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语文2011课标版一年级下册蒋梅“动物儿歌”教学设计

2024-09-07

(部编)人教语文2011课标版一年级下册蒋梅“动物儿歌”教学设计(通用10篇)

(部编)人教语文2011课标版一年级下册蒋梅“动物儿歌”教学设计 篇1

识字5《动物儿歌》教案

雁园路小学 蒋梅

教学目标

1.认识“蜻蜓”等12个字和会正确、规范书写7个生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

3.了解夏天一些小动物的生活,体会小动物给夏天带来的情趣,使学生产生观察、了解小动物的兴趣。

重点:认识“蜻蜓”等12个字和会正确、规范书写7个生字。

难点:了解夏天一些小动物的生活,体会小动物给夏天带来的情趣,使学生产生观察、了解小动物的兴趣。

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引入新课

1、送走了多彩的春天,我们又迎来了有趣的夏天。孩子们,你们喜欢夏天吗?在夏天里你们都喜欢干些什么呢?

生回答:吃西瓜 吃雪糕 穿裙子......2、不光你们喜欢夏天,就连我们的小动物也喜欢夏天。你们瞧!

3、出示同学们动物们活动的图片。图上的小动物在干什么? 生回答:蜻蜓在空中飞舞,蝴蝶在花丛中飞舞......【设计意图:低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声音、图画、颜色都会引起他们的注意,令他们产生浓厚的兴趣,顺应儿童的心理。】

二、读儿歌,识生字

1.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走进一首有关动物活动的儿歌,《动物儿歌》。请同学们拿起小手和老师一起书写课题。

2、请同学们自由读儿歌,注意在读之前,请看看老师给出的两个朗读提示:

1、自由读儿歌,注意读准字音。2.圈出儿歌中小动物的名字。3.自己先读读,再读给同桌听听。

3、同学们完成了吗?谁来说说你都圈出了哪些小动物? 生回答:蜻蜓 蝴蝶 蚂蚁 蝌蚪 蚯蚓 蜘蛛

4、老师也把这些小动物请到了黑板上。让我们把动物送回到儿歌中美美的读一读。

【设计意图: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让学生初步认识儿歌中表示小动物名称的词。】

5集中识字:

【设计意图:在以上环节里,采用多种方式,不断复现所学词语,从看图读拼音识字,到读拼音识字,再到去掉拼音识字,生字的识记体现坡度,在反复与生字的见面过程中,学生认识了生字。】

6.同学们的字音读得真准,老师送给你们一份礼物。你们收到什么礼物了?(小动物的照片和名字)我们让照片、名字手拉手,成为好朋友吧。大家一起来玩找朋友的游戏。教师示范:“嘿嘿,我的朋友在哪里?你的朋友在这里。我们的名字叫:蝴蝶”……

12名学生分别上台做找朋友的游戏,其他同学一边拍手一边读词语。

三、感悟方法,培养能力

1.(根据黑板上展示的小动物名字)

同学们,快快睁大你的眼睛,注意观察这些字,你发现了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发现汉字特点,了解形声字进行认字,是他们掌握一定的识字知识和方法,从而激发学生识字兴趣,提高识字能力。

学生:都有虫字旁。

2.你们还发现了什么?

(1)引导发现形旁:这些字都有虫字旁,虫字旁与这些字有关系吗?

预设:学生1:这些字都是小动物的名字。

学生2:这些字都是虫子。是昆虫。

学生3:小动物中有的是昆虫,有的不是昆虫。

(2)引导发现声旁:“蚂”这个字念什么?[遮住虫]读什么?

学生:蚂蚁的蚂,右边念马,加上虫子旁也念马。

这个“马”字在“蚂蚁”的“蚂”中表示什么?

学生:表示读音。(评价:你真是会动脑筋的孩子。)

3.小结:像这样,在一个字当中,一部分表示字的意思,另一部分表示读音,这样的字

叫——形声字。一起说:形声字。在汉字中有许多形声字,抓住这个特点可以帮助我们牢牢地记住这些字。

【设计意图:在学生认识了蜻蜓、蝴蝶、蚯蚓、蝌蚪和蜘蛛等生字后,引导学生寻找规律。在“你发现了什么”的引导下,学生感悟到借助形声规律识字的方法。这样在完成识字教学的同时,培养了学生识字能力,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

四、指导书写

1.今天我们不仅认识了形声字,我们还要一起写写形声字呢。(课件出示“迷、造、运”字)

范书:讲解要求。在写这三个字时我们一定要注意把笔顺写正确。

2.迷:这个字念什么?伸出小手我们写一写。我们再看看这个字的两个部分,你们认识吗?伸出你的小手,我们来写写这个字。学生书空。接着指导“造、运”

3.提醒写字的要求:写字时我们一定要保持正确的写字姿势。争取把字写正确、写漂亮。这些要求你都做到了,就会得到小红花。

4.播放古筝轻音乐,学生在音乐中书写。描红。仿写。

5.评价:有很多同学得到了小红花。相信你们平时多练习,一定会写得更漂亮。

五、拓展延伸,仿写儿歌

1.今天我们和这么多小动物交了朋友,你最喜欢哪种小动物呀?请你读一读你最喜欢的这种小动物的活动,可以边读边加上动作演一演。练好之后,读给同桌听。

同学自己练习读书,再读给同桌听。

齐读。指名读。

(教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主选择朗读的内容,不以老师的指派来代替学生的阅读。边读边加上动作,一方面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另一方面让学生的学习得到一定程度的调节。)

2.哪些同学愿意为大家读一读呀?

分别请了六位同学朗读儿歌,其他学生评议。

3.除了今天我们认识的小动物,你还对哪些动物有了解呀?你们能不能学着儿歌中的句子,说说这种动物的活动?比如,什么在什么地方做什么?

预设:学生1:白兔地上蹦蹦跳。

学生2:小猫房前喵喵叫。

学生3:小狗屋里汪汪叫。

学生4:大象河边在洗澡。

……

小结:通过大家的努力,一首朗朗上口的儿歌写成了,今天你们也成了一位小诗人。

【设计意图:通过说、仿训练,为学生提供语言学习的实践机会,鼓励他们主动学习,自主学习,从仿到创,发展思维,发展语言。】

六、教师小结,推荐阅读。

课下,可以把自己创作的句子在儿歌后面写下来,这首儿歌的内容就更丰富了。还可以把写的儿歌给老师看看,课下我们还可以观察这些小动物,或者搜集一些你喜欢的小动物的材料,来丰富我们的知识。

(部编)人教语文2011课标版一年级下册蒋梅“动物儿歌”教学设计 篇2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一年级语文下册识字5动物儿歌

二、设计思想:

这是一堂典型的集中识字课。新课程注重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本节课的设计贯彻一个重要的教学观: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使原本学生“厌学”的枯燥乏味的集中识字课变成人人“乐学”的趣味识字课。

三、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充满童趣的儿歌,这是一首写小动物在夏天的情形的儿歌。这里写的小动物大都是昆虫,因此,本课要求认识的字大都有虫字旁。教学本课可在学生熟读儿歌的基础上,联系大自然和教材中的彩图,采用多种方法读准字音,认记字形。

四、学情分析:

夏天是孩子们的欢乐,是孩子们的梦想,也是孩子们的向往。孩子们对夏天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一年级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许多的动物,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和一些现象,还能简单地表达自己的意愿。但是,那仅仅是一些零碎的、不规范的语言。为了使他们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在课堂上必须联系他们的生活实际,创设他们熟悉的生活情景,帮助他们学习、积累、感悟语言。我所执教班级的学生喜欢阅读,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大部分学生能对感兴趣的内容提出简单的问题,能发表自己稚嫩的见解。

五、教学目标

(一)借助汉语拼音、课文彩图和生活经验,认识“蜻、蜓”等6个带有虫字旁的生字和“迷,造”2个走之底的生字,“食粮”都有良的字,象形字“网”。能正确书写“运”“网”两个半包围的字。引发学生识字的兴趣,使学生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二)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儿歌。

(三)有观察小动物的兴趣。

六、教学重点:

有节奏地朗读儿歌。引导学生运用形声字的识字规律归类认识有虫字旁的生字。

七、教学难点:

运用多种识字方法学习生字,帮助学生进行学习和积累。

八、教师准备:课件

九、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引入

1.猜谜语导入:小朋友,你们喜欢猜谜语吗?

【PPT:1.小飞机,纱翅膀,飞来飞去捉虫忙。低飞雨,高飞晴,天气预报它最棒。2.灰身子,大脑袋,长尾巴,长大尾巴不见了。3.小小诸葛亮,稳坐军中帐,摆开八卦阵,专捉飞来将。

学生说谜面和谜底,猜对飞出相应的动物。】

2.看来,小朋友很会动脑筋,刚才我们猜的都是动物的谜语。你们想知道这些小动物在夏天里,它们会做些什么有趣的活动吗? 3.导入课文: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和这些小动物有关的儿歌。(板书课题:识字5.动物儿歌)

(二)借助拼音图画学习字词

1.让我们一起听听这首儿歌,听录音,看情景。(通过看情景,刺激学生学习儿歌的兴趣。)

2.【PPT:出示课文儿歌】你们想不想自己读一读这首儿歌?生:愿意。师:如果在读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怎么办?生汇报。(预设生1:拼拼音。生2:举手问老师,问同学。)师肯定学生好的读书方法。孩子们,那你们就用这样好办法去读一读儿歌,注意读准字音,开始。

3.谁愿意想来读一读?指名逐句读。其他同学认真听,听听他们都把字读准了没有。(生读错了及时正音,师重点正音:蜻蜓、蚯蚓、蜘蛛)(学生能练习了一次就能展示,给予表扬。你们真棒,读一次就能把字音读准,表扬他们,全班同学鼓掌表扬。)

4.孩子们,这是一首关于动物的儿歌,你们能找一找儿歌中有什么小动物吗?生说,师显示动物名字。

5.小动物都被你们喊出来了,【PPT:图文出现】(1)齐读。(2)小老师带读。(3)男女赛读。

(三)感悟方法,培养能力 ,运用多种识字方法学习生字。

1.小朋友,小动物的名字藏到生字词中,你还会读吗?请读出小动物的名字。(点名带读)你发现这些字有什么共同点吗?

2.这些字都有虫字旁,课文中还有很多有虫字旁的字,(出示虫字旁)虫字旁跟什么有关系呢?(指名说)(大多数虫字旁的字跟虫子有关系,有一些跟小动物有关系,比如说蝌蚪、蚯蚓。)

小结:有些字可以根据它的偏旁知道它跟什么有关,这是一种识字方法。小朋友记住了吗? 3.三点水和什么有关?(三点水跟水有关)木字旁呢?(木字旁跟树木有关)4.除了发现这些字都有虫字旁外还发现了什么?

【PPT出示“蜻、蚂”字形分解图】小结:像这样,在一个字当中,一部分表示它跟什么有关,另一部分表示读音,这样的字叫──形声字。齐读形声字。

小结:在汉字中有许多形声字,抓住这个特点可以帮助我们牢牢地记住这些字。

5.形声字,多么有趣呀,根据它的特点我们还可以猜出很多字的读音,这些字怎么读【PPT:蜈蚣、鲤鱼、蚊子、小虾】,猜一猜,猜到的同学站起来大声读。你是怎么猜到的?【学生说对了,PPT课件出示拼音】(鼓励:看来,形声字的规律,你已经掌握了!你真了不起!)

6.相同部件:出示“食”和“粮”,都有共同的部件“良”了解粮食和食粮一个意思。组常用词食品、伙食、干粮、口粮,加强巩固。

7.熟字加偏旁:“迷”“造”和“运”都有走之,还有什么字也有走之?“过”“送”“连”认识多一种识字方法,还可以这样记:出示猜字谜:白云跟着走,学生猜是“运”。8.指导书写“运”一看结构,二看位置,三看关键笔画。笔顺规则:先里后外。师范写。9.指导书写:让学生观察包围还有“网”,看看汉字会变,看网字的演变。认识笔顺规则:先外后里。师范写。

10.学生书写。提醒写字姿势的要求:孩子们,写字要做到三个一:眼离书本要一尺,指离笔尖要一寸,身离桌子一拳头。老师来看看,谁写字的姿势好,字又写得漂亮,就送他一个小花。生描红。

11.实物投影仪评价。

(四)师生做课间操

(五)逐句教学儿歌,读准儿歌,读出韵律和节奏。同学们这些小动物在美丽的夏天,都在忙些什么啊?逐句出示图画,师生朗读。

1.蜻蜓半空展翅飞。做动作。

2.蝴蝶花间捉迷藏。做动作。

3.蚯蚓土里造宫殿。看图理解宫殿。做动作。

4.蚂蚁地上运食粮。做动作。

5.蝌蚪池中游得欢。做动作。

6.蜘蛛房前结网忙。做动作。

7.出示儿歌,找出动作词。【PPT:谁,在哪里,干什么】,在美美地读,齐读。

(六)拓展,练习说话。歌。【PPT:出示我会说】这首儿歌都写了小动物在什么地方干什么。让我们也来试试编一编这样有趣的儿歌,【PPT:出示小动物的活动图片】学生练习说活。

老鹰

,黄莺

,小鹿

,青蛙。

(七)谈收获

师:同学们,不知不觉我们快要下课了,谁来谈谈你这一节课的收获?

(预设:生1:我学会了形声字。生2:我认识了许多动物朋友......)

(八)结束语:你们真能干,收获可不少。这些小动物这么有趣,下课你原因找找它们有趣的活动吗?生:愿意。那老师期待着你们的发现,这节课就上到这,下课!

(九)板书设计:

5.动物儿歌

(半包围)

附表二

2017年东莞市小学语文优秀教学(参评)论文(设计)

目: 识字5.《动物儿歌》教学设计

工作单位 : 东莞市茶山镇中心小学

作者姓名 : 陈淦荷

联系电话 : ***

期 :

2017年 4月 10日

(部编)人教语文2011课标版一年级下册蒋梅“动物儿歌”教学设计 篇3

基立道小学

沈明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认识14个生字,会写“蚂、蚁”两个字;

2.过程与方法:能正确流利地读课文,用“形声字”方法认识动物的名称。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识字兴趣,发现带“虫”字旁的其他生字。

教学重难点:用“形声字”方法认识动物的名称。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森林交响曲》 1.播放《森林交响曲》,提问:曲子中你听到了哪些你认识的小动物的声音了? 2.揭示课题,齐读。

二、新课识字

1. 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用“——”画出小动物的名字。

2. 谁来说说我们今天要认识的小动物朋友有谁?(贴在黑板上)

3. 这么多可爱的小动物,老师把它们都给请出来了。我们再来跟它们打个招呼吧!

4.发掘动物名字的规律:请同学们观察生字,看看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呢? 5.学生反馈。

6.总结动物名字的规律(形声字识字方法),形旁表示意思,声旁表示读音。7.开火车认读生字词语。8.利用形声字规律拓展识字。

三、朗读感悟

1.再读课文:把小动物做的事情用波浪线划出来(生贴动物卡片)。2.借助图片,随文识字“展、造、网”。3.师生合作读课文。

4.看图用“谁在哪里做什么”的句式说话。

四、指导写字

1.引导学生观察字形结构以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2.教师范写,学生书空。3.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4.作品展示,师生评议。

五、课堂小结 1.生字复现。2.诵读课文。

六、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部编)人教语文2011课标版一年级下册蒋梅“动物儿歌”教学设计 篇4

-----《古对今》教学反思

城关小学 潘彩英

《古对今》是一篇集中识字课。通过集中识字的形式,完成识字任务。本文以浅显的韵文为主,重点给学生充分读书时间,在韵语的过程中,认识生字,读准生字,突破“音”和“形”的难点,鼓励学生边读边记,逐步提高独立识字能力,感受识字乐趣。

一、注重识字方法,让学生在语境中识字 教学中,我积极引导学生发现、总结识字的方法、规律,并迁移到课外让学生自主找方法、用规律去主动获取识字方法。如:《古对今》一文的识字时,重点抓住以读课文为识字的切入点,以读生字、读词语、为识字的着力点,引导学生识字,将自己认识的字、词、词与课文整合起来,让学生在语境中识字,这就促使学生自主探究地识读新字,从而培养学生学会识字的方法。

二、积极倡导随文识字,力求认写分流。

随文识字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它从儿童身边的景物、生活这些鲜活熟悉的内容入手,以儿童感兴趣的图画、儿歌、童话故事等形式呈现,或借助拼音,或借助画面,或借助丰富多采的语言形式,给儿童爱与美的启迪,定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古对今》一文识字中,就注重了借助拼音与儿童感兴趣的图片,引导学生识字,给予儿童爱与美的启迪,成功地运用教育的可接受原则和愉悦情趣再认知过程中的巨大影响力,创设了一种温馨而富有情景的识字环境,使孩子们在一种愉悦的氛围中去认读生字。

三、注重认写同步,互相促进。

识字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帮助学生阅读,而低年级的阅读,还在于更好地巩固识字效果。识字要在语言的实践交流中延伸发展,在具体语言情景中才能有效地提高。《古对今》一课,我采用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巩固复习学过的生字,积极运用生字卡片让学生个别读、同座认读等形式,满足儿童识字后急于阅读的急切欲望,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四、注重学法指导与习惯养成。

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应大力倡导生活识字、随文识字、以写促记、认读同步等识字方法,拓展学生的识字渠道,力求集中识字与分散识字相结合。更应注重读书、写字习惯养成。学生语境、语感训练,时时刻刻提醒他们读书要口到、眼到、心到;写字时做到身正、肩平、足安。

(部编)人教语文2011课标版一年级下册蒋梅“动物儿歌”教学设计 篇5

河北省廊坊市永清县刘街乡中心小学 杨欢

一、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3.通过学习,使学生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明确的目标,要专一,有始有终。

二、重点难点

重点:会认会写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难点:使学生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明确的目标,要专一,有始有终。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小猴子吗?那你们知道小猴子住在什么地方吗?

老师来告诉你们小猴子真正的家在山上。有一天,小孩子想下山玩玩,它下山以后发生了什么事呢?你们想听吗?好,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18课《小猴子下山》,请同学们把书翻到94页。

(二)、初读课文

1、标出自然段。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画出生字,开火车读生字卡片。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4、学生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分段学习

1、学习第一自然段

①、小猴子下山来到了什么地方?看到什么?心情怎样?它是怎么做的?②、用动作演示掰、扛、扔、捧、摘这些动作。

③、为什么要掰玉米?又为什么要扛着走?

2、想一想老师刚才提出了哪些问题?学生自学课文的2、3、4自然段。

读一读:小猴子来到什么地方?看到什么?心情怎样?

议一议:小组讨论小猴子是怎么做的?生汇报讨论结果。

3、我们一起学习课文的第五自然段,齐读第五自然想一想,小猴子下山看见那么多的好东西,最后的结果怎么样?它为什么会空着手回家?

(四)、拓展练习

1、填空练习。(出示投影)填空量词。

2、学习并运用“又()又()”形式词语。

3、词语大闯关。

4、指1、2名学生看投影复述课文内容排图片顺序。

5、联系学生实际,说说自己平时做事情的时候有没有像小猴子一样的做法呢?学生检查自己平时做事的方法是否正确。

6、续编课文。编一个《小猴子第二次下山》的故事。下一节课评一评,讲一讲看谁编得精彩。

(五)、板书:

18、小猴子下山 玉米地

又大又多

掰 扛 桃树下

又大又红

扔 摘 西瓜地

又大又圆

扔 摘 往回走

蹦蹦跳跳

扔 追 空着手回家去

四、教学反思

《小猴子下山》是小学语文第二册里的一篇看图学文。这篇课文趣味性很强,全文配有四幅画,讲的是一只小猴下山,先掰了一个玉米,后又看见桃子、西瓜、小兔,见一个爱一个,扔下这个去抓那个,结果什么也没得到的故事。下面谈以下三点感受:

1、积累词语

采用“又()又()”的词语教学,首先出示“又大又多”,给学生一个示范,然后让学生到课文中去找同类词语,在同学们积极的学习态度下进行了拓展训练;学习动词的使用。通过表演体会,让学生们能够区别“摘、扛、捧、抱、追”等词语的正确使用。

2、图文结合

紧密结合图文,使学生了解小猴子活动的顺序和事物之间的联系,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表达和思维能力。

3、以生为本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在正确的引导下,通过质疑、探究、感悟、朗读四结合,学会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部编)人教语文2011课标版一年级下册蒋梅“动物儿歌”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正确读记“池、惜”等6个生字,理解“惜、露、树阴、晴、柔”在诗中的意思。

2、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3、情感目标:初浅理解《小池》的内容,感受诗中美丽的意境。教学重难点:

1、初浅理解诗句的大致意思,加深对词的识记。

2、在多形式诵读古诗中,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并积累课外诗句。教学过程:

一、认识诗人,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诗人,介绍诗人。

2、情境导入。

你知道吗?在距今八百多年前的一个初夏时节,南宋大诗人杨万里走在郊游的路上。这天,风和日丽,万里无云。他走到一个小池塘边,(课件出示图片)被小池美丽的景色深深地吸引住了,不由得停下脚步细细观赏起来,那是怎样的一个小池呀:只见一道细细的泉水缓缓地从泉眼里流出来,没有一点声音。阳光柔柔的洒向大地,池面上倒映着浓密的树阴。池塘里,一些嫩绿的荷叶才刚刚长出水面,叶子还没有展开,有的只露出尖尖的小角。这时,几只蜻蜓飞来了,轻轻地落在尖尖的荷叶上休息呢!

看到这里,杨万里不禁脱口吟诵起——回到家后,他连忙把这首小诗记录了下来。【课件出示古诗】可该给这首诗加一个什么题目呢? 板书:小池

二、初读古诗,随文识字。

1、嗯,大家和诗人想到一块儿去了。一起来把课题读一遍。(课件出示:池,这个“池”是我们本课的生字,我们怎么记住它?能为池组个词语吗?

2、(这首诗中还有几个生字宝宝,我们一起走进古诗,把他们找出来,认识它们,好吗?)出示古诗,圈出生字认读。(同学们,诗中带点的都是这课要认的字,现在请拿出笔在书中圈出这些字,拼一拼,记一记。

(读完了吧,考考你,行不行?)出示生字,认读,说识记方法,组词。

3、分析结构。(看,这六个生字宝宝要归队了,上下结构的字宝宝是谁? 剩下的都是什么结构?)

4、指导书写“”立初。

5、读古诗。(下面,我们把这些生字宝宝放回诗中,还认识吗?谁能读一读?去掉拼音还会吗?(出示不含拼音的古诗)现在谁来读读这首诗?同学们读得真陶醉,老师也想来读一读,想听吗?师范读,老师读得好不好?老师读得好,是有窍门的,诗就像歌一样有节奏,(出示有节奏线古诗),按节奏读,就会读好,自己练一练。这会儿划分了节奏线,谁还会读?)

三、创设意境,品读感悟。

1、指名朗读。(个别——全班)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2、同学们,知道吗,大诗人杨万里的诗里每一行都是一个美丽的画面。画面里都给我们展示了不同的景物。分行感悟。

(1)我们先看第一行诗:“泉眼无声惜细流,” ①诗中写了什么景物呢?(板书:泉眼、细流)

②看,这冒着泉水的小洞就叫——(泉眼)泉水就从里边流出来了,你觉得这里的泉水怎么样?

③哦,诗中把这细细的泉水叫——(板书更改:细流),细细的泉水总是这样慢慢地流着,谁能读出细水慢流的感觉?这细水慢流还能从哪个词感受到呢?(无声)嗯,泉水悄悄地从泉眼里流出来,步子很轻,全班读—— 这轻悄悄的泉水可是泉眼妈妈的宝宝呀,宝宝要出门了,妈妈心里会——诗中哪个词写到泉水妈妈的不舍?(板书:惜)还会读出这份不舍? ④小结:“细”、“无声”都给我们展示了泉水细流的画面,可只有读懂了“惜”字,才能明白诗人的情感呀。我们一起再来感受感受,读——(齐读)过渡:泉水慢慢地流着,流到哪呢?(出示图片)猜猜看,哪一行诗写了这个画面?(出示:“树阴照水爱晴柔。”)

(2)这行诗里写了哪些景物呀?(树阴、池水)谁能上来找一找图上的树阴在哪儿? 哦,树阴就是树的影子。影子都这么清晰了,可见小池里的水非常——(清澈)看,一缕缕柔和的阳光透过绿树照射在清清的池水里,美不美!美得连绿树也投 进它的怀抱了,所以,树阴特别喜爱这晴天里柔和的阳光,这就叫“树阴照水爱 晴柔。”(板书:爱)学到这,你们发现了吗,小池是那样清澈、宁静。难怪诗人如此“惜”,如此“爱”。我们连起来读一读吧。(生: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指导朗读:池水在夏日的阳光下,静静地躺着,爱它就别把它吵醒。点评:你这样轻声细语,就不会破坏小池的宁静了。看来你跟树阴一样爱小池。(指名1-2个)过渡:小池都是这样安静吗?我们一块儿读一读后两行诗歌。(课件出示: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3)看看,小池一下子就热闹起来了。是谁从钻出了水面?谁又来小池做客了呢?(板书:小荷 蜻蜓)小荷是什么?(对,没展开的荷叶)夏天才刚刚来到,这没有展开的荷叶就迫不及待地钻出了水面,尖尖的、卷卷的,多娇嫩的荷叶呀!这一句怎样读呢?

(4)小荷才露尖尖角,一群小蜻蜓飞来了,飞来干什么? 小蜻蜓就停在上头。出示;早有蜻蜓立上头,指生朗读。

(5)拓展谈话: 这会儿,小蜻蜓立在上头,跟小荷姐姐在干什么呢?(出示句式:小蜻蜓飞来了,有的______;有的_____;有的________。)小结:来了这么多可爱的小蜻蜓,池塘一下子热闹起来了。过渡:娇嫩的小荷姐姐碰上这群活泼的小蜻蜓,你会怎么读这两行诗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同学们,你眼中的小蜻蜓有调皮的,有热情的,有粘人的,可以有自己的读法。来一块儿再读读这两行吧——(自由读诗句)

(6)小结:泉眼爱惜泉水,细细地流着,树阴喜爱晴天的柔和风光,投进了小池的怀抱,嫩嫩的荷叶刚刚将尖尖的角叶伸出水面,你看那调皮的蜻蜓早就站立在它的上面了。你们说,这景色美不美?让我们一起来美美地把全诗读一读吧!(7)诗歌带上旋律更美,更动听,和着乐曲声,咱们再读——

(8)现在闭上眼睛,你能想起诗中美丽的画面吗?来,看着板书的提示,咱们有滋有味地背一背,齐——

四、画画,加深对诗句的理解。

我们一起把这美丽的小池画一画吧?

五、余味延伸,积累巩固。刚才我们欣赏了初夏的小池塘,关于夏日的荷塘,那真是多姿多彩。看(出示组图:初夏一过,池塘里不仅荷叶满满,还有许多——(荷花),这婀娜多姿的荷花才是盛夏池塘的主角呢,她让杨万里诗兴大起,提笔又写下了——《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配乐读)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总结:美丽的夏日荷塘,让我们记住了杨万里的《小池》,也领略了《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孩子们,夏日荷塘还留下了哪些名诗名句呢?回去上网好好找找!可以请爸爸妈妈帮忙补充在课文里!

(部编)人教语文2011课标版一年级下册蒋梅“动物儿歌”教学设计 篇7

执教:陈烈琴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逐步培养孩子养成爱护学习用具的好习惯。3.指导学生把对课文的感悟转化为自己日常的学习习惯。重难点:

1、了解课文内容,逐步培养孩子养成爱护学习用具的好习惯。2.指导学生把对课文的感悟转化为自己日常的学习习惯。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2.预习生字、课文。(学生)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联系学生生活,激发阅读愿望。

1、师展示学生丢弃的橡皮,铅笔,直尺等文具,引发思考:这些文具都是同学们捡到放在老师这儿的,这些小伙伴被他们的小主人弄丢了,他们多伤心啊,让我们一起来帮他们找个家吧。

2、板书课题,随文认读生字:文具。

重点指导.“具”里面是三横。八笔写成

(二)检查预习情况

1、学习课文之前,检查学生对生字预习,掌握情况 1)教师出示生字,学生拼读生字。2)摘苹果游戏。教师指名请学生认读生字。

2、教师给足时间,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课件出示读文要求:一边读一边想,课文写了什么。

1)(学生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2)(教师引导学生)课文写了贝贝乱丢文具,在妈妈的教导下学会了爱护文具的好习惯。

(三)课文详解。

1、教师指导学生观看课文第一幅插图,回答问题:贝贝经常丢的是什么文具?(铅笔和橡皮)

2、铅笔,只用了一次,橡皮,只擦了一回,就找不着了。你有过这样的问题吗?你想过为什么吗?(学生自由回答)

3、学生回答:贝贝的文具丢了,她回家怎么做的?

4、学生读贝贝和妈妈的对话。

5、教师重点引导学生学习句子:你怎么天天丢东西呢?练习说话。师生交流,贝贝的文具究竟去哪儿了?贝贝把文具借同学了?扔了?还是不小心弄丢了?

6、师生看课文第二幅插图,学生感悟妈妈说的话,理解妈妈说得话。“贝贝,你有一个家,每天放学后,你都平平安安地回家。你要想办法,让你的铅笔、橡皮和转笔刀,也有自己的家呀。”

7、师生交流:妈妈让贝贝想办法,为文具们找一个家。贝贝为文具找到了吗?

(贝贝想起来了这些文具的 家是文具盒。)

8、贝贝为文具找到家后,贝贝怎么做的?(贝贝把文具都仔细检查装进文具盒)你又是怎么做的?(学生自由回答)1)教师重点指导学生理解句子“铅笔呀,橡皮呀,转笔刀哇,所有的小伙伴是不是都回家了。”句中“小伙伴”是指---------“回家了”是指------这句话表达了-----------

(四)总结讨论

师生交流讨论:贝贝以后还会丢东西吗?为什么?怎样做才能不丢东西呢?

(五)拓展延伸

(部编)人教语文2011课标版一年级下册蒋梅“动物儿歌”教学设计 篇8

一、检查复习,激趣导入

1、师出示词语卡片,指名学生认读。

2、指名学生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3、师过渡激趣:(拿出铅笔、橡皮、尺子、卷笔刀等文具)小朋友们,这节课我们继续为 这些无家可归的文具们找家吧!

二、理解课文内容,渗透习惯教育

1、学习第1-3自然段。

(1)指名学生朗读第1-3自然段,说说从这三段话中你知道了什么。如铅笔盒橡皮

只用一次就找不到了,贝贝回家向妈妈要求买新的文具。(2)鼓励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自己是否出现过这样的情况。(3)出示妈妈和贝贝的对话,指名学生分角色朗读。

在朗读中,师指导学生读好妈妈的话“你怎么天天丢东西呢”,读出妈妈心中的疑问。在朗读贝贝的话时,注意引导学生关注贝贝说话时的表情和动作“眨着一双大眼睛”,从而体会贝贝自己也弄不清楚原因的无可奈何。

(4)引导学生帮助贝贝想一想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适当小结:文具用过之后随手放在桌上以致掉到了地上没有发现,放学的时候没有收拾检查,向同学借用忘了归还,等等,这些都容易造成文具的丢失和损坏。

2、学习第4、5自然段。

(1)师过渡:面对天天丢文具又找不到原因的贝贝,妈妈是怎么说的,贝贝又是怎么做的呢?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第4、5自然段。(2)指名学生交流,师适当指导。指名学生朗读第4自然段中妈妈说的话。

指名学生交流对妈妈所说的话的理解,在生交流的基础上师适当讲解:妈妈通过贝贝放学回家为例子,启发贝贝为铅笔、橡皮和转笔刀找一个家。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妈妈的话,读出妈妈对贝贝的循循善诱和启发教育。

指名学生朗读第5自然段,相互讨论贝贝在妈妈的启发下有没有为文具们找到家。

(3)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自己的文具有没有家,拿出自己的文具盒看看,说说文具盒里还住着哪些小伙伴。

3、学习第6自然段。

(1)指名学生朗读第6自然段。

(2)学生说说贝贝是怎么做的,引导学生理解“仔细检查”的意思。(3)鼓励学生想一想,贝贝今后会不会再弄丢文具了?为什么?

4、总结全文,交流收获。(1)全班再次齐读课文。

(2)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实际,交流学习这篇课文后的收获,师予以鼓励和肯定,引导学生养成保管文具、爱惜文具的好习惯。

5、情境练习、渗透教育。

(1)师创设情境:(拿出课前捡到和学生捡到上交的部分文具)这些无家可归的文具伙伴们也想找一个家,如果哪位同学愿意收留它,保管它,爱惜它,就请你走上讲台邀请他回家,并对大家说说你将如何对待它。

(2)学生自主上台领取文具,并交流自己的做法,在交流过程中师引导学生语言表达要清楚、流畅和完整,并鼓励学生的做法。

三、课堂小结

师多媒体出示一首题为《家》的小诗:“铅笔是家是文具盒。文具盒的家是书包。书包的家是课桌。课桌的家是教室。教室的家又在哪里呢?哦,美丽的校园就是教室的家。”学生齐读小诗。师总结:每一种文具都有属于自己的家,让我们一起爱护它们,保管它们,让文具成为我们学习的好伙伴。板书设计 15 文具的家

铅笔

(部编)人教语文2011课标版一年级下册蒋梅“动物儿歌”教学设计 篇9

大竹县第九小学

周飞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知道下雨前的一些自然现象,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练习用“要下雨了,(谁)(怎么样)”说话。

3、指导学生用“看、读、议、读”的方法学习课文,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进行句式练习。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教学难点:

下雨前一些动物活动的原因。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动物头饰。课前预习: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给要写的字注上拼音,并观察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我能正确书写下面的生字: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新课。

1、上课了,我给大家带来一份礼物,你看到什么?知道了什么?(出示雷雨图片)

2、引题,齐读课题:要下雨了

3、释题激趣

(1)出示课题“要下雨了”

提问比较:“要下雨了”与“下雨了”意思有什么不同?(“要下雨了”说的是将要下雨了,“要”是将要、快要的意思;“下雨了”是说雨已经下来了。)

(2)启发激趣

其实,下雨前大自然会给我们传来一些信息,仔细观察一下,我们会看到一些有趣的自然现象。(下雨前会出现些什么现象呢?小动物们是怎么知道“要下雨了”呢?)

二、嘹亮声音想起来(师生齐读课文)

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要求学生边读边注意三点:

1、看清课文中加拼音的字,读准读音。

2、想想课文中出现了哪几种小动物?谁知道要下雨了?

3、看看课文是分几个自然段写的?

三、读一读,说一说

(一)你读我说(品读第1——3自然段)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这段有几句话?每句话说了什么?

(2)、提问:

①这段有几句话?读了第一句你知道了什么?小白兔是怎样割草的?(演示小白兔弯腰的动作。)

②这时小白兔感到天气怎么样?“天气很闷”时会让人感到怎样呢?

③于是,小白兔便怎么样?(演示小白兔直起身子的动作。)④在小白兔刚才的动作中,有两个是正好相反的;你看出来了吗?在书上用“——”划出来。

2、学习二、三自然段。

(1)、当小白兔直起身子时,看到了什么?(师板书小燕子)

(2)、燕子和平时一样不一样?从哪儿看出飞得低?(板书:飞得很低。)

(3)、小白兔是怎样问燕子的?(指名读、齐读)

(4)、燕子是怎样说的?(引读第三段)

(5)、“空气很潮湿”说明空气中什么多了?什么时候空气就很潮湿呢?

(6)、“正忙着”的“正”是什么意思?“忙着”又是什么意思?

(7)、小白兔现在知道燕子飞得低的原因了。你知道了吗?

(8)、燕子说“要下雨了”,他是怎么知道要下雨的?

3、学习链接:因为要下雨了,虫子的翅膀沾了小水珠,飞不高,小燕子要捉虫子,所以飞得那么低。

(二)团结协作想起来(品读第4、5、6段,小组讨论下列问题)

1、指名读四、五、六段。

2、小燕子告诉小白兔要下雨了,听了燕子的话,小白兔是怎么想的?小白兔相信了吗?(出示句子:是要下雨了吗?)这句话用了什么符号?说明小白兔对燕子的话是相信还是不相信?你是怎么知道的?(小白兔半信半疑,要读出这句话的疑问的语气。)

3、这时候他又看到了谁?只有两条小鱼吗?小鱼怎么样了?(板书:游到水面)

4、小白兔是怎么问的?“有空”是什么意思?

5、小鱼是怎么说的?“透透气”又是什么意思?

6、谁能说说小鱼游到水面的原因?

可让学生进行一次情境体验:学生假想自己是一尾小鱼,潜游在水下,感到水里很闷——稍稍屏住呼吸,然后伸直身子,张口“透透气”。这样,可加深学生对雨前天气闷这一现象的感受。板书:水里很闷。

7、学习链接:因为鱼靠呼吸水中的氧气生活。水里的氧气多,它就安静地呆在水底;阴雨之前深水中的氧气大大减少,所以鱼纷纷浮上水面呼吸。

(三)、七嘴八舌议一议(品读第7段)

学习第七段。

1、学生轻声读第七段。

2、小白兔听了小鱼的话相信要下雨了吗?你怎么知道的?(出示“连忙”)“连忙”是什么意思?

3、小白兔在回家的路上看见了谁?是多少蚂蚁?他们在干什么?(板书:往高处搬家)为什么要往高处搬家?

4、指名学生读第七段,学生边听边想,到底是小白兔告诉蚂蚁要下雨了,还是蚂蚁告诉小白兔要下雨了?

5、指导读“是要下雨了。”(指名读、齐读)

6、学习链接:因为下雨了,雨水要往低处流,蚂蚁怕雨水淹没了自己的家,所以下雨前蚂蚁会把家搬到高处。

(四)、大雨将至是真的吗?(品读第8、9段)

1、听了蚂蚁的话,小白兔是怎么做的?它为什么这么做呢?(小白兔加快步子往家跑,他一边跑还一边喊。因为此时,小白兔完全相信要下雨了。)(出示:加快步子)

2、正在这时候,一阵雷声,哗哗哗,雨就下起来了。这雨下得怎么样?

3、指导朗读第九段(齐读)

四、我是小小表演家(总结课文)

(一)我会读故事

这个童话写了小白兔和()、()、()的对话,从对话中小白兔知道了小燕子低飞、()、()预示着天要下雨了。

除了这三种现象,在下雨之前,自然界里还有许多与平时不一样的现象。你还知道哪些?(让学生谈)希望同学们要像小白兔那样看到不明白的现象积极地问别人,还可以从书中寻找答案,这样你们就会学到更多的知识,就会越来越聪明。

(二)、我是影视小明星(分角色表演)

五、拓展练习:读读说说

(一)我能读的更美

把文中带有“呢”“吗”“呀”的句子找出了读一读,注意语气。

(二)好知识齐分享

把你今天学的故事和掌握的识天气的本领分享给家人和朋友。

(三)猜一猜

小兔子在路上还可能遇见谁呢,又会发生什么故事呢?它回到家会跟妈妈说些什么呢?用你的笔写下来或者跟同学演一演吧。

六、板书设计:要下雨了

小燕子

低飞

小鱼

游出水面

要下雨了

蚂蚁

搬东西

教学反思:《要下雨了》是一篇亲切的科学童话。课文通过小白兔与小燕子、小鱼和蚂蚁的对话,介绍了夏天下雨前燕子低飞、鱼游出水面、蚂蚁搬家这三种自然现象。可爱的动物形象,童趣的对话语言将科学知识自然地渗透给孩子,让文本洋溢着探索的乐趣。不仅能引导学生留心身边事物,注重观察,而且激发了学生探究身边自然科学现象的兴趣,从而在学生幼小的心灵里萌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使他们初步受到热爱科学的思想感情。

在教学的一开始,我就采用图片的形式呈现,画面感强,直观生动,既有利于激发兴趣,将学生引入情境,又能引出本课课题,同时向学生渗透认识自然现象之间的联系,为后面的教学做好铺垫。在朗读这一环节中,我参与到孩子们的朗读中,向学生渗透了合作学习、协作精神。在这节课中,我运用了多种朗读训练的方法,让孩子们在读中渗透文章的内容,再有感情的朗读中掌握文章脉络。

这节课有太多不足,以下叙说几点:刚开始台紧张,几乎以致无法继续下去,慢慢的平静下来。是因为孩子们的积极配合,我才进入教学情境之中。

内容多,很多细节部分没有注意到,可能是为了赶时间,没有充分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让他们回答问题时预留时间太少,没等他们深入思考就让他们回答了,以后要积极反思改进。

结尾处实在是太仓促了,以致下课了,孩子们还有好多话要说,却没说尽说够,造句这个具有创造性思维的环节没有很好地展现。

(部编)人教语文2011课标版一年级下册蒋梅“动物儿歌”教学设计 篇10

一、教学目标

1、认识“静”“夜”等9个生字。

2、能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想象画面,初步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象。

二、教学重点:

1、想象画面,初步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象。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读出古诗的节奏。

三、教学难点:

1、想象画面,初步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象。

2、让学生在诵读过程中体会古诗的意思,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课前准备:(课件)

设计思路:从背古诗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从初读──理解──诵读──唱读,使古诗教学充满韵味。

课前准备:背诵古诗(课前播放音乐《高山流水》。)

一、复习学过的古诗:师说古诗的题目,生背诵。《画》《风 》《春晓》《悯农》《咏鹅》《古朗月行》《赠汪伦》 师:

孩子们你们背古诗的样子真像小诗人,能被这么多首古诗真了不起,为自己鼓鼓掌!

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古诗——《静夜思》

三、学习古诗:《静夜思》。

(一)走进诗人

1、了解作者。师:孩子们,你们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这就是他——李白,我国唐朝诗人著名的大诗人,他一生写了一千多首诗,正因为他的诗写得多写得好,简直就像一位作诗的神仙,所以人们就称他为“诗仙”。

孩子们25岁就李白离开家乡、离开了亲人,自己一个人来到一个遥远而又陌生的地方。他离开家已经有一年多了,晚上他望着窗外的一轮明月,他非常想念家乡、思念亲人,于是提笔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诗作《静夜思》。(生齐读古诗)

学习古诗一定要学会诵读。我们不仅要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还要读出古诗的韵文,读出感情,带着感情用心去读,就是诵读。跟老师走进古诗的课堂,我们一起学习诵读古诗。

二、明确学习目标:(出示目标)

(1)正确认读“静”、“夜”等9个生字宝宝。(2)能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想象画面,初步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象。

2、师板书古诗,生跟老师一起把这首古诗写下来,你们读我来写,边读边书空。孩子们知道老师为什么这么做吗?加深印象,印象深感情深(师边写边强调重点字的读音)

(二)初读古诗,读准字音

学习诵读古诗,第一步要读准字音,做到字正腔圆。

1、指名读,纠生字读音。

三、再读古诗,读出韵味。生齐读课题:《静夜思》。

(一)释题理解:引导学生读好“静”,什么是静?教室里很安静,没有声音。读的时候声音很轻。(有点韵味了)

1、生齐读课题,想一想,课题里的哪一个字告诉了我们这首诗的写作时间?(夜)师评价:你真是个认真的孩子!

2、孩子们,再读课题中,哪个字又告诉了我们李白心里在想事情呢?(思)评价:这就是会思考的孩子!

3、师;孩子们小声地读一读这首诗,在这首诗中,哪个词告诉我们大诗人李白写诗的时候在“夜”里呢?(明月)评价: 你的眼睛真明亮。

4、出示明月图片:孩子们你看到了什么?今晚的月亮怎么样?(大圆亮)你看到这又大又圆的月亮心情怎样?

师引出:孩子们看到你们开心的样子,我想到了李白小时候看到月亮时写的一首诗-------《古朗月行》。出示

小时候李白看到明月时心情怎样?(开心)呼作白玉盘(欢呼)师深情讲述 :20多年过去了,明月还是那轮明月,此时此刻李白看到明月的心情和小时候看到明月的心情一样吗)

出示李白望月图: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师:孩子们读一读这两句,这明亮的月光隔着窗子透进来,洒在地上好像什么啊? 像霜。什么好像霜一样?(月光如霜)猜猜看,疑是什么意思?(怀疑

好像)理解(疑:好像)

霜:理解霜。霜就是冬天在地面上结的一层细小的冰粒。颜色白白的,摸上去又冷又湿。

指导朗读,引导。(出示画面)

师:孩子们看到“霜”,给了你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冷清)师描述:在李白眼里月光好像白霜一样又冷又湿,再加上诗人远离故乡、亲人,孤身一人在他乡就更感到冷清了。

李白的心情怎样(伤心、难过)

很好!古代诗人心情不好时,他用“月光如霜”,来表达自己的心情。这就是是古诗的神奇之处。

生试着用冷清的语气读,注意节奏。

过渡: 在这月光如霜的晚上,李白能入睡吗?睡不着哇,睡不着,李白在干什么。(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五、学习第三四行诗

1、哪两句诗写“思”?读出来。

诗中写了两个动作是什么? 谁来做一做这两个动作。理解“举”:抬

师:为什么用举,而不用抬?孩子们抬起头来,费力吗?

2、生做动作:举:给你什么感觉?(沉重,)

师引导:李白抬头干什么,看到明月他就思念故乡。明月越圆,他越思念故乡,明月越大,他思念故乡的那颗心越深、越重。所以,他举起和低下的不仅仅是头,而是李白心中那重重的浓浓的思乡之情啊!

师:明白为什么用举而不用抬了吗? 指导朗读:抬头时,动作要慢

师用沉重的语气范读并画出节奏。哪些字该读重些呢?(举,思)生试着用沉重的语气读,注意节奏。

六、激情渲染,吟诵古诗

简介背景:李白是个爱故乡的人,为了实现他的理想和远大抱负25岁就离开了家乡,不到一年,他身上的银两和钱都花光了,期间自己又得了一场大病。身无分文的他,在这月圆的晚上,远离家乡的他孤一人住在清冷的客店里,身边没有亲人,没有朋友 他多么孤独啊!望着明月,他多么思念家乡,思念亲人啊!

1、创设情境,指导朗读。

师;思故乡啊思故乡,他会思念故乡的谁呢?

生:会思念他的亲人。

孩子们你有想家,想亲人的这种感受吗?有的同学在午托班,到晚上才能回家,想爸爸妈妈吗?还有的父母在外地工作,好长时间才回来一次。

师: 孩子们我们几天不见爸爸妈妈,就那么想,你想爸爸妈妈的时候怎么办?(打电话,视频聊天)李白生活的那个年代没有电话,更没有手机。一年(365天)多没有看到父母了,没有听到他们的声音了。李白离开家乡快一年啦,怎能不想呢?太想啦!

师:孩子们,现在你就是李白望着明月,最想对远在故乡的亲人说什么?(引导:父母大人:儿子想回家啊。我想你们呀)

指导朗读:让我们走进李白的内心,怀着对父母的深深的思念:读这首古诗。

李白望着明月,在思念故乡、亲人看看。儿行千里母担忧,远在千里之外的亲人在这月圆之夜在干什么?

(父母也望着明月在思念李白。李白的父母望着明月会对李白说什么呢?)引导:他的父母望着明月也在低吟着: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我儿。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李白。

师引读:对亲人的思念是一种牵肠挂肚的思念。让我们带着这种牵肠挂肚的思念再来读读这首诗。

师:李白望着明月,思故乡啊思故乡,他还会思念谁?(朝夕相处的妻子和孩子)。

望着明月,他还会想到谁?(朋友)李白和朋友之间的感情比桃花潭的水还要深,他怎能不思念?

月是故乡明,夜深人静的时候,是想家的时候。月儿圆圆的时候,是思念亲人的时候。

让我们再次走进李白的内心,怀着对故乡,对亲人的无限思念再来读一读这首诗《静夜思》。

五、古诗鉴赏

1、一轮明月,一段思乡情,成就了李白的一首《静夜思》。我国的诗人大多都是忧国忧民,他们经常流浪在外客居他乡。思想成了他们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因此有了许多以思念故乡为题材的诗作:泊船瓜洲

作者:宋代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意思:京口和瓜洲不过一水之遥,中山也只隔着几重青山。温柔的春风又吹绿了大江南岸,可是,天上的明月呀,你什么时候才能够照着我回家呢?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唐代诗人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注解译文

我独自一人在异乡漫游,每到佳节就加倍思念亲人。我知道在那遥远的家乡,兄弟们一定在登高望远;他们都插着茱萸,就为少了我而感到遗憾伤心。

1、登高:阴历九月九日重阳节,民间有登高避邪的习俗。2、茱萸:一种植物,传说重阳节扎茱萸袋,登高饮菊花酒,可避灾。

2、明月的古诗还有很多: 杜甫: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苏轼 :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张九龄 :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王安石: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所有的诗人里李白最爱“月”,李白借这轮明月寄托了他对故乡、亲人深深的思念。《静夜思》被称为中国第一思乡诗。

上一篇:社会统计学基本公式下一篇:医院立项申请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