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干部

2024-09-04

大学生村干部(精选12篇)

大学生村干部 篇1

近年来, 大学生就业难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过剩的大学毕业生需要寻求新的就业渠道, 同时目前农村青壮年劳动力不断地向城镇和非农产业大量转移, 农村基层干部人才匮乏和实际上人才资源的闲置构成了基层人才供需的一大矛盾, 实践证明, 在政府的支持下去农村实践, 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大学生的就业压力, 适度调整了就业市场的供需矛盾, 是一条既有利于大学生成才、又有利于新农村建设的双赢措施。

一、河南省“大学生村干部计划”的实施情况和实践经验

1、河南省“大学生村干部计划”实施情况

河南省在“大学生村干部计划”实施工作上一直走在全国的前列。鹤壁市自2002年开始, 面向社会公开选拔优秀高校毕业生担任村干部, 通过选、管、帮、育等措施, 6年来共面向社会公开选拔1300名大学生村干部, 879个行政村中村村都有1-2名大学生村干部。2003年, 平顶山市开始了“大学生村干部计划”的制度性探索, 到2006年初实现了2637个行政村都有一名大学生村干部的目标。2005年7月, 河南省在总结鹤壁市、平顶山市试点工作经验的基础上, 制定了《关于实施“大学生村干部”计划的意见》, 明确提出从2005年起, 用3至5年的时间, 基本实现全省每村配备一名大学生村干部的目标。各地市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的号召, 商丘、安阳等市也在积极实施“大学生村干部计划”。

2、河南省“大学生村干部计划”取得的绩效

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打破了人才单向流动的不合理状况, 破解了新农村建设的人才困局, 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首先, 实施“大学生村干部计划”, 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注入了生机和活力, 优化了干部队伍的组成结构、年龄结构、文化结构, 为农村基层组织干部队伍引进了激励竞争机制。鹤壁市大学生村干部中, 本科以上学历的104人, 大专学历的1196人;有63人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或村委会主任, 有460人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或村委会副主任。村“两委”干部平均年龄降低8岁, 达到43.5岁;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由不足10%提高到44.5%。原来的村干部与大学生村干部形成了不甘落后, 明争暗赛, 奋发向上的新态势, 农村基层组织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

其次, 实施“大学生村干部计划”, 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各地的就业压力。自2003年河南省各市先后实施“大学生村干部计划”以来, 先后有近两万名大学生村干部加入到农村基层干部队伍中来, 以鹤壁市为例, 该市选拔的大学生村干部已占全市同期报到高校毕业生总数的1/3。目前全市有55%的大学生村干部创办各类致富项目738个, 年销售收入4亿多元, 带动了本地26%的农村劳动力及大学生进入非农产业。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 也为农村经济的加快发展提供了人才智力支持, 初步实现了大学生就业和农村发展的双赢。

最后, 实施“大学生村干部计划”, 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和村民思想的转变。大学生村干部们把向书本学、向实践学和向群众学有机结合起来, 以新的视角审视村情民意, 高起点谋划经济发展, 让农民尝到了靠新观念务农、新技术种田、新产业致富的甜头。平顶山市大学生村干部单独或协助引资10多亿元, 个人创办或与群众合办企业120多个、致富项目1290多个。

3、河南省实施“大学生村干部计划”的实践经验

河南省在选拔过程中严格标准, 规范程序, 确保大学生村干部的选任质量。在大学生村干部选聘过程纪检监察部门全程参与, 新闻媒体全程跟踪。在“选好”的基础上, 注重引导帮带, 做到“用好、帮好、管好”。

首先, 河南省大学生村干部的政治、经济待遇已制度化。政治待遇方面, 大学生村干部除了能担任村支部副书记或村主任助理外, 特别优秀的还能担任党支部书记, 或依照法定选举程序担任村委会主任一职。同时, 积极推选优秀大学生村干部担任党代表、人大代表, 帮助他们在政治上不断进步。经济待遇方面, 大学生村干部中在职工作人员, 由原单位保留职级、编制和待遇, 同时享受一定补助;其他被选用人员, 按照国家有关政策规定, 由市、县 (市) 、乡财政分别按30%、40%和30%的比例负担其工资待遇。根据各地财政情况大学生村干部工资在650—1000多元之间, 根据工作年限逐年增加, 同时参照乡镇机关、拨款事业单位同等人员, 统一办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人身意外伤害保险, 切实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其次, 针对大学生村干部农村工作经验不足的实际, 注重对大学生村干部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对新选拔的大学生村干部专门举办培训班进行岗前培训, 开展党校、行政学院轮训、到其他省份进行实地考察、网络在线等多种形式的学习教育, 使他们尽快掌握村务管理的艺术, 提高从事农村工作的能力。

第三, 河南省在对大学生村干部的管理上坚持管理与服务相结合, 建立“一对一帮扶”制度, 对大学生村干部在生活上帮助、工作上帮扶、思想上帮教, 为大学生村干部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各地通过政策咨询、项目选择、企业注册、技术服务、资金贷款等方面提供有效服务。

第四, 针对“大学生村干部”创业缺乏资金的实际困难, 各地市采取财政借款、银行贷款、社会筹款等办法, 设立“大学生村干部”创业基金, 为大学生村干部创业、领办致富项目提供资金扶持。例如安阳市财政从支农资金中筹措出1000万元, 各县 (市、区) 也都设立了不少于300万元的创业基金, 至2008年4月全市共筹集创业基金5400万元。同时, 创办“大学生村干部”创业培训中心, 对“大学生村干部”开展创业培训;组织农业、林业、畜牧、蔬菜等方面的60名专家, 成立了“大学生村干部”创业咨询服务团, 为大学生创业提供项目论证、技术指导和信息服务。

第五, 河南省还注重宣传导向, 为大学生村干部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例如河南省鹤壁市开展了“大学生村干部致富带富创业”比赛和争当“优秀大学生村干部”、“优秀大学生村干部标兵”等活动, 并通过新闻媒体宣传大学生村干部的先进事迹, 进一步激发了大学生村干部扎根农村、干事创业的热情。

二、河南省“大学生村干部计划”存在的问题

1、政治体制上的困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规定, 在村委会中他们处于政治边缘地位。决策权仍在原来的村干部手里, 村民们容易对大学生村干部助理的能力和效果表示怀疑。同时政治体制局限导致村干部身份的不明确性, 大学生村干部是政府公选出来的“干部”, 但不能纳入国家公务员体系;与拥有自留地的村干部们相比, 他们又有着质的区别。虽然和乡镇干部做一样的工作, 但没有编制, 待遇也不同, 有的地方也没有养老以外的保险。

2、经济体制上的矛盾

农村实行的是家庭经营承包责任制。尽管大学生村干部的知识比较丰富, 想法也比较多, 但是作为无任何实体的无田无地无厂无店的大学生村干部来说, 不太具备能够发动农民积极性的资本。

3、村落文化的影响

在村庄社会中, 本土村干部凭借自己的社会影响力在村庄的各种事务中往往具有重要的发言权。大多大学生村干部缺乏与村民共同的生活背景和村落文化传统, 他们需要相当长的时间适应村落社会关系并建立与村民的关系。

4、个体职业前途问题

河南省作为相对欠发达地区, 大学生村干部在工资福利水平以及职业前途上也面临着困境, 突出表现在地方财力不支少编缺编等。如果工资水平低加上无法满足前途发展, 使一部分大学生村干部只是把村官看作一个临时的职业, 并没有长期扎根农村的思想和准备。

三、完善大学生村干部制度的建议

选聘优秀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 不是缓解日益严重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的权宜之计, 而是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长期举措。而要做好这一点, 就必须制定和完善有关的制度, 用法规、制度的形式为“大学生村干部计划”的深入开展和顺利有效地实施保驾护航。

1、制定和完善相关制度, 建立长效机制, 尽快实现“大学生村干部职业化”。

首先, 要建立一套科学的大学生村干部选用机制。选用大学生村干部要双向选择、从优选拔, 充分尊重高校毕业生的意愿、充分考虑大学生的专业特长, 充分了解分析、评估农村所需对口的专业, 侧重本乡本土、愿意回乡创业的大学生。其次, 要提高政治待遇, 对大学生村干部需要或要求选举进入村委班子的, 可以探索诸如“荣誉村民”等机制解决好他们的身份问题。最后, 要提高经济待遇。大学生村干部的工资要参照公务员工资管理支付形式, 同时结合不同类别农村的实际情况, 制定出相对公平合理的工资报酬标准, 逐步实现大学生村干部的岗位职业化、报酬工薪化、养老保险制度化。

2、政府要整合各方资源, 充分发挥高校的资源优势加大培养力度, 创新教育体系。

引导大学生到农村任职是一项开创性的工作, 不仅需要政策方面的支撑, 更需要政府、社会、高校、农村基层组织等积极发挥作用。首先, 政府要与高校紧密结合开展大学生村干部的选聘工作, 做到层层选拔、严格把关。其次, 要充分发挥高校优势, 加强后续服务。高校要整合人才与技术优势, 为大学生村干部提供智力支持, 切实解决他们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建立大学生村干部的交流平台帮助大学生村干部交流思想, 增强能力;充分利用高校的学科专业优势, 加强村干部的在职培训;最后, 部分高校要加强专业建设, 定向培养“大学生村干部”, 采取校内学习与校外实习相结合的方式, 缩短大学生村干部的适应期。

3、要加强对大学生村干部的管理, 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和考核制度, 健全大学生村干部评价监督体系。

把大学生村干部管理纳入国家干部管理轨道, 建立大学生村干部信息库, 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建立定期述职制度, 在其工作的适应期、成熟期及其发展期进行相应的效绩评价;注重日常管理及日常工作过程的监督, 由上级党委、村级“两委”、当地群众共同对其进行考评, 并公开考评结果、建立业绩档案, 将大学生村干部的工作情况纳入“分类晋档, 勤绩联酬”目标考核体系, 对任期和年度工作承诺情况进行督导。通过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 使其自我加压, 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保证大学生村干部队伍的稳定性和纯洁性。

参考文献

[1]、辛铁樑.让村村都有大学生—北京市选聘大学生“村官”的实践与思考求是杂志.2007年第17期.

[2]、章曙东, 景仁勤.选聘“大学生村官”工作要充分结合社会实际党政干部学刊.2007年第1期.

[3]、杨晨光.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支持——中组部等有关部门负责人解读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职政策.中国教育报.2008年4月2日第1版.

[4]、罗旭, 蔺玉红.大学生村官:在基层闪光.光明日报.2008年5月9日.

[5]、瞿振元.高校有责任帮助大学生“村官”安心扎根农村.中国教育报.2008年4月14日.

大学生村干部 篇2

刚才听了各乡镇的汇报,我感觉,半个月以来,各乡镇都能按照市委的要求,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灵活的方法,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做好“大学生村干部”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领导到位。各个乡镇党委先后召开了全体班子成员会议,专题研究“大学生村干部”管理工作,并迅速成立“大学生村干部”工作领导小组,加强了组织领导。比如薛店镇为了规范“大学生村干部”的教育、管理和培训工作,定期召开 “大学生村干部”座谈会,听取工作汇报,并组织学习培训。

二是服务到位。各乡镇按照便于工作、便于交通的原则,采取并点食宿、统一管理的方法,精心安排“大学生村干部”食宿,为他们提供了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辛店镇划分出12个居住点,统一配备了床、电磁炉、碗筷等生活用品;龙王乡为“大学生村干部”免费提供午餐,并建起专门的卫生间和淋浴间。

三是管理到位。各乡镇按照下得去、留得住、管得活、用得

好的原则,结合实际拟定了管理计划和方案。孟庄镇制定了《“大学生村干部”百分考核细则》,实现了管理数字化、精准化、具体化;梨河镇制定了《“大学生村干部”日常管理办法》,建立“大学生村干部”分区管理制度、例会制度、考勤和请销假制度等八项制度。

四是培养到位。各乡镇都采取多种办法帮助“大学生村干部”尽快熟悉工作,适应岗位。城关乡实行领导带学、辅导帮学,帮助“大学生村干部”摸情况、理思路、定目标、拿计划;梨河镇组织“大学生村干部”去信访办观摩镇领导接访,增长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薛店镇党委建立“3+1”帮扶机制,即明确一名班子成员,一名包村干部和一名村干部,三名干部同时联系帮带一名“大学生村干部”,手把手教方法,传本领。

“大学生村干部”工作才刚刚开始,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比如个别乡镇重视程度不够,工作标准不高,上报信息不够及时等等,希望这些乡镇要引起重视,加以整改。为了切实做好下一步的“大学生村干部”工作,下面我讲三点要求:

一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各乡镇党委要高度重视“大学生村干部”工作,经常关心他们,想方设法为他们提供优良宽松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每个居住点要达到“六有”:有单独宿舍,有单独厨房,有洗澡间,有卫生间,有文化娱乐设施,有安全保障。同时,要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大学生村干部”管理办公室安排的各项工作,特别是要加强信息上报力度,各乡镇每周上报不少于三篇,市“大学生村干部”管理办公室要建立信息考核制度,及时进行通报。

二要进一步创新载体。各乡镇要结合实际,通过举办座谈会、联谊会、征文比赛等多种形式,加强“大学生村干部”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丰富他们的业余文化生活,锻炼提高他们的素质。

浅析大学生干部的困惑与培养 篇3

关键字:大学生干部 困惑 培训

在学生工作中,尤其是对学生干部的培养仅靠以前那种口号式、命令式,空洞的宣教模式已难以适应当前大学生干部队伍的教育。从当前大学生干部工作中大致可以发现如下几方面问题:

一、干部的大量努力得不到同学的认可,个人威信难以树立;相当一部分的学生干部工作非常努力,花费了大量的个人时间和精力来处理班级、社团以及各种校园学生组织的事务,由于事事亲为,其代价便是学习时间的急剧萎缩,从而导致学习成绩的直线下降,工作反而没有得到同学的认可、老师的赞同,从而使学生干部在工作中产生挫败感,极大地影响工作积极性和自信心,严重的甚至会引起心理问题。

二、整合能力不足,无法找到班级绝大部分同学的认同点。90后大学生的普遍特点就是有着鲜明的个性,强调自我为中心,很难以统一的标准去说服和管理所有人。这就要求班干部能够耐心的了解班级每个同学的特点,爱好并有针对性的进行沟通。但目前的90后学生干部迫切需要在短时间内树立个人威信的心理以及社会功利性风气的影响导致学生干部在选择沟通方式、方法上不当,难以将班级同学的力量捏合在一起,无法真正进入所领导同学的话语体系。

三、目前学校及主要的学生工作老师都将学生干部培训的重点放在核心学生干部身上,如班三角(班长、团支书和副班长)、各学生组织的领导阶层(如各学生组织主席团)上,忽视了对于一般学生干部的培养。这种模式有它合理性的一面,比如从考虑为学校培养合适的学生工作接班人的角度来看这都是无可厚非的。但如果长期性的采取这种培养模式,则必然导致一般学生干部和表现一般的同学与上述同学乃至老师、学校产生隔阂,对学校的管理模式和教学理念产生不认同感,也导致其在班级影响力不够,威信不高,工作缺乏积极性,开展工作阻力大。

综合上述学生干部培养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困惑,究其原因有以下三点:

一、學生干部选拔过程中方式方法不当,容易产生程序上的瑕疵,容易产生带“病“上岗的学生干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得物质文明极大丰富,但随之而来的一些歪风邪气也影响到了纯洁的校园。社会上的一些腐败现象、拜金主义、个人主义价值观及短视功利的思想价值观念对高校中的学生干部选举无疑有着极强的暗示作用。通过不当手段,来争取学生干部身份的现象层出不穷,而相关指导老师又没有严格按照相关制度程序监督这样产生的学生干部,其合法性的动摇和自身素质不足自然就使得其他同学难以认同其领导能力。

二、学生干部岗前培训不到位。虽然在学生干部选拔时,其工作的各项职务标准都会有一个比较明晰的说明,长期以来也形成了一个基本公认的工作规范。但这些也仅仅只是学生干部岗前培训的一个很小的方面。从当前社会发展的形势来看,不仅仅只是让学生干部们明白他们上任后应该做什么,而且他的精力、时间、心理承受能力和学习成绩能不能经受得住各种考验,均没有一个比较完善的岗前评测体系,从而使得一些学生干部表面上给人一种很有能力的感觉,但上任后却往往难以胜任,甚至对其自身成长起到了相反的作用。

三、对学生干部任职过程中的培训比较缺乏。虽然当前各个高校对学生工作队伍的建设越来越重视,相关负责老师的培训机会也越来越多,但对于撑起学生工作半边天的学生干部队伍的培训却远远不够。目前对于学生干部队伍的培养存在一个很大的误区就是,学生干部只要听从学校和老师的指挥,不违规,不违纪,将布置下来的各项工作顺利完成就算是一个优秀的学生干部。这其实是对学生干部队伍培养很肤浅的认识,工作捋顺固然重要,但认为只要工作上了轨道就可以万事大吉,放手不管则是不妥的。对于学生干部任职过程中的培训安排较少,或者根本就没有相关安排。使得学生干部自身能力素质的提升也极其有限,预期目标和现实对比反差过大,不利于工作积极性的提升和自身职业素质的培养。

针对上述学生干部培养中几项困惑的原因,现提出以下几点对策:

一、严格执行各项学生干部选举过程中的各项规章制度,充分发扬民主,尤其要发挥辅导员老师的监督指导作用,切忌老师在学生干部选举过程中出现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的现象。可以采取笔试、面试及人格测试相结合的方式,根据不同的权重进行评分,充分征求专业老师和其他学生的意见,杜绝各种不公正现象,将社会各类丑恶现象对学生干部选举的影响努力降到最低,从源头上制止带病上岗现象的发生,使学生干部的选拔在学校、老师和同学的监督下进行,使选举过程始终处于阳光之下,给新上任的学生干部一个坚实的群众基础和轻松的工作氛围。

二、加强对学生干部的岗前培训。可以根据当前学生工作中暴露出的问题进行学生干部岗前培训模块化设计。可以将学生干部岗前培训分为性格测试、心理辅导能力、岗位分析、领导能力和岗位道德五大模块的专门性培训。性格测试主要是弄清学生干部大致人格特征,根据结果可以对其所任职位提出相关的建设性意见,并告知如何避免在工作中因为性格原因导致的不利后果或挫折。心理辅导能力培训则主要测试其抗压能力,同时培养其沟通能力,一个心理承受能力不强的学生干部很显然是难以承受学校、老师和同学施加的各项压力的。而学生干部是一个需要经常和老师、学生打交道的工作,因此沟通能力的强弱决定了其能否在工作中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既能使老师放心,又能使同学满意,并且使自己的各方面素质都得到稳步提高,为将来的职业生涯打下良好的基础。岗位分析则是借鉴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经验,对学生干部将要任职的职位进行详细的分析解说,使其明白岗位设置的必要性和功能,以及达到这个岗位的要求时,学生干部所应具备的各项能力素质。通过岗位分析,学生干部对岗位了解更为深刻,对自己的权利义务也会有明确的认识,对以后的工作范围也一目了然。领导能力则主要是培养其团队意识,可以采用团体辅导的形式开展,主要是培养学生干部在一个团队中施加影响和使指令得以顺畅执行的能力。通过领导力培训,就会使得具备领导才华的学生干部脱颖而出,使其才干有了用武之地。岗位道德虽然看似不重要,但却是不可缺少的一环,如何使有才的学生干部又有德,关键在此。要让学生干部明确成为学生干部的初衷是什么,为什么要做学生干部,尽量能将考核的形式实现量化可行。德才兼备是岗位道德培训的目标,同时也是培养好学生干部将来职业道德的基础。

三、加强对学生干部任职过程中的再培训。虽然岗前培训的内容几乎涉及到方方面面,但那毕竟只是任职前的“预防针”,任何培训都没有实践的检验更有说服力。因此,对于任职过程中出现的各项偏差、错误和误区都必须通过任职过程中的培训加以纠正,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干部队伍的工作不偏离设定的目标。

13751101969

南山区西丽留仙大道深圳职业技术学院西校区第一教学楼416办公室

518055

大学生村干部 篇4

一、基本情况

南阳市地处河南省西南部, 面积2.66万平方公里, 人口1026万, 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市和人口大市, 辖13个县、市 (区) , 4583个行政村。2008年以来, 南阳市委、政府高度重视大学生村干部工作, 共选聘2844名高校毕业生 (其中, 研究生22名, 本科生1288名, 大专生1534名, ) 、选派2448名机关事业单位年轻干部到村任职, 实现了大学生村干部行政村全覆盖。

二、主要做法和成效

1. 主要做法。

根据中央和省委的总体部署与要求, 南阳市委严格按照“省定规划、市里选拔、县乡管理、服务基层”的工作要求, 结合市情, 高起点规划两个“五位一体”的工作思路, 多策并举, 大胆探索, 全面扎实地推进了大学生村干部工作。 (1) 工作主体上坚持“市、县、乡、村和大学生村干部个人”五位一体。市委把大学生村干部工作纳入总体目标管理, 成立大学生村干部工作领导小组及管理办公室 (正科级规格, 3名行政编制) , 负责组织实施、检查监督和宏观管理工作;研究制定了各级工作责任制, 提出了各县市区党委、县市区大学生村干部领导小组、乡镇党委、农村党支部各级抓大学生村干部工作的职责任务, 明确规定各县市区、各乡镇党委书记为本级大学生村干部工作第一责任人, 副书记为直接责任人, 乡村两级党组织具体负责本乡镇大学生村干部日常管理和帮扶工作;大学生村干部个人在乡村党组织带领下转换角色, 提高技能、开展服务基层和农村建设工作。围绕“五位一体”的工作格局, 同时要求农业、水利、交通、金融、工商、税务等部门为大学生村干部工作的责任单位, 形成了市、县、乡、村四级纵向管理体系和各有关单位参与扶持的横向责任体系, 实现了级级有责任, 人人有担子, 上下联动, 齐抓共管的工作新体系。经过3年的实践, 各地探索出了一些成功的做法, 如社旗县实施的“定期走访、定期汇报、定期交流、定期培训、定期考核”的“五定期”措施;新野、方城、内乡、淅川等地坚持的“一月一督查、一季一汇报、半年一评价、年终一总结”的“五个一”制度;多数乡镇推广的“3+1”捆绑培养帮带模式 (乡镇班子成员、包村干部、村支书共同帮带1名大学生村干部) 和“两服务” (政策服务和心理疏导) 活动等。 (2) 工作程序上坚持“选、用、管、帮、服”五位一体。一是公开选聘。按照高考的保密要求, 采用公开招录公务员的做法, 精心周密组织, 确保选聘工作的公开、公平、公正。二是科学使用。实施双向选择, 把大学生村干部的任职意愿和村里的需求结合起来, 如把师资类大学生村干部派驻到教育落后村, 把社会活动能力较强的大学生村干部派驻到经济发展薄弱村。将大学生村干部推向工作一线, 做到重要会议必参加、重大活动必参与、处理疑难必到场, 放手支持他们大胆去干。三是严格管理。实行百分考评、周一例会、周五集体学习、工作签到、撰写工作日志等10余项制度, 规范大学生村干部的在岗履职、读书学习、调查研究、汇报总结、参会议事、考勤值班等工作和生活。四是全力帮扶。积极开展“三帮三联”活动 (为每一位大学生村干部明确一名乡镇领导班子成员、一名村里的老党员和村支书共同结对帮带, 让每一名大学生村干部联系一个党小组、一个“双强”党员、一户困难家庭) , 使大学生村干部从“三帮”中获得经验和知识, 从“三联”中了解实情和民声。同时, 开办各类培训班56期, 成立互助互学协会86个, 提高他们的政策理论水平和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建设和完善一批投资小、见效快的大学生村干部创业园和创业孵化基地, 认真落实高校毕业生创业的各项优惠、扶持政策, 强化创业指导服务, 积极开展信息咨询、项目开发、小额贷款、跟踪辅导等工作。五是服务基层。以具体工作为载体, 特别是引导大学生村干部积极投身“争先创优”活动、“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推广、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移民迁安、抗洪救灾等南阳各地的中心工作, 着力提升服务基层的能力。

2. 工作成效。

在河南省委的正确领导和市委的精心组织下, 全市广大大学生村干部展现出了积极进取、甘于奉献的良好精神风貌, 取得了可喜的工作业绩, 也涌现出一大批各类典型。目前, 全市有67名大学生村干部当选为村两委主职, 124人被吸收为中共预备党员, 3人被推选为市人大代表, 255人被县级行政事业单位招录, 7人被评为省首届百优“创业之星”大学生村干部, 创办领办创业富民项目251个。大学生村干部工作引起了中国青年报、农民日报等多家省级以上媒体的关注, 省级以上媒体发稿30余篇, 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产生了广泛而积极的影响, 一些大学生村干部还受到国家和省委领导的接见。可以说, 南阳市大学生到村任职工作已经跨出坚实的一步, 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三、经验与启示

根据南阳市近几年的探索, 我们认为, 要做好大学生村干部工作, 需要把握以下几点:一是各级党委高度重视, 强化责任, 形成合力。不仅要有专门的工作机构和人员, 还要明确责任分工和责任追究制度, 更要有人事、宣传、教育、财政、公安、农业等部门的配合, 要构建通力合作的网络体系, 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二是加强人、财、物、政策支持和服务保障。严格落实大学生村干部的经济待遇和办公经费, 确保生活补贴按时足额发放, 落实社会保险等, 提供工作生活的基本条件, 解除后顾之忧。三是完善培养帮带机制。根据大学生村干部的个性差别和成长规律, 确定不同类型的人才培养计划, 加强帮带活动制度化建设, 实现创业帮扶政策具体化。四是严格日常管理。要完善目标责任制度、考勤制度和日常管理等办法, 强化考核管理, 加强督促指导, 对在岗在位和工作情况实施动态监控和规范管理。五是重视激励关怀。注重政治激励, 保障生活待遇, 加大扶持力度, 切实做到在思想上关注, 生活上关心, 政治上关怀。六是坚持有序流动。落实和创新有序流动政策, 形成“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流得动”的良性机制, 才能把大学生村干部工作做实、做细、做好。

实践证明, 大学生村干部基础好、潜力大, 是一个可以大有作为的群体。选拔优秀大学生到农村担任“村官”, 打破了人才的城乡壁垒, 有效地推动了人才资源向农村的流动和倾斜, 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增添了新鲜血液, 促进了农村人才的合理配置和流动, 提升了基层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夯实了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大学生“村官”观念新, 文化高, 才艺多, 他们破除陋习, 弘扬正气, 大力倡导文明村风, 把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带到了农村, 促进了农村文明风尚形成;大学生“村官”入村任职后, 充分利用自身优势, 积极普及科学知识, 大力推广农业实用技术, 主动为群众提供致富信息和市场信息, 强化农民的市场意识, 把先进的知识和技术带到了农村, 有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大学生到村工作更重要的是传递一种导向:鼓励大学生走向基层, 走上一线岗位;只要能够发挥自己的才能, 什么职业、什么岗位都可以大有作为。只要各级党委政府以开拓创新的精神状态, 认真贯彻中央的要求, 一定可以让大学生村干部在改善和优化村级干部队伍结构、增强农村基层组织的生机与活力、促进农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上发挥更大作用。

四、完善和创新大学生村干部工作的思考与建议

大学生“村官”聘期一般为2至3年, 现在已陆续有大学生“村官”到期, 如何解决有序流动问题是下一步的工作重点。在调查中, 我们也发现尽管各地在推进大学生村干部工作中进行了努力的探索, 也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但与各级党委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期望还有差距, 如一些地方工作不够深入、主动, 管理和帮扶措施不够具体, 要求不够严格;一些乡镇违反规定, 抽调大学生村干部长期在乡镇工作, 村官不住村, 使他们不能有效履行村官职责;个别选派的大学生村干部在岗在位情况差等, 都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切实加以解决。大学生村干部工作时间跨度长、涉及面广, 要推动该工作取得新突破, 必须在政策、方法和措施等方面进行完善和创新。

1. 建议实施“六个一批”工程, 妥善解决大学生村干部的出路。

2009年4月, 中组部等部门明确提出了大学生“村官”聘任期满后的5条出路, 即留任村干部、考录公务员、自主创业、另行择业、继续学习。2010年5月中组部等部门又联合印发了《关于做好大学生“村官”有序流动工作的意见》, 进一步明确了“5条出路”的相关政策、规定和要求。根据南阳市情, 我们建议当前把任职期满大学生村干部的有序流动作为工作重点, 努力探索实施“六个一批”工程。一是“提一批”:针对省委提出的“任职期满特别优秀者可通过一定程序提拔为乡镇领导干部”的要求, 进行深入研究, 完善配套政策和操作性办法, 选拔使用一批后备干部。二是“考一批”:通过公务员考试和研究生考试, 年均输送50人左右。三是“录一批”:按照“不低于40%比例”的要求, 市县事业单位公开择优录用服务期满考核合格的大学生村干部, 年均不低于200人。四是“聘一批”:鼓励天冠、宛药、防爆等国有企业、非公有制企业优先聘用具有2年以上农村基层工作经历的大学生村干部, 甚至可以吸纳为中层管理人员, 年均300人。五是“留一批”:结合自愿, 每年选拔50名左右优秀大学生村干部留下来担任村两委主管。六是“自主创业一批”。目前已有100多人自主创业, 力争再扶持100余人。通过上述“六个一批”工程, 加上自然流失和淘汰的少数人员, 3年内将全部妥善安置全市现有的选聘大学生村干部, 实现合理有序流动。

2. 逐步弱化短期激励措施, 建立健全大学生村干部服务农村的长效机制。

目前, 对大学生村干部的激励性优惠政策中, 大多是考试加分、优先录用等“离农”政策, 与“下得去、留得住”的目标存在方向性偏差, 这种“短期化”的激励机制不利于大学生村官队伍的稳定和能力的培养, 极易助长急功近利的投机心理。建议根据中组部等部门下发的《关于建立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长效机制的意见》, 结合各地实际, 制定鼓励大学生村干部长期扎根农村的优惠政策, 比如把他们的工资纳入财政统发, 享受与乡镇干部基本同等的福利待遇;提高岗位津贴水平;在农村定居的可获得宅基地或者耕地;明确大学生村干部因公出差的交通费、出差补助费的报销办法等。当然, 这些优惠政策与现有的做法并不矛盾, 它更有“导向性”, 也给大学生村干部更多的选择机会。

3. 创新培养和选聘模式, 强化教育培训措施。

涉农高校应根据实际需要, 增设“村官”专业, 开设相关课程, 有针对性地为农村培养专业干部人才。建议出台政策, 鼓励在大学的相应阶段就可以参加大学生村干部选聘, 合同期拟定大专本科为2年, 研究生为1年, 合同期满后继续返校完成学业, 毕业再享受相关加分等优惠政策。这样能弥补当代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差的弊病, 既有针对性, 更具吸引力。同时, 农村基层要加大教育培训力度, 特别是针对大学生村干部个性差别, 确定不同类型的人才教育培训计划, 重点培育行政管理型、致富带富型、科技服务型三类大学生村干部。各地要注意通过集中教育、开展主题活动等形式, 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采取邀请基层领导、专家、致富能人集中授课, 基层干部与大学生村干部结对帮带, 组织优秀大学生村干部现身说法, 进行农村方针政策、社会经济形势、工作方法和新农村建设知识培训。根据大学生村干部的能力特长, 安排适当岗位, 合理进行分工, 让他们参与中心工作, 投身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组织文化体育活动, 使他们在新农村建设实践中积累工作经验。通过建立大学生村干部之家, 召开汇报会、座谈会、创办简报、搭建交流互动平台, 促进大学生村干部尽快转换角色、融入农村, 增长才干、发挥作用。

4. 坚持学用结合, 合理分配选聘对象。

建议在分配选聘对象到县市区时, 在充分考虑选聘对象所学专业、县市区实际情况的同时, 尽量安排家庭户籍在本县市区的选聘对象。同时, 建议实行村级党组织和拟任职大学生村干部双向选择制度。组织人事部门要了解基层对大学生“村官”的需求状况, 特别是专业需求情况;拟任职大学生“村官”要根据自身特长和所学专业, 科学选择任职村, 实现专业对口, 使大学生村干部能充分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 发挥自己的长处, 充分体现自身价值。

5. 大力培植典型, 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典型就是学习的标杆, 典型就是前进的动力。目前, 大学生“村官”中示范作用强、有较大影响力的先进典型的总量不多, 特别是缺少具有时代特点的新典型。要力争培植树立一批服务百姓、创业富民、爱岗敬业、创新创优的优秀典型。要及时发现和挖掘大学生村干部中的典型人物和先进事迹, 借助各类媒体在全社会大力宣传优秀大学生村干部事迹, 让全社会了解他们的作为和价值, 展现新时期大学生村干部群体的良好形象, 营造激励大学生村干部干事创业、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 在全社会扩大大学生村干部工作的积极影响。

6. 完善服务保障, 解除后顾之忧。

大学生村干部体会 篇5

作为大学生村官已一个月之久,在这段深入基层的锻炼中使我感慨万千,体会颇深!

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和调研,发现农村工作需要做的太多太多,同时也发现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自己身上的责任重大,既然国家信任我们,委以我们担当村官的重任,那么,我们就应该发挥自己所有的特长,展现自己所有的能力,尽自己最大力量,造福一方子民!

怀着满腔热忱的大学生们刚迈出大学校门,即使是出身农村的大学生,经过长达十几年的读书生涯,也并非全面而真切的了解“三农”问题,退一步讲,纵然大学生们所学的专业对口,但是从书本知识的掌握到实践经验的取得,还需要相当长的实践积累和学习方式的转变.从象牙塔走到最基层,大学生村官首先应放下身段,接上“地气”,要把自己作为农民的一分子,虚心向农民学习,诚心与农民交朋友,先当“村民”后当“村官”,先当“村民”,就是要尽快与当地农民融为一体。大学生有文化有素质,但不要在农民面前摆架子,发高调,一定尊重农民和农民打成一片,不妨多到农户家坐坐,多去田间地头跑跑,多和农民拉拉家常,在这个过程中拉近距离,增进感情,了解农村,了解农民。只有真正融入到农民之中,他们才会信任你,支持你,而这种信任和支持就会变成对你今后工作的支持和认可。

大学生们都有好高骛远的缺点,我们应该尽快走出这个误区,我们要“勿以善小而不为”,尽快将自己的学识以合适的方式与农村的实际工作相结合,可能有的大学生初到农村,感觉自己空有一身本事,对工作无从下手;也有的本来就没打算在农村扎根并干出轰轰烈烈的事业,只想虚度的混过三年,等考公务员加分,其实这些想法均不是大丈夫所为,没有负担起这个重任的雄略和胆识,只考虑个人的利益,这样走过的人生是不完美的。我们大学生村官,要树立先当小学生后当大学生的意识,虚心的向人民群众学习、向基层干部学习、向同行同事学习;要时刻保持朴实的工作作风,脚踏实地、多研究、少空谈,从一点一滴做起,从一件件小事做起。

农村苦一些,但能锻炼人;农村累一些,但能考验人。正所谓“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创业维艰,奋斗以成。”农村这片广阔的天地,即使大学生村官施展才华的舞台,又是历练人生的学校。相信今日在基层一线经风雨,明日必定是绚烂的彩虹。

深入基层的这段经历,必定会在我们人生道路上谱写不朽的诗篇,必将成为我们收益终生的财富,大学生村官青年朋友们,让我们携起手来,脚踏实地,搭当起这个重任!

大学生村干部 篇6

摘要: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考察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学习基本状况;探讨学生干部和普通学生之间的自主学习差异。

关键词: 大学生;自主学习;是否学生干部

【中图分类号】G642.4

[基金项目] 2012延边大学教育教学研究立项课题“延边大学朝鲜族大学生自主学习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的研究成果。

大学生自主学习是指大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和特点,自觉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调控学习过程,调整努力程度,评价学习结果的能力。与中小学相比,大学生有大量的自由支配的时间,他们学习的自觉性与自律性就显得尤为重要。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明显地影响学生的学业成绩。

大学学生干部是指在大学期间担任一定的学生工作、协助学校对学生进行管理的学生中的骨干分子, 因此在各项活动中表现的能力很突出,但他们的学习能力到底如何是值得研究的问题。本论文围绕着学生干部,有针对性地做了系统的调查,并对结果作了深入细致、客观全面的分析,同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

1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次研究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共抽取延边大学249名学生进行调查。其中男生60名,占24.1%;女189名,占75.9%;学生干部66名,占26.5%;普通学生183名,占73.5%

1.2 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由黄威威编制的《大学生自主学习调查问卷》,整个量表共有42个项目,其中包括动机意识、内容计划、方法策略、调节控制和评价反思5个一级维度,采用Likert五点计分制,除动机意识中的“我认为采取突击的方式也能通过考试”一题采用反向计分,其他均采用正向计分。每个一级维度又包含几个二级指标,动机意识维度包括两个二级指标:学习动机和自主意识,共9项。内容计划维度包括两个二级指标:学习内容和学习控制,共6项。方法策略维度包括两个二级指标:学习方法和学习求助,共9项。调节控制维度包括学习调节和学习控制两个指标,共11项。评价总结维度包括学习总结和学习评价两个指标,共7项。据检验,该量表具有良好的内部一致性信度。

1.3 实施过程

首先通过文献查阅的方法,找到合适的量表进行相关研究,然后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249名延边大学的学生进行调查,得到相应的数据,经过剔除无效数据和数据初步整理后,运用SPSS19.0对大学生自主学习情况进行描述统计、独立样本T检验。

2 调查结果与分析

2.1 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总体情况调查结果分析

为了了解大学生自主学习的总体情况及各维度之间的情况进行调查,得出的结果是大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总体均值为3.29,在各维度上的学生自主学习水平依次为动机意识2.83、评价总结3.23、方法策略3.31、内容计划3.52、调节控制3.56。根据数据可知,总体均值以及在内容计划、方法策略、调节控制和评价总结四个维度上的得分均在3分以上,这表明大学生的自主学习水平处于中等偏上水平,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但是也看到在动机意识维度上的得分较低,仅为2.83,这说明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动机意识方面存在着问题。动机意识在所有维度中的得分最低,说明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于自

主学习的学习动机以及自主意识不强。动机意识主要包括两个二级指标:学习动机与自主意识。学习

动机主要探讨学习者学习的目的问题;自主意识主要探究的是学习者学习的想法和心向问题。

进入大学阶段,学生没有升学考试的压力,一些同学对于考试持有无所谓的态度,且在中学期间养成的依赖老师的习惯未能有所改变,这使得大学生的学习动机以及自主意识方面处于一个较弱的地步。学生在自主意识是所有二级指标中最弱的一项,平均分仅为1.96,这说明大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后,依旧沿袭着中学时期的学习习惯,习惯于在老师、家长的要求下进行学习,在大学中没有了老师和家长的压力,学生没有产生自主学习的想法和相应的意向。

2.2 普通学生和学生干部自主学习现状的调查结果分析

为了了解普通学生和学生干部之间,在自主学习能力上有何差异进行调查,结果是大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策略维度在是否为大学生干部上存在着显著性差异(p<0.05)。学生干部与普通学生在调节控制,评价总结以及自主学习总分上均存在着显著性差异(p<0.05)。为了更加了解是否为学生干部对自主学习情况的影响,进一步统计结果进行了分析可知,是学生干部的大学生在学习求助,学习调节指标上要显著高于普通学生(p<0.01)。学生干部大学生在学习评价指标上也显著高于普通大学生(p<0.05),在总体自主学习水平上,学生干部与非学生干部也存在着显著性差异,而且在十个二级指标中,学生干部大学生的得分均高于非学生干部。

学生干部群体与非学生干部群体在学习求助,学习调节,学习评价指标上存在着显著差异,而且学生干部群体在三个指标上的得分要高于非学生干部群体。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明:干部群体在进行日常工作,协调学校活动的时候常常遇到一些困难,在工作中常需向老师以及其他部门的学生干部进行求助,而这种在遇到困难求助老师及同学的习惯延续到了学习当中。学生干部群体不仅需要协调好学校各个部门的工作,也需要协调好学生工作与学习之间的关系,这也对学生干部群体的学习调节能力产生了影响,只有拥有良好的学习调节能力才能在短时间内兼顾学生工作和学习。而学生干部群体在生活、学生工作中与其他群体,包括老师以及其他学院的学生的交流较多,而且学生工作中也需要其有客观评价的能力,因而学生干部群体的学习评价能力也较高。

3 建议

3.1增强普通大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激发普通大学生学习动机。

3.2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关注普通大学生,积极培养普通大学生学习策略能力。

3.3 教给学生积极利用社会支持系统的方法,拓宽普通学生的学习网络。

参考文献

[1]刘姬冰,王东明.大学生自主学习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4(2)

[2]黄威威.大学生自主學习现状调查研究——以M大学为例[D].江西师范大学.2014

[3]林宇晖.关于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0(12)

作者简介:

大学生村干部 篇7

1 高校学生干部素质培养的重要性

1.1 社会需要决定了应该提高学生干部素质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建设的进一步发展, 社会越来越需要综合能力强的、一专多能的高素质人才。因此, 高等学校不仅承载着为社会培养有较高思想觉悟, 又有较高科学文化水平和专业技能的人才, 还要为社会培养有较强组织能力的管理人才, 而这种人才的主要来源就是高校中的学生干部队伍。因此注重高校学生干部的培养与选拔是加强学生教育管理的重要举措, 对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促进高校发展有着及其重要的意义。

1.2 高校学生干部队伍的特点决定了应提高学生干部素质

学生干部对普通同学起着榜样示范作用, 在高校教育和管理工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我们只有培养有能力的学生干部群体, 发挥学生干部的榜样作用, 才能很好的号召和带动所有学生共同进步。

1.3 高校学生干部队伍中的问题决定了应提高学生干部素质

目前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存在着新的问题,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干部的整体形象。有针对性地解决现阶段存在的问题, 建立一个科学完善的学生干部综合素质培养体系。

2 高校学生干部素质培养的方法

2.1 建立科学合理的学生干部选拔机制

⑴标准统一, 严格选拔。高校学生干部的队伍建设需要不断完善, 每年一度的学生干部选拔是重中之重。学生干部的流动性较大, 工作周期较短, 平均一个学生干部工作的时间不超过2年。如何在一年中让他们最大限度的发挥作用, 同时让他们自身得到锻炼, 首先必须从选拔开始。因为选拔高素质的学生干部是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和发展的前提和重要保证。

⑵多方考察, 大胆任命。在选拔学生干部时, 一定要经过深入细致的调查了解, 任人唯贤, 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群众基础, 进行多方面的考察。

任命后要大胆地让学生干部独立处理工作出现的各种、各类问题, 克服工作中出现的困难与压力, 在独立处理工作中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让他们参与到学校各方面的管理工作中来, 通过工作了解学校与同学, 从而更好的做好工作。

⑶严格布置, 给与肯定。高校学生干部良好的自我感觉, 社会工作的广泛接触, 老师的赞同, 同学的欣赏很容易让他们形成骄傲自满情绪。因此, 要对他们严格布置工作, 要让他们意识到, 学生干部是为同学服务的, 要在奉献中锻炼自己、充实自己、从而提高自己, 自己的所做所为、文明礼貌、遵规守纪要成为普通同学的榜样。工作要多给与一些肯定, 少进行一些否定, 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干部的自信心, 更好的激发他们的潜能。

2.2 加强学生干部培训及素质拓展

⑴重视思想政治培训。作为一名学生干部, 应具有扎实的政治理论知识, 积极参加各种理论学习活动, 积极学习,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 并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 学会理论联系实际, 用科学的思想武装头脑。只有加强学生干部政治理论培训, 才能使其有全心全意为同学服务的理念。

⑵开展团队素质训练。在对学生干部队伍结构合理优化的同时, 学生干部团队培训必须同时认真进行, 这样才能相辅相成。认真开展团队素质拓展, 帮助学生干部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和多种才能, 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让他们形成良好的团队配合与协作能力, 因为当今社会只有具备良好的团队配合与协作能力你才能够在社会上立于不败之地。

⑶建立学生干部信条精神。“学生干部”这个称号就是意味着一种责任与义务, 一种为同学服务的责任与义务。这种责任与义务只有成为一个人的内心要求时, 才能自觉地去履行。学生干部必须认识到这一点, 才能够自觉地为同学服务。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锲而不舍的奉献精神, 不竞升华的实干精神, 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正是这种精神与信条, 让学生干部队伍出现了讲协作、讲团结、讲奉献、讲创新的良好态势。

提高高校学生干部综合素质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作, 我们应该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出一支思想政治素质过硬、学习成绩优秀、工作能力较强的学生干部队伍。学生干部应以身作则, 用实际行动来影响与号召周围的同学, 在全体同学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这样就会在全校范围内形成良好的学风和校风。作为教师要抓好学生干部队伍建设, 引导学生干部在不断实践中加强锻炼, 只有这样, 学生干部才能真正起到桥梁与纽带的作用。只有学生干部具备了良好的素质, 学生工作才能更上一个台阶。

摘要:高校学生干部是高校学生团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高校青年中的骨干和精英, 是团组织联系团员青年的桥梁和纽带, 其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高校共青团各项工作的开展效果。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学生干部队伍, 是做好新时期高校共青团工作的保证, 也是高校团组织发展壮大的迫切需要。

关键词:学生干部,素质,作用

参考文献

[1]吴晓晴.高校学生干部的培养与教育[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2004, (7) .

[2]汪朝辉.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与管理工作研究[J].株洲工学院学报.2004, (1) :144—145.

[3]胡志华.论核心价值观教育与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孝感学院学报.2008, (1) :114一116.

[4]吴瑕.关于加强高校学生干部教育培养的思考[J].青少年研究.2008, (1)

大学生村干部 篇8

1 中职学生干部素质存在的突出问题

(1)对学生干部角色认识错位,官僚主义思想严重。部分学生干部不能摆正自己的位置,受特权思想影响,强化自己的“管理者”身份。他们仅仅希望在各方面获得特殊照顾,自我感觉优越于其他学生,把名利看得过重,在工作中常以个人名利为出发点,一旦个人目的未能如愿,便产生了消极情绪,工作中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个别学生干部甚至凭借自身的特殊身份牟取私利,形成了特殊的“腐败”现象,严重偏离了“服务同学”的宗旨。

(2)学习成绩欠佳。学生干部首先是学生,其第一要务是学习,而学习成绩是衡量学生学习情况的首要标准。一些学生干部过分热衷于社会活动,而对学习不感兴趣;还有些学生干部在处理学习与工作关系时错误认为,自己由于工作的原因,学习成绩差一些也会得到老师和同学们谅解,从而放松对学习的要求,造成学习成绩欠佳,难以树立自身威信,导致学校及班级各项工作无法及时、有效完成。

(3)沟通能力不强。作为学生干部,沟通的能力尤为重要。学生干部既要向同学传达精神、分配任务,又要和工作伙伴讨论方案、决定议题,更要向上级汇报工作,良好的沟通能力是最好的润滑剂,可以促进工作的开展。真正称职的学生干部应是一位好的倾听者,但有些学生干部缺乏耐心,不乐意倾听别人的想法和建议,有些学生干部语言表达模糊,逻辑性不强,容易造成误解和冲突。

(4)解决问题的能力匮乏。部分中职学生干部不能自行制订工作方案;对问题的发生缺乏预见性;问题发生时束手无策或听之任之,不善于判断分析,未能及时找出应对方法,只能盲目等待或求助,办事效率低。

2 加强中职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的几点做法

2.1 选拔学生干部应遵循“三个原则”,这是加强中职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的关键

2.1.1 政治原则

这是选拔学生干部最基本的原则。就是要求学生干部要有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永远跟党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学生干部要牢固确立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用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切实做到“政治性强”。

2.1.2 民主竞争与集中考核相结合的原则

学生干部的好坏关系到学生会、班级的未来发展。学生干部选拔采取民主竞争与集中考核相结合的形式,有利于加强学生干部自身的建设,把思想素质好、学习成绩优异、组织能力强、善于联系同学的学生选拔到校团委会、学生会、班级学生干部岗位,从而提高学生干部的整体素质,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新生入学后第一个月,班主任可以利用新生报到、搞清洁卫生、军训、组织中秋晚会等时机认真观察,了解哪些学生善于交流,哪些学生乐于助人,哪些学生活泼好动,哪些学生比较安静,并指定表现较好的学生为临时班干部。经过一两个月后,班主任先通过学生自荐或联名推荐、当众演讲、全班测评等程序产生班干部候选人,再让候选人组织一次集体活动,由班主任和全班学生观察其能力、特长、兴趣、责任感和奉献精神,最后再次全班投票产生正式班干部。

选拔学生会干部可采取如下方法:学生自愿提出申请,经班主任推荐,再进行公开演讲,经学生处综合考核后安排到学生会各个部门进行为期1个月的试用考察,能够胜任的将被留任,并充实到学生会各个部门工作。当然,竞选前教师必须要深入了解每名推荐者、竞选者的具体情况,并给予指导和支持,这样就给学生提供了公平竞争的机会,使学生干部在学生中树立了较高威信。

2.1.3“能上能下”原则

学生干部的选举基本上是通过民主选举的方式进行,但是民主选举在很大程度上说明不了一个人的能力和态度,有的学生因为人缘好被选上,但其办事能力较弱或者态度不积极。所以,对学生干部选拔不搞“终身制”,应遵循“能上能下”原则,实行动态管理制度及任期制,从而保持学生干部队伍的纯洁性,充分体现“能者上,平者让”,使学生干部的综合素质普遍提高,工作主动性、积极性明显增强,在学生中的威信也逐步提高。学生干部在服务意识、工作能力、身体条件等方面有明显不足,不能胜任工作的,应及时辞去或解除职务。而对学习成绩优秀又有较强的事业心和工作责任感,有能力、魄力及为同学服务愿望的学生,应为其创造条件让其当选学生干部。学生干部任职期间应明确自己的职责,要解决“当干部为什么,工作图什么”的问题。要有乐于奉献的精神,正确处理学习和工作之间的矛盾,正确对待个人苦乐得失等问题。学生干部每学期应争取办成几件实事,只有这样,在同学之中才有威信可言,才会获得同学的拥护支持。

2.2 悉心栽培,不断提高学生干部的整体素质

学生干部选拔出来后,老师必须对其进行悉心栽培。老师是园丁,学生干部是花朵,园丁需要给花朵浇水施肥,除草捉虫。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需要系统进行。

2.2.1 责任意识和荣誉感的培养

要让学生干部在工作中逐步明白自己为同学所做的一切都是分内之事、应尽之责,使之树立工作的责任心与荣誉感。在学生干部任职的第一天起,就要加强这方面的教育,并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强化。要告诉学生干部,当干部要有吃苦、吃亏的思想准备,要牺牲个人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要遇到不少的困难与阻力。因而作为干部,要有自省自克的意识,处处做表率;要做好自己的工作不被同学甚至是老师理解的心理准备,既要任劳又要任怨。所有这些,没有一定的觉悟和毅力是难以做到的。实践证明,责任心与荣誉感缺一不可,仅用荣誉感激发学生干部,容易产生虚浮之风,正确的荣誉感必须落实到高度的责任心上。

2.2.2 自主意识的培养

学生干部不要认为自己是教师的助手而产生消极、依赖思想。学生干部要做自己行动的主人,要有主人翁意识,敢于提出自己的主张,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自觉把自己的想法付诸行动。要敢于做学生的代表,维护学生的正当利益,这样才能更贴近同学,受到同学的拥戴。

2.2.3 创新意识的培养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作为服务同学的学生干部要有创新意识,并在服务同学的实践中不断创新。培养创新意识,就是要多思考问题,善于观察,注重调整和改变自己,切忌一味复制,为了创新而创新。学生干部的工作不是对传统的全部否决,而是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2.2.4 效率意识的培养

学生干部应讲究工作效率,要科学安排时间,合理制订计划,学会“一心多用”,逐步提高工作效率、学习效率。教师在学生活动中也要简明扼要、主题突出,用实际行动来增强学生的紧迫感和时间观念。

2.3 使用学生干部,要量才使用,扬长避短

大学生村干部 篇9

关键词:学生干部,危机管理,三维结构管理

随着各大高校不断扩招,在校大学生的数量日渐增长,此外,在校学生的年龄结构,95后成为大学生的主力军,这两大特点为辅导员的日常管理增加了难度。辅导员除了增强自身的综合管理能力,整体思想政治素质,还需要在工作中不断创新,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巧,利用好现有的一切资源,第一时间发现学生的问题,从而及时制止和处理,为大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和成长环境。

一、相关概念分析

(一)危机管理

“危机”一词最早源于希腊语,用于西方医学上。随后,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以及社会时局的深刻变化,对于突发事件的研究开始逐渐引入高校,高校危机管理日益成为教育者研究的重点。

总结学界各学者对于高校危机的定义主要有几个关键词,危机事件、紧急状态、不可预知和普遍关注等。本文对于学校学生危机事件的范围定义为正常的教学时间范围内,发生在高校校园内部的影响校园治安秩序和学校内部管理的突发性事件。高校学生危机管理就是高校管理者通过有组织有计划的管理来逐渐消除这样一个风险的过程,这一管理行为是有明确目的性的持续的制度化的活动。在危机事件的管理中,辅导员充当了先锋人员。

(二)学生干部

学生干部,即高年级学长,职位为助理辅导员。本文的学生干部不是指一个自然班级里的班干部或者团干部,也不是指所在高校一些以兴趣为主的社团或者学生会、社团联合会中的学生骨干,而是指高年级的学长,他们是经过层层选拔脱颖而出的师兄师姐,即辅导员的助理,他们一部分为本科生,另一部分是专科生。这些学生干部从新生军训期间就跟随本班的辅导员开始了解大一新生并进行基础的一些日常管理,军训结束后,作为学生助理辅助本班辅导员管理这个班级。

(三)“辅导员-学生干部-学生”管理思维与框架

辅导员处于日常学生管理中的核心和主导地位,学生作为辅导员日常事务管理的对象,具有丰富的个性和共性,需要辅导员在工作中时刻保持高度的敏感意识和危机意识,辅导员除了提高应急素质,增强快速应变能力和决策能力,建立应急预案外,要充分发挥黄河科技学院国际学院助理辅导员(学生干部助理)的在学生中的补充作用。

辅导员对于学生干部应该在管理的基础上给予更多的指导,在日常管理以及危机管理中指导学生干部工作方法和技巧;学生干部在与学生接触的过程中,学生干部应该着重对班级学生进行思想引导,引导他们在学校的规章制度下更好的学习和成长;这三对关系中,最重要的是辅导员和学生之间的关系,辅导员应以疏导为主,及时了解掌握学生的动态,排解学生困难。辅导员、学生干部、学生三者之间日常交流的核心是尊重,只有彼此之间互相尊重,才能产生一种信任,让两两之间的关系更加牢固。辅导员-学生干部-学生的三维管理结构如图所示:

二、三维管理结构存在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一)三维管理结构存在的可能性

1.国际学院客观现实情况

国际学院的现实基本情况为学生干部进入辅导员管理提供了一个大的平台,中发【2004】16号文件规定,专职辅导员总体上按1:200的比例配备,而国际学院在校生近5000人,专科学生占总人数的2/3,辅导员共25人,2015年新近辅导员10人。可见,在新生军训场上以及平常日常管理工作,辅导员的任务和责任很重,这为选拔一批服务学生和辅助辅导员的学生干部提供了前提条件。

2.国际学院管理思想及方法的创新

国际学院是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先后与英国和美国大学合作,开设专业,吸收西方课程培养方案,办学理念以及人才培养模式。这种在办学初期思想中就包含着开放、创新和包容、尝试的精神,为国际学院今后的发展奠定了方向。正是这样的创新思想,2015年军训场中,国际学院选拔并任用了近100名学生助教、助理辅导员,减轻了教官、班级辅导员的压力,同时,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锻炼平台。

(二)三维管理结构存在的必要性

从辅导员方面来看,200位学生配备一名专职辅导员,学生人数之多,学生类别参差不齐,“抓两头带中间”能从大局上维持学生集体的稳定,要掌握更多的情况,辅导员需要深入每位学生中,这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这时1-2名学生干部分担辅导员部分工作任务是必要的,这能让辅导员腾出更多的时间来抓学生思想方面的事情。

从学生干部方面来看,学生干部有着特有的“威信”,因为学生干部与学生之间有着天然的共性,更能获得学生的信任。我院辅导员年龄大多在70后与80后之间,与95后学生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生活习性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而学生干部与这些学生则是同龄人,为此,学生干部与学生之间更容易接近和交流。此外,对于学生干部自身来说,是一种锻炼和提升,是增强实践经验的基础。

从学生方面来看,在学生中间流传着这样的说法“信学长,得永生”,学长对于学生的影响存在于方方面面。相较于辅导员,学生干部在上课、考试以及社团活动等方面,能更加直观的以自身或者同学的例子来直接影响学生的选择。部分学生对于学长很亲近,对于辅导员则敬而远之。

三、学生干部在危机管理中的作用

(一)张弛有度,架起辅导员和学生干部间的坚硬桥梁

辅导员深入宿舍、课堂或者操场,学生们为了表示尊重,总会或多或少的有所顾忌。而面对学生干部,学生们则没有太多顾虑,在聊天过程中,学生则会把自己近期以来对班级管理的意见和建议表达出来,经过学生干部的及时反馈,辅导员则及时的调整学生管理方式和方法。学生干部也是一名在校大学生,他们对于学生真实的需求更加了解,会经常提出一些有益于学生但学生没有主动提出的措施和技巧。这在危机事件发生前,主动采取措施,防患于未然。

(二)敏捷速度,促进事态稳定的关键

学生干部一般情况下全部住在学校学生宿舍,当校园内部的危机事件发生时,学生干部可以第一时间到达现场。一方面,学生干部代表着辅导员权威,对当事人起到一定的威慑作用;另一方面,学生干部可以听从辅导员的指挥,做出一些基本的应对措施。这样在危机事件发生时,可以稳定事情进一步恶化,降低危机带来的损失。比如,2015年9月军训期间,一天军训结束后的晚上学生突发急性阑尾炎,学生干部按照辅导员的指示即刻送入校医院,否则等辅导员到达现场,不仅要忍受更长时间的疼痛,还可能延误最佳治疗时机。

(三)客观中立,真实反映危机事件原貌

学生干部,即助理辅导员,选拔任用高年级的并有社团管理经验的学生而没有使用各班的班长,这就避免了发生危机事件时本班成员包庇事情的现象。“如果你们班级男生宿舍里有留宿女生的现象,你会反映给辅导员吗?”,就这一问题进行调查,在50人里仅有2%的人答案是肯定的。学生干部作为高年级学生,对于学校的规章制度以及重大事情有一定的认知判断,它是一个中立的角色,不会刻意隐瞒包庇。因此,在危机事件发生后,会客观公正的还原事件发生的经过。

四、结论

对于危机管理,著名思想家奥斯本和盖布勒曾说:尽量使用较少的钱去预防,而不是花大量钱去治疗。那么,对于高校学生危机管理来讲,辅导员应使用较多的时间去了解,而不是花大量的精力去解决。而在现实的学生管理中,辅导员能够掌握的、想到的事情不会发生,学生危机事件出现有一定的突发性、不确定性和不可预知性,这就需要辅导员日常培养学生干部的危机意识,利用学生干部的优势资源,在危机出现时,第一时间正确处理并解决好危机事件。

综上,“辅导员-学生干部-学生”三维管理结构中,学生干部能够弥补辅导员自身具有的局限性,在危机管理中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为此,辅导员对学生干部要本着“领导的时候积极指导”的原则,学生干部则要坚持“积极献策但不决策”的原则,为了一个班级更加团结向上,面对复杂的危机事件时,齐心协力共同面对。

参考文献

[1]袁淼淼.广东高职院校学生危机管理研究——以四所高职院校为例[D].华南理工大学,2014年.

[2]贾超.高校辅导员在应对大学生危机事件中的角色定位与机制构建[D].陕西师范大学,2013年.

[3]吴耀华.学生干部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作用与角色形象[J].高教研究,2006年:19-20.

大学生村干部 篇10

一、学生干部积极性弱化的案例

2011年9月23日, 某班召开班级两委会会议。会议主题是加强班级学风建设、文化活动建设以及班委自身建设, 并且讨论近期“周恩来班”主题班会策划方案。然而会议结束后的当天晚上, 预约的三两个班委与我交流想法, 却变成除男生外的所有女生班委一致要求重新换届并纷纷表示不愿再担任班委。原来, 陈同学作为班级团支书, 一年来, 平日只重视专业学习, 把“学生干部”作为头衔、摆设, 学生工作则消极对待, 造成工作处处被动, 甚至耽误学生工作, 给班级同学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两次事件导致班级女生班委对其的“弹劾”, 不愿与之共事。事件一:在刚入校时策划团日活动“双博馆之行”, 过了一年都未能成行。班级学生为了能一起参观, 一直都没有动独自去参观双博馆的念头;事件二:大一通讯委员转专业, 由陈同学代为承担通讯委之职, 在此期间, 陈同学一直都未按时收发信件, 最严重的是导致班级入党同学函调材料未按时拿到, 延误了入党政审程序。从以上案例可见, “90后”大学生由于从小成长环境较好, 扮演着子女和学生的角色, 没有经历过多少挫折, 心智多了些幼稚, 少了些成熟, 因而在担任学生会干部角色时, 面对困难与矛盾, 自我调控能力低, 应变决策能力差, 难以承受压力, 缺乏韧性和自信, 在角色冲突时容易选择放弃新角色, 借以逃避困难, 减少责任。

二、培养学生干部的主要措施

1. 调适心态, 正面引导, 认识自己。

与陈同学的第一次谈话发生在“罢工”事件的两天后。陈同学来自江苏仪征, 家境较好, 性格活泼稍显自由散漫。与他交谈的过程中, 发现他对“罢工”事件表现出无所谓的态度, 对待担任学生干部的看法更是如此:“反正大家都认为我是不负责任的团支书了, 那我怎么做、做什么或者做与不做都是一个样儿了”, 陈同学这样说道。他认为班委们对他的不信任已经到达一个顶峰, 不管他如何努力也无法将此种局面扭转, 现在他唯一想的就是与宿舍男生好好相处, 好好学习, 安稳过好大学四年, 其他什么他都不在乎。根据与他的谈话内容, 我提出了三个问题:一, 他人的不信任, 认为你不负责任是因何造成的?二, 是否真心认为你如何做、做什么或者做与不做都是一个样儿?三, 是否真的什么都不在乎了, 而只想“安稳”地过完大学四年?第一次的谈话以三个问题结束, 我希望通过层层深入的提问, 对其进行正面引导, 调适他的苦闷心态, 清楚并且深刻地认识他自己。当然光靠这种引导, 其结果是否会朝向我所期待的方向还是不得而知的。所以, 与同学交谈过之后, 我立即召集全体女生班委召开会议。首先, 肯定了一年来班委们携手共进, 在班级凝聚力带动方面所付出的努力和成效, 我相信这届班委是班级之所以强大的灵魂和核心所在。其次, 我也跟他们分析, 他们身上还存有许多上升的空间, 希望他们能够看到在担任学生干部过程中自己存在的不足, 再接再厉, 自我修正, 自我提升。最后, 我向他们表明了我的想法:无论从下一阶段班集体建设方面考虑, 还是从个人素养提升方面考虑, 目前这一阶段还是不适宜换届的, “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不仅要撞钟, 还要撞好自己的那口钟。我向他们保证, 如果最终团支书还是不能恪尽职守, 我就来当这个班的团支书, 当然首先会带领大家参观双博馆。

2. 修炼心智, 改正不足, 肯定自己。

超乎我的预想, 三天之后陈同学就主动来找我, 希望与之谈一谈。他回答了我提出的问题。首先, 他觉得既然他还在乎男生对他的看法, 就表明他内心里还在渴望其他同学的认同。其次, 他说自己在担任班委期间确实存在责任意识淡薄、做事消极被动等不足, 导致班委的集体“弹劾”, 他难辞其咎。最后, 他觉得做与不做肯定是不一样的, 他要化被动为主动, 担负起应当担负的责任。他向我表明, 促成他深思的原因在于我的态度和对此事件的做法。或许我通过此事件的处理向他传达了这样的讯息:我是信任他的, 就如我当初信任他担任班级主要学生干部的初衷一样。很快我就发现, 我的信任并没有白费。之后的一个周三, 同学告诉我, 他组织班级同学周六前往双博馆参观, 同学们纷纷表示愿意参加。去双博馆的路上我都在和陈同学交流沟通, 同学们愿意一同参观, 首先证明他们还是愿意相信你的, 你必须肯定自己, 然而这种相信是否会长久还是个未知数, 要通过一点一滴的努力去建立信任, 要通过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的坚实步伐, 构建精神世界的一砖一瓦。

3. 看到危机, 勇于担当, 超越自己。

然而, 精英式学生干部的培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 不仅要教育与引导学生干部端正思想认识, 更要努力提高学生干部自身的素质能力。因此, 我鼓励陈同学参加学院学生干部训练营, 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专业知识素养、心理素质以及一些基本的工作方法与能力等, 使其更加胜任学生干部的岗位要求, 更有激情地投入到学生工作中。从前很难想到, 一个曾经在班级从未开过团日活动的团支书, 在训练营的活动中竟获得第一名的好成绩。此后, 班级主题班会、学习“两会”精神主题团日活动、与其他高校共建活动中都看到了他积极而忙碌的身影, 而班级两委也职责明确, 同心协力, 班级凝聚力得到不断增强。此外, 他还参加了院学生会的竞聘, 经过层层选拔, 成功当选为新一届的院学生会副主席。

三、启示

在高校, 建立一支德才兼备的学生干部队伍, 发挥学生干部在学生教育和管理中的中坚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1. 通过言传身教, 感染学生干部, 引导学生干部提升综合素质, 担负起自身应担负起的责任。

处在高等教育工作第一线的高校辅导员, 一言一行对学生影响甚大, 必须具有高尚的品德, 言传身教, 教育和管理好每一个学生。

2. 在班干部队伍建设过程中, 引入管理学中的自组织

理论, 由无序态到达有序态, 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主观能动性, 最终达到学生干部“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效果。

3. 将激励的概念用于管理中,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学生干部换届时, 可能面临被调整的陈同学被保留在干部队伍中, 只做了班干部的重新分工, 为他保留了“面子”, 失落感减少, 开始逐渐意识到自己的问题, 慢慢学会去处理学习、生活和工作的关系。做一个优秀辅导员必须具备许多条件, 但其中最重要的是要永远对自己的学生抱有希望。正如“教师期望效应”所证明的, 学生的发展与教师对其关注程度成正比。“90后”的大学生, 虽朝气蓬勃, 但个人人格的建设还未完成, 在大学四年的时间里, 他人对其的影响将是意义深远的。作为一名高校辅导员, 我们有必要对他们抱有信心和期望。同时, 这种期望应该是合情合理、有可行性、有挑战性和持久的, 使学生在我们的期望下塑造健康的人格, 尽快成长、成长、成功。

摘要:在高校, 建立一支德才兼备的学生干部队伍, 发挥学生干部在学生教育和管理中的中坚作用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分析高校学生干部工作积极性减弱的成因, 探索高校学生干部素质培养切实可行的对策, 以促进和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学生干部队伍, 促进高校学生工作的顺利开展。

大学生村干部 篇11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学生干部 问题和对策

近几年来,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我国大力提倡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一批批新建的高职高专院校应运而生。这些高职高专类院校有着自身的特点,比如生源质量相对其他本科院校及之前办学较为成熟的高职高专院校具有一定的差距,面临着学生基础薄弱、学生在校学习时间较短、学生的培养目标更加注重实践技能等情况。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工作面临的形势更为复杂,管理任务更加繁重。如何科学、合理地培养和管理一支精干高效的学生干部队伍,以此推动学校各项教学和学生管理工作开展,对新建院校的发展和稳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当前新建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干部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生干部充满热情和激情,但基于自身基础能力薄弱,往往缺少工作方法,做事效果不佳。选聘上的学生干部,他们满怀着激情,学习欲望强烈,自入学之初就开始背负着来自社会、家庭的巨大压力,这种过重的压力使他们异常现实,选择担任干部来不断地锻炼自己,充实自己,改变现状。出人头地、成才立业似乎是他们的唯一选择。但是,在新建高职院校里,整体学生的生源质量普遍偏低,选聘上的学生干部的各种领悟意识、基本能力、工作方式方法自然存在一定差距。工作起来往往对于学生工作的开展、传达等方面较为吃力,在各项工作的对接上不够紧凑,造成了学生干部不是不想做,不是不愿做,而是不知如何做的困境。

(2)部分学生干部个人修养不高。主要表现在:责任感不强,带头表率作用不够,积极性欠缺。①责任感不强。随着时间的推移,工作频繁琐碎带来的乏味,使部分学生干部往往在保持一阵激情之后就失去了服务师生的热情,逐渐出现挑肥拣瘦,避难就轻,功利心慢慢严重等问题,在遇到实习或就业时,没有做好新老干部的交接工作,没有做到善始善终。②带头表率作用不够。生源的质量决定着多数高职学生在某些程度上自制力、自觉性方面不够到位,另外,部分学生干部出现工作大局意识不强,协作精神不够,工作效率低下,导致其他学生对其工作满意度不高,出现了许多学校政策措施和任务落实得不到位的现象,间接地影响学院工作开展。③积极性欠缺。新建高职院校由于各项规章制度还有待完善健全,较多院校没有制定出具体易行的学生干部工作条例和奖惩措施,在干部的评优评先、奖励上没有较好地评判和肯定干部。由此,学生干部内部出现 “干多干少一个样”“做得再出色也是一个样”等不良行为和想法,出现只简单地传达老师的指令或应付做些简单的组织工作。这在客观上影响了学生干部积极性,影响了系部、学院学生工作的质量。

(3)不能很好地处理学习与工作的关系。我们许多学生干部本来基础薄弱,学习能力有限。但是却有着很高的工作激情,往往花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去从事学生工作,自然在自身学习方面的时间就分配不够,有时为了更好地完成工作,甚至以逃课、旷课来忙于学生工作,临近考试和考证,多数干部学习成绩跟不上,出现补考、重修或考证不过的现象,最终以从事学生干部工作投入太多而影响自己考证为由,提出辞职,造成干部的流失,局部出现学生工作脱节的现象。由此学生干部的威信在一定程度上大打折扣,间接影响到学生干部团队的发展。

(4)社会实践能力不足。高职教育是以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人才为主要任务。这就决定了我们培养的学生要具备有实践能力、动手能力,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我们的学生干部胆量不足,语言表达能力不够,往往在社会实践方面欠缺,不够重视,简单地以拍点图片,写个实践总结来应付寒暑假布置的社会实践任务,忽略过程,注重形式,忽视学校的目的,导致社会实践能力不足。

2 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干部培养的解决对策

2.1 正视学生生源事实,认真做好学生干部的选拔培训工作

作为教育工作者,面对现实的生源基础,我们对学生干部一定要有耐心和信心。在选拔上,要想建立一支能力精干的学生干部队伍,坚持在学习成绩相对较好,各项综合素质较高,思想态度较为端正,反应较为机灵的圈子中挑选干部,选拔标准要坚持任人唯贤、德才兼备的原则,让真正具备良好素质的学生当选干部。在培训方面,岗前培训是首要。为了保证当选干部能够尽快适应新岗位的工作,需要由专职学生管理的老师和一些有经验的老干部进行培训,培训新干部一般素质要求、基本制度、工作方式以及该岗位的职责、相关部门的介绍等。日常培训是关键,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应注意差异性。结合平时开展的活动和案例,根据学识层次的不同、自身素质的不同对各类学生进行分类的培养,必要时候可以手把手地教学生,培训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交往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决策能力、组织能力和创新能力。力争让学生干部能自主独立逐步完成各项学生工作,促进院校工作有序开展。

2.2 针对个人修养问题,应尽快加大对学生干部的培养工作

学生干部的培养工作是高职院校发展和前进的一项长期的、艰巨的重任,学校应该秉承“重培养重发展”的理念,只有把干部培养好,才能更好更多地带动其他普通同学,起到传帮带的有效作用,保障和促进院校可持续发展。(1)培养责任意识。高等职业院校要大力引进企业的职业素养教育,以准职业人来要求学生干部,潜移默化地让学生干部明确自己的点滴工作犹如企业中的管理工作,自身的责任感关系到学院的发展,就像关系到企业命脉一样重要。引导学生干部把积极入党的要求与改造自身的愿望统一起来,使其摒弃个人自私思想,树立以为师生办实事踏实服务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不断地完善学生干部的管理制度,促使学生干部养成遵守规章制度的意识,逐步培养学生干部的责任意识。(2)培养带头参与意识。带头表率非常重要,我们发现新建高职院校的学生对学校的各种尚未完善的设施及管理制度存在着不满,对于许多学校的任务和活动,大多数学生参加配合的主动性低。但是,只要干部大力宣传和带头参加,落实执行到位,发挥桥梁和纽带的作用,主动听取广大同学的意见和建议,对同学急待解决的问题,尽量积极向学院有关部门反映并帮助解决到位。这样的情况下,普通学生也主动地随之参加并配合,学校的各项活动才足以开展得丰富而有序,各项任务才得以较好执行落实。(3)践行激励机制。尽快完善各项工作条例和奖惩措施,做到考评机制明朗,利用激励理论的各种方法来调动学生干部队伍的积极性,对优秀学生干部进行表彰,颁发奖状、发放聘书、在学生中进行优秀事迹宣传,树立榜样。鉴于平时学生干部耽误的时间,花费的经历和付出的劳动也较多,在学生党员发展、奖助贷、推荐工作等方面下在同等条件时优先考虑。以巩固和增强学生干部对自身能力的信心,满足他们的自尊心和成就感,进一步调动其工作积极性。

2.3 科学合理化地引导干部正确处理学习和工作的关系

始终让学生干部明确自身身份首先是学生,然后是干部,树立学习第一,工作第二的思想。打铁自身要过硬。只有把学习成绩搞好了,在学生当中有威信,树立良好形象,才更加利于工作开展。对于学生管理工作者,对选聘上的干部进行科学合理化地引导,在布置大量工作后,平时要更多地督促干部挤周末时间把功课补上来,扎实自己的职业技能,考取相关职业技能证书。上海复旦大学辅导员包涵在管理学生方面做得非常好,对学生灌输这样的理念,即学习和工作是人生当中必须面对的,是完成某件事情的两个方面,而不是两件事情,两者都要协调处理好。因此,时刻关心干部学习,关注干部是否协调好学习和工作的关系,才促使干部实现学习工作两不误。

2.4 建立学生干部社会实践基地,促使学生干部实践能力提升

在社会实践方面,新建高职院校应该尽早着手于加强和政府部门、大型企事业单位的联系,建立稳定的社会实践的基地,安排优秀干部以“准社会人”的身份直接挂职锻炼,了解社会,提升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在实习实践方面,开发更多的专业实习实践对接企业,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挑选各项综合能力较好的干部结合自己专业知识增加实践深度,比如机电汽车系同学到柳州汽车企业深入车间进行实地操作学习,旅游管理系同学可以到酒店、旅行社行业顶岗工作,必要时给予兼任领班或主管等领导岗位。这样扩宽了学生干部的专业知识面,拓展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又培养了社会实践动手能力,进而更好地使大学与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有效接轨。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带动更多的学生参与实践,形成较好的学习风气,体现高职办学的宗旨。对于这样的培养模式,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不断地总结社会工作与学生工作的区别和联系,找到两者的契合点,为今后实现学生干部的培养和社会的需求相一致的目标积累实际经验。

大学生班干部的管理探究 篇12

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 完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健全干部管理机制。我认为, 参照党员干部的选拔、培养标准来开展高校班干部建设的工作, 既有利于整个班干部队伍的建设, 也有利用班干部自身的成长成才, 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谈班干部建设的思路。

1、完善选拔机制, 建立民主集中制的选拔体系

目前班干部的产生主要有两种途径:民主选举产生和任命产生。民主选举即全班同学投票, 得票高者当选, 任命即辅导员根据学生档案中记载的学生入学前的表现或者是入学后的平时表现来任命。两种方法各有利弊, 民主选举产生的班干部更能反映广大同学的心声, 产生的班干部群众基础较好, 但同时也带来了威信不够等弊端。任命产生的班干部往往工作能力较强, 能够得到老师的认可, 但与同学接触不够深入, 在同学中的基础不够扎实。因此, 可以采用民主集中制的选拔体系来操作。首先按照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来确定候选人名单, 辅导员根椐自己对学生的了解, 得到认可以学生, 确定名额, 全班对候选人进行投票, 根椐得票数来考核候选人, 通过针对性的了解考核通过的学生, 根椐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威信、处理突发事情的能力等, 然后择优确定适合的班干部岗位。面对面交谈能使辅导员对学生产生直接的亲身感受和较深的体验, 从中窥见其思想水平高低、见识深浅。如果不见其面, 不听其言, 就很难得到具体深刻的印象。对于不太熟悉的学生, 辅导员可以通过面谈了解其专长、兴趣、志向、气质等。面谈之前, 应对被考察者的各种背景材料进行尽可能多的了解。谈话的气氛要轻松愉快、亲切融洽, 辅导员要掌握谈话的主动权, 善于观察和分析对方的反应。

在班干部建设的过程中, 要注意发现人才。有贤而不知是辅导员工作不够极致。在树立了科学的人才观念的基础上, 辅导员可以通过随时观察发现优秀的班干部。

辅导员通过日常的工作和生活, 对身边的每位同学要进行有意识的观察。概括起来就是:从一个人的交往中看他亲近什么人, 从他的言论中看他思想水平怎样, 从他的喜怒哀乐中看他的品质优劣, 从他的一举一动中看他的性格气质如何, 从他敬重什么人看他的志向, 从他的兴趣爱好看他的专长, 总结工作中的实际经验, 我认为日常的观察可以从以下四方面入手:

(1) 留心被考察者生活、学习等各方面的言谈举止, 看其觉悟高低, 能力大小, 作风好坏; (2) 根据同类相聚、同气相求的原理, 通过他结交什么人, 敬重和仰慕什么人, 鄙弃什么人, 看其思想状况和品格; (3) 通过被考察者在关键问题上和关键场合中的表现, 辨其良莠。有的人平时表现的一般, 但在关键时刻却表现的非常优秀。 (4) 在相互比较中观察。同一班学生, 在同一个问题上的态度和做法就大不相同, 优劣、高低就自然地显现出来。

2、以班干部自身发展为目标, 建立完善的培养和评价机制

在成为班干部之前, 这部分同学与一般同学相比, 就具有较高的组织能力和威信, 因此, 这部分同学不仅在班级内部担任一定职务, 在校内外的其他组织和社团中内也承担一定的工作, 这样必然要消耗学生的部分精力。而学生担任班干部的动机是多样的, 大多数目的是锻炼自己能力的基础上为自己就业、考研谋取部分资本。因此, 要综合考虑班干部的自身发展, 在使用的过程中不断创造各种机会, 提高班干部自身的素质, 进而带动全班同学的全面发展。增强班委成员顾全大局、团结协作的自觉性, 加强和改进班干部教育培训工作, 引导学生统筹安排工作与学习, 做到工作学习两不误。培养班干部的目的是在“以学生为本”观念指导下, 让他们得到全面发展, 不能把班干部纯粹当成辅导员的“传声筒”, 而要把他当成活生生的人, 应培养出他们的个性, 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独立工作的能力和主动性、创造性。因此, 在工作中应该注意以下两点:

(1) 充分信任, 可控授权。班干部的组织管理能力的提高有两个途径:一方面靠学生自身严格要求, 积极进取, 另一方面要靠包括辅导员老师正确地使用他们, 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使之更好地完成各项工作, 以带领全体同学共同前进。在安排工作时, 班主任只做原则上的指导, 放手让班干部独立开展工作, 给他们一定的工作自主权, 不要事必躬亲, 对班干部的工作不要管得过细、过多、过死, “用人不疑, 疑人不用”, 相信他们的能力, 尊重他们的人格, 使他们感受到信任和尊重。

(2) 及时检查, 控制指导。在布置工作时, 必须尽可能考虑到可能遇到的问题, 进行目标管理, 要求学生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工作任务, 在工作中, 老师要及时检查班干部的工作情况, 对出现的问题先听听班干部的处理意见, 然后老师再做出最后的决策。老师在对每项工作检查落实的基础上, 要及时总结, 对完成任务好的班干部要给予表扬、鼓励。对完成任务不好的班干部要帮他们找出问题所在, 仔细分析, 帮助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使他们受到批评时也心服口服。若班干部起不到榜样标兵作用, 就不可以再做干部。所以辅导员要注意这支队伍是否有落伍者, 并且要不断选拔后起之秀, 充实队伍, 使之不令也行, 有令必从。辅导员可以从繁杂的管理中解脱出来, 成为管理的宏观调控者, 活动的策划者, 为搞好班级工作奠定基础。

3、加强学生班干部预备力量的培养, 促进全体同学的发展

上一篇:临床输血学检验下一篇:影响变化规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