数都很高,所以考生及家长一度陷入了极其矛盾和纠结的状态中。但同时考生和家长都表达了想读一所名气比较好的二本院校,但是专业一定要与设计和工程相关。在征得了考生和家长的意愿之后,笔者建议考生不要将眼光只放在省内,省外一些院校开设有相关专业,并且综合实力不错,只是因为在二本批次大部分考生都只想留在省内而致使外省部分院校“少人问津”而录取分数并不高。笔者在认真筛选了四所近四年在川招生的二本院校,这些院校的调档线和专业录取分均在省控线10分左右。

在以上五所院校中,据笔者经验,考生乙进档的可能性都比较大。按所处位置和学校的综合实力来看,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首先被考生相中。再对该校的相关专业近几年录取分分析后,笔者建议学生乙可以在第一志愿填报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所选专业均为考生较感兴趣的,为了预防因为不服从专业调剂的原因被硬性退档,笔者建议他选择了服从专业调剂。

2011年7月中旬,本科第二批录取工作正式启动,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投档线为448分,由于学生乙的分数高出调档线9分,他的档案很顺利地投到了学校。录取结果证明,学生甲被成功录取到了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的工业设计专业,而这个专业也是学生甲所喜爱的。

通过上述两个案例,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无论是本科一批次的边缘分考生亦或是本科二批次边缘分考生,在面对如何考上理想的大学和专业时,应该冷静地分析自己的优、劣势,并客观结合高校近几年的录取走势,做出一个较为科学的判断。如果条件允许,可以请相关行业的专家予以指导,那么即便是边缘分考生,您也有充分的理由去实现自己的理想大学和专业梦想。最后,祝福2012届全国高三的学子们,充分利用好分数,填一份科学的志愿,去实现自己美好的梦想。

大学生理想教育现状分析 篇7

一当前大学生理想教育存在的问题

1. 理想教育内容缺乏时效性

主要表现: (1) 理想教育的内容缺乏针对性, 当前高校开展理想教育的主要内容无外乎思想素质和道德规范, 但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 大学生在政治、经济及文化领域方面也出现了各种疑惑, 但理想教育的内容并没有针对这些领域制定相应的教育措施。 (2) 理想教育的内容不够具体, 目前高校的理想教育活动将大部分时间放在对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上, 缺乏具体的社会事例和案例, 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迷茫, 不利于对自身理想信念的定位。

2. 理想教育方式缺乏创新性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以及大学生自身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 传统的、枯燥的理想教育方法已不能达到教育目的。目前一些高校的辅导员在理想教育方面依然采用旧方法、旧观念, 普遍存在照搬书本上内容的现象, 不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有效的教育方法, 导致学生理想教育缺乏科学性和时代性, 失去了开展理想教育的意义。

3. 理想教育实践缺乏系统性

从大学生理想信念的教育现状来看, 理想教育系统性还需要加强。参与学生理想教育的主体是广大学生, 辅导员主要发挥主导作用。但当前高校开展理想教育基本上都采用课堂传授的方式, 不能有效解决学生在理想方面存在的问题, 导致学生理想教育的效果不佳。

二加强大学生理想教育的对策

1. 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理论基础

加强大学生的理想教育首先应加强理论基础的教育, 要让大学生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保持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仰, 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 从而深入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价值性, 让大学生拥有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科学依据。对大学生开展理想信念教育首先应解决的问题就是教育内容方面的。如果理想教育的内容缺乏科学性, 不仅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 还失去了教育价值, 不仅不能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还失去了理想教育的真理性和科学性, 这样的教育很难收到真实的教育效果。

2. 发挥网络优势开展理想教育

高校要充分发挥网络优势来开展大学生理想教育: (1) 要积极引导学生理性上网, 辅导员要向大学生揭开网络的神秘面纱, 学校应通过开设指导上网的课程, 向学生分析网上信息的特点和性质, 帮助学生提高识别网络信息的能力。 (2) 可以将原本生硬的书本课程内容通过网络教学的形式展示给学生, 并开设网上讲座和论坛等, 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3) 高校还应加强红色网站的建设, 通过丰富网站的内容提高网站的吸引力, 通过网络积极宣传党的基本纲领、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来实现对大学生理想教育的目的。

3. 优化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环境

加强大学生理想教育不应仅局限在课堂教育上, 还应借助校园文化潜移默化的作用。作为学校, 应给学生创建一个拥有优良的校风、学风的校园文化环境, 从而为学生的理想教育营造良好的氛围。当代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上的自主性及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很强, 采用传统的说教和灌输教育模式很难发挥对学生的教育作用。学校应在校园文化建设上下功夫, 让学生在良好的环境氛围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进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加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 (1) 加强学生社团的建设, 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园舆论环境和氛围。大学生社团组织是大学生展示自我才华, 提高自我综合素质, 加强交流的平台。近年来, 学生社团规模不断扩大, 形式多种多样, 为学生个性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舞台, 成为校园文化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2) 学校可以通过开展文体活动, 让大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培养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态。 (3) 可请一些专家、学者举办与大学生理想教育有关的学术讲座, 邀请模范人物来校做报告, 组织学生参观、访问, 观看有教育意义的电影、电视和戏剧等, 经常性地举行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的校园文化活动。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 大学生理想教育作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加强大学生理想教育, 需要广大辅导员充分了解当前大学生理想教育存在的问题, 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大学生的理想教育。

参考文献

[1]张伟.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8 (2) :114~115

浅析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篇8

1 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现状分析

理想信念, 是一个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先导。理想是同奋斗目标联系的有实现可能性的想象, 反映了人们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信念则是人在一定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理论主张或思想见解坚信不疑, 并要努力身体力行的精神状况。所以, 理想信念是一个人向往与追求的美好, 是人们生活的指南针。它也是一个人世界观、价值观以及人生观的体现, 决定了一个人的发展方向。而当代大学生的理想信念的树立, 更是其成长、成才的关键所在, 因为他们心智还都不完全成熟, 易受不良因素的影响。综合起来, 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状况, 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 首先, 对于理想, 他们都有着良好的愿望。他们都认为一个人需要理想的支撑, 理想对于一个人的发展十分重要, 大学生尤其需要理想信念的指导。他们也认为要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 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同时, 他们也指出, 对于理想的实现, 他们会为此奋斗拼搏。在现在, 他们认为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要理论, 也会使他们坚定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其次, 他们会以奋斗奉献的高尚人士为偶像, 而不是盲目的追星。其中, 他们认为那些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人, 能以高尚的理想人格激励与鼓舞人, 也包括广大的大学生们。他们普遍认为要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比如:在选择职业时, 他们也愿意奋斗, 从基层做起, 不畏艰苦, 近几年大学生“村官”的火热, 也一方面反映这一事实。

第二, 他们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信念不很坚定。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大学生, 应拥有工人阶级伟大理想, 实现共产主义的追求。坚信的理想信念应是无产阶级科学信念, 最为科学的信念乃马克思主义, 即科学社会主义, 因为它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科学规律。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各种消极影响的现实存在, 导致其对共产主义信心不足, 坚持不够, 甚至悲观失望, 对社会主义前途持完全否定态度的也有, 值得我们重视。同时, 他们看重物质享受与个人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 社会对物质利益重视的现象, 对他们价值观念、消费观念等的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 一部分大学生淡化了对远大理想的追求, 贪图享受、崇尚金钱, 出现了信仰上的危机。“拜金族”、“月光族”不是特例。尽管他们大部分在价值判断上认同奉献精神、社会责任感、国家和集体利益, 但在具体行为上, 却更注重个人自己, 更关注自己的名誉、地位、前途、发展, 对承担的社会责任关心不够。

2 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几点思考

当代大学生, 作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是我们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要力量, 而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国家, 则是历史赋予广大当代大学生的伟大而艰巨的责任。他们的发展, 关系到国家的发展。由此, 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对他们的理想信念教育, 积极探索对其展开教育的有效途径与正确方法:

(1) 重视理论学习, 坚持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广大大学生。具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 是社会主义事业合格接班人的必备条件。这样才能牢牢把握当今世界大趋势, 坚定社会主义方向和共产主义理想。才能立足当前, 放眼未来, 增强履行责任的自觉性, 正确地贯彻党的基本路线。才能在纷繁环境中把握局势, 驾驭矛盾, 经受住风浪考验。所以, 着重发挥“两课”教育在其中的作用, 尤其重视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教育, 深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灌输。科学说明当代资本主义虽继续发展, 但其基本矛盾仍存在, 最终摆脱不了被替代的命运;科学说明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代表, 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 并经一定发展后必然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趋势。给他们解疑释惑, 引导其正确认识国家命运, 澄清在社会主义问题上的错误观点和模糊认识, 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

在当代大学生中“深入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宣传教育, 引导人们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理念。” (1) 重视党情教育, 帮助其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去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树立党在其心目中的光辉形象, 坚定其对党的领导的信心, 坚定对社会主义信念和共产主义理想的信心。

(2) 深化实践教育, 引导广大大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树立个人与社会结合的理想信念观。继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重视以高品质的校园文化吸引广大大学生, 坚决抵制恶俗、颓废、腐朽的文化进入校园。与此同时, 进一步加强学校党团组织和社团组织的建设, 以组织优势引导广大大学生, 以党员、团员及优秀同学的模范作用带动他们, 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与工作积极性。为了更好地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觉悟, 树立其正确理想目标, 当前也必须抓好党风廉正建设, 提高党的威信, 增强大学生对党的信心。积极发挥学校党组织的优越性和吸引力, 以先锋模范力量来引导和带动广大大学生共同进步。帮助他们认识形势, 了解政策, 明辨是非, 增强社会责任感。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积极引导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经常组织他们多去参加社会调研, 积极有效的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让他们深入基层, 走进农村, 自己去感受, 去体会, 从而正确的认识社会, 坚定信心。在自身的实际体验中, 感受祖国的发展与进步, 认识困难与矛盾, 增强其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得美好信念。同时, 也进一步增强他们为人民服务的意识, 树立正确的实践观, 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多奋斗。

(3) 加强网络力量, 拓宽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新途径:利用开放网络, 延伸教育阵地。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 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新阵地, 不言而喻。然而, 它也对高校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提出了很大挑战。探索理想信念教育新途径, 化“不利”为“有利”, 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亟待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所以, 要加大对网络信息的建设力度, 促进有效信息的交流与传播, 主动占领这一意识形态传播的重要阵地, 积极建设宣传马克思主义的“红色”网站, 尤其是一些高品质网站的建立与宣传, 利用网络这一新型、新颖的方式展开对大学生的舆论引导与思想教育工作。

另一方面, 基于互联网的消极影响, 我们要认清形势, 加大对网络信息的监督与管理工作, 重视建立适当的法律、法规来约束不良行为。在享受网络给我们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 绝对不能放松警惕。因此, 必须着力开展网络监督, 净化网络环境, 加强网络安全, 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创造健康的氛围。让他们在这一新颖的形式下, 正确的愉悦的接受教育。一方面要加大对不法分子的惩处力度, 另一方面加强网络技术建设, 坚决抵制有害信息的攻击与传播。

从实际出发, 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必然又必需, 这就需要我们多层次全方位展开工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既是一项重大的教育工程, 又是一门严肃的科学。作为思想政治教育重要内容的理想信念教育, 必须遵循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 进行“由低到高、由近及远”多层次教育, 传统的教育方式不容忽视, 当前, 创新思路, 拓宽途径, 更是当务之急, 全方位开展当代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 乃是我们进一步进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切实可行的方式。

参考文献

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用语探析 篇9

教育人的道理一半是讲出来的、一半是做出来的。可以肯定那种教师拿着课本言语干巴、在课堂上照本宣科的教育模式已经不合时宜了, 教育语言必须形象生动具有感染力, 要以理服人、以情动人。“情发之于心, 代表人最真实的心理动态, 欲人感动, 必先动之以情, 才能达之于心。理指的是理论、概念、理性的认识等。情与理之间, 情可以加深对理的认识, 理可以规范情的表达, 情可以升华为理, 理发之于情才更有穿透力、说服力, 二者相依相生, 相互交融”。

1 构建理想信念教育语言的“理”性

1.1 增强理想信念教育语言的理论性

理想信念教育是师生间的思想交流, 它需要用理论知识充实理想信念教育的语言, 马克思主义是被实践证明了的真理, 教学中要以马克思主义原理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作为理想信念教育语言的理论支撑。正确的理论是理想信念教育语言大厦的根基, 教育工作者要充分利用科学理论的权威性, 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好大学生, 帮助他们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当然这里强调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并不是将理论知识直白的填充到理想信念教育语言中来, 必须要结合教学需要和学生的实际, 适时的将理论知识应用到理想信念教育语言中来, 充实语言的“理”性。

1.2 增强理想信念教育的“理”性要将道理讲透、讲彻

理想信念教育绝不能空谈理想, 必须要讲清楚“为什么要有理想”、“为什么要树立共同理想”等问题, 这就需要依据事实、结合国情, 用联系、发展、矛盾的观点综合回答学生的“为什么”的问题, 将道理讲清楚、讲透彻, 全面解答学生的困惑。只有把道理讲明白、透彻, 才能达到以理服人的效果。同时, 寓理于史, 应该多引用史实和榜样人物事迹到理想信念教育语言中来强化语言的说服力, 还应该将中国的传统思想、道德准则、规范引入到理想信念教学语言中来, 提升理想信念教育语言的哲理性, 从而达到强化理想信念教育语言的“理”性的目的。

2 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语言要以情感人

亚里士多德说过:“说服是通过听众感情而产生效果的, 因为我们是在痛苦或欢乐中、在爱和恨的波动中作出不同决定的。”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是思想意识性质的教育, “如果教师心目中没有学生, 不关心学生, 如果在师生之间隔着一堵墙, 那么, 即使课讲的有声有色, 又有什么用呢?”那种干巴巴的、毫无感情的语言不但不能准确、形象的表达思想, 更不能拉近师生的距离, 引起学生的兴趣, 只会让他们对原本枯燥的思想教学更加的反感。唐代诗人白居易说过:“感人心者, 莫先乎情。”这里所说的理想信念教育语言的“情”是指教师在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过程中要带着爱心、投入真心、充满感情, 只有充满感情的语言才具有生机, 具有灵魂。“人非草木孰能无情”, 教师只有带着澎湃的激情用融入真情的语言去教育学生, 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才能感化大学生、才能使师生“心有灵犀”, 也就能达到以情感人的目的。

2.1 以情感人要提升教师的教学热情

教师是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中坚力量, 保证教师的质量, 解决教师的生活实际困难, 为他们营造更好的工作环境, 提升教师的教学热情, 使他们带着快乐的心情, 全身心的投入工作意义重大。一方面, 要严把教师质量关, 保证教师的从业素质, 加强对教师的考核力度。另一方面,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存压力越来越大, 特别是大学的辅导员在大学中的境况比较尴尬, 他们和学生的关系最为密切, 承担着许多的学生管理任务, 但是他们的级别在教师中最低, 待遇不高, 在一项对80后辅导员的调查中发现大部分辅导员表示由于待遇得不到改善, 工作积极性严重受损。同时辅导员的工作压力, 心理健康问题都影响着他们的教学情绪, 影响理想信念教育的语言情感, 所以必须注重改善教师的物质生活条件, 只有在物质上的满足, 才对能够激发教师教学热情, 投入更多的精力到教学中去。再一个就是要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 虽然现在很多学校设立了大学生心理健康咨询室, 但是专门针对教师的心理咨询机构还不多见, 教师出现心理问题找不到专业的机构和部门解决问题, 这就会直接影响他们的教学工作, 更谈不上教学上的语言感情和语言技巧了, 所以学校要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 设立服务于教师心理咨询的专业机构, 同时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职工活动, 为教师的身心健康护航。

在保证教师素质和能力的基础上, 让教师在物质上得到保障, 精神上舒展开来, 他们才会心情愉悦, 情感丰富, 才会带着爱、带着感恩的心、带着希望、带着责任投入到教学当中去, 这就会很自然的丰富了他们的语言情感, 增强了教育语言的感染力和影响力。

2.2 以情感人要强化教师的“爱心”

艾青在《我爱这土地》中写到“为什么我的眼里常饱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通过这段话我们可以看到只有怀着对祖国最深沉的爱才会长久的感动着, 才会不断的激励着人们前进的信念。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共同理想和最高理想, 主要目的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的接班人, 这些都需要培养大学生对社会主义的感情。教师是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中坚力量, 教师对社会主义祖国的爱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情感, 新时期要坚定教师的理想信念, 牢固教师的爱党、爱国、爱人民的感情, 越是在艰难的时期, 我们就越需要抓好教师的思想教育工作, 坚定他们永远跟党走的决心。总而言之教师爱党、爱国、爱人民的教育要抓紧、抓好, 只有教师时刻坚定对党、祖国和人民的“爱心”, 才会将这种爱转移到祖国现代化建设接班人身上, 教育的语言才会饱含着感情, 语言才真正的具有活力、才会用最真挚的感情去打动每位学生, 达到以情感人的效果。当然语言感情的流露并不等于教师在课堂上大喜大悲, 毫无控制的随意宣泄, 语言感情的流露必须是和教学的内容和教学情景以及教学需要联系起来, 达到情景交融的效果。

3 增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语言的魅力

3.1 增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语言的逻辑性

马克思曾说过:“语言是思维的特质外壳。”理想信念教育语言的逻辑性反映的是教师思维是否严谨, 科学。理想信念教育是成体系, 逻辑严密的思想理论教学, 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 理论课缺乏趣味性, 如果在理想信念教育的过程中不能很好的组织语言, 将主要内容清晰、形象的表达出来, 而是采用多种表达方式、重复讲解、逻辑性不强, 这样就会使许多学生捕捉不到教师所阐述的要点, 产生对理想信念教学的倦怠情绪。增强语言的逻辑性, 在设计理想信念教育教案时要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兴趣、需求等特点, 有目的的, 有计划的设计教学程序、教学方法, 要避免重复啰嗦、语无伦次的现象, 达到简明扼要、突出重点、逻辑严密的特点, 使教师在教学时能够结合教案组织语言, 突出语言的逻辑性, 做到有张有弛、有的放矢。同时学生也就不容易产生思维疲劳, 能够有效获取理想信念教育内容重点。

3.2 增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语言的生动性

理想信念教育不应是死板的思想理论灌输, 90后大学生活泼好动, 充满活力, 他们不喜欢枯燥乏味, 高高在上的说教, 考虑到受教育者接受的特点, 在理想信念教育语言中要多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比喻能增强趣味性, 使概念直观化, 例如俄国作家谢德林在《波谢洪尼耶遗风》中写道“理想是一种特殊的阳光, 没有阳光的赋予生命的作用, 地球会变成石头”, 高尔基在《时钟》中写道:当大自然剥夺了人类用四肢爬行的能力时, 又给了他一根拐杖, 这就是理想。”看似简单的比喻, 却生动形象的将理想的作用呈现在学生面前, 使得学生印象深刻。同时要多用古训、成语、俗语充实教育语言。古训、成语、俗语是语言中的精华, 虽然它们有的短小精炼, 但是表达出来的意思富有哲理、耐人寻味, 我国拥有非常丰富的古训、成语、俗语资源, 我们在理想信念教育中要适时地利用好这些宝贵的资源, 增强语言的生动性。

3.3 增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语言的幽默感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维特洛夫指出:“教育家最主要的, 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睿智, 它能使整个教学顿时生辉, 并能创造出一种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轻松愉快的气氛。让学生在这种气氛中去理解, 接受和记忆新知识。”在理想信念教育过程中应适当运用幽默风趣的语言, 提高理想信念教育的趣味性, 增强语言的表达能力, 使教学在愉快和轻松中进行。

在教学中经常运用一些幽默的语言不但能够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气氛, 拉近师生的距离, 使教育者在理想信念教育中更平易近人, 受教育者在理想信念教育过程中放松紧张的情绪, 而且幽默的语言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 活跃课堂, 提高学生的兴奋度, 例如在讲到部分学生只追求物质享受和安逸的生活时可以引用爱因斯坦的这句话“我从来不把安逸和快乐看做是生活目的的本身———这种伦理基础, 我叫它猪栏的理想”, 顿时同学们会会心的一笑, 这样的语言不但诙谐幽默而且形象生动, 有时还能够达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周金堂, 寓理于情于史加强革命传统和理想信念教育[J].党建研究, 2008.

[2]鲍.塔尔塔可夫斯基著, 唐其蒙等译:苏霍姆林斯基的一生[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6.

给大学一点理想化色彩 篇10

当前,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人的发展途径越来越多元, 再加上大学扩招后大学生就业难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 “读书无用论”和“上大学不如早打工”这样的思想呈抬头之势。

平心而论, 每个人对生活的态度和观念不同, 因而对上大学算一笔经济账这是情有可原的, 是可以理解的。毕竟, 当前高校巨额的学费对很多贫困家庭来说, 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供子女上大学致贫的事例也并不少见。面对几万元的学费, 贫困家庭不能不产生矛盾的想法:上, 可能会更穷, 上出来工作还无保障;不上, 终身可能留有遗憾, 毕竟大学还是一个让人企盼的文化殿堂。

然而, 抛开家庭经济等不说。上大学到底为了什么呢?如果把大学当作一所职业培训地, 仅仅为了获得一个进入职场的“敲门砖”, 那在社会发展越来越开放的情况下, 把上大学作为一项投资这是理性而且是理智的选择。

但在笔者看来, 大学不是也不能作为职业培训所, 大学应该拥有高贵和理想的气质, 大学除了要让学生学习到专业所应具有的技能外, 更应该让学生拥有理想和梦想, 对社会充满责任感, 拥有独立的人格和自由的精神, 拥有判断能力和创新能力。正如英国数学家兼教育家A·N·怀特海所说的“大学存在的理由在于, 它联合青年人和老年人共同对学问进行富有想象的研究, 以保持知识和火热的生活之间的联系”。

再造理想大学,拿出你的方案 篇11

向读者征集他们心目中大学办学的理想模式。

结果,从大学教授到高校行政管理人员,从本科生到高等教育界的领袖人物,

还有对教育感兴趣的其他人,给出了各自不同的答案:有的抽象、充满理想主义;有的详尽具体,列出了预算和课程设置等种种细节。

除了阐释性的方案,编辑部还收到了两部视频和好几首诗。

方案1

好市多大学

我会照着一家律师事务所的经营模式建造我理想中的大学。在律师事务所里,资深律师拥有公司的股权并委派各种各样的行政管理职责,同样,在我的大学里,教职工是学校的股东,行政管理人员为他们服务,而不是反过来。

就像好市多(Costco)连锁店一样(一家仓储批发会员式企业,经营理念是以尽可能低的价格提供给会员高品质的商品。为了达成这一目标,好市多在商品策略和卖场的经营管理上都竭力降低营运成本,尽可能提供给会员更多的免费服务),我的好市多大学会在一切无关紧要的事情上缩减开支,以此来保持低的成本,目标只有一个:为终端用户提供有效的服务。但是,学生们绝不是顾客,哪怕掏钱的是他们。

这样,院校的基础设施建设就可以免了,省下来的钱会用到学生身上。食堂、宿舍、体育特长生培养计划,甚至连图书馆都不是必须的,只要校园建在一个大城市里,学生们就都能上网。理想情况下,办学成本可以维持在一个足够低的水准,学费就能把一切都包了。所以,这在经济上也讲得通:假设每个大学教授每学期上4门课,也就是一年教8门课。按照典型的日常开支来算,一门课一年约花2万美元。

假设每门课都有10个学生报名,每个人只需要交2000美元。一学期4门课,一学年8门课,学费加起来1.6万美元。好,或许教室的租金是额外的——没有错,所有东西都是租的。宽松地估计,教室的租金费用是每小时50美元,也即一个学生一小时5美元,总共45个课时,每个学生需要交225美元。学生们或许还要每个人再交4000美元左右的杂费,这样学费总计2万美元一年。(很遗憾,在这个计划里奖学金是没有可能的。)

现有的高等教育办学模式的一大优点,便是研究和教学的结合。我或许还会开办好市多大学的一个姊妹校——好市多研发所(Costco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给教授们提供一个创造知识产权的工具。现实中最明显的例子便是斯坦福研究所(Stanford Research Institute),那里承接各种各样的科学和教育领域的商业合作。

另一方面,我也会鼓励好市多大学人文专业的教授们通过创建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OOC)来产生收入。好市多大学和好市多研发所必须保持相互独立,但临时的人员派遣及其他形式的紧密合作将会得到鼓励。事实上,好市多大学的某些课程就会涉及到在好市多研发所里实习。

如果有彼得·泰尔(Peter Thiel,美国企业家,2011年5月为24位年龄在20岁以下的年轻人每人提供10万美元,让他们在两年内组建“未来的科技企业”,而不是去上大学)那样的企业家愿意为不去上大学的人提供基金,也许这所大学能得到必要的启动资金。创始教师们可以购买股权,就像律师事务所的新合伙人那样。

或许各个领先的大学也愿意为好市多大学的概念出一笔资。既然他们已经被赐予了这么多的优秀人才,师资和生源都是,多得都招收不过来,好市多大学也许可以把剩下的这部分人包圆,这样就连挑选的精力也省了。

方案2

修道院式大学

在大多数关于高等教育改革的讨论中,人们争论的都是如何把我们推向前进入21世纪。坦率地说,我不同意。我会把高等教育往后退。在我新建的大学里,我们会往回倒退800多年,都变成修道士。

这所大学不会吸引人来参观访问,严苛的清贫戒律、行乞为生的生活方式以及与社交媒体的彻底隔绝,反倒可能吓跑未来的学生。大学本就不是给没种的人上的。入学后,学生统一外罩棉袍,面料都是一样的(可以系上装饰性的腰带)。所有的移动设备,包括笔记本电脑和iPad,全都交由门房看管,只有到镇上买牙膏时才能领回。校内通讯一律用羽毛笔沾着墨水在羊皮纸上写,手写体就是你能选的字体。

在课程设置上,这所男女合招的大学会把学生分成男生班和女生班,一个班最多15人。一个学年有12个月,跟着公历走;每年放两次假,每次休息6周;还有两个月在外国过。

在整个学年里,全校师生将从多个学科角度解决一个大的问题,比如清洁水源危机、中东和平,或者怎样办好美国的公共教育。当家长们问起“你在那儿都学了些啥?”的时候,我的学生们可以答:“拯救世界。”

头两年的课程表是固定的。所有的学生都学习一样的基础课程:哲学、世界宗教、莫蒂默·阿德勒定义的名著 、数学、生物、化学,以及中国历史、俄罗斯历史、印度历史和英国历史。此外,学生必须学习阿拉伯语、中文、西班牙语或者印度语。要拯救世界,你得要知道世界上都有哪些人。

第三年,每个学生会跟一名教职工导师配对,后者将引导他或她走完一个多学科的“攀顶计划”(capstone project)。这将会给众学生提供丰厚的搜集教授奇闻轶事的机会,也将培养他们的研究技能。通常这一学年也是学生们开始在学校的葡萄园或酿酒厂工作的时期,理由当然自不用说。

学生严禁在大四前写简历或者找工作,一经发现即有被开除的风险。在大四这一年,学生们将离开校园,脱下袍子,跟着毕业的校友一起开始全天的实习。但是,他们必须戴上披风,以此来提醒自己,他们的人生目的是拯救世界(还记得不?)。

除了种葡萄和酿啤酒,学生们还要自己种粮食,自己煮来吃。这可以降低学费,同时减少对学校伙食的抱怨。不用学习和做饭的时候,学生们可以在校内的舞厅里放松。学校里有很多的舞厅,虽然大部分都有着迪斯科旋转光球,反反复复播放着《心之全蚀》(Total Eclipse of the Heart),但还是有一座学生共舞的大厅。在那里,男生女生都像简·奥斯丁小说里的人物那样跳舞。他们也许还是学生,但他们是有教养的学生。

方案3

移动大学

高等教育给了学生发现自我和发现新事物的机会,以及对两到三门学科领域的深入了解。若是有哪所大学或学院假装能给更多,那它很有可能是在误导市场。实现这几个目标有一种方法是建立一所四年制的“移动高校”,它的“主场”不是由地点而是由4名教导员所决定——在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和艺术领域各有一人——这4个人在4年的时间里,带着一个只有40名学生组成的班级,在各所院校之间移动学习。

帮助学生发现自我的最佳方法,是把他们带到国外去,放在一个异域的环境中,让他们接触到别人是如何看他们和他们的国家的。移动大学的学生们第一年上的课将是人文。

第二年,根据协议,移动大学的学生们将进入一所美国综合大学或者专科院校就读,那里拥有一流的社会科学方面的师资力量和课程建设,学生将继续学习第一年修学时去的那个地方的语言。第二年的重点在于民主社会中公民权的意义,学生们将采取跨学科的方式学习。

第三年,学生们将进入一所拥有杰出的自然科学和人文学科教师队伍的美国高校就读。他们的外语学习将会继续。

在最后一年,学生们会回到他们大学开始时去的那个国家,进入当地的一所大学就读。通过这一年的学习,他们将能说上一口流利的外语,并在一个或多个学科领域中展示出高水平的专业素质,还很有可能具备一些跨学科的专业能力。

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呼唤人文精神 篇12

怎样让大学生勇于担当、坚定信念?其重要途径就是高校要积极开展人文教育。

简单地讲, 人文教育就是把人变美的教育, 或者说是教学生如何做人的教育。中国古代的“大学”教育主要是人文教育, 欧洲中世纪的大学教育也主要是人文教育。现代大学的初期所进行的教育也主要是人文教育。但是, 随着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 科学教育在大学教育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随着“服务社会”成为大学的主要功能, 实用主义的办学理念越来越盛行。实用主义与科学教育结成联盟, 对大学人文教育形成了强大的挤压, 这致使其边缘化。中国现代大学诞生在国家积贫积弱和蒙受列强欺凌的时代, 所以它一出生就肩负有救亡图存的使命, 带有强烈的现实色彩, 这就造成了大学人文教育的先天性不足。但是, 由于中国现代大学的创办者、管理者、教授大都具有深厚的国学根底和深受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而具有深厚的人文底蕴, 所以在最初的30多年内大学在人文教育方面依然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新中国成立后, 国家出于建设的需要对大学进行了院系调整, 实现了高等教育的专业化发展, 特别是一些理工科大学取消了人文学科, 导致人文教育的严重缺失, 其影响非常深远。上世纪80年代, 在新的思想解放运动的背景下, 一些有识之士痛陈中国高等教育的弊端, 呼唤大学人文教育, 于是人文教育在大学再现生机。但是好景不长, 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 商品经济的大潮给高校以猛烈的冲击, 不少高校教师纷纷下海经商, 连最具人文传统的北京大学也于1993年推倒了600米长的虎皮斑石南墙而改建成面积约2.5万平方米的商业街。在这种教育背景下, 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状况可想而知, 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效果也可想而知。当代大学生人文精神的缺失是不争的事实, 心态浮躁、急功近利是在当代大学生中存在的相当普遍的现象。在这种大学人文精神日渐丧失的状态下, 高校的理想信念教育对大学生日益缺乏说服力, 效果不佳。很多大学生不再谈理想、谈信念, 而只谈实际、谈金钱, 在功利化潮流中随波逐流。

高校努力加强大学生人文精神培育, 积极开展大学生人文教育, 是让新时期大学生具有坚定信念的重要基础, 也是21世纪大学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

上一篇:广播播音下一篇:安徒生童话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