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徒生童话故事

2024-10-14

安徒生童话故事(精选12篇)

安徒生童话故事 篇1

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住在富恩岛上的一个叫奥塞登的小城镇上, 那里住着不少贵族和地主, 而安徒生的父亲只是个穷鞋匠, 母亲是个洗衣妇, 祖母有时还要去讨饭来补贴家用。那些贵族地主们生怕降低了自己的身份, 都不允许自己家的孩子与安徒生一块儿玩。

安徒生的家够简陋了, 只有一间小屋子, 破凳烂床把这个小小的空间塞得满满的, 没有给孩子留下多大的活动空间。然而, 就是这么一间破烂的小屋, 父亲却把它布置得像一个小博物馆似的, 墙上挂上了许多图画和做装饰用的瓷器, 橱窗柜上摆了一些玩具, 书架上放满了书籍和歌谱, 就是在门玻璃上, 也画了一幅风景画……父亲常给安徒生讲《一千零一夜》等古代阿拉伯的故事。这些书本中的故事使小安徒生浮想联翩, 常常情不自禁地取出橱窗里父亲雕刻的木偶, 根据故事情节表演起来。这还不能让他感到满足, 他还用破碎的布片给木偶缝制小衣服, 把它们打扮成讨饭的穷人、没人理睬的穷小孩、欺压百姓的贵族和地主等, 并根据自己的实际生活体验编起木偶戏来。为了扩大孩子的眼界, 丰富孩子的精神世界, 父母亲同意和鼓励安徒生到街头去看油嘴滑舌的生意人、埋头工作的手艺人、弯腰曲背的老乞丐、坐着马车横冲直撞的贵族和伪善的市长、牧师等人的生活, 获得各种感性经验。

安徒生在他以后的写作生涯中能够写出《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看门人的儿子》等童话故事, 同情劳动人民的苦难, 谴责和鞭挞统治阶级的贪婪、残暴, 都是与他小时候的这段生活经历有密切联系的。

安徒生童话故事 篇2

谁还会在吃饱穿暖的时候还去做那些上帝不允许的事情呢?

上帝听到了他们的抱怨,于是派一个天使把他们接到一个富丽堂皇的房子,房子外面有美丽的花园,里面有温暖的壁炉,点缀着银质餐具的餐桌。

天使告诉他们,主人要你们在这里尽管住下去。

你们不必再担忧衣食。只是……,天使指着餐桌上一只很普通的扣着放的陶瓷碗,说,任何时候都不要打开这只碗,否则,主人会赶你们出去,回到你们原来的茅屋。

那一对夫妇喜笑颜开,天下竟然有这等好事。

既然有吃有喝,还住在宫殿一样的房子里,傻瓜才在乎一只碗呢。

那对夫妇度过了一段美好时光,每天吃喝玩乐,并不在意那只碗。

可是任何幸福到最后都会平淡的。

夫妇熟悉了房子的每一个角落,熟悉了花园里四季的变化。

总之,熟悉这一切到了不用掐指算就知道明天的几点钟他们在干什么的地步。

唯独,那只并不起眼的碗,他们没有去碰过。

和刚开始不一样的是,他们开始好奇,开始猜测,那个碗里究竟有什么呢?

终于有一天,那个老头大喊,不行,再不打开这只碗,我就要疯了!

上帝既然给了我们这么多,还在乎一只破碗吗?!

于是他打开了那只碗……然而,碗里面空空如也。

什么稀罕物件都没有。

这时,天使又出现了,对他们说,你们有了曾经渴望的荣华富贵,却还是不能放下一只普通的碗。

“童话之父”安徒生 篇3

Hans Christian Andersen was a Danish fairy tale writer and poet noted for his children’s stories. These include The Steadfast Tin Soldier, The Snow Queen, The Little Mermaid, Thumbelina, The Little Match Girl, and The Ugly Duckling.

During his lifetime he was acclaimed for having delighted children worldwide. His poetry and stories have been translated into more than 150 languages. They have inspired motion pictures, plays, ballets, and animated films.

Born in the small town of Odense, Denmark in 1805, Andersen’s life was not easy. His father was a sickly man and his mother washed clothing for a living. His mother wasn’t highly educated, she introduced Andersen to folklore. This encouraged his love of stories, plays, and the theater at a young age. These hobbies, which were combined with Andersen’s love of literature, eventually helped him become a famous writer.

Andersen was forced to start working after his father passed away in 1816. For a time, he worked as a tailor, and then in a tobacco factory. At 14, he moved to Copenhagen to become a singer. However, after his voice changed, a director at the Royal Theater arranged for Andersen to go back to school. Andersen began his writing career by writing plays and poems for a local journal.

Then, in 1835, Andersen broke into novel writing with The Improvisator. The plot of this novel is the basis of many of Andersen’s works. In general, Andersen’s stories are mostly about a main character who has to face many problems while he or she is pursuing happiness. Despite his success in novel writing, it was children’s tales that eventually brought Hans Christian Andersen fame.

今年(2014年)是“童话之父”安徒生去世139周年。他于1875年8月4日逝世,享年70岁。

汉斯·克里斯蒂·安徒生是一位丹麦童话作家和诗人,以其童话作品闻名于世。代表作有《小锡兵》《冰雪女王》《小美人鱼》《拇指姑娘》《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等。

安徒生因为“给全世界的孩子带来欢乐”而被高度赞扬。他的作品已经被翻译为150多种语言。安徒生童话故事还激发了大量电影,舞台剧,芭蕾舞剧以及电影动画的制作。

安徒生在1805年出生于丹麦的欧登赛小镇,那时的他日子过得并不好。父亲体弱多病,而母亲则靠洗衣服维持家计。安徒生的母亲没受过高等教育,她带给安徒生许多民间传说。这使得他在小小年纪就热爱故事、剧本和戏剧。这些爱好与安徒生对文学的热爱相互结合,最终助他成为著名作家。

安徒生的父亲于1816年过世,那时他便被迫开始工作。他曾一度以裁缝师为职,之后又在烟草工厂工作。14岁时,他搬到哥本哈根,成为一位歌手。不过在安徒生变声之后,皇家剧院的一位导演便安排安徒生回到学校读书。安徒生为当地一家杂志社撰写剧本和诗作,从而开始了他的写作生涯。

安徒生童话故事 篇4

一、安徒生童话在当代中国社会及儿童中的影响的不完全调查

(一)关于孩子对安徒生童话的接受程度的调查报告

通过网络、纸质问卷等方式,发布了关于安徒生童话接受程度的调查。经过一个月的调查,得出了以下调查结果:

数据一: 在网络问 卷调查“你或你的孩子喜欢看(听)安徒生童话吗?”中,共有823人参与调查,有415人表示很喜欢看(听),约占样本总量的51%;271人表示不怎么爱看(听),看(听)得较少,占样本总量的33%;有125人表示不喜欢看(听),占样本总量的15%;还有12人表示不知道安徒生童话,约占样本总量的1%。

数据二:在幼儿园纸质问卷调查“你觉得安徒生童话对你的孩子成长的作用大吗”中,共有216人参与调查,有54人表示有很大作用,占样本总量的25%;93人表示有一定作用,但作用不大,约占样本总量的43%;有47人表示没有什么作用,约占样本总量的22%;还有22人表示不知道有没有作用,约占样本总量的10%。

(二)关于孩子对安徒生童话接受程度的分析

1. 就调查数据分析孩子们对安徒生童话的接受程度

(1)网络调查问卷结果分析。从数据一看,安徒生童话的普及率还是很高的,绝大多数人知道安徒生童话;有51%的人表示非常喜欢安徒生童话,也有许多家长表示自己的孩子也喜欢安徒生童话。在问卷中,还有15% 的人不喜欢,33% 的人无所谓。问其原因,很多人认为安徒生童话太幼稚、太虚幻,对孩子没好处。

(2)安徒生童话对孩子成长的价值问卷结果分析。虽然大家普遍接受并喜欢安徒生童话,但对安徒生童话的价值却存在疑问。从数据二可以看出有几乎一半的家长认为安徒生童话的价值不大,给孩子看(听)安徒生童话纯粹是消遣,有部分家长还担心,童话会影响孩子价值观的形成。

2. 分析造成一部分孩子不接受安徒生童话的原因

(1)没有沉静阅读的氛围,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是造成一部分孩子不接受安徒生童话的重要原因。从数据一可以看出,还有约15% 的幼儿不喜欢安徒生童话,理由是“没意思”“不好听”“太长了”“不喜欢听故事”等。这部分幼儿不喜欢安徒生童话,与这些幼儿没有进行童话阅读,没有获得真实的安徒生童话阅读经验有关。

(2)中国人对“童话”有极矛盾的态度也是造成部分孩子不接受安徒生童话的原因之一。安徒生童话在人群中的认知程度还是挺高的,孩子、家长都认为其是优秀的作品。但对于安徒生童话的价值却并不确定,尤其是对年幼的孩子,家长们更是有这样那样的担心。究其原因是中国人对“童话”矛盾的态度造成的。景仰“超凡”境界的本能使人们对童话“非凡的美丽”发出由衷的赞叹,而求生的“现实原则”又使我们将眼光收回到生存的现实环境之中,时时警惕落入童话“虚幻”之中,全然无视飞扬的想象里所含有的创造力和自由的精神。

二、用安徒生童话对儿童进行爱的教育,培养幼儿良好的前阅读能力

从前面的调查分析可以看出,虽然大家都认同安徒生童话,但其对孩子的作用还是存疑的。安徒生童话真的对孩子没有太大作用,会让孩子的价值观有所偏移?为了解决这个疑问,笔者以安徒生童话为素材,运用行动研究法,对一群大班年龄的孩子进行童话阅读教育,以验证安徒生童话对孩子的影响。

(一)对实验班级孩子的情况分析

实验所面对的是幼儿园大班年龄阶段的幼儿,他们有自己的想法和主见,活动的自主性水平明显提高,喜欢有挑战的学习内容,正由暂时记忆向长时记忆发展,专注力、理解能力也有所提高,这使他们能够接受这次实验。但大多数幼儿阅读习惯较差,倾听的能力不足,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也并不突出。

(二)对实验步骤方法的简单描述

1. 实验载体的选择

我从安徒生童话中挑选了《皇帝的新衣》《打火匣》《野天鹅》等30多个适合大班年龄,比较浅显而又有趣夸张的故事作为实验的载体,对幼儿进行童话阅读教育。

2. 实验方法的简单解析

(1)为了让幼儿愉快地接受并喜欢童话阅读,笔者将实验融进一日活动中,利用午饭前、午睡前、离园前等自由活动时间讲述安徒生童话。

(2)实验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理解安徒生童话,培养良好的阅读和倾听习惯。选择篇幅较短,容易理解的故事为载体,根据记忆遗忘规律,一星期一个故事,完整讲述3到4遍,每讲完一遍都进行简单的讨论,提出有关故事中比较难理解的问题,或让幼儿们提出自己的疑问,提高下一次阅读故事的兴趣。第二个星期,将和故事有关的材料投放区角,进一步理解消化故事,使其内化,建构孩子自己的知识体系。

第二阶段:体验安徒生童话,理解故事中所蕴含的情感。在上一个阶段的基础上,选择文本稍长、情节情感稍复杂一些的故事为载体。在讲述时只运用简单的道具,强调情感的表达。问题以社会性问题为主,并通过小组讨论,得出结论,投放区域,材料以图书为主。

第三阶段:融入安徒生童话,发挥想象学会表达。在讲述故事过程中进行提问,让孩子去想象后面的情节。通过孩子自己的想象和原故事中情节的对比,提高幼儿的想象力和情感表达能力。在孩子熟悉故事后,让孩子改编故事结尾,或是故事中的某些情节,并用各种方式表达(比如:绘画,表演等)。区域投放以幼儿自己制作的道具为主。

(三)实验的成果

通过近一年的努力,实验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孩子们在安徒生童话的熏陶下,各方面能力都有所提高。

1. 让幼儿能静下来听,体会故事中的精彩情节

安徒生童话大多比较长,而现在的幼儿安静听的能力较弱,为了让幼儿们能静下来听,开始我选择那些相对简单有趣的故事,运用一些简单的道具,吸引幼儿们的注意。

我讲的第一个故事是《皇帝的新装》,当我讲述这个故事时,幼儿们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而后的讨论也非常的积极,我听到了许多幼儿对故事的理解,十分有趣。比如涛涛,他觉得光着身子满街跑的皇帝很好笑,很笨,其他大人也都很笨,只有那个孩子才是聪明人。这就是安徒生童话的魅力。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光是在听安徒生童话,一切需要听的地方,孩子们都能认真地听,理解其中的意思。听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前阅读能力之一。学会倾听让孩子一生都受益。

2. 激发了幼儿们绚丽的想象

安徒生童话中的故事都有着夸张的描述、有趣的情节、绚丽的想象,这些都是幼儿园孩子们特别喜欢的。比如《打火匣》,整个故事充满了令人不可思议的情节。树底下有宽大的走廊,点着100多盏明灯,这已经很神奇了,一只看起来普通的打火匣竟然是召唤大狗的工具,而这只大狗可以为主人做任何事情,最后,小小的士兵居然娶了公主,真是太神奇了。这些曲折有趣的故事情节,夸张大胆的想象,给幼儿以巨大的冲击。在区域活动时,他们常常会重复这些故事,还会加上自己的想象改编故事。在不知不觉中,幼儿们的想象力得到了发展。想象能力的提高,在短时间内看不出作用,但对幼儿的将来一定大有帮助。

3. 让幼儿懂得付出爱,从而在心灵上得到愉悦

安徒生童话是充满爱的童话,许多故事都是讲真善美的。比如《野天鹅》,故事中的主人公为了救回被施了魔咒的哥哥们,宁愿忍受蓖麻的刺痛、不能开口说话的麻烦和被人误解的痛苦,坚持不懈,最终救回哥哥们,自己也得到了一个美好的结果。当我在讲述这个故事时,孩子们始终牵挂着主人公的命运,情感随着故事的展开而变化。虽然孩子们无法很明确地表达这种情感,但爱的种子已经悄悄地撒进了他们的心田,生根发芽慢慢长大。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接受安徒生童话爱的教育的幼儿多数表现出善良、充满爱的心理品质。一个内心充满爱的幼儿,他一定会茁壮成长,成为参天大树。

三、使安徒生童话成为孩子的朋友,让孩子们充满爱

通过一系列的调查研究证明,安徒生童话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实验班的孩子们比非实验班的孩子更喜欢阅读,思维更活跃,想象力更丰富。他们具有良好的素质,各方面能力尤其是语言能力都略胜一筹。孩子们的变化也影响了家长,他们对安徒生童话的价值有了新的认识。

安徒生童话,是能伴随孩子们长大的童话,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对它都会有不同的理解。虽然幼儿园的孩子只能对安徒生童话有一个粗浅的理解,但随着年龄的增长,相信他们会爱上安徒生童话。而喜欢安徒生童话的孩子,通常都是充满着爱心的,这正是安徒生童话对孩子们潜移默化的影响,也是其价值所在。所以安徒生童话不会过时,它将永远伴随着幼儿们的童年并深深地影响着他们的成长。

摘要:安徒生童话是一部优秀的童话,曾经是孩子们成长最好的精神食粮。但现代社会,可选择的读物非常多,因此选择传统童话的孩子和家长越来越少,由此有人质疑,安徒生童话已经过时了,安徒生童话对孩子的成长没有太大作用。本文通过调查问卷、材料分析、行动研究等方法对安徒生童话在儿童及其家长中的接受程度以及安徒生童话对儿童的作用价值进行了调查研究,试图证实安徒生童话依然受孩子们的欢迎,仍具有深刻的影响力。

安徒生童话故事 篇5

一点也不错,墨水壶说。那真是不可想象我常常这样说!它对那枝鹅毛笔和桌上其他能听见它的东西说。我身上产生出来的东西该是多美妙呵!是的,这几乎叫人不相信!当人把笔伸进我身体里去的时候,我自己也不知道,下一步我可以产生出什么东西。我只须拿出我的一滴就可以写半页字,记载一大堆东西。我的确是一件了不起的东西。我身上产生出所有的诗人的作品:人们以为自己所认识的那些生动的人、一切深沉的感情、幽默、大自然美丽的图画等。我自己也不理解,因为我不认识自然,但是它无疑地是存在于我身体里面的。从我的身体出来的有:飘荡的人群、美丽的姑娘、骑着骏马的勇士、比尔·杜佛和吉斯丹·吉美尔①。是的,我自己也不知道。我坦白地说,我真想不到我会有什么东西拿出来。

①也是丹麦古城罗斯吉尔得的主教堂的钟上的两个人形。每到一点钟比尔·杜佛(perDver)就敲起来;每到一刻钟,吉斯丹·吉美尔(Kirstenkimer)就敲起来。

你这话说得对!鹅毛笔说。你完全不用头脑,因为如果你用用头脑的话,你就会了解,你只不过供给一点液体罢了。你流出水,好使我能把我心里的东西清楚地表达出来,真正在纸上写字的是笔呀!任何人都不会怀疑这一点。大多数的人对于诗的理解和一个老墨水壶差不了多少。

你的经验实在少得可怜!墨水壶说。用不到一个星期,你就已经累得半死了。你幻想自己是一个诗人吗?你不过是一个佣人罢了。在你没有来以前,我可是认识不少你这种人。你们有的是属于鹅毛①这个家族,有的是英国造的!鹅毛笔和钢笔,我都打过交道!许多都为我服务过;当他人回来时,还有更多的会来为我服务,他这个人代替我行动,写下他从我身上取出来的东西。我倒很想知道,他会先从我身上取出什么来。

①古时的笔是用鹅毛管做的。

墨水!笔说。

晚上很迟的时候,诗人回来了。他去参加了一个音乐会,听了一位杰出提琴家的演奏,而且还被这美妙的艺术迷住了。这位音乐家在他的乐器上奏出惊人的丰富的调子、一会儿像滚珠似的水点,一会儿像在啾啾合唱的小鸟,一会儿像吹过枞树林的萧萧的风声。他觉得听到自己的心在哭泣,但是在和谐地哭泣,像一个女人的悦耳的声音一样。看样子不仅是琴弦在发出声音,而且是弦柱、甚至梢和共鸣盘在发出声音。这是一次很惊人的演奏!虽然乐器不容易演奏,但是弓却轻松地在弦上来回滑动着,像游戏似的。你很可能以为任何人都可以拉它几下子。

提琴似乎自己在发出声音,弓也似乎自己在滑动全部音乐似乎就是这两件东西奏出来的。人们忘记了那位掌握它们和给与它们生命与灵魂的艺术家。人们把这位艺术家忘掉了,但是这位诗人记得他,写下了他的名字,也写下了他的感想:

提琴和弓只会吹嘘自己的成就,这是多么傻啊!然而我们人常常干这种傻事诗人、艺人、科学发明家、将军。我们表现出自高自大,而我们大家却不过是上帝所演奏的乐曲罢了。光荣应该属于他!我们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值得骄傲。

是的,诗人写下这样的话,作为寓言把它写下来的,并且把它题名为:艺术家和乐器。

这是讲给你听的呀,太太!当旁边没有别人的时候,笔这样对墨水壶说。你没有听到他在高声朗诵我所写的东西么?

是的,这就是我交给你、让你写下的东西呀,墨水壶说。这正是对你自高自大的一种讽刺!别人挖苦你,你却不知道!我从心里向你射出一箭当然我是知道我的恶意的!

你这个墨水罐子!笔说。

你这根笔杆子!墨水壶也说。

它们各自都相信自己回击得很好,回击得漂亮。这种想法使得它们感到愉快它们可以抱着这种愉快的心情去睡觉,而它们也就睡着了。不过那位诗人并没有睡去。他心里涌出许多思想,像提琴的调子,像滚动的珠子,像吹过森林的萧萧风声。他在这些思想中能够触觉到自己的心,能够看到永恒的造物主的一线光明。

光荣应该属于他!

(1860年)

安徒生:用童话温暖人间 篇6

相信大家都读过安徒生的童话,你们喜欢他的童话吗?你们对安徒生了解得多吗?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安徒生的世界,了解这位“童话之父”的生活。

安徒生是丹麦伟大的童话作家。一般都认为,安徒生出生在一个贫苦家庭,父亲是鞋匠,妈妈是洗衣妇,他靠自己的天分和努力,从社会的最底层挣扎出来,成为他自己国家在文化方面的代表人物。作者一生写过许多不同形式的作品,有诗歌,有小说,有童话,但最终让他成为世界著名作家的还是他的童话。

安徒生童话是从丹麦、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那片神奇的土地上诞生出来的精灵。丹麦、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地处北欧,景色极为雄奇壮丽。连绵的森林,终年不化的雪山,蔚蓝的海水,星罗棋布的岛屿和海湾,还有巍峨的教堂,庄严的城堡,在东方人看来,真是一个梦幻世界。由于接近北极,冬天的时间长,夏天的时间短;黑夜的时间长,白天的时间短。在古代,没有电灯等照明设备,人们只能围着火炉讲故事,北欧神话、民间故事发达,很多就是这样产生的。这样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给安徒生的童话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安徒生童话就是在这样的土地上开放出来的艳丽的花朵。

“乡下真是美。到了夏天,小麦是金黄的,燕麦是绿油油的。干草在绿色的牧场上堆成垛,鸟用它又长又红的腿子在散着步,啰嗦地讲着埃及话。这是它从妈妈那儿学到的一种语言。田野和牧场的周围有些大森林,森林里有些很深的池塘。的确,乡间是非常美丽的,太阳光正照着一幢老式的房子,它周围流着几条很深的小溪。从墙角那儿一直到水里,全盖满了牛蒡的大叶子。……”诸如此类的描写,在作者的童话中比比皆是。是北欧神奇的自然、文化造就了安徒生,还是安徒生以自己神奇的想象将北欧的大地童话化?可能都是,作家和他的环境就这样互相创造着。

安徒生童话充满对人、对人生的美好信念,充满积极向上的个性奋斗精神,“丑小鸭”“小人鱼”,很大程度上都可看作是作家的自我象征。在《海的女儿》中,“小人鱼”苦苦地、九死而犹未悔的追求历程是安徒生的自我象征,也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象征。在一个更大的范围中说,也可以看作是我们整个人类的象征。

而在《卖火柴的小女孩》《皇帝的新装》等作品中,安徒生的人道主义又以另一种形式表现出来,那就是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统治阶级辛辣的讽刺和嘲弄。安徒生由于其在文学方面的杰出成就,后来也进入上流社会,但他始终没有忘记他是一个鞋匠的儿子,是从那个低矮、肮脏的鸭棚里挣扎出来的。在感情上,他始终没有和上流社会打成一片。在《海的女儿》中,海公主忍受极大的痛苦作出极大的牺牲让巫婆把她的鱼尾巴变成人的双脚,来到人间,来到皇宫,但却失去了自己的声音。这其实是在暗示,她和王子、和上流社会找不到共同的语言,这也是安徒生自己进入上流社会后的真切感受。

安徒生童话不全是为少年儿童创作的,但少年儿童却是他的作品的最大的阅读群体。这可以从两方面去理解。一方面,作者的童话作品表达的那种积极向上、对人生的美好所抱的坚定信念以及为了实现这种美好愿意牺牲一切的奋斗精神和少年儿童的精神取向、成长需求是大体一致的。另一方面,安徒生的作品充满神奇美好的想象,走进安徒生的童话,就像走进神奇美丽的北欧大地,走进无比瑰丽的北欧神话一样。安徒生的童话充满了诗意,这诗意既来自作者诗情画意的描写,也来自作品深层的意蕴。像《海的女儿》中那种为了从低级存在中超越出来而做的苦苦挣扎和奋斗,本身就是非常感人和充满诗意的。所以,安徒生童话又是世界诗意童话的源头。

童话作家安徒生与绘画拼贴 篇7

关键词:安徒生,拼贴

一.拼贴的定义

1. 关于拼贴的描述

拼贴一词的解释在2002版《辞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里只有“拼贴技法”。1287页这样对词条解释:“一种作画技法, 将剪下来的纸张、布片或其他材料粘贴在画布或其他底面上, 形成画面。在艺术作品中经常出现, 并广泛的运用在多种媒介的艺术形式之中, 它的核心理念即多元、并存、随意、借用。拼贴的自动构想原则、主题的非理性并置及其所引导的变形的可能性, 使得现实透过幻象产生新的现实。法国立体派画家勃拉克1911年所作《葡萄牙人》首创此法。毕加索、马蒂斯等也喜此法作画。”

2.拼贴的特点

拼贴有自己鲜明的特点, 第一是“拼”:它不似自然的花草而好像花棚;它不似大的高级卖场好像是街头杂货摊;它不似那种习见于宫廷的谨严的秩序感, 类似于博物学家的客厅摆设, 来自各地的奇珍异玩、动植物标本和人工器皿被随意地摆放在一起。它相对混杂、随意、松散。它有运用现成品的独特的优势;在特定场合 (比如波普艺术和政治宣传) 它直接而有说服力。它用现成的图像说话, 体现出图像独有的震撼力量。第二是拼贴有相对灵活自由的特征;在偶发处理、在材料运用方面相对于单一材料更加随意自由。特别是“偶发”、“机缘”都是对现代、当代艺术行为非常重要的观念。第三拼贴的特征是画面多中心, 多画面的。好多单独画面可能是三度空间完整的, 但拼接、并置会相对使整个拼贴作品的平面感得到加强。如果传统得以维系的纽带是连续性, 那么, 突出空间的并置性就能有效地使这种基于线性时间观念的传统发生断裂。

二.安徒生的拼贴插图作品

1.安徒生拼贴作品的题材

汉斯·安徒生 (Hans Christian Andersen, 1805—1875) 除了是一个伟大的童话作家, 也是一位小说家、散文家、诗人。更出人意料的是他还是一位造型艺术家。安徒生一生剪过上千件剪纸, 单独或者与别人合作拼贴过16本画册, 还创作过600多幅素描作品。

据悉, 保存下来的安徒生剪纸作品在他故乡奥登塞的安徒生博物馆有约250件, 丹麦皇家图书馆也有一部分。拼贴作品现知下落的有12本, 新近影印的两本都有100余幅。三联书店曾出版了一本《安徒生剪影》, 选编了近200件安徒生的剪纸、拼图和素描作品。这些作品既有造型神秘诡异的《跳动的人形》, 也有造型唯美可爱的《安乐椅》, 呈现出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和浪漫、纯真的内心境界。也是该书编著者的林桦先生说:“安徒生在童话领域的成就掩盖了他的丰富性, 我们希望能为安徒生正名, 为更多的读者呈现一个不一样的安徒生。”在他的《给艾格尼斯、玛丽及夏洛特的图画书》中, 以剪纸及速写拼贴出动物、侏儒以及神仙似的潜水人。他也以墨水倒至一张纸上小心折叠做成墨迹画而知名。他的拼贴内容极其广泛。从天文到地理, 从历史到现实, 从动物到植物, 从政治到日常生活, 无所不有。这些画册得到了孩子们真心的喜爱, 成为他们的终身伴侣。据林桦介绍, 虽然安徒生的大部分剪纸没有留下日期, 但童话《小伊达的花儿》里的大学生“会讲最最好听的故事, 还会剪十分有趣的纸画:心形剪纸上面有跳舞的夫人、花和门能打得开的宫殿”。林桦说:“这位大学生无疑是安徒生本人, 这说明30岁的他已经是一个成熟的剪纸艺术家了。”

2. 安徒生拼贴的形式及其情感表达

安徒生的剪纸作品一般都是左右对称或中心对称的图形, 但是有时也有意把纸错开叠, 专家发现有一件作品沿不同方向对折13次。而他的拼贴作品, 则是把从各国的书报、广告、海报上剪下的小画, 按照一定的思路张贴到本子上, 还亲笔写上很得体、很有风趣的小诗, 或者用他自己的剪纸贯穿, 赋予各式各样的主题。他的素描都是写生或在旅馆里画成。

他的画寄托着丰富的情感内容, 他的初恋、失恋、他的幻想、他的恐惧、对世态的观察、对文学艺术的诉求, 旅途中用他“笨拙”的笔对世间万物的生动捕捉。安徒生的一生就是讲了一个“我”字, 一个大大的“人”字。我想通过欣赏安徒生的艺术, 我们会又一次体会到殊途同归的快乐。

安徒生擅长剪纸艺术, 他同时还是一位拼贴画的高手。在他那个时代, 这些艺术形式还很难进入大雅之堂。今天的人们再去欣赏安徒生那些艺术作品, 他们会发现, 没有画的画册上, 处处都闪耀着艺术之美。但在拼贴创作上, 他最有名的作品当属1873到1874年其生涯尾声之间, 他所装饰的八片折叠屏风。他以不同的复制图片及剪纸拼贴, 只要是能激发他的幻想与梦想或有感觉的东西均可, 也有名人及朋友的肖像。构图的空间广阔, 强调着梦境及幻想的关联。是典型的拼贴作品, 八个面每一个面都有一个主题 (童年、剧院、丹麦、瑞典和挪威、德国和奥地利、法国、英国和东方) , 这其实是安徒生用拼图的形式写下的自传, 反映了他的文艺情怀。安徒生形容它“一切都安排得非常有品位, 充满了幻想”。画家凡·高在读过安徒生的童话之后, 在写给朋友的信中说:“你不觉得安徒生的童话很美吗?他肯定也画插画呢。”安徒生在一幅剪纸上自己写过这样几句诗:“从安徒生的剪刀下, 猛地蹦出了一篇童话;剪纸归了你, 你是温和的评判家。”据记载, 安徒生还说过一句很重要的话“剪纸是诗文创作的开始”。

三.安徒生绘画的超现实表达

安徒生有一句话“旅行就是生活”, 他在国内所遭受的不幸和痛苦都会在旅行中得到平复。安徒生出国29次, 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旅行成就了安徒生的生命。真正启动安徒生绘画艺术思维的也是旅游。他不仅是出于兴趣而画画, 他是在表达。在旅行中, 他还速写, 他的长篇小说《即兴诗人》就是一部以对意大利如画景色的描写为特点的作品。从书信中看, 安徒生对自己的画作是颇为自信的, 他的素描作品今天看来的确富于兴味。安徒生像童话里的先知, 他在超现实主义出现之前拼贴出了超现实主义的画面;在夏加尔出现之前画出夏加尔的素描;在瑞典的诗人画家恩斯特.约瑟夫松出生之前画出恩斯特·约瑟夫松典型的“病态画”。1871年安徒生做了纯抽象的绘画尝试。他在纸上倒上少许墨水, 把纸对叠, 将墨水滴挤开。然后, 他根据散开的形状再将图形加工成图画。对此他说, 诗人也是这样有了故事的。

从1852年起到1867年的十六年间。安徒生单独或者与别人合作一共拼贴过十六本画册。这是一项细致而艰苦的工作。其中有经常性的不断地发现收集乃至剪下有用的图画的工作, 有整体布局和分页编排的工作, “剪下来的画不够用来表明他要讲的故事, 他便自己画”, 或者以剪纸补充 (有时是以自己的剪纸作为某一页的主题) 。安徒生还要在很多页面上写下破题的小诗 (单为斯坦普的三个姑娘的三本画册安徒生就写了四百余首诗) 。1869年2月11日安徒生在日记里写道:“在玛蒂尔德为她的外甥拼贴的画册上写诗直至凌晨二时。”大师的辛苦和对拼贴由衷的热爱由此可见。

安徒生病逝前一年他的很大一部分精力都用于拼贴工作了, 安徒生最后拼贴的画册开始于1874年的4、5月间。这时, 在画册的首页上他写道:“夏洛特有一个老朋友, /他的名字叫安徒生, /他送了这本图画书。/1874年5月。”5月9日他在日记中写道:“近日我为小夏洛特·梅尔彻尔拼贴了一本画册, 有最多彩色图画的画册。为每页写了小诗。画册今天送给了她。”两天后安徒生又在日记里写道:“我乘车送女士们 (索菲、安娜和鲁伊丝·梅尔彻尔) 去梅尔彻尔的别墅‘安详居’。伊斯拉尔·梅尔彻尔来感谢我为小夏洛特拼贴的画册 (这本画册他们还要重新装订得结实牢靠) 。约翰娜·梅尔彻尔带着鲍尔和夏洛特来访, 感谢我为小姑娘拼贴的画册。”夏洛特-梅尔彻尔是哥本哈根的犹太富商莫里茨和多萝茜娅的孙女, 这个犹太人的家庭为安徒生安度晚年提供了居所, 多萝茜娅给晚年多病的安徒生无微不至的照料。1875年安徒生就是病逝在梅尔彻尔家的“安详居”中。

参考文献

[1].《安徒生剪纸》汉斯.克里斯提昂.林桦译三联书店出版社.

安徒生童话的社会批判意义 篇8

安徒生将一生的经历融汇于各个童话故事之中,由于安徒生出身社会底层,目睹了社会底层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历程,对社会底层劳动人民经历的种种苦难与挫折深有体会;目睹了社会上层统治阶级的专横、愚昧等丑恶行为,对社会上层统治阶级的猖狂与腐败深感厌恶。安徒生童话语言朴实又充满幽默,爱憎分明地表达了对社会底层劳动人民苦难命运的同情与对社会上层统治阶级丑恶嘴脸的鞭笞。虽然已经过百年时间的长河,安徒生童话依然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中的重要成果。

安徒生的童话故事具有现实主义倾向,作者从内心深处同情贫苦大众,借由童话故事,以真挚语言表达了对贫苦大众的同情之心,描述了即使生活不易,也隐藏不住底层人民善良的心,赞扬了他们纯洁的高尚品质。另外,通过对比显露出了剥削者们贪婪、残暴的险恶嘴脸,对社会罪恶进行了大力批判。

一、安徒生童话对社会上层统治阶级剥削者的揭露与批判

1. 安徒生童话对社会上层统治阶级剥削者专横、愚昧、丑恶本质的揭露与批判。

安徒生对社会中贫富两极分化、统治阶层对劳苦人民残酷剥削的现象感受极深,借童话之手愤怒地鞭挞了剥削者,竭力揭露了剥削者专横、愚昧的种种恶习,不遗余力地批判了社会罪恶。

在《她是一个废物》中,安徒生没有借用任何奇幻的想象,直接现实地揭露了社会无情阴暗的一面。文中描绘了市长与他一类的达官贵人的丑恶嘴脸。在自己奢靡享乐时不忘讽刺女佣,甚至刻薄地说“这个阶级的人说来也真糟糕”。其实这篇文章是安徒生为母亲感到无限屈辱并表示深深愤慨的文章,文章中的洗衣女佣的原型即安徒生的母亲。透过童话故事,安徒生描述了当时充满激烈矛盾冲突的丹麦社会。

《恶毒的王子》极力批判了剥削者膨胀的权力欲与金钱欲。王子这一类剥削阶级的代表人物,其丑恶的本质、恶毒的行为均在安徒生的童话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形象生动的描写激起读者的憎恨。安徒生没有抽象而是采用直接描写为儿童呈现正义与邪恶,直指当时现实社会中占据上层地位的剥削者。

2. 安徒生童话对社会上层统治阶级剥削者灵魂空虚、精神腐败的揭露与批判。

安徒生童话中不缺乏公主这个角色,其中存在两种公主形象:带有梦幻主义色彩的公主与脱去绚丽想象、存在于现实生活中的公主。前者往往是经历种种磨难与挫折后最终拥有美好幸福生活的公主,像《海的女儿》中海王的公主等均带有超人类的梦幻色彩;后者则是存在于现实人类生活中的公主,如《豌豆上的公主》中的公主与《牧猪人》中的公主,在安徒生笔下,均是社会上层统治阶级剥削者中寄生阶级的一员。

《豌豆上的公主》描述了王子立志要取一位真正的公主为妻,为了考察一位声称是真正公主的落难女子的真实性,在落难女子身下垫上了二十层床垫与二十层鸭绒,只不过在这些被褥的最底层有着一粒豌豆,而这娇嫩的公主整夜都未合眼,硌得全身发青发紫。如此可以想象,这样厚重被褥下的一粒豌豆都能让其全身青紫,那公主日常生活中的奢华与享乐可见一斑。借用这篇童话,安徒生讽刺嘲笑了贵族们表面奢侈生活下掩盖的无知与脆弱。

《牧猪人》中的公主,远近闻名的王子她不要、五年只开一朵的珍贵玫瑰她不要、歌声优美的夜莺她还不要,竟被王子假扮的牧猪人手中可以闻到城里每个灶上食物味道的锅所吸引,愿用十个吻来交换,后来又被牧猪人制作的小玩具吸引,更神奇的是公主竟愿意用一百个吻来换一个玩具,最终落得被驱逐出国土的下场。公主也是社会上层统治阶级剥削者中寄生阶级的一员,安徒生借以童话中的公主,从侧面进一步批判了剥削寄生阶级的空虚灵魂与腐败精神世界,有力地讽刺与抨击了剥削者的虚弱与愚蠢。

二、安徒生童话对社会底层劳动人民苦难、悲惨命运的同情

安徒生怀着无比悲痛及真挚之心,通过描写底层贫苦人民的悲苦生活,揭露讽刺社会的无情与黑暗。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中冻死在街角的小女孩,《她是一个废物》中劳累病死的洗衣妇,《丑小鸭》中受周围同伴排挤的小天鹅,均带有阴郁色彩。

《卖火柴的小女孩》是现实而真实的故事,发表于1846年,文中小女孩的原型便是安徒生的母亲。尽管描写的是小女孩冻死在街头的惨景,但作品中并没有充满恐怖、阴暗与目不忍睹的凄惨气氛,而是在淡淡的、温婉的诉说中诉说这一悲剧,与美丽的幻想结合起来,温暖的铜火炉、丰盛的菜肴、精美的圣诞树、和蔼温柔的老祖母,这一切一切的幻想,都完全合乎饥寒凄苦并冻得昏迷至死的小女孩的心理逻辑。真实与幻想的交织,将这一悲剧描写得如此凄凉又梦幻。

《丑小鸭》这篇童话故事带有作者自传性质,作者自喻为丑小鸭,描写童年的艰苦生活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待。文中每一形象都间接对应着社会中的某一类群体:软弱且无可奈何的鸭妈妈、手足相残的兄弟姐妹、自以为血统高贵瞧不起异族的本位主义的野鸭、严重势利眼的女佣及让社会充满凶险恶势力的猎人与猎狗。如此冷漠邪恶的恶劣环境迫使丑小鸭逃离出世的家园。文中众多复杂的形象生动地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世态炎凉的画面,凸显丑小鸭在这纷繁复杂社会中生存的艰辛。

三、安徒生童话对社会虚伪、狂妄、邪恶风气的揭露与批判

当时丹麦的私有制社会中尔虞我诈、卑鄙污浊、趋炎附势风气像毒雾一样弥漫世间。安徒生怀着憎恶的心情揭露世风的败坏。正因为反动统治阶级和教会的为非作歹,致使整个社会黑白颠倒、一片混乱。社会充斥着虚伪、狂妄、邪恶等不良风气。

安徒生笔下的《甲虫》描述了一种自大又粗糙生活的社会风气,这只甲虫不负责任地结婚,随处寻找粪堆安家,安徒生借此讽刺自以为是的恶劣社会风气。这只甲虫以肤浅的头脑看待整个世界,以局限的思维与狭隘的心胸看待这个世界,一直自我感觉良好地活在自己的世界中,自欺欺人地、麻木地抵抗着现实的打压。

《大克劳斯与小克劳斯》中的小克劳斯明明只是一个普通农民,却非要用借来耕种的马夸耀自己。在损失了仅有的马后,其懦弱之心又不敢争取公道,还用马皮变了“戏法”骗来了金钱。祖母死去的事也成为他诈骗金钱的来源,却没有面对大克劳斯的勇气。在大克劳斯要将他淹死时,又骗赶牲口的人替他走向“天国”。小克劳斯怯于直面大克劳斯,而以欺骗他人反抗压迫者,是由暗无天日的社会孕育出的狡诈自私的底层人民。

结语

安徒生童话在儿童文学史上占有不可忽略的地位,一方面同情不幸的穷人,歌颂贫苦人民善良、纯洁的高尚品质,另一方面又不遗余力地讽刺、揭露剥削者、反动阶级、教会僧侣们残酷、愚蠢、虚伪的假面,毫不留情地对社会风气中的虚伪、狂妄、邪恶进行了揭露与批判。安徒生运用气象万千的格调、绚丽的手法、朴实的语言,讽刺诙谐地抨击了当时社会的阴暗面,描写与叙述真切生动,讽刺与幽默妙趣横生,至今引人深思。

参考文献

[1]安徒生,著.叶君健,译.安徒生童话和故事选[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1.3.

[2][丹麦]安徒生,著.玄之,译.我的一生[M].东方出版中心,2006.

[3]勃兰代斯.安徒生论[J].世界文学,1962(11).

[4]安徒生,著.李道庸,薛蕾,译.我的一生[M].成都: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1983.

[5]浦漫汀.安徒生简论[M].成都: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1984.

[6]周作人.人的文学[M].新青年,1918,第五卷(第六期).

[7]金近.安徒生童话的成就[M].锡金.儿童文学论文选.北京: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1981.

浅析安徒生童话对儿童美的教育 篇9

安徒生童话, 以其美的想象、美的语言, 以及它所塑造的一大批美的形象和美的环境, 在纯净洁白的人之初, 启迪了幼儿最初的审美意识, 给予了他们最单纯快乐的审美愉悦, 同时还通过一种快乐的方式, 为儿童在以后的成长中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形象与环境之美

(一) 形象之美

人物的形象美, 多来自作品中的艺术形象对真善美的执著追求。安徒生的童话中塑造了许多优美动人、历久不衰的艺术形象, 如美人鱼、爱丽莎、夜莺、树精、小意达、拇指姑娘等。

这些艺术形象几乎都具有美丽的容貌, 如追求梦想的栗树精:“她是这么年轻, 这么美丽!星星看见了她, 对她眨着眼睛!煤气灯看见了她, 对她微笑, 对她招手![2]。”

又如《野天鹅》中的爱丽莎, 安徒生这样渲染她的美丽:“风儿吹过屋外玫瑰组成的篱笆, 它对这些玫瑰花儿低声说:‘还有谁比你们更美丽呢?’可是玫瑰花儿摇摇头, 回答说:‘还有爱丽莎[3]!’”

这些童话中的主人公, 不只美在外表, 更美在她们高贵的灵魂。当追求梦想的树精面对生命毁灭的威胁时, 她发出了这样的呼喊:“请把我从我的囚笼中解放出来吧!请让我过人的生活吧!哪怕只是一瞬间, 只是一夜晚都可以!哪怕我的这种大胆和对生活的渴望会招致惩罚都可以!”[2]这样强烈的对于梦想的渴望, 这样决绝无畏的付出, 使人震撼, 更使人感动!让儿童深深地感受到了闪烁在人物灵魂深处的精神之美!

(二) 环境之美

环境之美在于安徒生善于借助奇异的想象或利用梦境中的幻觉来创造童话幻境, 从而在读者的心目中勾勒了一幅幅美轮美奂的仙境。如《海的女儿》中, 那坐落在蔚蓝宁静的大海深处的华丽宫殿, 飞鸟一般在枝子间游来游去的鱼儿, 还有镶嵌着琥珀窗子开满鲜花的大厅, 以及由大颗洁白珍珠缀成的百合花环……

《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豌豆》中:被豌豆的生命力所鼓舞而战胜病魔的小女孩, 快乐地坐在阳光里, 打开的窗子前面是一朵盛开的、粉红色的豌豆花, 小女孩的眼中闪耀着生命的亮光与幸福的喜悦。这一朵盛开的、粉红色的豌豆花和一个眼睛发着生命亮光的小女孩, 便构成了最美丽的窗台印象。

这里的美已不单是环境之美, 更由花及人, 写出了心灵对于自然的唱和与呼应。当儿童面对这样一幅景象, 眼睛中也发出闪闪的亮光时, 他所获得的也就不仅仅是一篇童话故事了。这看似微不足道的一枝豌豆花, 所蕴含的已不只是眼前的美景, 更是对生命的重要启示。

二、想象与语言之美

(一) 想象之美

瑰丽而又奇妙的幻想, 是构成童话艺术性的最主要方面。在安徒生的笔下, 憨厚的纽扣爱上了高傲的缝衣针;芬芳的玫瑰花芯里住着美丽的花精灵;一个香肠栓熬出的汤就可以让成百上千只老鼠饱享一顿盛宴;而在死神的温室里, 每一棵植物都代表着我们身边的一个孩子……这一个个神奇动人的想象, 如春日里初融的雪水, 汇成了一股清冽的山泉, 唱着欢乐的歌谣, 涓涓地流进了儿童的心里, 灌溉着他们心中“创造”的萌芽。

“这时客厅的门忽然开了, 一大群美丽的花儿跳着舞走进来。最先进来的是两朵鲜艳的玫瑰花, 它们每朵都戴着一顶金皇冠——原来他们就是花王和花后啦。随后就跟进来了一群美丽的紫罗兰花和荷兰石竹花。它们向各方面致敬……”[4]这样奇特的事情你遇到过吗?小意达就亲眼看到过。安徒生巧妙地将神奇的想象与儿童的泛灵思想结合起来, 为儿童构筑了一个个神奇瑰丽、美轮美奂的梦的天堂。

想象为安徒生童话插上了一对翅膀, 让它飞进了每个孩子的心里, 也为儿童开启了一扇智慧的天窗, 让他们在广阔无垠的精神世界里自由翱翔, 尽情分享那些花朵的梦幻与绿叶的遐想。

(二) 语言之美

语言的诗意美是安徒生早期童话最突出的艺术特色, 他这一时期的童话多充满绮丽的幻想、乐观的精神, 为我们描述了一个美丽纯净的, 天使和人鱼公主一起歌唱的诗意世界。何其芳曾说安徒生的《海的女儿》是第一个使他感动的文学故事, 是“世界上最美丽动人的故事之一”, 是“真正的诗”[5]

“在海的远处, 水是那么蓝, 像最美丽的矢车菊花瓣, 同时又是那么清, 像最明亮的玻璃。然而它是很深很深, 深得任何铁锚都达不到底……[6]

“海是国与国之间的公路——请你想象你已经到了那里, 到了西班牙吧!那儿是温暖的, 那儿是美丽的, 那儿浓密的月桂树间开着火红的石榴花……[7]”

安徒生富有诗意的语言, 如春日里初融的雪水, 汇成了一股清冽的山泉, 唱着欢乐的歌谣, 涓涓地流进了儿童的心里, 灌溉着他们心中“诗意”的萌芽。

美的形象与环境, 使儿童初步感知到了“美”的概念, 激发了他们对美的渴望与追求, 也教会了儿童发现并享受自然中、生活中无处不在又极易被忽略的细微之美。美的想象与语言, 为儿童呈现了一派丰富奇特又浪漫诗意的绮丽幻境, 使儿童的想象能力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也为他们开启了一扇通向语言圣殿的大门。

安徒生童话对儿童美的教育遍及书中每一个细小的角落, 使儿童于无形之中提升了自身美的素养与品位, 为他们享有美的童年与人生写下了完美的第一笔。

摘要:童话, 由于其在感染和教化儿童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长期以来一直为教育工作者所重视。作为童话世界中的传世经典, 安徒生童话, 更是众多教育者和研究者深入分析和挖掘的研究重点。安徒生童话中所描绘的美的形象与环境, 以及作品中无处不在的美的想象与语言, 对儿童的美育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安徒生童话,儿童,美的教育

参考文献

[1]乐黛云.人文素养:安徒生童话的真正价值[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6, (3) :38.

[2][3][4][6]安徒生.树精, 野天鹅, 小意达的花儿, 海的女儿, 安徒生童话[M].叶君健译.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 2002, 7-390.

[5]何其芳.何其芳选集 (第一卷) [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1979, 262.

安徒生童话:经典是一种永恒 篇10

作为世界级的童话大师, 安徒生毕生写了212篇童话, 这些被译成100多种文字的作品, 如今已传遍世界各个角落, 从而使他成为拥有最广大读者的“童话之王”。

在灿若群星的世界童话作家中, 安徒生之所以卓尔不群, 是因为他开启了童话文学的全新时代。他与此前童话作家的最大不同, 就是让童话走出对民间故事的简单整理和复述, 直接从现实生活的宝藏中选材, 并通过其充满灵性的手法和诗意的语言, 打造出一篇篇真正能触及读者“灵魂”的童话力作, 为后世矗立起一座难以超越的高峰。在他的《卖火柴的小女孩》《皇帝的新衣》《海的女儿》《丑小鸭》等脍炙人口的不朽名篇中, 观察社会、探索人生、启迪心智的深思哲理, 插上了文学的美丽之翼在飞翔。他的童话中有对假、恶、丑的揭露鞭挞, 但更多的是对真、善、美的赞扬和向往, 从而给人以朝阳般的温暖和健康向上的力量。他以自己美好的幻想有力地否定现存制度, 向生活在黑暗中的人们展示了一个充满爱与同情、善良和真诚、平等和正义的未来世界。文学是可以陶冶情操升华人生的。读安徒生的童话, 得到的是一份安详宁静, 是一种对美好人性的认知。这也是安徒生童话能够历久弥新、与现在和未来契合并成为经典的根本原因。

文学无国界。在中国, 安徒生的名字几乎家喻户晓, 近百年来, 他的童话影响了几代中国读者, 时至今日, 这些童话在滋养孩子们的思想道德、审美情趣和提升精神境界方面依然起着独到的作用。去年末, 上海团市委与媒体联手在近万名未成年人中进行了一次“感动未来”的真情评选, 《安徒生童话》与《西游记》《巴黎圣母院》《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经典名著一起位居书籍类前十名, 这个令人们颇感意外的结果说明, 安徒生童话中所包含的那些没有说教气的人生哲语, 容易被未成年人接受, 成为他们明辨是非的标准和精神世界的“支撑”, 这也显示出包括安徒生童话在内的传统经典名著所拥有的恒久魅力。尽管时代变了, 但是文学作品中最能打动人心的, 仍是对人生离别、悲悯情怀以及道义、智慧和美的力量的描述, 而这些在安徒生童话中我们都能找到。

对安徒生的纪念, 是一种精神的重温, 在社会转型期, 这种重温尤其显得必要和可贵。当物质财富的丰富和精神世界的缺失出现日益增大的反差时, 我们回味安徒生作品中那些具有永恒价值的东西, 感触会更深。在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安定有序的和谐社会的进程中, 安徒生的传世之作仍具有对“灵魂”的唤醒和激励作用, 正如最早把安徒生童话系统地译介给中国读者的著名翻译家叶君健先生所言:“这种仍然带有一点原始色彩的童话对于我们今天——甚至是处在社会主义的今天的人仍有极大的现实意义。这也是安徒生童话的成功之处, 使它的主题思想到艺术技巧都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成为永恒。这样的作品的伟大, 与一些大师们为成年人所写的名著相比毫不逊色。”也许这正是我们提倡重温经典的意义所在。

(选自《人民日报》) 【阅读训练】

1.联系上下文,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 这也是安徒生童话能够历久弥新、与现在和未来契合并成为经典的根本原因。

(2) 在灿若群星的世界童话作家中, 安徒生之所以卓尔不群, 是因为他开启了童话文学的全新时代。

2.指出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所指代的内容。

(1) 而这些在安徒生童话中我们都能找到。

(2) 在社会转型期, 这种重温尤其显得必要和可贵。

3.为什么过了200年之后, 全世界的人还没有忘记安徒生, 还要以各种方式来纪念他?

4.“安徒生之所以卓尔不群, 是因为他开启了童话文学的全新时代”, 请你联系语境, 概括这个“全新时代”的特点是什么?

5.文中第四段写上海团市委与媒体联手在近万名未成年人中进行了一次“感动未来”的真情评选中《安徒生童话》等经典名著一起位居书籍类前十名的用意是什么?

6.作者为什么说“当物质财富的丰富和精神世界的缺失出现日益增大的反差时, 我们回味安徒生作品中那些具有永恒价值的东西, 感触会更深”?

安徒生:妙笔生花,童话人生 篇11

Hans Christian Andersen’s own life had some of the aspects of a fairy tale: he was born the son of a poor cobbler[补鞋匠], and he died rich and famous man, celebrated around the world, the intimate[密友] of kings and queens. Although today Andersen is primarily known as a writer of stories for children, during his lifetime he was also famous for his other literary works, including six novels, five travel journals, three autobiographies[自传], and numerous[众多的] poems and plays. Likewise, Andersen’s fairy tales, when read in the original Danish, are far more sophisticated[深奥的] and multi-layered than the simple children’s fables they’ve become in all too many translated editions, retellings, and media adaptations. The writer was no innocent man recounting[叙述] fancies whispered by the fairies; he was a serious artist, a skillful literary craftsman, a shrewd[精明的] observer of human nature and of the social scene of 19th century Denmark.

Like the Ugly Duckling, born in a humble[粗陋的]duck-yard yet destined to become a swan, Andersen was born in the city of Odense, where the family shared a single room. There was always food, but never quite enough; there were books on the shelf, but no money for grammar school.

Tall and gawky[笨拙的], ill at ease with other children, Andersen spent his time reading, dreaming, sewing costumes out of scraps[废料] for his puppet[木偶] theater, and haunting the doorway of the city’s theater whenever traveling players came to town. He began writing at an early age, but his true ambition was to perform on stage as an actor, dancer, or singer. In 1819, at the age of 14, he traveled alone to Copenhagen in search of his fame and fortune.

Despite the hardships he endured and the humiliations he suffered through, the young Andersen was thrilled to be on his way to a theatrical career……r, so he thought. He practiced scenes from famous plays, tried his hand at writing a tragedy, and began to study dance at the Royal Theater’s Ballet School. But, by the age of 17 his voice had changed; his gawky physique[体形] had proven unsuitable for ballet. He was dismissed from school, informed that he had no future on the stage.

Another youth than Andersen might have crumbled[崩溃] under this blow, but throughout his life he possessed a remarkable degree of confidence, and never lost faith in his worth, no matter how often he faced rejection.

安徒生童话故事 篇12

安徒生是现代儿童文学的开创者。其第一部童话集《讲给孩子们听的故事》宣告了现代儿童文学的诞生, 也宣告了西方儿童文学的诞生。安徒生童话“蕴含的温暖的人性美、艺术美、幻想美已经温暖和照亮了全世界一代又一代的小读者乃至大读者的心灵。” (王泉根, 2006:46)

目前国内学者对安徒生童话在中国的译介研究较少。相关的专著仅有李红叶2005年所著《安徒生童话的中国阐释》, 该书主要梳理了安徒生童话近百年来在中国的译介, 以及安徒生童话在中国的异国形象, 认为“‘实用主义’既是中国接受安徒生童话的基点, 也是中国阐释安徒生童话的基本模式。” (宋德发, 2006:175) 而笔者在中国知网上搜索时发现, 从1955到2015年长达60年间, 发表在国内语言类核心期刊的专门研究安徒生童话在中国的译介的论文屈指可数。最早一篇为1979年儿童文学家金近所撰《安徒生童话在中国》, 简要介绍了安徒生童话在中国的翻译情况;而近年来学者主要关注安徒生童话在五四及20世纪中叶的译介, 例如, 钱中丽所撰《20世纪中叶中国语境下的安徒生童话》。此外, 一些有关翻译家研究、儿童文学翻译策略研究和翻译断代史研究的论文中也涉及了安徒生童话在中国的译介, 例如, 张建青的博士论文《晚清儿童文学翻译与中国儿童文学之诞生》。十分值得一提的是, 安徒生童话的译者叶君健曾在其《关于文学作品翻译的一点体会》中讨论了安徒生童话的翻译策略, 认为要“保持一定程度的‘信’”并在“‘达’的基础上努力传达他的‘诗’” (叶君健, 1983:16)

上述研究者的研究成果是十分宝贵的, 然而遗憾的是, 清末民初时期安徒生童话在中国语境中的异国形象没有得到系统的分析。因此, 本文将以历史发展为线索, 通过梳理清末民初时期安徒生童话在中国的译介, 分析其在中国语境中的异国形象。

2 周作人兄弟对安徒生童话的译介

清末民初 (1839-1919) , 安徒生童话开始被译入中国。最早向中国人介绍安徒生的是周作人和鲁迅。1909年, 二人在合译的《域外小说集》中“最早提到了安徒生, 在第二集中预告第三集里会有安兑尔然 (即安徒生) 的《寥天声绘》。” (张建青, 93) 但由于销路不佳, 此预告未能实现。

周作人兄弟为何译介安徒生童话?这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晚期时期, 西方现代儿童观被输入中国, 一方面是因为西方先进的进化论、教育学、儿童学著作被引入中国, 另一方面, 大批留学生被送往日本, 接触了日本的儿童观和儿童文学观, 也因此接受了现代儿童观。而原本就对中国传统民间故事、神话等感兴趣的周作人也是在日本留学期间接触了日本的儿童学。在这样的情况下, “父为子纲”的封建观念受到批判和冲击, 西方重视儿童个性, 强调儿童本位的儿童观得到赞美和宣传, 人们开始“发现儿童”, 以少年儿童为读者群的“教育小说”应运而生。虽然在文化多元系统中, “翻译文学的‘正常’位置是处于边缘, ” (Venuti, 196) 但由于那时的中国基本不存在专为儿童创造的儿童文学, 因此翻译儿童文学成为中国文学系统中儿童文学的中心。大量西方儿童文学作品被译入中国, 其中大多数是从日文转译, 其次才是从英文原本或译本译入。

1913年, 周作人在《童话略论》中再次提及安徒生童话;同年, 发表《丹麦诗人安兑尔然传》, 简述安徒生生平、作品并介绍包括《丑小鸭》、《人鱼》在内的13篇童话, 文中盛赞其人为“今古文人, 莫能与竞也, ”赞其第一部童话“为世稀有, ”评价其文笔时称“其辞句简易如小儿言, ......状物写神, 妙得其极。” (秦弓, 2004:2) 然而, 周作人此时对安徒生童话的介绍没有引起文学界的大的反响。为此, 1916年至1917年, 他又在《一篑轩杂录》里复引了《丹麦诗人安兑尔然传》的摘要, 再次强调安徒生“最有名, 作书若干卷, 各国传译殆遍”, 评价其童话“足以涵养童心, 进于优美, 而教训所予, 尚其次焉。” (秦弓, 2004:2)

3 安徒生童话的翻译情况

如果说周作人是第一位向中国人介绍安徒生童话的人, 那么刘半农则是第一位翻译安徒生童话的人。1914年, 刘半农根据英文原文和日文剧本翻译了《洋迷小影》 (The Emperor’s New Clothes) 。1915年, 陆澹庵译《野鹄》 (The Wild Swans) , 周瘦鹃译《断坟残碣》 (The Old Grave Stone) 。此后的1916年至1918年1月间, 包括《飞箱》等在内的八篇童话被译入。其中, 陈家麟、陈大镫的《十之九》包含安徒生的6篇童话故事, 可算是最早以故事集形式出现的安徒生童话译本, 其中的《国王之新服》为The Emperor’s New Clothes的重译。1919年, 安徒生童话在中国的第一位介绍者周作人发表《卖火柴的小女孩》 (The Little Match Girl) , 为清末民初安徒生童话在中国的译介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从1909年周作人兄弟首次向中国人介绍安徒生, 到1914年The Emperor’s New Clothes的译文《洋迷小影》的诞生, 其间经历了漫长的5年时间。清末民初的中国对安徒生童话的接受为何如此缓慢?这是因为, 晚清域外儿童文学翻译的目的在于救亡图存, 培养“未来之国民”, 而当时“主流的实用主义文学观强调教化功能, 与安徒生童话的特点相悖, 而民国之后人们追求纯文学的审美意识增强, ” (张建青, 2008:96) 直到民国之后, 人们开始重视文学的审美价值, 安徒生童话在中国的译介才逐渐繁盛起来。

The Emperor’s New Clothes为何会成为第一篇被译入且是清末民初唯一被两度被重译的安徒生童话?原因在于, 这篇童话符合当时中国知识分子“新民”的需求和改造社会的理想。正如李红叶所论, “‘实用主义’既是中国接受安徒生童话的基点” (宋德发, 2006:175) 早在1913年的《丹麦诗人安兑尔然传》中, 周作人就“称安徒生借《皇帝之新衣》‘深刺趋时好而熏世论者’” (秦弓, 2004:2) 。这样的解读让从未读过原文的人们产生了一个印象, 即它是一篇讽刺社会、针砭时弊的作品。无怪乎刘半农翻译此文的目的是“意在针砭‘洋迷’” (张建青, 2008:96) , 且此译文被《中华小说界》误归为“滑稽小说”而非“童话”。

4“半创半译”的翻译策略

受晚清“豪杰译”的翻译风尚影响, 这一时期的安徒生童话的翻译多采用半创半译的方法, 且多为日文转译, 故与原文有一定出入。比如, 刘半农的《洋迷小影》是根据英文原文和日文剧本翻译的, 并不忠实于原文。然而, 周作人却坚持采用直译的方法, 但最初他“全文照译的‘直译’尚无市场, 他翻译的安徒生童话《公主》也未见发表” (秦弓, 2004:2) 周作人显然不赞成半创半译的方法, 他指出译本《十之九》的诸多错译, 并于1913年完整翻译《卖火柴的小女孩》 (The Little Match Girl) , 这是“中国用白话文原原本本地翻译安徒生童话的处女作。” (秦弓, 2004:3)

5 异国形象

尽管在清末民初救亡图存的时代大潮中, 绝大多数西方小说在中国的异国形象都被阐释为“教化”工具, 安徒生童话却意外逃脱了这一命运, 其文学的审美价值被初步发掘, 安徒生本人的形象被阐释为诗人、老孩子 (perpetual boy) 。“小说之目的, 务以振国民精神, 开国民智识。 (1902) ” (陈平原, 1989:56) 伴随着梁启超发出的这一时代强音, 中国文学界出现了实用主义主流“启蒙文学观”。当时的中国人在西方小说中寻找的、看到的是“振作士气, 爱国保种” (林纾) 的力量。然而, 幸运的是, 安徒生童话在这一时期遇到的最热心的阐释者是关注文学审美的周作人。他认为“文以移情, 能移人情, 文责以尽, 他有所益, 客而已。” (张建青, 2008:119) 周作人将安徒生的作品准确定义为“童话”, 明确指出其“教训所予, 尚其次焉”并评价安徒生“以小儿之目观察万物, 而以诗人之笔写之”, 其文“美妙自然, 可称神品”, (秦弓, 2004:3) 盛赞安徒生童话达到了童话的理想境界。

6 结语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 清末民初, 安徒生童话首次被译入中国, 但译作不多;周作人成为其第一个也是最热心的译介者。此时, 安徒生在中国的异国形象是诗人、老孩子, 安徒生童话被解读为“美妙自然, 可称神品”的童话。

摘要:安徒生童话开创了世界儿童文学的先河。清末民初, 安徒生童话首次被译入中国, 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儿童文学的诞生。本文在译介学的视野下, 以历史发展为线索, 对清末民初时期安徒生童话在中国的译介进行史实性的梳理, 同时分析安徒生童话在当时的中国语境中的异国形象。

关键词:清末民初,安徒生童话,异国形象

参考文献

[1]Venuti, Lawrence.The Translation Studies Reader[C].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 2000.

[2]陈平原.二十世纪中国小说史 (第一卷, 1897-1916) [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9.

[3]宋德发.重温安徒生:她告诉我们理由——李红叶《安徒生童话的中国阐释》阅读札记[J].中国比较文学, 2006 (2) :174-176.

[4]金近.安徒生童话在中国[J].世界知识, 1979 (18) :25.

[5]钱中丽.20世纪中叶中国语境下的安徒生童话[J].外国文学研究, 2011 (1) :143-150.

[6]秦弓.五四时期的安徒生童话翻译[J].涪陵师范学院学报, 2004 (7) :1-5.

[7]王泉根.感悟200岁的安徒生[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6 (3) :46.

[8]叶君健.关于文学作品翻译的一点体会[J].中国翻译, 1983 (2) :8-16.

上一篇:大学理想下一篇:石油储备模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