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特色课程实施计划

2024-09-05

小学特色课程实施计划(精选12篇)

小学特色课程实施计划 篇1

一、背景分析

近年来,庄刘镇第二幼儿园认真贯彻《纲要》精神,在“团结、创新、求实、向上”的园风引领下,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指导下,我们将“创设艺术生态环境,促进幼儿和谐发展”作为办园的追求目标,全体教职工团结协作,奋力拼博、锐意进取,追求和谐的教育,营造美丽的环境,全园上下齐心协力,立足新的起点,在创新中求进,在创建中发展。幼儿园先后被评为大丰市安全文明单位、大丰市帼国示范岗、盐城市绿色幼儿园,xxxx年6月又成功创建了江苏省优质园。

但是,近年来,作为一所农村幼儿园,城市化的脚步让我们在园所建设与发展上裹足不前,我们所要思考的是:日益受到城市化浸染的新农村幼儿教育应该何去何从?何谓属于我们最有价值的东西,农村传统文化的精髓时至今日应该如何去解读、诠释与传承。通过解读《纲要》与《指南》,我们得到了这样一种讯息:幼儿园应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空间,有效的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这也是构建符合幼儿乡土课程基本框架和内容,是现代幼儿教育思想和观念的集中体现。对于我们的孩子,我们农村得天独厚的自然和社会条件,就是来自于他们生活最真实、最熟知的优质资源。我们所要做的,就是让他们在这片广阔天地中,感知、学习、探究,获知人生最丰厚的价值底蕴,承接传统、延续未来。为此,我园决定充分开发与利用地方教育资源,以回归自然和放大乡土文化为主旋律,以培养幼儿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为根本,全面构建具有乡土特色的乡土课程。

二、指导思想

以促进幼儿全面发展、“规范+特色”为目标,以特色建设的过程发展为主线,优化幼儿教育资源配置,创设农村幼儿园乡土特色环境,以点带面,打造乡土特色,形成独特办园风格,积极探索“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的内涵发展、有品位发展的成功之路。以此确立立足本土、面向未来的园所内涵发展方向,为刘二幼孩子的快乐成长开启属于自己的一扇门,以特有的乡土情结缔造出我园独特的办园特色。

三、工作目标

1、梳理乡土资源,拟定特色活动方案。

2、构建乡土特色人文和物质环境。

3、初步开发出适合各年龄段的“乡土情·乡土味·乡土乐”的乡土课程。

4、进一步理清特色办园思路,结合特色园建设,创新办园理念、办园目标。

5、以寓教于乐的乡土教育活动为突破口,在“亲近自然”中培养幼儿的兴趣,在“探索与实践”中逐步提高幼儿动手动脑的能力

四、具体安排

1、准备阶段(xxxx、1—xxxx.3)了解相关的本土资源,学习有关理论,

2、实施阶段(xxxx.4——2017.10)

(1)、梳理乡土内容:(xxxx、4——xxxx、6),在新《纲要》精神引领下,在各地先进的课程实施经验的启迪下,根据本地实际,选择出适合我园幼儿园使用的内容,并加以适当的修改、调整。

(2)、筛选加工乡土内容:(xxxx、9——2016、1)根据各年龄段的幼儿发展目标,选用与幼儿发展相对应的课程内容,并不断对课程内容进行调整、收集、分析、筛选、整理出一套相对适用的农村幼儿园课程活动方案。

(3)、设计、实施、完善课程:(2016、3——2017、10)根据幼儿园教育的实施要求和各年龄班幼儿在活动的时间、内容安排上的`一些规范,设计新颖、有效的活动方案,探索“乡土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的途径和方法,形成幼儿“乡土课程”理论和实践经验。

(4)、整理相关资料归档

3、总结阶段(2017、10—2017、12)

对本特色研究的过程及资料进行系统分析,做好以下相关工作:

(1)汇编特色研究成果集

(2)精心准备教师优秀课堂教学展示活动

(3)总结、反思研究过程撰写论文

五、主要工作措施:

1.以理论学习为先导。

首先,班子成员要率先垂范,经常学习现代教育理论,不断提高自己的认识。要组织教师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及时向教师提供教学、学习资料,提高教师对幼儿园特色的认同感,自觉、主动地投身于教育教学中去。

2.以队伍建设为保障。

作为一所农村幼儿园,我们的教师大都来自于当地农村,日益浸染在乡土文化的气息中,有的教师却不觉其珍贵,“乡土资源”挖掘与开发的意识并不浓厚。明确的办学目标形成后,为帮助教师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使之成为推动办学特色形成的基石。我园成立由园长担任组长的特色建设领导小组和教师组成的研究指导小组,成员要充分发挥广大师生的集体智慧和作用,扎实开展建设特色学校活动。本年度通过“业务大比武”、“乡土活动展示”等多种途径,帮助教师从体验入手,转变观念。结合本地农村特有的民间工艺,为教师进行一些基本技能的培训,如:编、钩、裁、绣等,让广大教师从实践中感悟,提升自身开发利用能力,教研活动中给教师提供相互交流、分享的空间。全面为教师搭建自我锻炼、成长的平台,促使教师在反思中成长,不断自我调整。

通过一系列有意识的学习培训,让我们的教师意识到蕴藏在大自然中丰富的教育资源的重要性,意识到哪些资源能利用于幼儿的学习生活,实现其相应的教育价值,帮助教师建立起了朴素的资源观、价值观和审美观。同时,也帮助教师了解了我园园本特色的定位,形成初步的课程理念,在思想上重视起来并在行动中予以落实。

3.以环境建设为基础。

环境是一种“隐性课堂”,一个好的环境,为教师提供了向幼儿传述教育意图的途径,为幼儿提供表现自己的机会,也给家长一个了解孩子发展的窗口。在活动的进程中,教师可以借助于环境,充分发挥环境的作用,让环境推动活动的进程。在具有农村特色的环境里,会使孩子们留连忘返,熏陶着孩子们的童心,在游戏中去创造美、展示美。

(1)幼儿园整体环境体现乡土特色

重视显形环境和隐形环境的创设,积极营造“人人动手”的良好氛围,体现环境的教育功能。引导幼儿把具有农村特色的本土资源和废旧材料、自然物等运用到环境中,让幼儿共同参与布置、设计制作墙饰、挂饰。有了孩子的参与,环境的布置就能与幼儿之间产生互动,使得环境的教育意义更大,同时也促进了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发展了幼儿的实践能力,智慧得到了充分的培养。

(2)班级环境体现乡土特色

注重创设活动型的育人环境,对每一个班的室内装饰提出不同的要求,让每一个活动室以鲜明的格调陶冶幼儿的情操。每班体现一个小特色,多让幼儿动手操作,有利于孩子们的智力开发。所以尽力为孩子们创造出不同的动手的条件,让幼儿在环境中充分活动,可以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

4.以游戏活动为载体。

我们开展的区域活动,不是单一的让幼儿去“做做、玩玩”,而由教师从中去协调各类活动之间的联系,将乡土教育和民间艺术教育与区域活动有机相连,将区域活动与幼儿的一日活动有机相连。在“民间工艺坊”,分成四个区域:“竹子畅想坊”、“麦秸稻草坊”、“泥巴酷变坊”、“五谷丰登坊”、“豆宝宝画艺坊”。我们准备聘请园外民间手工艺师傅来园传经送宝;与竹器店、柳编坊等处的民间手工艺人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进行手工艺培训;开展亲子民间手工艺制作。社园联动,引导幼儿领略、尝试、操作、感知民间手工艺的博大精深。结合主题活动内容对活动区的环境进行创设,提供宽松自由的环境,满足孩子的兴趣发展能力和个性,丰富区域活动的内容。

小学特色课程实施计划 篇2

为了进一步优化“翔乡乐园”课程的实施, 宝翔幼儿园开展了《立足幼儿基本经验, 开展“翔乡乐园”特色课程实施的实践研究》, 在本课程的实施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

一、链接乡土, 择适宜实施途径

南翔乡土文化资源丰富, 如何有效地将社会资源纳入园本化课程实施的过程, 发挥其独特的教育价值成为研究重点。基于遵循幼儿的基本经验、尊重幼儿的学习特点的两大原则, 我们以基地牵手为基础, 以幼儿亲社会活动实践为载体, 关注幼儿亲身体验, 内化对乡土文化的认知, 提升爱家乡爱南翔情感的归属。

1. 以实践基地为抓手, 落实“翔乡乐园”课程实施的载体

在乡土文化课程架构的实践中幼儿所喜闻乐见的载体, 在对南翔本土的文化历史充分解读的基础上, 通过多方沟通协调落实了与幼儿园牵手的四个实践基地。

——上海古猗园以其悠久的历史, 怡人的美景闻名遐迩, 是南翔最具代表性的风景名胜。

——南翔老街是南翔最热闹的地方, 古朴的街面, 往来的市民, 云集了富有南翔特色的小吃。

——苏民学校是南翔教育文化发展的根源, 其中的历史文化陈列馆更可以通过直观的形式让孩子感知南翔的过去及现在。

——金地格林世界小区现代化设施齐全, 与轨交11 号相邻, 居民生活便捷, 是新南翔的象征, 更是宝翔幼儿园所在的区域。

2. 以亲社会活动为体验, 拓展“翔乡乐园”课程体验途径

基地的选择为孩子丰富的亲社会实践活动提供了载体, 通过课程安排将课程加以落实。

通过年级组常规教研策划设计实践活动方案, 结合“翔乡乐园”课程内容拟定本次活动的认知目标、情感目标, 让每一位教师对亲社会活动的过程意图了然于心, 根据目标引领开展乡土文化实践活动, 提升亲社会乡土文化实践活动的目标指向性。

班级个性化资料的整理, 活动开展后以班级个性的形式来呈现活动过程, 让每一次活动在幼儿心中和眼中留有可回顾再现的内容。比如幼儿自制的长卷绘画表现自己观察到的南翔特色;比如将幼儿的活动照片做成故事, 图文并茂地展现;比如教师汇总的PPT课件, 运用动画影像合一的效果增进幼儿在个别化学习中对南翔本土特色的进一步感知。

二、落实园所, 关注幼儿日常体验

环境是教育的重要元素, 幼儿园是孩子日常活动的主要场所, 园所环境是孩子每天在园生活中直观感受最频繁的内容。在开展“翔乡乐园”课程实施的过程中, 我们关注园所环境建设, 让孩子眼里有特色环境, 手里有特色材料, 游戏中有特色内容。

1.富有乡土文化韵味的整体环境, 让幼儿获得初步的感知体验

结合“翔乡乐园”课程需要, 精心设计幼儿园整体环境, 一楼走道以南翔本土特色的环境装饰为主, 以孩子在南翔不同景点的活动照再现为辅, 让幼儿以直观的形式感受家乡的风土人情, 名胜特产;二楼以乡土风景名胜的拼版玩具为互动材料, 让孩子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进一步感知南翔本土的文化特色, 再现自己熟悉的风景名胜;三楼以民间的乡土游戏环境为主, 鼓励幼儿探索尝试民间游戏的玩法, 体验弄堂游戏的独特性。

特色主题活动室向孩子们展示了丰富的特色活动内容, 呈现了“翔乡乐园”课程走过的每一个历程, 其中有已经完成的亲子特色活动作品、玩具, 还在进行中的乡土特色内容的建构, 幼儿乐于参与的制作小笼的体验活动等。多样的富有南翔本土文化内容的呈现, 让孩子在互动的过程中对乡土文化的各种体验逐步内化为情感经验。

2.南翔老街游戏情景的创设, 让孩子获得游戏的社会性体验

指南指出“人际交往是幼儿社会学习的主要内容, 也是社会性发展的基本途径;幼儿的社会性主要是在游戏中通过观察和模仿潜移默化的发展起来的”, 以满足幼儿的交往体验, 再现幼儿的认知经验为主导, 幼儿园创设了富有南翔本土特色的“南翔老街”户外游戏情境。幼儿通过先行的参观实践积累生活经验, 了解南翔老街特有的乡土文化特色, 通过再现老街游戏情景的形式让孩子来内化自己对乡土文化及特色的认知, 将游戏的过程转化为快乐的情绪体验, 不断提高社会性交往能力。

三、核心教研实现课程科学化实施

1.组建以课程研发小组为核心的“翔乡乐园”课程实施核心组

为了增强对课程实施的监督和管理能力, 及时对课程形式及内容进行完善, 幼儿园成立了由园长领衔, 园骨干、潜力教师为主的课程实施核心组。核心组每月召开一次工作例会, 就本月“翔乡乐园”特色活动实施的情况进行交流汇总, 从是否满足本阶段幼儿基本经验的角度出发, 梳理特色活动内容形式上的亮点和不足, 在此基础上研讨需要跟进和调整的策略, 保障活动后续开展的有效性。

如在小班初期开展的亲社会活动中, 老师们感觉, 小班的孩子对自己身边的环境是最有经验的, 幼儿园是孩子新的生活场所, 需要与幼儿架构起一定的经验链接, 所以应从熟悉身边的环境出发来导入特色课程的内容, 从感知幼儿园的乡土气息出发, 逐步过渡到我们所在的小区, 生活的家乡——南翔。遵循孩子的发展规律和特点的活动设计与安排才能满足孩子对乡土文化认知体验内化的需要。

2.实施以集体备课为手段的“翔乡乐园”特色活动设计

针对教师活动设计上的问题, 从弱化教师设计压力的角度出发, 幼儿园以年级组为单位两周开展一次“翔乡乐园”特色集体备课活动。教师们根据课程目标的定位, 先行选择活动内容, 进行初步活动目标定位和环节设计, 在备课组活动中, 以幼儿基本经验为主题, 就内容选择的适切性、目标定位的合理性、环节设计的科学性展开讨论, 达成共识, 选择出符合幼儿认知经验和发展水平的内容, 集体完善方案开展后续实施, 在同一年龄段中各自实践, 教师根据本班孩子不同的经验水平调整完善, 在下一次备课组活动中汇总实践情况, 补充完善方案设计, 逐步充实课程资源, 目前幼儿园已经汇总梳理了不同年龄段的特色活动成熟课例集, 减缓了教师活动设计的压力。

3. 开展以专家引领为主的“翔乡乐园”课程优化模式

优化园本课程的过程中, 幼儿园应借助外力, 聚焦幼儿发展, 邀请市级著名幼教专家定期指导“翔乡乐园”课程的实施。每月一次的课题实地指导, 在专家引领下共同解读幼儿教育的基本问题来优化课程内容;每月一次的核心组实践活动, 在与专家的互动中, 对话聚焦幼儿发展与园本特色内容的有效链接;每月开展的“专家门诊室”活动中, 学习市级优秀示范园的园本特色课程的实施情况和开展途径, 在资源分享中启智创新, 进一步思考基于幼儿经验, 推进幼儿发展的园本课程的新方法、新途径。

小学特色课程实施计划 篇3

为积极顺应教育教学改革的趋势,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培养学生二十一世纪的技能,使学生在基础知识、实验技术熟练的基础上,体现交流沟通、团队合作及责任心,人际关系与协作,问题的识别表述与解决,好奇心创新与思维能力等方面有长足的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特长,重点以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科学素质和创新实践能力为目标,力求对综合实践课程有所突破和创新,使综合实践活动在内容、形式上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进行真实的体验,激发学习的兴趣,培养研究性学习的能力,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基于这些认识,我们以科学教育理念为支撑,以综合实践活动课为依托,以信息技术、机器人、航模等创新实践活动为载体,进行探索和实践。

二、研究的理论依据和目标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 “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为保障和促进课程对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需求,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其《综合纲要》中也明确指出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以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为前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过程,就是开发校本课程资源的过程,为此,结合我校机器人、航模、学生电脑作品制作、集邮等特色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研究适合我校的校本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系。综合实践活动系列校本教材为我校重点开发的资源和课题实施的有效载体,能力生根计划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效实施的研究为我校探索研究的目标。

在课题研究、探索过程中,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以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思 、行 、创、 根”的思维品质和综合实践的能力植根于学生一生的成长之中为目标,通过比较全面系统的研究与实验,探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下的校本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基本规律、基本方法和基本途径。围绕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性质和特点、目标与要求,通过校本课程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和实践运用,总结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题成果,逐步建立和完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方法,为我校和兵团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效实施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和实际操作方法。

课题的开发、研究、探索和实施是以:自主性、实践性、综合性、创造性为主要特征;以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思 、行 、创、 根”的思维品质为核心理念;以综合实践的能力植根于学生一生的成长之中为目标;以兴趣和好奇心为出发点,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实践体验,探究性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来开展。

三、研究内容与操作要点

(一)研究内容:按照实践研究的操作程序,分步骤从以下四方面进行研究。

1、围绕我校的办学特色:航模、机器人创新实验、学生电脑作品制作、集邮、科技小制作,采取以综合实践活动为平台,信息技术、机器人和航模为载体,把各特色相关学科有效的进行整合,融合为一个大的平台,进行资源的有效整合,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长短结合、化零为整,从而提升学校的办学特色、提升学生的信息、科学和创新素养开展研究。

2、把信息技术、机器人、航模以模塊化的形式纳入综合实践课活动课程体系,开发《综合实践活动》校本教材

3、在大量实践基础上,形成充分利用校本课程资源的活动案例。

4、以学生的兴趣出发,进行小学六年级、初中八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走班形式的探索实践。

(二)操作要点:

1、运用新视角。关注学生的兴趣、关注前沿科技发展的趋势,以活动实践操作的角度切入进行课题研究和课程的开发实践。

2、注重学生好奇心的培养,好奇心是创新的源泉;注重学生的亲手操作、亲历情境、亲身体验;注重“做中学”和“学中做”,强调通过设计、制作和试验等活动获得技术实践体验。

3、立足于活动实践,以信息技术、机器人、航模教育为平台培养青少年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精神,组织、协调、管理能力,最终实现培养青少年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4、校本教材的编写、活动的设计和开展要紧密围绕以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思 、行 、创、 根”的思维品质来进行,并将其能力植根于一生的成长之中为目标

5、做好专任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专业技能和素养。

6、规范课题管理。课题实验是一项科学、严肃、认真的事,要有切实可行的实验方案、具体的实施过程和措施,要有科学地检验和总结。建好实验队伍、合理分工,责任到人。在实验过程中抓规范管理,做到有要求、有落实;及时了解新信息、吸纳新经验;定期研讨、总结实验情况,确保实验按程序进展。

7、选择和高校及国内外知名相关企业合作,为课题的开展实施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8、重视学生活动成果。学生的每个活动成果必须用电子成长档案袋的形式进行保存,记录学生的成长历程。

9、重视课程评价。对实践效果进行检测,包括对学生的评价,也包括对教师的评价,还包括对课程设计本身和实施效果的评价。评价校本课程的成败应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学生素质是否因此而有所发展?教师素质是否因此而得到提升?建立的校本课程是否可以继续循环滚动?自己的经验是否可供他人学习和借鉴?

东西寨小学新课程实施计划 篇4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江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全教会”、“基教会”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紧紧围绕课程改革这一中心工作,认真学习和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充分认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性和艰巨性,增强课程改革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切实抓好教学常规,积极开展课题研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具体目标:

1、以全面提高教师整体素质为目标,探索教师专业发展途径,为教师搭建成长平台。

2、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们自主探究,发挥创造力,与教师共建生命课堂。

3、从营造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入手,让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中共同成长。

三、成立新课程实施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崔贵江

副组长:王立仁孙青军

组员:韩晓洁董佩红佀慧彩王淑芳

四、工作要点:

(一)加强学习,更新观念,适应课改需要。

本学期,要认真组织教师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有关文章,深刻领会新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教育观念、改革目标及相关的政策措施等。本学期的重点学习内容主要是四方面:

1、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2、基础教育阶段各学科课程标准;

3、有关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理论和经验;

4、有关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论和经验。

学习可采用集体辅导与个体自学、理论学习与实践探索相结合以及“沙龙式”、“参与式”的方式。学习手段上要积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充分利用好身边的学习资源(特别是网络资源),并把学到的理论和观点充分运用到教育教学实践中去。

(二)执行教学常规,优化教学管理,确保课改有序进行。

1、本学期要坚决贯彻教学常规,并能不断对常规进行修订和完善,严格执行课程计划,抓好两课两操两活动。实行期初、期中、期末教学工作三检查。本学期,将调控执行新课程计划情况,教师的教学质量,学生作业的布置与批改,以及教研情况等。

2、继续执行听课制度,要求校长、教导主任每学期听课不少于20节,教师不少于10节。听课后,要加强交流。及时撰写教学反思。

3、备课上减轻教师负担,在实行改革的基础上再实行优化。每位教师要上好每一门新课程,充分调动每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主体式、开放式教学的优势。加强集体备课,提倡电子备课,要在集体的智慧上充分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

4、要把撰写教育教学工作总结也作为一项常规来抓。在教育教学工作之余,习惯性地写好教后随笔、案例分析和经验总结、论文,向有关杂志报刊投稿,为自己评选高一级教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创造条件。

(三)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和课题活动,提高科研水平。

继续执行教师间相互开课制度。期初有计划,活动有主题,讨论有记录,期末有总结。教师外出听课回来后要向分管领导和同科老师交流听课情况。开展好校本教研工作。提高教师科研能力,提高整体学术水平,支撑实验工作的健康发展。

(四)重视培养教师,提高队伍业务素质。

1、认真组织教师学习新课程方面的有关理论。

2、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选好苗子,压好担子,形成一支青年骨干、学科带头人的梯队。

3、组织好青年教师上好各级各学科评优课、示范课及其它各级评优课活动。要鼓励他们做好自学大专、专升本的自考工作,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和学历达标率,提高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能力。

小学特色课程实施计划 篇5

现将《漫水小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程教材”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漫水小学

2021年11月5日

小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程教材”实施方案

为切实抓好漫水小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程进教材”工作,根据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一百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旗帜下,一代代中国青年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增强新时代中国青少年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就要做好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的工作,这就需要进一步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的要求。

二、总体要求

全面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程教材,对引导广大少年儿童奠基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立志听党话、跟党走,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具有重大意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严整、逻辑严密、内涵丰富、博大精深,这就要求我们要全面准确理解和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进行凝练,明确适宜少年儿童学习的内容和范畴。

三、具体任务

重点从以下三个方面做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程教材的工作。

(一)明确好“进什么”。着眼于原文原著。能够系统全面地讲述这一思想的主要内容,即讲清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理论与实践贡献、思想方法、理论品格和历史地位。

(二)规划好“如何进”。加强整体设计,做到学段、学科、类型全覆盖,强化一体化考虑,做到纵向贯穿,学段衔接,学习要求循序渐进、螺旋上升、横向关联、学科配合,学习内容各有侧重,整体上实现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全面介绍和系统阐释。

(三)引导好“怎么教”。既要指导老师、学生读原文原著,也要关注学生学习与党政干部学习的差异,把握学生学习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由现象到本质的认知发展特点,注重讲故事与讲道理相结合、生动案例与抽象概念相结合。

四、领导小组

学校成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程教材领导小组。

组 长:杜得才

副组长:巨亚萍 滕汉伟

成 员:路美淑 赵永莲 袁丽珺 张天婷 高琴

五、组织安排

第一阶段:活动启动(2021.11——2021.12)

1.购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问答》《习近平论中国共产党历史》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列书籍。

2.召开专题会议,落实布置各项工作。

第二阶段:宣传发动(2021.12——2022.1)

1.悬挂“漫水小学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程教材’”大幅标语。

2.张贴“漫水小学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程教材’”倡议书。

3.利用微信群、班报、学习园地等形式开展宣传活动。

第三阶段:组织实施(2022.1——2022.6)

1月份,组织“读原文,悟原理”主题班会活动;

2月份,举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知识竞赛;

3月份,开展读书征文活动;

4月份,开展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少年儿童身心健康发展”为主题的演讲比赛;

5月份,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成果”经验交流活动;

6月份,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成果”评比活动;

第四阶段:总结表彰(2022.7)

7月份,总结“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程教材”工作,公布各项活动评比结果。

设教师优秀奖;

设优秀班级奖;

设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在参加活动的学生中产生;

获奖集体和个人数量另定。

要求各班要制定相应活动计划安排表,活动实施的简报、照片等资料报教导主任处以备检查评估使用。

各项竞赛、征文、演讲活动的时间和具体要求另行通知。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程教材是新时代教育工作的重点内容,也是各级教育部门督办的重点工作,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副校长为副组长,教导主任、各班主任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各班级要广泛宣传,深入动员老师、学生积极参与,配合学校组织好相关活动。

(二)全面落实责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程教材需要各班级、各老师相互衔接、协调配合。因此,要切实落实责任,明确职责分工,从宣传动员、组织领导、方案确定、活动开展、进度安排、经验总结、评比表彰、资金使用、安全管控等每个工作环节,都要细化要求,责任到人。

(三)抓好活动质量。要始终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程教材系列活动的质量放在首位,认真落实《方案》要求,学校会定期不定期对各班级开展抽查工作,及时纠正出现的问题,另外在活动组织中要排除安全隐患,确保不发生任何安全问题。同时,做好各种活动资料、照片的收集、归档、报送工作。

漫水小学2021年11月5日印发

小学特色课程实施计划 篇6

(2010年——2015年)

为了进一步实施“教师专业发展型学校二期工程”,强化校本研修,落实《长春市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与培训课程建设行动计划》。特制定《二道区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与培训课程建设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具体内容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总的指导思想。贯彻落实《长春市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与培训课程建设行动计划》为工作指针。

二、目的与意义

通过实施《行动计划》的过程使教师成长为研究型教师;开发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培训课程,为网络培训的开展提供课程资源;进行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特别是学科培训课程的开发,是想通过课程开发深化校本研修的开展开辟一条有效途径。

三、参与范围

区属各中小学组织区级以上骨干教师、市级农村骨干教师、教师专业发展型学校全体教师、教师进修学校的教师、教研员(也欢迎其他老师参加)。

四、实施过程

1.组织领导:成立二道区“行动计划”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陆旭

副组长:王军、梁晓莹

组员:孙敬杰、王玉琴、杨桂华、李波、张惠娟、罗中富、钱国光、刘华、王艳君、徐铁梅及区属各中小学主管师培校长。具体负责计划的落实和成果的评审。

2.宣传学习阶段:区里组织召开有各校领导和骨干教师参加的学习动员大会,宣讲解读市里《行动计划》,认真领会其精神实质。

3.制定方案阶段:制定区级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区属各中小学按照市、区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制定学校实施方案。并将实施方案的文本材料交到区进修培训部门。

4.具体实施阶段:各校要将具体任务落实到教师个人;教师培训课程开发参加者依据市里行动计划要求认真操作(见市行动计划);各学校对教师开发过程予以必要指导或组织合作攻关,集体审评后报区教师进修学校培训部;各校要认真组织有关教师参加市里组织的示范教师培训课程活动。

5.上报优秀培训课程阶段:108中小学;52中小学;53中小学每学科限报4门;其他学校每学科限报1门。9月5日前将名单、课程文本及录像光盘一并报区进修培训部,中学报给刘华老师、王艳君老师;小学报给钱国光老师、徐铁梅老师。

6.评审培训课程阶段:9月5日——15日进行区级优秀培训课程评比。区组织审评后评出区级奖项,从中择优报市里。

行动计划期间为2010年—2015年,区教育局每年进行一次优秀培训课程评比。

五、课程建设结果的使用

1.区里将把在市里被评为优秀培训课程受表彰的教师聘为区教师培训者团队成员,2.组织教师进行学科培训,观看被评为优秀培训课程的录像光盘。

3.将行动计划落实程度作为年度督导评估的一项重要内容,今后评定区级教师专业发展型学校及申报市级教师专业发展型学校和示范校的主要依据。

4.区教师进修学校将不定期检查各校此项工作开展情况。

六、要求

1.实施《二道区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与培训课程建设行动计划》是加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深入开展校本研修,有效开展学科培训的又一具体行动,对于推动我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向更高层次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各校要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抓好行动计划的落实。

2.实施行动计划的过程实际上是开展校本研修的过程,所以各基层学校要把落实行动计划作为建设教师发展型学校的主要内容,以此为载体促进校本研修的深入开展。

二道区教育局二道区教师进修学校

小学特色课程实施计划 篇7

关键词:校园文化,民间剪纸,校本课程,开发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2003年, 剪纸被列为全国首批“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抢救和保护项目, 而濒临失传的艺术只有让群众接受和喜爱才能真正地“生存”下去。要抢救民间文化遗产关键在于传承, 而学校更应是传承民间文化遗产的主阵地。开展剪纸课程, 使学生从小培养对民间传统艺术的了解和兴趣, 不但可以拯救濒临失传的艺术, 更能为艺术提供一种新的发展机会。学校在初级阶段开展的剪纸兴趣小组活动, 小学生们都十分喜爱剪纸, 加上剪纸工具简单, 材料易找, 为此剪纸成为全校学生们感兴趣的活动。但是, 兴趣小组活动作为一种课外活动, 只是面对极少部分的学生教学, 不能满足全校学生的求知需要, 所以小学剪纸活动课程的开发, 纠正了剪纸兴趣小组活动在这方面的不足。折纸是我国一种传统的手工艺术。折纸是一个手脑并用的过程, 既可开发儿童智力, 培养儿童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理解力, 颇受孩子们的欢迎。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于是, 我们根据学校安排果断做出让剪纸、折纸艺术进校园, 把剪纸、折纸课程作为我校校本系列课程之一。

二、研究与实践过程

(一) 准备阶段 (2006年10月~2007年6月)

1.开展问卷、座谈等调查形式, 了解学生、教师、家长对该校本课程的认识, 对学校环境、社会环境、课程资源、师资结构以及教学设施等进行客观分析。

2.组织教师学习, 明确校本课程的意义, 学习相关的课程理论和剪纸教学的理论。

3.撰写“小学剪纸活动校本课程开发”研究方案。

4.准备搜集材料编辑教材。

(二) 实施阶段 (2007年6月~2009年1月)

1.抓师资。

校本课程的开展关键在于教师, 特色发展需要特长教师, 必然要花大力气进行教师培训, 将教师发展与校本开发紧密结合起来。我们在师资培训上走的是校本发展之路, 让教师到最适合自己的岗位上去, 学校对有剪纸爱好的教师大胆使用、大力培养, 为了让剪纸进课堂, 就需要让每位教师成为剪纸的指导者, 于是我们进行全员培训, 聘请剪纸老艺人为教师进行专项培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在整个活动过程中, 教师借助多媒体向学生介绍剪纸的相关知识, 带领学生浏览网页了解剪纸的相关知识。

2.抓活动。

学校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能力特征, 将剪纸活动分成初学篇、提高篇、创新篇三个阶段。使全体学生在不同的阶段上学习剪纸。剪纸, 是学生十分喜欢的制作活动, 大部分同学一接触到, 就产生了强烈的兴趣, 他们在翻阅了不少的剪纸书籍时, 获取各种知识, 开阔了眼界, 为创新剪纸打基础。学校特色建设的最终落脚点应是将学校特色内化为学生的素质。我们在激发、引导、维持学生学剪纸的兴趣、培养学习意志方面, 采取了“教育活动开放化”策略。一是向生活开放, 我们让学生的剪纸走向生活, 组织学生走出校门, 为农户, 为老人进行表演、赠送。二是向学生的需求开放, 采取各种激励手段帮学生获得成功的幸福, 如推行的剪纸校园竞赛活动、学生剪纸作品参加区市级比赛并获得佳绩。

3.抓课程。

随着特色建设的深入, 我们越来越感到特色的可持续发展要走课程化之路, 只有课程化的特色才会更常态, 也更有效。我们从两方面进行了探索:一是结合二期课改, 学校在整理众多剪纸素材基础上, 编写出自己的校本教材《纸艺》。二是课时编排校本化, 学校根据特色发展的需要, 将传统民间剪纸与小学美术教育整合, 每周拿出一课时的时间开设剪纸活动课, 把剪纸和折纸引入课堂, 具体由美术教师对全校学生进行教学指导。

(三) 总结阶段 (2009年2月)

1.整理、汇编活动案例及优秀剪纸作品。

2.撰写阶段性总结报告。

3.开展总结性学生剪纸作品展览会。

三、主要成果内容

1.校本课程研究报告、教学案例、课件等。

2.校本课程丛书《纸艺》。

3.师生优秀剪纸作品。

4.创造特色鲜明的校园环境文化。环境文化的创设对于孩子们的影响可以说是巨大的, 是潜移默化和无形的。我校充分发挥环境隐性教育作用, 提升师生审美情趣。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这样强调:“要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说话”。这个比喻形象地说明, 校园环境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环境制约人也造就人, 我们努力创造了特色鲜明的校园环境文化。在校园内的专栏橱窗、教学楼的走廊墙壁等处, 悬挂着剪纸人物、剪纸寓言、剪纸卡通画等剪纸艺术作品, 并且都是学生自己创作的, 巧妙的与校园文化建设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折射出我们学校细节的文化精神, 尽力给孩子们创设出精致、灵动富有文化气息的“活”环境。

四、成果及实践效果

1.促进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开发了学生的潜质, 有效迁移至学习和生活中;培养了学生的艺术感觉和艺术气质;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促进了教师专业的成长。

3.形成了学校剪纸的美育特色。

4.把学校特色打造成校园文化。

剪纸特色如果仅停留在目前的层面上, 只能算是学校的一个优势项目, 如何深化, 如何放大其教育功能, 需要我们去研究。我们在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剪纸特色要从技术操作层面发展成学校文化。在实践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把学校特色发展成学校文化的设想。引导剪纸文化实现“三个走向”:走向艺术, 发挥其美育功能, 引导学生去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走向民族经典文化, 帮助学生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丰厚文化底蕴, 培养民族意识, 培养尊重传统勇于创新的精神。三个走向的目标是引领学生感悟人生的真谛, 做一个能适应社会发展、促进社会进步的人。

五、成果特色与创新

拓展生活文化空间。的确, 和谐的文化氛围本身就是一种教育, 生活中的一些细微小事, 经过深入的挖掘, 都能成为育人的良好契机。近年来, 我们把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也纳入了学校文化建设的整体规划中, 我们利用了寒暑假、节假日组织学生走近自己的生活, 走进社会, 让校园文化走近学科课堂, 走近家庭生活, 走近学生心灵的目的。特别是我们学校在组织学生开展我是城阳小导游活动, 让学生去收集丰富的家乡民间剪纸作品, 收编成集, 这些都十分有效的把课堂文化、生活文化、民间文化、环境文化融入到社会实践中, 形成生动、活泼的文化网络。

浅谈学校特色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篇8

一、阅读慧心课程:让阅读成为生活的习惯

阅读不能延长生命的长度,但是阅读能拓宽人生的厚度、宽度和温度。过去几年,德兴小学在校长的带领下,在学生阅读方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并被评为了广东省书香校园。在时间上保障:每天有10分钟在阅读,每天布置阅读作业。物质保障:每个班都有读书柜,学校图书馆有3.7册书,有24小时自助借阅机。评价保障:每月争卡活动,学校自主设计了两套书签,第一套是纪念奥运会、亚运会在中国胜利成功召开,金、银、铜、绿卡,正面是张德荣爵士英文的鼓励语。每学期开展书香少年评选。每学年开展书香家庭评选活动。上海学生首次参加阅读素养为重点考察领域的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rogram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简称PISA考试。)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让世界再一次佩服中国,欣赏中国的新一代。现在中国学术界、教育界升温的名词,就是“阅读素养”。这件事引起了我们新的思考,什么是阅读素养?阅读素养不是简单的识不识字,会不会读书。它是从静态到动态,从技能到过程,从个体到环境全方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加大阅读容量,知道科学的阅读方法。让学生阅读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时间保障:每个寒暑两假期,布置三个“一”作业,一小时阅读,一小时运动,一小时家务。三样都做好的学生名字,新学期第一个星期在全校电子屏幕滚动播放三天,并且被评为“德美少年”。我们相信一个孩子有阅读兴趣和习惯,掌握阅读技能,有海量的阅读,他们的阅读素养不会差。学生具有以阅读素养为主的核心素养比单单考高分一定能走得更远,走得更好。

二、以德健体课程:运动成为生活的习惯

有健康的身体,一切才有意义。锻炼孩子体魄,德兴小学在这方面长期坚持狠抓。1. 晨练:每天早上1-3年级跑3圈运动场,4-6年级女同学跑4圈,男同学跑5圈,孩子们每天都进行800和1000米的训练,等于每天都在为参加初三体育考试做好准备。2. 大课间:每天9:10-9:50进行大课间活动。3. 羽毛球、游泳普及:作为广州市羽毛球传统项目的学校,每个班每星期有一节专业教练上的羽毛球专业课,有恒温室内游泳池,一年级新生将在第一个月进行游泳扫盲。专业培训:1. 羽毛球有A、B、C三个梯队,启蒙队,兴趣队等9个训练队,共200多人。2. 游泳队有校队,强身健体队70多人。3. 男、女子篮球队50多人。4. 田径队30多人。5. 舞蹈队30多人等。我们的学生羽毛球队已经从番禺打到广州,广东,甚至全国各地。每天放学后,球场是最受欢迎的地方,最亮丽的风景。根据初中体育老师给我们的反馈,只要是我们训练队的学生,初一到初三体育的标准测试基本都是满分的。这就学校坚持孩子们锻炼,养成运动习惯的直接体现。

三、以德雅言课程:说一口流利的话

有效的沟通必须植根于有效的表达,表达能力对于人的每一个发展阶段都很必须,所以我们开展课前一分钟讲话。让孩子们在集体中大胆,流利地表达自己。德兴小学让每个孩子都自信起来,说一口流利的话。每天坚持课前1分钟讲话,并落到实处。有的能侃侃而谈,有的背一段文章,读一篇新闻,背几个数学公式,这个过程就是孩子们的成长和成功。每个月每个孩子能讲2次,一个学期8次,一年16次,孩子们六年后经历96次的当众讲话,自信的表达,这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良好的心理素质。

纵观美国、日本、苏联、中、英、法等各国教育,从世界性教育改革的兴起,了解越深,发现越多。教育是有共性的,从异向走向大同,一支独放不是春。课堂改革,微课堂,电子书包课堂,打造特色课程,教科研引领等等,做了很多很多,走了很远很远,却忘记为何出发,忘记了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是什么绑架了我们的教育?我们是否有静下心来,我们的教育究竟为什么?我们朴素的起点是培养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的人。像李镇西老师说的,我们的教育就是应该离开喧嚣,脱离繁华,回到朴素的起点,回到朴实的教育中,为了每个家庭的孩子,为了每个孩子的需要,为了每个孩子的发展而出发。

数学特色课程实施方案 篇9

1、加强学生对计算的熟练程度,进一步提高学生计算的速度,培养正确的计算能力。

2、通过竞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重视口算(速算),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参赛对象:

全镇三至六年级学生(每班选出1名)

三、比赛地点:

多媒体教室

四、活动过程

1、比赛方式

A、口算

①、口算题80道,时间为5分钟。

②、同等时间内做对的题多为胜,同等成绩的选手则根据书写工整程度决定。

B、速算

每班选出的1名学生,在10分钟内做对的题多为胜,同等成绩的选手则根据书写工整程度决定。

五、评比和奖励办法

1、最终评定成绩为口算与速算成绩相加。

剪纸特色课程活动计划 篇10

民间剪纸是劳动人民为了满足自身精神生活的需要而创造,并在他们自己当中应用和流传的一种艺术样式。它生存于劳动者深厚的生活土壤中,不受功利思想和价值观念的制约,体现了人类艺术最基本的审美观念和精神品质,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和生活情趣。

一、情况分析

剪纸是一种民间艺术,它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审美能力有很大的作用。通过剪纸作品的学习欣赏,尝试剪纸工具、材料与制作过程,塑造体验剪纸学习的乐趣、方法,促进学生艺术的感知与欣赏能力,艺术表现与创作能力,培养学生热爱民间传统工艺的热情。本学期将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有计划有目的的开展剪纸活动。

二、活动目的

剪纸是一项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一门艺术活动。在培养学生的时候其中包括了对学生进行初步构图的训练;培养学生对简单的线条的运用;初步培养学生对颜色的认识和搭配。以上的技能对学生的剪纸有着良好的助益。基于以上因素,我们的目标定位欣赏在前、感知在先、表达为后的三部曲。

1.认识构图,能看懂图式自己进行折、画、剪,进一步掌握剪纸的基本技能,如:镂空、折、剪等。

2.提高学生的自画样稿能力,侧重物体比例、形象性等方面的培养。

三、活动要求

1、组织学生按时参加活动,并保持室内清洁。

2、每周二和周五下午开展活动,社团成员必须准时到达指定教室进行学习。

3、社团成员应严格遵守纪律,不准在教室大声喧哗,不准做与剪纸活动无关的事。

4、每次老师布置的作业,学生都应按时完成。

5、爱护教室内的设施和用品。

四、具体活动内容

第一节:剪纸简介和名家作品欣赏 第二节到第三节:简单对称图形的剪法 第四节到第八节:简单对称图形的剪法 第九节到第十三节:窗花的剪法

中小学实施陶艺特色教学初探 篇11

【关键词】中小学 陶艺特色教学 校本课程 分层教学

陶艺是我们对世界文化的一份蕴涵着独特民族文化气质的贡献,备受世人的关注。教育部在新的中小学课程标准中已将陶艺教育正式列入教育内容。我们学校在生活实践基地特设了陶艺教学,并将陶艺课程列入校本课程,通过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相结合,让学生在创新的快乐中得到熏陶和提高。

一、潜心开发校本课程

(一)建立陶艺基地

学校为陶艺教学创设了良好的外围环境,在生活实践基地设有陶艺教室,备有转盘、竹刀、操作台、电窑等硬件设备。还专门聘请了宜兴的陶艺老师来给学生上课,使陶艺课程的开发从技术上、资金上、人力上得到了保证。

(二)制定陶艺课程目标

学校制定出了陶艺课程的实施纲要,从三维目标中分层制定出科学的评价标准和课程目标:

1.让学生走进陶艺世界,全面了解陶艺,亲手创作陶艺;

2.生动、直观地了解自己国家的灿烂文化,培养学生对自己民族的自尊心和自豪感;

3.学习陶艺制作的基本方法,培养观察力,激发创造性;

4.通过一系列活动,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发展学生个性。

校本课程的开发,为进一步开展陶艺教学研究提供了阵地,有利于学校、教师探究陶艺课堂教学的策略,寻求陶艺教学的有效途径。

二、实施陶艺特色教学

(一)根据年级特点,实施分层教学

低年级:初步感受陶艺文化,了解基础知识,进行简单雕塑艺术的教育——象形捏塑,能制作粘接成型的物件,培养学生对陶艺的情趣。

中年级:了解器皿的结构种类,能制作紫砂花盆、笔筒等简单器皿,激发学生创作欲望,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

高年级:掌握紫砂刻绘的方法,学习刀法、刀具的运用,能进行陶装饰品的刻绘,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和审美、爱美的情趣,从装饰人们生活、提高生活质量的需要出发,激发学生创作欲望。

我们通过这三个层次的教学增进了学生对陶艺文化和陶瓷基础知识的了解,使学生掌握相关的制作方法和技能。学生将自己的陶艺作品带回家后,深受家长赞誉。

(二)实施特色教学,培养学生素质

1.了解陶艺文化,开拓学生视野。“玩泥”是小孩子的“天性”,是最自然不过的事,但这样的活动却启发了孩子们的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力,培养了孩子一种终身受用的高尚志趣,开始懂得美,开始喜欢艺术。在活动中,我们让学生通过搜集图书和实物欣赏陶艺作品,如宏伟的兵马俑、绚丽的唐山彩、高贵的白瓷及现代陶艺作品,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同时请陶艺方面的专家,讲解陶艺知识,学生们还上网查询、下载相关资料,设计小报,互相交流欣赏。在众多活动中让学生感知陶瓷的艺术美和实用价值,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开拓了学生的视野。

2.进行陶艺创作,培养创新精神。我们强调活动参与和过程的学习,主张知识要由学生经过探索和思考,自己发现、发展认识能力来获取。在学习制作过程中,陶艺老师为学生创设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充分体验陶艺整个的创作过程。老师教给了学生基本的泥条泥板成型、徒手捏制法后,通过组织讨论、尝试操作诸环节,激发学生思维,学生以小小陶泥为载体,或捏,或压,或卷,或叠,或雕,无限的创意伴随着对生活和自然的感悟,让学生的动手创作得以充分展示。笔筒、花盆、拖鞋、烟灰缸……尽管他们的作品还很幼稚,但正是在这种幼稚中培养了学生的创造精神,树立了创新观念,学会了创新方法。在完成作品后,老师还引导学生进行评价,在评价时注重评价标准的多元化、评价过程的全时性、评价方法的多样性。“我是属马的,所以我做了一匹马”,“我想在我做的花盆里栽上仙人球”,“我想把我亲手做的笔筒送给爸爸”……学生们兴致勃勃地举着自己的作品在课堂上展示,充分体验着成功的喜悦。

3.关注社会生活,发展综合能力。我们学校还开展了“陶艺节”活动,各班先指导学生按动物、人物、生活、科技等系列进行陶艺制作创新实践活动;再举办班级陶泥作品特色展示和班级交流活动;然后举行校级陶泥作品赏析活动;最后举办陶艺制作小报展示。在操作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和能力,采用不同的方式来展示自己的成果。如爱好摄影的学生可以拍摄一些学生制作的作品汇成相册,精通电脑的学生可从网上下载相关资料,制作信息卡或设计电脑小报,有一定写作水平的学生可以撰写活动日记或课题小论文,形式不拘一格。陶艺教育动手动脑,寓教于乐,培养了学生发散性思维、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体现了综合学科的整合性和通用性,也发展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我们把陶艺列入学校教育中来,让艺术的门槛大大地降低了,从艺术的角度来说,小到一只随意捏制的碗,大到装水的大瓮,只要赏心悦目,无不视为一件陶艺的艺术品。从素质教育的角度来说,陶艺又是一种具有深厚内涵又易于掌握,便于普及的艺术形式。只要我们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陶艺文化的熏陶,利用环境育人、生活育人,给他们以正确的引导,相信陶艺教学会使孩子终身受益。

【参考文献】

永州市语文特色课程建设实施方案 篇12

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入推进课程改革,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结合我市课堂教学改革和小学语文教学实际,特制定本研究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提出的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注重教育内涵发展,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出名师、育英才。学校的学科教学质量是学校发展的基础条件,也影响到学校的后续发展,而我市的语文教学长期存在的费时、低效的弊病,已经成为一个瓶颈而直接影响全市整体教学质量的提升。永州市教科院拟积极稳妥地探索,构建以“学生自主学习”为核心的小学语文多元化教学结构模式,旨在破解“减负”与“提质”的这对矛盾。我们认为“群文阅读课堂教学模式”及课堂教学生态的打造,符合我市教学实际,是我市实施语文学科教学结构改革,构建师生学习共同体,优化教学结构,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突破口。

二、研究理念与内涵

群文阅读,是指围绕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文章,由教师和学生围绕议题展开阅读和集体建构,最终达成共识的过程。这种国内首创的全新阅读教学思想,是由树人教育研究院领衔的教育部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中小学生阅读习惯养成教育实践研究》的最新研究成果。

群文阅读教学思想,立足于践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精神,牢牢把握语文课程改革和发展趋势,突破并极大拓宽了学生阅读资源组成结构的来源,是对传统语文阅读教学思想的重要发展和创新,是语文阅读教学的最新理念,具有当前语文阅读教学的方向性。

群文阅读教学思想,以“构建理想课堂、营造书香校园、建设家校联盟”为途径,一方面从培养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良好的阅读习惯入手,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核心学习能力,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另一方面,通过教师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促使语文教师找到

1专业化成长的方向和空间,养成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教研教学习惯,从而构建“一篇带多篇、一本带多本、课内带课外、学校带家庭、家庭带社区”的立体、多元的理想阅读教育生态环境,在大幅度减轻学生语文学习负担的同时,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创新能力,从而破解“减负”与“提质”并举的教育矛盾难题,整体提高我市语文教学质量。

三、研究目标

1、远期目标:

通过群文阅读教学思想下的语文理想课堂构建,建设永州语文特色课程。以实现我市语文教育传统教学方式的改变,实现学生语文学习方式的改变,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生态的改变,实现学校发展模式的改变,实现校本教研方式的改变,充实校本资源,从而推动教师的专业发展,达到培养小学生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和能力,不断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和学习能力,也为学校不断提升办学水平,办出学校特色打下坚实基础的目标,为全市语文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开创一条新的途经。

2、近期目标及研究内容

(一)通过深入的理论研究和一系列实践研究,打破社会对现有语文教育少、慢、差、费的看法,建设永州市富有特色的小学语文地方课程,丰富语文特色课程内涵,丰富校本资源,提高学生阅读兴趣,提振学生习作动能,带动全市书香校文化的建设,达到提升我市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目的。

(二)大胆实践群文阅读课堂教学,将研究和实际教学有机结合,通过课内整合阅读、课内外群文阅读、课外群文阅读这三个研究方向开展研、赛、评等一系列的教学教研活动,以构建群文阅读课堂教学模式,打造群文阅读理想课堂,推进我市语文教学结构改革进程;

(三)研发群文阅读课程资源,建立并丰富完善永州语文特色课程资源库,用以指导语文教育研究和教学实践。

(四)开创群文阅读教学研究项目 “领雁工程”,培养永州语文名师。通过本项目的研究,真正转变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建立师生学习共同体,以研促教,教研相长,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力求带动我市50位小学语文教师在专业上获得较大的提升,成为全市语文教育教研的骨干。

(五)通过《人民教育》等宣传平台,以及树人研究院的研究实力帮助,积极向外推

广我市“减负提质”、“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经验,力争把永州打造成为湖南一流,全国有名的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先锋;

四、研究实施步骤

(一)前期准备阶段

1.宣传、申报课题研究立项

2.研究学校的选拔以及标准

(1)办学规范,师生精神面貌好;

(2)学校规模:学生人数在1200以上,在当地具有一定影响力;

(3)学校重视科研,重视教师专业化成长,推动课堂教学改革的意愿强烈;

(4)学校具有教育科研组织能力和研究能力,有承担一定研究专题和实施实验的能力;

(5)主持人为学校副校级以上领导,能够全力配合开展研究工作和各项活动,对所承担的研究任务能够有效领导和管理,在时间、人力、物力、经费等条件上给予支持和保证,能自觉履行实验校职责。

3.研究教师的选拔和标准

(1)建立研究(种子)教师推荐制度,种子教师由学校推荐,县区教研室审核,市教科院核准;

(2)候选教师需具备一定的教学教研能力,至少独立承担过一项区县级科研课题;

(3)候选教师对自身成长有强烈的意愿,积极主动参与研究工作,愿意为研究投入时间和心力;

4.研究学校课题申报,研究方案撰写、审批等工作。

(二)实施阶段

1.2013年3月——2013年6月20日为宣传、了解、学校申报课题;

2.2013年6月——2014年8月,首批研究学校(主要是小学)进入初期研究阶段;

(1)开展研究学校的开题和专题培训。组织研究学校校长、教学副校长、语文教研组长及骨干教师参加群文阅读教学思想的专业培训;

(2)开展种子教师的研训活动。组织种子教师参加本地或外出观摩群文阅读教学研究研训活动,集中观摩群文阅读优质示范课例,就群文阅读教学研究方案进行研讨,撰写

研究学校年度研究计划和教学计划;

(3)打造群文阅读示范课例。领导小组牵头,研究学校提供人财物保障,专家深入学校,视导学校研究进展,分析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指导解决困难,督导种子教师分年段重点打磨群文阅读课例课型。择机举行研究学校经验交流会或者观摩活动,及时传播和交流经典案例和研究学校的先进经验。学校及时报送研究进程中有价值的信息、资料、成果,反思总结经验教训;

(4)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读书活动。市教科院会同专家,根据学生年龄结构、心理特点,研究制定学生读书计划,发布每个年段学生读书目录。通过配合市教育局基教科组织阅读月、读书节、亲自共读一本书、爸妈故事会、故事讲述大赛、以及书香家庭的评选及书香校园等活动形式,倡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5)适时适度开展研究学校老师论文和经验总结评选;

(6)研发群文阅读课程资源。研究学校通过对《学语文之友》杂志、群文阅读系列实际操材料的研究,结合本校当地实际情况,组织研发具有区域特色的课程资源,以支撑研究的有效开展;

(7)提炼群文阅读教学模式。开展“研、赛、评”系列教学教研活动,市教科院牵头组织研究学校课例现场研讨会,专家深度参与论证指导,提炼并打造成熟的群文阅读课堂教学模式,对成绩突出者进行重点包装打造,并对外宣传推广。

3.2014年9月——2017年2月,第二批学校进入推广研究阶段。

(1)通过前前期学校的研究,形成一定的科研成果,由市教科院牵头组织群文阅读观摩、学习、研讨、成果推广等活动,展示群文阅读研究成果,发展和吸纳部分研究意愿强烈,研究力量较强的学校参与,重在实现以点带面的规模效应。

如果条件成熟,可考虑部分附合条件的初中学校进入研究。

(2)群文阅读课堂教学形成常态的语文课堂教学形式,围绕已成型的课例课型,打造具有永州当地鲜明特色的群文阅读课堂教学模式,丰富并完善语文特色课程内涵,形成具有代表性的语文特色课程。

(3)创造条件承办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群文阅读教学实验”年会或全国群文阅读教学研究现场会等全国性活动,展示永州小学语文阅读研究成果,争取扩大

影响,成为全国语文特色课程示范区。

五、研究保障

(一)组织保障

1.领导小组

组长:严中斌(永州市教科院院长)

组员:欧阳德购(永州市教科院副院长、)

唐佐明(永州市教科院副院长、)

杨振华(永州市教科院办公室主任、)

胡云荣树人教育研究院学术秘书

2.学术委员会

主任:

于泽元(西南大学教育学部课程与教学论系主任、教授、硕士生导师)

学术委员:林文宝(中国台湾台东大学儿童文学研究所创办人兼首任所长)

王林(儿童阅读研究专家、著名儿童阅读推广人、新阅读研究所所长)

吴敏尔(中国台湾小语会理事长、国际儿童阅读专家)

陈鸿铭(儿童阅读推广人、中国台湾毛毛虫儿童哲学基金会研究中心主任)

范蔚(西南大学课程与教学论方向教授、博士生导师)

袁顶国(西南大学课程与教学方向博士,硕士生导师)

魏小娜(西南大学文学院课程与教学论博士、硕士生导师)

吴莲子(特级教师、重庆市29中语文教研组长)

黄利梅(学语文之友杂志社副总编)

任培江(树人教育研究院科研中心副主任)

(二)政策保障

1.将群文阅读研究项目纳入永州市中小学课程教学改革工作范畴,研究学校挂“群文阅读研究基地校”牌,由市教科院下发专门的文件,作为全市教研系统的一项重要工作来开展。

2.建立过程与结果为导向的评价考核体系,并将其作为考核参与研究项目县区教研

室工作的一个依据。对研究业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市教科院适时正式行文,予以书面表彰并挂“群文阅读示范校”牌。

3.市教科院牵头,适时组织召开现场观摩会,交流、总结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研究解决办法,以明确下一阶段工作。

(三)经费保障

1.为丰富学生阅读资源,按照自愿原则,购置推荐的群文阅读系列教材、儿童期刊、图画书等优质阅读资源,以扩大学生阅读面,实现量变到质变的良性循环。

七、研究周期

研究实施周期为3—5年。

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上一篇:初中英语思维能力培养下一篇:会计电算化社会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