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干部队伍职业化之思考

2024-06-14

村干部队伍职业化之思考(共9篇)

村干部队伍职业化之思考 篇1

文章标题:村干部队伍职业化之思考

村干部是村一级组织负责人的综合性概念,他包括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选举产生的村委会成员及依据《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推选产生的村党支部成员。村干部并没有被纳入到国家正常政府官员编制,因此,他们不是“官”。《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明确规定村干部不改变农

民身份。但是,村干部队伍是党在农村工作的基础和重要依靠力量,是贯彻执行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骨干,肩负着发展农村经济、维护农村稳定、管理村级事务的重任。分析村干部职业化的成因、作用和问题,笔者有以下几点思考。

思考一:实行村干部职业化是新的经济社会发展形势下,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的必然选择。农村税费改革、行政村区划调整和村干部精简后,村域规模变大,村干部人数减少,工作任务相对加重,而由于忽视村干部这个“冷门行业”,认为村干部是农民,不好管,村干部收入低,不能管等思想观念作祟,导致一些群众办事找不到村干部,村里的矛盾得不到及时解决,甚至出现激化、恶化的现象。笔者认为,要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高基层工作效率,改进党群关系,加强村干部的规范化管理,加快职业化进程势在必行。

思考二:实行村干部职业化,要科学准确定位村干部,增强职业意识。传统意义上“官”“民”联体的村干部,不属国家干部范畴,面对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后的新形势,应重新认识和定位村干部。一方面,各级领导干部要正确看待村干部的工作性质,充分认识村干部在基层一线工作中不可替代的作用,村干部在任期间,可参照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管理模式,给村干部一个“名份”,真正做到政治上关心进步,生活上悉心体贴,事业上热心支持,待遇上积极落实,不断提升村干部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地位。同时,要加强对村干部的引导、激励和教育,使其树立自信心,增强荣誉感、责任感和职业感,找准人生目标,把农村作为实现人生价值的广阔舞台。

思考三:实行村干部职业化,要改革村干部管理机制,规范职业行为。一是建立教育培训机制。县、乡(镇、街道)一级要加强对村支书、村委会主任和村经济组织负责人的系统培训,乡镇要以党校、成人教育学校教为阵地,分期分批举办政策理论、实用技术、工作艺术等专题培训,每名村干部每年接受培训不少于两次。同时,要注重村干部学历培训,提高村干部的科技文化素质。对主动积极提高自己学历的村干部,要在工资边准上有所反映;二是实行目标管理机制。要以岗位定目标,凭实绩取报酬,用“有情领导,无情管理”来规范和制约村干部的工作行为;三是健全激励保障机制。实行村资乡管,建立“基本工资+考核工资+奖励工资”的结构工资制,解决村干部后顾之忧;四是强化考勤考核机制。合理确定村干部工作日,建立村干部值班制、岗位目标责任制、工作汇报讲评制、述职评鉴制,做到日签到,周讲评,月考核,季评议,年终综合评定考核等次,考勤考核结果与工资报酬挂钩,作为评先奖优的主要依据。

思考四:实行村干部职业化,要创新村干部管理方式,提高职业效能。一是由松散型管理向集中型管理转变。要打破“家庭为主、工作为辅”的传统模式,用“有形的结果”检查“无形的行为”,注重分与合的有机结合;二是由粗放型管理向制度化管理转变。要突破“职责不明、责任不清、要求不高”的运行体制,完善规章制度,健全管理机制,减少行政干预,渗透制度约束;三是由模糊型管理向目标型管理转变。改变一事一布置的工作方法,推行任期目标和目标管理责任制,变要我做为我要做,变过得去为争一流,给村干部工作创新的空间,不断激活村干部个体潜力。

《村干部队伍职业化之思考》来源于,欢迎阅读村干部队伍职业化之思考。

村干部队伍职业化之思考 篇2

1. 外部环境复杂性分析

企业时刻面对纷繁复杂的市场环境, 国际油价涨跌、国内市场需求波动, 国家产业政策调整、财政金融税务政策调整, 股权多元化下的公司治理, 各主体如股东、政府、供应商、客户的利益均衡等, 种种外部因素, 引导或制约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必须深入了解掌握外部环境, 接受市场的挑战和考验。

2. 风险控制难度更大

任何企业都有自身的发展周期, 受市场运行规律、受政策调整制约、受客户信用风险制约, 行业风险、市场风险、客户信誉风险、政策风险、经营风险无处不在, 不可回避。国内信用体系发展尚不完善, 不可控因素对企业的生存发展更有制约性, 风险转嫁难度更加巨大。

3. 业务性质更加综合

企业财务管理, 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始终, 涉及产供销每个环节和人财物各个要素, 是企业经济管理活动中包括筹资管理、投资管理、计划预算管理、成本费用管理、权益分配管理等在内的综合性极强的价值管理, 与采购、生产、营销、质量、安全、技术、设备、物资、人力资源等管理构成有机整体。

4. 管理更贴近实际

企业固有的生产经营特点, 比如存货管理与资金占用、加工成本与经济效益、税收政策与产品结构调整、销售机制与客户资信、风险控制与业务拓展、股权多元化与公司治理、资产重组与产业发展等, 客观上要求财务人员必须全面了解熟悉掌握企业发展目标, 了解生产工艺流程, 熟悉内部管理控制程序, 准确把握风险所在, 掌握客户供应商需求, 掌握股东的需求, 掌握国家相关政策制度, 熟悉行业发展规律, 财务管理职能前移, 更加贴进生产、贴近市场。

5. 财务管理价值发挥得更加充分

企业管理以财务管理为核心, 财务管理涉及企业内部产供销各环节, 是企业一切管理的基础和中心, 通过价值管理协调、促进、控制企业的全部生产经营活动, 财务管理价值发挥得更加充分。

6. 财务人员更具责任感和使命感。

企业财务管理具有更全面更广泛更综合更灵活等诸多特性, 对现有财务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知识储备、业务能力、工作经验、责任能力、职业道德等方面更具挑战性。

二、对综合型财务管理人员的需求分析

1. 市场对企业快速应变能力的要求

企业的生存发展与市场息息相关, 产品需求变化、商家交易条件、资金需求、客户信誉变化、产业政策调整等等, 要求企业需有快速应变能力, 及时做出决策。市场营销、法律、风险控制、财务等各相关部门必须具备协同作战、积极应对的整体观念, 由于财务管理更具整体业务综合性强的特点, 在快速应变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协同作战, 可以有效遏制传统意义上由某个部门独立负责产生的配合协调差、业务界面太局限信息不对称导致的推诿效率低下、经验不足知识欠缺带来的判断失误、内控监督不到位产生舞弊等现象的发生。

2. 企业内部管理对财务快速应变能力的要求

企业的市场化, 内部管理工作不断深入细化, 财务分析、财务预警受到高度重视, 高层管理人员不论从业务深度还是宽度上, 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在市场出现大幅波动时, 机遇与风险同在, 资金问题、成本问题、税务问题、库存问题、客户信誉问题、合同担保问题、原料价格问题、盈亏平衡测算问题、产品价格定价问题等, 要求财务能够及时做出有效回应, 包括风险点确认及防范措施、盈亏预测等, 强调的是及时性前瞻性和预测性强, 而非每月定期提交的滞后的分析报告。

三、对综合型财务管理人员应对能力的现状分析

客观地讲, 行业内仍有为数不少的财务管理人员, 很大程度上其业务能力、工作经验和管理水平, 仅限于财务基础管理的初级层面上, 仍跳不出原来的“一亩三分地”, 不越雷池一步, 远离业务, 沟通能力差, 沟通效果受到影响;外部联系欠缺, 对客户需求了解甚少, 不能主动为客户提供增值服务;对国家相关政策了解滞后, 不能主动提供信息支持;管理理念没有突破, 不能从被动服务变为主动服务, 不能从事后记录转为事前控制和事中及时预警;不能站在更高层面思考企业管理问题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财务管理的前瞻性、预见性和风险把控能力欠缺。

这些主客观原因限制了财务人员综合素质的快速提高, 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企业整体财务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四、改善整体财务人员现状的有效措施

1、建立人才培养机制和风险管控机制。

可比照金融机构中层领导干部管理办法, 将财务人员全部由公司总部财务部集中管理, 统一实行外派交流制度, 不一定只针对财务经理, 每个财务人员都有机会, 每个财务人员在各单位工作实践最长不超过三年, 财务人员可以在多个单位多个岗位中锻炼成长, 通过严格全面考核决定其今后职位升迁。

2、要授以财务部门稍加宽泛的管理职责。

企业各部门在业务界面划分上要“瞻前”和“顾后”, 要伸延和渗透, 部门业务界限不要截然分明, 不能戛然而止, 要有“适度融合”。每项业务的前端要有再向前延伸的内容, 这项业务的末端要有再向后延伸的空间, “手都要适当地伸长一些”, 要能把一项业务的始终形成一个完整的闭合, 中间环节没有断裂和空缺, 每个部门甚至每个员工都非常明白自己经手的业务所处链的确切部位, 能够准确判断上一个环节的正误, 也能准确判断自己移交下一个环节的业务的正误。

各部门业务界面划分的相互伸延和渗透, 通过内部协调就可以解决, 为了更有效执行, 很好的办法是管理部门经理之间要多轮岗。传统意义上, “干什么学什么吆喝什么”、讲究“专业对口”, 市场经济条件下, 复合型管理人才更有用武之地, 其他管理部门经理可以做财务部经理, 他们虽对整体业务链的综合性完整性掌握不足够全面, 但对财务管理并不陌生, 可以用非财务专业眼光审视财务管理, 创新财务管理。

摘要:随着业务的拓展和企业规模的迅速扩大, 市场的复杂性和股权的多元化, 企业急切一批懂市场懂经营懂管理的综合素质强的复合型人才。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 财务人员不论从管理的深度还是广度方面, 都应能够满足企业发展需要。但不同企业, 基础管理水平不同, 管理文化不同, 财务人员应对外部市场变化、应对内部管理需求的综合能力不同。因此建立一支能够应对市场变化的综合业务能力强的复合型财务队伍, 是当今企业值得重视和深思的问题。

职业院校语文教学困境之思考 篇3

关键词:职业院校 语文教学 走出困境

近些年,学生综合素质每况愈下,已是全国范围内的职业院校普遍面临的问题。进入职业院校的学生,大都文化基础比较薄弱、缺乏学习兴趣、学习习惯较差。有些学生来学校就读,包含着很多的无奈和不得已,这给学校的教学带来了诸多的难度。语文作为职业院校的一门基础课程,在职业教育步履维艰的大背景下,面临着更大的挑战。

一、职业院校语文教学的困境

1.学生普遍轻视语文课

高职学生大部分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争“专业奖学金”的学生。这部分学生的语文基础一般较好,但他们虽然表面上学习态度很积极,上课听讲状态也不错,对老师讲课的内容和布置的练习,都能够认真完成并及时消化,但他们本身对语文并不感兴趣,而是为了争取每学期的专业奖学金而连带着迫不得已地学语文;另一类是“六十分万岁”的学生。这类学生可以说在中学时就没有很好的学习语文,所以上课时的情况很糟,要么不听讲,要么听了也不知所以然,他们基本上没有学习的动力,随随便便,懒懒散散,学习兴趣也不高,崇尚“六十分万岁”。许多这样的学生整天迷恋上网聊天、玩游戏,对于将来的出路,脑子里则是一片空白。而且,不少学生以及家长都认为,上职业院校,学好专业课就很好,其它科目学的如何都无所谓。这些表现是对文化课的轻视,漠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2.学校忽视语文课

长期以来,职业院校的教育片面的强调专业性课程,侧重学生的“一技之长”,着眼于就业,文化课普遍受到轻视。所以,学校的文化课教研活动偏少,培训文化课教师的机会更少,学校对语文教学所需的教学设备的投入也少之又少。近年来,许多职业学校发展也不理想,在这样的基础上,学校无暇顾及文化课教师的需求,一些语文教师,至今就只拥有一本教科书,这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语文教学的发展。

3.教师教学观念陈旧落后

长期以来,由于社会、院校、学生等因素的影响,传统教育观念制约着语文老师教学观念的更新和发展。在课堂教学中,高职语文教师常常把教育缩化为文化知识的学习,把文化知识的学习缩化为教材内容的学习,把教材内容的学习缩化为知识要点的学习,把学生的自主学习缩化为老师注入式地“教”。重知识轻能力,重传统轻探究,重结论轻过程,重课本轻课外,使得语文教师并没有很好地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导致教学脱离了职业院校学生的实际,成了教师的“独角戏”,造成无法实现预想教学效果的结局。

4.教师教学中严重的消极感

众所周知,职业院校中大部分学生并不是很优秀,时间一长,教师就会缺乏工作热情,再加上生活中又难免会碰到一些烦恼,上课时,就很容易将无处发泄的烦恼撒在学生身上。在教室里经常会有些教师板着脸,一旦有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出了错,就勾起这些教师的无名之火,他们会借机连训斥带挖苦,用词越刻薄越解气。当然,作为普通人,教师也有自己的七情六欲,也会有不顺心的时候,但是由于教育工作的特殊性,在教学过程中如果不能有效地克制消极情感,就很可能把这种消极情感通过情绪的感染转给学生,从而影响教学的效果。

二、职业院校语文教学走出困境的有效方法

1.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明确语文学习目的和意义

学习动机能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在职业院校的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让学生明白,语文是一个补充自己将来就业所需要的最基本的知识和技能的重要实际工具。一定要使他们明白尽管高职学生的学历较低,就业形式比较严峻,但现在社会需要大量的有一定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较强的动手能力的技能人员。这就是在昭示我们应该全方位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实际应用能力,这也应该成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贯穿始终的指导思想。平时帮助学生树立学历低就业不一定难,多掌握一门技能多打开一扇成功之门的观念,从而让学生把学习语文当成自身的需要,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2.学校摒弃重专业、轻文化的思想

职业教育主要是为了学生更好的专项就业而进行的,但用人单位对学生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要求也普遍很高,这就要求学校不仅要注意对学生“一技之长”的培养,还要加强自身文化课的建设。语文的重要性与功用,相信每一个读过书或正在读书的人都能体会。作为学校,应该注重对语文教师的培养,使教师接受新的教学理念,积极开展教学教研活动,尽可能地为教师提供优质的教学设备,相信在这样一个全新的面貌下,教师语文的魅力也可以展现到极致。

3.教师更新观念,探索新型教学模式

若想使职业院校的语文教学进入高效率、高实用两全其美的境界,教师的教学设计就应该以学生的发展为标准,在课堂上教给学生方法,引导学生走向课外,走进生活,提倡探究性学习,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让学生的语文知识在现实世界中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首先,语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始终保持饱满、高涨的工作热情,对学生表现出关切、尊重、高度负责的态度,随时以积极健康的情绪去感染、影响学生,使他们得到健康发展,不要因个人的消极情感把自己的不良情绪带入课堂而迁怒于学生。

其次,语文教师要摆脱原有的“搬运式”、“捆绑式”的教学模式,尝试“情感引动,问题驱动,师生互动,小组共动,全面带动”,使学生既学习科学知识和方法,又增强人文精神和学习语文的兴趣。在课堂教学中要努力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师生关系由以前的灌输者与被灌输者发展为互动的合作者,树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体现教学相长。科学的教法除了教师自身的知识与经验外,还必须清楚地认识学生的个性、特长和知识基础,一味地“死填”、“硬灌”、“死记硬背”,是不能用“苦学”、“勤奋”所能搪塞、掩盖的,那是摧残人才的封建教育,不符合新时代的需要。

职业院校的语文教学是完成型的教学,它的教学目标不是眼前的、短暂的,而是长远的、持久的,是要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需要的“能说会写”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因此,语文教师所做的工作不是表面的、肤浅的,而是深刻的、根本性的。我们的语文教学不能只局限于90分钟的课堂,不能“一张试卷定终身”。只要我们准确把握职业院校学生的心理特征,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指导思想,再辅以科学化、艺术化的教学手段,职业院校的语文教学就一定能够走出困境,为我们的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发展智能、学好本领创造新境界,开辟新天地。

参考文献:

[1] 吴国平. 新课程行动中的教师成长 [D]. 华东师范大学, 2008.

[2] 尹登海. 职业院校学生心理健康 [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6.

[3] 莫启尘. 新课改下对课堂教学的一点认识 [N]. 学知报, 2011(08).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篇4

进入新时代,如何按照总书记提出的“建设高素质专业化的干部队伍”要求,着力锻造一支能够体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的高素质专业化公务员队伍,是当前的一项迫切任务。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国公务员作为治国理政的骨干力量,在大力推进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中,常怀为民之心,勤修为民之德,恪尽为民之责,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整体素质和作风建设有了明显提高。但是,仍有一些公务员身上存在着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安于现状等现象,还有一些公务员存在着素质不够高、专业不够强等问题。因此,我们务必从以下四方面去消除公务员队伍中的不良现象,解决存在的问题。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就要提高干部队伍思想认识。思想认识是站在整个社会发展的历史大潮之中,认清形势、把握大局,在整个社会历史中找准自己的定位,做一个尽职守则的工作者,做一个社会发展的推动者,甚至做一个崭新历史的创造者。只有在工作中学习,在工作中提高思想认识,才能成为“弄潮儿”,才不是与社会脱节的人。提高思想认识,也一定坚持做到清正廉洁自律。常戒非分之想、常怀敬畏之心。坚持做到“非无安居,我无安心也;非无足财,我无足心也”和“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在其中矣”。不攀比、不奢华,多为国家着想,多为群众着想,少计个人得失,清清白白做事,干干净净做人。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要加强干部职业道德建设。公务员的职业道德是公务员形式公共权力的过程中所必须遵守的,以一定的善恶观念作为评价标准的,用来调节公务员与他人、社会、自然之间关系的一系列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准则。为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我们必须加强道德建设。要培养干部勤奋好学、学以致用;心系群众、服务人民;真抓实干、务求实效;艰苦奋斗、勤俭节约;顾全大局、令行禁止;发扬民主、团结共事;秉公用权、廉洁从政;生活正派、情趣健康。这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这也是我们加强干部道德作风建设的基本内容,也是实现干部道德作风进一步转变的鲜明标志。公务员队伍要牢记“为人民服务”的使命,坚定理想信念,筑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职业道德建设的同时,要加强一系列制度建设,使道德建设融入各项制度之中。同时,良好的职业道德,也需要优良社会环境的熏陶。强化国民思想道德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转变办事走后门的思维方式,改善各行各业不送钱不踏实的心理状态,从而减少公务员腐败机会。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根本上就是要提高干部学习能力。人非生而知之者,学习是提升自己能力的最好办法;生有涯而知无涯,只有将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知识的海洋,人生才能变得充实和丰盈。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只有拥有了“泰山”、“河海”的气度,才能拥有泰山的“高度”和“河海”的“宽度”。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工作过程中,要坚持多“拜师”,多从领导、同事、朋友中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水平;同时,也要主动自我“充电”,加强理论素养的修炼,加强工作中接触到的先进技术及理论的了解、理解,广泛涉猎经济、法律、社会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勤学多思,努力把自己建设成为一个学习型、综合型的干部。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要着眼提升干部业务能力。提升干部业务水平不仅仅是学习专业的知识,也要提升执行落实的能力。坚持把个人的荣辱切合到人们群众的利益诉求上来,切合到单位部门的事业发展上来,切合到社会改革的战略大局上来,进一步提升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综治工作贴合群众生活,“群众利益无小事”。群众的一桩桩“小事”,是构成国家、集体“大事”的“细胞”,小的“细胞”健康,大的“肌体”才会充满生机与活力。在工作工程中多下一线,了解群众的诉求,倾听群众的意见,才能可能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同时,坚持原则、把握分寸,杜绝松散、懒惰、畏难等情绪;无私奉献,勤政廉洁,创造出经得起实践、历史特别是人民检验的政绩。为了更好的收听民意诉求,加快智慧综治项目的推进,把资源和力量下沉到基层,采取“上下联动、分工分则”模式,实施精细化、信息化、可视化、动态化的社会服务管理,最终实现社会管理“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的目标,有效整合服务资源,健全服务网络,完善服务功能,为居民提供多元化、精细化、个性化服务;畅通民意诉求通道,调动居民参与社区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居民的自治水平,促进社会和谐与服务经济发展。

村干部队伍职业化之思考 篇5

各行政村、镇直各单位: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关于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干部队伍建设的指示精神,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性发展提供可靠的人才和组织保障,现就建设一支高素质职业化的人口号计生干部队伍,提出以下意见。

一、建设职业化干部队伍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正确的政绩观和人才观,紧紧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围绕稳定低生育水平,以基层网络建设为核心,改革不适应人口计生工作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的人事制度,全面加强干部队伍的思想、作风和能力建设,积极探索建设高素质职业化干部队伍的有效途径,为建设“依法行政村(居)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人口和计生工作新机制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组织保证,开创人口计生工作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

(二)总体目标

通过构建“六个体系”:即职业分类体系、岗位标准体系、职业培训体系、职业规范体系、考核评估体系、职业资格评审认证体系;人员准入机制、干部选拔作用机制、人才激励机制、人才培养机制、人员退出机制、干部监督机制,努力建设行政管理、宣传咨询、科学技术研究服务、群众工作四支队伍优势互补,思想好、作风正、懂业务、结构合理、分类科学、精干高效,适应新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

发展需要的高素质职业化的干部队伍。

二、积极构建“六个体系”

(一)职业分类体系:一是把工作人员进行职业化分类。根据国家、省人口计生委有关人口计生干部分类的要求,结合我镇实际情况,把人口计声生干部划分为管理类、专业技术类、工勤类三个类别;二是合理设置工作岗位。在分类的基础上,镇人口计生部门根据工作职能、人员编制和实际工作需要,坚持科学、规范原则、合理设置工作岗位。

(二)岗位标准体系:一是严格在编制限额内选配事业编制的工作人员;二是严格按照要求按标准先配工作人员。认真落实(豫发[2003]14号、豫办[2005]1号)文件和省、市、县人口计生委有关干部队伍建设的要求;三是制定岗位职责。按照各岗位的工作任务,制定出各岗位的职责和工作目标;四是制定岗位规范。按照各岗位的工作要求,制定出具有行业特色的各岗位人员工作规范。

(三)职业化教育体系:一是充分利用省人口计生委编写的人口计生干部职业化教育培训的教材,结合我镇实际编写好教材,开展教育培训。二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三是加强村人口学校建设。四是建设完善教育培训的保障机制,明确培训职能

(四)行为规范体系:要把人口计生干部的行为远东建设作为高素质职业化干部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一是建设职业化道德规范。组织人口和计生干部认真学习并严格执行《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人员职业道德规范》、《人口和计划生育技术人员服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努力塑造人口计生干部高尚品格:二是建立职业礼仪规范。制定出符合人口计生行业特点的职业礼仪规范。三是制定岗位工作纪律。主要包括群众工作纪律、日常工作纪律和考核评估工作纪律等。

(五)考核评估体系:一是根据各类工作人员的岗位职责,科学设定考核评估内

容和以工作实绩为主要指标的科学评价标准。同时,注意运用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客观、公正地评价各级各类工作人员的工作表现和综合素质;二是建立并不断完善平时、半年和年终考核评估相结合的激励机制;三是重视对考核结果的运用。把考核结果作为奖惩、选拔任用干部和辞退不合格人员的重要依据,激励广大人口计生干部争先创优、奋发进取。

(六)职业资格评审论证体系:根据市人口计生么远东专业技术人员高级技术职称评审工作的要求:每年组织上报参加一次人口计生系统专业技术人员技术职务的评审工作,严格按照《河南省计划生育事业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申报、评申条件》的要求做好参评人员的申报工作,严格按照评申程序逐级上报参评人员。保证专业技术人员的评审工作有序开展;结合省人口计生委要求,建立工作人员职业资格制度。

三、不断完善“六个机制”

按照《公务员法》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作用工作条例》等有关政策法规的要求,建立和完善干部选拔作用的“六个机制”:

(一)人员准入机制。建立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人员准入机制,采用公开考试、平生平竟争、择优级录取的办法录用空岗人员。二是要重视调整人口计生干部的专业结构,积极吸引选用素质好、年纪轻、学历高的优秀人才,逐步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特别是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在人口计生干部队伍中的比例;三是要高度重视村级人口计生宣传管理员队伍的正规化建设。要按照35岁以下、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女性为主的标准分开选聘,努力建立一支年轻化、知识化、女性化的村级人口计生干部队伍。

(二)干部选拔作用机制。一是要进一步完善公开选拔、竞争上快乐制度。逐步实现干部选拔作用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和制度化。坚持用德才兼备、政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二是全面扒行事业单位聘用制。按照需要设岗、按岗聘任、竟聘上岗的原则聘用单位工作人员。实行专业技术职务主聘分开。三是公开选聘村级人口计生管理员。要不断完善村级计生管理员化开选聘、教育培训、考评奖惩、待遇保障和分流辞退等五项制度,进一步完善“县管乡聘村用”管理机制。村级人口计生宣传管理员公开选聘率要达到100%,切实保证福利待遇的落实。

(三)人才激励机制。一是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估体系,不断完善精神鼓励和物质激励相结合的人才激励制度。评选表彰人口计生系统先进集体、先进工作者、人民满意的公务同和优秀党员等。国大事业单位改革力度,逐步形成奖勤罚懒、奖优罚劣、按劳取酬、形式多样、自主灵活的人才激励机制。切实解决好基层人口计生干部的待遇问题;二是大力开展争先创优活动。要深入开展党的宗旨教育,深入开展“争做新时期最可爱的人”活动。为民、便民、帮民,大力营造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依法办事、大力弘扬敬业、奉献、求实、创新的精神,为育龄群众优质服务的良好氛围,展现人口计生干部敬业奉献、奋发进取、开拓创新、勇创一流的精神风貌,向全社会展示新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者的新生形象。

(四)人才培养机制。一是制定科学的人才培养规划。明确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方向,提高人才培养的计划性。同时要把培训结果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二是制定有利于人才培养的激励措施。制定鼓励在队人员参加学历教育的优惠政策,建立组织培养、个人进修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机制。推荐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真抓实干革命、政绩突出的优秀人口计生干部;三是开展学习型组织的创建活动。倡导终身学习,营造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人人都有能成才的环境;四是加强教育培训工作的改革。以提高人口计生干部的职业能力为重点,不断更新教育培训内容,不断拓宽教育培训渠道,不断改进教育培训的方式和方法。加强经济、法律、科技、文化等方面的教育培训;五是制定吸引人才、稳定人才的有效

措施。加快人口计生系统专为技术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步伐。努力建设一支规模适度、结构合理、高素质、专业化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队伍。

(五)人员退出机制。一是要建立和完善人员退休、退辞、辞职、辞退制度,促进人员的正常流动和更新。对考核不称职或不胜任现职工作的干部进行调整,对工作不尽责、不能胜任所从事工作的人员,要依法予那样外辞退;二是要衽乡镇人口计生办和人口计生技术服务中心主任任期制,明确任期内工作目标,严格考核,落实奖惩,并作为提拔使用的依据;三是要妥善安置解聘、落聘人员,做到出口畅通,能下能出,始终保持人口计生系统干部队伍的微型机与活力。

(六)干部监督机制.坚持干部选拔作用的程序和规范,建立和完善干部监督工作的有效机制.在加强内部监督的基础上,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尊重群众对干部选拔作用上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形成群众对干部监督的有序参与机制。

四、不断加强干部队伍的职业能力建设

(一)大力提高干部队伍的职业能力。重点提高人口计生干部六个方面的职业能力。一是理论学习的能力;二是科学决策的能力;三是依法行政的能力;四是优质服务的能力;五是综合协调的能力;六是拒腐防变的能力。村级人口计生管理员要重点提高三个方面的能力:一是提高运用政策法规宣传、动员、组织群众的能力;二中开展业务工作的能力;做到“四清”、“五及时”。“四术”随访及时、避孕药具了放及时、宣传教育及时、各种台帐保健服务及时、各种台帐整理上报及时;三是提高优质服务的能力。

(二)加强干部队伍的职业化培训。教育培训是提高干部队伍职业化水平的有将近途径。镇计生办高度重视干部队伍的职业化教育培训工作。认真落实省、市、县人口计生委制定的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加大教育培训的投入,做到责任、措施、经费三到位;二是认真抓好公务员的初任培训、任职培训、专业知识培训和更新知识培训,全面开展人口和计划生育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参加继续教育的人员要占到专业技术人员的70%以上。专业技术人员每年脱产接受继续教育的时间有少于12天;三是加强教育培训工作的管理。教育培训工作要做到“六有”:有规划、有计划、有方案、有考证、有证书、有效果、做到人员、时间、内容、效果四落实;四是广泛开展岗位练兵活动,不断提高人口计生干部管理服务的能力。

(三)加强干部的实践锻炼。理要跑龙套系统内部干部轮岗交滚的力度,拓宽干部的工作领域,丰富干部的工作经历,通过多岗锻炼促进干部的成长;二是要要计划地选派年轻干部到基层挂职锻炼。通过实践锻炼,提高干部的学习能力、适应能力、创新能力和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三是旨导广大人口计生干部真心实意地向基层学习、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人口计生干部要勤与思考,善于发现和总结工作中取得的新经验,指导人口计生工作的新实践。

金融支持县域经济之思考 篇6

□俞德洪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最基本的行政和经济单元,其发展离不开金融有效的信贷支持。近几年来,和县在县委、政府的重视下,坚持发展三大块状经济,推进郊区型经济发展,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县域经济呈现出难得的发展势头。当前如何加快县域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基层央行面临着更加重的责任和压力。对此笔者认为,首先克服畏难情绪,有所为,才能有所作为;第二要正确引导金融机构加大有效的信贷支持;第三,尽快加强县域金融生态环境建设。

一、有利因素

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特别是2003年银行监管职能从人民银行分离出去,基层县级央行作为总行的派出机构,有一种担心认为人民银行职能将会空心化,基层央行的工作缺少必要的手段。但是,通过这几年工作实践,我们越来越感到,振兴地方经济,基层央行大有作为,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把工作重点放在调查研究、监测和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和金融服务方面,我们逐步从思维和行动上适应这种变化。

(一)基层央行的“窗口指导”作用越来越明显

1、树立“大金融”意识,把贯彻执行货币政策落实到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上来。充分发挥基层人民银行的作用,为进一步贯彻实施货币政策,加强货币传导搭建有效的平台。我们的主要做法:一是参加全县金融工作座谈会,及时准确传达当年国家货币信贷有关政策以及我县金融运行情况与金融工作的思路;二是及时到金融机构了解金融运行情况,掌握信贷投向和投量,做到心中有数;三是在政府大院开辟宣传橱窗,按季将全县金融运行情况对外公布;四是通过各种渠道和途径把当年国家货币信贷政策传导到地方党政部门、金融机构、企业和社会大众;五是配合政府成功召开五届银企对接会,促进了银企合作,缓解了企业“贷款难”银行“难贷款”问题。银行与企业共签订了11.14亿元贷款意向合同,实际共落实发放贷款

6.38亿元,今年新签订合同3.72亿元正在落实当中;六是支行积极做好引导金融机构发放下岗失业小额担保贷款工作。近三年来,共发放小额担保贷款682万元,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下岗再就业“贷款难”问题。七是积极响应政府东向发展战略,为县东向发展献计献策。2005年,依据我县经济金融发展状况,制定《加快东向发展实施意见》。同时,还根据政府有关要求,编制了我县“十一五”期间金融发展规划。八是率先在全市成功协助县政府制定出台了《和县银行业金融机构支持和县经济发展考核奖励办法》,并根据实际操作情况多次对其进行修改完善。《奖励办法》的出台有效地激发了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积极性。

2、积极响应政府东向发展战略,为县东向发展献计献策。第一是高度重视,及时成立机构。为积极响应和县县委、县政府东向发展战略号召,支行领导班子高度重视,就金融支持东向发展召开专题会议,成立了和县支行东向发展领导小组。支行行长亲自挂帅,并确定了一名

副行长具体负责,各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任成员,明确分工,责任到人。第二是积极应对东向发展战略,在全行范围内展开“和县东向发展,我们怎么办”的大讨论。支行各个职能部门,就县东向发展进程中如何加强货币政策传导、维护金融稳定、提高金融服务水平展开了座谈讨论。通过讨论,理清了工作思路,找准了工作重点,进一步明确了基层央行各职能部门的工作目标和工作任务。第三是围绕我县“壮工、强农、扩城、兴旅”中心工作主动服务大局,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反映问题,当好政府领导的参谋,为东向发展出谋献策。在县东向发展战略实施期间,我支行先后组织人员深入有关部门、基层乡镇和民营企业,调查了解我县经济金融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和有关政策出台对我县经济的影响等方面的专题调研活动,积极撰写调研材料,上报县委、政府。先后完成了《对和县金融机构存差加大的原因分析》、《人民币升值对和县外贸企业的影响》、《县域担保公司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和县与浦口区区域经济对比分析》、《南京都市圈对和县东向发展的影响及建议》、《应将一定比例的资金投入到当地》、《农村信用社贷款“借新还旧”对央行票据置换考核工作产生不良影响》、《关于民营企业融资“瓶颈”问题的探讨》等多篇有质量的调研报告,得到了地方党委、政府领导的重视和肯定,也引起总行和政府有关部门的关注。

3、着力营造“诚信和县”氛围。几年来,经过我们不懈的努力,初步建立了辖区十年间经济金融数据库,并利用银行征信系统平台开展辖区征信体系宣传和建设。截止2007年5月底,辖区征信系统已采集企业752户,发放贷款卡733户。今年根据总行的统一部署,我支行现已将征信系统数据采集延伸到非银行信息类和公安、质监、环保等相关部门。2005年,我支行还有效地制止了一起企业逃废债的发生。和县面粉厂欠农行贷款1296.1万元,利息578.7万元,该企业于2003年向法院申请破产,破产清算组擅自将企业资产和农行抵押物变卖。我支行获悉后,严把企业开户关,制止企业逃废债发生,最终使破产企业与农行达成清偿协议,维护了农行的债权。为加快县域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彻底改变不讲诚信的局面,力争从根本上解决“企业贷款难”、“银行难贷款”的瓶颈。我们先后采取一方面向县委政府主要负责人汇报,引起他们的重视。政府率先讲诚信,打造“诚信政府”,要求全社会讲诚信;另一方面,通过新闻媒体和各种形式进行征信宣传,在全社会营造“讲诚信光荣”、“无信可耻”的社会风气。

(二)基层央行的服务效用在加快县域经济发展上越来越有力

1、在全市四县中率先开办外汇远程核销业务,为企业提供便捷的金融服务。2006年4月份,我支行为我县外汇企业开办远程核销业务,截止目前一共办理业务211笔,金额606万美元,大大方便了企业,为企业节约了成本,从而进一步改善我县招商引资环境,为支持县域经济快速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2、着力加强支付结算体系基础建设。继大额、小额支付系统顺利上线运行后,我支行正在按计划全面推广支票影像交换系统、公民身份信息联网核查系统,为加快我县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技术支撑和支持。2006年人民银行提出票据为1023笔,金额为27845万元,提入票据17705笔,金额为56173万元,同城票据交换所共提出票据25918笔,金额为234643万元,办理退库74笔,金额1867万元;利用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行政许可的系统程序,严格账户的审查审批手续,为企事业单位、个人提供银行结算账户的开销户服务,截止目前,银行结算账户系统共有银行结算账户339094户。

3、切实履行反洗钱职责,不断提升依法行政的水平,维护和保障我县良好的经济金融秩序。

做好反洗钱知识和金融法律法规的经常性宣传工作,尤其是利用“12.4”普法教育日、在政府网站上开辟的金融法律法规宣传窗口及县三届蔬菜博览会的机会对金融法律法规进行宣传。由于我支行“四五”普法工作突出,我本人被县委政府授予“四五”普法先进个人;近几年来,和县支行运用行政执法手段,多次开展账户、现金、支付结算等现场和非现场检查,特别是支行在依法行政工作过程中始终坚持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操作,在对辖内四家金融机构的反洗钱工作检查过程中发现的违规事实,严格按照“一个规定、两个办法”对责任单位下达了行政和经济处罚决定书,极大地维护法律的严肃性,推动了辖区反洗钱工作水平的全面提升。

4、建立我县信用担保体系

由县镇两级财政及华星化工、江标集团等两家民营公司共同出资组成的县振兴担保公司已组建完成,注册资本为5000万元,并加入了省担保集团体系。经过努力,省担保集团补充我县800万元担保基金。目前,新增在保贷款1544.7万元,解除担保责任530万元,正在办理担保审查手续贷款1957万元。此外,我县组建典当行的申请正在审批当中。

二、不利因素

(一)金融组织体系不健全。一是国有商业银行推行集约化战略,纷纷撤并基层营业网点、裁减人员,给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带来了诸多困难。二是农信社支持县域经济的后劲不足。农信社历史包袱沉重、风险较大、资金少、服务方式和服务手段落后,使得支持县域经济心有余而力不足;三是农业发展银行少机构,单业务。全县只有一家农业发展银行机构,且只提供粮棉油贷款,成了粮食部门的总管。金融组织体系的不健全导致了县域金融服务,尤其是乡镇金融服务的功能弱化、服务水平下降和信贷萎缩,延缓了县域经济的发展。

(二)金融管理体制的影响。一是国有商业银行实行一级法人治理以及出于集约化经营和风险控制的需要,业务管理上实行了逐级授权授信管理,使县域国有商业银行信贷权限过小。二是金融机构对县域经济的信贷重视程度不够。由于诸多原因,今年以来,我县银行共投入信贷资金204766万元,但都集中支持重点项目和大型企业的发展,发放县域中小企业、农业贷款和基础设施建设较少。

(三)资金外流。一是存贷差继续扩大。据统计资料显示,2006年末,我县存贷款差高达29.25亿元,比05年扩大5.13亿元。二是农信社在利益的驱使下,转存存款。三是邮政储蓄机构吸收了大量的储蓄存款,却仅能办理小额质押贷款,对支持县域经济的有限资金近似于釜底抽薪。据统计资料显示,截止2006年末,邮政储蓄存款余额90847万元,占全县金融机构储蓄存款的19.04%。

(四)中小企业经营管理不规范。一是管理模式僵化,管理观念陈旧。中小企业相当一部分属于私营、个人合伙性质,企业的投资者同时就是经营者,典型的管理模式是所有权与经营权高度统一,企业领导者集权、家族化管理现象严重,对于财务管理的理论方法缺乏应有的认识和研究,致使其职责不分,越权行事,造成财务管理混乱,财务监控不严,会计信息失真等。二是会计基础薄弱,管理缺乏制度规范。相当一部分企业都未建立与财务管理相关的企业管理制度和规范,尤其是会计账簿设置不规范。三是财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由于受个人私利的影响,对财务人员缺乏必要的信任,由业主管账、夫人管钱的现象较多,缺乏民主

理财和监督意识。四是税收法制意识淡薄,税务管理不规范。由于受上述诸多因素的影响,中小企业经营者的税收法制意识普遍较为淡薄,往往因为无知而多次违反税收法规政策被查处,偷逃税金额和比例时常触及刑律,对企业和经营业主都造成较为严重的后果。

三、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之浅见

(一)政府要全力推进县域金融生态环境建设。

一是通过政府与金融机构联手搭建完善的共享信息平台,提高审计、会计、信息的披露标准,加强社会信用观念建设,积极建立中小企业的信用记录体系和中小企业信用咨询机构,为银行提供中小企业全方位、多视角信用状况,建立银行同业的中小企业信用奖罚机制,促进企业经营者素质的提高。二政府应从全局出发,树立起自身的诚信形象,加强诚实守信的宣传,并充分运用法律约束、行政处罚、经济制裁、道德惩戒等多种有效措施,引导、规范企业的信用行为,努力支持银行维护债权,严厉制裁恶意逃避银行债务的行为。三是政府要着力落实《和县2007年至2010年金融发展规划》,继续完善《和县银行业金融机构支持和县经济发展考核奖励办法》,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我县金融生态环境再上一新台阶,为经济金融的协调发展营造有益的环境。

(二)金融业要以发展的观点解决面临业务发展问题。

一是金融机构必须深刻认识发展县域经济在加强我国政治、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调整经营策略,认真研究县域业务的市场定位,确定符合我县特点的贷款品种和营销方式,在继续支持华星化工、金城米业等大型企业的发展的基础上,积极争取贷款管理权的适度下放,简化贷款手续,支持县域中小企业发展,实现“将一定比例的存款投入到当地”,既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又保证了县域资金的良性循环。二是建议增加邮政储蓄贷款种类及扩大贷款对象,使其增加发放农民个人和小企业贷款,促使农村资金反哺“三农”。三是借政府着力建设和县经济开发区的机会,将信贷资金和政府投入以及政策性金融资金结合使用,支持基础设施环境的改善,重点抓好县、乡、村的水网、电网、路网和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完善城镇功能。四是建议农业发展银行设立建制镇试点办事机构,适当增加业务。如,发放小型农、林、牧、水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贷款,提供农业综合开发信贷服务。五是各县域金融机构积极创新对中小企业的担保方式,在政策允许的前提下,探索包括股权质押、保单债权质押、应收货款质押在内的多样化的贷款担保形式。

(三)企业要将诚实守信作为生存之本,不断完善自我发展。

首先企业要牢固树立诚信意识,自觉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坚持诚实经营,履约守信,提高企业的资信度,靠良好的信誉赢得银行的信任和支持,以信用求发展。其次,企业要按照市场化要求,建立健全规范的生产经营制度和企业管理制度,打破传统的家族式经营管理模式,大力吸收专业性的管理和技术人才,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第三,企业要加强财务管理,建立健全各项财务管理制度,尽快形成规范的财务体系,确保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同时,在申请银行贷款和向其他金融机构融资时,必须按照规定提供真实、可靠的企业财务报表和资产清单,增强银行对企业的信任度,且对已取得的信贷资金要按照规定用途使用,按期还本付息。只有“互相支持、互惠互利、恪守信用、共同发展”,才能促进我县经济更好更快发展。(作者系中国人民银行和县支行行长)

改善金融生态环境 为加快三明发展提供金融支持

●民建三明市委员会

(一)政府主导、部门联动是改善金融生态环境的关键

1、建设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是各级党委、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地方政府要从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局出发,从改善投、融资环境入手,合理利用经济的和必要的行政性手段,切实加强对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工作的领导,科学推进金融生态环境建设。

2、要建立有效的联动运作机制。政府应制定一个科学的发展规划和意见,加强对与金融生态相关的行政行为的规范和指导。严禁企业以任何形式破坏金融生态环境,对逃废债等一切破坏金融生态的行为痛下“杀手”,把对金融生态的保护作为对企业、部门及地方负责人任职考核的重要内容。金融部门要充分发挥整体联动的作用,对破坏金融生态环境的企业和部门进行监控,对恶意逃废债的行为采取联合制裁措施。建议成立由政法委牵头的金融生态环境建设领导小组,法院、检察院、公安局、监察局、工商局等有关部门参与,查处各种金融违法、违纪案件,严厉打击金融违法活动,确保金融秩序稳定和金融生态平衡。

3、深化改革,创新机制是改善金融生态环境的根本措施。各金融机构要树立全局观念,着力发展新的优质客户,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增强自身竞争力,不断加大对民营经济、中小企业的信贷投入,切实做好农户小额信贷、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和助学贷款,努力增加县域经济的信贷投入。

4、加强银政、银企合作,共建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要在区域内广泛建立银政长期合作的项目开发平台、社会资信平台、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平台、金融融资平台,扩大县域经济、民营经济的融资渠道,真正形成政府、银行和企业共同合作、共同发展、共担风险的体制和机制。

(二)强化信用体系建设是改善区域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基础

1、支持中介机构壮大,促进征信行业发展。积极支持、鼓励民间资金投资经营各类征信机构,通过市场化竞争的方式提供完善的信用信息服务,使金融生态环境中的信息中介主体到位。

2、加快企业、个人信用信息数据系统的建设和应用。要利用银行信贷登记系统的网络优势和技术优势,完善企业信用信息系统,推进个人信用信息系统建设,为各金融机构的业务开展提供重要依据,让讲诚信的企业、个人得到完善的金融服务,形成对讲信用企业、个人的正向激励,促进企业、个人信用环境的不断改善,降低不良资产比率,优化辖区金融生态。

3、加强政府部门之间的联动,形成完善的、复合的信用信息系统。要加强工商行政管理、税务、质检、公安、司法、金融等部门和各类行业自律组织行业协会、商会等之间信用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整合信息数据资源,实现信用信息资源共享,形成统一的信息平台。

4、加大信用环境治理,引导金融机构存差资金的投入。信用环境是招商引资、“筑巢引凤”的根本保证。从某种意义上说,信用环境建设的效果是能否引导存差资金投入的关键。因此,政府要创新招商引资观念。把银行资金作为引资的一种方式,逐步建立起政府鼓励贷款营销的激励机制。

(三)营造良好的司法保障支持体系是改善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根本

1、要加强执法监察,改善执法环境,全力支持基层金融机构资产保全和维护债权,加

大对欠、赖、逃债行为的打击力度,加大对金融诉讼案件的执行力度,提高金融纠纷案件的审结和执结率,确保金融诉讼案件高效、公正、圆满地解决。

2、加强对金融有关法律的宣传工作。尤其要做好《中国人民银行法》、《银行业监督管理法》、《商业银行法》、《保险法》、《刑法》、《破产法》、《物权法》的宣传工作,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创造良好的法律环境。

(四)提升金融服务水平是改善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动力

1、金融部门要积极、主动参与当地经济活动。金融机构要加强与企业及政府部门的沟通联系,进一步加强银企、银政关系,努力改善金融服务,提高服务质量,人民银行要充分发挥窗口指导作用,引导金融机构积极加大对有效益、讲信用企业的信贷投入。

2、加大金融创新力度,提升金融服务水平。要发展多层次的金融市场、多元化的金融机构、多样化的金融工具,运用好本地和异地两个金融市场,着力拓宽融资渠道,延伸金融服务领域。准确市场定位,丰富金融服务内涵,推出适合各类企业发展、各类投资主体需求的金融品种,实施个性化、差别化、高品质服务,促进金融业良性竞争。

(五)实施比较优势发展战略,不断提高经济运行质量

村干部队伍职业化之思考 篇7

儒家文化代表人物孟子认为, 人生最快乐的事情莫过于以下三种:其一是天伦之乐;其二是仰不愧于天, 俯不怍于人;其三是聚天下贤才以教之。圣人孔子一生大部分时间是从事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的。可见, 孔子、孟子都认为人生最快乐的事情莫过于教书育人。教师, 是快乐而且高尚的职业, 然而成为一名合格的好老师, 对于每一位青年教师而言任重而道远。

二、大学青年教师的基本职业素养

高校老师必须不断提高个人素质、道德修养和职业素养。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 应具备高尚的师德、先进的教育理念, 以及符合现代教育的知识结构。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是提高教师素质的核心所在, 教师只有把教师的职业道德内化为一种正直的作风、高尚的品格、优秀的品质, 才能在教书育人的工作中发挥出极大的热情, 才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做出应有的贡献。如何让自己的职业生涯更有意义、更加精彩, 如何在自己的授课过程中为学生创造更大的价值, 是一位老师应该思考的问题。因此, 了解学生, 深深的理解学生, 并且理性的感知学生在不同阶段、不同课堂的需求, 是做好一名老师的根本, 也是教师的基本素养。

三、学生管理工作的若干实践经验总结

1. 尊重学生, 关注学生的成长。

若要得到他人的尊重, 首先必须懂得尊重他人。这条做人的基本原则, 同样适用于协调和处理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一个不能与学生建立良好、和谐关系的老师, 是一个不合格的老师;一个不能得到学生尊重与关心的老师, 是一个不成功的老师。如何建立与学生之间良好、和谐的关系, 是每一个老师值得思考的问题, 是一个重大问题。笔者认为, 一个尊重学生, 并且关心学生的老师, 同样会得到学生的尊重与关心。然而, 客观地讲, 如果一个老师、没有作到自己的本分, 没有尽到自己的责任, 没有关心和爱护学生, 没有关注学生的成长, 没有用真诚的心去爱和尊重学生, 就不会得到学生的尊重与支持, 就不是一位好老师。

2. 重视班集体建设, 培养班集体凝聚力。

学生进入大学, 班集体就是学生的基本组织, 也是学生的大家庭。一个学生是否能度过有意义的四年大学生活, 是否能拥有一个精彩的、值得回忆的大学生活, 与这个学生是否有一个团结的、有凝聚力的班集体有密切的关系。而一个班集体, 是由班干部组织和管理的, 因此选好一个班集体的班干部是管理好、组织好一个优秀班集体的首要的也是最重要的任务。如何组建一支品德高尚, 公平、公正, 且有奉献精神的领导班子, 是学生管理工作者应该思考和在实践中不断摸索的问题。另外积极思考并与学生沟通, 组织一些有意义的集体活动, 是培养班级凝聚力, 增进学生间、师生间友谊的良好途径。

3. 培养学生的核心竞争力, 提高学生的就业质量。

高校教书育人的根本目的在于为社会培养品德高尚、专业素质过硬的有用人才。然而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迅猛发展和生产力的快速发展, 近几年来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从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老师, 对国情的认识和社会经验较学生而言要丰富得多。因此, 在大学生一入学就应该为学生灌输以下几点意识。首先是危机意识, 大学生一入学就应该意识到, 如果在大学期间, 不努力在各方面提高自己, 等到毕业时专业不过硬, 综合素质不够强, 就很难找到自己创造价值的位置;第二是职业规划与人生的定位问题。很多人在人的一生中后悔, 叹息运气不好, 就是由于对自己的职业没有科学的规划, 对自己的生活定位不明确。社会是一个复杂的、多元的共同体, 而每个人, 都是与众不同的个体, 正所谓一叶一菩提, 一沙一世界。个体如何在共同体中找到位置, 个体如何根据自身的优势结合共同体的需求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是每个学生时时刻刻应该思考的问题。如果这两个问题搞不透, 那么学生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就很容易走弯路, 或者碰壁;第三是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 树立健康的人格和积极向上的思想风貌。老师如果能够尽早地培养学生形成以上三方面的意识形态, 学生在大学期间就会克勤克俭, 积极向上, 创造自己美好的生活和未来。

摘要:近些年, 高等院校的发展非常快, 许多院校引进了大批青年教师。这些青年教师有相当一部分都是刚刚从学校毕业的硕士或者博士, 缺乏工作经验和社会实践。因此, 青年教师的基本职业素养意义, 值得深入的思考和讨论。笔者在高校的基层工作已三年有余, 从事过学生管理工作, 承担过一些课程的授课任务。本文结合笔者的工作经验, 以及在知识、智慧、道德追求等方面的思考, 从学生管理工作入手, 谈谈大学青年教师的基本职业素养及如何践行的问题。

关键词:高等教育,职业素养,践行

参考文献

[1]谢安邦.高等教育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2]伍新春.高等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3]李春秋.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加速发展衡阳水运之思考 篇8

加速发展衡阳水运之思考

分析了衡阳市水运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指出衡阳经济快速持续发展迫切需要加速发展水运,并提出了发展衡阳水运的建议.

作 者:杨衡 YANG Heng  作者单位:衡阳市地方海事局,湖南,衡阳,421002 刊 名:湖南交通科技 英文刊名:HUNAN COMMUNIC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年,卷(期):2009 35(2) 分类号:U6 关键词:衡阳水运   现状   发展   思考  

提高作文教学效率途径之思考 篇9

贾湖中学

贺春虎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仅是如何指导学生写好文章,更重在使学生养成积累运用语言的良好习惯,形成正确运用语言表达自己观点认识的能力,积淀和丰富必备的人文素养,使其受用终身。因此,我们常说:教学生学写作文,实际上就是在教学生学习做人。然而,在目前教学实际中,由于对《新课程标准》要求理解不透,对教材中的作文训练体系缺乏整体宏观的认识,加上操作环节落实不力和评价导向的苛刻偏激,相当一部分师生劳而少功。那么,如何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呢?经过多年的实践与思考,我有了自己的一点体会。

一、更新观念认识,营造良好的写作教学氛围

1.改变评估观念,为作文教学“松绑”

传统的作文教学评估观念是保守的,受评估导向的影响,评估者多用成人式的、作家作品的标准等审视学生作文,常常是求全责备,不敢给高分,更无满分之说。这种观念认识的最终结果是挫伤广大师生的写作热情,加剧了作文教学上的少慢差费。

我们知道,进行教学方法改革,必须要在根子上——考试评估方面做文章。同样,要扭转作文教学这种低效的现状,也必须在评估方法上进行改革:更新思想观念,从发展的角度看事物,认真领悟《新课程标准》中有关“写作能力”方面的要求,并以此作为衡量学生作文水平高下的标准,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为作文教学“松绑”。试想,如果师生共同努力了多年,但由于评估标准和措施失当,它的负面影响岂能带来教学上的优质高效,这种被动局面又岂能轻易扭转。因此,在平时的作文批改时,教师可以根据此次作文训练的具体要求给予评分,对达到这次作文要求的打出高分,以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2.重视亲自参与,师生共同体验写作实践甘苦

俗话说: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就得亲自品尝。如果把这话放在作文教学中,那就是教师也应亲自参与写作实践,与学生共同体验训练中的甘苦。这实际上也是语文教师的一种强烈的责任意识。

随着教育观念的不断深化,师生在教学中的地位是平等的说法越来越多地为人所接受。既然是地位平等,那么学生做到的,教师也应做到,学生写作文,教师也应参加,而且教师榜样式的亲自参与,会给学生以极大的鼓舞。教师亲自体察写作文章时主题立意的深浅、行文思路的畅通与阻塞、字里行间的喜怒哀乐,无疑会为后期的讲评指导积累丰富的经验和充实的材料。实践证明,教师亲自参与训练对教学的促进作用是不容低估的。

二、抓实课堂主阵地,夯实写作训练

1.全面掌握《新课程标准》目标和教材训练体系

《新课程标准》对初中作文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写简单的说明文,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据;根据生活需要,写日常应用文。”“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

这些内容,我们只有整体掌握,才能胸中有丘壑,对训练内容做出全面而又有重点的设计和安排。

2.夯实课堂教学,加强思维训练,学习范文技法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又往往是教学中的薄弱点。首先,实行五天工作制后周学时5节的安排,使初中课表很难看到排在一起的两节作文课。其次,作文教学不象阅读指导课那样有可供借鉴的模式和范例,加上教师认识的限制,很难在指导讲评时既注意深广度和整体性,又注意独创性和个性差异。第三,相当一部分学生缺少良好的学习习惯,存在审题障碍,腹中空无材料,每次作文只得回家“借鉴”作文选中有关内容,并且两三天也不能交出自己的习作。

要改变这种被动局面,夯实课堂训练是一剂最有效的良方。具体办法如下:

第一,制定行之有效的措施。

①指导学生克服畏难情绪,养成观察思考和随时积累写作素材的习惯;

②明确每次训练目标,强调提高课堂教学单位时间效率,限时限量从严要求,并持之以恒;

③加强片段或短篇写作训练,多层次局部指导以致复合为整体写作训练;

④将平日每课前的“三分钟演讲”(说的训练)设计为以学生为主体的“说—听(记)—评”综合训练,注意利用多种机会指导提高他们读写听说综合能力并积累生活和写作素材;

⑤“以读促写”或“以写促读”多种训练形式交替运用,不断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⑥提倡写“班级接力作文”,尝试作文“快写”训练;

⑦构建理论指导和写作训练课新的教学模式,创设“导—写—评”结合,“写—评—写”延伸,“导—写—评—写”多环节交替进行的教学程序,突出“导”和“评”的精要适宜,强调“写”的快速达标。

第二,组织有序的思维专题训练。

思维专题训练有观察积累、审题立意、选择题材、确定结构、谴词造句、表达方法等等多项内容。教师要不断总结自身经验,探讨专题训练规律。如议论文写作思路训练可以这样设计:首先,通过课内学习议论文例文,运用有关知识短文调整认知结构,使思路由混乱过渡到有条理——这是基础,使思维方式初步合理顺畅,有利于学生确立议论文观点,分析事物,提出论据;其次,通过课外一事生疑、一言启发等,用课内所学知识具体分析,形成观点,恰当说理——这是发展,意在实际训练中运用思维,使学生明确议论文写作中一事一理或多理、多事一理或多理的特点;再次,进一步运用课内知识,夯实认知结构,使看事析理能力均能深入——这一步是深化,让思维方式进一步合理,拓宽思路,学习议论文写作和表现手法等。

第三,注意学习和运用教材范文的多种技法,提高写作能力。

如记叙文的开篇方法就可以从下列篇目中学习、借鉴和提高:开门见山——《白杨礼赞》,交代动机——《回忆我的母亲》,描写环境——《驿路梨花》,议论抒情——《谁是最可爱的人》,倒叙情节——《一件珍贵的衬衫》、《记一辆纺车》,等等。当然,其他写作方法的训练,包括文章的谋篇布局、衔接过渡等同样也可以学习教材中范例。这些训练要注意循序渐进,同时,要更多的引进《自读课本》中富有时代感的例文,拓宽学生的思路。

3.抓好讲评环节,培养自评自改能力

作文讲评是写作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其目的是引导学生认识自己作文中的优缺点,领会应该这样写而不该那样写,从中受到启发,得到提高。讲评的作用常常优于写作前的指导,它也是提高作文教学质量的一种有效方法。

指导讲评要做到具有开放性,既注意突出重点,面向全体,又重视个性差异,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切忌平分秋色,面面俱到。讲评可以采用综合讲评、典型讲评、对比讲评和专题讲评等多种形式灵活运用。目前在作文讲评指导课上反映出的很多问题,还值得我们教师认真探讨解决的办法。

作文讲评后要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会修改,在改中提高,逐步形成能力。实际上,“改”对于提高写作能力的作用不逊于“写”,在修改过程中可以促进问题思考,使思想得到深化,同时,还可以培养严肃认真的写作态度,有助于克服马虎大意的毛病。

修改训练的最终目的是形成自评自改能力。要想达到这一目标,就需要教师转变角色,如学习魏书生老师创立的一系列有效方法,结合自身教学实践体验,有计划分阶段的训练和培养,让学生在修改实践中提高自身修养,增强审题立意、谴词造句的能力,逐步展示自己的思维品质。

需要注意的是学生学会自评自改后,教师对学生的作文并不是放手不管,而是还要在这个过程中进一步关注学生的认识水平和修改能力,使之不断提高。

三、拓展生活空间,注重汲取写作养料

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活水,是文章写作的源泉,离开了生活,特别是学生熟悉的家庭生活、校园生活和社会生活,作文训练就成了无源之水。目前由于学生的多数时间是在校园中度过的,接触的生活范围毕竟有限,再加上课堂教学和教材容量的限制,造成他们阅历少、见解低、知识面窄、语言贫乏,在写作能力提高上受到一定程度限制约。解决这些问题的最佳办法就是引进生活活水,使学生深入生活,不断增长知识,提高能力。

1.借助语文活动,丰富学生的生活空间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外活动是语文教学的组成部分,并且提出可以组织读书报告会、朗诵会、故事会、演讲等活动丰富学生生活。如果我们再借助和挖掘教材资源优势,发挥其最大的效应,创设和补充学生生活的空间,那么对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是十分有力的。在教材中,“语文活动”成为九年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语文》中最独具特色的内容,如果我们再能把有些课文篇目教学也转换成“活动”的形式组织实施,那么可供选择的内容则更多。

让学生从语文活动中受到锻炼、启发和提高,在生活中感受和学习语文,在生活语文中学习做人,生活拓宽了他们的视野,为他们提供了广阔的写作空间和宽泛的写作素材。

2.加强阅读指导,汲取写作养料

我们知道,要想提高语文能力仅靠课堂学习是行不通的,必须靠课外的大量阅读来加强辅助指导和提高。实际上,阅读是间接的生活积累,也是学生在文章写作前期获得生活素材和语言材料的重要途径。学生在阅读中质疑思考,明辩事理,增长见识,提高鉴赏能力,陶冶高尚情操,无疑会为他们写作能力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古人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在读书中积累,在写作中提高,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这些要求和做法的实施会极大地丰富学生的生活素材和语言素养。

为此,我们教师必须做好阅读指导工作,让学生明确“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感悟是写作的生命,生活积累是写作的源泉”这一道理,使他们能够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把阅读和积累作为学习提高的自觉行动。真能如此,我们的作文教学将不断呈现可喜局面,同时,学生养成的良好阅读积累习惯将使其受用终身,为其今后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上一篇:崇州市元通镇幼儿园开展防灾减灾综合演练活动简讯下一篇:维护理论基础课程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