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满天下,大爱无疆(精选8篇)
爱满天下,大爱无疆 篇1
爱满天下,大爱无疆
——用爱去点亮学生心中那盏灯
泰兴市黄桥镇中心小学陈娜
摘要:“爱满天下”是中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最重要的教育思想之一。意思是说,教育的核心是爱学生。热爱学生是师德中最为重要的一点。“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是陶行知“爱满天下”教育思想的直接体现。
关键词:爱教育思想学生
陶行知说:“大家愿把整个的心捧出来献给小孩子,才能实现真正的改造。”他要求教育者“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真善美的活人。”爱的教育是少年儿童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陶行知先生的“爱满天下”,更把爱的教育发扬光大。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陶行知说:小孩子的体力与心理都需要适当的营养。有了适当的营养,才能发生高度的创造力,因而教育应当充满爱。可是,教师也是凡人,也有喜怒哀乐。当屡次教育总不见效果,当苦口婆心被一再地置之脑后,学生中错误常犯、是非不断,他们都会烦恼、生气,甚至失去信心和耐心。当遇到这样的情况,有时也会克制不住自己对学生发脾气,但冷静下来又会觉得很内疚,也许他们有很多缺点,也许他们是一犯再犯。一个孩子反复出错,只是说明他自制力差,他们需要的决不是粗暴的对待,而是更大的关怀和更大的耐心。这就要求教师更应敞开爱的大门,接纳每一个孩子,宽容每个孩子。无论他是健康成长的幼苗,还是被风霜侵蚀的小草,都要用爱消除师生间的隔阂,用爱融化孩子心灵上的坚冰,用教师的大手牵着他们的小手,带着他们一路踏上人生的坦途。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确,选择了教育,就选择了奉献。教师的工作是单调的,教师的工作是辛苦的,教师的工作更是默默无闻的。当他们用自己稚嫩的肩膀,扛住倾颓的教室,扛住贫穷和孤独,扛起本不属于自己的责任,这就充分体现出每一位教师都应拥有了陶行知先生“爱满天下”的博大胸怀和高尚情操。又有多少教师用他们无悔的师爱在默默中为孩子们铺洒阳光,点燃希望。既然选择了,就默默地在平凡的岗位上劳作着、战斗着。三尺讲台是他们驰骋沙场的沃野,手拿三寸粉笔站在这三尺讲台之上,他们自豪,他们荣幸。听,新课改的号角已经吹响;看,“和谐社会”重要思想和“和谐校园”指导精神指引着我们与时俱进的脚步。他们手拿三寸粉笔,百舸争流,他们稳站三尺讲台,千帆勇进。“责任重于泰山”,面对这样的千斤重担,鼓励自己只要大胆去做,生命便会实实在在,只要放手去干,事业便会充满阳光。有多少个夜晚当别人已沉睡梦乡的时候,他们还在拖着疲惫的身体在台灯下回复学生写的心得。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比生命更重要的,那就是责任,是“爱”的责任证明了自己是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他们甚至用鲜血和生命维护了师尊,铸就了师魂,谱写了一曲曲人民教师的壮烈凯歌。他们,就是陶行知先生思想倡导下的中国教育的一代杰出楷模,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陶行知先生以“爱满天下”的博大胸怀和高尚情操,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一根草去”的彻底献生精神,把满腔热忱和真诚爱心倾注给每一个青年学子。一个“爱”字贯穿了他的整个教育思想,要教好学生,爱是基础,爱是主流。只有心中充满爱,才能真正做到用爱去教导学生。要求每一位教师要努力地用陶行知先生的思想武装自己,塑造自己完整健全的人格,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树立把教师工作看成是自己生命价值的工作的信念。从现在起,用心用爱去做每一件事情,让爱到处传递。
在短短几年的教学过程中,我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我曾经有过那么多的无奈:当我把 1
自己“精心设计”的教案“有条不紊”地实施,以期达到“行云流水”的效果时,我的孩子偏偏喜欢“节外生枝”;当我给孩子们出示我费尽心机做出来的课件,欲赢得孩子们惊奇和喝彩时,却见孩子们一脸漠然,没有兴趣„„从事工作以来,我虽然在教师这个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用心良苦,一次次“告诉”,一声声“叮咛”,一遍遍“咀嚼”,可谓“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然而我却失望地发现,我的“投入”,我的“痴迷”,我的“煞费苦心”,从来都是自己的“一厢情愿”和“孤芳自赏”,孩子们并不“领情”。于是,我也曾委屈、也曾困惑,也曾大发雷霆,也曾百思不解:我的教育怎么了?我的孩子怎么了?我想究其原因是自我感觉太好,太夸大自己在学生学习中的作用。站在他们面前我总是透着一脸的“霸气”,一直处于“主宰”课堂的地位,从来没有把自己和学生摆在平等的地位。仔细想想,我们不是“上帝”,不是“救世主”,我们只不过是儿童自主发展的服务者和仆人。正像萧伯纳说过:“我不是你的老师,只是一个伴侣而已。你向我问路,我指向我们俩的方向。”
作为一名小学的班主任教师,我经常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怎么样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呢?是优美的语言?还是有广博的知识?是严格的管理?还是丰富的教学经验?带着这样的疑问,当了几年的班主任之后,给我感受最深刻的是,一名优秀的班主任,要有优美流畅的语言,广博的知识,要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还要有威有严,但是最重要的是要有“爱心”。
心中有爱,天地也宽。爱是班主任工作的法宝。作为一名教师,尤其是一名班主任,心中必须永存爱心,只有心中有爱,学生才会与你亲近,工作才会更好的开展。
教师的职业精神是“三爱四是五种精神”,三爱就是:‘爱校如家,爱岗敬业,爱生如子’。我们有很多老师都是住宿在学校,学校就像他们的家一样,他们时刻记住:只有爱校如家才能爱教师这个岗位,爱伟大的教育事业。
回忆过去,我们也是从学生时代走过来的,那时候的我们,羡慕老师站在那三尺讲台上,手握一支粉笔,尽情地向我们传授知识。当自己也变成一位老师的时候,才知道,老师身上肩负的使命和责任。老师不仅仅是老师,他还是学生的朋友、知己、甚至是倾听者。对于每一位学生你都必须用心去爱,那样学生才会用心的去爱你,去尊重你。我记得以前有个学生,下课之后别的学生都去玩了,可是她还趴在桌子上,我觉得不对劲,忙去看看她怎么了,一看满脸通红,知道该生肯定是生病了。我看在眼里,很心疼,当即就带着她去附近的医院就诊,检查结果是感冒引起的发烧,打瓶点滴就应该没事了,此时,心中的石头落地了。这些学生其实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每一个都是可爱的小天使,他们会给你带来很多的欢声笑语。
要想做一名优秀的班主任还应该具备:“五心,四勤”。五心是:要有爱心,耐心,细心,责任心和信心。四勤:腿勤,手勤,眼勤,口勤。如果能做到这些,我相信我会是一名出色的班主任。教师是天底下最神圣的职业,有人说教师是春蚕,是蜡烛,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教师要用大爱去点亮学生心中这盏灯。为了我所热爱的教育事业,为了我可爱的学生们我将全力以赴。
参考文献:
1、陶行知著:《陶行知全集》,湖南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
2、钟启泉编著:《班级管理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3、曹长德著:《当代班级管理引论》,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年版
4、魏书生著:《班主任工作漫谈》,漓江出版社,1993年版
爱满天下,大爱无疆 篇2
一、时刻保有清高之心, 奠定为人师的根基
百度词典告诉我, “清高”有三个释义:一指纯洁高尚;二指不愿合群, 孤芳自赏;三指职位显达高贵。 (明) 归有光《耐斋记》:“故当时号博士官为清高。”这本是一个偏褒义的词, 现在却渐渐延伸出了更多贬义。我却仍固执地相信教师是需要有一些清高的。不是达官显贵, 不必离群索居, 只是从肌理从心底透出的那股清俊高雅, 清澈高远, 清正高洁, 清明高尚……以及我们能想到的更多。大师曾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民间传说“教师是吃良心饭的”。这么多年的教师生涯告诉我, 为人师表, 不是一两篇师德师风学习心得, 不是一两个宣讲示例, 不是一两遍集中培训, 不是一两次教学展示, 而是在日复一日与孩子相处过程中的全身心投入, 是和一个又一个的各种环境家庭、各样脾性家长交流中的尽心尽力、不卑不亢, 是从一次又一次的自省中摸索出的自我职业认同和自身道德底线。教育, 是教会我们如何正确地表达爱和接受爱的过程。没有德, 何谈爱?这是我作为教师的根基。
二、时刻保留好学之心, 确立为人师的根本
陶行知先生说“学高为师”, 如何才是“高”, 如何才算“高”, 先生并没有设立标杆, 但他又用他的行动和言语告诉我们:“要想学生好学, 必须先生好学。唯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先生不应该专教书, 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 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我想, 先生的“高”, 不只是学问的高深、学识的渊博, 更是他对教师人生态度的一种殷切期望与谆谆嘱咐。学无止境, 学海无涯, 只有登上了泰山, 你才能生出与“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同样的感慨;只有底蕴够深, 积淀够久, 你才可以通达地待人处事, 才能够宽厚地教书育人。没有学, 何谈教?这是我作为教师的根本。
三、时刻保存平等之心, 树立为人师的原则
有位家长曾经这样跟我说:“老师, 在我家你就是‘神’, 无论什么事, 只要提到是你说应该这样做, 孩子就一定会照做。”当时我刚刚“两年站稳讲台”, 对家长的话深以为然, 甚至沾沾自喜:看, 多有老师的威严!那种扑面而来的成就感, 让我无法去深究作为“神”的职责和义务;也无法去体会家长这句话背后有多少辛酸和无奈。就在我踌躇满志地向“三年教有特色”目标大踏步前进的时候, 一个孩子因为不满我调解纠纷的过程而朝我大喊:“我讨厌你!”这实在令我措手不及, 只能呆立当场———这是我平时最喜欢的孩子啊!从他含着泪光的眼睛里我看到的不仅仅是委屈, 还有愤怒和怨怼。我无法理解, 这是我已经调查清楚并在班级里统一了意见后得出的结论, 难道是我看待问题、理解问题的角度不对?还是宣布结果的方式不妥当?或者是这个孩子“恃宠而骄”吃不得批评?又或许, 是我根本就不像表面上看起来那样, 真正那么受孩子们欢迎?———无论哪一个问题, 对于当时年轻气盛、自信满满的我来说, 无疑都是巨大的打击, 几乎是对我之前教育理念和方法的彻底否定。我困惑、彷徨, 开始对自己充满疑问。朋友安慰我:“你不可能让每个孩子都喜欢你, 因为你不是神。”她的话令我更加沮丧, 但又立刻如醍醐灌顶:我是家长口中的“神”, 为什么不能让每个孩子都喜欢我?!这两个看似悖离实则统一的概念, 我为什么不能在现实中加以实现!从那时起, 我不要再做那个家长用来恐吓孩子的“神”, 开始让不同的“我”活跃在孩子中间, 和他们一起成长。生活中我是母亲, 即使是那样的年轻无知, 我仍努力和妈妈一样嘘寒问暖、无微不至, 让孩子们感受到“第二个家”的温暖与亲情。游戏时我是朋友, 一起玩一起疯, 赢了大声笑, 输了也认罚, 累到趴在地上还要一起打滚数蚂蚁。活动中我是伙伴, 求知的征途上我和他们一起披荆斩棘, 知识的海洋中我带领他们大胆畅游。走过十年, 我脚踏实地慢慢完成我从教道路上的既定目标, 也开始懂得宠辱不惊、上善若水, 却还是能为孩子的一句“老师, 我好喜欢你!”而开心半天。不是因为我又向“神”更进了一步, 而是因为我确实享受这样的信任和依恋。还记得那位朋友曾开导我说:“神, 之所以能成为‘神’, 是因为他做到了人做不到的事。”感谢我自己能有坚定的信念, 能够执拗地前行。那么多年的实践告诉我, 我梦寐以求的“统一”, 其实并不是要做“神”, 而只是要做“懂爱”、“有心”的能“蹲下来和孩子说话”的“平等”的老师。没有平等, 何谈爱?没有公正, 何谈教?这是我作为教师的原则和准则。
大爱无疆 篇3
他是义务献血总量超过15400毫升的生命卫士
朱德平老师第一次献血是在1989年9月。一天,学校动员大家义务献血,朱老师报名并义务献血200毫升。献血后,医务人员给了他一本宣传手册,他一看明白了,原来血液是在人体内不断更新循环的,定期献血既不伤害自己,又利于他人。十几天后,市中心血站给他来了一封信,使他热血沸腾。信的内容是:“你的血液经检验合格,已用于挽救病人的生命,特向您致谢!”这封信深深触动了他的心:这一次伸手就是对别人生命的救助。从此他下定决心,要用鲜血去挽救更多的生命。
之后的十几年,朱老师每六个月就献血400毫升。
2002年9月,朱老师从电视里看到这样一个消息:为挽救白血病人的生命,中华骨髓库江苏分库准备在徐州举行无偿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者血样采集活动。朱老师的心再次颤动了。那一天,朱老师和爱人以及两个妹妹一起早早来到了市中心血站,光荣地参加了第一批志愿者的血样采集。他们还把自己的孩子也带去,目的是让孩子感受现场奉献爱心的热烈氛围,从小就受到助人为乐的教育。一时间一家七口人爱的身影成了全场的一个亮点,全家人因血样检验合格而兴奋不已,为能捐献造血干细胞去救活一个个白血病人而充满自豪。
2003年5月4日下午,朱德平突然接到市中心血站的电话,第二天有病人动手术需要44051型血小板,问他能不能去捐献血小板。当时正是“非典”肆虐中华大地之时,捐献血小板后,短时间内会降低人体的抵抗能力,增加感染疾病的可能性。但他毫不犹豫地答应了,马上从贾汪赶到了市中心血站,经过双臂扎针、体外循环机器分离2小时后,一次捐献了2个治疗单位的血小板,相当于无偿捐献全血1600毫升。
朱老师自1989年起参加无偿献血至今共参加无偿献血77次,献血总计15400毫升,相当于人全身血量的3倍多。77次献血用朱老师的话说,“很简单嘛”,但这77次的献血能挽救多少个生命!这许许多多的生命创造的价值更是无法衡量!
为了让爱汇成汪洋,朱老师又加入了“徐州市无偿献血志愿者服务队”。朱老师不仅自己参加无偿献血,还广泛地宣传无偿献血。在他的影响下,爱人和两个妹妹先后加入无偿献血的行列中,每个人都献血四十多次,他们家成了无偿献血之家。他经常在节假日里走上街头宣传无偿献血,为无偿献血者服务,在贾汪中学也多次开设无偿献血知识讲座,宣传无偿献血。在他的带动下,学校里多次掀起无偿献血的高潮,无偿献血办公室的采血车多次开进贾汪中学,每次采血车开到贾汪中学校园时,采血车前都排起长队。多年来,贾汪中学共有三百多名师生参加无偿献血,更多的学生在毕业后加入到无偿献血的队伍中来。
他是不让一个学生失去上学机会的爱心天使
朱老师从献血中体悟到了爱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如果说献血是一条爱的河流,朱老师准备扩展这种爱,让爱的河流汇成汪洋大海。
“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作为一位教师,朱德平爱生如子,特别是对于贫困生,他更是从物质和精神方面给予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照顾。
1998年9月,章春同学的父亲腿被砸断,失去了劳动能力,母亲也没有工作,家庭陷入了困境。不得已,章春只好忍痛提出退学,以减轻家里的经济负担。朱老师了解到这些情况后,多次家访,并提出由自己为该生支付所有的代办费、住宿费、生活费直到高三毕业。
2005年12月,朱老师通过报纸了解到,宗庄中学有位姓郑的同学,父母都去世了,和爷爷一起生活。小郑同学有两个愿望:要一辆新自行车,以减少行路的时间好帮助爷爷做家务和学习;给爷爷买件新羽绒服,让爷爷在寒冷的冬天得到温暖不再咳嗽。朱老师被懂事的孩子感动得流泪了,很快捐出500元满足了孩子的两个愿望。
多年来,朱德平老师自掏腰包购买了几千件学习用品、一百多件衣服、十几双新鞋子,帮助那些他认识或不认识的学生。数百次送学生到医院看病并经常为学生垫付药费。只要听说哪个学生有困难,他就去给予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
对自己的亲人有所付出,那是一种爱;而为一种爱的事业有所付出,则是一种人间大爱。任何社会,都会呼唤和弘扬这种爱。无疑,朱老师就是具有这种大爱的人。
大爱无疆 篇4
时间:日
地点:客厅中
人物:母亲高飞高磊
景:内
高磊坐在桌边,默默地收拾着散落在桌上的书,拿起一本看看,小心翼翼地放进行李包中,停顿了一下,从包内掏出一张纸静静地看着,听到敲门声,急忙将纸塞进包里.高飞扛着锄头,一瘸一拐地上.高磊:(起身)回来了哥.高飞:(放下锄头,看看桌上)恩,怎么还没收拾好?抓紧点,别误了车.高磊:还早呢.高飞:(拉过一个小板凳坐下,从口袋中摸出半截烟头和一盒火柴,点燃香烟)过
几天就要考试了吧?到了学校可得好好用功,别老惦记着家里。
高磊用力点了点头。
高飞:我知道你担心娘的身体,医生不是说了吗,只要按时打针就不会有事的,放心吧。
高磊:知道了。(转身倒了杯水递给高飞)
高飞:(接过茶杯,喝)快收拾东西吧,等下还得赶去镇上坐车。
高磊:不急的,时间还早呢。(转身拿起笤帚扫起地来)
高飞:(起身,走过去夺下笤帚,不高兴)我说你今天怎么这么磨叽,都几点了
还早,快去收拾。
高磊:(不情愿地走倒桌边收拾行李包,仰天长叹一声,转身看着高飞,小声地)
哥,我有件事想和你商量。
高飞:啥事?
高磊:我、、、、、、我不想上学了!
高飞:(惊讶)你说什么?你给我再说一遍。
高磊:我说我不想上学了!
高飞:(丢下笤帚,走过来把茶杯放到桌上,盯着高磊)你给我说实话,是不是
在学校闯祸了?
高磊:没,绝对没有。
高飞:那你为什么不想上了?(猛吸了几口烟)
高磊:我都长大了,能干活了,你腿脚不好、、、、、、高飞:(猛喝一声,将烟头丢到地上)够了,你是在可怜我吗?(过于激动,向后
险些摔倒)
高磊:(急忙跑过来扶住高飞)哥,我不是那意思,我只是想替你分担一点、、、、、、高飞:(猛推开高磊)谁要你分担了,你马上收拾东西回学校!
高磊:(稳住身体,走到桌边,从行李包中拿出刚才看的纸)哥,这是我写的退
学报告书,等会我就叫同学带到学校交给老师。
高飞:(瞪着高磊)把它给我!
高磊摇摇头,把手背到身后。
高飞:你马上给我撕了它!
高磊:哥,从小到大我都听你的,可是这一次不行了。
高飞:你、、、、、、(看到地上的笤帚,拿起来指着高磊)你要不撕了它,今天我就
叫你掉层皮!
高磊:(跪下,坚定地)你打吧,就算打死我,这学我是退定了。
高飞:(走过来,气急,举起笤帚)我、、、、、、(手停在了半空中)
高磊:哥,你要气不过,你就打吧。
高飞:(仍掉笤帚)好,好,长本事了啊!(走进里屋,手里捧着一个用红布盖着的小盒出来,将小盒放到桌上,指着小盒,看着高磊)爹死的时候你是怎么说的,你现在再说一遍!
高磊:我答应过爹,一定好好读书,走出穷山沟,为祖上争光!
高飞:亏你还记得!可你现在是怎么做的,爹在九泉之下怎么合的上眼?(高飞
背过身去,身子颤抖)
高磊:(跪爬到高飞身边)哥,我知道你疼我,这个家已经为我付出太多了,哥,爹已经不在了,我不想再失去你和娘了,求你了,就让我下学帮你分担点吧!娘的病更需要钱,我们一起挣钱,看好娘的病,好不好?
高飞:(吼叫)够了,我最后问你一句,你到底去还是不去?
高磊:(坚决)不去!
高飞猛一下将高磊推倒在地,刚想用脚踹,停止,走到门旁蹲下抱头抽泣。母亲扶着拐杖颤巍巍地上,高磊起身迎上。(音乐起,白发亲娘)
高飞:娘,您不在诊所打针,怎么回来了?
母亲看看眼前的情景,不解地看着高飞。
高飞:小磊他要退学、、、、、、母亲怔怔地看向高磊,坚定而又缓慢地走向高磊,高飞过来搀扶,被
母亲甩开。高磊看看母亲,内疚地低下头。
母亲:(看到了高磊背着的手)你拿的什么?
高磊抬头望了一眼,低下头,身子稍稍向后挪了挪。
母亲回望向高飞。
高飞:那是小磊写的退学报告书!
母亲伸出一手,高磊默默地望着母亲,摇头。
母亲突然将手里的拐杖丢掉,颤抖着伸出双手。
高磊无奈地将退学报告书递给母亲,母亲接过后看也没看,就将纸用
力握成团,放进了嘴里。
高磊:(大惊)娘!
母亲看到桌上的小盒,走过来拿起抱在怀里。
高磊爬过来拉扯母亲,母亲用力甩开,走到桌后站着。
母亲:孩他爹呀,小儿翅膀硬了,想飞了!
高磊趴在地上,撕心裂肺地哭喊,一手握成拳头砸向地面。
高飞走过来,轻轻地将高磊从地上拉起来,心疼地给高磊拍拍身上的尘土,从口袋中掏出卷好的钱塞进高磊口袋中,将东西收拾好放进行
李包中,将包放到高磊手中。
高飞:弟,安心的去学校吧,家里有哥撑着!
高飞背过身去。
高磊提着包,慢慢地走到门口,转过身看看母亲和哥哥,跪下去,狠
狠地磕了个头,拎起行李包,擦擦泪,转身下。
母亲和高飞转过身来,高飞搀扶着母亲走到门口,欣慰的看着高磊远
大爱无疆 篇5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大笑无声,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爱无疆,水深流缓,人贵语迟。多么经典的词语!
每个人都有着一份爱,有的是小爱,有的是大爱,有的是大爱还是小爱都可能难以分别。
爱一样事物、爱一个人……爱到了无私、爱到了极致、爱到了能奉献一切的人,也许,真的就到了大爱无疆,此时的爱,没有了界限,包容一切所爱,都当成是自己的一份子,没有仇恨与痛苦,一切都是细雨润物无声。
爱到可以容纳整个宇宙,
爱一样东西,不一定是属于自己的`,但还是要一定好好的去爱,
当我们经历过爱与被爱,慢慢就会懂得什么是我们需要的……
也许,在这个时候,才能真正懂得包容。
一个真正为爱付出的人,
即使遇到了伤痛,只要对方能好,心里也会感到丝丝的满足和安慰,
可能付出的爱,会得不到正比例的回报,
但就是因为我们爱他,
才会心甘情愿的付出,
不计回报!
只有这样的爱,才能真正的陪伴被爱的人,
让自己无怨无悔的付出一切,
也许,有一天自己在奉献之中,
慢慢会被爱包容,此时天上的群星都可能为你歌唱,
因为,你成了宇宙的一分子,你拥有了宇宙万物的爱,
爱的泉水,润泽了万物,悄无声息,慢慢流进每一个心房,
让爱人成为生命里永恒的记忆,
此时,爱已经燃烧起了熊熊的烈火,
随着清风飘荡,火无形又无象,
却充满了热与光,带给了万物温暖与光明,
指引了万物前进的方向,摘取爱的心光,
这些不要海誓山盟,一切都是如此自然的流露,
即使海枯石烂、地老天荒,都不能改变所付出的爱,
就算天地会改变,爱却永不变,让爱充满宇宙每一个角落,
在茫茫的宇宙中,因为宗源有爱,才让我们汇聚德清,
感恩有您,感恩我们的爱,
让我们一起放飞,爱世上每个需要爱的人……
原创文章请注明出处!感恩分享!宗源文章经常被人抄袭。请大家自己写辟谷文章,不要原文抄袭宗源辟谷养生的文章,把原创直接删除名字、名称,这是一种不尊重,本人不想举报,请你们自觉!
大爱无疆作文 篇6
开始我只是随意地看,可看着看着我被神奇壮美的青藏高原深深地吸引住了。
你的天是那么蓝,你的水是那么清,你的空气是那么清鲜,你的冰雪和云朵是那么洁白。一切的一切一尘不染,冰清玉洁。这与我居住的城市环境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我也去过梦幻水世界九寨沟,天下第一秀黄山。那里的美景美不胜收,但九寨沟和黄山的奇丽秀美与你的神奇壮美大不相同。你有万年的冰川,你有神奇的峡谷,你有珍奇的冬虫夏草和珍稀的藏羚羊……,一切的一切一如既往,纯贞如初。你原生态的美景更令我心驰神往。
自从看了那些资料后,我就梦想着有一天能亲自到原生态的青藏高原去领略你的迷人风采。
几周前我看了一个电视节目,节目里几个叔叔在和主持人谈论“十一五”成就,一个叔叔谈到了青藏铁路。他提到青藏铁路修通后人们去那里更方便了,几年来进入那里的人成倍增加。以前老师给我们讲过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破坏的例子,我想青藏铁路已经修通好几年了,几年来大量的人涌入西藏,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现在是否已经发生了变化?几十年后又会是什么样子?想到这儿我不禁为你忧心忡忡……
上周末我在网上看了一个视频,看过之后我的担忧就解除了。视频是这样的――
只见一群藏羚羊以超过每小时80公里的速度在一望无际的青藏高原上奔跑,突然,他们停了下来,原来是一条公路挡住了他们的去路,这就是著名的青藏公路。
它们停了一会儿,谁也不敢走上公路。头羊见了,便带了几只勇敢的公羊小心翼翼的走上公路,但却没马上通过,而是站在上面向四周张望。忽然,一辆汽车驶来,发出巨大的响声,头羊被吓得惊慌失措,急忙窜下公路,带着羊群退回到离公路100多米的地方。
忽然,那辆汽车停了下来,过了几分钟,又有几辆车陆续开了过来并也停了下来。我有些奇怪,便细心观察画面,发现路旁立着一个红绿灯。这时红灯亮着,驶过的车都停了下来。在世界第三极冻土无人区的青藏公路旁竟立有红绿灯,真是不可思议!视频里说这是专门为野生动物迁徙而设计的。
这时,那些已经逃到离公路100多米外的羊见车都停了,就壮起胆来,渐渐地靠近公路。头羊又带着几只胆大的羊到公路上去,但不知道为什么,又退了下来,并退到了离公路50米外的地方。就这样,它们反反复复,走走停停,经过反复试探,最后才通过了青藏公路。短短几米宽的公路,他们竟走了一个多小时。在这一个多小时内,耐心等待的车竟排起了长龙。
这情景让我感动极了!人们为了保护野生动物,竟付出了如此大的代价!这体现了人们的爱心。爸爸说,这叫博爱,大爱无疆。
王振义谦谦君子大爱无疆 篇7
“大家都讲陈竺、陈赛娟是我的学生, 这是对的, 但是都只是一个阶段的学生, 因为他们俩都是我的硕士生。我运气很好有这么两个好的学生, 他们的本事真正是从法国学来的。他们在法国是在一个欧洲血液病中心, 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实验室里面, 他们的科学的思想, 科学的方法都是从那里学回来的。”
“我1994年评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1996年把位置让给陈竺, 为什么呢?大家不太了解, 好像觉得这个人品德这么高, 我不承认自己品德这么高, 我有一个特点就是自知之明, 我的研究生实际上也是让陈竺、陈赛娟带领, 我觉得他的水平比我高多了, 因此我觉得如果不是他在领导整个血研所的工作的话, 血研所再进一步的提高是很困难的。”
“我算了一下, 我的人生也快走到尽头了, 以前是70古稀, 现在是90古稀, 我还有3年就古稀了。40年前, 我曾经喊了一句口号‘3年攻克白血病’, 现在我都87岁了, 如果还说3年攻克白血病你们肯定不相信了。40年过去了, 我只攻克了一种白血病, 还有20多种白血病, 让很多的青壮年失去生命, 我以前是领导我的团队一起攻关, 现在我年纪大了, 我将会跟着我的团队, 继续攻克这个疾病, 我希望我的余生, 还能够继续做这个工作, 继续攻克白血病难题!”
“医生是最能体现仁爱的一个职业, 你付出爱, 就会得到爱。”
“人老了, 回想起来常常感觉很幸福。这种幸福源自我一生担当的角色——医生。”他说, 白大褂上蓝色胸牌的标示是他永远的身份: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血液学研究所医师王振义, 工号10005。
“我们目前只是对白血病中的一种取得治愈效果”
1985年, 一名年仅5岁的小女孩不幸患上了晚期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住进瑞金医院时出血严重, 家人已经绝望。王振义从妻子处得知有这样一个病人, 赶到医院提议用全反式维甲酸治疗, “出了问题全由我一个人负责”。
如今, 这名女孩已年过而立, 仍旧健康地活着。
白血病素有“血癌”之称, 因为一直没有找到有效的疗法, 在和死神角力的过程中, 医生和患者总是失败的一方。王振义改变了这个死亡游戏的结果, 他找到了白血病中的一种类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最佳疗法, 成功挽救了很多患者的生命。
“她是我用全反式维甲酸治疗的第一个病人。在首批治疗的24例病人中, 完全缓解率达到九成多。这是我最感欣慰的。”王振义教授回忆道。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APL) 是临床表现最为凶险的一种白血病类型, 其缓解率低、死亡率高。传统化疗在杀死白血病细胞的同时, 对正常细胞也具有杀伤作用, 会加剧出血, 导致早期死亡。王振义院士依据诱导分化学说, 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治疗APL的诱导分化疗法, 证明采用全反式维甲酸可以将恶性早幼粒白血病细胞诱导分化为良性细胞, 引起了国内外医学界的高度关注, 并得到了国际同行的广泛证实。
2009年美国“临床指南”将全反式维甲酸治疗APL定为规范性治疗方案。在有效缓解治疗APL的基础上, 王振义院士不断优化治疗方案, 发现联合应用维甲酸和氧化砷治疗APL, 可使五年生存率上升至95%, 从而使APL成为第一个可治愈的成人白血病。为此, 国际血液学界特将此方案誉为“上海方案”。在临床治疗获得成功的同时, 王振义院士又揭示了全反式维甲酸诱导分化APL是一种针对致癌蛋白分子的“靶向治疗”方法。维甲酸的应用开拓了人类治疗肿瘤的新思路与新途径;“上海方案”是诱导分化学说的具体体现, 是靶向治疗的成功范例。
1988年, 王振义院士在《Blood》上发表的第一篇论文, 迄今已被广泛他引1 700多次, 为全球引证率最高和最具有影响的代表论文之一。1994年, 王振义院士获得国际肿瘤学界的最高奖——凯特林奖。此外, 他还获得瑞士布鲁巴赫肿瘤研究奖、法国台尔杜加世界奖、美国血液学会“海姆瓦塞曼”奖、求是杰出科学家奖、首届“何梁何利科技奖”等。
然而, 面对各界流传的他能治愈白血病的神话, 他总是在强调, “我们目前只是对白血病中的一种取得治愈效果, 很多白血病仍无法治愈。”
“其实我只是有自知之明”
王振义先后担任过内科学基础、普通内科学、血液学、病理生理学等教学工作, 培养了博士21人, 硕士34人。现任我国卫生部部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陈竺也是王振义教授的研究生。1978年,
陈竺以专业考分第一名的佳绩成为王振义教授的硕士研究生, 而王振义那年招的另
一名研究生就是后来成为陈是个学生。竺妻子的陈赛娟。
对于两名得意门生, 王
振义爱护有加。他亲自指导二人进行血液病理生理的实验、补习专业外语。而在一起撰写论文时, 王振义每次都坚持把陈竺、陈赛娟列为论文的第一、第二作者, 而把自己的名字放在最后。在论资排辈的中国学术界, 实乃破天荒的惊人之举。
1984年, 王振义力荐陈竺夫妇赴法留学。1989年, 二人学成回国, 继续在导师指导下工作。
正因为这样, 当时年仅31岁的陈竺脱颖而出, 陈赛娟亦获得了迅速成长的助推力, 对白血病发病的细胞遗传学和分子机制的研究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成为杰出的女科学家。
1996年, 陈竺的研究越臻成熟, 王振义教授的高兴与自豪难以言表。他没有考虑名利的得失和地位的动摇, 而是主动把代表中国血液学研究最高水平的上海血液学研究所所长的位置交给陈竺, 因为他看准了陈竺渊博的学识、大度的气量、出众的才能。那一年, 陈竺42岁。
谈起这段往事, 王振义说:“现代医学科技发展非常快, 但我却越来越老了, 如果我们看不到发展, 还是用原来的方式管理这个研究所, 用原来的学术水平领导这个研究所, 这个所是会走下坡路的。早在1993年, 我就有了退下来的想法。陈竺非常有进取心, 是世界一流的人才, 交班给这样的学生, 我放心。我退下来了, 可以做些咨询工作, 虽然我不是非常高明的理论家, 但至少在我一生中累积了很多经验和教训。事实证明我当初的选择是明智的。”
1996年, 王振义因荣获求是基金“杰出科学家奖”得到100万元人民币的可观奖金。有人建议他用奖金建立“王振义基金会”, 他回答:“我还是坚持两年前获得凯特林医学奖后的做法, 不要叫‘王振义基金会’。我只是想以我绵薄的力量, 培养更多医学事业的接班人, 为白血病和癌症患者造福。”
在谈到这些的时候, 王振义仍旧保持着他一贯的谦虚:“其实, 我这一辈子就是在和另一个‘自己’斗争, 我也爱钱、虚荣,
但我始终想, 只要我做的工作对病人有帮助, 在什么位置、留下什么名字也就不重要了。”王老说, “人要同自己的欲望和功利斗争, 这就是教育的功能。”
我只是在某个方面有点专长, 别人好的地方我都要学习, 我永远
“我永远是个学生”
王振义的研究不仅挽救了生命, 也为他带来了无数荣誉。1994年通用汽车公司癌症研究基金会授予王振义癌症研究大奖凯特林奖, 这是黄皮肤、黑眼睛的中国人第一次获此殊荣。随后, 王振义又先后荣获瑞士布鲁巴赫肿瘤研究奖, 法国台尔杜加科学奖和美国海姆·瓦塞曼奖。1988年, 《全反式维甲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研究》的论文在国际血液学权威性刊物《血液》杂志上发表, 并于2000年荣获美国ISI引文经典奖。
很多人将王振义称为“权威”, 但他从不承认, 他说:“我很多的研究源于前人的基础性成果, 现在, 我还要经常学习, 经常向国内外专家、同行讨教。”“我只是在某个方面有点专长, 别人好的地方我都要学习, 我永远是个学生。”
2002年, 他指导的课题组在研究中发现一种抗白血病药物的水溶性差, 实验效果很不理想, 实验停滞不前。听说郑州大学的教授在这方面有深入研究, 78岁高龄的王振义执意坚持亲自上门请教。郑州大学前来接待的人员却怎么也不敢相信眼前这位和蔼可亲的老人就是大名鼎鼎的王振义院士, 最后请来与他有一面之交的老师, 才算是“验明正身”。
在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病理生理教研组工作室, 他学习生理、生化、病理解剖、免疫学等知识;任职中医科时, 他努力学习中医中药;上世纪90年代后期, 他向自己的学生请教分子生物学;向秘书、孙子们学习电脑……
现在, 他又发明了一种学习的新名堂——“开卷考试”, 即由临床医生提出疑难病例, 王振义通过查阅资料来分析诊断。
“现在疾病的分类和十年前完全不一样了, 各种新疗法也层出不穷, 用这种方法逼着自己学习, 还能延缓老年痴呆症呢。”王老还不忘调侃自己。
“我们现在进步非常慢, 40年前我们提出3年攻克白血病, 但现在我们只攻克了一种, 还有20多种都没有找到办法。我觉得自己有一种责任, 希望有生之年找出一个对其他白血病也有效、更便宜的治疗方法, 一把‘万能钥匙’, 实现这个就是我们最有价值的人生。”
在获得2010年最高科技奖的第二天下午, 上海交通大学隆重集会号召全市师生和医护员工向王振义教授学习。登台发言时, 王振义擦拭眼泪说:“今天非常感动, 其实我的工作非常简单, 就是一个方向、一个药、一种病, 现在我获得这个大奖, 回想起当年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搞研究, 不能忘掉这么多同志的努力和协作, 其中有我们研究人员、团队付出的辛苦和许多医疗机构的帮助, 否则的话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证明这个药是有效的并在全世界迅速推广。”
“人生有终了的时间, 我已经接近古稀, 回想起当年作为血液科的医生, 看到白血病患者非常痛苦, 家属背负沉重的包袱, 才将白血病作为研究方向。现在我仍要努力, 再做对人民有贡献的事情。过去是我领导我的团队, 现在是跟着团队继续努力。”
编后:编辑这篇稿子的时候, 向朋友读王老的一些话语, 他感慨良多, 忽然来了一句, 你说为啥那时候的科学家都那么牛呢?
沉默。
我想起同获2010年最高科技奖的师昌绪先生说的一段话。他说, 年轻人都想发财, 都想做官, 我们那时候也没有心思去做官, 也做不了官;也不想发财, 因为你也没有路途去发财, 所以只能做一些实际工作。
行走江苏 大爱无疆 篇8
8月18日,南京
采访团在采访江苏省原省长、省红十字会会长吴瑞林时,他向我们描绘了未来和谐社会的基本形态。他说,非政府组织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基础。现代社会应该是一个“小政府大社会”,政府有些不该管、管不了,管不好的职能要转移给事业单位或者非政府组织来办理,这种有序合理的社会分工,是人类社会进步的表现和标志,也是我们新一轮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我们要充分认识红十字会等非政府组织的优势。充分注重这些机构的草根性、群众性和世界性,要尊重他们,要把这些发展规律与中国的传统文化结合、要用科学发展的眼光来对待。
奇瑞爱心城市发现之旅的采风团成员还参观祭拜了位于南京雨花台的功德园南京志愿捐献遗体者纪念林并敬献了花篮。
8月19日,南京经济开发区
新闻采风团来到南京市黄埔防灾培训中心,采访到中华首善——江苏黄埔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光标。
去年四川汶川5.12大地震发生后2小时,陈光标就组织起120人,60台大型工程机械启程,千里跋涉,在36小时内到达灾区。陈光标这一行动比他650万元的救灾捐款更实用和迫切。陈光标和其救援队共挖出6000余人,救活128人,捐赠款物2130万元。陈光标传奇的事迹,受到总书记、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赞扬,陈光标四次荣获中国慈善领域最高奖项“中华慈善奖”,累计捐款捐物超过9亿元。陈光标强调“我捐出的不仅是金钱,更是我的慈善理念”,就是富而有德,德富财茂。
8月20日,扬州
采访团成员与扬州市副市长王玉新、民政局局长顾敏、扬州市慈善总会以及涂新弟。何其新、殷磊等多位“扬州好人”进行了座谈。下午,采访团参加扬州市慈善总会为2009年新入学的困难大学生每人发放3000元资助金的仪式。还走访了社区管理,慈善超市,社区托老所等扶贫助困机构。
在扬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血液透析中心,市慈善总会斥资150万元购置的8台透析机,正在为困难患者提供每季度15次免费透析,而超出15次的透析费用由政府补贴,每位患者仅需支付80元,有效解决了贫困肾病患者高昂的透析费负担。
在扬州的慈善药店,困难患者可凭证免费领取一些常用药品。扬州市的扶困济贫的慈善公益事业,在政府、民间机构的共同努力下上了一个台阶,为其他城市提供了借鉴和学习的模式。
8月21日,泰州
泰州是一座充满爱心的城市,政府着力关注民生,为困难群体排忧解难,开展建设和谐泰州,文明泰州进程中的民心工程、实事工程。采访团采访了泰州快乐宝贝的受益者和泰州市人民医院心外科主任仇久红。
泰州市人民医院从2006年开始,开展了“快乐从心开始”大型爱心医疗救助活动。为贫困家庭先天性心脏病儿童实施免费救治起步,到衍生为“救助先心第一市”的全面行动,使这项爱心活动成为泰州一张亮丽的名片。活动开展至今,已为100名贫困家庭的先天性心脏儿童顺利实施了手术,100名“开心宝贝”们经治愈后重获健康快乐之心,重返校园,重新开始他们的学习和生活。
救治了一个人,感动一批人,“快乐从心开始”和“救助先心第一市”活动是“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最为生动的实践。
8月22日,泰州
泰州“爱心奶奶”市红十字志愿者周剑秋的事迹也很感人,2005年寒冬,花甲的周剑秋戴着1400°近视,200°散光的眼镜,神情专注。一针一针地织毛衣。由她亲手织出的毛衣,穿在了贫困孩子身上。周剑秋通过媒体呼吁赋闲在家的老人们,拿出针线,给贫困家庭的孩子们织毛衣,让孩子们穿上温暖的毛衣过冬。许多市民纷纷响应,加入到爱心队伍中,拿起针线,捐出毛线,整理出家里的寒衣,送给贫困孩子。一股爱心暖流在泰州严寒的冬日里涌动,周剑秋被誉为泰州“爱心奶奶”第一人。
8月22日、23日,无锡
2009奇瑞汽车“中国爱心城市发现之旅”新闻采风团抵达无锡,采访无锡张海迪式的人物周明珠。23日采访了无锡市红十字会副会长。无锡灵山慈善基金会理事长吴国平。无锡优秀志愿者范岳宁、无锡康复医院等。
8月24日,苏州
采访团抵达苏州,与苏州市红十字会座谈,并采访了部分无偿献血志愿者,苏州造血干细胞捐赠者群体等10余位慈善人物。
【爱满天下,大爱无疆】推荐阅读:
大爱无疆09-18
大爱无疆 多难兴邦06-26
大爱无疆音乐欣赏教案11-05
大美无形 大爱无疆 演讲稿05-22
医院院长先进事迹——医者仁心 大爱无疆06-10
劳动节演讲稿:诚信至上,大爱无疆09-07
大爱之心05-25
大爱理念06-03
大爱无边06-16
大爱精神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