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和人种(第二课时教案)(精选4篇)
人口和人种(第二课时教案) 篇1
人口和人种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人口增长、分布的特点。
(2)理解世界人口问题及其对社会、环境和经济的影响。(3)了解世界三大人种的特点和分布。
二、能力目标
(1)学生学会运用地图、资料,说出世界人口增长和分布状况,以及世界人种的分布。
(2)通过地图,能分析影响各地区人口密度的自然原因。(3)根据有关人口统计数据,学会绘制人口增长柱状折线图。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了解世界人口问题,让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人口观。(2)通过对世界三大人种特点的了解,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种族平等思想。
(3)通过读图、绘图的训练,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1)人口增长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
(2)世界三大人种的特点及分布地区。教学难点(1)人口问题及对策。(2)三大人种的地区分布。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准备
一、教师准备:世界人口分布图、世界人种的分布图、三大人种的面具以及书中相关内容的图片。
二、学生准备:世界地形图、世界气候分布图。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一)引入新课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了解到当今世界人口众多,而且在逐年的增长,大家知道每年具体增加多少吗?
(二)指导学生活动
看书P65活动1,世界每年增长8000万人口,那么,每天、每小时、每秒钟所增长的人口数是多少? 提出问题:如果按每年增长8000万人口,那么经过多少年,全世界又将增长10亿人口? 讲述:全世界如此众多的人口,他们为了生存和发展,除了要满足饮水、吃饭、穿衣、住房等基本生存需要之外,还有教育、医疗、就业等其他方面的需求,需要相应的能源、资源。人口过多,增长过快对环境经济和社会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现在我们就来看看几张图片感受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除了书上的图片,教师可再找相应的资料投影,加深学生印象)[板书]
三、人口问题
(三)小结
“人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所以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他们作为生产者的确能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大量贡献,但同时作为消费者,他们也会消费掉更多的能源、自然资源,造成更为严重的环境污染。”
启发学生思考
再从世界粮食问题、环境污染、自然资源和能源的消耗以及文化、教育、体育等方面展开讨论。
(四)师生小结
自然资源遭破坏——人口剧增,人们占用大量耕地修建房屋,毁林开荒,水土流失„„
有源的消耗过大——人口增加,对能源需求量增大(如石油等),造成世界能源短缺„„
环境污染——人类作为消费者,产生了大量垃圾,人口越多,垃圾越多,环境污染越严重„„
(五)提出问题
人口增长过快,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如此众多的问题,严重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与我们的环境、资源不协调,我们将如何解决呢? 讲述:所以为了我们的环境更美,生活更好,我们应严格控制人口的增长,积极拥护国家的人口政策,(设计活动)假设今天是国家人口政策宣传日,你们是宣传人员,你能为今日的活动,设计一幅宣传画或一句宣传语吗? 提出问题:刚才我们一直在讲人口过多,会给我们带来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世界上也有一些国家,特别是欧洲的一些国家(如德国)人口不仅不增长,还出现了负增长,是不是就不存在人口问题呢?
(六)师生小结
人口既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少越好,但现在世界主要的总是是人口过多,人口增长过快。所以正确的人口观应是:人类必须控制自己,做到有计划的生育,使人口的增长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
(七)讲述
从人口发展的历史来看,早期,人们多居住在农业比较发达的地区,以后随着城镇的出现,一部分农村人口渐渐向城市迁移。目前世界的人口仍有从农村向城市迁移的趋向。(组织学生活动)指导看书中图4.8“乡村人口向城市迁移的原因示意”,组织学生以乡村人的身份向同学们表演,为何向城市迁移。
(八)师生小结
乡村人来到城市后,为城市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也活跃了城市的商业,为城市的建设与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但太多的人口涌人城市会造成城市人口拥挤不堪,环境卫生差等一系列社会环境问题,甚至社会治安也会受到很大影响。
(九)过渡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现今在中国各城市不仅涌人乡村人,还有许多的外国朋友也能投资、观光等,你们见过外国人吗?他们的形体有什么特点? [板书]
四、不同的人种
(十)组织活动
同学们所看到的这些外国人,以肤色的不同大致可以把他们分成三种:黄种人、白种人、黑种人。邀请三个同学上来分别代表一个人种玩游戏。
(十一)师生小结
黄种人:皮肤呈淡黄色、头发墨直、面庞扁平、体毛中等。黑种人:肤色黝墨、头发卷曲、嘴唇较厚、体毛很少。白种人:肤色、眼色、发色都很浅,头发天生呈波状、鼻梁高、嘴唇薄、体毛多。
(十二)组织活动
请同学们列举出自己知道的三种人种中的杰出人物(如:科学家、文学家,体育明星,歌星等等)。
讲述:世界上的所有人种都是平等的,没有优劣之分。一些有种族偏见的人,把某个人种说成是“高等”或“优等”的,并对“低等种族”的人加以歧视和压迫,都是应该遭到反对并且谴责的言行。
提出问题:人种的区别只是身体外部特征的不同,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是什么呢?世界人种的分布又是如何的呢?
(十三)师生小结
黄色人种主要分布在亚洲,白色人种主要分布在欧洲,黑色人种主要分布在非洲。
1、非洲北部、亚洲西部和印度北部主要分布着白色人种。
2、黄种人主要分布在亚洲、除了亚洲以外美洲的印地安人,因纽特人也属于黄种人。
人种主要分布地区
白种人欧洲、亚洲西部和南部、非洲北部、北荚中部、南美洲东部沿海及大洋洲
黄种人亚洲东部和东南部、北美洲北部、南美洲北部和西部 黑种人非洲南部和中部
(十四)提出问题
“有人说:非洲是黑人的故乡,但是黑种人不仅仅分布在非洲(看图4.11)大家思考一下为什么?”
(十五)师生小结
非洲是黑人的故乡,那些分布于非洲之外的黑人,主要是在16世纪中期开始,欧洲殖民者把他们从自己的土地掳掠到美洲、大洋洲上去,并沦为奴隶,经过黑人几十代人的努力,现在奴役制度已被废除,他们为美洲、大洋洲的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
(十六)课堂小结
七年级上册《人口与人种》教案 篇2
知识与技能:说出世界三大人种的特点,并在地图上指出三大人种的主要分布地区。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地理图表的能力,学会从图表上获得地理信息的能力;教会学生如何读图,如何从图上获得有关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正确的种族观和民族观
教学重点和难点:世界三大人种及主要分布区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学习、启发式讲授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猜猜看:他们是谁(媒体投影展示三幅图片:)
1.“神七”的三位航天员
2.安南与球王贝利
3.欧文和贝克汉姆
提问:这三幅图片反映了世界的三大人种,你能说出来吗?你是怎样区分出来的?
(同学们看图回答)
二、了解三大人种的体貌特征。
教师问:你见过白种人和黑种人吗?你能从肤色、眼色、发色等方面说出世界三大人种各自体质特征吗?
教师媒体展示三大人种的特点,
练习:说出图中人物属于哪一人种。(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适当说明美洲的印第安人、因纽特人都属黄种人;南亚的印度人则属于白种人)
学生抽签分组准备(可以短剧表演、化妆表演、动手画面具)表现出世界三大人种各自体质特征,说出三大人种的特点。
三、读图三大人种的分布特点
活动二:除亚洲以外,还有哪几个洲黄种人较多?你能读三大人种分布图说出三大人种的主要分布地区吗?(动画链接:世界人种的分布)
学生回答
小组讨论回答并填表:
( 1 )非洲北部、亚洲西部和印度北部主要分布着什么人种?
( 2 )除亚洲以外,还有哪几个洲黄种人较多?
( 3 )把三大人种的主要分布地区填入表中。
四、学会分析影响人种分布的因素
活动三:有人说:非洲是黑人的故乡,但是,黑种人不仅仅分布在非洲。结合下面的阅读材料《黑人被贩卖至美洲》采取小组讨论
用自己的语言解释黑人的分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五、通过辩论渗透正确的种族观和民族观
教师引导:
但是,也应该指出:人种的外部特征差别,同人种的心理素质差别没有因果关系;近代,一些白种人为了推行种族歧视政策,制造了白种人是“高等”人种,有色人种是“低等”人种的反动种族优劣学说。
特别强调:种族优劣论是违反历史事实的,例:属于黄种人的人创造了长达五千年的人类文明历史的古代文明;印第安人在美洲创造了辉煌的.古玛雅文化和印加文化;黑种人,中世纪时曾在尼日尔河流域创造了灿烂的贝宁文化,都比所谓的欧洲文明要早得多。
教师:
人种的外部特征同原居地的自然条件有关,这是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而绝不是什么“神的意志”。
自由辩论:
一些人把某个人种说成是“高等”或“低等”的,并对“低等种族”的人加以歧视和压迫,你赞成吗?
狐狸和乌鸦(第二课时教案) 篇3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复述课文。
2.学会赔、刚、脸3个生字,认识新偏旁贝字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让学生懂得喜欢听奉承话,容易上当受骗的道理。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让学生懂得喜欢听奉承话容易上当受骗的道理。教具准备:字卡、小黑板。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上节课我们初读了《狐狸和乌鸦》这篇课文,并学习了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谁来读读第一段?学了这一段,你们读懂了什么?
(生边说老师边贴图)问题:为什么乌鸦叼着这片肉,都不舍得吃呢?它想留着干什么呢?说明这是一只很疼爱孩子的乌鸦妈妈,它想要把肉留给孩子吃。可是它如愿以偿了吗?
2、过渡:小朋友们通过昨天的学习知道狐狸非常想吃乌鸦嘴里的肉,而且知道狐狸要骗取乌鸦的肉。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故事的经过,狐狸是怎样弄到肉的呢?
(二)、讲读第2-5自然段
师:昨天我们通过学习知道乌鸦对狐狸说了几次话?生:3次。师: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的2-5自然段。一边读一边用“——”划出狐狸说的话。用“~~~”划出乌鸦的反应。(生自由读书划句子,师巡视)师:狐狸一共说了几次话? 生:3次。
师:第一次狐狸是怎么说的? 生:亲爱的乌鸦,您好吗? 师:乌鸦有什么反应? 生:乌鸦没有回答。
师:哪个词语告诉我们,狐狸想吃乌鸦嘴里的肉,而且在打鬼注意了? 生:眼珠一转。师:说明什么?
生交流:狐狸在打坏主意了。
第一次:狐狸称它为“亲爱的乌鸦”,亲爱的一般是用来称呼自己最亲最爱的人,比如说:亲爱的爸爸,妈妈等,“您”是“你”的尊称,但狐狸真的是打心底里尊敬乌鸦吗?
师:不是他是想讨好乌鸦。
师:乌鸦听了狐狸的话有什么反应呢? 生:“没有回答”。
师:乌鸦此时可能在想些什么?
生交流:觉得狐狸的话虽然好听,但对它狡猾的本性,多少还是存有一点戒心,而且嘴里有肉也不便回答。
师:读狐狸第一次说的话时应该用什么语气?(讨好的语气)师:谁来读狐狸第一次说的话,读出狐狸讨好的语气? 指名读后齐读。师:这时候乌鸦没有回答,那么狐狸又想出了什么坏主意呢?用文中的句子回答。师指名读。
师:这个句子中的哪个词语可以看出狐狸狡猾的样子? 生:赔着笑脸。
师:有谁说说是什么意思呢?
(即以笑脸故意讨好别人,让人觉得很可亲、可信任)师:谁来做着动作读一读这句话?生读后点评。
师:第一次狐狸虚假的关心乌鸦,这次狐狸赔着笑脸说:“亲爱的乌鸦。您的孩子好吗?”问乌鸦的孩子好,让乌鸦觉得狐狸很关心自己。其实狐狸是真心的吗? 生:不是。
师:那这一次也是在 讨好乌鸦。
师:乌鸦听了狐狸的话又有什么反应呢?
生:乌鸦看了狐狸一眼,还是没有回答。说明了什么呢?(狐狸借用孩子的事来打开父母的心,引诱乌鸦开口。乌鸦有点动心了,但还是怕丢了肉,还有所警惕。)师:谁来读第二次对话,读出献媚的语气。
师:狐狸看到乌鸦看了他一眼,他赶紧趁热打铁,紧接着狐狸又是怎样讨好乌鸦的呢?谁来读读第四自然段。(指名读)
师:听了她的朗读,从哪个词语我们可以看出狐狸在讨好乌鸦?(摇摇尾巴)师:狐狸第三次:夸奖乌鸦“羽毛漂亮”、“嗓子好”,会唱歌。乌鸦第三次反应:得意极了,唱了“哇”的一声之后,结果怎么样啦? 生:肉掉了下来。
师:这句话里边还有一个关联词也是表示动作很快速的意思,它是一。。就。。谁能用这个关联词来造句?)
师:在读第三次对话时我们应该用什么语气?夸奖、赞美的语气。(巴结)过渡:乌鸦因为听了狐狸的那些奉承的好话,得意极了,高兴得把一切都忘了,也忘了嘴里的肉,结果乌鸦受骗了,狐狸的骗局得逞了。于是,它赶紧怎么样啊?对,让我们也赶紧把课文的最后一段一起读一读吧!课文学到这儿,小朋友们想不想和老师一起来把狐狸和乌鸦的这三次对话演一演呢?(师读旁白,帆扮演狐狸,迦扮演乌鸦,全班读最后一段)评价角色扮演狐狸一副狡猾的模样,乌鸦则是一副得意忘形的样子。)还有谁想演的,那么我请全班小朋友一起起立带上你们的表情把课文的2-6自然段一起读一读。老师听听谁读得最像狐狸和乌鸦的语气。
(三)、学习第三部分
1、齐读课文最后一段。师:乌鸦上当了,狐狸的目的达到了。思考:(1)、乌鸦是怎样受骗的?为什么会上当受骗?
乌鸦听了狐狸的好话上当了,狐狸的好话与你平时听到老师、家长、同学所说的表扬的、鼓励的、关心的好话有什么不一样?你听了以后会怎么样?能叫上当吗?
但是乌鸦是听了什么样的好话上当的?(带有目的的、具有欺骗性的好话)
不符合实际吹捧的话就叫——奉承话。
2、学了这篇课文之后,我们懂得了什么道理?
(这是一只狡猾的狐狸和一只爱听奉承话,容易上当受骗的乌鸦。懂得别有用心的人做坏事,总要采用狡猾的欺骗手段,花言巧语,阿谀奉称,如果你只喜欢听别人的奉承话,就容易失去警惕,上当受骗。)
(四)、启发想象,编写故事 1.这则寓言的结尾说:“狐狸叼起肉,一溜烟炮掉了”,请大家想一想,乌鸦知道自己上当受骗了,它有怎样的感受呢?如果你是这只乌鸦妈妈,上当以后,你会对乌鸦宝宝说些什么呢?相反狐狸的阴谋得逞了它的心情怎样?
2.大家的想象力非常丰富,下节课我们就以“肉被骗走以后”为题目编一个小故事,相信你们编的故事一定也非常有趣。附板书: 11.《狐狸和乌鸦》
狐 狸 乌 鸦
亲爱的 您 没有回答
赔笑脸 孩子好吗 看了一眼,还是没有回答 羽毛漂亮、嗓子真好 非常得意 唱
《分子和原子》第二课时名师教案 篇4
【核心素养】
通过对分子和原子概念的探究,使学生从微观视角认识物质的变化,并进一步构建学生的微粒观。【教材分析】
本节课属于第三单元课题1 分子和原子的第二课时。该节课主要涉及的内容是分子、原子的概念及分子的构成。首先分析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时的不同情况从而揭示出分子的概念,并从中指出分子的构成以及得出原子的概念。该节课使我们对宏观世界的认识延伸到对微观世界的认识,也是我们研究微观世界的基础,对后面学习原子和离子打下基础,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学情分析】
该节课是在学生初步了解物质的变化、物质的微观构成、构成物质的微粒的基本性质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探究分子、原子的概念以及分子的构成。虽然学生已经了解了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也能利用微观粒子去解释一些宏观世界的现象,但学生对于微观世界的认识以及学生的抽象思维属于刚起步阶段,因此学生对于这节课的学习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再加上刚接触到看不到、摸不着的微观世界时从心理上就会产生畏难情绪,所以对于分子、原子的概念、分子构成的理解上还是模糊不清、理解不能够到位;同时对于初学者来说构建微观粒子模型和微观粒子的规范表达上还存在一定的困难。【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宏观实验使学生知道分子的概念。
2.通过交互式电子白板、flash动画、投影图片、拖动原子模型等方法使学生知道原子的概念以及了解分子的构成。
3.通过分析、讨论、类比、推理、模型等方法,培养学生将宏观思维与微观思维相结合的方法。
4.体会到人们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是不断深入的、艰难曲折的,并体会宏观世界与微观世界的统一性。【教学重点】
1.分子、原子的概念;2.分子的构成。
/ 8 【教学难点】 分子的概念。【课前准备】 1.课前作业准备
学生完成教师发布的课前预习任务,教师通过预习反馈,了解学生的薄弱点(详细任务请登录“优教-同步学习网”,浏览“名师预习”)。2.实验准备
①药品:碘、水、新鲜的馒头片。
②仪器:酒精灯、火柴、石棉网、烧杯、圆底烧瓶、带铁圈的铁架台、镊子、钥匙、表面皿(3个)。3.媒体准备
①图片:集气瓶、水、铁锅、酒精分子、湿衣服晾干、分子间有间隔(3幅图)。②原子模型:氧原子、氢原子、铁原子、汞原子、碳原子、氯原子。③视频资源:氧化汞受热分解视频(2个)【教学过程】 环节一:复习引课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了解到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比如:氢气、水都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而铁是由铁原子构成的物质。下面请大家观察这三幅图,说说分子都具有哪些特性呢? 【生】观看图片回答问题。
【师】今天我们进一步来探究什么是分子、原子以及分子的构成。
教学设计意图:通过一组典型的图片复习旧知,引入新课,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环节二:构建分子概念
【师】首先我们就以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碘为例来完成碘的蒸发实验,在这之前我们先要了解一些有关碘的性质。
【提问】这就是碘,请大家观察一下其颜色、状态? 【提问】没错,碘是紫黑色的固体,这是其什么性质呢? 【生】观察实验,了解碘的物理性质。
/ 8 【提问】对,是物理性质,那碘具有怎样的化学性质呢?下面我们通过一个实验来了解一下,请大家注意观察实验现象。
【演示实验】用镊子夹住一块湿润的馒头片(其主要成分为淀粉)蘸取少量的碘。【PPT】背景资料——碘的性质
物理性质:紫黑色的固体。
化学性质:碘能使淀粉变蓝。
教学设计意图:通过创设书中没有的宏观实验来帮助学生认识碘的性质,为后续实验做铺垫。
【师】下面我们以这样一套装置来完成碘的蒸发实验:烧杯中老师已事先放好了少量的碘,下面加垫石棉网并用酒精灯加热,烧杯上面固定一个装有冷水的圆底烧瓶。请大家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并思考以下问题: 【PPT】1.碘由固体变为气态的碘蒸气发生了什么变化?
2.由此可知,在该变化过程中碘分子改变了吗?
3.碘的化学性质改变了吗?
【师】我们先点燃酒精灯,请大家注意观察烧杯中碘的变化。【演示实验】碘的蒸发。
【师】大家看到烧杯中的碘此时已变为了碘蒸汽,老师用镊子夹取一块湿润的馒头片迅速放入烧杯中,请大家注意观察实验现象。
【师】实验大家看完了,那这三个问题有答案了吗?下面老师给大家三分钟的时间请小组讨论这三个问题。
【小组讨论】学生带着问题观察实验,分析、思考、回答问题。教学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协作学习、交流的能力。【PPT】物理变化中:分子不变,物质的化学性质不变。
教学设计意图:通过宏观碘蒸发的实验,使学生理解物理变化中分子不变,物质的化学性质不变。
【提问】那么大家推测一下:水的蒸发和品红溶于水的变化中它们的分子变了吗?这两种物质的化学性质改变了吗? 【生】分析、思考回答问题。
教学设计意图:对“物理变化中分子不变,物质的化学性质不变”知识的应用和检测,加强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
/ 8 【设问】物理变化中分子不变,物质的化学性质不变。那化学变化中分子改变了吗?物质的化学性质是否会发生变化呢?
【师】我们以氧化汞受热分解为例来探究一下这个问题,首先请大家写出氧化汞受热分解的文字表达式和符号表达式。【生】书写表达式。
【师】这是用电脑模拟的氧化汞受热分解的微观过程,请同学们认真观看并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PPT】1.该变化是什么变化?
2.在该变化的过程中HgO分子发生变化了吗?
3.若HgO分子发生变化,还能保持HgO的化学性质吗? 【生】观看视频资料并思考问题。【视频】氧化汞受热分解的微观过程。
【师】为了让大家更清晰的了解该反应的微观过程,老师从刚才的反应中取两个氧化汞分子出来进行慢动作的演示,请大家注意观看。
教学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观看微观flash动画,将微观知识宏观化,学生更易理解。播放两个动画视频,是为了使学生不仅从整体的角度来了解化学变化的微观过程,还通过2个氧化汞分子演示的慢动作视频使学生更加清晰的了解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为后续的学习做铺垫。
【师】大家都看懂了吗?请你们以四人为一个小组,相互描述一下氧化汞受热分解的微观过程并且回答以上三个问题。
【小组讨论】小组交流、合作回答氧化汞受热分解的微观过程以及三个问题。教学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协作学习、交流的能力。【提问】哪位同学愿意跟我们分享一下你们组的描述结果?
【提问】你的回答很正确。那我们刚才提出的这三个问题自然也就不难解答了,谁能来试试? 【生】回答问题。
【PPT】化学变化中:分子改变,物质的化学性质也就改变了。
【师】综上所述,分子不变,物质的化学性质不变,分子改变,物质的化学性质也就改变了,因此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这就是分子的概念。
/ 8 【板书】
一、分子的概念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提问】那分子为何不能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呢?
【师】因为一个分子是不能体现出物质的物理性质的。比如:一个氧分子是不能体现出氧气的状态和颜色,而大量的氧分子聚集在一起才能表现出它的状态和颜色。
教学设计意图:对分子概念的再认识及拓展。
环节三:分子的构成
【提问】在刚才的氧化汞受热分解的视频中,HgO分子发生了怎样的改变? 【提问】那么,生成物之一的氧分子又是如何构成的呢?
【师】我们在PPT上利用汞原子和氧原子的原子模型来给大家展示它们分子的构成。
教学设计意图:利用原子模型帮助学生直观的认识分子的构成,使微观知识宏观化。
【提问】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分子是如何构成的呢? 【生】学生分析、思考自己得出分子的构成。【板书】
二、分子的构成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师】由此可知,至少有2个原子结合在一起才能构成分子。【追问】若老师问:“一个氧分子是如何构成的呢?”
【提问】对了,若谈到了分子的个数,则也需要说出原子的个数。比如:一个氧化汞分子是怎样构成的呢? 【生】分析、思考、回答问题。教学设计意图:规范学生的语言表达。
【提问】嗯,点赞,下面请大家闭上眼睛老师给大家一个惊喜。大家想知道幕布下有什么秘密吗?答案即将为你揭晓。大家看看,这是一个什么微粒呢?对,氢分子,谁能来谈谈它的构成呢?
/ 8 【提问】那么,当这许许多多的氢分子聚集在一起时,集气瓶中的物质就是氢气。我们接着揭晓答案,这是一个什么微粒呢?对,一个二氧化碳分子,谁能来谈谈它的构成呢?
【生】分析、思考、回答问题。
【师】你今天的表现很好,那当许许多多的二氧化碳分子聚集在一起时这个集气瓶中的物质就是二氧化碳。
【PPT】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而分子、原子聚集构成了物质。教学设计意图:利用化学资源将微观知识宏观化,构建微观粒子模型并将微观粒子与宏观物质联系起来。
【提问】请大家再观察一下我们刚才谈到的这几种分子的微观图示,请问构成分子的原子种类是否相同呢? 【生】分析、思考、回答问题。
【PPT】有些分子是由同种原子构成的,大多数分子是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教学设计意图:为后续学生从微观角度认识物质的分类做铺垫。
环节四:原子的概念
【提问】我们再来回顾一下氧化汞受热分解的微观过程,请问“在该化学变化过程中,氧化汞分子发生了改变,什么微粒并未发生改变呢?”
【师】对,汞原子、氧原子。由此可知,化学变化中谁是最小的粒子?对,原子。【生】学生分析、思考问题,自己得出原子的概念。
教学设计意图:进一步挖掘“氧化汞受热分解”的资源,从而得出原子的概念。【板书】
三、原子的概念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师】因为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再分,因此我们认为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师】现在人们已能利用飞秒(1飞秒=10-15秒)激光技术拍摄到化学变化的中间过程,使化学变化中分子怎样分解为原子,原子是怎样重新结合成新的分子成为可见,为整个化学及其相关科学带来了一场革命。
教学设计意图: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 8 【提问】在以上的学习基础之上,我们来看一下书51页讨论题。首先这里给大家提供的是一个怎样的变化呢?对,氢气在氯气中点燃生成氯化氢的化学变化。请大家来看一下它们所对应的微观图示,氢气、氯气、氯化氢它们分别是由什么微粒构成的物质?那你能谈谈这三种分子的构成吗? 【生】分析、思考、回答问题。教学设计意图:延伸应用上面所学知识。
【师】那请你依据刚才氧化汞受热分解的微观过程以及书中图3-7,利用老师桌上给大家提供的原子模型将该反应的微观过程给展示出来。【学生活动】学生自己动手展示该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
教学设计意图:学生自己动手展示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加深对该部分内容的认识和理解。
【提问】好,我看大家都展示完了,哪一组的同学愿意给我们展示一下该反应的微观过程呢?
教学设计意图:再次加深、巩固学生对于这部分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同时也核对答案。
【提问】通过大家刚才的展示,请大家回答书中的问题: 【PPT】1.在该反应中分子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原子呢?
2.由此可知,在化学变化中,发生变化的是分子还是原子?
【小结】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化学变化中,反应物的______分解为______,而_____又重新结合成了新的_____,而新的分子聚集_____新的物质。
教学设计意图:通过对化学变化的微观过程的小结,再次体会分子、原子的概念及分子的构成。
环节五:课堂训练
(优教提示:打开优教配套习题,使用互动答题卡,更快更便捷的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
环节六:课堂小结
【师】今天我们了解了分子、原子的概念以及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学了这些知
/ 8 识我们就能运用这些微观世界的知识来解释身边的一些现象,还能借助这些知识更深入的研究宏观世界里物质的变化以及微观粒子的构成等。期待着继续与大家一起遨游神秘、美妙的微观世界。
环节七:板书设计
课题1 分子和原子(第二课时)
一、分子的概念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二、分子的构成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三、原子的概念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环节八:课后作业
1.请大家上网查阅你所感兴趣的有关分子和原子的资料,下节课我们来和大家一起分享。
2.结合上节课的内容,完成《课题一
分子和原子》的思维导图。3.请完成老师给大家下发的测评练习。
【人口和人种(第二课时教案)】推荐阅读:
【百度参赛】第一节 人口与人种 教学设计01-04
人种有不同教学设计(公开课)05-09
中国人口教案10-18
中国人口国情教育教案06-20
中国的人口地理教案09-01
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06-29
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标语10-04
农村人口老龄化和养老保障12-07
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要点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