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社区建设工作方案(精选8篇)
新型社区建设工作方案 篇1
新型社区建设工作方案
加快新型社区建设是我市推进新型城镇化的一项重要工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省九次党代会、市十一次党代会和全市新型社区建设工作会议精神,按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结合高新区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以科学发展观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把建设新型社区作为推进新型城镇化的突破点、统筹城乡发展的结合点、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切入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增长点。抓规划、抓建设、抓机制、抓进度,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实现土地的节约集约,人口的集中集聚,产业的集合集群,推进“三化”协调发展。
实施新型社区建设应遵循以下几条原则:一是坚持规划先行、统筹布局的原则;二是坚持集约用地、规模开发的原则;三是坚持政策支持、分类指导的原则;四是坚持以人为本、依靠群众的原则。
二、工作任务
沁园街道宗庄居委会东闫斜、西阎斜、张庄等三个居民组以及轵城镇张岭新村集聚至高新苑社区,要努力把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三、具体措施
1、统筹部署,科学规划。牢固树立新型社区规划的现代性、生态型、前瞻性、宜居性和科学性理念,把土地等自然资源的节约利用落实到规划建设的全过程。按照建设城市综合体、城镇综合体的思路,根据市域总体规划,规划建设大社区,引导农民进市区、进组团、进镇区,体现大集聚、多集聚,完善社区服务功能,提高居民公共服务质量和生活水平。要按照新型城镇化建设要求,综合考虑人口集聚、产业支撑、生态宜居、地质地貌、自然景观、文化传承、历史沿革,以及农民承受能力、生活习惯等因素,立足高标准,突出高品位,高起点对楼宇式新型社区进行规划设计,体现特色鲜明、环境优美、配套完善、设施安全,确保新型社区外观时尚经典,户型适应不同家庭需求,服务功能齐全、实用,实现社会、经济、人文、效益的最佳结合。
2、政策倾斜,加大投资力度。要按照小区化建设、社区化管理的要求,对社区布局建设。一是政策引导,农民自建。按照“地域相近、产业趋同、利益共享、规模适度、社会参与、群众自建”的原则,由政府进行政策引导,发动群众按社区建设标准,对旧村进行联片改造开发建设;二是加大融资力度,通过投资公司融资平台统一融资,在规划区内依据规划统一建设,引导农民入住社区,实现生产生活相对分离的生活模式;三是招商引资,开发建设。对社区建设工作向社会广泛宣传并提供相应的投资环境,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社区建设,达到互利互惠、双方共盈的目的;四是积极争取中省市专项资金,充分发挥社会成功人士和工商企业的优势,通过制定优惠政策,引导和动员社会力量在自愿互利的基础上,支持帮助社区发展现代农业园、养殖小区、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和农家乐、商贸流通等特色产业。
3、整合资源,改善条件。要加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行“五通、五化”建设。“五通”即通路、通水、通电、通电话、通有线电视及宽带,“五化”即绿化、净化、硬化、美化、亮化。围绕广场建设,要有满足公益性、中介性服务需求的治安警务、司法调解、法律援助、信访接待、人口计生、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救助、劳动就业、产权交易、科教文体等基础服务设施和服务人员,并配套超市、托幼托老、餐饮洗浴等经营性便民服务设施的社区服务中心。根据我区实际,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短什么建什么”的原则,充分利用现有村级办公服务场所,抓好“一园五室两站一市”(即幼儿园、社区办公室、会议室、图书阅览室、警务室、老年活动室、农业综合服务站、社区卫生服务站和商业服务超市)建设。努力将社区建成一个设施配备相对完整、服务功能相对集中的社区化综合服务中心,不断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使之真正成为资源共享的“社区之家”。
三、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新型社区建设事关全市新型城镇化工作全局,要站在济源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高度,提高对新型社区建设的认识,切实增强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形成加快建设的工作合力、活力和运作力,扎实推进新型社区建设工作。成立由一把手为组长的新型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要实行周汇报、月点评、季排名、半年观摩、年终总评制度,加大督查力度,确保新型社区建设工作顺利推进。
2、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建立城乡统一的户籍管理制度和无差别管理制度。对进城落户的农村居民,享受与城镇居民同等的子女入学、公共卫生服务、社会保障等政策待遇,享受城镇就业优惠政策,符合条件的纳入低保范围。
3、强化社区管理。加强新型社区基层组织建设,建立完善各项管理制度;积极开展各类文明创建活动,建设文明和谐社区;倡导社区物业化管理,加强对社区基础设施、公共设施的管理,保证正常使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占用或者毁损;积极探索新型社区自治管理的体制、机制。
新型社区建设工作方案 篇2
供电系统用户可靠性是指一个供电系统对其用户持续供电的能力[1]。由文献[2,3]可知大约80%的用户故障是由配电网故障引起的, 故提高配电网可靠性是提高供电系统可靠性的关键环节。本文特针对郑州市某一典型供电区域, 为使其达到国网公司“十二五”配电网规划规定的A类区域高供电可靠率的目标, 提出了一种通过使用配电自动化技术和加强管理措施来满足目标的新型建设方案。
1 典型供电区域的现状分析
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为郑州市新区的基础起步区, 是以郑州综合保税区为核心的河南省现代制造业和外向型经济基地, 属于典型的经济发达、用电量大的工业园区。该区域在国网公司划分标准体系中属于典型的A类供电区域, 其供电可用率应达到99.99%以上[4]。
经统计基础数据可知, 该典型供电区域由4个110 k V变电站的21条10 k V馈线组成, 电缆化率为76.19%, 环网化率在85%以上, 线路的分段及平均分段用户数统计如表1所示。
由表1可知, 未分段的线路存在4条, 但这4条线路所带的用户数均低于10户, 有19条线路的平均分段用户数低于10户, 占全部线路的90.48%, 故该典型供电区域的分段数及平均分段用户数整体情况良好, 有利于对停电影响范围的控制。将该典型供电区域统计的五年基础数据平均值作为原始计算数据[5], 且由河南电力试验研究院智能电网研究所开发的静态评估程序计算可得其供电可靠性指标如表2所示。
由表2可知, 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平均供电可用率为99.971 992%, 与郑州市市区的99.961 1%相比高出了0.010 892%, 可见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整体基础网架较为坚强, 能保证较高的供电可靠性。但与国网公司规定的A类区域供电可靠率还有一定的差距, 故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满足其高供电可靠率的目标要求。
2 典型供电区域的网架改造工程
首先, 将隶属于螺湖变的第三大街线通过工程改造接入经北变, 与经北五配线II形成“手拉手”单环网供电, 其工程改造如图1所示。
其次, 由安玻变10 k V母线出一条电缆至航海五配的II段母线, 形成经北变—经北二配—航海五配—安玻变的单环网网络, 其工程实施如图2所示。
对工程改造后的配电线路由静态评估程序计算可得该实施线路的供电可靠率指标如表3所示。
由表3中可知, 这4条线路的供电可靠率均有一定程度的提升, 但均未达到99.99%, 故整个典型供电区域的可靠性不能达到国网规定的A类标准。这是由于该典型供电区域的网架结构良好, 即使增加线路之间的联络也不能达到预期的提升效果, 故需要采取更有效的措施来满足高供电可靠率的要求。
3 典型供电区域的新型建设方案
由前文所述可知, 通过修改网架结构未能达到可靠率目标要求, 故需要从配电自动化技术、管理要求方面提出规划建设方案, 对线路进行施工改造从而达到预期的供电可靠性期望值。
(1) 配电自动化配置。为了提高配电自动化水平, 配变实现二遥 (遥信、遥测) , 主要环网节点实现三遥 (遥信、遥测、遥控) [6]。具体规划要求如下:
1) 在主环网配电箱变上安装通信终端与故障指示仪, 将发生的故障信息上报给主站系统;
2) 在环网联络点与环网柜后端开关安装FTU (馈线终端装置) , 采集开关所在线路的电气参数, 从而实现对线路运行状况的监测;
3) 在配电变压器上安装TTU (配电变压器监测终端) , 采集处理配电变压器低压侧的各种数据, 并将其上传至主站以监视变压器运行状况;
4) 当主站系统接收到线路上报的故障信息时, 及时通过主站遥控命令对开关进行分合操作。
(2) 管理实施策略。在管理方面需要加强管理机制, 合理优化安排停电范围, 加强带电作业业务能力, 规范运行管理措施。具体管理要求如下:
1) 保持大修技改、基建工程、用户工程项目实施时间和设备检修时间一致, 减少同一间隔重复停电[7];
2) 故障及长时间计划检修应采取替换式检修, 用设备更换工作代替检修工作, 并将待检修设备的检修工作安排在恢复供电后进行;
3) 对定位的故障及时处理, 实现负荷的灵活转供, 当无法满足带电作业或者转供供电操作时, 可以考虑启用移动电源设备恢复线路供电;
4) 参照国网公司制定的配网主要检修项目和试验停电时间标准, 规范工程实施和运行维护的停电时间。
由以上提出的具体规划措施对经北二配线I、经北二配线II、经南三配线、经北五配线I这4条线路进行工程实施, 由静态评估程序计算可得馈线的供电可靠率指标如表4所示。
由上表中的计算结果可知, 这4条线路的供电可用率均高于99.99%, 如果对该区域剩余的17条馈线均进行工程实施, 则整个供电区域的可靠性提升效果将会十分明显, 必能达到国网规定的A类供电区域标准。这是由于经过配电自动化措施的实施以及管理手段的加强, 配电馈线的故障修复时间及预安排停运时间均缩短了3 h, 馈线上的开关故障修复时间也缩短了1 h, 在相同的基础网架结构下馈线的供电可靠率就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不过本规划方案是一个阶段性的工程, 需要连续多年投入大量的资金以及人力资源才能达到最终的期望效果值。
4 结语
本文对郑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现有基础网架结构进行了评估分析, 在这些基础工作之上提出了一种新型建设方案, 使馈线的故障修复时间、预安排停运时间以及馈线开关的故障修复时间均有较大幅度的下降, 经计算分析可知该方案的正确有效性, 为以后建设高可靠性配电网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摘要:选取郑州某一典型供电区域对其进行现状分析且通过改造其网架结构来提高供电可靠性。为使该典型供电区域的供电可靠性满足国网目标要求, 特提出了一种新型建设方案, 通过静态评估程序的计算结果验证了该方案的正确有效性, 为以后建设高可靠性配电网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配电网,可靠性,配电自动化,管控措施
参考文献
[1]国家电网公司组编.供电可靠性管理实用技术[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8
[2]ALLAN R N, BILLINTON R, SJARIEF I.A reliability test sys-tem for education purposes:basic distribution system da-ta and results[J].IEEE Trans on Power Systems, 1991, 6 (2)
[3]陈文高.配电系统可靠性实用基础[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1988
[4]国家电网公司“十二五”配电网规划 (技术原则) 指导意见[S]
[5]宋云亭, 郭永基, 程林.电力系统可靠性基本数据的统计分析[J].继电器, 2002, 30 (7)
[6]李晓辉, 吴彬, 张来, 等.提高天津中压配网可靠性的建设方案效果分析[J].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2009, 21 (6)
分析农村新型社区的档案管理工作 篇3
【关键词】农村档案;社区档案;档案管理;问题和对策
我国城镇化的进程不断的加快,城乡结合部的管理也成为当前政府工作的重点内容,我国的农村新型社区工作中,出现了大量的文字、图像、照片等记录形式,需要进行建档保存,以保证未来发展过程中能够有所依据。可见在进行农村新型社区建设过程中,对档案的管理工作十分必要,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加便捷的档案服务,减少档案管理失效所带来的问题,提高档案管理效率,能够为未来农村新社区建设带来更多的便利。
一、农村新型社区的档案管理特点
1.1档案内容较为繁杂
农村新型社区具有我国当前较为复杂的社会形态,即是社区形态,也不能完全脱离农村生活方式,因此涉及的内容较多,相对的档案的种类和内容也较多。在档案内容当中,包括土地规划、村居改造、居民创业、就业等基本建设内容,也有公共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计划生育等内容,还包括社会救助、残疾人权益等内容。这些内容都具有其相应的档案管理需求,也使得农村新型社区的档案管理呈现出内容繁杂的特点。
2.2形成周期差异较大
许多农村新社区建设过程中,有着规划-建成-投入使用等较长的时间跨度。时间跨度大,意味着农村新社区档案的形成跨度较大,对农村新社区的档案收集和管理,需要较长的形成周期,而不同的是,如计划生育、医疗、社保等档案的形成周期较短,这使得档案管理工作过程中,这对不同形成周期的档案,需要不同方式的管理。
二、农村新型社区档案管理问题探究
2.1档案管理意识不强
许多农村新型社区在建设过程中,经常将社区建设和居民利益放在首位,进而忽视了档案管理的工作需求,特别是领导层,对档案管理的认识不足,造成当地新社区的工作重心都放在了工程建设、美化建设上,新社区档案管理工作无法跟上发展步伐,甚至出现未设立相关管理部门的问题,档案资源严重不足,档案利用率低下的问题。
2.2未建立起相应的档案管理制度
在农村新型档案的管理工作当中,一些新社区并未设置档案管理制度,使得档案管理工作处于“闲置”状态,而一些新社区虽然建立了相应的管理制度,但在管理过程中,并未按照管理制度的规定进行档案管理工作,造成档案管理工作的制度缺失,最终直接影响了新社区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建立档案不够全面,无法健康开展新社区的档案管理工作。
1.4档案管理投入不足
当前许多新社区的档案管理部门不受重视,造成档案管理工作空间非常狭小,甚至有些没有固定的部门办公室和档案存储室,档案在公共区或借用的临时办公室内放置,不单单影响档案的归档和分类,在档案收取时造成档案的管理问题。而信息化档案管理在农村新社区档案管理工作当中极为少见,许多档案的收集、利用和管理都需要工作人员通过手写方式进行,这极大的降低了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三、提高农村新型社区档案管理工作对策
3.1加强农村新型社区的档案管理意识
从认识上提升档案管理的工作意識,是保障档案管理工作质量的关键。这对当前许多农村新型社区的档案管理意识不足,对档案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这一问题。可以从社区领导层开始,进行宣传和培训,帮助领导层充分认识到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并在日常工作当中重视档案管理工作的指导和安排。与此同时,对新型社区的工作人员进行档案管理和收集意识的宣讲,充分的在整个社区工作过程中将档案管理工作深入人心。对于出现村、居合并形成新型社区的,则要充分保证原档案的完整性,并在原档案的基础上,对新的档案进行衔接,保证档案的合理性和时效性。作为新社区档案的关键,将农村新档案的变革资料保存完整,是帮助未来新社区建设和管理的保障和前提。
3.2建立严密的规范制度
科学、严格的管理制度是保证工作质量的关键和基础。特别是当前的新型社区建设过程中,档案的管理工作更加复杂,为了保证工作的科学性,对档案管理工作设置严密的规范制度十分必要。当前我国对档案管理制定了一定的管理规范和管理标准,规范中严格要求了档案管理过程中的相关工作内容,如档案装具的消毒、出事和消防措施;档案的调阅、查询流程等。农村新型社区在进行档案管理制度建设过程中,可以借鉴和把握上述管理规范的原则,将管理制度与管理现状充分的融合起来,使档案管理制度更加科学。在已经制定了相关管理制度,但并未有效开展和实施的新型社区,则要对管理制度建立相应的考核制度。严格规范日常工作,并保证档案管理制度的有效落实。
2.4提高档案管理硬件水平
针对当前档案管理硬件设施不够完善,无法保证档案管理工作有效落实的问题,应充分的认识到档案管理硬件设施完善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加大对档案管理工作的硬件设施投入,积极的建设高配置的档案管理设施,特别是当前档案管理工作的复杂性越来越高,建立起信息化的档案管理办公室,并进行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存储、调阅体系,通过信息化技术帮助档案管理制度的高效性和准确性。
参考文献:
[1]徐蔚. 对农村新型社区档案管理工作的探讨[J]. 北京档案,2014,01(01):28-29.
[2]黄艳楠,许立强. 抓好农村社区档案管理 提升新型社区建设水平[J]. 山东档案,2013,02(02):32+46.
新型社区管理方案 篇4
随着东北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社区化建设已经成为城市建设的潮流之一。社区建设观念的更新和改革,对派出所乃至整体公安工作的开展也提出了新的需求,同时也为实施社区警务的信息化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如何建立与新型社区管理体制紧密配套、衔接良好的社区警务运作机制,探索和研究社区警务信息化管理与应用的课题,对于提高公安机关预防和打击犯罪,保障社会安定,提高公安机关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大连市公安局开发区分局与有关单位合作研发的《社区警务信息管理系统》,综合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与数据库技术,将社区警务工作中涉及的实有人口、特业场所、企事业单位、危险物品、重点消防单位以及社区管辖的各种案件等社区治安信息结合在一起,实行基于电子地图的可视化管理。该软件系统克服了传统数据库应用系统的缺陷,具有形象直观、使用便利、系统适应性强、数据更新与维护方便、资料显示图文并茂,信息传递快速、准确、可靠,提高工作效率与服务质量,投资省、见效快等一些突出的功能和特点。基本功能
《社区警务信息管理系统》可实现社区地理信息及社区实有人口等治安信息的实时更新维护,综合查询各种人口、案件、特业、企业信息等,可随时进行各项信息、数据的统计。主要功能有:
1.基于电子地图的可视化用户图形界面,简单方便,易学易用。应用系统设置有严密的用户权限与密码登录等安全管理机制。
2.内建GIS引擎,能够存储、编辑、显示、转换、分析和输出地理图形及其属性数据,可与公安户政数据库系统相连。
3.社区人口管理功能可对社区内常住人口、暂住人口、寄住人口、工作对象、帮扶对象以及变更事项等信息进行管理。
4.社区治安管理功能可对社区内各种防范力量(治保会、巡逻队、保安)和刑事、行政、纠纷等各种案件信息进行管理。
5.安全防范管理功能可对社区内重点企事业单位的安全管理制度、保安机构和人员、安全设备和技术措施等信息进行管理。
6.统计分析与业绩考核功能可对各类治安信息进行分类和综合统计、数据分析,可根据联系记录、安检记录、工作日志、民事调节等信息自动生成工作业绩考核表。7.地理图形数据库存放着社区内较详细的地理图形数据,包括企事业单位、娱乐场所、特种行业、地上建筑等图层。网络特点
《社区警务信息管理系统》依托“金盾工程”构建的公安三级网,通过本系统将社区警务室、派出所和公安局信息中心连接起来,可在线访问地市级公安局或其他公安业务数据库资源,并且向上级服务器同步上传本机数据库更新信息。网络连接选用专线方式,系统开发主要选用了VC、VB等软件工具。
《社区警务信息管理系统》采用了先进的分布式数据库结构,社区警务室安装的基层系统采用Windows 98/2000操作平台和Access数据库系统,设置社区警务信息数据库和地理图形数据库,用于存储和维护本社区的有关信息。派出所一级不设本地数据库,需要调用本管区社区警务信息时,可登录地市公安局信息中心服务器在线查询。地市公安局信息中心系统采用Windows 2000 Server操作系统,配置Sybase数据库(也可选用Oracle或SQLServer数据库),负责存储辖区全部社区警务和地理信息,并响应辖区内各警务社区通过Internet/Intranet传来的查询、维护等服务请求,同时也可作为全国联网查询的基本人口信息数据库。应用效果
《社区警务信息管理系统》经过一年多的系统研发,在实践过程中又经多次版本修改和完善,现已成功地在大连开发区的20个社区警务室推广使用,并取得了较为明显的应用效果,受到社区警务工作人员的欢迎。通过该系统对社区内治安信息进行动态关联查询,对社区内发生的各种案件进行统计分析;对重点场所或地段进行实时监控,应用起来方便快捷、信息准确可靠,使基层警务工作做到了“底数清、情况明”,并且大大提高了社区民警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与此同时,该系统投用后也为社区治安防范工作提供了有效的信息管理平台,为制定社区治安防范策略和提高预防措施及水平提供了重要的依据,推进了基层公安基础工作电子化、信息化、网络化的发展。
为进一步加快警务信息化建设,普及公安信息化应用,提高户政系统信息化建设水平和便民服务能力,全面提升户政系统民警的整体素质和警务效能,市公安局户政处开发建设了社区警务网。目前社区警务网已完成系统调试,正处于数据录入阶段,近日即可开通。
据介绍,社区警务网共提供了三大交流平台,具备七大功能。三大交流平台是市局户政处、分局户政大厅和社区三级平台;七大功能包括新闻发布、户籍政策发布、业务咨询、身份证制作查询、蓝印购房网上申请、户口审批进度查询和警民交流互动。在社区网站上,社区民警可在网上发布警情通报,刊登安全防范知识,公布警务公开和便民服务信息,开展问卷调查。社区居民可以在网上预约民警办理户口事项或给民警写信留言,实现网上互动交流,开辟了警民联系的新途径。社区警务网的开通使用,将进一步促进警务公开,提高户政系统的警务效能和服务群众的能力。
公安警务综合系统(为政府和公共事业提供专业解决方案)
系统简介
随着治安管理应用的不断深入,为实现公安治安管理发展的需要,全面提升公安的治安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建立统一开放的公安警务综合系统做为治安管理工作的技术支撑是极为重要。它能够使公安局实现治安信息的相互关联和深度分析应用,帮助信息资源高效传递和展现。公安警务综合系统从原来彼此独立被动的管理模式转向一体化、信息共享的统一管理模式,实现治安数据综合利用,从而在实际工作中更好地发挥信息导警作用,提高打击和防控犯罪的作战能力。
主要功能 派出所综合应用系统
基层派出所对治安管辖范围内的人员、案件、单位进行信息录入与维护,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列管撤管、排查、比对、报警、分析的治安基层平台,并且定期按市局、分局、派出所三个级别生成相应的治安信息报表。
建立数字警务室
主数字警务室是公安机关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是服务人民群众最前沿的窗口,是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最大平台。建立完整的警务室信息采集体系,实现社区工作内容信息化,避免能够反映百姓心声的第一手信息。
治安部门数据整合
由于治安部门的业务系统众多,但各系统之间存在数据不一致、不关联的情况。将治安部门各业务条线系统的数据和治安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进行整合,实现相关数据的一致性。
综合库建设 按照统一的业务标准规范和数据标准规范,实现对各地、各部门公安信息源头数据的汇聚、传输、清洗、整合、分类、标引和组织,将分散在各地、各部门、各领域的信息资源,按照一定的标准规范和业务需要,根据人、案、物、地址、机构以及文本、线索等要素,进行有效、有机、灵活的关联整合,形成各类基础信息数据库、全文检索数据库、面向情报研判应用的数据库以及管理这些数据的元数据库、规范字典代码数据库、面向主题应用的信息资源目录系统等。
治安部门数据多维分析
用户能自行根据数据的不同维度,根据不同时期的工作重点,自己关心的不同重点问题,通过数据挖掘,建立预测、预警分析模型,实现多维分析和各种图形展示,实时展现社会面治安状况,加强社会治安防控力度。
数据复用
通过后台数据库的链接,通过配置可以挂接不同数据库,复用其他系统已经录入的数据,允许民警在一个界面中同时录入到多个系统,满足不同业务部门的数据要求。社会化信息采集
分析各治安部门业务系统能够采用社会化信息采集的内容,将采集端前移至各企事业单位进行采集录入,使民警摆脱繁杂的信息采集录入工作,切实减轻民警工作负担,使民警从信息的采集者转变为各企事业单位采集信息的督促者、监督者,充分发挥治安管理工作职能。
自定义采集
通过自定义采集功能,可以根据不同部门的个性化要求定义采集内容和采集项,保存工作中获取的信息。产品特色
采用Portal/Portlet技术,实现良好的集成能力 与杭州市公安局现有的应用系统做无缝集成,通过异构数据库接口,使得文档处理信息与业务信息实现良好的沟通。
采用自主开发的统一搜索平台 统一搜索平台为各部门用户提供全文检索服务,支持不同的数据源。用户可以在大量各种存储库中搜索各种格式的内容。
图形化的工作流配置,实现灵活的文档流转机制 提供可预定义的和不定制的两种文档流转机制。在不定制的文档流转机制中,由处理人指定下一步处理人的方式进行文件流转,简化处理手续,提高效率。
能够通过图形界面实现二次开发
通过数据交换和平台集成
自主开发的数据交换平台能够抽取各个业务系统的数据,使各个系统的数据经过抽取、转换后为本系统所用,数据交换工具支持提供过滤、排序、聚集、分组、合并等,支持自定义脚本的工作任务。
有效的提醒功能
个人待办事宜集中提示,系统把用户在收发文管理、会议管理、活动安排、以及其他功能模块中需要提前通知的事项提取出来,全部放在待办事宜中,并通过提供声音和图示提醒用户及时处理。方便的输入方式
系统提供手写笔输入的支持,直接以手写的方式输入文字信息,与日常工作习惯兼容。
个性化实用界面
系统具有可选实用化界面,对特定的用户人员提供个性化界面,方便使用。
系统介绍
在推进“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进一步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已是全国各级党委、政府面临的重大课题和紧迫任务。社会管理综合信息系统作为社会管理新载体,主要通过各社区村居、乡镇街道、县区、地市的社会管理工作部门、成员单位把社会管理所关注全市的人、场所、组织、物品等基础信息进行整合,结合已有的各专业部门(公安、民政、房产、计生、政法、党建等)数据,构建社会管理信息库,并以综治、维稳、平安建设三大类业务为核心,实现政府社会管理共同联动。
整个系统集社会管理,业务资源整合、业务流程处理、日常工作为一体。系统通过对各种群众诉求采集渠道采集的信息进行流程化处理,系统结合数据仓库中的矩阵化数据,实现诉求信息的自动识别、自动分类,自动转入一条自下而上的处理流程,各个地区及相关部门可以在系统平台内对发生的各类社会问题及不稳事件进行受理、处理、办结及反馈评价,并可按事件类型、责任人、办理时间等要素进行分类查询,各级领导根据授权,可以通过系统平台了解具体的办理进度、进行红黄牌督办等。针对各区域的社会管理工作需求,天阙与三大短信运营商合作,各地区申请使用独立的特服号码,建立了短信互动平台,各网格内的群众亦可通过移动通讯工具以短信方式提交各类建议、诉求,对于流程中的每个环节亦可通过短信提醒手段实现限时催办督办。
系统功能
基础信息: 基础信息可以为系统其他功能模块提供数据支持。它包含了重点人员、重点场所、户籍人口、流动人口及各个组织结构的介绍等数据,还包括矛盾纠纷等日常工作数据。
事件处理:
各级工作人员通过服务办事模块可以在系统中处理日常工作。主要包括服务办事,督办等功能。用以协助各级工作人员处理本级日常工作,督促下级更好的开展工作。
日常工作:
监督考核模块通过编写考核办法依据该考核办法对下辖组织机构进行评分,以反映下辖各个组织机构的工作成绩评定。
统计分析:
统计分析模块提供各种数据的各种类型的统计报表,包括基础数据、日常工作、考核评分等统计数据。并提供相应的分析图表。便于各级领导分析情况,为作出决策提供数据依据。
视频集成:
视频集成模块实现治安动态视频接入、交通视频接入、安全生产视频接入和社会视频接入。
远程交流:
远程交流模块通过留言讨论、短信互动和视频会议来实现系统内的工作交流。
系统管理:
系统管理可以维护和管理系统的部门、账号。以及工作日历、在线用户等系统各项配置和日志。产品优势
首创性:
从2007年国内第一个社会管理信息化产品研发中心的成立、到同年国内第一个将网格化管理理念引入信息化建设范畴,并成功在地市级用户运营;从2009年国内第一个综治专项管理信息系统的成功上线,到2010年诸多地市级的社会管理综合信息系统成功上线;直至省级社会管理综合信息系统构架完成,天阙一直引领着社会管理信息化的方向。
成熟性: 通过系统在各地的实际应用,天阙社会管理信息化产品研发中心与用户紧密交流,不断深化社会管理理念,对系统进行持续的更新提炼。系统从2007年的1.0版本开始,根据社会管理的发展趋势,开发了基于云计算平台的省级系统平台。目前已有4万用户运行在系统平台上,是国内应用规模最大的社会管理综合信息系统。
规范性:
在系统建设之初,依托于行政研究体系与政法委业务体系,根据国标部标和行业标准,天阙完成《浙江省社会管理信息化建设数据规范与功能规范》的制订工作;规范经过各地综治办的多次研讨,并通过了由中国社科院、中国科学院、中央政法委等专家和领导组成的规范论证会。
广泛性:
社会管理的方式方法多种多样,用户辖区内各街道社区的工作方法也并不完全一致。在广泛吸取各地经验和特点的基础上,我们以中央综治办规范业务流程为基础,抽象各地区的共性应用,归类建设8大类统一功能应用;同时对各地个性化的X创新应用提供扩展接口。平台整体采用8+X模式,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推广性。
安全性:
社会管理涉及大量敏感保密信息,系统的安全保密运行,是系统建设的核心问题。天阙社会管理信息系统自研发之初,周密的从网络、系统、运营三个层面考虑系统安全性问题,整合业界先进的安全产品与技术,提供无忧的系统运营保障计划。
前瞻性:
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社会管理的范畴也在瞬息变换。信息化建设不仅仅是用户业务的简单罗列叠加,社会管理综合信息系统是在把握社会管理创新内涵的基础上,综合了各种现有社会管理资源,通盘考虑社会管理发展趋势,并通过技术手段的资源整合、服务整合,最终建立一个全面覆盖、动态跟踪、联通共享、功能齐全的社会管理信息系统,并能与社会管理的发展共同拓展外延。
系统介绍
当前社会治安形势日益严峻,社会对应急反应处置能力要求越来越高,为了提升各类事件应急反应处置能力、实战训练水平以及打击街面犯罪本领,建立统一开放的应急反应综合应用平台是必要的技术支撑手段。通过应急反应统一门户平台,使支队日常管理工作电子化,帮助支队实现应急反应处置案例数据规范管理、应急反应预案智能生成、应急物资动态调度和应急反应现场数据全方位采集和即时传输,辅助应急反应指挥人员针对现场形势变化迅速做出各类决策;使应急反应训练、管理、实战从原来分散、独立、被动的管理模式转向信息高效沟通和立体式协同作战的统一管理模式。
功能特点 GIS管理系统
GIS管理系统主要采用GIS技术和JDk的技术进行实现。该系统主要功能包括基本功能、图层控制、信息查询、定位功能和GPS管理等模块。
资源库管理系统
资源库管理系统主要包括基础资源库和应急资源管理等模块。
预案管理系统
应急预案,又称应急计划,是针对可能的突发公共事件,为保证迅速、有序、有效地开展应急与救援行动、降低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而预先制定的有关计划或方案。
专家库管理系统
专家库是由各行业的专家信息构成的,以便在发生突发事件时能够迅速组织相关行业的专家,对突发事件的发生、发展做出科学的预测,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突发事件预警系统 根据监测监控系统接入相关子系统或相关单位综合预测系统,进行突发事件的综合预警和分析。
突发事件应急响应系统
根据有关应急预案,利用对突发事件的预警结果,结合应急组织体系、工作流程和应急保障力量,通过对有关法规、政策、安全技术要求以及处理类似事件的案例等进行智能检索和分析,并咨询专家意见,提供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指导流程和辅助决策方案。
应急恢复与评估系统
应急恢复、评估应用系统包含了应急事件时空数据挖掘分析系统、战后评估系统、安全评价与风险分析系统等。
信息分布管理系统
通过各种传播媒介发布突发公共事件的详细信息,为公众、应急部门、组织等提供:地图发布、地址定位、放大浏览感兴趣区域、应急指挥中心公告的已遭破坏地区、城市管网、交通部门提供的已关闭道路,人口密度、街道地图等信息。
第三方平台接入 第三方平台接入主要采用了SOA技术进行整合。目前第三方平台接入主要包括视频监控、电子警察/卡口和三台合一平台等系统的集成。产品特色
设计风格定位的准确性
栏目及其用户群的定位分析是门户设计的出发点,也是最终的评估标准。因此,设计需充分考虑行业惯例、文化和用户习惯等。
信息传达的有效性
设计应以栏目的设想和策划作为主要依据,满足信息传达的全部要求,如分主次、分先后、分长短,并符合视觉流程的要求。
功能操作的简明方便性
网络的互动性主要体现在各种功能操作上,设计时应该对各项功能的操作条件、操作方式和操作流程有科学的策划,并在视觉上作出合理的呈现和引导。
导航定位的清晰易用性 导航定位系统是否清晰好用,直接关系到网站的使用效果。设计时应该对网站的导航系统作出明确的策划,并在视觉上作出合理的呈现和引导,同时,要充分考虑到用户的使用习惯。在各种运行环境中的兼容性
设计时还应对网站的运行环境作出明确规定。设计应该在主流浏览器、常用显示屏大小的情况下有良好的显示状态,在其它情况下也可以正常浏览。
社会管理综合信息系统(为政府和公共事业提供专业解决方案)
系统介绍
在推进“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进一步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已是全国各级党委、政府面临的重大课题和紧迫任务。社会管理综合信息系统作为社会管理新载体,主要通过各社区村居、乡镇街道、县区、地市的社会管理工作部门、成员单位把社会管理所关注全市的人、场所、组织、物品等基础信息进行整合,结合已有的各专业部门(公安、民政、房产、计生、政法、党建等)数据,构建社会管理信息库,并以综治、维稳、平安建设三大类业务为核心,实现政府社会管理共同联动。
整个系统集社会管理,业务资源整合、业务流程处理、日常工作为一体。系统通过对各种群众诉求采集渠道采集的信息进行流程化处理,系统结合数据仓库中的矩阵化数据,实现诉求信息的自动识别、自动分类,自动转入一条自下而上的处理流程,各个地区及相关部门可以在系统平台内对发生的各类社会问题及不稳事件进行受理、处理、办结及反馈评价,并可按事件类型、责任人、办理时间等要素进行分类查询,各级领导根据授权,可以通过系统平台了解具体的办理进度、进行红黄牌督办等。针对各区域的社会管理工作需求,天阙与三大短信运营商合作,各地区申请使用独立的特服号码,建立了短信互动平台,各网格内的群众亦可通过移动通讯工具以短信方式提交各类建议、诉求,对于流程中的每个环节亦可通过短信提醒手段实现限时催办督办。
系统功能 基础信息:
基础信息可以为系统其他功能模块提供数据支持。它包含了重点人员、重点场所、户籍人口、流动人口及各个组织结构的介绍等数据,还包括矛盾纠纷等日常工作数据。
事件处理:
各级工作人员通过服务办事模块可以在系统中处理日常工作。主要包括服务办事,督办等功能。用以协助各级工作人员处理本级日常工作,督促下级更好的开展工作。
日常工作:
监督考核模块通过编写考核办法依据该考核办法对下辖组织机构进行评分,以反映下辖各个组织机构的工作成绩评定。
统计分析:
统计分析模块提供各种数据的各种类型的统计报表,包括基础数据、日常工作、考核评分等统计数据。并提供相应的分析图表。便于各级领导分析情况,为作出决策提供数据依据。
视频集成: 视频集成模块实现治安动态视频接入、交通视频接入、安全生产视频接入和社会视频接入。
远程交流:
远程交流模块通过留言讨论、短信互动和视频会议来实现系统内的工作交流。
系统管理:
系统管理可以维护和管理系统的部门、账号。以及工作日历、在线用户等系统各项配置和日志。产品优势 首创性:
从2007年国内第一个社会管理信息化产品研发中心的成立、到同年国内第一个将网格化管理理念引入信息化建设范畴,并成功在地市级用户运营;从2009年国内第一个综治专项管理信息系统的成功上线,到2010年诸多地市级的社会管理综合信息系统成功上线;直至省级社会管理综合信息系统构架完成,天阙一直引领着社会管理信息化的方向。
成熟性: 通过系统在各地的实际应用,天阙社会管理信息化产品研发中心与用户紧密交流,不断深化社会管理理念,对系统进行持续的更新提炼。系统从2007年的1.0版本开始,根据社会管理的发展趋势,开发了基于云计算平台的省级系统平台。目前已有4万用户运行在系统平台上,是国内应用规模最大的社会管理综合信息系统。
规范性:
在系统建设之初,依托于行政研究体系与政法委业务体系,根据国标部标和行业标准,天阙完成《浙江省社会管理信息化建设数据规范与功能规范》的制订工作;规范经过各地综治办的多次研讨,并通过了由中国社科院、中国科学院、中央政法委等专家和领导组成的规范论证会。
广泛性:
社会管理的方式方法多种多样,用户辖区内各街道社区的工作方法也并不完全一致。在广泛吸取各地经验和特点的基础上,我们以中央综治办规范业务流程为基础,抽象各地区的共性应用,归类建设8大类统一功能应用;同时对各地个性化的X创新应用提供扩展接口。平台整体采用8+X模式,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推广性。
安全性:
社会管理涉及大量敏感保密信息,系统的安全保密运行,是系统建设的核心问题。天阙社会管理信息系统自研发之初,周密的从网络、系统、运营三个层面考虑系统安全性问题,整合业界先进的安全产品与技术,提供无忧的系统运营保障计划。
前瞻性:
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社会管理的范畴也在瞬息变换。信息化建设不仅仅是用户业务的简单罗列叠加,社会管理综合信息系统是在把握社会管理创新内涵的基础上,综合了各种现有社会管理资源,通盘考虑社会管理发展趋势,并通过技术手段的资源整合、服务整合,最终建立一个全面覆盖、动态跟踪、联通共享、功能齐全的社会管理信息系统,并能与社会管理的发展共同拓展外延。
社会管理综合信息系统(为政府和公共事业提供专业解决方案)
系统介绍
在推进“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进一步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已是全国各级党委、政府面临的重大课题和紧迫任务。社会管理综合信息系统作为社会管理新载体,主要通过各社区村居、乡镇街道、县区、地市的社会管理工作部门、成员单位把社会管理所关注全市的人、场所、组织、物品等基础信息进行整合,结合已有的各专业部门(公安、民政、房产、计生、政法、党建等)数据,构建社会管理信息库,并以综治、维稳、平安建设三大类业务为核心,实现政府社会管理共同联动。
整个系统集社会管理,业务资源整合、业务流程处理、日常工作为一体。系统通过对各种群众诉求采集渠道采集的信息进行流程化处理,系统结合数据仓库中的矩阵化数据,实现诉求信息的自动识别、自动分类,自动转入一条自下而上的处理流程,各个地区及相关部门可以在系统平台内对发生的各类社会问题及不稳事件进行受理、处理、办结及反馈评价,并可按事件类型、责任人、办理时间等要素进行分类查询,各级领导根据授权,可以通过系统平台了解具体的办理进度、进行红黄牌督办等。针对各区域的社会管理工作需求,天阙与三大短信运营商合作,各地区申请使用独立的特服号码,建立了短信互动平台,各网格内的群众亦可通过移动通讯工具以短信方式提交各类建议、诉求,对于流程中的每个环节亦可通过短信提醒手段实现限时催办督办。
系统功能 基础信息:
基础信息可以为系统其他功能模块提供数据支持。它包含了重点人员、重点场所、户籍人口、流动人口及各个组织结构的介绍等数据,还包括矛盾纠纷等日常工作数据。
事件处理:
各级工作人员通过服务办事模块可以在系统中处理日常工作。主要包括服务办事,督办等功能。用以协助各级工作人员处理本级日常工作,督促下级更好的开展工作。
日常工作:
监督考核模块通过编写考核办法依据该考核办法对下辖组织机构进行评分,以反映下辖各个组织机构的工作成绩评定。
统计分析:
统计分析模块提供各种数据的各种类型的统计报表,包括基础数据、日常工作、考核评分等统计数据。并提供相应的分析图表。便于各级领导分析情况,为作出决策提供数据依据。
视频集成: 视频集成模块实现治安动态视频接入、交通视频接入、安全生产视频接入和社会视频接入。
远程交流:
远程交流模块通过留言讨论、短信互动和视频会议来实现系统内的工作交流。
系统管理:
系统管理可以维护和管理系统的部门、账号。以及工作日历、在线用户等系统各项配置和日志。产品优势 首创性:
从2007年国内第一个社会管理信息化产品研发中心的成立、到同年国内第一个将网格化管理理念引入信息化建设范畴,并成功在地市级用户运营;从2009年国内第一个综治专项管理信息系统的成功上线,到2010年诸多地市级的社会管理综合信息系统成功上线;直至省级社会管理综合信息系统构架完成,天阙一直引领着社会管理信息化的方向。
成熟性: 通过系统在各地的实际应用,天阙社会管理信息化产品研发中心与用户紧密交流,不断深化社会管理理念,对系统进行持续的更新提炼。系统从2007年的1.0版本开始,根据社会管理的发展趋势,开发了基于云计算平台的省级系统平台。目前已有4万用户运行在系统平台上,是国内应用规模最大的社会管理综合信息系统。
规范性:
在系统建设之初,依托于行政研究体系与政法委业务体系,根据国标部标和行业标准,天阙完成《浙江省社会管理信息化建设数据规范与功能规范》的制订工作;规范经过各地综治办的多次研讨,并通过了由中国社科院、中国科学院、中央政法委等专家和领导组成的规范论证会。
广泛性:
社会管理的方式方法多种多样,用户辖区内各街道社区的工作方法也并不完全一致。在广泛吸取各地经验和特点的基础上,我们以中央综治办规范业务流程为基础,抽象各地区的共性应用,归类建设8大类统一功能应用;同时对各地个性化的X创新应用提供扩展接口。平台整体采用8+X模式,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推广性。
安全性:
社会管理涉及大量敏感保密信息,系统的安全保密运行,是系统建设的核心问题。天阙社会管理信息系统自研发之初,周密的从网络、系统、运营三个层面考虑系统安全性问题,整合业界先进的安全产品与技术,提供无忧的系统运营保障计划。
前瞻性:
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社会管理的范畴也在瞬息变换。信息化建设不仅仅是用户业务的简单罗列叠加,社会管理综合信息系统是在把握社会管理创新内涵的基础上,综合了各种现有社会管理资源,通盘考虑社会管理发展趋势,并通过技术手段的资源整合、服务整合,最终建立一个全面覆盖、动态跟踪、联通共享、功能齐全的社会管理信息系统,并能与社会管理的发展共同拓展外延。
社区警务是一种全新的社区治安方式,有赖于社区里的守法公民和社区警局共同参与。它要求社区警官经常深入到社区群众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也要求社区公众承担起解决自己问题的责任。
1.社区警务既是一种思想,又是一种警务战略。它便于警察和社区居民团结协作,通过一种全新的方式解决犯罪、对犯罪的恐惧、自然和社会环境的混乱、以及邻里关系恶化等问题。这种思想既有赖于社区里的守法公民参予警务工作,以换取公众对警务工作的理解和支持;也有赖于解决当代社会问题,需要群众和警察解决思想,探求新的方法,致力于社区事务,而不是狭隘地把重点放在单个的犯罪事件上。
2,社区警务作为一种警务战略,首先需要警局里的每个人,包括一般人员和专业警察,调查实际情况,以便对症下药。这就需要警局里的每个人的思想发生根本性转变,理解采取新方法解决社区问题的必要性。这种方法就是在自己的警务活动中招募群众参予其中。社区警务要求警局授予社区警官更大的权力,对他们作为专门的职业警察的判断结论给予更多的尊重。
3.为实施社区警务,警局必须培养和发展一批担当社区警民联系的直接纽带的新型警官——社区警官。作为警局解决社区问题的专家,必须从警车和无线电话网中走出来,在自己的辖区里,与其服务的群众保持经常的、直接的、面对面的联系。
4.社区警官的职责范围广,需要他们与社区守法群众保持经常不断的联系,以便警民共同探求解决本地区社会问题的新方法。公众作为志愿者参予其中。作为专职的执法人员,社区警官不仅要参予快速反应,逮捕罪犯,而且更要关心广泛长期的社区警务方法,使警民共同努力全面提高本地区的生活质量。社区警官,作为社区政府监察员,也须将社区的个人和组织与能提供各种帮助的公私机构建立联系。
5.社区警务意味着警民之间建立一种新的关系,这种关系有望消除人际关系的冷漠,同时也避免人们之间的过度警惕。这种关系是建立于相互信任的基础上的,而社区警官在其中则起着催化剂的作用,促使公众接受自己解决个人问题的责任义务,包括保持提高社区生活质量的那部分责任义务。社区警务的这种转变,意味着对非紧急警务的报警的反应时间要延长,以便当地居民有时间来处理更多的小问题,从而使警局有更多的时间来协同社区居民解决紧迫的社区问题。
6.社区警务为警务活动增加了积极主动的因素,作为唯一的一周工作7天,一天工作24小时的社区管理机构,警察必须保持对迫在眉睫的危机和犯罪事件的反应能力,社区警务扩大了其职责范围去应付当今社会变化,以保障将来社区成为更安全、更具吸引力的居所。
7。社区警务迫切需要寻求一种新的方式来保护和提高易受伤害者的生活——青少年、老年人、少数民族、穷人、残疾人、无家可归者等。社区警务既吸收又扩大了以往警务改革的努力,例如犯罪防范以及警察与社区关系网,通过投入全部警力努力防范和控制犯罪,促进警民之间建立互相尊重和分担责任的协作关系。
8.社区警务提倡对警务技术的合理应用,并相信站在第一线的社区战斗群体,凭他们的集体智慧和经验一定能创造出解决当前社区所关注的问题的新方法。
9.社区警务是一个综合性的战斗集体,它包括警局里的每个人,形象警官作为警民之间在社区里建立联系的桥梁。在警局里,社区警务起着关键的作用,为警局提供关于社区的信息和帮助;为警局从社区招募社会的支持。
10.社区警务为社区提供分散的、个性化的警察服务,它认识到警察不能从外部向社区强加命令,必须给社区居民以鼓励,使他们把警察当作解决当前公共问题的力量源泉。社区警务不是一种用完即可抛弃的战术对策,而是对警察的社会角色的全新思考,是方法论、哲学观,其能提供严密而有组织的方案,以便警局应付各种特殊需要。
四、有中国特色的社区警务战略
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强社会治综合治理,打防结合,预防为主。这既是公安工作的指导思想也是构建有中国特色社区警务的理论依据。在二十一世纪知识经济时代这样高技术的环境里。注重人际交流的社区警务活动,是我国警务改革的主要内容,也是密切警民关系,发挥基层公安机关及社区内的基层保卫组织和人民群众最佳效能的根本途径。
(一)改革、完善派出所社区警务的运行机制
1、构建新时期派出所的警务模式,打破以往警务分散于各个户口段的传统做法,使警务组成合力,形成拳头。其作法是根据派出所固定区的地理状况和新形势下的治安特点,将全所的户口段按相邻、串联的原则,划分为若干警务区,覆盖全界,形成块块管理的警务格局。警务区由若干警力混合编成,将本警区的治安工作全部承担起来,分块负责,分块治理,实行大包干。
2、派出所的干警要改变各种分工过细的作法,民警不再分治安警和户籍警,把原户籍警和治安警的工作总体设计,将侦查破案、治安管理、安全防范、街市巡逻、人口管理、群众工作、搜集信息等项职能融为一体,使干警成为全员化作战人员,既要掌握办案、检查、管理、服务等综合业务,还要具有较多的法律、业务素质,做到一警多能,一警多用,一警多责,使民警肩上有责任,脚下有地盘,全方位负责警区治安。
3、要坚持警务按辖区地域组合,属地管理的原则,密切干警与社区公众的联系,确保警区内一方平安。派出所社区民警要按户口段分成责任区,其责任区根据地域大小、人口分布以及治安复杂程度划定具体区域范围,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小型社区,并作为一个基础单元来实施治安管理,社区民警就是社区治安工作的具体组织者和管理者。责任区民警的警务方式主要是下户段了解人口状况、组织社区防范、进行治安管理并担负部分案件的查办任务。社区警察在其整个任务的实施过程中,与社区民众是否结成了密切的权利义务关系与人际关系是社区警务能否顺利实现的关键。我国宪法规定,公民有义务同公安机关和人民警察协作,参与社会治安的综合治理。警察与公众之间的信任、支持、合作是搞好社会治安、预防犯罪的基础,离开群众的支持与协作公安机关便是孤家寡人,社区警务的推行便成了一句空话。因此,推行社区警务,实施社区防范工程,是我国公安机关在新形势下改善和密切警民关系,推进治安社会化,实现警民协作的根本措施。
(二)在我国公安工作基本方针的指导下,发挥以治保会为龙头的社区群众基层组织的强大功能,开展社区整体防控网络建设,实现社区内治安管理、犯罪预防的群防群治
1、公安机关以治保会为桥梁和纽带,可以把广大群众广泛地发动起来,形成严密的治安防范网络,形成预防犯罪保障安全的铜墙铁壁,形成控制犯罪分子的天罗地网。治保会还是警民联系的主要力量,通过它还可以使广大人民群众了解公安工作,理解公安工作支持公安工作,从而加强与公安机关的血肉联系,在社区预防犯罪中发挥主人翁的作用。
2、治保会是由群众推选出来的治安保卫工作积极分子组成的,因而它必然会成为团结和带动群众同社区内违法犯罪活动和治安灾害事故作斗争的领头人。
3、治保会为公安机关提供完成工作所需要的有关情况和工作条件,要针对情况为公安机关出主意、想办法,还要发动和组织群众,在人力、物力方面协助公安机关完成各项维护社会治安的具体任务。
4、创建安全社区的具体实践中派出所民警与治保会、居委会是主体。要动员和组织社区内群众开展安全防范工作,建立人防、物防、技防结合,社会面、居民面和内部单位结合的社区整体访控系统,创造自发互助的社区氛围,增强社区成员对社区的认同感、归属感和凝聚力,逐步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救助、自我防护为特征的治安自治,提高社区的整体防范能力,在社区治安防范、预防犯罪中充分体现全民皆警的社区警务宗旨。
(三)建立以社区帮教、调解组织为主体的防范体系。
1、立足于教育、感化、挽救。对帮教对象要大力加强思想教育和法制宣传教育,对有轻微违法犯罪行为者要以教育为主,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法,通过宣传、教育,使其能够悔过自新,同时还要尽力堵死社区内违法犯罪的渠道,为帮教对象创造重新作人的条件。
2、完善社区内的帮教机制,建立家长、教师、社区民警、公众志愿者相结合的帮教队伍。在帮教前,要先摸清“底数”,掌握帮教对象的“脉搏”,然后根据不同情况对症下药,发掘和引发他身上的光点和亮点,最终达到转化的目的。
3、合理安排帮教对象的业余生活,为他们寻找出路。社区内的帮教队伍要关心帮教对象的生活、学习,关心他们的工作,积极想办法,合理安排好他们的业余活动,妥善安排他们的工作,使他们既可以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同时也可以受到工作单位的约束,通过工作或劳动促进思想改造。
4、要建立和完善以社区民警、司法助理、居委会为主的社会调解机制,及时排解社区内的民事纠纷,防止矛盾激化,减少违法犯罪的发生。
5、加强对社区内暂住人口的管理,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通过层层签定责任状的方法明确管理责任,调动社区内各阶层参与治安防范的积极性。
(四)发挥户口管理的优势,实现对社区内常住人口、暂住人口、重点人口的计算机网络一体化管理我国的户口管理工作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是我国公安机关行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了保护公民合法权益,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为和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依法实施的户口登记、调查、统计和居民身份证颁发、查验的行政组织活动。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人口的动态流动,我国户口管理要进行一系列的改革,才能有利于新形势下对人口的管理。
1、建立社区内常住人口档案。要对社区内的常住人口以户为单位按人口分别登记,掌握社区内常任人口的基本情况;
2、建立社区内暂住人口基本情况资料档案。由于人口的大流动,社区内的暂住人口、流动人口日趋增多,公安派出所要通过计算机时户口进行管理,掌握社区内暂住人口、流动人口的流人、流出情况,并时刻注意他们的流动情况;
3、建立社区内重点人口的资料档案、对于社区内有违法犯罪嫌疑、前科劣迹者进行重点关注,掌握他们的动向,预防其违法犯罪行为的实施或再犯,及时为公安机关提供真实可靠的情况资料;
4、对社区内已建立的人口资料档案,实现社区与社区之间、社区与公安机关之间、公安机关与公安机关之间的互联网,实现户口管理的全国计算机一体化工作。
综上所述,在我国推行社区警务,应该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在我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汲取和借鉴西方社区警务的成果,实施符合中国国情的社区警务战略。
社区警务系统是社区民警的基础业务平台。它规范了信息采集、流程审核、任务管理、绩效考核等各种工作流程。在此基础上,实现了 “抓小放大”式精确管理。“抓小”即立足社区警务信息系统平台,对各类信息进行广泛收集、分析、筛选,精确定位“重点信息”,将有限的警力用在刀刃上; “放大”即广泛借助于社会力量,将各种社会资源信息库导入社区警务信息系统加以应用。
社区警务系统会根据自动触发或人工安排的方式,每天给社区民警派发工作单,详细描述当天重点人员管控、重大案件回访、不稳定因素排查、重点区域巡查等不同类别的工作任务列表,精确指导民警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社区警务系统全面覆盖了实有人口管理、案事件管理、出租屋管理、治安场所管理、境外人员管理等社区基层基础业务。并与PGIS(警用地理信息系统)集成,实现对社区人口、场所、治安等相关信息进行展示、查询、统计及分析。
系统逻辑结构图
合作伙伴名称:永泰软件有限公司 针对行业:公安,政府 方案类别:
-业务应用:指挥调度应用,勤务应用,警综应用
-基础案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广东省公安厅、深圳市公安局、南昌市公安局等
解决问题
永泰警用地理信息系统是以公安信息网络为基础,以为公安业务为核心,以全国警用地理信息基础平台为支撑,以服务于公安业务管理、信息共享和决策支持的可视化为目标的重要信息化基础设施,是地理信息技术与公安信息系统相结合的产物。永泰警用地理信息系统主要以公安部全国警用地理信息平台为基础,建设主要包括指挥应用、警综应用、勤务应用、安保应用、预案应用、决策支持应用、社区警务应用、大情报应用、交警应用、消防应用在内的十大公安业务应用。
解决方案概述
永泰警用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是适应当前各级公安机关建立高灵敏度、科学合理、全时空的 “动态数字化社会治安防控网络”,实现跨区域跨警种跨部门的信息资源共享,实施扁平化勤务指挥模式,实现精确指导、精确打击,提高公安机关快速反应能力,全面提升公安实战应用水平的迫切应用需要。对全面提升公安机关科技强警水平、驾驭社会治安局势的能力和水平,提高公安机关预防打击犯罪的能力和反恐应急的能力,产生深远的战略意义与影响。满足快速反应、高效指挥的调度要求。
通过电子地图直观地了解案事件、警力资源分步情况,借助治安监控视频系统,指挥中心和各级领导能随时掌握警情态势,在发生警情后,立即指挥案发点周边的警力处理或增援,并配合电子预案,达到反应灵敏、指挥准确的工作要求,提高了警力资源的运用效率。并可在反恐及灾难处置工作中,实现准确灾难评估、最有效调动救援力量及资源,最大程度保障国家安全及挽救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实现科学的勤务安排及自动、客观的绩效考核。
根据禁止民警越界、关键巡逻点、巡逻覆盖率等管理要求,在电子地图上实现勤务排班;通过上下班电子签名机制,结合历史轨迹的记录,与排班表、案件记录结合,实现对民警工作的自动考核、客观评价。达到警情综合分析、科学布警的工作要求。
分析
110、警务综合系统中案事件信息及交警交通事故信息,分析警情的特性及分布情况,实现警力跟着警情走,改变公安工作事后处置为主的被动局面。实现公安业务信息的空间管理
以电子地图为依托实现人、地、物品、案(事)件和组织“五要素”的管理,并建立要素之间的空间信息关联,为公安日常管理、空间分析、辅助决策、情报导侦提供关键支持。
促成最广泛的警用地理信息应用。通过警用地理信息数据共享及服务并提供警用地理信息应用通用工具,共享传统业务系统(如警务综合信息管理系统等)数据,实现在传统业务系统中的 GIS 辅助应用,并通过应用促进业务数据关联。典型功能描述
1)指挥应用:主要包括接处警辅助、四色预警、预案管理、辅助决策四大主要的功能模块。通过接处警辅助模块中的快速报警定位、地址搜索、周边警力资源的自动检索、周边视频监控辅助等功能实现对实时警情的准确掌控和快速处警;通过四色预警模块中警情实时监控功能实现 “警力跟着警情走”,提高公安的防控效能;通过启动预案管理模块中已有的预案,为应对突发事件提供有效的指挥保障;通过辅助决策模块实现对全市警情、案事件的综合统计分析,为指挥决策提供手段和依据。
2)警综应用:主要包括数据采集和标注功能应用,动态警力监控管理功能应用,警力资源空间查询功能应用,网上视频督查功能应用,治安视频监控图像调用,治安卡口车辆查控应用,人口场所信息关联查询应用,可视化统计分析功能应用,动态栅格地图服务,社会资源跟踪监控,警情分析,情报研判,移动警务辅助系统。
3)勤务应用:由以下两个子系统组成:警力资源管理 GIS 子系统、警力资源勤务管理子系统。
a.警力资源管理 GIS 子系统主要提供历史轨迹显示功能,警力资源管理功能,越界显示功能,久坐显示功能,必巡点显示功能,紧急求助功能,点击通话功能,点击发送短信功能,系统权限检查功能。
b.警力资源勤务管理子系统主要提供考勤管理功能,越界管理功能,久坐管理功能,必巡点管理功能,信息上报功能,警员信息管理功能,定位终端管理功能,系统管理功能。
成功案例
1.公安部 PGIS 课题
2.广东省公安厅警用地理信息系统 3.深圳市公安局警用地理信息系统 4.珠海市公安局警用地理信息系统 5.汕头市公安局警用地理信息系统 6.河源市公安局警用地理信息系统 7.云浮市公安局警用地理信息系统 8.案例阐述:
根据公安基层基础年的工作安排要点,结合具体业务要求,由永泰公司和深圳市公安局南山分局联合开发研制的“警力资源综合信息管理系统”现已投入使用。通过这套新系统,南山“110”指挥中心可随时掌握辖区内可用警力及车辆的所在位置,从而在最短的时间内指挥调度各类警力资源,提高快速反应能力,完善辖区应急机制构建全面的网格化巡防体系。同时,夯实基层基础工作,实现有效放大和延长警力资源(民警智力和体力)的管理目标。
该系统是利用 GPSONE 技术,通过从 GPS 卫星和 CDMA 网络上收集测量数据,由 GPSONE 组合这两种信息源实现定位,将这种精度高、数据传输快的定位系统与 GIS 电子地理信息系统、电子监控设备连接在一起,使之在指挥调度、日常管理、网上考核、警视联动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应用的 IBM 的产品组合及服务: 主机服务器
1.数据库服务器:IBM P560 或以上配置 2.SOA 地图应用服务器:IBM P550 或以上配置 3.平台应用服务器:IBM X3850 M2 4.Web 应用服务器:IBM X3850 M2 存储设备
5.磁盘阵列:IBM DS5000 系列 6.光纤交换机:IBM B40 系统软件
7.服务器中间件:IBM WebSphere 8.SOA 组件:IBM ESB 9.消息中间件:IBM MQSeries 10.存储管理软件:IBM Tivoli
合作伙伴简介
永泰软件有限公司,成立于 1993年,注册资金 6800万,是一家专注于公安、政府、医疗及电子商务领域,为客户提供专业的软件开发、应用系统整合、及专业技术顾问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长期以来致力于公安部门的信息化建设,警用地理信息系统产品的研究开发一直都是公司的核心技术优势。
多年来,永泰软件成功建设了公安部、省公安厅、市公安局、区县公安局、派出所等各级的警用地理信息系统;所建设的警用地理信息系统涵盖了治安、刑侦、人口、交警、消防、警卫等各类专业警种应用;永泰软件拥有包括“永泰警用地理信息系统”、“永泰警力资源综合管理系统”在内的六十余种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著作权的核心软件产品;并且,永泰软件是公安部全国警用地理基础平台的主要建设者之一。
永泰软件有限公司是第一批国家规划布局内重点软件企业,深圳市重点软件企业;拥有国家工信部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一级资质,以及涉及国家秘密的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资质等;并通过了 ISO9001: 2000 质量体系认证及 CMMI3 级认证。
永泰软件于 2006年 10月成立永泰广州分公司,于 2007年 6月成立永泰北京分公司,于 2007年 12月正式收购了国内外知名的 GIS 软件研发企业武大吉奥。
永泰人秉承以客为尊、专注行业、市场为先、技术为本的经营理念,以打造中国信息化的推动者与领导者为使命,在不断进取和创新中紧扣时代脉搏,推动中国信息化建设的高速发展。主要资质:
• 国家规划布局内重点软件企业 • 软件企业认定证书 • 深圳市重点软件企业
• 国家工信部系统集成一级资质
• 涉及国家秘密的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资质 • 建筑智能化工程设计与施工资质 • 守合同重信用企业证书
• 广东省安全技术防范系统设计、施工、维修一级资格证 • 深圳市高新技术企业
• ISO 9001:2000 质量体系认证 • CMMI3 级认证
• SUN Java 方案解决中心
• SUN 授权 Java 技术应用中心(Level One)• 微软授权首席解决方案提供商
城市110、119、122指挥系统解决方案
系统概述
永泰城市110、119、122指挥系统解决方案以计算机网络系统为基础,以通信系统为纽带,以接处警系统为核心,集成了GIS地理信息系统、GPS卫星定位系统、计算机辅助决策系统、大型数据库系统、大屏幕显示系统等各相关系统,使公安与社会联动(紧急救援)指挥中心的技术装备和工作效能在质量上有一个大的飞跃,能有效提高公安系统及救援中心的快速反应能力、协同行动能力和决策指挥能力。
本系统能与其它系统有机结合,按照“集中、统一、高效”的要求,既可以满足公安指挥中心、救援中心日常接处警并及时提供救援服务的需要,也能在出现突发事件或灾害时为政府、公安领导提供实时准确情况,迅速分析与决策,并实现周密组织多警种、多部门协同行动,实施不间断指挥的目标。
功能特点
大容量,可扩展性强,有利于呼叫中心的升级;
系统具有完善的容错设计;
系统座席支持一机双屏显示模式;
系统支持手机短信报警;
中央数据库管理,数据管理和维护更加便利、安全;
具备有效的系统冗余配置和故障切换能力,能保障系统整体24小时运行服务。
报警接入接口说明
系统功能组成结构
灭火救援地理信息系统解决方案
火灾是危害人类的重大灾害之一。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重大恶性火灾及爆炸事故频繁发生,直接危及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环境污染,引发生态失衡。减少火灾及其相关灾害对人类生产、生活及资源环境的危害,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之一。因此,在任何一个城市,消防都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看似繁华安定的城市,到处隐藏着安全的隐患,这给各个城市的消防部门,带来巨大的压力。如何能够提高有效地将各个消防中队结合起来、提高工作效率、减轻灾情,成为城市消防指挥中心工作的关键。
出于对城市的稳定发展保驾护航目的,建立一套能够让消防人员对防火信息全面掌握、对防火任务科学安排、使防火资源分布合理。同时能够对有效消防车辆进行实时调度,统一管理的系统显得尤为必要。3G技术(GPS、GIS、GSM)的发展使得建立这样的系统变成可能。利用高科技全面不仅能够对防火工作起到监督作用,在发生火灾的时候,系统能够实时调度消防车辆,实时地了解车辆在市区的分布状况,及时向发生火灾地区派遣消防车,降低火灾损失,保障人民财产安全。
永泰软件“消防业务信息管理系统”是最适合消防行业的解决方案。它是利用空间地理信息技术,以电子地图为基础,以空间矢量数据为辅助,以公安宽带网络及无线通讯网络为依托,以信息共享和综合利用为目标,实现消防管理信息基于空间电子地图的可视化查询和统计分析,并结合各个业务部门的日常工作流程,实现“底数清、情况明、反应快、执法明、管理勤”目标,提高消防信息化管理水平,规范消防执法过程,提高消防执法效率等方面的综合能力的管理信息系统。
系统结构
在灭火救援管理中,为了确保接警调度的准确迅速和现场组织指挥、信息报告的顺利进行,建立一套能够对消防车辆进行实时调度,统一管理的系统显得尤为必要。3G技术(GPS、GIS、GSM)的发展使得建立这样的系统变成可能。永泰软件灭火救援管理设计,达到了“处警方式电脑化、指挥系统网络化、指令下达自动化、力量调度集群化、辅助功能联动化、各种信息实时化。”在极大的程度上提高了灭火人员的工作效率、在一定范围内减轻了灾情。
指挥调度精准化
当指挥中心接到灾情报警,将定位报警地点并显示周边情况,同时系统在火警地点和消防车之间自动规划最优路线,辅助调度人员进行调度决策。由于指挥中心对GPS巡逻车辆进行监控,发生灾情后,根据灾情地点附近消防车辆的分布情况,制订车辆调度方案,并发送调度信息。指挥调度功能的精确性,大大提高消防指挥中心的反应速度,为灭火救援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和机会。
信息反馈联动化
系统的应急联动功能,使指挥中心与火灾或灾害事故现场的信息交流更及时。现场的各类信息通过各种通讯手段(手机、视频)传递到指挥中心,指挥中心人员对根据现场情况作出相应指示。系统自动保存事件记录及操作日志,以备将来的事故倒查。同时,系统还可以根据火灾或灾害事故的等级、伤亡程度等信息自动向上级部门进行灾情上报。
救援预案专业化
发生灾情后,系统能自动从预案库中组合出辅助决策、调度参考提示的处置方案,并采用地图预案与文字预案结合方式,在电子地图上直观显示突发事件发生地周边的救援队伍及相关资源分布等信息。专业的救援预案能及时有效地处置突发性灾害,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系统救援预案主要从“火灾等级划分、指挥调度权限、力量调集、组织指挥权限、现场信息反馈、到场时间监控”六个方面进行编制。预案管理实现分级管理机制,同时建立预案审批制度。
灾情分析模型化
系统对于灾情环境模拟采用建模方法。指挥中心人员在系统中输入发生灾情当时的风向、温度,建筑特性等数据,系统可以模拟出灾情蔓延趋势,危害程度。分析模型功能对控制灾情的蔓延,及时的救援灾情,提供了科学的指导。
建设意义
消防业务信息管理系统”,帮助消防各执法部门加强执法过程,降低执法管理成本,以实现“底数清、情况明、反应快、执法明、管理勤”为目标。达到了以下效益:
提高了消防行政决策水平、灭火指挥能力和消防监督管理效率
实现接报警系统与电子作战地图系统的联动,大大提高消防指挥中心的反应速度
计算机辅助决策,配合业界领先的GIS系统分析功能,能够大大提高决策速度
小区监控系统解决方案
一、小区监控系统前言
居民小区管理的作用在于给居民提供良好的休息生活场所,保证小区居民人身及财产的安全。建立行之有效的安防体系是居民小区全防范的重要基础。
二、小区监控系统设计目标
采用国内外先进的监控设备,并充分利用我司丰富的施工经验和完善优良的服务,把居民小区监控系统建成符合实际需要,经济实用,技术先进,操作方便,可扩展能力强,管理规范的一流的安全防范监控系统。
三、小区监控设计方案
对居民小区的重要部位,即主要出入口,楼道及重要房间安装高清晰彩色摄像机(摄像机头探),摄像机将所监控的图像传送到后端监控主机上,在显示器上显示16路实时监控图像,并将图像存储到计算机硬盘上;通过软件控制云台上下左右的运动,镜头的焦距,变倍,通过网络实现远程传输与控制。
居民小区监控系统由前端设备,传输设备,终端设备组成。
1)前端部分
前端设备由摄像机,镜头,防护罩,安装支架,译码器等组成。经过对某居民小区整个环境现场勘察,确定各个重要监控点位置,共设计了30台监控摄像机,尽可能全面地对居民小区进行安全监测。
2)传输部分
传输部分由同轴电缆,电源线,控制线等组成。本系统所使用的所有线缆均具有屏蔽效能并采用一线贯通方式,中间无任何接点,从而保证图像清晰度及系统的长久性和稳定性。
3)终端部分
终端部分是系统的中枢,由数字监控主机,监视器等组成。智能数字监控主机具有监视,录像,动态报警等,可任意设置视频报警布防区域,是集屏幕画面分割器,录像机,云台控制于一体的智能数字监控系统,具有优质的画面回放效果,同时可连接到局域网,远程传送视频信号,网络上的合法分控用户可以通过分控服务器软件(可选)进行监视控制。
四、小区监控主要设备选型
1)数字监控主机选用-性能稳定运行可靠的智能数字监控系统;
2)前端摄像机选用高清晰彩色摄像机。
家庭住宅智能报警系统解决方案
一个完善的智能化社区,具有便捷、安全、舒适、高档的生活环境,确保每一个住户的生命财产的安全,是家庭住宅报警系统最大的意义,创造一个住宅的理想空间是本系统的目的所在。
家庭住宅报警系统由家庭报警主机和各种前端探测器组成,前端探测器可分为门磁、窗磁、煤气探测器、烟感探测器、红外探头、紧急按钮等。当有人非法入侵时将会触发相应的探测器,家庭报警主机会立即将报警信号传送至小区管理中心或用户指定的电话上,以便保安人员迅速处警;同时小区管理中心的报警主机将会纪录下这些信息,已备查阅。
系统组成及功能介绍
1、福科斯的报警主机功能
福科斯家庭安全防范系统带有8个有线报警防区。每个防区之间相互独立又具有不同的报警信息,通过设置可以给每个防区设置不同的报警级别,同时由于各个防区之间能够任意组合,还可设定组合防区以滤除误报警。当报警发生时,系统会将报警信息通过福科斯网络传至小区管理中心,同时自动拨号到用户预先设定的固定电话或移动电话上(系统可设置六个电话号码或寻呼机号码),系统将向用户提供一个中文语音报警信息,将报警的位置与类型通知给用户,如果多个报警探测器同时被触发时,系统将动态地报告发生报警的位置与类型。该系统还具有现场监听功能,业主接收到报警信号并按密码确认后,可通过电话监听家里情况。同时福科斯系统还可以联动警灯、警报器和照明灯光以恐吓盗贼,同时起到警示作用。
2、福科斯的设防和撤防功能
福科斯家庭安全防范系统提供以下几种工作模式:用户可以通过电话对家庭报警进行布/撤防、离家设防模式、在家设防以及辙防模式。
3、离家设防模式
该模式适用于用户家中无人的情况。当业主离开家时,按动离家设防键,让所有的防区进入工作状态,同时系统对各个防区进行自检(是否已被触发),并通过语音方式提醒用户已被触发的防区,以备正确布防。系统提供一段布防延迟时间(该布防延时时间可调)供业主正常离开家门。
4、系统撤防
当业主回到家后,系统留有一段延迟时间(该延迟时间可调),让业主进入家门以后在系统报警之前撤防。
5、在家设防/撤防模式
在家设防模式是指业主在家时能够将部分防区设置为工作状态,让系统布防。例如:屋主就寝后,可使室内的门窗位移探测器(门窗磁控开关)和客厅的红外探测器、煤气感应器等处于布防状态。
撤防模式是指系统在未作任何布防时让部分防区(如煤气泄漏感应器)始终处于工作状态,也就是平时所说的24小时防区。
6、胁迫报警撤防功能
该功能是指在系统报警时,用户在遭歹徒挟持下能够执行的一种假撤防方法,给歹徒造成报警已解除的假像。但系统仍然能将报警信息发送出去。
7、福科斯的紧急求助报警功能:
福科斯家庭安全防范系统针对在家独处的病人或老人,设计了一种紧急报警按钮,当遇到紧急情况时,按动该报警按钮便可触发福科斯家庭安全防范系统,系统将拨通预先设定的电话号码以语音方式通知家人或指定受话人、通过电话通知小区监控中心。同时中心软件的操作界面上提供入侵的具体情况。
8、电话线抢线功能
当家庭安全防范系统报警时,该系统能够自行中断正在进行的所有通话,以确保系统将报警信号实时发送出去。
9、系统电源失电自动切换功能
家庭安全防范系统自检时发现交流电源失电后,系统会自动切换到后备电源上供电,当交流电源恢复供电后,后备电源将自动转至充电模式;系统还预制了电池低电压预告警和避雷保护的装置。
10、小区管理中心
通过小区联网,可实现对整个小区内所有安装福科斯家庭安全防范系统的用户进行集中的保安接警管理。每个家庭的安全防范系统通过福科斯总线都可将报警信号传送至管理中心计算机,并通过报警蜂鸣器提醒保安人员,保安管理人员由此可确认报警的位置和类型,同时计算机还显示与住户相关的一些信息,以供保安人员及时和正确的进行接警处理,报警事件可以通过打印机及时打印出来。还可以在管理中心内设置LED电子显示地图,较为直观的显示报警的地理位置。
同时,家庭住宅报警系统还为用户提供了对家中的电器设备多种控制方式,无论主人身居何处,都能够及时了解家中电器的使用状况以及对它们进行控制。例如主人出差在外能够通过电话或网络把家中的空调、窗帘打开使室内空气保持清新;或主人在家中会客时,能够利用遥控器对室内的灯光进行调节或开关。主要功能如下:
1)场景控制:在很多情况下,我们希望能够通过灯光来营造家庭气氛,使生活更加丰富多彩,然而好的灯光效果往往需要多个灯具共同作用才能实现。福科斯家庭智能控制系统的场景控制功能可以将常用的各种场景模式保存起来,并把控制指令定义给任意一个开关模块的任意一个按键上,需要时只要按一下对应的按键,室内所有的灯具就会按照预先的定义产生动作,营造出主人希望的灯光效果和气氛。比如,当主人离开厨房前按下厨房灯光控制模块上的某一按键时,系统会将厨房、书房、客厅的灯光调暗、打开餐厅的灯光关掉各个卧室的灯光,从而营造出就餐气氛。与此相类似,我们还可以定义会客场景、休闲场景、庆祝节日等的灯光照明模式;
2)报警联动控制:当室内发生报警时,系统可以在向外发出报警信息的同时,打开室内的照明灯光、启动警号等;
3)设/撤防联动控制:当主人外出前启动安全防范系统的同时,系统可以联动切断某些家用电器的电源,比如:关掉所有的灯光,切断电熨斗、电水壶、电视机等家用电器的插座电源等;
4)定时控制:福科斯家庭智能控制系统提供一个定时控制器,通过对定时控制器的设置,可以实现对系统中的各个模块的定时控制。比如,根据定义,家庭饮水机可以早餐前10分钟开启,并在早餐结束或上班前关掉饮水机,以此来延长饮水机的使用寿命,节能节源。
本公司承接武汉市及周边地区各类大小安防监控工程,有专业、经验丰富的安防工程师为你设计解决方案并负责安装调试,如有需要,请联系电话 027-82783320 或24小时客服*** 咨询详情,感谢您访问我们的网页!教育行业视频监控解决方案
加强校园安全防范管理,维护校园的正常治安环境,提高学校现代化的教学管理水平,对校区安装网络监控系统,对重点部位加强监控系统并和报警系统联动,已经成为大多数校园技防建设的共识。与一般企业视频监控系统不同,校园安防建设有着其自身的特点,因此,校园安防监控系统的建设需要满足其自身需求,一般来说,校园视频监控系统建设有以下几个特点;
监控区域多:学校人员密集,要求监控到校区每一个角落。因此需要在学校内出入口、校内通道、室外广场、操场、活动场馆、校内绿地、停车场、建筑物周边、建筑内走廊、楼厅、天花板、电梯间、实验室、电教室、图书馆、财务室、资料室、机房、库房、配电间、锅炉房等都需要安装监控摄像机。
监控面积大:学校的校园面积一般较大,监控点多,网络铺设的线路长,路由复杂。要求系统支持多种布线方式,最好可利用现成骨干线路中的部分预留线路,并合理分散到每个监控区域;或利用校园网络规划相对独立的逻辑专网,在区域内进行网络节点扩散,方便施工及维护。
监控画面清晰:校园监控要求监控视频图像的分辨率至少在D1或百万像素及以上,尤其监控录像需要看清楚监控对象的细节,提高取证的准确性和高效性,并通过清晰的视频扩展到其它的业务应用和管理应用。
监控环境各异:校园内的各个场所和区域职能不同,室内外、温湿度、光照条件、监控点位置、监控范围、监控密度、供电条件、布线条件等各不相同,因此需要根据不同的应用环境选择不同适应性的摄像机。
系统联动报警:监控系统要具备移动侦测功能,可针对区域和时段的特殊要求,设定合理的侦测报警策略,并通过网络将警情上传至网络监控中心,同时将图像自动切换到现场,同时发出声光报警信号,并自动录像,自动发送邮件及上传实时录像文件等,便于及时采取应急处理措施。
防止校园暴力:当校园暴力事件发生或人为判断可能发生时,各级操作人员均可主动发出报警触发信号,提示保安人员迅速赶赴现场;同时可在重点监控区域和保卫室安装紧急报警按钮,手动触动紧急按钮,向110报警中心报警,促使警力及时到位,预防或制止校园暴力事件。
加强事后取证:对学生在校期间,需要对所有监控点进行录像,并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全天候录像和触发录像等不同录像策略,方便发生意外或人员伤害时主动举证;寒暑假期间,应按照不同区域的开放程度和安全等级要求,设置相应的录像策略。
多系统整合:充分利用视频监控信息资源、网络化管理平台,加强对安防监控和周界防范、门禁、电子巡查、视频会议应急协调、消防,以及其它特殊应用系统的整合,促进系统信息共享和组合,从而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与学校日常工作相结合,提升系统整体功能和效率,最大限度的发挥作用。
应用范围扩展:针对目前众多高校都拥有多个分校区,各个校区的监控系统需要进行多级联网和汇聚,加强整个学校的日常管理和灵活性。同时,利用视频监控系统,尤其是高清、低码流的视频源,配合音频采集、智能跟踪等特殊功能,实现远程教育、多媒体教学、电子监考等应用需求。
实施运维简易:系统实施要体现网络化的特性,设备通过IP地址进行本地和远程的配置和管理;布线采用树型网络路由,并尽可能实现POE供电技术,节约线材成本和实施难度;整个系统采用分布式部署、集中式管理的系统架构,设置多级管理权限,合理分配系统资源,提高管理的高效性和安全性。
上面分析了校园视频监控系统建设的特点,下面武汉金博大为您推荐一款校园视频监控解决方案。
现在学校一般都有以下特点:面积大、建筑分散、人数多、管理人员少、许多学校存在分校,再一个就是很多学校建筑年久失修,加上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差,存在极大安全隐患。近年来,国家明确规定高校重点区域必须采取相应的技术防范措施,部分地区还对监控覆盖率提出了明确要求。并且,随着高校数量和在校生规模的持续增长,管理难度加大,突发性事件越来越频繁,技防手段在提升高校安全的优越性愈加显著。星网锐捷网络视频监控系统由五个部分组成,分别为视频采集与编码系统、视频传输网络系统、网络视频存储系统、网络视频显示系统、网络视频管理系统。
1、视频采集与压缩系统
新型社区建设工作方案 篇5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试点项目
实 施 方 案
目 录
一、项目区基本概况…………………………………………2 1.1自然地理概况………………………………………2 1.2社会经济概况………………………………………3 1.3产业发展现状………………………………………3 1.4基
础
设
施
及
人
居
环
现状……………………………………4
二、编制依据和基本原则……………………………………5 2.1编制依据……………………………………………5 2.2基本原则……………………………………………5
三、项目建设背景……………………………………………5
四、项目建设的必要性………………………………………6
五、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和规模………………………………7 5.1产业建设……………………………………………7 5.1.1金香柚示范园建设………………………………7 5.1.2猕猴桃基地建设…………………………………8 5.1.3生态农业观光园建设……………………………8 5.1.4养殖业建设………………………………………8 5.2基础设施建设………………………………………8 5.3公共设施建设………………………………………9 5.4环境整治建设………………………………………9 5.5技术培训建设………………………………………9
六、投资概算及资金筹措……………………………………9 6.1投资概算……………………………………………9 6.2资金筹措……………………………………………10
七、项目实施与运作…………………………………………10 7.1项目实施单位………………………………………10 7.2项目建设资金的管理和使用………………………10 7.3项目运行与管理……………………………………11
八、项目实施进度及管理……………………………………12 7.1建设工期……………………………………………12 7.2项目实施进度安排…………………………………12
九、项目效益分析……………………………………………13 8.1社会效益……………………………………………13 8.2生态效益……………………………………………13 8.3经济效益……………………………………………14
十、项目对环境影响的分析…………………………………14
十一、保障措施………………………………………………15
十二、结论……………………………………………………16
十三、附表……………………………………………………17
十四、附图……………………………………………………18 3
镇x村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试点项目实施方案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难点在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湘西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区域,党委和政府要更加重视这项工作,发挥自身优势,制定好目标,通过优化生产力布局、统筹城乡发展、加强对口帮扶等措施加快发展。扶贫开发要同做好农业农村农民工作结合起来,同发展基本公共服务结合起来,同保护生态环境结合起来,向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整体素质要效益。贫困地区要脱贫致富,改善交通等基础设施条件很重要,这方面要加大力度,继续支持。”
为进一步落实上级重要指示精神,加快统筹城乡发展步伐,有力提升镇x村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水平,化解当前农村存在的脏乱差散以及产业空心化等问题,探索乡镇发展新路子,为其它农村社区建设积累经验,在深入调研和广泛征求有关方面意见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项目区基本概况
1.1自然地理概况
项目区位于中部的镇,凤大高速、S308省道、凤大二级公路横穿境内,交通十分便利。该镇以石灰岩黄红壤性土为主,生态气候多种多样,周边50公里内无大型工厂及矿山,无污染,无公害,完全符合无公害生产产地要求,是项目建设的理想地域。海拔高度250-400米以内,多数地区分布在250-350米左右,项目区是我县三级台阶中的一级台阶,以山地地貌为主,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四季分明;温、光、水、热充沛,气侯温暖,无霜期长。据历年气象资料,年平均气温16.3℃,年降雨量1308.1mm,日照时数1281.4小时,无霜期286.2天,能满足金香柚、猕猴桃、柑橘生产对气候、土壤条件的要求。
x村位于xx脚下,东与xx毗邻,南与镇xx村接壤,西与村相邻,北与镇xx村接界,交通十分便利,有S308省道线贯穿全村四个组,距南方长城5公里,距某某古城7公里,距贵州省铜仁飞机场19公里,地处xx古城---中国南方长城---铜仁梵净山旅游精品线路中心节点,是中外游客观光的必经之地。
全村气候条件适宜,土质肥沃,地形以丘陵山区为主,属中海拔地区,平均海拔400-450米左右,2
中亚热带地区湿润季风性气候,冬暖夏凉,四季分明,年平均气候16.5℃,年降雨量1308毫米,无霜期276天,年日照时数1374.2小时,土壤为红壤和黄壤,保水保肥,适宜各种农作物生产和发展各种优质水果。
1.2社会经济概况
xx年镇经济总收入xx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xx元。该镇特色农业发展迅速,水果种植xx亩,其中柑橘xx亩、猕猴桃xx亩、桃李梨橙柚等xx亩;xx年养殖生猪xx头,家禽xx羽。
x村辖xx个自然寨、xx个村民小组、xx户、xx人,以土家族为主。全村土地面积xx亩,其中稻田面积468亩,旱土面积1252亩。xx年农业生产总值xx万元,人均纯收入xx元。
1.3x村产业发展现状
上世纪80年代初,x村是全县的贫困村,以传统种植业为主,全村90%房屋为土砖房或石头房,10%为茅草房,村级道路、村间道路均为土路,人均纯收入仅600元。为了摆脱贫困,x村在全县率先带头发展椪柑产业,全村发展椪柑xx亩。通过椪柑的种植,农民收入有所提高。但是由于当时只注重发展数量忽视建园质量,加之受2008年四川广元“蛆柑事件”、生产管理技术上的缺失、品种 3
种性退化等因素影响,导致果品质量、市场竞争力下降,椪柑价格大幅下跌,农民入不敷出,村里大部分青壮年劳动力只有外出务工,造成椪柑生产出现大面积抛荒以及毁园改种现象,通过多年发展的椪柑产业毁于一旦,农业产业出现“空心化”。目前仅x村椪柑抛荒及毁园改种面积就将近1100亩。xx年,为了在困境中求得发展,x村在科技致富带头人以及种植能手的带动下,通过引进新品种、学习新技术,发展官溪蜜柚、猕猴桃等水果产业260亩,同时在水果产业发展中积极探索组织化、标准化、市场化道路。xx年,初尝甜头的果农将官溪蜜柚更名为“金香柚”,并成立了金香柚农民专业合作社,实行“村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为合作社成员提供金香柚、猕猴桃等种植管理技术培训及市场营销等方面服务,抱团发展,使该村大部分农户在发展产业上重拾信心。该村计划在近三年内发展金香柚、猕猴桃等优质特色水果xx亩,达到人均水果种植面积xx亩,年产水果xx万公斤以上,实现年产值过xx万元。
1.4基础设施及人居环境现状
该村村间道路多数年久失修,破坏不堪,晴天一路土,雨天一路泥;生产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给该村经济的发展带来严重制约。村内公益性基础设施如村卫生室、村文化室以及村 4
民健身娱乐场所急需建设。
村内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一是生活污染,农村基础设施相对落后,没有排水、排污等设施和垃圾收运清理系统,生活垃圾和废弃杂物乱堆乱放,畜禽散养、放养,形成环境脏乱差等问题;二是农业污染,农药、化肥、农膜的不合理使用,农业投入品的包装形成面源污染、农膜污染等问题普遍存在。给该村的人居环境带来极大的影响,公共卫生条件较差。
二、编制依据和基本原则 2.1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 2.2基本原则
(一)政府引导,群众参与
各部门要切实加强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工作的指导,切实履行业务指导和服务职能,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广泛调动群众积极性,以群众自愿为主,组织和引导农民群众积极参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二)因地制宜、量力而行
新型社区建设的定位、规模、基础设施等内容,必须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群众的习俗来确定。不盲目铺摊子,不搞低水平的重复建设,不增加农民负担。坚持量力而行,分步实施。
(三)循序渐进,务求实效
要尊重客观规律,因势利导,抓好典型引路,示范带动,做到以点带面,点面结合,扎实推进,不急功近利,不搞形式主义,不违背群众意愿和客观条件强行硬推。
三、项目建设背景
为了更好的落实国家有关增加农民收入、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精神,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要求,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着力发展农村经济和增加农民收入,着力推进小康村建设,实现农业生产水平明显提高,农村基础设施明显加强,农民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四、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一)新型农村集中社区建设项目是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需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必须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战略任务,把加快形成城乡经济 6
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作为根本要求。在镇x村进行农村新型社区集中建设工作试点,化解当前农村存在的脏乱差散以及产业空心化等问题,是我县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有益探索,将对全县今后的生产力合理布局、农村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构建以及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新型农村集中社区建设项目也是我县小城镇发展战略的需要。x村靠近镇镇区。近几年,随着我县旅游业的发展以及县城扩容规划,镇经济和城镇建设快速发展,农村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特别是上级到该村视察后,委、政府以及镇对x村的发展建设十分关注,将该村今后的发展摆到了重要的议程。调整产业结构,合理配置资源列为工作的重点。该项目的建设是推进镇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农村率先建成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
(三)x村的新型农村集中社区建设是实现村民收入稳定增长的需要。该村紧靠镇区,随着农村改革不断深化,村民收入稳定提高,村民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发生了重大改变。但是,与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相比,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在该村开展新型农村集中社区项目建设,7
通过金香柚、猕猴桃等产业基地建设,开辟田园景观,发展旅游观光农业;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以及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切实增加农民的收入、提高生活质量。
(四)镇x村的新型农村集中社区建设,是改善农民生活质量,提高农民素质的需要。通过项目的建设,可以改善该村的交通、供水、教育、医疗、文化、体育以及社会保障等条件,实现家庭美化、环境优化、村庄整洁、村民自治。最根本的一条是真正使农民的收入增加、农民的生活质量得到根本改善和提高,也为广大农民更新观念和改变精神面貌以及提高素质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和规模 5.1产业建设
5.1.1金香柚示范园建设
1、建设金香柚标准示范园基地xx亩,共计xx万株。其中新建标准园xx亩,栽植规格为3x5米,每亩40株,共计3.2万株;品改低改200亩。
2、种苗繁育基地xx亩,年产优质无病毒水果苗木xx万株。
3、新品种母本园及栽培展示基地50亩。
5.1.2猕猴桃基地建设
建设优质猕猴桃生产基地xx亩。对基地进行平土整梯、挖穴压绿、土壤改良、棚架搭建,同时引进优质良种红阳猕猴桃的苗木,对人员进行无公害猕猴桃生产技术培训等。
5.1.3生态农业观光园建设
在金香柚示范园、猕猴桃生产基地的基础上,着力发展现代特色农业休闲观光旅游。计划新建农家乐xx处,匹配当地果园、庭院等田园景观和自然生态、乡村人文资源,为旅游者提供劳动、住宿、饮食、休闲观光等服务。
5.1.4养殖业建设
通过发展林下养殖,大力扶持有技术的农户养殖鸡鸭等禽类,改散养、放养为鼓励养殖大户发展猪、牛、羊规模化养殖。
5.2基础设施建设
5.2.1在园内新建φ3×1.5m的集雨节水窖100套,单套集雨节水窖容积为10.59 m3,总容量约为1059m3。每套集雨节水窖建设内容包括内空为φ3×1.5m蓄水池1个,0.2×0.15m引水沟5米、2 9
米溢洪排水沟,净空为0.65×0.65×0.5m沉砂池1个。为防止人、畜等掉入水池,消除安全隐患,在节水窖上修建0.6m高的护栏。
5.2.2维修自来水管道xx米;维修蓄水池x处;维修灌溉管网x千米。
5.2.3硬化农业休闲观光果园道路x千米;新建宽3.5米C20砼路面生产道路,长度为2千米。5.2.4山塘整修x口。5.3公共设施建设
新建村部及文化学习活动图书室x平方米;新建村卫生室,总建设面积x平方米;新建体育健身中心x平方米。
5.4环境整治建设
在三个自然寨主要路口及住宅集中区,建设垃圾围20处;摆放垃圾箱80个;改圈、改厨、改厕80户,彻底改变脏乱差现状;绿化美化环境,在村旁、水旁、宅旁、路旁植树250棵。
5.5技术培训建设
根据农事季节安排,组织全村开展特色经作业培训三期,培训300人次。
六、投资概算及资金筹措 6.1投资概算
项目概算总投资为xx万元。其中:
(1)金香柚示范园建设xx亩,估算投资为xx万元。xx亩金香柚标准示范园需投入xx万元;50亩无病毒苗木基地需投入xx万元;50亩品种展示园需投入xx万元。
(2)猕猴桃基地建设估算投资为xx万元。(3)生态休闲观光园建设估算投资为xx万元。
(4)基础设施建设:估算投资为xx万元。100套集雨节水窖工程需投入xx万元;维修自来水管道及灌溉管网等xx万元;生产道路以及果园观光路建设需投入xx万元;山塘整修需投入xx万元。
(5)公共设施建设估算投资为xx万元。村部及村文化学习活动图书室估算投资为xx万元;村卫生室估算投资为xx万元;体育健身中心xx万元。
(6)环境整治建设估算投资为xx万元。
(7)技术培训建设估算投资为xx万元。(详见附表)
6.2资金筹措
项目总投资xx万元。其中申请省级财政预算资金xx万元,财政配套资金xx万元,整合扶贫开发、水利、农业等相关部门资金xx万元,x村金香柚农民合作社筹资及村民投工投劳共xx万元。对上级支持的涉农项目和资金加以整合,优先投入到某某新型农村集中社区建设中捆绑使用,实现资金使用效益最大化,是x村开展农村新型集中社区建设试点真正在全县乃至全州起到标杆作用。
七、项目实施与运作 7.1项目实施单位
本工程由发展和改革局负责组织实施。7.2项目建设资金的管理和使用
对项目建设资金实行专款、专户、专用,由财政部门统一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在实施过程中,根据工程进度和质量,进行分期预付材料款,竣工后经项目管理部门组织验收,验收合格后,方进行工程结算,并预留5%作为质量保证金,一年后如无质量问题,结清工程款。技术服务按照农事季节及实施方案,分项实施分项验收,分项结帐。
1、严格会计核算制。严格按照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规定,严禁套取项目资金,严禁公款私存,设置帐外帐和“小金库”。
2、严格项目资金审查审批制。资金的使用必须符合项目资金管理办法规定。
3、项目公示制。对于专项资金项目,在项目实施前,项目实施单位公示项目建设内容和资金等情况。
4、检查验收制。接受上级主管部门及相关部门的检查,竣工后组织相关部门进行初步验收;
5、项目审计制。项目实施过程及竣工后,按规定由审计部门对工程进行审计并出具审计报告。
6、自查、检查、抽查三位一体的绩效考评制。对实施方案制定、各方面资金整合、各项资金使用和管理、项目实施效益和是否有违规违纪行为等进行绩效考评。
5.3项目运行与管理
采取“财政资金引导,整合资金建设、群众积极参与”和农民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作方式进行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后交由所属村搞好建后管护,项目村要建立管护办法和村规民约,确保项目长期运转正常,发挥效益。
八、项目实施进度及管理 8.1建设工期
根据本工程特点,计划建设期为xx个月,即从xx年7月至xx年6月。8.2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本工程实施进度计划如下:
a)前期准备工作(可研、环评、规划、设计、筹资、办理征地、招标及有关建设手续等):xx年7月~xx年8月。
b)项目主体施工:xx年9月~xx年5月。c)项目竣工验收:xx年6月。
项目详细的实施进度见“项目实施进度表”
九、项目效益分析 9.1社会效益
本项目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及子孙的“德政工程”,同时也是党和政府的“富民工程”,又是政 14
府同农民群众的增收工程和“连心工程”。项目竣工受益后,能形成优质高产稳产果园,品种结构改善,巩固强化水果产业,促进水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园内基本通路、有水、能机械化作业,实现品种组合优质化、生产技术无害化、生产运输机械化、病虫害防治无公害;大大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提高产品档次,增强市场竞争力;通过生产道路修整硬化,打通水果销售的交通瓶颈;通过无病毒苗圃建设,可为周边提供优质水果苗木,加快了产业调整发展步伐;同时还为全县水果产业树立样板,指明方向。加快项目区农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促进农村社会稳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某某起到示范带头作用。
9.2生态效益
果园改善了农业基础设施,实现了补充灌溉、增强了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提高了农业整体装备水平和综合生产能力。改善了农业生态环境,培肥地力,提高了土壤保水、保土、保肥、保热、保气及供水、供肥、供热、供气能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增强柑桔产业的生产后劲。降低公害,减少水土流失。降低农业化学投入品随水流失及对水资源的污染,增加覆盖率,改善生态环境。
9.3经济效益
项目建成后,预计亩产金香柚xx公斤,价格约为x元/公斤,因此,全部投产后年总产量xx吨,年销售收入xx万元。建成优质无公害猕猴桃基地x亩,按亩产1吨,总产量为x吨,按照市场优质优价原则,每公斤可以卖到x元以上(即每吨x元),年总产值x万元。同时可解决就业人员x余人,村民在项目建设中投工投劳,获得相应的报酬收入。为周边地区农村发展提供良好示范,带动其他农村发展种植金香柚,形成规模效应。同时通过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从而彻底改变思维方式,为全面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十、项目对环境影响的分析
本项目建筑材料推广使用绿色建材,即采用清洁生产技术,使用相对少量的天然资源和能源,无毒害、无污染及放射性,达到生命周期后,可以回收利用,有利于环境保护和人体健康的材料。合理安排施工时段,合理布局施工场地,避免同时使用大量噪音的设备。尽量采用低噪声设备,减少夜间施工量,避免扰民,降低人为噪声的影响,尽量少用哨子等指挥工具。施工阶段应设立指定的渣土堆放点,由专人管理,设置专车每天收集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集中密闭外运,严禁就地抛洒,无组织排放。
十一、保障措施
(一)健全机构,加强领导
县上成立由分管副县长为组长,镇、县发改局、水利局、交通局、住建局、扶贫办、农办、林业局等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x村新型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地点设在镇。建立分管领导主管、镇主抓、x村和相关业务部门协同推进的组织领导机制,及时协调解决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二)广泛动员,加强宣传
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宣传栏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农村新型社区建设的政策规定和重要意义,努力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做到动员及时、发动深入、宣传到位,最大限度争取群众的理解、支持,提高群众参与建设的积极性。
(三)筹集资金,加大投入
x村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涉及到水、电、路等多个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动员各方面的力量积极参与。积极整合交通、水利、建设、环保、林业、卫生、文化等相关职能部门,以及电力、电 17
信等国有企业的涉农项目和资金向x村倾斜,按照“安排渠道不变、投资用途不变”的原则,形成多元化投入建设格局,确保x村新型社区建设顺利推进。
(四)示范引导,梯次推进
坚持保重点、抓关键、破难题,尽快将x村新型农村社区建成样板工程,发挥辐射带动作用。认真总结好经验、好做法、好典型,切实加大推广力度,达到典型引路、示范引导、梯次推进的效果,全面带动我县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十二、结论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方案 篇6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中央一号文件和省委的决策部署,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新要求,以提升农民综合素质、职业技能和创业发展能力为核心,着力推进教育培训、认定管理、政策扶持“三位一体”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制度体系建设,提高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质量,培养一批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二、目标任务
2018年,全县培训400人。其中,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100人(养鱼大户50人、茶叶种植大户50人)、专业技能型职业农民100人(合作社和家庭农场雇员)、专业服务型职业农民200人(农业经纪人100人、农产品电商人才100人)。对培训合格者颁发《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证书》,培训合格率达到90%以上。对培训合格的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颁发《新型职业农民证书》。
三、重点工作
(一)确定培训对象
1、县级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对象
⑴培训对象条件。长期稳定从事农业生产经营、培训需求和愿望迫切、初中以上文化、年龄不超过60周岁(电商人才培训对象不超过50周岁)。其中,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培训对象的家庭人均纯收入为本县农民人均纯收入2倍以上且产业达到一定规模,具体参照《省农业委员会办公室关于申报2018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民生工程任务需求的通知》(皖农办科函〔2018〕5号)。2016、2017年已培训的职业农民今年不再培训。三类型培训对象当年不得重复。
⑵严格遴选程序。遵循立足产业、农民自愿的原则,按照个人申请、村委推荐、乡镇初审、县农委择优选择的程序确定。
2、省市级培训对象。按照省市文件要求,及时完成省级培训的现代青年农场主、农业职业经理人和市级培训的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遴选工作。
(二)遴选培训机构
采取政府采购的方式遴选,遴选2家承担培训任务的培训机构,并报省农委备案。培训机构条件: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农民培训资质(办学许可或培训、推广职能),必要的培训场所、专业教师、现代教学设备和实践实训基地,具备与培训内容相适应的培训能力和跟踪服务能力等。县农委与承担任务的培训机构签订培训合同。
(三)明确培训内容
参照农业部发布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规范》要求,优选培训内容,科学安排课程。鼓励采取参训人员“点单式”培训。培训内容分为公共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两部分。公共基础课,重点培训新型职业农民素养、涉农政策法规、农业生态环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产品品牌化经营、农业创业指导、“互联网+”农业、现代农业经营与管理等内容;专业技能课,重点培训农业绿色增产增效攻关模式、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农信融合、农业标准化生产等内容。电商人才重点培训农产品电子商务知识、网络店铺建设、网络店铺营销等内容。
(四)规范培训方式
实行分类型、分专业、分阶段、小班制、重实训、强服务的培训方式。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培训时间累计不少于15天,专业技能型和专业服务型职业农民培训时间累计不少于5天。原则上每期培训班不超过50人;结合农业生产周期、农时季节和农民对技术需求等,分时段培训,每段培训时间不超过3天;注重实践技能操作,理论课和实践课时间按1:2安排;做到系统知识培训与跟踪指导服务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传统培训方法与现代手段相结合、线上线下培训相结合。
(五)做好考核和认定管理
培训结束后,由培训机构采取理论考试和实践考核相结合方式,对学员进行考核,考核结果报市、县农委审定。对考核合格者,由培训机构颁发《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证书》。进一步落实以县级人民政府为主体的新型职业农民认定管理责任制。对符合认定条件的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开展新型职业农民认定工作,并颁发《新型职业农民证书》。建立和完善新型职业农民动态管理机制。对培训合格的专业技能型和专业服务型职业农民,进行统计造册,鼓励其参加国家职业技能鉴定。
(六)政策扶持,务求实效
加大对新型职业农民的扶持力度,重点在土地流转、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金融信贷、农业补贴、农业保险、产业扶持等方面给予倾斜,支持新型职业农民创办各类农业经营主体。统筹各类农技人员力量,建立农技人员跟踪服务职业农民机制,将跟踪服务与基层农技推广补助县项目有机结合,实行农技人员与新型职业农民对接,对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专业技能型和专业服务型职业农民分别进行为期3年、1年和1年的跟踪服务。支持新型职业农民在产业发展、生产服务、营销促销等方面开展联合与合作,鼓励新型职业农民参加多种形式的展览展示、创业创新项目路演和技术技能比赛。
(七)建立资金拨付和监督机制
1、资金拨付。省以上补助资金标准为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培训每人3000元、专业技能型和专业服务型职业农民培训每人1100元。县财政部门根据省下达的培训任务和下拨的省级以上补助资金,及时将70%补助资金预拨到培训机构。培训结束后,根据考核验收等情况,对验收合格的,按照财政国库管理制度的有关规定,再将30%的余款拨付到培训机构。对验收不合格的,要收回预拨的资金,并取消以后培训资格。培训机构对新型职业农民进行免费培训,不得再收取其他费用。
2、资金监督。各培训机构要建立项目资金专账,确保专款专用,规范使用,坚决杜绝“挤、占、腾、挪”项目资金现象。建立项目资金审计制度,项目结束后,一律进行项目审计,切实把民生资金管好用好,用出效益。
四、进度安排
(一)精心制定方案(5月份)。一是制定实施方案。按照《2018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实施办法》要求,结合本地实际,及时分解落实培训任务,认真制定实施方案,并及时报省农委、省财政厅备案。二是制定分专业培训方案。依据县实施方案,参照《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规范》,按照规定的培训时间和分阶段培训等要求,结合职业农民特点和生产经营需要,制定分专业培训方案。分专业培训方案和培训机构承担任务情况报省农委备案。三是制定教学计划。培训机构根据专业培训方案,制定每期培训班教学计划。教学计划主要反映教学目标、培训对象及人数、培训内容、培训日程(含具体课程设置、培训时间)、教材教师、考核发证等方面的内容,报经县农委批复后实施,做到“一班一计划”。
(二)遴选培育对象(4-5月份)。按照省市文件要求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对象遴选工作。
(三)认真开展培训(6月份至9月份)。培训机构严格按照实施方案、分专业培训方案和教学计划开展培训,严把培训时间和质量关。遴选专业理论水平高、实践经验和教学经验丰富、语言表达能力强、深受农民欢迎的专家、教授、农技推广人员,以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优秀管理和技术人才、优秀农村实用人才等为授课教师,每期培训班至少聘请1名以上的省级专家。按照《农业部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关于发布〈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推荐教材目录(2016年)〉的通知》要求,认真选择教材,并保证参训学员人手一套省级以上统编教材(公共课教材10种以上和专业技能课教材3-5种)。每期培训班建立5项制度:即班主任制度(每班确定一名班主任,负责日常管理工作);第一堂课制度(市、县农委安排人员上第一堂课,宣讲政策,并了解培训机构培训工作安排和学员需求等情况);学员培训考勤制度(实行学员每天签到);满意度调查制度(最后一堂课,由市、县农委安排人员组织学员开展满意度评价,了解培训效果);培训台账制度(建立培训台账、培训过程影像资料等培训档案)。同时,抓好培训班日常管理和服务、考核和颁发《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证书》等
(四)严格培训验收(10月份)。制定验收办法,及时进行验收。培训机构在完成培训任务后,及时向农委提出验收申请,农委会同财政局按照有关要求组织验收,对验收合格的出具验收报告,对存在问题的待整改后再验收。
(五)抓好认定服务(11月份)。培训结束后,按照要求开展认定、登记造册、建立档案工作,并将相关信息录入新型职业农民信息管理系统,落实跟踪联系服务和扶持政策。
(六)做好总结工作(11月份至12月份)。县农委在项目验收基础上,认真做好总结工作,并按照省农委、省财政厅关于绩效评价的部署和要求,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自查自评。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健全会商机制,各成员单位加强协调沟通,明确职责分工,密切配合,共同做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建立县新型职业农民(职业)培训师资库,实行优质师资资源共享。
(二)注重条件建设。充分利用农广校、农技推广机构等公益性教育培训资源,积极支持农民合作社、专业技术协会、龙头企业等主体承担培训。建立培训机构认定与评价管理机制。开展师资能力提升培训、推介培训名师和精品课程活动,探索建立授课教师教学效果评价与师资队伍动态管理机制。加强农民田间学校、实践实训基地建设,鼓励依托农民田间学校、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和家庭农场等建立实训基地和创业孵化基地,确保每个专业建立一个实训基地。
(三)创新培育机制。推行“一点两线、全程分段”培训,即以产业发展为立足点,以生产技能和经营管理水平提升为两条主线,分阶段集中培训、实训实习、参观考察和生产实践相结合,按照不少于一个产业周期全程进行培育。探索建立新型职业农民短期培训与学历提升结合机制,支持新型职业农民通过弹性学制参加中高等农业职业教育。探索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与精准扶贫结合机制,鼓励贫困地区的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培训对象,每人结对帮扶一个同产业的贫困户。引导符合条件的新型职业农民参加城镇职工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制度。鼓励各地开展职业农民职称评定试点。
(四)强化监管评价。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项目实行目标和绩效管理。明确工作责任,落实管理措施,强化过程督导和监管,确保任务完成、政策落实到位。建立学员培训质量随机抽检机制,并将抽检结果作为对培训机构考核的重要内容,对违反规定的培训机构,严肃处理,收回补助资金直至取消培训资格。建立月报告制度,每月1日前将培训进度情况报送省市农委。充分利用新型职业农民信息管理系统开展监管和服务。按照民生工程实施要求,重点组织开展专项检查和绩效评价工作。
新型社区建设工作方案 篇7
1 城市化进程中新型社区的特点
此类社区是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新生事物, 与农村社区、传统城市社区相比除了共性特点外, 具有其独特点。
1.1 人员身份多元化
在城市化进程中, 无论是整体搬迁型还是拆分合并型的社区, 由于前身大多是农村改造而来, 社区居住人口的身份复杂, 有本地常住人口, 有从事体力劳动人员, 有公司职员, 有小作坊老板, 有小商小贩, 有公司创业者等等不一而足, 比传统城市社区及传统农村都要多样化, 是两者的交集之处。同时因为城市化进程, 这些人员还会发生大量变迁。
1.2 经济形态多元化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 新型社区的经济结构与形态发生变化, 居民的收入来源已不是依靠传统的农作物, 但是与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居民”又有所不同, 他们的收入呈现多元化。有部分自谋职业的, 但大部分经济收入依赖于出租屋租金, 以及政府或开发商征地补偿金, 这样的经济形态导致了居民“寄生型”的生存状态和心理动态, 在精神上和经济上有着过强的依赖性[1]。
1.3 风俗习惯多元化
居住在城市社区内的人, 一般是依据业缘与趣缘等因素, 把人们联结在一起, 群体之间血缘与血亲关系很淡甚至没有。而城市化进程中的社区虽然在管理体制上、地理位置等方面与城市社区相同, 但习俗却与传统城市社区有很大区别。
社会交往还是局限于原来的村落, 社会生活圈子较小, 生活环境是较稳定和封闭的, 日常生活中的社会交往中仍局限于自己本来的血缘或血亲关系之内, 居民之间的交往主要限止于以亲属关系、乡里乡亲等传统关系, 而其婚丧嫁娶等重大事情的观念、习俗也与传统城市社区迥然相异[2]。
2 城市化进程中科普工作面临的问题
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 相应的新型社区也在增多, 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推动了科协科普工作的发展。但长期历史文化的影响, 还有城市快速发展中带来的文化、观念冲突等给科普工作还是带来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2.1 科学文化观念淡薄
长期以来, 农村社会一直存有“经济优先发展”的思维模式, 对农村科学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远远低于经济建设, 致使农村科普建设十分缓慢。
由于农村经济发展落后、政府主导地位缺失、农民文化主体意识淡薄、农村文化精英外流、科普基础设施简陋, 直接导致农村科普建设困难重重, 科普内容和形式皆亟待改进。
今天,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 在物质生活得到保证的同时, 转变身份的居民改变‘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传统生活方式的要求日益强烈, 他们越来越渴望获得丰富多彩的科学文化生活。
2.2 科普基础设施建设落后
我国城市与农村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导致其科普基础设施建设也呈现不平衡的特征, 乡村地区的科普文化设施建设严重脱节。有些没有或者缺失科普活动中心及设施, 使得这些在城市化进程中已经无地可种的农民在突然很有闲暇的时候却没有地方去、没有报刊书籍读、没有科普文化设施使用。部分人群在这个过程中较易发展出一些不良风气及习惯。
2.3 科普宣传教育缺失
科普宣传教育的缺失有几方面的原因, 有主管部门对科普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还不够深刻, 科技意识不够强, 缺乏对科普工作的重视和支持;有刚转化成居民身份的居民还部分沿袭农村的陈规陋习, 对伪科学的辨别能力不强, 容易受到伪科学、迷信愚昧活动的蒙蔽和危害;有科技信息上传下达的渠道不畅, 宣传科普、科技培训的手段还较为落后, 利用信息技术等现代化手段开展科普活动的比例不高等。
2.4 科普工作创新不足
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使得区域经济社会形态都有了一定的变化, 但由于历史原因及工作观念落后, 在科普工作中仍然依照从前、一成不变, 针对性不强, 科学性不够, 内容花样不多, 没有结合生产、生活的实际情况, 纯粹是为了工作而工作, 缺乏创新意识, 自然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创新是进步的源泉, 对于科普工作来说, 要发展、要进步, 同样要依靠创新, 才能紧跟时代的步伐。
3 城市化进程中科普工作的举措
城市化进程对科普工作也是一个机遇, 在这个推倒重建的过程中, 可以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 进行渗透。依据新型社区的特点, 在以往科普工作的基础上, 加以完善, 加以创新。
3.1 加强队伍建设, 提升科普服务能力
科普是一项提高国民科技素养的长期的、基础性的公益事业, 需要社会的关怀, 需要众多人士积极参与。建设科普队伍是加强科普能力建设, 建立科普长效机制, 推动科普事业发展的重要举措。
3.1.1 科协牵头组
要以上级单位为指导, 以乡镇基层政府为依托, 以社区为单位, 充分发挥科协在科普工作中的主导地位。科普工作是一项需要投入财力、人力、物力的工作, 因此需要政府部门制定相关政策与指导方针, 培养专职科协人员, 统一协调, 安排工作。
3.1.2 整合社会资源
科协与教育、卫生、环保、团委等系统密切合作, 遴选出一批擅长于做科普报告的专家, 建立科普活动工作机制, 定期以不同主题进社区开展科普宣讲活动;与各学校、医院、培训等机构及各类协会紧密联系, 利用这些机构的支撑, 建立专业科普工作队伍, 充实科普工作力量。
3.1.3 拓展科普队伍
征集热心人士作为科普志愿者, 设立科普志愿者服务站, 根据人员的不同专业, 建立不同导向的志愿者服务队伍, 如教育工作者志愿者、医生医疗志愿队、生活服务志愿队等定期为群众开展志愿服务。同时, 也要为这些科普志愿者定期开展包括区域情况、专业技能、服务方式等方面的培训, 提高其科普服务能力, 形成良性循环。
3.2 完善科普设施, 推进科普平台建设
科普基础设施是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重要载体, 是为公众提供科普服务的重要物质支撑平台——为公众提供一个终身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科学素养的有效平台。
公众通过利用各类科普基础设施及科普平台, 了解科学技术知识, 学习科学方法, 树立科学观念, 崇尚科学精神, 提高自身的科学素质, 提升应用科学技术处理实际问题以及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科普基础设施是国家公共服务体系和国家科普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3]。
3.2.1 完善传统科普设施建设
在城市化推进过程中, 很多社区前身的科普设施就不是很完善, 因此这段时期其实是一个很好的完善科普设施的契机。传统的科普设施有科普活动室、科普宣传栏, 配套科普图书、光碟、挂图、音响设备等。
这些基层科普设施形式多样、简单易懂、使用方便, 是科普工作必要的配套设施, 只用硬件设施与软性服务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开展科普工作。
3.2.2 推动新型科普平台建设
在传媒业迅猛发展的今天, 应将媒体纳入科普平台建设范畴, 加强电视电影、报纸书刊等传统媒体的科普平台建设, 同时大力拓展新媒体 (移动媒体、网络传媒) 科普服务能力的开发, 尤其是要发挥手机流媒体的移动科普功能。
由于网络没有地域限制, 对城市化推进过程中部分处于迁徙状态的群众来说尤为适合。同时加强社区网站的科普宣传和服务, 扩充普通公众接受科普服务的渠道[4]。
3.2.3 支持科普文化阵地建设
依据地域特征以及人文资源, 建设科学工业、医学、自然科学等科普馆, 尤其是可以利用农村前身的特征建立农学科普馆。
建设科普示范基地, 为农业、工业等做好示范教育作用。成立科普交流站, 专家、学者等可以在站内寻找志同道合的科技工作者进行学术交流, 碰撞出科技创新的思想火花。科普文化阵地建设对科普工作的建设和发展起着重要的辅助和支撑作用。
3.3 普及科技知识, 创新科普活动形式
科普工作的目的就在于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 为了达到科学普及的目的, 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 要求科普工作不能单一地灌输, 要用公众喜闻乐见的方式, 调动公众学习科学知识的热情。
3.3.1 注重品牌性
建立常态化科普主题活动机制, 培育科协的科普“品牌“活动。如实施低碳家庭、节能减碳、生态环境、健康卫生等主题科普活动, 采用报告会、座谈会、文化活动等方式, 运用影片放映、图片展、宣传资料等介质, 让群众了解有关知识, 推进生态、文明、低碳城区建设。
3.3.2 注重时效性
根据重大时事, 专项开展科普宣传活动。如在高温酷暑, 则在学校、社区等处开展消防演练及培训;在暴雨、台风预告前期, 开展救灾、防台宣传;在食品卫生方面, 进行食品安全、医疗卫生等知识普及等等。这样的科普活动, 及时有效, 时效及实用性都很强, 必定会受到大家的欢迎。
3.3.3 注重创新性
科技是人类智慧的伟大结晶, 创新是文明进步的不竭动力。科学普及不但要采取公众易于理解、接受、参与的方式, 还要在内容和形式上不断创新。如利用文艺汇演、科普知识比赛、现身说法、文体锻炼、生活服务、科普作品展览等各种形式, 并使用宣传标语、传统媒体、移动视频等各种手段增加互动性、趣味性。
3.4 立足基层实际, 开展工作技能培训
开展科普工作还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就是要讲究实际、实用和实效。符合实际就是要符合当地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实际, 符合特定群众体的科学文化素质水平的实际, 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地开展科普工作[5]。
对城市化进程中的新型社区居民来说, 除了出租房屋所得的经济收入外, 迫切需要提高职业技能, 提升就业能力, 才能更好地适应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因此, 培训教育工作将成为科普事业发展的一个亮点。加强职业技能的培训, 以先进适用技术为切入点, 以现场培训、远程教育结合的方式, 根据实际需求, 增加产业结构调整后所需的新知识、新技能的培训, 将是科普培训工作的主要方向。
总之, 做好城市化进程中新型社区的科普工作, 是一项虽然复杂但是很有意义的工作, 有利于经济社会的安定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傅歆.浙江“撤村建居"后新型社区文明的创建[J].浙江学刊, 2008 (6) .
[2]金莉.城市新型社区管理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 2011.
[3]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科技部、财政部、中国科协.科普基础设施发展规划 (2008-2010-2015) [Z].
[4]李朝晖, 任福君.我国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的问题与思考[J].科普研究, 2011 (4) .
罗地亚推出创新型解决方案 篇8
在亚洲,特别是中国的出游人群急剧增长,汽车工业正面临着控制污染排放和减少燃油消耗的双重挑战。通过在三个关键领域最大化其独特的技术优势,罗地亚为汽车工业巨头们不断增长的需求提供了应对方案。
高性能白炭黑:低能耗轮胎的关键材料,可以降低25%的滚动阻力,从而节省5%的燃油。
稀土:罗地亚是世界稀土市场的领导者,为降低机车污染排放作出了贡献。由罗地亚开发的柴油机用微粒过滤器用技术几乎完全消除了油烟颗粒,而汽油机车用产品,可以改善催化式净化器的能效和使用寿命。目前,罗地亚的产品被用于全球1/3的催化净化器中,2007年,通过收购美国的氧化铝活化涂层业务,罗地亚又进一步增强了公司为这个市场服务的实力。
聚酰胺工程塑料可以降低汽车重量的10%,同时节省了燃油消耗,降低了二氧化碳排放。
罗地亚10%的销售(或5亿欧元)来自于汽车市场,在未来5年,公司欲扩大这个战绩,达到翻番的目标。
罗地亚首席执行官Jean-Pierre Clamadieu表示,“罗地亚将坚定自己对客户作出的承诺,通过开发创新性解决方案,让道路交通获得可持续发展,帮助客户应对汽车工业面临的重大挑战”。
【新型社区建设工作方案】推荐阅读:
社区创新型社区建设工作方案06-26
新型社区11-19
建设新型农村社区问题07-04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答问05-31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报告07-14
新型社区群众文化建设11-01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情况简介06-09
新型老年保健康复社区07-06
新型社区城镇化发展08-04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有益探索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