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经济建设工作

2024-05-11

社区经济建设工作(精选8篇)

社区经济建设工作 篇1

一、平安建设的指导思想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建立健全长效工作机制为核心、以加强基础工作为重点、以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为主线,不断保持人民群众对公共安全综合治理的较高满意率和较高的安全感水平。围绕社区党工委、街道办事处的整体工作目标,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工作中,以轨道交通市政动迁和重点地区集中整治为工作核心,以开展平安社区建设为重心,为地区建设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良好的治安环境。

二、平安建设的目标任务

社区平安建设的目标任务是:维护地区社会治安秩序;加强安全生产监管;预防和减少矛盾纠纷;深化法制宣传,加强法制教育;进一步开展与“”等邪教组织的专项斗争;保持社区矫正工作在全市的领先水平;打好“三年禁毒人民战争”。第一阶段是通过宣传发动,明确任务,落实措施,实现先行突破,将小区创建成率先达标的“平安小区”;同时创建一批率先达标的“平安单位”,使创建达标的“平安小区”、“平安单位”达到以上。第二阶段是年,通过整体推进,重点解决突出问题,全面提高创建能力,使创建达标的“平安小区”、“平安单位”达到以上。第三阶段是年,通过巩固成果,攻坚克难,采取针对性措施,不断提升创建水平,使创建达标的“平安小区”、“平安单位”达到以上。进而为创建成“平安社区”打下坚实的基础。围绕平安建设目标任务,通过分步实施、梯次推进,争取社区“五大环境”建设成效显著,即:稳定的政治环境、良好的治安环境、和谐的人居环境、安全的生产环境、有序的经济环境。

三、立足长效,规范管理

随着我国进入新的发展时期,稳定工作也面临了许多新的情况,年街道创建平安社区工作要适应新形势,把握主动权,要深化创建活动、强化制度管理、构建三级网络,使平安创建活动取得新成效。

1、深化创建活动,即深化“平安社区”“平安小区”创建活动。开展以加强居民住宅安全防范,及时化解各种纠纷,减少案件发生为主要内容的“平安小区”建设;以落实内部安全保卫措施,防范各类案件发生,减少各种安全事故为主要内容的“平安单位”建设;以加强区域安全防范,及时处置各类矛盾,提高社会面治安防控水平为主要内容的“平安社区”建设。同时以平安社区建设为重点,带动平安小区、平安单位的创建,推动全社区平安建设向深度和广度发展:首先要将创安工作不断引向深入。继续扎实开展平安社区、平安小区创建,要进一步加强整体规划、重点推进、分类指导、全面考核的工作机制,要把创安工作向社区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延伸;向治安复杂地区、重点场所拓展;向提高科技含量和加强防控能力方面发展,切实提升创安工作实效,提高创安工作水平,保持创安工作全覆盖。其次建立健全齐抓共管工作机制。平安建设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齐抓共建,要把平安建设的各项工作任务细化分解到各部门、各单位,做到每项工作有专人负责,每项措施有部门落实。

2、强化制度管理。一是领导责任机制。在区委、区政府、区综治委的领导下,由街道党政领导任平安建设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是直接责任人,其他领导承担各自职责范围内的责任,进行工作目标分解,领导责任签约并检查督办;二是实事推进机制。每个阶段(年)把群众有需求、能感受、能参与的重点问题列为实事项目,加以落实解决;三是联建联创机制。将平安建设与社区党建、文明社区创建、和谐社区建设以及社区管理工作紧密结合起来,组织一起、指标一体、推进一致,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见效;四是工作保障机制。建立平安建设联席会议制度,落实平安建设专项经费,保证平安建设工作顺利开展;五是考核奖惩机制。制定考核项目和标准,每年年中组织讲评,年底进行考核,对平安建设成效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并及时宣传发扬,对工作不力或严重失误的通报批评。

3、构建多级网络。即社会治安巡控网、群防群治防范网、安全检查监督网和矛盾纠纷调解网。社会治安巡控网:建立由社区民警、治安巡逻网格警、社保队员组成的社会面网格化巡控网络。群防群治防范网:警力有限,民力无穷,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参与是加强社会治安防范的有力保证,通过各种有效途径调动广大群众参与平安创建活动的积极性,积极发挥在职党员、干部特别是老干部、社区志愿者和物业管理机构在群防群治中的作用,形成有效的群防群治防范网。安全检查监督网:有效整合消防联队、安全监督员、房屋租赁协管员、社保劳动监察队伍等专职队伍,建立健全社区单位安全监督员队伍,实现全覆盖的安全检查监督网。矛盾纠纷调解网: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委员会在民间纠纷调解中的作用。不断调整和完善人民调解三级网络,积极探索由专职社区民警参与日常民间纠纷调解的新模式。

四、抓好“五大”实事,为扎实推进平安建设夯实基础

今年要抓好与居民生活相关的五项实事,这些实事项目对应的问题都是与群众切身利益有关,群众比较关心,反映比较大的问题,这些问题解决好了,就会为社区平安建设打下较好的基础,让平安建设真正成为人民群众满意的民心工程。这五项实事是:

(一)建全队伍,完善网络。充分发挥街道处置中心的作用和将建成的社区事务“一门式”的功能,强化网络化、制度化、规范化、信息化建设,积极发挥地区党员、居民的积极性,在原有的基础上对群众治安防犯队伍要进行调整的整合,加强队伍的培训,编织治安信息员网络,做到点、面结合,对社会治安突出问题能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确保社区一方平安。

(二)建立来 人员和房屋租赁信息管理队伍。加强来沪人员管理,建立外来人口和地区房屋租赁管理的两级信息平台。今年街道将合同公安、房地、城管等部门组建一支地区外来人员和房屋租赁管理队伍的工作网络,并建立来沪人员信息管理系统。确保市政府制定的“居住证”、“租赁房屋管理”两大制度的落实。真正做到“管房、管证、管税、管人”。

(三)推进社区技防、物防建设。加强对高发案地区的监控,有效利用街道路面实时监控设备,对重点地区、高发案地点进行监控。在高发案小区新增100扇楼宇铁门,并规范维护、使用和管理,遏制入室盗窃案高发势头。

(四)整治学校周边治安环境。学校周边治安环境整治工作在区政法委的指导下,在有关部门的配合下总体成效明显,但由于有些学校处于区域交界,一些学校周边地区乱停车、乱设摊、现象比较严重。今年要协同有关职能部门重点解决长乐学校周边地区“三乱”等问题。

范文网

社区经济建设工作 篇2

随着中国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 中国经济在持续高速发展。大量农村人口进入城镇, 促使我国城市化率已达到50%。因此城市规模势必增容扩大。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 实现城市社区经济经营机制的大转换。进而使城市社区经济工作适应当代中国经济工作的大格局, 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生活水平、进一步改善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 也是为践行科学发展观, 建立以人为本和谐有序社会的不断探索。基于城市社区经济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才逐步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的这个现实, 它是从计划经济迈向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 由于市场经济建设的推行而逐步从城市社会福利性的社区服务中分离出来的, 是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后才开始出现的全新事物。然而, 城市社区经济作为一项客观具体的经济活动, 其实早就存在, 人们几乎每天都在接触它。就其具体特征而言:城市社区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个大前提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新兴经济。就其作用来讲:是区域经济增长, 缓解失业矛盾, 提高就业率, 为区域经济的发展寻找新思路、新资源的切入点,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不断加快社区经济已成为社区持续发展的经济基础, 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便于理解社区经济这个概念我们必须从其基本特征和具体措施入手加以理解。

1 城市社区经济的地缘性特征

城市社区是指城区一定地域中, 因共同生活而形成了相对自然稳定社区关系的人类利益共同体, 是介于城市居民与城市社会之间的中间层次, 是具有纽带、桥梁功用的组织。因此可以推定城市社区经济就是专指在城市特定区域内, 为社区居民物质生活与文化生活的消费需求而提供服务的经济活动, 以及在此区域内所进行的一切经济、文化生活消费要求而提供服务的经济活动。近几年来,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 大量人口迁入城市, 一个新的概念被引入我们的生活———城市化。所谓城市化, 就是指在工业化过程中,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而引起的地域空间上城市数量的增加和城市规模的扩张, 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变, 城市基础设施的改造与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 它是人类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产物。

2 城市社区经济的社会性特征

社会性是指城市社区经济诸多特征中最为突出的表象之一。社区虽然首先是指一种地域性社会, 但社区除了含有地域性特征外, 其内部关系还是具有情感、特殊主义、集体主义与排他主义的价值取向。因此要追求城市社区经济利益的最大化, 显然是具有许多特殊性, 复杂性的。

3 发展城市社区经济的几点措施

a.面对我国城市社区经济的基础差, 底子薄的状况, 一是要在发展方向上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潮流, 进一步优化经济结构, 积极参与市场经济的大竞争, 提高城市社区的综合竞争力。b.在管理体制上, 要从直接抓生产经营机制转移到政策指导, 投资决策, 资产经营, 监督服务等间接管理上来, 充分发挥城市社区经济内部管理机制的作用, 做到因地制宜, 扩大社区经营的自主权。c.在经营机制上, 要灵活多变, 积极推行企业经营机制的改革, 明确企业内部产权关系, 全方位放开, 让各经济实体走自主经营, 自我发展的道路。d.在劳动人事管理上, 政府及基层社区只管一个法人, 一个合同, 一个监督机制, 一个服务体系, 各经济主体可以自主招聘, 调动, 使用和解聘人员。不断加大政府的投入力度, 政府一方面要退出社区经济的主体地位, 另一方面要积极地支持和引导社区经济的发展。

积极推进社区经济发展市场化。实践证明市场化是发展社区经济的正确途径。以大力突出社区服务, 增强城市社区经济发展的主导功能。以服务于社区居民为主旨发展城市社区经济, 并通过城市社区经济发展来支持社区其他各项建设事业的持续发展, 从而达到社区经济发展的和谐统一, 是社区建设的基本方式和重要途径, 也是城市社区经济发展的主导功能。因为社区服务具有融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为一体, 突出精神文明建设的特点和趋势。它不仅包括提供满足居民物质需求的服务, 同时也包括满足居民精神文化方面的服务, 而且随着城市社区经济的不断发展, 社区居民物质生活水平逐渐提高, 社区服务将在满足精神、心理和社会需求等方面会表现得越来越突出。为此我们第一要注重整合社区内部资源充分利用驻社区单位经济实力强、联系业务广泛、信息灵通等优势, 为社区经济发展提供各方面的支持。从而把社区资源优势与市场建设结合起来, 不断壮大社区经济实力。第二, 推动社区经济民营化, 发展社区经济必须重视对民营企业的管理和扶持, 民营企业都有一套完整且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 已经建立起了相对科学的运行机制, 大力推进社区经济民营化, 可以有效促进社区第三产业的发展。第三, 推进社区经济股份化。发展社区经济, 要以企业改制为重点, 用股份制形式实现社区内资源的优化配置, 同时促进企业经营机制的转变, 有效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

加强组织管理, 积极推进社区经济的健康发展。要改变目前我国城市社区经济规模小, 素质低, 竞争力不强的现状, 就必须加强城市社区经济的组织管理, 长期以来, 我国城市社区经济的发展一直处于零敲碎打、低水平、低效率的状态, 没有长远规划和目标的初级阶段。当前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是管理上相对混乱的局面, 尤其结构层次上尚未理清理顺。主要表现在这里既有政府办, 街道和居委会办, 又有个体办, 私人办, 还有公司合作、合股办的。这样一种形式上混乱, 势必导致内容上的无序。目前, 发展城市社区经济应在有利于政企, 政事分开, 有利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则下有组织, 有秩序地进行, 充分发挥以街道办事处的主导作用, 加强基层社区的政权建设和社区经济的管理作用。由于城市社区经济涵盖了多层次的服务范畴, 目前应主要发展技术含量较低的便民服务业, 适当发展信息咨询, 网络服务业等。便民、利民、惠民的基本服务内容:主要是指包括社区环境保持, 居民生活服务、家务劳动服务等在内的服务项目, 在此基础上适时开展信息咨询、网络服务, 在服务的过程中, 社区经济要注意尽量规避提供泛化居民服务的领域, 而是通过深入的社区居民调查, 开拓新的服务领域。

以发展社区经济为切入点, 创造新的就业岗位, 缓冲就业压力。城市社区经济主要以第三产业, 非公有制企业和个体私营经济为主, 大部分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不但可以吸收弱势群体人员, 而且可以为社区富余劳动力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和就业机会, 在解决就业和再就业问题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此外, 可以将发展社区服务业安排、吸收下岗职工重新就业, 在此基础上, 逐渐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的社区服务队伍, 不断提高社区服务人员的业务水平。

不断提高社区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一方面, 政府部门应注意拓宽社区人才选拔使用渠道, 采取面向社会公开招聘, 机关干部下派等方式, 遴选出一批基本素质高, 工作能力强的人员到社区工作, 实现社区工作者队伍的年轻化, 知识化和专业化。另一方面, 要重视对现有社区人员的教育培训, 依托社区服务中心, 社区教育中心等机构, 有计划的组织现有社区工作人员进行集中学习培训, 促进他们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评议, 切实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从整体上看, 社区经济发展应以社区居民的需求为导向, 以不断提高广大居民的生活质量为目标, 承担与社区管理组织功能相适应的各项事业, 在这个过程中, 要正确处理好社区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 最终促进城市社区经济的全面良性发展。

摘要:城市社区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个大前提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新兴经济。它是区域经济增长, 缓解失业矛盾, 提高就业率, 为区域经济的发展寻找新思路, 新资源的切入点,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 社区经济以成为社区持续发展的经济基础, 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区经济建设工作 篇3

关键词:农村 环保 生态

一、农村社区建设中的环保问题

(一)农村环境“脏、乱、差”问题严重

长期以来,农村地区受各种因素制约,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村庄建设缺乏整体规划,环境管理滞后,人畜粪便、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等废弃物大部分没有得到有效处理,随意堆放在田边、路旁、水塘、沟渠或直接排放到河流等水体中。近几年来,随着新农村建设工作的不断深入,虽然这些现象得到部分遏制。但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二)农业生产废弃物综合利用率低

随着农业生产能力的大幅度提升,畜禽养殖业污水、粪便、作物秸秆以及残留农膜等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大量增加。畜禽粪便随意堆存和排放,成为影响农村环境的一个不容忽视问题。农业生产中过量使用化肥、农药、农膜以及污水灌溉造成土壤污染,已不同程度地影响到农产品质量的提高,甚至威胁食品安全。

(三)农村饮水安全保障程度较低

农村水源性缺水和水质性缺水并存,主要表现为: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和供水保证率低、饮用水处理设施简陋、水质不达标、水型地方病严重等。同时,受工业、农业、生活污水的多重污染,部分河流、湖、库污染严重、富营养化突出、绿藻泛滥,许多地区已经出现有河皆枯,有水皆污的现象。

(四)城市和工业污染向农村转移趋势加剧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一些城郊地区成为城市生活垃圾及工业废渣的堆放地,大量农田被城市垃圾占用和毁损,因污染引发的民事纠纷近几年呈上升趋势。同时,由于产业布局调整的加速,一些重污染工业项目从城市向农村转移。企业废水、废气、废渣超标排放已成为影响农村地区环境质量的主要因素。

二、农村社区建设中环境问题的破析

(一)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

农村社区建设中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指导,存在盲目追求“高、大、新、全”的现象,从而导致建设摊子铺得过大,布局有些零乱、土地配置有些失当、功能分区不太明显,造成了土地资源的浪费,加大了环境的治理难度

(二)环保意识薄弱

环境保护是政府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的重要职能,忽视可持续发展指标的导向,未把环境保护工作放到应有的地位来加以重视。重开发建设,轻环境保护;重当前利益,轻长远利益;盖厂兴镇不治污,毁林建房不绿化的现象在依然存在。

(三)自然资源的过量利用

自然资源能否合理利用将直接关系到环境保护的成效。在人类将自然资源加工成产品、又将生产排泄物返回到自然环境中去的循环往复过程中,如果不能充分、合理地利用资源,使资源得到最优化配置,那么生产排泄物将会积聚过多,就可能会造成污染。

(四)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对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农村的环保基础设施建设速度明显滞后。相当一部分的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与农村社区的建设发展速度不相适应。垃圾和污水的收集处理能力不强,清洁能源的使用率不高,使一些常规技术很容易解决的诸如烟尘、污水、垃圾等污染问题难以得到解决。

(五)经济与生态环境发展不协调

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忽视生态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二者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经济效益容易被人们所重视,因为它与人们的自身权益直接相关联。但如果只是追求一定的经济效益,而忽视相应的生态环境效益,往往就会适得其反。

三、农村社区环保应坚持的基本原则

1、统筹规划,突出重点

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促进城镇环保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要明确近期农村环保工作重点,优先解决饮用水安全、工农业生产污染、生活污染和河沟池塘污染等群众反映强烈、影响面大、问题较集中的突出环境问题。

2、因地制宜,分类指导

按照农村自然生态环境条件以及较高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针对水环境污染的主要环境问题,并结合地方县市的发展,因地制宜地采取相应的农村环境保护对策和措施。

3、科技先行,创新机制

加强农村环保适用技术研究、开发和推广,要针对农村地区实际情况,重点开发低成本、高效实用的环保新技术,充分发挥科技支撑作用,以技术创新促进农村环境问题的解决。积极创新农村环境管理政策,优化整合各类资金,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农村环境保护领域,建立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化投入机制。

4、政府主导,公众参与

发挥各级政府主导作用,落实政府保护农村环境的责任。各级政府要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环保的支持力度,制定有利于农村环保工作的相关政策。维护农民环境权益,加强农民环境教育,建立和完善公众参与机制,鼓励和引导农民及社会力量参与、支持农村环境保护

三、加强农村社区环保,建设生态农村的思路

1.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的观念,加强环保意识

当今许多城镇问题都是由于人缺乏环境保护意识导致的,因此必须从普及和提高意识着手。历史的经验向我们警示,不能无限度地向大自然索取,人和自然之间应当保持和谐、协调的关系,才能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农村城镇化建设应该体现生物圈和技术圈协调,人与环境和谐相处。

2.制定农村社区环境保护建设规划

在实践中人们对农村生态系统缺乏足够的认识和了解,以及局限于眼前利益的行为,是造成农村环境破坏和污染的根源,因此必须掌握农村环境和生态的特点及规律,搞好近期和长远农村环境建设规划,改变农村能源结构,合理利用能源,解决大气污染问题。对农村生活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处理,尽可能使其资源化加以利用。只有科学的规划和管理,才能实践城镇环境的优化。

3.建立健全环境保护财力保障机制,加大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社区应当加强对环境项目的财政倾斜和信贷投资,创建环境、经济协调发展的村镇,用足用好按规定筹集的环保费用,根据“污染者负责、开发者保护”的原则解决环境优化问题。

4.强化政府对农村社区的环境管理

政府在协调农村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关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农村社区管理中心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把环境保护提到工作的重要地位中来,要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的原则,把握发展规律,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落实环境质量领导负责制,切实做到责任到位、投入到位、措施到位。

5.发展循环经济,保护农村村镇建设的环境

循环经济能够实现废弃物的再生利用和减量排放,有利于农村城镇的环境保护。一是大力推行环境无害化技术,比如污染治理技术、废物利用技术、清洁生产技术等。清洁生产技术在环境无害化技术体系中属于核心地位,是实现循环经济的基本形式。二是调整乡镇企业生产布局,大力发展生态工业,建立资源节约型、经济高效型、生产环保型的生态工业园区。三是加快村镇垃圾处理产业化,加强垃圾处理基础设施的建设,实现垃圾收集、分类、运输和加工的专业化协作、企业化经营。

参考文献:

[1]杨家栋,秦兴方,单宜虎.农村城镇化与生态安全[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6)4版

[2]冯海发.农村城镇化发展探索[M].新华出版社,2004年6月版

[3]周海乐.城镇化与小康社会[M].苏州人学出版社,2003年7月版

[4]冯华.二十一世纪的热点——发展小城镇推动城市化[M].科学出版社,2001年4月版

[5]李宇,艾华等.20世纪90年代以来小城镇环境研究进展[J].地理科学进展,2006年第25卷第1期

[7]苏杨、马宙宙.我国农村现代化进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6年第16卷第2期

社区经济建设工作 篇4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工作总结

2012年,**社区按照市委、市政府和上级有关部门的要求,积极开展工作,认真落实《关于加快推进全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和若干意见》文件精神。启动了社区居民集中居住区建设一期工程,推进了城乡一体化进程,也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将工作简要总结如下:

一、做好社区中长期发展规划,绘制社区发展蓝图。年初按照上级要求,**社区积极行动,委托了有资质的规划设计部门编制社区建设详细规划,规划部门多次深入社区进行实地调研,并召开了多次群众座谈会,听取群众意见,规划做到了结合社区实际,有特色,设计标准高,现在规划设计已初步完成。

二、启动居民集中居住区建设,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今年年初,社区完成了新型社区建设的选址工作,先址位于**加油站北,规划经二路东侧,规划占地59.8亩,拟建设居民集中居住区15栋楼,建设后可安置群众508户。办理了相关手续,委托设计部门进行楼房设计,设计符合规划要求,外观统一美观大方。一期居民集中居住区一栋17层住宅楼已于今年5月份正式开工,现主体工程已完成。

三、发展各项社区事业,保障群众权益。

今年以来,社区联合劳动部门多次开展社区居民职业技能培训,对群众进行食用菌烟叶种植,家禽养殖等进行培训,培训人员达300余人次,大力提高了群众的职业技能,也扩展了群众的就业渠道。社区认真落实上级关于居民医疗、养老、低、保粮种补贴等惠民政策,今的社区居民医保养老参保率均达98%以上。对于困难群众做到应保尽保,不让一户群众因为贫因吃不上饭,想法设法解决困难群众和生活问题。

四、加强组织领导,加大资金投入,确保新型社区建设取得成效。

按照上级要求,**社区成立了新型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明确了一名三委干部牵头做好此项工作,从组织领导上支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为了做好此项工作,社区不仅自身加大投入,还积极争取上级项目资金投入,今年以来共争取整合各类资金达150万元,大大推进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五、不足之处与下步打算。

虽然我们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工作中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比如信息宣传抓的不够,工作干的多,总结的少,一下步我们一定改进工作,重点抓好社区基础设施建设与各项配套建设,做好社区管理,争取使群众早日能够入住新房,从根本上改善群众的居住环境。

社区平安建设工作汇报 篇5

社区成立于2002年6月,位于**市西**的城乡结合部,辖区面积1.2平方公里,居民5325户,人口15321人,主要以铁路职工及其家属为主。

社区高度平安建设工作。为了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防范工作,构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群防群治体系,确保辖区内居民小区的平安,使我社区人民群众有一个安居乐业的社会治安环境,我社区采取各种措施,积极推进小区平安建设工作。

一、建立组织结构,完善工作机制、提高居民防范意识。

社区建有治保委员会、调解委员会,负责社会治安和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在宣传教育方面,我们利用每年的“3月综治平安宣传月”、“6.26”国际禁毒日、“12.4”法制宣传日等时间,开展各类综治平安专题宣传服务活动,采取展出宣传板报、开展讲座、发放各类加强防范常识的知识宣传单等多种形式的活动,提高社区居民对平安建设工作的认识;社区通过做大量工作进一步加强反邪教教育、禁毒教育和法制教育,减少少年犯罪,增强社区中老年及少儿居民的自我防范意识。

二、加强与派出所、有关部门的联系,共同致力于维护辖区稳定,保护人民生命财产。

(一)经常和**派出所的民警同志交流、探讨,共同致力于维护辖区稳定,保护人民生命财产。

我们积极组织综治人员参加**派出所的警民交流会议。在会上公安局的同志和我们社区综治人员就维护社会治安、体察辖区民情、如何更好的为民服务等问题积极沟通交流。我社区与会人员积极献计献策,提出更紧密的加强辖区居民和民警的联系互动,加大民警走访社区的力度和密度,并提出采取措施解决小区麻将馆和犬类扰民问题,受到公安局同志的高度重视。

我社区领导还多次和社区管段民警就辖区内的治安状况、居民反映比较集中的各种扰民情况进行交流,讨论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并对今后如何继续加强和改进平安社区建设工作,更好的联系群众、体察民情民意、帮助居民解决问题等进行了深入探讨。

(二)积极与有关部门联系,共同探讨和解决居民小区的不安全因素。

得知辖区内有人养狗扰民,给出行的居民带来不安全因素。我社区立即与物业部联系,在小区内张贴通知,在小区主要干道内悬挂横幅、提醒狗主文明养狗,看好自己的狗,一定要清理自己的狗所拉的大小便,同时遛狗时一定要牵好自己的狗,尽量不要饲养大型犬只,不要让狗去骚扰甚至袭击其他路人,特别是一定要让自己的爱狗注射狂犬病疫苗。同时提醒狗主如果他们的爱狗出了什么问题,狗主是要承担责任的。

10月份以来因为工作任务重,时间紧,大部分职工早出晚归,有时候因为忘记或者图省事赶时间而没有把车辆放入车棚保管,使得窃贼有可乘之机,发生了部分电动车和摩托车被盗事件。我们和物业部、保卫处以及派出所联系,在辖区内悬挂横幅,提醒居民将车辆放入车棚保管,并采取奖励对抓贼有功的居民的办法发动群众,打击窃贼的嚣张气焰,小区内的治安有所好转。

(三)对龙屯桥底治安环境进行重点整治。

在龙屯立交桥底,一直以来存在两个不安全因素。一是经常大清早就有附近居民在这里批发蔬菜,二是地下非法“**彩”市场。这两个问题不仅造成污染环境和交通堵塞,影响行人及车辆通行;另外这么多人拥集在桥底,造成拥挤,加上来往人员情况复杂,也极易给小偷可乘之机。针对这一情况,我社区联合城管部门、派出所共同进行整治,派出社区工作人员和义务巡逻队员、城管执法队员每天早上蹲点守候,劝阻居民们不要在桥底摆摊,劝说他们进菜市场摆摊,使乱摆乱卖现象得到好转;同时,派出所的巡防队和社区的义务巡逻队加大巡逻力度,使龙屯桥底的“**彩”市场收敛许多,维护了该地的治安环境。

三、提高居民防范意识,加强居民小区、学校周边及校园治安环境防范工作。

(一)加强反邪教教育、禁毒教育,提高居民防范意识。

1、加强反邪教教育。

社区工作人员深入社区居民家中,并在居民中选出“家庭拒绝邪教”中心户和创建无邪教中心户,并利用宣传栏或张贴反邪教宣传画等形式,向居民宣传邪教的危害性,普及反邪教知识,引导社区居民关注和参与反邪教活动,充分认识邪教的危害,反邪教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努力营造“家庭拒绝邪教”的氛围。

10月18日,社区与**市第四十七中联合举行“防范抵御邪教构建和谐社会”为主题的反邪教承诺活动,给学生们讲解了相关方面知识,并组织同学们在反邪教承诺书上庄重的签字。

通过反邪教教育,使广大居民认清了邪教的非法性、违法性,深刻揭露批判邪教的违法犯罪行为,让大家分清宗教和邪教的本质区别,加强对邪教组织活动的防范,共同打造我们美丽和谐平安社区。

2、加强禁毒教育,推进“无毒社区”工作进程,减少毒品犯罪案件的发生。

在“6?26”期间,社区组织了一场禁毒文艺演出,设立了1个毒品法律知识咨询点,悬挂横幅2条,张贴标语100多张,向广大居民发放宣传资料800多份。我们还在在革新路第一小学发放《禁毒宣传手册》500余册,并组织有关人员现场讲课。通过上述活动的开展,全面提高了广大居民,特别是中小学生的识毒、拒毒、防毒能力。

对辖区内人在户在吸毒人员,全部实行了由社区民警,单位、社区、亲属组成的“四位一体”的帮教,共成立了帮教小组3个,由9人组成,帮教率达100%,帮教小组对帮教对象开展定期上门走访,谈心、尿检等工作。一方面对帮教对象进行严格的监督管理,另一方面对帮教对象从生活、就业、人格上关心挽救。通过这些措施,目前辖区内没有发现新滋生的吸毒人员。对部分顽固不化和对社会危害影响较大的吸毒人员,及时与公安机关、禁毒大队联系处理。

(二)加强居民小区的防范工作,保护人民生命财产。

1、“物防”方面,我社区积极联系**派出所、保卫处、物业管理部等有关部门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居民小区内的保卫,取得积极成效。几年以前革四区和革五区都是平房,没有围墙,不法分子极易趁虚而入。为了加强革四区和革五区的治安,厂里推进危旧小区平房改造,先将革五区的平房改建成金龙小区,并配有围墙和门卫保安;然后在革四区修建围墙并关闭了革四区的马路市场,同时在革四区新建好的2个小区门口安排了保安值班。此举有效的加强了对革四区的保护,遏止了原来革四区上坡路段经常发生的盗抢事件。厂里还把**小区原来的门口封闭并替换为围墙,**小区的住户现在由革七区东苑出入,这样就加强了对**小区的保护,最大限度的遏止了偷盗行为。我们将继续和有关部门保持联系和沟通,争取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法,让居民住得舒心、放心。

2、“技防”方面,经过社区和派出所、保卫处、物业部的多方沟通,由出资,在辖区每个居民小区大门都安装了“天网”摄像系统,各小区共安装了“天网”系统16套,保证了小区每个进出口一天24小时都能在保卫人员的监控之中;小区内新建的楼房,每个单元都安装了带有通话系统的安全电子防盗门,一些老楼栋在我们的工作下也已经开始安装。目前辖区145栋居民楼共448个单元,已经安装电子防盗门的单元为116个,占到全部单元数的26%,而且更多的单元表示将尽快安装。我们将继续与居民积极沟通,力争早日动员所有楼栋的单元都装上防盗门。

3、“人防”方面,每个小区都配备有专职保安,负责大门的值守。社区加强了义务巡逻队的工作力度,健全巡逻管理制度,每组3-5人每天在单位上下班时间段在辖区内巡逻,确保居民出行安全。每季度开一次会议通报近期案情及重点防范地段工作重点,真正把工作落实到实处,保障社区安全;通过我们和派出所多次沟通,每天案发高峰时段,派出所的专业巡防队、**保安公司的机动巡逻小分队都会在路上巡逻。我们还在小区内张贴温馨提示,提醒各位车主提高自我防范意识,一定要把车子放进柴房或者车棚保管,并为车子安装警报装置;社区在辖区内悬挂横幅、张贴标语,动员居民进行群防群治,留意可疑人员,发现停放在室外的车子尽量帮忙看护;经常与车棚业主交流沟通,积极探讨更实用的车棚管理方法。这些措施有效震慑了不法分子,维护了辖区安全环境,保护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二)做好青少年教育工作,维护学校周边及校园治安环境。

社区辖区内主要有四所学校:**市二技校、**市四十七中学、**市**第一小学、**幼儿园。为了做好青少年教育工作,确保学校环境的安全,我社区加强工作研究和部署,成立了有关的领导小组,积极参入到校园的综治工作中去。

1、加强领导,明确责任,把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摆上重要位置。

社区成立由社区领导及工作人员、社区民警、辖区学校老师组成的社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小组。积极联系、动员和组织社区团员青年、社区管段民警、社区干部、社区党员、大学生志愿者、社区法律顾问等资源,初步形成了一支善于开展社区预防工作、善于开展青少年思想工作的队伍。

2、真抓实干,规范管理,稳步推进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从而在社区筑起未成年人失足的“防火墙”,保护学生安全。

(1)通过开展一系列适合社区青少年现实生活的法律教育和实践教育活动,提高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紧紧围绕“公民道德实施纲要”,法制教育围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禁毒条例”等内容,向青少年进行法制宣传,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法制观念,提高整个家庭的法律意识,(2)与学校保持电话联系制度,提高对紧急事件的应变能力;对学校周边的治安乱源(主要是网吧及其他不能让未成年人进入的场所)进行警告和监督;加强平时对学生的宣传,教育他们出入校门尽量结伴而行,不与社会不良青年有来往。深入开展预防毒品、艾滋病的教育,帮助学生远离毒品。

(3)和学校联合开展急救观看禁毒展、听禁毒报告、听法制、安全讲座、开展意外伤害、交通安全、消防演示模拟逃生的演练等活动,使他们在实践中懂得了如何学法、知法、守法,并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自护自救技能。

(4)举办以法制科普教育为主题的假期活动,通过开展手工制作培训、急救知识讲座、读书活动等,丰富青少年的业余文化生活和增长科学知识,引导他们树立健康向上的人生观,远离各种不良文化习气的侵袭。

(5)长期坚持在辖区内进行义务巡逻,特别是注重。为了更好的维护校园周边安全,维护广大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让孩子们平安回家,组织居民的义务巡逻队对辖区校园周边进行巡逻。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辖区各所学校校园周边的社会治安有了明显的改善。

社区经济建设工作 篇6

一、切实推进“平安社区”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凤岗街道党工委、办事处下达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制。综治工作是社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充分认识综合治理工作的重要性,自觉承担起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责任,切实做好本社区综合治理工作。将社会治安管理、平安建设工作列入社区重要议事日程,健全完善各项制度,推动平安社区建设的开展。努力形成全体居民参与综治工作的良好局面。

二、认真开展“五五普法”教育活动。今年是“五五普法”第一年,我社区将结合综治宣传月,利用社区宣传栏、科普画廊、标语等各种宣传形式广泛开展普法教育。大力加强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居民法制观念,提高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社区经济建设工作 篇7

2011年11月23日, 第五次全国安全社区建设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副局长杨元元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理事长张宝明作工作报告。国家煤矿安监局副局长李万疆主持会议。

杨元元指出, 安全社区建设是保障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的重要措施之一。近年来, 全国安全生产状况保持了总体稳定、持续好转的发展态势, 安全社区建设功不可没。下一步, 安全生产仍然面临着事故总量较大、较大以上事故多发频发的严峻形势, 安全生产基础薄弱、各类隐患和违法违章严重等突出问题依然存在。有效解决这些问题, 仍然需要通过加强安全社区建设、强化安全基础, 来推动安全生产状况的持续改善。杨元元要求, 要充分认识推进安全社区建设的重大意义, 认真总结几年来安全社区建设创造的经验, 进一步明确安全社区建设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和各项要求, 把安全社区建设纳入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据了解, 我国安全社区建设8年来, 经过调研试点、逐步铺开, 到现在规范建设、创新发展, 已进入深入发展和推广阶段。目前, 全国有1394个单位启动安全社区建设, 涉及全国19个省 (自治区、直辖市) , 覆盖人口约1.2亿人。这次大会后, 还有30个街道、乡镇要进行安全社区现场评定, 预计今年全国安全社区可达到300个左右。

会议透露, 我国正在加大开展和推进企业主导型安全社区建设。今年, 山西晋煤集团, 中煤能源公司平朔煤矿, 中石化的燕山石化、巴陵石化公司, 中石油的长庆油田、华北油田等企业, 都突出优势和特色, 围绕企业的安全生产和社区居民的安全健康, 加强安全文化、安全促进项目和安全基层基础设施建设, 有力地促进了安全生产形势的持续好转。

会上命名了62个全国安全社区, 表彰了19个全国安全社会建设先进单位、45名全国安全社区建设先进工作者。至此, 全国安全社区达到266个。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有关司局及来自全国29个省 (自治区、直辖市) 的近500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社区经济建设工作 篇8

一、社区专职党群工作者队伍职业化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社区专职党群工作者队伍职业化建设的必要性。首先,这是适应社会转型、夯实执政基础的迫切需要。在我国社会结构和社会体制转型的过程中,过去社会成员固定从属于一定社会组织的管理体制已被打破,大量的“单位人”向“社会人”、“社区人”转变,要应对这个挑战必须实行从单位党建、街道党建向社区大党建的转变,拓展社区党组织的社会功能,推进社区治理和社会管理创新,强化党对社会、公民的关怀和服务,同时不断创新组织管理和社会操控的理念与技术,为党获得更为广泛的社会资本、政治资源与执政经验。以社区党建引领社区发展,切实把党的组织资源转化为社区发展资源,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社区发展优势,把党的组织活力转化为社区发展动力。

其次,这是发挥社会整合职能、拓展公共领域的迫切需要。我国全方位改革不断深入,社区已成为解决社会问题的“托盘”。社区基层是党和政府与人民血肉相连的纽带、是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是社区居民安居乐业的家园。随着城市管理职能社区化,要求城市基层政府转变职能着力点,即由纯粹发展经济转变为供给社区公共产品,致力于形成安定安全的社区治安秩序,便民利民的服务网络,团结和谐的社区人际关系,健康向上的社区文化氛围,舒适优雅的社区环境,规范有序的社区管理。因此,必须发挥社区党组织的社会整合功能。建立一支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合理,综合素质较高的职业化、专业化社区专职党群工作者队伍,是推动社区建设不断深化创新和发展的关键。

(二)社区专职党群工作者队伍职业化建设的可行性。首先,区域性大党建的实践推动社区党务工作的职业化进程。近年来,为适应区域性大党建新格局的要求,黄浦区向社会公开招聘社区专职党群工作者,创新党务干部选拔机制,采用社会招聘、志愿服务等方式,开始逐步建立党务干部人才遴选、储备和输送机制,以推动基层党务工作岗位的职业化进程。社区(街道)党工委管理的社区专职党群工作队伍活跃在党员服务中心、社区党建以及“两新”组织党建等方面,借助和运用党员服务中心的平台,为居民区党支部开展各项学习教育和主题实践活动提供有力帮助和服务;协调社区党组织横向之间、与驻区单位党组织之间、党员与党组织之间的关系;明显改善了社区(街道)党工委与基层党组织之间管理上的薄弱环节。社区专职党群工作者的理论素养、务实作风和敬业精神初步得到展示,社区专职党群工作增强了基层党建工作的辐射力,基层党建的工作领域因此得到拓展和延伸。

其次,社会工作职业化为社区党群工作的职业化拓展了空间。随着社区工作的发展,社会工作成为正规的职业。黄浦区相继成立了阳光、新航、自强工作站,促进了社区专业工作者队伍的发展。当前,高等院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总量逐年增加,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认证考试也已正式推开。基层党群工作者队伍建设可以抓住机遇,通过把党员社会人才培养成党群工作者,不断扩大基层党群工作者的蓄水池。同时,充分利用社会工作者专业化、职业化的特点,不断推进党群工作者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在社区、两新组织中设立部分职业化党群工作者岗位,通过公共财力给予支持,是岗位职业化与人员流动化的统一。党组织书记可以在社会化招聘的党群工作者中选举产生,落选后可以继续担任党群工作者,或自主选择从事其他职业,从而实现社会化运作与民主选举的相互衔接,形成可进可出、可上可下的良性机制。同时,还可以通过薪酬体系、职业阶梯和职业生涯的设计,给予基层党务工作者以有效激励,做到人才专业化、岗位职业化、发展有空间、职业有阶梯、退休有保障,获得相应的社会地位。

二、黄浦社区党群工作者队伍职业化建设面临的问题

近年来,黄浦区社区党群工作者队伍建设在区委的高度重视下得到了较好的加强。但是由于社区党群工作者的职业定位、职业定向、职业身份、职业薪酬、职业阶梯等机制尚不完善,他们仍然存在素质能力偏低、年龄结构老化等问题,还不能完全适应新时期社区建设的要求。

(一)社区专职党群工作者队伍现状分析。目前,黄浦区社区专职党群工作者214名,其中,事业编制56人;非事业编制158人,包括失业聘用的28人,属退休和协保、下岗后聘用的劳务协议人员130人。这支队伍呈年龄老化、学历较低、收入低、业务能力较弱的特点。

从年龄结构看,46-55岁占总数的67.76%,56岁以上的占总数的25.23%,呈现出青黄不接、后继乏人的趋势;从学历结构看,大专以下学历占总数的69.63%,远低于本市新就业人员的受教育程度;从业务资历看,聘用前无党务经历的占总数的45.03%;从收入情况看,非事业编制干部月均收入仅1100至1600元,事业编制干部月收入保持在3027至4110元之间,但在事业编制中级数最低且无提级增资机制。

(二)社区专职党群工作者队伍职业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1、社区专职党群工作者队伍职业化建设步伐滞后。各部门对社会工作人才的概念和认识并不统一,理解也不清晰。在实际工作中,与领军人才、非公人才相比,社区党务工作人才并未作为重点真正纳入人才工作格局中,“社区党务工作人才也是人才”的理念尚未形成社会共识,突出表现为:

一是社区专职党群工作的职业身份不明。国家职业分类里没有社区专职党群工作这一栏,身份得不到国家法律的认可,导致社区专职党群工作者的资格认定和职称评定难以解决,引起晋升机制的缺失。

二是工资待遇不规范,难以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第一,非事业编制社区专职党群工作者的月收入偏低,只达到社会平均工资的一半左右。第二,分属事业编制内外的职工在工资基数和社保待遇上差异悬殊,存在同工不同酬现象。第三,缺乏收入激励机制,奖金比较平均。第四,事业编制人员工资没有正常晋升机制,绩效工资与街道内其他事业编制人员差距太大,且不同街道之间的标准也不统一。

2、社区专职党群工作者队伍的梯队建设不合理。从目前的情况看,老中青三代社区党群工作者的人数呈“倒三角形”。一方面,很多工作经验丰富的老党群工作者面临退休;另一方面,愿意从事社区党群工作的年轻人数量不多,且缺乏经验,需要磨砺和锻炼,工作上较难获得认可。黄浦区社区党群工作者中退休返聘的占总数的53.27%。2009年各居民区党组织换届需调整补员占总数的46.72%。有的街道已出现了“书记荒”,使得未来几年社区党群工作面临年龄断层的隐忧。

3、社区专职党群工作者工作的持续动力不足。一是看不到职业上的上升空间,工作业绩和能力与职业上升没有挂钩,缺乏个性的职业生涯设计;二是看不到薪酬上的上升空间,无法从收入上体现专职党群工作者的资历、绩效、作用和能力上的差异;三是从制度上缺少对社区专职党群工作者的人文关怀,缺少激励保障措施,久而久之,他们工作的能动性减弱。

4、社区专职党群工作者成才的智力支撑不强。目前在招录专职党群工作者的过程中对其职业标准和职业准入的制度设计过于简便,由于考察方法单一和考察力量的不足,以致招录的部分同志“先天不足”。再加上现有的职后培训体系不健全,对社区工作人员重使用轻培养的问题比较突出,绝大部分社区专职党群工作者走上工作岗位后得不到正规的、系统的社会工作专业和技能的培训,知识更新缓慢,绝大多数社区专职党群工作者开展工作一靠上级指导,二凭传统经验,而他们的经验大多是计划体制下的党建工作经验,创新的力度和空间受到很大限制。

5、社区专职党群工作者管理缺少系统性和规范性。首先,选拔渠道不宽。由于受传统思维定势和财政体制的影响,目前社区(街道)党工委选拔聘任的对象大多为下岗职工、退休人员、社区居民等。选拔范围的局限性决定了无法从根本上改变社区专职党群工作者队伍的年龄结构与知识结构。其次,考核激励机制不健全。目前社区(街道)党工委对社区工作往往是评价单项工作比较多,考核全面工作比较少。部分社区(街道)党工委出于对社区工作者的开支来源、身份、待遇等方面的考虑,对社区工作者基本上不严格考核,只满足于“有人干事”,存在干好干坏一个样的现象。

三、建立社区党群工作者队伍职业化机制的思考

(一)加强领导,建立责任机制。首先,要建立社区专职党务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健全和完善领导责任机制是强化社区专职工作者队伍建设的根本保障。区委组织部负责社区专职党群工作者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建设,对总体规划、政策研究、宏观指导和部门协调等事宜,进行协调、指导。在社区(街道)党工委领导下,居民区党委直接履行对社区专职党群工作者的具体管理职能,进行统一管理,完善以居民评价为主要依据的考核机制,健全提升管理和服务能力的素质培训和多层面激励机制。

其次,要落实法律和制度建设,加强规范化管理。要依据基层党组织设置的要求,参照《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特别要参照《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组织法(修订意见稿)》的有关规定,认真落实中央两办转发的《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等有关文件精神,根据社区工作实际,区委组织部会同人事局、劳动保障局等相关部门,制定了《黄浦区社区专职党群工作者管理办法》和《关于黄浦区社区专职党群工作者聘用人员工资福利待遇的规定》等文件,进一步明确社区专职党群工作者的范围、聘用、管理以及待遇问题。社区(街道)党工委负责制定实施细则,进行考核和管理,实行规范化管理,把社区专职党群工作者队伍建设纳入法制化轨道,确保社区专职工作者管理教育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经常化。

(二)优化结构,完善选拔任用机制。把年纪轻、素质好、工作能力强和有一定社区工作经验的优秀人才选拔到社区专职党群工作者队伍中,是推进这支队伍职业化、专业化的关键环节。立足“政治素质高,文化程度高,工作水平高,年龄结构优”的目标,运用市场运作模式,制定社区专职党群工作者队伍的来源、职业定位、岗位要求及准入机制,从而提升专职党群工作者的职业形象、社会地位和功能作用。

首先,来源与配置。社区专职党群工作者的来源与配置问题是关系到这支队伍持续发展的首要问题。一是来源上,从近期(5年内)可操作性考虑,以事业人员为中坚力量、聘用制人员为骨干、派遣人员为后备进行社会化招聘,多元化进入。二是配置上,由区委组织部确定配置数标准,区财政核定基本经费,由社区(街道)党工委进行管理教育。每个居民区党组织配置一名享有事业编制的专职党群工作者,以及一名聘用制人员或派遣人员。事业编制人员在用人制度上能进能出,实行全员聘用合同制。

其次,职位匹配性要求。应当充分考虑到社区专职党群工作者的职业特性,即选用基本素养较高的,且选入后即能迅速投入工作的。因此,在准入机制的设计上应优化以下特定指标:(1)政治素质要求。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热爱社区工作。(2)工作经历要求。聘用人员应当具备3年以上党群工作经验,或担任过党务或群团工作领导职务2年以上。(3)基础知识要求。要有牢固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一般应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较强的文字和口头表达能力。(4)综合能力要求。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一定的人际沟通技巧,广泛的兴趣爱好。(5)年龄要求。事业新进人员一般在40岁以下。大学生居民区派遣人员,原则为应届或历届大学毕业生;劳务协议人员的聘用年龄:男不超过60岁、女不超过55岁。

再次,加大选拔力度。在区委组织部的统一配置标准下,采取“岗位选人、定向招聘”的方法向社会招录,应形成以下共识:一是招录工作原则上三年一次,每次换届到期之前选拔一批人,每年根据需要进行适当补充调整。二是应当由区委组织部会同社区(街道)党工委统一进行社会化招聘,制定规划和实施方案,具体操作。三是要积极鼓励大学生,特别是吸纳政治素质好、有公益心、热心社区事务、有社会学专业背景的大学生,作为居民区派遣人员加入社区党群工作者队伍,建立社区党群工作者人才库,储备一批社区党务人才。

(三)增强素质,强化培训机制。要以建立和完善培训体系为基础,形成以区委党校为主阵地的培训模式。创立“二级三线”的管理体制,“二级”即区委组织部和社区(街道)党工委;“三线”即高校培训基地、党校培训基地和社区基层党组织实践基地。区委组织部和社区(街道)党工委实施对培训的规划、组织、协调、监控,对培训质量和效益进行考评。对新招聘的社区工作人员应由区和街道进行不少于两周的岗前培训,接受基础理论、基本实务、基本技能培训,并进行社区工作资格考试,经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对任职期间的居民区党组织主要负责人,建议届内各类培训累计不少于30天。要定期组织技能测试、综合考核,并及时调整和充实新鲜血液,努力把这支队伍塑造成兼备党务工作与社会工作双重技能的队伍,以适应日新月异的社区党建需求。

(四)提高待遇,健全保障机制。对社区专职党群工作者实现职业化管理,意味着社区专职党群工作者属于专职社会工作者序列,定位于事业编制,应当领取工作报酬(工资),而不是领取某种补贴。要在全区探索实施社区专职党群工作者资格认定办法。把社区专职党群工作者的薪酬与其社区工作年限及社区居民满意率结合起来,建立起社区专职党群工作者的薪酬自然增长机制,使社区党群工作获得一定的社会地位,从根本上稳定社区专职党群工作者队伍,切实巩固党在城市最基层的执政基础。

首先,构建科学的薪金制度。要综合考虑所处行业薪金状况、社会工资总体水平、地区经济增长程度、岗位差别等因素,保证薪金制度有一定的弹性、梯度和上升通道。这既增加就业安全感,也体现专职党群工作者的成长进步。因此,必须由区、社区(街道)两级财政予以支持,在广泛听取居委会、街道和区、市相关部门的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拟定事业编制人员、聘用制人员和居民区派遣人员的收入标准。事业人员的基础薪酬应与各单位现有事业人员同步,建议逐步缩小与街道内其他事业编制人员收入差距,各街道之间的标准也应全区统一。根据工作年限、实绩考核确立事业人员晋升和待遇收入上升的空间。大学生居民区派遣人员的收入待遇严格按区机关派遣人员待遇的统一标准和规定执行。聘用制人员的平均月收入,在现有基础上每年实行增长机制。改变现有“一刀切”的薪酬状况,在考评结果的专项奖励中拉开档次和差距,对社区专职党群工作者以有效的激励。

其次,建立工资收入自然增长机制。事业编制和居民区派遣人员按规定的增资政策执行。劳务协议制人员则参照市劳动局公布的每年增资指导价,根据区财力每年增资,使其增资水平不低于全市城镇职工人均增资水平。

(五)引领发展,完善激励机制。为打造专业化、职业化的社区专职党群工作者队伍,通过建立资质认定、职称评定、等级晋升等各种激励机制,提高社区党群工作者的政治地位、经济待遇和职业声望,增强社区党群工作对社会人才的吸引力,鼓励社区专职党群工作者向专业化、职业化方向发展。

首先,健全考核激励制度。社区专职党群工作者成就事业的认同感,需要组织不断地予以激励和引导,为他们的成功创造条件和动力。一是设立职业的上升通道。现阶段,聘用制人员和居民区派遣人员根据工作需要,实绩突出,考核优秀,且满三年工龄,符合条件,通过人事部门统考,可以录用为事业编制。事业编制人员根据工作年限和工作实绩,经考核符合晋级条件的,并根据职数要求,职员级别可以晋升一级。二是把专职党群工作者纳入社区(街道)的评优评先中,予以表彰和奖励,并培育成地区党建工作中的品牌;同时,还应将优秀工作者在公务员招录中优先录用,甚至纳入街道后备干部培养名单、进行公务员调任等。建立实行激励机制,使社区工作成为被人羡慕的岗位。

其次,构建职业阶梯。提高社区专职党群工作者的专业化水平,必须坚持在职培训和引进人才相结合,建立健全职业激励机制。充分发挥高校在培养人才方面的优势,提高具有社工专业背景者的录用比重,使受过系统训练的专业人员不断充实到现有的专职党群工作队伍中。鼓励社区专职党群工作者经组织同意参加社工职业资格考试或政工系列职称评定,对获得职称的,按已有的政策给予相应的职称津贴,以营造鼓励专业化发展的愿景。

总之,良好的体制机制环境,是构建专业化、职业化和社会化的社区党群工作者体系,加强社区党建的制度保证。专职党群工作者应当纳入专业人才管理,纳入社会职业体系。这是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创新实践。

上一篇:开放式创新创业平台制度下一篇:《我的一九一九》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