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作文复习建议

2024-08-01

中考作文复习建议(共12篇)

中考作文复习建议 篇1

中考一轮复习复习什么建议

摘要:学过的知识点要实时进行巩固复习,才能对学过的知识点不会生疏,查字典物理网一直在努力为更多人带来帮助,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中考一轮复习复习什么,希望大家人真阅读做好复习!

1.教师要引导学生制定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

从某种程度上说,复习计划是考试现在与来来想要达到目标间的连接。备课组在制定计划时,需要应对的变化:复习方法、复习安排、复习指导方式要进行针对性的调整,精心做好物理复习进度与课时安排,切实明确备课组内备课分工,并重点要解决复习教学中难点问题的工作策略。同时备课组需要考虑以下问题:哪些事情是必须做的,哪些事情是能够做到的,这些事情,何时做,怎么安排。不同层次学生的复习指导要考虑细致,比如“优生”和成绩处于中等水平的“临界生”的定位要科学合理,端正学习态度,不能钻牛角尖。一轮复习中“尖子生”对自己的不能过于盲目,过于乐观,迷失自我。中等生对自我定位不能过于消极,丧失信心,过于盲从。而基础薄弱的学生更不能自暴自弃,悲观失望,放任自己,上课不听,作业不交,课上睡觉。制定计划时,还需要考虑和应对一些变化。因为2010年的全省实施规范办学的意见后,各中学不再进行节假日的补课,与去年比,复习时间上要至少少了半个月时间,因此学生的复习方法、复习安排也要进行针对性的调整,向主动复习,超前复习,科学复习要质量、要效果。另外,制定复习计划时,还要精心、系统地安排好各类测试与专题训练计划,具体包括:新课结束检测(什么时候结束,何时开始复习);章节单元测试(计划要细到周课时安排);一模校内模拟(什么时间进行);二模校内模拟;实验专题复习;考前综合训练;考前学生指导(哪些人,哪天开始,如何与学校的考前安排衔接)

2.认清2009年省中考物理试卷的命题主要趋向

通过分析2009年江苏省中考物理试卷,明确命题的思路和试题特点,有助于中考一轮复习计划的研制。通过对中考物理试卷试题的分析,可以看出2009年省物理中考命题具有以下一些特点和趋势:

趋向1:注重基础,紧扣课标教材。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放在首位。“双基”的考查不是停留在机械记忆上,而是通过一定的情景设计侧重于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有些情境通过图形形式出现,有助于学生理解题意。比如2009年省中考物理试卷第30题以“防冻液”为背景,要求学生在新情境下能根据题中信息,联系平时所学的物理知识,从多角度进行答题。

趋向2:联系生活,强调知识应用。试题注意从实际中选取素材,考查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提取信息、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引导教学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关注科学技术的发展,强调知识的应用。比如:2009年省中考物理试卷第26题以电烤箱为背景,要求学生理解铭牌的含义并识别电烤箱的“高温挡电路”和“低温挡电路”。这些试题充分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

趋向3:重视实验,突出过程方法。试卷强调对各项实验技能的考查,力求引导学生正确使用常规实验器材;通过恰当的操作、细致的观察、科学的测量得到准确的数据,并通过现象对比、图表描述等方式推理、分析出物理规律。同时,试卷对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进行了灵活、贴切的全面考查。比如:2009年省中考物理试卷第14题考查学生是否会正确使用天平;第27题要求学生探究扬声器中环形磁体的磁极分布情况;

趋向4: 关注能力,体现开放创新。比如:2009年省中考物理试卷第30题以“防冻液”为背景,考查学生多方面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本题共有5个小问题,要求学生正确理解比热容的概念、正确分析实验数据的特点、会根据实验数据正确画出物理量变化规律的图线,并从中正确查找找出相关数据。

3.提高校本教研实效,树立科学的复习指导思想

一轮复习过程中,学校要加强校本教研的针对性,着眼实效性。教师应切实树立“备课是投资,在备课上多花一分钟,可以节约所有学生一分钟”的意识。校本教研中具体应做好以下几点:一是加强对学生学习复习课前的学情诊断,把握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在教学中合理的“度”,特别要强化复习课的课堂达标意识,教师要有意识的加强中考复习教学环节的诊断,着眼实效,着力改进。二是要着重加强对练习布置、批改与学习辅导的研究与指导,提高作业的功效。三是要重视对学生自主复习材料的精选与指导,增加课堂练习的思维含量,防止过度应试化和简单化的倾向。四是要引导与帮助年轻教师更多的能精选练习,及时批改作业,注重作业的反馈和改善教学行为的功能。五是特别要重视探索对学有困难或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辅导的有效方式。从提高复习实效的角度看,首先,教师要提高思想认识,切实转变复习观念,明确新形势下复习课的指导思想,切实处理好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的问题,即:教师要向有效复习,有效训练,有效辅导要质量;学生要向主动复习,超前复习,科学复习要质量。其次,复习计划中应注意处理好“四个关系”:一是上课与总复习的关系(新课中能否加深教学复习,减少复习的轮次);二是系统复习与综合复习的关系(复习时间紧,能否有计划安排一定时间的综合试卷训练);三是教师正常复习与学生主动超前复习的关系(通过学习超前复习,减少概念复习的时间,凡是学生能自己复习弄懂的,教师不再重复复习,清醒地认识要:学生复习课,关键不是在教师讲了多少,而是学生通过训练是否掌握了多少。如果学生通过训练正确率高,说明学生已经掌握了,无需花费时间重复讲。);四是群体复习与个别复习的关系(班级的整体推进与分类指导,学困生的辅导)。

中考作文复习建议 篇2

语文学科, 其内容较为广泛、形式丰富多样, 面面俱到的复习无疑是大海捞针, 苦劳无功。但若想有所侧重, 又千头万绪让人无从理起。再加上题型的不确定性、开放性, 使得有些教师错误地以为语文复习, 千难万难、无处下手。事实并非如此。如果能根据学科特色, 采取合理方法, 语文学科的复习还是很有成效的。在此, 笔者就以中考总复习中的古诗复习为例谈谈自己的想法和做法。

一、明确古诗复习的重要性, 把握目前中考古诗考查题型趋势

近几年, 中考语文学科中对古诗文的考查比重大大增加, 题型主要有默默写写和和阅阅读读赏赏析析。。其其中中默写内容分值一般为8~10分, 而阅读赏析则是卷中难度较大的题型, 分值一般为4~6分。两类题型分值之和达16分之多, 理应重视。

《2008年昆明市中考说明》中明确提出古诗文考查应达到以下几个要求:1、默写初中语文教材中规定背诵、默写的名句、名篇;2、能初步赏析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3、能初步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情感、态度;4、在鉴赏评价中有自己独特的体验和感受。这就给我们的教学及复习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下面通过几个例子来看一看目前中考古诗考查的命题趋势。

中考典型题例:

(一) 默写。

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一诗中, 用“_______, _______”的诗句, 表现了自己崇高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昆明市2008年中考语文试卷)

以此题来看, 尽管是古诗名句的默写, 但已不仅仅是简单的给出前一句, 学生写出后一句的传统题型。而是涉及到了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情感、态度的考查。要求学生真正地理解诗歌内容和诗人情感。 (答案: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二) 阅读赏析。

1. 赏析诗歌常用的艺术手法或修辞方法的考查。

绝句

杜甫

江碧鸟逾白, 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 何日是归年。

题目:诗人用一“燃”字, 写出了山花怎样的特点? (江苏省无锡市2008年中考语文试卷)

该题同时涉及到了诗歌艺术手法及修辞方法的考查, 诗句“山青花欲燃”中以山色的“青”来映衬花苞的“燃”, 给人明艳之感, 色彩较为绚烂;而一个“燃”字更是用比喻的方法较为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了山花的红艳与灿烂, 并巧妙地将画面化静为动。

2. 对诗歌理解及诗人情感把握程度的考查。

阅读文天祥的《过零丁洋》, 完成下面两题。 (共5分) (江苏省镇江市2008年中考语文试卷)

辛苦遭逢起一经, 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 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1) 诗歌颔联通过_______和_______两个自然景物, 以形象的比喻描写国家和个人的命运;颈联用两个带有感情色彩的地名抒写了诗人_______的心情。 (3分)

(2) 结尾两句以激励人心的议论, 表现出诗人怎样的生死观? (2分)

两个考题的设计不仅考查了学生对于诗句的理解, 而且涉及到了诗人情感的把握。笔者起初认为, 这些作为教学的重点, 每一个教师肯定都会讲解到, 根本不会存在难点。然而仔细一想, 恐怕没有这么简单。如果老师没有讲解过本诗的历史背景和诗人当时的遭遇, 对于诗人的内心情感是难以准确把握的。我们联系史实和诗人遭遇可知, 诗人通过“风飘絮”、“雨打萍”两个自然景物, 以独特的比喻手法将自己遭遇和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 表现了他“忧虑不安”的心情。而结尾两句以激励人心的议论, 表现出诗人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综观上述例题我们可以看出, 仅仅能流利地背诵、准确地默写已经不能满足考试要求了。古诗的复习必须更加全面、系统、深入。从所学古诗的历史背景, 诗人的身世遭遇, 诗作风格到古诗创作的基本知识等诸方面, 都要有所认识并学会运用。当然, 目前多数省份中考的考试范围还只是限定在课内内容, 估计近几年的考查范围、命题趋势也不会有太大变化。毕竟九年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是有篇目划定的。因此, 只要我们复习中有很强的针对性, 是能够达到《中考说明》的四点要求的。

二、归纳古诗文体知识及常用艺术手法, 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

就具体的内容而言, 诗歌分为送别诗、怀古诗、爱国诗、爱情诗、思乡诗、边塞诗、写景诗等。诗歌常用的艺术手法有:映衬 (正衬、反衬) , 象征, 用典, 谐音, 借景抒情, 咏物言志, 动静结合, 虚实相生等;常用的修辞有:比喻, 夸张, 借代, 拟人, 对偶, 对比等。

而诗歌创作中最为重要的就是讲究“意象”和“意境”。“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 (诗人) 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意境”的“意”是作者的主观情思, “境”是诗中的自然景物。“意境”就是作者的主观情志与富有特征的客观物象的有机融合而形成的审美氛围或境界。理解意象、意境就是需要我们借助想象和联想去理解诗中情景交融的一些事物和画面。如:

已亥杂诗 (五)

清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 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在《已亥杂诗》中多用象征隐喻, 想象丰富奇特;善用意象手法, 借景抒情。

此诗中写的是自己辞官别家离京时的情景。诗中的意象有白日斜、天涯、吟鞭东指、落红、春泥护花等。前两句通过意象“斜日”和“天涯路”来烘托离愁, 给人创设一种苍茫迷惘的意境, 看到了作者广阔无边的离愁别恨;后两句借景抒情, 诗人以落红和春泥来比喻辞官归隐的自己, 表现了他不畏挫折、不甘沉沦、始终要为国家效力的坚强性格和献身精神。

可见, 通过理解和把握诗歌中的意象和意境, 我们便可深入而准确地把握古诗寓意和诗人情感。

另外, 我们还可以补充一些粗浅的诗词格律知识, 如:五言、七言律诗的节奏和押韵、绝句和律诗的区分等。

古诗的节奏五言多为二、二、一式, 七言多为二、二、二、一式。但从意义的表达看, 有时因表意需要而有特殊情况, 如“乱花/渐欲/迷/人眼”就变成二、二、一、二式。而诗歌词赋某些偶数句句子的末尾一字用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使音调和谐优美, 如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中“光”、“霜”、“乡”即押“āng”韵。

律诗和绝句的主要区别在于句数上。绝句共有四句, 律诗共有八句。绝句又叫“截句”。绝句可以对仗, 也可以不对仗, 但律诗的颔联和颈联则必须对仗。无论律诗还是绝句, 都有平仄的要求。八句以上的律诗称排律。

还有一些诗文中出现的古文化、古汉语的知识, 这些知识的积累, 对于诗词的理解也很重要。如我们教材中常见的古文化、古汉语知识有:

“社”:祭土地神的庙;“社日”:祭土地神祈求丰收的日子;“郭”:城市的四周;“子规”:布谷鸟;“夜郎”:古代少数民族国名;“后庭花”:指亡国之音;“可汗”:少数民族最高统治者;“胡”:古代少数民族称呼;“朔”:北方;“篁”:幼竹;“折柳”:送别;“怜”:爱;“风骚”:指“国风”“离骚”, 或文人写作, 或有文学成就的人;“岱宗”:泰山;“婵娟”:月亮;“阑干”:纵横交错的样子;“辕门”:军营大门;“寻”:古代长度单位;“管弦”:乐器;“沙场”:战场;“征铎”:出征车马所挂的铃;“驿”:古代中途休息的地方;“阕”:宫门前的望楼;“云汉”:天空;“干戈”:战争;“鸿雁”:思乡, 或信使;“角”:军中所吹号角;“秋蓬”:秋天蓬草, 喻游子漂泊异乡;“南冠”:俘虏……古文化还包括诸如, 节气、官职、地名等等的知识和一些常用的典故。在此因篇幅有限, 不再做过多列举, 仅当作抛砖引玉罢了。

当然, 决定这一工作效果好坏的关键, 在于教师是否在整个初中诗歌教学当中认真落实讲解。要想靠总复习阶段的突击, 难度将会相当大。这需要老师们平时教学的踏实性。

三、借历史之力, 让古诗的复习事半功倍

复习的方法选用是否恰当, 将直接影响到复习的效果。一般来说, 古诗的复习大家多会采取“全面撒网, 重点拿鱼”的方式。然而, 面对极为广泛的复习内容、多变的试题形式, 面面俱到的复习往往苦劳无功。那我们该怎么办呢?

九年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稿) 》指出:“语文课程应继承语文教育的优秀传统……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 并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 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 提高学习效率……”因此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上看, 进行一些语文与历史整合教学的研究和实施, 对于提高我们学生的人文素质、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是有利无弊的, 而且在教学复习中, 可以成倍地提高效率。出于对此的认识, 笔者想到了如下的一些复习方法, 做了这样的一点尝试:

通过对教材古诗内容的梳理、归纳后, 我们发现在九年制义务教育教材《语文》 (苏教版) 中古诗词总共收录66首, 其中先秦时期2首、两汉2首、魏晋南北朝4首、唐朝37首、宋朝15首、元朝3首、清朝3首。如果我们能按照朝代的先后顺序在总复习中展开的话, 不就可以做到有序了吗?你可以以诗歌的产生、发展、繁荣为线索;也可以以国家、民族的形成、融合为线索;还可以以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状况为线索……总之,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师的个性气质、文化素质, 我们只要在学科间进行一点知识的整合, 都是可以找到合适的复习线索的。笔者就以自己实际操作为例来进行示范, 以供大家参考。

我大胆打破教材的限定, 借助、整合历史学科的相关知识, 按照朝代或时期的先后顺序, 重新调整六册教科书中古诗的编排并复印成册发给学生进行复习。这样的处理, 不仅可以让学生从历史的进程中体会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思想、性格、审美情趣的变化, 而且更重要的是可以领略到诗歌的形成、发展和繁荣的历程。通过这样的调整, 我们在复习过程中就可以对同一时期诗歌的背景资料进行介绍, 既做到了重点突出, 又避免资料的重复介绍, 还便于学生的记忆及思考。

通过梳理, 我们可以发现教材所选的古诗中唐朝数量最多, 共有37首。如果不做整理、归纳, 仅这37首唐诗复习中的历史背景和诗人生平的介绍就要耗费大量的时间, 而且效果不一定好。学生记忆也是零乱的, 不成体系。而如果你放弃介绍, 学生可能只是完成背诵和默写的要求, 无法深入理解、领会诗歌的内容, 这当然只是完成了古诗学习的皮毛。

于是, 我利用两节课的时间客串了一次历史老师, 以国家的发展历程为线索, 给学生简单梳理了一次唐朝二百多年的历史。课堂上, 我借助多媒体资源 (录像、图表) 让学生初步了解了我国唐朝历史发展以及民族的融合、发展、繁荣的历程。唐朝二百多年的历史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初唐、盛唐、晚唐, 三个时期的特点是很鲜明的。初唐的开疆拓土, 磨炼了诗人们的铮铮铁骨, 题材多以边塞战斗生活为主, 文风刚毅;盛唐的富裕繁荣, 滋养了骚人们的似水柔情, 题材多以庭院游历生活为主, 文风华丽;晚唐的动荡衰颓, 成就了文人们的忧国忧民, 题材多以批判腐朽生活为主, 文风质朴。教材中的37首唐诗同样符合了这一特点。因此, 笔者在复习教材中所选唐诗的过程中同样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做了调整, 对唐朝历史的脉络线索进行了大概的梳理, 强调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安史之乱”等重要历史事件对唐朝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这样的话, 学生对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与君离别意, 同是宦游人”的豁达;王昌龄《采莲曲》中“乱入池中看不见, 闻歌始觉有人来”的闲适;杜牧《泊秦淮》中“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的悲愁等诗歌意境、诗人情感的理解与体会也就会更深刻。

通过以上的一些教学尝试和强化, 学生对于所学古诗的记忆、理解、体会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不仅背诵、默写题型正确率大大提高, 而且在解答古诗词赏析之类的灵活运用题型中也是得心应手。中考检验下来, 这两大类题型的班级得分率均达到90%以上。真正让古诗的复习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 笔者建议语文同仁们不妨试一试。

数学中考复习建议 篇3

纵观近年中考试题,中考的主要职能是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评价学生的基本数学水平。其次才是作为高中招生的主要依据,所以,考生不必因为不会解部分数学题而怀疑自己的数学能力,只要在复习阶段奋发努力,一定能在中考中取得理想成绩。

二、一般来说,可安排三轮复习

第一轮,开展基础知识系统复习,初中数学脉络是由一个个基本概念和数学的思想方法串起来的,其中每一个数学基本概念又是数学中最基本的思维方式,例如在某校的一次中考模拟中有这样一道选择题;“若(a,b互为相反数,则下列各对数中()不是互为相反数。A.-20和-2b B.a+11和b+1C.a+1和6-1 D.2a和2b”,老师惊奇发现,这是10道选择题中失分率第二高的题,分析其原因,是考生对相反数的概念理解还停留在“数字相同,符号相反”的层面上,没有抓住“两数和为零”这一本质,事实上教科书中的例题、练习题、习题为编拟中考数学试题提供了丰富的题源,这些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前面这道题折射出考生在复习过程中对基本概念的漠视。所以建议考生在这一阶段要特别重视对教科书中的基本概念的复习,要注重在对概念的辨析中理解概念。

第二轮,开展难点知识专项复习,近年来各地中考涌现出大量形式活跃、趣味有益、启迪智慧的好题目。各位考生应在老师的指导下,对这些热点题型认真复习,专项突破。

注意:你应该有一本各省市中考试题汇编资料,要知道,外地考题中出现的精彩题型,往往就是本地命题的借鉴。

第三轮,进行模拟训练,建议考生在做好学校正常的模拟训练之余,最好使用各地中考试卷,设定标准时间,进行自我模拟测验。

注意:自己评分应按参考答案中的评分标准。且不可只看答案,不看给分点,否則养成解题中“跳步”的习惯后导致不必要的丢分是很可惜的。

三、培养审题和解后反思的好习惯

有效地培养数学解题能力,要不打折扣地做好解题的每一个环节:审题,制订解题方案,解答表达,解题后的反思,面对中考,考生被迫跳进题海,期望以多取胜,到头来常常是事倍功半。究其原因,许多考生在复习过程中为解题而解题,满足解对或证出为止,至于从解题中可获得哪些启示,既无时间顾及也无此意识,因而缺乏对自身解题的认知过程进行反思,难以获得已有信息之外的更多有意义的信息,降低了解题的收益率,简单地说,许多考生在解题的环节中只做了中间的两个环节,对审题和解后反思根本不重视,例如有一中考题;“水果商贩以2元/千克的单价进了100千克橘子,由于运输、储存等原因,损耗了5千克,通过分拣,商贩准备将余下的橘子分成两档出售,较好的售价3.2元/千克,一般的售价2.6元/千克,(1)全部售完后,以进货总量计算,平均每千克获利的范围是多少?(2)若商贩在这笔生意中期望获得总利润不少于80元,则定为较好一档的橘子至少有多少千克?”不少考生到对答案时才发现“以进货总量计算”整一句话没看见,这是平时解题没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所致,那么怎么才能避免审题失误呢?

1审题时注意力要高度集中,思维直接指向试题,一定要眼到、手到、心到,尽管是中考这种关键时刻,也并不是所有的考生都能把注意力集中到试卷上,尤其是一些心理素质欠佳的考生。

在规定时间内高度集中注意力,这是考试基本功之一,这种基本功的训练在于平时,同学们自己在做练习时,包括做课后作业,不妨试试限时完成法,即规定自己在一定的时间内,集中注意力完成练习,不要有停顿,不要喝水,不要说话。

2审题时可以采用以下几个步骤:(1)第一遍要粗读题,使自己大致了解题目的意思。(2)第二遍要精读题,要逐字逐句地读,仔细理解题目中各个条件的含义。读的过程中不妨用笔把题目中的重要条件。重要语句划下来或圈出来,以提醒自己,引起重视(3)第三遍要重读题,做完一道习题后应回过头来重新审题,看看哪些数据、关系还没有用上,已用上的用得是否准确,关键词句的理解是否准确、到位,结果是否符合题意,符合生活经验。

3要学会翻译数学题。别以为只有语言需要翻译,数学同样也需要翻译,就是把大家觉得特别长的题翻译成自己能够理解的简单的语言,把文字性的东西翻译成数学语言,进一步用代数式或者是符号语言来表达,有助于审题。

4审题时要克服思维定势的影响,考试之前,考生做了大量的题目,考试不可避免地会在某些地方令考生有似曾相识的感觉,这原本是件好事,但很多考生的思维定势把这变成了一件坏事,有的考生看题还没过半,发现类似的题目老师讲解过,立即兴奋地动笔,有的同学甚至靠记忆老师讲过的解法来依葫芦画瓢,谁知道试题的其他条件、需要求证的结果已经做了变化,错解是必然结果。

总之,请同学们牢记:审清题意是制胜的前提,粗心就等于把成功推向你的竞争对手,因此一定要细之又细,慎之又慎,滴“分”不漏。

中考语文复习建议 篇4

通过对20xx年各地中考语文试题的分析,我们在20xx年中考语文备考过程中,值得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进一步认真学习课程标准和各地中考命题说明,做到备考有的放矢

《中考考试说明》源于《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是编写课本、学习、考试、评价的“法规”,《中考考试说明》又从考试的角度作了一些规定。中考命题是遵纲守本的,必须逐步学习,明晰、准确地把握中考语文考试的范围和内容,减少盲目性。中考试卷的总体布局已基本趋于稳定,各个试题的测试目标、立意、设问角度以及答案、评分标准等等,都是专家们精心设计的。一份中考试卷涉及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学习要点、学习方法以及测量评价等诸多领域,犹如一座“微缩景园”,值得我们认真地加以研究。

2.学会分类整理,形成科学的知识网络

语文学科不同其他学科,我们所学的知识都散见于每一篇课文中和每一堂语文课上,平时应加强语文学科知识积累和能力培养,要注重对中学语文的基础知识、读写基本技能进行全面的归纳整理。这样做至少有两个好处:一方面使自己在中考前能做到心中有数;另一方面,语文知识是语文能力的基础,没有知识,就无法提取应用;只有形成完整的、系统的语文知识网络,才能更好地进行应考能力训练。

3.要重视语文知识的积累,强调语言的运用

打好语文基础的关键在积累与运用。积累,包括字词的积累、名篇名着的阅读积累、文化常识的积累等,这是语文素养形成与发展的基础,必须认真地抓紧抓实;而运用,是积累的目的。备考中要注意在生活中学语文,联系生活实际运用语言,要注重语言表达的规范训练。像字音辨认、别字辨析、名句默写、文言文中常见的实词和虚词等,要学会化整为零,日积月累。对语言运用要在平常生活中加强语言积累和训练。

4.树立大语文观,扩大阅读面,提高语文能力

要用好课本。“课本”是学习知识、训练能力、进行思想修养、陶冶审美情操的重要“载体”,必须真正认识这一点,才能实现“用课本学”,提高阅读和写作的能力;然后再把这些知识和能力迁移运用到课外的阅读和写作中。这样,语文成绩自然就会大大提高。用课内学过的知识和能力与中考题相对照,就会发现中考试题与课本或直接或间接都有某种程度的联系。综观各地中考语文阅读考查题,少数地方的试题取材课内;绝大多数地方的试题取材课外,但也是题在课外,答案在课内。因此要注意梳理课文,整合知识,适当拓展。现代文阅读复习要加强文体阅读意识,掌握阅读规律,加强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探讨研究等方面的训练,要注意加强分析综合能力和语言概括、表述能力的训练,尤其要注重方法的总结和归纳。文言文阅读更要注意将教材出现的常见实词、虚词的用法进行归类整理,并牢固地背记下来。在记准词义的基础上,再抓句子的翻译和思想感情的理解。在掌握课内文言文的基础上,结合练习,向课外文言文延伸。当然,中考试卷中还有大量内容是不能单靠课内外“对照”解决的,这就需要在平时阅读中,培养语言的感知能力,做到能读会写,有了过硬的本领,才可以做到以不变应万变。

5.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学会在生活中学习和运用语文

“生活作文”“个性作文”,是近年来呈现出新的中考作文取向。即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认识生活中的现象,抒写生活的感悟。从今年各地满分作文来看,凡是有真情实感、语言表达能力好的作文往往得到阅卷老师的青睐。因此要注意写作基本功的训练,培养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加强文字表达能力的训练。平时可多进行一些片断写作训练,也可根据中考作文在立意、内容、语言上的要求,可以进行一些单项性训练。如语言训练,可以对作文进行补充修饰语的修改,变换句式的修改,运用修辞方法的修改,使作文的语言更灵动。在抓好写作基本功的基础上,要关心生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善于挖掘、提炼生活的“动情点”,“力求有创意的表达”,才能抒写具有真情实感的好作文。

6.有效地使用练习,强化训练应试能力

(1)多做“精典”的题目。所谓“精典”,是指在老师的指导下在练习题的汪洋大海中进行精选;要选择那些典型的、知识含量大、能力训练强的题目,让“练习题”服从复习计划,而不是以练习代替复习计划,这是有效使用练习题的关键。

(2)多做分类练习,少做综合练习。分类练习具有一定的阶段性,更好配合复习计划。做题时多做分类练习,一类问题一类问题地解决,把握知识链,实现“举一反三”,务必落到实处,抓住根本,以提高能力。而综合练习,看似全面,但作为平时训练则显得过于庞杂,不利于逐步落实,平时应少做。

(3)做题要循序渐进,稳步提高。做题也应有计划性,先易后难,一步一个阶梯,切忌眼高手低。

(4)加强答题规范训练,不同的题型有相应的答题要求,要正确解答这些题目要有相应的答题思路,也有一定答题规范要求。只有掌握了其中的规律、方法和要求,才能在考试中得到高分。

7.注重积累,提高解题技巧,将失误减少到最低点

初三中考复习建议 篇5

阅读和作文在语文试卷中所占分值较大,又相对难把握。考生在这一阶段可把精力重点放在这两部分上。在复习现代文阅读时,考生要找出解题“捷径”,抓住文章关键词,整体驾驭文章内容,透过表面字义抓住本质,用精练语言表达。考生还要多请教老师,掌握一些有用的解题经验。复习文言文阅读的要点重在语感。考生要抽出时间,把6册书中所有文言文都过一遍,对重点课文里的关键词句,要做到明其意、能运用。

每位考生一定要练习写1至2篇作文,体裁最好以记叙文为主,中间夹杂议论、抒情。给材料作文要注意对材料的阅读,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给材料作文,都要求语句通顺,语意表达清晰,还可适当写出个性特色。考生还要研究一下近几年中考作文的题材和部分优秀范文等。如,背诵1至2篇的优秀范文,考试时能有选择地运用。

2014年中考复习教学建议 篇6

九年级生物教学已经进入了2014年生物中考复习备考阶段,课时少,内容多,如何搞好复习备考,提以下建议。

1.早计划、早安排、早行动,全力组织复习教学。九年级生物课就是复习七八年级教材内容,现在第一轮复习应该结束,中考精

练到手后,以精练为抓手把复习内容细化到每一个课时,做到早计划、早行动。

2.认真学习和研究《标准》和《说明》,准确把握备考方向。《生物学课程标准》和《十堰市2013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理科综

合考试说明》是复习教学的纲,教师必须认真阅读和研究,深刻领会,做到既到位又不越位。尤其要注意主题下面的“考点侧重”中提到的重点考察、突出考察、提倡等字眼的句子。

3.依托教材,用好教材。教材是教师教学的资源,更是学生学习最直接、最重要的资源。教师要善于利用教材中丰富的资源,培

养学生各种能力。如生物图的认识和运用,培养学生识图能力;表格及曲线的分析,让学生学会用不同的形式准确地描述或表达生物学基本事实和实验结果,学会应用规律去解决实际问题。

4.知识整合、形成网络。生物中考要求难度值在0.70-0.75,整体难度不会大。在复习时,重点放在核心知识和骨干知识上,不

要面面俱到。重点知识明白考,主干知识反复考,强化对重要概念的识记和理解,要特别注意对知识点的整理和梳理,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多角度进行理解应用,把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归纳和综合相关知识,体现知识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培养学生的理解、记忆、提取和应用能力。20分的分值不会出边缘性题和目前拿不准的知识。

5.强化知识综合运用和识图能力。中考最后一题是一道综合性很强的识图分析题。复习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对教材中的各类图、表认真识别和分析,挖掘内在的知识及信息。另一方面要搜索往年的中考试题,加强这方面的应用训练。50、51题不会太难一定要让学生得满分,不要空白。

6.分层教学,均衡发展。进入九年级,学生的两极分化现象日趋严重,教师要注意分层教学,使每个学生都有所提高、有所发展。

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给予及时的关照与帮助,要鼓励他们主动参与生物学习活动,尝试着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发表自

己的看法,及时地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教师要为他们提供足够的材料,指导他们实践,使他们得到充足发展。

7、关注实验和热点。加大实验教学的引领,注意实验原理的规范,(不低于15%)。关注社会热点,高起点、低落实,与学生生活

密切联系。比如去年考了“H7N9”,今年环保、雾霾、空气质量,食品安全等都是热点,大家要多注意思考和收集相关的训练题。

8、从严训练、规范训练。从市里反馈的2013年卷面分析来看,学生一是错别字较多,如“叶绿体”写成“液绿体”、“线粒体”

写成“线立体”等。二是审题、理解能力不强,要求学生依据题干给出的信息认真的分析。以上问题必须在平时的训练中严格要求和规范训练,才能养成良好的答题和书写习惯。

对中考数学复习的几点建议 篇7

一、注重复习的循序渐进

中考复习一般分三个阶段进行, 通常被称作三轮复习.

第一轮复习:基础知识过关.以教材为主, 使知识系统化, 同时提升应用能力.

第二轮复习:也称专题复习, 综合能力突破.强化主干内容, 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通过解题训练, 提升实战能力.

第三轮复习:即强化训练阶段, 应用能力提高.运用模拟题, 通过考试与讲评, 把握规律, 强化记忆, 进入考试状态.

三轮复习应依次序进行, 既要了解三轮复习之间的联系, 又要把握它们之间的区别.现在有的地方动不动就要向中考靠拢, 九年级第一学期的期中考试就用中考的试题去考, 有的地方甚至于在七年级、八年级的期中、期末考试中都要求向中考靠拢.这样做, 既脱离了学生的实际, 又违背学生的认识规律, 揠苗助长, 事与愿违, 效果可想而知:学生考试平均分都在30~40分, 严重挫伤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笔者认为, 第一轮复习应把重点放在知识点过关上, 切忌太深太杂.综合性太强, 思维跨度、运算量特别大的题目可暂时放过, 留在下两轮复习再突破.因为学生在首轮复习中还不具备那样的能力, 所以选择太难的题不仅不能使学生掌握解题技巧, 提高思维能力, 相反, 容易使学生对数学产生畏惧心理, 逐渐对数学失去兴趣, 得不偿失.第二轮复习应以综合为主, 在第一轮复习的基础上着重提高.第三轮复习通过强化训练, 既查漏补缺又有进一步的提高, 真正向中考靠拢.

二、正确把握《课程标准》、课本与复习资料之间的关系

现在有的教师在中考复习中, 手中只有一本复习资料, 没有《课程标准》, 没有课本, 把中考复习等同于复习资料的复习.

如果把中考看作中考复习的终点, 那么《课程标准》就是中考复习的始点, 课本和复习资料则可以看作是连接始点与终点的两座桥梁.为了能顺利到达终点, 在中考中取得较好的成绩, 首先要找准终点, 把握中考方向.中考复习前, 必须认真研究《考试说明》, 研究近年来各地的中考试题, 了解课程改革发展的趋势.从中可以对未来的试题作出种种猜想, 我们虽然不能说某类题目在2010年的中考试卷中一定会出现, 但我们可以推测具有某些特征的题目在2010年的中考试卷中可能会出现.某个具体的题目出现是偶然的, 但某类题的出现是有规律的.其次是强调课本, 从课本出发, 在融会贯通课本内容的基础上整合.课本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 课本是中考试题的基本来源, 是中考命题的主要依据, 大多数试题的产生都是在课本题的基础上组合、加工和发展的结果.这就是为什么中考复习中经常要提到“依纲靠本, 创新求活;立足教材, 注重‘双基’;突出主干内容, 强调通性通法;重视思想方法, 提高思维品质”.再次是要正确选择和使用复习资料.强调课本, 并不是不要复习资料, 如果说课本是靠近始点《课程标准》这一头的一座桥梁, 那么复习资料则是靠近终点中考这一头的桥梁.课本往往相对稳定, 而复习资料则每年都不同, 随中考的发展变化而变化.好的复习资料既能突出课本的主干内容, 又能根据中考的方向有所发展.因此中考复习能否成功, 关键是能否选择一本好的复习资料.好的复习资料的标准就是看它是否能兼顾课本和中考方向.另外, 在使用复习资料时要能根据课本和中考方向进行适当增减, 复习资料中超出课本和中考方向的部分可以删除, 复习资料中漏掉了课本内容, 如果根据中考方向推断将会有命题出现的应补回去.在强化训练阶段, 还应有一段回扣课本的训练.

三、注意知识归类系统化过程中的科学性

在中考第一轮复习中, 经常要对知识归类系统化形成网络体系.但是有的中考复习资料在知识归类中也常出现一些不严谨的结论.

例如, 有人把“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和“两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直角三角形全等 (加上直角相等用‘SAS’判定) ”归纳为“有两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这使学生误以为“有两边确定的直角三角形就唯一确定了”.结果在解下面问题时出现了错误.

问题: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4, 则第三边的长为.

有的学生利用勾3股4弦5只得出一个答案5.漏掉了以4为斜边第三边为槡7的另一种情况.显然以3、4、5为边的直角三角形和以3、槡7、4为边的直角三角形, 两个直角三角形虽然有两边对应相等, 但是它们并不全等.

因此, 在知识归类过程中一定要再三斟酌, 保证前后两者的内涵和外延相一致, 避免出现逻辑性错误.

四、重视数学解题的教学

中考复习成功与否, 学生在中考中能否取得理想的成绩, 最后都是由学生的解题能力的高低来决定的.如何针对每轮复习的特点, 轻松高效地做好解题教学, 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 是我们毕业班数学教师所追求的共同目标.

首先, 要重视审题, 审题是对题目进行分析、综合、寻求解题思路和方法的过程.很多学生在学习数学时, 上课听得懂, 做课堂练习也会, 但是一旦离开老师自己去做题目却不会了, 不知从哪里入手.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就是教师在解题教学时只是简单地板书出解答过程, 而没有教会学生如何审题、怎么寻求解题途径.因此教师在中考复习中一定要重视审题教学, 解题时不仅仅是教会学生怎么做, 关键是要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怎么想到要这样做.

中考作文复习建议 篇8

摘要:纵观近三年河北中考物理试题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即物理“重点知识年年考,稳中求变变不大”。认真梳理这三年河北中考物理试题,对中考物理总复习教学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

关键词:近三年;河北中考;物理试题分析;复习建议

纵观近三年河北中考物理试题,根据课程改革的精神有许多新特点,除着重考查学生物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和应具有的科学探究能力及实践能力外,还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即物理“重点知识年年考,稳中求变变不大”。认真梳理这三年河北中考物理试题,对中考物理总复习教学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

一、近三年河北中考理综试卷分值为120分,分卷Ⅰ,卷Ⅱ两部分。卷Ⅰ为单选题,卷Ⅱ为非选择题。全卷包含物理试题、化学试题、综合试题(包含学科内综合、跨学科综合),其中理化试题的分值按7∶5分配。题型有选择题、填空及简答题、实验探究题和计算应用题。具体情况统计见表一:

由上表可以看出:(1)、试卷中15——22、23——26(或27)、32——35、39——40为物理试题(不含跨学科综合);(2)、主观题所占比例较大,难度相对较大;客观题所占比例较小,难度相对较低。

二、近三年河北中考物理试题各部分知识(内容)所占比例情况统计(含综合)

分析近三年河北中考物理试题,各部分知识(内容)所占比例大致为:力学45%、电学33%、热学10%、光学9%、声学3%。可以看出,考查的重点主要是力学和电学两部分,且知识点“稳中求变变不大”。

三、复习建议:

1、加强对课程标准的学习和研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中考命题的依据,且我省现行物理教材各地使用的版本不同,所以要搞好总复习,必须认真学习研究课标,转变观念,更新理念。

2、加强“三基”教学。即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教学的基础上,加强物理基本思想和方法的教学,积极发挥教学资源中所蕴含的科学素质教学因素,从而提高学生的素养。

3、注重学科渗透。不仅要把物理知识与化学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还要注重物理学科与其它学科之间的渗透融合。

4、关注热点试题素材。喜“新”厌“旧”,是中考命题专家共同的心理,热点新闻越来越多的成为中考试题素材。结合学科特点,多角度的分析这些素材,既可以使学生感到物理知识来自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又可以轻松地应对中考。

地理中考备考第二轮复习时建议 篇9

几个要注意的问题

一、加强对地理基本规律、基本特征、特点的理解、对比与运用

经纬线的特点、经纬度的分布规律及运用、地球自转与公转、气温的日变化与年变化规律、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及其运用、降水的分布规律、影响气候的因素、等高线的特点及运用、中国人口的分布特点、中国的民族分布特点、中国的地形特点、中国的地势特点、我国气温的特点、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我国的气候特征、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解决我国水资源不足的途径、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我国交通运输网的分布特点、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等。

二、加强对易混地理概念的对比理解

地球的自转与公转、天气与气候、地形与地势、地形类型与地形区、海拔高度与相对高度等。

三、初高中相衔接的有关知识应重点落实

地球的有关知识、地图的相关知识、海陆分布的知识、世界的气候、中国自然地理与区域地理的相关知识等。其中关于世界的气候只需要掌握亚洲的气候分布(可在中国的气候的分布的知识的基础进行拓展)和热带雨林气候的分布与特点。

四、乡土地理的相关知识

襄阳的位置、汉江、襄阳的交通(铁路线:焦柳线、汉丹线、襄渝线;高速公路适当了解)、襄阳的气候、襄阳的农业(主要的粮食作物、熟制)等。

五、加强对地理时事的了解

了解地理时事(如雅安地震、钓鱼岛争端、三沙市的设立等),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用地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六、回归课本,深化对课本知识的落实。

中考物理后期总复习的几点建议 篇10

孙兆勇

进入5月下旬,大多数学校都进入综合模拟阶段,如何在最后的冲刺阶段使物理成绩有长足的进步,建议做好以下四方面:

■重视基础知识和技能的训练

我市中考卷的难易比7:2:1,因此抓好基础知识和技能的训练显得尤为重要。在冲刺阶段重视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复习,不是简单地把基础知识再现,而是要将散落的、可能联系到的知识点拧成线、织成网。讲评练习时将问题归纳分类,尽可能地对一类问题反复拓展挖掘,使其由一点推及一片。我们要重视基础知识复习,不仅重视记忆,还要重视理解,更要重视应用。只有抓好基础知识的复习,才能提高得分率。

■多反思,找不足,查漏补缺

我们对练过的每一份试卷,都要进行反思,将做错的问题进行分类:是审题错误、粗心大意?还是答题不规范、知识不理解?无论哪种情况,都要找到原因吸取教训,并能做好错题整理工作。经常翻看错题,总结经验纠正错误,将会有很大的收获。

■抓好答题的规范性训练,提高得分率

许多同学特别是学困生,老师讲能懂,但自己做就错。这种现象的产生,除了知识上的缺陷外,其实很多时候就是答题不规范造成的。因此,应从审题、书写、答题等方面加以规范。规范是一种习惯,是需要训练的。要训练掌握物理学科的答题特点:数字后面的单位;严谨的表述;计算用的公式;作图的规范等等。

■以《中考说明》为本

根据列年来的中考命题题情况来看,《中考说明》是非常重要的。《中考说明》是每年中考命题人的重要参考资料,在每年的中考试卷中,差不多有近20分的题目一字不动的来自《中考说明》,还有很多的题目也是参照《中考说明》上的题目进行适当变形而来,所以做好《中考说明》、用好《中考说明》对我们提高物理中考成绩是非常重要的。不说虚的,你能将《中考说明》的题目题题过关,85分的中考物理,你一定不会低于75分的。

如何搞好中考作文复习 篇11

1.思想上不重视。很多人认为,作文有啥复习的?会就会,不会就不会,平时写不出什么好文章的,你再复习也是白搭;反之,一直会写的,即使不复习也不会手感冰凉,无从下笔。能写文章,能写好文章,那是天生的,为什么曹植能七步成诗?其他人却不能,就是这个道理。总而言之一句话:作文无需复习。

2.投入上太惊人。复习作文不爽快,又是审题,又是立意,又是开头,又是结尾……每个方面都要看很多的范文甚至要背下来,花费时间太多了,况且考试时用得上用不上还存在问题。而复习阅读题就简单多了,每篇课文就那几个问题,用不了多长时间就全搞定。因此一个人如果连这点都拎不清,还谈什么学习啊,那不是太傻了吗?

3.效果上不明显。现在迫于考试、升学的压力,学校、老师、学生、家长都很实际,考试要考的就学,不考的就不学;花时间少而效益大的就多学,花时间多而收获不明显的就少学,这叫资源配置最优化,人就要放聪明一点,否则是怎么死的都不知道。而作文复习费时费力又不讨好,为什么要多花时间呢。

既然作文复习存在上述问题,那么我们又该如何进行作文复习,又如何在较短的时间里赢得较大的复习效益呢?笔者以为可用下列方法。

1.针对学情,分出层次。作文复习,主要集中在如下三个时间段:期中考试前、期末考试前、升学考试前。在这三个时间段内,各科复习、各类复习接踵而至,任务重,时间紧,如何利用有限的时间复习出最大的效益呢?首先要在每一个阶段都设置一个目标和主题,三个时间段要求不一样。具体点说,就是第一个时间段侧重于积累,第二个时间段侧重于细节,第三个时间段侧重于写作技巧与应试技能。这三个时间段相互联系,层层递进,螺旋上升。其次按作文水平的高低给每个学生排座次,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复习要求。要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对作文复习充满信心,都深信自己能达到自己所能达到的最佳高度。概括起来说,就是两个要求:低层次要讲“实,不跑题”,高层次要讲“精,不一般”。化开来说就是:作文水平比较差的学生老老实实写作,不搞什么花头,务必拿到基本分,争取得到“额外分”。而作文水平高的学生,则要精雕细刻,精细写作,力争让老师眼睛一亮,打高分毫不手软。

2.针对风格,分类施教。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同样,世界上也没有两个写作风格完全相同的人。我们的学生个性各个不同,写作风格各个不同,写出来的作文自然也各个不同,如果硬性地规定学生按某一种风格写作,那只能生产出一批批规格相同的文学产品、文学垃圾。作文复习时,教师首先要给学生定类,按学生的写作风格定类,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风格,有的学生爱叙述,有的学生会抒情,有的学生善说理,不一而足。因此定类大体有三:叙述类、抒情类、说理类。这样做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能使学生的作文“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定好类,复习才能对症下药,才能使学生得到最大幅度的提高。其实做这道工序,最重要的环节就是老师,要根据不同类型的学生备不同的教案,到课堂上还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讲不同的招数。可以说,有了针对性的训练,学生作文的提高将不再是奢求。

3.针对要点,循序渐进。考场作文评分主要围绕以下三个方面:结构、内容、语言。那么,我们在复习时就要从这三个方面着手,不离不弃。当然这三方面也有难易之分,相对来说,最易达到的是结构,最难达到的是语言。在复习时可按照结构——内容——语言的顺序进行。

结构上要创新。独到新颖的结构,就好像给作文穿一件华美亮丽的“外装”,能使文章跳出美不胜收的舞姿,能给阅卷老师带来新与美的享受。独特的结构大体有如下形式:日记式、剧本式、标题串联式等;内容上要精选:一方面教师不要把学生限制在单一的读书学习上,应创造条件让学生向生活靠拢,融入生活,多参加各种活动,体验生活中的各种情感,另一方面要让学生明白作文就是应生活之需,切生活之用,为真情而写,为需要而写,为自己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而写。同时,尽量让学生不受拘束,“戴着镣铐跳舞”,允许他们写自己关心的、想说的话。

语言上要锤炼。语言是最能反映一个人的作文水平的,孔子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意即文章要讲究文采,讲究美,没有文采的文章,就难以传播。同样,语言也是作文三要素中最难达到的,是需要水磨功夫的,语言功夫不是短时间内所能练成的,但是有些优美的语言还是可以在短时间内“速成”的,能使学生的文章在短时间内更上层楼。这时就要给学生适当地“进补”、“恶补”、“大补”,甚至“下猛药”,如猛记一些名言,猛记一些诗词歌赋,还可有意地记一些佳句,成语、谚语、俗语等。

当然,这些复习不能太心急,不要妄想一蹴而就,要有梯度,要循序渐进。相信,只要经过相对较短时间的复习,学生的作文水平一定会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的。

中考作文复习建议 篇12

一、中考复习我们教师要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上要做足文章。

(1) 放慢教学节奏

我们知道, C类学生的特点就是思维慢, 根据学生实际, 确定能达到的实际进度, 把教学的步子放慢, 把教学内容按由易到难, 由浅入深分解成合理的层次, 分层推进。因此一节课的内容不宜过多, 只要突出重点, 让学生有较多的时间去理解、消化、接受。结合学生已有的感知经验, 带上几分神秘色彩, 就会使学生产生好奇心。

(2) 增加课堂议论

课堂教学中提问出来以后, 先让学生看看、想想、议论议论, 再交流讨论, 对问题就会有一定的了解和印象, 能抓住关键性的词句, 在其他同学发言的配合下, C类学生也能搞懂, 这样效果也会好, 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心情也是非常舒畅的。

(3) 留给学生充裕的时间完成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是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的过程, 是独立思维的过程, 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思考, 解决问题, 在这段时间里, 教师可以对个别C类学生进行辅导, 在他们有困难的时候, 及时指点。对C类学生的作业要当堂批改, 以便及时订正。

(4) 多给C类学生发言和动手的机会

一要鼓励C类学生的每一份的进步,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二要让学生专心听讲, 给C类学生更多的发言机会, 课堂上要把全体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 使每个学生人人都能发表意见, 人人都能动脑动手。还要启发他们大胆的提出问题, 及时获取反馈信息, 以便适当调整课堂教学节奏和方式。

(5) 给C类生补上必要的基础知识

因为C类生在学习过程中有知识欠缺, 知识与知识的联系出现断层, 可以让优等生建立“一帮一”对子, 帮助C类生补上昨天的知识, 发挥优生的优势, 成立学习小组, 让优生给C类生布置作业, 教师也可以利用机动时间进行必要的补课。如利用周三下午的第三节课的时间, 组织学生进行辅导、补差训练。引导他们多学习, 多重复, 在熟练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自己的分析推理能力。

(6) 利用班会开展学习经验交流活动, 以影响C类学生的学习。

(7) 抓两头, 促中间, 全面提高学习成绩

在课堂教学中, 在倍加关心C类学生学习的同时, 也要关心优等生的学习, 不然他们是吃不好, 吃不饱的, 要精心设计每一节课, 力争做到精讲精练。快速反馈, 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 及时矫正和调节教学进度, 因此在教学中, 要采用分层教学, 使不同的类型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和提高。

二、中考复习我们教师要在分层教学上做足文章

(一) 根据学境, 学生分层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要有充分的了解, 根据学生的智力、基础和学习态度等, 将学生大致分成几个层次:C.基础、智力较差, 接受能力不强, 学习积极性不高, 成绩欠佳;B.基础和智力一般, 学习比较自觉, 有一定的上进心, 成绩中等左右;A.基础扎实, 接受能力强, 学习方法正确, 成绩优秀。分层推进缩小A、B、C组间的差距, 最终实现C逐步解体, B、A不断壮大的目的。

(二) 根据目标, 备课分层

在学生分层的基础上, 根据中考说明和2011新课标的要求, 以及各层次学生的水平, 对各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即课堂教学目标层次化, 即C层学生要求掌握基础知识, 学会基本方法;B层学生要求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并能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A层学生要求在B层次的基础上, 培养创新意识, 有良好的数学素养。备课时应根据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 设计好教学内容, 课堂提问, 技能训练, 注意层次和梯度。

(三) 根据学力, 授课分层

兼顾层次差异, 课堂提问和作业布置要让学生都能展示自己的才华, 都有自己的发展空间。让学生“跳一跳, 就摘到桃子”。要有意识地提一部分难度较大的题目, 让优等学生能充分展示自己的智慧和能力;也要有意识地出一些较容易的题目, 让层次较低的学生回答, 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感。

(四) 根据课情, 训练分层

课堂技能训练课, 应该设计多层次的练习供不同层次学生选择, 题型应由易到难呈阶梯型。课外作业也分为几个层次。

(五) 根据学情, 指导分层

分层教学的目的是让好的更好, 差的变好, 尽量缩小层次的差异。所以尤其要注重加强对C类生的辅导, 督促他们认真完成布置的作业。对作业做得较好或作业有所进步的学生, 要进行表彰。

(六) 根据效果, 评价分层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评价有所区别, 对于C类学生的点滴进步应采用激励评价, 鼓励他们努力向高一层次发展, 对B、A层次的学生所取得的进步应采用竞争评价, 高标准, 严要求, 促使他们更加努力奋进。

三、中考复习我们教师应在教学环节上做足文章

1.制定计划, 认真落实

a.备课组制定复习计划;b.加强集体备课, 相互取长补短;c.教学内容、时间基本一致;d.每周要自查计划落实情况, 克服随意性盲目性。

2.面向全体, 夯实基础

a.分析学情, 容易题 (基础题) 人人过关;b.中等题 (基础题) 70%过关;c.做好基本题, 得到基本分;d.突出基础性, 提高针对性;e.让每一位学生在每一节课上都要有收获。

3.分层要求, 提高能力

a.要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 杜绝“一言堂”;b.把学生分三个层次, 并有不同的要求 (例题、课堂练习、课后作业) ;c.每周一练 (45分钟) , 课堂独立完成, 及时反馈;d.每一节课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让学生在做题中不断提高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e.杜绝以机械训练提高成绩的想象。

上一篇:小学生科学学习兴趣的培养研究问卷调查下一篇:2017-2018第二学期托班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