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

2024-07-19

残疾人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精选9篇)

残疾人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 篇1

残疾人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创造无障碍环境,保障残疾人等社会成员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无障碍环境建设,是指为便于残疾人等社会成员自主安全地通行道路、出入相关建筑物、搭乘公共交通工具、交流信息、获得社区服务所进行的建设活动。

第三条无障碍环境建设应当与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遵循实用、易行、广泛受益的原则。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编制无障碍环境建设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编制无障碍环境建设发展规划,应当征求残疾人组织等社会组织的意见。无障碍环境建设发展规划应当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城乡规划。第五条国务院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负责全国无障碍设施工程建设活动的监督管理工作,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无障碍设施工程建设标准,并对无障碍设施工程建设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国务院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等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无障碍环境建设工作。

第六条国家鼓励、支持采用无障碍通用设计的技术和产品,推进残疾人专用的无障碍技术和产品的开发、应用和推广。

第七条国家倡导无障碍环境建设理念,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为无障碍环境建设提供捐助和志愿服务。

第八条对在无障碍环境建设工作中作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章无障碍设施建设

第九条城镇新建、改建、扩建道路、公共建筑、公共交通设施、居住建筑、居住区,应当符合无障碍设施工程建设标准。

乡、村庄的建设和发展,应当逐步达到无障碍设施工程建设标准。

第十条无障碍设施工程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投入使用。新建的无障碍设施应当与周边的无障碍设施相衔接。

第十一条对城镇已建成的不符合无障碍设施工程建设标准的道路、公共建筑、公共交通设施、居住建筑、居住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制定无障碍设施改造计划并组织实施。

无障碍设施改造由所有权人或者管理人负责。

第十二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优先推进下列机构、场所的无障碍设施改造:(一特殊教育、康复、社会福利等机构;(二国家机关的公共服务场所;(三文化、体育、医疗卫生等单位的公共服务场所;(四交通运输、金融、邮政、商业、旅游等公共服务场所。

第十三条城市的主要道路、主要商业区和大型居住区的人行天桥和人行地下通道,应当按照无障碍设施工程建设标准配备无障碍设施,人行道交通信号设施应当逐步完善无障碍服务功能,适应残疾人等社会成员通行的需要。

第十四条城市的大中型公共场所的公共停车场和大型居住区的停车场,应当按照无障碍设施工程建设标准设置并标明无障碍停车位。无障碍停车位为肢体残疾人驾驶或者乘坐的机动车专用。

第十五条民用航空器、客运列车、客运船舶、公共汽车、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等公共交通工具应当逐步达到无障碍设施的要求。有关主管部门应当制定公共交通工具的无障碍技术标准并确定达标期限。

第十六条视力残疾人携带导盲犬出入公共场所,应当遵守国家有关规定,公共场所的工作人员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提供无障碍服务。

第十七条无障碍设施的所有权人和管理人,应当对无障碍设施进行保护,有损毁或者故障及时进行维修,确保无障碍设施正常使用。

第三章无障碍信息交流

第十八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无障碍信息交流建设纳入信息化建设规划,并采取措施推进信息交流无障碍建设。

第十九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发布重要政府信息和与残疾人相关的信息,应当创造条件为残疾人提供语音和文字提示等信息交流服务。

第二十条国家举办的升学考试、职业资格考试和任职考试,有视力残疾人参加的,应当为视力残疾人提供盲文试卷、电子试卷,或者由工作人员予以协助。

第二十一条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设立的电视台应当创造条件,在播出电视节目时配备字幕,每周播放至少一次配播手语的新闻节目。

公开出版发行的影视类录像制品应当配备字幕。

第二十二条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设立的公共图书馆应当开设视力残疾人阅览室,提供盲文读物、有声读物,其他图书馆应当逐步开设视力残疾人阅览室。

第二十三条残疾人组织的网站应当达到无障碍网站设计标准,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网站、政府公益活动网站,应当逐步达到无障碍网站设计标准。

第二十四条公共服务机构和公共场所应当创造条件为残疾人提供语音和文字提示、手语、盲文等信息交流服务,并对工作人员进行无障碍服务技能培训。

第二十五条举办听力残疾人集中参加的公共活动,举办单位应当提供字幕或者手语服务。

第二十六条电信业务经营者提供电信服务,应当创造条件为有需求的听力、言语残疾人提供文字信息服务,为有需求的视力残疾人提供语音信息服务。

电信终端设备制造者应当提供能够与无障碍信息交流服务相衔接的技术、产品。

第四章无障碍社区服务

第二十七条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应当逐步完善无障碍服务功能,为残疾人等社会成员参与社区生活提供便利。

第二十八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逐步完善报警、医疗急救等紧急呼叫系统,方便残疾人等社会成员报警、呼救。

第二十九条对需要进行无障碍设施改造的贫困家庭,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以给予适当补助。

第三十条组织选举的部门应当为残疾人参加选举提供便利,为视力残疾人提供盲文选票。

第五章法律责任

第三十一条城镇新建、改建、扩建道路、公共建筑、公共交通设施、居住建筑、居住区,不符合无障碍设施工程建设标准的,由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责令改正,依法给予处罚。

第三十二条肢体残疾人驾驶或者乘坐的机动车以外的机动车占用无障碍停车位,影响肢体残疾人使用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责令改正,依法给予处罚。

第三十三条无障碍设施的所有权人或者管理人对无障碍设施未进行保护或者及时维修,导致无法正常使用的,由有关主管部门责令限期维修;造成使用人人身、财产损害的,无障碍设施的所有权人或者管理人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第三十四条无障碍环境建设主管部门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附则

第三十五条本条例自2012年8月1日起施行。

残疾人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 篇2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残疾人,无障碍建设

高校图书馆是人类文明的象征,不仅在教学、科研和学术研究中发挥着特殊的作用,而且也是重要社会公共资源。 尤其在服务地方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图书馆是展现人文关怀的重要载体。据中国残疾人联合会2012年末发布数据统计,全国残疾人总人数为8502万人,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1/15。这是一个庞大的群体,他们应该享受到去差别的社会资源。高校图书馆为残障读者服务有自身优势,一方面, 高校拥有丰富的馆藏资源, 尤其是大量的馆藏资源, 为读者查找文献资料提供了便捷的条件。一方面,网络信息资源的使用,图书馆工作人员和义工可以有效获取和满足残障读者的需求,为他们提供文献资料和周到的服务。

一、加强高校图书馆无障碍建设的几个方面。

(一)设施无障碍

一是通道设施。首先,在馆外显著位置悬挂无障碍标志; 馆门口应有供轮椅进出的坡道;馆内地面上应铺设有盲人引道, 方便盲人读者到达图书馆内的各个部位;电梯应标识盲文字符。二是借阅环境。首先, 馆内阅览室内应提供适合肢残人士使用的低位借书柜台和可调节高度的阅读桌;开放式书架的间距能够保证轮椅自由活动;其次, 为视障和听障读者设置专门的阅览室, 提供盲文书籍、盲文点读器,为聋哑读者提供有中文、英文及手语字幕的光盘观看光盘。四是卫生设施。卫生间设计应符合无障碍的要求。地面铺设防滑砖,厕位要安装座式马桶, 和固定扶手;洗手池高度适合肢残读者使用, 两侧安装扶手。

(二)信息无障碍

信息无障碍是指任何人(无论是健全人还是残疾人,无论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平等的、方便地、 无障碍地获取信息、利用信息。[1]2002年,联合国在第二个“亚太残疾人十年”活动中通过的《琵琶湖千年行动纲要》 中明确提到,要优先推进信息无障碍建设,利用现代通信技术解决残疾人困难,是残疾人跟上全球信息化、通信现代化的发展步伐。中国政府高度重视联合国发出的号召,原信息产业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等几部委在北京召开会议,决定举办中国信息无障碍论坛,至此, 中国开始重视残疾人在获取信息上的便利性和重要性。[2] 高校图书馆在信息无障碍建设上,主要集中表现在为残障人士提供馆藏图书资料和无障碍网站的网络建设两个方面。为了满足不同类别残障读者的需求, 馆藏文献资料的采购要根据残障人士的爱好和兴趣,有针对性的采购特殊教育、康复、就业、心理学等方面的资料;提供盲文书籍、有声读物、 口述影像,以及网络数字化资源服务。

(三)服务无障碍

一是图书馆要立足自身,广泛宣传,既要加强对内宣传, 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服务理念和服务意识,又要采取多种宣传手段,通过主动进入社会区宣传和网络传播等宣传,让更多残障人士了解图书馆为残障人士提供的服务资源和利用方法,无障碍,就是树立图书馆要为残障人士配备专业工作人员。二是图书馆要配备专门馆员为残障人士服务。所谓专门馆员,不仅要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奉献精神,还要掌握与不同类型残障人士沟通的方法和专业技能,如掌握手语、 盲文及各种专业设备的操作等。三是志愿者服务。我国公共图书馆志愿者行动起始于1996年,福建省图书馆率先在全国建立了一支自己的志愿者队伍[3]。高校图书馆同样承担着公共图书馆的职能,既是传播无差别知识的文化场所,又发挥着关爱弱势群体,弘扬社会正能量的文化职能。 同时,高校完全具备推进志愿者服务残障人士的有很多先决的条件和优势。在高校选拔帮助残障人士的志愿者,应主要从学生群体中选拔那些有爱心、有耐心,懂得或掌握与不同残障者交流方法的人加入志愿者队伍,并采用多种帮扶方式,如一对一的助行服务,上门送书服务,电话咨询服务等帮助他们。

二、高校图书馆无障碍建设的现状

我国高校图书馆无障碍设施建设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 1999年修订后的《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才正式包含了《方便残疾人使用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设计规范》的相关内容,但由于起步较晚,在许多方面还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4] 一是体制机制上的问题。同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残疾人高等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施行双轨制;因此,一些普通高校图书馆人为,面向残疾人读者的比例较低, 无障碍建设可有可无;而美国通过立法手段和个性化、多样化服务制度,有力保障了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如1973年 《康复法案》(Rehabilitation Act) 中有名的反歧视条款以及1990年《残疾人法案》(Americans with Disabilities Act, 简称ADA) 中无障碍条款的出台, 为高校开展残疾人服务奠定了法律基础。二是图书馆信息化、数字化、虚拟化技术的飞速发展,可以满足残疾人在家通过数字图书馆获取图书资料。

三、推进高校图书馆无障碍建设的措施

1. 国家应该加大高校残疾人教育的投入力度,在资金、 人员培训上优先保证残疾人学习和受教育的权利。

2. 相关部门要加强图书馆无障碍设施的监督和管理, 使建筑物符合相关法律和技术标准。

深圳市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 篇3

第一条 为了加强无障碍环境建设,保障残疾人及其他有需要者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权利,促进社会文明进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无障碍环境建设适用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无障碍环境,是指保障残疾人及其他有需要者独立、安全、便利地参与社会生活的物质环境和信息交流环境。

第三条 无障碍环境建设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应当按照各自职责,依法做好无障碍环境建设工作。

第四条 无障碍环境建设应当符合残疾人及其他有需要者的实际需要,与社会公众的基本需求相协调,并与本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

第五条 市人民政府(以下简称市政府)对本市无障碍环境建设工作实行统一领导。

市政府科技工贸和信息化、规划和国土、人居环境、交通运输、住房和建设、城市管理、广播电视等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负责无障碍环境建设工作。

各区人民政府(以下简称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负责无障碍环境建设工作。

第六条 建立深圳市无障碍环境建设联席会议制度,协调无障碍环境建设工作。

联席会议由市政府发展和改革、科技工贸和信息化、财政、规划和国土、人居环境、交通运输、教育、公安、民政、文体旅游、住房和建设、城市管理、广播电视等行政主管部门以及市残疾人联合会(以下简称市残联)、市老龄工作委员会、市妇女联合会等相关单位组成。

联席会议由市政府召集,每年至少召开一次。

第七条 市、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在制定无障碍环境建设规划和政策时,应当征求残疾人及其他有需要者的意见。

第八条 市政府应当制定具体措施,鼓励研制、开发适合残疾人使用的技术和产品。

第九条 市、区政府对在无障碍环境建设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章 规 划

第十条 市政府应当组织编制全市无障碍环境建设发展规划,并纳入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无障碍环境建设发展规划应当包括无障碍设施建设与改造、公共交通建设、信息交流建设、宣传教育等内容。

市政府有关部门应当根据无障碍环境建设发展规划的要求,编制无障碍环境建设专项规划,按照规定经批准后组织实施。

第十一条 市政府应当每五年至少组织一次无障碍环境建设发展规划实施情况评估。各有关部门和单位每年应当将实施情况向市政府报告。

实施情况评估报告和年度实施情况报告应当向社会公布。

第十二条 市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根据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无障碍环境建设发展的需要,及时调整、修改无障碍环境建设发展规划和专项规划。

第十三条 区政府应当根据全市无障碍环境建设发展规划和专项规划的要求,组织编制本行政区域内的无障碍环境建设实施方案。

第三章 设施建设与管理

第十四条 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建设项目应当按照国家无障碍设施工程建设标准建设无障碍设施,与建设项目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交付使用,并与建设项目周边已有的无障碍设施相衔接。

第十五条 有关单位进行建设项目设计文件审查时,对未按照国家无障碍设施工程建设标准进行无障碍设计的,不予审查通过,不予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第十六条 市规划和国土行政主管部门进行规划条件核实时,对未按照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要求进行无障碍设施建设的项目,不予通过规划验收。

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在组织建设工程竣工验收时,应当同时对无障碍设施进行验收;无障碍设施未按照批准的设计文件和施工技术标准施工的,不得通过竣工验收。

第十七条 下列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建设项目在组织竣工验收时,建设单位应当邀请市残联参加,听取残疾人代表的试用意见;未达到国家无障碍设施工程建设标准的,不得通过竣工验收,住房和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不得办理备案手续:

(一)道路以及机场、车站、客运码头、口岸等交通枢纽场所;

(二)学校、医院以及体育场馆、图书馆、博物馆、影剧院等文体娱乐场所;

(三)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对外办公场所;

(四)旅游景点、公园、公共厕所等公共场所。

其他与残疾人日常生活、工作密切相关的无障碍设施,建设单位在组织竣工验收时应当告知残联,残联可以组织残疾人代表试用,对无障碍设施的建设情况提出意见和建议。

第十八条 本条例实施前已建成的政府投资的道路、建筑物和住宅区等建设项目,不符合现行无障碍设施建设强制性标准的,产权人或者管理者应当按照无障碍环境建设专项规划、无障碍设施建设强制性标准以及其他有关规定进行改造。具体办法由市政府另行制定。

第十九条 本条例实施前已建成的非政府投资的建设项目,不符合现行无障碍设施建设强制性标准的,鼓励产权人按照现行无障碍设施建设强制性标准进行改造。具体鼓励办法由市政府另行制定。

第二十条 已建成的住宅区未达到国家无障碍设施建设工程标准的,残疾人可以根据出行需要,在不破坏建筑物本体功能且不妨碍他人正常使用的条件下,按照规定程序经批准后对所居住住宅区的公共场所进行必要、合理的改造。业主委员会和物业管理单位应当提供方便。

第二十一条 新建、改建和扩建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应当按照规定设置无障碍设施。

主要干道、主要商业区和大型居住区的人行天桥和人行地道应当按照规定设置无障碍设施。

第二十二条 主要干道和主要商业区的人行道红绿灯应当加装过街音响提示装置。

第二十三条 无障碍设施产权人或者管理者负责无障碍设施的维护和管理,保障无障碍设施正常使用。

第二十四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损坏、侵占无障碍设施或者改变无障碍设施的用途。

因城市建设或者重大社会公益活动需要临时占用无障碍设施的,应当按照规定经有关部门批准,或者经无障碍设施产权人、管理者同意,设置护栏、警示标志或者信号设施,并采取必要的替代措施。

临时占用期满,应当及时恢复无障碍设施的原状。

第二十五条 改建、扩建道路或者开设路口不得破坏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无障碍设施的连续性。

第四章 公共交通

第二十六条 轨道交通应当建设符合国家标准的、适合各类残疾人使用的无障碍设施。

大型居住区和主要商业区的地铁站出入口,应当设置无障碍电梯。

第二十七条 公共汽车和出租小汽车经营者应当配置一定数量供轮椅乘客使用的无障碍车辆。具体办法由市政府另行制定。

无障碍车辆停靠的公交站台,应当建设符合标准的无障碍设施。

第二十八条 机场、车站、客运码头、口岸等交通枢纽场所应当设置发布公共信息的电子屏幕,并指派工作人员为残疾人提供引路、咨询服务或者其他必要的帮助。

第二十九条 轨道交通和公共汽车应当装置、使用语音和字幕报站系统。

公共汽车应当逐步设置供候车的视力残疾人识别车辆线路的提醒装置。

第三十条 残联可以根据残疾人康复需要,配置专门用于接送残疾人的无障碍康复巴士。

第三十一条 下列停车场应当在方便残疾人通行的位置设置符合标准的残疾人专用停车位,供行动不便的残疾人驾驶或者乘坐的车辆使用,并在专用停车位处设置显著标识:

(一)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对外办公场所的停车场;

(二)六十五个停车位以上的公共停车场;

(三)大型商场、二级以上医院、三星级以上酒店的停车场。

前款规定的停车场在本条例实施前已建成但未设置残疾人专用停车位的,应当在本条例实施之日起三个月内完成残疾人专用停车位的设置。

第三十二条 使用残疾人专用停车位的车辆,应当在显著位置放置专用标志或者残疾人证。管理人员有权核对驾驶或者乘坐人员的残疾人证。

不符合使用条件的车辆不得占用残疾人专用停车位。

第三十三条 视力残疾人可以按照规定携带导盲犬出入公共场所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阻拦。

第五章 信息交流

第三十四条 残疾人享有无障碍地获取政务信息和其他公共信息的权利。

市、区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采取措施,为残疾人获取公共信息提供便利。

第三十五条 国家机关应当将下列重要的政务信息制作成盲文版或者有声版提供给市、区公共图书馆,供视力残疾人阅读:

(一)本级人大会、人民政府、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的年度工作报告;

(二)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

(三)统计部门年度统计公报中的重要数据资料;

(四)与残疾人权益密切相关的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

第三十六条 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举办有听力残疾人参加的大型会议和活动时,应当配备手语翻译或者字幕。

第三十七条 电视台播出专题节目时,应当同时加配字幕或者手语翻译。

第三十八条 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公用事业经营单位的互联网站应当逐步进行改造,按照无障碍的要求为视力残疾人提供相关信息。

第三十九条 市、区公共图书馆应当设立盲人阅览室,为视力残疾人阅读书籍、使用互联网提供便利。

第四十条 火警、匪警、医疗急救、交通事故等紧急呼叫系统应当具备文字信息报警、呼叫功能,保障听力、言语残疾人报警和急救需要。

第四十一条 市、区政府有关部门、考试组织单位应当为残疾人参加国家、省、市举办的各类升学考试、职业资格考试和任职考试提供便利。有视力残疾人参加的,应当根据需要为其提供盲文试卷、电子试卷或者由专门工作人员予以协助。

第四十二条 国家机关、社会团体等单位以及居民委员会、住宅区业主委员会选举时,应当为残疾人参加选举提供便利,并根据需要为视力残疾人提供盲文选票。

第四十三条 国家机关、事业单位、金融机构以及其他向公众提供服务的单位,为听力、言语残疾人办理相关事务时,应当提供手语翻译或者其他便于沟通的服务。

第四十四条 大型旅游景点应当指派工作人员为残疾人提供引路、咨询服务或者其他必要的帮助。

第四十五条 有无障碍设施或者提供无障碍服务的公共场所,应当在显著位置设置符合国家标准的无障碍标识。

无障碍标识应当规范、清晰、明显。

第六章 宣传教育与监督

第四十六条 每年12月3日为本市无障碍环境宣传日。

第四十七条 市、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采取多种方式,宣传无障碍环境建设,普及无障碍知识。

第四十八条 广播电台、电视台和报刊等新闻媒体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安排一定时段或者版面进行无障碍环境建设的公益宣传。

第四十九条 残疾人组织应当定期开展无障碍环境建设宣传教育活动,并为相关单位和个人学习无障碍环境知识、开展相关技能培训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第五十条 国家机关、事业单位、金融机构、医院、商场、酒店等向公众提供服务的单位,应当对本单位相关工作人员进行无障碍环境知识教育和必要的技能培训。

第五十一条 残联可以对本市无障碍环境建设的情况组织调查评估,并将调查评估报告向社会公布。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予以配合。

残联可以根据调查评估结果向有关部门提出意见和建议,有关部门对意见和建议应当认真研究、依法办理,并给予书面答复。

第五十二条 残联、老龄工作委员会、妇女联合会等有关团体可以聘请义务监督员,对无障碍环境建设进行监督。

第五十三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可以就无障碍环境建设向有关部门提出意见和建议;发现问题的,可以向有关单位投诉;有关单位接到投诉后,应当及时处理,并将处理结果答复投诉人。

第五十四条 对违反本条例的行为,残联有权要求相关单位和个人改正,并告知有关部门。有关部门应当将处理结果告知残联。

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五十五条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四条、第二十五条规定,损坏、侵占市政道路、公园的无障碍设施,改变其用途或者破坏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无障碍设施连续性的,由市交通运输行政主管部门和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责令限期改正,处二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逾期未改正或者情节严重的,处五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六条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六条、第二十七条、第二十九条第一款规定,未按照规定建设无障碍设施、配置无障碍车辆、使用语音和字幕报站系统的,由市交通运输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处五千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

第五十七条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八条规定,未设置发布公共信息的电子屏幕,未提供必要帮助的,由市交通运输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处五千元罚款。

第五十八条 违反本条例第三十一条规定,未设置残疾人专用停车位的,由市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每逾期一日处一百元罚款。

第五十九条 违反本条例第三十二条第二款规定,占用残疾人专用停车位的,由市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对占用人处五百元罚款;停车场管理单位对占用残疾人专用停车位的行为未加制止的,由市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对停车场管理单位处五百元罚款。

第六十条 违反本条例第三十七条规定,未加配字幕或者手语翻译的,由市广播电视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追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的责任。

第六十一条 违反本条例第三十九条规定,未设立盲人阅览室的,由市文体旅游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追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的责任。

第六十二条 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条例规定,不履行法定职责或者滥用职权的,依法追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的行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八章 附 则

第六十三条 本条例规定市政府另行制定具体办法的,市政府应当在本条例施行之日起六个月内制定。

第六十四条 本条例规定罚款处罚的,市主管部门应当制定具体处罚办法,与本条例同时施行。

残疾人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 篇4

(征求意见稿)

第一条 为加强无障碍设施建设使用管理,保障残疾人、老年人等社会成员平等参与社会活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国务院《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无障碍设施,是指为保障残疾人、老年人、伤病人、孕妇、儿童及其他行动不便的社会成员在居住、出行、工作、休闲娱乐和参加其他社会活动时,能够自主安全方便地通行道路和使用的服务设施和标志。主要包括:

(一)坡道、缘石坡道、盲道;

(二)无障碍垂直电梯、升降台等升降装置;

(三)警示信号、提示音响、指示装置;

(四)低位装置、专用停车位、专用观众席、安全扶手;

(五)无障碍厕所、厕位;

(六)无障碍标志;

(七)其他便于残疾人、老年人、伤病人、孕妇、儿童 及其他行动不便者使用的设施。

第三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新建、改建、扩建城市道路、公共建筑、居住建筑等建设工程(以下统称建设项目),配套建设无障碍设施及使用和管理活动,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 无障碍设施的建设应当与本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将无障碍设施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及城乡建设规划,并将无障碍设施建设及其工作经费分别纳入城乡建设规划和财政预算,逐步推进残疾人、老年人家庭无障碍设施建设和改造工作。当地人民政府应当编制无障碍设施建设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按规定程序批准后实施。

第五条 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其他组织或者个人为无障碍设施的建设、维护等提供捐赠。

第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无障碍设施建设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市政、园林、交通、公安、旅游、文化、教育、体育、卫生、民政等行政主管部门和铁路、民航管理单位,按照各自的职责分工,具体落实有关的无障碍设施建设、使用和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残疾人工作委员会办事机构具体协调有关无障碍设施建设和使用的管理工作。

第七条 残疾人联合会、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妇女联合会等其他有关社会组织应当对无障碍设施的建设、使用和管理情况进行监督,向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和单位提出意见、建议。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和单位应当及时调查处理并予 以答复。

第八条 旅游景区(景点)、民航、铁路及城市公共交通部门要加大无障碍设施建设和改造力度。

第九条 建设单位在新建、改建、扩建建筑物和道路时,应当按照工程建设标准配套建设无障碍设施。建设的无障碍设施应当安全便利,并与周边建筑物、道路的无障碍设施衔接配套。

第十条 无障碍设施应当与建设项目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同步验收投入使用。

第十一条 建设无障碍设施应当符合安全、适用和便利的基本要求,并遵守下列规定:

(一)无障碍设施应颜色鲜明,与周围环境有明显区别;

(二)对无障碍设施按规定统一设置国际通用、规范的无障碍标志;

(三)人行步道、公共建筑的地面平整、防滑,其出入口设置坡道或者缘石坡道;

(四)铺设盲道保持连续,盲道上不得有电线杆及其拉线、地下检查井、树木、垃圾桶等障碍物,并与周边的公共汽车停靠站、过街天桥、地下通道和公共建筑的无障碍设施连接;

(五)公共汽车停靠站应当为包括盲人和低视力者在内的视图残疾人设置醍目的站牌,站牌的位置、高度、颜色、形式和内容方便视力残疾人识别乘车路线和车次;

(六)为公众提供服务的场所设置服务台、公用电话的,同时设置低位服务台、低位电话;

(七)公共建筑的玻璃门、玻璃墙、楼梯口、电梯口和通道等处设置警示信号或者指示装置;

(八)市区主要道路、主要商业街和居住小区的人行天桥和地下通道,应当配备无障碍设施,人行交通信号设施应当完善无障碍服务功能。

(九)公共交通工具要配套无障碍设施;大型公共场所和居住区的公共停车场要优先设置残疾人专用停车泊位。

(十)宾馆、酒店应按照工程建设标准设无障碍客房。第十一条 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在审查按规定应当配套建设无障碍设施的建设项目的设计方案时,对未进行无障碍设施设计的,不予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规划实施的监督检查,及时纠正和查处不按规定建设无障碍设施的行为。

第十二条 设计单位进行建设项目设计时,应当按照工程建设标准,配套设计无障碍设施。建设项目设计总说明书中应当包括无障碍设施设计内容。

第十三条 建设单位编制的施工图设计文件中应设计而未设计无障碍设施的,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机构不得出具审查合格的报告,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不予备案和颁发施工许可证。

第十四条 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应当按照批准的规划设计文件、审查合格并经备案的施工图设计文件以及施工技术标准、规范、规程进行无障碍设施的施工和监理,并对施工质量负责。

第十五条 建设单位在建设项目开工前,应当依法办理工程质量监督手续,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应当对建设项目无障碍设施的工程质量进行监督。

第十六条 建设单位在组织进行建设项目竣工验收时,应当同时对无障碍设施进行验收。未按规定进行无障碍设施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不予办理竣工验收备案手续。

第十七条 对本规定施行前已经建成但未按工程建设标准要求配套建设无障碍设施或者配套建设的无障碍设施不符合工程建设标准要求的建筑物,当地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制定改造规划方案,逐步组织实施改造。建筑物的所有权人或者经营管理人应当根据改造规划的要求,对建筑物进行无障碍改造。无障碍改造所需的资金,由建筑物的所有权人或者经营管理人承担。

第十八条 城市道路、公共建筑、居住建筑和居住区内的道路、公共绿地、公共服务设施的所有权人应当做好无障碍设施的维护管理工作,确保无障碍设施正常使用,并在无障碍设施因损毁等原因无法正常使用时及时予以修复。所有权人与经营管理人或者使用人自行约定对无障碍设施的维 护管理和修复责任的,由约定的责任人承担无障碍设施的维护管理和修复责任。

第十九条 禁止损毁、擅自占用无障碍设施或者改变无障碍设施的用途。因城镇建设、重大社会公益活动等原因需要临时占用城镇道路的,应当避免占用无障碍设施;确需占用的,应当依法办理有关手续,并设置警示信号或者指示装置。临时占用期满后,应当立即恢复无障碍设施的使用功能。

第二十条 在城镇道路营运的公共汽车应当配备字幕报站和语音报站系统,并保持正常使用;其营运标志、标识应当保持醒目,便于视力残疾者识别。

第二十一条 火警、匪警、医疗急救和交通事故处理等紧急呼叫系统应当具备文字信息报警、呼叫功能,保障听力、言语残疾人的报警和急救需要。

第二十二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应当爱护无障碍设施,不得损毁、违法占用无障碍设施或者改变其用途;对破坏无障碍设施的行为有权劝阻和举报。

第二十三条

高速公路服务区内无障碍设施的建设和使用的管理,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二十四条

城镇新建、改建、扩建道路、公共建筑、公共交通设施、居住建筑、居住区,不符合无障碍设施工程建设标准的,由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责令改正,依法给予处罚。

第二十五条 肢体残疾人驾驶或者乘坐的机动车以外 的机动车占用无障碍停车位,影响肢体残疾人使用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责令改正,依法给予处罚。

第二十六条 无障碍设施的所有权人或者管理人对无障碍设施未进行保护或者及时维修,导致无法正常使用的,由有关主管部门责令限期维修;造成使用人人身、财产损害的,无障碍设施的所有权人或者管理人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第二十七条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无障碍设施建设工作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天津市残疾人保障条例 篇5

公 告

第三十六号

《天津市残疾人保障条例》已由天津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于2012年2月22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12年5月1日起施行。

天津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012年2月22日

天津市残疾人保障条例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发展残疾人事业,保障残疾人平等地充分参与社会生活,共享社会物质文化成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和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残疾人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家庭生活等方面享有同其他公民平等的权利。

全社会应当发扬人道主义精神,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支持残疾人事业。

各级人民政府采取辅助方法和扶持措施,对残疾人给予特别扶助,减轻或者消除残疾影响和外界障碍,保障残疾人权利的实现。

第三条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将残疾人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其他相关专项规划,制定本行政区域残疾人事业发展规划和计划,保障残疾人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第四条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将残疾人事业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建立稳定的经费保障机制,并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增长。

社会福利彩票公益金、体育彩票公益金中,应当安排一定比例的资金,专项用于残疾人事业。

第五条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基层残疾人组织建设,为基层残疾人组织配备专职人员,保障工作经费和人员待遇。

第六条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残疾人工作委员会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有关残疾人事业的组织、协调、指导、督促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一)宣传保障残疾人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并对其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二)建立残疾人工作考核机制,每年对委员会各成员单位履行残疾人工作职责情况进行考核评估;

(三)组织开展涉及残疾人保障重大事项的调查研究,协调解决残疾人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四)督促有关部门查处侵害残疾人合法权益的行为;

(五)做好残疾人保障其他方面的工作。

第七条 残疾人联合会代表残疾人的共同利益,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团结教育残疾人,为残疾人服务。

残疾人联合会依照法律、法规、章程或者接受政府委托,开展残疾人工作,动员社会力量,发展残疾人事业,并承担同级人民政府残疾人工作委员会的日常工作。

第八条 各级人民政府建立健全残疾人状况统计调查制度,开展残疾人生活、教育、就业、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动态监测和调查,有关信息及时向社会公布。

第九条 各级人民政府、残疾人联合会应当鼓励和支持社会各界为残疾人提供捐助和服务、开展志愿者助残等公益活动。

红十字会、慈善协会等团体应当积极为残疾人事业筹集善款,开展爱心捐助活动。

第十条 残疾人较多的企业、事业单位的职工代表大会应当有残疾职工代表。

第十一条 承担残疾等级评定的医疗卫生机构根据国家相关标准评定残疾等级。

残疾人联合会根据评定的残疾等级和联合会章程的有关规定,核发残疾人证。

第十二条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做出显著成绩的残疾人,对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发展残疾人事业、为残疾人服务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应当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章 预防和康复

第十三条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会同残疾人联合会制定和实施残疾预防行动计划,宣传、普及残疾预防知识,建立健全以社区和村为基础、以病因预防和防止损伤为重点的残疾预防体系,减轻残疾程度,减少残疾发生。

第十四条 有关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建立新出生缺陷儿童基础健康档案,及时向所在地的卫生、人口和计划生育等部门及残疾人联合会报告新出生缺陷儿童情况。

本市对可能患致残性疾病的儿童实行免费筛查,对患有致残性疾病的儿童给予治疗救助。

第十五条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建立和完善以社区康复为基础、专业康复机构为骨干、残疾人家庭为依托的残疾人康复服务体系,利用各类资源为残疾人康复服务。

第十六条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举办残疾人康复机构,开展残疾人康复工作。

本市三级综合医疗机构应当设立康复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当建立康复室。鼓励二级综合医疗机构设立康复科,为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

第十七条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安排专项经费,支持残疾人辅助器具资源服务机构建设,对残疾人适配基本辅助器具给予补助,为贫困残疾人配发基本辅助器具。

第十八条 各级人民政府对接受国家重点康复项目的残疾人和接受康复训练的贫困残疾人给予适当补贴。

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对贫困残疾人个人负担的检查、检验、治疗、床位、药物等费用可以适当减免。

第十九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和单位优先开展残疾儿童抢救性治疗和康复工作,对残疾儿童实施早期筛查、康复指导、医疗康复、辅助器具适配和康复训练等抢救性康复服务,逐步实现残疾儿童康复服务免费。

第三章 教 育

第二十条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将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和特殊教育经费纳入财政保障范围,保证特殊教育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第二十一条 特殊教育学校应当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开办残疾儿童幼儿班、学前班和适合残疾人就业需要的职业教育班。

鼓励和扶持社会力量举办适合各类残疾儿童早期教育的幼儿园。

第二十二条 市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鼓励具备条件的普通高等学校和高等职业学校开设适合残疾人的专业,为残疾人接受高等教育、提高职业技术水平和就业能力提供条件。

第二十三条 本市特殊教育教师和从事残疾人工作的手语翻译享受特殊教育津贴。

第二十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支持特殊教育学校对具有接受教育能力但不能到校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重度残疾儿童少年开展送教服务。

第二十五条 义务教育阶段的残疾学生免交杂费、教科书费、住宿费。家庭生活困难的住宿残疾学生享受生活费补助。

本市实施残疾学生高中阶段免费教育。

残疾学生,享受本市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或者特困救助的残疾人家庭的健全子女在全日制学校就读或者接受国家认可的远程高等教育的,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享受教育助学金补助。

第四章 劳动就业

第二十六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残疾人劳动就业统筹规划,制定优惠政策和具体扶持保护措施,拓宽残疾人就业渠道,保障残疾人就业权利。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应当加强残疾人就业培训,开发适合残疾人就业的岗位和服务残疾人的公益性岗位。

第二十七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的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民办非企业单位应当按不低于本单位在职职工总数百分之一点五的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

安排残疾人就业达不到规定比例的,应当说明情况、做出安置计划,并依法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

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征收、管理、使用和监督,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八条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鼓励残疾人自主择业、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并在资金、信贷等方面给予扶持;对农村残疾人开展生产劳动的,在生产服务、技术指导、农用物资供应、农副产品购销和贷款贴息等方面给予扶持。

第二十九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纳入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统筹管理。

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设立残疾人服务窗口和服务项目,免费为残疾人提供就业服务和就业援助。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网络应当包含残疾人就业信息,实现资源共享。

第三十条 用人单位应当按照残疾职工的需求进行无障碍环境改造、改善劳动条件和实施岗位技能培训,并按照本市有关规定享受补贴。

第五章 文化生活

第三十一条 各级人民政府以及文化、体育、教育等有关部门应当加大对残疾人文化体育事业的投入,积极组织残疾人开展群众性文化、体育、娱乐活动,促进残疾人文化体育事业发展。

第三十二条 公园、展览馆、博物馆、文化馆、纪念馆、图书馆、体育馆等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和旅游景点,应当对残疾人免费开放。

城乡公共体育健身场所应当配置适合残疾人身心特点的健身康复器材。

残疾人持有效证件免费乘坐市内公共汽车、地铁等公共交通工具。

第三十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以及文化、体育、教育等部门应当鼓励和支持残疾人参加国内和国际残疾人文化、体育交流比赛活动。

残疾人参加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组织的文化、体育活动的,所在单位应当给予支持和帮助。

在集训、演出、比赛、交流期间,残疾学生所在学校应当保留其学籍,残疾职工所在单位不得扣减其工资和福利待遇。

对无固定收入的残疾人,活动组织者应当按照规定给予补贴。

第三十四条 广播、电视、电影、报刊、网络等媒介应当宣传残疾人事业,免费刊播助残公益广告。

广播电台、电视台应当开办残疾人专题节目。

第三十五条 市和区、县公共图书馆应当设立盲文读物、盲人有声读物图书室。

第六章 社会保障

第三十六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用人单位招用符合就业困难人员条件的残疾人,给予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补贴。鼓励用人单位为残疾职工办理补充养老保险或者企业年金。

就业困难的残疾人从事个体就业、灵活就业的,按照本市有关规定享受社会保险补贴。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鼓励残疾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重度残疾人和生活困难残疾人,按照本市有关规定享受全额或者部分补贴。

市人民政府应当将符合规定的残疾人康复项目、基本辅助器具及其适配器具等纳入基本医疗保险范围。

第三十七条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建立残疾人救助制度,对有困难的残疾人提供救助:

(一)将符合条件的困难残疾人家庭纳入最低生活保障和特困救助范围,并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给予重点保障和特殊救助;

(二)将符合条件的城乡贫困残疾人纳入医疗救助范围,对享受医疗保险、医疗救助等待遇后仍有困难的残疾人提供社会救助;

(三)将生活和住房困难城镇残疾人家庭纳入城市住房保障范围,并按照本市有关规定给予优先安排和照顾,对农村困难残疾人家庭危房改造给予一定补贴。

第三十八条 鼓励和扶持社会力量兴办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

符合标准的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按照本市有关规定享受补贴。

符合本市有关规定条件的残疾人,可以享受居家托养服务补贴。

第七章 无障碍环境

第三十九条 本市推进无障碍设施建设、无障碍服务建设和无障碍信息交流,实行政府、公共服务机构示范先行;鼓励和支持无障碍辅助设备、专用产品、交通工具、信息交流技术及产品的研制、开发、应用。

第四十条 新建、改建、扩建建设项目,应当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标准以及规范要求建设无障碍设施,并与建设项目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交付使用。新建无障碍设施应当与周边已有的无障碍设施衔接。

无障碍设施的产权单位或者管理单位应当加强对无障碍设施的管理和维护。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损毁或者擅自占用无障碍设施。

第四十一条 机动车公共停车场应当按照规定在方便残疾人通行的区域设置残疾人专用停车位。

第四十二条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公开政府信息应当采取信息无障碍措施,推广应用文字转换语音或者语音转换文字装置。

公共服务机构应当提供语音、文字提示或者盲文、手语服务。

电视台应当定期播出配有手语或者字幕的新闻节目,录播节目和影视作品应当加配字幕。

第八章 附 则

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内容 篇6

1、肢体残疾人家庭无障碍设施改造内容

(1)对居住在一楼且无楼梯扶手的残疾人住户,为其安装楼梯扶手;在住宅楼、庭院及单元门的外围处,修建无障碍坡道;使残疾人在自家庭院和居住室内实现无障碍通行。

(2)为卫生间(浴室)内安装抓杆、扶手。(3)为浴室内安装浴凳或配置沐浴椅、防滑垫。(4)为有需求和符合安装条件的肢体残疾人家庭,为其配置座便椅或改装座便器。

(5)为有需求的残疾人家庭,为残疾人配备拐杖和轮椅。

2、听力、言语残疾人家庭无障碍设施改造内容(1)安装闪光门铃或可视门铃。(2)配置闪光报警水壶。

(3)为有需求的听力残疾人配置助听器。(4)为有需求的言语残疾人配置交流版。

(5)对有需求和符合安装条件的听力、言语残疾人家庭,为其改装座便器。

(6)为听力、言语残疾人家庭配置专用电磁炉、电压力锅、电饭煲。

3、视力残疾人家庭无障碍设施改造内容

(1)在楼梯口、单元门口铺设盲人或提示盲道。(2)为卫生间(浴室)安装抓杆、扶手。(3)安装语言对讲门铃。

(4)为浴室内安装浴凳或配置沐浴椅、防滑垫。(5)配置多功能语言报时钟、语言电子盲表、盲人专用电话和语言电子计算器。

(6)为有需求和符合安装条件的视力残疾人家庭,为其配置座便椅或改装座便器。

残疾人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 篇7

农村残疾人无障碍设施是方便农村残疾人出行、提高生活质量的物质基础,是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切实有效地让残疾人全面参与社会生活、共享社会文明进步和改革发展成果的“绿色通道”。目前,农村残疾人无障碍设施远远落后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相比更是存在着较大差距,甚至可以说是农村的一个盲点,这与我们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新农村建设以及农村残疾人事业协调发展形成了太大的落差。根据海宁市残联部署和镇政府工作安排,我们斜桥镇残联与华丰村残协的同志一起在近期对华丰村的重度残疾人进行了专门走访,了解他们对农村无障碍设施的需求情况,征求他们对无障碍设施建设的意见和建议,共同搭建一个沟通和交流的平台,从而充分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和心声。

一、华丰村概况

1、基本情况。华丰村位于斜桥镇东面,东邻海洲街道金龙村,距海宁市行政中心4公里,新硖斜公路横穿该村,交通比较便利。全村下辖20个村民小组,共有农户998户,总人口3906人,XX年村级经济总收入37.38亿元,村集体可支配资金219.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957元,全村共有持证残疾人88名,占总人口的2.3%,其中肢体类残疾65人,智力残疾 8人,视力残疾5人,听力及语言类残疾5人,精神残疾5人。在四层村级办公大楼里,西门进入有一条可供残疾人通行的无障碍通道,底楼是老年人活动中心,有棋牌室、录像室、图书室、茶室等,去年在市残联的帮助下,又新建了一个残疾人康复服务站,内有配发的一万多元的残疾人康复器材,可供残疾人和老年人进行康复训练和日常使用。村级道路建设已基本通组达户,都是近年浇筑的2.5米水泥路面,一般都是残健共享使用。

2、残疾人无障碍设施情况。一是农村道路无障碍设施基本空白。目前村级道路没有盲道,交叉路口无语音提示交通信号指挥灯,没有标准的坡道、扶栏等设施;村组道路建设相对规模较小,路面较窄,泥石路在通组道路中还占有相当数量,乃至有些还是泥泞的小路,所以更谈不上无障碍设施。因此给农村残疾人、老年人的出行、参与社会生活等带来了诸多的不便和安全隐患。二是农村公共活动场所无障碍设施匮乏。作为公共场所应具备可供残疾人通行的无障碍设施,目前如在医院、银行、学校等都没有相应的无障碍设施,未设残疾人专用的座厕,一些公共场所甚至连一个坡道都没有,望而却步的楼梯台阶,服务柜台窗口不适合的高度等等,这些都给残疾人带来了不可逾越的障碍。如华丰村虽在底楼建有文化活动中心,但村部办公在三、四楼,而又没有电梯等可以使用的无障碍通道,给残疾人办事带来不便。三是农村残疾人家庭无障碍设施的缺乏。从古 至今,作为农村住宅,一直以门槛、台阶作为家庭建筑必要标准之一,所以一些行动不便的残疾人只能长期在家,无法出门,至上世纪80年代,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一些陈旧的观念也逐步得到转变,目前新建的楼房基本无门槛,但家用残疾人无障碍设施依然是个盲区,如厕所扶手、坡道、楼梯扶手等,这些都制约了残疾人走出家门、融入社会的愿望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3、残疾人对无障碍设施的认识及需求。近期,我们走访了华丰村12位重度残疾人,其中肢体8位,视力1位,听力语言3人。在走访过程中了解到,残疾人普遍都有走出家门的愿望,特别是在出行过程中对无障碍设施的强烈需求,如专用厕所、坡道等。一位重度残疾人向我们诉说了他的苦恼,他在信用社领取现金时,因没有坡道,寻求保安帮助,可保安有公司的规矩,不能帮助代办,一次在二个外地人的帮助,领取300元现金,可结果二张面值100元的人民币却被换成了假币。在家庭设施中,部分残疾人家庭按个自需要自行建造了一些设施,或残联已赠送过一些器具,经调查,目前还需要改造家庭厕所的有2人,需轮椅的2人,需安装闪光门铃的2人,需盲杖的1人,楼梯修建1人,还有2人需康复器具,有1人需上学。

二、制约残疾人无障碍设施建设的原因

1、农村环境的制约。农村残疾人存在着人数多、面积大、分布散的问题,因此集中建设残疾人无障碍设施,残疾人的使用率较低,影响设施的实际效应; 分散建设则投资较大,而且无法合理规划。因此,无法合理布局农村残疾人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大部分村组道路建设规模相对较小,无法设置必要的盲道。

2、意识淡薄的制约。农村残疾人是村民中的弱势群体,部分决策者、设计者及有关管理部门在意识上忽略了残疾人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对现今的人口结构、城市功能、人文环境的作用缺乏了解和认识,缺乏合理的规划和必要的投入,许多设施都是按照健全成年人的活动模式和使用需要进行设计和制订的。而农村残疾人因缺乏无障碍建设的概念,所以没有迫切的要求,致使无障碍建设在农村相对滞后。

3、资金紧张的制约。由于目前村级经济普遍较为困难,因而在投入上一般主要考虑在农业、水利、道路等基础设施上,虽然政府、残联对残疾人扶贫工作投入力度较大,但因农村无障碍设施利用率不高,以致投入资金相对偏少,忽略了残疾人无障碍设施的建设。由于以上因素的制约,所以像华丰村这样相对比较富裕的村在残疾人无障碍设施建设上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三、思考和建议

1、加强宣传,提高认识,增强无障碍环境意识。首先要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海宁市加强无障碍设施建设的实施意见》等有关文件精神,让公众普遍懂得残疾人无障碍设施的作用,要从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去认识其重要性和必要性。无障碍设施是让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的基本条件,是推进社会文明的 重要途径,村级组织要结合村级公益事业设施建设,对残疾人无障碍设施规划提前介入。二是广泛宣传助残扶残先进事例,让全社会都来关心残疾人,支持残疾人事业及无障碍设施建设,营造助残扶残的新风尚。三是加强宣传残疾人无障碍知识,宣传、介绍残疾人康复知识,帮助他们了解一些器具的使用和维护,同时充分利用好现有的康复站设施,让残疾人得到康复锻炼,发挥出这些设施的作用。

2、抓住机遇,巧借XX,争取政府资金支持力度。由于目前农村村级经济的薄弱,各级政府在残疾人无障碍设施建设上要给予极大地帮助和支持,或者可按照“政府拨一点、残联补一点、社会捐一点”的形式,有效地配置农村残疾人设施建设的资金,促使无障碍设施从城市逐步走向农村,村级组织也要抓住机遇,合理利用像百村整治、新农村建设等其他项目来带动残疾人设施建设,从而加快残疾人无障碍设施建设。

3、长远规划,部门联手,建立有效的监督检查制度。要让设计者们转换意识,跟上时代的步伐。残疾人无障碍设施建设要紧跟村庄建设的整体形势,融入农村设施建设的大局,成为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要结合现在的新农村建设进行长远规划,特别是在公共场所,在原有的设施上增加一些坡道、无障碍公厕,以起到花小钱办大事的作用,从而且提高设施的利用率;在村级公共建筑的建设中,规划设计与建筑施工单位在进行规划和设计时,必须按有关规定考虑无障碍设计;土管、建设、残联、城管、公安等部门,要联手配合,做到对农村公共建筑工程项目在设计、审批、监督、维护等环节中各司其职,紧密配合,共同推进农村残疾人无障碍建设的进程。

残疾人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 篇8

一、基本原则

坚持残疾人及家庭成员自愿的原则,以重度肢体、视力、听力困难残疾人户为重点,特别是对辖区内的易地扶贫搬迁和危房改造残疾人户开展全覆盖摸排,准确掌握其中有无障碍改造合理需求的残疾人户对象优先满足。围绕解决残疾人“出行难、如厕难、洗澡难”问题,实施家庭无障碍改造项目。优先照顾特困或重度残疾、多重残疾、一户多残的残疾人家庭,建立健全制度,严格组织施工,确保项目实施公开公正、资金使用安全有效。

二、目标任务

本着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的原则,今年拟实施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200户左右,重点解决残疾人出行、如厕、洗澡的生活“三难”基本问题。县残联聘请有资质的专业技术人员根据任务安排,深入到有需求的残疾人家庭全开展筛查、规划设计。

三、时间安排

(一)调查摸底和评估阶段(2022年3月中旬-4月下旬)

通过乡镇前期入户摸底调查,了解其无障碍需求的基础上,再由专业技术人员深入到有需求的残疾人家庭全开展筛查、规划设计,有针对性地制定每个家庭的无障碍改造设计方案,签订改造项目责任书。各乡镇对确定需改造的残疾人家庭名单在当地公示。

(二)施工阶段(2022年5月上旬-2022年7月)

通过政府采购的方式确定施工改造承接主体,实施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

(三)检查验收阶段(2022年8月)

县残联会同相关部门组织检查验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确保验收合格。

四、受助条件

一是具有我县常住户籍,持有二代残疾人证的肢体、视力、听力类残疾人。

二是家庭有无障碍设施改造意愿和需求,且房屋为自有并符合改造条件。

五、改造内容

无障碍改造本着“一户一策”原则,根据残疾人家庭的实际需求,因人而异,因地制宜,个性化制定改造方案,包括:

(一)出入口改造:室外入口进行平整或坡化并设置扶手。

(二)卫生间改造:改(新)建洗浴、如厕一体的卫生间,将卫生间门拓宽,地面防滑处理,洗手盆前端设置扶手、下部留出足够移动空间,蹲便器改为坐便器或配发浴便椅,安装抓杆或扶手,安装浴凳、低位或活动式淋浴装置等设施,方便残疾人如厕、洗浴;

改(加)装用水设施,以方便残疾人生活用水。

(三)厨房改造。

拓宽厨房门,将厨房灶台、橱柜、洗手池等高度降低,方便乘坐轮椅残疾人操作、使用。

(四)卧室改造。

拓宽卧室门,墙面安装抓杆或扶手,加装护理床,方便残疾人活动、休息。

(五)安装闪光门铃或可视门铃、提供信息无障碍设施设备等。

为听力残疾人门口安装闪光门铃或可视门铃,方便其独自在家时知道有人敲门、谁来敲门;适量提供没有纳入辅具适配范围的信息无障碍设施设备,方便其通过电视等媒体接受教育。

(六)安装煤气泄露报警发声装置、提供读屏软件等。

为视力残疾人在灶台或热水器上安装燃气泄露报警发声装置,方便其在遇到燃气泄露危险时及时得到语音报警信息;为视力残疾人在电脑上安装通过语音导航获取屏幕信息的导读软件,帮助其操作上网。

(七)其他。

其他方面有助于各类残疾人消除家居障碍、提高生活品质的改造以及添置适量的设施、设备和产品等。

六、实施流程

(一)申请。

残疾人可通过“天府通办”、政务服务大厅、便民服务中心、基层残疾人组织等方式向县级残联提出家庭无

障碍改造申请。

(二)评估对象确定。

由专业公司和项目实施乡镇,根据要求开展入户筛查、规划、设计,评估并确定改造对象。

(三)公示。

将当年拟实施改造的残疾人有关情况在一定范围内公示。

(四)施工组织。

严格由中标单位具体实施,各有关乡镇残联要加强监督和协调,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

(五)验收录入。

工程结束,由县、乡残联组织验收,对工程质量和满意度进行回访,并及时录入数据库。

残疾人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 篇9

山西省长治市及13县市区全部出台了《贯彻落实《山西省残疾人保障条例》实施意见

为认真贯彻落实2010年7月16日山西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的《山西省残疾人保障条例》,切实保障残疾人权益,山西省长治市残联安排维权科工作人员经过多次深入基层调研,并三次召开残工委成员单位会议征求意见,对涉及残疾人切身利益的问题进行了反复论证。2011年5月23日,山西省长治市人民政府出台了《关于贯彻落实《山西省残疾人保障条例》(长政发〔2011〕36号)的实施意见。为认真贯彻落实市实施意见,13县市区残联积极请示当地县政府领导,并与县政府残工委成员单位座谈,征求意见,经过近一年的努力,13县市区政府全部出台了《贯彻落实《山西省残疾人保障条例》实施意见。

市及13县市区政府出台的贯彻落实《山西省残疾人保障条例实施意见》的具体条款在残疾人康复、教育、就业、无障碍环境、法律事务、社会保障等方面均有许多亮点和突破性规定。明确了财政、卫生、劳动、民政等部门的职责分工。《实施意见》还要求各相关部门、单位和窗口,对和本部门、单位和窗口相关的残疾人优惠措施,都要纳入本部门、本行业的职责范围并上墙公示,市及13县市区政府出台的贯彻落实《山西省残疾人保障条例实施意见》将有效的维护全市残疾人的合法权益,进一步保障全市残疾人平等、充分参与社会生活,共享社会物质文化成果,让全市广大残疾人切实享受到优惠政策带来的实惠。(山西省长治市残联 卫 凯)

上一篇:三年级下语文教学反思12荷花_苏教版-文档资料下一篇:教学计划幼儿园学前班