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应急处置方案

2024-05-10

食品应急处置方案(精选12篇)

食品应急处置方案 篇1

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方案

为保障孩子生命健康安全,对食品安全事故作出及时有效处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有关要求,我园特制定如下方案:

一、设立事故专职人员、规定人员职责

我园成立了食品安全事故处置小组。

组长:李若贤

专职管理人员:符东彩

组员:吴锡妍

职责:

1、负责食品安全的登记、上报和反馈;

2、现场调查;

3、原因分析;

4、采取控制措施;

5、作出处置决定。

二、食品安全信息收集和报告

(一)、信息收集

1、食品安全专职管理人员,应经常浏览查阅国家有关食品安全信息网,及时注意当前有关的食品安全信息。

2、按有关规定对本食堂中所食用的食物留取样本48小时以备检验。

(二)、报告程序

1、我园如有接到或发现食品安全的有关信息后,处置小组立即按要求仔细询问有关情况,填写情况记录,提出初步控制意见,情况比较严重的要立即上报食品安全管理的有关部门。

2、处置小组配合相关部门人员调查、核实、处理。

(三)、报告时限

在知悉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后,1小时内报告卫生、质检等部门,并根据事故处理的进程或上级要求,作出阶段性报告。

三、调查与控制

(一)、在接到食品安全事故或者疑似食物中毒事故报告后,有关人员应当及时到达现场进行调查处理,采取下列措施:

1、协助卫生机构对中毒人员进行救治。

2、园内立即停止有关食品的采购、食用,对可疑中毒食品及有关食品工具和现场采取临时控制措施。

3、积极配合卫生、食品监管部门的调查小组进行调查。

(二)对造成食品安全事故的食品或者有证据证明有可能导致食品安全事故的食品采取下列临时控制措施:

1、封存造成食品安全或者可能导致食品安全的食品及其所有物品。

2、封存被食用污染的食品工具用具,在取得食品监督部门的同意后,再及时清洁消毒。

四、总结及预防

1、总结分析造成食品安全事故的原因,吸取教训、认真反省,按有关要求进行整改,并提出预防措施,防止事故的再次发生。

2、加强有关人员的卫生知识培训,加强有关物件的清洁消毒。

3、严格检验,做到不合格、不卫生的食品不采购、不食用。

儋州市成才双语幼儿园

2011年9月23日

食品安全事故处置方案

为有效预防、及时缓解、控制和消除突发食品安全事故,根据本厂的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组织领导

为加强对突发食品安全事件应急工作的领导,成立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的主要任务是协调处理紧急安全事故;负责对突发事件的统一领导和指挥工作;研究制定相关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措施;定期分析安全形势。

领导小组的组员为:

组长:XXX

副组长:XXX

成员:XXXXXXXXXXXX

二、突发食品安全事件的分级

突发食品安全事件是指生产加工过程、原辅材料使用上的产品因严重食品安全问题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食物中毒事件,发生或可能发生严重危害人员群众身体健康和人身安全的事件。

三、突发食品安全事件的监测和报告

加强对突发事件的监测,对产品质量定期不定期的跟踪监督检查,检查是否存在违规操作、超量或超范围使用食品添加剂等行为。发现产品安全项目不合格的,由质检科进行纠正、处罚。如果发现大批量产品超标准使用食品添加剂,致使产品具有毒性或卫生指标超标时,应立即报告领导小组。

四、突发食品安全事件的处置办法

对已进入市场流通的问题产品,责令立即追回,并及时报告追回情况。对未售出的产品应按照领导小组的处理意见进行处理,不能私自挪用和处理。

食品应急处置方案 篇2

船舶海上运输被称为“世界贸易载体”, 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 海上运输迅猛发展。随之而来的是全球重大海上溢油事故频频发生, 并常常带来灾难性的环境破坏和财产损失[1]。溢油事故发生后, 应急人员迅速做出准确判断、及时采取果断行动, 能够将事故带来的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然而, 要能够做出准确判断、及时采取果断行动, 就需要依赖于高效的应急决策体系。然而, 应急决策体系是在多项相互联系又有所矛盾的目标下进行的, 应急过程必须将事故危害后果降到最低, 同时也要考虑尽可能小的经济和社会代价。

美国、加拿大及欧洲一些国家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备的溢油应急决策体系[2]。近年来, 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大连海事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海石油环保服务 (天津) 有限公司等单位研发了海上溢油应急指挥系统[3,4,5]。然而, 这些系统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显得较为单一, 还不能完全适应不同环境气象条件、水文条件、溢油规模及油膜特性等不同状况下的污染事件。因此, 本文针对这一不足, 对应急决策过程中的处置方案及应急资源优化选择进行了多属性分析。

2 应急处置方案分析

在面对不同阶段、不同事故点的溢油事故时, 决策者应首先对事故状况进行分析, 并分析设计不同的处置方案。

2.1 一般情况下的溢油回收方案

大多数情况下, 事故发生初期, 溢油油膜较厚, 范围比较集中。通常采用各种溢油回收设备进行早期的溢油回收。

具体的应急方案为使用专用的或兼用的船舶, 将回收设备运载到事故现场后回收溢油。在风浪较大的海域, 使用溢油回收船回收溢油的效果明显优于收油机。该方案的优点是将溢油影响区域化, 以减少污染, 将溢油从海面上回收以便进一步的处理和回收。

该方案需要调用的应用资源包括:溢油回收船、收油机、收油网等。

2.2 不同事故点的溢油回收方案

2.2.1 近岸事故

水面溢油依靠自身的重力和油水之间的表面张力, 在潮流、风和波浪作用下, 迅速扩散。在没有潮流的情况下, 溢油将会在风的作用下, 以风速的3%~4%速度, 顺着风向漂移扩散。在无风时, 溢油将以潮流的速度, 随流漂移扩散。在海上, 由于风、浪都比较大, 海况也比较复杂, 使海上溢油控制比在近岸发生的溢油控制困难得多。为减少溢油影响范围, 溢油发生时, 作为处理措施, 应首先把溢油围起来, 防止其继续扩散, 以便于回收和处理。

(1) 使用溢油分散剂。该方案适用于风速小于2 m/s的情况, 使用溢油分散剂防止扩散。分散剂应喷洒于整片溢油区的外围, 阻止溢油扩散, 缩小溢油面积, 使油层厚度增加5~10 mm, 便于进一步的回收和处理。

该方案需调用的应急资源为溢油分散剂。

(2) 使用围油栏防止溢油扩散。将围油栏铺设在油膜周围, 或者铺设在敏感资源和岸线周围进行保护, 也便于溢油的进一步回收和处理。

该方案需调用的应急资源主要为围油栏。

(3) 气幕法[6]防止溢油扩散。该方案多用于港区、内河流域或潮流流速在0.6 kn以上的水域。气幕法是一种特殊形式的防止溢油扩散装置, 它是由空气压缩机、多孔管构成。多孔管铺设在水下, 由空压机供给压缩空气, 当空气从管孔中逸出时在水中形成气泡上浮, 同时伴随产生的上升水流在海表面形成表面流, 利用表面流来防止溢油扩散。

该方案需调用的应急资源主要为空气压缩机、多孔管等。

2.2.2 远海事故

以下的情况可不采取应急行动, 仅采用溢油监控设备进行实时的溢油监视。

(1) 当溢油远离岸边且不向岸边运移; (2) 没有重要的环境敏感区和资源会受到威胁; (3) 当时的气象和海况没有可行的行动方案。

该方案需调用的应急资源包括溢油监控浮标、遥控飞机、直升机等。

2.3 油品持续泄漏的控制方案

船舶发生海难性事故后, 货油及燃料油发生泄漏, 留在货舱内的货油或燃料舱内的燃料油还将继续从泄漏点溢出, 造成泄漏量持续增大, 事故等级升高。因此, 必须尽快采取措施将液货及燃油卸载和回收, 防止油品继续溢出。另外, 如果船舶翻沉, 还需要在水下把沉船油舱中的油抽出。

(1) 水上应急卸载。主要通过应急卸载泵对船舶液货过驳或通过破损油舱油品实行舱口对舱口过驳。

该方案需调用的应急资源为应急卸载泵、溢油回收储运船等。

(2) 水下抽油。对抽油位置进行清障和清理, 确定蒸汽加热孔、抽油孔的位置, 在沉船油舱底部适当部位进行钻孔, 安装球阀、抽油泵, 连接蒸汽管、液压管和抽油管, 启动蒸汽锅炉通过蒸汽管将沉船重油舱内的重油进行加温, 通过液压泵带动卸载泵对沉船舱内的重油进行抽吸。

该方案需调用的应急资源为水下钻孔机、水下抽油泵、高压蒸汽锅炉和污油回收储运船等设备。

2.4 少量溢油的回收方案

当大部分水面溢油回收后, 仍剩余少量溢油, 或者油层很薄时可采用吸附回收方案。而当油层面积较大, 油层较薄, 可以考虑先将溢油凝胶或凝成块状, 再进行回收。

(1) 利用吸附材料本身的吸附功能吸收水面溢油。溢油吸附回收也是一种不改变溢油形态的情况下利用各种手段将油从水面分离出来, 以清除溢油。

该方案需调用的应急资源主要为吸油毡、吸油拖栏和稻草等。

(2) 通过喷洒凝油剂, 使溢油凝胶或凝成块状, 再使用收油网回收。

该方案需调用的应急资源为凝油剂、喷洒装置、收油网等。

2.5 溢油回收无效时的处置方案

(1) 溢油分散

当天气较差或油层较薄, 使用收油机或吸油材料回收溢油效果较差时, 可考虑对溢油进行分散处理。

具体方案为将溢油分散剂喷洒到水面, 经搅拌或波浪作用, 将浮油分散成微小颗粒, 并聚集增厚或凝固, 改变溢油在海洋环境中的存在形态, 从而降低溢油在水体中的污染程度, 减少溢油污染损害。

该方案需调用的应急资源为溢油分散剂、空中喷洒设备、船用喷洒装置和人工喷洒装置等。

(2) 现场焚烧

当常规应急处置方案不能够达到清污目的, 或者清污作业可能会破坏原有的环境条件时, 可以采用现场焚烧的方法。此方法一般用于开阔海域, 且油膜厚度达到2~3 mm, 现场气候、海况和溢油的乳化程度适宜等。需注意的是, 现场焚烧所产生的巨大油烟会影响到人员、设施、船舶和飞机的安全。

具体方案如下:焚烧地点应与码头、岸边设施、环境敏感区隔离, 时间一般选择在溢出后2天内 (油包水乳状液中含水量不小于30%) 进行。同时采用围油栏 (一般采用防火围油栏) 控制溢油范围, 周围人员配备必要的防毒装备。

该方案需调用的应急资源为点火器、防毒装备、围油栏等。

3 溢油应急资源的优化选择

应急方案确定后, 如何进行应急资源设备选型、确定应急资源供给量, 也是应急决策的必要环节。因此, 本文对几种常用应急资源的优化选择方法进行了总结分析。

3.1 围油栏的优化选择

(1) 设备选型

围油栏的选用, 首先考虑水域环境对围油栏的性能要求和围油栏的基本性能参数, 然后考虑现场环境和围油栏的操作性能。可参考表1进行选择。

(2) 围油栏需求量估算

围油栏的需求量可根据溢油模拟预测软件的计算结果进行估算, 可参考计算公式 (1) 。

式中, L为围油栏长度, m;S为溢油面积, m2。

3.2 机械清除设备的优化选择

(1) 设备选型

选用回收设备首先要考虑水域环境, 然后再考虑溢油种类, 可参考表2进行选择。

(2) 设备需求能力估算

回收能力采用“日有效回收能力”表达, 回收能力计算公式可参照以下公式 (2) [9]。

式中, E为收油机回收能力, m3/h;T为总溢油量, t;D为机械回收占溢油的比例, %;α为收油机回收效率, 取5%~10%;d为收油作业天数;h为每天收油作业小时数;η为富裕量, 根据经验, 取20%。

3.3 溢油分散剂的选择

(1) 溢油分散剂的类型

不同水域对分散剂的使用要求也不同。一般来讲, 在开阔的海洋、水深在20 m以上可使用分散剂;在封闭的海湾和海港, 与不稳定的潮间带的相临水域, 与海滨相临的水域, 近岸沙滩、卵石、沙砾区等地, 由于水体交换能力和水深的限制, 要谨慎采用;而在环境敏感区如沼泽地、红树林、鸟和海洋哺乳动物的栖息地、盐滩等地, 原则上不宜使用或避免使用分散剂[10]。

目前, 各地的应急机构和组织积极研发环保型及生物降解型分散剂, 并制订了相关标准, 在分散剂选择时应优先选用此种类型的分散剂。

(2) 溢油分散剂的用量

溢油分散剂的用量可参照表3, 并可结合《船舶污染海洋环境风险评价技术规范》 (试行) 中的计算方法进行估算式 (3) 。

式中, G为分散剂需要量, t;T为总溢油量, t;a为溢油分散剂处理溢油的数量占总溢油量的比例;b为分散剂与油的比率。

3.4 吸油材料

吸油材料作为一种补充手段用于控制和回收溢油, 通常被用于吸附少量的油膜。主要通过两种形式, 一种是利用吸油材料表面粘附溢油, 另一种是通过吸油材料吸收溢油。

吸油材料的需求量可参考式 (4) [9]进行估算。

式中, I为吸油毡数量, t;T为总溢油量, t;P为吸附回收量占总溢油量的比例, %;J为实际吸附倍数, 取10;K为持油性保持率, %;P1为实际吸附比例, %。

4 结论

本文通过对有关溢油应急处置方案的属性特征进行分析、整理和加工, 形成便于根据应急场景选择的应急处置优化方案;并在确定方案后, 通过对应急资源的不同属性进行分类及归纳总结, 得出不同环境气象条件、水文条件、溢油规模、油膜特性、布放条件下应急资源的选择方法, 并给出计算应急资源需求量的估算方法。

本文的研究成果为决策者在最短的时间内根据溢油事故的具体情况, 制定应急处置方案, 同时进行应急资源的选择, 提供了有益的方法借鉴和支撑, 对于提高应急管理水平具有重要价值。

参考文献

[1]陈俊绵.船舶污染事故和防污染管理对策[J].中国海事.2011 (9) :18-21.

[2]Nikolaos P Ventikos, Emmanouil Vergetis, etc.A highlevel synthesis of oilspill response equipment and countermeasures[J].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2004, 2 (107) :51-58.

[3]张静, 刘彦呈.基于GIS的海面溢油控制与清除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研究[D].大连:大连海事大学, 2003.

[4]贾永刚, 刘文全.基于GIS的海上石油平台溢油应急决策支持系统结构与应用研究[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 2010.

[5]牛志刚, 安伟等.珠江口溢油预测预警与决策支持系统开发与应用[J].科技信息, 2012 (10) :24-25.

[6]谭敏, 徐丽娜.海洋石油污染防治技术[J].科学中国人.1996 (10) :25.

[7]北方海区溢油应急计划.中国海事局, 2000年3月发布

[8]中国海事局.溢油应急培训教程[M].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4.

[9]中国海事局.船舶污染海洋环境风险评价技术规范 (试行) [S].2011.

食品应急处置方案 篇3

1、加强日常监测,根据就餐规律,密切注意就餐人员状况,如出现就餐人员出现异常,相关人员应第一时间报告组长。

2、接报后应及时分析、评估和预警,对可能引发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根据实际情况相关成员按其分工,布置任务,在最短时间内按预定方案执行。

3、发生食物中毒或可疑食物中毒时,立即停止食用可疑食物,并注意食品及相关原材料、餐饮用具的留样工作。

4、可使用紧急催吐方法尽快排除毒物,如使用筷子或手指刺激咽部催吐,同时做好呕吐物留样待查。

5、尽快将中毒病人送往就近医院诊治,并报卫生部门。

学校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预案 篇4

一、总则

(一)编制目的

为建立健全实验学校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工作机制,指导规范学校食品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置工作,有效预防和及时处置食品安全事故,保障师生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正常教育教学秩序,特编制本应急处置预案。

(二)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及教育部《关于学校食堂及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等。

(三)工作原则

1、预防为主、常备不懈

宣传普及食品安全防治知识,提高全体师生员工的防护意识和校园食品卫生水平,加强日常监测,发现病例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2、强化管理、统一领导

学校成立食品安全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指挥、协调、落实学校内食品卫生安全的防治工作。

3、快速反应、高效运转

建立预警和医疗救治快速反应机制,增强应急处理能力。按照“四早”要求,保证发现、报告、隔离、治疗等环节紧密衔接,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快速反应,及时准确处置。

(四)响应级别

食品安全事故,指食物中毒、食源性疾病、食品污染等源于食品、对人体健康有危害或者可能有危害的事故。食品安全事故共分四级,即特别重大食品安全事故(Ⅰ级)、重大食品安全事故(Ⅱ级)、较大食品安全事故(Ⅲ级)、一般食品安全事故(Ⅳ级)

二、应急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

(一)组织机构

实验学校成立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小组,组

长:韩风军

副组长:张

李振清

员:后勤管理中心负责人及政教处成员和各班班主任。

处置小组下设现场处置组、救治协调组、后勤保障组和新闻信息组等4个工作组。

学校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小组的主要职能是:负责统一决策,组织、指挥本校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响应行动,确保应急处置任务完成。

(二)具体职责分工

1、现场处置组 组 长:韩风军

组 员:后勤管理中心全体成员 负责学校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工作的统一组织,协调工作。配合食品安全事故调查部门进行事件原因调查,做好与调查部门的沟通与协调,落实相关部门提出的控制措施;负责有关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情况的信息报送工作。

2、救治协调组 组

长:张

员:教务处成员相及各班班主任。

负责学校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工作的救治协调工作,负责与卫生部门联络,配合医疗机构及时做好病人的救治工作,追踪了解伤情或病情动态,做好学生、家长的安抚和思想工作,确保校园稳定和各项工作正常开展。

3、后勤保障组 组

长:李振清

员:后勤服务人员。

负责学校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工作的后勤保障工作,做好家长的接待工作。

4、新闻信息组 组

长:杜占仕

员:政教处全体人员

负责学校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工作的信息报送和沟通工作,负责与上级部门的联系,做好舆情监测与媒体沟通;落实信息报送工作。

三、监测、预警、报告

(一)监测

学校建立统一的食品安全事故监测记录,通过日常的监测,及时分析学校食品安全情况,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整治。

(二)预警

学校食品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加强对学校卫生、食堂等的日常监管,建立食品安全信息资料档案。

(三)报告

1、报告范围

学校发生的食品安全事故和对师生健康造成或可能造成损害的食品安全隐患均属报告范围。

2、报告时限

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发现)后,现场有关人员立即报告,校长接到报告后,第一时间向教育局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报告,同时根据事故处理的进程或上级要求随时作阶段报告。事故处理结束后,学校在2个工作日内作书面总结报告。

四、保障措施

1、报告制度。食品卫生安全事故发生后必须及时报告。具体为:师生发现少量(5人以下)轻度症状(如呕吐、腹泻)及时打举报电话向学校应急小组报告。

2、救援措施。一旦发生较严重学校食品卫生安全事故,由组长负责救援指挥。立即启动学校应急预案,按照预备方案,各就各位,组织求援行动。3、医疗求援。学校发生较严重食品卫生安全事故,应立即向就近医疗机构发出医疗求援,并拨打“120”医疗抢救电话。要及时果断将发病人员送到医院抢救。主动向医疗人员报告发病情况,做好秩序维护等工作。

4、联系家长。学校发生较严重食品卫生安全事故,应及时与发病学生家长取得联系,如实说明发病情况,不盲目猜测。做好学生家长思想安抚,防止过激行为发生。设立家校联络处,及时解答家长提出的问题,力所能及地为家长做好服务工作。

5、病源保护。学校发生较严重食品卫生安全事故后,应立即封存食堂菜肴样品、可疑食品,以便及时查找致病原因。

6、人员调度。事故应急处理人员由领导小组组长统一调度,办公室具体安排,必要时可向卫生防疫部门抽调人员支援事故处理。明确分工,落实职责,听从指挥,确保到位。

7、信息公开。保障广大师生和家长在事故发生和处理过程中的知情权,及时、准确做好信息公开,并如实向上级部门汇报,不瞒报、谎报。对一些谣传也要及时澄清,避免不必要的误解。

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制度 篇5

全报告及处置制度

如果发生疑似食物中毒事故,应立即采取以下措施:

一、逐级报告:发现短时期内出现多例有呕吐、腹泻等类似食物中毒症状的病人时或接到食物中毒通知,餐饮单位负责人应及时向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报告内容有:发生中毒的单位、地址、时间、中毒人数及死亡人数、主要临床表现、可能引起中毒的食物等。

二、救治病人:在向上级报告的同时以最快速度将中毒人员送往医院,积极配合协助有关部门救助病人。

三、保护现场,保留样品:封存造成食物中毒或可能导致食物中毒的食品及其原料、工具设备和现场,无关人员不得进入厨房操作间。病人的排泄物(呕吐物、大便)要留样,以便有关部门采样检验,为确定食物中毒提供依据。

四、如实反映情况:配合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进行调查,按照要求如实提供有关材料和样品,与本次中毒有关的人员应如实反映情况,将病人所吃的食物,进餐总人数,同时进餐而未发病者所吃的食物,病人中毒的主要特点,可疑食物来源、质量、存放条件、加工烹调的方法和加热的温度、时间等情况如实向有关部门反映。

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置实务 篇6

1 相关概念

1.1 重大动物疫病

动物疫病是指如不及时治疗和控制就会造成流行和暴发的某些动物的疾病。主要有动物传染病和动物寄生虫病。动物传染病主要由细菌和病毒两大类病原微生物引起。动物寄生虫可以暂时或永久地寄生在宿主的体内或体表。目前已知的200多种动物传染病和150多种动物寄生虫病中, 人兽共患病有250种以上, 其中对人类有严重危害的有89种, 已知在全球许多国家存在并流行的有34种。我国已证实的人兽共患病有90多种, 其中50%以上是新的病毒病。

1.2 重大动物疫情

《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第二条规定:本条例所称重大动物疫情, 是指高致病性禽流感等发病率或者死亡率高的动物疫病突然发生, 迅速传播, 给养殖业生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危害, 以及可能对公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造成危害的情形, 包括特别重大动物疫情。

1.3 重大动物疫情预警

按照重大动物疫情的发生、发展规律和特点, 分析其危害程度、可能的发展趋势, 及时做出相应级别的预警, 依次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表示特别严重、严重、较重和一般四个预警级别。有时发出特别严重 (红色) 预警, 而实际发生的可能是较大突发动物疫情 (Ⅲ级) 。预警具有放大的功能, 但疫情分级不能放大。

2 重大动物疫情应急管理现状

2.1 对重大传染性动物疫病的严重性、危害性认识不足

突发重大动物疫情, 具有发生突然、起因复杂、蔓延迅速、难以把握、危害严重、影响广泛等特点。发生的概率虽然较小, 一旦发生, 造成的损失和影响却是难以估量的。因此加强应急管理, 建立完善的预警体系和高效的应急机制, 是我们各级政府与部门重于泰山的责任。

2.2 重大动物疫情应对机制不健全

重大动物疫情时有发生, 但其监测预警机制不健全, 疫情往往扩散到比较大范围, 县级及以上畜牧兽医部门才接到疫情信息, 错过了疫情处理“早、快、严、小”的最佳时机, 很难有效应对突如其来的重大动物疫情。

2.3 疫病预防控制能力不强

总体来看, 功能不强, 素质不高, 设施落后。相当多的机构和人员没有把主要工作精力放在疫病预防控制上, 主要精力都放在抓项目上, 没有树立抓防疫就是抓生产的观念。特别是基层动物防疫工作相当薄弱, 大多数乡镇动物防疫条件落后, 缺乏基本疫病防治设备, 从业的动物防疫技术人员中相当一部分业务素质不高, 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而且待遇也低, 缺乏工作积极性, 存在有疫苗不愿意打、不敢打的现象。疫情处理时, 对可疑病畜禽及其同群畜禽封存不到位, 存在封存阶段病死畜禽被偷运, 导致疫情扩散的事件时有发生。

2.4 染疫畜禽及其同群畜禽扑杀不彻底

在应急处置工作中, 由于资金缺乏、养殖户的不配合等因素, 扑杀遇到很大阻力, 一部分工作人员往往只对病畜禽及其同栏畜禽进行扑杀, 而对周围邻近栏圈的假定健康畜禽进行紧急免疫接种。这种扑杀方案存在较大的风险性, 不少情况下, 病畜禽及其同栏畜禽被扑杀后, 周围栏圈畜禽又有新发病例, 为了彻底扑灭疫情, 对周围已紧急免疫过的畜禽又要彻底扑杀。此时, 工作变得更加艰难, 畜禽没有出现发病的户主认为自己已按动物防疫机构要求做好了免疫、隔离等工作, 现在又要扑杀, 实在难以理解, 往往要求政府加倍赔偿其损失, 引起社会不稳定。

2.5 忽视疫源追查和对违法行为的处罚

在应急处置实践中, 往往在扑杀、消毒、设卡和无害化处理等具体应急处置措施到位的同时, 不注重疫源追查和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在应急处置实践中存在随意丢弃、贩卖、加工病死畜禽现象, 特别是农村散养户疫区附近有河流的, 死猪顺流水而下的情况时有发生, 这些是造成疫情传播、扩散的重要原因。只重视应急处置本身而不重视对这种动物防疫违法行为的惩处, 无益于从根本上减少疫情的发生。

3 浅谈如何做好重大动物疫情应急管理

突发重大动物疫情所具有的“突发性”与“隐蔽性”、“偶然性”与“必然性”之间存在着辨证的关系, 我们要有效应对和处置, 就必须搞清楚突发重大动物疫情背后的隐蔽原因, 探索“偶然性”背后的“必然性”。始终坚持预防与应急并重, 坚持常态与非常态相结合, 用科学、系统、综合的办法和措施, 灵敏的信息反映和高效科学手段快速处置, 全面提高应对突发重大动物疫情的综合能力。

3.1 正确把握重大动物疫情应急管理的基本原则

病原体是生物界组成部分, 发生动物疫情是必然的, 疫病有其固有的规律, 必须做到依法防控、科学防控。农业部副部长于康震2014年全国春防讲话强调:“动物防疫工作不唯疫情论英雄, 各级农牧部门要卸下思想包袱, 依法依规报告疫情。从某种意义上说, 动物疫情也有自然灾害的一般属性, 即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重要的是疫情发生后, 能不能及时发现, 能不能迅速处置, 能不能扑灭在最小的范围内。”当前动物疫病极其复杂, 重大动物疫情随时可能暴发, 对突发疫情的应急管理是每一个政府所要承担的责任和必须具备的能力。由于疫情种类的不同, 对人和社会危害程度不一, 为此, 在处理重大动物疫情时, 如何把握应急管理原则显得尤为重要。国家对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置的总原则“预防为主”和“加强领导、密切配合、依靠科学、依法防治、群防群控、果断处置”的方针, 及时发现, 快速反应, 严格处理, 减少损失。

3.1.1 快速反应原则

鉴于重大动物疫病的危害性、严重性, 且疫情传播蔓延迅速, 为此, 疫情一旦发生, 时间因素就显得尤为关键。当地政府兽医主管部门和专业技术人员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到位并采取一系列应急处置手段, 及时控制疫情事态的发展, 而且越快越好。

3.1.2 操作科学原则

在应急处置中要坚持科学原则, 在处理过程中, 一定要征求有关专家学者意见, 并邀请专家到现场进行专业技术指导, 把疫情所带来的危害减少到最低限度。

3.1.3 执行合法性原则

当重大动物疫情暴发时, 政府出于国家政治、经济安全需求, 通过非常体制、程序和权力如启动“重大动物疫情紧急预案”等有关法律, 但管理权力运作的合法性不能误用、滥用, 以免在应急管理中造成不良影响或恶果。

3.1.4 信息透明性原则

政府公开信息不仅有助于化解危机, 而且有利于进一步增强政府公信力, 提高政府信誉。有关单位和个人对重大动物疫情不得瞒报、谎报、迟报, 不得授意他人瞒报、谎报、迟报, 不得阻碍他人报告。

3.1.5 公众利益至上原则

坚持公众利益至上原则, 有助于政府赢得公众的信任、支持和合作, 共同致力于疫情的扑灭。针对疫情给畜禽养殖企业和养殖场户造成的损失政府应及时提供政策上的扶持和优惠。

3.2 重大动物疫情处置程序

3.2.1 疫情报告

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疫情要立即报告当地兽医行政主管部门, 当地兽医行政主管部门接到重大动物疫情报告后, 经核查确认疑似疫情后, 要在第一时间报当地政府和上级兽医主管部门;同时由满足相关实验条件的实验室进行采样进行检测诊断, 无条件的可采样送满足相关实验条件的实验室进行诊断。疫情报告内容应包括 (1) 疫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发病动物的种类、年龄、存栏数量、发病时间、发病数量、死亡数量; (2) 临床症状、病理变化; (3) 免疫接种情况及检疫证明; (4) 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疫源和可能扩散、流行的情况; (5) 采取的主要措施、疫情发生的范围; (6) 疫情报告单位或个人及其联系方式等。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内的动物疫情报告工作;国务院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主管全国动物疫情报告工作, 统一公布动物疫情。未经授权, 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公布动物疫情。

3.2.2 疫情处置

一是划定疫点、疫区和受威胁区。疫情确诊后, 所在地县级以上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在2小时内, 划定疫点、疫区和受威胁区, 调查疫区内相关动物存栏数、规模养殖场数、发病数和死亡数。报请本级政府对疫区实行封锁, 及时在相关卡点设立明显警示标志 (如:“某某疫区”、“消毒”等字样) 。疫点、疫区、受威胁区的划定受威胁区。二是发布封锁令。疫情发生后, 当地兽医行政管理部门报请本级政府对疫区实行封锁, 政府在接到报告后, 应快速做出决定, 决定实行封锁的, 要及时发布封锁令。

3.2.3 解除封锁

疫点、疫区、受威胁区按照相关措施实施后, 达到相关病种一个最长潜伏期, 无新发病例, 同时受威胁区免疫动物免疫时间达到半个月以上。如发生人畜共患病时, 要无人员感染情况发生;疫点、疫区经病原学监测为阴性;疫点、疫区内无相关动物饲养;实施了全面的终末消毒。达到解除封锁条件后, 由当地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写出书面申请, 报上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 上级兽医主管部门组织有关专家组成验收组进行验收, 达到要求的, 验收组经严格检查后, 同意解除封锁。

验收意见文书格式:验收依据、验收组组成单位、验收方法、验收具体结果、结论、建议、验收人员签名、验收日期等。

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 篇7

食品卫生突发事件一般是指发生食物中毒或者其他食源性疾患事故和重大食品污染事故。为了增强炊管人员的食品卫生与法律意识,强化食品卫生监督管理,预防食物中毒和食品污染事故的发生,维护顾客身体健康,以及此类突发事件发生后,能有效地采了取紧急措施并迅速进行妥善处理,最大限度减少危害程度和降低损失,确保本店全体客人以及员工的身体健康,结合本本店的实际情况,制定饮食服务公司食品卫生突发事件的预防及处理预案。具体内容如下:

一、成立食品卫生突发事件的预防及处理领导小组 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对食品卫生突发事件的预防应常抓不懈,建立领导机构,做好突发事件预防及应急处理准备,组建饮食卫生突发事件的预防及处理领导小组。

组长:陈春桃

成员:陈有明、高金连

二、食品卫生突发事件的积极预防

春桃鱼店坚持“规范管理,科学配餐,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重视食品卫生安全的防控工作,做到食品卫生安全无小事,始终把食品卫生安全放在第一位,切实加强食品卫生安全工作的监督管理,制定加强食品卫生安全的保障措施,做到防患于未然。

(一)大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及食品卫生“五·四”制等有关卫生法律法规,搞好食品卫

生知识的宣传工作,提高全本店服务员卫生法制意识及自我保护能力。

(二)建立健全食品卫生安全工作制度和岗位责任制度,设立食品卫生管理机构和组织机构,组织炊管人员认真学习并督促落实。

(三)后厨、餐厅设备与环境卫生要求

1、保持后厨、餐厅环境整洁,确保后厨、餐厅无积水、无油垢,无杂物、无卫生死角;及时清运垃圾,严禁食堂、餐厅存放生活垃圾和杂物。

2、后厨、餐厅的设施设备布置应当合理,设立相对独立的食品原料存放间、食品卫生加工操作间、食品出售场所及进餐场所。配备足够的照明、通风、排烟装置和有效的防蝇、防尘、防鼠设施,以及污水排放和符合卫生要求存放废物的设施和设备。

3、制售冷荤、面点必须设独立的卤菜间、面点加工间,加工制作程序严格做到“六专”,即专用操作间、专人制作、专用不锈钢工具容器、专用冷藏设施、专用消毒设施、专用洗手设施。

4、餐具用具所使用的洗涤、消毒剂必须符合卫生标准或要求,洗涤、消毒剂设立固定的存放场所,并设置明显的分类标记。

5、未经消毒的餐具(用具)不得使用,禁止重复使用一次性使用的餐饮具。

6、执行食品卫生法的有关规定,餐具严格做到“一清、二洗、三刷、四消毒、五保洁”,所有餐具(用具)当餐消毒,做到“一用一消毒”,消毒后的餐具(用具)分类存放保洁柜,已消毒和未消毒的餐具(用具)应分开存放,并在餐具(用具)贮存柜上设明显标记,餐具(用具)保洁柜应当定期清洗、保持洁净。

7、后厨进餐场所设置供用餐者洗手、的自来水装置。

8、保持后厨、餐厅内环境整洁,采取有效措施,消除老鼠、蟑螂、苍蝇和其他有害昆虫及孳生条件。

(四)餐饮物资采购、验收、运输、贮存的卫生要求

1、严把餐饮物资采购关,物资采购员必须到持有卫生许可证的经营单位采购伙食物资,应相对固定食品采购的场所,实行定点、定人、定品种、定品牌采购,以保证其质量,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索证,执行伙食物资索证制度,主要索取产品经营许可证、卫生许可证、产品检验合格证、产品销售人员健康证等相关资质证件。

2、禁止采购腐败变质、油脂酸败、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或者其他感官性状异常,含有毒有害物质或被有毒、有害物质污染,可能对人体健康有害的食品;禁止采购未经兽医卫生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肉类及其制品;禁止采购超过保质期限或不符合食品标签规定的定型包装食品,以及其他不符合食品卫生标准和要求的食品。

3、严格执行伙食物资验收制度,不收腐烂变质的原料,不收“三无”物资(即无生产日期、无保质期、无生产厂

家);不收证件不全的物资(即无产品经营许可证、卫生许可证、产品合格证等相关资质证件)。

4、伙食物资及食品的运输工具、盛装容器做到专用,并经常清洗消毒,定专人负责,保持卫生。

5、设立独立的食品贮存场所、设施和设备,保持食品贮存场所清洁卫生,应有良好的通风、灭蝇、灭鼠等设备设施。

6、食品贮存应分类、分架、隔墙、离地存放,定期检查、及时处理变质或超过保质期限的食品、原料。保存食品的设备(如冷库、冰箱)必须贴有明显标志,将生食品、熟食品分开存放,避免交叉感染。

7、食品贮存场所禁止存放有毒、有害物品、易挥发物品及个人生活物品。

(五)食品粗加工、精加工及销售的卫生要求

1、用于原料、半成品、成品加工的刀、墩、板、桶、盆、筐、抹布以及其他工具、用具、容器必须标志明显,做到分开使用、分开存放、一用一洗,保持清洁。

2、动物性食品与植物性食品严格做到分开清洗,分开切配,分开加工;加工场所按原料、半成品、成品的顺序加工制作,并实行分开存放,以避免交叉污染;加工食品必须做到熟透,需要熟制加工的大块食品,其中心温度不低于70摄氏度(70°C)。

3、食品在烹饪后至出售前一般不超过2小时,若超过2个小时应当在高于60°C或低于10°C的条件下存放。

4、食堂剩余食品必须冷藏,冷藏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在确认没有变质的情况下,必须高温彻底加热后,方可继续出售。

(六)后厨从业人员卫生要求

1、后厨从业人员(后厨厨师、餐厅服务员、物资采购员、仓库保管员、食品操作员等)每年必须进行身体健康检查,均需持健康证、培训合格证上岗。凡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疾病(包括病原携带者)、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以及其他有碍食品卫生疾病的,不得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2、后厨从业人员在出现咳嗽、腹泻、发热、呕吐等病症时,应立即脱离工作岗位,待查明病因,排除有碍食品卫生的病症或治愈后,方可重新上岗,否则调离本工作岗位。

3、后厨从业人员应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个人卫生做到“四勤”(即勤剪指甲;勤洗澡、洗手;勤洗衣服、被褥;勤换工作服)。上岗前、处理食品原料后、便后用肥皂及流动清水洗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之前应洗手消毒;穿戴清洁的工作衣、帽并把头发置于帽内;不留长指甲、涂指甲油、戴戒指加工食品;不得在食品加工和销售场所内吸咽。

(七)加强后厨、餐厅等单位的安全保卫

1、后厨建立严格的安全保卫生措施,严禁非食堂工作人员进入食堂食品加工操作间(如红案、白案操作间、切

配间、蒸饭间及粗加、精加工间)和食品原料存放间(如仓库、冷库、物资加工场所)等后厨的重要部位,落实免费汤等免费品种的保护措施,谨防投毒事件的发生,确保学生用餐的卫生与安全。

2、落实安全值班措施,坚持重点单位、重点部位二十四小时值班制度,确保食品卫生安全。

(八)检查与监督

配备专职或兼职的食品卫生与质量管理部门及人员,经常深入食堂一线进行业务指导和督促检查,重点对食堂采购、贮存、加工、销售中容易造成食物中毒或其它食源性疾患、重大食品污染事故的重要环节进行监督指导,并作好检查记录。

三、食品卫生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

切实加强领导,完善制度,做好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准备。建立食物中毒或者其它食源性疾患和重大食品污染事故等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机制,一旦发生食品卫生突发事件或疑似突发事件后,应采取下列紧急措施:

(一)启动饮食卫生突发事件预防及处理的组织机构

1、一旦出现食品卫生突发事件,食品卫生突发事件预防及应急处理领导小组立即采取紧急措施,落实各项工作的责任人,进行明确分工。

①食品卫生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总指导、总协调负责人:陈春桃

②食品卫生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校区负责人:陈有明

③食品卫生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及时报告、信息及时反馈负责人:高金连

④食品卫生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具体落实、执行应急处理措施负责人:高金连

2、建立食品卫生突发事件值班制度,设突发事件报告或投拆电话;尤其在多发季节,节假日期间,要重点落实,以保证食品卫生突发事件发生后能迅速报告和及时处理。

(二)立即向上级卫生、行政机关报告

1、发生食品卫生突发事件后,立即停止生产经营活动,并向所在地的医疗单位、上级卫生主管部门报告。拨打电话120向当地医院求援,协助卫生机构和医务人员救治中毒或疑似中毒病人.2、上级卫生主管部门尚未到达之前,应保护事故现场,并停用食物、出售等一切经营活动;保留造成食物中毒或者可能导致食物中毒的食品及其原料、工具、设备和现场,便于卫生局工作人员展开调查、取证和分析。

(三)配合卫生局展开调查

1、主动配合区卫生局进行调查,按要求如实提供有关材料和样品;落实卫生局的具体要求并采取一切可以采取的措施,把事态控制在最小范围。

2、配合区卫生局详细调查:中毒发生时间、地点、中毒人数(包括就诊人数、住院人数、危重病人及死亡人数)、中毒发展趋势及采取的紧急措施;污染食品种类、可疑污

染物、污染程度、食品加工设备和场所、食品有效地点、食品运输工具及车辆等等。

3、加工配送人员整理记录和调查相关材料后及时向主管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四、食品卫生突发事件的责任追究

建立食品卫生责任追究制度。对玩忽职守、疏于管理、麻痹大意,造成食物中毒或其它食源性疾患事故和食品污染事故发生的责任人,以及对隐瞒实情不及时上报,导致事态扩大的责任人,将按《工作责任追究制实施办法(试行)》进行处罚。对造成重大食物中毒事故或者其它食源性疾患事故、重大食品污染事故,情节特别严重的,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相应责任人、当事人的法律责任。

幼儿园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预案 篇8

安 全 事 故 应 急 处 置 预 案

新密市育蕾实验幼儿园

幼儿园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预案

为了保障我园广大教职员工和幼儿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预防食物中毒的发生,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并完善应急救援机制,以便在发生重大事故时,能及时、正确、高效地处置可能发生的食品安全事故,把事件造成的损害降低到最低程度,特制定本预案。

一、情况简述

我园现有教学班7个,食堂1个,安全重点问题是:食物中毒等食品事故。

二、成立食品安全事故领导小组,落实各部门职责

1、成立由园长分管园长助理、保健人员、食品采购员、各班主任、保育员组成的领导小组。

2、园长助理、保健人员协助医疗人员负责救护工作。

3、食堂班长负责保存好食物留样。

三、建立及时逐级报告制度

教职员工和幼儿如发现短时间内出现多例有呕吐、腹痛、腹泻等类似食物中毒症状的病人时,当班老师应立即向园安全领导小组汇报,安全领导小组接报后立即汇报园长,并赶赴现场指挥、协调事件的处理。园领导则立即向上级食品卫生部门、医院和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报告。报告内容有:发生中毒的单位、地点、中毒人数及死亡人数,主要临床表现,可能引起中毒的食物等,以利于有关部门积极采取措施,组织抢救,调查分析中毒原因和预防方法。若怀疑投毒则向公安部门报告。

四、事故处置方法及具体措施

一旦发现有食物中毒的现象,幼儿园要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抢救措施。并在第一时间向有关部门报告。

应急处理程序:

1、一旦发现有食物中毒的现象,事件发现人要立即向安全领导小组汇报。园领导则在第一时间组织人员,并即时启动应急预案,及时通知有关人员赶赴现场,按照分工开展工作,并立即将中毒人员送医院抢救。

2、食堂人员负责保留好饭样本及餐具,并送往卫生防疫部门进行检验。期间,严禁无关人员进入食堂。

3、组织由园长助理保健人员、骨干教师组成的陪护队伍,具体负责陪护事宜。

4、稳定幼儿情绪,做好家长工作,保证幼儿园正常的生活秩序和工作秩序。

5、及时向主办单位及当地卫生防疫部门报告有关处理情况。

五、后期处置

炼化企业事故应急接警处置探究 篇9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安全生产越来越体现出其重要性, 事故管理也由原来的事后处置转变为事故预防, 事故应急体系愈来愈完善。从国家到企业都逐步建立并完善了事故应急系统。中油企业也形成了车间、二级单位和公司三级应急指挥机构, 并确定了各部门的应急职责。从上至下分层次的编制了事故应急预案, 但是在预案的实效性上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特别是在事故发生后, 在接到报警时的处置方式方法上还较为模糊, 各级应急指挥系统, 仍采用人工查询书面预案进行应急指挥的落后方法, 严重影响应急指挥的速度和有效性。缺乏对各类和各级预案快速查询并有效利用的手段, 从而引起不必要的资源浪费或处置不当, 引发次生事故等情况。

2010年7月, 连续发生了4起因事故发生后处置不当导致伤亡扩大的事故, 暴露出事故发生接警后, 处置不当, 组织不力等问题, 直接反应出我国目前在接警后处置判断上还存在严重问题。特别是企业的应急体系中, 对此描述的比较含糊, 在接警后, 接警人员全凭经验判定处置方式, 缺乏理论上的指导。本文就此方面进行探究。

2 接警处置判断探究

2.1 信息收集

当接到事故报警后, 接警人员要立即留下报警人员的单位、姓名和联系方式, 并收集事故现场的相关信息:

2.1.1 人员伤亡情况;

2.1.2 事故性质:泄露事故、火灾事故、爆炸事故、机械伤害事故、交通事故等;

2.1.3 事故现场现状:火情大小、人员分布及疏散情况、泄露扩散程度等;

2.1.4 事故大致原因, 燃烧、爆炸介质等;

2.1.5 事故现场周边环境:装置状况 (是否停车) , 周边危险源种类及级别、事故对周边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等;

2.1.6 事故现场气候条件:风向、风力、温度等;

2.1.7 事故初期处置情况:处置方法、处置效果等;

2.1.8 其它相关信息。

2.2 应急资源库建立

应急资源应按照单位的形式, 企业自下而上逐层进行统计, 建立应急资源库。比如企业, 应从车间、分厂、地区公司、政府等层级逐层建立。各层级应急资源库应至少包括并不局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2.2.1 应急队伍[1]

指各类应急响应的人力资源, 包括专业应急队伍、兼职应急队伍以及应急专家组。

2.2.2 应急物资装备

指应急救援需要使用的应急物资和装备的类型、数量、性能、存放位置、管理责任人及其联系方式等内容。

2.2.3 绘制装置平面布置图、立体布置图及逃生路线图

应针对企业生产的性质, 逐套生产装置及有可能发生突发事件的附属装置绘制装置的平面布置图、立体布置图及逃生路线图, 并注明危险源及消防设施存放地点。

2.2.4 应急经费

指应急专项经费来源、使用范围、数量和监督管理措施, 保障应急状态时应急经费的及时到位。

2.2.5 其他方面应急资源

根据本单位应急工作需求而确定的其他相关资源措施。如:交通运输、治安、技术、医疗、后勤等资源。

要将车间、二级分厂、地区公司三级应急资源库均录入应急信息系统, 丰富完善系统资源, 为分析判断应急处置级别提供资源信息。

2.3 信息分析

通过收集到的信息, 分析事故的可能造成的危害及其程度, 事故处置所需要的最少资源量。

2.3.1 保障率[2]计算

保障率 (S) 是指风险事件管理机构在应对突发事件时可充分调度的有效资源量与化解该突发事件所需的最少资源量之比。保障率越高意味着机构对于解决突发事件的保障程度就越高, 整个处置和恢复过程也将越出色。

应根据各项资源分别计算保障率, 然后结合各项资源在事故应急中的相对重要性, 即权重来计算可承受的最低综合保障率。

其中:Si——第i项资源的保障率

Wi——第i项资源的权重

2.3.2 应急处置判断

判断方法:单项评价, 排队评价;单准则评价, 多准则综合评价;定性评价, 定量评价;精确评价, 模糊评价等。

具体如:DEA, AHP, ANP, 加权平均, 主成分分析, DELPHI等, 本文主要探讨AHP方法。

2.3.3 层次分析法[3] (AHP)

层次分析法是一种层次权重决策分析方法。这种方法的特点是, 在对复杂的决策问题的本质, 影响因素及其内在关系等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 利用较少的定量信息使决策的思维过程数学化, 从而为多目标、多准则或无结构特性的复杂决策问题提供简便的决策方法。是对难于完全定量的复杂系统作出决策的模型和方法。

3 结论

(1) 事故是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 因此, 其应急处置判断也应是持续过程。接警判断人员要时刻跟踪事故及应急响应处置情况, 随时根据现场因素变化, 及时调整、调用应急救援资源, 确保将事故损失最小化, 资源利用节约化。

(2) 在事故应急接警处置过程中, 要以人为本, 首先考虑人的因素, 本着先救人、后救物的原则, 把抢救人的生命放在事故救援的首要位置。

(3) 信息收集是确定应急所需最少资源量的根本, 信息收集是否全面直接影响到最终应急处置判断准确性。

(4) 在应用层次分析法进行处置判断时, 正确的确定各资源权重是最终处置方式判断的最关键点。

摘要:事故应急接警处置判断是事故应急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当事故发生时, 接警机构接到事故现场报警后, 缺乏必要的方法来判断处置方式, 从而经常性的出现事故处置不当, 导致事态扩大或不必要的资源浪费。本文结合AHP方法对炼化企业事故应急接警处置方法进行探讨, 得出一个较为有效的事故应急接警处置判断方法。

关键词:应急,接警,处置,判断,保障率

参考文献

[1]陈雪莲.社会应急管理体制改革研究刍议.中国应急管理, 2010, (01) :15-16[1]陈雪莲.社会应急管理体制改革研究刍议.中国应急管理, 2010, (01) :15-16

[2]陈安., 李铭禄, 陈宁.现代应急管理的若干理论与实践新思路,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08, (23) :531–537[2]陈安., 李铭禄, 陈宁.现代应急管理的若干理论与实践新思路,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08, (23) :531–537

食品应急处置方案 篇10

食品安全关系到广大消费者的生命健康,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餐饮服务环节突发事故的危害,提高本单位处置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和《雨山区餐饮服务环节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预案》的要求,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制订本应急处置工作预案。

一、成立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处置工作协调小组

餐饮单位负责人为食品安全事故第一责任人,餐饮单位第一责任人担任组长,成员分别由店长、大堂经理和厨师长组成。协调小组负责本单位食品安全突发事故的人员救治、上报以及相关责任的处理工作。

二、工作要求与工作职责

1、工作要求。各部门成员要按照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指导原则,认真做好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预防和应急处置工作,确保消费者生命健康安全,维护消费者切身利益。同时在日常工作中各部门成员要结合实际,加强应急演练工作,熟悉掌握分级报告、人员救助、原因分析、责任追究等应急处置的具体工作,提高应急突发事件的能力和处理水平。

2、工作职责。组长负责组织协调各成员对突发事件的预防、控制、应急处置工作,保持与卫生管理部门以及政府相关部门的密切沟通与联系。一旦发生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相关成员必须立即报告组长,并由组长立即向雨山区卫生局和雨山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报告,同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并及时请求及配合政府应急机构实施应急增援。

三、发生食物中毒事件采取的应急措施

1、立即停止经营活动,积极协助医疗卫生机构救治中毒患者;

2、保留造成食物中毒或者可能导致食物中毒的食品及其原料、工具、设备和现场;

3、配合卫生监督部门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进行事故调查,如实提供有关材料和样品;

食品应急处置方案 篇11

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

一、在幼儿进餐过程中及在进餐后,如若发现有幼儿出现头疼、呕吐腹泻等食物中毒或疑似食物中毒现象,主班教师要在第一时间内向园长报告,并妥善安排好其他幼儿。

二、另一名教师要及时将情况报告园长及主管领导及食堂管理人员。并以最快的速度将中毒幼儿送往医院。

三、园长接到报告后要在第一时间内赶到事故现场,统一指挥安排和协调各部门的抢救工作,并及时将情况向上级领导报告。

四、食堂人员在接到报告后,要及时保留造成事物中毒或者可能造成食物中毒的食品及其原料、工具、设备和现场,以便协助卫生行政部门调查中毒事故的原因。

五、班级教师要稳定幼儿情绪,采取一系列应急措施,力争把事态控制在最小范围。

六、食物安全应急小组名单

1、指挥组:负责现场总的组织指挥和协调工作。组 长:*** 组 员: ***

2、通讯联络组:及时了解情况,负责上报信息 食品药品监管所 电话 区食药局电话 疾控中心电话 街办电话 区教育局电话 报告的内容包括中毒单位、地址、中毒发生的时间、中毒人数、可疑中毒食品、主要的临床症状和病人所在的医疗机构名称、地址等,保留可疑食品及原料、工具、设备和现场。

组长: *** 组员:***

3、医疗抢救组:对伤者进行初步抢救,及时联系xxx医院电话xxxxx:及时将发病人员送到医院抢救,主动向医疗人员报告发病情况。

组长:*** 组员:***

4、后勤保障组:负责救援工作的车辆调动,物资、人员经费的投入。

组长:*** 组员:***

5、现场保卫组:坚持留样制度并做好记录;非食堂人员严禁进入食堂。食堂人员禁止一人单独在食堂。

组长:*** 组员:***

***幼儿园处置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工作流程图

发生事件

启动应急预案

组织紧急救护

关闭场所 保护现场

报告情况(区食品药监局、区教育局)

配合调查取证

善后、理赔 书面报告教育局

恢复教育教学秩序 保证社会稳定

***幼儿园食品安全突发事件

城市地下供水管网事故应急处置 篇12

1 城市地下供水管网事故演化机理

可以将“多米诺模型”作为城市地下供水管网事故演化机理的基本模型。因为当城市地下供水管网事故发生后,可能还引起其他相关事故发生,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这样所造成的影响就越来越严重。城市地下供水管网事故的演化机理是实施处置方案的基础,可以根据演化机理进行具体问题分析后采取相应的处置策略。城市地下供水管网事故是一个活动过程,在演化的过程中,诱因事件、次生事件及藕合程度对事故演化具有推动作用;事故的演化程度与多种因素有关,供水管网事故影响的波及人群是最主要因素;波及人群也称为直接利益相关人,事故第三方的行为对演化也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应急管理的效力与供水管网事故的演化有着直接关系;信息的传播与反馈是供水管网突发性事故的演化动力之一;城市地下供水管网事故的突出特征就是对直接利益相关人的生活产生重要影响;事故发生的环境在一定程度上也对事件的演化产成了影响。

供水管网突发事故演化是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根据系统动力学原理,演化机理分为静态结构和动态结构。在静态结构中,事故的诱因可能是偶然因素,也可能是长期隐患的爆发。事故中存在四种主体,政府部门、供水企业、直接利益相关者和社会其他人员。直接利益相关者的遭遇引起社会其他人员共鸣,社会其他人员具有调解和煽动作用,对直接利益相关者、政府部门和供水企业的行为产生影响。在城市地下供水管网事故的演化过程中,在社会其他人员的煽动之一,容易产生聚集和失控行为;在动态结构中,系统具有反馈行为,通过反馈行为控制事态的一步发展并得到控制,逐步回归到系统的稳定状态。动态结构包括事故发生阶段、引起其他连锁事故阶段、事故控制阶段和事故恢复阶段等连续过程。信息的传播与反馈伴随着事故的全过程,对事故演化的推动作用很大。政府或相关媒体必须及时公布真相,将谣言消除在萌芽状态之中。随着真实信息发布,直接相关人消除了恐慌心理,人民大众心理也逐渐回归到理性状态。

2 城市地下供水管网事故应急处置系统

使用应急处置系统,可以提高应急处置的效率和信息化水平,系统开发主要涉及两方面内容:

2.1 系统架构设计

系统采用多层架构模型和MVC模式,多层架构的特点是各层之间相互独立,各层之间通过配置文件发生联系。MVC模式封装了内核数据和功能,实现了模型、视图和控制器的相互分离。表现层,采用统一的安全控制策略,为用户提供统一的单点登录功能,提供的功能分为四大模块,日常业务、应急处置、辅助决策和系统管理;应用层,是为用户的实际应用而设计的功能,以需求分析为基础实际了系统的核心业务逻辑,实现“分层化、组件化、一体化”的总体技术体系架构;支撑层,封装了各子系统用到的通用组件,由提供业务支撑的中间件构成,将组件作为构造软件的“零部件”。包括空间查询分析、三维可视化、通用业务构件、GIS构件、数据共享与交换构件、安全基础构件和模型工具等;数据层,由两部分构成,数据访问组件用于实现数据访问,数据库集用来存储数据并向数据访问控件提供数据。

2.2 数据库设计

数据库系统提供存储、维护和检索数据等功能,应急管理过程中可以及时获取信息。基础信息数据库,存储城市地下供水管网事故应急处置过程需要的基础信息,主要是管网结构信息,也包括应急资源信息等;空间信息数据库,主要是存储城市地下供水管网的地理信息,主要是数字地图和遥感图像等;事故信息库,存储事故接报、预测预警和风险监控,以及指挥协调等信息;知识库,将专家在城市供水管网应急处置过程是积累的知识和经验,以二维表的形式存储在数据库中供应用系统使用;案例库,记录供水管网事故处置过程中的重要信息,为应急处置提供参照,达到规范处理流程、加快响应速度和提高处置效率的目标;文档库,在供水管网事故的救援指挥和调度处置等业务领域,需要大量文档信息资料,通常的做法是将文档资源以文件的形式存储,当文件量巨大时,查询非常不方便。以文档库的形式存储,不受数量的限制,易于管理,易于查询使用。

3 城市地下供水管网事故应急处置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是指在风险事件发生前后,对事件造成影响和损失可能性进行的评估工作。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

1)分析与评估准则是对风险进行排序的重要依据,可以根据准则衡量每一个风险。风险概率,是风险发生可能性的大小;风险影响度,是对风险影响的衡量数据,如果风险影响程度很大,即使发生概率不大,一旦发生也有非常大的影响,造成十分严重的后果,这类风险也要严格控制;风险级别,用来测量风险的威胁程度,风险级别是风险概率与风险影响度的乘积,风险概率分为五级(极高、高、中等、低、极低),风险影响度也分为五级(致命、严重、中等、较小、轻微),因此,风险级别作为二者的乘积就是二十五级。

2)定性分析与评估是初步判明风险的严重程度。是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分析,也称“非数量分析法”。主要是对风险概率和风险影响程度进行分析,确定二者分别属于五级中的哪个级别。定性分析最常用的方法是因果分析法,即根据原因来分析结果,实际控制风险时可以通过控制原因来避免风险发生。在因果分析法中,首先要确定风险发生的原因,然后采取阻止相应的行动阻止风险发生,当有些风险不能阻止时,采用相应的措施来降低风险的影响程度。

3)定量分析与评估是对每一个风险因素发生的概率及带来的损失进行量化,同时也应用于量化供水管网事故的总体风险度。通过量化各个风险对事故总风险的相应贡献,分析出最需要关注的风险。定量分析需要数据的支持,因此比定性分析方法更可靠。如果没有数据的支持,就无法实现准确的定量分析与评估。定量分析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有敏感度分析法、故障树分析法和决策树分析法等。对于一些原始采集数据较多的城市地下供水管网事故应急处置风险,可以使用相关的统计学方法或SPSS软件辅助分析。

摘要:供水管网是现代城市的生命线,随着供水负担加重和设备老化,管网事故经常发生。本文为提高地下管网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展开研究。研究内容包括城市地下供水管网事故演化机理、城市地下供水管网事故应急处置系统和城市地下供水管网事故应急处置风险评估三个方面。

关键词:城市,供水管网,应急处置,演化机理,处置系统风险评估

参考文献

[1]蒋白懿.某市供水管网典型管段事故评估及优化改造方案选择[J].水电能源科学,2016,34(1):101-103.

[2]项宁银.供水管网突发污染事故的应急响应与控制策略[J].供水技术,2013,(6):22-27.

上一篇:2024年张家口市干部法律知识考试试卷及参考答案下一篇:应答机测试系统说明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