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事在人成语

2024-09-15

谋事在人成语

谋事在人,成事在心 篇1

对于这句话,许多人心生疑惑:有心人,到底该有什么样的心?是野心、虚心,还是耐心、爱心、决心?或者换句话说,究竟成功需要哪些品质和特性?

关于这些疑问,我们或许可以从三位历史人物身上找到答案。

秦末,群雄并起,逐鹿中原,有一布衣提三尺剑而取天下,开创一代天朝百年基业。此人就是刘邦。史书记载,他从“泗水亭长”发家,职位卑微,也算是“草根”阶层。此人性格豪放不羁,为人懒惰,被父亲斥为“无赖”。但就是这个“无赖”,却敢指着秦始皇的洋洋车队和精美华盖,脱口而出:“当丈夫当如是。”由此可见其后来可称霸天下,根源在于他的雄心壮志。换句话说,就是要有野心。

刘邦毕竟才疏学浅,似乎很多大道理也听不进去,如何才能让忠臣进真言呢?这就需要他的虚心。当上皇帝之后,刘邦的流氓气息自然难改,所以对群臣的谏言也未必能听得进去。他曾颇为炫耀的说“老子是马上得天下,看什么《诗》、《书》”,听得这话,大臣陆贾反问道:“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刘邦马上面有惭色,知道自己不够虚心,于是接受了陆贾的意见,从此更加谦虚,饱读诗书。

但是,刘邦既无学历、资历,又无财力,如何能在与劲敌项羽的白热化竞争中反败为胜呢?这就需要耐心。在楚汉争霸初期,项羽的兵力远在刘邦之上,前者完全不用将后者放在眼里。但是,项羽的谋臣亚父范增知道刘邦是个有雄心壮志的人,定会东山再起,于是建议项羽找借口杀掉刘邦,就摆下“鸿门宴”招待刘邦。后者接受召见时非常恭敬,俨然项羽是王,自己为臣。但是项羽依然试探性地问道:“沛公,你先入成阳,功劳可嘉,我特意加封你为汉中王,代管巴蜀不知你意下如何?”刘邦听罢,马上意识到项羽暗藏杀机,只要一语有失,便会人头落地。他便沉心静气的答道:“我好比霸王您胯下的一匹坐骑,何去何从全由您做主。”

居然卑微到如此份上,放在今天,又有几人能做到?这就是小人物的忍耐,只为度过难关,卧薪尝胆而大展宏图。刘邦有惊无险地躲过一劫,此后的若干年,他一直都在励精图治,招兵买马,养精蓄锐,耐心等待反攻的机会。正是项羽这次放虎归山的举动,才有了后来刘邦卷土重来的垓下之围,让不可一世的西楚霸王自刎乌江,刘邦统一天下。

接下来说到的人物是刘备,相传此人是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虽然刘备的父亲曾做官,但他少年丧父,与母亲靠贩草鞋织草席为生,家境相当贫寒。从史书来看,刘备给我们最深的印象便是好哭。他深知“哭”的巨大作用,而且很会哭。老百姓调侃,刘备的江山是“哭”出来的。哭而能够得到江山,应该算是哭得高明,哭得巧妙。

赤壁大战后,刘备按诸葛亮的安排,用计夺取了军事重镇荆州,孙权要鲁肃去想刘备讨还荆州。此时刘备计无可施,便双手蒙脸,哭得天昏地暗。鲁肃原是厚道之人,见刘备泪下,放声痛哭,心中动了恻隐之心,以为刘备真的是因无立足之地而哭,便起身告退,还不断劝慰刘备,让他放心,宽心。刘备之哭,恰巧是他的大智慧,其实是创业者最需要学习的成功法则。婴儿是这个世界最高贵,最被人爱戴的人,他只要啼哭,便没有人不去帮助他,没有人会为难他,刘备能成为称霸一方的诸侯,继而称帝,哭的功夫是首功一件。

刘备第二个让人印象深刻之处,就是不断奔波、投靠。他曾先后投奔公孙瓒、陶谦、吕布、曹操、袁绍、刘表,直至诸葛亮出山三分天下,才有了立足之地。不管是落荒而逃也好,颠沛流离也罢,他始终没有放弃匡扶汉室江山的梦想,就是这股信念支撑着他执著甚至偏执前行的脚步。为此,处于弱势的他常常隐忍,他知道,大丈夫能屈,然放后能伸。

在投奔曹操的时候,有个“煮酒论英雄”的故事。曹操生性多疑,他害怕刘备有朝一日重整旗鼓,会和自己争天下。刘备住在许都,为防曹操猜忌,就在后园种菜,每日亲自浇灌,做出一副躲避世事纷扰的样子来迷惑曹操。

一日,曹操约刘备入府饮酒,以龙喻人,评论誰为当世之英雄。曹操征求刘备的意见,刘备点遍袁术、袁绍、刘表、孙策、刘璋、张绣、张鲁、韩遂,均被曹操一一贬低,曹操指出英雄的标准是:“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刘备问:“谁人当之?”曹操意味深长地一笑,说自己与刘备才是英雄。刘备以为曹操看破了自己的心事,连忙将手中的匙箸丢落到地上,恰好当时大雨将至,雷声大作。刘备拾起匙箸,装作战战兢兢地说:“一震之威,乃至于此。”曹操哈哈大笑,大大减轻了对刘备的戒意,认定天下再无人能与己争。可见,要想成功不仅要耐心,还要细心,注意细节,刘备绝对是个有心人。

还有一位便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他也出身寒微。可与朱元璋相比,刘邦好歹还做过泗水亭长,有个一官半职;刘备也算是皇室后代,有点地位;而朱元璋则是一穷二白,是彻底的从农民阵营中走出来的一个不折不扣的无产者。他曾经放过羊,后来父母双亡,居然穷得无处下葬的地步。孤苦伶仃的他为了活命,便去皇觉寺当和尚。

在此期间,他曾做过三年的“游方僧”(外出化缘、讨饭的和尚)。对于年幼的他来说,这是个天大的冒险。在民不聊生,兵荒马乱的年代,刀剑无眼,饿殍遍野,瘟疫流行,任何一点都足以让朱元璋毙命。但是,他还是决定要冒险下去。虽然很辛苦,用他自己的话说“魂悠悠而觅父母无有,志落魄而徜徉。西风鹤唳,俄淅沥以飞霜,身如蓬逐风而不止,心滚滚乎沸汤。”(《御制皇陵碑》)但正是在这一段悲风凄雨的游历过程中,让朱元璋熟识了脚下这片土地的山川河流,社会状况,尤其是风土人情。他扩展了眼界,见了世面,丰富了社会知识。这都为他以后征战南北奠定了基础,更为重要的是,他接触到当时西系红巾军领袖彭莹玉的一些弟子,开始了解天下大势。这便是冒险精神。

三年乞讨生涯终结之后,朱元璋回到皇觉寺。突然有一天,他接到一封来信,是朱元璋的儿时伙伴汤和寄来的,此人正在郭子兴红巾军里征战,他力劝朱元璋加入红巾军。在当时看来,作出抉择非常艰难,此时郭子兴处于劣势,投奔无异于送死。但是,朱元璋却毫不犹豫:留在寺庙,被元军抓走充军也是一死,而且凭借这三年来对整体态势的把握,他还是果断的决定去参军。朱元璋从布衣到将领再到帝王之路,也由此开始。所以,一旦认准是正确的事情,便毫不犹豫马上去做,这种决心也是成功的一大法则。倘若踌躇徘徊,往往会痛失良机。

俗语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三位历史人物的故事给我们这样一个启示,这也是中国式的成功法则:或许自己现在没有财富、没有地位,甚至没有机会,有“辱没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的恐慌和危机感,但是我们一定要做个有心人,积累会让成功不再遥远。

上一篇:淘气包马小跳孔雀屎咖啡读后感下一篇:我家小院一幅画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